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题库:专题提升练(10)]

时间:2019-05-14 18:2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题库:专题提升练(1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题库:专题提升练(10)]》。

第一篇:【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题库:专题提升练(10)]

1.(201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符离吊颍川侯傅公①

[清]王士禛

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

寂寂通侯里②,沉沉③大泽乡。

颍川汤沐④尽,空羡夥颐王⑤。

【注】①颍川侯傅公:指明初大将傅友德,他初随陈友谅,后降明太祖朱元璋,有功于明室,后被太祖“赐死”。②通侯里:喻傅公生前居处。③沉沉:茂盛。④汤沐:即“汤沐邑”,借指封地。⑤夥颐王:指张楚王陈胜,汉高祖称帝后为陈胜置守冢三十户。(1)概括诗歌前两联的内容及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联写人,生动地勾勒出傅公在家乡狩猎时的雄姿与气概,(1分)颔联写草原广袤苍绿,鹰隼振翅竟使云气飞扬,此联表面写景,实则暗写傅公劲健勇猛、挟带雄风之状,(1分)蕴含了诗人对傅公的敬仰与赞赏之情。(2分)

(2)赏析颈联中“寂寂”“沉沉”二词的巧妙之处。(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寂寂”为“寂寥、冷清”之意,这里形容傅公旧里“寂寂”无闻,冷冷清清,(1分)“沉沉”为“茂盛”之意,这里形容陈胜乡里仍兴盛不衰,(1分)诗人运用叠词将傅公与陈胜死后衰荣的迥然不同相对比,(1分)更衬托出傅公命运之冤屈可悲,抒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1分)

2.(2014·宜昌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望 海 楼① 米 芾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洲:滨水的地方。

(1)结合诗句,分析首联表现了望海楼怎样的特点。(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自远方仰视望海楼,先以镇江城在“云间”和“近青天”衬托望海楼,(2分)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垠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极写出望海楼的高峻奇伟。(2分)

(2)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对比写景,请具体结合诗歌说明。(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联写景自楼内向外远望,红日、白烟形成色彩的对比;画角、沧洲形成听觉和视觉的对比;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和趋向的对比,把它们融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2014·黄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 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结合词句,请说说上阕表现了词人的哪些情感。(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离惜别之情。以“绿树”“长亭”交代了分别的特定环境;用感伤的“阳关”音乐渲染离别的气氛;(2分)羁旅感伤之情。将

自己“行人”的身份与“今朝秋色”的时令特点结合起来,更增强了分离时的感伤色彩。(2分)

(2)“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历来被后人称道,说说你读这一句表达特色方面的体会。(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想象的手法(虚写、以虚写实也可),(1分)词人幻想若能得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使我不能远行,便可不必与朋友分离;(1分)表达了词人希冀与友人长在一起的愿望,更突显了当下不得不别的痛苦。(2分)

4.(2014·鄂州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浣溪沙·秋柳 蒲松龄

旧向长堤缆画桡①,秋来秋色倍萧萧,空垂烟雨拂横桥。斜倚西风无限恨,懒将憔悴舞纤腰,离思别绪一条条。【注】①画桡:指画舫,油漆彩绘之舟。

(1)“旧向长堤缆画桡”中“缆”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妙处?(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缆”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当初长堤上的垂柳如缆,仿佛要挽住远行的画舫,写出了杨柳的柔美与多情。(2分)②呈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气象,与下一句的秋色萧萧构成对比,画面感强烈。(2分)

(2)这首词是怎样寓情于景的?试结合词作内容分析。(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秋色萧萧、烟雨迷蒙、西风又起、杨柳低垂的景象共同渲染出一幅萧瑟、悲凉的图景,(2分)有力地表现出了离别后的惆怅之情。(2分)

5.(2014·荆州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问题。(8分)

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语尾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上阕写景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词句分析。(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词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词句分析1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这样认为的依据又是什么?(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抒发了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答出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6.(2014·武昌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沧浪亭怀贯之①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②,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①贯之:诗人的朋友。②悰(cónɡ):快乐。

(1)这首诗题为“沧浪亭怀贯之”,诗中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个“怀”字的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诗人独步无聊,危台四望,寻找贯之的踪迹,隐含了“怀”字;诗中所写的危台、林木、翠竹,都留下了贯之的足迹,让人怀念;写酒友离散、诗社凋零,表现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君又暂来还径往”一句回忆贯之来时和离去时的情景,充满了怀念之情。(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有人认为“日光穿竹翠玲珑”描写景色极巧,但也有人认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妙。你觉得哪句更好?请回答并说明理由。(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日光穿竹翠玲珑”更好。日光穿过竹林,翠绿的竹子越发玲珑可爱。在这红林翠竹之中,本来适宜会集朋友,把酒赋诗,但酒友离散,诗社凋零。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自然地引起对友人的思念之情。(4分)

示例二:“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好。日光穿过竹林,原本翠绿的颜色变得模糊,与上句“深秋的金红色在林中也黯淡了许多”相呼应,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观点1分,分析2分,手法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附【诗歌鉴赏】

这是诗人登沧浪亭怀念朋友之作。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他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是因为友人的离去使他产生了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由于心境寂寥,望中的景色也偏于清冷。霜林自红,却说秋色入林,在拟人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秋色已深。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其间,更显得玲珑。林红竹翠,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颈联两句写景,比兴意味很重,零落的秋景带有象征意味,因而自然地过渡到尾联,引起诗人惋惜聚散匆匆,慨叹无人伴其醉吟。结尾说友人是“暂来”“径往”,表现出诗人更深沉、更内在的怀念之情。

7.(2014·咸宁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③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洗雪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返照:阳光倒影。③不道:不是说。(1)诗的哪几联描写了早春之景?诗人又是如何描写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三联。(1分)作者抓住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答出四种景象即可)几个最富早春特征的景象进行了突出的描绘。(2分)绘形绘色,动静结合,写出了南湖早春妩媚可人之态。(1分)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情感。(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诗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答反衬手法亦可)。(1分)

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3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意 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1)诗中的“客意”包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雪天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无奈,(2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1分)盼望与人相见的急切心情。(1分)(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虚实结合(以虚写实)。(2分)诗中第一句是实写,写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写,写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2分)

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浣 溪 沙 [清]纳兰性德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1)这首词上片描写了怎样一幅图景?(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夕阳西下,小楼染上晚霞,珠帘斜挂在门窗,柔软的金钩弯曲下垂。(2分)词人倚在栏杆上,心绪无聊,无法控制心中的忧愁。(2分)

(2)这首词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试进行简要分析。(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片感情基调是低沉的,无论是夕阳还是小楼,既无情绪也控制不了忧愁,这是抑。(1分)下片,美好之人忽然出现,是那么潇洒,那么风流,使原来低沉的气氛一扫而光,这是扬。(1分)通过先抑后扬手法的运用,塑造了少女的娇羞美丽形象。(2分)10.(2014·荆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①

李 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②。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注】①本诗是南唐后主李煜在金陵送胞弟邓王李从益赴宣城任职时所作。②解携:分手,离别。

(1)这是一首送别佳作,诗中“别酒重倾”“乱山凝恨”都表达了惜别深情,请简要赏析。(4分)①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送别之酒已喝过多遍,还没把人送走,只好再次斟酒,作者借再次斟酒这一件事(动作、细节)来表现兄弟情深,难分难舍。(2分,赏析要点:解释诗意、指明手法、分析效果)

②孤帆远影已不见,只有那高高低低的山色峰峦映入眼帘,仿佛凝结着许多遗恨,作者融情于景(或运用移情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别恨。(2分,赏析要点:解释诗意、指明手法、分析效果)(2)尾联流露出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宽慰之语,安慰弟弟不必心存太多的离别之苦,希望弟弟乐观豁达。因为宣城与金陵相距并不遥远,兄弟二人见面很方便。(2分,答“兄长对小弟的无限关爱”也可酌情给分)

②鞭策之意,作者以兄长兼国君的身份劝勉弟弟不要整天满腹离愁别恨,大丈夫还是要以国事为重,以建功立业为己任。(2分)11.(2014·黄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①,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注】①钓鱼子陵:严子陵和刘秀的关系非常密切,刘秀称帝后多次邀请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想请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别,隐居富春山下,每天钓鱼。(1)请简要概括曲中刻画出的人物形象。(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元曲刻画出一个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1分)却始终抑郁潦落、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形象。(2分)

(2)这首元曲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进行鉴赏。(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西风驿马,落月书灯”,这两句写秋日景物,有很强的概括性:表明自己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是这样辛勤劳碌,但却没有结果。景物描写渲染出一派萧索凄怆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的伤心情绪。

②虚实相生。“西风驿马,落月书灯”实写秋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化用李白《蜀道难》名句,形容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这四句虚实相生,极写主人公劳苦奔波却又落寞凄清、无人赏识的凄苦境况。

③用典。“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在富春山下垂钓的严子陵,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菜鲈鱼脍的张季鹰,都是历史上视功名富贵若敝屣的著名“高士”。与他们相比,主人公觉得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确实十分可笑。(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两处给5分)12.(2014·孝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春 游 湖(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进行简要分析。(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蘸”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2分)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哲理。(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2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3分)【加固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菩 萨 蛮 【元】张翥

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何处望归鞍。春云山外山。梨花新月下。独自烧香罢。惟有梦相寻。惊鸟啼夜深。(1)请结合对词的理解,谈谈“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妙在何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词开头用秋后萧疏的树叶来比喻心上人渐淡的情意,用田间飞舞的蝴蝶来比喻女子纷乱的思绪,两句构成鲜明的对比,将女子内心的幽怨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哀婉动人。

答案:用秋后萧疏的树叶来比喻心上人渐淡的情意,用田间飞舞的蝴蝶来比喻女子纷乱的思绪。(2分)两句构成鲜明对比,(1分)将女子内心的幽怨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哀婉动人。(1分)(2)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下阕具体描述了女子夜晚独自在花下焚香祈祷,盼望远行的情郎归来,相思无果,只能在梦中找寻,但又被深夜惊鸟的叫声唤醒。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子内心的幽怨和思念之情写得绵绵无尽。

答案:下阕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手法1分)诗人借助梨花、新月、惊鸟等意象,营造出凄清惨淡的意境氛围,女子夜晚独自在花下焚香祈祷,盼望远行的情郎归来,相思无果,只能在梦中找寻。(分析1分)把女子内心的幽怨和思念之情写得绵绵无尽。(情感

2分,答出一种情感1分)

2.(2014·烟台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 魏 八 高 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1)请赏析颔联“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的妙处。(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写马似了解人之离别痛苦而鸣声含愁,马尚且如此,更衬托出诗人不堪忍受离情别绪;(2分)在前句“惜”字的基础上,“复怜”二字使内心的伤感显得更为深重,从而将别离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对友人路无知己、前途莫测的担忧和牵挂之情,希望好友谨慎行事、珍惜前程的关切之

情。(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4分。)

第二篇: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能力提升练:专题突破练10 唯物辩证法

专题突破练(十)唯物辩证法

一、选择题

1.(2017·河南灵宝一中月考,5)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塑料。科学家们在这种塑料中加入一种可交换共价键,重组了分子间的连接关系,处于较低温时,分子之间不会“放手”;无论怎么折叠,都是弹性形变产生的临时形状;处于较高温度时,分子之间相互“换手”,形成了新的“队形”,产生永久记忆。这说明()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有时也具有人化的特点 ②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③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事物的联系有其内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解析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有区别的,①具有人化的特点是错误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不是联系,故②错误;③④正确,入选。2.(2016·江苏卷,27)下图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A.不断解放思想

B.树立全局观念 C.重视部分的作用

D.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观的基本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漫画题要注意“四审一联”:审漫画标题、审漫画主旨、审漫画语言、审漫画寓意、联系教材。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下面的猴子只顾接果子,没有考虑到板凳可能会翻倒的可能性。结合漫画语言“只顾一头”可知,这启示我们办事情要树立全局观念,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3.(2017·全国卷文综政治模拟试题,21)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有专家表示雄安新区将成为支撑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基点,有力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一幅“南深圳、东浦东、北雄安”的开放发展宏图已跃然纸上,对于优化全国城市发展整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雄安新区的设立()①体现了认识到矛盾的普遍存在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表明要把握主要矛盾,抓好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 ③是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具有一子落定满盘皆活的系统效应 ④说明部分功能之和可以大于整体功能,要注重优化要素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

答案 B解析 雄安新区的设立将成为支撑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基点,说明要抓住雄安新区建设这一主要矛盾,抓好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②入选;雄安新区的建设有力促进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说明建设雄安新区要发挥系统优化的方法,③入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①表述错误;④注重优化要素表述错误,和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项。4.(2017·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9)“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以下摘录中与这首诗句蕴含哲理相同的是()A.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B.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 C.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D.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答案 D 解析 首先理解“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所蕴含的哲理是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故D项符合题意,应选;A项不符合题意,“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强调的是实践,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强调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C项不符合题意,“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强调了矛盾的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项。5.(2016·上海卷,25)从对“物”的守护到对“人”的关注,观众从“看客”变为“学习者”,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功能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博物馆在藏品入库、研究课题设置、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人才队伍建设、免费开放财政补贴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从辩证法角度预见,博物馆功能转变的发展过程是()A.道路平坦 B.举步维艰C.曲折前进 D.前途光明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的关键在于明确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和途径。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博物馆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难题,这体现出事物在曲折中前进,故选C项,排除A项;虽然博物馆发展具有曲折性的特点,但是并不能说举步维艰,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难题是可以解决的,故B项不选;材料强调的是过程的曲折性,而没有涉及前途光明,故D项不选。

6.漫画《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旨在强调()①量变十分重要,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②要积极控制微小量变,防止事物发生不良质变 ③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时刻警惕腐败 ④思想意识是否正确决定着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7.(2017·广东广州二模,21)电影自诞生之初,就带有商品与文化的双重属性。然而,当下国产电影往往将票房作为检验影片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有评论家指出,一座座飞速建起的电影院不仅仅是商业资本追逐利润的工具,更应该成为我们观照现实、洞烛内心的精神家园。推动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正确做法是()A.在电影的商品属性与文化属性的绝对对立中把握统一 B.在电影的商品属性与文化属性的相对统一中把握对立 C.在文化属性支配商品属性的对立中实现两者相辅相成 D.在商品属性与文化属性的依赖与贯通中实现电影发展

答案 A解析 当下国产电影将票房收入作为检验影片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说明电影的商品属性占主要方面,故C项错误;电影的商品属性与文化属性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故D项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A项入选。8.(2017·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10)面对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通过以宁波等城市为试点的示范推广进而带动全国其他地区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这体现的辩证法哲理有()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性质 ②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事物的发展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A.②④ B.①②C.③④ D.①③

答案 A解析 制造业的发展通过试点的示范推广进而带动全国其他地区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说明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坚持了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入选;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体现了事物的发展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④入选;①与题意不符,③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项。9.(2017·北京海淀查缺补漏,1)聚焦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时代的脉动。以下这20个新词新语分别摘自本届政府四年以来的工作报告: 2014:改革是最大的红利→2015:新常态→201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数字经济 2014:权力清单→2015:自我革命→2016:互联网+政务服务→2017:清单管理制度

2014: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015:学习型社会→2016:中国特色新型智库→2017: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2014:民生底线→2015:民生保障网→2016: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2017:民生是为政之要 2014:向污染宣战→2015:环境治理攻坚战→2016:环境保护督察→2017:蓝天保卫战

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①新词新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说明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②从重视改革红利到关注数字经济,矛盾的普遍性通过不同时期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从2014年到2017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实现了发展的质变 ④政府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符合整体论思想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答案 C解析 聚焦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时代的脉动。这是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材料没有体现;2014年至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现实,同时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符合整体论思想,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②④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项。10.(2017·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模拟,22)2016年12月,由中、美、英三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认为,燃煤、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氯,在氨的参与下,转化为硫酸盐,是中国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悬浮在空中的硫酸盐对光产生的散射和吸收,造成人们视野模糊,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 000 m时,就称之为霾。这说明()①外部矛盾是事物质变的根据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产生质变 ③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④辩证否定是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答案 C解析 内部矛盾是事物质变的根据,①错误;②③正确,入选;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而不是发展的根本途径,④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项。

11.(2017·“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22)以北斗导航卫星、水下机器人、精密光学仪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核心技术、云数据加密技术、混合动力新能源电站、大型激光3D打印机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成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体制创新的阶段性成果。军民融合发展体现了()①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制度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

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强调了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的重要性。①③正确,入选;②④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2017·河北唐山三模,39)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特色小镇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培育特色小镇,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推出国家级特色小镇评选,并于2016年10月认定了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国家级特色小镇认定强调五大特色标准和两个原则。即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灵活的体制机制等。坚持“特色”为主,“优秀”为辅;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原则。“浙派民居”特色小镇,就突出体现了中国民居的文化特点和价值。“浙派民居”显示出环农业的特征,民居的分布格局呈现跟着山、水、田走;整个建筑空间不大,但道路安插得曲折悠长,让行走者充分领略沿途的花木、山石、围廊,创造一种缓慢而具有诗意的生活空间效果。各地的生活和生产习惯差异,秉承的传统特色、文化精神也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如浙北杭喜湖一带自唐代以来就经济昌盛,文化繁荣,产生了众多宫邸、府邸和园林宅第,特色的园林建筑丝毫不输于苏州园林。如浙西的新叶村深受徽派风格影响,建筑材料则就地采用丰富的石材,自身的儒家文化印记也很强烈,文昌阁等文化性的公共建筑就有不少。如浙东宁绍地区是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学术重地,经世致用的浙东学派导致士商集团互相参透,出现中西合璧、藏天于室的住宅形制——宁波的“大墙门”,绍兴的“台门”。

中国民居以其悠久辉煌的历史、独特的结构、优美的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绽放异彩。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认定特色小镇的标准和原则的合理性。(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中国民居形态不同的原因并简述民居文化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的特点。(3)请为你所在地开展的以“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宣传活动拟几条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6个字以内)。

答案(1)强调以五大特色为标准,就是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把握了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特色小镇的评选坚持“特色为主”,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了事物的性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型城镇化坚持“定性为主”,就是坚持了辩证法的发展观。(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2)原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各地生产和生活的习惯的差异,造就了不同文化特色的民居;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且深远持久,不同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也使各地民居各具特色且保留至今。

特点:我国民居建筑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同地区的民居各具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放异彩体现其独特性。(3)文化传承,特色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解析(1)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认定特色小镇的标准和原则的合理性。结合材料可知,主要从矛盾观和发展观方面分析即可。

(2)①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中国民居形态不同的原因,由材料可知主要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这一角度和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②简述民居文化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的特点,这一设问相对比较简单,根据材料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即可。

(3)为特色小镇的宣传活动写标语。要求标语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字数不超过要求即可。

13.(2017·河南濮阳文综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加强国民礼仪教育”“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在中国传统社会,礼仪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在经济社会中起着“准法律”的作用。目前,文明礼仪缺失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人伦关系、社会秩序、国家形象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礼仪教育,传承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成为我们的迫切需要。

有人说,古代的仪式已经落伍,必须抛弃。然而,现代奥运会的一个重要仪式便是在雅典由女祭司采集奥运圣火。希腊人将这种古代礼仪保留下来,使得世界各国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爱琴海文明。

有人担心弘扬传统礼仪会导致社会复古。其实即使是古代儒家,也是主张与时俱进的。《礼记》称:“礼,时为大。”与时偕行、随时损益,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特征。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加强国民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2)对材料中关于传统礼仪的两种不同看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作出正确的回应。(3)某学校计划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请你就此写两条动员标语。(要求: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字)

答案(1)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国民礼仪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提高国民文明素养的要求。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通过国民礼仪教育,促进文明交往,有利于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国民礼仪教育,培育文明礼仪,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如果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角度回答,只要表达合理也可)

(2)联系具有普遍性。现代文明礼仪不可能凭空产生和存在,是在继承古代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不应该割裂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内在联系。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精神层面的古代礼仪文化包含的一些积极内涵依然适用于现代。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弘扬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绝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传统礼仪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如果从发展观或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角度回答,只要表达科学准确也可)

(3)天天讲文明,礼貌伴我行。讲文明礼仪,促社会和谐。

第三篇: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提升练(二十)文学类文本阅读(B组)

专题提升练(二十)文学类文本阅读(B组)(建议用时30分钟)

一、(2014·漳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寒夜生花 迟子建

①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三十七八摄氏度之间。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过年。②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③是霜花!

④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十七八摄氏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⑤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⑥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里也有离人的眼泪!⑦在这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也是最黑暗的时节。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好像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白昼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⑧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就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⑨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四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如梦似幻。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

⑩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⑪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让人怀疑它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花,让我所爱的,再度与我的呼吸共融。

⑫没有一个早晨,我不是与霜花共度的。我站在它面前看它,它也在静静地看我。能与心灵共通的世界,谁敢说是虚幻的!霜花是彼岸世界送给此岸世界的哈达,你的目光与它交汇时,就是领受了福气。

⑬2012龙年到来的那一刻,我凑近霜花,仔细地闻。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身后说,你还能闻出香味来?是啊,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

④它已经习惯了这样沉静、孤寂的思考。它老了,这样的春天它已看过好多次。几乎每年都是这样的:在春天里,它的主人把它从封闭了一冬的牛圈里牵出,放进春天里。走进春天里,它总是充满了兴奋。它感受到了春风温软的轻抚,它嗅到了大地苏醒的味道,它觉得自己骨架在咯咯作响。它知道,它的内心充满了劳作的向往。它一直都是这样想着的。

⑤现在,它又卧在了春天里,它有了一种垂老的疲倦。这个冬天,主人对它侍奉得很好。可是,它并不喜欢冬天,它闲在那儿,无所事事。它觉得冬天太长,那样懒惰无聊的冬天,似乎加快了它衰老的速度。它喜欢像现在这样,卧在春天里,在春风中,焕发自己。

⑥它再一次卧在春天里的时候,春已渐深。大部分的草,已生长出地面;一些树木,已经发芽、开花。田野开始变绿,煦暖的空气涌动着。田头的桃花开得正烈,灼灼如烧。它卧在田头,身上系着缰套,缰套拴在一张犁耙上。犁耙的后面,是耕耘出的大片的土地,翻卷如浪,似那涌动着的春气。新翻的泥土,湿润润的,阳光下,闪着油油的光亮,散发出一种清冽、鲜明的土腥气。坐在田头的,还有那位农夫,农夫的胖胖的婆娘。农夫的小小的儿子,正攀在桃树上,一条黑狗,仰头望着,偶尔吠几声。阳光很暖和,软软地照在大地上。黄牛卧在那儿,依旧是那副茫然的样子;依旧不停地咀嚼着,安之若素。不停地咀嚼,这是一种生命的表达方式。紧张的劳作后,它的身体,已完全被汗水浸透,它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流淌,每一根筋脉,都成了一条流动的河。黄色的毛发,丝丝地贴在脊背上。它看上去,似乎羸弱了很多。它依然是那样的卧姿:两条前腿蜷着,后腿则略微伸着,身体微微右侧,头轻扬。可是,它不再闲适,骨骼间,有着隐隐的痛,肢体仿佛进入一种凌乱无序的状态,疲惫的身体,沉重地压向地面。看看牛的眼睛,似乎并不伤悲。也许,它早已习惯了劳累和困倦。它不时地抬头,看看那个吸着烟的农夫,农夫有时会投过爱抚、疼怜的目光。牛,是会意的;再回头看看那翻耕出的大片的土地,它满足了。

⑦牛,有时也会向远处望去。透过桃花,它看到了小河边柳树的翠绿,看到了远山葱翠的春意。这个时候,它的心中,总会不期然地生发出莫名的向往和欣悦,眼睛,就变得异常的明亮,它似乎不再衰老。牛,不会向天上看,它只知“地厚”,不知“天高”。它那厚实的身体,注定是属于土地的。

⑧当农夫的手,再次扶在犁耙上的时候,牛,也再次站起。它一躬身,力量就穿透了土地。农夫,犁耙,牵头的村妇,跟在后面的小孩、黑狗,定格在了这个春天里……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尽管有农人的细心照料,但牛还是日渐羸弱和疲倦,这已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为此它内心充满茫然。B.第③段和第⑥段分别写到牛同样的卧姿,第一次表现出了牛的安适,第二次写出了牛劳作后的疲惫。C.文章多次写到牛的眼睛,或“漠然”,或“似闭似睁”,或“明亮”,借此表现了牛复杂的内心世界。

D.文章主要写牛,也写了农人、农人的妻儿和黑狗,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温馨和谐。E.文章通过一头牛在春天里“过去”与“现在”不同活动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生存与生活的思考。【解析】选AE。A.“这已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为此它内心充满茫然”有误。E.“‘过去’与‘现在’不同活动的对比”有误。(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2.“田头的桃花开得正烈,灼灼如烧”这句话,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表现春天勃发的生机,表达对生命力的赞美。②渲染热烈的气氛,烘托牛辛勤劳作的形象。3.请根据全文,探析“它那厚实的身体,注定是属于土地的”这句话的含意。(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牛忠实于土地,耕耘终生。②农人坚守土地,务实知足。③生命价值的实现方式是不同的,每个个体都应找准自己的价值定位,并为之执着努力。(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第三点3分;意思对即可。)【方法技巧】

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三个有效途径

(1)掌握景与情的关系,答好景物描写类问题。景物描写题在小说、散文文本里居多,解答时要抓住景与情的关系这个总原则。

第四篇:【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三) 4.1.1理 解专项突破练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三)4.1.1理 解专项突破练

一、(2014·宜昌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防空识别区是一国根据自己的空中防御需要划定的一个空中预警范围。通常情况下,以该国的战略预警机和预警雷达所能覆盖的最远端作为“防空识别区”的界限,可以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几十至数百海里不等,它比领空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要大得多,根本不属于国际法中的主权范畴。一般来说,设置“防空识别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国籍不明的飞机侵犯主权国领空,提示或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机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国领空。防空识别区是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完全是一国的单方面行为。

对于进入防空识别区的航空目标,国际上有通行的处置原则。一旦发现对方目标进入防空识别区,设立防空识别区的一方识别目标后,在实施G波道广播的同时,向军事最高当局通报情况,并加强雷达监控,同时立即提高防空导弹的警戒,命令空中待战的飞机前往这一区域,或者令地面战斗机做好拦截准备。通过对目标航向、机型、速度、姿态和以往情报的进一步掌握,判断目标有无敌意。对于有无敌意的判断,通常把握三条原则。一是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长短,如果较短,并依照指令行动,即可以认为“误入”或者“无害通过”,不采取武力措施。二是如果停留时间过长,不听从全球通用G波道广播劝告,目标继续沿防空识别区外沿飞行,且飞行速度没有变化,无意进入对方领空时,一般采用跟踪飞行的方法进行监视;如果对方飞机续航时间过长,通常采用轮换监视飞机批次的方式保持持续监视。三是目标不听从劝告,且航行方向直指对方领空,从机型、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敌意,即可在目标进入领空时按最高当局指令采取攻击手段,将目标击落或者迫降。

自1950年美国最早建立空中识别区以来,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德国、缅甸、土耳其、泰国、中国台湾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相应地建立了海上空中识别区。尽管各国和地区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范围、作为限制对象的航空器的种类、目的等内容不尽相同,但防空识别区自20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默认,成为国际法所默认的事实存在。

与其他建立了防空识别区的国家相比,日本防空识别区的划定范围可以用“霸道”一词来形容。日本防空识别区是一个巨大的正五边形,其最西部距离中国大陆东海海岸线仅130公里,最南部与中国台湾的防空识别区呈重叠状态,西北部更是过分到距离俄罗斯海岸不足50公里。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向国民制造“受威胁”的假象。其每年4次公布针对“可能侵犯领空”外国战机的紧急出动次数,最近两年一直宣称针对中国飞机的紧急出动次数在急升。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

湾的防空识别区重叠。

C.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不断制造“受威胁”的假象:它一方面宣称针对中国飞机的紧急出动次数急升,一方面派巡逻机在中国海域上空盘旋。

D.我国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要求在区域内航行的航空器向我国通报飞行计划,对于保护我国领土和国家的主权安全意义重大。

【解析】选C。“宣称针对中国飞机的紧急出动次数急升”是“最近两年”的事,不是“长期以来”;另外,“中国海域”不严谨,原文只提到“中线以西的中国东海油气田上空”。

二、(2014·武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

伦理本位 梁漱溟

缺乏集团生活之中国人,则一面不知有团体,一面不知有个人。从社会结构上说,英美为个人本位之社会,苏联为社会本位之社会,中国恰都不是。过去中国社会,从其结构上看,非个人本位,非社会本位,乃是伦理本位。何谓伦理本位?本位即重点,个人本位重点在个人,社会本位重点在社会,伦理本位之重点,乃在相关系之两方中之对方。伦者伦偶,指相关系之两人而言。例如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皆是。在此相关系之两面中,彼此互以对方为重,是曰伦理。在父则以子为重——是之谓慈父。在子则以父为重——是之谓孝子。以此类推,重点都放在对方。朋友不如此,非好朋友;兄弟不如此,非好弟兄。伦理关系,即是情谊关系。因情而有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皆义也。所以伦理关系,亦即是相互间之义务关系。每个中国人必须各自认识其义务而履行之,却从来不许谈权利。

这并非是空话,可从经济关系验之。试看个人本位之社会,财产既为个人所有,而社会本位之社会则其财产,主要属于社会(共产),中国人之财产,既不属于个人,也不属于社会,乍看粗看,似属于家庭,其实也不是。中国人父子间夫妇间,财产是不分的,乃至祖父在堂,祖孙也不分,是曰共财之义。兄弟间或伯叔与诸侄间,析产分炊,是曰分财之义。分财可能不止一次,富者可再度分财与贫者。亲戚朋友则有通财之义,通财与分财不同,是要偿还的。每个中国人,视其财产之大小,与对人关系亲疏远近,而必须负担或照顾家庭以外之人之生活。财产大,则负担之范围亦广,倘不践行此种义务,必遭社会指责。

中国自唐代以来,法律精详,为世界冠,但于物权债权则自来忽略,此与西洋自罗马法以来,爱讲物权债权者则相反。爱讲物权债权者,其财产总是为了自己享用。中国所重在情义,为了情义而财产便成为伦理关系中所共有共享。其范围初不限于家庭以内。在西洋遇事讲社会救济,政府要负责任。中国不然,一切问题消纳于伦理关系,彼此顾恤之中而不见。所以我说中国人的财产不属个人,不属社会,而是属于伦理的。

其次从政治上看,亦完全建筑于伦理。官则曰“父母官”,民则曰“子民”,为政则曰“如保赤子”,构成文章的诸要素之间,往往是互相关联、互相阐释的,答题时,将选项一一代入所考查的概念处,看意义是否连贯畅通,逻辑关系是否紧凑合理。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父子间夫妇间乃至祖孙间,财产是不分的,都属同一家庭。B.中国人有与兄弟和朋友分财之义,还有分财与贫者之义。C.为了情义,财产成为伦理关系中双方共享,但只限于家庭。D.中国人彼此顾惜,不存在由政府负责的社会救济。

B.西洋人崇尚宗教,没有是非观念,因此也就没有中国人人生向上的伟大精神。C.伦理情谊看重情义,坚守是非义理的道德标准,中国人的安饱问题次于合理问题。D.伦理情谊和人生向上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长处,我们应该吸收并发扬光大。【解析】选B。该项扩大原意,文中是说西洋人没有是非义理这一人生向上的精神。【加固训练】(2014·西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吉祥瑞兽

龙是国家祥瑞。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励。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5个等级。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这里,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不过,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相关,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而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每当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的盛大活动。至于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D.在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中,像春节、元宵节的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的龙舟竞渡,都和龙的祥瑞意义有关联。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仔细分析各项表述与相关对应信息可知,B、C、D三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而A项,“只有当龙作为祥瑞出现,才说明统治者„„”因果颠倒,此外龙只是五种祥瑞之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民众在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这说明龙在民众心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B.因为龙是吉祥瑞兽,所以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关于龙的活动,这些节日都起源于龙的祥瑞意义,节日延续的是龙的祥瑞意义。

C.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龙舟竞渡规模亦宏大壮观,人们都临水观看这种盛况,说明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D.吉祥瑞兽是龙的属性之一,龙还有更为复杂的文化属性,在中国也许没有哪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具多样性。

【解析】选B。该项“这些节日都起源于龙的祥瑞意义”错,根据原文意思可知,“端午节”就不是起源于龙的祥瑞意义。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形式虽各异,但其意义都取自龙是吉祥瑞兽。

B.龙出现在许多场合,形象各异;它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演。其实龙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本没有原型。

C.龙的文化属性复杂,包容大度、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刚健有力、昂扬奋进、仪表威武、不容侵犯等都是它的文化属性。

D.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传承和延续了中国许多传统节日中龙的文化。【解析】选B。“本没有原型”错,从文中“由想象力堆塑创造起来的复合动物”看,一些动物就是龙的原型。

第五篇:【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人教版)高考分类题库:2011年 考点18 报告和科普文章]

考点18 报告和科普文章

一、(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没 有 天 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它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白天奇热(99°C)。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假设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C,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C,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像个酷热的地狱。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花园吧!”

——通篇都是诗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如果我们对火星或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很舒适的小飞船。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惟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

“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了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迫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些。”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1.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的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内容和形

式两方面分析。开头的作用一般是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文章开头描述东西方宗教中美好的“天堂”,接着进行了否定,有引出话题、突出人们幻想的天堂是虚幻的作用。下文写“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它任何星球可去”,并详述了其它星球的恶劣环境,因此开头的关于“天堂”的描述还有为下文做铺垫、做对比的作用,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参考答案:①描述“天堂”中的情境,与下文月球、金星、火星的情况作对比,②突出所谓“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两处画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认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其次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答案:①运用了拟人(或“比拟”)手法,将金星比拟成对人类抱有敌意的生命体,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金星不适于人类生存的情况。②运用了比喻手法,以小飞船喻地球,用触礁、漏水喻地球灾变,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

3.文中为什么重点介绍金星的情况?

答: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

段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分析。文章的中心是否定“天堂”“移民外星”之说,告诫人们善待地球。金星的名字很美、很温柔,更能引发幻想移民外星的人们的想象。但是它的大气和地表环境都很恶劣,根本不适于人类生存。金星经历了一个环境由好变坏的过程才变成了今天干旱的不毛之地,作者担心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因此写金星的情况能更好地警示人们保护地球。

参考答案:①描述金星大气与地表的状况,从而论证人类移民外星球的不可能性;②金星环境原来与地球相似,后来因二氧化碳的积聚导致温室效应而成为不毛之地,这样写更能警示人们要保护地球环境。4.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

答: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浅层、深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等;“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解答本题要结合文章的中心,思考哪里“没有天堂”,没有什么样的天堂,没有天堂该怎么办等问题。参考答案:①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它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②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③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

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

二、(2011·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题。

生物能源在我国农村被广泛使用。直接燃烧秸秆做饭烧水是最普遍的使用方式,但这种方式,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随着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为农户乃至县镇居民生活提供清洁、高效的生物能源已成为可能。

在A市J庄我们参观了户用秸秆气化炉的适用。这种气化炉比家用的液化气罐大不了多少,它通过燃气管和焦油滤清器接到灶台上。滤清器由两个串联的圆柱体小罐(直径约10厘米、高约30厘米)组成,能解决气化过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导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问题。这种气化炉适用燃料广泛,秸秆、树枝、杂草都可粉碎使用。这类燃料的热值比原煤低一些,但一般原煤燃烧有20%~30%的灰分,而这种炉子的灰分只有2%~3%。一个四口之家,只需一吨秸秆(干物质)就能满足一年烧水做饭的能源所需。

生物质发电,也是开发利用生物能源的重要途径。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电的技术,目前都比较成熟。国外重点发展的是较大规模的直燃发电系统。在S县我们参观了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一个直燃发电示范项目。该项目去年并网发电,已稳定运行9个多月,累计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实现了我国生物质发电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零的突破。

利用生物能源还可直接制取液态燃料。在D县我们参观了一个通过秸秆酶解来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秸秆本身包含纤维素、半纤

维素和木质素,如不将它们分离开是没办法酶解的。以前用酸解法分离,产生大量废水,环保问题很难解决,现在用汽爆工艺代替了酸解工艺。汽爆之后,就可利用其中的纤维素进行酶解(酶解所用的纤维素酶是自行研制的)。酶解后纤维素就变成葡萄糖,同时加入酵母,就将葡萄糖变成工业乙醇,然后提纯、脱水,就生产出燃料乙醇。汽爆所用燃料,可全部使用秸秆废渣。两吨渣子可顶一吨原煤,基本不含硫,很清洁。这个示范项目的几个关键技术已通过中国科学院技术鉴定。

农村生物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还很多,但无疑具有广阔前景。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焦油滤清器的研制,使柴草直接燃烧所产生的灰分远远少于原煤。B.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在规模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C.利用秸秆酶解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利于环保。

D.我国农户、村镇、县市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A项原文第二段中说“秸秆、树枝、杂草都可粉碎使用”,而不是直接燃烧。B项原文第二段说我国直燃发电有突破,气化发电原文没有提及。D项没有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2.文中谈到秸秆酶解生产燃料乙醇有“几个关键技术”。请根据文意

简答这是些什么技术。

答: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从倒数第二段可以找出有关技术。参考答案:汽爆分离技术、酶解过程技术、制造纤维素酶技术、提纯脱水(或提取酒精)技术。

下载【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题库:专题提升练(10)]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题库:专题提升练(1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