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识管理开启人力资源的金钥匙
知识管理开启人力资源的金钥匙
“知识经济”标志着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要内容的人类历史上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正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发展轨迹。在这种具有显著意义的生产力革命中,知识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推进知识经济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知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重视知识、开发知识、运用知识,对知识进行系统组织与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作为知识的承载者、使用者―――人力,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开发与管理。由此,知识管理这一崭新的概念产生了。
知识及知识管理概述
就知识而言,可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两大类。所谓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严格的数据、科学公式、公理、文字等符号表达出来、易于存储、交流和共享的知识,通常也被称为编码型知识(Codified Knowledge)。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的知识,它植根于个人的经验,人们必须经过编码或解码,然后内化的知识。隐性知识的交流最直接、有效,但它不能大规模地进行,从宏观层面上讲,它的传播效率最低。
现代管理学巨匠德鲁克说:“知识生产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产业,这个产业向经济提供了生产需要的重要中心资源。”
知识成为企业成长的生产要素和第一资源,知识也正形成一门产业―――知识产业(Knowledge Industry)。
站在微观层面,仅只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审视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把知识管理又看成是商业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化、知识经济增长步伐日益加速化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和企业流程再造的一种补充和促进。作为一种新理论和方法,其定义正在逐步完善修正之中,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寻找新的途径,其核心就是要创造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和平台,通过隐性知识的表述,转化成不断积累和共享的知识库。换言之,机构成员通过知识管理所提供的共享平台和数据库,来达到不断学习和成长的目标。
知识管理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战略性资本
对人力作为资源的涵义诠释。20世纪初,泰勒在《科学管理》中试图把机器的一些主要特征运用到组织结构和管理当中去。例如,通过任务的划分,使每个人的工作变为简单的劳动,人被当作组织中的一个部件,生产变得单调而规范。经理们总是在寻找完成某项工作最有效率的方式,为每项任务确定明确的、可衡量的目标。人在企业中地位和作用主要通过制度和规则来调整,这种并不以创新和变革为全过程的企业运行范式和组织框架,是机器工业时代兴起并繁荣的主导力量。这种模式在推倒原有陈旧体制的面貌下诞生,借助于机器生产规模化、社会化效应,在成长替代中充分显示了其可持续性的一面。
这个过程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他们持有自上而下的简单指令传递是做成卓越工作的必然途径的观点,命令式的结构有利于组织的动作与成长―――人的突出作用表现在是一种分合皆宜的可控的“简单机器”。真正意义上的“人”离这场社会化大生产的核心还很远,无论在视角效果上,还是心理反射。
人力形同于物力,把人力看成了一种资源―――人力资源的本质起源就开始了它漫长的挣扎过程。
人力的定义从“资源”到“资本”方向的突变。首先,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兴起运用为标志的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奔涌,加速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进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速度(如果用前瞻性的眼光分析,也必将导致全球社会和文化一体化,这,还是一个潜伏演进的过程)。1994年全世界信息产业的销售额达8500亿美元,1996年增加到1万亿美元;1995年,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比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还要多,比尔?盖茨连续七年居世界富豪的榜首;还有惠普、IBM等等,在他们的“企业车间”里,没有机声轰隆、人声鼎沸,价值和财富的产生与创造爆炸式、几何级地进行着―――知识经济的胚胎在形成当中。
C?温斯洛和W?布拉马1994年共同出版了《未来工作:在知识经济中把知识投入生产》一书,对知识经济做了比较完整的论述,作者认为:“管理智力”是获得和利用高价值信息(Hgih Profitability)的关键,并且还提出了“知识工人”(Knowledge Workers)的概念。
面对竞争环境的突变,总裁和CEO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获得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这种困惑最终使得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地放到了企业的“人”上面来。从把人作为一种简单组合的劳动机器,到成为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不断动力的源泉,在全新的形势与环境下,“人力”不仅仅是一种可占用和可支配的资源,更应成为一种可增值、可转化的资本,人的思想性、创造性由此而得到了最大的释放。
纵观这一历史发展的脉络,不难看出,从某种被动地适应到主动改革,造就了知识在这场风雨变革中的重要位置。至少,它让企业家从今往后,懂得了学习型企业、知识管理团队、知识英雄的集成价值,更胜于直接给你带来收益的厂房里冰冷机器,哪怕在暂时,它就像一颗生命力蓬勃的种子,播下去了就会疯狂生长。
知识经济时代,确应更加强对“知识”这一个充满可收益性的逻辑体系的思考与建设。自然地,作为创造知识的主体―――“人力”,必须充分地、系统地进行研究开发,这一共识导致了知识管理产生和在实践中的广泛运用。在知识管理这一大前提、大背景下,“人力”成功地实施了由资源向资本的概念转变,人力成为知识型企业核心的、战略性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
知识管理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可能只能被称之为前知识管理时代,或者是知识管理的启蒙时代,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必须要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构建,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创新和大的突破。
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的转换。以陈旧的思维看待微观层面的企业,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你大可以把后者对于前者的作用和地位忽略于无形。促使这种改变的诚如前面所讨论的定义之于企业的改变,即使用裹足不前的眼光看问题,人力作为资源,但这种资源还能创造资源、管理资源。这种特殊的资源如何在规模化生产中达到总效用最大化,这个重大工程的实施与实现,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企业人力资源总监的头上,人力资源管理也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人力资源者首先就要成为知识企业、知识工厂的设计者、规划者,而不是某种权力的附属和附庸;知识管理时代的开启,便预示着企业角色和定位要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与定位的变换开始,并全程地贯穿于始终,这种变换是带有革命性、象征性意义的。它的变换为企业从传统意义上的组织形式向知识型企业的转换创造了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知识管理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务。货币性资本对企业的贡献率在日趋下降,企业之所以能发展、能创新、能造就持久的竞争优势,在于以知识资本的聚集与运用。在未来,应该着眼于塑造学习型企业、培养知识型员工这一战略任务,由此而形成通过群体学习思考进行有效决策并正确实施的一种企业核心能力。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在角色转换后具体履行其职责的首要任务。
企业在困境中生存、在变革中发展,必须有一套适应于环境的模式来帮助实施这一过程。毫无疑问,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学习型企业的创建以及知识型员工的培养。面对生存危机和发展挑战,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自觉服务于这个战略性的前进方向,这当中没有第二条道路可供选择。
团队激励、员工满意度和绩效制度的平衡。面对智力型的团队和员工,因隐性知识的交流与传递,使得企业隐性文化在极大层面上左右了企业组织智商的形成,进一步影响着企业发展潜力。知识性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最大限度地营造员工和团队发展的空间,侧重点必须放在对企业隐性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控制引导,运用知识型员工开发、企业知识库建设、冲突管理、头脑风暴等创意方法,来激活和营造一个向上的团队激励与良好的员工满意度环境。
但是在另一个方面,企业把产品生命周期内形成的效益成果量作为企业既定的短期绩效目标,使得对于一个项目团队的业绩考核成为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我们便以制度和手册来规范集体与个人的行为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在出发点上似乎与如前所提到了运用软性管理来达到这个结果相悖,但它们的最终归宿是同一的,全部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好比是一个函数中的两个互相制约着的变量,在运动区间有一个极大值。寻到这个临界状态,求解得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正是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所要解决的课题。
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新的管理背景下,组织结构与组织形态在竞争中生存与突围,必须实施创新,以创新来指导日渐枯竭的事业前景。面对风起云涌、浪潮突奔,面对新环境下未可知的挑战,人力资源的管理者不能独自徘徊于门外而止步不前。适应创新、倡导创新是人力资源管理面向知识管理时代的现实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一系列工作,突出表现在要与知识管理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进程相匹配。知识企业的构架、知识型企业文化的营造、知识员工的培养、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强化都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推行运用。创新必须以可以预见的前景为参照物,但更强调与现实的节奏合拍,无论是滞后的还是超前的都不可能很好地支持企业将要面临的变革。因此,正确认识和解决组织创新与适应性的冲突,企业人力资源在面向人力资本、智力资本转变的过程中才能完成历史赋予它的使命。■
(责任编辑:杨力斌)
第二篇:书——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书——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505班胡晓丹
书是人类的灵魂,也是人类的营养品。对我而言,书则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而读书就是打开知识大门,可以让我受益无穷。所以,我喜欢看书。在我的脑海里,每本书上五彩斑斓的画面数也数不清。可我一旦迷上了哪本书,就回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最近几天,我迷上了《绿山墙的安妮》。放学后,我就拿出这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妈妈已经把饭菜烧好了。就在楼下喊我下去吃饭。可我已经看到了最精彩的部分,而应付地说:“等我把这一章看完就下去吃饭。”虽然我嘴上这么说,但我不知不觉就看了好几章。妈妈在楼下等了好一会儿,又开始呼唤了。可我已经看书看得魂不附体了,就好像没听见一样,不理妈妈。妈妈在楼下没有听见我的回答,只好让爸爸来楼上叫我。“嗒!嗒!嗒!”轻快的脚步声响了起来,不一会儿,爸爸就到了楼上。见我还在看书。脸顿时来了下来,眼睛怒狠狠的看着我,过了好一会儿,爸爸见我没有反应,就说:“你别看书了,赶快下去吃饭就等你一个人了。”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也赖不掉了。于是,我手里捧着书迷迷糊糊地跟着爸爸一起去楼下吃饭。“晓丹,别看书了,快点吃饭!”妈妈叫道。这时,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书呢!妈妈的话打断了我的闲情逸致,看着妈妈生气的表情,我只好极不情愿地放下书吃起饭来。今天我虽然吃了冷饭冷菜,可是我早以用书把我的肚子填地饱饱的。书——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让我永远将你握在手心。
指导老师:严利文
五年级:胡晓丹
第三篇: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
开 启 课 堂 教 学 的 金 钥 匙
——论中学语文导语艺术
福清海口中学 刘志群 [内容摘要] 导语是架在师生之间课堂教学的第一座桥梁。它是教师上课时对学生讲的与教学目标有关、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好的导语能在很短时间里安定学生的情趣,吸引听课的注意,引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扫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做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本文从情感传递、设疑激思、幽默风趣、直观电教四个方面的导语设计思路来论述如何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
[关键词] 语文 导语 艺术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语如同缓缓拉开的序幕,促使学生不眨眼的观看精美的布景;又像拉开了殿堂的大门,诱发学生竟相登堂入室。魏书生老师认为:“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是啊,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就是重槌的第一锤,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设计出不同类型的精彩的导语呢?根据我的从教实践,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突破:
一、情感传递式,产生共鸣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谓情感传递就是用充满与作品一致的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我们若能在开场时迅速地创造出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感,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引起或激动或愉悦的学习情绪。如:在教冰心《谈生命》一课时,我用激情的语言描述:生命是可贵的,因为每个人只拥有一次;生命是永恒的,因为它有价值和意义;生命是伟大的,因为它为民族、为正义、为真理、为理想而辉煌。是啊!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而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有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果”,有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调。这则导语,用浓郁激情的语言调动起了学生对生命的感悟、理解、升华。“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字字传情、声声表感的导语使学生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下,在催人泪下的情感中受到洗礼熏陶,恰到好处地实现了导课任务。
二、设疑激思式,富有悬念性。
思由疑引起,有疑才有思。所以,教师巧设疑点导语,能使人产生心理追踪,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测、去期待,以致达到欲罢不能,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的地步。在导语中巧设疑问,就会一下子在学生心灵中造成一种强烈的悬想期待的艺术效果,使他们情趣浓郁地学习,并带着专心去听课或预习。例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我先设“疑”: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可是大自然也会有“语言”吗?它的特点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巧设疑问,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但又并非不可逾越的境界,使学生思而不解,欲罢不能,顿生强烈的求知欲。当然总体设计得要“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点燃学生的悬念感,促使构成学习掌握知识的意图。又如,我在讲《地下森林断想》时也用了设置疑问悬念的导语:“看了课题后,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地下怎会有森林?地下森林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呢?大家只要认真去学习这篇课文,自然就可以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像这样一连串的设问,造成一个个悬念,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着思考的态势,细心钻研课文,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这类导语符合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它是为学生有意设置的思维的荒漠,当他们的思维由集中前的茫然状态转变为惊疑后的思考时,便能引起高度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就是所谓的“惊疑效应”。
三、幽默风趣式,具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一上课需要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语言讲述,牢牢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参与教学,在兴趣盎然中进入主题。充满趣味性的导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光。”幽默风趣包括运用歇后语、笑话、趣事、名言警句、谜语、儿歌等形式。如教《香菱学诗》一课时,我以讲解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兴趣甚浓。又如教《智取生辰纲》我先让学生对对歇后语、猜猜谜语。()——穿针—大眼瞪小眼,()——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僧穿彩衣—打—《水浒》诨名,木材遭水动—打—《水浒》人名。教《伤仲咏》我这样导课:什么是天才?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菜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韩愈也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些话语都讲的是一个道理,即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自恃天才,结果伦为庸才,今天我们学习的方仲咏就是其中的一例。上面的例子我借助故事、歇后语、谜语、名言等幽默风趣式的导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能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毕竟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具有趣味性的东西,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四、直观电教式,增强渲染性。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巧妙地运用电视机、录音机、幻灯片、多媒体等教学用具为导入课堂教学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和前景。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动画课件、欣赏音乐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采取直观电教,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引入教学,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能激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例如教《桥之美》,我用幻灯片打出各种类型的桥的图片,学生看着这形态不一,风格迥异的桥,顿生美感,激发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就导入对桥之美的思索。如教《我的母亲》,我播放了VCD光碟《世上只有妈妈好》将学生带入深深的母爱之中,顺势导入课文。如《女娲造人》《丑小鸭》《夸父逐日》等,学生通过动人的Flash画面的观看,抓住了课文的重要内容,我也趁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不会感到课文的枯燥无味,自然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总之,导语是架在师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导语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上”,高尔基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多时间才能找到它”。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必须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的情况,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设计出篇篇有异、引人入胜的导语,让语文课堂的导入如春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以求在教学过程中重重地敲响“第一锤”,从而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张锐,万里,《教师口语》,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
2、于漪,《语言教育艺术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5
3、黄中建,《教学语言艺术》,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5
4、邱永渠 陈文贵,《中外教育史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7
5、赵福祺 李箢,《语言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6、朱绍禹,《语文学科研究动向》,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
第四篇:阅读,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阅读,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摘 要:阅读好比开启知识之门的一枚“金钥匙”。高效地阅读离不开有效的方法。只有让阅读者熟练掌握了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他们才能富有成效地阅读,并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知识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阅读之于智慧就如同体操之于体形。阅读不仅需要浓厚的兴趣,更需要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竭尽全力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要想方设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在浓厚阅读兴趣的驱使下,在有效阅读方法的引领下,他们的阅读效率自然也会节节攀升。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读思结合,读悟并重
苏轼诗曰:“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读书不思考,难解书中味。人们在阅读时,不仅要反复诵读,还要积极思考。然而,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年龄特征和心智水平的影响,致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思考,即不知道应该去思考些什么?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引领学生深入细致地思考,借此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这一课时,引领学生读思结合透彻地学习了这篇课文。在导入新课之后,笔者提出了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想一想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有了方向,同时也学会了读思结合。《匆匆》一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读思结合,欣赏、品味、感悟、思考了这些优美的语言文字。
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习惯,即读思结合、读悟并重。读思结合、读悟并重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读议结合,重读轻讲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大讲特讲,教师的讲要以引导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议论。通过与同学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宽范围、广角度地理解文章内容。鉴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与讨论相结合,让学生自主阅读、共同交流,提升阅读的实效性。
再以教学《匆匆》一课为例,笔者采取了读议结合的阅读教学方法。笔者抛出了一个议论主题:“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学生甲:“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学生乙:“时光就是从我们在做身边琐事的过程中悄悄溜走的。”……
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但一定要精讲,即对于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坚?Q不讲,对于重点内容一定要精讲。读议结合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重读轻讲既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措施。
三、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相互促进。随着不断的阅读积累,写作能力自然会提升。反之,随着写作水平的提升,阅读能力自然也会不断提高。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练习写作方法,在写作中感悟阅读技巧,即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以读促写。
仍然以教学《匆匆》一课为例,笔者就采取了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方法。在拓展延伸环节,笔者总结道:“在朱自清的笔下,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请大家模仿朱自清先生的写法,写一写时间是怎么从你身边流逝的吧!”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会想到朱自清笔下“逃去如飞”的时光,会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文字倾泻笔端。
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借鉴写作方法,在写作过程中感悟阅读技巧。教师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齐头并进地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阅读与思考巧妙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深层次地感悟文章内涵,在感悟中大幅度地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引领学生将阅读与讨论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广泛地讨论,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地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有机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写作技巧,在写作中体会阅读方法。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以生为本、立足教材、以读为主,卓有成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他们开启知识之门的一枚“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刘玉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40.[2]陈世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2017(30):258.编辑 鲁翠红
第五篇:顿悟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顿悟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感知领悟能力的差异造成了学习上的差距。我们应该正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的智力水平是大体相当的。但由于出生后所接触的人和事物,所处的环境上以及成长经历的不同铸就了孩子们在接受能力和感知领悟能力上的差异。当然这要排除天生的基因问题诱发的智力上的或生理上的残缺。所以作为老师请不要千篇一律的要求每位学生都达同一级别的水平。
我们要学会理解宽容,更需要我们积极的引导。记得这个学期的期末复习过程中,我把很多试题的解答过程都讲得很全面细致只是希望那些平时基础不牢固的学生能从中获得启示,没想到效果挺好的。有次一位家长咨询学生近况,这位家长说的令我记忆犹新——这位女生平时学习数学不是很显眼,但在期末复习中非常的认真。一次做作业时长叹一声,告诉家长说我终于明白这样的题怎么做了。这一声长叹,叹出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求知欲,叹出了我的一些教学启示:说明这位学生真的是对题有了深刻的认识,相信在遇到同样类型的题目时,她都会迎刃而解。这样的现象我想称之为顿悟。
学生能够顿悟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和反复思考的过程。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着留出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来自学,因为只有真正的领悟了知识才永远是自己的东西。不管是同学说的还是老师讲的都不是学习者自己的东西,只有让学生自己总结反思中达到顿悟才会真正的完全解答每一个学习中的困惑。长此以往,学生在顿悟中的学习将会达到一种飞跃,那就是学会了思考,开启了智慧之门。
给学生更多自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探寻,在顿悟中开启智慧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