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和角色的转换
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和角色的转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和手段来支持和扶持农业,一直是困扰我们的大问题。过去在计划体制下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包揽了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政府是全能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和运动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难以发挥。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三员合一”的体制和机制越来越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更多的追求是吃好、吃丰富、吃安全,要求变了,形势变了,体制变了,目标任务变了,我们的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政策和策略应该跟着变,政府的职能和任务也要变!必须加快从直接管理转到间接管理,从前台指挥转到后台服务,从依靠政策、计划和行政行为为主转到依靠法律、市场和经济行为为主,从着重于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等微观生产要素管理、指导为主转到以生产加工经营贸易整个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宏观调控为主,从为条线、部门服务为主转到为整个社会和事业服务为主。现代企业理论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告诉我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有利于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减少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样的道理,政府也要从“三大员”的角色中分离出来,专司裁判员的角色,把教练员的角色放给社会中介组织,把运动员的角色完完整整的交给农业生产经营者。牢牢树立农业结构调整主体、主力军、主角是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理念,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为他们服务好、指导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发挥好。必须建立政府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之间的中介组织。农业结构调整既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级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把政府的意志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增收意愿结合好,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实需要有中介组织(体系)。这个组织可以是事业性质也可以是企业性质,它一头联政府一头联农业生产经营者,既体现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志和要求又能为生产经营者提供服务。它既对贯彻政府的意志和要求负责,又对生产经营者负责。它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同时又享有一定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富民政策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才能培育更多的诚信农民。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实现农业服务体系的组织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更多更快更好地寻求为农服务的切入点,拓宽为农服务的思路和渠道。
必须疏通增加农业投入的第四条渠道。农村信贷历来是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重要渠道几乎没有发挥它应有的重要作用,据X市反映,以前该市农业银行对农民的贷款寥寥无几,所放贷款相当一部分已处于沉淀或呆帐、死帐状态,银行只能作挂帐处理。富民担保公司成立之后,农行平均每二天就为1户农户提供贷款,已发放贷款1070万元。担保公司从接到申请到提供担保服务,短则三天,长则二个星期就办好担保手续,这在农贷历史上是没有过的高效率。政府以1000万元的担保基金,换来农行5000万元的投放额度,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银行资金的投入又会带动社会其它资本对农业的投入,从而进一步拉动国内需求,投资的“乘数效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当前,“三资”投资开发农业正在我省如火如荼地进行,一部分在改革开放初期从事二、三产业先富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实现资本增值和事业的发展。而农业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行业,关键是要有好的项目作支撑、必要的信贷资金作保障。无锡出台农业结构调整贷款担保基金,为做好这部分人的服务,支持这部分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基本保障。如果说“三资”是当前农业投入的三条渠道的话,农业信贷资金应是增加农业投入的第四条渠道,而且是一条主要渠道。这对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向农业产业积聚,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转换角色总结(定稿)
加快角色转变,成为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的促进者
关于开展“转换角色三日行”活动总结
Xxxxxxxxxxxxxxxxxxx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自我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根据xxxx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我于6月3日到6月5日到xx小学,深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一线,与全体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进行了一次密切的沟通和全方位的交流,认真听取群众的要求和建议,肯定了他们工作的长处也了解到了一些工作的不足,其中就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做了一些调研,提出几点意见。
一、领导干部与一线教师的两难
Xx小学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上取得不错的成绩,xx校长和十几位教师团结合作,教育质量也得到所属辖区村民的一致认可,我一到学校就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比如xxxxxxxx几位都能熟练运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学生也能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讨论,学习效果非常好,既学到了知识,也强化了每个学生的素质。
一线教师们的心目中,领导干部是课堂教学的导师、专家、权威,他们对领导干部怀有崇敬心情,他们希望能与领导干部进行更多的接触,希望能通过具体的听课活动得到领导干部的指导,希望能获得领导干部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但另一方面,教师又害怕领导干部听课之后的评课、挑毛病,“哪些内容应该多讲些,哪些内容应该少讲些,哪些内容不应该讲;哪个问题应该让学生看书思考,哪个问题应该让学生组织讨论;哪个问题讲错了,属于科学性错误;哪个问题选择材料不准确,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为这些带有程式化的套话常常远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当着众人面的品头论足,常常又使得教师显得十分被动、难堪。
教师在准备一节课,其中不乏有许多自以为得意的创意,原以为可
以赢得几分赞许,甚至可以当作经验推广。但在课后研讨时往往被忽略、或是轻描淡写、或者干脆是一盘冷水。“您说我到底应该怎样做?”,在教师尴尬表情的背后,心底里常常会发出不平的声音:“你说我不行,你上一节课让我看看!”
大多数领导干部来自一线教师,对领导干部如此的工作方式方法有一定看法,心里有些抵触。但是,当自己走上领导干部的工作岗位后,认为自己的工作应该比一线教师站得高看得远,客观上一线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如果在评课过程中,说不出有水平的话、有高度的话,甚至挑不出一些带有关键性的、敏感性的毛病,别人就会认为自己没有水平,瞧不起自己,会对自己将来开展工作不利。在这种心理压力的驱使下,只好尽量说些大话、空话、套话,挖空心思挑别人的缺点、毛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二、问题的症结所在
长期以来,领导干部习惯于在办公室里勾画自我理想中课堂教学的状态,习惯于面对几
十、几百位老师讲解教材、大纲,习惯于奔波于十几、几十甚至上百所学校听课和研讨,努力将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心中蓝图给予教师,其中不免自我得意或是唯我独尊,几乎不去考虑教师的内心经验及与情境的交互作用,忽视了人其实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种力量复杂作用的背景下,而形成的具体性和独特性。
领导干部处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理论者和教师间的桥梁。领导干部既要有理论层面的思考,又要有实践层面的观察。如何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有效的将理论内化为教师的认识、外化为教师的实践,将理想的课程变为现实的课程,使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思想得以贯彻,这是我们领导干部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观念转变是关键
导致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有我们课程的观念问题。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人文和理解。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载体,认为每个人都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应该将课程置身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种族、全球等背景中,通过联系社会意识形态、多元
文化观点、自然生态理念和个人深层的精神世界、生活体验,来寻求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应关注动态性、历史性、社会性的教育理解及与研究者之间的交互关系,重视多元之间的交流和理解。现代课程研究不仅注意课程背后的价值和规范,更关注人的经验和主动性的创造价值和学习过程中“冲突”的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注重“课程过程”研究,主张主客体的互动,通过主动的参与、意识的自我反省、广泛的交流与外界的交互作用,使历史和社会存在的意义不断得以揭示和发展。同时,通过彼此间交互主体性的沟通,建立共识性的“理解”。
从本质上讲,课程必须能够处理人的内在生活,能够对人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四、调研的思考和收获
新课程改革过程是一个科学、民主的共建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干部做什么?怎样做?答案是:应该从原来封闭式的研究和高高在上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由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共同构建。教师们也不再是被动的聆听着,而是参与者、研究者,他们本身也在不断的思考、反思。要树立服务意识、发扬民主作风,走近一线,融入课堂,倾听教师们的困惑,从实际出发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多为一线教师创设一个信任的、允许犯错的氛围,不应过多地指责教师,要充分尊重教师主动性的发挥、创新意识的体现和创新潜能的开发,要把“尊重”作为专业引领的支撑,要让教师得到尊重和激励,获得心理上的解放。
通过开展此次“换位体验活动”,我进一步了解了基层的实际情况,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增进了干部群众的沟通,密切了干群关系。我将以此次体验活动为契机,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做细做实。
201x.6.6
“转换角色三日行”活动总结
Xxxxxxxxxxxxx
第三篇:教师角色转换
参与到幼儿的“工作”当中去,帮助、引导幼儿发现、解决问题。
教师注重观察,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1)在活动区域中,首先我们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幼儿并不是一些“无知无能”的弱小群体,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创造性的小主人。
(2)在幼儿活动中,我们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教师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特别是幼儿在活动时,我们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与可能。我们认识到游戏过程是幼儿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先观察再指导或多与处理好游戏中主客体关系,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使我们组织的活动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而不致使游戏失去“灵魂”。
(3)我们运用了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参与活动。
但是活动中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幼儿的区域记录方法还不够理解,还需我们加以引导。有的幼儿区域活动积极性还需提高。
总之,解决区域活动中的主要障碍,不仅是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只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努力做好师幼互动,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的活起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也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在区角活动时,教师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做教师的,我应与儿童一起做游戏,如果我只是教导、要求和强制,那我就会成为一种外部力量,也许这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力量,但不能成为接近儿童的一种力量…”幼儿年龄小,能力弱,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基于对儿童游戏权的尊重,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地调整自己在其中的身份,积极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个性的充分展露、智慧能力的充分体现,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自我实现的欢愉。
第二,首先,教师要学会做一个观察者。
教师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观察要有连贯性。教师可采用整体观察的方法,整体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么做的。教师还可以采用个别观察的方法,小班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社会交往能力较差,教师就应观察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他是怎样进入某一个区角的。只有认真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教师才会有新的发现,为指导提供了素材。
教师做一个参与者。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特别强调,生物体不仅依赖环境,也要对环境做出积极的反应和“回答”,而这就要依赖于生物体自身的积极性。儿童是刺激的主动寻求者,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儿童自身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教师应激发幼儿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表现出对活动也有较浓厚的兴趣,这样可带动幼儿积极的参与。小班幼儿总喜欢成人和他们一起玩,而且易受大人的感染,一旦有教师的参与,他们的兴致会更浓。针对不同的区角,教师参与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1、平行参与: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教师和幼儿玩同样的材料,主要是给幼儿一个示范。如美工区投放了彩色的橡皮泥等,幼儿只是摆弄其中的材料,对于不同的造型缺乏一定的经验,教师以一个玩伴的身份进入了这个区角中,用以上的材料进行不同的创作,幼儿看了以后也就模仿着去做。
2、合作参与:教师以一个角色的身份和幼儿平等地玩,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小班幼儿喜欢独立地玩,合作性不够。如
表演区的幼儿总是不能协调好同伴间的关系,谁也不愿意扮演大灰狼,教师发现后就扮演大灰狼进入幼儿的游戏中,并适时地进行间接指导。
3、指导性参与:教师可介入一些指导性的语言、暗示性的动作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的深入。区角活动提倡的是幼儿自主地玩,但并不是放任自流,环境的创设中融合了一定的教育目标,教师以实现其目标点拨幼儿的活动。如科学探索区中放了红、黄、蓝三种颜料,幼儿不知怎么玩,教师就提示幼儿:“用这几种颜料变出许多种颜色来,谁会变出绿色?”同时要求幼儿把调出的颜色来装饰衣服,幼儿不只是随便地玩,而是有目的地去探索了。
第三,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掌握幼儿的行为表现,适宜地加以引导。首先是应适时,即把握好时机。小班幼儿以平行游戏为主,看到同伴在使用某一物品,他们心里也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且自控能力较差,发生争抢的现象就较多,教师就应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这种情况,及时地解决幼儿的这一纠纷。其次应适度,即避免教师过多或不及的引导。教师引导时过多,幼儿就缺乏一种自我独立性,往往会依赖于教师,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而教师的引导不及,幼儿在活动中就会在存在盲目现象同样也是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的。
第四篇:浅谈青年教师角色转换
浅谈青年教师如何面对角色转换
摘要:青年教师的角色适应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期,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由学生转变为教师,青年教师要逐渐适应教师角色,实现角色的转换。但青年教师在入职期,常因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角色巨大反差而产生盲从或者角色失败。本文从青年教师的角色适应问题入手,从学校和教师两方面提出了问题解决措施。
关键词:青年教师 ;角色适应问题; 解决措施
角色本是一个戏剧用语,原指演员在舞台上依据剧本情节而扮演的某一特定的人物,如京剧中的生、末、净、旦、丑等戏剧角色,后被人们引入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之中。1934年,社会学家乔治·米德首先运用角色的概念来阐述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每一个体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着各不相同的角色,而社会赋予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因此,角色实际上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1]
作为教师,其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与身份,称教师角色,具有社会角色的特征。考虑教师的年龄、学历、教龄和学生家长的评价,以此来区别专家型教师与青年教师。本文所指青年教师是刚走上工作岗位、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的新老师。
青年教师的入职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李克军说:“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青年教师的入职期是一个关键期,它关系到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从教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积累,学生观、教学观乃至教育观的浸润等。”[2]
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大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他们知识面广博、理论水平较高,观念较新,计算机能力较强,但由于走上工作岗位时间较短,对教育教学实践缺乏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面对机遇与挑战?怎样赢得别人的尊敬与理解?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扬长避短?如何调整自我心态,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尽快完成大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如何促使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并很快成长起来,成为学校新的教育教学骨干是刚从学校出来的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1青年教师在进行角色转换时所遇见的问题
1.1角色转换跨度较大
青年教师在教师的岗位上,在教师角色学习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形成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实践这个角色,这就是青年教师角色适应。但社会对教师和对学生的要求截然不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从学生到老师,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从“座位上听讲”到“讲台上讲课”,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传授者,角色转换发生了巨大跨度,他们要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自己的角色。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岗位上,青年教师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角色适应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说,好学生应该具有学习优秀、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等特点。那么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是好教师的要求。首先是“学高”。“学高”可以理解为学问高而不是学历高。学问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专业和所教学科、课程的知识,还需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和掌握综合性学科知识,也就是说老师要努力做到“某一东西懂全部,所有东西懂一点”。仅从这一点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和教师的区别:学生是分阶段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而教师则需要放眼全局,提纲挈领。要做到这样着实不易,需要教师不间断地去读书、去学习。其次是“身正”。学问可以通过语言来教授,而在为人方面,则是身教重于言传,说得好不如行得正,只有教师自己的行为端庄,才可能对学生产生感染力。教师不是演讲家,演讲家只需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就能打动听众,而教师则需要日复一日从细枝末节给学生做出示范。因此,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新教师来说,应认识到自己尚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努力让自己从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学生转变成既有学问又洋溢着人格魅力的教师。青年教师应完成从相对较被动的学生角色向积极主动的教师角色的过渡,逐渐褪去学生气,比如怯场、说话声音不够大、仪表不够规范等,而这些转变跨度都是具有挑战性的。
1.2教师多重性角色转换易造成角色混淆
教师的多重性角色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在复杂的环境中扮演多种角色,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教师工作的特征体现在教师工作的情景特征(在场性)、对象特征(不确定性)、目的特征(价值性),工作的复杂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复杂性。[3]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使教师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与学生交往的角色、与同事交往的角色和与家长交往的角色。与学生交往,教师扮演着教育教学组织者、学生学习指导者、思想品德教育者、课程评价者、课堂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楷模等角色;与同事交往,教师扮演着同行、同伴、朋友、领导(或下属)等角色;与学生家长交往,教师扮演着学生教育合作者的角色。教师工作的这种复杂性,要求青年教师不仅要扮演某种角色,而且要扮演多重角色,更要娴熟地在不同角色之间转化。面对种种角色冲突,新教师往往因
为经验和能力不足,不敢妄作决定,但他们又不得不作选择,这使得他们不知何去何从。当个人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角色知觉而产生的混乱,即角色混淆。有的新教师在课外与学生关系如朋友,却不自觉地把这种“朋友关系”带进课堂,使课堂教学效率降低,甚至无法维持课堂的基本秩序;有的新教师完全以学生的身份与老教师相处,在听老教师示范课的时候,迷失听课的目的,甚至把学生的学习任务当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的新教师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用不恰当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对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这样下来,各种角色冲突成为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严重者有离开教师岗位的冲动。
1.3无法适应角色知识更新速度快
发展变化的社会要求青年教师不能完全拘泥于课本和陈旧的知识,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是青年教师面临的第一挑战,如果在讲课过程中不加入新的与时代相符的元素,那课堂就是陈旧的,毫无生机的,培养出的学生也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进行继续教育,不断的在知识爆炸的社会接受最新的知识,但往往青年教师关注时事发现身边问题的能力较弱,以及社会实践经验的欠缺,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不能有个很好的过度,适应不了角色更新的速度,显得很被动。这样下去就逐渐造成角色不适应甚至角色失败。尤其我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还是在课程实施方面,新课程改革都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了新的认识,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角色的转换。新教师虽然学习能力强,接受新观点快,但由于教学经验和能力的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师角色的时代转变,还是按原来的传统观念担任教师工作,就容易产生教师角色不适应问题。
2青年教师角色适应问题解决措施
李岚清副总理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一个学校的水平和质量如何。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素质。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产第一线,教学工作是一个学校的中心工作,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角色适应能力需要多方面做出努力。
2.1学校及外在环境
2.1.1学校要做好青年教师的导入和培训工作。
大部分的青年教师都希望能在学校得到指导和帮助。在青年教师正式上岗前,学校可以
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经过岗前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具备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使青年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此外,学校要利用好已有的专家型教师资源,对新老师进行在职培训。专家型教师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对问题所在能够精确诊断,对症下药,帮助青年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将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策略教给青年教师,可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4]
2.1.2社会和学生也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青年教师在工作岗位上由于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在由“学生”到“教师”的职业转换过渡期,学生和家长要给予充分的理解。社会上普遍认可的都是老教师经验比较丰富,上课管理学生的能力较强,很多家长甚至拒绝实习老师或者青年教师给自己的孩子教课。这种漠视的态度,极大挫伤青年教师的积极性。社会平台,学校平台应给予青年教师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要积极转变思想,多看重青年教师与学生的代沟较少,反而更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传授给学生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
2.2个人方面
2.2.1积极树立角色转换意识
青年教师对自身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要有清醒的意识,以便较好地旅行教师职责,奠定基础。这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能树立角色转换意识,认识到自己已经从大学生转变为教师,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学生,有些学生能干的事,自己不能干,积极主动地适应教师工作,就能在短时间内基本适应教师工作;如果不能树立角色转换意识,对自己已从大学生转变为教师没什么明确的意识,对它不注重,认为在当学生期间和当老师期间是一样的,无视教师和学生的差别,就很难适应教师工作,甚至当老师好几年了还不能适应角色。
2.2.2充分的教育准备活动
青年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应该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牢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所以,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课讲的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第二,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正确,准确和精确,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若不努力去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致力于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不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广泛了解所教学科的教改动态,恐怕就难逃脱被
“挂”在讲台上的尴尬。第三,在备课的进程中,把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流程设计好,把教育对象了解清楚,学好《教育心理学》,还要对在教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可能会用到的各种方法都在大脑中推演一遍。这样,不仅能基本上保证教育过程顺利展开,而且可以使教师角色意识深刻渗透到脑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不会显得慌张和怯场,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自信心。
2.2.3进行教学反思,做反思型教师
青年教师要想把课讲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学生家长、学校和同行的肯定,就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凭其有实际教学经验的优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5]尽管青年教师在从教之前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但许多需要了解的东西,还需在新的职业活动情境中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学到。所以,还要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只有不断地反思,才会促使自己更快地进步。
2.2.4多与学生进行互动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把学生的感受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性化”。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的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它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也要求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探讨、质疑和研究中进行探求式学习才能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讲到某个理论的时候,引入当下发生的某个公共事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的讨论中来,让他们在质疑和阐发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形成对这个理论的理性认识,同时也让同学们理解这个理论的多面性,形成更丰富的认知。
此外,课下也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现在的通讯工作非常方便,QQ、MSN、微博,与学生在课下进行情感交流,能够及时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动态,有什么风吹草动,青年教师都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及时的控制。要知道,学生在课下或者是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会极大的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或者态度,我们青年教师不仅要在三尺讲台上发挥引导作用,同时在生活中也要成为良师益友,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这种交流不仅增强了学生老师之间的信任感,也极大加强了青年教师的自信心和职业快乐感。[6]
2.2.5制定专业成长计划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是新教师成为一个成熟教师的预想,它包括青年教师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对教育能力和智慧的把握,以及履行教师角色的行动设想。吴秋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来使教师熟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个符合专业标准的教育工作者。”[7]所以,青年教师把专业成长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就是青年教师以成熟教师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青年教师主动强化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由此看来,制定专业成长计划是青年教师自我促进角色适应的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
总之,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顺利成为一名专业型教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自身要对教师角色正确认识外,学校与培训部门也要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促进青年教师适应角色,促其发展。
参考文献:
[1]时蓉华,张春兴主编.社会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李克军.青年教师入职期专业化成长的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02.[3]陈向明.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1):41-43.[4]董琳,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必要性,知识经济,2010,(5):131
[5]田蕾.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99.[6]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吴秋芬.教师专业性向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8,(5):70.
第五篇:加快角色转换尽快胜任本职
加快角色转换尽快胜任本职
经过这次军转培训,我按照培训班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思想实际,虚心学习,同大家谈心交流,取长补短,使自己在思想上作风上都有了一个很大提升。特别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胜任本职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作了一些初步思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转变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变革和竞争的加剧,军队转业干部需要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当自己面临全新的挑战和人际关系,必须承担更多的任务担当时,身上的压力也是很大的。这就要求自己新的工作环境与考验时,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和不断增长的知识,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再创佳绩。
我在部队时是主官,可谓前呼后拥,但到新的岗位,就要放下身子,适应心理落差,从一名部队干部,转换成 1 普通的公务员,克服因身份的转变而带来的思想上的不适应。安心本职,立下为秦皇岛建设有所作为的志向,从平凡之中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尽快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
角色转变,根本的还是思想作风的适应和转变。通过这次军转培训学习,自己深刻地体会到,地方的各项工作,同样顽强的思想作风来保障,必须在思想上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
二、加强学习
仅有观念的转变是不够的,有意识地学习和积累,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才是干好本职的硬道理。回顾自己的军旅生涯,感到在党性观念、执行法规、工作作风、干事创业、保持本色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它只能代表过去,新的特点、新的环境,尤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秦皇岛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自己不能吃老本儿,而要立新功。
(一)学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和终生课题,自觉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抓好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二)学业务。把业务学习作为第一位的责任,认真钻研民族宗教有关工作内容,特别是民族和精准扶贫方面,把政策法规弄清楚,真正把业务学习当作立身之本,进步之梯,成才之基,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身边的能者学习,用一流的业务素质,回报组织的关怀和厚爱。
(三)学法规。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依法治国方略贯彻到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熟悉我国现行的法律体制,掌握依法行政与宪法、依法行政与政策法规制度规定的联系,自觉地运用到日常工作之中。
三、主动作为
自己由部队转业到地方,出训练场、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
(一)对党忠诚。人民军队既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集团,又是培育忠诚的专业院校。自己要以黄继光、雷锋等英模人物为榜样,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本职岗位上传承忠诚、守护忠诚、践行忠诚。
(二)干净干事。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自觉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义之利不沾。珍惜岗位、珍惜平台,时时事事处 处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干净要诀。
(三)敢于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讲到敢于担当。在部队常年是“晨练宝剑、夜读兵书”,培养了攻坚克难争着上、生死关头一起扛的独特担当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战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自己更要敢于担当、勇于实践、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