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

时间:2019-05-14 19:2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

第一篇:2018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

2018年云南省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8分)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A.欧洲西部 C.中东 B.中亚

D.撒哈拉以南非洲

(12分)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第1页(共18页)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分)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12分)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据此完成9~11题。

第2页(共18页)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士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二、非选择题:56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1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如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1)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2)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第3页(共18页)

13.(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14.(10分)格陵兰岛(如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遂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第4页(共18页)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15.“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侯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侯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第5页(共18页)

2018年云南省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8分)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考点】63: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分析】根据材料: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历史文化价值高。【解答】解: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历史文化价值高,故畅销主要依赖它的文化蕴涵,故C正确;

根据油纸伞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的比较可知,现代钢骨布面伞携带方便,适用地广,经久耐用,故AB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产品畅销的因素。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A.欧洲西部 C.中东 B.中亚

D.撒哈拉以南非洲

【考点】75: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可见油纸伞的价格比较高。

【解答】解:读材料,油纸伞采用全手工制作,以丝绸为伞面,故其价格应该比较昂贵;同时伞作为一种避雨工具,适宜在更湿润的气候环境下销售;而且油纸

第6页(共18页)

伞若长期置于干燥的环境下容易变脆、开裂;故推销油纸伞的重点区域应该是经济比较发达,气候比较湿润的欧洲西部,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气候分布的相关知识。

(12分)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考点】64: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分析】影响工业的主要因素有自然资源(矿产、土地、水、生物)、自然条件(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状况、劳动力、投资环境、经济政策)、生产技术因素(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与科技开发水平)、市场因素、环境因素。【解答】解:A项,县城的基础设施要比中心集镇完善,基础设施不是中心集镇的优势,故A项错误。

B项,县城的范围广,消费市场要大于中心集镇,故B项错误。

C项,县城是一个县的经济中心,资金供应要比集镇有优势,故C项错误。

第7页(共18页)

D项,中心集镇面向广大农村,有较多的剩余劳动力,更易招募劳动力,故D项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工业布局因素的相关知识。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考点】56: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分析】城市等级越高的城市,数量越少,彼此间距离越远,服务范围越广,服务内容越多;等级越低的城市,数量越多,彼此间距离越近;服务范围越小,服务内容越少;同等级别的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排斥;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较低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解答】解:根据图例可知,如果按照等级看,图示的聚落分为三个等级,中心地是县城,其次是中心集镇,级别最小的是乡村。根据题干可知,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所以如果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大力发挥中心集镇的区域优势,吸引周围村庄的劳动力到中心集镇就业,增加经济收入;由于距离集镇近,农活忙时再会乡村忙农活,兼顾务工务农。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结合图示分析解答即可。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第8页(共18页)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9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所以当地农村劳动力非常丰富;而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所以要加强集镇的工业规模,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多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本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从事农业种植的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利于脱贫致富。

【解答】解: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代替农民劳作,会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不利于脱贫致富,不符合题意。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故正确。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种植适销对路的产品,故正确。

④房地产开发不是实体经济,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最终不可能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从题干中提取知识点的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结合实际分析解答即可。

(12分)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第9页(共18页)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考点】2S: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D.滑坡阻断河流

【分析】由地壳运动内力的作用,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坳陷和沉陷等所形成的各种构造凹地,如向斜凹地、地堑及其他断裂凹地所产生的构造湖盆,经贮水、积水而形成的湖泊称为构造湖。

【解答】解:贝加尔湖属于断陷构造湖,根据构造湖形成原因可知,贝加尔湖形成于地壳断陷集水,故A正确;跟BCD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构造湖成因的相关知识。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考点】93: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分析】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表发生断裂出现凹陷,凹陷的地方逐渐蓄水,形成湖泊。

【解答】解:贝加尔湖是构造湖,主要是因为地表发生断裂出现凹陷,湖盆在加深,湖水深度在加深,故C正确;

因为贝加尔湖在俄罗斯,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降水量,入湖径流,入湖泥沙没有明显的变化,故AB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贝加尔湖的相关知识。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考点】93: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分析】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表发生断裂出现凹陷,凹陷的地方逐渐蓄水,第10页(共18页)

形成湖泊;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由于湖水深度大,导致湖水更新十分缓慢。

【解答】解:A、贝加尔湖深居内陆,纬度高,气温低,湖水蒸发弱,但不是更替新缓慢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读图可知,贝加尔湖长成长条状,湖泊面积小,不符合题意。C、湖水的更新和盐度无关,不符合题意。D、贝加尔湖深度大,水量多,更新慢,故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贝加尔湖的相关知识。

(12分)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据此完成9~11题。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考点】5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分析】根据: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由此分析。

【解答】解:根据上图可知,①属于地中海气候,气温年较差没有那么大,故A错;

②是沙漠气候,气温年较差大,故B正确;

第11页(共18页)

③是热带气候,气温年差大小,故C错; ④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小,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的相关知识。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考点】5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分析】该类地下住宅分布在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的沙漠地区。

【解答】解:根据材料这里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故A不正确; 地下住宅因为在地下氧气比较缺乏,故需要通天井通风换气,故D正确,BC错;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澳大利亚住宅特征的相关知识。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士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5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分析】根据材料: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由此分析。

【解答】解:因为这里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故地下住宅能冬暖夏凉,降低气温差,故②对; 室温不可能不变的,故①错;

蒙古包在地面上,窑洞在地面以下,而且窑洞冬暖夏凉,故③对④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下

第12页(共18页)

住宅特征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56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1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如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1)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2)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考点】64: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63:影响工业区位因素;66: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1)地形条件:高原为主,但起伏和缓;气候条件: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2)影响工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状况、劳动力、投资环境、经济政策)、生产技术因素(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与科技开发水平)、市场因素。

(3)同意关闭主要从该地环境可以得到改善,工厂因竞争力不足常年处于亏损状态等方面进行作答;不同意关闭的主要从当地经济发展角度来作答。【解答】解:(1)地形条件:地势较高,光照条件好;地表平坦。

气候条件:由图可知该地纬度较低,位于热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少,云量少,第13页(共18页)

有利于蒸发。

(2)有利条件:由图可知距离铁路较近,交通便利;附近分布大量盐沼,就地取材、原料丰富。

不利条件:距离首都较远,附近城镇少,市场小,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足。

(3)同意关闭:因为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而且关闭之后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不同意关闭:纯碱厂作为当地民族产业,存在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保障就业。故答案为:

(1)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政法旺盛。

(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不利条件: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非洲工业布局条件的相关知识。

13.(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第14页(共18页)

【考点】2A:气压系统与天气;29:锋面系统与天气.

【分析】(1)影响天气的气压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其等压线数值不同,根据经纬度数值可以确定其类型和位置关系。

(2)根据图例内容结合气团的移动可以确定数量和原因。

(3)暖锋降水在锋前,冷锋降水在锋后;冷暖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4)根据图示区域的位置及其影响气候 因素可以确定结论。

【解答】解:(1)图中等压差为2.5hpa,根据等压线数值的分布可知,图示大约在110°E、48°N为一低压中心,形成锋面气旋;在图中的最左上角等压线数值为1025hpa有一闭合等压线,根据等压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知,其应该为一高压中心,所以图中有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根据经纬度数值可知,高压位于低压的西北方向。

(2)根据上题可知,图示大约在110°E、48°N为一低压中心,形成锋面气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其四周空气向中心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由于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旋转,所以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在最左上角的(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会东移南下,从而形成冷锋天气,所以图中有3个锋面。

(3)读图可知,P点位于暖锋锋前,由于暖锋即将过境,所以会出现阴雨刮风、气温升高的天气;当暖锋过境后,该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降低;然后冷锋过境,则气温下降,会出现阴雨、风力加强;冷锋过境后,该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4)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中纬度区域,由于春季南部升温快,而高纬地区的气温尚未明显增强,适宜该区域的南北温差大,则气压梯度大,所以大气运动

第15页(共18页)

快,即该区域春季受冬季风与夏季风的交替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所以春季天气系统活跃。故答案为: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过境图示等压线数值及其分布分析解答即可。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14.(10分)格陵兰岛(如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遂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考点】K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第16页(共18页)

【分析】从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特征分析。【解答】解:当地纬度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当地有壮观的冰原,深遂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限制旅游业的发展能更好的保护这些旅游景观;同时不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文化特征不容易被商品化,保护传统文化;当地旅游接待设施有限,接待能力差;暖季是旅游旺季,但持续时间短。故答案为:

地处高纬,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稀动物的生存;适宜旅行的时间短,旅游设施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的相关知识。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15.“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侯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侯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考点】93: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分析】根据材料: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侯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侯鸟陆续迁离,根据“堑秋湖”的捕鱼特征分析。

【解答】解:积极影响: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为候鸟提供了更多的食物。

第17页(共18页)

消极影响: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侯鸟陆续迁离,说明1﹣2月份尚未迁离的候鸟的食物来源比较少,栖息空间小。

建议:延长防水时间,为猴年提供更多的食物,放大碟形湖,扩大鸟类的栖息空间;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建设,杜绝违法捕鸟行为。故答案为:

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得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方位。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鄱阳湖可持续发展建议的相关知识。

第18页(共18页)

第二篇: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大纳(地理)

2018普通高中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总 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

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中《地理》考试大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 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 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 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第三篇:2012新课标高考大纲 地理

2012新课标高考大纲(地理)

【51Test.Net-高考指南】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地理

Ⅰ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

验稿)》的有关内容。

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内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

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第四篇: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一卷试卷分析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一卷(理)数学试卷分析 河北定兴第三中学董月琴

2014年全国高考已结束,全国卷新课标版数学试卷难易程度如何?与往年试卷相比有哪些变化?着重考查了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请看2014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数学试卷评析。

一、试题结构

2014年考题从整体上来讲出题结构与2013年相似,题型、题量、分值、难度、知识分布与覆盖上保持相对稳定,避免了大起大落。函数知识所占分数约为27分(去年22分),立体几何约为17分(去年22分),解析几何约为22分(去年22分),数理统计、概率、二项式定理约为22分(去年22分),三角函数约为10分(去年17分),数列约为12分(去年10分),集合、复数、程序框图、平面向量、线性规划、逻辑推理分别占5分(去年集合、复数、程序框图、平面向量分别占5分),选修占10分。理科没有考查到的知识点有;球、积分、独立性检验与回归分析、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变换。试题结构与平时模拟训练相差不多,大部分学生面对这样的试题结构应该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二、试题难度及特点

根据《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理科)大纲说明》,“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本次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今年考题的客观难度(试题所涉及知识点本身的难度)不大,但是部分题目在条件给出及设问环节有所创新,从而使题目的主观难度相对有所增加,也就是说出题形式更加灵活。

例如线性规划的考查由以往的确定区域求最值转为考查不等式中是否有可行域内的点。三视图的考察由去年的复原图求体积转为复原图像求最长的棱,而且是选择题的压轴题,难度加大了。

今年填空题第14题是一道逻辑推理的题,虽然感觉很突然,但难度并不大,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做对的。

今年函数的考查在第3,6,11,21题,第3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平时学习中有固定结论,属简单题;第6题是函数图像的考查,只要学生认真分析,此题不难做对;11题是函数零点问题,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21题也是利用导数研究切线以及分类讨论的问题。

三角函数今年只出了两道小题,在第8,16题,第8小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两角和差公式及诱导公式,公式考察的很全面;第16小题考查的解三角形问题,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的应用,在平时的模拟题中比较常见。

立体几何较去年相比有所变化,在2013年的考题中这一板块主要考查三视图、球体及立体几何大题的常规考法,在今年的考查中没有球的问题,大题第一问考查线段相等的证明,第二问依然是二面角的计算,对大多数理科生而言,二面角的计算习惯于利用建系的方法解决,本次试题建系需要先证明一下,完成第一问的话建系也就容易了,后边的计算很常规,可能会出现不证明直接建系的情况。

解析几何较去年而言难度有所减小,小题放在了第4、10题来考查,是对双曲线与抛物线的考查,主要是对定义的考查,难度不大;大题第一问考查求椭圆方程,第二问属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只要考生基础扎实,时间充足,此题完全可以做对。

数列较去年相比难度相差不大,但题型由去年的两道小题变为第一道大题。第一问考查由sn和an的混合式消sn证明an的式子,第二问较难,考查考生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应用能力。

数理统计主要考查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概率问题今年考了不太常见的正态分布和方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选做题以往主要考查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有关的参数问题,而今年则考查基本不等式的连锁应用,对于选不等式的同学们可能会觉得不太适应。

而集合、复数、程序框图、排列组合、向量、二项式定理等问题的考查则相对平和。

三、对今后的启示

纵观2014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学科知识结构、题目的设计,都做得较好。它紧扣数学考试大纲,强调基础与能力并重。而且试题又具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体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素质。但我认为今年的试题区分度不大。大部分学生出考场后说,选填较简单,解答题第一问都会做,第二问都不会做,所以会出现大部分学生集中于某个分数段的情况。

通过对2014年新课标高考理科数学试题的分析,我认为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和复习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基础,回归教材

常规题型依然是试卷的主流,考查的几乎都是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高三复习应改变以往片面追求“新、奇、怪”的极端做法,回归教材,狠抓基础,灵活运用知识处理分析问题。高考出题组的专家反映,近几年河北省的高考数学卷的得分不尽如人意,不能达到预期的水平,可能其他省份也差不太多,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代背景,学生们刻苦钻研的越来越少;有新教材改革的问题,上层的专家与基层的教师对教改的理解是脱节的,我认为专家并不了解一线教学的情况,也不了解应试教育下教师及家长、社会的心理。到最后,老师们仍然按老路子去安排教学顺序,象我们保定地区的数学教材学习顺序是必修一、四、五、二、三,选修3-

3、3-

1、3-2,,4-

4、4-5,。这样做的后果是,最难、最重要的大量内容全都放在了高一,而高一学生还不知道怎样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有的还没进入学习的状态,可大量重难点知识压给他们就造成消化困难,好多高一的学生基础打不好,这样又影响后边内容的学习。我在高一教学的时候感觉就是整天都在赶进度,何谈扎实?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以后高

一、高二的教学更要基础题型、通性通法大量练习,重复练习,让学生把基础打扎实。

2、强化主干,突出重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不难发现:主干知识支撑了整个试卷;分值设置固定;题型固定,命题方式几乎固定;对知识的考查角度、深度相差无几;对热点知识的考查也是年年都有等等。故此,研究高考试题,以高考试题为范例展开发散思维,变式演练,以主干知识复习为核心,突出重点,目标明确,通法通解,狠抓实练。

3、注意难度的调整

传统的考点高难度的,象函数与导数、圆锥曲线解答题、难度在降低,而新增内容,象三视图、选做题,难度在增加。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第一道解答题或三角或数列难度在增加。这就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导数与圆锥曲线不必再做死难活难的题,而三角与数列题及三视图、选做题在平时的教学中需加大难度,深挖坑。

4、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理解数学本质

在日常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数学核心概念的本质,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强

化“双基”,并能灵活运用。在解题过程中,形成学生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特别是挖掘 隐含条件。对于知识量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要善于分析题目特征,有效化归转化。

第五篇:高考新课标地理选择题预测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高考新课标地理选择题预测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Kick 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据此回答1-2题。1.“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

A.厄尔尼诺

B.生态失衡

C.全球变暖

D.臭氧层破坏 2.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

①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②推行清洁生产,实现“零排放”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

④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效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分布区,据此回答3-5题。

3.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该自然带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自然带分布区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商品谷物农业 B.种植园农业

C.乳畜业

D.水稻种植业 5.图示自然带植被面积大幅度减少,导致的后果是

()

A.自然灾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加

C.雪线高度上升

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下图为某地(31ºN,103.4ºE)附近地区的两幅卫星图片(左图拍摄于2006年5月14日,右图拍摄于2008年5月22日)。读图回答6-7题。

京翰教育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6.从图中判断,该时段此地区出现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是(A.冰川

B.塌陷

C.堰塞湖

D.干旱 7.图示现象发生后,从趋利避害的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是

(A.排除堵塞河道中的土石

B.加固坝体,因势修建水库

C.挖掘导流渠,疏通引流

D.疏散下游居民,爆破泄洪

读我国某城市1979~2003年年末从业人员数及本市生产总值图,回答8~10题。

8.对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C.进入逆城市化化阶段

D.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 9.目前该城市产业发展正逐渐丧失的区位优势是

(A.地租 B.技术 C.市场 D.资金 10.该城市最可能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读2006年我国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回答11~13题。

京翰教育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11.黑龙江、吉林两省粮食产出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B.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C.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D.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12.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粮食产出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粮食减产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耕地

D.人口增长迅速,粮食供给不足 1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

A.南粮北运

B.北粮南运

C.东粮西运 D.各地自给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重点,建设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已全面启动。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据此回答14—16题。

14.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原因是()

①城际轨道运能大,效率高

②城际轨道造价低,运营成本低

③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客运量大

④东部地区交通密度低,不能满足运输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京津城际铁路以桥梁为主体,桥梁的长度占到线路总长的87%,有“空中铁路”之称,也有人称其为京津两地间的 “空中走廊”。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减少建设成本 B.为了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C.为生物迁徙预留生态通道 D.避开低洼地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16.城际快速客运系统会

()

①提高沿线城市房价

②促进跨城居住就业

③增加运输成本

④加剧环境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08年2月22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工,管道包括1条主干线和8条支干线,支干线包括新疆轮南-吐鲁番、宁夏中卫-陕西靖边、河南洛阳-江苏徐州、江西南昌-上海、江京翰教育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西樟树-湖南湘潭、广东翁源-深圳、广东广州-广西南宁、广东肇庆-湛江。读图回答17~19题。

17.为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提供调峰和补充气源的支干线是

()

A.河南洛阳-江苏徐州

B.宁夏中卫-陕西靖边

C.江西南昌-上海

D.广东广州-广西南宁 18.继“西气东输一线、川气东送”工程之后,再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目的有()

①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②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③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利用广州港的优势扩大天然气出口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与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干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A.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B.供气来源多元化,供气更稳定

C.沿线自然条件优越,工程量小

D.从根本上解决输入地的能源短缺状况

2009年1月21日,由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负责组织实施的全国“一张图”本底数据库建设成果,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全国“一张图”是多源信息的集合,与国土资源的行政监管系统迭加,将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从而实现资源动态监管的目标。据此回答20~21题。

20.以全国“一张图”为基础,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主要是基于()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和全球定位系统 21.对最新土地影像资料与全国“一张图”本底对比分析,可以

()

A.分析城市交通规划的合理性

B.对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进行监管

C.了解土地权属及其变化情况

D.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参考答案

京翰教育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地理辅导网:http://www.xiexiebang.com/

1.C根据“低碳经济”这一关键信息判断针对的主要问题为全球变暖。

2.D 推行低碳经济主要是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开发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等途径实现的。

3.D该自然带位于赤道两侧,为热带雨林带,其气候特点为终年高温多雨。

4.B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而种植园农业在各分布区都有。5.C热带雨林的大规模减少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化

加速。

6.C从图中水体的对比可以看出河流上游水域面积增大,形成了堰塞湖。

7.C堰塞湖形成后,排除堰塞体不可取,因势修建水库要视坝体等条件而定,爆破泄洪是最后的紧急方法。

8.B 该城市1985年后特别90年代以来经济飞快发展,就业人口迅速增加,应该是大量外来务工经商人口迁入导致的,由此就否定了12题中的其他选项。

9.A 该城市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故廉价劳动力、土地优势逐渐丧失。

10.B 根据前面两题对该城市发展过程的分析,可判断深圳这个因改革开放而迅速发展的城市最符合;用排除法也很容易做出判断。

11.C黑龙江、吉林两省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是我国粮食输出量大的地区。12.C 浙江位于东部沿海,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13.B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粮食输出以北方为主,输入以南方为主,北粮南运是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

14.A 三大经济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运需求量大;而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城际轨道运能大,效率高。15.B 三大经济区所处地区用地紧张,城际快速客运系统以桥梁为主体主要是为了节约耕地。16.A 城际快速客运系统能促进人员流动,加强区域联系,沿线因交通便利而致使房价上升。17.B 塔里木盆地和陕甘宁盆地是我国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地区。

18.C天然气是优质高效能源,这些工程都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消费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在已有工程的基础上,再建“西气东输二线”有利于保障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的安全可靠性。

19.B 西气东输二线方案供气来源于中亚、塔里木、陕甘宁等地,气源充足。20.A 天上看要依靠遥感技术,网上管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

21.B 不同时期遥感影像资料的对比分析,可以;交通规划、土地权属、农业结构都与人文因素相关,通过遥感影像资料的对比得不出结论。

京翰教育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2018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新课标高考试卷分析

    广东新课标高考试卷分析——潮南实验学校邹家骧 2010高考试卷知识分布表2011高考试卷知识点分布表2012高考试卷知识点分布表2013高考试卷知识分布表2014高考试卷知识分布表......

    2012全国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

    满分作文:无法理解的世界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 17岁时,曾幻想漫游整个世界。于是,就拼命专注于这件事,错过了属于17岁最美好的时光。我听过相同的一个故事:船主重金酬谢油......

    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预测

    2011年高考预测一、考试内容 与2010年相比,2011年高考政治学科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随着大多数省市进入新课程高考,命题涉及的知识既源于教村,又高于教材,对教材内容的要求......

    2010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作文解析及

    2010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作文解析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

    2014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C项说法的错误在于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答案】C 【解析】C项说法中“同时方便官府......

    2014年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II)

    2014年高考英语试卷 (wjf)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Ⅱ)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Arriving in Sydney on h......

    2009年全国高考海南地理试题答案

    金属非金属矿山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复习题 一、单选 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A)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

    2018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地 理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