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怀集县乡镇政府职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19:0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怀集县乡镇政府职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怀集县乡镇政府职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站推荐)》。

第一篇:浅谈怀集县乡镇政府职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站推荐)

目 录

一、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2

二、乡镇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存在的问题……………………………4

(一)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滞后于乡镇经济发展的需要………

4(二)农村文化教育供给不足 ……………………………………5

(三)乡镇政府财政危机影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6

三、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的对策………………………………………6

(一)加强对乡镇行政权力运行中的监督 ………………………6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用人制度 ………………………………7

(三)充分发挥第三部门作用,提升乡镇政府信息化水平……8

0

内容提要

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乡镇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改革开放三十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带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乡镇政府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政府职能。根据历史和现实因素,对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职能这一需求做了理论和现实的具体阐释。在充分调查了解当前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现状的前提下,对其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建设 乡镇经济

浅谈怀集县乡镇政府职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觉醒,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政府以更加专业和负责的态度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社会对责任政府的呼声也日益增高。关于政府责任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从从行政法的角度分析,认为政府责任是政府行为与法律相冲突甚至相悖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另外一种是公共行政的角度进行分析,它是将行政机关与政府等同,所产生的政府责任就是行政责任,但这里的行政责任既有积极的方面也包含消极的内容。但如果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一般认为广义的责任政府更加关注政府对公众的回应、政府对待公共问题的态度,政策实施是否公平高效,民众需求和利益是否得以实现等。而狭义的责任政府更多关注的是政府的行政行为是否与现行的法律相抵触或者冲突,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是否得以履行等,也就是说政府的行政行为要本着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不与法律相抵触这样原则施行。但在政府行政权力实施的过程中,政府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时有发生,对于这些政府行为,“权力委托——代理”理论能够较好的将其解释。首先,责任和权力之间的逻辑关系,即谁掌握公共权力谁就要承当相应的责任,也就是说政府在接受公众的授权后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其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承担合理、公正的管理公共资源,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有效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等责任,并且要对公众负责。政府在接受委托的同时,不仅接受了权力,更接受相应的职责,如果只行使权力

而忽略自身的义务,那么势必会受到公众的唾弃和抵制。乡镇政府在管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接触处理农村问题解决农村矛盾的过程中必须要时刻树立责任政府的理念,不能忘掉权力和责任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

一、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

政府职能在这个时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即服务型政府。这一阶段从时间上可以界定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艰苦探索,我国农村社会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粮食产量逐年提高,逐步满足了国内对于粮食的需求。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一批优秀的乡镇企业紧跟改革潮流顺势而上。一方面归功于经济改革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基层的乡镇政府重视经济发展、调整自身职能分不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发作用的人类社会发展定律告诉我们,当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不了经济基础发展的需求时,必然会导致作为上层建筑的诸如管理模式等出现重大变革。这一点在乡镇政府实施经济职能的过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基层的乡镇政府在引导服务乡镇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时,片面注重经济指标,忽视了政府自身的规范和监督工作。致使出现了政绩考核只关注 GDP,不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政府机构臃肿尾大不调、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乡镇政府行政化管理不能适应乡村社会对公共服务和民主的需求;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基本素质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工作中知法犯法,严重影响了基层政府形象,导致民众丧失了对政府的信任。由

于长期以来基层乡镇政府只注重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自身最要的公共服务职能缺位,影响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民众和基层政府之间,也更易发生矛盾,从而导致社会不稳定等问题的出现。逐年增加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就是乡镇政府重经济职能轻服务职能导致的。因此,在我国广大农村,只有通过转变基层乡镇政府的职能,对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才是有效的解决当前农村社会的问题的途径之一。在 2000 年开始实施的农村税费改革,一定程度上削弱的基层乡镇政府对社会经济管理的职能,在新的环境下,基层乡镇政府如何转变自身职能,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对自身职能进行重新定位。2005 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服务型政府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报告中针对农村税费改革造成乡镇政府运行出现的问题,提出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来进一步落实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2007 年,十七大报告提出了“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的要求。在 2011 年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也对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基于对目前我国基础政府现状的清晰认识,才提出了上述政策主张,这也是对乡镇政府改革,推行服务型政府落实殷切期望。当前,我国政府正处于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改革时期,各级政府如何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准确定位自身职能,科学界定自身的管理职能和范围,在掌握更多丰富资源的前提下,更加科学合理的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保证提供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政

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资源配置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对于基层的乡镇政府来说,它们也必须完成从传统政府向现代政府转变的过程,即由原来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过度。通过对我国基层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过程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乡镇政府各个时期的职能转变正好契合了基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对基层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当前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符合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乡镇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滞后于乡镇经济发展的需要

据调查显示,农民希望政府能提供一定的农业技术指导,以提升自身生产水平。然而事实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都在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农业技术指导、提供必要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随着国民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民不但要考虑选择何种农产品,用何种方式将农产品销售给谁,还要考虑如何通过新兴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等问题。但是我国目前的乡镇政府只能提供农业生产技术等较低层次的服务,还无法把农产品选择、销售渠道和销售策略与市场需求有机整合。据相关新闻报道,2012 年 2 月,河南济源市轵城镇中王村农民所种植的 10 万斤白菜由于销路不畅,最终烂在了地里。不断上涨的菜价与菜贱伤农的情况共存,其根本原因是农村与城市市场对接错位。解决这一市场对接错位的办法只有推动农村生产销售一体化进程。同样,虽然由中央到地方都在提高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但是由于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实际素质限制,很难把新技术和新信息

及时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依靠传统的电视、广播等渠道提供农业发展信息,使农民远远滞后于市场,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风险。

(二)农村文化教育供给不足

据调查显示,农村最主要的文化传播手段是电视和广播。目前很多乡镇文化站已停止运转,无法承担相应的文化教育职能,致使农村经济与文化教育发展脱节。农村出现了道德观念淡化、社会责任感缺失等不良势头。为改善和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实行了税费改革,取消了提留、统筹、农业税。这一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大幅降低了乡镇政府收入水平。个别地区基层政府办公经费都无法得到保证,更无法顾及有关农村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支出。相关经费少、从业人员素质低、办公条件差等成为了农村基础教育方面面临的三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无法做出对市场及时准确的预测,广大农民在市场化的农业中往往迷失方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国产业化升级也带来了经济模式的调整。粗放型经济模式逐渐被淘汰,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无法适应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无法适应现有工作。要改变这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一矛盾,也需要增加农村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我国农村文化教育设施建设滞后,这一长期问题无法在短期内改变,也无法有效解决。东西部地区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差距较大。这都需要扎实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来改善,而非一日之功。因此乡镇政府的职能也应侧重于加快

农村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三)乡镇政府财政危机影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农村税费改革导致乡镇政府失去了稳固的财政收入来源,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对乡镇政府的服务职能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收入的捉襟见肘与乡镇政府日益增多的公共服务支出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经济方面就体现为乡镇政府的财政危机。据统计,在河南省某市的 H 区,乡镇政府的债务总额达到了乡镇债务总额的 95%以上,乡镇负债额度甚至达到千万。这样的债务危机使乡镇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犹豫不前,导致乡镇陷入经济发展缓慢,债务高速增长的恶性循环。

三、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的对策

(一)加强对乡镇行政权力运行中的监督

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乡镇权力运行现状,首先要改变乡镇权力缺乏监督的现状。只有改善权力监督机制,才能从源头杜绝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的产生。这也与我国目前提升行政能力,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是分不开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监督:一是贯彻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只有上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充分了解和掌握,才能把握乡镇政府权力运行的尺度并适时进行调整。其次要加强审计和监察监督。审计部门对社保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等专项资金的使用要加强审计,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等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加强监督。第三是要主动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和社会监督。乡镇政府要主动向乡镇人大报告政府工作,接受相关质询。要重

视社会监督,保障群众的监督权。针对社会关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对媒体关注的信息适时适当公布,使民众真正可以参与监督政府权力运行,为打造服务型政府创造条件。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用人制度

改善我国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核心在于管人和用人。发挥我国乡镇服务型政府职能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一是要加强公务员责任机制。明确乡镇政府机构公务员的职责和义务。即加强公务员法律机制建设,推进公务员法的不断完善,针对于乡镇政府内部每个岗位的设置都要有合适的人选,做到人才尽其用,同时对于每一个工作岗位进行目标的设定和责任的划分,从而避免公务员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二是完善公务员升迁考评机制。官僚体制下政府部门不论级别天生对于权力和职位具有完全的追逐性,乡镇政府公务员作为政府序列的较低层次,对于职位的升迁和权力的扩大更是具有极大的热情,但是这种积极性需要正确的引导,对于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升迁机制和考评机制要在严格的基础上呈现科学和合理,从而更加能够调动乡镇政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建立公务员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乡镇政府公务人员责任的追究首要是明确责任,同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进行刚性约束,同时实行公务员责任追究终身制。不能把责任追究制度的实现只存在与表面,政府监督部门要起到主导作用,同时配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先进方式进行完善公务员责任追究,合理把关公务员职位的轮转,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严格进入公务员序列的相关机制,乡镇政府机

构是最直接面对于基层群众的关键层次,乡镇政府公务员素质的整体高低将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基层群众,为此对于乡镇政府公务员的考试机制和选拔机制要完善,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人才的选拔,加强多元化人才的引进,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进入基层,为基层体供新的活力和创新的动力,同时有利于形成乡镇政府公务员晋升之间的竞争,迫使公务员自身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技能,最终实现乡镇政府机构公务员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充分发挥第三部门作用,提升乡镇政府信息化水平 我国乡镇政府应该提高先进科学技术的利用率,特别是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吸收和采用,从而更好的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实现信息技术在我国乡镇政府内部的顺畅运行。这种模式的实现单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我国乡镇政府应调动地方各实体及第三部门组织的积极参与性,充分发挥地方综合能力来共同提升信息化水平。引入现代网络技术进入乡镇基层,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资源来满足政府部门对于各种信息的收集,实现科学的预测,提升我国乡镇政府部门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有利于更好提高政府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了解地方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促使政府职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满足地方发展对于政府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保障政府服务性职能能够更好的协调和引导地方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和建构条件[J],社会科学.2010(02)

2、周成礼,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D],中国石油大学 2010

3、代大伟,中国和谐社会进程中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 2010

4、何霜梅,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展、困境与对策[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2)

5、刘维巍,人本视野下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研究[D],东华大学 2011

第二篇:乡镇小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2年8月21日 第23期

我市乡镇小康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丽水市委副书记 施基城

到2005年全市基本实现小康,是2000年市一次党代会上确定的奋斗目标。三年来,我市以乡(镇)村为基础,以县(市、区)为基本实施单位进行小康建设,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到2001年底止,全市已有39个乡镇、1137个村通过市、县两级考核,达到了浙江省乡(镇)、村小康标准,分别占全市乡镇和村总数的20%和31%。通过乡镇小康建设工作,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得到了发展。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基础和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多数乡、村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生活条件较差。我市要全面实现小康将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认清当前小康建设面临的形势,提出对策和建议,是我们亟需研究的课题。

一、我市农村小康建设的主要做法

三年来,小康建设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促进了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稳步地推进了农村小康建设工作。主要做法有:

1、利用当地资源,积极探索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途径,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农村小康的实现,最关键的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才能增收,生活质量才能提高,小康才能实现。为此,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从当地实际出发,引导农民培育特色产业,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一是利用山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丽水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多是我市的一大特征。各地以山区资源为依托,做好“山”字文章,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食用菌、茶叶、高山蔬菜、水(干)果、中药材、竹木等产业,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遂昌县三仁畲族乡,笋竹资源丰富,竹园面积达1.6万亩,人均近2亩。为了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该乡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实施万亩竹林高效示范园区项目建设,聘请浙江林学院的教授及竹林专家为技术顾问,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生产,竹笋单产由亩均200斤提高到1000斤,亩均立竹量由60株增加到130株,经济效益明显。该乡的“小忠冬笋”荣获中国浙江国际农业2 博览会银奖,远销日本、韩国等地。2001年,该乡农民人均收入达3081元,其中竹业收入占35%,是我市首批实现小康的两个乡镇之一,也是全省18个少数民族乡中唯一的小康乡。

二是发挥中介作用,调整农业结构。我市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市场、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户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过努力,全市种植业结构的粮经比已调整为66.5:33.5,畜牧业的比重有较大提高,渔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区域布局进一步合理。莲都区的碧湖镇,是一个传统的产粮大镇,近几年来,他们发挥丽水市碧湖农副产品产销合作社、莲都区庄稼人农产品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把莲都区碧湖镇的农产品销往上海、杭州、宁波、江苏、温州等地,解决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测算,全年种植各种蔬菜可使碧湖镇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三是龙头带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市把培育、扶持龙头企业作为拉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来抓。出台了有关政策,确定了一批龙头企业,在资金、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据统计,全市产值超百万元的加工型企业有180家,超千万元的有48家。这些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千家万户,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庆元县的隆宫乡,以竹资源为依托,发展加工业,生产竹筷、竹席等系列竹制品,成品、半成品企业达40多家,还有二、三百家与其配套的家庭工厂,不仅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带动了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既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四是利用区域优势,招商引资办工业。如青田县的温溪镇,利用毗邻温州的区位优势,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温州等地的企业。形成了鞋革、服装、五金、建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2001年该镇实现工业产值12.5亿,农民人均收入达3208元。再如缙云县的新碧镇,利用毗邻永康的区位条件,主动接受辐射,通过兴办工业园区,加强服务,引进永康企业,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从而达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

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各县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创业,劳务输出。云和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食用菌异地开发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引导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外出从事农业开发等,达到异地致富奔小康的目的。2001年,云和县有6000多农民,到黑龙江、云南、贵州、新疆、西藏等16个省(市)84个县,从事食用菌、茶叶等农业开发,年创产值7000多万元,创利3000多万元。龙泉市塔石乡南弄村,全村800多人,近一半人外4 出打工、经商;宝溪乡宝更村,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上海、石家庄等地开建材或服装店。据“五普”人口统计,我市外出务工经商人数达35万之多,占总人口的14%。另据邮政部门统计,2001年从外地汇入的资金达6.38亿元,多数为劳务收入。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小康不仅仅是经济指标的体现,而且是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志。

首先是加快人口集聚,提高资源共享率,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本。各地把小康建设与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步伐。通过以中心镇、小集镇、中心村建设为载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居住环境较差的农民向中心镇、中心村迁居,支持他们下山脱贫、下山奔小康。云和县到去年底,已有2600户、9400人下山脱贫。龙泉市的锦溪镇坚持“方便生产、就近搬迁、自愿搬迁”的原则,调整村镇规划,引导高山自然条件恶劣、致富门路少的自然村农户和已脱贫的农户向集镇、中心村移居,为奔小康创造了条件。

其次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三年来,以小康创建为载体,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采用“以奖代补,积极引导”的方法,进行 “一治、五改”,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据遂昌县统计,几年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1670多万元。莲都区在小康村建设过程中,新建机耕路63条120公里。2001年验收的66个小康村,大部分村的主要道路修建了水泥路,在2000、2001两年间,共迁移粪缸4000多口。交通、卫生条件的改善,给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缙云县在2001年验收的92个村中,新安装自来水15个村,新安装有线电视43个村,新开通电话45个村。龙泉市在小康建设工作中,提出每个创建乡镇、村都要为民办好十件事。通过创建小康,各级政府扎扎实实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广大群众说:“这样抓小康我们看得见,摸得着,非常满意。”

3、党委、政府“有为”,稳步推进小康建设。

小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党委、政府加强协调,部门大力配合,群众积极参与,才能顺利地推进。

一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市里成立了以分管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副市长为副组长和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农村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有关部门抽调了事业心强、懂业务的同志组成小康建设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监测、考核等工作。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还联合下发了文件,提出了小康建设的总体目标、6 整体规划和具体的措施要求。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农村小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以党委、政府领导为正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小康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制定了小康规划、目标管理责任制,负责日常的各项工作,把小康建设落到实处。机构的建立,从组织上确保了小康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部门帮扶,形成合力。小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市里专门发文,明确了小康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小康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市本级和龙泉、遂昌、云和等县(市)还建立了部门挂钩乡镇帮扶奔小康工作制度,共同参与所联系乡镇、村的小康创建工作,并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龙泉市要求市直部门所挂钩的村达到“五好”目标,实现“四通”。遂昌、龙泉还从挂钩单位选派了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小康村担任村干部,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有力地促进了小康村建设工作。

三是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小康建设涉及面广,只有大家认识到位,共同配合,步调一致,工作才能落实。为此,市、县(市、区)两级每年都召开会议,对小康创建工作进 行总结表彰和部署,统一思想认识;积极运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宣传小康内容、目标、意义和小康示范典型,以此来提高广大群众对小康工作的认识,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

四是加强督促,狠抓落实。为了避免小康建设工作流于形式,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层层建立督查联系制度。做到经常督查,严格考核。市委、市政府督查室2001年先后两次对全市的小康建设工作进行了督查,各地也采取了县(市、区)领导亲自督查,定期召开有关小康建设工作例会,小康办工作人员经常到乡(镇)、村检查、指导,刊发小康工作简报。遂昌县还制定了《小康村动态管理》办法,对已达标的小康村采取不定期的抽查,对指标较上有所下降的进行警告,问题严重的撤销“小康村”的称号并作相应的经济处罚。

二、农村小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乡镇小康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1、对小康建设工作认识不足。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和群众存在畏难情绪。我市一部分乡(镇)村由于受交通、自然条件的限制,经济基础较差,群众致富门路缺乏,小康建设工作难度较大,干部群众对实现小康信心不足;还有一些干部、8 群众把小康建设神秘化,认为小康生活是高不可攀的。二是把小康建设与扶贫脱困工作对立起来,有的担心达到小康以后,争取不到扶贫资金,反而吃亏,产生了“宁可戴贫困帽子,不要小康铜牌”的思想;还有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小康建设是上面布臵的政治任务,是“数字文章”,于是消极应付,工作缺乏主动性,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给钱办事,不给钱不办事。三是对小康建设缺乏宏观思考,缺乏产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的宏观指导,就村论村,就指标论指标,没有站在一个乡镇、一个县乃至全市的角度去考虑,没有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去思考。

2、农民增收渠道少。由于我市二、三产业不发达,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不快,农业人口就业不充分,非农收入比例不高。据统计,2001年我市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从乡村企业得到的收入只占了20%。再加上一些乡(镇)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缺乏适应市场需要的特色产业,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2001年我市农民人均收入2740元,比全省低1842元,只有全省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的60%;与3200元(现价)的小康值相差460元。另据2001农经年报统计,农民人均收入在小康值3200元以下的有181个乡(镇),占全市196个乡(镇)的92.3%,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 元的还有12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6.1%。

3、基础设施水平较低。虽然省里近几年给予了一定的扶持,地方也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但由于我市地处山区,经济不发达,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乡村的基础设施水平仍较低。如青田县公路通车里程百平方公里不足20公里,全县仍有96个行政村缺路少桥,特别是农用车、三轮车禁止客运后,农村行路难问题特别突出;全县还有l86个村,l5万人饮用卫生水困难;部分乡村电网十分落后,供电成本高、可靠性差,完成改造需投资7000多万元;小城镇建设严重滞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缺乏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同时,从我市村落分布情况分析,其特点是“面广、点多、分布散、人口少”,据统计,我市每百平方公里有村21个,每个村的农业人口平均为583人,而全省每百平方公里41个村,每个村农业人口平均数为830 人,分别是全省平均数的50%和70%。导致我市小康建设成本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资源共享率较低,客观上增加了我市小康建设的难度。

4、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是影响小康建设的难点之一。土地承包经营以后,一些村原有的集体耕地、山林以及其它一些集体资产分给了农户,或进行出售,没有了集体资产,村集体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据统计200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1453个村,占全市村总10 数的40%;1至5万元的1369个,占了村总数的37%;两项合计占村总数的77%。另据遂昌县统计,纳入今年小康达标验收的34个村,有20个村人均拥有集体可支配资金在100元以下,占验收村数的58%,其中人均拥有集体可支配资金最低的只有50元。村集体经济薄弱,不利于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开展,相应地影响了农村的小康建设工作。

5、小康建设工作机制存在问题。机构改革后,小康办基本上设在农业局(农办),由科室干部兼职。而小康创建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量大,工作又具体,目前的机构设臵显然与所担负的工作不适应。另外,农村统计基础比较差,存在漏报、瞒报等不良现象,给指标考核带来难度。

三、乡镇小康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按照浙江省小康建设标准要求,县(市、区)要实现小康,需要有6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小康,按此测算,到2005年全市至少要有2198个村达标,今后几年全市至少还要达标1061个村。为如期完成我市小康建设任务,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小康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是要正确认识小康建设的重要意义。农村小康是指在 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农民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是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我市由于经济基础较差,落后于全国全省的发展步伐,正是基于此,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市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到2005年全市基本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其目的就是通过小康建设这种有效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群众的物质、精神生活,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为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小康建设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来说,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的历史意义。我们的各级领导对小康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小康不是某个人的主观意志,它具有客观性,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小康的概念具有确定的内涵和现实的要求,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它具有全面性,既包括农民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的提高,又包括生活环境的改善,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好转;小康又是一个相对概念,从富裕程度来看,它是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个阶段性标志,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足;它还具有共富性,既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富裕。因此,我们要树立信心,端正认识,既要克服“现在都提现代化了,还要建小康干什么?”的不顾实际,急于求成心态,也要克服畏难情绪,消除小康建设是“数字游戏”等错误认识。二是要充分调动群众建设小康的积极性。农村小康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农民建设小康的积极性,变“要我建小康”为“我要奔小康”,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他们参与小康建设的热情,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为此,要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宣传奔小康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内容,使群众真正了解小康的内涵,达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增强致富奔小康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树立和宣传小康建设过程中的示范典型,让群众看得见小康所带来的变化,以避免小进则满及一味等待上级扶持等不良现象。形成一种齐心协力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机制。小康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小康办的建设,县、市机构改革后,要及时调整、配好、配强小康办组成人员,以便能够担负起组织、协调小康建设工作的重任,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在人、财、物上积极支持小康办。要完善部门联系制度,充分发挥部门的优势,为农村引进项目,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班子既是农村奔小康的决策者,也是直接实施者,班子的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小康建设的进程,实践证明,在条件相 同的情况下,哪里的班子有战斗力,哪里的经济发展就快,小康建设也就越容易。

2、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小康建设的关键是农民的收入问题。我市属欠发达地区,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民的收入主要还是来自农业收入。因而,如何做好农业的文章,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非常现实而迫切的任务。要解决农业问题,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以改变单一的农业结构模式和传统农业仅停留在生产环节的状况,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通过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连接大市场,延长产业链。既可避免千家万户面对市场生产的盲目性,又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作为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它可以把市场上的信息、技术、管理经验传递给农户,引导农户按照市场的要求,组织生产,避免生产的盲目性。近年来,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存在着“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而市场竞争力较弱,附加值不高,带动能力差。为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14 的指导和管理,制订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规划,明确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途径,加大培育的力度,使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在量上能有较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选择、资源流动、逐步形成一批规模较大、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二是要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建设。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引导广大农民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连接的有效载体。在我市莲都区、缙云县等地涌现出了这样一批组织,对促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及提高丽水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基层供销社、农技部门、贩销大户等联合起来,组织专业合作组织,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持,促使他们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各有关部门也要在业务上加强指导和服务,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由协会对这些专业组织进行协调、管理,以避免发生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同时,通过协会可以形成合力,共同打响丽水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行业协会的建设可以选择县市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三是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我市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的一块“净土”,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单元和生 态屏障,生态环境优越。要积极引导农户,利用好这一独特的资源。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组织,以订单农业、建设示范基地等方式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这些地区的面貌,为奔小康创造条件。

3、小康建设要与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相结合,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

我市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业化滞后。2001年工业创造的增加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9%,低于全省16.9个百分点,与温州、金华、台州等市分别相差19.9、19.4、21.9 个百分点。由于工业经济不发达,一方面反哺农业的能力不强,同时,农村工业化水平低,也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相应地制约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以及城市化的进程。因而加快工业化步伐也是加速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手段。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提出了加快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要求。因此,一是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业发展氛围。要积极宣传发展工业的意义以及有利条件,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市情,增强发展工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降低工业企业进入成本。要对现有的审批制度作进一步改革,取消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建立承诺制,对每个环节都要作出承诺,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进一步完善全程办事代理制,真16 正树立起为业主服务的思想。三是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创办工业园区有利产业集聚,并在集聚中获得优势。集聚有利于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形成外部的规模经济,提高竞争力;集聚有利于减少公共设施的投资,提高资源共享率;集聚有利于分工,形成专业生产与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集聚企业之间竞争压力表面化,有利于激励企业进行创新。因此,创办工业园区,是形成我市块状经济,培育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为此,对工业园区要根据产业状况进行合理的布局,积极探索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同时,要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利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省里政策扶持的有利时机,把握机遇,引进资金、技术、管理,把工业园区办成我市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和主要增长点。四是要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鼓励在土地规模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农业机械化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人口集聚。要做好城镇体系规划。根据区域经济要求、自然条件特点,对行政村进行适度调整,适当扩大行政村的规模,使其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配臵优化。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向城镇、中心村集聚,实现异地奔小康。要加大对农业和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当前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和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比较薄弱,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改变这些地区的面貌,一是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每年集中一定的财力,有规划地分期、分批帮助解决农业和村镇的基础设施问题;二是要积极做好项目的包装,充分利用省里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加强与省里沟通,争取省里对我们更多的支持;三是利用好土地等公共资源,筹措建设资金;四是要积极探索基础设施筹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发动广大农民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农村面貌。这样通过几年的努力,农村的基础设施状况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小康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为此我们制定奔小康规划和小康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做好与现代化建设的衔接工作。在村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等等都要为现代化发展留有充分余地。

4、积极引导劳务输出。

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就业岗位不足。劳务输出就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我们要积极加以引导,并建立起相应的机构,进行组织、管理,为他们外出创业提供方便和帮助。同时,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以提升其就业技能,拓展其18 就业空间,以适应新形势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当前劳动力市场上,一边是急需用人的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劳动力,另一边是众多的劳动力找不到工作。这反映了有一技之长的人太少,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新需求,也反映了我们的劳动力培训与市场脱节。因此,一是要在农村初中阶段教育中,增加一些实用技术教育内容,使初中毕业生有一技之长。二是要充分发挥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作用,加强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为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要有针对性地举办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班,提高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建设。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是我市实现小康的难点之一。为此,要因地制宜用好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一种比较稳定的村集体资金来源渠道。设想可以利用上级的扶持资金、土地补偿资金或盘活集体资产参股经营小水电,或者在集镇、县城购买店铺出租,将所得作为村集体资金;可以通过将村集体山林、茶园等集体资产进行转租,收取租金作为村集体收入;可以采取“返租倒包”的方式,将外出打工农户的土地承租以后,经过整理倒包给业主,进行规模经营,村集体从中收取一部分管理费,作为村集体资金;还可以通过有关部门扶持上一些村集体项目等等,以解决当前 村集体资金无来源的状况。对于确实无法解决的,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为村集体注入一部分资金,确保村两委工作的正常开展。

我市乡镇小康建设工作目标非常明确,任务也很艰巨。全市上下一定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扎实工作,为2005年全市基本实现小康而努力。

───────────────────────────

送: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市委常委,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正副主席,市委、市政府正副秘书长,各县(市、区)委书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县(市、区)长,市委特约调研员

发: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委办公室

───────────────────────────

签发:李卫良

责任编辑:杨圆华

第三篇:关于乡镇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乡镇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开展机关效能工作的意义

在乡镇机关开展效能建设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法之一;是建设“小政府,大服务”行政管理行为的一种变革,是讲效率追质量的一项创新性实践活动;是落实中央关于建立高效行政管理体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是改变当前乡镇机关管理中不良现状的迫切需要;是倡廉政反腐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行为,是标本兼治、加强廉政建设的一项综合性措施。

二、乡镇机关效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乡镇机关效能建设中,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进展不够平衡、措施不够扎实和群众满意度不够高等问题,乡镇机关效能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素质能力问题。通过近年来的干部调整充实和加强学习培训,乡镇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有了一定改善,但乡镇干部“素质不高、本领恐慌”现象依然比较突出,专业技术人员相当缺乏。部分乡镇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责任性不强是影响乡镇机关效能建设首要因素。具体表现为:一是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不够强。一些乡镇干部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认识不够,理想信念淡化,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有所疏远,缺乏为农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热情。二是工作能力有 1

待提高。突出表现为缺乏“三种能力”: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一些乡镇干部有为群众办事的愿望,但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政策把握和依法行政能力欠缺,难以开创工作局面。部分年轻干部没有掌握面对面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三是干部人才资源匮乏。目前,乡镇非常缺乏农技、信息、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四是学习培训质量需要提高。近年来,干部学习培训较多,但学习培训的实效性不够。一些培训形式主义严重,如何通过学习培训,真正提高乡镇干部为“三农”服务的知识和水平,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2、进一步转变乡镇干部工作作风问题。乡镇机关效能建设重点应抓好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目前,乡镇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联系群众上“沉不下去”、“深不进去”。有的乡镇干部习惯于“坐堂门诊”,不搞上门服务,群众对此十分不满。乡镇干部进村少入户少,到村主要是去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家里,蜻蜓点水,与普通村民接触很少,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更少。二是工作停留在忙于应付、敷衍了事上。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对群众利益不够关心。部分乡镇干部缺少群众观念,摆官架子,打官腔,盛气凌人,群众非常反感。三是“事难办”现象比较突出。乡镇机关办事拖拉推诿,工作效率低下。有些事项需由乡镇送县审批,但县级机关审核太慢,周期太长,乡镇“代人受过”,有苦难言。有限的权利,无限的责任,没有措施、手段、安全、信访等有关事情

3、进一步规范乡镇机关行政行为问题。乡镇机关行政行为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比较突出,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之

一。一是部分乡镇干部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意识不强。一些乡镇干部对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不适应,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没有及时调整,习惯于凭经验、靠感觉办事。二是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不够。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乡镇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方面不作为问题比较突出。三是乡镇机关工作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够严格。乡镇都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但衔接配套不够,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现象依然存在。

4、进一步完善乡镇绩效考核机制问题。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是影响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因素。绩效考核,包括对乡镇机关的考核和对干部个人的考核两部分。目前,对乡镇机关的考核,往往无所不包,而且有名目繁多的目标责任制,动辄“一票否决”。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带来乡镇行政行为的无序化,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机关效能的提高。目前,乡镇机关还存在着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的问题。对乡镇干部的考核,总的来说,量化程度不够,科学性和操作性仍然比较低。考核欠客观公正,没有说服力,加上乡镇干部交流不多、“出口”不畅,干部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5、进一步理顺乡镇管理体制问题。乡镇职能界定不清晰、体制机制不顺影响了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现在乡镇职能呈弱化趋势,责权不相对称,经常面临有责无权、有事难管的窘境。如土地管理、交通管理、卫生和工商管理、宅基地审批等,都是由市县级机关派驻乡镇的站所负责审批。这些站所由于人员限制等原因,工作不能完全到位,但出了问题,上级和群众往往指责乡镇。比如,农村违章建筑很多,土地所限于人力无法处理,而乡镇熟悉情况,但限于职权无法处理。区级主管行政机关与乡镇之间沟通不够,没有建立

运转顺畅、职能明确的协调互动机制,对站所的管理监督也不严,从而导致互相扯皮,办事效率低下。乡镇自身的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等不尽合理,也影响了办事效率。

三、关于抓好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建议

乡镇机关效能建设,应根结合乡镇实际,以抓效能、强服务、促小康为主题,明确重点,加大力度,整体推进,务求实效。

1、深化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要对乡镇及干部进行机关效能建设的再教育再发动,进一步引导广大乡镇和乡镇干部增强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一要注意把握好机关效能建设的特点,不能将效能建设工作作为一项“务虚”工作,要做到动真、抓实、过硬;二要注意统筹兼顾、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三要注意教育广大乡镇干部增强服务意识,防止和克服乡镇“失权”、“无权”的思想,做到执政为民、服务第一;四要注意狠抓工作落实,防止和克服轰轰烈烈走过场、冷冷清清无所谓和先紧后松等收场的思想,真正把效能建设抓实抓好。要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区上要运用总结推广典型、舆论引导、召开现场会和定期督查等方式,加强工作指导。乡镇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力度,扎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明确任务,各负其责,把效能建设的有关要求落到实处。

2、多办实事好事,解决突出问题。要重点解决一批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开门征求意见。乡镇可以推广和借鉴“效能听证会”制度,定期听取群众对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建议。已建立“民情恳谈会”等制度的地方,可以

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

3、规范工作载体,密切联系群众。要创新载体,建立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逐步使联系群众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推动乡镇机关及乡镇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每位乡镇干部要知“三情”。即村情、民情、社情。每位干部要填制村居、农户、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建立村情、民情、社情档案,了解联系村居、农户和企业情况,做到村村有乡镇领导联系,户户有乡镇干部服务,月月有干部上门访问。通过走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要求,掌握社情民意和信访动态。落实帮民富民的具体措施,着重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上下功夫,在服务农村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同时要推进政策法规进万家,文化活动进万家,科技卫生进万家。

4、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制度。完善各类便民服务措施,在乡镇建立全程办事代理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希望区上抓紧研究制定乡镇政务公开的具体规定,规范乡镇政务公开的对象、内容和形式。三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量化考核标准,严格考核程序,进一步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机制,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倡导正确的政绩观,形成乡镇机关和乡镇干部的正确导向。四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要通过干部自评、领导点评、群众和效能监督员测评相结合的机关评议,对机关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要抓紧建立效能告诫、诫勉教育、责任追究等制度。

5、提高干部素质,增强服务本领。乡镇干部是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主体,要抓好提高乡镇干部素质的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干部学习培训。乡镇干部的学习培训,要做到有规划,季度有计划,每月有安排。对乡镇干部的全员培训,要以短期培训为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渠道分层次进行,着重提高乡镇干部发展经济、依法行政、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鼓励乡镇干部利用中心组学习、网上远程教育、电大、函授、在职自学等多种形式,学习农村实用技术、管理、法律等知识,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辞职辞退等制度,加大乡镇干部的交流轮岗力度,建立待岗和淘汰制度。三是调整充实乡镇干部队伍。拓宽乡镇干部队伍来源,既要继续选拔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机关工作,又要从优秀的村两委干部中定向选拔乡镇机关公务员,着力解决乡镇机关人才紧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第四篇:《新时期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发言提纲

深入开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们广大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本人多年的乡镇工作经验,下面谈一点浅显的看法,错误和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当前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政策理论水平较低,与理论指导实践的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不够,体会不深,不能较好地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领导方式转变进程较缓,与转变工作方法、服务群众要求不相适应。随着以人为本执政方式的转变,原来的工作手段已不适应新的需求。

(三)受资源、区位、环境限制,乡镇差异较大,乡镇领导班子自主创新意识不浓,发展经济途径不多与农民迫切要求富裕愿望不相适应。

(四)随着广大群众思维观念转变和法治观念强化,许多干部知识严重透支,现有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农村工作的新变化,与处理各种矛盾能力不相适应。

(五)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面对深刻变化的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与处理农村各项矛盾的能力要求不相适应。

二、当前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对策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必须内外结合,双管齐下,双向努力,从外部加强培训,注重指导,提高素质;从内部强化学习,建全制度。

(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忠实执行党的方针路线的能力,使乡镇领导班子始终成为党在农村的坚强屏障和战斗保垒。

(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审时度势,找准突破口,始终突出以人为本,使决策具有科学性、前瞻性。

(三)以深邃的眼光关注不断深刻变化的农村形势,不断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耐心化解人民内部产生的各种矛盾,在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和调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四)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要自觉地深入群众中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五)建立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党的制度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结合起来。

加强理论武装,深入推进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强化理论学习。坚持理论学习与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心组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三结合”学习方式,切实加强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经济、法律等知识的学习。为方便乡镇党委中心组开展学习,县委讲师组列出了近期学习重点篇目,并专题编印了学习资料送发乡镇所有班子成员。换届以来,各乡镇党委中心组先后就2011年全国“两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等专题组织了2次以上的集中学习,做到有辅导,有笔记、有心得、有解决的重点问题,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质量。

召开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换届后,为尽快将干群的关注度和心思转移到日常工作上来,各乡镇都召开了以“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为主题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严把会议质量关,通过会前广泛征求意见,会中深刻剖析、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狠抓整改措施的制订和落实,切实提高班子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进一步明确分工。换届后,各乡镇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班子成员的性格、气质、专业知识等特点,及时明确了班子成员的分工,做到职责分明,每个成员按分工步调一致开展工作,较好地形成了工作合力。

提升整体素质,切实加强班子能力建设

注重业务培训,提高履职能力。有计划地选调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班,目前已有2名乡镇长、1名党委书记分别被安排到上海市金山区挂职学习和省委党校培训。县直各单位召开的2011工作会议上,都有针对性地安排了集中培训,使新进班子成员能尽快熟悉业务、掌握工作标准、要求,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履行职责。

注重深入实际,提高决策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联系站所、乡镇干部驻村制度,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群众见真情”活动,所有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近期都到所联系单位调查研究2次以上,摸清情况,掌握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工作决策部署打牢基础。

注重岗位锻炼,提高解决复杂问题能力。针对职位提升不等于能力提升的问题,各乡镇都有意识地安排新进班子人员分管或协管土地管理、集镇建设、重点项目、信访维稳等重难点工作,让他们置身于各种复杂问题和复杂环境中,增加阅历、积累经验,促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高,尽快成熟起来,担当重任。

规范工作流程,健全完善班子制度建设

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乡镇党委建设的突出位置,一方面总结工作经验,对原有制度加以修订和完善,一方面根据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摸索和创新。换届后,各乡镇都结合实际,对议事决策、干部选拔、工作运行、激励约束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更新变换、调整充实,力求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推进了乡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自觉率先垂范,扎实抓好班子作风建设

扎实推进乡镇机关干部的作风建设,要求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做到“四带头”,即带头改进作风、带头深入一线、带头扎实苦干、带头勤俭节约,以班子作风建设的实效带动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同时,加大监督力度,严格落实政风行风评议和督查通报制,对不良倾向和问题及时进行查证,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乡镇班子成员的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第五篇:浅析我县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县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棕坪乡党委副书记、乡人民政府乡长蹇宗玉

自县委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动员会以来,个人就县委开展的“三看三思”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旨在“加快扶贫攻坚步伐,推动道真科学发展”主题作了不同程度的思考。下面,我结合乡镇实际,就如何加强干部管理,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从而“加快扶贫攻坚步伐,推动我县科学发展”提一些不成熟的建议,敬请批评指正。

一、目前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总体来看,乡镇干部队伍作风主流是好的,能结合乡镇实际,围绕目标,克难奋进,狠抓落实。但在极少数干部中也表现出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会直接制约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主要表现在:

(一)学习疲于应付无实效。一是文凭高、水平低。不少干部一味追求高学历,其实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与该学历应具备的知识相差甚远,难以驾驭当前农村纷繁复杂的局面;二是培训多,效果差。各种类型的培训一期接一期,但由于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要求太低,1

导致培训为培训而培训,只为完成一项工作,多数参训者是为了借培训调整一下身心,结交几个朋友,联络一下感情;三是制度多,落实少。按照上级要求,各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和要求,但是能够坚持学习的很少,一提到学习总是以乡镇工作“太忙”和“太累”为借口,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致使学习流于形式,应付交差,毫无实际效果;四是压力小,自学差。不少干部自我施压太少,往往陶醉于其能力和水平,对于农村工作已能轻松应付,从而视学习为可有可无;即使学了,也是浅尝辄止,不注重联系实际,难以学实相结合起来,切实加强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

(二)思想消极不进取。一是由于个别干部凭关系的交流或提拔现象在干部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致使部分干部自认为怀才不遇,工作随随便便,甚至自我标榜政治上无所求,工作好坏无所谓,经常散布消极言论;二是好人主义严重,不愿说真话,不敢抵制和反对歪风邪气,工作上“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现象较普遍,对推动工作极为不利;三是由于干部选拔任用趋于年轻化、知识化,致使接近35周岁的干部对前途悲观失望,工作上缺乏动力,没有积极性,表现出得过且过;四是部分干部认为:工作没干好是自己的错误,干好是领导的政绩,导致其心理极度不平衡,逐步滋生厌倦情绪,对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大大影响了工作质量;五是一部分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干的时间长,动不动就摆老资格、因循守旧,对工作缺少实干精神,一心指望组织的“考虑”和“照顾”;六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给领导“捅乱子”就行,工作安排了就做,没安排就拖,不动脑筋思考,没有长远打算,安于现状。

(三)工作务虚不务实。一是部分乡镇干部对上级安排的工作,往往“决心在嘴上、行动在会上、落实在纸上”,说起思路、计划、措施好像“一、二、三”头头是道,但说的都是似事而非、含糊其辞的话,没有错也没有用的空话、废话、套话,一较真就讲不清楚,窘态百出,极不利于工作开展;二是有些乡干部以乡镇条件差,感到升迁无望,感念个人力量太小、权力不足,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现在很忙等为由,份内工作成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遇到矛盾就回避,有了责任就推诿,大颂“推”字经,长念“拖”字决,对工作表现出了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工作自然也无法做细、做扎实;三是有些乡镇干部甚至从“体谅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将下到村组工作等同于“鬼子进村”而有意减少次数,甚至完全将工作抛于脑后,遇到一些中心工作,或是对其工作有具体要求时,他们也只是善于当“二传手”,将任务交给村组干部或通过电话联系,最终下村走马观花遛一圈,了解一些情况,以应付上级的检查和督促。

(四)纪律散慢不严明。虽然各个乡镇都制定了一套制度化和个性化管理相结合的干部管理意见,但仍有个别干部不服从管理,认为其拿的是共产党的奉禄,按干部管理权限你又不能把我怎么样,从而致使乡镇党委在执行相关意见后,仍未能治本,导致极少数干部纪律呈松懈现象等。

二、加强干部管理,促进作风转变的建议

以上干部作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导致乡镇干部难于管理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已重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加强。

(一)抓制度、强规范。为加强干部管理,我们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请假签到制度》、《请求汇报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惩戒制度》、《谈话诫免制度》,并在此基础了制定了《分级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目标警示制》、《督查追究制》,确保党委政府工作高效运行,各村、各部门规范运行,有章可循。

(二)抓学习、强素质。为促使干部整体素质的提

升,宗旨意识的增强,我们进一步制定和规范了学习的方式、时间、内容、目的,并在学习的针对性上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从而改变了学习流于形式的现状。

(三)抓表率、强带动。为保证干部管理制度的规范运行,我们从班子成员上抓起,凡是要求干部做到的,领导自身首先做到。

(四)抓督导,强奖惩。为进一步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其更好地工作,我们一是从思想上加强与干部的沟通和交流,疏通其思想症结;二是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三是福利待遇上进一步加强;四是为个人发展着力搭建平台。同时,我们加强了乡镇干部作风和工作的督导,对完成工作任务好的予以重奖,对完成不好的,给予重惩等。

以上这些措施对加强干部管理,促进干部作风改变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一些根本性问题需要县级才能解决。为此,特建议县委:

一是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虽然近几年县委对各级干部的培训力度进行了着力加强,但在培训中对村、部门一级的一般国家干部培训较少,致使其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同时,建议县委加大外出培训的力度,以利于干部拓宽视野,明晰思路,超常规抓好工作落实。

二是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建议县委对县直机关工作人员的选调进行规范,最大限度采取公开招考方式,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恳请县委加大对基层干部的提拔使用力度。

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首先从经济待遇最大限度给予乡镇干部倾斜;其次从政治待遇上适当缩短村党总支书记连任享受副科级待遇的年限;再次是对35岁以后未享受副科级待遇的干部,着力从非领导职务上给予一些倾斜;最后是加大民选干部的民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名额。

四是进一步完善惩处机制。建议县委制定一套干部纪律方面的暂行规定,并加大监督执行力度。在乡镇,个人建议能否推行“末位淘汰制”,对被淘汰的干部进行组织交流。

下载浅谈怀集县乡镇政府职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怀集县乡镇政府职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关作风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6月18日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

    浅谈乡镇纪委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乡镇纪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黎正林 乡镇纪委是具体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基层组织。近年来,乡镇纪委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认真履行职......

    浅谈乡镇统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乡镇统战工作既是统战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统战工作的薄弱环节,当前,乡镇统战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认识不够到位,工作力度不大;二是人员配备不强,业务水平不高;三是经费不能......

    乡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最近几年乡镇财务管理已被各级各部门提上重要日程,通过各级部门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不少漏洞和问题,主要有会计人员队伍不稳定,会计管理体制滞......

    乡镇卫生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卫生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周雨秀 最近,我们按照“好、中、差”三个标准,选取了4个县(市)的39所乡镇卫生院,开展了历时两个月的审计调查。审计人员通过一查、二看、三访、四座谈的......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政府;社会;政府职能;职能转变 英文关键词;the government; the society;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

    浅议乡镇图书馆建设问题及对策

    浅议乡镇图书馆建设问题及对策【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在以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乡......

    9687532《新时期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发言提纲 深入开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们广大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本人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