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9:2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2007-12-12 14:29:4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2)文章标题: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编者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期间,委员们特别关注我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问题,他们结合各地的实际,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到引导资金、文化、教育等要素资源向农村倾斜多个侧面,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出谋划策。

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途径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近郊土地越来越少,失地农民成为富余劳动力

滞留在农村。以维扬区为例,目前失地的农村劳动者达14026人,其中就业的12707人,失业在家1319人,失业率。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针对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创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劳动者就业及失地农民安置因素,把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失地农民安置,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城乡统筹就业体制,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限制和歧视性政策规定。加大对近郊农业的投入,形成农村经济稳定增长机制,带动对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减轻失地农民就业压力。

二要探索经济、就业双向增长的良性发展途径。政府在土地征用开发时,应优先考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从近郊实际出发,发展适度规模的介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之间的乡镇企业,促

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引导乡镇发挥近城优势,发展商贸业和服务业,扶持自主创业,建立失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制度。

三要健全一体化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条件。对城乡劳动力实行统一的就业登记管理、备案、统计和发证制度,让失地农民同样享受有关城镇职工就业与培训的优惠政策。政府相关部门要担负起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管理工作,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农村“一户一就业”即农村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实行包户包干制。四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凡失地农民都应参加就业前培训,接受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端正就业观念,了解择业方法和途径。要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以便就近就地吸纳消化。建立定点定向订单培训制度和区,乡(镇)村、企业、培训实体联合培训基地,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失地农民。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近几年,我农村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但各地实施的规范化程度、覆盖率、保障水平、操作方法及实际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统筹城乡发展、健全体系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政府组织和农民自愿相结合为原则,重点完善健全农村五保、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失地农民保障、养老保险等五项制度。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摸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每年核实一次,接受群众监督,完善农村低保投入机制和资金安全运行机制。

巩固提高农村“五保”制度,应认真核定五保对象和供养标准。加强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乡镇敬老院的集中供养率。县乡财政要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院的条件,增加供养人数,提高“五保”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应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03]3号文件精神。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专款专用。推进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行业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项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对被征地农民对象分年龄段安置,同时积极鼓励和帮助失地农民再就业。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职工可根据尽同样义务、享受同样权利的原则,将他们纳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城镇保险体系。对纯农户的养老保险以家庭为主,可同社区保障和国家救助相结合,近郊乡、村经济基础较好、收入较高的地方,可对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民发放养

老金。

资金投入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保证,各级财政收入增长的部分应向农村社保体系倾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适当扶持。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近几年,我市各类教育取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中小学的发展速度缓慢,基础条件较差,教师队伍较弱,办学水平较低,教学质量不高。大量农民子女涌入城区就读,交借读费、择校费,甚至在城区租房陪子女读书,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教育费负担,而且使城区学生数爆满,社区管理压力加大,农村生源大量流失。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关键。建议: 一要理顺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布局的均

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第二篇: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期间,委员们特别关注我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问题,他们结合各地的实际,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到引导资金、文化、教育等要素资源向农村倾斜多个侧面,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出谋划策。

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途径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近郊土地越来越少,失地农民成为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以维扬区为例,目前失地的农村劳动者达14026人,其中就业的12707人,失业在家1319人,失业率9.4。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针对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创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劳动者就业及失地农民安置因素,把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失地农民安置,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城乡统筹就业体制,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限制和歧视性政策规定。加大对近郊农业的投入,形成农村经济稳定增长机制,带动对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减轻失地农民就业压力。

二要探索经济、就业双向增长的良性发展途径。政府在土地征用开发时,应优先考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从近郊实际出发,发展适度规模的介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之间的乡镇企业,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引导乡镇发挥近城优势,发展商贸业和服务业,扶持自主创业,建立失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制度。

三要健全一体化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条件。对城乡劳动力实行统一的就业登记管理、备案、统计和发证制度,让失地农民同样享受有关城镇职工就业与培训的优惠政策。政府相关部门要担负起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管理工作,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农村“一户一就业”即农村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实行包户包干制。

四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凡失地农民都应参加就业前培训,接受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端正就业观念,了解择业方法和途径。要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以便就近就地吸纳消化。建立定点定向订单培训制度和区,乡(镇)村、企业、培训实体联合培训基地,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失地农民。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近几年,我农村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但各地实施的规范化程度、覆盖率、保障水平、操作方法及实际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统筹城乡发展、健全体系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政府组织和农民自愿相结合为原则,重点完善健全农村五保、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失地农民保障、养老保险等五项制度。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摸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每年核实一次,接受群众监督,完善农村低保投入机制和资金安全运行机制。

巩固提高农村“五保”制度,应认真核定五保对象和供养标准。加强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乡镇敬老院的集中供养率。县乡财政要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院的条件,增加供养人数,提高“五保”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应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03]3号文件精神。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专款专用。推进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行业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项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对被征地农民对象分年龄段安置,同时积极鼓励和帮助失地农民再就业。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职工可根据尽同样义务、享受同样权利的原则,将他们纳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城镇保险体系。对纯农户的养老保险以家庭为主,可同社区保障和国家救助相结合,近郊乡、村经济基础较好、收入较高的地方,可对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民发放养老金。

资金投入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保证,各级财政收入增长的部分应向农村社保体系倾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适当扶持。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近几年,我市各类教育取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中小学的发展速度缓慢,基础条件较差,教师队伍较弱,办学水平较低,教学质量不高。大量农民子女涌入城区就读,交借读费、择校费,甚至在城区租房陪子女读书,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教育费负担,而且使城区学生数爆满,社区管理压力加大,农村生源大量流失。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关键。建议:

一要理顺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布局的均衡

二要坚持弱者优先,推进教育投入的均衡化。通过实施县乡联动,在逐年加大投入的

基础上,坚持教育经费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向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

三要统筹师资力量,推进资源配置的均衡化。认真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同时实行城乡换岗、定期轮岗、跟岗提高等教师换岗制度,使教师从单位所有变为城乡共享,流动方式从行政调动变为定期派遣服务。对家在农村的教师和志愿到农村的城区教师根据情况给予补贴,职称评定向农村教师倾斜。

四要整合管理资源,推进办学水平的均衡化。通过校际结对、校长兼职、委托管理、学校合并等措施,发挥名校牵动效应,以优带弱、以优扶弱,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治校能力。全面实施中小学“校园通”工程,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五要关爱弱势生源,推进教育机会的均衡化。

关心农村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去年,市妇联对高邮、宝应、江都、仪征等地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亲在外务工的农村中小学生占在校生总数43.8左右,部分乡镇工业不发达的乡镇,占比高达78。按照调查的比例估算,全市农村在校中小学生中约有19万名“留守儿童”,分布在几乎所有乡镇。大多数家庭是单亲监护或隔代亲属监护,绝大多数孩子希望得到父母关爱,少数孩子因学校和家长只偏重学习成绩而产生厌学情绪。

如果工作不到位,使“留守儿童”成了“问题孩子”,就不仅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负起责任。

一要认真实施“蓝天教育计划”,保障务工人员带进城的“流动儿童”和留在家乡的“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城市的公办学校要为“流动儿童”提供同等权利的义务教育,对其中的困难学生给予关爱和资助;农村中小学要建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蓝天学堂”。

二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通过家访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通过打电话,写联系卡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

三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农村中小学应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或对教师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把城市学校的成功经验引入农村中小学,帮助孩子们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帮助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

四要动员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乡村组织要做好工作,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孩子,落实好监护和教育责任。面向乡镇机关、党员干部和社会热心群众,广募“蓝天行动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与“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社区或村组织还可就近组织孩子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作为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已成为党和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我们通过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交谈、探讨,认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应重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准确定位农村文化建设的多功能责任。通过文化活动,向农民传播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创业技能,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供解决生产生活中困难、困惑的途径和方法。

二要拓展农村文化传播的多元化途径。主流文化要强化,坚持开展“四下乡”的活动,鼓励和扶持乡村组织的文体赛事、文艺汇演等公共文体娱乐。宗教文化要管理,要防止封建迷信活动蔓延。民俗文化要培育,使其向积极、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休闲文化要引导,不能任其自流。

三要适应农村文化受众的多层次需求。

四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的多方位管理。对窗口型阵地,即乡镇文化站建设,应在功能到位上下功夫,增加投入,完善设施,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和优势。对流动型阵地,即民间艺人队伍,应完善监管,逐步提升民间艺人队伍素质。对社会型阵地,应在依法管理上下功夫,将文化市场管理延伸到农村集镇。

确保农民饮用水安全

我市农村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源地管理不规范,工业污水、码头和造船业污染、垃圾及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影响饮用水源水质。二是农村地表水普遍污染严重,水源水质达标率相应较低,加之水质监测能力薄弱,乡村水厂不同程度存在水质问题。三是9未普及自来水地区,农民只能饮用河水、呆塘水和井水,水质问为确保农民饮水安全,建议:

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周边地区新建项目的审批,加大水源保护区内码头和造船业等对生态环境破坏违法行为的查处。尽快搬迁水源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垃圾堆放场。

加强水质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对境内长江、夹江、大运河等46条重要河流、湖泊水环境实施每月一次正常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同时对全市20个重点乡镇水源地每个季度例行监测一次,加强对县级以上水源地的例行监测。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无公害综防技术、减少农药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禽畜养殖场粪便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整合乡村小水厂,推进区域供水,统筹解决农民饮用水问题。有计划地合并和关闭小水厂,逐步扩大区域供水范围。对乡村水厂加强质量监管,配齐消毒设施和必要的检验监测设备。环保部门要依据水质安全技术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将水质状况定期向群众公布。农业、水利、卫生、建设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严格管理,确保广大农民能够饮用到安全、放心、卫生水

第三篇: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编者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期间,委员们特别关注我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问题,他们结合各地的实际,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到引导资金、文化、教育等要素资源向农村倾斜多个侧面,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出谋划策。

宽失地农民的就业途径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近郊土地越来越少,失地农民成为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以维扬区为例,目前失地的农村劳动者达14026人,其中就业的12707人,失业在家1319人,失业率9.4。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针对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创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劳动者就业及失地农民安置因素,把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失地农民安置,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城乡统筹就业体制,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限制和歧视性政策规定。加大对近郊农业的投入,形成农村经济稳定增长机制,带动对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减轻失地农民就业压力。

二要探索经济、就业双向增长的良性发展途径。政府在土地征用开发时,应优先考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从近郊实际出发,发展适度规模的介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之间的乡镇企业,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引导乡镇发挥近城优势,发展商贸业和服务业,扶持自主创业,建立失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制度。

三要健全一体化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条件。对城乡劳动力实行统一的就业登记管理、备案、统计和发证制度,让失地农民同样享受有关城镇职工就业与培训的优惠政策。政府相关部门要担负起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管理工作,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农村“一户一就业”即农村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实行包户包干制。

四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凡失地农民都应参加就业前培训,接受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端正就业观念,了解择业方法和途径。要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以便就近就地吸纳消化。建立定点定向订单培训制度和区,乡(镇)村、企业、培训实体联合培训基地,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失地农民。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近几年,我农村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但各地实施的规范化程度、覆盖率、保障水平、操作方法及实际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统筹城乡发展、健全体系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政府组织和农民自愿相结合为原则,重点完善健全农村五保、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失地农民保障、养老保险等五项制度。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摸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每年核实一次,接受群众监督,完善农村低保投入机制和资金安全运行机制。

巩固提高农村“五保”制度,应认真核定五保对象和供养标准。加强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乡镇敬老院的集中供养率。县乡财政要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院的条件,增加供养人数,提高“五保”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应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03]3号文件精神。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专款专用。推进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行业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项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对被征地农民对象分年龄段安置,同时积极鼓励和帮助失地农民再就业。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职工可根据尽同样义务、享受同样权利的原则,将他们纳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城镇保险体系。对纯农户的养老保险以家庭为主,可同社区保障和国家救助相结合,近郊乡、村经济基础较好、收入较高的地方,可对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民发放养老金。

资金投入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保证,各级财政收入增长的部分应向农村社保体系倾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适当扶持。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近几年,我市各类教育取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中小学的发展速度缓慢,基础条件较差,教师队伍较弱,办学水平较低,教学质量不高。大量农民子女涌入城区就读,交借读费、择校费,甚至在城区租房陪子女读书,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教育费负担,而且使城区学生数爆满,社区管理压力加大,农村生源大量流失。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关键。建议:

一要理顺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布局的均衡

化。县级政府应切实承担起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责任,巩固和完善“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城乡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根据区域功能划分、城市化进程和乡村建制调整情况,进一步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二要坚持弱者优先,推进教育投入的均衡化。通过实施县乡联动,在逐年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坚持教育经费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向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

三要统筹师资力量,推进资源配置的均衡化。认真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同时实行城乡换岗、定期轮岗、跟岗提高等教师换岗制度,使教师从单位所有变为城乡共享,流动方式从行政调动变为定期派遣服务。对家在农村的教师和志愿到农村的城区教师根据情况给予补贴,职称评定向农村教师倾斜。

四要整合管理资源,推进办学水平的均衡化。通过校际结对、校长兼职、委托管理、学校合并等措施,发挥名校牵动效应,以优带弱、以优扶弱,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治校能力。全面实施中小学“校园通”工程,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五要关爱弱势生源,推进教育机会的均衡化。

关心农村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去年,市妇联对高邮、宝应、江都、仪征等地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亲在外务工的农村中小学生占在校生总数43.8左右,部分乡镇工业不发达的乡镇,占比高达78。按照调查的比例估算,全市农村在校中小学生中约有19万名“留守儿童”,分布在几乎所有乡镇。大多数家庭是单亲监护或隔代亲属监护,绝大多数孩子希望得到父母关爱,少数孩子因学校和家长只偏重学习成绩而产生厌学情绪。

如果工作不到位,使“留守儿童”成了“问题孩子”,就不仅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负起责任。

一要认真实施“蓝天教育计划”,保障务工人员带进城的“流动儿童”和留在家乡的“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城市的公办学校要为“流动儿童”提供同等权利的义务教育,对其中的困难学生给予关爱和资助;农村中小学要建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蓝天学堂”。

二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通过家访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通过打电话,写联系卡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

三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农村中小学应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或对教师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把城市学校的成功经验引入农村中小学,帮助孩子们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帮助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

四要动员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乡村组织要做好工作,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孩子,落实好监护和教育责任。面向乡镇机关、党员干部和社会热心群众,广募“蓝天行动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与“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社区或村组织还可就近组织孩子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作为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已成为党和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我们通过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交谈、探讨,认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应重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准确定位农村文化建设的多功能责任。通过文化活动,向农民传播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创业技能,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供解决生产生活中困难、困惑的途径和方法。

二要拓展农村文化传播的多元化途径。主流文化要强化,坚持开展“四下乡”的活动,鼓励和扶持乡村组织的文体赛事、文艺汇演等公共文体娱乐。宗教文化要管理,要防止封建迷信活动蔓延。民俗文化要培育,使其向积极、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休闲文化要引导,不能任其自流。

三要适应农村文化受众的多层次需求。

四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的多方位管理。对窗口型阵地,即乡镇文化站建设,应在功能到位上下功夫,增加投入,完善设施,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和优势。对流动型阵地,即民间艺人队伍,应完善监管,逐步提升民间艺人队伍素质。对社会型阵地,应在依法管理上下功夫,将文化市场管理延伸到农村集镇。

确保农民饮用水安全

我市农村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源地管理不规范,工业污水、码头和造船业污染、垃圾及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影响饮用水源水质。二是农村地表水普遍污染严重,水源水质达标率相应较低,加之水质监测能力薄弱,乡村水厂不同程度存在水质问题。三是9未普及自来水地区,农民只能饮用河水、呆塘水和井水,水质问题更加严重。为确保农民饮水安全,建议:

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周边地区新建项目的审批,加大水源保护区内码头和造船业等对生态环境破坏违法行为的查处。尽快搬迁水源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垃圾堆放场。

加强水质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对境内长江、夹江、大运河等46条重要河流、湖泊水环境实施每月一次正常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同时对全市20个重点乡镇水源地每个季度例行监测一次,加强对县级以上水源地的例行监测。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无公害综防技术、减少农药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禽畜养殖场粪便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整合乡村小水厂,推进区域供水,统筹解决农民饮用水问题。有计划地合并和关闭小水厂,逐步扩大区域供水范围。对乡村水厂加强质量监管,配齐消毒设施和必要的检验监测设备。环保部门要依据水质安全技术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将水质状况定期向群众公布。农业、水利、卫生、建设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严格管理,确保广大农民能够饮用到安全、放心、卫生水。

《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第四篇: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编者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期间,委员们特别关注我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问题,他们结合各地的实际,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到引导资金、文化、教育等要素资源向农村倾斜多个侧面,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出谋划策。

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途径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近郊土地越来越少,失地农民成为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以维扬区为例,目前失地的农村劳动者达14026人,其中就业的12707人,失业在家1319人,失业率9.4。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针对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创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劳动者就业及失地农民安置因素,把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失地农民安置,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城乡统筹就业体制,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限制和歧视性政策规定。加大对近郊农业的投入,形成农村经济稳定增长机制,带动对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减轻失地农民就业压力。

二要探索经济、就业双向增长的良性发展途径。政府在土地征用开发时,应优先考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从近郊实际出发,发展适度规模的介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之间的乡镇企业,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引导乡镇发挥近城优势,发展商贸业和服务业,扶持自主创业,建立失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制度。

三要健全一体化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条件。对城乡劳动力实行统一的就业登记管理、备案、统计和发证制度,让失地农民同样享受有关城镇职工就业与培训的优惠政策。政府相关部门要担负起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管理工作,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农村“一户一就业”即农村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实行包户包干制。

四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凡失地农民都应参加就业前培训,接受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端正就业观念,了解择业方法和途径。要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以便就近就地吸纳消化。建立定点定向订单培训制度和区,乡(镇)村、企业、培训实体联合培训基地,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失地农民。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近几年,我农村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但各地实施的规范化程度、覆盖率、保障水平、操作方法及实际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统筹城乡发展、健全体系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政府组织和农民自愿相结合为原则,重点完善健全农村五保、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失地农民保障、养老保险等五项制度。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摸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每年核实一次,接受群众监督,完善农村低保投入机制和资金安全运行机制。

巩固提高农村“五保”制度,应认真核定五保对象和供养标准。加强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乡镇敬老院的集中供养率。县乡财政要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院的条件,增加供养人数,提高“五保”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应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03]3号文件精神。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专款专用。推进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行业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项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对被征地农民对象分年龄段安置,同时积极鼓励和帮助失地农民再就业。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职工可根据尽同样义务、享受同样权利的原则,将他们纳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城镇保险体系。对纯农户的养老保险以家庭为主,可同社区保障和国家救助相结合,近郊乡、村经济基础较好、收入较高的地方,可对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民发放养老金。

资金投入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保证,各级财政收入增长的部分应向农村社保体系倾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适当扶持。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近几年,我市各类教育取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中小学的发展速度缓慢,基础条件较差,教师队伍较弱,办学水平较低,教学质量不高。大量农民子女涌入城区就读,交借读费、择校费,甚至在城区租房陪子女读书,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教育费负担,而且使城区学生数爆满,社区管理压力加大,农村生源大量流失。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关键。建议:

一要理顺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布局的均

第五篇: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目录

移,特别是失地农民安置,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城乡统筹就业体制,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限制和歧视性政策规定。加大对近郊农业的投入,形成农村经济稳定增长机制,带动对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减轻失地农民就业压力。

二要探索经济、就业双向增长的良性发展途径。政府在土地征用开发时,应优先考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从近郊实际出发,发展适度规模的介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之间的乡镇企业,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引导乡镇发挥近城优势,发展商贸业和服务业,扶持自主创业,建立失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制度。

三要健全一体化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条件。对城乡劳动力实行统一的就业登记管理、备案、统计和发证制度,让失地农民同样享受有关城镇职工就业与培训的优惠政策。政府相关部门要担负起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管理工作,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农村“一户一就业”即农村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实行包户包干制。

四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凡失地农民都应参加就业前培训,接受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端正就业观念,了解择业方法和途径。要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以便就近就地吸纳消化。建立定点定向订单培训制度和区,乡(镇)村、企业、培训实体联合培训基地,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失地农民。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近几年,我农村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但各地实施的规范化程度、覆盖率、保障水平、操作方法及实际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统筹城乡发展、健全体系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政府组织和农民自愿相结合为原则,重点完善健全农村五保、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失地农民保障、养老保险等五项制度。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摸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每年核实一次,接受群众监督,完善农村低保投入机制和资金安全运行机制。

巩固提高农村“五保”制度,应认真核定五保(更多请搜索:)对象和供养标准。加强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乡镇敬老院的集中供养率。县乡财政要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院的条件,增加供养人数,提高“五保”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应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XX]3号文件精神。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专款专用。推进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行业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项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对被征地农民对象分年龄段安置,同时积极鼓励和帮助失地农民再就业。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职工可根据尽同样义务、享受同样权利的原则,将他们纳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城镇保险体系。对纯农户的养老保险以家庭为主,可同社区保障和国家救助相结合,近郊乡、村经济基础较好、收入较高的地方,可对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民发放养老金。

资金投入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保证,各级财政收入增长的部分应向农村社保体系倾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适当扶持。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近几年,我市各类教育取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中小学的发展速度缓慢,基础条件较差,教师队伍较弱,办学水平较低,教学质量不高。大量农民子女涌入城区就读,交借读费、择校费,甚至在城区租房

陪子女读书,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教育费负担,而且使城区学生数爆满,社区管理压力加大,农村生源大量流失。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关键。建议:

一要理顺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布局的均衡

化。县级政府应切实承担起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责任,巩固和完善“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城乡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根据区域功能划分、城市化进程和乡村建制调整情况,进一步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二要坚持弱者优先,推进教育投入的均衡化。通过实施县乡联动,在逐年加大投入的

基础上,坚持教育经费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向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三要统筹师资力量,推进资源配置的均衡化。认真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同时实行城乡换岗、定期轮岗、跟岗提高等教师换岗制度,使教师从单位所有变为城乡共享,流动方式从行政调动变为定期派遣服务。对家在农村的教师和志愿到农村的城区教师根据情况给予补贴,职称评定向农村教师倾斜。

四要整合管理资源,推进办学水平的均衡化。通过校际结对、校长兼职、委托管理、学校合并等措施,发挥名校牵动效应,以优带弱、以优扶弱,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治校能力。全面实施中小学“校园通”工程,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五要关爱弱势生源,推进教育机会的均衡化。关心农村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去年,市妇联对高邮、宝应、江都、仪征等地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亲在外务工的农村中小学生占在校生总数43.8左右,部分乡镇工业不发达的乡镇,占比高达78。按照调查的比例估算,全市农村在校中小学生中约有19万名“留守儿童”,分布在几乎所有乡镇。大多数家庭是单亲监护或隔代亲属监护,绝大多数孩子希望得到父母关爱,少数孩子因学校和家长只偏重学习成绩而产生厌学情绪。

如果工作不到位,使“留守儿童”成了“问题孩子”,就不仅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负起责任。

一要认真实施“蓝天教育计划”,保障务工人员带进城的“流动儿童”和留在家乡的“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城市的公办学校要为“流动儿童”提供同等权利的义务教育,对其中的困难学生给予关爱和资助;农村中小学要建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蓝天学堂”。

二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通过家访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通过打电话,写联系卡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

三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农村中小学应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或对教师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把城市学校的成功经验引入农村中小学,帮助孩子们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帮助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

四要动员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乡村组织要做好工作,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孩子,落实好监护和教育责任。面向乡镇机关、党员干部和社会热心群众,广募“蓝天行动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与“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社区或村组织还可就近组织孩子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

活。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作为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已成为党和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我们通过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交谈、探讨,认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应重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准确定位农村文化建设的多功能责任。通过文化活动,向农民传播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创业技能,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供解决生产生活中困难、困惑的途径和方法。

二要拓展农村文化传播的多元化途径。主流文化要强化,坚持开展“四下乡”的活动,鼓励和扶持乡村组织的文体赛事、文艺汇演等公共文体娱乐。宗教文化要管理,要防止封建迷信活动蔓延。民俗文化要培育,使其向积极、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休闲文化要引导,不能任其自流。

三要适应农村文化受众的多层次需求。

四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的多方位管理。对窗口型阵地,即乡镇文化站建设,应在功能到位上下功夫,增加投入,完善设施,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和优势。对流动型阵地,即民间艺人队伍,应完善监管,逐步提升民间艺人队伍素质。对社会型阵地,应在依法管理上下功夫,将文化市场管理延伸到农村集镇。

确保农民饮用水安全

我市农村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源地管理不规范,工业污水、码头和造船业污染、垃圾及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影响饮用水源水质。二是农村地表水普遍污染严重,水源水质达标率相应较低,加之水质监测能力薄弱,乡村水厂不同程度存在水质问题。三是9未普及自来水地区,农民只能饮用河水、呆塘水和井水,水质问题更加严重。为确保农民饮水安全,建议:

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周边地区新建项目的审批,加大水源保护区内码头和造船业等对生态环境破坏违法行为的查处。尽快搬迁水源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垃圾堆放场。

加强水质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对境内长江、夹江、大运河等46条重要河流、湖泊水环境实施每月一次正常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同时对全市20个重点乡镇水源地每个季度例行监测一次,加强对县级以上水源地的例行监测。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无公害综防技术、减少农药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禽畜养殖场粪便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整合乡村小水厂,推进区域供水,统筹解决农民饮用水问题。有计划地合并和关闭小水厂,逐步扩大区域供水范围。对乡村水厂加强质量监管,配齐消毒设施和必要的检验监测设备。环保部门要依据水质安全技术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将水质状况定期向群众公布。农业、水利、卫生、建设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严格管理,确保广大农民能够饮用到安全、放心、卫生水。

《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近郊土地越来越少,失地农民成为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以维扬区为例,目前失地的农村劳动者达14026人,其中就业的12707人,失业在家1319人,失业率9.4。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针对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创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劳动者就业及失地农民安置因素,把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失地农民安置,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城乡统筹就业体制,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限制和歧视性政策规定。加大对近郊农业的投入,形成农村经济稳定增长机制,带动对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减轻失地农民就业压力。

二要探索经济、就业双向增长的良性发展途径。政府在土地征用开发时,应优先考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从近郊实际出发,发展适度规模的介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之间的乡镇企业,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引导乡镇发挥近城优势,发展商贸业和服务业,扶持自主创业,建立失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制度。

三要健全一体化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条件。对城乡劳动力实行统一的就业登记管理、备案、统计和发证制度,让失地农民同样享受有关城镇职工就业与培训的优惠政策。政府相关部门要担负起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管理工作,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农村“一户一就业”即农村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实行包户包干制。

四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凡失地农民都应参加就业前培训,接受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端正就业观念,了解择业方法和途径。要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以便就近就地吸纳消化。建立定点定向订单培训制度和区,乡(镇)村、企业、培训实体联合培训基地,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失地农民。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近几年,我农村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但各地实施的规范化程度、覆盖率、保障水平、操作方法及实际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统筹城乡发展、健全体系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政府组织和农民自愿相结合为原则,重点完善健全农村五保、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失地农民保障、养老保险等五项制度。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摸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每年核实一次,接受群众监督,完善农村低保投入机制和资金安全运行机制。

巩固提高农村“五保”制度,应认真核定五保对象和供养标准。加强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乡镇敬老院的集中供养率。县乡财政要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院的条件,增加供养人数,提高“五保”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应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XX]3号文件精神。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专款专用。推进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行业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项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对被征地农民对象分年龄段安置,同时积极鼓励和帮助失地农民再就业。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职工可根据尽同样义务、享受同样权利的原则,将他们纳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城镇保险体系。对纯农户的养老保险以家庭为主,可同社区保障和国家救助相结合,近郊乡、村经济基础较好、收入较高的地方,可对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民发放养老金。

资金投入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保证,各级财政收入增长的部分应

向农村社保体系倾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适当扶持。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近几年,我市各类教育取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中小学的发展速度缓慢,基础条件较差,教师队伍较弱,办学水平较低,教学质量不高。大量农民子女涌入城区就读,交借读费、择校费,甚至在城区租房陪子女读书,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教育费负担,而且使城区学生数爆满,社区管理压力加大,农村生源大量流失。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关键。建议:

一要理顺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布局的均 化发展的速度和可持续则取决于工业化的水平。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欧洲大约400年,美国200年,日本100年。据统计,我国城镇人口已突破6亿,城镇化率达到45.7%,但工业化的进程并未完全同步。我国农村人口尤其多,发展不平衡,因此,对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和速度必须有一个清醒的估计和认识。今后相当时期内,我们的城镇化进程将会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力在城市和农村间双向流动就业。农忙在村,农闲在城。有工可做做工,无工做可务农。要高度警惕缺乏相对应的工业化水平而超前膨胀的城市化,形成空心城市,这已经成为不少经济转型失败国家的巨大烦恼和标志特征。出现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拉美现象”。高城市化率低就业。农民失地失工,变成城市贫民,引起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所以,就全国而言,在较长的时间内,对于大多数农民既要保障他们进城务工的合法权益又要保障他们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这可能会是一个普通、长期的现象。至于像上海、北京、江浙一带情况较好,可以率先走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既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目前,我国除东部省份外总体上仍处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低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且不平衡性,广泛吸纳就业的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充分,我国公布还有4007万贫困人口,按照国际深度贫困线,世界银行认为还有1.5亿左右。有专家称,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从XX年以来急剧加大,目前已达“黄灯”警线,若不采取坚决措施可能迅速恶化到红灯危险水平。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容回避的一个焦点问题。无论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也是一个不解决就迈不过去的坎。所以,从加速贫富差距缩小及让更多农民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角度,应该重新修订我国贫困标准,根据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0年不变的基本国情,参照国际贫困惯例,我国总体上始终应有10%-15%最贫困人口需要政府给予特殊的扶持或救助。因此,XX年后10年的我国扶贫发展战略理念应重新定位,把由“生存型扶贫”向“发展型扶贫”转变。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社会参与力量,建立刚性稳定投入增长机制。通过捐赠法、遗产法等的修订完善,使社会财富向贫困地区涌流。并建议从国家的层面上,参考国际上衡量贫富差距的

基尼系数设定我国城乡差距警戒线,以史为鉴,严防历史上因贫而起的无数动荡、**。

3、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高度警惕新形势之下的“剪刀差”,把农村的生产要素源源不断抽走,削弱或抵消了国家对“三农”扶持政策效应和支持力度。当前,城乡巨大差距形成和扩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的城乡三大“剪刀差”的存在和推动,即廉价土地,廉价劳动力,廉价农副产品。再加上城市工业资本及外来投资资本的“双重挤压”使城市投资环境更优更好,使农村的储蓄、人才源源不断流向城市和工业。这种没有城乡统筹的单向流动,使得农村更穷,农民更苦、农业更弱。我赞成这样一个观点:农业农村好比巨大的水库,一定时期内,可以承载诸多巨大压力和矛盾,提供诸多的需求和援助。但这个水库的基础很薄弱,只取不予,不加固,迟早会出大问题。所以,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好生产

要素向“三农”流动,十分关键。浙江嘉兴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高度重视农民的利益、效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以宅基地换商品房,农民成为市民,有工可做,从事农业的农民仅占到5.7%,形成了“双赢”格局。

4、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必须高度抓住生产力布局的优化调整,另一方面必须确保已开发中的资源让农村、农民受益。要舍得把一些大项目、好项目规划、布局在落后的乡村、贫困的地区,选择那些可直接应用最新技术与自然优势相结合,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美国西部的发展正是选择了信息、电子等科技、军工产业,1/3由政府投资。产生了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效应。直接带动当地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同时,一些贫困落后地区往往是各种矿藏、水电资源富集的地方,要加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财政税收杠杆调节,积极探索完善当地参与型、合作型、股份制的资源开发模式,牢固建立城乡共享产业发展利益关系,解破外来资本的“飞地经济”、“围墙经济”难于释放对当地经济的“支点效应”和“联动效应”问题。要注重产业的就地加工和升值。坚决避免出现大资源、大开发,但当地群众没有得到大回报的问题,而是老板发大财,财政得小头,群众得零头,还吃苦头,“抬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局面。必须坚持资源开发的“四赢”,即企业发财,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生态保护。同时,国家要尽快出台政策,对确需保护的地方,应得到必要足够的生态补偿,使保护与开发得到大致同等回报。真正做到解决“三农”问题真心诚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

5、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把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新农村建设作为重点和抓手。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村需要城市、工业化的支持,而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同样一刻也离不开农村的支持。当前,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农村除粮食安全、副食品供给及大量原材料提供外,人力资源、土地的保障则是推动工业

化、城镇化发展的源源不竭的动力。我赞成这样的观点:中国现代化就是30%的农民。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必须加大城市、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支持的力度,这个力度的支点我感觉主要是对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吸纳及新农村建设。正如云南省委白书记在昭通贫困地区调研时所指出的:大量人口生存在条件十分恶劣的地区,如果不能有效转移出来,可持续发展永远没有出路。要通过城镇化、工业化进程,通过劳务输出带动,通过创业再就业,通过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带动农村人口转移。非常深刻和准确。所以,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要顺应这个要求,大力发展 果消费长期乏力,会导致投资“踩空”,形成新的产能过剩。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也早告诫过我们,消费决定和剌激生产,只有生产与消费基本平衡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进而扩大再生产。而消费对gdp的拉动据测算,实际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远远高于投资拉动的0.22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大约最终拉动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因此,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发展的硬任务,硬指标,特别要增强主要消费群体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水平,对此应有主动性、紧迫感。要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全面整合资金,整合力量,形成合力。要真想、真抓、真干。同时要继续加大国家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力度,坚持改革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城乡统筹一定会有更大的成效。

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城乡统筹是个新的发展理念,说到底就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其实质就是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现在突出地提出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发展进程中实际存在的城乡关系不够协调的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推进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从历史发展来看,统筹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速工业化进程,我国实行的是排斥市场经济的重工轻农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通过计划经济的高度集中使资源配置到工业和城市,形成了“城乡差距发展战略”、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随着农业的积累不断向工业流入,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农业部门的相对收入低于非农部门,工农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成为相对贫困的社会阶层。这种发展模式推动了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但也隐藏着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和“三农”问题逐步恶化的危机,而且已经影响到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三农”问题是我国最根本的问题,“三农”问题解决了,我国的全面繁荣和稳定就有了根本性的保障。所以,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依靠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来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从当前社会来看,统筹城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根本性指针,在科学发展观“五大统筹”中,统筹城乡位居其首。城乡关系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关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抓住城乡统筹这个重点,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研究。必须消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制度性,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应致力于逐步取消城乡间的种种不平等待遇,使城乡居民和各类经济主体都能享受公平的国民待遇;逐步打破城乡界限,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生产要素配置的

效率和效益;逐步改变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路子;逐步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调控机制,按照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 改革开发20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总体上看,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并未根本转变,一些制约

因素依然存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从当前看,制约“三农”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以我们富阳市高桥镇的实际情况为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础条件和薄弱环节: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高桥是富阳市的经济强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2亿元,在全国2万多个乡镇中的排名也上升到223位。但从局部来看,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还相当突出,我镇经济主要集中于320国道沿线和集镇周边,位于老新义的杜墓片、千家片、双浒片、坑西片等西北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二)、产业结构调整有所突破,但成效不够明显。高桥镇通过建立工业功能区,促进了工业发展的新突破;通过扶持开发农业,效益农业格局初显;通过小城镇建设,展。但与城镇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力量比较单薄;农村卫生院普遍设备落后;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尚未建立长效机制。

(四)基础设施建设大步推进,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尚有距离。近年来,高桥镇通过实施康庄大道工程,高桦线、高泰线向西、北纵深推进,村级主干道基本得到硬化;通过电网改造,使农村实现了同电同价;通过实施“百千工程”,使农村面貌不断改观。但同城镇相比,大部分农村“脏、乱、差”现象仍比较突出,村庄布局不够合理;部分山区农村公路等级低,公交网络不完善,“出行难”依然存在;水、气等基础设施的辐射力不够强,无法共享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路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反弹琵琶,跳出“三农”来解决“三农”,积极寻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径。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大反哺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依托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只有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传统体制,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等制度,才能顺利推进城镇化,农民增收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农村社会进步才会有可靠的依托。应当说,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运行的重大举措。要推进城镇化,首先就要以规划为龙头,树立“大规划”新理念,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要根据地方实际,体现地方特色,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以及城乡间的内在联系来考虑城乡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要素布局和人口布局,实现城乡资源的高效利用。就高桥而言,必须按照“东延、南联、西扩、北接”的战略布局,大

力实施“一街二路八点”工程,加快集镇周边八个村的规划编制,全力打造“八星拱月”格局。其次,要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步伐。要培植城镇产业,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以城镇的繁荣促进整个农村的繁荣。再次,要以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为抓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大力实施“百千工程”、“生态村”、“文明村”建设,开展村庄布局

调整,推进农村村庄整治和空心村改造,通过试点引路,渐次推进,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

(二)依托工业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村是否发展、农民是否富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只有工业这个龙头发展起来了,才能有效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工业化是产业集聚升级的主导力量,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要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工业升级裂变。要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是高桥经济的重中之重,要根据高桥特色,促进工业功能区和特色块状经济的齐头并进。工业功能区块要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服务的思路,加快改造、提升、整合和创新步伐,全力打造橡胶、通讯、轻纺、化工、机械五大支柱产业。特色经济区块立足现有的产业和资源优势,倾力培育“五大基地”,即建立一个杭州蚕种基地、完善一个农业观光基地、扶持一个毛笔基地、发展一个弹簧基地、培植一个锅炉配件基地,以加快西北部农村的发展步伐。化,逐步形成连接城乡、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经营规范、服务优质的商品流通体系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三)依托市场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还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公民权利;不仅要靠农业发展生产力,还要调动城市资源支援农业;不仅城市要成为先进社区,农村也要成为先进社区。在国民收入分配、要素资源配置、经济建设安排等方面都应当有利于发展农业、支持农民、富裕农村,应当有利于协调城乡关系而不是扩大社会不公。农民问题,关键是怎么样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如何解决农民就业问题?首先,要围绕城市消费热点,大力开拓城市市场。帮助农民树立市场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进入市场、瞄准市场需求发展市场需要的绿色无公害名优特产品。其次,要围绕“三农”消费需求,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农民是全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但当前农村消费的市场化程度很低,我们应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的同时,创造良好消费环境,抓住拉动消费需求这个关键,积极开拓农副产品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农民增强消费倾向,把农村的潜在市场变为现实市场。增加农村销售服务网点,建立健全农村市场营销体系。

(四)依托社会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推进农村“三化”建设过程中,只有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让利于民”的原则,才能在实践中把中央的有关“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落到实处,才能做到切实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农村问题,当前重点是在政治上解决好农村的社会管理体制,以及在社会发展方面解决好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优化整合农村各类社会事业资源,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深入实施科教兴镇战略,调整学校布局,大力实施中学“二并一”和小学“六并一”工程。继续推进农村“东海明珠工程”和“五个一”工

程,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进有线广播电视升级改造。继续办好农民体育运动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加强农村卫生服务,构建新型城乡卫生网络。继续

以创“文明乡镇”为载体,努力提升城乡文明水平。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

95.65%。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新进展,XX年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1.2%,居各省区 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省建设“平安浙江”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交流系统平安创建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平安创建工作。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在会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浙江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深化“平安市县”等区域平安创建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各系统各行业的平安创建活动,加快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立体化平安创建格局,为浙江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城乡一体化更需强化社会事业发展。因此与其他省份在“市县”块状铺开平安创建不同,浙江再增砝码,将创建的脉络深度伸向了教育、医疗、交通、工地、市场、旅游景区、娱乐场所等各个系统。以系统的平安,为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护航。

近年来,我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安康幸福画卷已经绘就。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我省构建和谐社会的“八个着眼”:

1.着眼促进城乡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形成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双轮驱动的格局。”省委副秘书长、省农办主任王良仟说,要建立健全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支持城市的互促机制,继续增加 “三农”投入,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用于农村的总量和比重,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2.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陈广胜分析,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优化“三带三圈一群两区”发展布局,建设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构建杭州、宁波、温州都市经济圈和浙中城市群,重视保护和合理开发浙西南、浙西北丘陵山区“绿色屏障”和浙东沿海近海海域“蓝色屏障”。他认为,欠发达地区是我省区域发展的“短板”,今后要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着力完善扶持政策和机制,推动欠发达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3.着眼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农户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攻坚难点。”王良仟说,要不断完善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以欠发达地区为重点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将低收入农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全面建立低收入农户档案,因村因户确定扶持项目,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和小额信贷力度,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下山搬迁、促进培训就业。通过5年努力,基本消除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乡镇,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陈小恩介绍,目前,我省正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模式,适时调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进工资分配调控机制。今后5年,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将不断完善,争取全省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年增幅在10%以上。

4.着眼建设人力资源强省

“今后5年,我省将大力实施素质教育,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表示,我省教育将加快把育人模式转到培育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以品格教育为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和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政策资源继续向农村和欠发达

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创造公平发展环境,着力解决“读好书”问题。着力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经过5年努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争取超过45%。巩固提高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5.着眼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后5年全省要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00万人。今年帮助2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帮助50%以上农村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实现就业。”陈小恩说,我省正在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将全面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6.着眼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陈小恩说,今后5年,我省要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从城镇为主向覆盖城乡转变、从职工为主向城乡居民转变。今年要新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万。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新增参保人数150万。作为今年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的住房保障,要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1万户以上,新开工经济适用房3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1.6万户。

7.着眼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今年,省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贴标准提高一倍,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贴标准增加50%。省卫生厅厅长李兰娟表示,我省将启动“健康面对面行动”,计划通过3至5年的努力,在示范区内初步建立全人全程居民数字健康档案,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延伸。全面落实“农民健康工程”各项任务,推进“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完善“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8.着眼构建更加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

“完善社会管理,关键是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陈广胜认为,要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它们在反映诉求、提供服务、维护权益、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要积极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建设,为构建和谐浙江奠定良好的基层基础。

生活在浙江的人们也亲身感受到种种有形的变化和无形的保障:率先免收农业税,率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实施农村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制度,率先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率先实行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类专业免费就读制度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免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制度,全面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省委、省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中之重,形成了统筹城乡兴“三农”的合力,越来越健全的社会保障“网”,使浙江城乡差距日益缩小。人们普遍认为,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要实现城市农村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这既是对我国发展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后进地区发展步伐加快、区域间统筹差距逐步缩小,这是近年来浙江省城乡统筹的一个亮点。

XX年起,杭州市将每年新增10亿元资金支持五县(市)建设。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不少人大代表提出了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和议案。当前杭州城乡道路快速发展,市区与各县(市)行车时间都在2小时内,具备了实施公交城乡一体化的有利条件。“不含余杭和萧山”,是近年许多杭州市的政策、规定中括号中的7个字。XX年2月,杭州市撤销了余杭和萧山两个县级市,设置余杭区

和萧山区,至今已有十年。当时,为顺利过渡,两区在财政体制、城市规划、户籍管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社会保障、房改等政策上维持不变,有三年过渡期。原本余杭进入杭州要缴进城费,现在实行同城同待遇,使萧山、余杭在各项政策上与杭州市保持一致,特别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上更应保持一致。

浙江以“先行探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践中,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开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典型模式。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体系和战略架构上,注意把浙江现实与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强调全局意识和超前意识,从时间、空间、任务等多个维度,建立可以全方位不断拓展和层层递进的规划纲要与任务指标体系。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上,一是通过一系列体制改革与创新,在体制框架上着力建构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通道和机制平台,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实现城乡一体化创造体制机制条件;二是通过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举措的引导,通过农民主体作用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充分发挥和体现,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递进工作机制的推进,通过“惠民工程”项目的带动示范,通过市场机制的利益驱动等举措,形成了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模式。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做法上,因地制宜,探索出以义乌、嘉兴等先行探索经验为代表的遍及浙江各地的多样化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又总结上升为全省层面推行的实践模式。

10届环境艺术设计 2班 周云晔

更多其他相关范文:

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 县文体局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调研报告

阿城区文体局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调研报告一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报告1

兵团林业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兵团林业局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二〇一四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25周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兵团林业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推动兵团造林绿化和植树期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深入开展,兵团及各师、团场党委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首都全民义和植树活动时 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春季植树造林的宣传动员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宣传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造林绿化的积极性。目前,已超额完成了XX年国家给兵团下达的20万亩造林任务。据统计,截止到5月底全兵团已完成造林23.5万亩,完成今年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计划任务的118。同时,兵团上半年共完成育苗面积1.2万亩。全兵团参加义务植树的干部职工达103.2万人,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8,义务植树3220万株。[本文来源于-,找范文请到好]

一、党委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春季造林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兵团党委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举措之一。一是积极动员,作好春季造林准备工作。兵团林业局将国家林业局今年下发的领导讲话、主要会议和有关宣传文件作为春季宣传动员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及时转发国家林业局的有关通知要求,督促各师在开春造林前,确保80以上的造林地整修完工,处于待植状态。各师、团部署早、行动快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把做好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并把任务、质量完成的好坏与领导的工资、奖金挂钩,实行重奖重罚,继续实行了一标否决,奖罚兑现,有效地推动了今年春季植树造林的全面开展。二是及时下达分解各项林

业计划任务。督促各师进行春季造林绿化检查指导工作,并要求各师将检查督促植树造林工作情况及进度及时上报,兵团林业局滕晓宁同志进行了汇总并按时通过“全国造林动态信息统主系统”软件上报造林司。三是抓紧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劳动的尽责率。要求层层作好动员、宣传,计划任务落实到条田地块,作好造林服务、指导工作,努力提高造林质量同时,注重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

二、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在兵团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兵团各级林业部门会同宣传、工会、电视台、网络等部门将造林绿化宣传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运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开展了全方位的绿化宣传,加大了宣传力度,继续发挥了广播、电视、报刊作用,利用标语、板报、宣传牌等宣传形式的同时,并重视了利用电视专访、兵团信息网、兵团林业信息网络等直观、先进的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各师、团场还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了“宣传周”、“宣传日”活动,把植树期间的重点宣传和去冬今春的常年性、经常性宣传结合起来,普遍做到了各垦区报纸、专栏能看到领导的文章,电台、广播能听到领导的动员讲话,电视上能见到各级领导参加植树活动的场面,充分发挥了舆论导向作用,真正起到了引导、鼓舞、激励和推动作用。据统计:去冬今春兵团及各师、团场在各管辖范围内的交通道口、公共场地、居住区内树立永久性林业宣传牌(碑)532块,悬挂大型林业宣传横幅220条,刷写张贴林业宣传标语口号1126条,运用宣传车30车次,在各种报刊,如兵团日报、《**北屯报》等等发表和刊登领导讲话、新闻性文章、指导性和综合性文章、科技性文章共2213篇,出板报、墙报518期,领导电视讲话325人次,信息网转载、发表林业信息38条,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造林绿化意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三、林业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

为确保今年各项林业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积极推广应用林业先进适用种植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全兵团生态建设工程应用泵水涌泉灌溉技术完成6.8亩;应用滴灌技术完成造林2.5万亩;一沟两行节水造林技术推广8万亩;盐碱地造林技术5.2亩。各单位还利用空闲时间,采取多种途径普遍进行了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共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2期,培训人员1万多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林业职工的专业性技能和整体素质。

XX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紧抓好植树造林的准备工作,狠抓造林质量,确保XX年未下达退耕还林及其它造林任务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做好林木的抚育管理工作,提高成活率。

2、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工作,确定监测点。

3、加强兵团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检查。一是规范建设程序,及时编制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二是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坚决维护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计划的严肃性。三是作好要求调整工程的规模,变更建设地点树种团场的调研工作。四是将组织检查组进行调查摸底工作,组织督查小组对重点

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4、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科技兴林。继续重点抓好:优良种苗、节水造林、速生丰产、地膜育苗、标准果园、组培快繁、综合防治、荒漠保护、设施栽培、造林标准化等十大林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有计划分批、分层次地开展林业政策、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

5、抓紧

落实,提前做好明年造林前期准备工作。兵团林业局

二oo六年六月八日

《兵团林业局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兵团林业局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完成的好坏与领导的工资、奖金挂钩,实行重奖重罚,继续实行了一标否决,奖罚兑现,有效地推动了今年春季植树造林的全面开展。二是及时下达分解各项林业计划任务。督促各师进行春季造林绿化检查指导工作,并要求各师将检查督促植树造林工作情况及进度及时上报,兵团林业局滕晓宁同志进行了汇总并按时通过“全国造林动态信息统主系统”软件上报造林司。三是抓紧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劳动的尽责率。要求层层作好动员、宣传,计划任务落实到条田地块,作好造林服务、指导工作,努力提高造林质量同时,注重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

二、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在兵团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兵团各级林业部门会同宣传、工会、电视台、网络等部门将造林绿化宣传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运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开展了全方位的绿化宣传,加大了宣传力度,继续发挥了广播、电视、报刊作用,利用标语、板报、宣传牌等宣传形式的同时,并重视了利用电视专访、兵团信息网、兵团林业信息网络等直观、先进的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各师、团场还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了“宣传周”、“宣传日”活动,把植树期间的重点宣传和去冬今春的常年性、经常性宣传结合起来,普遍做到了各垦区报纸、专栏能看到领导的文章,电台、广播能听到领导的动员讲话,电视上能见到各级领导参加植树活动的场面,充分发挥了舆论导向作用,真正起到了引导、鼓舞、激励和推动作用。据统计:去冬今春兵团及各师、团场在各管辖范围内的交通道口、公共场地、居住区内树立永久性林业宣传牌(碑)532块,悬挂大型林业宣传横幅220条,刷写张贴林业宣传标语口号1126条,运用宣传车30车次,在各种报刊,如兵团日报、《××北屯报》等等发表和刊登领导讲话、新闻性文章、指导性和综合性文章、科技性文章共2213篇,出板报、墙报518期,领导电视讲话325人次,信息网转载、发表林业信息38条,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

造林绿化意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三、林业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

为确保今年各项林业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积极推广应用林业先进适用种植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全兵团生态建设工程应用泵水涌泉灌溉技术完成6.8亩;应用滴灌技术完成造林2.5万亩;一沟两行节水造林技术推广8万亩;盐碱地造林技术5.2亩。各单位还利用空闲时间,采取多种途径普遍进行了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共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2期,培训人员1万多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林业职工的专业性技能和整体素质。

XX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紧抓好植树造林的准备工作,狠抓造林质量,确保XX年未下达退耕还林及其它造林任务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做好林木的抚育管理工作,提高成活率。

2、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工作,确定监测点。

3、加强兵团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检查。一是规范建设程序,及时编制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二是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坚决维护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计划的严肃性。三是作好要求调整工程的规模,变更建设地点树种团场的调研工作。四是将组织检查组进行调查摸底工作,组织督查小组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团及各师、团场党委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首都全民义和植树活动时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春季植树造林的宣传动员,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宣传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造林绿化的积极性。目前,已超额完成了XX年国家给兵团下达的20万亩造林任务。据统计,截止到5月底全兵团已完成造林23.5万亩,完成今年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计划任务的118。同时,兵团上半年共完成育苗面积1.2万亩。全兵团参加义务植树的干部职工达103.2万人,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8,义务植树3220万株。

一、党委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春季造林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兵团党委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举措之一。一是积极动员,作好春季造林准备。兵团林业局将国家林业局今年下发的领导讲话、主要会议和有关宣传文件作为春季宣传动员的一件大事来抓,及时转发国家林业局的有关通知要求,督促各师在开春造林前,确保80以上的造林地整修完工,处于待植状态。各师、团部署早、行动快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把做好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并把任务、质量完成的好坏与领导的工资、奖金挂钩,实行重奖重罚,继续实行了一标否决,奖罚兑现,有效地推动了今年春季植树造林的全面开展。二是及时下达分解各项林业计划任务。督促各师进行春季造林绿化检查指导,并要求各师将检查督促植树造林情况及进度及时上报,兵团林业局滕晓宁同志进行了汇总并按时通过“全国造林动态信息统主系统”软件上报造林司。三是抓紧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劳动的尽责率。要求层层作好动员、宣传,计划任务落实到条田地块,作好造林服务、指导,努力提高造林质量同时,注重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

二、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在兵团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兵团各级林业部门会同宣传、工会、电视台、网络等部门将造林绿化宣传作为一项主要来抓,运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开展了全方位的绿化宣传,加大了宣传力度,继续发挥了广播、电视、报刊作用,利用标语、板报、宣传牌等宣传形式的同时,并重视了利用电视专访、兵团信息网、兵团林业信息网络等直观、先进的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各师、团场还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了“宣传周”、“宣传日”活动,把植树期间的重点宣传和去冬今春的常年性、经常性宣传结合起来,普遍做到了各垦区报纸、专栏能看到领导的文章,电台、广播能听到领导的动员讲话,电视上能见到各级领导参加植树活动的场面,充分发挥了舆论导向作用,真正起到了引导、鼓舞、激励和推动作用。据统计:去冬今春兵团及各师、团场在各管辖范围内的交通道口、公共场地、居住区内树立永久性林业宣传牌(碑)532块,悬挂大型林业宣传横幅220条,刷写张贴林业宣传标语口号1126条,运用宣传车30车次,在各种报刊,如兵团日报、《××北屯报》等等发表和刊登领导讲话、新闻性文章、指导性和综合性文章、科技性文章共2213篇,出板报、墙报518期,领导电视讲话325人次,信息网转载、发表林业信息38条,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造林绿化意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三、林业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

为确保今年各项林业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积极推广应用林业先进适用种植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全兵团生态建设工程应用泵水涌泉灌溉技术完成6.8亩;应用滴灌技术完成造林2.5万亩;一沟两行节水造林技术推广8万亩;盐碱地造林技术5.2亩。各单位还利用空闲时间,采取多种途径普遍进行了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共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2期,培训人员1万多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林业职工的专业性技能和整体素质。

XX年下半年计划

1、继续抓紧抓好植树造林的准备,狠抓造林质量,确保XX年未下达退耕还林及其它造林任务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做好林木的抚育管理,提高成活率。

2、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确定监测点。

3、加强兵团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检查。一是规范建设程序,及时编制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二是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坚决维护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计划的严肃性。三是作好要求调整工程的规模,变更建设地点树种团场的调研。四是将组织检查组进行调查摸底,组织督查小组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4、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科技兴林。继续重点抓好:优良种苗、节水造林、速生丰产、地膜育苗、标准果园、组培快繁、综合防治、荒漠保护、设施栽培、造林标准化等十大林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有计划分批、分层次地开展林业政策、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

5、抓紧落实,提前做好明年造林前期准备。兵团林业局

4、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科技兴林。继续重点抓好:优良种苗、节水造林、速生丰产、地膜育苗、标准果园、组培快繁、综合防治、荒漠保护、设施栽培、造林标准化等十大林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有计划分批、分层次地开展林业政策、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

5、抓紧落实,提前做好明年造林前期准备。兵团林业局

丘为中心,以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扎实工作,求真务实,各项工作稳步开展,XX年上半年林业各项指标均按计划落实。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共完成造林5000亩,农田林网控制面积4.4万亩,育苗105亩,四旁植树50万株。分别占全年任务的50%、146.7%、52.5%和100%。

二、主要工作

1、广泛宣传发动,掀起造林高潮

为增强广大群众的绿化意识,从3月9日到19日连续十天在任丘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之后,播放绿化宣传标语20余条;在裕华路悬挂林业宣传横幅10条;3月16日和18日,市四套班子的领导同志与市直87个单位的3800余名干部职工分别在青塔乡千里堤尚书段、辛中驿镇大石路和于村乡史庄村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现场共植树1XX余株,由此掀起了全市春季植树造林高潮。

2、出台优惠政策,促进林业发展

我局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使群众得实惠、林业得发展。

一是今春造林全部使用本地苗。近两年,我市苗木销路不畅,积压严重,给苗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经局班子会多次商讨,决定今春造林全部使用本地苗,从而解决了全市65万株杨树苗的销路问题。二是为广大林果农提供无偿服务。为普及林果科技知识,我局技术人员带着自己的修剪工具,到莫州庞林河、西环路的白塔、四平公司和长丰金袁村等7个村的果园,义务为果农修剪12次,现场技术培训13次。春季造林结束后,我们抽调了12名技术骨干,组成4个技术服务小分队,分别由一名班子带队,分赴全市19个乡镇、办事处、开发区,对新植幼树进行技术指导,共开展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20余次。三是为文明生

态村绿化无偿供苗。为早日实现“绿色任丘、生态任丘、和谐任丘”的宏伟目标,今春我们对全市93个文明生态示范村的绿化无偿提供杨树苗和国槐苗2.8万株,并对示范村的绿化规划、绿化模式和在绿化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四是努力实现全市林业协调健康发展。为解决我市林业资源北强南弱的突出问题,今春对津保路沿线及以南的11个乡镇、办事处的绿化无偿提供杨树苗70万株,以大力推进该地区的绿化进程,逐步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林业生产格局。

3、严格各项执法,巩固绿化成果

林政方面,依法严格办理各种林业证件,加大林业案件查处力度,半年来,查处林业案件5起,办理采伐证49个、林权证23个、运输证51个。森防方面,对市区所有苗圃和外调苗木进行现场检疫,杜绝带疫苗木用于林业生产;建立林果病虫测报点15个;查缴“加拿大一枝黄花”186枝;杨树蛀干害虫发生率由原来的70%下降到现在的27%,天牛防治面积3.4万亩,防治率88%。种苗方面,宣传《种子法》和“两证一签”管理办法,印发宣传材料500余份。对全市所有苗圃进行实地调查,摸清了我市各个苗圃的杨树苗数量、品种,制定了供苗方案。果品方面,“五一”黄金周期间,成立了果品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组,对全市重点果园和果品市场进行了全面排查,确保了节日期间果品食用安全。

4、发展果树生产,提高科技含量。一是引进川中岛桃、大果水晶梨、日本李王等果树新品种10余个,在做好试验的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二是采用果树高接换头技术,改造低产果园500亩,主要集中在柿庄、庞林河、长丰金袁村、议论堡、西环路的白塔等果园,改接的品种有黄金梨、早酥梨、冬枣、梨枣等;三是在全市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果品生产技术1000亩。

5、开展资源清查,制定科学规划

为进一步摸清我市现有林木资源底数,合理制定林业生产长远规划,推进林木分类经营步伐。由18名技术骨干组成的资源调查小组,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兵分6路对全市林业资源进行逐村、逐渠、逐路、逐地块进行摸底调查。现正数据整理阶段。

三、存在问题及下半年主要工作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今春造林实行无偿供苗,部分群众因无需自己掏钱,所以对树木管护重视不够,加之植树期间干旱少雨,造成新植幼树成活率偏低。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为确保XX年林业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下半年我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努力争取明年的退耕还林匹配造林指标。

2、大力推广雨季和秋季造林。&nb 树万株。特别是今年的绿色通道建设工作,全县共计完成绿化道路.公里,超过计划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超过%,栽植质量为历年最好。

在今年的植树造林活动中,各乡镇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植树造林与森林防火相结合;二是植树造林与绿色通道建设相结合;三是植树造林与全社会办林业相结合;四是植树造林与林农增收相结合。同时,我县的植树造林工作还突出了“早、高、严、实”四个字:一是领导重视,突出了一个“早”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通道建设,春节前就召开了全县绿色通道建设动员大会,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并将其纳入今年县委、县政府的“十件实事”之一。主要领导同志曾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强调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意义。植树节期间,*县长率领有关领导先后到个乡镇对绿色通道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对绿色通道建设的标准、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更是高度重视绿色通道建设,强化调度,多次进行实地检查,通过召开现场会、调度会等形式,加强督促,有效地促进了绿色通道建设的开展。各乡镇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分别成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把以绿色通道建设为主的春季植树造林工作作为春季农业生产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人,建立责任制,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或奖惩办法,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完成。我们自身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成立了绿色通道建设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宣传报道组、综合协调组三个工作小组,具体搞好服务工作。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各种会议大力宣传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使广大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有了一个新的正确的认识,造林积极性明显提高,从而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局面。二是规划、标准,突出了一个“高”字。在今年的植树造林工作中,无论是苗木选择还是栽树地点,无论栽植标准,还是管护措施,我们都坚持高起点规划,严标准要求,确保本稿件属于造林质量。按照突出重点、适地

适树、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确定了今年的绿色通道建设重点,并落实到“一图、一表、一书”(每个乡镇都要按照规划,绘制绿色通道建设图、填写绿色通道建设统计表、制定并落实好绿色通道建设路段承包责任书),明确了绿色通道建设的重点、标准及要求,同时也明确了建设路段的权限和责任,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种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同时,我们坚持依靠科技,提高标准,讲求实效。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坚持统一苗木规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施工时间“三统一”,做到了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真正把质量管理延伸到了规划设计、整地挖穴、苗木起运、施工栽植等各个工序各个环节,确保了植树造林的速度和质量。三是检查督促,体现了一个“严”字。为确保完成建设任务,我们把强化督促检查放在重要位置,报请县政府同意,从农口兄弟单位抽调了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组成了个工作督导(更多请关注:)组,并给督导组配备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具体督促绿色通道建设工作。同时明确,绿色通道建设工作由县绿化委员会负责检查和验收,实行定期检查调度制度,造林工作结束后,经检查验收,对完成任务的,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这些措施的落实,有效地推动了绿色通道建设工作的开展。四是管护措施,落脚到一个“实”字。为防止出现以往因责任不清、管护不力造成“年年栽树不见树”的不正常现象,我们大力推广**镇“”、“”拍卖方式,引导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创新植树造林机制,积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确保了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如**镇实行“树随地走,谁栽谁有” 的办法,采取镇、村、户::分成的方式,实施拍卖承包,共签定了份责任书;**镇王小庄村,将绿色通道路段承包使用期限定为年,并由承包户对遮荫户进行补偿,对路北、路南、路西、路东遮荫户每米分别补偿元、元、元和元;外山村一农户承

包了米路段,一次就交纳年承包费元。机制的创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镇、**镇部分路段栽植前,群众都自觉施了底肥,真正实现了“栽起来,管起来”。

(二)突破限制玫瑰发展的瓶颈,强力抓好玫瑰产业。

一是搞调研、摸实情,为我县玫瑰产业健康发展出谋划策。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等原因,出现了玫瑰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对我县的玫瑰产业产生了不良影响,仅去冬今春,全县种植面积就减少.万余亩。为保护并发展好这一特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指示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尽快摆脱困境,扶持壮大玫瑰产业。针对

这种情况,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到有关的玫瑰种植户、加工户、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了解情况、研究对策,形成了《关于玫瑰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提出了宣传力度不够,缺乏主导产品,缺乏龙头带动,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并积极向县领导建言献策,千方百计寻找突破口。二是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培植,延长玫瑰产业链条。玫瑰产业发展的过程告诉我们,培植一个有技术、有实力、有市场,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是解决我县玫瑰花产量过剩、玫瑰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率先突破远郊县的实施意见》有关建设高标准玫瑰精油加工企业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与计划等部门经过多方努力,经过**集团介绍,与**公司达成技术转让协议,筹建了玫瑰精油加工项目,建设了**玫瑰花精油加工有限公司,利用土耳其的先进技术,生产玫瑰精油。该企业每天可加工鲜花吨,今年可消耗鲜花吨,约占全县鲜花总产量的/。在企业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无论人力、物力,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企业缺乏技术人员,我们从玫瑰产业办和玫研所抽调名专业人员长驻企业,企业车辆紧张,就无偿提供一辆车供其使用,并积极为其跑资金,协调关系,使企业在短短的两个

月就完成建设并投产。该企业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玫瑰花的价格,稳定了花农的情绪,保护了花农的利益,促进了我县玫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该企业已经正式投产,并与土耳其达成初步出口协议。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玫瑰品牌知名度。事实证明,我县玫瑰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它与我县玫瑰的生产规模及不相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玫瑰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经多方努力,相继邀请中央电视台、某省卫视、齐鲁电视台专题栏目记者,对我县玫瑰的生产现状、加工情况等进行了全面采访,节目的播出,将进一步扩大**玫瑰在全国的知名度,增强玫瑰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进而带动玫瑰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优化结构,大力推进经济林基地建设。

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结合我县林果生产实际和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我们以核桃、酿酒葡萄和苹果为主,着力加快经济林基地建设。一是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特别在核桃基地建设中,县里确定了个重点核桃种植基地予以扶持,规定每年集中连片发展亩以上的,扶持万元,有效调动了乡镇、村的积极性。目前,**镇王庄、**镇范庄、**胡坡均发展到亩,**镇三山峪新栽植亩,面积达到亩。另外亩酿酒葡萄基地和亩高光效苹果基地也初步建成,均正在实施科学管理,不久,将成为我县林果产业中新的亮点。二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在核桃基地和其它经济林基地建设中,为保证苗木和栽植质量,我局专业技术人员从起苗、装车、运输到定植都严格把关,从源头上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同时,充分利用农民教育课堂这一节目,结合我县林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及时地把生产中需要的技术讲解下去,解决了农民在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截止目前,共举办农民教育课堂期。在优惠政策和市场需要的共同作用下,农民群众发展经济林积极性高涨。全县新发展经济林.亩,其中核桃亩。

(四)搞好森林资源管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一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针对火险等级偏高的不利局面,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扎实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了防火期内没有大的森林火灾的发生。首先,创新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充分利用好宣传车、广播、电视、标语的同时,我们又通过与县教育局、团县委、妇联联合下发《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在农村集贸市场设立宣传台,深入偏远山区发放护林防火小册子等新形式加大宣传,使森林防火工作家喻户晓,及大地增强了全民护林防火意识。其次,加强护林防火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县的制高点修建了两处了望台,购置了一辆专用防火车辆,购买把四号灭火工具,添置台风力灭火机,进一步配齐完善了防火设备设施。同时,邀请消防专家就林火基础知识、扑火战术、自我保护、灭火机具的熟练操作等问题对防火队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并适时组织了实战演练,大大提高了队伍的实战能力。再次,加强协作。进一步密切了与地方公安、消防、气象等单位的联系,尤其是在火情监测、火警信息、火灾扑救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沟通,最大限度的优化整和防火资源,形成了防火合力。二是继续开展严打活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行为。截止目前共查获各类涉林案件起,其中盗伐林木起,滥伐林木起,非法占用林地案,毁坏幼树案起,失火案起,非法运输木材案起,依法处理毁林违法犯罪人员人次,其中刑事拘留人,治安拘留人,较好地保护了我县的林木资源。三是巩固林权改革成果,做好林地确权发证工作。为切实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给林农吃上定心丸,我们积极搞好林地权属确定和林权证发放工作。到目前为止,共确权发证 份,较好地保护了林农切身利益。

总的来看,半年来,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的努力,我县林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与县委、县政府

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领导同志对发展林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林业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政绩难出或成效不明显,导致有的乡镇和有关部门对林业的重视程度,工作力度明显降低,从而影响了我县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林果产业健康发展的新任务,部分领导和同志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上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两重两轻”,即:重数量,轻质量;重生产,轻流通。三是果品产业内部结构还不合理,大路果品数量相对过剩,优质果品和干果产品数量相对不足,优质果买难和大路果、低质果卖难现象还依然存在。四是林果产业化程度比较低,龙头企业规模小,产后处理和贮藏加工滞后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林果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潜力还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合作经济组织比较松散,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还比较弱。五是林业执法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现象还不时的发生。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 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继续贯彻林业工作思路,落实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具体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队伍

把先进性教育活动迸发出来的积极性在林业实践中发挥好、实现好。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局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作风进一步改进,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抓好三支队伍建设,真正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效在林业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发挥好,实现好。一是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加快实施“科

技兴林”计划。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以依法行政、高效服务为落脚点,着力加强林政、公安、森保、种苗等四支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政治和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结合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试点工作的实施,建立健全护林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政策法规培训,强化日常管理,对护林员到岗到位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造林绿化成果不受任何损害。

(二)抓重点,在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基础上凸现林业建设新亮点。、全力做好雨季造林工作。按照年初确立的生态林建设重点,借鉴以往的经验做法,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全面加快荒山绿化步伐,力争完成亩。一是认真做好苗木筹备、整地挖穴、苗木定植等各项雨季造林工作。二是深化驻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建义务植树基地活动。继续实施县级领导包山头、包单位责任制,大力推行专业队施工这一有效方式,并认真做好代植费的收缴工作,切实搞好荒山造林和疏林地补植。三是抓好封山育林,提高苗木保存率。以驻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义务植树基地为重点,加快围山防护网建设,配齐、配强专职护林员,以此为样板,带动全县封山育林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我县荒山绿化的档次和水平。

加强对经济林的管理,推进林果产业化步伐。在做好全县经济林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新发展的亩核桃,亩酿酒葡萄、亩红将军苹果,亩出口创汇苹果和亩高光效苹果等基地的后期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技术规程,严格质量管理,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同时,继续搞好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办好农民教育课堂,强化技术指导和培训。

择优扶强,加快培植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着力培育和发展潜力大、销路广、带动力强的木材加工、果品储藏加工等林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特别是对**玫瑰精油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从各方面给

予大力支持。积极探索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紧密型合作组织。另外,加快玫瑰产业协会、仙桃协会等各种协会组织的组建步伐,为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提供有效保障。

落实林业政策,加强资源保护。一是继续开展林业严打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三乱”案件,重点查处非法毁林乱占滥占林地、非法收购、经营、加工木材等违法行为;二是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做好林权确权发证工作。继续落实林权改革政策,全面完成荒山、荒沟、路、沟、渠、农田林网经营权的承包、租赁和拍卖,搞好保护性开发,抓好确权发证,切实保护好林农的利益。

做好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一是认真落实“护林防火责任状”,不断健全完善森林火灾预测预报体系,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建设,坚决杜绝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二是进一步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与防治工作,重点抓好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虫情监测、系统虫情调查,做好调查数据的汇总上报;三是进一步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抓好种苗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检疫执法工作,有效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蔓延。同时,做好果品检疫费的征收工作;四是加大对野生动物的宣传和查处力度,对驯养繁殖、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的业户加强管理。

(三)抓落实,为全县林业建设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召开专题会议,落实责任。根据不同时段的重点,报请县委、县政府同意,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对重点工程、重点基地和重点龙头企业,分别明确局级领导同志负责,由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协助抓好落实。二是强化督促检查。对林业重点项目,继续实行督导制度,报请县政府同意,从农口部门抽调领导干部组成督导组,具体负责对乡镇的检查监督,定期调度,及时通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严格兑现奖惩。对按期完成

目标任务的,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对未能按期完成任务的通报批评,特别对推委扯皮、指挥不力造成资源浪费的,建议县委、县政府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下载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2009-9-16 9:42:30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王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还......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形成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

    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

    一、xx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现状(一)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情况1、群众文化活动(1)举办各种节庆文化活动。春节期间,每年一届的“xx县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如期举行,已连续举......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

    县文体局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调研报告

    **县文体局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调研报告一、**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现状(一)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情况1、群众文化活动(1)举办各种节庆文化活动。春节期间,每年一届......

    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

    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 至二十世纪末,我国顺利实现了邓小平爷爷提出的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中第一、第二步目标,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西旗羊肉特色发展的调研报告经过一年的努力,西旗羊肉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综合评定,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我旗地处呼伦贝尔腹地,牧区采用天然放牧,加上本地区得天独厚的绿......

    城乡统筹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互动共荣的根本出路,也是“XXX”的迫切需要。既是战略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