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天 津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 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完成期限:2016年1月8日 至 2016年4月20日
学习中心:嘉兴 专业名称:物流管理 学生姓名:刘必贵 学生学号:***3 指导教师:蔺宇
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需要,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的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从而实现降低最终成本,获得最大利润。物流行业也不例外的使用了很多物流方面的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效率。信息化技术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技术,依靠数据信息作为基础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物流解决方案。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业的运用,使分散的货运、储存、装卸、包装、信息管理等运行模式进行完善整合,是现代化运作的复合型产业,是现代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使用的概况
(一)条形码技术
条形码是根据某条码规则,由具有一定规律的粗细线条、空和相应的数字组成的一组识别图形符号,一般用于货物的分拣和运输。要使货物自动分拣到不同的运输机上,就要把条形码标签贴在货物上,并在每个分拣点装一台条形码扫描器。例如,在仓储配送过程中,拣货员在空箱上贴上条形码标签,然后用手持式扫描器识读,根据标签上的信息,计算机发出拣货指令。装满货物的纸箱封箱后运送到自动分拣机,在全方位扫描识别纸箱上的条码后,计算机指挥拨叉机把纸箱拨入相应的装车线,以便集中装车运往零售店。运送货物通道,可快速地采集货物上的条形码标识符、货物的实际尺寸和重量等信息,这个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运送货物过程中的称量可使信息系统保持很高的通过能力,实时提供重量信息,检验重量误差、重量范围。称量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可用于生产总结、效率报告、质量控制、发运单的生成,还可为快递公司制作专用单据。
(二)EDI技术
EDI是计算机技术与远程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可用于电子计算机之间传递商业信息。物流EDI是指货主、承运业主,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之间,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物流作业活动的方法。物流企业的配送中心采用EDI技术可快速地传输数据,接收出货单,降低成本。采用EDI技术并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集成,可改善接单、配送、催款等作业流程。采用EDI 技术还可进行企业流程再造。
(三)GPS技术
GPS在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车辆和货物的管理和调度。例如,GPS为汽车、轮船等运输工具的导航定位提供了具体的实时的定位,驾驶员可随
第 1 页(共7页)时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通过车载电台,还可将GPS定位信息发送给调度指挥中心,该中心可根据屏幕电子地图的显示,及时掌握各个车辆所在的具体位置。
(四)GIS技术
GIS技术,中文名称为地理信息系统,是所各种地理位置的信用和有关视图结合起来,并把地理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及各种应用结象、CAD技术、遥感技术、GPS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在物流领域中主要提供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1]。
(五)RFID技术
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现在比较流行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发射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应用于各种恶劣工作环境。在物流领域中已经有一定范围的应用,如电子收费系统(ETC)、产品标识、物流标签等,未来会成为主流标识技术[2]。
(六)计算机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领域也较广泛的使用了该项技术,真正得将物流与信息流结合起来,在局域网和互联网为物流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实时信息。
二、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物流企业还处在相对比较原始、低级的阶段。据统计,己经实施或是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占了2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10%。
(一)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物流设备落后
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方面的应用不仅比较少,而且应用层次较低。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2002年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而且,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实用的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技术在中国物流企业的应用也不理想。另外,多数国内物流设备也都比较陈旧,包括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在内的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
第 2 页(共7页)不多。与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物流管理自动化相比,差距很大:
(1)多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效率低下。受传统观念及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这些物流公司日常业务操作大多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层面上,最大问题就是效率低下,差错率高。使操作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的主要精力都牵涉在繁杂的单证制作与整理等事务性工作上,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由于差错率高,货物错投的现象不仅增加了物流企业本身的纠错成本,也给客户带来了无法估算的损失。比如生产线上需要的配件,可能会因物流公司的漏运或错运造成整个生产线停工待产;商场黄金周所需的商品却在节后运达,错过最佳的销售时机。
(2)相关部门间工作不协调,沟通困难,信息资源共享困难。沟通手段落后,同一业务部门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不协调,部分工作环节存在重复劳动等问题。信息共享不及时、不充分,既无法与合作伙伴建立有机的信息共享系统,也不能与客户自有的信息系统做到有效沟通,影响了工作开展,降低了客户服务水平,不能更大程度的赢得客户的信任。
(3)业务跟踪手段落后,企业经营风险大。缺乏有效的业务跟踪统计工具,无法对每一票业务进行监督,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大大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业务跟踪手段的落后,也造成了客户数据库的缺失,不仅不利于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服务,而且因业务人员跳槽带走客户资源的现象更是屡有发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企业自主网站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且缺乏信息交流平台
当前我国的很多物流企业在网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拥有自己的网站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将建设目光放在了硬件的配备及管理之上,他们认为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主要看硬件的配备情况。这就造成了很多企业的硬件设施很到位,同时人员的素质也比较高,而忽略了软件方面的建设,特别是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属网站,在信息的回收处理方面仍然采用了传统方式。
有些企业经过市场实践已经逐步认识到信息利用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但是网站后期的维护管理等工作却相对落后,很多网站在建成之后往往很长时间不进行页面更新。同时对于自身的物流相关信息说明也不够全面,特别是在信息的交流共享方面更是缺乏,很多网站的建设仅仅是向客户展示了自己,并没有为客户提供一个诉说的平台,客户心中的想法自然也就无法向企业反映。因此,目前很多企业建设的网站其实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并不是太实用,网站无法传递客户的想法,同时也无法反映存在的问题,自然无法帮助企业及时地把握市场走向,这对于企业的发展
第 3 页(共7页)是不利的。同时,由于缺乏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自然无法知道客户的需求,市场渠道的稳定性自然也就无法予以保证。
(三)复合型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缺乏,信息化实施效果不佳
由于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专业人才奇缺,尤其是既懂物流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十分匮乏,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当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技术。现代物流不仅要求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而且要求物流运作的各种业务,即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的专业化和高效化,这就要求由独立的物流企业利用各种先进的物流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物流活动的组织。但是,受现行经营体制的制约,我国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由企业内部组织完成。人才是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关键,目前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乏复合型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这直接导致物流信息化的实施与推进困难。把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工作交给一个既不懂信息系统又不懂管理的主管人员负责实施的话,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物流信息资源管理混乱,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控制体系
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目前,许多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足够信息源,因而大大影响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忽视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不能共享,形成许多“信息孤岛”,企业还没有享受到信息化投资应产生的效益,从而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进程[3]。
物流企业的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对企业物流业务进行全程跟踪,并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回收处理,及时回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物流控制体系以方便企业的管理。在这个系统中应当包含物件的接收、输送、仓储、交货等各个方面,对于货物运送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实时跟踪,将每一笔货物的运输信息掌握住,这样才能对突发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并不是很到位,同时也缺乏相应体系的建设,造成整个物流企业的信息传输系统仍然处于原始水平,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网络信息建设的优点。
(五)物流信息软件建设相对滞后
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在硬件方面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在软件建设方面,标准化的物流信息是指在进行管理过程中运用统一的信息编码,通过对信
第 4 页(共7页)息的处理反映出具体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信息处理软件来完成。而目前很多的物流企业并没有这样的信息处理软件,造成了信息编码不清楚,同时标准也不完全统一,最终导致信息的传输出现混乱和滞后[4]。
三、物流企业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合理化建议
(一)引进GPS车辆定位系统,合理调度车辆
在众多的信息技术中,G P S 对物流运输企业有重大的应用价值。GPS在物流中广泛应用后,通过互联网能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三方应用,车辆使用方、运输公司、接货方对物流中的车货位置及运行情况等都能做到了如指掌,有利于三方协调好商务关系,进而获得最优的物流流程方案,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GIS/GPS车辆定位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打造数字物流企业,企业运作规范化。(2)通过对运输设备的导航跟踪,提高车辆的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3)利用GPS、GIS技术可以实时掌握车辆的实际位置。
(二)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建设,促进信息交流 1.有条件地发展信息化,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建设
根据调查,很多企业都计划加强信息化建设来更好服务客户。物流企业在进行网络信息化建设时,必须针对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实际需求,进行有计划的建设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管是硬件设施的配备,还是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乃至企业网站的建立、信息沟通平台的建立等,这些都要求企业在网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来完成相关工作。只有建设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信息系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方向。因此,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是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部分,要想让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合理,那就需要制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目标,编制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程序。
2.完善信息采集技术和数据库建设
完整的信息采集,为量化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相关部门间的信息联网,电脑录入打单代替手工开单,实现各分点间的信息数据远程互换。提高工作时效性的同时,加强了企业对每一票货物的全程跟踪能力,为企业的运营管理提供了各类强有力的原始业务数据。
完善、准确的数据库建设,是企业管理决策的有力助手。数据必须准确、及时和全面,数据驱动了物流系统的优化过程,降低企业的综合运营成本。比如如何根据企业业
第 5 页(共7页)务的大小来动态、合理的租用车辆,通过提高每辆车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如果数据不准确,或有关数据不能够及时地输入系统,则由此产生的物流运输优化方案就是值得怀疑的。
3.建立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并对其进行数据挖掘
由国家主导构建,行业或区域支持建立,基于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技术平台,将工厂、销售商及物流企业等供应链节点企业连接在一起,按统一的数据标准流转的基础物流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节约社会资源,满足各方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物流共享信息,还可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形成物流信息数据仓库,并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国家、行业企业及用户提供决策提供依据[5]。
(三)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懂得业务知识、拥有较高业务技能的专业人员。物流企业应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训。例如,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合作,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培养大批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操作实用型人才。争取行业组织和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物流人才的培养,并由行业组织执行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形成从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到从业资格认证一套完整的体系,为企业提供人才[6]。
(四)架设仓库监控设备系统,实现管理专业化
借助数据录像技术,可实现对货物在分拣、清点、入库、仓储、出库及装卸等各个环节的监控。该系统可用于监看运货车辆在货物运输与装货卸货过程中的货物安全情况,避免货物丢失以及在货物丢失后能够通过录像文件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为今后的调查取证提供可靠的依据[6]。
(五)加大软件投入及开发力度
物流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对信息的及时处理,而硬件设施是保障所有工作的基础,但是这还不够,如果缺乏必要的软件设施,那么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同样难以实现。目前针对物流企业管理的软件开发主要集中于物流控制、物流设备等方面的软件,这些软件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保障硬件环境的同时,注重软件环境的优化,才能真正发挥出硬件设施的作用,从而使之更有效的运作。当然在软件开发的时候,要注重技术的先进化,必须要保证所选择的软件是最新的,同时还要留给软件可升级的空间,这样才能打造出符合现代化物流企业需要的物流管理系统[5]。
第 6 页(共7页)
四、结束语
物流企业要想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信息化是其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对新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应用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给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使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完善及使用中,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也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工作制度,并将网络信息安全作为信息技术防范的重点,来保证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安全有效地使用。
参考文献
[1]林宏源.基于GIS的移动定位技术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12.[2]越涛.RFID关键技术及其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10.[3] 马妍,荀烨.我国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和创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4] 程戈.浅析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5] 刘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商,2013,(13).[6] 董国庆.浅析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13).[7] 王小建.物流信息化组成因素及其关系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7).[8] 戴伟.物流信息化政府管理策略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17).[9] 李林艳.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化发展探究[J].商情,2013,(39).[10] 王志峰.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措施[J].企业导报,2013,(20).[1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1).第 7 页(共7页)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研究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首先论述了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概况及其发展,并分析了其中的特点和作用;其次分析了我国企业管理应用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再次,提出了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若干建议。关健词: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企业管理面向信息化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开始从事的科学管理运动。著名管理学家西蒙就在其《管理决策新科学》中富有预见性地探讨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过程的影响,并就信息技术对管理决策的巨大作用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信息技术对工作环境的影响,及其所引起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下,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发展。我国企业,尤其是我国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大多还停留在网上广告、信息交互查询和电子邮件往来的初级阶段,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真正的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时代还没有到来。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但效益不稳定。他们敢于迎接新的挑战,大胆把握新的机遇,勇于创新,充分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力求使企业的管理更加高效合理,使企业的生产成本迅速下降、效益明显上升,从而使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二.想用又不敢用、不知如何用。他们虽然感觉到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并体会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冲击,但是自身的竞争力却在下降,而且还知道企业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好处,但又舍不得以往的管理方式,觉得比较稳定可靠。三.想用,但缺乏资金和人才。这些企业很想引入信息技术,但是由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和引入时所需较大的资金和人才投入等原因,导致资金缺乏、人才不足而无力引入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特点
首先,互动性是信息技术的最重要特点,也是区别于传统技术的最大不同点:传统技术注重的是传送信息,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非常倾情于为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各级之间加入积极而有意义的互动对话,尤其是在营销方面显得更为突出、重要。这种互动对话增进彼此的了解、沟通,可以互通有无、互相交流意见,并且可以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流,形成一种实体的无接触,但是信息交流却是全接触的互动关系。如BtoB, BtoC等,可以让顾客自行设计、下定单、自定产品要求等,还可参与产品更新换代等。其次,低成本性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许多复杂的、重复性、程序化的工作使用相应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了一个即时全球社区,它消除了同其它国家客户做生意的时间和地域障碍。无须进行企业、员工之间的直接触,但是却可以进行全面的了解,充分获取各种相关的信息,甚至比直接的接触更好。
总之,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具有传统管理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同时还具传统管理方式所不具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信息技术优势所在,也是企业形成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二 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作用
首先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商效益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效益,是我国企业所最难做到的,也是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因。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最需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支持企业的商业活动。其次,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提商服务水平对于现代企业来讲,通过网络这种良好的沟通渠道,在提供信息、共享信息的情况下还可以获取客户所关心的信息,把这些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处理,选择最合适的顾客群体是企业实现信息营销战略的关键。企业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互动性、个性化服务,可以大大减少销售的盲目性,还可进一步发展公共关系,在无形中争取更多的潜
在客户。最后,加强对外宣传,树立企业形象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改善企业形象,使其成为一个先锋的、高科技型的企业,是现代企业开拓信息、网络市场最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在网络市场竞争中,作为一个拥有实力,可以在竞争中制胜的企业,必须率先进入WWW系统,以先入为主的资格去迎合普通计算机使用者的需求,满足他们追求个性化产品及服务的欲望。
可见,我们绝不能低估信息技术的作用,而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和潜能。但是也要注意如果应用不当,也会起相反的作用,给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存在间题及原因
现在,我国许多传统企业都己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特点和作用,但为什么又还未能引进信息技术呢?有些企业为什么使用了信息技术却又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呢?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上存在差距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就目前开展的电子商务来看,也只是停留在BtoC(商家对顾客)的阶段,而作为电子商务主流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即BtoB)基本上没有开展。
(二)认识上存在差距,首先,传统观念的影晌。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有广阔前景,但现阶段人们对它的了解直至参与,都需要一个过程,如电子商务,其次,企业的理念问题,亦就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这也是影响我国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原因。以我国现阶段的水平,企业最需要的不是哪种管理方式,而是理念更新和知识技术水平的提高,从国家整体来说,则要科教兴国,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三)领导不够重视许多领导认为信息技术只是外表东西,是泡沫经济,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由于人们应用信息技术的盲目性,导致只见大笔大笔的投入,却不见收益,好像信息技术、网络就是一个无底洞,是泡沫经济。所以,这些领导在资金和人才的投入方面就显得十分欠缺。其次,有些领导认为信息技术的建
设就是配备计算机设备,“重硬轻软”。这些领导认为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建设无非就是在企业里增加计算机设备的投资,侧重点也是计算机的硬件。另外,有些领导以为企业内各部门都使用了电脑就是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这只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基本上仍处于文字处理阶段;难以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数据的交流与共享,无法形成企业整体的协作运行。甚至有些领导还以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代替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原来的管理行为。这些都是因为领导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重视、不了解所引发的许多问题,给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很大阻力。
(四)基础设施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就拿最明显的信息网络设施来说,网络传输速度太慢严重制约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我们的网络速度不仅太慢,而且太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难以承受。由于设施落后,网络传输的可靠性也大打折扣,包括软件、线路、系统的不可靠、技术上的故障等也可能对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也使得我国网络社会的规模还不大,上网者的阶层面还较小、未能得到普及。我国的企业正在改制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普遍建立,目前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另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也是我国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障碍。我国现行的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存在严重计划经济的烙印,有碍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在全社会的推广。
(五)人力不足,要想使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拥有这方面的技术人才。但是,很多企业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这方面的人力不足,从而无法开展相应的工作。信息技术人力不足,企业管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肯定将难以提高,信息技术人员不足,就不能很好地了解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需要、目标等,更无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制定可行方案,这样开发出来的信息应用系统肯定是不够完善的,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达不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目标。
四、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
(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主要是处理重复性的日常事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企业的重要决策没有作用及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企业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分公司或办事处等分支机构越来越多,此时,实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显得极其重要,许多企业在总结、介绍成功经验时,也都会着重介绍其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财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财会系统,一般包括总帐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系统、应收应付账款系统等。企业在这方面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快速提高财务结算的速度,避免因时间差、信息不对称等所出现的诸多信息瓶颈问题,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报表,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为了促进我国企业对这方面的应用发展,(二)在企业故略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信息技术有助于企业快速方便地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及时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实现战略调整与转移。如,企业既可以获得宏观环境方面的信息,也能获得本行业及有关利益相关者如政府、用户、供应商、金融机构、社区等各方面的信息。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企业对其所处的产业环境、行业吸引力、盈利水平做出快速、准确的分析,从而及时地调整经营战略,有力地采取紧缩战略、稳定战略或发展战略,乃至采取多元化战略等,及时地投身于优势产业中去。其次信息技术有助于企业发现内部优势与弱势,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组织内部,只有良好的内部运转管理,才能使企业具备竞争优势。
六、建议
我国企业的出路,一是要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二是要加强管理,加快
信息技术的开发建设。本文是对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主
要探讨了怎样加强企业管理,加快信息技术的开发建设和应用。
在国家方面,应该支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支付、结算、配送等方法,制定相关的标准,健全法律制度以及知识的普及,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单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经济转变的一次严峻挑战。
在企业方面,应该重视信息化建设,以人为本,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创新理念为先导,以务实的态度,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大胆进行改革创新,使企业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与传统技术、工艺相结合,对内实行高效管理,对外提高竟争力,整合利用企业的内外资源,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这样,才能使我国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沿着文字处理、作业级处理、战略级管理、知识管理等形式逐步由初级向高级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不断生存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美1布赖恩·L·乔伊纳著,王阳等译:《第四代管理》
2.李仕模编著:《第五代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
3.[美」罗伯特·斯库塞斯、玛丽·萨姆纳著;李一军、卢涛、祁巍、丁伟主译:《管理信息系统》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李航主编:《有效管理者一竞争优势》
5.关翔、秦琼、娄海、刘丹编著:《中国电子商务与实践》
6.[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2月
7.叶克林,《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综论80年代以来的三大主要理论流派》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周瑞强 主要参加者: 张春兰 蔡红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关键词:信息技术 应用 研究
一、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在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手段之一。现代教育信息的获取、使用及优化组合,已成为新课标、教材拓展、延伸的主要渠道和教师教学创新、学生学习创新、领导管理创新的基本手段,可以说,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实验,现已取得以下进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现代信息技术参与了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优化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构建了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本课题组通过对本校实验班的学生的前后成绩对比、分析,充分证明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能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符合高效课堂理念的。
二、课题实施回顾
2011年12月我们申报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被定为米河镇和学校重点教育科研课题,从那时起到现在近两年的研究时间里,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理论培训
1、课题基础知识培训
课题被审批立项后,学校领导对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极为重视。校长亲自主持召开了课题组开题会议,在会上他就“课题的选择”、“论证”、“设计”、“申报”及“研究过程”等具体环节,对课题组老师进行了培训,动员教师争做研究型教师,要求老师们树立“课题意识”,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组长周瑞强同志通报了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学校开展该课题研究的软、硬件条件,初步拟定了课题实验方案。
2、明确课题组成员组成及分工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各实验教师的自身特点与学科优势,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做到分工细致,责任明确。周瑞强同志负责主持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参与课题实验;张春兰老师曾获得过语文学科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优秀班主任,负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为:利用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创立;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趣味课堂,拓展语文阅读空间,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创造语文教学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周瑞强、蔡红波等老师负责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具体的探究目标为:构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过程整合的教学新模式;开发能促进教与学双方互动性发展的教学。
3、课题理论知识培训
开展研究之前,课题组负责人周瑞强老师收集印发了有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研究》的理论成果,课题负责人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和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对研究人员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培训,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为本课题方案的实施打下了理论基础。
(二)以点带面,全员参与
1、任务分解,落实研究者责任制。课题组负责人将课题任务细化,涵盖语文、数学等学科,在研究中既各自重点突破,又一起互相协作。各实验老师在明确任务后,随及制订好了学科课题实验方案及工作计划,实验结束后及时总结反思,并形成书面材料上交给课题组长。对无计划,无方案,无资料的研究者,实行淘汰制,这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大家的课题意识进一步提高了。
2、实验阶段的调查分析
实验教师方面:课题实验起始阶段,课题组在开放性实验教师之间进行了问卷调查,就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探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为课题实验的全面推行,扫清了障碍。
在学生方面:阶段实验后,我们进行了学生调研问卷,就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95%的学生有希望采用信息技术辅导教学的愿望。我们将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语文学科实验后比
实验前的班级平均分提高在5分以上,数学学科实验后比实验前的班级平均分提高在9.6分以上,并且优秀率和良好率提高都在10%以上,由此可见,试验班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以活动求深入,促发展
课题实验仅凭实验组的老师来探究还远远不够,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我们镇是处于农村,基层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渴求异常期盼,怎样推动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走近教师,走进课堂是我们实验组的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以活动来求深入,促发展。三月份,我们举行了课题实验学校公开教学周——基于电子板的课堂教学活动。实验学校教师一百多人出席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确立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中的应用研究”这一专题,主要研究推广电子白板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课堂教学。由周瑞强、蔡红波张春兰老师公开执教。他们在教学中所展示的课件及教学风采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五月份,我们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系列赛——课件制作和电子白板应用。就课件制作的知识、技巧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和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等各个层面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掀起了一股争学信息技术的高潮。另外,我们课题组老师还利用网络资源,积极主动地加入网络教研群体之中,变校内教研为社会公开教研,如加入河南省语文教师群和数学教师群,在那里,每天都有语文、数学教研专题进行探讨,我们的实验老师也与全省各地的老师们一起在群内进行交流
与沟通。
三、阶段性实验心得
Ⅰ语文学科: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上我们做了以下探讨:
(一)整合的教学模式
1.设置情景、引发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环节,就是要使学生进入主题后,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观摩《会摇尾巴的狼》(人教版第五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放映一段关于狼掉进陷阱里,与老山羊对话的有趣的课件。这个软件在光、声、色、图的配合下,营造了一种赏心悦目的氛围,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可以说这一段的开场白达到了“设置情景、引发兴趣”的效果。
2.提出主题、完成主题。学生在明确教师提出的主题后,立刻构思完成主题的方法与手段。通常情况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网络知识,获取相关的资料,但如果学生无法自主学习使用搜索网站的技巧时,教师引导使用另外一种完成任务的方法、技巧。譬如在学习《赵州桥》的时候,教师先提出“桥”这个主题,继而教授课文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古今中外的名桥(主要是查找其外形、结构的特点),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到了要进行的主题之中,出色地完成了教师的任务。
3.归纳整理、思维创新。学生在完成教师的任务后,教师要进一步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处理,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定的认识。如前面所提到的“桥”这一主题搜索,学生找到了各色各样的桥的网站,教师在此就要教会学生学会选择。保留有用的,去除无用的资料。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浏览、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使学生处理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信息初步形成学习体会,从而达到思维的创新。
4.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课堂活动过程中,学习者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通过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比较与补充,完善、加深对拓展阅读主题的认识。这一阶段是信息的深度加工阶段。
(二)整合的教学实例 1.课文学习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教学上的一个误区,因为部分教学内容在多媒体环境下以直观的形象凸现出来,无法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养成了学生的惰性,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通过实验我们认为,要启发、拓展学生思维,不必拘泥于课文内容,应该从实践入手,所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是可行的。
下面以人教版第六册《雨中》一课谈谈上述模式的运用。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拉车运货的年轻姑娘在阴雨的傍晚,车子歪了,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过路人主动帮她拾苹果的事,突出了
人们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这一节课的内容重点是理解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一、二自然段主要是描绘美丽的雨景。为了让学生理解美、欣赏美,实验老师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方案。
(l)赏读
首先让学生闭眼想象自己正步人雨中,边走边欣赏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读毕,学生睁开眼睛,欣赏着教师制作的课件。该软件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有雨前乌云密布的天和淅淅沥沥的雨,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路上行人各色的雨伞等等一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景,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
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于是紧接着,学生在教师诵读方法指导下,自由朗读,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根据软件所提供的画面或字典来解决。最后,由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诵读(可采用表演读、小组合读等形式),他们都表现得踊跃、积极,效果良好。
(2)精读
在赏读的同时,教师适时地提出“你读懂得了什么”,以此作为“精读”的突破口,从而使他们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知道每一句话所使用的修辞手段。更重要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重新将雨景中所描绘的实体又合理地发挥想象成另一事物,达到了思维创新的目的。
2.阅读扩展
中外名家喜爱雨景的有不少,其中还留下许许多多的名篇佳作。于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反响很热烈,马上找了许多的“雨”作品,有叙事文、散文、诗歌等,并归好“春、夏、秋、冬”的类别。事实证明,利用网站资源多读好书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体会,效果明显,为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为实现新大纲所提出来的阅读要求提供了一条捷径。
3.仿写练习
学以致用,在学了如此美妙的雨景文章及欣赏众多的名人佳作以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仿写练习。结果是令人惊喜的,仅从题目看就让人耳目一新,如《春雨之声》、《浪漫雨夜》等。内容也是多姿多彩的,有纯粹写雨景的,有写环保的,也有写事的,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由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三)符合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包括阅读、写、听、说等方面。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要有新的特点。
阅读: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应该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
由此可知,信息技术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可为语文素质的根本因素一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所以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顺应潮流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为整个教学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Ⅱ数学学科: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直觉思维
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这种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各种信息给学生。由于计算机将教学素材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处理,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
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机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的利用率。解决某些探索性问题时,就可以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一些结果的必然性。另外,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简单明了,以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认识,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起到很好的效果。
2、利用计算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问题是教学发展的动力,所以对解题的教学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由于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题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手段,使学生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例如“求圆内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一课,在电脑网络教室里,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由此可见,对一些教学内容,我们作为教师的完全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探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3、通过计算机人机交互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产生出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二)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眼界。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当然,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
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特点:改变过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优化教学模式,使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增长知识。
1、多媒体是辅助设备,多媒体教学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目前课堂多媒体教学以成为各级各类学校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出现不可忽视的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霸权”现象,教师被课件所左右,课堂灵动生成不够。在公开课、展示课中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时抛开了粉笔和黑板,但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然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黑板的及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增减,有些内容是教师突然而至的灵感,而这往往是教师的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是一
中教学工具,教师不应该“退居二线”,而应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长,优势互补,交互使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要尊重和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时,除了不能忽视应遵循的辅助原则,也不能忽视教学的重要环节——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是计算机的功能无法取代的。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尽管可以使教学活动进行得快,执行教学工作准确无误,但由于过分强调多媒体,导致教师把“主导”地位让给了屏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陷入了“可有可无”的境地,形成了以媒体为核心独霸课堂教学的局面,那么使教与学失去了主动和谐的气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了距离,就无法引导学生进入教材特定的环境。
实验中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过分倚重计算机和网络的功能,变以前教师的“满堂口灌”为今天的“满堂电灌”,多媒体“霸占”了整个课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明确提出: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而不是教学装置。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是最具有亲和力的,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是比较重要的教学途径。但受到课件的牵制,课堂上教师的表情、手势对学生的暗示作用不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
3、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也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冲击。首先,教师要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就不能只当“解说员”
和“播放”操作者,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与要求,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的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其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不能固守自己的已有的知识体系,要不断充实自己。适应新生事物,并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阶段性成果
(一)教师方面
学期末,我们对教师又进行了调查,95%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99%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自己也希望进行这样的教学实践。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对本校的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了全体教师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技巧,学会了制作简单的课件。现在,约有70%的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并进行组织教学。课题组成员中,周瑞强老师的论文《浅谈家长对初中生学数学的辅导》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二等奖,论文《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创设情境》荣获全国素质教育教研成果一等奖,《浅谈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全国发行的CN刊物《试题与研究》上发表;张春兰老师辅导的学生张佳佳在河南省课中小学生课改论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张老师获得优秀辅导奖;蔡红波老师获市级优质课二等奖,所辅导的学生马宇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组织的中小学生课改论文比赛中获得二奖,本人获
得优秀辅导教师奖。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学习、实验、成长的轨迹。
(二)学校方面
随着我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校的现代化建设也随之得以发展。学校于2012年8月份成立了校园网,全面更新了多媒体教室和一类电教设备,为本校教学资源共享打下了坚实的物质设备基础。
五、今后的研究设想
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会在今后的课题实验中加以探究。我们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成功标志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高效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与提高;有利于认知结构的优化。我们期盼各级领导、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指导。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面对当前的信息社会,作为我们教师——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应该用新的教育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潜力,为推动教育新课程改革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技术培训教程》2007年6月。
2、齐建华,大象出版社,《现代数学教育》,2001年3月。
3、张仁贤,天津教育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法中的运用策略与实践》,2008年6月。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动画投影、幻灯、挂图、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增加生物课堂的乐趣,使课堂充满活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化解教学难点,寓教于乐,于无形中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文章从多角度论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和特点。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8-0075-01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教学,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动脑、动手接受知识,进而促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的自身特点,量身定做适合于该学科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生物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有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难懂,而中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又决定了其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一些教学难点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加以透彻理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生物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较为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感性上获取生物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层次,使教学难点问题迎刃而解。例如,在讲授“血液循环”这一课时,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是重点和难点,学生在理解上面会有困难。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前,要尽量多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并将难点部分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演示。对于循环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以使用flash动画课件演示,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再将整个循环过程进行动态显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插入内容讲解,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把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信息资料进行整合,通过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过程,重复、慢放等特技手段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形象化,进而将知识较为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比起传统的单一刺激模式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讲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演示兴奋在神经中的传导过程。通过形象的画面展示,对学生多种感官产生刺激,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升。这时,只要教师稍微加以引导,学生就能够较为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而且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扎实。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生物知识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该不仅限于对课本知识的传输,还要根据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对生物知识进行开发和拓展。在生物教学中常常有因受时空限制而无法观察到的动植物或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突破时空的局限,把各种生物及现象通过多媒体展示搬到课堂上,通过呈现各种生动、形象的画面,来弥补实际教学中的缺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增添素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例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辽阔的海洋、常年冰雪覆盖的雪山、广阔的森林、茫茫的草原、干燥炎热的大沙漠等景观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学生清楚、形象地了解不同的自然环境状态,打破教学空间的限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化微观为宏观,突破观察范围的限制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降低学习难度,而且还有助于突破观察范围的限制,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的生理活动过程都是在微观连续的状态下进行的,其变化过程通常比较细微和迅速,常规教学无法直观地、科学地将其展示出来,而信息技术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运用信息技术技术教学可以化微观为宏观,将微观的变化通过宏观的方式进行再现,消除了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的障碍,同时也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难点的讲解变得较为容易。如在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时,由于病毒个体非常小,学生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由超微摄影技术记录的病毒的录像,化微观为宏观,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五、结束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其不仅能创设出逼真的教学环境,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灵活的方法得以解决,而且使生物课堂充满了乐趣,带动了课堂气氛。更为重要的是,使用该种教学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
【摘要】初中英语的教学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初中英语的教育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载体的合理运用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充分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当下的课堂中,学生才是主体,信息技术的加入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语言组织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符合国家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教育发展改革的大势所趋。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11-02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只是?我坏慕萄?手段,教学内容也只能立足于课本教材,难以进行有效的拓展和补充。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多媒体、远程教育资源等,有效地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独有集视频、音频与图片动画一体的优势,可以强有力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还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实现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而这种主动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想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唯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能提升教学效率。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相比较传统单
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显得更加丰富和有趣,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
1.在“听”方面的运用
“听”是指英语听力的学习。在传统的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或一些录音机、磁带等方式来练习听力,这样的听力学习方式不仅单一,而且枯燥乏味,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新世纪的教育下,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练习学生的听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音频功能,播放英语歌曲给学生,如《TroubleIs a Friend》《Firefly》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播放一些经典的英文对白,帮主学生提升英语听力水平。
2.在“说”方面的运用
“说”是指英语口语的学习。口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口语练习环境,使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口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在网上下载一些语言教学动画,这些动画视频都能够非常直观、清晰、准确,而且在发音、音色方面都比较标准,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并加以跟读、练习,能够逐渐养成标准的发音习惯,掌握口语的语速、音变等技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所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编制成一段英语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中两两进行对白练习。
3.在“读”方面的运用
“读”是指英语阅读的学习。阅读时英语学习的核心内容。传统的英语阅读学习较为枯燥、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各种各样的阅读素材,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情况、学习情况等综合情况,挑选一些符合学生的阅读素材,并将之结合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选择图文并茂的英语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在“写”方面的运用
“写”是指英语写作的学习。写作也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听说读”的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往往是以全命题、半命题、英语日记、笔记等形式进行练习,在这样一种训练方式下,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以及学生喜欢网络交友的心理,通过E-mail书写英文书信,与同学交流,这样一来既能够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发现学生的写作问题,同时还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除此之外,通过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用英文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发消息,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生词、语法等的运用以及用英语造句、描述的能力。
5.网络资源共享的自学方式
众所周知,学校里的所有学科包括英语教学都不可能顾及所有学生的感受,只能找到一个符合大众的教学方式实行授课。事实上因为各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往可能学生在查缺补漏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自学已经不成问题。例如,英伦网,它可以让学生了解英国的风土人情,社会各个领域的消息都能够通过纯正的英语了解到。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教师通过不断整合信息化的教学资源,采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开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感受英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吕玉兰.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13):27.[2]李萍.与时俱进共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6(03):129.[3]刘双.刍议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5(1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