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力资源激励理论在企业中应用研究
人力资源激励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人的全面发展”、“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当代企业必须与时俱进,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改革传统的人事行政工作。本文对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 激励理论 应用
激励是指影响人们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激励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强调人的发展,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制度,是企业留住人才和发展人才的的需要。
一、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现有国有企业队伍建设中,虽然大部分积极推行引入激励机制,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整体上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管理高效、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建设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思想情感激励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简单,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只注重集体教育和批评帮助,而忽视了经常性、针对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对干部思想动态掌握的少,不善于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做得不够,导致在干部中缺乏一定的凝
聚力和战斗力。
2.职务晋升激励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内部考核制度不完善,没有真正落实到个人。如员工考核的结果没有真正与干部的任用、奖惩、交流、培训挂钩,奖金分配没有真正拉开档次,吃“大锅饭”的现象依然存在,体现不出按劳分配“能者多劳多得”的原则。
3.职务晋升激励不合理
在干部提拔使用上,没有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激励机制。一些部门在对干部的使用上,轮岗、交流、待岗等制度执行还不到位,出现一些工作能力差的干部该换岗的不换岗,一些不想干事的干部该待岗学习的不待岗学习。这样,不仅工作能力差的干部得不到锻炼提高,而且对有能力干事、想干成事的干部影响很大,同时也不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二、完善国企激励制度的措施.加强物质激励
经济上的奖励与激励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工资、奖金、福利待遇是干部关心的重要方面。运用好对干部的物质奖励,必须保持酬劳分配合理性,这就要求我们对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分配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分配,只有物质利益分配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才能增强大家的工作热情,才能克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现象,才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能者多劳多得”的原则。
2.职务晋升激励
职务晋升是一种长期性的奖励方法,在职位受限的情况下,可以用增加其工作责任和权限,以及突显其工作的地位等相对容易实现的方法来激励员工。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以业绩、以能力、以工作质量论英雄,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切实给员工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用人环境。干部选拔必须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用人方针,要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
3.领导表率激励
队伍建设好不好,干部的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能否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关键是要看领导,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对干部能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领导干部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须首先做到;禁止下属做的,自己必须坚决不做。领导干部自身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对不正之风要动真的、来实的、不护短、不手软、不姑息迁就。领导如果只有言传,没有身教,讲道理讲得再好听,人们仍然认为“其身不正,焉能正人?”因而作为领导同志,必须要做到言行一致,方能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而行”,效果显著。
4.参与激励
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在各项工作中要创造有利条件,要提高工作管理的透明度,给予大家积极参与的机会,并赋予其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要积极倡导人人是管理者,事事让干部参与管理,让干部把单位各项工作视为自己的事,把组织视为自己的“家”,就一定能焕发其工作热情,从而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合作。
5.进行情感激励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需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活,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进基层一线的原则,时时处处关心干部的生活,对干部思想动态、工作、家庭出现的问题等情况,通过走访、谈心谈话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既教育干部正确对待问题,防患于未然,又帮助解决困难和矛盾,沟通干群心灵的桥梁,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6.目标考核激励
建立以目标责任制为特征的激励考核办法,是一种最基本、最明确的激励手段。它要求责任人完成目标任务而规定的奖惩手段和保障措施。用具体的目标责任,鼓舞和激励员工采取积极行动。制定既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的目标责任,运用各种手段广泛深入进行宣传发动,使大家清楚了解自身目标任务,明确自己在实现目标任务过程中应承担的目标责任,自觉地为实现责任目标而努力奋斗。
7.舆论激励
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荣誉感和上进心是一个正常人的有的心理特点,人的思想活动是有目的性,适时适度的激励就会激发出人
们的荣誉感、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激发出各种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一些工作表现突出、好人好事要给予肯定,必要时提倡公开宣传,给予表扬;对不良行为要进行批评,严肃纪律。并通过内部通报行式,推广那些好思想、好作风、讲奉献、争贡献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励人们向正确、高尚的思想和行为看齐,向先进看齐,向身边的典型看齐,激发干部学先进、赶先进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从而,达到弘扬正气、抵制歪风的目的,形成奋发上的良好氛围。
8.学习培训的激励
一方面必须给企业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另一方面,要在整个公司系统内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把企业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根据业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两个方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达到学习培训的激励效果。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开发和使用的关键。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建设,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啸鸣政.中国政府人力资源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兰德华.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简要辨析[j].法制与社会,2009(06).
第二篇: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的激励理论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的激励理论
苗振青
(中原工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7)
摘 要:文章从激励的意义和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阐述了如何在企业开发员工的潜能,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 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人力资源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战略管理;
Incentive Theory in Enterprise Labor Resources Strastegic
Management
MiaoZhenQing
(Zhong Yuan University Technology, P.E.Department,ZhengZhou, HeNan 450007)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men’s need ,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ways to exert the labors’ potential, to positively stimulate them and to bring their initiatives into full play so as to offer reference for the enterprise about labor resources decisive strategies.Key words: labor resource;incentive;strategic management;
知识经济是以人的知识为生产资料的经济,在以人为本的经济管理活动中,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挖掘员工的潜能,提高人才使用效率,为企业的发展作更大的贡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经济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加上干部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员工劳动积极性问题相当突出,如何实现有效激励,已成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的紧迫课题。
一、企业激励的理论依据
激励作为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催化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直接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在工作中,激励与需要、努力以及组织目标这三个关键要素是紧密相关的。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
1某种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那么他会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进而会驱动他去采取某种能够满足其需要的目标,如果目标达到,其紧张程度则会降低。但是,在一个组织中,导致个人紧张程度减轻的行为只有在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才会对组织有利。因此,激励就是一个如何确保员工个人需要的实现及其努力程度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的过程。而激励理论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解释和预测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并且为组织确保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提供理论依据。
激励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受环境影响的,优良的绩效和对企业有利的行为只有在不断得到正面强化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持续性地表现出来,而不良的绩效和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也只有在得到及时负面强化的情况下也才有可能获得改善或修正。因此,企业只有实现有效的激励,通过确定富有挑战性的绩效目标,提供及时的绩效反馈意见,为员工提供绩效改善的机会和条件,才能确保员工业绩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1、激励可以发挥职工潜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母士在对人的激励研究中发现:缺乏激励的职工仅能发挥其实际工作能力的20%—30%。因为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足以使自己保住饭碗,但是受到充分激励的职工,其潜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可见激励对人潜能的挖掘和利用是多么重要。
2、激励可增强企业的向心力。面对不同的个体和群体,管理者可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如职工参与管理,为组织发展献计献策;待遇激励,不断改善职工生活、工作条件,提高职工福利待遇,使职工能产生工作于这样的集体具有荣誉感;情感激励,管理者重视和关爱组织中的弱势群体,使每位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等等。这些都可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组织的向心力,进而使职工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
3、激励有利于吸引和稳定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已主要演变成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市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多年来,各行各业的管理者们试图探索出一条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好办法、好机制,并为之做了大量的尝试。如“政策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策略,按岗定薪,竞争上岗的机制等,对吸引和稳定人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美国众多经济组织,不惜重金和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吸引各国的优秀人才,这也是美国在许多科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4、激励可以使员工由被动管理转向自主管理。在各种激励措施吸引力的作用下,员工的自主性能得到充分的诱导,使激励对象的目标趋向优化,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自主管理是企业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
三、如何在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对员工进行激励
激励要求企业为每个员工提供一种追求与达到目标的手段,这些目标将会满足他个人的需要。过去一段时期主要靠精神激励,而近年来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激励受到了普遍推崇,成为许多企业争相采用的一种激励方式。应该说,精神不是万能的,金钱也不是万能的,物质激励不能代替一切。我们必须掌握适度,有效结合,采取多种方式结合的激励机制。
1、以员工需求为出发点建立激励机制。要实现有效的激励,必须对每个相关人员的需求有正确的了解和分析。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员工的需求层次结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过需求的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交,尊重需求,发展需求)。二是了解需求的动态变化(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需求层次的强弱度与持久度的变化)。正确地了解和分析这两方面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激励满足下属合理的而又可能的需求,同时也是实行群体需求的正确导向。而对于企业的领导来说,在他们的理念中,要有对事业的责任心,才会有对下属需求的牵挂心。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不仅是单纯为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完成任务,而且也是为了更好地尊重人、关心人和体贴人,因为即使在同一企业中,员工的知识、文化水平层次也是不同的,对需求的内容也会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不仅仅是成本的节约、绩效的改进、出勤率的增加、效益的提高等功利目标,还应有工作生活质量的改善,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员工的成长与发展等与人性相关的人文目标。英国最大且盈利能力最高的百货零售集团马狮集团前董事长依时雷·薛格勋爵认为“致力发展与员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仅是付予优厚薪酬,还必须了解员工的困难并做出反应。高层管理者应知道员工的工作环境等各项福利措施的优劣程度。”马狮以福利高而著称,为推行种种福利措施所花费的代价往往使试图模仿的其他企业望而生畏。因此,以员工需求为出发点建立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2、建立资源分享的激励机制。资源分享及参与管理也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当员工学识提高,资讯科技普及时,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企业的资讯必须较大程度地公开,才能使员工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现代企业里的员工,早已不仅是企业的“雇佣者”,而是从打工的地位跃升到企业的投资者地位。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在被扁平式、网络式替代的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管理者武断、独裁的领导地位,使合作者和资本共嬴的模式成为主流。对企业本身来讲,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就不会因职工能力不足,而花费大量的时间通过自学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技能,这样就降低了机会成本,最终人员培训使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一致化,促使组织发展、个人发展顺利进行。在国有企业中,职工持股也是一个很有效的资源分享方式,普通员工参与持股,通过提供一种经济上的物质刺激,来使企业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的目标能够相一致”
3、建立适度淘汰的激励机制。激励不完全是奖励,还应该包括约束和惩罚。适度的淘汰机制不仅能使企业更有活力,而且能使员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淘汰是竞争的结果,实际上也是一种反刺激。反激励的手段,能使员工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促使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管理,以主人翁的态度为企业献计献策。南京新世纪大酒店(四星级)对员工实行累计考核积分制度,采取3%的淘汰制,有效地激励了员工成长。日本花王公司人事部门更是建立了一套对创造性的评分制度,由专家、领导和顾客对员工的思维行动和成果进行综合评分。严格的量化标准使员工之间产生差距,并通过竞争提高了员工的水平。
4、建立有效的内部提升机制。为了有效激励员工,内部提升机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若没有内部提升机制,员工便不知道自己勤奋和努力的结果,企业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使员工来接受培训和提高技术水平。更为严重的是,往往造成许多高层次人员的外流,他们不仅带走技术、企业机密,而且造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不稳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外援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也不一定能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大胆提拔工作绩效高的企业内部员工,不仅是对员工工作的肯定,更能为高层岗位补充人才。被提升的人在增大责任的同时,其权力和报酬也相应地被提高,因此,内部提升在大多数情况下兼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奖励。
5、重视情感激励。领导者对下属给予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建立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能够激发争先恐后、蓬勃向上的生气。情感激励是现代管理中极为
宝贵、极为丰富,急需高度重视、亟待强化开发的激励模式。时刻关心员工,加以感情投资,让员工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员工会更愿意为企业效力,并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主人翁意识。同时,由于传递效应,员工会将这份感情用于企业身上,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6、建立和完善目标考评制度。员工工作目标和考核是将公司的营运计划与员工个人工作计划相结合的一种办法。员工工作考核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利益,尤其是个人成就感、价值观念,因此,目标考核制度对员工就不再是一种苛刻的监督,而是员工成长的里程碑和加油站。大多数人都有成就的需要,成功的标志就是达到预定的目标。有目标,人才能产生动力,因此,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建立和完善目标考评制度,有利于员工明确企业和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使员工在完成自己目标的同时,达到企业的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曾宪达.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J].商业研究,2002(14).2.路风.激励机制有几条路可走.中外企业管理导刊[J].1999(6).3.陈全国,梅小安.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的有效激励[J].经济师,2004(12).4.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第三篇:班级管理论文:班级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研究
班级管理论文:班级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随着激励理论的不断强化,将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引入班级管理工作,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激励理论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强化理论、期望理论、目标理论、公平理论等。通过对多种激励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识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善用以下激励手段:目标激励、民主参与激励、榜样激励、竞争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的灵活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的激励手段能促进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管理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在激励理论的应用中需要兼顾到一些注意点:因人而异、适时适量、及时反馈、公平原则等。本文还通过对本班一部分学生的案例分析,力求在对该课题的研究中有所创新:在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善用激励手段。首先分析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基本表现形式,其次在激励手段的应用上,以情感激励为主线,辅以其他多种激励手段,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同时注意教育的尺度。综上所述,本文致力于对班级管理中多种激励手段的研究,以期在丰富激励理论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tivation Theory, it’s necessary to manage the class using the theory of modern managerial science.Motivation Theory includes reinforcement
theory,expectancy theory,goal theory,equity theory,etc.By studying these theories, I realize it’s important to apply the following motivators to manage the class.They are target encouragement, democractic participation encouragement, example encouragement, competition encouragement, rewards and punishment encouragement, emotion encouragement and confidence encouragement, etc.Using the motivators flexibly can arouse students’enthusiasm, go-aheadism and creativity.The reasonable motivation mechanisms can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and scientific of class management, improve managerial efficient, form excellent culture, atmosphere and discipline of a class.It’s also good to form students’ability of self-management and self-education.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points.They are varying with each individual, timeliness and right amount, feedbacking information regularly and the fairness doctrine.By analyzing the cases of students in my class, I make every effort to blaze the trail during the study.That is to use motivators while educating and managing the students from divorced families.First, analyze the basic manifestations of these students’psychological problems.Then use the motivators flexibl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cale while educating.In a word, this
article explains what the motivators are and how to use them flexibly.Meanwhile, I can learn more about Motivation Theory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achieve marked results.【关键词】班级管理 激励 离异家庭 教师 学生
【英文关键词】class management motivation theory motivators teachers students students from divorced families 【目录】班级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研究【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
.....: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中文摘要4-59-16
Abstract5-6
第一章 绪论
1.1.1 选
1.2 1.1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9-11题的理论依据9-10文献综述11-14趋势11-1212-1
41.1.2 选题的实践意义10-1
11.2.1 国外对激励理论的研究情况以及发展1.2.2 国内对激励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情况1.3 本次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14-16
1.3.2 研究的内容
1416-21
1.3.1 研究的目标14法14-16
1.3.3 研究的方2.1 激励理论第二章 激励的基本理论的概念的界定1616-18
2.2 综合强化内容型激励理论
2.2.2 内容型激2.2.1 强化理论与管理16-17励理论与管理17-182.3 过程型激励理论与管理
18-212.3.1 期望理论与管理18-192.3.2 目标理论
第三章 班与管理19-202.3.3 公平理论与管理20-21级管理中激励理论应用的调研情况21-273.1 对教师在班级
3.2 关于学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认识和应用情况的调查21-22生对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认识和态度的调查22-233.3 对离异家庭学生的调查23-27
3.3.1 对离异家庭学生调查的社会背景23-24生的问卷调查2424-2727-5327-4027-2929-3030-3232-3434-3636-3838-40
3.3.2 对本班离异家庭学
3.3.3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第四章 班级管理中激励理论的构成要素及其实施4.1 班级管理中激励手段的多样性研究4.1.1 班级管理中情感激励手段的研究4.1.2 班级管理中民主参与激励手段的研究4.1.3 班级管理中目标激励手段的研究4.1.4 班级管理中奖惩激励手段的研究4.1.5 班级管理中竞争激励手段的研究4.1.6 班级管理中榜样激励手段的研究4.1.7 班级管理中信任激励手段的研究4.2 激励理论在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的4.3 激励理论应用在班级管理中的注意事项53-55
参考文献55-58
攻读学位
致探索研究40-4949-53结束语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58-59谢62-63
附录59-62
第四篇:激励理论在高新企业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高新企业中的应用
-----中国的外资高新企业中出现问题及处理对策
摘 要:本文试图探讨外资高科技企业进军中国、在中国本地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发挥在职员工最大潜能难等方面的困扰,探索利用综合激励理论,结合实践经验,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因外资高新企业及其员工自身的特点,企业除要提供给员工极具竞争力的薪酬以吸引、留住人才外,企业更应当提供更多内在激励: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硬设施和软设施的建设,以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形成一种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适合中方员工的企业文化等等,发挥员工最大的潜能,以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关键词:激励 高新企业 外资企业 精神激励
前 言
对高新企业而言,如何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生存、发展,已是个最值得思考的问题。留人难、难留人,在名企云集的美国,由于高新企业人才的短缺,企业间相互挖人愈演愈烈。“留高手3年就算成功”的字里行间透出无奈。在我国,由于不能留住顶尖人才,已经造成一些高端人才的外流,更为严重的是人才流失会使企业树敌,使昔日的合作伙伴成为竞争对手。对外资高新企业而言,由于其文化等的差异,致使人才流失等问题,已成为外资高新企业在中国成长,壮大的瓶颈问题。同时,能够留住人才,但又如何发挥人才最大的潜能,也成为企业思考的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外资高科技企业带着一流的技术和生产设备来到中国已有20多年,在这20多年的时间中,他们吸引了一大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精英,在中国的高新产业内成长、壮大,逐渐成为
行业领头羊,同时他们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1.员工的年龄在25-35这个年龄段,90%以上的员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想法,更加关
注个人发展及成就。
2.员工个人更加关注自身内心的感受。
3.公司发展速度快,同时对员工的要求高,从而导致员工的心理压力会特别大。4.在进军中国时,不能完全理解中国文化同本国文化的差异,从而导致管理的差异,由于外资高新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在管理方式上不能照搬国内外以往的经验,对公司高层管理者及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如何正确使用激励理论,已是一个很紧迫的问题,关系外资高新企业在中国成长、进
步。
如何使用激励理论,那就是给予员工最迫切的需要,我们的员工最希望获得什么呢?2003年第1期的《HR Professional》指出:如果外资高新企业能提供如下理想的工作环境,那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1.员工的自我价值感:我的工作使我感到能干、自信、有所值、有控制力的程度
2.结果:我能给公司及团队作贡献
3.人:我一起工作和为其工作的个人,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 4.奖励:根据我的贡献的大小,我得到怎样的认可和奖励
5.出色的工作环境
但现实状态和理想状态的总是有差异的,如何缩短二者的差异,以实现吸引、留住最适合的员工的目的呢?本文将就外资高新企业在进军中国的过程中出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发挥人才最大潜能的问题,探讨用激励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加快外资高新企业中国化的进程。
所谓激励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简言之,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正如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和斯坦纳在《人类行为:科学发现成果》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一个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求满足的过程,它以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开始,以得到满足的需求而告终。因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所以激励的过程也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当人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新的需求将会反馈到下一个激励循环过程中去。
近年来,关于企业激励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的前沿的热门课题:博弈论、激励理论、人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企业理论等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且最富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微观经济学,构成了经济学的主流。与此同时,现代管理科学也一直把企业管理激励作为研究的重要范畴;组织设计理论、行为理论、企业文化理论等都是在管理激励目标下发展起来的分支学科。自50年代以来,随着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阿特金森(J.W.Atkinson)、麦克莱兰(David C.McClelland)、赫兹伯格(F.Hers berg)、弗鲁姆(V.H.Vroom)、洛克(E.A.Locke)、凯利(Kelley)和魏纳(Weiner)等诸多学者的研究与发展,管理激励理论日益丰富。
大多数理论着眼于需要的识别和满足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和麦克莱兰的“三需要”理论,但亦有学者从激励的手段和效果出发,另辟蹊径,如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勒温的场动力理论。本文将以勒温的理论为基础,讨论激励的手段和效果之间的关系。
勒温场动力论综合激励理论认为,激励分为内在激励(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激励(extrinsic motivation)。外在激励理论是指并不是行为本身的利益,而是在于与之相联系的结果。如工资报酬、劳动条件、劳动福利等外在条件中激刺人的积极性,而内在激励则指由于个人曾有过与某种行为本身有关的愉快经历而愿意实施这项行为。拥有内在激励的员工会在工作的过程中感到满足。这种满足可能来自于下面的任何一种因素,包括工作本身的兴趣、价值、成就感等。
1.2 激励手段及方法
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时代在发展变化,企业需要建立并运用好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从人的各种基本需求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方法,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根据勒温场动力论综合激励理论,激励分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外在激励实际指的是物质激励。表现为:工资、奖金、福利、旅游、各种补贴等;而内在激励则主要关注的精神层面,主要表现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一份极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极其融洽的人际关系、工作的成就感、开放的沟通环境、完善的培训体系。
对传统企业而言,他们更多的倾向使用物质激励,事实上,物质激励也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对外资高新企业而言,他们90%以上的员工是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把对企业的忠诚转化为对事业的忠诚。知识型员工不仅需要获得劳动收入,而且要获得人力资本的收入,即需要分享企业价值创造的成果;而且他们更希望获得以下精神层面的需求:
1.利润与信息分享,他们更希望成为企业的主人。员工持股从本质上承认了劳动力、智力也是资本。同是地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一支富有团队精神的队伍,有利于吸引、留住人才。现在很多外资高科技企业已采取对核心员工采取持股的方法来吸引、留住员工。在我国,TCL也在试图实现员工持股。
2.公司应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以实现员工同公司的共同成长:对知识型员工而言,他们更加关注个人成长。公司应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实现员工的终生就业能力的提高。3.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4.支持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环境:在远见的公司会在员工培训上大量投资,支持员工不断学习,这包括:报销学费、丰富工作内容、导师制等; 5.人性化的制度,这包括:宽松的着装标准、弹性上班时间、节日晚会等
6.目标激励:企业目标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它体现了职工工作的意义,能够在理想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全体职工。只有在完成企业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个人的目标。
7.工作激励: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只有在工作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8.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总体来说,只有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按需给予适当的激励,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二、外资企业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 提供良好的发展通道
外资企业来到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端的生产技术,吸引了大批的人才以实现企业的目标。但由于有些企业不能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通道,从而导致了员工的流失。飞利浦公司的AUDIO事业部于1999年进军中国华南地区,现在其事业部部门主要是由数字产品开发中心组成。作为外资高科技、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它提供极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能激发创造力的工作环境。这三年来,Audio在中国取得的很大的发展,不能不说取决于其良好的激励机制。但其员工流动率一直特别高,作为一个具有深厚企业文化、能够支付最具有竞争力薪酬的企业,为什么流动量特别高?这一直是公司高层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费解的难题。
作为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企业,Philips不同于新生的高新科技企业,新生的高科技企业,对拥有真才实学而且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员工来说,有着一个没有天花板的发展空间。但在飞利浦,其员工的发展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受到限制的。Philips Audio的产品开发中心所有部门经理及以上员工都是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工作绩效及才能都得到了公司总部高层的认可,一般来说他们的任期没有任何期限制约,所以对主管级及以下的员工来说,各自的位置相对稳定,也意味着他们最高的发展空间是是非常有限的,但对于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年青的一代,他们意气风发,不仅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得到认可和应有的报酬,更希望公司可以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平台。
在这一方面,Philips显然还不如一些中国高新企业有吸引力。中国高新企业金蝶公司就做得很好,金蝶公司实行双轨制的发展道路。很多年轻人刚进入金蝶公司时是从事技术工作,而经过一段时间后,有些
人会希望向管理方向发展,有些人则希望留在技术行业,金蝶公司鼓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发展路线。从事管理者,会有很多提升的机会。如果专注技术方面,公司也有若干等级,最高的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而等级的高低可以从各种待遇或受到的培训机会等方面反映出来。所以不管是在管理方面,还是技术方面,个人的目标和公司的目标完全可以统一起来。良好的发展通道无疑是最吸引人才的地方。
对在外资高新企业的知识型员工而言,他们更关注个人成长和成就,希望公司能提供给他们一个成长的环境。公司应为每位员工的工作生涯做出规划,让每位员工都看到自己的成长方向和成长的空间,如同金蝶公司一样,技术等各方面最好的员工可以做到首席技术官司,打破高层被垄断的现象,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所以说如何实现外资高新企业中国本土化的问题,就是外资企业中高层人才中国化本土化的问题。
2.2 关注员工个人价值
一些公司往往会关注公司的价值而忽视员工的价值,导致很多员工因为看不到与公司前景发展同步的自身发展前景而离开公司。所以在特定时期要特别关注员工个人的价值。首先,平衡员工个人的价值与公司价值,改变公司目标与个体目标看起来无关的状况。其次,承认员工与公司有不同的成长路线。在高速发展的公司,公司的发展可能要高于员工的发展,一些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个人会选择离开。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只有在工作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中兴通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中心主任陈健洲回忆:他刚开始到中兴时,只是作为技术小组的成员,负责软件开发,但是在每一份技术更改通知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同时在产品投入使用后,很多现场工程师经常会咨询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都给他带来很多成就感。
对外资高新企业来说,关注员工个人的价值不仅仅意味着在个人发展高于公司发展的,重视他们更高层次的需要,通过工作丰富化可以赋予员工执行工作中更多的控制权、责任和自由决定权,来加深工作的深度;更要关注在公司发展高于个人发展时注重员工培训,挖掘员工的潜能。只有关注员工个人的价值,才能让员工主动参与到企业中去。关注员工个人的内心感受、个人价值已成为一个吸引、留住人才,发现员工潜能的良方,更有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2.3 细微之处的压力管理
高速发展外资高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表明:压力和压力导致的疾病——缺勤、体力衰退、精神健康问题----每年耗费美国企业界3000多亿美元。欧盟也正式将职业压力列为欧洲大陆面临的第二大职业健康问题。“压力”可成为工作的阻力也可能成为动力,在知识密集型的外资高新企业里,员工的压力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绩。
压力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问题。“企业离不开管理,而管理的本身就是对员工造成压力。所以压力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公司在管理压力时,必须清楚员工的压力来源是什么,针对不同的压力,公司能够做些什么?在外资高新企业中员工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和他自身条件存在差距以及来源于员工对事业上的追求。
丰佳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罗马尼亚华人企业,其在对员工进行压力管理所取得的经验值得很多企业分享。首先,他们利用KPI(Key process Indication)给员工设立一个恰好适合员工的目标。丰佳国际对员工
工作目标的设定是建立在对员工充分评估的基础上的。其中,一个是对员工过去工作的评估,一个是在员工达到目标过程中能力的评估。在设定这个目标之时,经人力资源管理者及主管、员工进行三方确认。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没有太多的技巧,关键是对员工平时的关注。
在设立目标后,往往最终会出现员工没有完成目标的问题。这时企业需要进行综合的分析。因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原因可能是:员工刚开始认可了这个目标,可是没有意识到这个工作的复杂性,或对自己完成这个目标的能力有更高的估计。公司应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并给予适当的调整。如果在最后考核时,还是按原来完全已经不适合的目标进行考核。结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心理压力,到最后获得一个不受到认可的绩效表现,那么,这个评估对员工是一个重大的创伤。所以公司的工作要做得非常的细,时时做好对员工的关注,让员工能够产生胜任工作的信心。
另外,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应通过各种招聘手段加强对员工心理素质的把关。同时应关注员工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前期招聘过程中有意识选择这样的人才。思科人力资源总监说:压力管理的前提是找到“对”的人-------那些具有高潜力的,喜欢挑战,适应快节奏工作的人才是思科有可能要找的人。在其后的培训中,也加强对员工这方面能力的培训,以适应公司高速发展的需要。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员工认为所在的压力都来源于自己的动力,来源于对事业的追求。压力让员工感觉他们的事业在蒸蒸日上,只有保持一种干劲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日常的感受就是,一方面总是觉得工作做不完,另一方面是在为自己的前途努力,这样压力和前途结合在一起,让员工更好的积极的对待压力。
对有些员工来说,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没有压力或是承担了太多的压力,而企业没有给予相应的职位和更多的发展空间。丰佳国际在要求员工具备这些能力的同时,也会为具备这种能力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对处于高压下的外资高新企业的员工而言,他们希望公司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压力,同时也要好好管理压力,帮助员工在压力中竞争而成长,而不是在竞争中淘汰他们。对这些希望员工可以赶上公司发展的外资高新企业而言,公司的设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同时对员工进行沟通课程,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培训,给员工设置适当的目标,创造轻松的工作环境,通过非正式的交往等来缓解员工的压力。
2.4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最近对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音响事业部研发中心人员流动量的统计表明:30%以上的员工的流动量是由工作环境的影响而造成的。20年前大家对好工作的想法很简单:事业发展空间足够大,专业对口;但20年后,商业世界发生很大变化,新技术让很多人下了岗,同时又出现了人才短缺。2003年第3期的《人力资本》针对员工对好工作的期望是什么样的专题作的一些调查表明,好工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开放的沟通:员工有机会表达自己;
2.共同的价值观:在尊严、尊重、公平方面会付诸行动的公司受到员工的高度评价; 3.支持不断学习:技术日新月异; 4.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5.薪资和福利:公平的薪资福利,同时还有令人愉快的物理环境、先进的工具,这些显示对员工的真正的关心;
6.商业战略:可行,而且表达
朴素的使命与目标是良好工作环境的重要基础,因而会吸引和留住最好的人才; 7.乐趣:公司实行宽松的工作环境,宽松的着装标准。
员工对好工作的期望虽然发生的很大变化,但好消息是,他们的要求依然很简单。所幸的是我们的公司高层管理者已意识到此问题。视新广告有限公司的价值观为“悠闲地工作,奢侈地生活”。办公区里悠扬的音乐若有若无,衣着休闲的员工不时出入,各种时尚玩具点着员工的办公桌,个性与活力在这里张扬得淋漓尽致。
公司处处为员工营造悠闲的工作氛围,打造奢侈的生活空间。对于在外资高新企业里的精英来说,工作是为了生活,努力奋斗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同样生活需要工作,我们是为了一边享受生活,一边在非常自愿的条件下去工作,这是他们所提倡的工作生活方式。2.5 建立中西文化交融的企业文化
外资高新企业带来了一流的技术和已日益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本国的文化,有些公司可能会把母公司的文化全盘移植到中国,但有些企业的价值观在中国不一定行得通,因为中国人不一定能接受国外的一些思维及理念。意大利的公司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讲系统。有位人力资源部员工上班时,他的前任只留给他一台电脑,而电脑中只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和考评系统。这就是意大利公司的文化,同理也决定了他的整个操作模式。可是这样给公司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员工是抱着学习管理系统的心理来到公司,当他们来到公司二三个月发现学不到任何东西,适应不了这种文化,必然会造成新员工的流动率增加。外资高新企业是靠中国本土员工来实现在中国的发展、壮大,人力资源部应帮助外籍员工如何理解和适应中国的文化,告诉他们,不管中国文化是好还是不好,外籍员工一定要适应,否则就不能承担管理职位。对外资高新企业来说,企业应当研究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对比分析,取两者文化的精髓,同时要更多的考虑到中国文化对中方员工的影响,注重对中方员工的关注,创造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
三、对企业的启示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进程,中国政府一直加大度来吸引外资,特别注重吸引外资高新企业。大规模的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销售渠道,加快了经济改革步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强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起飞。同时外资也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外资高新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当这批人加入到国企、民营企业,已成为国企、民营企业举足轻重的人物。另外,外资在华投资的成功也有利于改善国际关系。在中国加入WTO之际,摩托罗拉公司在其间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外资高新大举进军中国之际,中国的企业也开始走出中国,走向海外,同样地,我们的企业在海外也会遭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学习西方和本国优秀企业的成功的管理经验,从中吸收最适合自己企业的经验。企业应根据企业以及其员工自身的特点,给员工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高层管理者及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更多的关注员工的成长、工作和个人的感受,给员工营造一个学习、成长的环境,对员工的压力好好管理使其转化为员工工作的动力等,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员工也会真诚相对,回报给事业及企业100%的忠诚,从而实现企业及员工双赢的局面。
第五篇: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理论与方法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理论与方法研究
内容摘要:激励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企业在管理中可通过激励艺术的应用,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更加努力地完成组织任务。因此,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作用、相关的激励理论以及最充分有效地应用激励艺术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现代企业 企业管理 激励理论 激励艺术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现代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都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当前,现代企业加强对激励理论及其应用艺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实意义
企业实行激励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和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让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继续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1.激励可以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华。行为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在激发员工动机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潜力。美国的詹姆士发现,员工在受到充分激励时,可发挥其能力的80%-90%,而在仅保住饭碗不被开除的低水平激励状态,员工仅发挥其能力的20%-30%。我国很多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与不合理体制压抑员工的积极性有很大关系。因此,企业要把这种不可估量的人力资源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建立公正的激励制度,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
2.激励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能够吸引、培养和留住企业所需的各种优秀人才。人才是企业的生命与第一资源,世界上绝大多数成功企业都对此达成了共识。例如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总裁直接讲明这样一种假设,即使把现有公司的一切全部毁掉,只要保留其现有人才队伍,就可以很快再造一个世界第一流的企业。如何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呢?这些企业主要是通过激励手段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他们不仅用丰厚的工资、福利等物质条件来留住员工,而且还通过各种管理职位、技术职位的快速提升来使能者得其所;不仅能使各类员工得到不同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而且还用企业文化来感染全体员工,提高其对企业的向心力。
3.激励制度和环境的创设,可提高员工的素质,为实现企业自身的社会功能创造条件。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织,不仅担负着一定生产经营的任务,完成满足社会一定需要的职责,而且体现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承担着对其组织成员享有民主权利和健康发展权利的一种承诺。许多现代企业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对这种社会职责的一种回应。企业激励作为一种全方位的系统激励机制正是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潮流,适应人的多方面需要,使企业成为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织载体。同时,激励机制可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趋向,给学习和实践带来巨大的动力,能够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二、理论指导
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其理论分为内容型、过程型和行为改造型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是指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实现组织的目标。现代企业应用激励普遍使用以下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成五个等级: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心理和物质上的安全保障;社交需要,人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需要彼
此同情互助和赞许;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该理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
2.双因素理论。该理论由赫茨伯格提出。双因素是指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具有维持人的积极性及工作现状的作用,包括那些与工作本身无关而属于外界工作环境的因素,如政策制度、领导能力、工资福利等,这些因素得到满足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意,但不能激发积极性。只有激励因素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积极性的效果。在企业内部,激励因素是指与员工工作自身内容相关的因素,如对工作的兴趣、工作的挑战性、员工发展的机会等。这些因素能激发起他们的成就感、责任感等积极感情,因而能增进员工的满意感,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3.期望理论。该理论由弗鲁姆提出,认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会给个人带来既定的成果并且该成果对个人具有吸引力时,才会被吸引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组织设置的目标,可表达为激励力=效价*期望值。在企业中,激励力是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部潜力的强度;效价是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员工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期望值是根据员工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一定行为能导致某种结果
概率。
4.公平理论。该理论由行为教授亚当斯提出,认为一个人在自己因工作或做出成绩而取得报酬后,并不是仅关心他所得到报酬的绝对量,而是通过相对于自己投入的报酬水平与相关他人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是否公平或公正。主要着眼于全体的影响及员工个人对别人的感觉,强调的是员工的主观感知,不是客观的真实情况。在员工管理中公平是相对的,只能尽量准确度量个人的绩效,做到在客观上让多数员工认为公平,而不可能做到让每个员工主观上都认为公平。
5.强化理论。该理论由斯金纳提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企业员工为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不断修正其行为。
三、基本方法
我们知道,只有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才会事半功倍,所以,现代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注重结合理论对激励应用艺术进行探讨。
1.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方法,也是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内部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激励方式。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对于大多数企业员工来讲,工作是其谋生及养家糊口的主要手段,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经济性报酬。报酬激励是一种物质激励手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的积极行为予以表彰,用增强员工报酬的形式满足员工的物质要求,可刺激员工为努力实现企业目标而尽心尽力。增加员工报酬有多种方式:提薪、发奖金、改善福利水平或直接发放实物都可以增加员工的物质利益。人对物质的需要是无限的,物质激励永远是最基本的激励方式。只是应当注意,报酬激励的对象不同,激励措施的力度也不一样。同等水平的物质报酬,对于低收入员工刺激更为明显,而收入较高的员工对于微薄的报酬激励程度很弱。相对于奖金来说,提薪的激励效果要强一些,但提薪之后,员工的积极性会减退,奖金则可以经常发挥作用。该方法对应于需要理论。
2.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是指企业支付给员工的不能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激励措施,包括给员工提供挑战性的工作、恰当的社会地位和弹性的工作时间等。精神激励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物质和金钱,但效果却很明显。管理者可通过思想教育、灌输价值观念,倡导组织精神等,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常用的精神激励方法有:⑴事业留人。留住员工的最好方法就是留住他的心,而留住人心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以事业留人。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养,给员工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⑵情感留人。情感是人类重要的心理现象,一个好的工作与组织环境能够让员工尽情发挥。为了让员工长久留
下,企业就必须让大家有一个共同追求的目标,努力满足员工内心的需求。⑶尊重人格。现代企业只有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体现对员工的尊重,才能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因此,企业要善于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在工作中,充分考虑员工的意愿,为员工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在教育中,采用民主方法,尊重和满足员工的自尊心。
3.文化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的核心文化建设非常重要。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长期经营活动中确定的、为其全体成员普遍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体现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经过长期发展沉淀的精华,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产物,是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综观国内外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这些企业都有自己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微软公司的文化强调智力、朝气、辛勤工作、接近顾客、远见卓识和以比尔·盖茨为榜样的创新精神。我国济南三联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继升在总结其企业成功经验时也指出:“文化力是能够最持久、最顽强地发挥作用的力量,也是一种最终能够制胜的力量。文化建设是一种强有力的纽带,它能把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有不同厉害关系的人组合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工作。这种作用绝不是仅仅用金钱就能实现。”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4.环境激励。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指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高层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善于构建和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加强企业内、外部环境建设,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对员工进行激励。企业不仅要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而且还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良好的办公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当今社会,随着员工对社会保障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文件规定和要求,为员工建立养老保险、工资福利、医疗保健以及失业保险等保障;在工作中注意加强对员工的安全
教育,及时配备工作所需的安全劳动用品,努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只有切实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创立安全的工作环境,员工才能真正建立起安全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企业服务中去。
5.团队激励。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必须强调现代企业团队精神。团队激励的内容可包括:⑴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⑵加强团队内的信息交流,增加团队凝聚力;⑶非正式团队为完成组织目标服务。现在的社会越来越讲求合作,因此,团队激励值得我们关注,提倡团队合作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激励政策方案的制定应朝着有利于员工团结的方向发展,要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现代企业建设发展中必须要讲求团队精神,讲求合作。如果一个优秀的人才在工作的时候,无法和周围的同事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那么工作中势必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样的人才并不是我们所鼓励和欢迎的,部门需要一个有凝聚力的合作团体,在工作中讲求配合,现在很多企业都已尝到团队精神的甜头,在表扬工作的时候,往往奖励某一个团体,而不是某个人。只有通过企业成员间的团结协作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更高目标。工作环节总是一环扣一环的,只有发挥集体优势,才能创造佳绩。
激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人力资源激励运用恰当,企业就富有朝气和活力。在现实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激励的应用牵涉到方方面面,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
二、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1、激励可以发挥职工潜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母士在对人的激励研究中发现:缺乏激励的职工仅能发挥其实际工作能力的20%—30%。因为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足以使自己保住饭碗,但是受到充分激励的职工,其潜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可见激励对人潜能的挖掘和利用是多么重要。
2、激励可增强企业的向心力。面对不同的个体和群体,管理者可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如职工参与管理,为组织发展献计献策;待遇激励,不断改善职工
生活、工作条件,提高职工福利待遇,使职工能产生工作于这样的集体具有荣誉感;情感激励,管理者重视和关爱组织中的弱势群体,使每位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等等。这些都可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组织的向心力,进而使职工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
3、激励有利于吸引和稳定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已主要演变成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市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多年来,各行各业的管理者们试图探索出一条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好办法、好机制,并为之做了大量的尝试。如“政策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策略,按岗定薪,竞争上岗的机制等,对吸引和稳定人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美国众多经济组织,不惜重金和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吸引各国的优秀人才,这也是美国在许多科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4、激励可以使员工由被动管理转向自主管理。在各种激励措施吸引力的作用下,员工的自主性能得到充分的诱导,使激励对象的目标趋向优化,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自主管理是企业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
三、如何在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对员工进行激励
激励要求企业为每个员工提供一种追求与达到目标的手段,这些目标将会满足他个人的需要。过去一段时期主要靠精神激励,而近年来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激励受到了普遍推崇,成为许多企业争相采用的一种激励方式。应该说,精神不是万能的,金钱也不是万能的,物质激励不能代替一切。我们必须掌握适度,有效结合,采取多种方式结合的激励机制。
1、以员工需求为出发点建立激励机制。要实现有效的激励,必须对每个相关人员的需求有正确的了解和分析。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员工的需求层次结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过需求的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交,尊重需求,发展需求)。二是了解需求的动态变化(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需求层次的强弱度与持久度的变化)。正确地了解和分析这两方面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激励满足下属合理的而又可能的需求,同时也是实行群体需求的正确导向。而对于企业的领导来说,在他们的理念中,要有对事业的责任心,才会有对下属需求的牵挂心。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不仅是单纯为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完成任务,而且也是为了更好地尊重人、关心人和体贴人,因为即使在同一企业中,员工的知识、文化水平层次也是不同的,对需求的内容也会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不仅仅是成本的节约、绩效的改进、出勤率的增加、效益的提高等功利目标,还应有工作生活质量的改善,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员工的成长与发展等与人性相关的人文目标。英国最大且盈利能力最高的百货零售集团马狮集团前董事长依时雷·薛格勋爵认为“致力发展与员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仅是付予优厚薪酬,还必须了解员工的困难并做出反应。高层管理者应知道员工的工作环境等各项福利措施的优劣程度。”马狮以福利高而著称,为推行种种福利措施所花费的代价往往使试图模仿的其他企业望而生畏。因此,以员工需求为出发点建立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2、建立资源分享的激励机制。资源分享及参与管理也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当员工学识提高,资讯科技普及时,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企业的资讯必须较大程度地公开,才能使员工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现代企业里的员工,早已不仅是企业的“雇佣者”,而是从打工的地位跃升到企业的投资者地位。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在被扁平式、网络式替代的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管理者武断、独裁的领导地位,使合作者和资本共嬴的模式成为主流。对企业本身来讲,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就不会因职工能力不足,而花费大量的时间通过自学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技能,这样就降低了机会成本,最终人员培训使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一致化,促使组织发展、个人发展顺利进行。在国有企业中,职工持股也是一个很有效的资源分享方式,普通员工参与持股,通过提供一种经济上的物质刺激,来使企业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的目标能够相一致"
3、建立适度淘汰的激励机制。激励不完全是奖励,还应该包括约束和惩罚。适度的淘汰机制不仅能使企业更有活力,而且能使员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淘汰是竞争的结果,实际上也是一种反刺激。反激励的手段,能使员工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促使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管理,以主人翁的态度为企业献计献策。南京新世纪大酒店(四星级)对员工实行累计考核积分制度,采取3%的淘汰制,有效地激励了员工成长。日本花王公司人事部门更是建立了一套对创造性的评分制度,由专家、领导和顾客对员工的思维行动和成果进行综合评分。严格的量化标准使员工之间产生差距,并通过竞争提高了员工的水平。
4、建立有效的内部提升机制。为了有效激励员工,内部提升机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若没有内部提升机制,员工便不知道自己勤奋和努力的结果,企业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使员工来接受培训和提高技术水平。更为严重的是,往往造成许多高层次人员的外流,他们不仅带走技术、企业机密,而且造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不稳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外援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也不一定能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大胆提拔工作绩效高的企业内部员工,不仅是对员工工作的肯定,更能为高层岗位补充人才。被提升的人在增大责任的同时,其权力和报酬也相应地被提高,因此,内部提升在大多数情况下兼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奖励。
5、重视情感激励。领导者对下属给予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建立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能够激发争先恐后、蓬勃向上的生气。情感激励是现代管理中极为宝贵、极为丰富,急需高度重视、亟待强化开发的激励模式。时刻关心员工,加以感情投资,让员工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员工会更愿意为企业效力,并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主人翁意识。同时,由于传递效应,员工会将这份感情用于企业身上,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6、建立和完善目标考评制度。员工工作目标和考核是将公司的营运计划与员工个人工作计划相结合的一种办法。员工工作考核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利益,尤其是个人成就感、价值观念,因此,目标考核制度对员工就不再是一种苛刻的监督,而是员工成长的里程碑和加油站。大多数人都有成就的需要,成功的标志就是达到预定的目标。有目标,人才能产生动力,因此,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建立和完善目标考评制度,有利于员工明确企业和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使员工在完成自己目标的同时,达到企业的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曾宪达.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J].商业研究,2002(14).2.路风.激励机制有几条路可走.中外企业管理导刊[J].1999(6).3.陈全国,梅小安.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的有效激励[J].经济师,2004(12).4.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