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19:2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第一篇: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债务形成的原因

农村债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也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长期积累的结果,不同的村有不同的情况,主要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债务量大,村级平均账面债务

万元,人均

元。二是债务面广,全区

个行政村

个村都有债务情况,债务村率达

。三是债务状况不平衡。

万元的债务村4个,占20%,万元以下的债务村

个占45%。村级债务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削弱了村级发展的后劲。通过调查,产生债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超过村级承受能力形成债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村级组织试图通过修建道路、教育投入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投资环境,提高有限资金的利用效果。而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筹集,国家政策性的补贴和扶持只是少量的。村级组织向单位、个人借款或由项目承包人垫付工程款等,形成债务。在全区用于公益性事业建设的债务

万元中,村级道路交通建设形成了

万元债务,占公益性事业支出的 %。

2、村级经济组织盲目投资和资本扩张形成债务。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有些村出于发展经济、壮大财力改变落实面貌的初衷,在资金缺乏、资源不足、市场行情不清的情况下,盲目向银行贷款,向农民高息借款上项目。由于行业优势不突出、经营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结果不仅还不上借款,而且要支付借款利息,“利滚利”越积越多,导致村级经济长时间入不敷出,村级债务越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同时部分经营较好的村级经济组织,盲目扩大再生产,积极搞资本扩张,因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握,导致资本扩张失败,形成债务。

3、村级组织行政成本逐年递增,村集体经济不堪重负,拖欠村组干部报酬等形成债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价格因素的上涨,村级组织的行政事务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职能,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不断加重村级的负担。有的村级组织运转已举步维艰,干部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每年报刊、杂志订阅费用就给村里支出增加了很大的负担。截止目前,全区村级拖欠村干部报酬

万元。其中,镇

万元,开发区

万元。

4、村级组织为农户垫交税费款形成债务。税费改革前,农户的负担项目较多,如农业税和“三提五统”等等,村级组织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向银行和民间借贷为农户垫付应交的税费、合作医疗保险金等,陷入了农户欠集体、集体欠银行的怪圈,增加了村级债务。同时,目前由于部分农户全局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只要权利,不尽义务,不能自觉缴纳应承担费用义务,致使农户拖欠村级有关款项越积越厚。如农村耕地打水费应是农户负担,但是一直以来都是村里垫付。据调查统计,因税费问题欠下债务147.63万元。

5、长期债权债务清欠不及时,形成新的债务。主要表现在:(1)由于历史债务长期拖欠,形成利息,出现息转债现象,不断增加新的债务。(2)集体经济组织在债权的清收上,力度较小,措施不力,导致大量的集体债权收不上来,办事只好举债,形成新的债务。(3)有的债权早已成为坏帐,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经过相关程序处理,导致虚权。

6、少数村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实引起债务。有的村级领导班子换届交接出现新官不理旧账,接权、接钱、接物而不接债,导致会计核算不连续,不真实,负债不能及时偿还,年积月累,负债逐年增加;有的村干部在换届选举前口头承诺,保证发展好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当选后举债兴办公益事业,形成大量债务;有的村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务实,思想不端正,只知花钱,不知赚钱,举债支出不断增加;有的村干部瞻前顾后,不能正确面对困难,怕得罪人,不愿意做过细工作,该收的款项而不收,导致负债难以偿还,日积月累,形成债务。

总的说来,导致村集体负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村级债务数额的增大,不仅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威胁到了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对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消灭村级债务刻不容缓。

三、消除债务的对策与建议

村级债务形成的时间长,数额大,成因复杂,决定了化解债务的艰巨性。沉重的债务制约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必须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这个问题。当前,必须坚持把债务化解和防止新增债务结合起来,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治理,在保持农村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切实防止新的不良债务的发生。

(一)领导关注、组织重视、常抓不懈、保持化解债务工作的连续性。化解村级债务,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化解村级债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为巩固和扩大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的成果,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繁荣,我们各级领导应结合农村工作实际,高度重视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加强领导监督和指导,保证债务化解工作的连续性,严禁债务化解工作“一阵风”。

(二)乡、村联动,齐心协力,全力探索化解债务方式的多样性。化解村级债务方式多种多样,重点在乡镇,关键在村,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决定了化解债务工作的严肃性,各乡镇要积极探索化债方式,引导村级组织提高化解效果。

一是清欠还债。坚持日常清收和集中回收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成立债权清理小组,集中力量,制定得力措施,加大债权回收力度,在清收的同时,区别不同的欠款对象,对部分困难户、病灾户、欠债大户,可以通过债权、债务农户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换,相互抵兑消化。也可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先内后外,先易后难、先单位后群众,先干部后个人,以点带面,全面推开,追收债权。

二是节支还债。强化财务管理,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切实把好账目审报关。严格干部配备,精简村组干部人数,实行村干部交叉任职,以减少工资等支出。健全农村财务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政府各职能部门也要努力深化服务意识,积极支持村级建设,严禁占取村级利益,减少村集体负担,让村集体节余资金用于还债。

三是变现还债。通过对山林、“四荒”等资源性资产,对闲置不用的房屋、机械设备等,评估作价,实行竞标租赁或公开拍卖,变现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

四是发展还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充分利用机动地、河滩地优势,突出支柱产业,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偿还农村债务和避免今后再发生新债务的根本措施。根据自身资源和产业情况,通过市场考察,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地引进项目,发展企业。企业发展了,集体经济积累自然会多起来;积累多了,只要能把好积累支出分配关口,债务就会越来越少,也可避免新债的产生。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落实责任,防止新增村级债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财务预决算制度、新增债务责任追究制度、农村主要干部任期、离任定期审计制度等。要明确各乡(镇)长、村、支两委书记、主任是化解村级债务的第一责任人,把村级债权的回收率、债务偿还率、资产增长率和是否出现新增债务作为乡(镇)、村干部工作考核的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同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报酬、评优、提拔等相挂钩。再就是建立村干部财务收支期末承诺书制度,村干部在任职及其会计期间所经手的村级财务收支及时交由村会计入账,对不能及时入账的,已在承诺书中单独说明,对没有说明的事项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一律由本人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组织处理。从源头上防止村干部滋生腐败,杜绝不良债务产生。

(四)加强监督,科学决策,确保化解工作的科学性。要强化监督提高村务决策的科学水平。区、乡(镇)、村应分别建立农村财务监督机制,形成三级监督网络,加强监督、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作质量,推进农村干部经济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的科学性,确保农村集体债务化解工作科学、合理运作。要进一步加强村级事务决策的公开性,提高群众的参与权和决策权,理顺村级资金管理体制,建立村级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对有不良债务的村,一般情况下,不得再举债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确保不发生新的债务。

第二篇: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医疗纠纷主要变现为患者或家属对医疗机构信任度减低,对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不满意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如投诉 索赔 上访诉讼甚至暴力冲突等

外部原因

2.1政策因素

一.财政投入不足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

3.患者个体差异

患者机体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治疗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疗效

4.媒体娱论误导

目前新闻对医疗行业的正面宣传不足,全国的医疗纠纷案例,社会舆论,媒体几乎呈现患者一边倒的趋势。极少数的新闻媒体由于缺乏医疗知识,且对于医院工作不了解,无法对事件客观分析,其报道往往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主观偏向患者,医疗机构就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更加甚者为了追求“卖点”,歪曲事实,误导群众,挑起了患者对医院的对抗情绪,加剧了医疗纠纷的升级,助长了高额索赔不良风气的形成.4.由于医学科学的局限性,社会媒体的舆论导向问题,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导致患者副i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只要人进了医院就等于买了“健康保险”,5.医疗差错

由于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的问题,个别医务人员未认真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出现如打错针,发错药,6.误诊

由于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的差异,基层医院,医疗资源相对不足,诊疗技术较为落后,遇到一些少见病或复杂病例,容易误诊或漏诊,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三.缺乏沟通技巧

事实上,大多数医疗纠纷为无医疗过失纠纷,是由于患者或家属对医院,医者的服务态度不满或医患交流障碍所引起的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教育以临床技能为主,甚少涉及交流技能的培养.部分医护人员缺乏与患者沟通的基本技巧,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语气生硬,言语表达不清,缺乏耐心,细心,没有基本礼貌等。难以获得患者的理解及信任。同事,由于医护人员对医患交流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认识,往往在病人出现一些不良的时候,不经意地说出一些极易引发医疗纠纷的话 如“这个病人早来一点就好了”

对策

1.完善医疗相关法律法规

2.继续深开展医疗体制改革

3.正确引导媒体舆论

4.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 医院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

5.加强培训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6.加强医务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和诊疗技术

第三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生原因及治理路径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生原因及治理路径

【摘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明了未来几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任务、路径及目标,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的风险与挑战。为进一步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债务,控制增量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经济风险和融资平台风险,防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剧,文章梳理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未来可能存在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 政府债务风险 新型城镇化 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截至2013年6月底,根据最新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跃升至约17.9万亿元①,债务存量规模巨大。而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城镇基础设施)和软件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②,必然要求地方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力度。同时,地方政府将担负更多的投融资重任,但是我国地方政府现有的财政收入,根本无力承担如此高额的资金需求,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举债将再所难免。在历史遗留大量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加大举债进行财政扩张,如果把握不好度,很可能带来一系列更严重的债务风险问题。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对可能存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应对之策,十分必要。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存量巨大、风险巨大。截止到2013年6月底,根据最新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跃升至约17.9万亿元③,地方政府债务存量规模和总额已经十分庞大,且存在规模风险、结构风险和管理风险。

规模风险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负债总额巨大。根据审计署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3年第32号公告显示,部分地方政府负债率已远超过60%的国际标准警戒线,少数地方政府甚至已经超过了100%。

结构风险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债务的借债期限和偿债期限不合理、偿债资金来源不合理和地方政府层级债务结构不合理三个方面。当前,地方政府借款期主要集中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偿债期70%集中于2011年~2015年的“十二五”期间,30%集中于2016年后④。而地方政府偿债资金的来源主要高度依赖于不可持续的土地财政,一旦土地财政出现任何波动,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引发政府信用危机。地方政府层级债务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处于中间的县、市两级政府负债总量明显高于省、乡两级政府,地方政府债务层级结构凸显出明显的不合理性。地方政府债务的借偿债期限不合理、偿债资金来源不合理和层级债务结构不合理,无形中增大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

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不健全,融资平台风险积聚。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更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导致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大肆进行违规举债、担保、融资等,再加上政府与融资平台的关系一直不明晰,导致融资平台风险激增。

增量明显、风险加剧。据审计署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3年第32号公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县、市、省三级政府仅负有偿还债务余额就已达到105789.05亿元,与2010年底的统计数据相比,年均增幅达到19.97%。审计署于2013年7月~2014年3月,对全国18个抽审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审计,结果显示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呈增加之势。在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存量巨大、风险积聚的基础上,地方政府性债务仍呈增加之势,风险将进一步加剧,情况不容乐观。此外,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性债务将会进一步扩大,增量将进一步增加,表现在:

首先,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巨额融资需求。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与2002年39.09%的城镇化比率相比增速明显,但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距离,未来我国城镇化率还会继续增速,需要的资金也将激增。另外,根据测算,未来十年将新增约4亿城镇人口⑤。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相应的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⑥。这些资金大部分依然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投资,而地方政府财力非常有限,巨大的融资需求与地方政府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凸显,地方政府将不得不举借更多的债务。其次,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需要加大财政扩张力度。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权不断缩小,而事权不断扩大,常常“入不敷出”,地方政府只能不断扩大财政,大量举债。对于偿债,长期以来,地方财政过度倚重“土地融资”、土地财政,但土地财政将越来越难以为继,再加上目前房地产市场并不景气,导致地方政府“土地融资”困难重重,降低了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偿债违约风险将上升。再次,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积聚,可能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新的地方政府债务增量。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拉动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给地方经济带来巨大挑战与风险。一方面,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地方政府需要金融机构、政府融资平台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以便发展地区经济,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不规范、不透明、融资渠道单一,难以积极有效地发挥融资功能,且地方融资平台尚不具备抗风险的能力,一旦风险发生,只能转嫁给地方政府,从而加大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缺乏债务约束机制。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地方政府债务约束机制。首先,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还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管机制,尚缺乏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集风险预警、检测、监管于一体的监管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法律法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其次,未形成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机制。地方政府自我监督意识还不强,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等监督约束力度欠缺,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民众监督,未形成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机制。再次,缺乏市场约束机制。《预算法》的修改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地方政府发放债券进行适度举债的权力,但是当前只处于试点阶段,相关的配套措施、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政府信用评级机构,更缺乏相关的金融中介机构等,因此相关的市场约束机制,如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机构的约束、投资者的约束、金融中介机构的约束等都还比较匮乏,亟需进一步加强。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生原因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财政制度、经济发展、政府行为、管理制度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⑦。

基于财政制度视角的分析。从财政制度的视角分析,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原因在于:分税制财政制度与预算制度存在缺陷。由于分税制财政制度改革不彻底,导致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与享有的财权不匹配,使地方政府需要承担大量的事权,而不断缩小的财权却无力应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需求的资金将进一步激增,地方政府出于弥补地方财政赤字、弥补短期资金不足等,不得不大量举债。同时,由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会遏阻正式预算制度的完善,导致政府支出膨胀、债务超常规增长,诱发债务风险。

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分析。从经济发展的视角分析,合理的地方政府举债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良好发展又为举借债务奠定了较强的债务承载基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作为拥有自我发展目标的“经济实体”,出于实现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将通过举债寻求财政支出不断扩张,以实现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地方政府合理举债时,将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但当地方政府超出本地区经济承受能力,过度举债时,将不利于地区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甚至容易导致出现债务风险。

基于政府行为视角的分析。从政府行为视角分析,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追求地方政府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导致债务危机出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膨胀,一方面在于地方政府扮演着“经济人”角色,另一方面在于地方政府财政“转嫁债务风险”的不负责。同时,地方政府官员出于凸显政绩需要和“GDP锦标赛”压力等,也会大举借债,极力扩大支出,创造设租、寻租。

基于管理制度视角的分析。从管理制度视角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举债审批、监管、偿还、预警防范、惩戒等管理制度,从而无法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盲目扩张。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中央政府无法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情况,无法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缺乏相关债务管理制度的约束,致使地方政府可以毫无约束地大肆举借债务,从而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路径

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撑能力、负债承受力程度等适度合理举债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带动经济发展,转变“土地城镇化”现状,实现“人的城镇化”⑧。同时,应借鉴国际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宏观上走“治存量,控增量,重防范”的治理路径。微观上从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三个方面⑨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管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的发生。

第一,治存量,控增量,重防范。“治存量,控增量,重防范”的治理路径主要是采取疏堵相结合的方式,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综合治理。

治存量,主要是指对于历史遗留的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治理,进行有序疏导。首先,根据风险的程度将存量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债务危机严重且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第二类为已经爆发债务危机,但不具系统性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第三类为债务相关指标超过警戒线,但未发生债务危机的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对于不同类别的债务风险,应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加以治理。其次,对于存量政府债务,可通过银行资产证券化和地方政府债务证券化两个方向进行盘活,将隐性债务“阳光化”,增强存量债务的流动性,防止银行风险发生,防止地方政府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发生。再次,应适度增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尤其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倾斜力度,防止经济不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过度负债发展。⑩

控增量,主要是指严格控制新的不合理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堵住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缺口。首先,应加快分税制财政制度改革,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来源。同时,支持地方政府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负债,严格限制并控制地方政府过度负债,从而抑制地方政府负债过度膨胀。其次,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投融资行为,防范投融资平台风险。再次,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实现地方政府经济自给,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情况的发生,实现控增量的目的。

重防范,主要是指建立有效的地方政府债务约束机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首先,应形成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有效的监管机制。建立一整套包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监测、监管等在内的监管机制,实现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有效的监管。其次,应形成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机制。一方面,完善地方政府的自我约束机制,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能自我监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和民众对地方政府的监督约束,形成自下而上的监督约束机制。再次,逐步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预算法》修改后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的权力,已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公开举债和融资,将促进相关金融中介机构、政府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有利于形成金融中介机构、政府信用评级机构和投资者三者于一体的市场约束机制。

第二,地方政府债务安全性管理。总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安全性管理可从理顺融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债务项目评价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制度五个方面着手,实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具体而言,可通过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预算法》、《担保法》等,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规范举债程序、债务资金用途,强化政府举债责任主体地位,使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合理匹配;建立、健全债务项目评价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监督约束机制,避免随意任意举债、遏止过度举债、加强债务资金“借―管―用―还”四个环节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强化对政府债务的监督约束力度。

第三,地方政府债务流动性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流动性管理,一方面可从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和控制新增债务规模两个方面入手。另一方面,对于存量债务风险,应做到“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通过财政资金偿还、债务重组偿还、新增债务偿还,通过转移支付、申请减息免息等形式加以化解。对于历史上形成的“坏账”、“呆账”债务,核实后进行上报,在批准后依法予以核销。对于新增债务,应严格控制其规模,做到合理规划,合理举债,同时培育新的地区经济增长点,拓宽财政增收的空间,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基层财政予以更多的政策、资金支出,减少地方政府过度负债,防范债务风险发生。

第四,地方政府债务盈利性管理。总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盈利性管理可从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和降低债务资金使用成本两个方面加强。具体而言,可通过优化调整债务结构、合理搭配中长期债务、避免资金闲置、严格审核债务用途、确保资金用于收益稳定项目、带动有效多元性投资、优化机构减少财政压力等方面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从而降低债务资金使用成本。同时,可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订立优惠条款等形式,提高资金盈利性。

(作者分别为河北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③⑤王桂花,许成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管理研究―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年第4期。

②⑦成涛林,孙文基:“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探讨”,《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④刘雪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思考”,《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第5期。

⑥芦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力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问题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9期。

⑧⑨张博:“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成因分析与风险治理”,《求索》,2013年第5期。

⑩王乾筝:“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8月18日。

责编 /于岩(实习)

第四篇:浅析四风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以全面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为突破口的作风整顿活动深入开展。党内作风问题表现多样、成因复杂,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四风” 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它有哪些表现,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应对,下面做一简要探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学习敷衍了事,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部分部门单位和乡镇(办事处)领导干部疲于应付工作、社会交往、照顾家庭,对新知识和新时期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不了解、不掌握。有的部门单位和乡镇(办事处)学习制度执行不严,学习有制度无记录,部分学习也是流于形式,每周安排的集体学习时间,草草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在一起,把相关文件照本宣科的宣读一遍,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会把理论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动力。

二是宗旨意识弱化,思想空虚。主要表现为调查研究不深入,实际情况不掌握,群众疾苦不关心,不能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有的还与民争利甚至“与民为敌”。部分干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觉得干得多,错的机会也多,受的批评更多,畏惧困难、回避矛盾,有了好事争着干,有困难的不想干,有风险的不愿干,得罪人的不敢干,导致政令不畅,思想空虚,党的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淡化,担当意识弱化,道德滑坡,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三是推拖等靠,工作不务实。主要表现为工作推诿扯皮,等政策靠指导思想严重,不能深刻理解“法无禁止即可为与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辩证关系,导致个别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别行政管理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服务态度差,不热情,对办事群众的咨询缺乏耐心。个别执法部门存在态度生、冷、硬的现象,执法粗暴、简单,甚至还有情大于法的现象存在。个别行政审批部门行政审批的事项太多,程序复杂,速度慢,还有部分审批部门审批的随意性大,没有总体的规划部署,容易给审批单位留下发挥空间,容易滋生腐败。四是节约意识淡化,浪费严重。主要表现为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不高和吃喝浪费严重。因事需要下乡本来在一条线路或是去同一个乡镇,完全可以整合资源,统筹兼顾,优化组合,节约行政成本,但是各行其是的现象普遍存在,加大了行政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更有甚者把公车私用当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出去不带个公车就显得没地位、没面子。有人认为不贪不占,吃吃喝喝算不得什么问题,讲排场、比阔气,特别是婚丧嫁娶盲目攀比、大操大办、浪费现象特别严重,好多饭菜没怎么吃就直接倒掉,明知是浪费,还要这样操办,为的就是一个场面,图个热闹。

五是原则性不强,自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不注重学习法律法规及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法纪知识缺失,民主意识淡薄,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牟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在干部管理方面,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亲近与自己有“关系”的人,远离工作踏实、作风正派、能力强的干部职工,导致能干事、肯干事的人上不去,不干事、干不了事的人爬的快等现象,挫伤了干部职工积极进取的热情和努力工作的信心。在民主、廉洁、自律方面,部分部门单位一把手缺乏民主,无视党纪政纪,决策一言堂,权力一把抓。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方面,缺乏担当意识,不敢红脸,不愿出汗。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造成以上不良作风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因素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需要政府职能的迅速转变,由于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工作习惯和方法一下子很难转变,使得政府职能还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很好地转型,远没有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在实际工作中管得过多过细,甚至出现违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管理,而不是提供更好的服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特别是审批项目涉及部门多、程序繁、时限长,所以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机构设置不合理,改革不到位,职责不清。比如食品安全,从种植、加工、流通到餐桌涉及农业、发改、科技、环保、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等众多部门,出了问题推诿扯皮不可避免。

二是制度执行不严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干部的思想也逐渐多元化,只讲奉献的教育管理手段明显不足,加之干部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出现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甚至出现干多挨批评多还不如不干的现象。从制度执行情况来看,大多数部门单位规章制度很“完善”,但就是不按制度办事。比如签到制,有的干部职工几时来几时签,有的干部在单位就是不签,签到形如虚设,而单位对按时签到者也不表扬不奖励,对无故不签到者也不批评不处罚,久而久之,干部也就无所谓,制度失去监管。

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良风气的产生,往往都与监督不力有关,失去有效的监督必然产生不良风气。“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振聋发聩、使人警醒。但在实际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上级监督不到,下级不敢监督,同级监督乏力的情况普遍存在。有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权独揽,失去了有效监督;有的学用脱节,不善于把理论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能力,加之缺乏科学的考核和评价办法,导致大锅饭问题突出,人浮于事,工作得过且过,效率低下。

从主观因素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忽视了政治理论学习,存在从众心理。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素养又是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只有这个基础扎实了,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坚定在各种复杂的局势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实生活中,意志不坚、原则性不强者很容易形成不良风气,有人认为,收点回扣拿点酬谢,要点好处,是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有人认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自己太清廉了,太正派了别人会说“不合群”是“另类”,甚至得罪人,于是随波逐流、放任自流。

二是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存在侥幸心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每个干部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只有牢固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生活中一些干部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有所放松,面对利益,经不起诱惑,对逃脱党纪国法的制裁心存侥幸。有的自以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群众不知;有的认为自己有靠山,即使败露,也能轻易过关,结果自酿苦果。

三是宗旨意识淡薄,存在不平衡心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追求越来越高,趋利思想严重,一些干部宗旨观念开始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了方向,攀比心理突出,认为自己学历并不比别人低,能力并不比别人差,付出并不比别人少,而收入却和别人相差甚远,生活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有的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看到极个别不学无术,业绩平平,却升职加薪,而自己能力强,业绩突出却不被组织任用,上进心丧失,心理失衡,防线崩溃,铤而走险走上违法违纪道路。

三、对策及建议

干部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要以踏石留痕、抓铁有痕的劲头善始善终,认认真真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贯穿始终。结合工作实际和干部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坚持“六种作风”,反对“六种倾向”,牢固树立“六种理念”。一是坚持学用结合、反对浅尝辄止,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以“八项规定”为抓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反对不学习、被动学习、学而不思、学而不用、专业知识不精通等现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职责要求,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适时举办学习讨论交流座谈会,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目的。通过强化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当做一种工作方法,一种生活方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坚持调查研究、反对作风漂浮,牢固树立周到服务理念

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发现、措施在一线落实、困难在一线解决。做活做足“送”和“放”的文章,即把政策、技术信息、发展思路送到基层,把政策规定放给群众,转变职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以管理为主为服务为主,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善于从群众的主体意愿和追求取向中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契机,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坚持奋发图强、反对无所事事,牢固树立严守纪律理念

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要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这些萎靡不振、无所事事的精神状态和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问题,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要在规范工作程序上作文章,对各个方面都要制定严格的操作程序,将整体工作层层分解量化到每一个人,明确相关责任,建立工作责任制度、监督约束制度、奖惩工作激励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四是坚持群众路线、反对个人主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理念

进一步增强宗旨观念,突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塑造良好公仆形象活动,强化公仆意识。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时刻把群众的冷暖饥寒挂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中多征求意见,少主观臆想;多出谋划策,少被动应付。凡是能当场办的,不拖着办;凡是能一次办完的,不分着办;凡是政策允许办的,不阻碍办。坚决反对高高在上、漠视群众实际困难的现象发生,坚决反对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五是坚持责权明确、反对相互推诿,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理念

自觉维护党委、政府决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责权明确,保证政令畅通。细化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使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压力,坚持实事求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作风,坚持在工作上带头实干,在经济福利上不搞特殊,在荣誉面前不伸手,在责任面前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坚决反对华而不实、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作风,彻底改变遇事推诿、工作马虎、应付了事等不负责的现象。六是坚持清廉为政、反对假公济私,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理念

管住自己的嘴,不该说的不说;管住自己的手,不该伸的不伸;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去。广泛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通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邀请纪检监察部门领导讲座、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多种形式,强化廉洁意识、自律意识,使每个干部都能做到警钟长鸣,时刻警醒自己,达到慎独、慎微、慎言、慎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理念。同时要注意发现、宣传、弘扬清正廉洁、克已奉公的党员干部模范典型,坚决反对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现象,真正实行阳光行政,敬畏社会舆论,敬畏人民群众,敬畏民主党派,敬畏党纪国法,以改进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第五篇:差生产生原因及其对策

差生产生原因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通过分析双差生产生的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差生、因素、信心、鼓励、激励

双差生已经成为学习有困难、纪律上调皮的学生的代名词,也是不少教师为之头痛的事。其实,有许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差是人为造成的,这个人为就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自身。据我调查所知,我认为这人为造成的不应算双差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方法等环节虽然薄弱,但却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改变。对于双差生的改变,首先应对学生观察了解,分析产生这个差生的原因,据我多年调查分析总结出的结果显示,产生差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四个因素。

一、家庭因素及对策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篇章,是个体社会化的奠基教育。可现在的家庭教育却在缺失中。

家庭因素造成了大量差生,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家中重男轻女现象。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在家长心目中作祟。没生到男男孩誓不罢休。结果家中一大群女孩,一个小弟弟,成了家中小皇帝,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导致孩子不愿吃苦,读书也不用功,作业要姐姐们代劳,更不愿受学校纪律的约束。而家长又觉得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态度。更别说让孩子吃苦。例如:我在竹亭乡罗布村任教时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家里有五个姐姐,最后才生了他,只要他做错了事,他就诬赖姐姐,让姐姐们挨打。作业叫姐姐做,如果姐姐们不做,父母就会打,结果学生一点知识没学会。当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出面请当地几个德高望重的族人同去他家,把对孩子的溺爱之害说明,并坚决制止他的这种“爱”。后来又找学生谈话,用荣辱观引导他,才得以改变。

2、单亲家庭及孤儿。在如今,婚姻如儿戏,父母不负责任,离婚率上升,造成对孩子的伤害。父母都重组家庭,丢下孩子无人管理,无心学习,且性格封闭。对于这种学生,老师应多一些关爱,以弥补学生心灵的创伤。例如:我在竹亭任教时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叫曹运全,父母亲死得早,跟随60多岁的奶奶生活,对谁都有一种戒备心理。学习一直在后头,原所在池塘小学班主任管他,就一直顶着干。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拿他没办法,我在接班时,就连续被他顶过几次牛,但我不生气,反而是微笑着用手摸一摸他的头。每天都提一次他的问,并主动亲近他。大约一个月后,他看我的眼神变了,有一种亲近感。这时我又一改以往态度,来个冷处理,不理他,让他心里发慌,受不了。终于有一天,他自己来叫我了,并问我为什么现在不理他了,是不是他又犯什么错了。这时我激他了,说:“你伤我心了,我凭啥要理你?这一个月来老师对你这么好,你却天天顶牛,你让老师如何去理你?你尊重过老师吗?”结果他认错了,打铁趁热,我告诉他,只有你先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并且我认真地给他分析了他的缺陷,整改方案,他高兴极了,每天早早上学,按时完成作业,期中小结时,我在大会上专门表扬他,并选他当了一个少先队卫生部长,他高兴极了,把奖状一路举在头上回家。到期末时已经大不一样了。

3留守儿童,如今人口大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成了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的教育就势必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又只是依从孩子,随心所欲,放任自流。父母偶尔回家,又只是觉得对不住孩子,有愧疚感,这就是父母感觉母爱缺失造成的后果,于是用金钱弥补。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老师应立即与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联系,并且要他们叫孩子的父母经常打电话联系老师。我在竹亭时有个学生叫杨耀,他父母都在江苏打工,孩子双在爷爷奶奶的陪护下读书,很是顽皮,双爱说谎。有时还挑拨父母,离间父母和爷爷的关系。到今年春节,我主动联系他父母,要求他们经常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今年上半年,他父亲经常打个电话了解情况,加强联系,我也向他说出教育方案,经过仔细分析,双方合作制定一个详细的教育方案,一个学期后,孩子有了明显的转变,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4、特殊关系,此类现象极少。如我曾教过一个名叫曹剑发的学生,父亲本就属于不成功人士,又娶一个神经病女人做老婆,生下他和一个弟弟。父亲60多岁了,他才读五年级,家中无人管理。在池塘小学读书时,一星期见一次老师的面,对老师而言都是受宠若惊了。2004年下学期,由于网点布局调整转入我校,到十月份几乎每天都要去他家找人,弄得我山上山下去追。在十月份末期,一次学生义务劳动时他特别卖力,还不时地抬头看我一眼,我立即明白,他想得到表扬。我想,改变他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第二天在大会上在力表扬了他,他高兴极了,从此他学习积极多了,每天早早地来学校,成绩也有了一点点进步。由于基础差,他每次测试成绩虽然不太理想,我却撒了一个谎,把他的试卷不发下去,在全班学生前故意提高他的成绩,在总结时,给他一个进步奖。又在同学前提高他的地位,做好全班工作,让他当一个卫生委员,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大提高了他的积极性。班工作也做得很好。

以上是家庭因素造成的后进生及转化对策。

二、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产生的差生,主要由以下两点构成。

1、老师对接受能力低的孩子不是多一份关爱,而是多一份歧视。例如:我在社江小学任教时,接过一个班。班上有曹国宜、曹小梅等几个学生由于接受能力稍慢,就被他们的老师确定为痴呆,上课时随他们怎么样,结果他们每天上课躲在桌子下面玩石子,造成“人为差生。” 我接班后,了解了情况,立即纠正学生中的影响,及时鼓励,在学期中期授予他(她)们进步奖,树立家长和孩子的信心,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2、学校制度造成的,同年级分重点班,在大学校多见。这种现象造成平行班学生破罐了破摔,缺乏信心、缺乏自尊。造成他们心理上的缺失,应立即终止。

三、学生自身因素

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如残缺、口吃等现象。后天因素如从小不受长辈的宠爱,加上同伴的嘲笑等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这两种现象应分别对待。对于先天口吃等有生理缺陷的学生,也会导致自卑心理产生,这类学生应该先促其动,再表彰,最后施点小小的压,他们会很高兴地跳一跳来摘桃的。如我在社江小学时,二年级的易斌,先天有一点点口吃,所以一般不会开口。刚接班时,该生从不开口,回答问题更是金口难开。同学们嘲笑他“结巴子”,造成他有极强的自卑感。我发现后及时制止,在了解了情况后,针对他的情况,我制订了一系列措施。

(一)、孩子都比较好比赛,有好胜心,应充分引导。

(二)、精神鼓励比物质鼓励更重要。于是,我把本班一个和他同一基础但不口吃的学生引导有一点点变化,然后利用课间操时大加表扬,其实他心中已经一个标准:我们两人本是同样基础,他受了表扬,我也要。结果当天见效,下午他问我:“老师,我今天背出口决也有表扬吗?”我立即回答:“有!”下午他自发留下来背口决。第二天,我立即表扬了他,从此他变了,上课认真听课,回答问题抢先举手。由于他的变化,我又制订了一个针对全班的方案,用表格登记作业情况,同学们不甘落后,作业一天天好起来,全班掀起了一股拼比风,期末考试时,取得平均92分的好成绩。

而对于后天因素的,我们就更要把情况了解清楚,再做打算。例如:我在宜春八小任教时,就有一个叫甘自新的学生,就属于这一类,他从小就是一个“慢郎中”,对你的话好象没听见,上课时也是爱理不理的样了,但却在骨了里有一股牛劲,在低年级时,就不受重视,被老师放弃了,于是形成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四年级时,我通过摸底,了解,改变以往老师对他的态度,从他身上寻找闪光点。终于,我发现他思维比较灵活。于是我先对他施用点将法,在完成任务后又彩激将法,同时加以鼓励,使他在劲头上不松懈,尝到努力学习的甜头,他终于成了我班的一匹脱缰的小马,成绩与是俱增,期末考试考了90多分。

这就是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双差生及其对策。

四、社会因素

包括生活环境、社会风气。古人《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此类。

我在社江任教时,有一个村民小组中,无一个学生读过高中,能初中毕业的也为数不多,成年人迷恋赌博。学生进初中后就学成人的坏样。于是我到该组召开三次户主会讨论,使户主们认识到错误后,加以指导家教。从此该组学生情况好多了,今年已经有4人考入了重点大学。

“双差生”这个代名词,我想如果我们老师及时发现,关心、鼓励,给他们树立信心,哪怕是一点点,他们也会有所改变,甩掉双差生的帽子。所以我呼吁老师们:“把你们的爱洒一些绘那些弱势学生吧,你会有意外收获的”

下载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护理差错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护理差错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者就医时的法律观念也逐渐增强,促使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的发......

    浅谈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山西兴华职业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姓专名: 业: 学习形式: 层次: 指导教师: 教学地点: 目录 摘要: ...................................................................... 1......

    投影仪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投影仪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王树刚 投影仪的误差主要是由投影屏上的成像质量和工作台的测量误差产生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放大倍率误差(光学系统误差) 1.产生原......

    浅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是具备职务犯罪特定主体身份的人违反职责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实施的危害社会的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第一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

    青少年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问题少年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泰兴市宣堡镇中心小学唐克祥前言: 我国青少年的人口有4亿多,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极大,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是最为活跃的群体。从近几年社会的治安情况......

    浅析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腐败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存在的根源是非常复杂、多种多样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体制本身的原因,也有体制以外的原因;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小学生厌学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教育管理及心理 小学生厌学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怀化市芷江县大树坳中心小学 江宁 当前不论在我国的城市还是乡村,不论在条件优越,教学丰富的发达地区还是在条件艰苦,资源贫乏的地......

    物业纠纷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物业纠纷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城市住房改革不断推进,我国房地产业已进入市场化和商品化的阶段。物业服务作为一种现代房地产管理办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