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存在的若干问题

时间:2019-05-13 23:0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存在的若干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存在的若干问题》。

第一篇: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存在的若干问题

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存在的若干问题

2006-10-09

来源:中国会计网

作者:

参与讨论:会计论坛

【4Fang,最简单实用的免费财务软件】 【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辅导班报名中】

2000年以来,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2005年起,免征农业税。笔者随黄山市委党校课题组于2005年4月22日至6月1日期间,通过对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阳湖镇、歙县徽城镇、黄山区谭家桥镇、休宁县海阳镇、休宁县流口镇、黟县碧阳镇,休宁县海阳镇盐甫村、黄山区新丰乡,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六股尖、黟县洪星乡、休宁县齐云山镇若干典型中心城区、农业畈区、林茶特产农业乡镇的实地调研,大体了解了农业税减免后,黄山市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税减免后,乡镇干部及政府存在的若干问题

1、乡镇干部对于职能转换的反映各不相同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干部觉得工作职能减少、难度减小、压力减轻。农业税减免前,乡镇干部面向农民“要钱、要粮”的工作占全年工作量的70%以上,“三提五统”的征收使得乡镇干部常年工作非常辛苦,经常驻居征收村工作。农业税彻底减免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干部繁重工作职能的“大头”释卸了,工作职能减少、难度减小、压力减轻,工作只限于继续“忙”于农业税之外的诸如国税地税的征收、征地、常规性计生、护林防火、防汛抗旱、公路拓宽、拨款性小水电改造、社会治安、民事纠纷、公益事业发展、两委换届选举之类的常务职能中,重心没有转换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服务型政府职能上来。

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乡镇干部反觉工作更繁忙、困难更多、压力更大。农业税减免后,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更高,需要乡镇政府干部服务的要求更高、范围更广。根据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实际需求以及中央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精神,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乡镇确立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新的政府服务职能重心。新的职能使得乡镇政府要尽快从自上而下、手段单一的指令性型政府转向全面、超前为农民服务的政府,工作量加大,大多数乡镇除了党政一把手外,干部大都兼岗,政府核定的干部编制普遍不够用。乡镇干部感觉服务职能重心转换后的工作更繁忙、困难更多、压力更大。

2、党群、干群的紧张关系虽有很大改善,但是在局部税费征收方面还没有完全消解,减免“三提五统”费收和合理化国税、地税征收的改革工作还需继续。

减轻农民负担是消解党群、干群紧张关系的关键。但是,农业税减免后,党群、干群紧张关系在局部税费征收方面还没有完全消解。农业税(“头税”)虽已减免,但是,“入不敷出”使基层政府不得不依赖的乡村集体自筹资金“三提五统”费(“二税”)仍在继续征收,而且,“二税”负担重于“头税”。同时,国税、地税的“合理性征收”也给急需“优惠减免”发展的当今农村增添了负担和压力,农村农民总体负担减免幅度不大。有的偏远乡镇完成不了国税、地税的合理征收任务。因此,农业税减免后,政府还要逐步减免“三提五统”费收和合理化国税、地税征收的改革,以大幅度减轻农民负担,使得乡镇政府领导干部完全从“要钱”的指令性压力角色里走出来,彻底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政府真正成为农民的服务型政府。

3、更深层次的干群暂时脱离情况将会局部产生

农业税减免后,并不意味着干群关系的彻底改变,“要钱、要粮”的硬性规定没有了,干部与农民的硬性接触不再产生,“牵连”也就少了,更深层次的干群暂时脱离将会局部产生。干部脱离将会导致如“非典”之类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干部将无法在农民群众中迅速畅通地贯彻政策措施。

4、干部配备要因地制宜、按需配备。乡镇农村专业技术干部制度面临改革,要走市场经营化道路。乡镇干部学习培训、交流的愿望迫切

农业税减免后,干部有1/3的人力被解放出来,但是,由于专业不对口(知识结构不适应)、工作效率低、干部年龄老化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干部所发挥的岗位作用不均衡,有兼岗的、有闲置的,政府机构还需彻底有效地改革。而且,对于诸如林业乡镇、农业乡镇、中心城区等具体工作侧重点不同的乡镇、不同的机构,政府人员配备也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按需配备。农业税减免后,逐步转换职能的乡镇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只是单一地在政府行政干部的肩上演奏,而行政干部对于“带领农民致富”以及法律服务等方面为农民服务的专业技术知识欠缺,胜任难度加大,他们要求培训发展经济、法律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才能、及时学习中央及地方党委政府文件精神的愿望尤为强烈。而现有事业站所“七站八所”[农技站、农经站、农机站、林业站、茶叶站、畜牧水产站、水利站、财政所、工商所、公安所、文化站、计生服务所、(粮站、供销社已经推向了市场)等]的专业技术事业干部却游离在主旋律之外,坐在家里拿工资,专业技术特长没有得到积极、主动的发挥。乡镇政府要按照政事分开和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开的原则,整合乡镇现有事业站所,依据经济区域和服务范围设置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和社会发展服务中心,要着力构建服务“三农”的新体系,服务中心的设置要走市场化道路。政府可以通过委托代理、合同承包、向市场购买服务等方式,让社会经营组织为“三农”提供公益服务。使事业干部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致富的专业技术人力源、知识库。

5、政府机构改革使基层乡镇政府的实际职能能力弱化,与农业税减免后的乡镇政府转换为服务型、法制型政府的职能重心转移极不相符

政府机构改革使基层乡镇政府的实际服务职能能力越来越弱,导致职权与责任不统一、财权与事权不相一致的现象。而农业税减免后,服务型政府的职能重心转移要求乡镇政府的服务职能实际能力强化,这不符合乡镇政府职能改革转换的需要。导致乡镇基层“看得到的却管不到”,而乡镇基层之上的国家高层却是“管得到的却看不到”。因此,国家如何不断调整提高基层乡镇服务职能的实际实施能力将是一个重要的政府职能课题。

6、乡镇干部“经济收入偏低”与高要求、大工作量的职能转换工作反差较大,“行政职能严要求”压力较大由于经济欠发达以及国家对干部的严格管理等方面的因素,黄山市乡镇干部经济收入仅仅局限于政府工资发放,收入途径单一,收入款额偏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有些偏远落后乡镇,由于财政困难,干部待遇诸如“误餐补贴”与“下乡补贴”也不能按时发放到位,有的困难到“行政干部有就发放、没有就不发放,而事业干部就不发放”的不均衡地步。乡镇干部高要求、高难度、大工作量的服务型政府职能重心的转换,与依然没有变化的单

一、低款额的经济收入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不利于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干部队伍的稳定。不仅如此,而且,乡镇干部“行政职能严要求”的压力也很大。由于政府财力、人力、基础设施以及农民素质等方面的因素,诸如计生、抗洪抢险等客观因素是乡镇干部职责中难以预料的,一旦意外或险情发生,乡镇干部将受到国家严格处罚。

7、由降低政府服务成本而引发的对“乡镇合并”、“乡镇一级政府体制的存留”、“政府服务成本与财政收入的逆差”以及“现行的政府、党委的职责分工”诸问题的思考

依据现代交通、通讯和管理手段比较发达的新情况,可进一步扩大乡镇规模,降低管理成本。国家要求加大乡镇撤并力度。黄山市“三区四县”中“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在2004年12月底进行了乡镇撤并调整,全市乡镇政府由原来的142个精简为106个。课题组所至调研乡镇中的徽城镇(合并南源口乡)、海阳镇(合并秀阳乡)、齐云山镇(合并兰渡乡)、碧阳镇(合并碧山乡、西武乡)也如期完成了与邻乡的合并。乡镇撤并本是精简机构、减少行政成本、扩大发展规模之举,但是,在乡镇撤并适应机构改革需求的同时,老百姓也对乡镇的撤并有一些历史的感受,认为撤并乡镇过于频繁,而且,尤以安徽省的乡镇撤并进行得不彻底,撤了并,并了撤,大量耗费机构撤并所付出的政府行政成本。

由精简机构的乡镇撤并之举,也引发了广大乡镇干部对于乡镇一级政府体制存留问题的思考。根据时下我国是农业大国的实际国情,乡镇一级政府体制的作用还是需求的,它是最贴近农民实际工作的一级政府。至于乡镇一级政府体制的存留与否,关键是机构如何设置的问题。如果按照具体工作需求设置具体岗位,而不是笼统划一地、由中央到地方逐级上下一一对应地设置机构,那么,政府机构设置就可以用岗位来代替机构设置,减少机构设置中间环节,得到精减。并且,乡镇一级政府体制也可逐渐取消,以减少国家行政中间环节、提高国家行政效率、减轻国家行政成本负担。

时下国情和农村实际工作虽然需求乡镇一级政府的存在,但是黄山市的大多数现行乡镇的政府职能服务成本大于财政收入。“入不敷出”使基层政府不得不依赖“三提五统费”(作为乡村集体的自筹资金,以弥补政府经费之不足),加重了农民负担。经济发展好一点的乡镇,县里的财政拨款以及部分税收收入也只够干部发基本工资,而有些偏远乡镇连干部的误餐补贴、下乡补贴都不能够发放到位,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干部队伍的稳定。

由“行政成本”的普遍性话题也引发了乡镇对“政府、党委职责分工与否”问题的思考。规模较小的乡镇认为,政府、党委的职责不必分开,二者可以合二为一,一肩挑,能够充分节省人力、财力,有效地减少政府服务行政成本;而规模较大的乡镇则认为,政府、党委的职责设置,不能一味地从节省政府行政成本出发,二者不能一肩挑,应各自分开为宜,相互间能起到制约、监督的作用,能廉洁、自律地为老百姓服务。

二、农业税减免后,农民及农村存在的若干问题

1、失地农民的安置与就业没有获得长效的保障

乡镇发展中牵涉农民切身长久利益的就是因征地、拆迁而造成的“失地农民安置与就业”问题,这是关乎农民本身生存、保障、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大问题。乡镇政府不能在农民失地的同时又使其陷入失业的困境,要使农民“失地而不能失业”。黄山市大部分乡镇非常重视对失地农民的利益补偿、住房规划及劳动就业安置。如,阳湖镇政府在工业园征地时非常重视农民利益的补偿。市土地部门订立的征地补偿金是1.5万元/亩,而阳湖镇政府以2万元/亩的补偿金补偿给农民。谭家桥镇在规划发展旅游产业时,以法律手段充分保障失地农民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利益,规定新建的宾馆饭店在劳动力资源的选取上,在若干年内必须以订立合同的形式取用当地农民,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虽然如此,但是,不少乡镇失地农民的安置与就业没有获得长效的保障。

2、中低档收入农民家庭的“教育致贫”、“医疗致贫”现象

目前,黄山市经济相对落后乡镇的中低档收入农民家庭的“教育致贫”、“医疗致贫”现象较为普遍。

①“教育致贫”

黄山市是文化资源大市,自古以来形成了重视教育的传统,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乡镇农民非常看重子女能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期盼着“教育能致富,知识能改变命运”。但是,黄山市农村子女高等教育费用超出了农民收入承受能力,导致“教育致贫”现象发生。据统计,2004年,我国高校生人均学费为5000元左右、住宿费1000-1200元,再加上吃饭、穿衣等,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的费用在1万元左右,4年大学需要4万元左右。而黄山市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23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农民14.16年的纯收入,承受压力重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黄山市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一个农村大学生入学就能够致使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村家庭陷入贫苦,导致“教育消费型贫困”。休宁流口镇农民因教育致贫的就近三十户,占全镇的5%.而且,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日益加大,再加上城市生活成本日益趋高,致使接受完高等教育的农民子女对家庭的回报也几乎为零,不能使因“教育致贫”的家庭脱贫。

②“医疗致贫”

黄山市经济相对落后乡镇的中低层收入农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存在一定的比例。

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在这些新型合作医疗形式实践的初期,农民的参与率并不高。国家出台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民医疗保险由三部分资金构成:农民自己每人每年拿10元;县里拿1/3资金补贴;国家拿1/3资金补贴)非常优惠,但是,绝大部分农民由于担忧“医疗保险资金是否能够得到妥善管理”、“国家、地方的资金补贴是否能够真正到位”、“保费批办的手续缓慢”等方面的问题因素影响了参与的积极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存在一定比例。如,徽城镇的“农民医疗保险”制度2004年开始进入第一年运作,参保的农民只有30%.参与率转机是在参保的农民受益后(生大病的农民能够获得一万元的保费)的第二年(2005年),参保人数攀升至90%以上,医疗保险资金运作状况良好,能自给自足。黄山市乡镇要提高对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民医疗救助的认识,积极有效地落实政府补助资金,积极宣传和引导农民参与,并且稳妥地推广普及。

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性和长效性不足

黄山市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被征地农民的长效保障机制、遵循计划生育政策农民的奖励扶助养老保障制度、弱势群体救助制度和优抚政策以及有条件地区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都还处在探索阶段,健全性和长效性不足。

4、对农村诸如山场之类特殊资源的管理无法实行长效机制

黄山市大部分辖域是林茶农业特产区,由于国家实行森林资源保护政策以及便于集体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诸如山场之类的公益资源依然集体所有,还未分配到户。虽然,山场资源是公益资源,有未分配的好处,但是,资源的集体所有致使了农民个体利益受损(国家只发给农民公益林每亩每年5元的补贴款,实际到位的只有3.5元),少数农民素质不高,“觊觎”集体资源,他们不遵守国家管理法令制度,违法偷盗破坏国家财产,政府教育不见效,不得已依法采取的“逮人、抓人”手段亦不能长久实行,不利于乡镇政府实行长效管理机制,而且致使政府和农民之间、农民相互之间产生了不和谐因素。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公益事业亟待发展,农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黄山市乡镇农村道路、电信、防洪抗旱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公益事业亟待发展。这不仅仅影响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农民的抗自然灾害能力。黄山市农民每年必面临洪水和干旱的自然灾害侵扰,由于防洪抗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导致农民主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常常处于被动侵袭状态。20005年2月18日,国家扶贫办指出,要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抗自然灾害能力。黄山市乡镇农村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因此,乡镇政府加大防洪抗旱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强防洪抗旱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了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关键。

6、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相对性容易导致不可持续性发展

农村社会的和谐处于相对状态中,经济发展和谐了,生态又被破坏了,新的不和谐又产生了。我们在大力倡导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的持续发展。

7、计划生育工作的新问题

①农村流动人口增加计生工作管理难度,计生成本提高。乡镇政府要求增加计生工作人员配备、加大计生资金投入。

农村“务工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人口流动性很大,育龄人口大都在外务工,这大大增加了农村人口计生管理的难度,计生工作干部与计生成本都呈不足态势。

②“第二胎现象”回升。

有些农民致富后,“有钱了”,增强了被处罚的承受经济能力,计划生育的社会责任感减退,要求增生第二胎的欲望增强。

③人性化管理对计生工作提出了难度更大的新要求。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长期不懈实行,政府每年在计生工作中投入了20%的精力,使得黄山市计生工作成效显著,农民一般都已经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基本观念。但是,在现今的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又面临着难度更大的新要求:计生工作人性化。过去,由于特殊国情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需要,计生工作的硬性指标管理使得农民在二胎生完后就被“结扎”了。而新形势下,计生干部要从人性化角度尊重农民的人生权利,计生工作面临着难度更大的新要求。

④计生工作的深层次宣传困难。

在流动人口突出的当今农村,做好“人口、社会、环境三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宣传工作,促使农民自觉落实计生政策尤为重要。因此,计生干部停留在传统的宣传方式、方法上工作已经不够了,要从国家法律等方面角度来进行宣传工作。

8、农民总体素质偏低

由于黄山市经济欠发达这一主要原因,农民总体素质偏低。他们对于农村的发展道路以及现行政策的认识理解不够,姿态较低。在经济致富发展中,出现无端地阻止发展、农民之间发生发展利益不均衡争端、眼前局部利益抵触长远高规格整体利益发展等一系列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低姿态行为。致使政府和农民之间、农民相互之间的不和谐现象产生。

9、乡镇文化生活贫乏“老问题”延续,精神文化建设呈弱化趋势

乡镇政府服务职能,就全面而言,是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需求。农业税减免后,黄山市乡镇精神文化建设呈弱化趋势。受财力、人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很多问题都在这个过渡时期暴发出来:现在大部分乡镇的文化站都关闭了,农民的文化生活,除了享受短暂的“文化送下乡”之外,长期局限在电视屏幕上;甚至,有些偏僻乡镇的有线电视接收站也维持不下去了;广播站作用也只限于发通知……这些问题导致目前黄山市大部分乡镇的农民生活还只局限在“衣、食、住”上,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尤其是在偏僻乡镇,工薪阶层尚且是晚上无事可做,更不必说农民的单调生活了。单调的生活使得觉悟不高的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就沉溺于赌博之中,“六合彩”等非法具有赌博性质的彩票便在少数乡镇蔓延开来,乡镇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亟待充实。

10、农村社会民主进程需要进一步推进

农业税减免后,政府服务职能转换到“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的重心上来,这就要求干部要整顿工作作风,公平、公正地实行民主原则,真正有效地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局面的进程。

在干部工作作风转变的同时,还要健全民主制度建设。现在,有的偏远乡镇只有人大制度,而没有民主政协制度。毛新红

第二篇:乡镇政府职能转换调研材料——乡镇决策机制情况分析

乡镇政府职能转换调研材料——乡镇决策

机制情况分析

镇作为一级政权机构,有其自身的权力体系和决策运行机制。目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形势的变化,乡镇政权组织究竟是按照何种路径来运转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走访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乡镇决策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决策权力的混同性

乡镇存在形式上的党政机构分设,但是,党政机构实际上是高度一体化的。乡镇范围内的一切活动都是党委统筹安排,全面主持工作,乡镇长一般侧重负责抓经济工作。乡镇党委和乡镇政策之间的权力关系是一种授权关系,不是制度化的分权关系。

在所有被调查乡镇,研究部署工作基本上都是党政联席会,会议通常由主持。党委一般不单独开会,除非研究发展党员或者过组织生活等;乡镇政府一般也不会单独开会,偶尔有乡镇长办公会,主要研究落实部署的具体工作,乡镇一级政府基本上没有独立于党委的权力。则更是形同虚设,基本上没有决策权。

在具体工作中,乡镇党的机构和政府机构实际上浑然一体。不论党务的,还是行政的;不论事业的,还是群团的,在工作上完全是根据“中心工作”统一安排。“中心工作”是指党委统一部署的工作,区别于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比如,一段时间内计划生育是中心工作,几乎所有人员都要投入,一段时间内可能税费征收是中心工作,所有

人员都要投入;或者,某些“敏感时期”来临前进村集中“排查不稳定因素”也是中心工作。从人员配臵上看,党政机构也是不分彼此。比如作为综合协调部门的“办公室”,所有乡镇都是设一个,称“党政办公室”或综合办公室。虽然乡镇工作人员的职务和岗位分布有党政区别,实际工作中则完全混合使用。

因此,许多乡镇领导人认为,乡镇一级不宜实行党政分开,一些人甚至提出,乡镇可以完全实行党政合一。

二、决策权力的集中性

乡镇是比较彻底的一元化领导。不论是人财物,不论是党政经,决策权和指挥权都多归于。一般上可以直接决定乡镇人员的分工和中层人员的职务安排。

一元化权力还表现在对于乡镇长的直接领导。形式上,和乡镇长是所谓两个“一把手”,但实际上只有一个一把手。一位接受访谈的乡镇说:“如果乡镇长把看成是一把手,他自己就可能成为一把手,如果他不把看做一把手,他永远成不了一把手。”从乡镇财务管理来看,最高权力也归于。调查发现,乡镇财务审批签字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负责签字;第二种是乡镇长负责签字;第三种是分限额签字,如500元以下乡镇长签字,超过500元签字;第四种是分工签字,通常是签批预算外资金,乡镇长签批预算内资金。

在决策过程中,乡镇上的事大多是与乡(镇)长协商后,在会上向其他干部职工宣布后就可以实施了,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决策程序,这就造成了决策黑洞,干部没有知情权,也就排除在决

策范围之外,使决策成为单向的纵型模式,无法及时反馈决策执行情况及效应,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多层次、网络化结构。同时,决策权的高度集中,主要领导在决策中定调子、拍板子,使乡镇的制度进一步削弱,导致个人主义、专权主义滋生蔓延。因此,决策权的分解、下放就成为目前的重中之重。

三、决策权力的有限性

乡镇层面的政府部门有两类,一类是乡镇政府的内部单位,如党政办公室、站、所、中心等;另一类是上级部门派驻在乡镇的机构,统称垂直单位,如派出所、工商管理所、税务所、土地所等。乡镇政府对于内部单位的权力,首先体现在可以决定这些单位的职位安排,如可以直接决定哪个人分配在哪个站所,哪个人担任站所长等;其次体现在可以直接决定这些单位人员的工资福利,如哪些部门是财政全额发工资,哪些部门是差额补助或自收自支等。

乡镇的人事权是在一个封闭的循环里行驶。乡镇间的人员流动,必须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决定,乡镇只能提出建议。通常,行政编制人员和事业编制副科级以上人员的调配权力属于县委组织部,副科级以下事业人员和工勤编制人员的调配属于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如乡镇内部的一个工作人员,工作无论多么令人不满意,乡镇领导人也无权把他辞退或者调出去,能做的只是向上级组织或人事部门提议调动。同样,如果乡镇领导人看好了一个非本乡镇的人,上级部门不同意,他也没有任何办法。相反,如果上级硬派进来他不愿意要的人,乡镇领导人也只能接受。可见,乡镇对于内部单位人员的管理只有有

限的权力。在编制内人员任用权力受到体制约束的情况下,不少乡镇领导人就自己做主,在编制之外直接聘用临时工作人员。

同时,乡镇由于整天疲于奔命,行政与事务之比达到1∶2,常常是顾了这头丢了那头。国家又过高的估计了现阶段的农民素质,给乡镇要求过多过滥,乡镇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只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与国家法规政令打起了“擦边球”。而政府的期望与农村、农民的实际差距很大,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再加上农村家庭经济的日渐壮大,乡镇早已失去了制约农民的有效手段。压任务、下指标不灵验,用市场手段来调节,农民的素质却太低,运用法律手段成本却很高。“一事一议”搞成了“新平均主义”,反而什么事都干不成,都无法落实。乡镇权力影响的深度、广度都受到一定程度的。

四、决策权力的归零性

每个乡镇都设有一些垂直管理的站所,这些站所都是公共管理职能很强的部门,乡镇工作相当大一部分必须依托这些部门,但对其辖区站所却无权管理。这样,每个乡镇都有七站八所,其中有部分归乡镇管,部分不归乡镇管,而属于垂直管理。对垂直管理的站所来说,其人事管理、经费划拨都归上级管理,与乡镇无关,但工作却与乡镇藕断丝连。

各乡镇由于条块分割成了不完全政府,有责无权,有限权力,无限责任。同时,在市场经济中乡镇职能定位不准,使乡镇有缺位又有越位,不少事管不了也管不好。如冯原,驻镇站所38个,镇上直接

管理的仅有七八个,造成工作重心下移,权力上划,使乡镇工作积极性受制,能动性受限。在有关事项的处理上本来不是乡镇造成的,而一旦出现了问题就给乡镇压担子,动不动“一票否决”、“一把手负责”,使乡镇变成了“无限责任公司”,不堪重负,很多事乡镇想干干不了,本来无权过问,但在考核评比、承担责任中都首当其冲,有苦难言。“条块协作”变成了“以条为主”,不利于乡镇统筹全局工作。一些驻乡镇站所只考虑本部门利益,不能很好地配合乡镇工作,各自为政,而乡镇只有建议权,无法制衡其所作行为,导致乡镇执行乡镇的决策指令,部门执行部门的政策,部门与乡镇工作造成“脱节”甚至“背道而驰”。

调查中有的乡镇感叹:“乡镇政府实际上是个假政府。有权力的,能执法的,有好处的事情,全部被上边管了。”目前,乡镇自身权力系统已经基本悬空,这已触及到党在农村的领导力和执政力,重新估价乡镇、重新赋予乡镇以新的实质内容成为当务之急。

第三篇:乡镇政府职能转换调研材料——乡镇决策机制情况分析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镇作为一级政权机构,有其自身的权力体系和决策运行机制。目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形势的变化,乡镇政权组织究竟是按照何种路径来运转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走访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乡镇决策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决策权力的混同性

乡镇存在形式上的党政机构分设,但是,党政机构实际上是高度一体化的。乡镇范围内的一切活动都是党委统筹安排,党委书记全面主持工作,乡镇长一般侧重负责抓经济工作。乡镇党委和乡镇政策之间的权力关系是一种授权关系,不是制度化的分权关系。

在所有被调查乡镇,研究部署工作基本上都是党政联席会,会议通常由党委书记主持。党委一般不单独开会,除非研究发展党员或者过组织生活等;乡镇政府一般也不会单独开会,偶尔有乡镇长办公会,主要研究落实书记部署的具体工作,乡镇一级政府基本上没有独立于党委的权力。人大则更是形同虚设,基本上没有决策权。

在具体工作中,乡镇党的机构和政府机构实际上浑然一体。不论党务的,还是行政的;不论事业的,还是群团的,在工作上完全是根据“中心工作”统一安排。“中心工作”是指党委统一部署的工作,区别于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比如,一段时间内计划生育是中心工作,几乎所有人员都要投入,一段时间内可能税费征收是中心工作,所有人员都要投入;或者,某些“敏感时期”来临前进村集中“排查不稳定因素”也是中心工作。从人员配置上看,党政机构也是不分彼此。比如作为综合协调部门的“办公室”,所有乡镇都是设一个,称“党政办公室”或综合办公室。虽然乡镇工作人员的职务和岗位分布有党政区别,实际工作中则完全混合使用。

因此,许多乡镇领导人认为,乡镇一级不宜实行党政分开,一些人甚至提出,乡镇可以完全实行党政合一。

二、决策权力的集中性

乡镇是比较彻底的党委书记一元化领导。不论是人财物,不论是党政经,决策权和指挥权都多归于党委书记。党委书记一般上可以直接决定乡镇人员的分工和中层人员的职务安排。

党委书记的一元化权力还表现在对于乡镇长的直接领导。形式上,书记和乡镇长是所谓两个“一把手”,但实际上只有书记一个一把手。一位接受访谈的乡镇党委书记说:“如果乡镇长把党委书记看成是一把手,他自己就可能成为一把手,如果他不把书记看做一把手,他永远成不了一把手。”从乡镇财务管理来看,最高权力也归于党委书记。调查发现,乡镇财务审批签字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书记负责签字;第二种是乡镇长负责签字;第三种是分限额签字,如500元以下乡镇长签字,超过500元书记签字;第四种是分工签字,通常是书记签批预算外资金,乡镇长签批预算内资金。

在决策过程中,乡镇上的事大多是书记与乡(镇)长协商后,在会上向其他干部职工宣布后就可以实施了,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决策程序,这就造成了决策黑洞,干部没有知情权,也就排除在决策范围之外,使决策成为单向的纵型模式,无法及时反馈决策执行情况及效应,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多层次、网络化结构。同时,决策权的高度集中,主要领导在决策中定调子、拍板子,使乡镇的民主制度进一步削弱,导致个人主义、专权主义滋生蔓延。因此,决策权的分解、下放就成为目前的重中之重。

三、决策权力的有限性

乡镇层面的政府部门有两类,一类是乡镇政府的内部单位,如党政办公室、站、所、中心等;另一类是上级部门派驻在乡镇的机构,统称垂直单位,如公安派出所、工商管理所、税务所、土地所等。乡镇政府对于内部单位的权力,首先体现在可以决定这些单位的职位安排,如可以直接决定哪个人分配在哪个站所,哪个人担任站所长等;其次体现在可以直接决定这些单位人员的工资福利,如哪些部门是财政全额发工资,哪些部门是差额补助或自收自支等。

乡镇的人事权是在一个封闭的循环里行驶。乡镇间的人员流动,必须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决定,乡镇只能提出建议。通常,行政编制人员和事业编制副科级以上人员的调配权力属于县委组织部,副科级以下事业人员和工勤编制人员的调配属于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如乡镇内部的一个工作人员,工作无论多么令(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人不满意,乡镇领导人也无权把他辞退或者调出去,能做的只是向上级组织或人事部门提议调动。同样,如果乡镇领导人看好了一个非本乡镇的人,上级部门不同意,他也没有任何办法。相反,如果上级硬派进来他不愿意要的人,乡镇领导人也只能接受。可见,乡镇对于内部单位人员的管理只有有限的权力。在编制内人员任用权力受到体制约束的情况下,不少乡镇领导人就自己做主,在编制之外直接聘用临时工作人员。

同时,乡镇由于整天疲于奔命,行政与事务之比达到1∶2,常常是顾了这头丢了那头。国家又过高的估计了现阶段的农民素质,给乡镇要求过多过滥,乡镇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只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与国家法规政令打起了“擦边球”。而政府的期望与农村、农民的实际差距很大,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再加上农村家庭经济的日渐壮大,乡镇早已失去了制约农民的有效手段。压任务、下指标不灵验,用市场手段来调节,农民的素质却太低,运用法律手段成本却很高。“一事一议”搞成了“新平均主义”,反而什么事都干不成,都无法落实。乡镇权力影响的深度、广度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四、决策权力的归零性

每个乡镇都设有一些垂直管理的站所,这些站所都是公共管理职能很强的部门,乡镇工作相当大一部分必须依托这些部门,但对其辖区站所却无权管理。这样,每个乡镇都有七站八所,其中有部分归乡镇管,部分不归乡镇管,而属于垂直管理。对垂直管理的站所来说,其人事管理、经费划拨都归上级管理,与乡镇无关,但工作却与乡镇藕断丝连。

各乡镇由于条块分割成了不完全政府,有责无权,有限权力,无限责任。同时,在市场经济中乡镇职能定位不准,使乡镇有缺位又有越位,不少事管不了也管不好。如冯原,驻镇站所38个,镇上直接管理的仅有七八个,造成工作重心下移(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权力上划,使乡镇工作积极性受制,能动性受限。在有关事项的处理上本来不是乡镇造成的,而一旦出现了问题就给乡镇压担子,动不动“一票否决”、“一把手负责”,使乡镇变成了“无限责任公司”,不堪重负,很多事乡镇想干干不了,本来无权过问,但在考核评比、承担责任中都首当其冲,有苦难言。“条块协作”变成了“以条为主”,不利于乡镇统筹全局工作。一些驻乡镇站所只考虑本部门利益,不能很好地配合乡镇工作,各自为政,而乡镇只有建议权,无法制衡其所作行为,导致乡镇执行乡镇的决策指令,部门执行部门的政策,部门与乡镇工作造成“脱节”甚至“背道而驰”。

调查中有的乡镇书记感叹:“乡镇政府实际上是个假政府。有权力的,能执法的,有好处的事情,全部被上边管了。”目前,乡镇自身权力系统已经基本悬空,这已触及到党在农村的领导力和执政力,重新估价乡镇、重新赋予乡镇以新的实质内容成为当务之急。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第四篇:我国政府职能主要存在的问题原因初探

我国政府职能主要存在的问题原因初探

首先,是我国政府职能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越位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中不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缺位是指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把有权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紧,而服务职能却注意得不够;错位是指政府的职能不仅涉及宏观调控,而且还包括企业内部事务,导致政企不分、影响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

其二,政府职能不能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需要。WTO规则要求政府加快改革,转变职能。我国加入WTO已经五年,WTO中涉及到的政府承诺,我国政府都必须履行,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行使其管理职能。严格的WTO规则,迫使我国政府要加快改革,加快职能转变。

其三,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而政府机关的行政,执法能力值得怀疑。法律体系不够透明、公正。使得“官本位”思想意识严重。

最后,我国政府行为存在思想意识上的偏差。过去数十年,我们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光注意经济、注意GDP是而忽略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公共医疗卫生和人类的健康问题。从而出现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强。

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基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作用的审批事项。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要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要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要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公正、有效运行。要强化政府机关问责制,树立责任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基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预算,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规范政府收支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资助体制,提高政府资助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社会效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机制。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行政质量,是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其成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贯穿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重塑政府业务流程,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要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基层建立“政务超市”。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更加重视行政规划、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新途径。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第五篇: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政务学院

08行政管理本科班

黄云雷

08107031047

摘要:政府职能是执行行政权力的过程和效能。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要求改变政府的管理权限,要将属于地方的权力下放给地方,中央只管计划指导、宏观调控等,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政府职能总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围绕不同时期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虽经历了多次调整,但由于中国长期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在现实中依然顽固地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和影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从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字:政府、政府职能、管理、服务

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虽经历了多次调整,但由于中国长期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在现实中依然顽固地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和影响,它主要表现为:在政府管理理念方面,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仍然盛行,反映在管理体制上,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强制性和全能性的体制性特点。尽管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行政管理在机构设置、职能调整和人员配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政府的管理范围、方式和制度安排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思维的固化和体制的惯性,目前的政府管理方式和制度仍然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仍未改观,政府仍然用行政权力来配置社会和经济资源,过于强调政府本身的价值和政府的中心地位。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政府是公共管理的实施者,公民是公共管理的接受者的错误的职能定位,在以往的职能转变中并未得到根除,仍在我国的行政实践中大行其道。

1、政府管理理念仍固守“官本位、万能政府”的窠臼

如前所述,国内外制度环境的巨大变化对我国的政府职能尤其是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政府若想赢得这场挑战,最重要的应战方法和手段应是全面创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只有全面创新政府的管理理念,才有可能为创新政府的管理制度、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提供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巨大的创新动力。从政府管理的理念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政府管理的指导思想,但是,由于受传统的政治观念、社会习俗和文化影响,在传统管理理念中“官本位、权力本位”的色彩十分浓厚,只强调公民对政府管理的服从义务,从未真正落实政府对公民所承担的责任和服务。在经历了20余年的改革风雨后,政府的服务意识虽有所增强,但服务的出发点和服务的方式仍未脱窠臼,主要还是依赖于官员的主观意志。在官本位的管理理念指导下,我国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表现为:政府直接面对社会从事大量繁杂而微观的管理活动,政府和社会合而为一,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中介组织,政府的统治功能强大,社会的自治功能羸弱。

与此同时,“官本位、权力本位”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上又体现为“万能政府”的观念。从配置资源,调节经济的角度来看,政府与市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资源配置选择,市场经济主要由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而政府机构主要依靠庞大的官僚体制,由科层组织之间的等级关系决定资源的配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主要由政府来主导和决定,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体现了一种畸形的“万能政府”的观念。这种完全采取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所造成的高投入、高损耗、高浪费是造成经济效率低下的罪魁祸首。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在目前,国有企业还在资源配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往的由政府主导和配置整个资源的方式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政府仍对企业实行自上而下的“指挥式”行政管理。那种将政府置于市场之上,由政府对市场施以“全能”管理的旧观念,仍制约着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

2、政府管理体制长期处于低效运转的怪圈

在政府的整个管理体系中,与“官本位、万能政府”管理理念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是错综复杂的自上而下的泛官僚体制结构。这种“大而全”和“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不仅职责模糊,而且效率低下。政府管理的官僚制结构的泛化使各职能管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在具体事务上相互推诿,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政府管理体制的不顺,一方面使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利和创新动力,想有所为而不能为另一方面,又使政府角色发生易位,该做的事情却没能做好,比如,企业之间缺乏竞争,缺少压力和危机感,技术创新难,科研成果市场化程度低。

3、政府职能无限扩张的倾向

政府职能和政府的能力密切相关,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有限的政府能力只能承担有限的政府职能。但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府的高度集权,政府职能出现无限扩张的态势,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首先,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造成政府管理效力的衰减。政府职能范围与政府效力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政府职能的扩张必然导致政府能力的相对分散和政府管理效力的衰减。比如,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普遍存在的政府投资失误、资源浪费和低效率现象都与政府因高度集权而无力有效行使职权有关。权力范围的扩大是以权力效力的衰减为代价的,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必然导致严重的管理失误。

其次,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导致社会管理功能的萎缩。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导致社会对政府的高度依赖。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的权力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社会事务大包大揽,凡事都需政府拍板决定。在这种背景下,独立或半独立的社会组织缺乏生长的土壤和条件,这种“强政府”“弱社会”的结构使各种社会事务事无巨细都依赖于政府的管理,从而使政府机构严重膨胀,社会组织萎糜不振。

此外,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抑制了企业经营活力。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既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又是直接的经营者,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因此,企业是缺乏经营自主权的非独立经济实体,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主观能动性差,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之后,企业的经营活力有了一定的起色。但一些政府部门仍继续对企业进行不负责任的干预。我国国有企业长期效益不佳、大规模亏损,与政府职能无限扩张不无关系。

然而,从不同的方面来看,各方面得问题如下:

一、经济调节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调节职能是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的总量调控和宏观管理,以保证社会经济朝着平稳、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过快,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中央宏观调控的力度更是明显加大。中央政府所进行的宏观调控就总体而言,基本上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国家宏观调控过分依赖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不被重视。我国历次进行的宏观调控大都依仗于行政手段,一些学者曾这样形容我国的宏观调控“当经济出现问题时,就下文件、发通知、听命令、直接干预、喊停”。行政手段较之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而言,具有见效快、推行迅速的优点,但是政策的突然性变化,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目标和计划,使企业利益受到重大损失,还会导致政府政策的预测性降低,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二、市场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形态,但由于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这就需要政府对自然垄断和信息不对称行业进行监督、引导,以确保市场朝着健康、有序、持续、稳定、快速的方向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监管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政府在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政府市场监管水平不高

市场监管缺失或力度不够大,就如2008年轰动一时的“三鹿奶粉事件”,还有在2010年3月15号,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披露的一些企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充分暴露出政府在市场监管上的缺陷。2.在市场准入领域,“多头审批”的问题严重

《行政许可法》出台之前,许可设定权政出多门,造成审批过多过滥。《行政许可法》出台之后,仍未能从根本上遏制市场准入的多头审批。以基础设施特许经营为例,公共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的确立和许可往往涉及计划、财政、规划、土地、市政、交通、环境等多个管理部门,运行环节多,成本高,程序复杂,不利于特许经营的推行.3.监管缺乏民主性和公开性 当前,我国市场监管机制存在不公开不民主的问题,这一方面体现在政府在监管各环节上未能尊重和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体现在社会参与力度不够,缺乏民主参与,因此不便于形成公众监督机制,影响监管的有效性,致使权力寻租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三、社会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是指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依然不能满足社会的现实需求,这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对政府职能认识不清

当前,政府部门仍然管了太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政府职能越位现象严重,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现象比比皆是,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政府是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同时又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监督管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与政府为社会组织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承诺大相径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事务该政府管,哪些事务不该管。2.社会管理缺位现象严重

社会管理职能中的缺位现象严重,表现在:当今社会中,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业问题突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走私贩毒现象严重,对垄断行业监管力度不够大,社会治安存在问题等方面。3.管理体制不顺

在管理体制下,多个部门同时管理一类事项的现象非常普遍,职能交叉、重叠问题严重。如社会保障、保险领域就存在民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多个部门管理的情况;卫生领域更是多头管理,管理部门包括卫生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检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价部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等。此外,有些部门和岗位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必要的权力分解或合理分工,权力设置不均衡,事权划分不明确,缺乏制度规范,出现了不受制约或难以监督的权力边缘地带。

四、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指政府为公共事务服务的职责和功能,包括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近年来,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政府权力来源于社会,政府理应为公众提供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行使重管理,轻服务,忽视了政府作为对民众负有生存照顾义务、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本质性角色。表现在政府应当承担的一些公益性职能不健全,一些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社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就业难、就业慢,住房难,房价高等问题突出,群众反应强烈。另一方面,公共服务缺乏公正性、公平性。而且公共服务不均衡,地区差异大。这集中体现在农村公共服务不到位、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低于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广大的弱势群体得到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他们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与强势群体享受的公共服务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上述这些公共服务与公共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已经制约到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经过多次的调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综合的影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在完善政府职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那是必然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从事实上认知问题的存在、客观分析各种问题以及造成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从具体实际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完善政府的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下载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存在的若干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政府职能转换存在的若干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乡镇职能转变问题随着农村改革,特别是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乡镇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机构设置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

    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荐)

    关于乡镇职能转变问题随着农村改革,特别是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乡镇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机构设置与市场经济要求......

    乡镇政府职能改革探讨大全

    中共涡阳县委党校2012年春季第一期主体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乡镇政府职能改革探讨涡阳县公吉寺镇人民政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是农村。近来,时有发生的农村......

    乡镇政府职能改革探讨

    乡镇政府职能改革探讨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是农村。近来,时有发生的农村群体性事件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作......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得如何,事关行政效率,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税费改革直至取消农业税,为乡镇政府按现代......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简言之,政府职能就是......

    乡镇工作存在问题

    乡镇工作存在问题正宁县共辖4镇6乡、94个行政村、6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万人,乡镇工作存在问题。目前,全县10个乡镇的统计站均有1名分管领导及1名统计人员,乡镇统计工作“八有......

    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和角色的转换

    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和角色的转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和手段来支持和扶持农业,一直是困扰我们的大问题。过去在计划体制下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包揽了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