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打造品牌展览的路径研究

时间:2019-05-14 19:4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打造品牌展览的路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打造品牌展览的路径研究》。

第一篇:“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打造品牌展览的路径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打造品牌展览的路径研究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重庆打造品牌展览创造了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在重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下,重庆的品牌展览塑造已取得十足进展,但在品牌意识、品牌定位、品牌人才和品牌企业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文章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以系统思维从品牌意识、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推广、品牌提升和品牌保障等六个方面打造重庆品牌展览的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重庆;品牌展览;路径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以促进沿线区域合作为出发点,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重庆在展览经济发展、品牌展览塑造方面迎来了重要机遇。基于重庆在品牌意识、品牌定位、品牌人才和品牌企业等方面当前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探索“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打造品牌展览的路径迫在眉睫。

一、重庆打造品牌展览存在的问题

1.品牌意识亟待提升

重庆在打造品牌展览方面的意识亟待提升。第一,突出问题是对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重视程度不够。CIS一般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S(Mind Identity System)、行为识别系统BIS(Behavior Identity System)和视觉识别系统VIS(Visual Identity System)三个方面。重庆的展览企业大多起步较晚,对企业和展览的CIS重视度不高。MIS方面,如企业理念文化、展览主题等缺乏策划创新;BIS方面,企业的公关活动、展览营销活动缺乏整体打造;VIS方面,企业官网、展览会官网、参展手册等设计制作,与国际品牌展览相比,在精美度、细致度、统一度方面还存在差距。第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重庆的展览服务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与国际品牌展览相比,在个性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第三,品牌宣传方式单一,缺乏文化挖掘和整体营销。缺乏系统的宣传策划,宣传手段较单一,未充分发挥展览的宣传平台功能,最大程度服务于参展商和专业观众。

2.品牌定位仍不明确

品牌定位是市场定位的核心和集中表现,明确的定位是品牌经营成功的前提。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重庆的展览业发展迅速,会展数量逐步增多,据重庆会展行业协会公布数据,2017年重庆共举办展会69个,但同类展览较多,品牌定位不清楚,仅“家博展”就达5个之多;存在与其它城市和地区展览品牌同质化的现象,如“渝洽会”、“高交会”等展会都是国内常态化的展览,真正结合本地产业、文化资源和特色的展览不多,缺乏国际竞争力。

3.高端人才急需培养

人才是关系到品牌展览打造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重庆的会展教育发展迅速,目前已有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和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4个本科院校和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轻工职业学院等5个专科院校开设了会展专业,为重庆展览业输送了大量的展览人才。随着“一带一路”带来的展览国际化发展,要求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展览知识、精通所在国语言、熟知所在国文化等高层次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重庆的会展教育亟待改革。展览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为非会展专业背景、缺乏外语能力,需加强相关培训。

4.品牌企业亟需打造

具有全球影响力、办展经验丰富的知名展览企业是构建品牌展览的动力。重庆市立嘉会议展览有限公司打造了“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017年9月,由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与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重庆沪渝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正式揭牌,着力打造会展全产业链服务,为重庆展览品牌的构建增加活力。但重庆的展览企业大多刚刚起步,知名大型展览企业不多,缺乏国际竞争力。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打造品牌展览的路径

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结合重庆品牌展览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以系统思维、逐步递进的方式,从品牌意识、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推?V、品牌提升和品牌支撑等六个方面同时发力是打造重庆品牌展览的必然路径。

1.品牌意识

提升品牌意识是打造品牌展览的前提。“一带一路”倡议下,来自国内外展览品牌的竞争日趋激烈,需要重庆相关的政府部门、会展行业协会、展览企业、展览从业人员及旅游、物流等相关产业协同合作,以国际的、开放的思维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政府、会展行业协会应以品牌建设为出发点,打造城市名片,对展览行业进行管理、引导;展览企业应牢固树立品牌观念,建立品牌管理部门,制定品牌发展规划,提升展览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国际一流品牌展览;展览从业人员及旅游、物流等行业是品牌展览的直接执行者和支持产业,需要提高其品牌意识,提供优质服务。展览品牌的培育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2.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打造品牌展览的战略关键。树立展览品牌意识后的下一环节便是根据重庆的区位、产业、文化、资源优势进行清晰地品牌定位。

第一,发挥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的区域优势,在将重庆打造成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的基础上,积极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展览活动,着力开发欧亚市场,并邀请沿线国家来渝参展,明确具有国际视野的品牌定位。第二,以重庆的汽车、电子、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为依托,以集成电路、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及环保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培养对象,在将“渝洽会”、“高交会”、“立嘉机械展”等打造成具有重庆特色、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览基础上,挖掘、培育新的品牌展览。第三,充分发挥重庆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挖掘重庆品牌展览的文化内涵,发挥会展休闲功能,提高重庆展览的品牌辨识度和吸引力。第四,避免重复办展和恶性竞争,对资源进行整合,力求做到“一个行业一个精品展”。

3.品牌塑造

品牌塑造是打造品牌展览的中心环节。塑造品牌展览的核心是要打造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品牌定位后,开始进入具体的执行环节--品牌塑造。

知名度和美?u度高的组展企业往往更易于取得行业认同,打造出品牌展览,所以展览企业首先要对企业的CIS进行建设。建立企业文化和战略目标,做好MIS;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提升员工综合素养,通过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企业公关活动,完善BIS;精细设计企业标识、商标、品牌、网站等,提升VIS。

对于展览的CIS打造也可借鉴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展览主题确定后,要对展览进行系统的策划。确定展览的核心理念和文化内容,形成展览的MIS;围绕MIS,做好展览的BIS和VIS,BIS包括展区划分、宣传推广和配套活动等,VIS包括展览名称、展览LOGO、标识语、色彩、宣传海报、参展手册等,力求CIS设计富有文化内涵、规范、精美和富有创意,与国际接轨,提升展览品牌的识别度。

4.品牌推广

品牌推广是打造品牌展览的重要手段。展览企业和展览品牌CIS塑造后,必须借助多维度营销手段对展览企业和展览品牌CIS进行推广。第一,展览企业要做好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通过内部培训,让员工了解、认同展览企业和展览品牌CIS并准确地传递给客户,让客户形成价值认同。第二,对展览企业和展览品牌的CIS进行有效推广。制定长远的企业CIS宣传计划,以企业官网为主要宣传阵地,以APP应用和微信公众号为两翼,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对展览宣传进行系统策划,根据展览特点和受众需求,选取合适的宣传渠道和途径进行组合,分别在展前、展中和展后对展览进行立体有效营销。第三,做好展览服务,形成口碑营销。在“互联网+”理念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做好“双线展览”、“智慧展览”,努力提高实物展会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在业界形成良好口碑。

5.品牌提升

品牌提升是打造品牌展览的必要途径。通过申请国际认证和品牌后期维护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促进品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申请国际认证有利于促进展览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和理念更新,获取境外参展商、境外观众的认同。国内当前对UFI的认可度较高,而重庆目前仅有重庆立嘉国际机械展览会通过认证,企业加速品牌建设和申请认证迫在眉睫,重庆展览企业的整体实力亟待提升。作为品牌提升的另一重要举措,品牌后期维护要求会展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积极实时处理用户反馈,维护品牌形象。同时根据展览企业和大众需求实时应变,加强品牌核心价值建设,保持品牌的旺盛生命力。

6.品牌保障

品牌保障是保证品牌展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品牌保障主要由政府政策、人才培养构成。“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和问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应支持重庆优秀展览企业、展览品牌走出去;引进国内外知名展览企业、展览品牌落户重庆;引导重庆展览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办展和恶性竞争;提升重庆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庆现有展览集聚区的功能;完善展览相关法律法规对展览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一带一路”倡议也将进一步提升对涉外综合性展览人才的需求。2015年,重庆会展院校的在校人数为2314人,居全国第5位,但要培养出涉外综合性展览人才还需各院校加强校企合作,走国际化路线,培养出大量符合企业需求、懂外语的涉外综合性展览人才。对企业的从业人员,企业也要加强业务培训。通过政府、企业、院校共同努力,培养一批懂外语、熟悉展览业务、熟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综合性人才。

三、结语

结合重庆当前展览业品牌意识弱、品牌定位不明、高端人才不足、缺乏品牌企业等问题,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区域优势,结合产业、文化和资源特点,从品牌意识、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推广、品牌提升和品牌保障等六个方面打造品牌展览是重庆展览业发展的必然路径。

参考文献:

[1]重庆会展行业协会.2017年重庆展会一览表[EB/OL].http:///zhylb/201612261071.html,2016-12-26.[2]伊寒.沪渝合力打造一流国际会展平台[N],国际商报,2017-10-10(B02).[3]周梦莹.重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EB/OL].ht tp://cq.cqnews.net/cqqx/html/2015-05/24/content_34304051.htm,2015-05-24.[4]郑秀娟.基于CIS理论的杭州市会展品牌战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3,(1):24-25.[5]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7)[R].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2017.86.作者简介:田江艳(1983-),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会展教育、会展经济

第二篇:“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外税收协定研究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外税收协定研究

2013年,总书记在对中亚以及东南亚进行访问期间,提出了共同建设新丝编之路经济带”及“世纪海上丝编之路”的倡议。自此,“一带一路”建设提上日程,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国家战略。依托古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两条主线,“一带一路”将中国与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以及北非、东欧等地区串联起来,深刻影响着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以及跨国企业的经营发展。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内涵之一,贸易、投资、金融合作及贸易投资便利化四大合作方向合为推动经贸合作的开展。在这其中税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税收是协调国与国之间贸易往来的杠杆,通过影响跨国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进而影响其经营状况,关系到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伙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因此,“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税收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国际税收协定是协调主权国家之间跨境税收问题的国际条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不同国家的国情差异很大,国家之间的税收政策可能大相径庭。首先,签订国际税收协定,可有效消除中国与沿线国家跨境贸易过程中的双重征税问题,大幅降低跨国企业的整体税收成本。另外,税收协定可以对企业的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实行优惠税率,有利于企业压缩成本。此外,通过情报交换下的双边协商机制切实解决跨境税收矛盾,可以规避避免偷漏税等情况的发生。总的看来,中外税收协定可以协调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税收关系,从而促进跨境经贸发展,带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共同繁荣。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访问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此后,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于2015年共同发表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正式提出。

从国内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东部地区凭借有力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基础等长期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而西部地区由于区位因素等的影响,长期处在待发展状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东西部发展的不均衡日益加大,需要一个新的开放政策来激活中西部经济,进而促进全国经济平衡有序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后,近些年来增速逐渐放缓。而且,过去粗狂式的发展模式带来了第二产能过剩,中国经济缺少进一步高速发展的驱动力,需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来消化过剩产能,进而刺激经济新一轮的发展。

从国际角度来看,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増长乏力。不仅美国、西欧等传统发达国家恢复缓慢,新兴发展中国家也是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趋势,世界经济缺乏新的经济带动点。然而纵观全球局势,仍有众多内陆国家处在国家待开放、经济待发展的时期,尚未介入全球贸易局势。地区范围内需要一个新的发展构想,带动欠发达国家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经济贸易中来,进而拉动这些国家乃至全世界经济的増长。“一带一路”战略很好地迎合了送样的需求,将亚欧大陆众多内陆国家以及部分非洲国家串联在一起。通过带动沿线国家的基础投资和建设,促进区域间贸易往来,从而带活世界经济。

二、国际税收协定

(一)国际税收协定的内涵

国际税收协定是协调国家间税收关系的重要国际法手段。从内涵方面看,国际税收协定是两个或两个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处理相互间税收分配关系、跨国纳税人征税事物等方面的问题,本着平等的原则,通过协商、谈判等程序,经过政府间谈判而缔结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

具体分析,国际税收协定的内涵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国际税收协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条约、协议。签订的各方是主权国家或者地区;第二,国际税收协定签订的目的包括协调各国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以及处理跨国纳税人的税收相关问题,避免和预防双重征税、偷税漏税等现象的发生;第三,国际税收协定调节范围比较广泛,不局限于国家间的税收分配关系,还包括国家与跨国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征纳关系。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税收协定的重要内涵不仅局限于消除双重征税、防止偷税漏税,解决中国与沿线国家税务争端、带动跨境经贸活动巧极性,这些都己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税收协定的重要内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签订国际税收协定解决跨境贸易投资过程中产生的税收问题。随着沿线地区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正在与更多的沿线国家开展中外税收协定谈签工作。

(二)国际税收协定在“一带一路”税收政策中的体现

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税收方面的政策,以更好地解决我国与沿线国家产生的税收问题。这些政策都包含相应措施保障国际税收协定的顺利实施,帮助中外税收协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应有的功效。税收政策中影响力最大的包括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十项税收措施及《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实施办法》。

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围绕“谈签协定维权益、改善服务促发展、加强合作谋共赢”三方面主题制定出台了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十项税收措施。税务部口服务“一带一路”最核也的举措之一就是谈签税收协定,维护走出去企业在东道国的税收权益。其中,谈签协定维权益涉及的主要是推进税收

协定的谈签和落实工作,最能体现对国际税收协定的重视。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对己签订的税收协定做好修巧完善工作,二是加强涉税争议的双边磋商,充分发挥税收协定的作用,为跨国纳税人的避免双重征税服好务。

另外,国家税务总局根据我国目前对外税收协定程序制定了相关具体实施办法,即《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实施办法》下简称办法)。当企业在跨境经贸投资过程中面临居民身份认定、常设机构认定及所得税税率等方面争议时,可依据办法规定向我国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一办法的出台,切实保证中外税收协定中相互协商程序更好地发挥功效。

(三)中外税收协定的签订

截止目前,我国己经与5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中外税收协定。这些国家分布于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东欧、独联体等各个“一带一路”细分地区,如马来西亚、印度、哈萨克斯坦、伊朗、匈牙利、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从各地区税收协定签订的完成度上来看,中国己与中东欧和独联体地区的所有沿线国家完成了双边税收协定的签订,这主要得益于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相对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健全的国际法律、税收体系。而尚未与我国签订税收协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分布于亚洲地区,其中又西亚地区最多,西亚18个沿线国家中有5个尚未签订税收协定。目前,“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只有11个国家还没有与我国签订国际税收协定,分别为不丹、马尔代夫、缅甸、柬埔寨、东帝汶、阿富汗、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也门、黎巴嫩。这11个国家分布在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四个区域。具体来看,阿富汗、东帝汶、不丹、也门、柬埔寨、缅甸等国属于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而阿富汗及伊拉克等西亚五国政治化会环境较为动荡,马尔代夫是亚洲地区面积最小的国家,黎巴嫩、巴勒斯坦实施的是单一地域管辖权”。由此看来,我国暂时未与送些国家签订国际税收协定,既与部分国家不稳定的有关,也与部分国家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同这些国家签巧税收协定有外交上的困难,却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尤其是对于缅甸、柬埔寨为首的中国周边国家,税收协定的缺失会造成重复征税问题,同时也不利于打击跨国偷税漏税行为,严重影响国家之间的跨境贸易的正常往来。因此,为了推动“带一路”战略更好地实施,我国应该加快与这些国家签订税收协定的谈判议程,规范贸易往来,协调税收关系。

(四)中外税收协定的分类

国际税收协定有两种分类方式:按协定签巧的主体进行分类,可分为双边税收协定和多边税收协定;按协定调整的对象进行分类,可分为综合税收协定和单项税收协定。据此可以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签订的税收协定进行分类。从签订主体来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己签订的53个税收协定均属于双边税收协定。双边税收协定的缔约国仅有两个国家,目前国家之间签订的大部分国际税收协定都是双边形式的税收协定。巧其原因,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国家间经济贸易的税收权利分配,而国际贸易多在两国之间发生。因此双边协定有利于矛盾的直接解决,牵涉的国家越多,越不利于调和税收。相比之下,多边税收协定有两个以上的国家参与签订。截至目前,多边税收协定多出现于一些区域性国际组织。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关税经济联盟签订的关于税收协作的多边税收协定,此外还有197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非洲、加勒比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签订的多边税收协定。多边税收协定适合于解决由两个以上国家产生的共同税收问题,因此经常被运用于国际组织和地区之间。“一带一路”旨在携手沿线国家共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繁荣格局,以多种形式开展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因化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引入多边税收协定符合各国共同的经济发展目标,可能成为未来中国和沿线国家谈签税收协定的发展方向。

从调整对象来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己签巧的53个税收协定均属于综合税收协定。单项税收协定是国家之间针对某一特定税收问题或特定行业而签订的协约,如“海运协定”、“航空运输协定”等。综合税收协定针对的是缔约国之间的各种税收关系,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不局限于某个具体行业或者项目,其调整范围相当广泛。在53个综合税收协定之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签巧了部分单项说收条款,在广义上可以划分为单项税收协定。例如,我国与马尔代夫、黎巴嫩签订的海运及空运协定中的税收条款,规定了互相抵免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送些单项税收条款是只限于特定项目的税收协定,为了更全面地规范中国与两国之间的税收关系,中国应加快与其签订综合税收协定的进程,以综合协调税收分配问题。

三、中外税收协定的结构和主要条款

研究发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外税收协定主要结构相似,与国际上通用的两个税收协定范本—OECD范本和UN范本所规定的结构也基本相同。协定内容主要包含适用范围、一般规定、对所得的征税、避免双重征税方法、特别规定以及效力规定六个部分。其中,对所得的征税这一部分所占的篇幅最大,包含了对财产所得、投资所得、劳务所得、国际运输、其他等多类型所得收益的征税问题。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框架大体相似,包含的条款数量也基本一致。在53个己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中,有巧个都包含29条规定。其余16个协定中条款数目最多的达到30条,如格鲁吉亚、白俄罗斯等国家,另有少数协定仅包含28条规定。

(一)所得税的征税

对所得的征税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协定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篇幅也最大。送一部分主要针对各个类型的所得(如营业利涧、财产所得、国际运输、投资所得、劳务所得等),以及不同人群(如艺术家和运动员、学生

和实习人员、教师和研巧人员等)获得的所得进行划分。居民国和来源所得国分别可以对哪些人征税、征多少税、上限是多少、税收管辖权如何划分,在这一部分会做具体的规定。

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来看,对所得征税这一部分,大多数双边税收协定大都包含不动产所得、营业利泡、国际运输、联属企业、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财产收益、独立个人劳动、非独立个人劳动、董事费、艺术家和运动员、退休金、政府服务、教师和研究人员、学生和实习人员、其他所得等17条规定。格鲁吉亚、白俄罗斯等11个国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财产”这一条款规定。个别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没有“教师和研究人员”这项规定。我国与各国签订税收协定条款的区别集中于对所得的征税这一部分,但区别甚小,局限于个别条款的増加或减少。总体来看,各税收协定在这一部分的条款内容和结构基本一致。

(二)特别规定

税收协定是税收协定在原则、程序、交流等方面的一些特殊条款,主要包括无差别待遇、相互协商程序、情报交换等内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中也涵盖了这些内容。

无差别待遇体现的是国际税收协定的非歧视平等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两国居民在国籍、常设机构认定、费用扣除标准等方面没有差别待遇。此外,在某个国家实行的扣除标准、优惠减免、负担的税收等政策在其他的协定国家也应同样适用,并无差别。

相互协商程序是国际税收协定区别于其他国际条约的一项特殊条款。这一条款规定缔约国一方的跨国纳税人可以将相关案情提交本国税务主管当局协商解决。主管当局认为合理的,可以依照税收协定的条约与对方协约国主管当局协商解决。相互协商程序是解决税务纠纷的一个特殊办法,有利于充分保护协约国纳税人的利益,以协商手段化解纠纷。

情报交换规定是消除跨国偷漏税行为的重要辅助。这一规定要求对方国家应协助提供在双边税收协定或者协约国国内税法规定范围内所需要的情报,特别是防止偷漏税的情报。情报交换规定促进了协约国之间的相互协作,很好地抑制了跨国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

四、中外税收协定的结构和主要条款解释

(一)常设机构

税收协定的第五条常设机构是中外税收协定中重点规定的内容之一。常设机构的认定直接决定了对于向非居民征税的管辖权的划分。为了使得所得税的征收不至于影响跨国投资和国际贸易的积极性,各稅收协定大多规定跨国营业所得不由一个国家独享征税权,而是由收入来源国有限制地优先征税。这个限制条件就是常设机构。假设缔约国一方的跨国投资者到对方国家进行贸易投资并设立企业或分支机构,按照两国签订的税收协定,如果该机构被认定为常设机构,则收入来源国将对该跨国机构享有征税权。因此,常设机构的判定将直接影响到税收权的划分。

中国与53个国家签巧的双边税收协定中将常设机构划分为一般类型的常设机构和特殊类型的常设机构。中外税收协定关于常设机构基本用语的定义及一般性常设机构包含类型的规定都基本相似。“常设机构”指的是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营业的固定场所。一般性常设机构包括管理场所、分支机构、办事处、工广、作业场所、自然资源的开采场所(如矿场、油井、气井、采石场等)。通过常设机构的基本定义和一般类型可以看出,常设机构具有固定性和经营性的特点。然而,固定性和经营性不足以概括所有外国企业参与来源国经济活动的特点。因此,各税收协定都在第五条规定了特殊常设机构的形式—工程型、劳务型和代理型。工程型常设机构包括建筑工地、建筑或安装工程,只有满足时限要求的工程或者工地才可认定为込一类型的常设机构。劳务型常设机构指的是企业通过雇员或雇佣的其他人员为同一个项目或有关项目提供的劳务,这其中包含咨询劳务,且规定了在任何12个月内必须累计达到的时间限制。代理型常设机构的设立基于以下情况,如果代理人有权以跨国企业的名义去签订合同,在不与常设机构其他条款冲突的前提下,代理人构成在来源国的常设机构。

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签订的协定中关于常设机构设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工程型常设机构以及劳务型常设机构的认定时间标准上。以工程型常设机构为例,条约中有“仅以该工程、工地或活动连续某时限以上的为限"这样的规定。在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中,时间限制存在183天、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等6种不同的时间标准,其中大部分的时间标准在6个月和12个月。以6个月作为标准的有我国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孟加拉国、格鲁吉亚等15个沿线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以12个月作为标准的有我国与老披、埃及、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巧个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总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中关于工程型常设机构的时间认定标准以12个月为最多,6个月次之。认定时间标准的不同意味着达到收入来源国认定的常设机构所需的时长不同,如果达到收入来源国的标准,该国会按照常设机构对跨国企业征收所得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的税收协定为例,其中关于工程型常设机构时间认定标准为连续12个月以上。也就是说,假设中国的一家“走出去”企业承包了哈萨克斯坦的某项建筑工程,只要该企业在哈萨克斯坦连续经营12个月以上,就构成了中哈税收协定的常设机构,哈萨克斯坦作为收入来源国就有权对我国“走出去”企业征税。由此看来,认定的时间标准越长,跨国企业达到工程型"常设机构"的标准就越高,这会直接影响到收入来源国的征税权。总而言之,较长的时间标准更倾向于维护居民国的税收利益,较短的时间标准更倾向于维护收入来源国的税收利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这一区域巧的投资经贸活动中也扮演投资方即“居民国”的角色。因化税收协定中工程型常设机构12个月乃至更长时间的时间限制有利于我国作为居民国享有征税权。而对于6个月以及183天等较短时间作为限制的协定而言,我国的“走出去”企业到相应国家进行跨国贸易投资要格外关注税收协定的规定标准。这是因为,是否达到该国认定的常设机构标准,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相应的税收缴纳。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局征收管理科

2019年4月10日

第三篇:一带一路下的跨境电商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营造更加有利的对外交流环境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契机和平台。跨境电商作为影响全球经济的新的网上丝绸之路,能够真正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如何利用“一带一路”的良好契机,发展我国的跨境电商,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境电商政策

1.现有政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跨境电商的发展,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跨境电商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2015年出台了《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从支持政策、实施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支持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具体措施。

(2)2016年出台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优化海关监管措施、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政策措施、明确规范进出口税收政策、完善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管理和提供财政金融支持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跨境电商的指导性意见。

(3)与此同时,相关的海关法规也陆续出台,如2015年发布的《海关总署关于调整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作业时间和通关时限要求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从当年5月15日起,各地海关365天的工作时间,以满足跨境电商的高频度交易需求,海关总署正在完善海关监管方式代码。

2.实施现状

从海上丝绸之路到陆上丝绸之路的各节点城市,包括沪闽津粤四大自贸区以及西安、重庆等城市在内,都在纷纷组建各种形式的跨境电商平台,一条“网上丝绸之路”正在全面铺开。“网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商平台由国家批准,由地方政府和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共同搭建,而这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机遇,因为其在企业、商品选择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和门槛,商品质量、物流速度、产品价格都将得到保障,对于进境“海淘”和电商出口都是安全可靠的,正在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商迅速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通互联网络正在快速发展之中,物流体系更加通畅。我国政府在清关、报关、报检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简化了通关手续,缩短了通关时间。例如,对一些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特定货品给予先入境后报关、关税优惠等;先后设立了广州、郑州、宁波等15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这些城市又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在跨境电商的发展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出台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保税区制度有效化解了跨境电商供货品种数量与目标客户群需求之间的矛盾等。

二、“一带一路”对我国跨境电商的影响

在以上政策的支持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环境良好,跨境电商不论是从参与企业数,还是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統计,自2011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速度远超过同期外贸增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2011—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的平均增速为30.8%,2013年甚至达到了50%,而同一时期的外贸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连续几年都低10%,2014年甚至只有3.4%,而同期跨境电商增速则为33.3%。另一方面,跨境电商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中的比重逐渐上升,从2011年的7.6%上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24.3%。在世界经济低迷,传统外贸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带一路”建设必将推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扩大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拓展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四篇:一带一路下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带一路下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一带一路概况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因时制宜的将二者整合,提出符合欧亚大陆经济的大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作为国家级顶层战略,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二、一带一路对物流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加剧了沿线国家和区域经济贸易的交流,伴随着国际商贸的频繁往来,势必促进了物流通道的进一步扩展和各个运输方式的不断改进和提升,物流服务能力的优化和提升,物流市场不断扩大,直接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因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物流业,不仅是“一带一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三、长江经济带的物流发展

长江经济带依托黄金水道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拥有我国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经济潜力巨大。而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过程中,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伴随着交通道路、物流中心、仓储配送等物流系统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原材料供给范围和销售市场的逐渐扩大,直接促进了有关企业的发展。物流不仅满足了生产,加工到销售的整一条供应链的同时,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经济繁荣。

长江经济带的部分省份在历史上就与丝绸之路有密切的联系。“一带一路”为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发展提供了新平台和新机遇。“一带一路”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一带一路”加强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开阔物流通道为长江经济带的物流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长江经济带物流的问题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因此长江经济带的物流发展也备受关注。但由于我国物流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低等局限因素,物流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并不高。长江经济带的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物流产业发展也不均衡。就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物流整体效率并不高,据此从几个方面对长江经济带的物流提出建议,从而更好的推动长江经济带物流的发展。

五、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促进长江经济带物流区域平衡发展

受到国家政策和地理区位等一系列因素,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并不均衡,这同时影响了长江经济带物流的效率,明显表现为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内部存在较大的差异,下游省份的物流发展程度远快于上游省份,这就降低了长江经济带物流的总体水平,阻碍了中上游省份物流的发展进程。因此,有必要加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省份的交流与联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增加物流技术的交流合作研讨,以强带弱,在合理范围内推动各要素在上中下游省份之间的流动,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促进长江经济带物流区域的平衡发展。

(二)发挥长江的港口优势

港口作为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是联系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的一个天然界面。它依托其区位优势拉近了产地与市场的距离,大大降低了物流的运营成本。长江流域地理位置优越,港口众多,具有发展物流的先天条件。长江沿岸的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窗口,依托港口发展境外物流,促进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的建设与发展。因此,长江经济带的物流发展必须发展港口优势,要加强长江港口的物资转运能力和运输生产能力,加快交通工具的变革,促进港口物流联动发展,将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物流行业的发展。

(三)注重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技术性、专业性密集的物流行业,大力引进和培育物流人才,才是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的当务之急。据长三角地区初步推测物流从业人员的缺口巨大,而专业的物流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就长江流域的众多中小物流企业而言,大多重视物流的技术操作,缺乏优秀人才的管理和先进理念的灌输往往导致物流效率的底下。因此长江经济带物流的发展必须加快物流人才一体化的培养步伐,引进专业的物流人才进行技术指导,规范大中小物流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长江经济带物流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五篇: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研究

摘要: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处理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间内部协调关系,政府治理与社会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城乡差距的扩大,城乡矛盾趋于尖锐,继而产生资源条件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地方政府提高自身的环境治理能力,优化地方政府环境,致力于实现城乡一体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以切实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关键词:一带一路;城镇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4-0020-02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为了应对我国加速的城镇化发展步伐以及对于地方治理的迫切需要,地方政府亟需加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能力,在我国政府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更应尽快找准自身的定位与责任,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

一、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应对城镇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日渐繁荣,我国民众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要求有一个整洁、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近年来,我国多地雾霾加重,环境污染及环保抗争事件频频发生,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农作物减产、居民健康受到损害,目前环境污染已然成为我国城镇化推进与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因此,探讨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将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与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提高到同一层次,是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需要着重研究的内容。

(二)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在需要

发展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并会波及到全国乃至国际,造成整个国家和地区环境安全问题。各国政府已经把生态环境问题摆在了政府环境治理的前线,并成为未来政府职能转变的第一要务。由于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扩张,进行环境治理,提供保护环境的公共物品,成为必须要具备的职能之一。

(三)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的必然选择

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进行研究,是我国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生态建设与文明发展的重要推进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环境保护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措施。有报告认为,地方政府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及经济建设方面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我国在实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采用自上而下的推进措施,也就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推进的政策。如果地方政府没有好的执行力,那么中央政府下发的决策与制度就不能够有效的执行,因此也就影响了整个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二、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不足现状

(一)地方政府财政配置能力不足

1.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公共财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中央政府出台的以投资性财政支出体系为主的财政体制制约了公共财政所应该发挥的作用。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略了其应该负责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将中央政府下发的少量财政资金用于发展见效快的短期经济,违背了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2.分税制限制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我国目前的税制是采用分税制的方法,由于中央和地方的事务权力和财产权力得不到统一,一部分投资和建设工程的财政拨款没有明确的投资方,本应由中央财政拨款支持的建设项目落在了地方政府的身上,也正因如此,限制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而财政支付制度是建立在税收返还的基础上,主要表现在中央政府给予省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与划拨额度,而对于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却没有做出相关的专项政策与规定。因此县级、乡级地方政府并没有因为此项制度而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3.专项资金使用落实不到位。对于我国目前资金制度来说,专项资金使用制度并未对城镇化建设相关作出专项规定,因此也不能使制度完全应用于城镇化进程中,导致在城镇化进程中所需资金来源不确定,不能保障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正常运行。

正是基于以上几点,使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城镇化建设项目的推进主要依靠土地拍卖,融资等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然而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等方式获取资金却容易带来诸多资金问题如房价涨幅大,房价过高,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共服务发展不相协调等问题,因此要想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地方政府的财政改革势在必行。

(二)地方政府回应能力不足

所谓地方政府的回应能力,即通过一定渠道,地方政府部门及公务人员向社会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信访事件进行感知并作出反应的能力。因此作为政府部门来说,其回应能力可以包括感知和作出反应两个部分。而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将城镇化与其他发展脱离,只注重眼前的城镇化发展现状与政府短时间政绩,尤其没有注重当地公共服务与民众的需求,尤其没有与当地环境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出现了PX项目爆炸事件、城市周边环境污染、农作物减产、强拆事件等的发生。

.(三)地方政府的整合能力不足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地方政府对于其所管辖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的利益进行整合的力度以及效果,称为地方政府的整合能力。而在城镇化发展和环境建设中,环境及资源整合的问题也时常出现。地方政府管?内不合理规划及乱建现象屡有发生,影响城市整体形象,以及景观环境,同时造成资源浪费。城镇化进程伴随着建完拆,拆完再建的恶性循环,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另外,在地方政府整合方面还存在资源共享方面的问题。地方政府管辖区域的各项优势资源不能够充分整合,因此会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现象的发生,因而当地城镇化无法达到整体性向前推进,影响城镇化的有序进行。

三、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有效性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时刻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行循环经济,是城镇化继续推进的必然要求。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在一些领域采取了相关措施,出台相关法?政策来消除城镇建设和经济建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北京政府建立了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以及一系列法律法规,使环境破坏及资源浪费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中央政府也在环境保护方面对地方政府进行权力下放,使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当地发展现状和实际条件进行管理和调整。由于我国目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仍然与其他建设存在一定距离,因此方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在生态文明层面发展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

1.从价值观念进行转变。从传统以人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进行转变,从以利益出发的价值观向生态经济型价值观进行转变,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建设整体性和生态经济型价值观。

2.将产业向生态产业转变。发展生态工业与生态农业,在物质上实现生态生产的同时,还要集中投资扶持信息产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

3.对民众进行生态文明普及教育。对民众进行生态文明观的教育,使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和环境上的城镇化,更是做到全社会的发展及进步,为进人生态文明时代做准备。

(二)健全环境服务供给的市场化机制

在传统的环境治理工作中,制度层面政府是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而微观层次的监督主体也大多是地方政府本身。社会力量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与空间都十分有限,因此难以实现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形成全民参与城镇化建设,参与环境治理的现象。由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在环境保护的领域受到一定的限制,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与城镇化建设中越来越不堪重负。因此可以弱化政府对于环境治理的管制地位,将市场和社会能够解决的问题交由市场和社会进行解决,这样省去了中间传递的环节,并且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地方政府就是要集中力量做好宏观配置、综合决策、保证环境监督执法到位和公平。另外,在公共事务方面,组织协调多方共同对城市进行治理,为确保公共利益的真正实现,各种社会行为主体作为隶属一定共同体必须共同行动,积极参与更大范围共同体的利益安排与分配,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共同体成员利益中心,这样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下载“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打造品牌展览的路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打造品牌展览的路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