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物实习教学大纲
植物实习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植物实习以实地观察,亲自动手为主,系统讲授为辅。要使学生通过观察与实践,将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紧密地与实践相结合,掌握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认真观察和记录,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制作方法。掌握识别与鉴定植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加强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认识本地区常见的植物,掌握200种以上植物的识别特征
二、实习地点
五台山野外实习基地 山西奇村干部疗养院 忻州公园 室内花卉基地 北京植物园实习基地 北京药用植物园实习基地 北京自然博物馆实习基地 北京动物园
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持区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持区
三、实习内容
(一)五台山野外实习基地
1、了解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及生活环境。
2、识别山西北部200种以上常见的种子植物。
3、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和制作方法,每人交一份完好的植物标本。初步掌握植物标本鉴定和形态描述的技术技巧。
(二)山西奇村干部疗养院
按植物园植物的分布规律,掌握松科、木犀科、忍冬科等20个科的基本特征。
(三)忻州公园和室内花卉基地
1、识别山西北部常见的园林绿化植物。
2、识别常见室内绿化植物。
(四)北京植物园
掌握100种植物的科特点,了解濒危植物种类及保护方式。
(五)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园
掌握50种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和药用部位的特征及其药用价值和常用方法。
(六)锦绣大地
通过参观组织培养车间、水培疏菜车间、鱼菜共生系统和转基因动植物等项目,使同学们了解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前景,激发同学学好后续课程的热情进一步强化专业意识。
(七)北京自然博物馆
使学生以图文并茂的形势了解生物界的演化,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历程。了解植物界从原核生物的细菌、蓝菌,真核生物的藻类、真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的大量标本及生态照片,展现植物的多样性,再现植物演化的历程,反映植物对动物、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作用。让学生仿佛回到了亿万年前的远古生态环境中,在身临其境中学到知识。
(八)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持区 同前
(九)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持区 同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制作方法。掌握识别与鉴定植物的方法。
难点:掌握识别与鉴定植物的方法。
五、考核方式(100制)纪律考勤10%,记录整理20%,数码标本20%,蜡叶标本20%,实习报告和体会30%。
六、教材及参考
参考书: 1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科学出版社 2山西植物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北京植物志,北京出版社 4生物系老师自编。
第二篇: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本站推荐)
植物生理学 Plant Physiology
课程总学时:
153
其中讲课学时:81
实验:72 开课学期:
双 主讲教师 韩玉珍 张军
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细胞、水分与矿质营养、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及能量转换、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逆境生理及植物生物技术等五部分。本课程参考国际最新版本植物生理学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力求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在介绍植物生理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介绍本领域国内外最新科研动态、研究技术和成果。
教学大纲
一、课堂讲授部分
绪论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植物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学科意义;简要介绍植物生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及目前的研究热点,概括介绍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肩负的任务。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概念, 了解本课程的研究范畴、内容、发展历程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教学难点] [授课时数] 1学时
第一章
植物细胞 第一节
细胞概述
第一节
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膜系统 第三节
细胞骨架
第四节
胞间连丝
[主要内容]: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结构、及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细胞骨架的种类、组成、作用及作用机理;胞间连丝的结构动态及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壁的组成、结构;细胞骨架的作用机理。[授课时数]:4学时
第二章
水分与植物细胞(2学时)第一节 水的理化性质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第三节 细胞壁的弹性 第四节 水势的测定法 [主要内容]:介绍植物细胞的水分平衡。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水势的概念,意义,植物细胞吸水的动力、方式和机理。[教学重点]:水势的概念、意义,植物细胞水势的组成及各水势组分间的关系,测定水势的方法。
[教学难点]:水势的概念。[授课时数]:2学时
第三章 植物的水分平衡(4学时)第一节 根系的水分吸收 第二节 蒸腾作用
第三节 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第四节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
[主要内容]:介绍整株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传导和散失过程及机制。[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传导和散失过程及机制。[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意义,气孔组成、特点及气孔运动的调控机理。[教学难点]:气孔运动的调控机理。[授课时数]:4学时
第四章 植物细胞膜与跨膜离子运输
第一节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膜的主要物理特性 第二节 离子跨膜运输的电化学动力 第三节 离子跨膜运输蛋白 第四节 离子跨膜运输机制
[主要内容]:介绍植物细胞膜生化组成和主要物理特性及离子跨膜运输的动力,运输蛋白和运输机制。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细胞离子跨膜运输的意义,生物膜的理化特性,掌握离子跨膜运输的机理。
[教学重点]:离子跨膜运输蛋白的种类,离子跨膜运输机理。[教学难点]:离子跨膜运输机理。[授课时数]:3学时
第五章
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4学时)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第二节
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 第三节
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无机养料的同化 第五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主要内容]:介绍植物体的元素组成,植物的必需元素、有益元素及其生理作用,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机制,环境条件对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植物对无机养料(主要是氮素与硫素)的同化。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植物有哪些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确定必需元素的方法标准,掌握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与机制。了解土壤环境对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作用。掌握植物同化化氮素的过程机理。
[教学重点]: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确定必需元素的方法标准。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机制,氮素同化的过程机理
[教学难点]: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机制,氮素同化的过程机理 [授课时数]:3学时
第六章 光合作用 I :光能的吸收与转换(6学时)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一些基本概念与研究历程 第二节 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第三节 原初反应
第四节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第五节 光合光反应机构的修复和保护 [主要内容]:从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研究历程及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结构与功能、叶绿体色素理化性质开始,逐渐深入到光合作用的光能吸收与转换机制,并对光合机构的保护与修复机制进行讨论。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从叶绿体的结构认识其生理功能,掌握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的机理和意义。了解光合机构的保护与修复机制。
[教学重点]:叶绿体结构与功能,光合原初反应、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的机理。[教学难点]:光合原初反应、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的机理。[授课时数]:6学时
第七章 光合作用II :光合碳同化(6学时)第一节 卡尔文循环及其调节(重点)第二节 光呼吸作用(重点)第三节 光合C4途径(重点)第四节 景天酸代谢途径 第五节 蔗糖与淀粉合成 第六节 光合作用生理生态
[主要内容]:卡尔文循环及其调节,光呼吸作用,光合C4途径(重点),景天酸代谢途径,蔗糖与淀粉合成,光合作用生理生态
[教学要求]:掌握碳同化的 C3,C4和CAM途径、调节机制、及C3,C4和CAM植物的适应性意义,C3循环C2与循环的关系,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教学重点]:C3,C4和CAM途径与调节机制 [教学难点]: [授课时数]:6
第八章 植物的呼吸代谢(2学时)第一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第二节 植物呼吸代谢的途径(重点)第三节 整体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节 呼吸代谢的调控
第五节 植物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主要内容]:介绍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特点及调控,植物呼吸作用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作用,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样性及其意义,了解呼吸知识在果蔬保鲜,种子贮藏和栽培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点]: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样性,呼吸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呼吸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授课时数]:4学时
第九章 植物次生代谢
第一节 植物次生代谢分类 第二节 植保素与木质素 第三节 植物次生代谢的意义
第四节 植物次生代谢的应用及基因工程
[主要内容]:介绍植物次生代谢的概念、意义、分类、应用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次生代谢的概念、意义、分类,掌握植保素和木质素的代谢途径,关键酶及其重要作用。了解次生代谢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状况。
[教学重点]:次生代谢概念,植保素和木质素代谢。[教学难点]:植保素和木质素代谢 [授课时数]:2学时
第十章
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与分配(4学时)第一节
韧皮部中的同化物运输 第二节
韧皮部运输机理
第三节
同化物的分配及其控制
[主要内容]:介绍韧皮部同化物运输与分配机理与调控。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研究韧皮部运输的方法,韧皮部运输物质的形式,运输方向,速率,韧皮部运输机理,韧皮部装载和卸出途径、机制,同化物的分配规律及调控等。
[教学重点]:韧皮部运输机理(主要有压力流动学说),同化物分配规律及调控。[教学难点]:
[授课时数]:4学时
第十一章 植物的生长分化与植物发育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第二节 植物个体发育 第三节 植物生长相关性 第四节 植物生长分析
[主要内容]:介绍植物生长、分化与发育的概念,植物细胞与个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各部分生长的相关性,植物生长分析方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顶芽与侧枝,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相互影响。学会分析植物生长的方法。
[教学重点]: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植物生长相关性。[教学难点]:
[授课时数]:4学时
第十二章 植物生长物质
第一节 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 第二节 生长素 第三节 赤霉素 第四节 细胞分裂素 第五节 脱落酸 第六节 乙烯
第七节 其它植物生长物质 第八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主要内容]:介绍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及其作用,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结构,理化特点及生理作用,相互影响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应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掌握五大类激素的特点和生理作用。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五大类激素的生理作用。[教学难点]:
[授课时数]:6学时
第十三章 植物激素作用机理 第一节 生长素 第二节 赤霉素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 第四节 脱落酸 第五节 乙烯
[主要内容]:介绍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
[教学要求]:掌握生长素、乙烯、赤霉素的作用机理,了解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的作用机理。
[教学重点]:生长素、乙烯、赤霉素的作用机理。[教学难点]:
[授课时数]:4学时
第十四章 植物的运动 第一节 向性运动 第二节 感性运动 第三节 原生质运动
第四节 生物钟---生命的内源节奏
[主要内容]:介绍植物运动的概念,植物运动的几种类型和机理。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植物运动的概念,正确区分几种不同类型的植物运动,认识其机理,掌握生物钟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重点]:向性运动、感性运动、内源生物节奏。[教学难点]:内源生物节奏 [授课时数]:3学时
第十五章 植物的光控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形态建成 第二节 光周期现象 [主要内容]:介绍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主要包括植物的光形态建成和光周期现象。[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光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哪些调控作用,掌握光信号的受体---光敏素和隐花色素的种类、理化性质及作用。掌握植物开花的光周期现象。
[教学重点]:光敏素和隐花色素的种类、理化性质及作用机理,植物开花的光周期现象。
[教学难点]:光敏素作用机理。[授课时数]:3学时
第十六章 温度对植物发育的调控作用 第一节 植物生长的温周期 第二节 春化作用(重点)第三节 植物的休眠
[主要内容]:介绍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的温周期现象,低温对植物开花的促进作用---春化作用,温度与休眠的关系。
[教学重点]:春化作用。[教学难点]:
[授课时数]:3学时
第十七章 植物的生殖与成熟生理(4学时)第一节 花芽分化和性别表达 第二节 受精生理
第三节 种子的发育与成熟 第四节 果实的发育与成熟 第五节 植物的衰老 第六节 植物器官的脱落
[主要内容]:介绍植物生殖器官的建成与分化,植物的性别表达、受粉受精生理、种子果实发育成熟的生理生化,植物衰老与脱落的生理生化。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植物花芽分化和性别表达的遗传和分子机理,受精过程的生理生化机制,了解种子果实发育与成熟的规律与生理生化机制,衰老和脱落的生理生化变化及调控。
[教学重点]:花芽分化、性别表达分子机理,受精生理生化机制。[教学难点]:花芽分化分子机理。[授课时数]:4学时
第十八章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2学时)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第二节 参与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因子 第三节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机制(重点)第四节 植物细胞信号近期热点
[主要内容]:参与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因子,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植物细胞信号近期
热点
[教学要求]:掌握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机制。[教学重点]: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机制 [教学难点]: [授课时数]:2
第十九章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机理(8学时)第一节 逆境概述
第二节 低温对植物的影响---抗冷性(重点)第三节 干旱,高温与水涝对植物的不良影响(重点)第四节 盐分过多对植物的不利影响(重点)第五节 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第六节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主要内容]:低温、干旱、高温与水涝、盐分过多、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及植物
对这些逆境的抵抗。
[教学要求] :掌握不良环境低温、干旱、盐胁迫对植物伤害及植物的抵抗机理。掌握植物适应逆境的一般机制。
[教学重点]:寒害,旱害、盐还害。[教学难点]: [授课时数]:6
十二章
植物生理学与植物生物技术(2学时)
主要参考书: 植物生理学,武维华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植物生理学,王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2000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余叔文 汤章城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1998 Plant Physiology(2ed edition), Taiz L, Zeiger E(eds), The Benjamin/Cuming Company, Inc, California,1998 Introduction to Plant Physiology(2ed edition), Hopkins W G(ed), John wiley & Sons, Inc.1995
教学大纲说明
一 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 任务
本课程是为生物学院教学基地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是在学生完成了植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之后,从更深层次系统地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机理,调节与控制。
二 课程主要内容 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分五大部分二十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植物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植物生长发育及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根据学科发展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参考国际最新版本权威植物生理学教科书,在教学内容上力求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并介绍本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新技术。
三 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本课程教学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和课后思考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专业英语词汇学习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专业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将逐渐采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手段,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易于掌握。
第三篇:《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5105123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应专业:园艺专业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2.5学分
课程简介: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该课程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诞生和发展都与农业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植物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植物生理学以高等绿色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揭示自养生物的生命现象本质及其与外界条件相互关系为主要任务。学习植物生理学不仅是为认识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而且要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授课教材:
潘瑞炽 编著,植物生理学(第7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王宝山主编,《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2.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植物生理学通讯》(历年期刊)4.《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历年期刊)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牢固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原理;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植物生理学的一般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植物生理学的展望
教学要求: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发展简史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讨论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教学重点: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及植物的蒸腾作用。教学难点:难点是水势的概念及气孔开闭机理。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一、植物的含水量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水分跨膜运输的途径
二、水分跨膜运输的原理
三、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第三节 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一、土壤中的水分
二、根系吸水
三、水分向上运输 第四节 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部位和指标
二、气孔蒸腾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第五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一、作物的需水规律
二、合理灌溉的指标
三、节水灌溉的方法
教学要求:深入了解植物水分代谢,掌握水分的生理作用,细胞的水势,根系吸水的部位、途径、机理、影响因素,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运输的途径、机理、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讨论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教学重点: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和植物体内的氮素代谢。
教学难点:载体学说,离子泵学说,离子通道学说及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确定
三、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四、作物缺乏必需矿质元素的诊断方法 第二节 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生物膜
二、离子的跨膜运输
第三节 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二、根部对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吸收
三、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
四、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四节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一、矿质元素运输的形式
二、矿质元素运输的途径
三、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利用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一、氮的同化
二、硫酸盐的同化
三、磷酸盐的同化
第六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一、作物的需肥规律
二、合理追肥的指标
三、发挥肥效的措施
教学要求:了解植物必需元素及其作用,掌握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过程、运输途径,植物体内的氮素同化和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讨论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重点:重点教学应放在讲清概念,光合作用机理,影响光合作用因素及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有机物质运输的形式、途径、方向、指标及有机物质的分配与调控。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机理和光呼吸作用。教学时数:7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第二节 叶绿体及其色素
一、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
二、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
三、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四、叶绿素的合成及降解 第三节 光合作用过程
一、原初反应
二、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三、碳同化
第四节C3、C4与CAM植物的光合特性比较
一、叶片结构
二、生理特性
第五节 光呼吸
一、光呼吸的途径
二、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第六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外界条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二、内部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第七节 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一、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教学要求:通过讲授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学生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特点、意义,对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有深入了解,关于光合作用机理和光呼吸问题要让学生一般掌握,但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关系,有机物运输的形式、途径、方向、指标、机理及有机物的分配与调控。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讨论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教学难点:呼吸链及末端氧化体系。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第二节 呼吸代谢途径
一、糖酵解
二、发酵作用 三、三羧酸循环
四、磷酸戊糖途径 第三节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一、电子传递链
二、氧化磷酸化
三、末端氧化酶
第四节 呼吸过程中能量的贮存和利用
一、贮存能量
二、利用能量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第五节 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
一、巴斯德效应和糖酵解的调节 二、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三、腺苷酸能荷的调节
第六节 呼吸作用的指标及影响因素
一、呼吸作用的指标
二、内部因素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三、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第七节 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一、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
二、呼吸作用与粮食贮藏
二、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
教学要求:本章与基础生化重复内容较多,因此主要是复习式讲授,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呼吸作用的调节与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讨论
第五章 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教学重点:实验证明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和方向;有机物运输的压力流动学说内容及其评价;源-库理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教学难点:有机物运输的压力流动学说内容及其评价。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率和溶质的种类
一、运输途径与运输方向
二、运输的速率与溶质的种类。第二节 韧皮部装载
一、韧皮部装载的途径
二、不同糖分的韧皮部装载。第三节 韧皮部卸出
一、同化产物卸出途径
二、依赖代谢进入库细胞。第四节 韧皮部运输的机理 第五节 同化产物的分布
一、配置
二、分布
教学要求: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分配的基本规律及其调节、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为调控源-库关系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理论基础。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讨论
第六章 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教学重点:植物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的相互联系途径、植物体内萜类的种类和生物合成途径。
教学难点: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 第二节 萜类 第三节 酚类
第四节 含氮次生化合物
第五节 植物次生代谢的基因工程
教学要求:掌握次生代谢的基本概念、各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及生理意义,了解次生代谢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应用。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讨论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
教学重点:细胞受体的基本特性与细胞信号转导的作用方式。教学难点:钙调蛋白的作用机理。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号与受体结合
一、信号
二、受体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三、细胞受体的基本特性。第二节 跨膜信号转换 细胞内信号转导形成网
教学要求: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细胞受体的特性、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作用方式,了解钙调蛋白(CaM)及其他信号分子的概述。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讨论
第八章 植物生长物质
教学重点:三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意义及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教学难点:三大类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一节 生长素类
一、生长素的发现
二、生长素的代谢
三、生长素的生理效应
四、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 赤霉素类
一、赤霉素的发现及其种类
二、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与运输
三、赤霉素的生理效应
四、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类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
二、细胞分裂素的运输与代谢
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效应
四、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 乙烯
一、乙烯的发现与结构特点
二、乙烯的生物合成及运动
三、乙烯的生理效应
四、乙烯的作用机理 第五节 脱落酸
一、脱落酸的发现和性质
二、脱落酸的代谢
三、脱落酸的生理效应
四、脱落酸的作用机理
第六节 其它天然的植物生长物质
一、油菜素甾体类
二、茉莉酸类
三、水杨酸
四、多胺类
第七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掌握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的生理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技术。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讨论
第九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特性和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教学难点:植物生长的基本特性和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种子萌发
第二节 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一、细胞分裂生理
二、细胞伸长生理
三、细胞分化生理
四、组织培养及其理论依据。第三节 植物的生长
一、植物生长大周期
二、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四、生理钟。
第四节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一、根与地上部分的相关
二、主茎与分枝的相关
三、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相关
四、再生作用和极性。第五节 植物运动
一、向性运动
二、感性运动。
教学要求:掌握种子休眠的原因,根据生长的四大基本特性,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的运动,植物生长的细胞学基础与植物学有重复,可复习式讲授,植物的营养繁殖生理可根据专业选择讲授。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讨论
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教学重点: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教学难点:光敏素与成花诱导的关系。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年期 第二节 春化作用
一、春化作用的概念和反应类型
二、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
三、春化作用的生理生化变化
四、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三节 光周期现象
一、植物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光周期类型
二、光周期诱导的机理
三、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
四、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四节 花器官形成及其生理
一、花形态发生中的同源异形基因和ABC模型
二、性别分化与表达 第一节 受精生理
一、花粉寿命和贮存
二、柱头的生活能力
三、外界条件对授粉的影响
四、花粉和柱头的相互“识别”
五、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六、受精前后雌蕊的代谢变化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植物的春化作用的条件,感受时期,感受部位,春化作用的生理生化基础和春化作用的应用;熟练掌握植物光周期现象的类型和光周期理论与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光敏素与成花诱导的关系,植物的花芽分化与性别表现。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讨论
第十一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教学重点:植物的衰老、脱落的基本概念类型及机理。教学难点:植物衰老脱落的机理。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种子成熟生理
一、主要有机物的变化
二、其他生理变化
三、外界条件对种子成熟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二节 果实成熟生理
一、果实的生长
二、呼吸骤变
三、肉质果实成熟时色、香、味的变化
四、果实成熟时植物激素的变化 第三节 植物休眠的生理
一、种子休眠的原因和破除
二、延存器官休眠的打破和延长 第四节 植物的衰老生理
一、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二、影响衰老的外界条件
三、植物衰老的原因 第五节 植物器官的脱落
一、环境因子对脱落的影响
二、脱落时细胞形态及生化变化
三、脱落与植物激素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衰老的概念、类型、意义以及衰老的机理和器官脱落的机理,了解调控植物休眠的因素。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讨论
第十二章 植物的抗性生理
教学重点:掌握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抗盐性及提高植物抗逆性途径。教学难点:活性氧伤害机理。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抗逆生理通论
一、逆境对植物的伤害
二、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三、提高作物抗性的生理措施 第二节 植物的抗冷性
一、冷害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
二、冷害的机制
三、影响冷害的内外条件 第三节 植物的抗冻性
一、植物对冻害的生理适应
二、冻害的机制
三、抗冻基因与抗冻蛋白
四、内外界条件对植物抗冻性的影响 第四节 植物的抗热性
一、高温对植物的危害
二、内外条件对耐热性的影响 第五节 植物的抗旱性
一、干旱对植物的伤害
二、作物抗旱性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三、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旱性 第二节 植物的抗涝性
一、淹水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二、植物对淹水胁迫的适应 第三节 植物的抗盐性
一、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二、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 第四节 植物的抗病性
一、病原微生物对作物的伤害 作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
教学要求:掌握逆境生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各种逆境条件下植物一般生理生化变化及提高植物抗逆性途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讨论
四、作业
认真完成作业可以巩固和掌握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本课程每3周左右布置和收交1次作业,一学期不少于6次。作业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提倡同学间讨论作业,但最终的作业必须独立完成。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核成绩×70%,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作业成绩和出勤情况。
执笔人: 张 强 责任人: 李桂萍
第四篇: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栽培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园艺植物栽培学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 45 学
分: 3 适用对象: 园艺专业 先修课程:植物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是园艺生产的主要理论基础。园艺植物栽培学着重阐述园艺植物栽培的基本原理,包括生长发育规律、园艺植物的繁殖、种植园的规划设计和种植制度、栽培技术运用等原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园艺品种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栽培的适宜环境条件,能进行种植园的规划设计,能掌握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等,胜任农业科教、技术推广等部门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园艺生产产业(园艺业)的内涵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园艺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及利用,掌握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通晓种植园的规划设计及施工,能建立适应当地条件的种植制度,通晓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并完整地掌握好某一类园艺植物的栽培技术。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特别是以花、果和种子为最终产品的园艺植物的成花和座果机理;环境条件对园艺植物的影响;园艺植物的土肥水管理,特别是无土栽培、有机栽培和节水栽培植物的土肥水管理;园艺植物株形的培养与维护,特别是多年生植物的整形与修剪;设施栽培技术的应用等。
教学难点: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特别是以花、果和种子为最终产品的园艺植物的成花和座果机理;提高园艺植物产量、品质和栽培效益的关键栽培技术的综合运用和优化。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1.绪论(共4学时)
1.1园艺业发展简史和现状 了解 0.5 1.2园艺植物栽培的重要意义 了解 0.5 1.3园艺业发展前景和当前的几个热点 理解 0.5 1.4园艺植物资源和分类 掌握 2 1.5观赏园艺植物(含草坪草)的分类 掌握 0.5 2.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共12学时)2.1营养生长 理解 4 2.2生殖生长 掌握 4 2.3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理解 2 2.4器官生长相关性 理解 1 2.5生长发育周期 掌握 1
3.园艺植物种植园的规划设计和种植制度(共2学时)3.1种植园规划设计 了解 0.5 3.2种植制度 理解 0.5 3.3园艺生产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了解 0.5 3.4园艺生产技术档案的建立和利用 了解 0.5 4.园艺植物的繁殖(共10学时)4.1育苗场地的条件与规划 了解 0.5 4.2种子繁殖 理解 2 4.3嫁接繁殖 掌握 4 4.4扦插繁殖 掌握 1 4.5压条繁殖 掌握 1 4.6分生繁殖 掌握 1 4.7组织培养及无病毒种苗繁殖 了解 0.5 5.园艺植物的定植(共2学时)5.1定植时期 掌握 0.5 5.2定植密度和定植方式 理解 0.5 5.3定植前种苗的准备和整地 理解 0.5 5.4定植与定植后管理 理解 0.5 6.种植园的土肥水管理(共2学时)6.1土壤耕作方法 掌握 0.5 6.2土壤改良及消毒 掌握 0.5 6.3营养和施肥 掌握 0.5 6.4灌溉、排水和节水栽培 掌握 0.5 7.园艺植物的植株管理(共6学时)7.1植株生长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理解 0.5 7.2果树与观赏树木的修剪技术 掌握 2 7.3果树与观赏树木的树形 掌握 2 7.4果树修剪的实施 掌握 0.5 7.5草本植物的植株调整技术 掌握 0.5 7.6植物的观赏应用与造型 掌握 0.5 8.园艺植物产品器官管理(共4学时)8.1根用类园艺产品器官管理 掌握 0.5 8.2茎、叶用类园艺产品器官管理 掌握 0.5 8.3花类园艺产品器官管理 掌握 0.5 8.4果实类园艺植物产品器官管理 掌握 0.5 9.园艺产品的采收及采后管理(共2学时)9.1园艺产品的采收、分级、包装 掌握 1 9.2贮藏原理与贮藏方法 了解 0.5 9.4其他采后处理措施、运输、切花了解 掌握0.5 3 10.课程总结复习(共1学时)
五、考核方式
期末闭卷考试,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如下:(1)绪论 2%(2)种类与分布 4%(3)生长发育 30%(4)规划设计和种植制度 4%(5)繁殖 30%(6)定植 2%(7)土肥水管理 4%(8)植株管理20%(9)产品器官管理 2%(10)采收及采后管理 2%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黑体,小4号字)
1.教材:
李光晨,范双喜主编《园艺植物栽培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第2版
2.参考资料:
(1)郗荣庭主编,果树栽培学总论,农业出版社,1999,第3版(2)浙江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总论,农业出版社,1984,第2 版(3)刘海涛主编,花卉栽培基础,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第1版
大纲制订人:王晓琴 制订日期:2009-9-1
第五篇:《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13101 适用专业:农学专业、植保专业、园艺专业、园林专业、资源与环保专业本科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 时 数:20学时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 依据2000级植物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掌握临时制片、徒手切片方法及植物绘图技术。同时,丰富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的技能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掌握徒手切片及临时制片方法;
3.熟练掌握植物绘图技术; 4.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质体、植物细胞后含物、胞间连丝、组织结构; 5.观察被子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结构,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6.观察被子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植物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50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课内)。教学形式: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课上指导教师概述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方法,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结果的讨论,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性质:一部分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一部分实验为应用性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逐项打分,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实验成绩单独记分。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目 的 学 时 周 次
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结构1 显微镜使用方法、细胞观察 2 的观察
(一)二 植物细胞的观察
(二)质体及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2 1 三 植物细胞的观察
(三)细胞有丝分裂和胞间连丝 2 1 四 植物组织的观察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2 1 五 植物种子的观察 种子的类型和结构 2 1 六 植物根的观察 根的初生、次生结构 2 1 七 植物茎的观察 茎的初生、次生结构 2 1
八 植物叶的观察 双子叶、禾本科叶片的结构 2 1 九 2 1 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
(一)掌握花药的结构特点
十 1 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
(二)胚珠、胚囊结构、胚乳发育 2
七、教材
采用教材:《植物学实验实习指导》,谢国文主编。
修订日期:2004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