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探讨范文

时间:2019-05-14 03:5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探讨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探讨范文》。

第一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探讨范文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探讨

【摘要】由于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思想观念的制约,我国企业在员工激励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再加上我国在员工激励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相对落后,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创新机制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而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尽管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已经接受了许多西方的管理观念,也实行了很多激励员工的方法。但是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形式单一,依靠单纯的经济手段

员工激励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来看,通过薪酬机制来激励员工是企业最常用的方法。其激励手段单一,企业很少考虑员工的工作的满意度、工作内容的丰富性和挑战性、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内容。从需求层次理论来讲,企业对员工需求的满足只注重了低层次的需求,而没有重视较高层次的需要,影响到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

(二)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开发不够

通常企业需要的人才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获得:培训、留用、和引进。但目前企业员工培训状况并不乐观,存在诸如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培训理念落后等问题。企业中进行系统化培训的还很少,而且受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差别较大。

(三)缺少绩效考核机制和快速的反馈渠道

一方面,企业在以制度形式订立激励考评标准时,不但没有针对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层次,订立相应的标准,而且对员工效果的价值要求过高,考评标准不科学。另一方面企业的主管人员缺乏沟通技巧, 使得反馈质量难以保证,反馈工作不能长久进行。结果导致员工在工作中会产生不满情绪,大大降低他们的工作期望值。

(四)“以人为本”理念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薄弱

由于体制、历史和文化等诸多原因,我国仍然没有摆脱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影响,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以事为中心,它只重视物质的奖惩,忽视了对人的重视和尊重,忽视了人是管理之本。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薄弱必然导致一批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才流失。

(五)尚未建立健全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空洞的口号、老板个人的理念成为企业文化的畸形,使企业缺少凝聚力,没有战斗力。而荣誉感的异常凸显,则造成员工产生满足情绪、不愿继续学习深造,不愿创新工作等。

(六)激励的持续性长效性较为欠缺

目前公司很多管理人员认为激励是常规性的工作,无须花太多的精力。其结果呢,直到部门内部人员频繁跳槽,才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但已为时过晚。激励应保持连贯性,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留住人才。

二、现代企业激励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一)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和需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动、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因此,企业应根据时代的特征、企业的环境和条件,创新激励机制,及时准确地运用

激励机制,把握激励时机,提高人的积极性,将有利于企业管理,有利于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现代企业激励所存在的问题,削弱了企业激励的作用,导致企业中员工的积极性下降,进而间接的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有必要将现阶段企业的激励和当前的市场激励形式结合起来,形成新型的企业激励理念。

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创新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对生产力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起着保证作用。因此企业要获取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必须顺应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只有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对策,企业才能提高其效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处于不败之地。

(一)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多种手段相结合、方法上灵活多样的原则

在激励过程中,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要相互补充,不可偏废,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在运用激励手段时,综合运用尊重、情感、沟通、参与等能够带给员工强大行动力的非经济手段。由于每个人的需要是不同的,所以采取的激励措施应有针对性。企业工作者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才能产生效能,实现营利的效益。

(二)强化人力资本投入

应将人力资本投入作为企业投资的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领域应包括职工的招聘、教育、培训等方面。企业除了要重视在企业内部投资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还要积极利用企业外部的人力资源为企业服务,如聘用外部专家、某些业务或职能外包、研究单位进修学习等。

(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快速的反馈渠道

在建立了激励机制之后,必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与之相配套,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一个结构合理、管理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不但能留住优秀的员工,淘汰表现较差的员工,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员工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企业的主管人员要及时将绩效考核的信息反馈给员工,当然主管人员的反馈工作必须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企业文化激励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能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内在约束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永久的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不是老板个人对企业状况或者个人理想的总结,而是在充分调研员工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工作氛围、工作内涵而提炼出来的,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得到了大家的参与。所有员工都能够切实对照并执行,感恩、创新、回报、诚信、责任成为激励每个人的座右铭。

总之,企业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通过本文上述分析,建立和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在管理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意识,才能留住人才,任用人才,培训人才,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管理》(美)伊万切维奇(中)赵曙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62、《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赵曙明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3、《100个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 李小勇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精选精析》 张岩松, 赵明晓, 李健等编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5、《组织行为学 激励理论及其技术运用》 吴远,叶鸿蔚编著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6、.《中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精选》 孟昭宇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第二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与激励制度简论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制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企业开始发展。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了全球经济的脉搏,中国的经济的确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中国经济和企业面临的竞争无处不在,我们必须看到,中国企业从规模、技术到营销、人力资源等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都不占绝对优势。那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成为常胜将军,企业长久的动力怎样获取?

根据众多知名企业成功案例的分析得知,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人力资源管理的众多手段中,激励问题又是重要内容之一。激励运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运用的效率。而如何建立完备的科学激励制度成为目前困扰大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一)激励机制是企业留住和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以下现象:一方面,员工文化素质相对较差,拥有中学甚至小学学历的员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从事一般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真正懂得经营、管理、技术等全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很少;另一方面,企业中一些有能力、有经验的管理者和技术、业务骨干流失却很严重,由此造成的人才匮乏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由此看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住和吸引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激励机制的实施有利于企业的绩效的显著提高

一个企业有了好的绩效才能生存。企业要想有较高的整体绩效水平就要求全体员工有较高的个人绩效水平。在企业中,我们经常看到有

些才能卓越的员工的绩效却低于一些才能明显不如自己的人。可见好的绩效水平并不一定和员工的个人能力成正比。以往我国的企业过分强调员工的个人能力,认为企业效益完全由员工素质决定。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是十分科学。从“绩效函数”(如下)可以看出,个人绩效还与激励水平、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激励水平也是工作行为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员工能力再高,如果没有工作积极性,也是不可能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的。p_-f(M×AbX E)P-——个人工作绩效;M——激励水平(积极性);Ab_——个人能力;E——工作环境。

(三)激励机制可激发员工的潜力

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挖掘员工潜力在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他们的能力发挥可上升至80%一90%。由此可见,适当的激励可促进挖掘企业员工的潜力。因此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旨的激励机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目前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1.企业对员工激励意识落后。

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缺乏激励意识,没有认识到激励制度的重要性。这些企业就需要转变自己的陈旧观点,把人才当作一种资源来看,挖掘人的潜力,重视激励,使之成为企业的经济增长点。还有的企业,口头上重视人才,行动上却还是以往的一套。这些企业管理思想落后,这就造成这些企业里的员工积极性很低。

2.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估手段。

良好的激励机制需要合理的考核机制配合才能发挥作用,有些企业制度较为松散,主要凭管理人员的个人直觉、印象、随意的观察以及凭简单的成绩记录对工作情况做出评定,因而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容易造成评定上的失误。对一般员工而言,因为缺乏对员工日常工作的标准化考核,升迁和裁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个人情感。这样,往往离职的并非是庸才,升迁的也未必就是良将。

3.缺乏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现在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主要依赖于个人职务的提升,未能以价值贡献作为激励标准。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主要依据岗位在企业内的相对价值为员工付酬。岗位的相对价值高,其工资也高,反之亦然。薪酬往往跟高层、中层和基层主管等职务挂钩,员工工资的增长主要依靠职位的晋升。这种激励制度主要以对高中基层管理人员激励为主。这种仅以职务高低确定薪酬高低容易使企业资源错置、浪费人事成本,不能充分发挥员工个人潜力。

4.激励方式单一,缺乏人性化的激励。

中小企业所采用的激励形式主要是物质激励方式单

一、死板,且缺乏贴切员工实际的人性化的激励机制,过分强调利益导向及物质激励,没有深入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感受,不能充分满足员工尊重、成就、动力、自我价值实现等需要,因而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如只讲竞争、不讲合作,损人利己、封锁消息、一切向钱看等等,最后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积极性降低,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三、制定科学、合理企业激励机制

(一)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制定科学均衡的薪酬体系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而薪酬激励又是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而要想真正发挥薪酬管理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要深化薪酬改革,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首先,要建立一整套规范的职位管理体系。包括规范的职位设置、职位序列、职位说明书等。其次,要运用科学的量化评估系统对职位价值进行评价。即职位评估。再次,员工能力要与职位要求基本匹配。按职位价值确定报酬,可以让员工从注重职位高低转变到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上来,以价值贡献换得报酬。让员工面对了解自身价值的高低并寻求真正的努力目标,有利于个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淘汰机制

绩效、考核和激励淘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绩效—考核—激励淘汰—绩效”的流程来表示,由此可以看出,因绩效而考核,因考核而激励淘汰,因激励淘汰而有绩效,彼此间是互动关系。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科学的考核是奖惩的主要依据。企业要运用正式的评价系统,准确、公正、积极地对员工做出考核和评定。考核方法应该有科学性,应该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该使考核制度化、规范化。能准确地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地判断每个人的功与过,以及每个人贡献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公正地决定奖励谁、惩罚谁。公正和公平的奖惩,必须建立在公正和公平的考核基础上。以“绩效”为主线的员工考核是完善激励机制的核心内容。实施员工绩效考核,不仅能够激发员工比业绩、论贡献的积极性,还能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有效促进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也为企业输送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总之,现代企业管理中,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激励方式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改革方面,只有建立完备的企业员工绩效激励考核制度,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经久不衰,才能具有持久的动力,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朱伟康10工商管理 2011年11月15日星期二

第三篇:浅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六大模块

模块一 人力资源管理

1、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组织内部评估

3、组织发展与变革;

4、计划组织职业发展;

5、比较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综述

6、开发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计划

7、工作中的绩效因素

8、员工授权与监管

模块二 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模块

1、理论学习

2、项目评估

3、调查与评估

4、需求评估与培训

5、培训与发展

6、培训建议的构成7、培训、发展与员工教育

8、培训的设计、系统方法

9、开发管理与企业领导;开发自己和他人 10项目管理;运作管理:项目开发与管理惯例

模块三 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补偿,激励和收益)

1、薪酬

2、构建全面的薪酬体系

3、福利和其他薪酬问题

4、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

模块四 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

1、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优势

2、人力资源管理的发令及环境;

3、人力资源规划

4、工作分析

5、人员招聘

6、培训和发展员工

7、员工绩效评估

8、提高生产力方案

模块五 员工和劳动关系

1、就业法

2、劳动关系和社会

3、行业关系和社会

4、劳资谈判

5、工会化和劳资谈判

模块六 安全、保安和健康

1、安全和健康项目

2、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3、促进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4、管理执业健康和安全

模块一 人力资源管理

1、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组织内部评估

3、组织发展与变革;

4、计划组织职业发展;

5、比较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综述

6、开发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计划

7、工作中的绩效因素

8、员工授权与监管

模块二 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模块

1、理论学习

2、项目评估

3、调查与评估

4、需求评估与培训

5、培训与发展

6、培训建议的构成7、培训、发展与员工教育

8、培训的设计、系统方法

9、开发管理与企业领导;开发自己和他人 10项目管理;运作管理:项目开发与管理惯例

模块三 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补偿,激励和收益)

1、薪酬

2、构建全面的薪酬体系

3、福利和其他薪酬问题

4、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

模块四 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

1、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优势

2、人力资源管理的发令及环境;

3、人力资源规划

4、工作分析

5、人员招聘

6、培训和发展员工

7、员工绩效评估

8、提高生产力方案

模块五 员工和劳动关系

1、就业法

2、劳动关系和社会

3、行业关系和社会

4、劳资谈判

5、工会化和劳资谈判

模块六 安全、保安和健康

1、安全和健康项目

2、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3、促进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4、管理执业健康和安全

人力资源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开发与实施、绩效考核与实施、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管理六大模块。

具体细分:

一、人力资源规划:

1、组织机构的设置,2、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与分析,3、企业人员供给需求分析,4、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的制定,5、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1、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组织内部评估

3、组织发展与变革;

4、计划组织职业发展;

5、比较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综述

6、开发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计划

7、工作中的绩效因素

8、员工授权与监管)

二、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配置:

1、招聘需求分析,2、工作分析和胜任能力分析,3、招聘程序和策略、4、招聘渠道分析与选择,5、招聘实施,6、特殊政策与应变方案,7、离职面谈,8、降低员工流失的措施

三、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

1、理论学习,2、项目评估,3、调查与平谷,4、培训与发展,5、需求评估与培训,6、培训建议的构成,7、培训、发展与员工教育,8、培训的设计、系统方法,9、开发管理与企业领导;开发自己和他人,10、项目管理:项目开发与管理惯例。

四、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3、考评阶段,4、总结阶段,5、应用开发阶段,6、绩效管理的面谈,7、绩效改进的方法,8、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9、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

五、人力资源薪酬福利管理:(补偿、激励和收益)

1、薪酬,2、构建全面的薪酬体系(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薪酬调查、薪酬计划、薪酬结构、薪酬制度的制定、薪酬制度的调整、人工成本核算),3、福利和其它薪酬问题(福利保险管理、企业福利项目的设计、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设计)

4、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

六、人力资源的员工和劳动关系:

1、就业法,2、劳动关系和社会,3、行业关系和社会,4、劳资谈判,5、工会化和劳资谈判(安全、保安和健康、安全和健康项目 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促进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管理执业健康和安全)

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

1、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优势,2、人力资源管理的发令以及环境,3、人力资源规划,4、工作分析,5、人员招聘

6、培训和发展员工

7、员工绩效评估

8、提高生产力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又称人力资源计划(HR Planning,简记HRP),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和重要领域。猎头顾问钟克峰先生认为,一般来说,关于人力资源规划的理解,主要有三个层次的意思:

1、确保组织和部门在需要的时间和岗位上获得所需要的合格人员,并使组织和个人得到长期的益处;

2、在组织和员工目标达到最大一致的情况下,使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3、分析组织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并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满足这些要求。

所谓人力资源规划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此而提供人员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工作者和组织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短缺人才。在这个总的概念下,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包括几项具体的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是:

人员档案资料:用于估计目前的人力资源(技术、能力和潜力)和分析目前这些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

人力资源预测:预测未来的人员要求(所需的工作者数量、预计的可供数量、所需的技术组合、内部与外部劳动力供给量)。

行动计划:通过招募、录用、培训、工作安排、工作调动、提升、发展和酬劳等行动来增加合格的人员,弥补预计的空缺。

控制与评价:通过检查人力资源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关于人力资源计划的系统的反馈信息。

由此看来,人力资源规划就是组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平衡过程。

第四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培训

宁夏建工集团员工培训方法浅析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清晰,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残酷、越来越激烈 , 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 而企业的好坏与员工的整体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培训的竞争 , 企业要想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唯一途径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 , 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 , 只有通过培训员工不断使其更新观念 , 增加员工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 , 员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 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 , 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职工培训是留住人才,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职工培训的长远目标和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职工培训必须具备适应外部环境急速变化并对外部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企业培训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个人对职业的满足程度 , 直接有效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 从而采取各种方法对企业各类人员进行的教育、培训投资活动。因而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开始认识到员工培训在企业发展壮大中的重要地位 , 开始探索有效的员工培训的方式和方法 , 因此,关注和研究现代企业职工培训的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就此我将以宁夏建工集团作为目标企业进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分析。目标企业分析

2.1 目标企业的基本情况

宁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是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由原宁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部和所属宁夏第一、第二、第五建筑公司4家具有一级施工资质的企业合并重组成立的。重组后的宁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3亿元,资产总额30亿元人民币,在册职工5600多人,其中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00多人,拥有各类施工机具2000多台件,总功率达4万多千瓦,具有年完成施工产值50亿元以上的施工能力。宁夏建工集团现有所属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13家,主业分公司96个,是集建筑安装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装饰装潢、商品混凝土、工程咨询、设计科研于一体的国有大型建筑业集团公司。目前,宁夏建工集团具有四个国家一级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资质;有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安装工程、公用市政工程、建筑幕 墙工程、公路路基工程、消防工程、装饰工程等二级资质各两个、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证在申办中。宁夏建工将通过整合内部资源,调整经营结构,实行扁平化管理,按照“整合优势、做强主业、调整结构、多元并举”的发展思路,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以主业带动房地产开发、商品砼经销、建设工程项目代理咨询、装饰工程施工设计、海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输出五大板块共同发展的经营格局;以统一企业标识,协调市场开发,财务集中管理,强化技术装备,合理调配资源,形成集生产经营和资本营运为一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宁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将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实行职能事业部制管理,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对集团公司所属的全部经济实体单位实行全方位垂直管理,形成集团公司为投资决策主体、资本营运中心和利润中心,分公司(项目部)为生产主体和成本核算中心,各专业公司、参股公司为资本收益中心两级管理体制。

2.2 目标企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 企业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其中一线操作人员在数量上占 80 %以上,而且大多是农民工,素质普遍较低且管理困难;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企业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是技术出身,数量和素质均达不到要求,目前企业亟需一批复合型技术及管理人才。

2.2.1 劳务队伍的组织管理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充实劳务队伍。2004年末农民工人数占从业人数的82 %以上。这一用工制度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1)组织不规范。“包工头”式用工大量存在,他们与建筑企业之间是一种临时的纯经济关系,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2)管理不到位。一方面农民工在进入工地前很少经过系统的操作和安全方面的培训,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缺乏有效的维权途径,劳资纠纷时有发生。

2.2.2 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短缺

目标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低层次的操作人员富余,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文化程度不合理。2004年企业从业人员高中以下教育程度占94.6%(其中高中占13.2%,不识字或很少识字的占1.9%),大专占3.5%,本科及以上占1.9%,低于当时大专占5.0%、本科及以上占2.2%的全国水平。(2)技术人员紧缺。目前工程技术人员占建筑业的从业人员15%不到,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到5%,与发达地区的技术人员占40%以上的比例相差甚远。(3)年龄结构不合理。建筑企业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呈现老化趋势,据统计,企业中47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占了45.41%,其中57岁以上占76%。这部分技术人员经验丰富,是行业的骨干力量,但大多面临着退休,而中青年技术人员又严重流失,导致企业技术人才的后备力量不足。

2.2.3 人才流失严重

企业流失的大多是中青年技术和管理人才,特别是许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企业招进来容易留住难。他们的离职造成了企业信息、技术、客户、人才多重损失。也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士气和声誉。大批量的人才流失不仅加剧了企业人员结构不合理状况,也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种种困难,企业不得不重新招聘、增加成本。

2.2.4 项目经理紧缺

项目经理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在项目上的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和责任主体,自1990年建设部开始实行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制度以来,有50万人取得了政府核准的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其中15万人取得了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已经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但是由于我过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入量大。项目经理数量与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相比,仍旧上一杯水车薪。同时目前项目经理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已经不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存在“四多一老”(即低资质多、年龄偏大多、初级职称多、低学历多)现象。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领导者无人才观念

企业本身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往往人才观念淡薄 , 在工作中只注重于事的管理而并不关注人的管理 , 一门心思抓生产、抓经营、抓效益 , 而没有把人看作可开发的资源 ,不明白人才位于整个生产过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位置。因此有能力和具有潜力的工作人员由于得不到人性化的合理的重用和提拔 , 自然会选择另一个更好的事业发展空间。而对于建筑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 , 一个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流失 , 对企业来说损失是巨大的。例如一个优秀项目经理跳槽 , 他带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技术和经验 ,更重要的是将他所拥有的一大批客户以及自己下面的施工队伍带走 , 这些无形资源的流失是企业重大的损失 , 有时候甚至会成为对企业致命性的打击。

3.2 企业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绝大多数企业对于企业人才的培养没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长期的培训计划。只是在出现一些国家新政策 ,或者业务上出现新内容的时候 , 才临时抱佛脚召集工作人员进行突击式的学习。同时企业没有一个对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 , 也没有建立一个透明的合理的竞争和激励机制。这不利于整个企业学习氛围的形成 , 不利于员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不利于培养他们对众多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这样就阻碍了整个企业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加强。

3.3 培训目标定位不准确

目前针对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开展的培训教育,主要有:“五大员”培训,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及安全培训等。这些培训任务主要是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强制开展的教育,若企业不参加教育培训,则每年的企业资质年检就不予通过。建筑企业为了节约资金,参加培训的目的只是为了保级或升级,而不是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员工被派来学习,一是为了凑数二是为了逃避劳动。由此可见,由于培训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培训的动力严重不足。

3.4 尚未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教育体系

一是企业不清楚培训对象是谁,存在着重管理层培训,轻一线工人岗位培训的现象。在一线操作人员中农民工占到80%以上,其中90%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经过培训的农民工还不到总数的10%。数以百万计的一线工作人员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也就是百年大计的真正建造者。二是企业不清楚培训内容是什么,存在缺乏针对性、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目前建设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组织编写的培训教材,充分考虑了内容的新颖性和适用性,但这种大包大揽的做法,却忽视了建筑企业的个性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很大,统编教材又怎能满足全部需要?三是企业不清楚怎样选聘培训教师和如何提高培训质量,存在培训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手段老化等现象。多数培训教师来自高校,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深厚的理论功底,但缺乏实践经验,纸上谈兵的现象很突出;教学手段以理论学习为主,即以教师授课为中心,虽然传授知识的效率很高、成本很低,但并不能真正提高学员的实际运用能力;缺乏亲验性学习,即以案例讨论、现场操作、模拟练习等方式,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和研究。

3.5 培训效果的评估手段单一 目前企业的培训效果的评估手段是培训完成后,参加培训考试。一般只要不缺勤,100%通过。学员通过培训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提高,对企业的贡献怎样等问题,由于属定性指标,较难以定量指标衡量,需要企业在员工培训后花费一段时间进行评价,但一般企业怠于去评估。针对企业现状提出对企业员工培训的建议

4.1 转变观念提高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当今国际著名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培训,美国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的中国培训仅在1996年的培训经费高达9亿美元,韩国的三星,日本的松下每年都投入巨资对员工进行培训。中国建筑企业也应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培训是一种双赢策略。在现代化的企业中,人力资源已经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提高企业中人的知识能力,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之道。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企业对人力资源及人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对传统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日本的研究证实,不同素质的工人对一巧降低成本的作用大不相同。如果一般工人的作用是5%的话,经培训的工人的作用是10%--15%,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人是30%,是一般工人的6倍。因此,建筑企业应转变培训观念,对培训给予积极投入和支持。培训观念的转变,不仅涉及建筑企业管理层,企业的参与培训的员工也要主动转变。主动学与被动灌输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要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中国香港一些建筑企业实行所谓“自我申告”制度,在调动员工培训主动性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在“自我申告”制度中,员工定期填写申告表,反映过去5年中能力提高与发挥情况,今后5年的发展方向及对个人能力发展的自我设想。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员工的申告表与员工沟通思想,统一看法,以此作为制定员工培训和开发计划的依据。这种员工参与制度有很重要的心理作用,它使员工意识到个人对于工作的“自主性”和对于企业的“主人地位”,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个人发展目标更加趋于一致,有助于员工转变培训观念,加倍工作和努力学习。

4.2 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劳务分包制度

面对目前建筑企业管理层与操作层的分离,一是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首先要遏制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避免自有资金不足的建设单位和房地产开发公司进入建筑市场,造成拖欠工程款的隐患;次培育发展劳务企业,给予他们政策上的优惠;再次把劳务分包合同作为推动建筑劳务发展及加强监管的重点,防止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 本与“包工头”合谋。二是建筑企业在进行劳务分包时,应选择有建制的劳务分包企业,并从技术工人力量、业绩、信誉度等方面加强对劳务分包企业的考核和评价。此外,鼓励建筑企业对信誉良好但不具备建立企业条件的劳务队伍进行收编,成立自己的劳务分公司,使农民工最大程度地被劳务企业吸纳。三是劳务公司要注重自身建设。加强对农民工上岗前的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竞争力;尽可能组织农民工加入当地的工会组织,通过工会和劳务企业双方共同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

4.3 完善人才招聘和使用机制

人才的招聘上,建筑企业首先要进行系统的人力资源需求规划。在对企业工作岗位和人力资源状况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经营目标安排招聘工作。其次要更新人才招聘观念,综合利用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利用人才招聘会和校园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吸纳人才。既要引进有技术又有经验的人才,也要注重应届毕业生的补充和培养,为企业做好后续人才储备。(2)重视对内部员工的培养。企业在积极从外部招聘人才的同时,也应从职业分析出发,注意选择内部优秀年轻员工加以培养。人才的使用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合理配置的原则,做到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首先要实行多种用工形式。根据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和个人要求,在用工形式上可以相互转换,适时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整。其次要建立畅通的人才内部流动机制。定期根据员工综合表现和考核情况进行职位调整,形成“能上能下”的动态竞争机制,并引导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和公司最需要的地方流动。

4.4 健全企业培训体系

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有效途径。建筑企业应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技术变化预测,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规范培训制度。

建筑企业对不同岗位,不同类型人才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应有所区别:(1)对企业决策层的培训。主要是保证其领导决策的能力。可选择一些优秀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把他们送到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甚至国外进行脱产培训或参加短期的专业研讨会。培训内容以经营管理知识为主。培训后企业应大胆委以重任,把他们派到重大项目中去检验和锻炼他们。(2)对技术管理层的培训。一部分是从事研发及专项技术工作的人员,可以邀请一些技术专家到企业参与研发,并加强与高校合作。另一部分是在项目一线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可以结合项目特点进行培训,辅以计算机和外语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一专多能”。(3)对操作层的培训。对技术操作工要加强“执证上岗”,对辅助工人主要是做好 上岗前的安全培训。另外对一些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还要增加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企业做好培训的另一个关键是加强对培训的全过程质量控制。首先要保证培训的出勤率。其次要落实培训考核工作,培训开始前要设立培训目标,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挂钩,从而提高员工的培训积极性。

4.5 建立以 KPI为核心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即关键业绩指标,它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KPI的关键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实施的具体的量化指标,而企业的绩效考核就是建立在这些量化指标基础上的。建筑企业要建立以 KPI为核心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首先要确定本经营目标,即为企业层的一级。其次,KPI再将企业层的 KPI分解到每个项目经理部形成项目层的二级 KPI。每个项目部再根据本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结合项目的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体系,将项目层 KPI分解为质量、进度、造价、安全等指标。最后沿着项目的WBS将指标进一步分解到项目单元、工作包,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目标体系。在具体考核指标的设置上,可将指标划分为关键指标和辅助指标 , 考核时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实施考核的主体分为以下三类:(1)企业职能部门领导;(2)项目部领导;(3)内部客户。建筑企业的员工一般同属于企业职能部门和项目部,所以要同时接受这两个方面的考核。而内部客户主要是下一道工序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在评价本工作指标上,最具有发言权。让内部客户作为考核者,可以在企业内部倡导一种客户至上的理念,从而促进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提高效率。实际考核中再根据实际情况对三方赋予不同的权重。在考核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一旦 KPI指标确定后就要严格执行,执行过程中要本着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完全以被考核者的指标完成情况为依据。第二,项目成立后就要根据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和 KPI,给每个岗位编制一个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员工的工作应在岗位责任制的指导下完成。第三,建立动态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严格与薪酬挂钩,与职称评定和职位升迁关联。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完成指标的动力。

4.6设计合理的激励体系

合理的激励体系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建筑企业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员工需求的变化,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有效的薪酬体系。企业应在工作评价和能力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人才的市场价值,完善企业的结构工资制度和福利制度。首先应该适当增加学历工资,这样既可以缓解一些青年技术人员的不公平感,降低离职率,也有助于企业吸引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其次实现绩效考评与薪酬的有效链接,重点体现在提薪及奖金的发放上。再次对高级管理层可以采用年薪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引入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模式。同时加大对高级技术人员的激励程度,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要给予大额奖励。(2)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企业不仅要注重改善施工现场有形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要关心员工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环境,在整个企业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3)建立分权与授权机制。企业可以根据每个职位的工作职责与内容,同时充分考虑任职者的能力和企业制度,让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一定程度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权利。(4)建立“心里契约”。企业要通过为员工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和大力建设企业文化,在注重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建立员工和企业的“心里契约”。让员工感觉到自己与企业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并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

4.7 加强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目前建筑市场与企业急需培养和补充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通外语、能负责以及适应国际工程承包需要的复合性项目经理,这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1)政府主管部门要完善建造师注册制度,以及项目经理的考核和资格认证制度,并从相关政策上加以保障。(2)行业协会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要充分发挥各建筑行业协会专业性强、联系面广的优势,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项目经理的教育培训机制和市场优化配置机制。(3)企业要把提高项目经理素质、培养和管理好项目经理人才队伍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鼓励具备条件的原一、二级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参加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同时要完善项目经理的选拔培养、考评和激励机制。

4.8 结论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人力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做好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优势,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树立“人力资本”的观念,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再落实到招聘、配置、培训、考核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同时要大力发展建筑业职业经理人队伍,这对推动我国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职业化过程,提高建筑企业管理者的素质,规范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减少各种裙带关系带来的不利影响有重要作用。结语

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是相辅相承。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来看,共同的价值观、企业理念是员工在共同的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种人性化的理念。建筑企业一线员工大多数生活单调、贫乏、缺乏精神支柱。对此,笔者认为国有建筑企业培育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应从物质层有形化入手,从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做起,关心他们的生活,用一个情字去感召他们。因为建筑企业员工长期的流动性使得大部分员工一年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很少,对情感的认同感,对企业的归属感表现的更为强烈,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营造“家庭”氛围,使每个员工树立企业即“家”的基本理念,所有的人都有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权力。企业领导要特别重视感情投资,熟悉员工的情况,抽时间亲自参加员工家里的喜事等。企业组织的活动可邀请员工家属参加,这样可使整个企业洋溢着家庭的和谐气氛;同时应充分利用员工纪律性强的优势,加强对员工的教育,树立“经营即教育”的理念,即依靠教育在企业成员中确定“经营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利润乃是服务的报酬”的理念、教育的动力来自于团队精神,同时通过教育又强化了团队精神,成为企业管理之魂;在生产一线注重实行文明施工,建设标准化工地,外塑企业形象。然后从制度上去规范,最后上升到观念层。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员工整个精神状态都将会发生转变,同时企业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对人力资源不断开发和管理使员工潜能得到释放。企业为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整个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将会大大提高。

第五篇:论现代中小型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

论现代中小型企业的员工激励问题

【摘 要】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即对人的管理。在企业实战中,员工的有效激励机制和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当前中小型企业在对员工的激励方面耗费不少,预期的目的却没有达到。员工激励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激励的含义、激励在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继而指出当前中小型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这些问题提出中小型企业完善激励机制的措施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个人潜能,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激励措施方法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中小企业正在积极努力,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但由于受企业不完善体制及企业的自身特点的制约,使目前的激励机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中小企业要产生凝聚力,吸引、留住人才,就必须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作用,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激励。采用多种激励

[1]手段,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激励的概述及其含义

众所周知, 管理是企业的核心问题, 而激励又是管理的核心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细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人力资本对于现代企业的兴衰成败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设法引导员工尽最大努力为其工作,才能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绩效。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 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简单而言,激励就是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从而使被激励者的行为向提供激励者预期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员工激励是一个过程, 是员工行为发生前后相互关联的因素链。了解这个因素

[2] 链,便可因人而异地实施激励方案,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激励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2.1 激励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积极性是员工在工作时一种能动的自觉心里和行为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员工智力和体力的能量充分地释放,并导致一系列积极的行动,如提高工作效率、超额完成任务、提高产品质量、良好的服务态度等等。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对员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其能力仅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而受到激励的员工,由于思想和情绪处于高度激发状态,其能力可发挥到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3] 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三四倍。真正称为“超越自我,挑战极限”。

2.2 激励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提高员工素质,不仅可以通过培训的方法来实现,也可以运用激励的手段达到。企业可以采取

第 1 页/ 共4页

措施,对钻研业务、科技创新的员工给予表扬,对不思进取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批评,并在物质待遇、晋升等方面区别考虑。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促使员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员工在激励措施的鼓舞下,为了能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必定会主动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员工的自身素质。

2.3 激励有助于将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统一

个人目标及个人利益是员工行为的基本动力。它们与企业的目标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当二者发生背离时,个人目标往往会干扰企业目标,激励的功能在于以个人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为前提,诱导员工把个人目标统一于企业的整体目标,激发和推动员工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积

[4] 极状态,从而促使个人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的共同实现。

2.4 激励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保证企业整体能够有效、协调、高速地运转,首先是以制度激励,即:以科学的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这是企业约束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还需要运用其他激励的方法,分别满足其对物质、精神、尊重、社交等多方面的需求,以鼓舞员工的士气,协调人际关系,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

[5] 向心力,促进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充分发挥企业团队的作用。

3.中小型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应用形式化

许多中小企业把制定、完善、规章制度作为重中之重,而落实起来仅仅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实施起来则多以“研究、研究”将之浮在空中,结果导致不少人才自我价值难以实现而不得不离开企业。没有薪酬待遇和职业规划为员工创造一个前景目标,从而割裂了个人行为与企业行为,也就加大了企业的内耗程度,降低了各项工作的效率。

3.2 物质激励形式单一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在物质激励中只采取薪金一种形式,没有把奖金、优先认股权、红利等物质激励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员工的利益和需求,发挥物质激励的最佳作用。

3.3 物质激励的标准不合理,没有和工作业绩挂钩

一些中小企业的物质激励较为呆板笼统,如:管理人员都拿一样的薪金;技术人员都拿一样的薪金;一线员工都拿一样的薪金;后勤保障员工都拿一样的薪金。此标准没有和各个岗位上员工的个人工作业绩相联系。因此,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4 激励手段和方法单一

多数中小企业只采取薪金激励的手段和方法,没有把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工作激励、精神激励等手段和方法有效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有极少数中小企业管理者不会运用激励手段和方法,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管理员工,使员工的思想和情绪受到抑制。

3.5 激励机制的应用缺乏合理的制度支持

许多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激励机制的重要性,目前正着手建立完善。但实施过程中缺乏合理的制度支持,加之领导层经营管理水平有限,一股脑照搬照抄大企业的激励模式,效果不佳。中小企业在经营规模、资本运转、人员管理方面和大公司都不同,刻意模仿别人的激励机制只会使企业消化

[6] 不良,从而阻滞了企业的发展。

4.中小型企业完善激励机制的措施和方法

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潜能充分利用的竞争。调查研究表明, 如果缺乏激励环境, 员工的创造能力受到局限, 仅能发挥其潜能的20%~30%;如果有良好的激励环境,则可发挥出其潜能的80%~90%,工作效率提高了3~4倍。因此,中小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创造良好的激励环境,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才能提高企业的创造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1 经营者应努力提高管理能力素质。

首先,经营者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激励机制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在企业经营中的动力作用;其次,激励是一门艺术,有着丰富的管理内涵,经营者要树立现

代化的管理理念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行为,以提高现代管理能力;再次,由于中小企业的性质特殊,管理者的个人修养、魅力、胸怀和领导艺术等综合因素直接影响激励机制的效率。因此,经营者只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努力学习,加强修养,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

[7] 企业激励机制的效益。

4.2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实行差别激励。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说过:“一个正确的激励策略,必须取得这个组织的全体成员的认

同,才能发挥引导作用。一个企业中,一套合理的制度是员工激励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与之对应,员工激励的无效性也只能从相关制度的实质性的缺失或者不合理来追寻。”所以中小企业要提高激励的效能,首先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由于中小企业的行业性和差异性,要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绩效评估体系,就必须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以企业和员工的利益为基础,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其次,应根据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动态差别激励,基于绩效评估体系,考虑到每个员工都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应在充分了解员工需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动态激励。这就要求经营者详细调查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员工需要的合理性,区别员工需要的主次方面,预测满足员工需要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以期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最后,还要注重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提高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总之,差别激励机制就是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个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8] 奖惩制度,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统一。

4.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尊严感和成就感,从而充分发挥员工的巨大潜力。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关键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如果员工对企业文化产生强烈的共鸣,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就具有了持久性、整体性和全员性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中小企业只有创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企业在竞争中取胜。而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就必须把本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每个员工的个人前景融合起来,把员工的个人奋斗置于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中,让每个员工意识到企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这样把企业的规划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9] 企业的发展才能蒸蒸日上,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极大地迸发。

4.4 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激励措施的基础,可在短期内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而精神激励可持地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因此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制定物质激励方面的措施,特别要充分考虑双因素理论和公平理论,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因素,减少员工的不公平感;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从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和环境激励五个方面构建精神激励体系:

目标激励:企业目标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它体现了员工工作的意义,能够在理想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全体员工。企业可以实施目标激励,帮助员工设计职业规划,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宗旨和目标,了解自己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应起的作用。然后,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使职工在完成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目标。这样,员工个人事业的发展,待遇的改善与企业事业的发展、效益的提高息息相关。

情感激励:通过经营者与员工之间情感的共鸣而达到激励目的,是投入成本最小、回报最大的激励方式。领导者要尊重、信任下属并及时有效地与员工沟通,认同员工的工作和成绩;同时要让员工感受到自我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愿意承担更为重要和困难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参与激励:马克思主义需求层次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也证明知识工作者大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通过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全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及团队精神,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还可以集思广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激励效果。

荣誉激励:是基于员工尊重需要的满足而采取的激励方式,这种激励方式成本低、效果好。经营者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在相应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员工,给予“先进生产者”、“质量能手”、“专业技术带头人”、“优秀团队”、“创新之星”等荣誉称号。通过对员工贡献的公

开承认,可以满足人的自尊需要,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环境激励:人人都向往在一个宽松、人际关系和谐、环境优雅的工作场所工作,因而中小企业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既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工作;又可以形成一定的压力和规范,督促员工努力工作,取得更大

[10]的工作效能。

4.5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员工培训既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提升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同时给员工提供各种学习、培训机会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培训意味着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意味着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更意味着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这种激励对员工的影响是深远的。培训并不是简单的对企业员工进行授课,而是一个完善的体系。从培训的内容到培训效果的考核到培训的奖罚,每一环节都很重要。完善培训

[11] 体系是一个企业自身不断成长的需要,也是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和积极性的提高,而有效的激励会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上述具体措施,建立起适应员工需求、企业特色以及时代发展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孙健敏,周文霞.管理中的激励[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2] 杨健.中小企业如何有效激励员工[J].现代管理科学,2003,(4).[3] 徐海英.中小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J].上海轻工业,2004,(5).[4] 周茜梅,贾峤.浅谈对中小企业员工的激励[J].北方经济,2004,(6).[5] 黄进凯.中小企业员工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于京超.中小企业员工人本管理激励机制的完善[J].商场现代化,2008,(28).[7] 房萍.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浅谈[J].技术与市场,2008,(7).[8] 彭傲天.浅议中小企业员工激励问题[J].河北企业,2008,(8).[9] 葛元月.中小企业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探索[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10] 马立强.我国中小企业员工激励管理的有效性研究[J].江苏商论,2007,(6).[11] 黄春丽,杨凤义.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下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探讨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探讨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现代企业中经营者的激励问题大全

    论现代企业中经营者的激励问题 [摘要]建立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分析经营者的激励因素;论述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现代企......

    现代企业的薪酬激励

    现代企业的薪酬激励案例:某房地产集团属下一家物业经营管理公司,成立初期,该公司非常注重管理的规范化和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制定了一套较科学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公司得到了较快......

    人力资源激励

    1.1 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1.1.1 资源是形成社会财富的来源自古以来 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资源一是来自自然界一是来自人类自身的 知识和体力前者称为自然资源或物力资源后者称......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计算离职员工的经济补偿金是日常必需的工作之一。由于《劳动合同法》扩大了经济补偿金的支付范围并改变了它的计算标准,经济补偿金的分段计算成为......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A11行政1班 沈心悦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和企业都面 临着激烈的竞争,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在企业......

    浅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推荐5篇]

    浅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老子《道德经》管理思想启示之二中国管理传播网(域名:http://manage.org.cn)作者:张向前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4-8-31(国立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现代企业的薪酬激励案例(★)

    资深策划师马晓宇整理医药行业营销策划人共享现代企业的薪酬激励案例:某房地产集团属下一家物业经营管理公司,成立初期,该公司非常注重管理的规范化和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制定了......

    浅谈现代企业员工特点及激励策略

    浅谈现代企业员工特点及激励策略 作者:何忠长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关注如何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方面越来越关注了。如何激励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的一项技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