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检测行业信用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检测行业信用建设的调研报告
(江苏省宿迁市检测中心 池永 223800)
一、前言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维持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重要保证。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有序地发展。近几年,随着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市场化,变成了第三方服务型机构,特别是检测机构的产权私有化导致市区新增加了5家检测机构,原有的检测框架被打破,市区6家检测机构使得检测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各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总体素质的差异,直接影响到检测机构在生产经营中的价值取向。在这种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检测机构抛弃了应有的社会价值和责任价值,片面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导致检测市场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的现象逐渐突出,同时也逐渐影响了我市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为了保证检测行业健康发展,如何加强检测行业信用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检测行业信用存在的问题
(一)检测机构内部管理方面,缺乏信用管理机制
1、检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检测机构内部的质量保证,是检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的基础,部分检测机构编制的质保体系缺乏针对性,不能具体指导检测工作的开展。一是检测机构编制的《质量手册》、1 《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东拼西凑,杂乱无章,编制的目的用来应付上级各种检查,而不是正确地指导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和规范检测人员的检测操作;二是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未开展或开展不规范。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有效地验证检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如何的活动,也是检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如何的依据,只有认真开展这些活动,才能检验检测工作是否符合规程要求,检测机构的管理水平、检测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有些检测机构不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直接由内审员编写资料备上级检查,甚至个别检测机构的管理人员对这些活动一无所知,导致内部管理混乱,检测质量得不到保证。
2、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混乱
工程质量检测数据作为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作为政府监控工程实体质量的重要依据,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工程实体质量、安全。检测数据在形成过程中,五大因素中人的因素尤为重要,但部分检测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混乱,导致检测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与检测工作的要求存在差距。一是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的数量、能力不能与检测机构规模及其承担的工作相适应,不能明确其职责和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权利,组织机构层次不分明,分级管理不明确,组织机构疲软,导致个人集权,任何事情一人说了算,不 2 能有效地发挥组织的整体功能。二是有些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不具备相应技术职称、能力。三是审核人员不满足《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6)只从事本行业工作至少5年,审核项目不多于8项并持有该检测项目的要求。四是部分检测人员无证上岗或做检测证书没有的检测项目。五是检测报告不能严格做到三级签字,有代签字现象。六是部分检测机构出具虚假的检测报告。七是社会上造虚假的检测报告。这些行为最终导致检测报告不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给工程质量、安全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3、检测标准规范未查新,档案管理混乱。新的检测标准规范已经启用,而检测机构内部无人对检测标准进行查新,还一直使用过期的检测标准规范;对于检测档案不及时归档,造成委托协议书、检测任务单、检测原始记录等资料缺失,使检测数据无法溯源,无法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进行调查取证。
4、一些检测机构的检测环境、仪器设备达不到检测规程要求标准,影响检测数据客观准确性,直接影响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目前我市市区有6家检测机构,各检测机构的检测资质参数基本上在100个左右,而相邻的徐州市、淮安市、连云港市等市区的检测机构有3-4家,徐州市、淮安市、连云港市等市检测中心的检测资质的参数基本上在650个左右,2001年推行的室内环境检测,2006年推行的建筑节能检测,全省13个省辖市只有宿迁 3 市没有开展,长期的常规检测数据已不能反映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影响了我市的精品工程创建,间接地助长了住宅工程质量问题的投诉。
5、检测机构或检测人员与被检测的工程项目存在利害关系,有时还受到一些行政主管部门人员的干扰,影响检测报告的客观公正性,检测数据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
(二)检测行为方面缺失诚信行为
一些检测机构及其人员片面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置建设部第141号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及《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等法规规程于脑后,超资质从事检测活动,甚至为了委托方的下一个工程项目的检测,迎合委托方的意愿,伪造检测数据,修改原始记录,出具虚假的检测报告或者鉴定结论,同时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不执行规定的检测收费标准,降价压价扰乱市场秩序等等。这些不良行为严重损害了检测行业的整体信用形象,并且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了极大的质量隐患,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三)检测市场信用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市场化,检测市场的全面放开,检测机构的产权私有化导致市区新增加了5家检测机构,检测市场份额的框架重新进行了划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相互 4 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压标压价压质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制约了检测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部分私有检测机构收费采取协议价,不开发票,经济利润同样可观,甚至对工程项目整体采用一次包死价,造成委托方大量送材料检测,造成的后果就是恶性循环,不利于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检测行业信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目前的建筑市场正处在十分活跃的阶段,同时也是处在市场竞争极不规范的阶段,压质压价、回扣等盛行,一些初中生、高中生也作为检测人员进入检测领域,胡作非为,严重降低了检测工作质量,影响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同时检测机构不能吸引中高层技术人才参与检测技术创新和研究,导致检测队伍的技术含量和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无法形成检测机构的技术竞争力,甚至一些机构的发展仅仅满足常规检测,不能反映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
2、检测机构负责人或管理层对检测机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内部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方面不足,导致机构内部组织松散,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检测工作中问题百出。
3、检测机构对检测人才的培养和梯队的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学习仅仅流于形式,仅要求满足当前的检测任务,导致检测行业整体检测能力、检测水平不高。
4、检测行业市场化程度较差,准入门槛较低,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通常的检测机构对设备场地等硬件和技术人才培养等软件件的投入较少,以至于长期停滞在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态势。
5、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信用意识较差,法制观念淡薄。
四、建议
(一)建立检测行业信用建设的管理体制
1、加强组织保障,明确相关责任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检测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框架进行总体规划设计。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依照法定职责对检测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监督。我市缺乏质量检测协会,作为行业协会对检测机构信用进行业务指导和服务。作为检测行业的第一责任人,检测机构应当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抓好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信用体系建设,依法经营。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及社会舆论机构应对检测机构信用履行进行社会监督和曝光,强行入轨,使检测机构的不良行为无处藏身。
2、加强检测行业信用法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检测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要逐步建立健全检测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检测行业信用法制建设水平。在建设部第141号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6 及《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等法规规程出台的基础上,检测行业信用法制建设要与检测机构及其检测人员进行无缝对接,确保法规规程的可操作性,真正起到对检测机构及其检测人员的威慑性。
(二)建立检测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与人员信用管理工作的落实,是检测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监管效能的必然要求,必须建立检测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一是要建立市场与信用管理联动的监管机制。将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与检测机构的市场监管和资质、人员证书管理结合起来,通过规范检测市场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二是要建立全过程的信用管理机制。从组织机构建设、市场行为、检测技术水平、人员资格、管理水平、综合实力等环节统筹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效率。三是建立差别化监管机制。根据检测机构的业绩、信用、检测能力等情况,集中力量对信誉差、检测能力弱的检测进行重点监管。四是根据检测机构和人员信用档案记录,以及检测能力、业绩情况、职业道德准则遵守情况等,将检测机构分为A、B、C三个等级;建立《承担政府投资和重大、重要项目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推荐目录》。在A级检测机构中选择一批能力强、信誉好的纳入目录,推荐承担政府投资和重大、重要项目工程的检测工作。通过建立检测行业信用等级分级制度,使那些技术力量强、人员素质高和市场信誉好 7 的检测机构通过A、B、C的评选,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并积极引导检测机构向以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先进经营模式转变,不断增强检测机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检测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三)加强引导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对信用价值的认识 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当进一步提高对信用价值的认识,结合《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与人员信用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精神,建立检测机构内部信用管理机制及信用风险管理制度,重视培养信用管理人才,加强经营行为自律,把维护自身形象和提升企业价值有机联系起来。为进一步推进检测工作规范化。一是通过飞行检查、专项监督检查、蹲点式检查、检测机构互查等方式,整顿规范检测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查处低于成本价的恶性竞争行为,坚决杜绝各类不正当竞争;二是对B、C级的检测机构承接政府投资和重大、重要项目工程的,加大检测机构检查频数和实体抽测力度,确保政府投资和重大、重要项目工程的质量。三是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和个人存在的违法违规情况,依法严肃处理。通过严格执法切实落实工程质量检测责任。对于屡屡出现质量问题的检测机构要予以经济处罚,对于问题严重的要坚决依法处罚,清出检测市场,优化市场环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信用氛围
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测行业信用信息宣传活动,形成人人讲信用,人人重信用,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检测机构要开展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经营的活动,倡导文明检测,形成有效的企业自律;检测行业协会要积极普及检测行业信用基础知识,提高检测机构信用意识;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采取合同备案、收取检测保证金等形式规范管理,强行入轨,同时应调动当地媒体的新闻暴光作用,让那些不守信用的检测机构无处藏身,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
(五)强化检测行业信用奖惩制度
根据检测机构信用等级状况,对检测机构实行分类监管。对长期守法诚信检测机构要给予宣传、支持和表彰,如在年检、飞行检查、专项检查等方面给予便利,建立长效保护和激励机制。对严重违反检测行业管理制度,伪造检测数据,修改原始记录,出具虚假的检测报告或者鉴定结论,不执行规定的检测收费标准,降价压价扰乱市场秩序等严重失信的检测机构,实行重点监管,可采用信用提示、警示、公示、记不良行为记录,取消市场准入及其他行政处罚方式进行惩戒;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加大经费保障,拓宽检测资质参数
检测机构应加大经费投入,拓宽检测资质参数,提高检测机构技术的竞争力。一是检测机构应积极参与检测技术标准的实验中,特别是那些影响结构安全的检测技术的检测项目;二是重视和鼓励新的检测技术的运用,新的检测设备的投入。市检测中心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积极参与对影响结构的检测技术的检测项目安装自动采集系统,做到检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出具检测报告之间的无缝对接,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确保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二是为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通过在检测室安装远程视频录像自动监控系统,严格了检测行为,充分利用电子等手段建立检测行业信用网络,保障信息资源共享,扩大监督渠道和范围;三是进一步落实见证取样送检、检测留样、三级密码、不合格检测报告上报制度;四是加大经费投入,拓宽检测资质参数,目前正在进行室内环境检测、建筑节能检测的检测设备的招标,从而不断提高检测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科技水平。
加强检测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康有序的检测市场新秩序,是当前检测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创新思路,培育检测信用市场,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才能进一步规范检测行业,从而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为政府监管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把好关。
第二篇: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情况报告
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情况报告
为加快推进我市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5月16日至20日,高峰洁副局长带领市局食品、药品业务处室相关人员一行9人,到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比较成熟的南京、上海浦东、天津三个地区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工作采取“召开座谈、现场观摩、对口交流”相结合的方法,重点了解了调研单位食品药品信用体系的建设模式、具体做法和进展情况,探讨了我市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初步形成了进一步推动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南京市。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开始于2014年,是全市42个行政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分系统之一。在市委、市政府“刚性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要求下,南京市食药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6位局领导任副组长,全局11个业务处室负责人参加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稽查局为牵头处室,负责综合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整个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并做好沟通联络工作;明确信息技术保障处室为办公室,负责信用信息数据处理、内网对接等技术保障工作。2015年,南京市食药监局上线运行“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平台”,有效归集了全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231项法人信用数据和42项自然人信用数据,率先在江苏省食药系统实现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在信用中国网“七天信用双公示”,荣获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一等奖。
2、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新区商监局成立于2014年1月,承担原工商、质监、食药三个部门的职能。浦东新区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开始于2015年,市场监管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市场主体监督管理处、注册许可分局和信息分局的副局长牵头负责,由市场主体监管处(市场主体信用建设处)具体负责承办,同年底发布了涵盖原工商、质监、食药、建交、环保、规土等17个部门登记注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的综合性“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公共信用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浦东新区食品、药品相关信用信息子系统包括综合查询、日常监管、统一执法、公众诉求处臵等子模块,通过共享公共平台基础数据,实现了全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信息的全覆盖。
3、天津市。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14年7月,由原市工商、质监、食药三个部门整合而成,是全国率先进行大市场大部门监管新体制改革的省级城市。天津市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市场监管委整体信用建设的背景下,由企业监管处(信用信息公示管理处)统一牵头负责,同年10月,天津市场监管委联合全市49个行政部门发布了“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了包括食品、药品在内的17项主体登记、56项行政备案、845项行政许可、3500项行政处罚、17项业绩情况和6项其他信息等4000余项信息指标,在全市实现了“一个平台管信用”的总体建设目标。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分析三个地区的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在建设理念、思路和方法上总体呈现出“信用+技术+监管”新趋势:一是信用监管逐步常态化。传统监管理念正在从单纯的依赖行政监管逐步向信用约束发展,“以监管促信用,以信用强监管”的模式逐步成为新常态。二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到信用建设实践中。上海浦东将企业信用信息接入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试点探索新的“互联网+信用监管”模式。天津食药部门联合卫计委,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立了“食品安全事故流调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了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到市场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自动通报,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隐患排查提供了依据。南京食药监局将移动计算技术应用到了日常监管执法中,大大提高了基层监管和信用信息采集效率。三是更加注重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与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进行合作,实现了食药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的共享互通。南京食药监局在信用平台内设立投诉举报自动化处理子系统,提高了社会公众参与、监督食品药品安全的积极性。四是大信用建设逐步深入。各地区逐步以前期食品药品、工商管理等分散到各个行政部门的信用建设为基础,通盘考虑、同步规划、整体推进社会信用建设。主要体会:
1、领导重视是推进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前提。调研单位高度重视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均由主要领导牵头信用建设工作,集中由一名分管领导负责主抓,在稽查或企业监管部门设立信用建设办公室,在力量配备、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上给予了重点倾斜。南京市食药监局在确保每个业务处室有一名信用管理员的基础上,鼓励本局人员积极参加全国信用管理师培训和资格考试,多方培养既懂得食品药品业务,又熟悉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复合人才。浦东市场监管局先后投入XXXX余万元进行信用信息平台的设计和研发,建立了横向连接多个部门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其他监管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天津市市监委加强信用建设硬件投入,采用光纤连通了市监委总部--市监委2个部门集中办公点--17个区局--XXXX个基层所。
2、强化顶层设计是建设食品药品信用平台的关键。调研单位注重信用信息平台的顶层设计,上线使用的平台具有信息归集完整、等级评定科学、业务流程清晰、界面设计简洁等共性特点,易于操作、便于使用和维护。南京市食药监局根据不同类型的生产经营主体,将基础信用信息归为“基本信息、准入信息、良好信息、不良信息”四类,在业务流程上设计为“企业自评、区县审核、市局监督、社会公示”四个环节,在等级评定上实行违规计分制管理,对于失信扣分累积至12分的企业,还要综合考量“是否具有主观故意”,然后才纳入管理“黑名单”,体现了平台设计的人性化。浦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食品、药品信用监管业务与其他部门的区别,在操作界面集成的基础上,使用人员以相应角色登录,即可进入食品生产、食品流通、药品生产、药品流通等对应的业务模块,实现了大市场监管体制下“一个平台管信用”。天津市监委2013年即实现了对全市所有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将信用风险分为“良好、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四类,并将5万多家食品生产小作坊纳入信用管理体系,定期在信用平台上发布推荐“诚信示范店”、“食品放心价”、“放心药厂”,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3、制度机制是信用建设长期有效运行的必要保障。南京市食药局出台了《关于加快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了食品药品失信等级扣分机制、食品药品企业信用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天津市先后发布《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管理暂行办法》、《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法规的形式明晰了政府各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目标、任务和责任。上海浦东先后发布了《浦东新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浦东新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细则》等5项配套制度,有效保障了信用平台数据的生成、采集、归集、评定和发布;补充出台了《食品药品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与相关责任人员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办法》,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重点监管“黑名单”制度,将因严重违反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和刑事处罚的生产经营者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纳入重点监管名单,定期发送到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通过相关部门共同联合,加强对此类企业的年检、纳税监督、金融信贷限制和土地使用限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有关建议
1、理顺我局信用体系建设领导机制。从调研情况看,南京市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要由市局稽查局负责,浦东新区由市场主体监督管理处(市场主体信用建设处)负责,天津市由企业监管处(信用信息公示管理处)负责;从我省情况看,省食药监局的信用建设工作由稽查处牵头负责。目前,我局有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中介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均设在企业监督管理处)和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3个承办机构,根据《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州市商监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精神,我局企监处归口负责全市商事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议:充分利用我局信用建设长期积累的人才和经验,三个信用办整合成一个机构,在市局内实现“一个部门管信用”,由一个分管局领导牵头负责,便于统筹安排和整体协调,有利于信用建设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2、补建食品药品信用监管模块。我局具有较好的信用信息建设基础,部分实现了食药企业信用评级信息的采集和收录。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融合,在现有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基础上,补充开发全市食品药品信用系统子模块,以数据共享形式使用省局系统(据省局通知,省局将于7月底下发“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平台”)。
3、加强配套制度机制建设。一方面要研究制度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运行管理机制。要针对食品药品信用建设特点,在现有《成州市加强商事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工作方案》基础上,研究制定《成州市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成州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管理暂行办法》、《成州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归集细则》等配套制度,明确各类信用信息数据规范、归集条目、归集过程、公示内容、公示时限等规则,以及信用信息申报的一套标准体系,从根本上保障信息来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要制定《成州市食品药品安全信用监管等级评定标准》。从调研情况看,各地区采用的食品药品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依据、标准、周期和方法各不相同,省食药局去年发布了《XX省食品药品安全信用监管等级评定标准》,以建立企业“一户一档”信用档案的方式,统一了全省食药评级标准,但仍然存在企业信用档案牵扯层次环节多、部分表格还不完全符合实际、个别表格与现行法律规章不一致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完善,以确保信用评级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加强信用建设人才培养。一方面采取自我报名和单位推荐的方法,组织参加全国信用管理师培训和资格考试,在时间、费用上给予一定的照顾,力争为市局每个业务室培养1名信用建设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人员食品、药品业务培训和信用监管教育。基层监管所职能调整后,承担起了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并参与药品安全监管的有关工作。由于一线监管工作人员大多是原工商系统人员,对食品、药品、餐饮服务相关业务还不熟悉,需要多层次、多批次组织食药专业监管、检测、调解、办案等培训活动和信用监管相关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一线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信用监管能力。
第三篇: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调研报告
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调研报告
一、行业分析
2002年以来,全国汽车年销售量每年都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05年以后,汽车生产和销售更是呈现产销两旺的格局,2005年全国汽车销售达到570万辆,2006年达到728万辆,2007年达到888万辆,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汽车销售仍超过936万辆。
据交通部2002年统计数据表明,机动车维修企业(包括摩托车)32多万户,其中一、二类企业约5.7万家,特约维修站仅占不到1%,从业人数达240万,年完成工作量1.1亿辆次。虽然从维修从业人员的数量上看,可以认为目前约240万从业人员基本能适应2000万辆汽车维修业务的需求,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因此,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群体的素质,是解决好汽车维修行业能够为消费者提高更加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汽车维修服务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维修及相关行业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据交通部公路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当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技术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就更少。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维修企业抽样调查,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有26.2%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一线工人中,有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11.7%,接受过管理经营培训的有9.3%,维修基础培训的有38.7%。
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来自离开土地的农民、城市普通中学毕业生、转岗择业的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即使是一些大型修理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除汽车维修之外,车辆销售、保险、车辆性能检测、二手车市场等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问题同样存在,亟需改善。
江苏省委、省政府2005年7月19日在无锡召开全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正式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苏发[2005]16号)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苏发[2005]17号)两个文件,对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方向、空间布局、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和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战略性定位;提出八大项36条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江苏省制造业发展需求和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带来的机遇,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服务业增长速度快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
无锡市截止2007年底,无锡市汽车拥有量达43.4万辆(不包括长期驻锡车辆),2007年在本市车辆上牌数达8.2万辆,比上一年增长13.9%。汽车维修这块“蛋糕”,主要由全市1 523户汽车维修企业分享.其中,一类汽车维修企业达124户,二类达453户,三类达946户。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人才需求
现代汽车维修服务于千家万户,面对的是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专业能力分析,要适应汽车维修及相关工作需要,主要应有以下要求:
(1)掌握必备专业知识
其中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基础及汽车运行材料;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
(2)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本能力
其中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专业英语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3)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
其中主要包括:热爱专业,不断钻研提高;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
从业人员现状:
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突出矛盾是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由于经过系统学习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维修行业。据抽样调查,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维修工人队伍
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
以具备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为样本比较,初级工\ 中级工\ 高级工及以上(含技师、高级技师)比例为30.4%\43.1%\26.6%(发达国家为15%\50%\35%);抽样的一、二类企业中,尚有22.4%的从业人员不具备任何技术等级证书;三类企业中技术等级的比例更远远低于上述数据;
工人文化程度偏低
初中 高中 专科及以上的比例为38.5%\51.5%\10%(发达国家为20%\40%\40%);
工人技术水平偏低
具有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仅占20%(日本为40%,美国达到80%);从抽样样本看,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8%,其中年龄在55岁以上者占37.5%,且绝大多数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
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学习的人员比例极低,仅占17.8%;
占企业总量约79%,从业人员总量约60%的三类维修企业,其从业人员仅有
25%参加过短期技术培训,75%的人员未经过任何培训。
(2)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队伍
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比例较低。抽样调查的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占53.35%,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者高达46.65%; 专业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其中初级占46.7%,中级占40.2,高级占13.1%;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23.3%;
民营维修企业专业技术及经营管理人员技术职称缺乏正常认定渠道,导致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
由于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低、事故率高。
根据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提供的数据,“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达到五十万,维修人才缺口八十万。无锡市区2008年底拥有五十万辆机动车辆,而维修人员则只有7000余名,缺口非常严重。
第四篇:广州市婚庆行业建设调研报告专题
广州市婚庆行业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和谐家庭建设。社会的多元化对传统的家庭理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而导致家庭的稳定性下降,夫妻亲密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年人处于弱势的趋向愈益明显等。因此,构建和谐家庭,必须树立新的价值理念,如:将夫妻关系由“柴米油盐”经济型关系转变为弹性大、易互动的精神依赖型夫妻关系;正确对待离婚问题,要对话不要武力,倡导冷静型结束婚姻关系的方式;改善婆媳关系,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前全国妇联最新顾秀莲指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家庭的关系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和谐家庭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建设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在建设和谐家庭的过程中,如果引导、规范整个婚庆行业就显得相当重要。在当前的背景下,我们提出要建设一个和谐的婚庆行业。
一、健康和谐婚姻理念
当代青年的爱情观,自由恋爱、自主结婚以及现实主义观念越来越强,现代人对于“婚姻”两字的感悟已远不如从前那么深刻,自由、新鲜但又现实的爱情则成为现代人对于婚姻的诠释。从这次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参加问卷的被调查者中,夫妻双方通过自然认识的占到35.7%,通过同事同学关系认识的占到35.8%,通过父母朋友介绍认识的也占到了16.9%,其他途径的比例则比较低。
在关于恋爱多长时间后选择结婚登记的问题中,49.4%的被调查者在1到3年之间,一年一下的占16.2%,3到5年的占20.4%,5年以上的相对较少。
另外,被调查者中双方共同提出登记结婚要求的占到60.7%,男方单独提出要求的占到22.5%,女方单独和父母要求的比例则相对较少。49%的结婚者在结婚前都做过免费的体检,22.3%的人做过自费的婚前体检,另外28.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婚前体检。在如何获得结婚登记程序上,25.8%的人已经知道,35.6%和26.1%的人是通过电话查询和网络查询知道的。占到67%的人通过电话和网络预约结婚登记;没有预约,直接来大厅的占到32.9%。在关于结婚日子的选择上,66.8%的人是挑好日子的,另外28.5%的人有空就来了。
当代青年的金钱观——勤俭持家不如能赚会花。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对金钱的获取和支配的看法与传统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和转移,人们的物质欲望空前高涨,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也迅速增强,这种差别,更
鲜明的体现在当代青年当中。很多青年人看待事情和对待事物都喜欢从金钱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对待情感和婚姻,金钱观更是影响着他们的抉择。
当代青年的自我观——“丁克一族”新型婚姻家庭模式诞生。“丁克”这种现象在当代青年中占有相当数量。它的出现是对传统家庭模式的挑战和颠覆,是自我观的一种表现。
二、婚姻消费观念的现状及对策
婚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婚庆消费市场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并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40多个关联行业,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在婚庆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品牌服务和规模经营,婚庆的高层次服务也在增多,整个行业都在为满足当代青年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追求浪漫服务的需求而努力,婚庆产业大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婚纱礼服的购买问题上,48.7%的被调查者会租用,而51.3%的会购买。在购买婚纱礼服的预算上,90.9%的被调查者的花费在3000元以下,花费在3000元以上的只占9.1%,由此可以看出,低价位的婚纱礼服会更能吸引消费者。
在婚纱摄影地点的选择上,50.9%的被调查者选择市内,26.4%的被调查者选择省内旅游,选择省外旅游和国外的则相对较少。在婚纱摄影的花费上,占63.8%的被调查者在2000到5000元之间,低于2000元和高于5000元的只占17.1%和19.2%。
在结婚信物的选择上,49.6%的被调查者选择钻石戒指,其次是纯铂金对戒和黄金戒指,分别占29.1%和18%。在预算上,88%的被调查者花费在3万元以下,花费在3万元以上的比例则比较低。
在被调查着中,49.4%的人选择普通酒家作为婚宴场地,38.1%的人选择星级酒店作为婚宴场地,只有12.3%的会选择西式餐厅。在酒席的花费上,87.3%的被调查者选择每席3000元以下,花费在3000元以上的只占12.7%。
在被调查者中,床上用品的花费在5000元以下的占到55.2%,花费在5000元到1万的占到36.1%,1万以上的只占到8.6%。
在新房类型的选择上,37.8%的被调查者选择三室一厅,其次是两室一厅和三室两厅,分别占到31.2%和24%,选择四室两厅的只占7%。在居住方式上,68.6%的被调查者选择夫妻单独居住,只有31.3%的选择与父母同住。
在对新房的装修上,60.4%的被调查者选择自己装修、体现个性风格,26.5%的选择专业设计、体现特色,只有12.3%的选择买房自带。在装修新房的预算上,40.5%的被调查者在5万以下,5到10万之间的占到43%,只有16.4%的人选择10万元以上。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婚姻消费上存在一些浪费现象。
花车扮靓朵朵鲜花好刺人,如今许多人结婚都集中在三
八、国庆等特定日子里,原本冷清的婚庆市场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一些婚庆服务项目则明目张胆借机大肆涨价;
婚纱礼服良宵一刻值千金由于是一次性消费,许多青年男女在选择婚纱礼服时大多采取租赁方式,租赁价格从百元到千元不等,明码标价尚可以接受,关键是租赁公司还有许多附加细则,如不能弄脏、弄皱、沾油、准时归还等;
豪华盛宴大刀向新人头上砍去某新郎在酒宴结束后清点菜肴,却发现主菜中竟少上了二道菜。酒店除了在菜的数量上动手脚外,在质量及内容上也是别有用心,短斤少两现象明显。
从这次调查的婚庆消费中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今青年人在恋爱消费的内容和形式上已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那种低成本的恋爱已经成为人们的回忆,而如今热恋中的青年早已跳出了这个陈旧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高成本的恋爱。
三、婚姻家庭服务业的规范
1、婚姻家庭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婚庆服务作为朝阳产业之一,由于准入门槛较低,参与分割蛋糕的队伍越来越大,行业队伍素质参差不一。相对于迅速上升的婚庆需求,服务内容和质量都有些滞后,问题常有发生。
在本次调查中,关于目前婚姻服务市场的看法,51.2%的被调查者认为市场相对规范、商家诚信;16.5%的认为当前市场不规范,存在市场欺诈行为;17%的认为市场价格不公道,服务不统一;16.2%的人认为遇到不好产品或服务,没有投诉渠道;4.2%的人还有一些其他的看法。
在具体的存在问题的婚姻服务业方面,65.1%的被调查者认为婚姻介绍行业存在问题;42.5%的认为婚纱摄影行业存在问题;24.5%的认为珠宝行业存在问题;21.8%的认为婚纱礼服行业存在问题;9.7%的认为床上用品行业存在问题;23.7%的认为婚宴酒店存在问题;17.7%的认为蜜月旅行行业存在问题;8%左右的认为
家电家具行业存在问题;15.2%的认为房产行业存在问题;10%的认为汽车行业存在问题。从中可以看出,问题比较突出的行业主要有婚姻介绍、婚纱摄影、珠宝和婚宴酒店行业。传统行业像床上用品、家电家具、房产和汽车行业问题没那么明显。
总结一下,广州的婚庆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从婚庆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服务质量和行业水平良莠不齐。婚庆服务缺乏严格的衡量标准,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很多服务人员不具备从业资格。当前婚庆业存在许多不规范服务形态:例如:婚车不守时,婚车来源复杂;婚典现场布置与约定不符;司仪素质差,靠说脏话、讲黄段子、搞恶作剧活跃气氛;摄像、摄影水平低等。
2.婚庆市场混乱、行业标准欠缺作为新兴产业,婚庆行业还不是很成熟,存在着缺少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的问题,致使婚庆市场较为混乱。婚庆行业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行业标准,大量无资质婚庆服务不断损害消费者利益。各婚庆服务行业各自为政,出现从业人员看季节、看客户“漫天要价”现象。同行间相互压价拆台,恶性竞争频频发生。虚假广告,价格圈套在业内流行。诚信问题突出,“红色投诉”的居高不下,将严重影响行业发展。
3.缺乏品牌意识,形不成核心竞争力打造婚庆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婚庆经济做大做强。目前,婚庆行业品牌意识淡漠,缺乏知名婚庆公司,缺乏拔尖专业人才。只有着力打造婚庆服务品牌,突出婚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将婚庆服务产业以“文化产业”为起点打造成一个产业链,同时又深入挖掘婚庆文化内涵和外延,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婚庆经济走上理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4.无行业协会,婚庆行业群龙无首缺乏行业协会也是影响婚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大因素。行业协会不仅能制定服务标准,规范婚庆市场秩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还可通过研讨婚礼流行趋势,及时反馈供求信息,起到调整产业结构、整合行业资源、推动婚庆服务产业多元化健康发展的作用。但是,现在婚庆产业基本无行业协会,婚庆业存在群龙无首的局面。
2、婚姻家庭服务业健康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在本次调查中,95.7%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加强婚姻服务行业管理并建立投诉渠道。72.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管理,仅有27.4%的认为应该由社会组织或行业协会出面管理。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对策:
1.重视婚庆文化,提高服务质量婚庆服务行业要树立形象,必须加强婚礼、婚俗文化宣传,倡导健康婚庆模式。我国婚庆行业普遍存在鼓吹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致使不少新人盲目追求高档次,高消费。而有些婚礼形式陈旧,内容千篇一律,甚至一些低俗、下流的内容也充斥婚礼。婚庆从业者应杜绝弘扬封建糟粕,大力发扬新时代风俗,倡导节俭、健康、文明、时尚的婚庆文化。鉴于目前的婚庆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差,很多从业人员连基本的从业资格都不具备。严把婚庆从业人员的服务资质关显得十分必要。婚庆业应举办相关的专业培训和考核资格认证,推广婚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培训、考核,颁发执业资格证书,为今后从业者持证上岗做准备。只有大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服务意识,才能适应人们对婚庆业要求的不断提高。
2.建立和实施行业标准,成立行业协会。现在的婚庆收费混乱,所有价格都由婚庆公司自己定。因此,对婚庆行业进行规范管理非常必要。婚庆行业要制定和完善行业规范,制定统一标准,增强行业透明度,加强行业监督。只有婚庆服务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才能使这个行业走上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成立婚庆行业协会势在必行。成立行业协会,一方面可以进行行业自律,更好地规范服务,把市场做大,维护消费者的利益,避免发生坑蒙事件。另一方面可以维护从业人员的利益,提高从业人员的地位,就是让好的品牌亮起来,把黑婚庆挡在行业之外。
3.创建婚庆产业知名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由于婚庆服务市场鱼龙混杂,以至于因婚庆公司失误给新人们造成遗憾的事件屡见不鲜。在婚庆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如何打造中国婚庆用品和服务品牌、引导新人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使婚庆经济走上理性、健康发展的轨道,越来越显得重要而迫切。这就要求婚庆产业从业者要努力提高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创建一批中国婚庆用品及服务的知名品牌,提高品牌企业产品和服务。努力整合各类新婚消费服务企业,多元拓展相关行业,以自身优势形成一个产业链,从而打造出核心竞争力。
4.新人要提高维权意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规范婚庆市场,除婚庆行业协会、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联合起来共同规范和治理,新人们也应该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首先,要慎重选择婚庆公司。要选择规模大、服务信誉好的公司。其次,要注意防范商家违约,应事先与经营者对违约责任进行约定。第三,新人找婚庆公司一定要就车辆、主持人、收费等问题与其签订详尽的书面协议,签订合同一定要细。第四,选择婚庆公司时要注意查看其营业执照,谨防黑公司。第五,遭
遇婚庆公司的暗算,一定要向消协投诉或诉诸法院,不要因为怕麻烦或者觉得不吉利而放弃自己的权利。
总之,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婚庆行业,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从战略上规划,战术上执行。加强健康和谐的婚姻家庭教育,加强婚庆行业的监管与引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为建立一个健康的婚庆行业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行业调研报告
一、行业概述
编辑出版就是学习和编辑、出版等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一些应该掌握的文学常识、写作技巧、简单的计算机操作等。比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编辑学概论、编辑出版史、书籍编辑学、报刊编辑学、编辑应用写作、网络编辑、装帧美学、社科信息检索、书业物流管理、书业法律等相关专业,以及新闻采访、文学选等辅助选修专业。
编辑这个行业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岗位,它所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大,比如说电台编辑、网络编辑、书刊编辑等,而书刊编辑也分为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而我所要深入调研的是教辅书编辑中的文字编辑。文字编辑主要从事稿件的审阅、校对和出版工作。它控制着稿件的去留,刊物的内容和风格等,这个行业看似简单,看似人人都能胜任,但是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众所周知,文字编辑这一行业并不像教师那么普遍,它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有那么点距离,因此不为人们所熟悉。也正因为此,编辑这一行业的用人需求也不像教师那么大。但它往往是一些文字爱好者最佳的归宿。编辑每天要接触大量的文字和信息,掌控着信息的源泉。
二、行业待遇现状分析
我国出版行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但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还远不及发达国家,未来还任重道远。随着一些出版集团和出版社开始涉及数字业务,技术瓶颈和专业人才的稀缺就成为了出版企业未来高速发展的阻碍。出版行业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编辑、采编、市场、职能等部门均面临着人才流失的挑战。根据 调研显示,薪酬福利待遇是离职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出版行业离职率有多大,薪酬水平如何呢,我们从北京众达朴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11 年出版行业薪酬福利调研报告》中,可以了解到一些情况。
1、专业经理层年薪超过16万
随着出版行业企业化运营程度的深入和行业人才竞争的加剧,出版行业薪酬涨幅高于全行业中位水平,近三年,涨薪幅度均超过15%。根据众达朴信薪酬调研数据显示,2011年出版行业部门经理层年薪中位值为265778元,发行和编辑部相关岗位薪酬水平最高;专业经理层和主管层年薪中位值分别为163452元和64325元,这两个层级是薪酬涨幅相对较高的层级;专员层年薪中位值为44393元,编辑岗位在该层级中薪酬水平相对较高。
2、发行和编辑部门薪酬水平较高
从职类部门的角度来看,发行和编辑部门是出版行业较为重要的两个部门。前者具有营销和信息收集等功能,未来出版行业分销渠道的建设和管理将非常重要,薪酬水平领跑各部门;后者是出版行业的核心,也是离职率最大的部分,薪酬涨幅较快,以发行部整体薪酬水平为基数,编辑部的薪酬系数为0.95,总编、副总编等核心岗位的薪酬领跑同层级岗位。内部机制的完善需要高素质的职能部门团队,薪酬水平超过制作部门,两者的薪酬系数分别为0.89和0.87。
3、华东地区行业薪酬领跑全国
东部沿海地区占出版市场的70%以上,尤其是图书出版更是超过了80%,其中上海地区行业发展较为成熟,整体薪酬水平最高。以上海地区行业薪酬水平为基数,北京、江苏和浙江的薪酬系数分别为0.96、0.94和0.93,随着出版行业离职率的增加和薪酬激励机制的完善,地区薪酬差距会缩小。除此之外,广东、山东、湖北和辽宁也是出版行业发展的重点省份,薪酬系数分别为0.89、0.88、0.84和0.82。
4、行业离职率居高不下
薪酬福利待遇和职业生涯发展是造成行业离职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根据众达朴信调研数据显示,2011年出版行业主动离职率中位值达到15.8%,处于全行业中位以上。改制后,出版企业的内部机制和运营环境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激励机制还没有发挥出太大的效应,这是
未来出版企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出版事业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出版事业作为一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出来。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出版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版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出版业跨世纪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出版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令人瞩目。据新闻出版署统计,1978年与1997年比,我国的出版社数量从105家增至565家;出版图书从17000种增至120106种(其中初版书66585种,重版书53521种),1997年出书总印数73亿册,总印张364亿印张,出版定价总额372亿元,出版系统的利润总额从3亿多元增加到36亿多元。科技类图书的出版成绩显著,品种和印数逐年增加,在整个图书出版的比重不断增大。出版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图书出版逐步纳人法制轨道。但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出版业相比,我国的出版业无论是在出版实力,还是在出版效益方面,都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拥有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多达300万人,在未来的10年内,网络编辑职位将呈需求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26%,比其他各类职位的平均增长量还要高。网络编辑职业的发展,已日益引起业界和相关领域的密切关注。网络编辑从业人的高低,直接影响网络媒体队伍的整体水平及网站内容是否取得成功。网络编辑职业是个新兴的职业,目前的从业人员主要是由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编辑、记者、网站管理员、图文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与规范,给企业的培训、考核及人员使用带来很多技术困难,可见网络编辑这一行业还有众多不规范的地方,这就意味着网络编辑这一行业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因此,通过网络编辑国家职业培训,把网络编辑人员素质的管理纳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对网络编辑人员专业队伍的建设,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职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管怎样,网络编辑这一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现状会发生质的改变。
所以说,产业化将是编辑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
四、需要技能
对于处在当前这样一个编辑出版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编辑工作的要求应如何转变才能适应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呢?我认为编辑应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技能:
1.信息采集能力
信息采集工作是编辑工作过程的起点,又是编辑工作每个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信息采集工作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两个尺度,一是要准确,而是要全面。准确是信息的生命线,不准确的信息的危害性是不可估量的。信息的全面能够提高信息的质量。信息的全面包括两个方面方面:一是信息范围的广泛性;二是信息视角的多样化。不同角度可以得到不同视角的信息,这些不同视角的信息可以确保获得更多、更准确、更有效的信息。
2.选题策划能力
选题策划能力是在编辑工作过程中发挥创造性,实现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作重要的环节。选题策划的成败往往决定整本书销售的兴衰。在现阶段出版行业成为一种产业后,编辑工作不能在仅仅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作者的创作思路,而应在成为先进思想的领导者、转化者、宣传者的基础上,完成选题策划的工作。
3.组稿能力
组织稿件是编辑工作中衔接选题策划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落实选题计划的第一步步骤。
再组高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应将一批权威专家和优秀作者组织在出版社的周围,这是编辑组稿能力的重要体现。
五、总结:
总之,在出版业转变为产业的过程中,编辑工作的工作重点应随之转移,使之符合加快发展我国出版业的要求,能够尽快适应和加入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实现全行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