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桃花心木》课文知识要点
新的学期就要到来,我们又开始投入到学习中了。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推荐了《桃花心木》课文知识要点,一起来看下!
《桃花心木》课文知识要点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桃花心木》课文知识要点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第二篇:课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九义教材六年制第十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教学本课时本着致力于体现要自主、要读书、要综合,有空间、有实践、有情趣的新课程理念。张扬语文个性,关注学生发展,在变“教案”为不确定的“学案”中,学生都能如文中所述:“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教学思路:
一、自主定向,去感知。
1、速读梳理,破题入文。
揭题激趣后,激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课文是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还是写什么?引导学生运用整体式快读和寻找式快读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感知课文。
2、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速读后,教师设计这样二个问题,通过预习和速读,你读懂了什么?现在又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最想知道:①为什么种树人不按时按量给树苗浇水?②“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这是什么原因?③作者想表达什么见解等)。老师引导学生对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并建议把这些问题作为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来探究。
1、速读引路,自己走进文章里去。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既定目标和学路,自己去读书,去解决疑难问题。及时进行句点圈画,从哪里悟好要标出来,悟到什么可注出来。
①速读扫障碍:在自主读书中,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枯萎、锻炼、依赖、优雅、勃勃生机”等词意。知道课文主要写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的事。
②再读理思路:了解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组织材料。
③细读赶来回趟:通过深层次朗读,明白文中种树育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精读细品,带着收获回课堂。
反复品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段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并从中揣摩感受。如“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出“不确定中生活”的意思,“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又是什么意思?可以从身边的人或具体的事去感悟句子的意思。然后围绕学习目标,提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自己要思考该问题的答案),为下环节的朗读答辩做准备,如:
种树人的一番话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三、自由交流,说感受。
1、小组交流,探究成果。
重点交流自学所得,包括读懂的与不明白的,对小组中普遍存在的疑惑,找出有关词句,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悟一悟,进行新一轮的探究。着重引导交流:“我”因什么而“奇怪”和“更奇怪”?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还奇怪吗?联系最后两段话想想这番话是不是有道理?为什么?
2、举行朗读答辩会
答辩会的攻方由各组轮流担任,守方为该组以外的其他成员答辩内容有:
①攻方:派代表读好自认为重要的段落或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自己的感受,然后向守方提一个问题。
②守方:可自由发言,对攻方的朗读进行评价,对辩手的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并回答攻方提出的问题。守方同时又对攻方的回答进行评价。(学生在多回合的答辩中,把对问题的探究引向深入,在思维的不断碰撞中擦出创新的“火花”,提高语文素养)。
四、回归整体,重感悟。
1、课文不是写植物,为什么却用“桃花心木”做题目?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你有没有其他看法?
2、再次整体把握课文,研读全文,你获得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说说你将以怎样的行动去“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选择你喜欢的角色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想当主持人的:去美美地读,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某一段,做到熟读成诵;
想当小画家的:去画一画你心目中的桃花心木,并配上解说词;
想当小作家的:用你喜欢的形式(日记、书信、口头,或写一段话)向你父母说一说你的感受;
想当研究员的:去研究你熟悉的植物或动物的特性,看看有没有新发现。
第三篇:桃花心木课文及课堂教学设计
3、桃 花 心 木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本文作者林清玄。
《桃花心木》教学实录
一、初读探疑
师: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1:桃花心木是一种树吗?如果是一种树,它有什么特点,生长在什么地方? 生2:《白杨》也是以树木的名称为课题,作者借物喻人,《桃花心木》这篇文章也是借物喻人吗? 生3:作者写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
师:头脑里的疑问怎么解决?老师现在就告诉你? 生:不,我们自己读书解决。
师:好,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我非常赞赏你们的这种精神,学习靠自己而不是靠老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书,老师相信,一读课文,你们头脑里的这些疑问就会迎刃而解。
二、再读质疑
师:读了课文之后,刚才提出的疑问有了答案了吗? 生1:现在我知道了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笔直。
生2:同《白杨》一样,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生3:作者借种树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非常好,自己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真能干!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生兴致盎然地再读课文。师: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1:我问种树人问题的时候,他为什么会笑? 生2:“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
生3:他的一番话,为什么使我非常感动? 生4:最后种树的人为什么不再来了,而且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
生5:“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意思读不懂。生6:为什么说种树是百年基业?
师:很好,你们提的问题很有分量,说明你们很会动脑筋,很善于读书。一开始提的问题能自己解决,这几个问题自己还能解决吗? 生:能!(信心十足)师:好,下面就请你们继续读书,老师提醒大家注意文章前后的联系。三、三读解疑,适度存疑
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几个?
生1:“我”一连问了他四个问题,种树人发现我对他的作法感到非常奇怪,甚至多少有点责备的意思,他的笑是宽厚的笑。
生2:他笑我不知道他的用意。生3:他笑我不懂怎样种树。生4:他笑我只看到几棵树苗枯萎,不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长成百年的大树。
师:理解得好。练习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生练习读。
师:“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了吗? 生1:耐心地讲道理。
生2:我查了字典,字典上解释的是: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种树人的“语重心长”呢? 学生练习读,师指名读,师范读之后让学生再练习读,读出“语重心长”的含义。
生:我明白了他的一番话为什么使我非常感动。师:请谈谈你的理解。
生:种树人讲的是种树的道理,我很受启发,联想到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生1:咱们班的赵旭辉就是,她妈妈一个人带她,中午她妈妈有时不能回来给她做午饭,她就自己做饭吃;有时她妈妈上夜班,她就自己睡觉。她真了不起。生2:她还自己洗衣服。
生3:她不用家长帮助检查作业。生4:每一学期她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让我们为赵旭辉同学的独立自主鼓掌。(掌声雷动。)
师:从种树人的话你联想到什么? 生1:要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生2: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能什么事都依靠爸爸妈妈。
生3:自己要主动地学习,不能总是等着老师教。生4:要学会自己学习,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自己能主动地学习。
师:理解得好!老师读了种树人的话也颇受启发,老师需要锻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今天,你们就表现得非常好。建议你们为自己良好的表现而鼓掌。
(掌声再次响起。)
生: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这是因为桃花心木自己学会了在土里找水源。
生: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是说要让今天的树苗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成长,长成参天大树。师:理解得真好!生:“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意思还是读不大懂。
师:今天读不懂没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以后你们慢慢会明白的。
四、熟读记忆,用中积累 师:种树人的话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是吗?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作者了,你们就是种树人,我可是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以满意的答复吗? 生:能!
师:回答我的问题可不许看书,老师建议你们再读一读种树人的话,最好能记住。生读种树人的话。
师:不看书能回答我的问题吗? 生(信心十足):能!
师走到一位小姑娘身边,问: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了,后悔吧?(生笑)
生:不后悔。我之所以不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要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自己会找水源的,才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的,枯萎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师又走到一位小男孩身旁: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
生:没问题,你问吧!师:嗬!口气不小啊!(生笑)
师:我问你,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么样?
生: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师:噢,我明白了,开始我还以为你很懒呢,原来不是啊!(生笑)
师:同学们的确掌握得不错。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自立自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 教学重点难点:悟文章蕴含的道理。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asa 体会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布置学生搜集桃花心木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教学本课让学生沿着“我”心理感受的变化这条线索,即:“难以相信——奇怪——更奇怪——越来越奇怪——非常感动”,带着一个又一个谜团,来阅读课文。这样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然后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感受“我”的心理变化。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不确定”,层层深入的体会种树人的话,体会“我”从中悟出的道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长大成材的桃花心木图片)
(1)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这种树吗?对,它的名字叫桃花心木。
(2)、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棵树,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3)、教师补充介绍:桃花心木是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可以用来制作车、船、家具等,桃花心木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的好,这么好的树,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那就用喜欢的语气叫一下它的名字。
2、(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幼苗图片)
(1)、同学们,图片中的这株小树苗就是桃花心木的幼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株小树苗吗?(2)、老师把这两幅图片放到一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生答。
(3)、教师小结:是呀,看似若不经风的小树苗,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笔直的参天大树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课文《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学生对桃花心木这种树了解甚少,分别出示两张图片是让学生对桃花心木有感官上的了解。把搜集的丰富的信息引进课堂,目的是让学生对桃花心木的用途有大概的了解。两张图片进行对比,并加以描述,可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到桃花心木成长过程的艰难,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的良苦用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不懂的生字词用彩笔给画出来;
2、自学生字词,个别不懂的字和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来解决。老师巡堂个别辅导;
3、在课堂上交流自学的成果,老师适时反馈意见;
出示课件的生字词练习,检查和巩固自学成果。【设计意图】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达到增识汉字、积累词语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交流解答,老师适时引导、点拔;
3、赏析美词佳句,边读边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有感情的读一读。【设计意图】
把课文读通顺,把握主要内容,为深入理解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
二、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受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理解“难以相信”,体会作者对桃花心木成长的感受
1、看似若不经风的小树苗,竟然长成如此高大笔直的参天大树,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作者同我们一样,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在第1、2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让作者这种感受的句子。
2、生读: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作者难以相信的是什么?(怎么能长成这么粗壮的树?)
同时产成了什么疑问?(它是怎么成长起来的?)这种感受是在看到过成长起来的几丈高的桃花心木,看到了仅及膝盖的柔弱树苗情况下产生的,所以,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的强烈感受呢?(读出桃花心木高大、弱小巨大反差,体现作者强烈的感受。)
【设计意图】
把学生上节课由看图片产生的感受迁移到作者看到树苗产生的感受,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我”“难以相信”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又多次与文本对话,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难以相信”的强烈感受和体验。
(二)学习第3~11自然段
理解重点词语,感受作者的对种树人育苗的与众不同
产生的心理变化。
作者产生了疑问:桃花心木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难道种树人有什么诀窍吗?于是,作者从种树人插秧开始,对种树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默读3~11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作者不但没有解开心中的疑惑,反而又新生了一个又一个谜团。看看这是些什么样的谜团。
1、谜团一:“奇怪的是„”
奇怪的是什么?
2、谜团二:“越来越奇怪”
对什么越来越奇怪?
3、谜团三:“更奇怪的是” 更奇怪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3~7自然段,体会作者一疑未结,又生多疑的疑惑重重的心理感受。
5、作者自己在寻找答案。是种树人太懒吧?“有时那么久才给树浇水”。(生回答:不是)说出理由。(结合“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是种树人太忙了吧?(生回答:不是)说出理由。(结合“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
6、师生接读8~10自然段,体会作者渴望找到答案的急切心理。
7、作者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产生困惑,想象一下,当一个又一个困惑让作者困扰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生:开始平静,渐渐的会寝食难安,焦急、焦躁不安)这种感受实在难以忍受,终于,作者再也忍不住了,当作者见到种树人的时候,会怎样发问呢?(像放连珠炮一样;迫不及待;一股脑儿)
8、师生对读,速度要急促,把所有的疑问一气说出来,释放压抑在心中很久的疑惑情绪。【设计意图】
读书贵在生疑。让学生抓住作者心中的疑问,带着这些疑问学习课文,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更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感受。
(三)学习第12、13自然段,理解“不确定”,体会种树人的话。
1、一个个谜团化作了这样一连串的问题,种树人听了这一连串的问题,怎样回答的?自由读第12、13自然段,读的时候,注意种树人说话的神态,并用笔画出问题的答案。
种树人开始“笑”的是什么?(生回答:笑他没有种桃花心木的经验;笑他爱思考、爱问问题)后来为什么又“语重心长”?(理解“语重心长”种树人这样做,为的是让小树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语重心长”这番话是种树人多年的经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可以表现出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的良苦用心。)
2、指导朗读,深入理解
3、作者从中找到答案了么?答案是什么? 问题一: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 答案:——
问题二:多久浇一次水? 答案:——
问题三: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答案:——
问题四: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答案:——
理解“不确定”,作者最开始看到桃花心木苗时产生的疑问:桃花心木苗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终于有
了答案。(懂得桃花心木苗是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才长成参天大树的。)课文学到这里,想问大家,当我们再看到几丈高的桃花心木的时候,又会有什么感受?(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因为这些桃花心木不怕狂风、不怕暴雨、不怕干旱,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努力地生长,这种品质令人敬佩)眼前几丈高的桃花心木的成长,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种树人。你相对种树人桌些什么呢?(感受种树人的良苦用心。)
4、再次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
(四)学习14自然段,体会作者感悟到的道理。
1、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又有什么感受?(感动)最让他感动的是他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读出这个道理。
生读: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联系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
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金京、桑兰、贝多芬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5、还有什么也让作者感动?(种树人。有种树人想到了教育者。教育者包括:老师、父母)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引导:①联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话吗?
②联系老师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话吗?
(遵循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规律; 提供、创造锻炼的机会;循循善诱)读到这里,你认为自己在生活这方面做得怎样?该往哪方面努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③联系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想对自己也说句什么话吗?)【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三、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设计意图】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四、总结升华,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桃花心木吗?作者分明是借事喻理啊!
林清玄通过一件寻常的生活小事,让我们感受到,在生活中、不确定的环境中要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你课后模仿作者的写法写2句话:
在不确定中,我们„„ 在不确定中,我们„„ 在不确定中,我们„„
这样的人生哲理我们不但要念在嘴里,记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转化为我们的行动,成为我们成长的力量。祝愿我们的同学都能像桃花心木苗一样,茁壮成长。【设计意图】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不仅要懂得在“不确定”环境中经受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道理,而且还要在生活中去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使自己长大成为有用的人。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 找水源 拼命挣扎 百年大树
做人 经受考验 独立自主 社会栋梁
育人 遵循规律 提供机会 循循善诱
第四篇:三上期末复习课文知识要点
形态各异---------是指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相同的工作---------把生命就变成乳汁奉献给大树。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本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
1、《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情。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
2、大荒的秋天》本文主要写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在写自然风景时,红领巾:少先队员 谁:指中国共产党 主要写了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阳光:是指党和祖国人民对少先队员的关怀。文章第四自然段构段方式是总分。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具体从大豆、“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高梁和榛树叶子这三个方面来描写的,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人们喜悦这句话出现了三次,表现了少先队员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心情。“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这句话把鱼当作人来写,是3祖国山河如此壮美,读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富饶的北大荒,拟人句。看到了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见底的小河,热闹非凡的原野。我们仿佛来到风
2、《学会查“无字词典”》“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景秀丽的西湖边,欣赏了白天的西湖和月光下的西湖。
“有字词典”指新华词典等工具书。
4、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蓝晶晶,明洁、纯净的天空更是让我们神往。拉萨学会查“无字词典”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要从生活实践中学。被称为“日光城”,是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3、《山行》《枫桥夜泊》《夜书所见》三首诗都写的是秋天。
5、“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山行》写的景物: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现了诗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拉萨由于地势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与天空更近,更能让人感觉到天空的蓝。表示秋天的词语寒山、枫林、霜叶。第三单元
1、寒山:深秋时节的山。2.径:小路。3.石径:石头小路。
1、在《三袋麦子》中,我们认识了憨厚可爱的小猪、勤劳节俭的小牛、聪明4.坐:因为。5.于:比。6.红于:比„„还红。
7、斜:曲折。能干的小猴; 8.白云生处:白云飘浮的地方。9.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枫桥夜泊》写的看到的景物:月落、霜天、江枫、渔火、古寺、渔船,听到憨厚可爱的小猪把麦子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的是:乌啼、钟声。描写了一幅秋江独钓图。表现了诗人的孤单、寂寞的愁思。勤劳节俭的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吃; 泊:停船靠岸。对:相伴。到:传到。聪明能干的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夜书所见》写的景物:梧叶、篱笆、灯光。表达诗人思乡之情。我最赞成小猴的做法,因为他非常有远见。
4、《做一片美的叶子》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
2、在《哪吒闹海》中,我们还认识机灵勇敢的小哪吒,作恶多端、胡作非为的子的外形之美、内在之。在由物及人,由“大树” “叶子”想到了人,人的生龙王父子、势欺人的夜叉。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无私奉献、立足本职的精神。这篇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封神演义》,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还有:八仙过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中,“叶子”指生活在这个社会海、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开天辟地 上的每个人。“大树”指的是我们的生活、社会、国家等,号召我们做一个无私
3、《蒲公英》: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脚踏实地。奉献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4、《三袋麦子》:遇事要动脑,要像小猪一样做长远打算。“ 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这句话让我想到成语:叶落归根。
5、《哪吒闹海》:学习哪吒不畏强暴、敢于和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文知识要点
姓名:
第四单元
1、《第八次》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写了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败屡战,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告诉我们:告诉我们失败后只要不失去信心,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我们认识了坚持不懈布鲁斯王子。
布鲁斯成功的原因是具有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的精神。
2、《卧薪尝胆》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写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失败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告诉我们:告诉我们只有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我们认识了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奋图强的勾践。骄兵必败的夫差
● “卧薪”的意思是睡在柴草上,“尝胆”的意思是品尝苦胆,“卧薪尝胆”现在形容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因为他在战败后受尽屈辱,他要报仇雪恨,打败吴国。
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主要写了雷奈克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经过反复地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科学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我们认识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雷奈克。
●法国医生雷奈克受孩子玩跷跷板的启示,做出了听诊器。他先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用来听诊,以后,他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于是,他把空心木管的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4、布鲁斯、勾践、雷奈克最后都取得了成功,但是成功的道路却不一样:布鲁斯:永不放弃 勾践:忍辱负重 雷奈克:善于观察生活、勤于实践探究。
5、本单元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些题目都从一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的特点,概括时要把文题带到内容中去。第五单元
1、《“东方之珠”》一课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香港这个繁华美丽的城市,读着课文,我们仿佛来到了“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描写香港的成语: 举世闻名 车水马龙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2、题目《“东方之珠”》把香港比作一颗明珠,不但写出了香港的位置在世界的东方,更写出了香港的繁华美丽,像明珠一样耀眼。
第五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这一自然段采用比喻的手法重点描写了港湾的灯光和马路上的车灯。其中“奔流不息”的息是停的意思。
3、《小露珠》中之所以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是因为小露珠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
本文中的“珠宝”指小露珠。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
4、《石榴》一课按时间的顺序(石榴生长的顺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石榴树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表达了我对家乡的石榴园的喜爱之情。
.5、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石榴花开得很盛。
比喻句(打比方的方法)把石榴花比作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不但写出了石榴花的形状,而且写出石榴花写得旺,开得热闹,可以体会到作者多喜爱石榴花啊。
6、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剥开外皮的石榴颜色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味道是酸溜溜、甜津津、清爽无比。拟人: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石榴惹人喜爱的样子,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7、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按照石榴外皮的颜色变化来写石榴果实的生长过程。这一段主要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的石榴写得形态各异。
第六单元
1、课文题目《学会查“无字词典”》《做一片美的叶子》《“东方之珠”》《石头书》在取题上都用了打比方的手法。
2、《石头书》一文文题中把“石头”比作“书”。
雨痕、波痕、矿物等就相当于书上的字;
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等就相当于石头书上的画。
作用:我们读懂石头书能了解地壳变化的过程,了解各个时期地质特点,知道地底下哪里有煤炭等。
3、《石头书》告诉我们要学习川川、磊磊刨根问底、好学的精神。
4、石头书里的学问这么大啊,其实大自然就是一本打开的书,里面蕴藏着无穷的知识,比如,看到大树的年轮,我们就知道树的年龄,看到蜻蜓低飞,就知道要下雨了等。
5、人物的提示语较好地写出了川川、磊磊热爱科学的特点。
6、《小稻秧脱险记》,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群杂草去抢小稻秧的营养,喷雾器大夫喷洒除草剂帮小稻秧除掉了杂草。
7、《航天飞机》本文是一篇科普短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体形大、飞得高、飞得快、本领大的特点。
列数字: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你要飞行四个多小时,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作比较:他比你飞的更高更快。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你要飞行四个多小时,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
8、学了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应知道:生活处处皆科学,我们从小要学科学、爱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第七单元
1沃克医生把年轻人比喻成“一块会说话的钢板”,赞美了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我们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2、(坚忍不拔、顽强不屈、镇定自若、意志如钢、从容镇定)的刘伯承。
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刘伯承手术前从容镇定:手术中坚决不用麻醉药、一声不吭;手术后谈笑自若,充分表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超出常人的非凡气概,所以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
4、沃克医生的语言、神态侧面写出了刘伯承具有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这样一个特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5、《掌声》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掌声献给别人。
6、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包含鼓励、信任、支持、关心„„)同学们两次为小英鼓掌含义不一样,第一次掌声是同学们对小英勇敢地走上讲台的赞扬;第二次是同学们对小英演战胜自我的鼓励。
一个自卑、忧郁的小英后来变成了一个自信、活泼开朗的小女孩。
7.《金子》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动脑并、付出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这里的“真金”并不是指真的金子,而是致富的方法。“我的金子”是指通过种花获得的财富。
彼得的梦想是致富,他最初想能过挖金子而致富,但最终他是通过辛勤种花而致富的。第八单元
1、《每逢佳节倍思亲》写了唐朝诗人王维15岁离开家乡,两年后重阳节,看到家家户户登高游玩,欢度节日,写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出了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忆:思念 异:另外的 佳:美好的 逢:到 倍:更加。
遥:远远地。遍:到处。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指每到九月初九重阳节,就更加的思念家乡的亲人。
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
天各一方:相隔很远,无法相见
远眺:向着很远的地方眺望
3、思乡诗歌还有: 举着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中国传统佳节: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
5、《孙中山破陋习》写出了孙中山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的品质,和敢于同封建陋习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陋习:不合理的习惯和风俗 文中的陋习:缠足
废除的原因:它已经残害了中国妇妇上千年
6、“含着眼泪”写出了妈妈心里很痛苦,但也无可奈何。“ 深深地、幼小的”写出了这件事对孙中山伤害很深。
又生气又心疼:生气:妈妈给姐姐裹脚 心疼:姐姐的痛苦
比较:妈妈正在用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在用一条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
“一道又一道„„.”生动形象的写出姐姐被迫缠足时所承受的巨大痛苦。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要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一、词汇积累
第一单元:绥靖 阴遏 锐不可当 编算 疟子 寒噤 仄歪 张皇失措 箱箧 荡然无存 肃穆 荒谬
第二单元:絮说辟头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疏懒 霹雳 孤孀 狼藉 簌簌 惨淡 勾留 蹒跚 颓唐 触目伤怀情郁于中 琐屑 交卸 典质 赋闲 颓唐 琐屑 情郁于中 触目伤怀 凹凼 尴尬 烦躁 塌败 滞笨 惶恐 荒僻 取缔 骷髅 愧怍 闯码头 克扣 接济 唏嘘 噩耗 呵斥 焦灼 伎俩 颠沛 吊唁 文绉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连声喏喏
第三单元:匀称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推崇 驻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轩榭 嶙峋 丘壑 镂空 蔷薇 重峦叠障 额枋 藻井 殿试 金銮殿 伧俗
第四单元:纳凉 帷幕 缓冲 萌发 次第 翩然 孕育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繁衍 胚胎 蟾蜍 脊椎 相安无事 遗骸 褶皱 劫难 致密 追溯 天衣无缝 失衡
藩篱 监控 归咎 在动难逃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幻觉
吟咏 绮丽 殷红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二、课文理解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新闻(消息),这篇新闻气势磅礴,记叙了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冒着炮火,奋勇前进,直取对岸的景象,让读者了解了整个渡江战役的概况。《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也是一则新闻(消息),这篇新闻写得儒雅广博,特别是背景的介绍,让读者了解了南阳为古今兵家的必争之地,是个战略要地。
2、《芦花荡》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被誉为“四杆铁笔”,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记事》。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围绕孙犁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家群体,人们称之为“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派”。本文是“白洋淀记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这篇小说刻画了一位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他具有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爱憎分明、智勇双全,他还过于自信自尊。
3、《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作者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文章以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描写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了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的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这封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遣责了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的同情。
5、《亲爱的爸爸妈妈》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作,文章以“我”的行踪为线索,以地点转换为顺序,记叙以作者参加追悼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再现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着重再现了被残杀者的心灵,控诉了法西斯的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6、《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的阿长是鲁迅儿时保姆,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叙写了家中女工(保姆)长妈妈与自己儿时的一些往事、趣事,重点写了长妈妈为自己买到渴慕已久的绘图本《山海经》的事,表现了旧中国一位普通、不幸、粗憨,然而善良、渴望幸福、能体察孩子心理的劳动妇女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和对类似长妈妈的劳动妇女命运的关切之情。本文的语言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和庄重。
7、《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这篇散文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本文的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
8、《台阶》的作者李森祥,小说以“台阶”为线索,记叙了父亲为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而拼命苦干一生,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生存状态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也流露出对他们的同情和惋惜之情。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老实厚道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紧韧不拔的毅力;他有传统农民的谦卑。
9、《老王》的作者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他的丈夫是写小说《围城》的学者、作家钱仲书。这篇纪事散文以作者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通过写作者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反映了车夫老王艰难困苦的生活及其善良厚道的品质,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问题,也体现了作者的平等观念和人人道主义精神。语言朴素简洁。
10、《信客》的作者余秋雨,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重要作品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本文选自《秋雨散文》。全文围绕一个“信”字展开,揭示了信客所要具备的特殊品质和素养,并通过两代信客的命
运,着重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形象,赞美了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等优秀品格,说明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重和爱戴这个道理。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典雅,警僻而畅达。
11、《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著作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芦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从而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2、《桥之美》作者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桥之美”就是桥的美好。文章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哪里的景物,去感受这些景物焕发出的新的灵性与生命力。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13、《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课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情——谈苏州园林》,本文抓住苏州园林的总特征,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介绍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从而显示了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14、《故宫博物院》的作者黄传惕,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文章按照空间顺序,依照参观路线,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端,依次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
15、《说屏》的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这篇文章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着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上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利用。
16、《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著名的气象学、地理学家。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以生动形象而又典雅的语言条理清晰地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同时,作者号召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全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
17、《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首先在结构安排上,用四个小标题把全文分成四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其次,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把艰深的科学道理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的《恐龙无处不在》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被压扁的沙子》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它领域产生影响。
19、《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全文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20、《落日的幻觉》是一篇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的事理说明文,文章首先从人们喜爱欣赏日出而很少观赏、吟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推测人们的心理,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然后通过过渡,引出对幻觉产生的原理的说明。
2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本文是《桃花源诗》前边的一篇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相当于该诗的序。全文以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后再寻找桃花源的情形贯串起来,故事曲折回环。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文中的陋室是作者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是一篇散文,以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文章以花的形象象征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象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品质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表示自己要在污浊的社会里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本文不是一篇借物咏志风世的散文。
23、《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运用说明和描写的方式,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24、《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载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文中的“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里。本文描绘一幅“大同”社会的理想蓝图,表达了作者对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神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5、《杜甫诗三首》的作者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望岳》是一首古体诗,以“望”入题,赞叹泰山,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下,抒发了雄心斗志。
《春望》是一首七律,首联和颔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颈联和尾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深沉真挚,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叙述石壕村一普通百姓家被征兵逼得家破人亡的遭遇,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空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6、《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给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7、《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回信。文章以感慨发端,把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作者正是把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
28、《观潮》节选自《武林旧事》作者是宋代的周密。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以“观”上,全文的四段分别从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四个方面表现了钱塘海潮的壮美景观。在写法上,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结合,下面描写与侧面烘托想结合。
29、《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明末清初人。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以淡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中,看似不着痕迹,但其心态可窥见一斑。这就是在文中作者通过记叙去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到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幽远脱欲的闲情雅致。在写法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巧用白描,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
30、《诗三首》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流露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但是把这首诗和和作者其它的诗结合起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使至塞上》王维作于赴边途中,描写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人到达边塞时所见的景色。这首诗属于“边塞诗”。诗中描写了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他的诗正如苏轼所言“诗中有画”。《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表现了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登岳阳楼》(其一)作者是宋代的陈与义,这首诗写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苍凉悲壮,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湖,颠沛流离之苦、国难家亡以及自己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三、诗文默写
1、《桃花源记》中描写草和花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世界的成语是世外桃源
用来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无人问津。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桃花源记》中,描绘桃源环境自然美好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桃花源记》中,描绘桃源社会环境宁静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陋室铭》中写主人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陋室铭》中写居室外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陋室铭》中,点明题旨(提挈全篇)的句子是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9、《爱莲说》中,描写莲花优秀品格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爱莲说》中形神兼备地描写了莲的形象,其中用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习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有关语句来比喻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品质,这两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香远益清。
14、《望岳》中成为千古传诵的惊人之语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从山小。
15、《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杜甫的《望岳》中,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诗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8、《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9、《答谢中书书》中由描写静景转入描写动景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0、《三峡》中描写水流湍急的语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1、《渡荆门送别》中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观潮》中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是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3、《观潮》中表现教阅场面宏伟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4、由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名句“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5、《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成“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附:文体及写作知识。
1、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时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记叙文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记叙文要注意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和外貌,从而看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这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从而了解事件的意义和影响;以写景状物为主的主叙文就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体会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现的思想情感。因此,阅读记叙文就要注意它的写法,如人称、顺序、线索以及选材和剪裁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色。同时我们还要明白,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也经常运用,议论的作用是提示文章内容和点明中心思想。抒情是引起读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说明文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