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调研

时间:2019-05-14 19:2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流动人口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流动人口调研》。

第一篇:流动人口调研

关于成家庄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创新的调研

改革开放的滚滚潮流,将大量的农民工从贫穷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涌向沿海,国家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人口东西交融,南北流动,农村人口、城镇人口、普通劳动者、科技人才全国大洗牌,带来了整个社会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人口大流动大融合,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管理问题,人口的常住管理向流动管理转变,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单一的治安管理、计生管理向综合的全面的社会管理转变,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理念转变、机制创新、制度改革、模式更新、方法改进,成为当前的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社会管理创新课题。

2004年6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全面推进流动人口管理创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成家庄派出所高度重视,对成家庄镇的流动人口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思路。

一、成家庄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状

(一)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成家庄镇地处山西省柳林县北山上,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镇,辖21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村,幅员面积726.72平方公里,人口1.6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长期以来,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流入人口较少,流出人口队伍庞大,约60%的现有人口都曾外出成为省外的暂住人口过。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煤炭业迅速发展,成家庄镇经济突飞猛进,城区建设日新月异,人口流动频率加快,流入人口呈大量上升趋势,每年约以20%的幅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成家庄镇现有县外流入人口1万余人,与本地居民等齐。流入人口主要从事煤炭加工、矿井挖煤、建筑业。成家庄镇流动人口的主要特点是:从流向上看,一是流入多,流出少;二是流入人口逐年加速上升;三是省内流入少,省外流入多。从流动动因上看,以煤炭业工作为主。从年龄构建上看,中青年多,老人和儿童少。从社会管理上看,违法犯罪、逃避计划生育人员逐年增多;对当地公共资源占有量不断增加,社会服务需求加大,社会服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状。1.现行管理制度。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凸显出来的新课题,主要以我们公安机关和计划生育部门探索实施社会管理,受体制、机制、制度的制约,服务问题还未完全提上地方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我国现行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主要是《户口登记条例》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如暂住人口治安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管理办法等。公安机关和计划生育部门为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出台了一些散在的规范性文件,提出了一些管理措施和要求,但实践证明,效果不佳,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传统管理模式。整个社会还未建立统一的规范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主要是我们公安机关实施的暂住人口治安管理和计生部门实施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管理单一。行政机关各司其责,虽然作了一些联动机制探索,但未真正意义上形成合力,各自为阵。管理机关组织力量主动出击开展清理登记,流动人口消极等待接受管理,甚至逃避管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不和谐对立面。管理机关重管理,轻服务,服务与管理脱节。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因地区差别,未形成齐抓共管的互动机制,网络统一联结模式,流动人口动态轨迹管理运行模式未完全启动。实名上网、住宿实名登记、实名参工、实名娱乐、实名消费、实名管理、等系统与人口管理系统、其它社会管理系统网络未整合、统一、衔接,一卡通制度未建立。3.现行管理机制。除户籍窗口和派出所兼管以及计生部门和社区干部兼管外,政府无专门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无具体的管理任务目标和责任制度,无专门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员保障、装备技术保障、经费保障。特别是基层流动人口管理终端弱化,无明确的管理机构,无明确的管理人员,无明确的管理任务,无明确的管理办法,无明确的监督制约机制,无明确的奖惩考核办法,无明确的管理经费保障和待遇,无管理长效机制。

4.管理效果。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率低,录入量小,底数不全不清,情况掌握不明,社会管理效果差。数据不准确,信息不能及时更新,统计报表不实,管理流于形式化,流动人口治安问题和计生问题依然突出。多数流动人口未登记,未办证,人来人走不申报不登记不注销不变更,来去自如,租住房屋十分随意。随意流动不受限制,管理失控,流动无序。

5.服务现状。随流子女入园就学困难,教育公共资源不能满足外来人口需要。部分长期居住我镇外来人口因政策原因不能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公共服务,如子女入园入学、住房保障、低保、医保等社会保障、社会救助问题,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存在差距。

二、流动人口对社会的重大影响

(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外来人口来成家庄镇参加工作,带来了人才、科技和大量投资,有力推动了成家庄镇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就是劳力流动、就是先进生产力的渗透、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的大融合,对成家庄的文明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所的生机,也必将要求社会管理大洗牌、大理顺、大创新。

(二)对社会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1.对社会治安稳定的影响。因为山区农民群众很穷,因为穷才出去务工,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刺激了他们不甘落后的本性,但自身文化程度、科技本领等素质低下和社会关系资源的缺失与现实要求和理想之间的强烈反差,偷、抢、骗、吸贩毒、拐卖人口、报复社会等作案动机不断形成,违法犯罪问题突出,流出人口违法犯罪比例达0.8%,带来了严峻的社会治安问题,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外来人口因管理失控,在我镇盗窃、抢劫、吸贩毒、卖淫嫖娼、赌博、拐卖等违法犯罪时有发生,特别是流窜作案明显,也给我镇的社会治安带来了突出影响。

2.对管理行政成本的影响。流动人口管理,准确地说应是人口流动管理。当今社会,广义上讲,人人都是流动人口,真正意义上从未外出过的人只是一小部分。人口流动管理是动态管理,人口常住户籍管理是静态管理,人口的流动性越大,对社会管理的行政成本需要就越大,不仅需要大量的国家公务力量、公共资源、经费开支,还需要改变和调整社会结构、公共资源分配、推行新型运行机制,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增加行政管理成本和服务成本。

三、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和待遇的需求

对公共资源的需求。流动人口就业介绍培训保障、子女就学入伍、医保、住房保障、最低生活保险、保险、参加组织活动、行使政治权利、司法救助等对居住地政府部门提出了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和同等服务的需求。流动人口集聚的地方,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地方,流动人口为流入地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最大,而享受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最小,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应当不断提高对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和待遇,最大限度地满足外来人口的公共需求。已经发展起来的地方,如果不能稳定民工,出现民工荒,将势必影响经济发展。要稳着民工,让人才能安下心来,保留下来,除了要提高直接工资待遇外,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和待遇需求。

四、服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根本原因

(一)陈旧的管理理念。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落后,人口流动性极小,一切公共待遇均以户籍地为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如春朝涌动,流动量越来越大,流动性越来越强,人口从静态向动态发展,人口管理从常住管理向流动管理发展。但是,流动人口管理还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因地区差别、农村与城市的差别,无法突破现行管理体制,形成的管理理念较为陈旧。重管理轻服务,重防范轻引导,重控制轻开放,重治安、计生,轻其它综合管理,重常住地服务,轻流入地服务。严重区分常住户口和流动户口、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管理。形成了国家机关管不胜管防不胜防,流动人口尽量回避管理,甚至与管理者情绪对立。

(二)落后的管理制度。建国至今,人口管理法律体系极不完善,特别是流动人口管理更是各地区的制度五花八门,地区之间极不协调。政府各部门要求不一,管理力量分散,管理多头,概念口径不统一,数据悬殊大。落后的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流动人口的新特点、新情况,不适应构建和谐的总体要求。

(三)不健全的管理机制。没有专门的统一的管理机构,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没有专门的政府考核体系和工作目标,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经费、财物保障。管理机制的缺失体现在管理软弱无力,管理严重不到位,管理问题千疮百孔,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形成对立,造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僵化,影响社会和谐建设。

(四)较大的社会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土地政策决定了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城镇化建设程度低,城乡差别还很大,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还很大。全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国有土城和集体土地所有制区别,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到户,使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决定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二元制结构。人口管理制度以户籍登记地为坐标原点,人口的大流动打破了常住人口的概念,形成了流动人口。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常住地与流入地经济、文化和待遇等之间的差别,造成了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不统一、不协调,实行一盘棋的管理模式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

(五)传统的管理手段。流动人口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以前,公安机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依据,对流动人口实行治安管理,要求旅馆业对住宿人员进行手工登记,暂住人口主动到当地派出所登记并申领暂住证。二是改革开放后,各地逐步对暂住人口实行清理登记,公安机关出台了暂住人口治安管理办法,计生部门出台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管理机关强制要求办证,并收取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费用。三是孙志刚事件后,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管理曾一度陷入困境,但在服务新观念的强烈冲击下,流动人口管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收费型向不收费型转变,从单一的治安管理向计生等多头管理转变,从无明确规定向有法规依据转变,从纸制记录向信息化建设转变。但是,全国无统一的规范的流动人口管理法规,管理手段并没有根本性突破,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分散的单一的独享的初级阶段,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问题很多。

(六)匮乏的服务管理保障。因取消管理收费后,公安机关管理经费曾一度未得到保障,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协警人员工资待遇极低,流动人口管理近似瘫痪,工作效率不高,管理失控,治安反弹。现在公安机关基层警力和经费保障基本解决,但是流动人口量的不断增大,派出所仍力不从心,管理不到位,办证率低。政府在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保障不够,人、财、物投入不足,不能保障管理,也不能满足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五、流动人口管理的创新思路和举措建议

以服务流动人口为根本,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遵循依法管理、优化服务、保障权益和居住地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工作机制、运行模式,整合管理途经,实行综合管理,变政府主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流动人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接受管理,变单一的治安管理为全面的计生、保障、保险、教育等综合性服务与管理,变多头管理为一站式服务,变分别管理为统一管理的创新思路。多年的流动人口管理实践告诉我们,要管好流动人口,必须与流动人口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必须变管理为服务,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互动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管理到位,管得了管得住管得好管得全。

(一)彻底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的理念。

正确的社会管理理念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先导,是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实效性和持续性的重要基础。只有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切实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核心,尊重流动人口利益诉求,贴近社会生活,注重和强调服务,密切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和作用,带动社会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进而形成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创新。以“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市民化待遇”为标准,高度重视和维护流动人口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以管理为手段,服务为根本,由防范型管理向平等型、服务型、无偿型管理转变,让群众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感到更快捷、更便利、更文明、更和谐。

(二)全面服务彻底改变流动人员被动接受管理的局面。流动人口主动接受管理,是流动人口应尽的义务;政府机关对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是流动人口应享有的权利。流动人口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是统一的,是互为条件的。流动人口之所以不愿主动接受管理,是因为与其切身利益无关,登记不登记办证不办证只有接受管理,没有利益可图。如果流动人口按照管理要求尽到了应尽的义务,就可以享受相关公共服务,可以异地解决许多切身利益问题,就会主动登记,接受管理。也只有通过管理,才能防止流动人口以虚假信息骗得不应有的服务。

(三)突破差别接轨统一的管理机制。因地区差别、城市和农村差别,流动人口得到的公共服务和保障是不同的,管理机制是不同的,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需要对接和统一。突破差别,建立全国一盘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国家需要出台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应建立综合型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落实专门的编制人员,建立保障机制,形成统一的社会管理体系。

(四)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管理互动机制。现行流动人口管理以流入地为主,以流出地为辅,互动机制运行差。流动人口变化大,随时变换地点,随时流进流出,常住地实际意义已弱化,区分常住户口与暂住户口只是历史发展阶段性的需要。随着人口流动的大洗牌,人口管理应向动态轨迹化发展,最终取消户口性质,取消常住与暂住的区别,对人口实行全国一卡通制度。因此可以探讨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管理合二为一,国家成立专门的人口管理机构。当前,着重建立流动人口常住地和流入地齐抓共管机制,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建立网上信息流转,信息资源共享。

成家庄派出所

二0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第二篇:流动人口调研

前进村地处小港街道中心西侧,江南公路穿村而过,村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由前袁、双板桥、半港三个自然庄组成。村原有土地1040亩,现因“维科集团”、“东方线缆集团”、“海天集团”及房地产业的建设与开发,仅存110亩。目前全村现有常住人口1210人,外来人口2900人。

大量外来人口的集居是近郊农村所共有的现象。居住在前进村的外来人口比本地村民还要多出一倍多,主要有来自安徽、河南、湖南、四川、山东、江苏等外省农村的,也有来自浙江三门、仙居、天台等偏僻山区的。

外来人口的大量集居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我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且还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不菲的租金收入。

本人对本村流动人口做了相关的调查,以抽样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本村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就业状况、居住模式和人际关系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流动人口现状

1、基本情况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年龄集中在18-40岁的中青年;92%的外来人口为初中及以下学历,无本科及以上学历;已婚人员一般都有一个及以上子女;约90%的流动人口自己租房住,基本没有自己的住房。

2、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流动人人口在外打工多数是为了外出挣钱,然后寄钱给家里,新劳动法颁布后,流动人口多数已签订固定期劳动合同;流动人口月收入普遍偏低,多为800-2000元之间,一般生活比较节俭,主要用于日常开支,养家及付房租,很少有其他的高消费或用于娱乐。

3、融入社会

一般忙于工作,没有什么业余活动,最多打打牌,很少关注本地发生的事件和新闻;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少有人会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74%的人认为工作稳定的话,五年内会待在本地。也有21%的人认为明年如果经济不景气考虑不回来了;在工作和生活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收入不高,子女就学难,社会保障不好等。归根结底外来人口来本地打工是为了挣钱,因此不会在生活质量上有太高的追求。

二、流动人口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外来人口的生活现状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就业竞争大,工作时间长,收入偏低。由于外来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低,缺乏能依赖的技术和资金,加上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外来民工都普遍感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活儿”很困难,很多人干的都是“脏”、“累”的工作,如服装厂、建筑工、游摊贩、收破烂等,工作相当辛苦但挣钱不多。

2、劳动条件差,安全隐患重。外来民工普遍是在肩挑背扛,风吹日晒及脏、乱条件下工作,劳动条件差,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如有外来人员手指受伤,只是在伤口简单包扎几天,伤愈后又继续上班,有时怕被炒鱿鱼,甚至是带伤上班。

3、生活质量整体低下。外来民工的户均每月消费支出仅为400至500元,生活和饮食均极为简单,卫生状况较差。大多是租一些廉价房用以栖身,无卫生设施、无专用厨房,人均居住面积最小仅为5平方米,一般不超过10平方米,有的甚至住楼梯间、危房。

4、缺少归属感,带来社会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流动人口无法极好的融入到本地,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极少有归属感。有些没有工作的或工作不稳定的难免会给本地社会秩序带来麻烦。

5、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流动人口普遍缺少保护环境的意识。很多外来人口集中的地方脏、乱、差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村容村貌。

三、流动人口管理的几点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网络。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明确职责分工。村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小组,由村主任为组长,两委会、村民小组长和村治安队员为成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进行条块管理,分片负责,分片

考核。并成立了“前进村流动人口和谐促进管理委员会”,协会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切实保障社会稳定和流动人员生产、生活、劳动、消费等各个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流动人员思想稳定和生活安定。

2、完善管理制度,提供优质主动服务。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如《村委会流动人口管理职责》、《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管理职责》、《出租房屋户流动人口管理职责》等工作细则,明确各方责任认定及处罚。基层服务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变过去的坐等式被动服务为登门式主动服务:1)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宣传和各项咨询工作,做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教育”,为流动人口提供有关生育、教育、就业等咨询信息,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2)及时拜访流动人口,把技术服务、药具发放、宣传教育、证件审验、证件办理等服务送到他们中间去,提升服务的有效覆盖率;3)在外来人口较多的企业及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协助成立计生协会组织,深入开展会员联系人和联系户活动,加强思想沟通,掌握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

4)针对流动人口普遍素质不高的情况,对流动人口进行法律法规、文化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遵纪守法、劳动致富和依法维权的意识。

3、互通人口信息,共享管理平台资源。通过软件开发和网络技术革新,各村已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平台,把原先在的流动人

口以及新增的流动人口信息全部输入到系统中,努力实现暂住证登记、出租房屋登记和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三者之间的对接,做到资源共享,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四、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对外来流动人员的基本信息、工作情况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影响本地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给社会秩序带来了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如何让流动人口更好的融入进本地社会是任重而道远的。

第三篇: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丁家岭社区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最近几年来,随着我社区安置区逐步稳定完善和周边众多企业的纷纷入驻,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涌入到了我社区。至今年3月份,我社区的流动人口数量达到了往年来的一个最高峰,有826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安置区出租房提供了足够的客源,促进了丁家安置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我们的卫生、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和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的违法现象已成为了社区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挑战。我社区始终将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丁家岭社区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现在已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数为826人,其中男性457人,占55%;女性369人,占45%;未成年人有126人,占15%;已婚育龄妇女有229人,28%,流动人口居住的时间长短不一,部分有编制的丁家岭小学的教师、有技术职称或者有技能的打工者以及部分做小生意的摊贩居住时间较长,服务行业,比如餐馆、网吧、理发店的从业人员和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居住时间比较短。

二、丁家岭社区流动人口流动特性

1、结构复杂化

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分复杂,良萎不齐。

2、行为短期化

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边,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

3、处所不固定

一部分流动人口没有固定住所,多数居住在出租房内,居住条件一般,形成了“哪里方便住哪里、哪里便宜住哪里”的频繁更换居所的情况,并且没有主动申报暂住登记的意识,使社区工作人员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其居住地址,给服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三、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难以摸清底子

由于频繁的流动导致难以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流动人口群体庞大、人户分离现象严重、出租房屋变动频繁,流动人口底数不清一直成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最棘手的问题。最主要的是:①许多流动人员不理解社区的工作,在面对例行登记的时,有的不开门,有的不配合,甚至反感,非常排斥。造成一户流动人口要多次上门才能完成登记,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②由于流动人员的作息时间各不相同,很多时候白天上门找不到人,所以常需要晚上入户进行登记。对于在社区从事这项工作女同志来说,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2、协作配合不顺

从近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相互脱节,流出地不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流入地做好工作,一般体现在已婚育龄妇女的计生工作方面。

3、管理难度大

流动人口中有一不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缺乏自律约束。其中有少数人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得有效的保护石,往往盲目的采取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

四、应采取的对策

1、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加快电脑录入进度,确保流动人员信息实时登记、实时录入。

2、加强与流动人口的沟通。要经常下户到流入人口的家中,及时的了解他们的信息与困难,以便能够及时的为他们排忧解难。

3、加强宣传服务工作。将政府部门针对流动人口的相关政策、相关福利及时的宣传到位,让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4、多方联手,为流动人口提供广泛的平台,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让他们感到这就是他们的家,安心地在流入地工作、学习、生活。

丁家岭社区居委会

2013-4-8

第四篇:流动人口调研(范文)

关于太安镇外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调查报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太安镇农民的极其重要的经济收入,与此同时外出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扩大,也成为太安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反过来又制约镇经济的发展。为找准外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症结,扭转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后局面,镇党委、政府决定组成调查组,远赴太安镇外出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浙江省温州市开展调查研究、宣传执法。经过一个月的宣传执法和跟踪调查,基本掌握了本镇外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现状和问题,为下一步加强外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打下了基础。

一、全镇外出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根据太安镇今年开展的3次人口清理统计,全镇已婚育龄妇女7378人,其中无孩育龄妇女258人,一孩育龄妇女5378人,二孩育龄妇女1684人,三孩及以上育龄妇女58人。全镇外出流动人口11700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5800人,外出已婚育龄妇女占外出总人数的52.7%。太安镇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浙江温州、广州、深圳、云南昆明、福建厦门、四川成都、上海等城市,夫妇同时外出又在同一地务工的达4000对以上。

二、外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计划生育也因外出流动人口的特殊性,出现“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了”的尴尬局面,致使违法生育行为得不到有效控制,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1.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大、流动性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难。调查发现,太安镇外出流动人口具有数量大、务工地相对集中、夫妇双双在同地务工多、流动性强的特点。太安镇外出人员多以同籍人员相对集中的聚集在一地或一厂务工,夫妇二人在外租房生活,往往是同镇或同村的人员相对集中的在一个地方租房。对于这些外出人员违法生育行为,户籍地管理存在鞭长莫及的问题,现居住地又无法管住。

2.外出已婚育龄妇女多,避孕节育措施落实难。对已婚育龄妇女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控制生育水平。太安镇已婚的7378名育龄妇女中有5800名外出务工,每年春秋两季开展的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及孕环检查,有近80%的已婚育龄妇女无法落实有效的生殖健康服务。大部分既不在流入地接受生殖健康检查也不寄孕环情服务证明,即使部分育龄妇女寄回环孕服务证明,时间和真实性很难保证。

3.违法怀孕管理出“真空”,违法生育控制难。这次太安镇开展调查的浙江省温州市海滨办事处总人口只有2.7万人,而外来打工人员就有3万多人,绝大多数都是已婚育龄夫妇,海滨办事处计生办只有3名工作人员。每年进行3次孕环检查,一般只是针对当地人,外来务工人不在规定的检查之列。在海滨街道随处可见外来违法怀孕和违法生育的人员,违法生育的现状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太安镇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的有利时机,清理出了约200个违法生育家庭,多数在2001年至2006年期间外出违法生育,其中在浙江温州违法生育121人,广州违法生育47人,云南违法生育24人,上海违法生育8人。

4.政策宣传有死角,攀比违法生育遏制难。据调查,太安镇外出务工人员许多家庭是数年不回家,最长的有十年。这些人长期在外务工,对国家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了解不多。加上我国不是所有省市都执行一孩政策,还有相当一部分省市是执行二孩政策。各地执行不同的生育政策,也使得流入地产生错误的判断,误以为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都一样,从主观上导致这些人群容易发生违法生育。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又多是同镇或同村的人在一起租房居住,造成这些人员亲戚、邻里之间互相攀比,大家不比谁挣钱多,而比谁敢违法生育。

5.外出人员常年不回家,行政执法到位难。调查发现,违法生育当事人长期在外务工不回家,村民自治以及已婚育龄妇女外出签订合同的管理措施成为一纸空文;有相当部分违法生育户为逃避处罚,孩子都好几岁了也未回过家,其中最大的是1992年出生的,至今都未回过家,孩子都已在父母务工地的农民子弟校读书。由于当事人不回家,流出地无法进行调查取证,也就不能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再加之行政处理不能及时到位,使一些违法生育当事人更加肆无忌惮。

6.违法生育钻空子,部门配合协调难。调查发现,太安镇的许多违法生育户受个别不法分子诱导,认为只要在派出所给钱给违法生育的孩子上了户口,将来读书和打工没有问题了,就能逃避违法生育的行政处理。据在温州务工的群众反映,仅在温州的违法生育对象中就有30多人为了逃避行政处理,被不法人员介绍到家乡的派出所,以几千元的花费就给孩子上了户口。在对这部分违法生育当事人进行调查取证和行政执法时,他们以已经上户口为由,拒不接受计划生育管理机构的处理,以多种形式抗法。他们认为在派出所交了钱,计划生育管理机构收社会抚养费就成了乱收费,行政管理错位严重扰乱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

三、加强外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与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向违法生育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是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家庭作出的经济处理,也是遏制违法生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征收。鉴于目前违法生育行政执法的难度大,建议各级人口计生委加强与有关部门特别是法院的联系,对一些有执行能力的违法生育当事人严格执法,对拒不履行缴纳社会抚养费义务的当事人,采取强制拍卖财产或冻结银行存款,以及采取行政拘留等手段,以打击其嚣张气焰,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严肃性。

2.加强信息交流与管理,探索流动人口委托管理模式。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社会制约机制,把好外出人口的服务和发证关,加强外流以后的监管和告知,充分利用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信息互通;加强外出已婚育龄妇女管理,落实有效节育措施,及时了解掌握外出已婚育龄人口的孕环情状况;掌握外出人口的务工地详细地址和联络方式,按时督促查验有效孕环情服务证明,把好流出人口“服务关”、“发证登记关”、“返

回后环孕情检查关”。探索流动人口委托管理模式,试行与外出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建立委托管理机制,由流出地政府委托流入地政府定期组织外出育龄妇女进行孕环情检查和实施补救手术。对已经违法怀孕的当事人,在流入地落实节育措施,有效遏制违法生育行为的发生。

3.增强对外流人口关怀与服务的投入。在对外流人口的管理与服务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外流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方法。不能只是为了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管计划生育,要注重体现家乡政府他们的关怀,特别是对他们留守在家乡老人的身体健康、孩子学习和安全状况、以及产业和房屋保护,从而增强他们对家乡政府的信任度和对家乡的归宿感,从而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第五篇:2011年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谈如何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板栗乡党委政府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高度重视,思想统一,优化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太活、太强,流出地不易掌握,造成了流动人口难管,针对这个问题究竟我们该如何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呢?为此对板栗乡八个村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乡流入育龄人口生育情况。

在流入的36人中,育龄妇女数11人,已婚育龄妇女数11人,《婚育证明》持证人数10人。流入人口已采取措施的9例:其中结扎5例,包括男扎2人,女扎3人,放环4例。

(二)全乡流出育龄人口生育情况。

在流出的4626人中,育龄妇女数1415人,已婚育龄妇女数1016人,截止2011年03月我乡共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500余份,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卡已采集3700余份。已落实各种避孕节育措施611人,无孩妇女18人,其中待、在孕11人、无措施7人;一孩妇女318人,其中放环222人、结扎3人、药具1人、待、在孕8人、离婚丧偶2人;无措施78人;二孩妇女374人,其中放环151人、结扎171人、离婚丧偶16人、无措施36人;多孩妇女114人,其中放环6人、结扎98人、离婚丧偶5人、无措施5人。

二、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

(二)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

(三)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

三、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人口难以管理,违法生育隐患较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在大多数农民看来,最好的保险仍是多生几个儿子养儿防老,没有儿子的家庭或是想超生的育龄人员在外躲避计划生育管理,违法生育孩子,长期在异地居住。

(二)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太活、太强,流出地不易掌握,其户籍地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三)外出务工人员,其中一部分是初中才毕业的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缺乏,又处于青春懵懂期,早婚早育现象严重。

四、流动人口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坚持以“谁看房、谁带孩、谁种地”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协议保证金制度,村委会与流动人口签定遵守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协议,并收取不低于1000元的保证金,若出现违法生育的,扣除所交保证金,并执行最高限额处罚。凡外出误工的已婚育龄妇女,不按时寄回医学监护证明的一律视同不参加医学监护,一孩放环的缺一次收取不低于100元的违约金,实行补检;二孩放环的一次无条件实行结扎,且村民自治的村扣除保证金300元。

二、开展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工作,重点针对流入人口婚育证明的查验。

三、开展流动人口统计台帐的建立与计划生育统计台帐同步进行。

四、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节育措施的落实,采用“谁看房、谁带孩、谁种地”谁负责的原则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监管,对外出务工人员婚育证明的办理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同时加大对流动人口办证工作的宣传,坚决按流动人口管理规定执行,督促流动人口完清计生手续。

五、拓宽服务领域,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满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需求,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

下载流动人口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流动人口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齐河县流动人口计生管理调研

    齐河县:关于加强企业计生管理的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11-07-11 阅读次数:4405近日,齐河县人口计生局成立调研组,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该县开发区企业计划生育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

    2014年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

    2014年利辛县王市镇农村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 作者:沈 亮 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殊群体。目前王市镇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农民,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流......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特殊群体,流动人口的数量也随城市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不断增加,以家庭模式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受......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摸清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及生活现状,加快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的建设步伐,促进社区和谐。全面了解我社区少数民族流......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随着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大量流动人口进入我区。作为地方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流动人口在对我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市政协的总体安排,市政协环资委组织委员和市计生主管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按照调研方案深入我市流出人口较典型县区子洲、清涧,流出和流入较典型的县区榆阳、神木进行调研。......

    2010流动人口调研报告定稿

    建设办事处流动人口调研报告2010年建设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在海拉尔区计生局的指导下,建设办事处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

    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机制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的迅速增长,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等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已成为我区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