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州外贸现状及发展对策
郑州外贸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郑州市作为河南的省会,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也是中部地区外贸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近些年来,郑州市的对外贸易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但出口产品的规模增加,质量提高,外贸企业也相应的增加。但是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2015年,国家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政策,这将为郑州市外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市政府必须积极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明确认识我市外贸经济发展的现状,重视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新的解决办法和思路。论文首先对郑州市外贸出口产品,出口规模,出口企业以及出口国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郑州市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本土企业竞争力不强、出口产业、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抵抗力不强、外贸政策运用和外贸体系运行控制力不足以及外贸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比如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大力支持本土企业,提高外贸民营企业管理素质、均衡外贸进出口发展、建立多元化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外贸服务体系以及出口管理措施等。希望这些建议能为郑州市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好的方法以及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现状;发展政策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对外贸易越发达标志着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外向度越高,出口依存度越大,标志着这个国家、地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上的参与性、竞争性就越强,从中得到的利益也越多,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明显。对外贸易发展程度往往被用来衡量国家、地区或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参与国际贸易不仅能很大限度的解决城市的就业问题,还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是推动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郑州经济要保持持续高速发展,就必须不断强化企业开放意识,重视国际贸易的发展,引导企业走向世界,让郑州经济与世界接轨。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郑州一直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参与到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地处中原的郑州对外贸易发展近几年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无论是从出口规模还是企业数量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为中原经济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郑州对外贸易的发展起步晚,并且在地理位置上相对偏远,所以仍有很大的差距。
2015年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政策,海陆两条通向欧洲鹿特丹港的“丝绸之路”,为郑州的对外贸易发展迎来来了巨大的机遇。“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为郑州乃至整个中原地区带来搭建一个更广阔的对外贸易平台,为我市带来更多的外商引进及出口途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它也是提升郑州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2015年是郑州经济发展的机遇之年,我们必须冷静头脑。客观看待我市经济外贸发展的现状,正确分析我市外贸经济发展现状的问题与优势,借鉴沿海发达城市的外贸发展策略,并针对我市现状积极提出外贸发展的新方法和策略[1]。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
(1)本文在回顾郑州市近几年对外贸易发展的商品以及总额的分析,来解读近几年郑州发展的现状。
(2)本文结合典型案例揭露郑州市外贸过度单一,以及传统外贸方式对我市外贸经济长远发展的阻碍,提出要大力提倡经济创新,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科技含量。
第1页
(3)本文通过对上述现状的分析,深刻剖析,发现郑州是贸易发展的问题,并结合2015年国家的新政策,提出郑州外贸发展的新出路。
二、郑州市贸易发展现状
(一)出口产品
近年来,郑州市的外贸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改革开放初期,郑州市出口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随着外贸经济发展的进步,郑州市越来越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培育,出口产品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同时,本市加大了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农副产品等的市场开发,使本市的大宗出口商品数量明显增多。
2014年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45.1亿美元,增长6.2%;加工贸易出口21.9亿美元,增长7.7%;机电产品出口236.7亿美元,增长7.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5.5亿美元,增长6.8%。在2013年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42.5亿美元,增长7%;加工贸易出口203.7亿美元,增长26.8%;机电产品出口219.7亿美元,增长2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1.8亿美元,增长27.1%。(见表1)
表1 2012年—2013年出口产品分类
类别
纺织品、鞋帽等制品类 化学、化工矿产类 机械、设备类 皮革、木制品 动植物、食品类
杂制品
2013年 20914 41168 25553 9704 18079 25066
资料来源:2012-2013 郑州市年鉴统计
占总额比列
48% 9.6% 55% 2.5% 4.2% 5.8%
(二)出口规模
改革开放30年,郑州市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进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与河南省经济同步发展,郑州市进出口贸易额在逐年突破性增长,出口地区也越来越广泛。郑州市自开始进行对外贸易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数据显示:2013年郑州市实际到位域外资金1497亿元,是2008年的3.4倍;实际利用外资33.2亿美元,是2008年的2.4倍。来郑投资或设立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83家,比2008年增加64家。而2014年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郑州市对外贸易总额达到650.3288亿元,年均增长52%[]。
2015年1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51.1亿美元,同比增长31.0%。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6.5和5.2个百分点,进出口和出口总额均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首位,实现了开门红。继2015年1月份我市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后,上月我市外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约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进口33.4亿美元,增长45.3%;出口50.6亿美元,增长33.5%,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5和1.9个百分点;进出口和出口总额继续位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首位。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发生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增加,其中,有外贸出口业绩的企业达126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75家,进口业务企业345家,同比增加37家。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附加值继续提升[6]。
(三)出口企业
第2页 郑州市的出口企业涵盖了外商投资,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等各种性质的企业。但市内自主企业比例低,外商投资企业领军郑州市外贸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幅较大。2011年数据统计,全市国有企业出口1.01亿美元,同比增长23.7%;民营企业出口2.33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809.2%,占全市出口额79.3%,外商投资企业继续领军郑州市外贸出口。2012年1月份,郑州市外贸进出口完成26亿美元,其中出口16.2亿美元,实现大幅增长。而外贸出口的“开门红”的实现主要依靠富士康,其出口达到12.4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76.9%。得益于富士康出口的强力带动,郑州市外贸快速增长。但受上年出口基数上升因素的影响,郑州市出口增速放缓。剔除富士康因素,郑州市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外部需求低迷,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都将影响郑州市外贸出口的增长。
(四)出口国家
目前郑州市的外贸出口市场遍及世界各地,对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其他国家都保持这较快的出口增长率。但从总体而言,郑州市对传统市场依赖性过大,新兴市场出口额过低。2011年我市对欧盟出口16780万美元,对美国出口11797万美元,对日本出口4582万美元,对东盟出口8269万美元,对非洲出口7034万美元,对拉美出口7206万美元。西亚、大洋洲、中东以及东欧、独联体市场还未开拓。2015年对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出口有升有降。全市对欧盟出口6.06亿美元,同比增长862.8%;对美国出口4.57亿美元,同比增长1010.0%;对日本出口0.13亿美元,同比下降20.4%;对东盟出口0.37亿美元,同比增长3.0%,对非洲出口0.39亿美元,同比增长62.6%。(表2)
表2 向各大洲出口总额
地区 亚洲 非洲 欧洲 拉丁美洲 北美洲 大洋洲
2013年 632418 63426 682633 121407 976386 30164
资料来源:2013-2014郑州年鉴统计
所占总额比例
25% 2.5% 27% 4.8% 38% 1.2%
三、郑州外贸展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通过表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郑州市外贸出口产品比例分布:制造业和重工业商品是郑州市的主要出口商品,制造品占到出口总额的48%,而重工业产品比列占到出口总额的55%。其次是化学、化工类等资源消耗品。食物以及动植物等绿色产品只占出口总额的4%。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郑州市的出口产品的结构是非常不合理的。
1.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大,附加值低。郑州市外贸出口依然离不开传统制造业,制造业在外贸出口初期可能会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促进就业,繁荣当地经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弊端大于其带来的效益。首先,制造业属于加工业,处于商品价值链的最低端,效益低下,从长期来说,它不能带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其次,制造业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价格越来越高,制造业了能面临破产。最后,我市制造业大多属于来料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低,没有自主品牌,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竞争力[7]。
2.绿色产品比重小,重工高污染产品比例大。重工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环境的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郑州市出口产品重工业比列大,但是食品类出口发
第3页 展却很慢。作为农业大省的中心城市,郑州市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这些产品深加工后有高的附加值。因此,必须均衡重工与绿色产业的发展[2]。
(二)本土外贸企业竞争力不强
1.本土外贸企业发展缓慢,外贸企业占主导地位。我市外贸企业涵盖了国企,民企和外资企业,从范围上来说比较广泛,但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而自主企业外贸竞争力非常弱小。郑州市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富士康出口的强力带动是主因。“快也富士康,慢也富士康”,这是郑州市外贸增速的真实写照,郑州市患上富士康依赖症。自引进富士康之后,河南省外贸排名从2009年在湖北释安徽省之后的中部六省第三名,跃居中部六省之首,创历史新高。而根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郑州市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富士康出口额41.9亿美元,增长30.6%,占全市总额82.6%,由此可见郑州市外贸的发展对富士康的依赖度,但富士康的高依赖度对于郑州市外贸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2.在对外贸易企业发展中,大多企业缺乏贸易风险控制力。郑州市企业企业目前的主要出口地仍为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尽管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变化不大,风险评价的差异也不大,但伴随着郑州市企业外贸业务区域的进一步拓展,面临的贸易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目前企业出口风险不仅有反倾销风险、汇率风险,产品责任风险也日益成为影响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由于近年来欧美法庭倾向于对消费者进行保护,只要消费者遭受损害的事实存在,不管厂家是否有疏忽都会被判败诉,甚至经常出现天价赔偿,不少企业因为产品责任问题在欧美市场成为被告。2005欧盟非食品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中,701宗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商品涉及中国制造产品的占49.4%。郑州不少中小型企业虽然多是进行来料加工、贴牌生产,但今后仍然要承担出口后可能产生的产品责任风险。
3.外贸人力资源控制力较低,外贸企业管理能力不足。郑州外向型企业的发展,直接拉动了社会对涉外经贸人才的需求。但是,在人才市场上却出现了外贸专业本科以上高学历学生没有大中专生抢手的情况。主要的原因是本科以上的高学历外贸专业学生一般不愿到民营企业工作,但是伴随着民营企业得自营进出口权的增多,这些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相比之下,大中专学生的适应面更广,要求的福利待遇也较为合理,因此普遍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值得注意的是,郑州市许多民营外企大多数还是处于家族式管理体制中,公司中出现高层家族垄断现象,没有公正的晋升制度,这也是导致民营企业留不住优秀人才的主要原因,优秀外贸人才的缺乏,导致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得不到及时更新培养,整体素质无法提高。
(三)出口产业结构不合理
1.从产业结构上来看,郑州市外贸发展主要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处于外贸商品价值链的最低端,而这些发展因素又是极其不稳定的,随着郑州市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以及资源成本都会不断上升,郑州市自身产业层次以及工业水平又比较低,一旦失去价格优势,对郑州市外贸发展是相当不利的。而且郑州市在中心城市优势产业的培养扶植方面与发达的城市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产品的竞争力与发达地区相比是先天不足的。2.从出口企业的角度来看,郑州市外贸企业除了外资企业规模比较大以外,大部分是家族管理式的中小名营企业,这些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整体管理素质不高,大多数没有自己的品牌以及核心竞争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品牌建设意识,效益低下。在对外出口中,经常出现贴牌、印牌现象,甚至无牌状态。虽然部分企业对自有产品进行了品牌认证和境外商标注册,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出口品牌化战略无法得到实施。
3.从出口产品方面来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低附加品产品在郑州市出口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产品结构不合理。总体上来看郑州市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终端产品少的第4页 问题相当严重。这些低附加值产品不仅利润低,还极易受到出口国家的反倾销威胁。从而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足[5]。
(四)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
长期以来,“重出口,轻进口”的观念作用下,郑州市进出口比列严重失调。虽然国家提出实施进出口均衡的对外贸易政策,但其比列仍然严重失调。据郑州市统计局统计2014年郑州市全年直接进出口总额46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进口197.7亿美元,增长11.9%;出口266.6亿美元,增长6.4%,进出口差距很大。截至2014年12月31日,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项目监管进出口商品总值累计达到10718.03万元,突破亿元大关,征收税款共计931.36万元。其中,进口商品主要包括化妆品、母婴用品、保健食品等。据悉,自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获批以来,郑州海关不断适应新兴业态,及时优化监管方案,完善信息化系统,在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为跨境电子商务商品快速通关营造了方便快捷的环境。截止2015年前2个月,全市发生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增加。据统计,同期全市有外贸出口业绩的企业达到126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75家,全市发生进口业务的企业有345家,同比增加37家[4]。
在外贸活动中处于顺差地位,表面上看对于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其中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对于郑州的外貌现状来说,首先,“重出口,轻进口”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郑州市人口密集,资源紧张,重出口会加大资源紧张,抬高本市物价,这是不利于民生的。其次,一旦本市物价上涨,势必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那么郑州市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就会减弱,那么对外资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减少;同时,我市廉价制造品出口到国外就没有利润可言,而制造品价格提高,又会使我市产品在国外失去市场和竞争力。
(五)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抵抗力不强
我市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郑州市外贸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欧洲及其大洋洲。在北美洲市场主要是美国,欧洲的主要市场则集中在欧盟地区,在亚洲则主要是日本、韩国等地区。另外就是中国的香港地区。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近来由于这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不景气纷纷采取保守的贸易政策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郑州市政府近几年不断鼓励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在刚刚落幕的华交会上,郑州部分县市区商务局和40余家外贸企业参加,接待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1300余人次,分别与日本、韩国、阿联酋、马来西亚、欧盟、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草签了出口意向和合作意向为我市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总体来讲,我市外贸市场还是十分集中,对于传统市场的依赖依然居高不下,虽然在大洋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市场不断发展扩大,但其发展的速度依然比较缓慢[9]。
出口市场的高度集中使得郑州市的出口贸易极易受到出口地区经济政策、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经济危机的所带来的影响,大大提高了郑州市外贸的风险。以近几年的欧债危机为例,由于欧洲经济环境的影响,郑州市外贸出口总额出现大幅度下降。而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郑州外贸市场的过度集中化,使得缓解的余地很小。此外,部分出口产品的廉价销售容易引起国外市场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及反倾销活动的抵制。由于外贸市场的高度集中,一旦外贸市场开始反倾销或实行保护政策,我市的外贸销售就会收到致命的打击[15]。
(六)外贸政策运用和外贸体系运行控制力不足
为了优化我国的外贸结构,提高我国的外贸商品质量,我国颁布了很多关于外贸的法律措施。比如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关于调整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的通知》,纺织品出口退税下调了2个百分点;五矿化工类产品的退税率下调幅度较大;税率调整最大的是陶瓷产品,陶瓷卫浴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8%;此次调整还涉及
第5页 资源性产品和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降低甚至取消锌粉等资源型产品的出口退税,表明了国家限制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导向;另外,调高了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退税率,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应该说,每一次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对郑州企业和外贸商务管理部门而言都是一次考验,对这些政策的理解和运用水平直接影响着郑州外贸控制力的发展水平。从郑州外贸实践来看,郑州商务部门缺乏对企业的有效指导,而很多外贸企业缺乏对国家政策的敏感性,导致贸易中调整和反应能力低下,外贸业务受此影响较大。
随着河南对外贸易的发展,从医药到木材,从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到纺织品,河南企业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将会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河南出口迅猛增长,出口市场过度集中,出口产品结构的档次不高,劳动力优势仍然是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导优势,对其他国家相关产业及就业造成较大冲击,从而招致频繁的反倾销指控;二是企业缺乏自律,出口秩序混乱,价格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三是河南尚未形成有效的反倾销应对机制,企业应诉不力,行业协会组织不力,商业中介机构服务不力,政府支持不力。所以,从总体上看,河南商务部门和企业在外贸政策运用和外贸体系运行上显示出控制力不足[2]。
(七)出口贸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郑州市出口贸易产品繁多,规模小,程序复杂、无计划导致在国际贸易上恶性竞争。为了小额的外贸业务,在程序上要经过诸多的管理部门,手续繁复,耗时费力。可见,我市民营中小企业出口管理体制产生的高成本,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消减。单个的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在科技、营销方面迫切需要整合,这就需要专业中介组织的社会化服务,通过行业协会结成利益联盟。当前郑州市的中小企业服务中介组织发展缓慢,规模实力不强,还不能履行其服务职能,内部管理职责不清,体制、机制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有的明显存在行政管理模式。这必然制约着社会中介组织的职能的履行及其发展,由于中小企业在出口方面缺乏社会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中小企业出口及生产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16]。
此外,郑州市的外贸政策与法律服务体系也有待完善,该体主要基于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风险而提供的政策咨询、法律预警、法律援助与经济等服务。郑州自入世以来,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海外频频遭遇各国多种贸易壁垒的阻碍以及反倾销等一系列的侵权诉讼,这些诉讼成本大、困难多,对于资金本来就比较困难以及专业法律诉讼人才比较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些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许多企业在面临国外的诉讼时,连应诉的勇气都没有。从2005年至今,郑州市企业在外遭受贸易摩擦的案件也在不断增多,涉案金额不断加大。仅2005年,郑州就有10起贸易摩擦案件发生。到了2006年上半年,这种贸易摩擦又呈上升趋势。据河南省商务厅提供的资料,2006年1-6月份,有关案件发生3起,涉案企业9家,涉案金额4395万美元,而上一年同期涉案金额只有58万美元,涉案金额翻了75倍。这是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到不到应有的保障。
四、郑州市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外贸出口产品结构
“一带一路”的提出对于地处内陆的郑州来说是全新的一次改革开放,让中原腹地与世界有了更加便利的接轨途径,在这样的形势下,依赖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发展外贸的方式已经不能持续促进我市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10]。所以我市必须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提出技术、品牌创新,优化外贸出口产品结构,促进我市外贸经济的可持续高速
第6页 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完善进口税收政策、扩大先进技术、促进资源进口多元化、大幅度的减少对进口的限制。
1.针对资源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大的现状。总体来说,应该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大经贸战略,有效发挥郑州市比较优势,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优先发展重点产业,迅速壮大机电产品出口;积极孵化新兴产业,引导培育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逐步实现由主要出口初加在制成品向出口深加工制成品为主转变,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为主的转变,提高郑州市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增强对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2.要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的研发活动,增强在中高端产品上的竞争力,我国承接的主要是劳动密集阶段的组装和生产,处于分工链的低端和较低端,核心技术往往由境外公司拥有。而要在国际分工重组中占据有利位置,我市的企业必须要在中高端产品上具有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增大对研发的投入,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开发新品,特别是要在高新技术产品上建立起竞争优势。
3.抓重点商品,培育支柱企业和国际名牌产品。抓好龙头型出口企业引进和培育,健全出口型项目联系制度,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航空港区多引进大型加工贸易企业。同时鼓励和培育现有外贸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出口品牌建设,促进宇通客车、河南省光大纺织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河南东润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壮大出口规模。此外,还将狠抓大型出口基地建设,壮大加工贸易出口基地规模;提升汽车及零部件和铝深加工2个省级出口基地,重点建设纺织服装、电线电缆、机电和农产品出口基地[3]。
(二)大力支持本土企业,提高外贸民营企业管理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为郑州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郑州市经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外贸发展起步比较晚的省份,随着我市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民营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部分中小企业已能在更为广阔的世界经济舞台崭露头角并初步具备了开展国际竞争的特有优势。但相对于发达省份,我市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外贸发展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在管理和应对外界纠纷上缺乏经验。所以,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必须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素质,加强企业实力建设。
首先,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建立现代化公司制度。目前,郑州大部分名民营企业仍是家族制企业,但该体制只适用于企业前期发展,随着企业的发展,该体制出现的弊端会影响企业的规模扩大。所以中小型企业要改革企业管理制度,简政放权,建立公平合理的晋升制度,唯才是用,避免亲人垄断高层。
其次,建立人才保障体系。企业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新型人才培育、吸引、开发和管理机制,培育和引进一批既懂经营、会管理,又熟悉国际贸易的通行准则,既谙熟外贸业务、会外语,又精通产业知识的复合型、外向型、国际通用型高级人才。通过挑选年轻、有培养前途的企业经理、业务骨干离岗培训,形成一支过得硬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同时还要抓好职工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普遍提高员工业务素质。通过择优录用、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各类专门人才。加大对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扩大出口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员的奖励力度,鼓励新产品研发。
(四)均衡外贸进出口发展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根据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原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的进口 水平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来决定的。经济发展的越好,进口的需求量和速度也就越大。进 口的扩大对国内也有很大的好处,它能够缓解资源的紧张状况,改善生态环境的问题、维护宏观经济的均衡、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过去对外贸易的发
第7页 展一味的追求高出口额,追求顺差,严重影响了郑州市对外贸易总体规模的扩大,现在 这种观念正在转变,越来越重视进口和保持进出口的平衡。
所以郑州市必须不断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坚持出口和进口协调发展,适度扩大进口总量,特别是注重增加从自贸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我市逆差较大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优化贸易收支结构。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提高政策透明度,为进口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和公共信息服务。
目前,我国的外贸环境优越,外汇储备雄厚、利用外汇的条件宽松,人民币也在不 断升值,所以郑州市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扩大出口,积极引进对省内经济社会发展有 利的资源、能源,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关键设备,提高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对那些 大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引进之后要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使河南省的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政府要对 进口做出有力的支持,同出口一样,将进口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出台进口支持服务 政策,完善进口服务体系;鼓励大宗商品的进口,积极协助其解决商品进口过程中遇到 的难题[11]。
(五)建立多元化市场体系
为了我市外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降低出口市场的集中度,减少对主要出口市场的依赖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出口市场集中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郑州市应大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经济策略,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
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开拓国际市场工作的组织和引导,并牢牢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围绕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国际综合交通信息枢纽,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物流网络,构建以开放经济和智慧经济为统领、先进制造业和高成长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塑造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谋划推进中国郑州自贸区,全力推动国际商都规划建设,同步推进编制“十三五”规划,力争郑州自贸区获批,使我市成为中西部地区率先获批内陆型自贸区的城市。
其次,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拓国际市场。采取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小型携样巡回展销会、国际博览会、出国小组推销等传统营销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同时要学习运用新的营销方式,努力发展一批较大的国外代理商、批发商和零发商,特别是努力打入国际连锁集团的采购系统和大型超级市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价格竞争力。
最后,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和设计企业网络连接窗口。通过建立企业网站在海外与拓展客户,并在著名的贸易网站上进行大量的品牌宣传以及贸易活动。
(六)不断完善政府外贸服务体系
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全面实施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全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机场二期建成投用,配合推进米字形高铁网建设,开工建设高铁南站,郑州东站至机场城际铁路、机场高速改扩建等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大力拓展“空海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持续提升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能力。
其次,要构建完善外贸法律维权服务体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维权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设立统一的服务热线,建立网上咨询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咨询。
最后,要提高政府外贸机构的服务意识,简化外贸出口手续的办理,确保出口退税的及时办理。积极推广网上支付关税业务,减少核税环节,缩短办理交纳税费的时间;减少费用,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安全系数,减少资金流转环节代企业应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优质、高
第8页 效服务;货代企业应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公布代理报关、报检及仓储等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防止暗箱操作和不公平竞争,引导货代企业规范经营。
(七)完善鼓励外贸出口政策
我市鼓励外贸发展的政策要同国际接轨。目前有些补贴政策仍未符合国际规范,一些政策虽然符合国际规范,但不能稳定落实,如出口退税机制仍不完善,跟不上外贸发展的需要。根据上述情况我认为在对外贸易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进一步完善鼓励外贸发展的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严格禁止对出口进行补贴。所以今后作为鼓励出口的补贴政策必须改变为用汇率、利率和税率等经济杠杆来调节。今后我市政府的补贴应向初级生产要素、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投入。人才和高新技术的丰缺是企业在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但企业缺乏资金又承担不了对高新技术投资所带来的风险,所以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科研投资开发进行补贴对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很有必要。
2.我市应重视对外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努力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增加进口原料和高新技术,满足市场的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双边不平衡的问题是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不断深入开拓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尤其是加大对我市有贸易顺差国家的出口。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市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加大原料和高新技术的进口,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我市国际竞争力。
3.加强对外出口产品价格的指导和调节,加大出口市场规范化管理力度,建立出口市场中介并增强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商会的指导、管理和协调功能。不仅以法律加以规范,还要借助中介组织来协调和管理,出口企业必须接受协调,以防止低价竞争,自相残杀。为了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我市必须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对低价竞争的企业进行处罚,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正常的经营秩序[8]。
五、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外贸的发展对于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郑州市要想成为一线发达城市必须重视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本文对郑州市外贸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介绍郑州市出口产品的规模、产品以及出口企业、国家的状况,并深刻剖析了郑州市对外贸易发展的背后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本土企业竞争力不强、出口产业结构矛盾,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外贸政策运用和外贸体系运行控制力不足、以及外贸社会服务体系不完整等。
郑州市在以后外贸指导工作中,应对上文中所提到的问题给予重视,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大好机遇,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城市的外贸发展经验,不断完善我市的外贸发展体系,不断缩小我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以国际贸易的发展带动中原大省的发展。为此,郑州市在外贸出口方面一定要做到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大力提倡创新,创立自己的品牌;大力支持本土企业,提高外贸民营企业管理素质。重视外贸人才的培养,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新生力量;均衡外贸进出口发展,合理利用境外资源;要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多元化市场,积极开拓新客户,在管理上要改革传统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同时政府要不断完善外贸社会服务体系以及鼓励出口的政策,努力实现中原经济区向外贸大省,经济强市的转变。
第9页
参考文献
[1]杨虹.“一带一路”对郑州经济的影响[N].郑州晚报,2015-04-13(5).[2]金晖.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①.[J].中国商贸,2012,(2):22-53.[3]胡方荣.我国中部地区对外贸发展对策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5.134-216.[4]徐冉.河南省开放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64-65.第10页 [5]成燕.郑州市航空港建设分析[N].郑州日报,2009-09-13(6).[6]黄大中.近年来郑州市对外贸易的特点[N].郑州经济报,2014-05-20(5).[7]陈萍.城市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2-8.[8]董浩平.郑州经济的管理和发展[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22-26 [9]姜旭朝.2015“一带一路”发展战略[N].参政消息,2015-04-13(4).[10]雷英.加快河南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J].国际经贸论坛,2007,(5):6-8.[11]李红丽.河南经济发展数据[N].河南经济报,2014-01-15(4).[12]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6-128.[13]藤田昌久.空间经济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89-128.[14]奎因.企业应付变化的战略[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23-69.[15]赵秀丽.河南省外贸出口现状[N].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报,2010-04-03(2).Zheng zhou Foreign Trad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As the capital of henan, zhengzhou city, is the co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city, is one of the foreign trad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cities in central China.In recent years zhengzhou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of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not only the size of the export products increase, quality improvement,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lso increased accordingly.But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astal cities, there are still a big gap.In 2015, the state government proposed the “area” of economic policy, this will bring the development of zhengzhou city foreign trade unlimi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As a result, the city government must actively respond to thes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learly know the city foreign trade status quo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to find new solutions and ideas.Paper first to zhengzhou city foreign trade export products, export scal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xport enterprises and export countries are analyzed, found in many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oreign trade, such as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domestic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is not strong, the export industry,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export market is too concentrated, resistance is not strong, lack of foreign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system control and imperfect social service system of foreign trade deficiency.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such as optimizing export structure, support domestic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of foreign trade management,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import and export of foreign trade, establish diversified market system,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ervice system of foreign trade and export management measures, etc.Hope these suggestions can provid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economy of zhengzhou city with good method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Foreign trade;Present status;Development policy
第11页
第二篇:浅析郑州高铁东站服务质量现状及发展对策
浅析高铁客运站旅客服务质量的问题及建议摘要:本文分析了高铁客运站旅客服务中的特点以及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现代企业管理中顾客满意度理论,结合铁路车站客运工作特点,提出改善旅客满意度的有效措施.包括科学测评和考核旅客满意度;提高客运服务人员素质;提高客运人员工作满意度;细分旅客需求,提供满意的基本服务;提供特色延伸服务;完善车站设施.优化服务流程;丰富多彩的旅行文化;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关键词:铁路;客运站;旅客满意度;客运服务高铁运输旅客的特点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最高营运速率达到不小于每小时200公里,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至少250公里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一定速度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高速铁路的顾客对象多数以商务旅客为主。旅游游客是第二主要客户。其特点主要有:载客量高高速铁路的优点是载客量非常高。高速铁路因为无需到通常较远的机场登机,也不需要值机、行李托运和安检,故仍较省时。由于高速铁路的班次安排可较为频密,其总载客量亦远高于民航。输送能力大高铁所能承安的旅客运输能力非常强大。目前各国高速铁路几乎都能满足最小行车间隔时间4分钟及其以下(日本可达3分钟)的要求,扣除维修时问4小时,则每天可开行的旅客列车约为280对;如每列车平均乘坐800人,年均单向输送能力将达到82000万人;如果采用双联列车或改用双层客车,载客高达1.65亿人。速度快速度是高速铁路技术水平的最主要标志,各国都在不断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法国、El本、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高速列车的最高运行时速分别达到了300公里、300公里、280公里、270公里和250公里。现阶段高铁运输旅客满意度低的原因车站末全面系统地开展提高旅客满意度的工作。站客运服务人员缺乏现代服务理念,对旅客的需求分析不够深入细致,在具备现代服务技能、良好的服务心理素质等方面部有待提高,不能准确及时地为旅客提供所需的优质服务。同时,车站未把旅客满意度列为服务质量管考核的指标,部分客运人员不能真正重视旅客感受,使服务的最终目标产生偏离。垄断行业的性质影响了旅客对铁路的评价。对旅客而言,铁路长期垄断经营,这造成公众对铁路的一些问题及现象表现得比较偏激。国家未完全赋予铁路企业自主权,定价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影Ⅱ向铁路企业的发展。对车站来说,铁路具有垄断企业的性质,缺少高效的激励机制,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不足。并且,客运人员的服务标准由上级相关部门制定,一定程度上造成客运人员的服务方式和理念不能完全适应不同地区个体旅客的需要。车站客运服务设施不完善,让旅客难以产生好感。车站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站房设计不合理,旅客进站乘车不方便;没备陈旧且配备不完善;站前广场无配套的城市交通换乘设施;未建立铁路客运服务信息中心,现行电话订票流程繁琐、购票不便,特别是列车晚点等信息缺少查询途径。同时,车站的服务流程不合理,没有为旅客设计和提供最佳的购票乘车流程。提高高铁客运站旅客满意度的思路根据顾客满意度理论,旅客满意度的定义为:旅客从产生铁路旅行服务需求意识时起,至铁路服务过程全部结束时止的时段内,对铁路所提供的服务及由此产生的延伸服务评价的一种心理体验。科学测评和考核旅客满意度准确测评旅客满意度是提高旅客满意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为印站客运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人员面访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是适合车站旅客满意度测评的一种调查方法,调查频度为每月一次,车站抽调责任心强的客运人员组成调查小组,拟定调查的问题及方案,并及时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同时,车站应建立有效的旅客意见反映渠道,设置受理旅客意见的专用电话、信箱和受理点,接受旅客的意见、建议和投诉,做到百分百受理、百分百反馈。将这两方面信息作为判断旅客满意度的主要来源,把旅客满意度作为牛站客运管理的重要指标,建立和落实一套科学的考核机制。提高客运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客运服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前提。车站应有计划地进行员工培训,使其具备现代服务技能和良好的服务心理素质,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埘突发事件的能力,能正确处理旅客的不满,及时化解旅客的疑虑。同时,车站耍开展有关旅客满意度的理论学习,使客运服务人员懂得满意度的原理和重要性,用心服务旅客,形成“尊重每一名旅客,让每一名旅客满意”的服务理念,运用有效的工作方法来提高旅客的满意度。细分旅客需求,提供满意的基本服O18务车站应尽快改建客运站房,使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改善候车环境,配备美观实用的服务设施;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商,在站前广场增建汽车站,高铁客运站作为城市交通换乘中心及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地位;建屯客运服务信息中心,提供列车时刻查询、预订车票等业务,以及其他相关的旅行服务信息。车站应在充分了解旅客需求的前提下,制定客运服务质量标准,将服务过程细化,建立服务质量体系框架和服务质量的调查与反馈系统。车站通过分析旅客的到发过程和作业标准查定,确定服务的顺序,服务用语、行为及时间标准。旅客乘火车出行的时间成本主要包括车站购票候车时问和乘车旅行时间。可以制定现行旅客购票乘车流程如图1所示。旅客购票流科优化图总之,旅客的满意感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旅客自身预期想要得到的服务和车站主动为旅客提供的服务。车站提供的特色延伸服务是让旅客得到更多增值服务的主要形式,是旅客形成超出预期满意感的有效渠道。车站提供特色延伸服务需要做到以下两点。把旅客服务工作完全溶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流,服务方式与时俱进。要挖掘和开发出旅客乐于接受的有时代特色的服务,同时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行业的服务理念和方法,形成F_i己的特色延伸服务。重视创新特色延伸服务:[作。车站应建立激励机制,使广大员工具有创新意识,积极落实好的特色延伸服务方式,淘汰那些不合时宜、效果不佳的服务内容,代之以旅客愿意接受的新颖的、满意的服务。参考文献:f1]李永文.关|『铁路旅客满意度的调查分析⋯.铁道经济研究【2】刘振奎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本质分析IJ1.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5):67—69.[31陈滋顶.铁路客运服务满意度调查方法研究
我国空乘服务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民航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在重视机票价格的同时,对符合国际化标准的空乘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国家航空公司之间的交流、合作的日益增加,我国各个航空公司的空中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与国外先进航空公司相比仍然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打造优质的空乘服务,航空公+-i要在不断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空乘服务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我国空乘服务将会呈现如下。关键词:民航空乘服务发展趋势
1.人性化趋势在很多人看来,空乘年轻、高雅、端庄、美丽、大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各航空公司的大多数乘务员都经过了层层选拔,青春靓丽,但其实这一职业原本与相貌无必然关系,而是更加强调亲和力、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好的服务质量离不开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是服务优化的总体方向和最终目标。严格来说,服务没有硬性规则,它是弹性的,更是人性的。人性化的服务首先现在应该细心的替乘客着想,让乘客在航班上感到舒适、放松。例如,有的乘客在飞机上想要休息,又怕错过用餐时间,而某些航空公司贴心的为乘客准备了贴纸,只要将有“发放餐食时请叫醒我” 含义的贴纸撕下来贴上,乘务员发放餐食的时候就会叫醒乘客,这就是人性化的体现。按照这样的思路,航空公司可以在航班上提供很多种贴纸或者提示卡,例如温馨提示卡、设备介绍卡、乘客衣物标签卡等等。人性化的服务还体现在始终站在乘客的角度上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空中飞行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为了丰富乘客的空中生活,由乘务员向乘客介绍一些有趣的健身操或者互动小游戏,并且带领乘客一起做,以此缓解旅途的疲劳和枯燥。人性化的服务需要成本支出,为了控制成本,航空公司需要将有限的支出投放在人性需求中最敏感的地方,以保证乘客最大程度的满意。总之,了解乘客需要,加强服务意识,为乘客提供尽可能多的方便就是人性化服务的体现。2.细微化趋势尽管乘客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对服务的要求都希望是无微不至的。仅仅茶杯上未洗净的一点茶渍、酒杯上遗留的少许口红、端给乘客的一杯没有泡沫的啤酒、乘务员眼神里流露的一丝冷漠,都会给乘客带来极大的不快,甚至乘客下次不会再购买该航空公司的机票。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达,客人的层次越高,对服务的细节就会越挑剔,因此,对细微化服务重视与否反映了航空公司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水平,要让乘客满意,航空公司就必须关注服务中的细节,做到细心、细致、细微的为乘客服务。细微化服务首先要求航空公司转换服务观念,设计服务细节,细化服务标准,通过每一个服务环节、服务接触点来满足乘客需求,创造惊喜服务。例如在飞机上用餐时,多数乘客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端着热饭盒烫手,放在托盘上吃又有点使不上劲儿,感觉不舒服。而乘坐韩国某航空公司的班机,在热饭盒下,有一个配套的小瓷盘,乘客尽可以把饭盒端在手上而无烫手之感,这就是细节之美。细微化的服务需要航空公司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复训,让他们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更好的为乘客提供服务,因此对乘务员的集中定期培训和复训不可或缺,这样可以使乘务员全面、深入的了解因飞机更新、客舱服务升级等各种原因而升级的全新产品和服务理念。同时,也能够增进乘务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提升乘务员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能力,让乘客真正体验放心、顺心、舒心的航程。细微化服务需要调动乘务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乘务员在为乘客提供服务之前,各项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服务时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例如乘务员在为乘客提供餐饮服务时,应关注乘客有无对饮料、餐食过敏史的情况; 在为儿童乘客提供热饮时往往只倒半杯,以防止烫伤,并时常关注儿童乘客的活动状态等。3.个性化趋势服务的个性化源于标准化,又高于标准化,它强调服务的灵活性和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因时而变。个性化服务首先体现在航空公司可以根据乘客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饮食习惯、消费特点、乘机次数、乘机时间等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许多航空公司也逐步的建立起乘客档案,尤其是高端乘客的档案,旨在为乘客提供超越预期的服务。例如,某位乘客是航空公司的VIP,可以享受服务升级;例如,根据不同的节日为乘客送上不同的餐食: 春节期间配上年糕、饺子,端午节为乘客送上粽子,中秋节为乘客送上月饼等。个性化服务还体现在为乘客服务的过程当中,乘务员所展现出来的个人魅力与情感。这种个人魅力与情感能使乘客感受到具体的、真实的关怀与服务,而不仅仅是程式化的任务式的服务,只有这样才会使乘客感受到种源自服务者内心的真正的亲切感。这就要
一求每一个乘务员不断学习,注重文化的广泛积累,发挥个人的智慧,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个性化的服务还要求在展现个人的魅力与关怀的基础上,提升整体的服务水平,展现出整个集体的团结性、协作性、凝聚力,在个人基础上形成的集体个性。个性化服务更体现在当指乘客提出超出正常服务范围外的特别要求时,服务人员应不怕麻烦,在不违背原则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努力去满足乘客的需求。例如某位乘客需要一份素食餐,但又没有提前预定,这时乘务员就应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例如将几份水果拼成份“水
一果素食餐”提供给这位乘客。航空公司应该创造条件、形成制度、鼓励乘务员抓住机会为乘客提供恰到好处的个性化服务。4.差异化趋势很多乘客或许有这样的感觉,即使乘坐过很多次不同航空公司的航班,除了航空公司品牌、标示、空乘人员的服装不同外,自己的飞行体验没有差别,很难说出各个航空公司的差别在哪里,也就是说,航班服务没有特色。考虑到成本、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航空公司不可能在飞机上提供过太多种类的服务供乘客选择,那么差异化首先就可以体现在硬件方面。航空公司可以通过提供能够选择不同电视频道、电影、音乐互动游戏的个人娱乐信息系统,能够提供目的地旅游信息的机上杂志以及免税品和纪念品的销售来彰显特色。当然,更可以仿效“Hello Kitty”航班、“皮卡丘”航班,“魔戒”航班,“大长今”航班等推出各种主题航班,让乘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继而成为品牌的忠实客户。.其次,差异化对机组成员尤其是乘务员的要求更高,需要乘务员掌握多种技能。看似简单的空乘服务背后其实蕴藏着许多知识与技能,需要乘务员用心掌握。除基本技能之外,可能需要乘务员掌握语言、菜点、茶艺、调酒、厨艺、魔术表演、美容化妆等多种技能,这就需要乘务员不断学习新的技能,通过为乘客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塑造具有高辨识度的形象。5.文化趋势航空服务不仅仅是让乘客安全、准时的抵达目的地,也不仅仅是给乘客吃什么、喝什么,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文化,通过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使乘客对航空公司乃至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我国的各个航空公司应在总结和吸取世界知名航空公司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顺应国际化航空服务发展趋势,发展和弘扬具有中国特色和自身特点的文化。航空公司要在服务中弘扬中国文化,可以从飞机装饰、乘务员服饰、机舱内播放的音乐、节目,餐饮服务、茶艺服务等多方面着手。例如某航空公司订做了数百套唐装,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空服人员都会穿起民族服装为乘客提供服务,传播民族文化。同时,也可以根据各个航空公司的地域特色去丰富文化内涵,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航线推出地域特色鲜明的美食,例如 “广东老火靓汤”、“北京烤鸭”等。另外,航空公司还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从创新的角度打造品牌,确保品牌的生命力和延续性。从乘务员的角度来看,只有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充分体现每一个乘务员的个人素质与关怀的服务,才能形成一种富有特色、富有人文气息的客舱文化,从而给乘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及温暖美丽的回忆,进而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及良好的声誉,形成品牌效鹰。6.两极化趋势未来航空旅客运输将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即低成本航空与高品质航空并存。低成本意味着航空公司在各个方面都要降低成本,根据航段、时间、季节、票价等多种因素进行服务的调整,简化甚至取消一些免费的服务;高品质则意味着航空公司在各个方面都要提升,尤其是提升服务品质。出于成本考虑,简化或者取消一些服务项目并不代表降低服务质量,反而需要乘务员更加用心的去对待每一位乘客,用心去服务,用自己的真诚换取乘客满意的微笑和评价。高品质除了在硬件方面不断升级和产品的种类更多之外,在服务方面,则要更具特色,更加多样化,更积极的适应头等舱、商务舱等乘客享受飞行的要求。目前很多航空公司已经推出的茶艺服务、酒水服务、点餐服务等都主要针对两舱乘客,对于头等舱和商务舱的乘客而言,他们需要更为方便、快捷、舒适、尊贵、私密的高端服务以满足他们对于时间、环境、尊贵、个性的需求。这就需要乘务员不断累积经验,在为两舱乘客提供服务时,通过沟通、观察,了解乘客的心理诉求,提供细节服务和延伸服务,在满足乘客物质需求的同时满足乘客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每位乘客对乘务员提供的服务可能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航空公司要在产品及服务方面不断推陈出新,除了让乘客满意之外,更重要的是超越乘客的期望值。中国民航的持续飞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航空公司只有以人性化服务为导向,提高服务质量,在坚持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服务,发挥每一个乘务员的魅力与个性,并汇合凝聚成团体的个性化服务,以此打造人文化客舱服务空间,最终建设出高标准的客舱文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业人口多,但因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
一、农业生产收益低等原因,造成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不仅直接导致农田抛荒现象严重,同时也带来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老人的赡养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种现状,通过对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益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促使大多数农民就地创业,走上村村共同致富之路,这不但可解决农田抛荒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
1现代农业的类型
1.1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大体上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2类,是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是利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实践农药安全管理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生物学技术和轮耕技术等,从而保护农业环境的一种整体性概念。
1.2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设备型、设施型、工艺型的农业产业。它要求技术、设备、动植物三者高度相关,并以生物物理因子作为操控对象,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杜绝使用农药和其他对人类有害的化学品。其核心是环境安全型农业,即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等[2]。
1.3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1.4工厂化农业
工厂化是设施农业的高级层次,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1.5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
1.6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农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游览风景、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
1.7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形式。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
1.8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与农产品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
2、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当前农业还是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水果和蔬菜等,其中种植小麦所占比例最大,扣除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利润很低;水果投入产出时间长,对技术要求高,其产值差异大,年产值不等;蔬菜是短期作物,投入产出都比较高。
设施农业方面在设施栽培和节水灌溉方面投入比较大,档次比较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立体农业和休闲农业相结合,搞多种经营,种植、养殖和旅游休闲相结合,水果、蔬菜立体栽培,节水灌溉和避雨栽培相结合,已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绿色农业是无污染、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已开发的产品有生态蔬菜、大棚蔬菜系列等,既给当地农民提供了较好的就业机会,又向市场供应了大量的绿色、无公害食品。
农民合作社形式和农民自发创业做得比较好的产业,该产业不但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附近城镇居民的菜篮子。
3存在的问题
3.1发展速度慢,地域特色不突出
国内发达地区与周边地区比有不小的差距。尽管区位优势及自然环境条件好,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特色不突出。
3.2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
现有的股份制现代农业企业,开发面积和投资规模都相对偏小,品种也比较单一,缺少战略性投资者的加盟。因规模小成本高,许多现代农业科技实施难度大,导致企业因生产技术及条件落后而品质上不去,效益较低。
3.3投入资金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如粮食直补、农机直补等,使农民受益。但对现代农业的投入不足,已成规模的企业一次性投入都在300万元以下,投资者普遍
觉得融资困难,资金运转不畅,加上投资农业既要承担气候、环境等自然风险,又要承担市场销售风险,市场竞争力不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不足。
3.4基础设施薄弱,土地流转不畅
我国实行农村联产承包制,在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土地分散到户,不仅农业基础设施疏于建设,而且也难满足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导致一方面部分土地抛荒,另一方面农业企业高价租赁土地,高地租令很多投资者望而止步;此外,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3.5没有建立相应的消费市场
目前,相当多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对农药化肥依赖性大,加上缺乏专业知识,出于利益驱动,甚至有部分农民使用含剧毒的长效农药,严重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由于投入较大,管理规范,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但相对成本也高,市场售价偏高。而郴州市的城镇居民因消费水平不高,购买力不强,大部分居民还是选择了价格偏低、有安全隐患的农产品。因此,几个规模较大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产品都是销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4、对策
4.1加大政府投入,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总体来说比较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灌溉设施、交通设施和相应的农贸、物流市场条件均有待加强,真正做到农民种、养、加工有条件,销售运输畅通,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政府要用足用好政策,争取各方支持,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
4.2转变县乡(镇)领导干部职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县乡(镇)领导干部除行政管理事物性工作外,还要担当起农民致富的领路人角色,要及时掌握农业生产及市场信息,服务于农
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规划和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帮助农民有序地进入市场竞争中。既可以避免农民生产和经营的无序性带来的风险,同时也能以县或乡为单位统筹规划,规范管理。根据地域特点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真正做到“一县一品”或“一乡一品”,特色经营,树立品牌意识,将产业做大做强,减少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市场风险,解决农民入市难的问题。
4.3重视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强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与管理
现代化农业发展培养懂专业、会技术的农业科技人才。制定惠农政策,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农业专家、农技人员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去,用制度保障他们的收益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农技推广员的积极性,解决农技员的生存后顾之忧,不定期地进行技术培训,促使每位技术员都能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最实用的农业技术,并建立健全农技员的业绩考核与其技术推广效益挂钩的管理制度。
4.4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加快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政府通过 “扶贫班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形式投入了不少经费,但因为缺乏系统有序的管理监督机制,使培训内容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的现象严重,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因此,亟需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及订单农业,促使现代农业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第四篇:郑州家电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郑州家电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韩小燕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经济系,河南,郑州,450006)
摘要:笔者通过对郑州家电市场的调查发现,郑州现有的家电连锁卖场竞争激烈,同时也由于过度扩张引发了诸如单店业绩下降等问题。笔者认为,家电商应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降低风险,并且在扩张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做大”与“做强”同样重要;店铺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同样重要;销售增长与利润增长同样重要。针对郑州家电卖场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要体现营销差异化、注重改善供零关系等发展对策,期望能为郑州家电市场良性和谐发展提供些许帮助。关键词:郑州家电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一、郑州家电市场情况调查
郑州家电市场最早兴起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郑州的本土家电卖场有通利家电、东亮家电和八方电器。直至20世纪末期,郑州家电市场的竞争也仅在这3家展开。进入21世纪,家电连锁在全国兴起,全国性的家电卖场相继进驻郑州,并通过开新店、并购、收购等手段逐渐加速扩张,导致郑州家电市场竞争加剧。2001年,国美在二七商圈德化街开店,同年河南通利跟进竞争将卖场开在二七商圈内的商城大厦。2003年,河南八方入驻天然商厦。2005年江苏五星租下郑州亚细亚店面,进入郑州市场。2005年江苏苏宁电器进入郑州绿城,并在2008年进驻二七商圈内友谊商厦,开张3C旗舰店,争夺郑州最核心商圈市场份额。2008年大商集团将其旗下大商电器在其新玛特购物广场内开张。2009年11月15日,永乐电器在花园路新开张了一家全美式家电卖场。
二、郑州家电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2001年以来,郑州各大家电卖场为求生存与发展进行着一系列的速度战、价格战和规模战。历经近十年的激烈竞争,目前郑州家电市场隐藏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扩张过度,导致单店业绩下滑。近几年各大家电连锁卖场争先跑马圈地,在打价格战的同时,追求速度与规模,随之而来的经营管理并没有跟上,仅仅是粗糙地为先占领店面而草草开店,却忽视了作为企业命脉的业绩销售额和利润,仅仅靠资本不断投入开辟新店来维持利润,而单店的销售利润不断下降,尾大不掉、内功缺乏成为众多家电连锁企业的通病。他们没有注意到:人们对家电产品的需求已经由过去基础需求的功能型消费转变为享受体验式的品质型消费。产品价格不再是消费者购买家电的惟一决定性因素,品牌的知名度、时尚的外观、良好的售后和增值服务等成为影响消费导向的重要因素。除了打折,消费者还需要商店整体布局与陈列、明晰的标志与指引、温馨的购物环境与氛围。
其次,为争夺商业资源,导致过密建设和重复建设,以及店面同质化。各家电卖场为争夺消费者,往往扎堆开店,造成店面成本的急剧上扬的同时,在地理位置上过于紧密,导致业态相近、商业重复建设。比如碧沙岗商圈内就有五星、永乐、国美3家家电卖场肩并肩毗邻而立,而一个路口之隔又有苏宁棉纺路旗舰店。
对于百货业来说,其经营的商品千差万别,服务内容也多种多样,每家百货店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氛围,吸引目标客群。而且扎堆会丰富商圈整体的商品种类、服务内容,提升购物氛围,各大卖场彼此之间可以实现客源的共享。然而家电卖场在品牌资源、商品种类等方面则要少得多。对消费者而言,同一款产品,无论在国美买还是苏宁买,差别基本不大。而且几大卖场在营销、服务、售后等方面也基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此,扎堆的结果不仅无法实现各店之间客源共享的效益,还只会分流各个卖场的客源,造成单店利润下降。而且极易引发恶性竞争,对整个行业造成损害。
最后,家电零售话语权重,供零关系紧张。家电连锁卖场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国美、苏宁、永乐三强争霸的局面演变成为现在国美、苏宁双寡头之间的竞争。而两大资本缺乏相互之间的制约,家电连锁企业逼迫上游供应商的事件不断传出,上游供应商叫苦不迭,而连锁卖场竞争双方却大举价格屠刀,家电连锁恶性竞争加剧。比如,国美、苏宁现在还是靠挤压供应商的利润来赚钱,非主营业务收入有时比主营业务获得的利润还多。
二、郑州家电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零售业是一个进入和推出壁垒相对较低的行业,由于零售商相互之间容易模仿,如果一种经营模式要等到完全成熟,零售商才考虑扩张,也许会因为等的太久而被别人抢先,从而失去竞争优势。而且,零售业也是一种规模出效益的行业,但过度扩张将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零售商应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降低风险。郑州家电零售商应该注意到:“做大”与“做强”同样重要;店铺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同样重要;销售增长与利润增长同样重要。针对郑州家电卖场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对策,期望能为郑州家电市场良性和谐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第一,在选址方面,择地经营,避免扎堆。首先,家电连锁可以从核心商圈走向社区。郑州二七商圈、碧沙岗商圈、花园路商圈、大学路商圈等核心商圈固然客流量大,但家电卖场相对饱和,再加上同质化严重,重复建设过度,而郑州三环以外新楼盘俱增,新房里要添置新家居新家电,比如欧凯龙家居今年十一在北环路新开张一家店面,方便了北环以北新社区的居民消费,若是家电卖场通过调整商品组合,也能从核心商圈走向郑州四郊新社区,既避开了核心商业区内激烈的竞争,又方便了社区消费者对家电的购买需求。再有,目前郑州家电连锁除了大商电器依托大商商场之外,大都单店独立经营。家电连锁卖场若能牵手各大购物中心、百货商厦,达成一体化多业态经营,分享商场客流,增加销量同时提高利润。
第二,在经营管理方面,全面提升单店形象,提高卖场单平方产出。家电连锁卖场在郑州的过度扩张导致单店业绩下降,目前其发展应从量变向质变过渡。单店的业绩越高,可能获得的利润就越高。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已经着手通过创建旗舰店来改善卖场购物环境与氛围,提升商店形象提高单店业绩。比如,苏宁将棉纺路店改造升级为3C旗舰店;国美将二七店规划改善为“国美二七新活馆”;五星电器几次整修二七亚细亚店面;永乐在花园路推出重服务的全美式家电卖场等。但仅仅靠一家旗舰店来提升家电连锁的整体形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所有单店的业绩提升才能带来利润的提升。所以在创建旗舰店的同时,不能忽略其他店面的经营,应通过网络优化、门店改造、品类组合和精细化管理,不断
提升所有单店经营能力和渠道竞争力。比如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消费模式,将门店细分为旗舰店、标准电器店、超市电器店及专业品类电器店四种形态,来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对家电的不同需求,从而提高卖场单平方产出。
第三,在营销方面,体现差异化。一是商品差异化,根据不同区域消费者的特点来组合商品,在旗舰店陈列相对丰富的家电产品,在标准店陈列常用规格的家用电器,在社区店陈列较多的小型家用电器等等。同时,在商品的宽度及深度开发上,以“新增品类”和“增值服务”充实卖场商品线,满足消费者家电及家电关联品消费一站到位的需求,从而最终实现经销商、供应商、消费者三赢。二是促销方式差异化,尽量作到不跟风,不抄袭。传统的满就送、打折、返券等促销手段已不再新颖,也失去了一定的诱惑力,家电零售商应想出新的有效的促销方法。比如,国美的“72小时不打烊”消费新体验;苏宁的“婚庆整套家电”销售狂潮等。三是销售方式差异化,家电卖场通过合作模式的差异化创新,进行采销模式的型,通过与厂家开展单品的定制、包销合作,提高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让惠于消费者。四是服务差异化,对于大家电来说,除了价格外,消费者另一个重要购买因素就是售后服务问题,因为家电产品属于耐用消费品,相对使用寿命和频率会较高,价格上也较高,万一出现质量问题,退换货和维修就成了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
第四,在供应链方面,团结供应商,改善零供关系。零供关系的矛盾一直被看成是家电零售业的诟病,而改善零供关系应着眼合作共赢。家电连锁企业专注渠道的扩建和销售服务,厂商专注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改善,在各自的专业范围内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多赢的合作模式。而且零售商和供应商本身同在一条产业链上,只是不同的环节而已,零售与供应同样重要,零售商不应该凭借自己强大的话语权来压榨供应商。无论是采用“定制承销”,还是取消进场费,都是改善零供关系的新尝试。对于零售商、厂商、消费者而言,如果真正能促进供应商、零售商与消费者的“供需链”上的每个环节更紧密配合,实现多方共赢,才是有益的合作模式。所以,家电连锁零售商要逐步转变盈利模式,不能像以往那样靠扩张规模、挤压供应商来盈利,要改善零供关系并切实提升主营业务的利润水平。
参考文献:
[1]肖怡:《零售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李民:中国家电企业的技术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导报》2008.02
[3]庞亚辉:家电连锁蜂拥横向扩张 导入升级战略成关键 《数字商业时代》2005.07
[4]陈宏付: 构建本土零售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9.10 [5]喻吉梅 郭珊珊 :现阶段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趋势探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11
[6]李斌:浅析零售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9.12 作者简介:韩小燕(19
84—),女,河南安阳人,教师,主要从事零售教学与研究。
第五篇: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
资源环境科学062班0640300426王建华
[论文关键词]绿色食品 发展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我国发展绿色食品,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介绍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我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经历了10年多时间,其间在中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而且还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现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委托了38个分支管理机构、定点委托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机构56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机构9个,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网络。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绿色食品工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它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品牌已经成为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一个精品形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是入世以后带动我国农产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已经成为绿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199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绿色食品标志图形、中英文及图形、文字组合等4种形式在9大类商品上共33件证明商标的注册工作;中国农业部制定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标志着绿色食品作为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在中国的形成,同时也表明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截止1998年底,全国共开发绿色食品产品1018个,生产总量为840万吨,开发面积达226万公顷,分别是1990年的8倍、24倍、56倍,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26%、42%和57%。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70%。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布中国各地,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许多产品是中国名牌产品。1998年,中国参与绿色食品开发的企业有619个,企业年生产总值达40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为285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17亿元人民币,其中80%以上的企业由于开发绿色食品经济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目前,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所谓“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物质,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消费认识不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使得绿色食品在我国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未能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需求。据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绿色食品”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但多数人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是现阶段重要的工作,从而促使消费者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把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
(二)经济条件不成熟。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限制转基因等某些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引起了产量的下降,加上认证、加工、储藏、检验、包装等各环节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成本要高于普通产品,造成绿色食品定价较高。市场上,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近10倍。这就使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三)产品结构不合理。近10年,绿色食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1%。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3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l5%,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四)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二、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现今,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并不良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强化宣传,推动绿色食品消费潮流。研究发现,消费只有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消费理念,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引导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营养、优质的特性,强调绿色食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营销对策上,要通过CIS设计来提高绿色食品的宣传效应,在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设计中贯之以绿色食品思想,辅之以环境保护行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传播绿色文化,烘托出绿色食品消费氛围。通过普及绿色食品消费观念和知识,使消费者熟悉绿色食品的涵义、特性、标志、标识,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使更多消费者认识绿色食品对保证身体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自觉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
(二)完善绿色食品科技含量。检查发现,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其附加值及价格,只有通过投入高科技,才能有高产出、高效益。所以,要加强同有关科研机构、高校、监督检测机构等合作和开发,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食品科研开发和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开放性服务
体系,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推动。加强绿色食品人才体系建设,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和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专职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三)自主开发绿色农产品。在浙江省,发展绿色产品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虽然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不完善,缺乏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缺乏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尚未形成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针对这种区情,就可以实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优先从山区、半山区沿海滩涂、生态农业实施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在不同地区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生产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开发的主体地位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有一定影响的绿色食品生产体系。按照把产业调新、产品调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的要求,结合各乡镇不同的产地、气候条件,确定发展不同的项目,以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使农业由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自主开发绿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绿色食品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苗青松.赵开兵安徽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15)结合安徽省生产绿色食品的实际,从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优势、发展重点以及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安徽省绿色食品的进一步发展提出
建议和对策.2.期刊论文仲山民.胡芳名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经济林研究2001(2)绿色食品已经成为当今人们食品文化的价值方向.1990年以来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很快,建立了绿色食品管理和检测机构,有力地推动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为人世做了重要的技术物质准备.3燕香梅,沈阳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19,1833.4期刊论文布建中.张秀卿.Bu Jianzhong.Zhang Xiuqin 浅析山西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前景-农产品加工·学
刊2005(6)
分析山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优势及前景.界定了绿色食品的概念,阐述了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意义,针对山西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指出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广阔前景.5.期刊论文姜媛媛.刘兆庆.李达.刘爽.万立波.Jiang Yuanyuan.Liu Zhaoqing.Li Da.Liu Shuang.Wan Libo 绿色
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12)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深入探讨.6.期刊论文张勇.俞菊英.潘晶华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3)
对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与探讨.分析了绿色食品在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根据辽宁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发
展绿色食品的相关对策.7.会议论文欧阳喜辉 北京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 2001
文章对北京市绿色食品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北京市绿色食品发展具有资源、区位、政策和资金四个优势,并提出了北京市绿色
食品发展的制约因素.明确了北京市城效型绿色食品发展的基本原则,“十五”发展目标,发
展重点,并提出了保障措施,对全国其它城郊型绿色食品的发展
具有借鉴意义.8.期刊论文赵力 营口市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25(3)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发展绿色食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本文阐述营口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绿
色食品对策与建议.9.期刊论文董秀金.田光明.王小骊.叶雪珠.胡桂仙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科技咨询导报2007(27)
现阶段,绿色食品已是我国绿色产品链中的一个新亮点,本文在分析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希望对我国绿色食品的健
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作用.10陈福明,绿色食品产业与中国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871188.
11苗青松、赵开兵,安徽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694670,4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