第一篇:【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文档版】语言基础知识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题组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症结(zhēnɡ)
.肖像(xiào)
.B.拮据(jié)
.C.饕餮(tiè)
.D.辟邪(bì)
.投奔(bèn)
.答案 A 解析 B项“殄”读tiǎn。C项“荫”读yìn。D项“愆”读qiā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诰命(ɡào)
.
煊赫(xuǎn)
.
亢奋(kànɡ).
()
天蒙蒙亮(mēnɡ).颔联(hàn).
暴殄天物(zhēn).荫庇(yīn).
色厉内荏(rěn).罪愆(yán).蓓蕾绽放(bèi).A.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只有图书市场而没有文学界,这样的观点或许过于武断,但面对着秘史、耍酷文学的喧嚣,厚重原创作品的凋零,文学式微的呼喊已然绵亘多年。B.一条微博能引发暴棚效应,靠陈词滥调是不行的;要能在微博世界里激起涟漪,让主流话语也能春风化雨,是要下一番真工夫的。
C.“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许多有识之士为此惮精竭虑,大声疾呼,我们切不可置若罔闻。
D.信用卡又称“电子货币”,是金融机构或专营公司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信用凭证,具有购物、消费、汇对、转账等多种用途,便捷安全。答案 A 解析 B项暴棚—爆棚。C项惮精竭虑—殚精竭虑。D项汇对—汇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表示,从小耳濡目染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作品的艺术风格。
B.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石油等丰富的矿物资源,在渔业等其他方面也有举.足轻重的经济价值。...C.他坚信勤能补拙,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所以常常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一个人呆在教室给自己开小灶。...D.目光短浅的人由于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进而忽视了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到最..后往往得不偿失。
答案 A 解析 B项“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可改为“不可估量”。C项“开小灶”,指为别人提供或得到他人的超常的待遇。不能用于自己。D项“进而”,不能与“由于”相配合。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历史证明,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B.一部《乔家大院》,让陈建斌和蒋勤勤走到了一起。他们迅速闪婚、生子,一切是那么顺利。现在,他们生活幸福甜蜜,也称得上是演艺圈的模范夫妻了。
C.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D.艺术报名的截止时间快到了,他背着爸爸和妈妈偷偷地跑去报了名。答案 C 解析 A项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大国的崛起过程”与“时代”不能搭配。B项“迅速”与“闪”语意重复。D项“背着爸爸和妈妈”有歧义,停顿不同,意思不同。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亦是禅。
①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②①③⑥⑤
C.③④⑤⑥②①
答案 D 解析 ③承接首句的“高洁”,将蝉喻为“隐士”。①描写了“隐士”的生活特点,突出其“高洁”。④与②再回应首句的“晨间听蝉”,描写晨间蝉鸣的特点。⑥和⑤写听蝉的感受和感悟,自然归结到结尾的“蝉亦是禅”。题组二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B.④⑥②⑤③① D.③①④②⑥⑤
A.敕造(chì)焖饭(mēn)盥洗(ɡuàn)放诞不拘(dàn)....B.坚韧(rèn)间或(jiàn)驯熟(xùn)少不更事(ɡēnɡ)....C.榫头(sǔn)桅杆(ɡuǐ)黏液(nián)循规蹈矩(dǎo)....D.孝悌(tì)骐骥(jì)逡巡(qūn)锲而不舍(qì)....答案 B
解析 A项“焖”读mèn。C项“桅”读wéi。D项“锲”读qiè。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将人们击垮的有时不是艰巨的挑战,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亲点生活,将那些无益的缠人的事情抛弃。
B.有人说,清华大学的特点是清新俊逸,北京大学的特点是浑厚凝重。清华如同“李白”,北大好比“杜甫”。
C.世界杯期间,电视台往往会播出一些老片应负观众,这样一来可以避开世界杯的风头,二来也能降低“足球月”的播出成本。
D.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问题一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由于这些部门多数靠控制国家资源和公共服务获利,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政府背景和公共资源,他们获得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待遇而倍受诟病。答案 B 解析 A项亲点—清点。C项应负—应付。D项倍受—备受。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逻辑极为简约,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B.最近接连发生的考试泄题事件应当给我们敲响警钟,如果泄题背后的利益勾结、权力寻租不被遏制和根除,万千学子竟至整个社会或许将失去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
C.俗话说得好:知错就改不算错,犯而不校错中错。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心事,也出来晒晒太阳。
D.当前正值中国彩电业在美屡屡遭遇红灯的时候,海信数字高清电视却逆风飞扬,轻....松跨过美国贸易壁垒,赢得美国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这标志着海信正以雄厚的科技实力逐鹿全球数字电视市场。答案 D 解析 A项“简约”有“简略”“节俭”二义,而此处应用“简洁”或“简明”。即文字虽然少,但该表达的意思都表达出来了。B项“竟至”是“竟然至于、竟然达到”的意思。此处表范围延伸扩大,应为“乃至”。C项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C.在热闹纷繁的氛围中,一个人应具备波澜不惊的定力,维持着精神一隅的宁静,等
待着脱颖而出的机遇,把事情办好。
D.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答案 D 解析 A项搭配不当,“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难得的表演机会”不搭配。出现“×是×”句式时,应注意主语和宾语是否一致。B项介词缺失,“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同时删除“的目的”或“为了”。C项搭配不当,“维持”与“宁静”不搭配,应将“维持”改为“保持”。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__。牌坊正中上方是四个正楷鎏金大字:定慧寺巷。两侧是对联:________。________。转过来,牌坊内侧又是一联:________。________。
①日出推窗喜见塔影,夜深闭户静听橹声 ②名士当年留旧宅,禅门今日尚生辉 ③一读之下,便生出若不在此巷小住几日,人生便太亏了的感慨 ④石牌坊是新建的,竖立在街景开阔的巷口,使人感到一种气派 ⑤悄声吟哦,顿觉清秀妩媚的笔触之间梵音满耳、书香扑鼻 A.④①⑤②③
C.④②⑤①③
答案 C 解析 注意区分牌坊外侧、内侧对联意境的“大小”,依此确立两联的前后顺序。题组三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脑髓(suǐ)
.
()
B.④②③①⑤ D.④①③②⑤
孱头(càn)
蹩进(biè)
兼收并蓄(xù)...
归根结蒂(dì).B.凝聚(nínɡ)
罪孽(niè)
藩篱(lí)
...D.赋予(yú)
.答案 B C.狩猎(shǒu)
频繁(fán)
载体(zài)
大海捞针(lāo)....吞没(mò)
推衍(yǎn)
枯燥无味(zào)...解析 A项“蹩”读bié。C项“狩”读shòu。D项“予”读yǔ。1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男儿膝下有黄金”,坚强处世方显个人气节,但有时“大丈夫能屈能伸”,人生或许不能太古板,委曲求全或许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成大业便是最好的明证。
B.幸福社区的张家老俩口足智多谋,积极倡导成立邻里文化之家,定期举办社区文化艺术展,加强邻居间的才艺交流,让该社区的老人不再因子女不在身边而感到孤寂,精神生活十分充实。
C.安徽省坚持自主科技创新,积极助推中部崛起。在高新技术参展会上,我省代表团参展项目涉及十几个学科领域,含盖了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境保护、新能源等众多领域。
D.看完83版《射雕英雄传》后,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在头脑中越来越鲜明:郭靖,杨康;一个生性愚钝但侠义衷肠,一个资质聪颍却认贼作父;他们选择的人生目标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一样。答案 A 解析 B项俩—两。C项含—涵。D项颍—颖。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文物将使曹聚仁先生一生的道德文章和他的业绩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这是忝列..门墙的我深感欣慰的一件事。
B.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单调枯燥的业余生活,紧张繁重的工作任务,这些非但没有..难住他,反而磨炼出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
C.严寒继续袭击欧洲,一股强烈的寒流将于明后天席卷欧洲大部分地区,多个国家将降大雪,这使得本已脆弱的交通运输业雪上加霜。....D.人们说他是雷锋式的好青年,一向乐于助人,真正做到了从善如流,相关事迹还在....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答案 D 解析 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自然。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中医院推拿科张医生说,人字拖虽然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的损害,但穿人字拖也的确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B.由于内蒙古牧区遭遇30年不遇的大雪,使近千人与外界失去联系。科尔沁草原上救援工作已经展开,救援队忙着清理道路,给牧民运送饲草料及生活补给品。C.该议员一直担任美国国会能源及商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他大部分的竞选资金并非是其合法所得,而是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企业的捐献。
D.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日渐增多,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答案 D 解析 A项应把“虽然”移到“人字拖”前面。B项删去“由于”。C项“并非”即“并不是”,应删去“并非”后面的“是”;“来自”中的“自”即介词,应删去“于”。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人常说一句话,那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商纣王时期,古人就已开始烧
铅作粉,用于妇女美容化妆了。
①这种搽粉的习惯至少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②据墨子记载,粉是大禹时期就发现的 ③曹植在《洛神赋》中有: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④这里的“容”,就是化妆、美容的意思 ⑤《博物志》记:纣烧铅作粉 ⑥这里的“铅华”,是古代妇女搽在脸上用于增白的一种粉
A.④③⑥①②⑤
C.⑤①④③⑥②
答案 A 解析 ④接在所给语句后面要比⑤更贴切,故排除C、D两项。⑥中“这里的‘铅华’”照应③中的“铅华”,故③在⑥前,排除B项。
B.④⑥③②①⑤ D.⑤④①③⑥②
第二篇:【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文档版】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杨一民的一天
胡天翔
杨一民是个菜贩子。
清晨,杨一民骑着空三轮,去城东的蔬菜批发市场批了一车青菜。
杨一民卖菜的那条街叫大华街。大华街上是禁止卖菜的,街里面规划的有蔬菜市场。租不起摊点,杨一民这样的小贩子就推着自行车、三轮车、架子车,甚至挑着两个箩筐在路边卖。对他们的流动卖菜行为,有时城管管,有时工商管,有时没有人管。
杨一民刚把三轮车在路边停好,过来一个买红萝卜的。拣好萝卜,杨一民刚要过秤,街北头传来大喇叭的吆喝声——城管来了。想着城管一会才能过来,杨一民就接着称萝卜。萝卜称完了,买萝卜的掂着走了,杨一民却走不掉了。听见大喇叭一响,街北头的菜贩子老鼠一样闪进了巷子里,城管的车呼一下就开过来了。没有号牌的白色“半截头”停在杨一民小小的三轮车前。从车里下来一个穿制服的年轻人。看着杨一民讨好的微笑,制服什么也不说。“我不卖了,我回家。”杨一民说。
“那你就回家吧。”制服说。
制服生气了,抓住三轮车车帮,没用劲就把车子掀翻了,红萝卜、青萝卜、土豆、西红柿、辣椒,骨碌碌地在地上滚。
“你赔我的菜!”杨一民抱住了制服的右腿。
“好,我赔你的菜!”制服真生气了,他不管不顾地走着。杨一民像是绑在他腿上的沙袋。制服拖着杨一民走,杨一民拖着地。
看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半截头”上又下来个年轻人,平头。平头吐了一口痰,弯腰抓住了杨一民的右脚。平头要把杨一民从制服身上拉开。杨一民抱得紧,平头一使劲,拽掉了杨一民的一只鞋。杨一民脚上的鞋太破了,鞋帮和鞋跟拽开线了。差点被闪倒。平头生气了,扔了鞋,一抬脚就踹到杨一民的屁股上。杨一民的屁股受了这一“脚掌”,疼痛通过大脑指挥双手,杨一民乖乖地松手了。
“你别松手啊!治不了你!”平头说。
看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制服与平头钻进车子,鸣着长笛到别处执法去了。
躺了一会,杨一民站起来,找到鞋子,却穿不上了。杨一民光着右脚,拾地上的红萝卜、青萝卜、土豆、西红柿、辣椒,总还有些没烂的。
杨一民推着三轮车来到汤全喜的鞋摊前。杨一民和汤全喜认识。
“惹他们干啥。”汤全喜说。
“唉!”杨一民叹气,“多少钱?” .
“不拿了,你够倒霉的。”汤全喜说。
“唉!”杨一民说。.
杨一民骑着三轮车在小巷子里转悠、吆喝。到四点多,菜也就快卖完了,没想到却来了好运。在一个巷子里,三个妇女围着杨一民的三轮车拣菜,过来一个骑电动车戴墨镜的年轻人。连电动车都没下,墨镜递给杨一民一张五十的票子,说称四斤辣椒。接过钱,新呱呱的,杨一民就塞进了褂子兜里。接过辣椒,没等杨一民去找钱,电门一拧,电动车蹿远了。
杨一民无心再给三个妇女讲价,称完菜,骑上三轮车离开了那条巷子。没找的钱就算城管赔弄烂的菜了,杨一民安慰自己。
走到大华街,汤全喜还没收摊。想上午补鞋汤全喜没要钱,杨一民就喊汤全喜去喝两盅。在小酒馆,点了四个小菜,要了两瓶半斤的二锅头,一人一个一次性杯子,杨一民和汤全喜一口接一口地喝上了。喝着喝着,一瓶酒就剩小半瓶了;喝着喝着,杨一民的脸变红了;喝着喝着,杨一民说话了。
“×他娘,今天没白挨打,捡了个便宜。”杨一民把四斤辣椒卖了五十块钱的事给汤全喜说了。
二锅头喝完了,又要了两小碗刀削面,一算账,正好五十。杨一民从褂子兜里掏出那张五十的,递给酒馆老板。老板看了正面,又看了反面,还对着灯光照了照,终于把纸币放进了验钞机。
那个绿色的盒子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
“×他娘啊„„”杨一民直跺脚。
一阵暮霭袭来,街上的路灯显得更暗了,杨一民拖着沉重的脚步,踉踉跄跄地走在小城的路上。(选自2012年第6期《四川文学》,有改动)
1.为什么杨一民明知城市街道上禁止卖菜但他仍然在路边叫卖?小说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方面是杨一民抱有侥幸心理,因为很多时候没有人来制止这种行为;另一方面是为生活所迫,杨一民不得不冒被驱赶的风险来街道上卖菜。
(2)作者这样写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和矛盾冲突的发生做好了铺垫。
2.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渲染了昏暗的环境。(2)烘托了人物内心。(3)深化了小说沉重的主题。(答对两点即可)
3.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唉”字体现的人物心理。
(1)“唉!”杨一民叹气,“多少钱?”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唉!”杨一民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卖菜遇到城管没赚到什么钱,却要花钱修鞋,真够倒霉的。
(2)汤全喜也不容易,什么时候要感谢一下。
4.杨一民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小说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经济困顿,生活贫穷。(2)能自食其力,凭自己的劳动生活。(3)憨厚老实。(4)知恩图报,心地善良。(对其鞋子的描写表现其贫穷;但他能靠卖菜来维持生计,自食其力;遭到城管的执法无力抵抗,表现其憨厚老实;对不收自己修鞋钱的汤全喜非常感激,体现其知恩图报。)
5.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是批判城管暴力执法这一“城市之痛”;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是揭示进城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生活艰难。对此,你所持的观点态度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这篇小说是批判城管暴力执法这一“城市之痛”。小说中的杨一民是一位靠卖菜维持生计的下层劳动者,他不懂城市管理的大道理,只清楚卖出菜可以让自己填饱肚子。但这样的人却被城市管理者任意驱赶、殴打乃至践踏,毫无人格尊严与生存权利可言。小说正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不和谐的一幕来批判所谓执法者的简单粗暴,引人深思。
(示例二)这篇小说是揭示进城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生活艰难。小说以进城农民工杨一民的遭遇揭示了这一群体在城市中难以真正立足的不幸现实。他们勤劳善良,憨厚朴实,没有更多奢求,但在城市中却没有足以维持生计的手段,无法寻到更好的生存方式。小说结尾也暗示了这一主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狼 性
尹全生
隆冬时节,北国边陲的禅山屯银装素裹。
陶大夫的侄子在大城市混阔了,不远千里回到禅山屯,要接父母到城里去享清福。回乡的当天晚上,侄子提着礼品来看望陶大夫。寒暄过后,侄子掏出一张处方,说近年来自己总感身体不适,可是经多家大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疾患,无奈之下找到一位很有名的老中医诊断,开了这张处方。
年近六十的陶大夫中医造诣颇深,尤其擅长疑难杂症,方圆百里久负盛名。只是由于没有文凭,又看不惯大小城市医院的乱收费,他一直都在民间行医。
陶大夫在处方上扫了一眼:“既然是大城市名中医开的处方,你直接拿去抓药得了,为什么还要拿回来给我看?”
“我发现那老中医开处方时,思忖再三,欲言又止,神色很是古怪,而且,那老中医口头交代的药引子更古怪——狼心一个!”
“狼心?”陶大夫这才认真审视那张处方。审毕,他问侄子什么地方不适,一脸憔悴的侄子说:“我总感到心里发慌、发虚,吃饭不香,夜里还总是做噩梦,惊醒后浑身冷汗淋淋的。”
陶大夫把脉过后又逐字审视处方,审毕喃喃自语道:“真可谓命之理微,医之理亦微;天下至变者病也,至精者医也。”
“你是说这处方不对症?”
“这处方出自高人手笔,症既洞彻,药必效灵。你照处方抓药服用定可见效。不过„„”陶大夫也是思忖再三,“不过,狼心难得啊。”
禅山屯四周山高林密,群狼出没,得狼心不是难事,可这一带早已禁猎。侄子说这天寒地冻时节不会有人巡山,即使被人发现了他也能摆平,请陶大夫再帮忙猎一只狼。陶大夫早年喜欢打猎,有猎狼绝技在身。他应承了侄子的要求后便开始准备猎狼用具:先宰了只鸡,将一把锋利的三棱刮刀沾上鸡血放到室外,待鸡血冻住后,将三棱刮刀再次沾血„„如此反复多次,三棱刮刀的利刃被鸡血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
第二天,两人一道走进了白雪皑皑的山林。陶大夫选好猎狼场所后,先将刮刀头朝上插进雪地里,又从怀里掏出矿泉水瓶子,将水浇在刮刀旁,转眼间刮刀就被牢牢冻在雪地上了。之后,两人到下风头找地方隐蔽起来。
大雪封山,一只断了吃食的饿狼循着血腥味儿找到了刮刀。饿狼最先企图将三棱刮刀叼走,努力失败后,就迫不及待地用舌头舔刮刀。被舔化的鸡血散发出浓烈的血腥味儿,饿狼越舔越快,越舔越有力,三棱刮刀渐渐露出了锋利的刀刃,但狼并没有停止舔食。
侄子感到奇怪,悄声问陶大夫:“刀刃已经露了出来,它怎么还在舔?”
“狼的眼睛只顾观察四周动静,没发现已经舔到了刀刃——就是看到了刀刃它也不会停下的。”
侄子大惑不解,问这是为什么。陶大夫说狼嗜血成性,已经舔到了不顾一切的“忘我境界”,把不住自己舌头了。“而且,三棱刮刀的槽很深,虽然刀刃已经露了出来,但刀槽内遗留的鸡血还没舔净呢!”
远远看去,狼迅速抽动的舌头舔到了刀刃,舌头开始流血了,而狼仍然没有停止舔食。侄子忍不住又问:“那家伙难道不觉得疼?”
“狼本性贪婪,又正舔到兴头上,在血腥味的诱惑下,已经感觉不到疼了。我就是摸准了狼的本性,才琢磨出这一猎狼招数。”
“真是怪事——舌头血流如注,它竟不知道疼!”
“就是知道疼它也不会停止——这就如同世上的贪官赃官,明知道贪污受贿是犯罪,甚至可能掉脑袋,可是有几个肯收手的?”
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侄子的脑门儿上居然沁出了汗珠。
狼这时舔的实际上已经是自己的血了。它舌头上淌出的血越来越多,舌头抽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淌出的血就更多„„最终,贪婪的狼腿一软瘫倒在地上——它已经失血过多,垂垂死矣!
该过去拖死狼了,做药引子的狼心唾手可得,而侄子的双脚似乎被冻在了雪地上,痴呆呆地看着陶大夫:“我现在觉得,用狼心做药引子让人心里发怵。”
“听说你在外面当局长,对吧?”陶大夫也没去拖死狼,却拖住侄子要下山,“实话对你说吧:那服中药本来就不需要,药引子更不需要——狼心、良心只差一个偏旁啊!那老中医的用意你难道现在还不明白?”(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6.有人认为小说的题目还是换成“狼心”好,你认为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原题好。文章以狼性的贪婪来喻指(贪官赃官)人性的贪婪,取药引“狼心”,是为了展示出“狼性”,揭示主旨,警示“侄子”(警示读者/更具令人警醒的力量)。
(示例二)“狼心”好。行文以药方中“狼心”为线索,且结尾“狼心”“良心”之论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可照应题目。
7.根据病人陈述的内容和陶大夫的观察,请你替陶大夫给病人写一张“诊断性”的文字。
诊断症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疗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诊断症状:①心慌,发虚,吃饭不香;夜做噩梦,惊悸而冷汗淋淋。②实为心病,久做坏事而内心惊恐,郁积成疾。
治疗办法:①坚守正道,保持本性(人性),自觉祛除贪婪的“狼性”;②以实际行动悔过,交代错误,让“良心”回归。
8.打狼是帮助病人做药引子的重要过程,为什么打死狼后“没去拖死狼,却拖住侄子要下
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狼心并非真正需要的药材(药引)。(2)打狼重在过程,而非结果,这个过程让人看清狼因贪婪而自毙,从而让人警醒。(3)真正重要的是祛除“狼心”,让良心回归,在现实中保持清醒。
9.本文写的是“狼性”,却在文中三次提到谈论药的处方的情节,请联系内容说说这样安
排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一次谈论处方是侄子回顾老中医开方时的情景,第二次是陶大夫看药方的神情和语言,两次描写做足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打狼情节层层铺垫。(2)第三次是
结尾处陶大夫点明处方深意,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10.这个故事能给人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狼性》作品情节曲折,故事引人入胜,让读者在着迷中获取愉悦和思想。所谓狼性,狼之贪婪本性也,而人之贪婪,甚于狼矣。然而试看贪婪的结果,无非是刀口舔血,自寻死路罢了。
这篇小说就像激光束,能很准地直射一些社会的阴暗面,披露社会的死角,让主人公的灵魂受到震颤,对某些人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也使读者在阅读中受到启迪,从而校正自己人生的方向。
第三篇:【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考点综合提升练(三) 议论说理散文
考点综合提升练(三)议论说理散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带你走一条新路
蒋 韵
①北京的家,在郊区一片大旷野上,离城自然是远的,它在理论上属于顺义区,可顺义城内的“肯德基宅急送”从不接这小区的外卖单,说它早超过了人家送货上门的区域范围。它准确的地理位置,至今我也说不明白,只知道,它就在潮白河边上,潮白河堤的防风林带,现在差不多是我们小区茂密的围墙。我们的小区,以“城”命名,它也几乎就是一座小城,很有一些规模。旷野中的孤城,怎么也抹不去的,是那种伶仃突兀的感觉,还有它的荒凉。
②刚搬来时,最大的困难,是不认识路。进城(北京城区)、去顺义或是机场,四处碰壁。这里不通地铁,只有一路始发的公共汽车到东直门,千山万水走的还是塞车最要命的机场辅路。小区自己倒是有班车,但一天毕竟只有那么两三班,到底不方便。所以,出行只能是自己开车。丈夫是新司机,又是一个从不辨东西南北的路盲,而我,认路的本领还不如他,基本是个痴呆,一到关键时刻总是犯南辕北辙的错误。就连导航仪,到了我们那片河滩上也噤声失语。我们的车,常常像没头苍蝇一样在旷野各条岔道上左冲右突,不知道它要上哪里去,而车上的我们俩,心里一片茫然。
③很久以前,有一晚,在冬天的纽约,孟京辉和廖一梅夫妻俩约我们在时代广场见面。我俩匆匆打车来到目的地,站在那面巨大而绚丽的电视屏幕下方,站在流光溢彩熙熙攘攘却无比陌生的街心,寻找着唯一熟识的那两个身影。而他俩,则在一处背风的建筑之下,完全不抱希望地、等待戈多一样地等着我们。京辉对一梅说:“他们绝对找不着我们,这么大的广场,又没说具体的地方,怎么可能找得到?”话音刚落,一梅就惊喜地看见了人流中的我俩„„我们四个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人,就这样,在璀璨的时代广场,会合了。我们笑着喊着抱在了一起,就像一小块温暖的亲人的岛屿,抵挡着汹涌的黑夜和陌生。那一晚,我们甚至觉得自己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
④当我们的车迷路时,特别是夜晚,不知为什么,我常常会想起这一幕,想起这个纽约之夜。
⑤渐渐地,路走熟了,东西南北,有了方向感。于是,丈夫开始有意识地探路,寻幽探胜一般地寻找那些更近、更合理、更平坦或是更安静的道路。我离开北京好一段日子,回来时,他去机场接我,对我说:“我带你走一条新路,你一定喜欢。”
⑥那是一条村路,两边都是田野,非常安静。路面是柏油铺的,有一种河流般的静谧。走在北方的大地之上,那些通向远方的公路,常常这样给人河流般的错觉。那一年,我和丈夫两人徒步“走西口”,从此,河流般的公路,就成了镌刻在我心里的画卷。眼前这条路,虽没有雁门关外公路的那一种壮阔荒凉,却仍然给我悠远的河流的感觉。路两边,是高大茂密的白杨树,杂有一些槐、柳,都是北方亲近、朴素、美丽的树,却奇怪地让我想起“正大仙容”这几个字。风中,阳光下的树叶灿烂地喧响着,浓荫遍地,更显出了道路的平坦静寂。
⑦我喜欢这路。
⑧第二天,去城里接女儿,和她一起约会了一位朋友,吃了晚餐,聊天,回家时夜已很深。路上,下起了雨,车里放着音乐,是女儿爱听的维塔斯的歌。俄语的维塔斯,一句也听不懂。丈夫开车,走高速,走大路,终于,从大路上拐向了这条小路。夜更深,雨下大了,雨打在树叶上,唰唰唰唰,更壮大了声势。这路,原来没有一盏路灯。我们的车,穿行在没有路灯的黑不见底的雨路上,白色的车灯,射出去,小心翼翼地照出一团雨雾、路面和浓密的树影。我们三个人,此时,都屏住了呼吸,只有维塔斯,他的非人类的海豚音,在车里、在这雨路中,高亢地、辽远而尖利地回荡着,像是神的声音,来自天外,来自不知道的神秘地方„„我们就在这神的声音的引领下,在这夜雨的黑暗中,不知所往,似乎,一步一步,接近着一个秘密,一个神秘的肃穆的大秘密。车碾着雨水,变成了方舟,小小的亲人的方舟,对抗着无边的黑和未知。
⑨那一晚,当远远看见我们“孤城”的灯光时,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到,那是家,到家了。1.文中丈夫找到的“新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平坦、静谧、悠远的“村路”。2.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比喻,将车子比喻为“没头苍蝇”,车子“左冲右突”,说明这个“孤城”在旷野中的伶仃和荒凉;暗示出“我们”内心的迷茫、不知所之。
3.文中第③段详细地描写了作者在纽约时代广场和朋友相聚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插叙的手法,使行文跌宕起伏,让人在“失路”的“迷惘”中看见“希望”,在“孤独”中获得温暖;同时在“失路”与“得路”的对比中,增加“希望”的亮色,获得追寻希望的动力。
4.文章首尾段出现的“孤城”,含义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两次写到“孤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一个“孤城”,“我”所住的小区远离市区,显得荒凉;第二个“孤城”,旷野中的小区,因为有“家”的存在而在作者心中并不孤独。(2)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孤城”含义的变化,表现作者由迷茫到积极探寻的心境变化,暗示了文章主题。5.你对题目“我带你走一条新路”如何理解?结合全文,简要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双关,“新路”既指现实中的“村路”,又可指心灵之路、人生之路;形象地告诉人们在遭遇困难时应寻求新的突破,迷失时应该重建新的人生坐标;面对迷茫和黑夜,只要我们追求前方,总会找到那条让人“对抗着无边的黑和未知”的“新路”,让人安心、安静,找到“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西湖的风 柯 灵
地上的乐园早经失去,人间的天堂都已毁灭„„
我们的艺术家常常精通商业三昧;而商人却总兼有着名士才情。多谢那一片玲珑心机,如今我们闲情的士女,只要略略破费,在“孤岛”上也得从容地欣赏沦陷了的西子风光了。
哦,这一带木头的雉堞,俨然是杭州城廓,围着一片扰攘与太平。灵隐古刹也建立在缭绕的脂粉香中了,虽然缺少些参天的古木,四周未凋的绿树,在游客的心里也该有些凉意?这里是紫霞洞,过去点儿还有飞来峰,人工的堆砌也居然不缺乏丘壑之胜;小沟里一样浮着游艇,且有着比湖上更加美艳的船娘。“三潭印月赏中秋”,难得是团圆佳节,先别管世乱年衰,万人失所,我们也得有一夜狂欢。你看着电炬下的长堤蜿蜒,楼台隐约,这一池子水还不够我们幻想的游泳吗?„„
伟大的匠心!先生,你们真使我不能咽下这一声赞叹了。.....可是,我这不懂风雅的俗人,却无端的引起了忧烦。你自然不会知道,我的家正在浙东,离钱塘江还不到百里,离乡和还乡那是道必经的津梁。在义渡的木船上望着连天烟水,我曾多少次因为出游和还乡的喜悦,在心里亲切地叫着它的名字,像叫着久别的亲友。去年秋天,钱塘江上架起了钢铁大桥,——那是个稀有的大工程,国家为它耗费过巨量的物力,无数人为它流汗,千余个工友因为工作被夜潮卷去。——火车可以从上海一直通到我们故乡了。„„可是谁知道现在成了什么样子?桥呢,毁了,当然。我想得出那残断的骨架,在呜咽的江声中傲然独对西风。堤岸寂静,除却天边的云树,沙滩上的铁蒺藜,江上失去了白色的帆影,岸畔也不见一个行人。夜来了,涛声拍岸。子夜的潮头狂怒地涌起,迎着下弦的月色,唱出它满腔悲愤。
自然你更不知道,杭州城里有着不少我的故旧和新知,湖上也曾有我繁密的屐痕,如今我还摸得出那一把欢喜与哀愁。杭州的街道在喧扰中也有着平静,一道柳荫掩映,只能给少妇在岸边捣衣的浣纱溪,象征着的正是杭州的情调。西湖是杭州人的骄傲,那一湖的烟波,一堤的细柳,一带的层峦,诗人为它们倾倒,阔客为它们一时间也起了闲逸的心。而杭州人是吃了麦稀饭也要饿着肚子游西湖的。这些平静惯了的人,平常我讨厌他们,这一会却有了衷心的怀念。美色对于女人,在乱世只有一面招揽暴客的酒帘,秀丽的湖山胜迹,在炮火下.....更不堪闻问,西湖的劫数,谁又能够想像呢?前夜有客自湖畔来,问起消息,他只有摇头与叹惋,眼睛泫然了,可是射出来的是愤怒和复仇的光。他说一切伤心都无从说起。
聪明的先生,我真佩服你们的机智。可是人的思想是奇怪的,你看,我的思路这一下子被引得多么辽远?湖山如梦„„说真的,一切到过杭州的人,他记忆里的湖山比你们创造的世界更阔更美。而现在西湖的风里是夹着血腥气的,我们闻得出。湖畔的一根草一朵花,我们也应当看得出那含愁的颜色。
告诉我,先生,我们几时能够到真的西湖,去看看那无边的烟水,或者,你可以告诉我们一点湖畔的真的消息吗?一九三八年十月十八日
注 作者写作此文时,杭州已被日寇侵占。这一年,上海某电影公司举办了一个所谓的“西湖博览会”,用布景搭出西湖风景,让“孤岛”上海的士女游览,很多善男信女还去“灵隐寺”进香,在上海滩引起了轰动。6.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奠定了忧烦、悲愤的情感基调。7.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含义。
(1)伟大的匠心!先生,你们真使我不能咽下这一声赞叹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些平静惯了的人,平常我讨厌他们,这一会却有了衷心的怀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伟大的匠心”,反话正说。看似赞美,实为嘲讽。景棚里的西子风光尽管匠心独具,却总是虚假,难改国土沦丧的现实,讥贬、忧愤之情溢于言表。(2)“衷心的怀念”,曲折表达了对故土的真切怀念和怅恨、悲悯的复杂情怀。8.作者是从哪些时间、空间的角度描述“西子风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孤岛”上人工的“西子风光”。②记忆里美丽的“西子风光”。③想像中残破的“西子风光”。9.赏析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钱塘江景的萧条与天空月色的凄清,表达了作者的伤怀、悲愤之情;通过描绘大桥骨架的傲然与钱塘江浪涛的狂怒,寄寓了民众不屈的意志和御侮的决心。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呜咽”的“江声”、“傲然”的“骨架”、“狂怒”的“潮头”等,将景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10.这篇散文以“西湖的风”为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题中的“西湖”,点出文章的抒写对象,失去的西湖也是沦陷的祖国大好河山的缩影。②题中的“风”,突破时空,引出虚景,即记忆、想像和消息中的西湖,与眼前人造西湖的实景形成对照,借以寄托黍离之悲。
③与文中多处提到的“风”呼应,结构上贯穿全文。
④与文末“夹着血腥气”的“风”照应,表达了忧愤之情和警世之意。
第四篇: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综合练2
考点综合练(二)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电视剧《皮五传奇》讲述了明朝市井小民皮五揭露婚托骗财以及屠夫卖肉作假的故事,被认为________了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
②由于竞争激烈,压力较大,大型企业的职工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管理人员对此应该高度重视,对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心理________。
③大学毕业后,他本想到北京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但父母却希望他陪伴在身边,他不愿违背二老的心愿,只好________。
A.映射 疏通 曲从 B.影射 疏通 屈从 C.影射 疏导 曲从
D.映射 疏导 屈从
【解析】 ①影射:借甲指乙;暗指(某人某事)。映射:照射。根据句意,应选“影射”。②疏导:开通壅塞的水道,使水流畅通;引导使畅通。疏通:疏浚;沟通双方的意思,调解双方的争执。根据句意,应选“疏导”。③曲从:违背本心地服从;委曲顺从。屈从:对外来压力不敢反抗,勉强服从。根据句意,应选“曲从”。
【答案】 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央八项规定固然雷厉风行,但面对一些________的潜规则,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②大家共同努力,公众的正义感站起来,珍惜家人的意识站起来,安全防线才会________。
③在德军迅猛的攻势下,这道被法军自称为________的防线,顷刻崩溃了。A.坚不可摧
根深蒂固
固若金汤 B.根深蒂固
坚不可摧
固若金汤 C.固若金汤
根深蒂固
坚不可摧 D.根深蒂固
固若金汤
坚不可摧
【解析】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定,不容易动摇。“坚不可摧”指非常坚固,不可摧毁。“固若金汤”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3月1日,云南省昆明火车站发生了一起震古烁今的暴力恐怖....案件。总书记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救治受伤群众,依法严惩暴恐分子。
B.岁月留给我们的总是推陈出新的启迪,当我们再看黄公望那幅....《富春山居图》时,除了画中令人沉醉的美景之外,自然能体会到画外人的波折坎坷。
C.2014年钢铁行业利润率虽悄然反弹,但日渐式微,仍创近年....次低点,预计在行业整合的背景下,2015年将会继续好转,且机遇与风险并存。
D.微信、二维码、云报纸以及便捷性手持移动终端大众传播功能的拓展,将新时代下两会中的“随时、随地、随意”的精髓表现的惟.妙惟肖。...【解析】 A项,褒贬不当。震古烁今: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可改为“惨绝人寰”或“骇人听闻”。B项,不合语境。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可改为“历久弥新”。C项,日渐式微:逐渐没落,销声匿迹。泛指事物或人逐步的衰落。此处使用正确。D项,不合语境。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可改为“淋漓尽致”。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关于是否愿意延迟退休的民意调查层出不穷,民众对延迟退休议论纷纷,不赞一词者大有人在,有的调查中,甚至有高达90%的人....表示反对。
B.目前,社会公众对各种食品的“转基因焦虑”沸反盈天。历经....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件后,面对转基因食品老百姓个个谈之色变。
C.今年以来,随着微博平台的勃兴与壮大,微博营销风生水起,....已日渐规模化与制度化,业务范畴也越发“开疆辟土”,商家生意越做越大。
D.有时提起笔来,突然就忘记了某个字的写法,连一些成语的意思也变得莫衷一是,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解析】 A项,望文生义。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指一句话也不说。B项,不合语境。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C项,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在一定的时间里发展得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此处使用正确。D项,用错对象。莫衷一是:形容很多人之间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主要以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
B.日渐增多的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雾霾天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C.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D.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当这个简单的问题都要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的时候,表明了我们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急需提高。
【解析】 A项,“主要”和“以„„为主”重复。B项,“不仅”位置不当,递进关系也不恰当。D项,缺主语,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文明”与“提高”也不搭配。
【答案】 C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国新任国务卿就职后首次对民众公开演讲时,将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合并到一起,读成了“吉尔萨克斯坦”,令人贻笑大方。
B.什么是幸福?在田园农耕时代似乎很易寻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在当代繁复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却显得日益模糊和多元。
C.嗜甜的饮食习惯会加速锌的流失,而锌就是怂恿味觉逃亡的主犯。这样一来,在不断的恶性循环中,重口味日渐加剧。
D.与泰戈尔不同,鲁迅的散文诗中的哲理不是追求宗教式的光明、和谐,而是充满了对人生、对自我的无情的严酷的解剖,对人心黑暗的正视和对孤独的战斗的坚持。
【解析】 A项,语义重复。“贻笑大方”的意思是“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所笑”,与前面的“令人”重复。B项,成分残缺。应在“却显得”前面加上“答案”。C项,表意不明。“锌就是”应改为“‘锌缺失’就是”。
【答案】 D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日本右翼势力在日本政坛有抬头迹象,篡改、否定和歪曲历史成了这些势力包括目前的安倍当权派实现其政治图谋、欺骗国际社会的工具。
B.反腐不能“敲山震虎”,而必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通过持久的反腐耐力,塑造公众的信赖和官员的用权习惯,为反腐法治化赢得时间。
C.警钟不仅为地铁公司而鸣,包括地铁在内的服务行业、高危行业,都应把急救技能列为行业必备技能,同时,全民的急救意识也应增强。
D.不少外国观众,都是通过好莱坞电影来认识中国人的服装打扮的,进而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王家卫希望通过《一代宗师》发现中式时装的细节和趣味。
【解析】 A项,语序不当。“篡改、否定和歪曲”应改为“否定、篡改和歪曲”。B项,动宾搭配不当。应为“塑造„„的形象”和“培养„„的习惯”。D项,成分残缺。“发现”前加“使他们”。
【答案】 C 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提起楷书,人们必称颜真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颜体字诞生了。
①一方面,人们的审美倾向发生了变化和游移
②这种风格,缘于他以智慧和胆略对楷书的结体、用笔、力度都进行了改造和组合
③颜真卿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④颜体字的出现,不是孤立和偶然的 ⑤另一方面,颜真卿为新的审美思潮提供了新的艺术式样 ⑥他的楷书宽绰浑厚,气势雄伟 A.⑥②③①⑤④ C.⑥②③④①⑤
B.③⑥②④①⑤ D.③②⑥①⑤④
【解析】 ③既是总起句,又是连接上一句的过渡句,⑥是说明颜真卿楷书总的特点,②是详细解说颜体字风格形成的原因,④引起下一个内容,①⑤说明颜体字出现的原因。
【答案】 B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今全球通货膨胀继续攀升,世界主要经济体必将联手干预市场、控制通货膨胀继续肆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欧美各国都把压制原油价格过快上涨作为下半年工作的目标之一。
①如今这种危险已经蔓延到发达国家 ②并加剧了社会动荡的风险
③持续的通货膨胀使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上升,企业负担加重、消费受到抑制
④美国政府也已感受到通货膨胀导致的公众的不满和压力 ⑤欧元区通胀率上升至2.7%,超过了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警戒线
⑥今年以来,不断高起的油价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A.⑥②①⑤④③
B.④⑥③②①⑤ C.⑥③②①⑤④
D.④⑥③①②⑤
【解析】 油价高起是通胀的根源,故⑥为首句。①中“这种危险”在③中有指代,故③一定在①前。②句紧承③句而来,所以应在①前。⑤④介绍的是发达国家所受的影响,应排在末尾。故答案选C。
【答案】 C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在我们大学工科一年级开这门“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课,________。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地写好文章,不明白多阅读会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①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 ②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 ③输入质量不高,输出变成了无源之水 ④道理是明摆着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 ⑤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 A.②①③⑤④
C.①④②③⑤
B.①③⑤②④ D.②④⑤①③
【解析】 ②句承接开头说明“阅读与写作”合为一体,①句说具体说“阅读与写作”关系,③⑤句说明“阅读与写作”脱离的后果,④句小结内容。
【答案】 A 11.下面是关汉卿的《四块玉·别情》,仔细体会,阅读后改写成一段描写性的散文,注意使用第一、二人称。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语体改写的能力。关汉卿的这一则小令属于文言文,而描写性的散文属于现代文,要注意在原句的基础上进行描写性的扩写,在忠于原句意思的基础上要适度发挥,并注意第一、二人称的使用。
【答案】(示例)自从送别了你之后,我心里十分的依依不舍,一缕缕相思的情意什么时候才能断却?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与你相见,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柳树下的栏干目送你远行。望着你远去的身影,用袖拂去如雪花般的飞絮,怕它妨碍到我看你的视线。等我再看你的身影时,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走后的道路,心上的人儿啊,你真的走远了!
12.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
本报讯(记者陈菁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之后,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有了制度的保证。接下来,两岸交流的重点是文化和教育。只有两岸在文化方面合作,才能解决心连心的问题。”在目前于厦门贳笃书院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指出,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是联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本届论坛围绕“《诗经》研究——学术·生活·展望”主题,来自大陆和台湾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余名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当代《诗经》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索诗经学研究的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海峡两岸学者于厦门共探《诗经》研究新思路。13.下面是一位企业老总与一位应聘者的对话,请你以应聘者的身份,针对老总的发问给出精彩的回答。要求:①语言表达鲜明生动,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60字。
企业老总:对一位年轻的管理者来说,要做好工作,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有人说是虚心,有人说是勤奋,还有人说是务实,你认为是什么?
应聘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此题,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以比喻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以引用的方式增强说服力等;同时要注意观点明确,针对企业老总的提问来回答。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内容的统一、条理的清晰。
【答案】(示例)我想虚心应该是一切品质的基础,虚心是勤奋的基石,虚心是务实的根本。“及凌云处尚虚心”,只有虚心,才会让自己管理的团队有更大的发展。刘备虚心,三顾诸葛亮于茅庐,最终天下分得其一;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刚愎自用,终致已得天下尽失、自刎乌江。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虚心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只有与虚心同行,我们的团队才会发展壮大。
14.依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并要求所选的事实材料与推出的观点一致。
无论是披阅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还是忍辱负重写成千古杰作《史记》的司马迁;无论是苦心钻研最终发现“镭”的居里夫人,还是患有重病却探究出宇宙成因的史蒂芬·霍金,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无论是运算推理十几年才发现“陈氏定理”的陈景润,还是尝遍百草终究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无论是勤学苦读数十年才完成鸿篇杰作《资本论》的马克思,还是潜心钻研,反复试验最终发明白炽灯的爱迪生。
15.下面这幅摄影作品表现的是周洋在索契冬奥会女子1 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请从比喻、比拟、对偶和排比中任选两种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对画面进行描述时,要注意生动、形象这个核心的要求,从比喻、比拟、对偶和排比中选择两种修辞组织语言作答。
【答案】(示例)①她像天空中振翅飞翔的苍鹰,身姿轻盈而稳健;她像草原上飞奔觅食的猎豹,神情专注而自信。②勇像豹,快似风,矫如鹰;美丽的冰上圆舞曲,坚毅的冬奥女冠军。
第五篇:【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考前10天冲刺练:第8天]
第8天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虽有中共体多国部队及南非和中非政府军的“阻击”,中非反政府武装依然势成骑虎,....节节胜利,反映出其领导人卓越的领导能力。
B.媒体普遍认为,中俄关系已经进入成熟发展期,不会因为国际社会某些人、某些事而发生任何改变,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C.在传达上级文件的会议上,与会代表鞭辟入里地学习,吃透了精神,明确了任务,统....一了思想,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具体的规划。
D.中伊两国石油公司领导人正式签署了100亿美元的石油进出口合同,双方都表示,无论国际形势怎样变化,都将信守这一君子协定。....答案 B [A项,势成骑虎: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而下不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本处应该用“势如破竹”。B项,牢不可破:异常坚固,不可摧毁,多用于抽象事物。C项,鞭辟入里:鞭打触及到了衣服的最里层。形容作学问扎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不能修饰“学习”。D项,君子协定:指不经过书面上共同签字,只以口头上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属理解错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市环保局通过实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市区二环以内已基本杜绝了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违规现象,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提高。
B.毗卢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由于历史原因,使得曾经名震一方的它现仅存释迦殿、毗卢殿等寥寥几栋建筑,其原貌究竟如何也成了一个谜。
C.美联社报道说,2 500多名专家历时6年撰写的这份获得了一致通过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对全球升温后果作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科学阐述。
D.从最初态度强硬到“真诚道歉”,“不善忏悔”的苹果公司为何又主动向中国“展示顺从”?各媒体都将这罕见的一幕归结为中国有庞大的市场。
答案 C [A项,中途易辙。在“市区二环”前加“使得”。B项,滥用介词“由于”导致缺少主语,删去“由于”或“使得”。D项,成分残缺,应为“将出现这罕见一幕的原因归结为”。]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现在和朋友漫步着的灞河长堤,依旧是那道老堤,但却已经“面目全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河边原来的沙滩,也是奇花异草连片相间
②水边长着密不透风的野生苇子,有水鸟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凫游
③河堤内外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
④栅栏围护的木板小桥通到水边
⑤其中不乏颇为稀罕的品种
⑥这儿已经被改造被装点成公园了
A.⑥①④②③⑤
B.③②⑤①④⑥ C.②①③⑤④⑥
D.⑥③⑤①④②
答案 D [⑥能恰切承接上文“却已经‘面目全非’”,故在首句。排除B、C两项;根据最后两个标点,排除A项。] 4.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5分)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① 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②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句3分,应根据下文的内容概括出网络的优势和不足;第二句2分,与“方便则方便”呼应,应为转折关系,写出网络交流的缺憾。句意连贯即可。共5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 ①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减少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
②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
5.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所写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阅读季羡林的文章,好像是在古老大宅里翘首倾听长者诉说沧桑的往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例句形式为“阅读„„的„„,好像是在„„”。例句中暗含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且题干中已经明确要求要用此修辞手法,内容是读知名作家的文章后的感受。
答案 阅读张爱玲的书籍,好像是在繁华尘世中随意聆听才女细数琐碎的忧伤; 阅读沈从文的小说,好像是在湘西大地上自由欣赏文人描绘淳朴的民俗; 阅读林清玄的散文,好像是在禅院静室中虚席倾听智者侃谈生活的智慧。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9分)
吴江两节妇传 [清]戴名世
吴江两节妇者,农家女也。姓许氏,家城西之石里村,长适张文达,次适周志达。岁乙.酉,大清兵南下,公卿皆薙发迎降,浸寻及于吴江。文达固以负贩为生,至是从明之一二遗臣起事,荷戈为小卒,战败不屈死。其家不知其存亡,使志达往侦之,亦被执,令薙发,不从,遂见杀。是时长年二十九,次年十九,相与号泣,备寻其夫尸。会溽暑,尸积城下者累累,皆糜烂不可辨识,乃已。.长既丧其夫,又无舅姑,其兄欲迎之归,谢曰:“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也,义不可以..归宁母氏。”次事其姑甚谨,姑怜而欲嫁之,涕泣被面谢曰:“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讵可失节他适?”久之,姑得疾,且危,赖妇以存者又七年。及姑濒死,诀曰:“我死,依尔姊居。”既丧,家财归于周氏子弟,遂依姊以居;各处一室,各奉其夫之主而祀之。
两人固农家女,善治田,共种田三亩以自给;舍旁有隙地,度可容两棺,为生圹以待死。.吴俗多淫祠,好佛,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有一老尼,教两人剃发以从其教。长曰:“不可!妇人之发,奈何与男子同去之?”次曰:“吾夫以不薙发死,而吾反薙之,何以见吾夫于地下?”岁甲戌,长年八十,次年七十,尚躬耕如曩时。乡之人悲之,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两人泣且谢曰:“吾姊妹不幸遭多难,廉耻自爱,何旌之有也?且又无后,将旌之以.为谁荣乎?”乡之人卒不能强也。
赞曰:吾尝读《顺治实录》记载,知大兵之初入关也,淄川人孙之獬即上表归诚,且言其家妇女俱已效国装。之獬在明时官列于九卿而江淮之间一介之士里巷之氓以不肯效国装死
者头颅僵仆相望于道而不悔也。呜呼!彼孙氏之妇女,视许氏二女何如哉?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适张文达,次适周志达
适:出嫁。.B.义不可以归宁母氏
义:道义。.C.涕泣被面谢曰
被面:掩面。..D.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
旌:表彰。.答案 B [义:名词作状语,从道义上讲,按照道义。]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皆糜烂不可辨识,乃已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也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共种田三亩以自给 .秦亦不以城予赵 .D.何旌之有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 D [D.都是助词,是提宾的标志。A.副词,前为“于是,就”,后为“竟然”。B语气助词,前表判断,后表语气停顿。C.前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后介词,“拿,用”。]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所描述的许氏两姐妹,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甘愿为自己的丈夫守节的思想,而且也具有继承丈夫的反清之志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
B.由于天气炎热,许多堆积在城墙下的尸体都糜烂了,许氏两姐妹最终因无法辨认出各自丈夫的尸体只好返回,但是她们的哥哥或婆婆都有劝她们改嫁的想法。
C.清兵南下的时候,明朝的那些高官都剃发而降;当投降之风逐渐蔓延至吴江的时候,许氏两姐妹以及他们的丈夫都奔赴抗击清兵的前线。
D.许氏两姐妹的丈夫都是由于拒绝剃发,也就是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最终被清军处死;与淄川人孙之獬及其家人的做法相比,他们的气节是值得肯定的。
答案 A [B.“都有劝她们改嫁的想法”不正确。C.“都奔赴抗击清兵的前线”说法不正确。D.“都是由于拒绝剃发”“最终被清军处死”说法不正确,大姐的丈夫是因为参战,战败不屈而亡。] 9.用“ / ”给文中画横波浪线句子断句。(3分)之 獬 在 明 时 官 列 于 九 卿 而 江 淮 之 间 一 介 之 士 里 巷 之 氓 以 不 肯 效 国 装 死 者 头 颅 僵 仆 相 望 于 道 而 不 悔 也
答案 之獬在明时/官列于九卿/而江淮之间一介之士/里巷之氓/以不肯效国装死者/头颅僵仆/相望于道而不悔也。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久之,姑得疾,且危,赖妇以存者又七年。(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吴俗多淫祠,好佛,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多年之后,婆婆生了病,并且很危急,全靠媳妇照料又活了七年。
(2)吴地有滥建祠庙的风俗,崇尚佛教,贫穷且没有依靠的妇女大多出家做了尼姑。【参考译文】
吴江两位节妇(旧指坚守节操,丈夫死后不再改嫁的妇女),都是农家女。姓许,家住城西的石里村,姐姐嫁给了张文达,妹妹嫁给了周志达。乙酉岁(顺治二年1645),大清兵南下,所向披靡,守城将领都剪发投降,清兵很快到了吴江。张文达本来以做生意为生,这时跟着明朝几个大臣起兵,扛起兵器做了一员兵卒,战败不屈而死。他的家人不知他的生死,就让周志达去打听他的情况,周志达也被捉住了,清兵让他剪发,他不听从,于是被杀了。这时姐姐二十九岁,妹妹十九岁,得知丈夫被杀的消息,姐妹俩一起大哭,准备去找寻他们丈夫的尸体。正值天气潮热,城下堆积了很多尸体,都已经糜烂,无法辨识面目,于是只能作罢。
姐姐死了丈夫以后,又没有公婆,她的哥哥想把她接回娘家,姐姐谢绝说:“我丈夫虽然死了,但是我永远都是夫家的人,按道义是不可以回到娘家的。”妹妹非常尽心地侍奉婆婆,婆婆同情她想让她改嫁,她掩面而泣,拒绝说:“我活下来的原因,就是要代替我的丈夫侍奉他的母亲,怎么可以失节另嫁他人呢?”多年以后,婆婆生了病,并且很危急,全靠媳妇照料又活了七年。等到婆婆快死的时候,跟她告别说:“我死了以后,你就去和你姐姐住在一起吧。”给婆婆办完丧事以后,家财都给了周家的子弟,妹妹就去和姐姐住在了一起;各自住一间屋子,各自供奉着自己丈夫的灵位为之祷告。
姐妹俩本是农家女,善于种田,一起种了三亩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房子旁边有块空地,估计可以放得下两口棺材,准备好墓穴等死。吴地有滥建祠庙的风俗,崇尚佛教,贫穷且没有依靠的妇女大多出家做了尼姑。有一位老尼姑,想让这姐妹俩削发为尼。姐姐说:“不可以,女人的头发,怎么可以像男人一样剪去呢?”妹妹说:“我的丈夫因为不肯剃发才死的,如果我剃了发,还有什么脸面去地下见我的丈夫呢?”甲戌年(康熙三十三年1694),姐姐八十岁,妹妹七十岁,还在像以前一样耕作。乡里的人怜悯她们,就请求官府,在她们的门前挂上匾额来表彰她们。两人哭着拒绝说:“我们姐妹俩不幸遭遇了很多灾难,守节知耻而爱惜自身,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呢?况且我们又没有后代,这样的表彰又能给谁带来荣耀呢?”乡里人最终也不能勉强她们。
我的评价是:我曾经读过《顺治实录》中记载,知道清兵刚刚入关时,淄川人孙之獬就上表投降,并且说他们家的妇人都已经仿效满族装束。孙之獬在明朝时,官职显赫,但是江淮之间一个卑微的士人,乡间的老百姓,因为不肯仿效满族装束而死去的人们,横尸遍野,却不后悔。哎呀,孙之獬家的那些妇人们,又怎么和许家的两姐妹相比呢?
三、古代诗歌阅读(7分)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①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②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 ①雄州:今河北雄县。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辘辘车声如水去”是怎样表达感情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在抒情方式上侧重点不同,请以“月照孤村三两家”和“万结愁肠无昼夜”为例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此题两问。第一问要结合注释和原诗作答,第二问要点明该句诗运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片既写词人被掳北去,朝行暮宿,途中所经之地,荒凉破败,满目凄凉的北方惨象;下片以飞鸿反衬,离家乡越来越远,欲归不得的愁苦。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以及难以归乡的苦痛之情。“辘辘车声如水去”运用比喻的手法抒情,把不停前行的囚车声比作不断的流水声,用渐渐远去的车声表达了作者离故乡越来越远、再也无法返回的痛苦心情。
(2)此题考生须明白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分析诗歌,前四句为借景抒情,后四句为直接抒情。“月照孤村三两家”是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景象,不仅揭示了金兵烧杀掳掠造成的惨象,更衬托出作者被掳离乡、身陷异地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万结愁肠无昼夜”直写作者到了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突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答案(1)①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以及难以归乡的苦痛之情。②运用比喻的手法抒情,把不停前行的囚车声比作不断的流水声,用渐渐远去的车声表达了作者离故乡越来越远、再也无法返回的痛苦心情。
(2)前半部分侧重于借景抒情。“月照孤村三两家”是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景象,不仅揭示了金兵烧杀掳掠造成的惨象,更衬托出作者被掳离乡、身陷异地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后半部分侧重于直抒胸臆,“万结愁肠无昼夜”直写作者到了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突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哀。(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