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与教学法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4 02:0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教育与教学法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教育与教学法名词解释》。

第一篇:音乐教育与教学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学生本位原则:学生本位原则就是强调学生是音乐教育的主体,要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给学生以更多选择的机会,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本位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

音乐本位原则: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将音乐置于音乐教育的本来(原来的、主要的、中心的)位置或其职能位置。

音乐教学过程概述:是音乐教师在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接近、达到目标而精心研制的所可能实施的多种认知、体验、表现、感受等参与活动和大致活动程序安排。音乐教学程序内涵:为了达到音乐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明确教学的顺序及步骤,实施之后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和操作程序,使之教学序列化的过程,称之音乐教学程序。

柯尔文手势:用以帮助学生体会音程空间感与调式音级的倾向性,从而掌握音准而创用的一套手势。这种手势包含七种不同的姿势,通过在空间中所处的不同高低位置,各自代表音阶中的一个唱名,显示出音阶中各音之间的高低关系。

音乐教学评价的定义:是依据一定的音乐教学目标,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各种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音乐能力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学校音乐教育目标:是指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引领下的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活动的具体行为变化表现和阶段性、特殊性的学习结果。学校音乐教育是通过学校音乐课程实施为载体。

简答题

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课程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音乐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学生本位原则、音乐本位原则、情感体验原则、寓教于乐原则、主动参与原则、协同融合原则、创造发展原则

演唱教学的基本方法:

1、模唱教学法:指教师教唱一句,学生模仿一句,直至学会全曲的方法。

2、试唱教学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识谱学唱歌曲的教学方法。

3、合唱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立体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演唱的方法,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是演唱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通常以二部合唱为主。不同的哲学观是如何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音乐教育实践中:

1、政治化的音乐教育--他律论、功能论的哲学观

2、技术化的音乐教育--自律论、审美论的哲学观

3、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美育论的哲学观

4、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实践论的哲学观

5、综合化的音乐教育发展——多种哲学观的综合运用

音乐教学过程环节:起始阶段(导入)、展开阶段(主体过程)、形成阶段(初步呈现教学结果)、结束阶段(结课)

音乐教学评价特点:

1、注重过程评价

2、注重主体参与评价

3、注重多向性、交互性评价

4、注重发展性、动态性评价

音乐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4、情境性评价和非情境性评价相结合

第二篇: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复习

1、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矛盾

P5 第一段

参考: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材

基本矛盾: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环境)

2、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四点)

P104

3、音乐课程的价值的体现

小本

P2

4、音乐教育的性质

(两个层次)

P4—5 参考:音乐教育从属于美育。

与美育还有自身的特征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标,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人格包括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

诱发性指人、事、物自身产生的成分,诱发人去说出其美的条件。美育必须要有情感,没有情感的话就称不上美育。

音乐的特征包括:

1、音响艺术

2、时间艺术

3、表演艺术

4、创造艺术

5、和声艺术

6、旋律艺术

5、国民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

(4点)

参考:

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吸引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参与音乐的基本能力,即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继承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以及世界各国优秀音乐文化,使学生逐步了解本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激发爱国热情,接触世界各历史时期、各文化背景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音乐视野。

4、通过音乐教学,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良品格,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6、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区别

(4点)

参考:国民音乐教育是指面向全体国民素质的音乐教育。国民音乐教育的主要教育场地是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在校学生都必须接受国民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专业音乐教育是指专业院校中的音乐教育。

区别:

1、教育对象不同:国民音乐教育,是面向整个社会,全体国民、在学校中是全体学生;专业音乐教育,是面向少数音乐人才培养。

2、教育性质与目标不同:国民音乐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公民的音乐审美修养,属于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职业音乐人才。提高音乐技能,是特殊人才的专门教育。国民音乐教育是面向国民的素质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是面向技能性和训练成果。

3、教育手段与方式不同:手段,国民音乐教育的基本手段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对象学习音乐的热情,吸引更多的教育对象参与音乐生活;专业音乐教育,是大量强化的技能训练,并通过淘汰大多数人来选择少数音乐人才。方式,国民音乐教育的主要授课方式是集体授课以及通过集体的音乐活动,专业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是采取个人课,一对一或一对少数人的个别授课。

4、评价标准的不同:国民音乐教育,体现在社会对音乐的参与程度,越广、越多、越好;专业音乐教育在于技巧掌握程度,其始终局限在少数人才及其音乐才能方面,通常是通过各种竞赛来实现。

7、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特征、心理变化

参考: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心理变化,特别是初中,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的思想论成熟不成熟,但是论不成熟却又是成熟的。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处于叛逆期和危险期,在心理上应该对其进行正面的引导。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要注意以下四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度。思维开始发生转变,开始向深层次反方面渗入。

2、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是会有波动。

3、意志、品质不断得到发展,自觉性也有明显增强。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意志、品质开始形成,世界观也开始形成。家庭、学校的环境对青少年的品质、意志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应给予正面的引导,否则就会产生情绪,情感扭曲的反面效果。

4、个性正在初步形成,单发展史不稳定的,是反复,螺旋式的。个性,在心理学上,个性与人格具有相同的内涵,个性是智慧、德行、气质、技能等个人品性的综合。这个时期,人的气质、性质,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形成当中所以要从正面进行引导。

8、音乐心理能力结构(音乐能力的构成)P49(5方面)

9、常用的音乐教学模式(5点)P106

10、课程音乐标准

参考

1、基本理念 小本 P3

2、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小本 P25

3、分学段目标 小本 P8

11、美育的概念 回答时要回答定义P6加性质P4(两个层次)

12、审美教育的概念 P36

13、课程总目标(内涵)小本 P6

14、音乐教学领域(音乐教育种类)第七章P115—124

15、音乐教育学的概述 P9—10

16、美育问题的主要观点 美育的定义、性质、特征 通过审美教育来塑造完美的人格,全面发展→(P38 最后一段)

参考: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上看:我们接触新事物都是按“从接触到喜爱再到更深入接触„„”这样一个循环来进行的。那么,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何尝不是这样。音乐也是一种事物,一种能使人产生情绪反应、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的事物。接触多了自然会使人产生情感体验和精神愉悦,从而使人能感受和体会到它内藏的那份美感,并产生兴趣和爱好;这种兴趣和爱好又会使人更多更广的地接触音乐从而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周而复始,那么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表达美和创造美的欲望。但如何使学生步入这个规律发展的轨道呢?首先,应该让学生去接近音乐,接触音乐,致病感受音乐中的美,以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再者,在接触音乐和学习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

17、为什么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说明、举例、方法(课程理念、课程标准)

参考:1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我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兴趣能对我们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这种推动不是外部动力在其作用,而主要是人自身对某种活动感兴趣,总忍不住想要积极地获得它,探究它,并能创造性的完成这项活动。兴趣具有积极地、肯定的情趣特征,因此兴趣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丰富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2、举例:儿童学习钢琴要怎样调动积极性、要怎样培养及保持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二、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儿童学习钢琴,如果能每时每刻都自发地保持一种很强烈地兴趣及愿望,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然而理想的事情往往不是普遍的的情形。在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过程中,我认为三方面的立足点,即教师、学生及家长是缺一不可的。在整个钢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为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而家长作为其纽带,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密切配合、紧密联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与引导才能成为现实,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

1、教师的语言

2、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3、丰富多采的示范演奏

4、教材的选择

(二)调动学生自主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1、让儿童体验音乐的“喜悦”

2、明确的学习目标会带来兴趣

3、巧提趣味话(问)题,激发儿童自主的学习兴趣

4、琴童们互相观摩学习以增进其学习热情

(三)注重家长的“纽带”作用,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1、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和学习气氛

2、在练琴中要注意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3、家长不能因急于求成而对孩子过分施压

综上所述,在整个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持、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教师、学生、家长这三个重要的环节。只有这三方面融洽的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当然,上述提到的一些情况是有针对性的,儿童具体的情况问题因人而异,要采用不同的教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来适应不同儿童的身心特点。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让教师、家长共同的耐心启发和正确指导,使儿童能够自然地亲近钢琴从而充满兴趣地演奏钢琴,并在优美的琴声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第三篇:教学法名词解释

教学法 名词解释

1.教学氛围:指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汇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3.启发式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4.教授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5.读书知道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6.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7.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8.讨论学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与他人相互研讨切磋琢磨相互学习一种方法。

9.调研学习法: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它是指导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10.研究型学习: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1.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育目标的能力和技巧。

12.导入技能: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教学活动开始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景的一种能力和技巧。

13.板书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用黑本以 凝练的文字语言或形象的图标传递信息的能力和技巧。

14.评价方法: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15.纸笔测验:根据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组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引出学生学习表现,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测量的一种新评价方法。

16.成长记录袋:显示学生学习信息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17.合作评价: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

18.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19.网络教学: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

第四篇:学前音乐教育唱歌教学法探究

学前音乐教育唱歌教学法探究

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的艺术,优美的旋律加上富有内涵的歌词,使其成为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最佳载体。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今天,这种艺术形式受到普遍关注和喜爱。如今,通过卡拉OK、网络、电视以及其他媒体的传播,形式多样、内容纷繁的成人歌曲流行于大街小巷。由于学前音乐课还停留在传统教法,忽视孩子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个体体验,使得许多儿童喜欢模仿大人唱一些爱情歌曲,而这些爱情歌曲的歌词不在儿童的理解范围内,使儿童的身心在开始获取知识时受到了不正确的引导。众所周知,学龄前孩子的求知欲正处在旺盛期,他们渴望了解世界、认知世界,选择适合他们的歌曲配合有效的教法会激发他们唱儿童歌曲的兴趣,还能从健康的儿歌中获取他们那个年龄段应该得到的知识,从而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格品质,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模仿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经过深入调研,加上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儿童身心发育规律,笔者对培养儿童唱儿童歌曲的兴趣,以及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做了一定的探究。

一、教学中要明确学龄前儿童唱歌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德国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倡导原本性音乐教育,他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这种欲望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流露,而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各种适合儿童的方法,启迪和激发孩子唱儿歌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唱歌,学会表现和模仿。同时,学前儿童唱歌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以唱歌为职业的歌手或歌唱家,而是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健康发展,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让孩子在唱歌中获得身心健康成长的养分就是教学的目标。

二、了解掌握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其年龄段的教学内容

生理方面。4—6岁的学龄前儿童声带单薄、脆弱及气息短浅、音域狭窄,自然音乐为6—8度。

心理方面。4—6岁的学龄前儿童活泼、好动、好模仿、好奇心强,注意力难以持久,他们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易兴奋、易激动,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切从兴趣出发,极易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因此,在歌曲的选材上要注意两点。

(一)曲调

不宜唱音域较宽的歌曲,适合的音域为:小班:d1—a1 ;中班:c1—b1 ;大班:c1—c2学前儿童歌曲的速度一般为中速,大班可以偏快或偏慢的中速,不宜快速和慢速,快速歌曲容易不清楚,慢速的幼儿气息短浅,歌曲拍子唱不满,影响演唱的效果。在节拍方面,初期多选用2/4拍、4/4拍的歌曲,以后逐渐增加3/4拍、3/8拍的歌曲。

(二)歌词

歌词的内容应该健康活泼、生动有趣,使孩子能够理解和消化。歌词要有重复和发展余地,便于儿童记忆和掌握。可以多选用第一人称的歌曲,这类歌词会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能真实地表达情感。歌曲内容最好挑选动植物、自然现象、节日以及与儿童日常生活相关的,这样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产生愉悦感。

三、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条件和理解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故事、儿歌渗透教学法

故事对儿童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儿童对故事的兴趣,将一些情节性较强的歌词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他们听,以增强他们对歌词的记忆与理解,从而对歌曲产生兴趣。比如,在教唱《两只老虎》这首儿歌前,教师要用儿童化语气做新课导言,如“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好不好啊”,这样引起儿童的兴趣后,就把自编的“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的老虎的故事,生动地讲给他们听。故事讲完,还要提问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帮助儿童记歌词。随后,教师再用贴近儿童的声音和表演,把歌曲范唱下来(范唱演示法)。这样,就激发了儿童想学会唱这首歌的兴趣。又如《我有一双小小手》这首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歌词浅显易懂,贴近生活,教师的双手就是教具。教师可先编一个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小故事,引起儿童的注意,再根据歌曲的节拍,让他们举起双手,按照歌曲节奏教他们念歌词。在这种动作表现与语言结合的形式中,儿童不仅迅速记住了歌词,理解歌词内容,还懂得了歌曲的思想内涵。这种形象直观的教法,可使儿童能够很快学会歌曲,并且懂得儿歌所要传达的道理。

(二)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适宜他们身心发育的学习方式。在教儿童唱歌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游戏这种儿童喜欢的形式传授歌曲。例如《丢手绢》,本身就是一首游戏歌。在教这首歌时,教师可以让儿童围成圈,然后播放这首歌,教师跟儿童一起玩游戏。在儿童边听音乐(聆听法)边做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很快熟悉歌词和旋律。然后,教师再让儿童脱离游戏,教他们唱歌。这样,这首歌很容易就学会了。又如《找朋友》《公鸡喔喔叫》《种太阳》等儿歌,教师都可以编成游戏,让小朋友边唱边做游戏,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唱歌。这样就避免了反复演唱带来的单

一、乏 味,使儿童喜欢唱歌。

(三)“动”“静”结合法(主要针对向音乐特长发展的儿童)

这里的“动”“静”是针对声音而言,“动”是指发音,“静”则是指不发音。学龄前儿童声带稚嫩,练唱时间不宜过长。在发声练习后,教师可带小班儿童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游戏之后再进入唱歌环节,他们唱歌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对于一些有声乐特长或大班的儿童(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过程)在发声练习之后,可以加入练耳内容。这样既能使儿童的声带得到休息,又能使他们逐步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经过笔者的跟踪调查,使用这种方法教学和训练,一年后儿童的音乐综合素质会有很大提高,85%的儿童都能对音准和节奏有很强的听辨能力,能听辨三、四、五度自然音程,能较准确听辨4分音符、8分音符、16分音符及4分、8分附点音符简单节奏型这种“动”“静”结合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组织教学、唱歌基本技能训练、复习旧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总结和布置作业的教学过程,在注重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同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由于他们的特性,任何一堂课都不能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在学前儿童唱歌教学中,除笔者以上所述,还有图谱教学法、动作表演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是孤立的,要多种方法交融并用。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教学,更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儿童多种感官参与,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龄前儿童唱歌教学中,由于长期忽视儿童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个体性和创造性,造成了他们被动学习,没有学习兴趣。如要想要通过唱歌课培养儿童的模仿力、想象力、节奏感等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实践和探索。学前儿童唱歌课教法,是一个值得幼儿教师以及从事学前儿童声乐教学的教师研究的课题。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选择运用适当方法并根据实际调整教学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多媒体光盘)相结合,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的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完成他们成长初始的教育任务。

第五篇:教育学教学法名词解释2

1.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2.观察:是一种特殊形成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3.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里形式 4.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5.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6.超额学习:是在完全记忆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是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

思维:是人脑对各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的认识。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8.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即通过对已有表象进行的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9.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对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找到许多新答案的思维方式。

10.创造性思维:是人以新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11.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导和集中。12.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各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13.情商:也成情感商数,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也就是一个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以及他人情感的能力。

14.能力:是人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活动。

15.智力:是人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也就是说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况和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16.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

17.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与之相适应的一贯的行为方式。

18.人格:使之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9.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方案。20.变式:指教学过程向学生举例子时,交替变更所提供材料的形式,是对象的非本质特征得到变异,而突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共同规律。

2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是对事物、定义、规则和原则等的描述。22.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么样“的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和从事这种活动的技能。

23..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4.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呵护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25.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特征。

26.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的变化过程。

27.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的威望和信誉的精神感召力量,即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28.教师的威信:就是指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的威信和信誉的精神感召力量,即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遗传素质:也成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是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5.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征,故称为主观能动性。6.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手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7.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者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是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8.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9.教师:履行教育教学指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0.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队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1.教师聘任制: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 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的重要动力。

资格的公民担任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③加强对记忆材料的理解。理解的记忆的基础,记12.核心课程: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忆的理解的结果和证明。“若要记得,必先懂得”这有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所以,要提高记忆力,必须指课程。

导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加深对材料的理解。④对记13.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忆材料的充分应用。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储存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在头脑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应用,知识才能巩固与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制定的学生群体、更新。良好记忆品质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善与发展。

14.课程内容:把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⑤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掌握与运用记忆规律,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就可以提高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的效果,增强15.课程标准: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度的有关科学的目记忆能力。

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方法即是完成记16.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应教学规律忆任务的保证,也是影响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科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学、合理的记忆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7.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年龄和知⑦科学用脑、合理用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识水平分成有 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安规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规律与方法,而且要指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导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增一种组织形式。

强体质以提高脑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提高记18.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便忆力有可靠的保证。

在一个班里,有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⑧树立记忆的信心。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或复在同一课节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习的结果进行及时的检查与评定,并运用不同的方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式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记忆成19.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果,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起记忆的信心。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第五章

式和手段的组合。

1、试论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p97 20.行为训练法: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①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要培养学生良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教育,以巩固道好思维品质,教师必须注意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是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积极性。②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维活动。唯物辩证21.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法是正确的思维路线,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世界观。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得一种唯物辩证法进行思维,可以防止思维的主观性、表方法。

面性和片面性。防止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影22.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糖果展示各种实物、直响。③提高元认知能力,教给学生思维策略。元认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试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知是思维策略的核心,教师必须设法向学生讲授有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思维策略和元认知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23.调研学习法:调查研究学生法的简称,它是指学学生学会学习。④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生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24.研究性学习:只学生机与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让学生注意掌握知识的过程,讲授理解知识、应用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知识的思维方法和发明创造的方法,有计划地对学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生进行思维训练。⑤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知的学习活动。

识与思维关系密切,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知识、操25.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于教学有关作知识的过程。强调思维训练重要性的同时,绝不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能忽视逻辑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传授。学生懂得了逻力和技巧。

辑知识和创造理论,就可以使思维的发展符合逻辑26.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规律,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

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⑥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思维与言语密切相关。提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高言语能力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先关记录核材料的汇集。⑦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要发展学生的思27.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维能力,必须使学生了解自己思维品质的特点,了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解自己在思维的目的、广度、深度、灵活、敏捷、汇集。

逻辑、独立、控制等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28.合作评价: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角度、多渠道获服缺点,是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⑧提供创造性活动条件,让学生大胆创造。培养创价活动方式。

造性的人才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有29.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计划地组织创造性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大胆创造,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让学生在发明创造实践中提高创造能力。30.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

2、试述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些。p83 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

①创造动机强度的影响。动机的强度也有一定的限31.教学氛围: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度。动机太强、太急时反而不利于解决问题。如果外部气氛、场景等。

人的创造动机不强,就会没有创造思维的积极性,32.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师目的,完也就解决不了问题。可见,人的创造动机要注意其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适度”性。

总称。

②知觉情境的影响。知觉情境越简单、越明显,有33.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就越容易发现和解决;反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之。这里强调是的要注意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要谐发展的过程。

努力创设较好的有关因素的情境。

3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③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决类似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问题时,思维定势可以帮助人们熟练、迅速地解决和活动程序。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解决

创造性的新问题,思维定势就成为一种束缚,使人心理学论述

难以跳出旧的思路,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产生消

1、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p42

极的影响。

①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的观④功能固着的影响。功能固着通常干扰创造思维,察的重要条件。知觉过程是无意的、不完整的、模影响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糊的。有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直接影响到知觉的选⑤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有算择性。

法策略和启发策略。在创造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采②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用启发式策略,但用启发式策略也有失败的可能。定观察的计划。已有的知识经验会直接影响观察效⑥已有知识的影响。一般说来,知识越广博的人就果,无论是课外还是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复习或预越容易解决问题。可是,如果知识丰富但知识结构见有关的知识是必要的,做好充分的准备、周密的不合理,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不科学,或是理论不能计划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

联系实际,不能实现广泛的迁移,也难以创造性地③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解决新问题。

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品质。对感知观察较迟钝,⑦人格的影响。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觉得周围没什么可看的学生,教师应注意激发和培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养他们的观察兴趣与习惯。对于观察缺乏系统性的心;具有独立性。

学生,应该引导他们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从外表⑧灵感的影响。灵感的出现是一个人长期艰苦的大向本质,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从上向脑思考劳动的结果,是对某问题的一切方面经过深下,从左向右,从静态到动态地进行观察。对于知入考虑之后达到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境界。觉较被动,依赖大的学生,应加强观察活动的主动9.启发的影响。启发主要分为原型启发与语言启发两性与独立性的训练。

种。原型启发指的是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④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语言启发指的是借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助概括性语言、经过联想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第六章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1、试述教师应如何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p106 第四章

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试述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p64

a要尽量防止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的干扰; ①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进行学习目的,是培养学b新颖的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力求多样;

生记忆能力的首要工作。学生只有明确了为什么而d培养学生的兴趣; e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乐观学后,才能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因此,态度和健康的体魄,防止疲劳等。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把学习目的教育置于首位。②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②培养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对学习材料感到需a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b对学生的要求要要并产生兴趣,有利于不断地向大脑提供新的刺激,严格适当; c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以保持脑细胞的敏锐性,增强记忆的心理准备。因d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e组织学生实际操作。此,培养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是提高记忆效率

③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1

a有意注意容易疲劳,不能长时间地坚持;

b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而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两种注意交替运用,恰当地安排教学。第七章

1、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128 ①明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意义。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③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儿童积极思维。④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⑤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p132

①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观念意识。学生的一切行动都受一定的动机和目的调节支配。加强学习目的、动机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

②规范管理教育,养成自觉、自控的习惯。自觉、自控的行为习惯是顺利地从事学习和其他活动的条件,也是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特征,因此,规范管理教育,养成自觉、自控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③加强行为练习,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与具体的困难作斗争中磨练意志。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在与困难作斗争中锻炼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只有在困难面前,学生付出意志的努力,才能取得锻炼意志效果。

④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来说,自我锻炼更我重要。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通过个体的亲身锻炼,自我经历过程才能真正起作用。

⑤根据学生意志表现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分析,针对他们意志行动的情况,因材施教,对好的意志品质要巩固发扬,对不良的意志品质要教育、矫正,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活动质量与水平。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意志弱点,采取不同的锻炼内容和重点进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第八章

1、如何对中小学学生不良情绪进行调适。p146 ①矫正错误的观念。要矫正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不正确的糊涂观念,耐心帮助学生分清各种不同心理品质的是非界限。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

②不要简单禁止。要辅导学生以适度的节制和升华来消除情绪的纷扰。合理释放、适度节制和升华可以发泄内心的烦恼,减少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③不要损伤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对学生不要歧视,不应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消除其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才有利于克服消极情绪。

④科学正面引导,利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把握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要善于点燃他们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火种,这对于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虚荣心理、利己主义情感、不友善情感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⑤帮助学生扩大胸襟。中小学生容易激动、愤怒等,形成性格上的暴躁习性。因此,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谦虚谨慎的品德,使他们心胸开朗,让他们学会用理智驾驭和调节自己的情感。第九章

1、试述影响中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p162

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素质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素质是能力发展和形成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是不行的。因此,在造就和选拔人才上重视优异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②教育对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社会生活条件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形成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正所谓,父母的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在人的智力开发中起主导作用,所以教育的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③社会实践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实践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桥梁。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及各种特殊才能都是在人的反复多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总之,中小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多因素错综复杂影响的结果,其中,身体素质是提前,是可能性,社会环境是决定因素,教育起主导作用,实践是重要途径。第十章

1、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因材施教。①对胆汁质的学生;着重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和主动的心理品质,防止粗暴、任性、高傲等人格特点的产生。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宜用“以柔克刚、热心肠、冷处理”等有效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切忌急躁。②对多血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谋等心理品质,防止朝三暮

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的产生。对多血质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刚柔交替”。

③对黏液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工作踏实等品质,注意防止墨守成规、执拗、冷淡、迟缓等品质。对粘液质的学生,教师应当以满腔热情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引导他们生活活泼、机敏地完成各项任务。

④对抑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敏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质,防止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在教育的方法上,教师要给以更多的关怀,要经常给予帮助。对这些学生,称赞、嘉许、奖励等对他们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第十二章

1、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①加强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和科学规律的教学。从教育与发展的角度看,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又③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④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

3、怎样控制激情。p142

①自我意识调控; ②理智调控;③合理释放;

②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 ③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要促进学生在各种新情境、新条件下活学活用已学的知识,从而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智力。基本要领和原理概括程度较高,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原理、法则规律教学上。②合理安排教材、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能够简化知识,促进知识的良好组织,促进更好的迁移。学科的安排,教学的词语要合理,应该尽量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突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因素和相互关系。

③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三思而行”的习惯;养成客观求证的态度;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④科学地安排练习与实践,加强练习的指导。苦练固然必要,巧练更加重要。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练习,多采用综合性练习和联系实际、解决实际课题的创造性练习。

⑤创设与情境相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那些原理、原则的具体运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讲解和学习。使学生准确地运用原理、原则去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防止学生对某一原理、原则理解和运用的呆板化 ⑥采用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为促进积极的迁移,在教学中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促进原理、原则的迁移。

⑦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条件下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应该具有教育性,有效地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第十五章

1、教师应具有的基本心理品质有哪些。p285 ①教师的认识能力: a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b教师要有分配的注意力; c教师要有巩固的记忆力;

d教师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e教师要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 f教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②教师的情感:

a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 b教师要热爱学生; ③教师的意志: a教师要有坚定性; b教师要有果断性; c教师要有自制力。心理学简答

1、简书心理学的基本任务。p9 ①描述心理现象; ②揭示心理规律;

③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 ②发展性原则 ③实践性原则

3、简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p7 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 ④心理测验法;⑤个案研究法。

1、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①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②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1、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联系;①视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即感性认识),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区别:①二者在感受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③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2、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两者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情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

区别:①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

②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的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

③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

④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的受到这种影响。

3、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①对象和背景的长差别性;②对象的活动性; ③刺激物的新颖性;④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4、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p34 ①感觉适应; ②感觉对比;

③感觉的相互作用;④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1、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p58 ①让先学或后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 ②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 ③避免回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 ④注意科学用脑。

2、简述艾宾斯基遗忘曲线的规律。p58 ①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以后忘得少;

②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

3、简述如何进行复习。p59 ①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 ②复习要多样化;

③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

4、简述识记的规律。(可上升为论述)①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②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

⑤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④艺术升华;

⑤适当转移。⑥合理选择识记方法。4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p147 ⑦运用尝试回忆。①正确认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 ⑧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②正确认识与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

5、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p57(此题答案本人不③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水平。确定)

5、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p136 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②适当超额学习; ①信号功能;

②适应功能; ③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 ③动机功能;

④组织功能。

④正确组织复习。

6、简答人的外部表情的变化。p138

1、思维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p71 ①面部表情;②言语表情;③身段表情。①分析与综合; ②比较与分类;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如何。p151 ③抽象与概括; ④具体化与系统化。联系:①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联系;

2、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p69

②能力又制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联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区别:①掌握知识、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过程的区别:①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

范畴,而能力属于人的心理特性;

②思维与外部世界是反映与被反映的感到;

②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形式的概语言与外部世界则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

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③语言规律有民族性,思维规律则有全人类

2、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p154 性;

①人的智能是由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智能构

④即一词可多义;一个概念有时也可以用几成的;

个不同的词来表达。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强项与智能弱项,且它们

3、简述思维的品质。p78 的表现程度不同;

①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③对某些智能的培养和发展能够带动或迁移至其他②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智能的发展;

③思维的逻辑性;

④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的超越。④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3、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能力。

4、简述创造思维的过程。p81

①在教育与教学中培养;②在实践活动中培养; ①发现新问题:a提出新问题;b明确新问题。③在勤奋努力中培养。

②解决新问题:a准备阶段;b孕育阶段;c豁然开

1、简述影响中小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可以上升为朗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

论述)。p185

5、简述高创造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p85 ①家庭教育影响;②学校教育影响; ①具有幽默感;

②有报复和强烈的动机; ③社会教育影响;④自我教育影响。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④喜欢幻想;

2、简述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⑥具有独立性。①具有一种“成人感”; ②发现“新的自我”;

1、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③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④性意识开始觉醒。①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很

3、简述人格的特征。p166 熟练的,这样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①人格的整体性; 活动上去,使注意合理分配;

②人格的独特性;

②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③人格的稳定性与毕生发展性; 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程度等。

④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2、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p103

1、如何理解学习这一概念。p191 ①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①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准; ②新的活动的和任务的特点; ②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③实现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④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化。

3、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p100

2、学生学习有何特点。p192 ①产生适应性运动;②无关动作被抑制; ①以掌握间接只是经验为主;

③呼吸的变化。

②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第指导下进行的;

4、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p109 ③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①学习目的控制有意注意;

3、简述学习策略的形成条件。p199 ②实际活动控制有意注意;

内部条件:①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 ③用思维操作活动来监控有意注意;

②元认知发展水平。④根据学生感知特点来调节注意。

③学生的动机水平。

5、无意注意的形成规律 外部条件:①变式与练习;

①刺激的强度

②外显的可操作的技术。②刺激物的对比

4、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p206 ③刺激物的变化 ①特定性原则; ②生成性原则; ③有效控制原则; 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④注意个人效能感原则; ⑤注意个体的年龄差异。

1、简答动机的功能有哪些。p112

5、简述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有哪些。①启动功能; ②定向功能;③强化功能; ①要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习策略并对其结构

2、简述意志过程的分析。p121 进行分析;

①动机冲突; ②确立目的;

②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③制订计划; ④执行决定等环节。

③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

大体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④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

3、简述的意志品质有哪些。p123

策略。

①自觉性; ②果断性;③顽强性; ④自制性。

6、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

4、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p120

①特定性原则 ①有自觉的行动目的;②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③受②生成性原则 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 ③有效控制原则

③克服困难。

④注意个人效能感原则

5、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p129 ⑤注意个体的年龄差异 ①语言提示的方式;

②活动的方式。

1、简述知识学习的标准。

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115 ①概念化; ②条件化;③结构化; 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④自动化; ⑤策略化。

③归属与爱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2、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p219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①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7、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p115

②呈现学习材料的教学策略; ①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强度水平; ③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 ②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④促进知识保持的教学策略。

8、简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3、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下降为多选)。p224 ①影响活动的选择;

②影响努力的程度的坚持性; ①认知阶段;

②分解阶段; ③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④影响任务的完成。③联系定型阶段;④自动化阶段。

9、简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126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226 ①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①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②能利用细微线索; ②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④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③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使学生产生学生的需要; ⑤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④通过先进人物榜样和教师示范作用;

5、如何培养动作技能。p227 ⑤创设各种条件,以满足学习需要。①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

10、简述意志过程的分析

②示范与讲解; ③练习与反馈。

包括动机突出,确立目的、制定计划、执行阶段等

6、试述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阶段形成的理论。P228 环节,他们大体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①活动的定向阶段。

11、简述意志品质有哪些?

②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 ③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1、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哪些表现。

④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①积极动力(增力)作用与消极阻力(减力)作用; ⑤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②肯定与否定性质;

③激动与平静状态;

7、在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对学生的智力技能④紧张与劲松作用;

⑤情绪的强弱两极状态。进行培养。P230

2、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p137

①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联系:①认识过程是产品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 ②促进产生知识的自动化。

②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有影响作用。③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区别:①反映的对象不同; ④科学地进行练习。

②随意性程度不同; 8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③机体表现不同。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④指导的作用 ⑤定势作用

⑥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⑦认知结构的特点 ⑧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1、简答道德认识的形成。p248

①道德知识的掌握;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③道德信念的确立。

2、试述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①家庭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②学校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③个性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1、简述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p256

①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或矛盾问题;

③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 ④关于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

2、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p263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①乳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②婴儿期(1.5—3岁),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怯和疑虑;

③学前期(3—

6、7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

④学龄期(6、7—12岁),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 ⑤青少年期(12—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的混乱;

⑥成年早期(18—25岁),基本的亲密感对基本的孤独感;

⑦成年中期(25—60岁),新本的繁殖感对基本的停滞感;

⑧成年晚期(60岁以上),基本的自我完善感对基本的绝望感。

3、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p283 ①强化法;

②代币奖励法; ③行为塑造法;

④示范法; ⑤惩罚法;

⑥自我控制法。

4、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p260

①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②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发展的。

5、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p271 ①生理原因;②心理原因;③社会文化原因。

1、如何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p303 ①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②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③广交朋友,与人为善; ④努力工作,学会休闲。

2、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p291 ①使教师真正体验教师的工作动机; ②使教师工作内容多样化; ③适当地增干一些工作的难度; ④给教师应有的自主权;

⑤将教师的能力发挥与兴趣统一起来; ⑥及时运用信息反馈机制。

3、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格完善、自我意识客观、人际关系协调、反应适度

教学法

1、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要求。P18

①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

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按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要求来选用和设计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方法希望彻底贯彻“心绪是”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

②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策略,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③注重研究学法

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就应以过去只研究教法逐步过渡到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

④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

教学方面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学习态度,注重激情引趣。为了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意因素,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

⑤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

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教学中往往要求选用几种能互补的方法,并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理想境界。

1、结合实际分析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P38 ①教学目的观: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相互统一。全面发展是启发式教学目的的内容指向;主动发展是启发式教学目的的工具指向。

②教学过程观:启发式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是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是解决知与不知矛盾统一的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

③教学对象观: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是潜在的主体;在坚持许多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承认学生存在着差异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身心发展的未成熟状态,客观上决定了许多是一个潜在的主体;学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④教师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转化者,是积极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创造者。

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知识的加工者和转换者,教师是一个自觉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为胜任教育者的工作,要善于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教师又是一个积极的创造者,这是启发式教学对教师角色所赋予的最高要求。

⑤知识观:坚持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传授与发现过程的统一,是现在启发式教学知识观的重要特征。知识应为学生思考、感情、行动的一部分,知识的获得,必须是许多积极主动参与,才能产生较大的效果。

1结合实际分析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①由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向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发展

②有重教师的发展模式向重学生的发展模式发展 ③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④有归纳性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1、结合实际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P127 ①研究性学习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

研究学习是以“问题或课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它完全不受系统的、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学科知识和教材的局限,不以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为目的。②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是以“研究”或“探讨”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区别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的结论不是终极目的,而经历过程、丰富经验、争强体验本身就是目的。在过程中发展综合实践能力才是根本目的。因而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1、结合实际分析教师运用板书技能应注意的问题。①体现意图,有目的性。板书设计要加强目的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板书设计应符合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注意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②书写规范,有示范性。板书要工整,必须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律,做到书写规范,准确,清楚,美观大方,不潦草难辨,影响学生的学习,字的大小要适中,以后排学生能看清为宜。

③语言准确,有科学性。板书用词要准确,恰当,能正确反映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意图,图表规范,线条整齐,表达的知识要正确,再现的信息要准确,反映的资料要无误,揭示的内容要客观。④层次分明,有条理性。各学科的知识内容都有较强的层次性,逻辑性和连贯性,所以板书也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枝蔓有序,繁简适中,逻辑性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头脑清晰,掌握系统连贯的知识。

⑤重点突出,有鲜明性。教师板书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使学生通过板书就能纵观全课,了解全貌,抓住要领,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⑥合理布局,有计划性。教师课前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实际出发,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精心的设计,确定好板书的内容,规划好板书的格式,预订好板书的位置,使教学有条不絮地按计划进行。

⑦形式多样,有趣味性。教师板书不要千遍一律,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板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拨动他们的心弦,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思维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1、结合实际分析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①以质评价统整替代量化评价。

质性的评价范式抓住学生发展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加以评价,如采用学习日记、行为记录等评价方法加以评价,起到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②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选拔转向侧重发展。适应课程目标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不再是为了选拔与甄别,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不再是少数学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而是面向学生的全体,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

③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个别差异。

发展性学生评价要求改变划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积极的、个性化反应。发展性学生评价突出地强调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

④当学生评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时候,这样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解决真是生活中的问题的各种能力的生成,因此,学生的评价必须基于问题的情境性。⑤强调评价主题的多元化。

发展性学生评价要求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要求教师、家长、社区相关人员都要走到评价活动中来。⑥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客观要求。要一改“应试教育”单一的纸笔测试的呆板的评价方式的局限。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评价方式、方法与手段等。教育学

1、试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P21 ①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②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

③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动参与。b合作学习。

④教育人民综合化。

c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d鼓励创新。⑤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④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⑥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a课堂驾驭能力; b实践操作能力; ⑦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

c语言表达能力。

1、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P65 ⑤教学效果与特色:富有成效与特点。课堂效果主①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要体现在: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课堂气氛活跃等,特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可以点主要看是否有改革创新。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影响条件,排除和控制

1、品德的形成发展与德育(学校德育的基本规律或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影响性质和方向的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P251 一致性,以保证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

①良好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品德结构各要素协调②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发展的过程。从品德形式结构的角度分析,德育过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尤其是学校教育,总是程就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几大因素协调发展根据一定的要求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有效地组的过程,应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织教育活动,同时,教育对人的影响又是全面的,道德情感,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的道德即影响受教育者的身体也影响受教育者的精神,即行为习惯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品德的形成与发增进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也影响其思想品德。展就是个体伴随着自然生命成长在得品德结构上不③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断同化异化,形成更高质量、更具有丰富性的个性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教育学校中的教道德人格的过程。

育者更受过专门的培养训练,他们即掌握丰富精深②品德的发展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任何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有效科学道德行为、任何道德品质都是人们在活动和实践中的教学方法;他们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有高尚的师与他人发生适当关系而得来的,只有通过活动和实德,因此,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可以少走践,人们才能获得对道德规则更全面、更深刻的认弯路,获得最有效的发展。

识,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正是在活动中,1、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P103

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形成了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于合作等品质。

主要表现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条③品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不同阶段。它与件,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具体表现在三成熟有关但又不是由成熟决定的,就个体而言,品个方面:

德的发展尽管有早迟快慢,但都必须遵循这一发展①因材施教。

顺序,品德发展的各阶段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本质特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塑点,但发展的各阶段又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相互链造每一个学生,也不能套用现成的公式去处理每一接、相互交叉的统一的整体,整个品德发展过程是个学生的问题,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单纯受外部环境的支配点对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到受行为主体自我控制的过程。

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论述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②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理想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的体现,并且能够形成学生坚定的集体信念。班主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任在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时,要善于从本班学生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借每一个目标的奋斗过程来推动理念,实验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班集体的逐步形成和巩固发展。

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

②尽力班集体的领导核心。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必③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是事须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必须有情是有发生,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判断妥善的处理问一批积极分子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主任要善于发题,这就需要教师的机智。

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并从中选拨出学习较好、组织

2、论述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

管理能力较强、原以为同学服务,能够以身作则,①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班集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形并且在同学中具有一定威信的同学来担任班干部。成原因,在教育教学及与学生的其他形式的交往中,③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有无正确的避免认识偏见,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中集体舆论,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教育决策,满足学生不同的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形需要。

成和发展班集体的巨大力量,不是自发形成的要靠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把学生班主任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有意识、有目的视为不成熟但同时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富有创造引导和培养。

性的主体,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领域和独立人④有计划的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组织共同的活动是集格。

体生命,班集体只有在共同的集体活动中才能巩固③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和前进,因为只有在实践集体的共同目标进行的系系的核心要素。为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和研列活动中,才能充分交往,相互了解,建立友谊,究,使自己更有智慧才干,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完为形成集体奠定情感基础,才能把全班同学的积极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克服个人偏见和定势;还要经性调动起来,健全班集体的组织结构形成集体核心,常培训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善度闲暇形成积极的人才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生观;加强自我修养,学会自我情绪控制,养成耐感,形 心,豁达、宽容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论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教学法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意知识传

1、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的发展。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②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展。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展。

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

2、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发展性

2情感性

3主体性

4多样性

5技术性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

3、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2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科性质、特点。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依据教学原则。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5依据教师的素养条件。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6依据教学目标。

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7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8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9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4、简要回答教学方法发展的基本趋势?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拨的功能,发挥评1由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2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

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3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的状况,实际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

5、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么?

1、论述一堂好课的评价课要求。P231

第一,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①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a基础第二,认为学生的认知经历着“动作表征、映象表目标: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征、符号表征”三个发展阶段。

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第三,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第四,教学促进学生智力发展。b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体性发展。c体第五,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推动教师与学生间的情第六,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学第七,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

生体会到课堂生活的乐趣。

6、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 ②教学内容:科学合理。首先,合理确定重点和难1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2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其次,教学内容具有挑战能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再次,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再其次,关注教学内容的实

7、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1“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③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a学生主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3

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

8、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综合性

2发展性

3递补性

9、简要说明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1出示尝试题

2自学课本

3尝试练习

4学生讨论

5教师讲解

10、简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创新的原则。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4突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的原则。6实践探究原则。

11、简要回答“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尝试回授-反馈调节”的教学程序是: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

1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2尝试——探究知识的尝试。

3归纳——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4变式——变式练习的尝试。

5回授——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6调节——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

12、简要回答暗示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创设优雅的教学外部环境。

2学前动员。

3采用各种暗示手段。

13、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4、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读书学习法

2讨论学习法

3调研学习法

4实践学习法

5循环学习法

15、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有哪些?

第一,教育学生爱好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第三,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善于使用工具书。

第四,教会学生一些作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写读

书笔记的习惯,并要适当组织学生 交流读书心得。

16、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

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

5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17、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哪些方面?

1课前准备

2专心听

3仔细看

4善于想

5敢于问

6勤于解

7重点记

18、备课包括哪些内容?

备课的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出三种计划。三项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三项计划即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19、钻研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一是通读整个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 二是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三是精读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20、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第一,教学目的要写的具体明确,切忌空洞抽象; 第二,有创造性,既依据教科书,又不能照搬教科书;

第三,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教案。

21、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明确性原则 4适宜性原则 5多样性原则 6普遍性原则

22、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围;引出部分答案;提供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把一个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问题;从难度较大的问题退回难度相对较小的问题等方法进行提示。

23、简要回答课堂结课的意义与作用? 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2具有强化主体,明确要旨的作用。3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 4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5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6训练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24、中小学基本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1纸笔测验

2课堂观察

3学生成长记录袋

4合作性评价

25、简述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

1体现多维目标

2恰当确定各学习领域的比例

3试题选择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26、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 1,学生的参与状态

2,学生的交往状态 3,学生的思维状态 4,学生的情绪状态 5,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

27、如何实施课堂观察? 1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 2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 3选择观察工作 4准备观察工具 5观察结果的处理

28、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

1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

2选择记录的工具 3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

29、简述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1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系

2教学日益多媒化、综合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30、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特点? 1丰富的表现力

2交互性强

3共享性好

31、简述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①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②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③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改革 ④网络教学可以节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一、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简述教育本质的特征?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3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四、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地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五、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

1藏息相辅

2教学相长

3师道尊严

4启发式教学

5学不躐等

六、简述20世纪初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教育理论流派?

1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

3实用主义教育学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5批判教育学

二、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①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手段。③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三、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人口质量影响制约教育的质量。3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四、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五、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六、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1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一是“体能、智能”的发展;二是“活动能力”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的发展;四是“情感、意志”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发面发展”。4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二、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2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质量标准。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三、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全体发展

2全面发展

3主动发展

4和谐发展 5充份发展

6可持续发展

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二、简述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 1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3专业态度

三、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五、简述师生关系的类型?

1民主型

2挚爱型

3管理型

4专制型

5放任自流型

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 1行为目标——泰勒

2生长性目标——斯滕豪斯 3表现性目标——艾斯纳

二、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2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三、简述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1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2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3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4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性化。

四、简述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

1确定课程目标

2选择课程内容

3组织课程活动 4评价课程

简述教学的基本功能?

1授受基础知识。2形成基本技能。3发展基本能力。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二、简析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教学过程基本结构分为准备、展开、终结三个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又可划分为启动和定向两个小阶段;

展开阶段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阶段; 终结阶段可分为检查和评价两个小阶段。

三、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1班级规模小型化 2空间安排多样化 3注重个别化教学

4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四、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1教学目标设计 2教学内容设计 3时间设计 4措施设计 5评价设计

五、简述说课中“说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5说明板书设计

六、简述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途径?

1领导评价 2学生评价 3同行评价 4教师自评 5专家评价 6学生成绩评价 简析品德的结构?

从内容结构的角度看,品德包含道德价值、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不同要素。

从品德能力的角度看,品德结果包括道德判断能力、决策力、践行力等若干侧面。

从品德形式结构的角度分析,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所构成的综合体。

二、简述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1直接的道德教学。

2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影响。

3校内外活动。

三、简述学校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1学校德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德育影响之间的矛盾。2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3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四、简述德育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1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2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也就是努力建设好德育影响的校内环境,安排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交往活动。

3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五、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

2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简述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 1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3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4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5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简述班级的功能?

1归属功能

2个性化功能

3个性化功能

4选择功能

5保护功能

二、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

2班级制度建设

3班级教学管理

4班级活动管理

三、简述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下载音乐教育与教学法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教育与教学法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教学法重要名词解释大全

    历史教学法重要名词解释大全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指导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逐渐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践历史教学的相对稳定的一组策略和方法它直接影响着中学......

    奥尔夫教学法对音乐教育的启发

    奥尔夫教学法对音乐教育的启发 作者:吕 春 艳 单位:龙口小学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赋予音乐教育反传统的教育体系,强调以育人为前提,一切的教育方法手段都为人服务,提供其从个体到群......

    教师资格证教学法名词解释 简答

    教学法名词解释 1教学氛围: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

    最适合儿童的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http://www.xiexiebang.com/ 最适合儿童的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

    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的运用

    论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为了使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本文将通过文献查阅法、实践教学法把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应......

    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文/甄妍妍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优秀教学体系的代表,它生动具体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培养......

    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08音乐学赵澄玉 指导老师:庞丽摘要:回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简述评价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思想特征和......

    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实践分享(模版)

    奥尔夫音乐www.xiexiebang.com 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实践分享 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强调的是孩子是教学的中心。奥尔夫说过:“走遍世界的是理念本身。”此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