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摘要
“奥尔夫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年来,奥尔夫教学法研究逐渐进入专家学者的视野,主要集中在思想、理念、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在这其中,还没有比较系统和深入地对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音乐教育影响的总结和研究。因此本文对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考察,探究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渗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主要对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从奥尔夫教育法的理念、原则、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总结奥尔夫教育法在国内外的影响。第四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其对中国音乐教育甚至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奥尔夫 音乐教育 现代教育 影响意义
Abstract The Orff pedagogy is created by the famous musician Carl Orff, from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This is a unique music education system.It endows the music education new anti-traditional concepts and methods and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music education of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Recently, researches of the Orff pedagogy gradually entering the view of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mainly focused on the ideas, concepts and teaching practice.There is neither systematic and in-depth summary of Orff teaching method nor the impact on modern music education and research.Therefore, the thesis deeply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Orff teaching methods of modern music education in multi-angles and its penet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broad and domestic educational system.This thesis mainly form four aspects, in the first par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the research meaning and the domestic related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methods.The second part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philosophy, principle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ff pedagogy.The third part is mainly about the impact on foreign countries and China.The fourth part mainly summarizes the main points in the paper and i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Chinese musical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Keyword:Orff
musical education
modern education
imp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言.......................................................5 第一节 研究缘起...............................................5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5 第四节 研究方法...............................................6 第二章 概况.......................................................7 第一节 理念...................................................7 第二节 原则...................................................8 第三节 特点...................................................8 第四节 形成与发展.............................................9 第三章 奥尔夫教育法的影响........................................10 第一节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国外的影响............................10 第二节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国内的影响............................10 第四章 总结与思考................................................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5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优秀教学体系的代表,它对国内外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生动具体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最基本的原则,使学生在音乐中全面的发展自己。其中的教学原则和经验对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基础音乐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应借鉴国外的优秀教学法,结合我国国情和音乐文化,扬长避短,使我国的素质教育得到广泛的推广。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首先笔者将我国期刊网上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论文作了一下整理,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介绍及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理念;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教学实践及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国外其它几种优秀音乐教学法进行比较研究;音乐教育研讨会综述或对奥尔夫专家访谈。在这其中,少有关于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或者只是简单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某一方面,还没有比较系统和深入地对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音乐教育影响的总结和研究。经过大量的资料阅读和教学考察研究后,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考察,探究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渗透,使我国的音乐爱好者能够全面立体的了解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音乐教育影响,并帮助音乐工作者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点的音乐教育体系来。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模式是单纯地教唱歌,教材也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现的,后来有了少量变化,少数学校也学一点器乐技巧。学生主要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绩”,严厉地对待学生,自然学生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由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为了能够深入探讨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教育的影响,灵活运用了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奥尔夫教学法源于联邦德国,因而对其了解相对较少,基本没有形成相应的意识。因而笔者首先查阅了大量的文化,对奥尔夫教学法进行了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与把握,并对奥尔夫教学法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性分析。(2)发展分析法
为了能够将奥尔夫教学法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全面展现出来,本文从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概况信息入手,从其国内外的发展等角度对奥尔夫教学法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将奥尔夫教学法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基本展现出来。第二章 概况
“奥尔夫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Karl Orff,1895—1982)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不满于当时的音乐创作,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表演的影响和启示,产生了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具有原始风格、富于表现力和主动精神的新型音乐的想法。随后,他又设计“奥尔夫乐器”和“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对其教学法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包含两方面:节奏、旋律练习,包括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包括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训练、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和即兴练习。
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节 奥尔夫教育法的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与我国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不是追求表现得好不好所谓的最终目标。而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 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
第二节 奥尔夫教育法的原则
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三大基本原则包括: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中第三个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
要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是奥尔夫特别强调的又一个重要原则。然而,这和我国音乐教学的所谓“综合课”完全是两种概念。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于是他发明了一套“元素性”的奥尔夫乐器,是一组很容易掌握的打击乐器。同时,他还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音乐教师都会有这种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应该指出,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完全符合我国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方针的,对改变我国音乐教育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的落后面貌也大有裨益的。
第三节 奥尔夫教育法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开发孩子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在课堂上,孩子用蛙鸣筒摩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华夏爱婴还让家长参与课程,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
第四节 奥尔夫教育法的形成与发展
少年时的奥尔夫兴趣广泛,表现出很高的创作天赋,曾写过一些歌剧和乐曲,这对他的教学法和教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开办“军特学校”起,奥尔夫便开始了他在音乐教育上的大胆革新。并在达尔克罗兹律动教学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密切联系。他借鉴了非洲和印尼传统乐器的特点,制造出了一套用于合奏的打击乐器——奥尔夫乐器。奥尔夫乐器和一系列教材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在世界音乐教学思想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第三章 奥尔夫教育法的影响
第一节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国外的影响
世界上十多个国家已经成立了奥尔夫协会,例如有希腊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捷克共和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美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比利时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斯洛伐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荷兰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日本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和奥地利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等。在这里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奥尔夫音乐教育在美国的发展情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引入美国。如今,奥尔夫教学法在美国蓬勃发展,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目前美国奥尔夫协会已有会员5000名,这些音乐教师在全国范围内将其教学原则和方法引入到音乐教育中,同时其人材的体制也把全世界的优秀教师吸引到美国。每四年一次的全国会议成为了展示奥尔夫音乐教育新成果的盛大聚会。其对奥尔夫教师的职业培训相当完善,其协会已经为制定了完善的分级培训指导方针,并且只同意达到方针中规定的课程和老师参加。除了专门的奥尔夫课程外,还在全美国的大学和学院开办了约50个奥尔夫教师培训班,培训周期为两周。这种培训对美国音乐老师的教育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美国奥尔夫协会主要集中精力在改革大学的音乐教育方式,委托专业的音乐教育委员会说服音乐学院的院长和系主任,努力使奥尔夫音乐教育法进入大学校园的音乐教育课程。同时美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影响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在中学音乐课堂、音乐治疗、老年健康等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使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婴儿、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在内的各种人都从中受益。美国奥尔夫音乐教育显然已进入音乐教育主流。目前美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校园艺术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第二节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国内的影响
1980年,上海音乐学院的廖乃雄教授与奥尔夫先生进行了历史性的会见。廖教授回到中国后,在中国的音乐教育界首次介绍了《学校音乐》,给处在改革之中的中国同仁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除了写文章外,廖教授还亲自到全国各地进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推广活动,包括讲学、举办培训班、翻译及创编教材等。1984年首次举办奥尔夫音乐教育讲习班并培养了第一批搞奥尔夫教学实验的音乐教师。廖乃雄教授还努力争取到了供中国学子赴萨尔斯堡奥尔夫学院学习的机会。作为中国大陆推广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第一传人”,廖乃雄为在大陆传播奥尔夫音乐教育做了大量工作。1985年,由廖乃雄教授通过多方努力联系到的西柏林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师施奈德夫人,在大陆多地进行历时三个月的办班讲学,使国人眼界大开。1986年施奈德夫人在北京、西安等地讲学,特别是在北京为期一个月的讲学期间时间内,共有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九百人余人参加。奥尔夫教育在大陆形成一个热潮。1988年,中国音协邀请美国的奥尔夫协会会长玛瑞·莎洛克博士讲学,受到热烈欢迎。这个时期奥尔夫教育主要在师范系统和中小学发展。1990年,在我国成立了奥尔夫学会筹备委员会。1993年,我国正式成立奥尔夫专业委员会。1993年在河南开封召开的第二届奥尔夫学会年会上,宣布了通过选举产生的理事会名单,理事长:李妲娜;副理事长:李燕诒、许卓娅、朱崇慧、吴国本、郁文武。从1994年开始,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举办过培训周期一年的在职师资培训班,以及两期共200课时的提高班。八成的学员是幼儿园教师,许多幼儿园甚至是全体音乐幼师的培训。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都在广泛的开设奥尔夫音乐课。2000年,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建立了网站www.xiexiebang.com,有效的利用互联网扩大了宣传力度,目前己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网站,受到众多教育改革的关注。自2000年,连续举办了奥尔夫短训班,满足北京以外地区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需求。2002年第一家以奥尔夫命名的文化教育企业,广州海婴奥尔夫咨询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中心,并在当年举办了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班活动和卡尔奥尔夫音乐周-“倾听世界的心声”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大大推动了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中国大陆的传播。2006年美国奥尔夫音乐教育大师道格·古德金教授受邀来京授课。在我国,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率先将奥尔夫教学法作为一门课程开设。该系自建立以来,积极引进现代音乐教学法,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专业主课围绕音乐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思路,确立了本系的学科定位,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第四章 总结与思考
如今的世界竞争激烈,竞争成败的关键在于,特别是有竞争力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奥尔夫教学法有其独特见解,不仅在世界各国得到同行的赞誉,更深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由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外来的教育体系,并且各个国家的社会、教育制度以及学生的基础条件不是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在借鉴时,因地方差异性以及我国音乐教育中本身的缺陷,其在中国的发展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应该积极寻求教育改革的机会,不仅能够促进奥尔夫教育体系在中国更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金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
[3]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李妲娜,奥尔夫教学法(Orff-Schulwerk)在中国[J].乐府新声,1995年。[5]廖乃雄,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和原理[J].中小学音乐教育,1985年。[6]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7]尹爱青,曹理,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8]谢嘉幸,杨燕宜,孙海,德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9]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0]秦德祥,秦德祥音乐教育论文选[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11]威廉·凯勒,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入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年。[12]区海婴,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实践课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3]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
[14]邵申弘,奥尔夫教育体系与音乐基础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15]李燕诒,奥尔夫乐器在教学中的运用[J].乐器,1999年。
[16]张馨,奥尔夫乐器在智力落后儿童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
[17]冯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推广阻力与对策分析[J].人民音乐,2003年。[18]蔡觉民,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外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
[18]赵宏声,刘心韵,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浅析[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
[19]于贵祥,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的教学原则与实践[J].教育科学,2002年。
[20]陈思颖,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看中国音乐教育改革[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
[21]谢平,奥尔夫教学法的三大特点[J].陕西教育,2003年。
[22]隋清,奥尔夫教学法对音乐创新教育的启示[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
[23]王汇娟,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手风琴集体课中的运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
[24]席书君,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
[25]刘云松,浅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的认识[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26]李夜雪,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运[J].艺术教育,2006年。
致谢
第二篇:奥尔夫教学法对音乐教育的启发
奥尔夫教学法对音乐教育的启发
作者:吕 春 艳 单位:龙口小学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赋予音乐教育反传统的教育体系,强调以育人为前提,一切的教育方法手段都为人服务,提供其从个体到群体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推翻了我们以往的旧教育传统——‘师一句句教,生一句句学’的模式。而这也恰恰符合我们国家出台的《新标准课程改革》的内容,教师将主动权交予学生,按照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奉行启发诱导的作用,来贯彻整个教学过程。
关键词:奥尔夫 教学法 音乐 传统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没有一种教学法可以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也没有任何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所有的盒子。教育是一门没有终结的领域,音乐教育更是没有源头的乐趣所在···
经过几周的培训,也源于之前对奥尔夫的不间断学习,更加肯定了奥尔夫教学法以及一些国外的教学法同样适合我们国人去学习、探索、研究和创新!
“音乐没有国界”,音乐教法也同样没有界限。因此,不论在国外还是我们国内,在聆听旋律、欣赏乐曲、学唱歌曲时,风格类型会有所差异,但学习的方式方法却是异曲同工的。我们学习外国人几千年前就在学习的教学法,看上去是很滞后,可现实却是我们在进步,当下这个拼教育的时代,我们就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那些优秀、经典的教育理念吸收消化,最终运用并传承给我们的后代供其参考借鉴。继而,会形成一套适合我们国人的教育理念。然后将其发扬光大,振兴我们的中华民族、传承我们的音乐文化!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在奥尔夫教育理念中是很重要的部分。奥尔夫教学法赋予音乐教育反传统的教育体系,强调以育人为前提,一切的教育方法手段都为人服务,提供其从个体到群体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推翻了我们以往的旧教育传统——‘师一句句教,生一句句学’的模式。而这也恰恰符合我们国家出台的《新标准课程改革》的内容,教师将主动权交予学生,按照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奉行启发诱导的作用,来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如此一来,教师的教会变的轻松有序、学生的学更是愉悦自如,这不是两全其美、皆大欢喜么。当然,要达到上述的目标效果。不是要求学生怎样怎样,而是教师要满足具备诸多的要求···
“假如你有一碗水,那么,你能给学生的最多也是一碗水;但如你有一桶水,那么,你就可以给学生一桶水。”可是如今的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学生一桶水就够了么?!当然,远远不够。那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成为一条源源不断的小溪,对,是小溪!虽然没有江河湖海的波澜壮阔,可却能源源不断的给予学生所需···
作为一名真正的音乐教师,不是掌握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的音乐知识技能就合格了。音乐课的教授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课程,它可能会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因此,想要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音乐教师,就要做到以下要求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了。首先,要具备高层次的音乐素养。在你的脑中必须储存大量的音乐旋律、素材和作品,这样你才能信口拈来、出口成曲。当然,对你要讲授的音乐旋律内容更是应该滚瓜烂熟于口。如此,在整堂音乐课中,才能要求旋律一直贯穿始终,学生才会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沉浸在旋律的海洋中,享受并喜爱音乐课堂;其次,要具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在平时的学习、培训中获得一些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使你的课堂形式多样。例如,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互动、旋律线、等等一些节奏游戏。都可以帮助学生在音乐律动中学会沟通、交往、合作等综合能力;三次,具备宽广的视野和眼见。奥尔夫的理念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个性。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精灵,那么,教授这些精灵群,你也必须要有成为精灵首领的本事。需有博览群书、广阅风貌的视野、也具备独到的真知灼见。这样,面对灵活多样的思想时,以你独有的见解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让他们多变的灵
魂在共通的旋律熏陶下抵达理想的彼岸!再次,具备时常反思检验的毅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只有不断地去实践、反思、总结,才能进步。在一次次的失败、成功当中去总结经验,摒弃一些错误的教法手段,将正确有利的坚持沿用。这样在往后的教学当中我们坚持不断地反思,将那些优秀的方法提炼出来,系统的整理成每堂课的资源。我们的课堂就会变成十分有效的40分钟。最后,具备勇于尝试的精神。学习就是不断尝试的过程,只要你勇敢去做就有机会成功,但是不做成功的几率是零。有人说只要你去尝试,那就成功了一半,是的,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他是成功的妈!所以,我相信只要你坚持,胜利就会属于你!
音乐教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对音乐的热爱,是人文的进步,是审美的阶梯。我们从音乐中体会人生,用旋律来抒发情感。因此,让我们一起努力!以乐曲来贯穿课堂,将旋律串联情感,用音乐去打动世界!
参考文献:
【1】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李坦娜编 【2】 准格尔旗教育教学常规手册,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刘少先编
第三篇: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文/甄妍妍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优秀教学体系的代表,它生动具体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最基本的原则,使学生在音乐中全面的发展自己。其中的教学原则和经验对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基础音乐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仍存在着种种问题。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应该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方法,结合我国国情和音乐文化,扬长避短,使我国的素质教育得到广泛的推广。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形成发展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少年时的奥尔夫兴趣广泛,表现出很高的创作天赋,曾写过一些歌剧和乐曲,这对他的教学法和教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从开办“军特学校”起,奥尔夫便开始了他在音乐教育上的大胆革新。并在达尔克罗兹律动教学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密切联系。他借鉴了非洲和印尼传统乐器的特点,制造出了一套用于合奏的打击乐器——奥尔夫乐器。奥尔夫乐器和一系列教材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在世界音乐教学思想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关注的是音乐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卡尔·奥尔夫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他的教学理念就是通过让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在音乐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道德。具体说来,奥尔夫教学法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的特点:
(一)综合性
奥尔夫认为,音乐、动作和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奥尔夫说:“元素性音乐永远不单是音乐本身,它是同音乐、舞蹈(身体动作)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必须由人们自己创造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
(二)美育性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对智育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奥尔夫教学法认为对学生进行美育,就是对感觉系统进行的训练。
(三)即兴性(创造性)
即兴性就是在人具备一定综合素质和感知能力的基础上,发挥人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奥尔夫教学法非常重视对学生即兴能力的培养,他明确提出:音乐教育重要的是学习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学习的结果,可能是粗燥、不完美的,但难得的是儿童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即兴性的精髓在于,即兴不仅是整个音乐教育的手段或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也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我国普通音乐教育对奥尔夫教学法的借鉴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优秀的教学法之一,其中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的音乐课堂教学虽然已开始尝试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注重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是,在教学实践和教师的教学观念上还有待于改变。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奥尔夫认为,音乐只是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达尔克罗兹、奥尔夫等音乐教育体系虽然出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他们都一致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虽然很多学校和家长开始重视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但是,他们在音乐教育的目的上还存在着一些偏见。他们误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而忽视了音乐教育最本质、最重要的中心原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转变旧的观念和思想,把音乐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对人格的培养上,使音乐教育面向所有的人,而不只是针对想要成为“音乐家”的人。因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的途径之一,而美育又对智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音乐教育对人的智育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强调“一切从兴趣出发”。奥尔夫教学法提倡娱教于乐,用简单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这一点对于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教学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值得我们借鉴。,大多数的教学设计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学的主要任务还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这有很大可能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顾及学生的感受揣摩学生的心理,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感受。
(三)注重感知能力的培养。在讲授知识的时候避免枯燥的纯理论的学习,从感知入手进行教学,使学生直接的感受音乐,在音乐中获得发展;
现阶段音乐教学中,有的教师把课堂教学的目标仅仅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忽视了学生能力上的提高。这样,学生就只是学会了书本上的死知识,很难自己去探索、发现新的知识,这样的学生进入社会也是很难立足的。
(四)在一定音乐基础上加强即兴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在即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和感性认识之后对学生的即兴能力进一步的进行培养。这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所必需的。
今世界如此激烈的竞争,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已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奥尔夫教学法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有其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不仅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更深得少年儿童的欢迎和喜爱。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和学生的条件特点都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借鉴时,应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对于国外音乐教育方法,我们既不能盲目崇拜、生搬硬套,也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每个教育体系有其侧重点,如果我们能够广泛地有选择地吸收其精华和优势,再结合我们的现实情况进行改革,扬长避短,必定能够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四篇: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08音乐学赵澄玉
指导老师:庞丽
摘要:回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简述评价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思想特征和教育方式,通过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借鉴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发展和实践遇到的问题,最终对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发展实践作一个初步的探索与总结,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够正确认识“奥尔夫”,并将其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早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音乐教育体系来。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国特色
前言
20世纪70代末,百废待兴的中国文化教育,在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导下,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历程。在音乐教育领域,国外多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相继被介绍到国内,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
“奥尔夫”是20世纪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从1980年廖乃雄教授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介绍到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在此期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出现了全国性的“奥尔夫”普及推广组织——“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而且从1一3岁的早教、中小学基础教育到高等音乐师范教育都有“奥尔夫”的实践和渗透,也取得了很多经验(如北京小橡树幼儿园、清华大学“综合艺术素质活动与创造课”、北京奥尔夫音乐学校等),并且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可见到其影响[1]。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发展概要
1.1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2]
七十年代末受德国具有最高权威性的洪堡奖金资助,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廖乃雄教授赴德国考察,他给当时己年高84岁、谢客住在慕尼黑一个庄园家中生活的奥尔夫先生打去了求见电话,对遥远东方的中国文化怀有钟情的奥尔夫先生欣然同意这位不速之客的拜访,他们一见如故,奥尔夫先生将一套“学校音乐教育”五卷本赠送给廖乃雄。1980年廖先生回国,作为中国著名的西方音乐史专家,他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介绍这个国外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工作中去,他把己被五十多个国家翻译和使用的这套教材翻译成中文,还亲自动手编写教材,并先后到西安、云南、成都、南京讲学,特别在上海举办了一期半年的师资培训班,为我国介绍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由廖先生亲自联系安排,1985年西柏林奥尔夫小学音乐教师、联邦德国十字勋章获得者施奈德夫人来华在广州(4月)、南京(5月)、上海市(6一7月)办班讲学,前后历时三个多月,学员一千余人,施奈德夫人还带来了三套奥尔夫乐器厂家赠送的奥尔夫乐器。1986年5月19日至6月14日施奈德夫人再度来华讲学,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市有八百余名学员参加学习。自此,广大学员大开了眼界,对奥尔夫教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回到各地举办报告会、培训班介绍奥尔夫教学法,许多地方还自发组织了奥尔夫教学法实验小组,继续共同学习,相互交流。此后两年中,奥尔夫学院派出三位教师沃尔夫冈·哈特曼、曼努艾拉、彼得·库巴斯来京讲学。1989年4月由李姐娜带队的中国音乐教育考察团一行八人赴德国奥地利考察,1989年6月2日经中国音协批准成立奥尔夫学会,自此开始了学会成立筹备工作。
1991年6月在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音乐报—“音乐周报”上出版了奥尔夫教学法介绍专版。
1991年8月9日一19日,第二期奥尔夫教学法师资培训班在京举行。
1993年8月16日一21日在河南开封举办的奥尔夫教学法师资培训班期间召开了第二届奥尔夫学会年会,宣布了由通讯选举产生的理事会名单,同时发展第二批会员91人。
1993年9月一1994年7月在北京由中国音协音教委组织奥尔夫教学法幼儿师资培训班活动(为期一年)学员80人,发展会员34人。在这些年里理事会成员及广大会员通过多种形式广泛介绍宣传奥尔夫教学法,经常到各地方、省内外举办的各种师资培训班介绍奥尔夫教学法,并编写了许多新课例,在各级各类学校实验奥尔夫教学法。近年来出版的许多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法专著中都有关于奥尔夫教学法的专门篇章介绍。各地教研室、教育学院通过再教育师资培训介绍奥尔夫教学法,且一批批长期坚持下去。其中如河北、北京、深圳、汕头、包头等地把奥尔夫教学法列入每期再教育内容之中。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介绍奥尔夫教学法发源地,至今经常利用假期举办奥尔夫教学法培训班活动。
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自1995年开始举办“奥尔夫师资培训班”,现己举办过十一届初级班、两届提高班了。十余年来共培训千余名奥尔夫教师,学员主要为各类幼教早教教师,但亦有1/5为中小学一线教师和高师、中师、职教教法教师,还有高校(中央音院、中国音院、清华大学等)研究生以至留美回国博士生,近年来这部分比例还在增加,除北京外,还有专程从天津、深圳、西安、河北、大连、内蒙等地来京学奥尔夫的学员。
2002一2004年期间,德国卡尔·奥尔夫基金会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共同协作筹备的连续三期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班对于国内的奥尔夫培训来说是一个里程碑。这三期的培训课程较之前举办的“奥尔夫师资培训班”更系统,也更全面,包含了奥尔夫教学法的所有训练内容。之前多次来我国讲学的教师沃尔夫冈·哈特曼、曼努艾拉·维德梅尔和安德丽亚进行了由浅入深地、综合性地教学,要求参加者所有三期均有成效地通过才算作结业。
1.2、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得以发展的原因
奥尔夫自从被介绍到中国还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1989年中国音乐教育考察团赴西柏林时,西柏林音乐教师协会主席迪特先生曾很不解地问中国代表,“你们为什么对奥尔夫教学法有这么大兴趣?”后来在他来中国到各地考察中国音乐教育半年后,临走前曾诚恳地说:“我现在明白你们为什么对奥尔夫这么感兴趣了,你们是有道理的。从某种意义讲,奥尔夫可能跟你们中国的音乐文化更加贴近。” [3]
1.2.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奥尔夫曾谈到:“原本性始终是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没有时间性的,原本性意味着永远是一个新的开端。一切‘时新’的东西,为时间所决定都会不时新。”[4]奥尔夫强调音乐教育必须从本民族文化出发,有了这个“本土文化”的基础,这个体系就有了深厚的根基和无限的生命力。而在中国,经过几千年历史的积淀,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为我们中国的音乐教育提供了最丰富的源泉。
1.2.2、审美的愉悦,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在情感体验方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奥尔夫说过:“心中的喜悦,是儿童生长最重要的因素,而唱歌、跳舞、奏乐,是启发孩子智慧的一种源泉。” [5]在这一点上,奥尔夫的思想与中国古代乐教思想中的“寓教于乐”、“乐者乐也”的观念是相通的。因此,在升学、考试的重重压力下,在死气沉沉的中国式课堂里的学生,接触到奥尔夫音乐教育以后,一下子找回了童年的欢乐,找回了失去己久的笑容,情感得到了宣泄,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1.2.3、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还强调创造性的原则,这又为面临二十一世纪新形势下的中国音乐教育如何面对未来、面对现代化的课题找到了我们行动的支点,特别是这种创造性当它与本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即兴性特点相结合时,使我们立即感到“创造性”音乐教学是那么得心应手。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思想和特征
2.1“原本性”和“元素性”音乐教育方式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理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他认为,对于处在个体发展还是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全面的、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舞蹈、语言本来就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在这种综合艺术观的指导下,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同时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等艺术实践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综合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这种行为方式,是合乎儿童天性的。
在这种“原本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奥尔夫的音乐教学实践采用的就是“元素性”的音乐教育方式。其编写的音乐教材采用的是最基本、最朴实的音乐素材,主要以节奏性为主,比较容易学会的节奏性乐器---奥尔夫乐器。他用这些最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来表达人类最原本的思想、情感。就奥尔夫本人而言,他更为强调的是一种称之为“原本性”的观念或者说是原理。所以,奥尔夫及其合作者、后继者所共同创立的,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法”,甚至也不是纯粹的、严格意义上的“音乐教育体系”,而应将其视为一种体现某种观念、并将其作为原理来应用的音乐教育行为方式。
2.2注重儿童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性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孩子们着想,而不仅仅是将来想成为音乐家的孩子着想,通过音乐去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让孩子们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奥尔夫认为不能排斥任何一个孩子学习音乐,音乐性在每个孩子的自然本性中都存在着,人的音乐才能的高低,只是由于内在的音乐性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而已。
奥尔夫的课堂教学是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在师生、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中,共同建构教学活动,在有机的教学活动中形成学生的音乐艺术能力。在奥尔夫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激发、引导学生主体依据认识规律进行学习和实践。同时,要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素养,强调学生的个人兴趣、动机和要求上的差异。
2.3培养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奥尔夫的教育理念里,要使音乐的学习变得有意义,只有让儿童们自己积极参与。通
过学习演奏奥尔夫乐器,让所有的儿童都可以亲自实践,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样,就能激发儿童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游戏和生活,充分调动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种自身的参与,也强调自由和即兴,每个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要尽量避免和别人雷同。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奥尔夫倡导的原本性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6]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儿童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儿童则主要是通过在范例和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集体创作的音乐学习,通过儿童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实际情况
3.1教育理念的变化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先行课程已出现许多不能够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诸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甄别、选拔和淘汰,等等。
8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国外多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相继被介绍到国内,包括奥尔夫教学法在内,它们都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强调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强调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强调教学必须以激发音乐兴趣与培养良好态度为基点并视之为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等等。[7]
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吸收、借鉴了这些国外著名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其主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完善评价机制共十条理念。新课标把音乐审美放在音乐教育目标的第一位,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及音乐创造教学,提倡将音乐课程和其它艺术、非艺术课程相互融合等等,这些正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体现。
3.2音乐教材的建设
廖乃雄先生是最早介绍奥尔夫进入中国的奥尔夫研究专家,他参照奥尔夫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原理和经验,编写了《中华学校音乐教材》(共五册),是中国化的奥尔夫教材。这套教材以中国的母语和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和依据,因而主要采用我国民歌和儿歌为音乐基础,大量采用我国的古典诗词、格言、谚语等为语文基础。这套教材的问世,迈开了奥尔夫中国本土化的重要一步。但该教材尚需以教育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改编,并在编写上按年级分册。[8]之后,廖先生于2004年2月又编译出版了一本《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精选》,其中选编了《学校音乐教材》原作五卷本中适合于我国应用的一些歌曲,并对原作中原有的文字注释,几乎全部进行了翻译或补充概述,并将原注连同编者的注释,均注于各首乐曲后面或各卷的前面,针对性更强,便于连同乐曲一起阅读。[9]
3.3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实践
在教学实践方面,国内许多参加过奥尔夫音乐教育培训的音乐教师作过很多尝试,尤其是在节奏教学、乐器教学、身势教学等方面。国内一些奥尔夫研究专家也在不断地用我们熟悉的童谣、儿歌、歌曲创编出新的课例,进行奥尔夫教学本土化的实践。奥尔夫专业委员会负责师资培训的几位老师介如李姐娜、李燕治、陈淑宜、宋丹等老师在儿歌的收集、将国外的课例中国化以及中国音乐文化的开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会长李姐娜老师二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奥尔夫教学法的推广,在由李姐娜、修海林、尹爱青合著出版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一书中,专门有一章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内中收集了六十余个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律动、语言及器乐、听力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教学课例。她创编的很多课例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如“春江花月夜”、“鸭子拌嘴”、古诗词“秋思”、“十面埋伏”、“春节”等等。
4、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发展和实践遇到的问题
4.1国人的传统观念与思维方式导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发展和实践受阻
中国教育体系的形成受民族传统、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漫长、复杂、波折的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备受推崇,始终居于统治地位,音乐教育思想相应地也受其影响和制约。中庸之道和中和之美代表着中国人的处事哲学和行为准则,它概括了中国人所特有的稳重、含蓄、忍耐、被动以及喜怒哀乐不流露于表的修养和个性,而也正是这些因素几千年来的凝固,使之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中国传播的最大障碍。
即兴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部分。奥尔夫的即兴创作课要求参与者要怀着极大的主动性和热情进行全身心的投入,从而达到艺术的放纵、人性的解放和诉诸于感性的境界。东西方文化差异从根本上影响和决定了东西方人的性格、修养、观念和思维的不同。在国内有些音乐课上,教师让学生随着节拍即兴做动作,有的学生就显得很不好意思,妞妞捏捏不敢做,或者藏在别人后面连头都不敢露,或者干脆说不会。他们会认为,如果做得不好,就是丢人现眼,害怕旁人取笑自己,所以不愿意在旁人面前表现自己。因此,要想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广泛传播,首先必须要求人们更新旧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4.2我国的教育体制的制约了奥尔夫教学法
中国的教育体制长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制约,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必须坐得端端正正、安静地听教师讲课,不允许随便发表个人见解。音乐教育应是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发展的工作,它的精神意义高于其它学科。由于中国的音乐教育体制长期采用“传艺式”的教育和教学方法,这样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磨损了学生独立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变相地局限了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教学体制下我们克隆了一批又一批所谓的“人才”,做了许多重复的设计和工作。
奥尔夫强调“以人为本”,在他的音乐教育体系中极力反对“音乐教育系统的理性主义化”,并强调教学活动的创造性、灵活性、有效性,极力主张每个国家、民族、地区的教育都可以根据本国、本地区的特点和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见解,按照其原则和精神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只有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学生。[10]
由此可见,引进借鉴奥尔夫优秀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并加快中国教育体制迈向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步伐,首当其冲的是从上至下教育体制必须发生认识上的变革和提高。
4.3缺乏专业的奥尔夫教学法师资力量
提高音乐教育者的素质是音乐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教师的各种素质要求极高,首先是要求教师必须对此体系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认识,并能从了解达到理解,然后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并且能够身体力行地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传播力度和质量标准。
创造性的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应由有创造力的教师来施行。教师在引导儿童进行音乐活动时,不能墨守陈规,自己要富有创造性。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懂得创造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造就创造性人才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音乐教育师资水平低下,并且缺少爱心和责任感,就会变相地把奥尔夫音乐教育原本性曲解为粗浅的模式化,并把创造性理解为任其随意的活动。
20多年来,虽然奥尔夫的培训一直在开展,但是每年从高师毕业的大批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很少有掌握奥尔夫教学法的,去基础教学一线实施或采用奥尔夫教学法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如果不在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实施奥尔夫教学法内容,仍然只是“小修小补”地去招生、培训,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缺乏问题的。[11]
5、对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发展的前景展望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从儿童音乐教育开始,并且其实施也主要是儿童音乐教育。但是,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最终面对的,是包括专业音乐家在内的所有音乐教育,因为所有的音乐教育,都有一个“原本”的起点。奥尔夫认为“应当普遍地承认,并且已得到科学证实的是:把原本性的音乐引进学校,作为一切音乐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此外,也作为培养品性,促进幻想力,克服交往上的困难,以及加强一切生理和心理力量的基本手段”,“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一方面根本是对成长着的人的一种贯穿始终的教化手段,另一方面对专业音乐家的培养,[12]在他们学习的所有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当我们以大教育为前提来寻求专业音
乐教育事业发展的更广阔前景时,这样的思想,是富于启发性的。
在中国的在奥尔夫教育中,应努力找到适应中国国情的内容和适应未来发展的新观念,以及简便易操作,又具有较高教育价值的方法,它既能在沿海先发展起来的开放城市应用,又能在经济文化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人的传统理念慢慢发生转变,家长和孩子逐渐注重于主观能动性,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但仍然受限于中国的应试教育,因此,在教育制度上面,需要至上而下的教育改革,这个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在奥尔夫教育培训上,师范类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需要专门设置奥尔夫教学课程,培养优秀而且专业的奥尔夫教学师资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坎坷,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起来了,希望同样作为即将成为音乐教育者的我们,将奥尔夫教学法原理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作出我们新的贡献,也为世界音乐教育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6、结论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13]
1、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属于精英的教育,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
2、让孩子们摆脱了桌椅板凳的束缚,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使学习音乐不再那么“boring”。
3、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
4、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
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
通过音乐教育界的奥尔夫专家和老师们的努力,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已经初见成效,但是,接下去的工作还十分艰巨,道路也很漫长,要实现真正符合中国教育实际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所以,只有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出发,改变传统的旧观念和旧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才能使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进行地更深入、更彻底。
奥尔夫曾经说过:“这些国家(指非欧洲国家)已正确地认识到:他们不把(奥尔夫)音乐教育当作是某一种音乐教育体系来接受,而当作是一种教学原理。他可能使他们重新发现他们自己的音乐和语言的传统,并使之对他们的教育起有益的作用„„”这些话提醒我们在中国必须这样去理解、引进和使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更主要的不在于仅仅从事外国音乐教育的研究,而在于重新发现我们自己,发扬我们自己的音乐、语言和文化的优秀传统及其力量,使奥尔夫教育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本土化。同时,学习、研究必须和自我认识以及自己的创造结合起来,这样,民族才能与世界接轨,迎接多元化的音乐世纪。
参考文献: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中国本土化进程初探 曹青 南京艺术学院
【2】李姐娜.奥尔夫教学法(Orff一SChulwerk)在中国「J」.乐府新声一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5,(3)
【3】创李姐娜.奥尔夫教学法(Orff一SChulwerk)在中国[J〕.乐府新声一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5,(3):28一30
【4】卡尔·奥尔夫和他的创作[MJ.第3卷:277页。转引自李姐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
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9
【5】《人本教育札记》「J〕.第62期:31。转引自李姐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
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8
【6】廖乃雄译.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M].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7】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8】刘玉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学生全脑开发「J〕.现代教育科学,2006,(4):120一122
【9】[德〕卡尔·奥尔夫/古尼尔特·凯特曼著.为儿童的音乐: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
精选「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0】张夏琴.试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传播的局限性「J」.青岛大学
师范学院学报,2002,19(4):74一76
【11】张夏琴.试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传播的局限性「J」.青岛大学
师范学院学报,2002,19(4):74一76
【12】(在“音乐生活”会议上的演说》,1996年n月24日。转引自李姐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1
【13】曹雨佳,倪毓培.与奥尔夫音乐共快乐[J」.母婴世界,2004,(4)
第五篇: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本科论文
徐州师范大学音乐系 学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系、年级 02 音 乐 教 育〈1〉
学科、专业 音 乐 学
学生姓名 甄 妍 妍
指导教师 孙 婕
2006 年 5 月 27 日 填
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02级音乐教育班 甄妍妍 02051034 内容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在对音乐的毕生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它是一种创造性的音乐教育,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情感。它强调通过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最终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普通音乐教育中存在着很多与奥尔夫教学法相违背的现象,有的教师只重视知识技能的教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则只是简单的传授单纯的知识而对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视而不见。这样不只是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效果,更严重的是会抹杀一大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广泛的吸收各种优秀的教学思想,并与我国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把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水平推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借鉴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优秀教学体系的代表,它生动具体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最基本的原则,使学生在音乐中全面的发展自己。其中的教学原则和经验对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基础音乐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仍存在着种种问题,有的音乐教师过分的注重音乐知识上的教授,把音乐的理论和实践截然分开,致使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一来,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便无从谈起。这一点与奥尔夫教学法的原则也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应该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方法,结合我国国情和音乐文化,扬长避短,使我国的素质教育得到广泛的推广。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形成发展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年少时就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少年时的奥尔夫兴趣广泛,表现出很高的创作天赋,曾写过一些歌剧和乐曲,这对他的教学法和教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24年,为了实现他创造新型音乐的想法,奥尔夫与他的朋友军特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从那时起,奥尔夫便开始了他在音乐教育上的大胆革新。在军特学校,节奏训练是重点,是其它教学内容的中心,通过节奏训练,使音乐和舞蹈动作结合起来,这也是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继承和发扬。
从1928年开始,奥尔夫在达尔克罗兹律动教学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密切联系。他借鉴了非洲和印尼传统乐器的特点,制造出了一套用于合奏的打击乐器——奥尔夫乐器。奥尔夫乐器的发明是同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是相一致的,这套乐器充分体现了以节奏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思想。它由打击乐器和音条乐器组合而成,既可以整体配套演奏,又能根据的需要自由搭配使用。具体地说,它们包括三角铁、指镲、碰铃、砂槌、铃鼓、等节奏乐器以及钟琴、木琴、钢板琴、音块等音条乐器。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有着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如今这套音乐教具已经闻名全世界。
1930年,他与又与古丽特·凯特曼合编了《学校音乐教材》,此后陆续出版了五卷。这些教材发展和完善了他在军特学校时的想法,并把这些想法与儿童的身心特点相结合,运用于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去。这套音乐教育教材的出版发行和运用,标志着奥尔夫的教育思想体系完全成熟。
特别是在1961年,奥地利的莫扎特音乐学院成立了奥尔夫教师培训中心之后,奥尔夫教学体系得到了更大更为广泛的的发扬和传播。奥尔夫乐器和一系列教材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在世界音乐教学思想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关注的是音乐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卡尔·奥尔夫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他的教学理念就是通过让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在音乐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道德。具体说来,奥尔夫教学法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的特点:
(一)综合性
奥尔夫认为,音乐、动作和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奥尔夫说:“元素性音乐永远不单是音乐本身,它是同音乐、舞蹈(身体动作)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必须由人们自己创造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
(二)美育性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对智育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奥尔夫教学法认为对学生进行美育,就是对感觉系统进行的训练。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
(三)渐进性
奥尔夫教学中的渐进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进行音乐实践,在他们感受、理解音乐的同时,轻松的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四)即兴性(创造性)
即兴性就是在人具备一定综合素质和感知能力的基础上,发挥人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奥尔夫教学法非常重视对学生即兴能力的培养,他明确提出:音乐教育重要的是学习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学习的结果,可能是粗燥、不完美的,但难得的是儿童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即兴性的精髓在于,即兴不仅是整个音乐教育的手段或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也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其他国家对奥尔夫教学法的借鉴与发展
如今,奥尔夫教学体系和教学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引起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学校音乐教材》被翻译成二十多种不同的文字,大量出版,特别是在日本、非洲和美洲都有一席之地并得到了富有成就的实施
德国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发源地,是受奥尔夫教育体系影响最为广泛的国家,他们把“培养学生情感”、“美化人的生活”作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与我国的音乐教育相比,德国的音乐教育更灵活、更具有个性化。此外,德国有着良好的音乐氛围,这样能使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文化环境中得到发展,自觉的吸收音乐的精华。
在美国,普通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全面发展的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而不是培养音乐家,这一点正是与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完全一致。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奥尔夫教学法从德国传入美国后,受到美国音乐教育界的认可。他们将此教学法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既吸取了奥尔夫教学法的精华,又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使之成为美国普通音乐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在苏联,“为了人的发展”是该国音乐教育的重要理念,人本主义也被教育界广泛的认同。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一表述恰恰符合了奥尔夫教学法的中心思想。二十世纪六七是年代奥尔夫音乐教育就在苏联有了起步,瑞霍·彼特斯在奥尔夫的观点上,形成了自己的度量节奏意识。
1962年,由于奥尔夫在的日本访问,奥尔夫教学法又掀起了一阵热潮。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日本的普通音乐教育有广泛的影响。他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良好的公民。”在日本音乐教育的目标中就明确的把 “领略音乐之美,培养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学生养成通过音乐体验充实日常生活的习惯和态度”等目标列入到学习目的之中。
四、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普 5 通音乐教育也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教育部门纷纷建立了音乐教育机构,并指定出一些法规,来指导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随着社会各界对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视,各类学校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此外,高质量的音乐教材也大量的出版,教学器材也得到了较广泛的普及。
但是,由于我国音乐教育起步晚,底子薄,发展极其不平衡,我国的音乐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除了教学硬件上的差距外,在教学目的和方法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认识的误区。
(一)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为了完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对孩子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这是现阶段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个好的教师教会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能力,而不只是学习内容的本身,学生应该是通过学习教材的内容,来提高探索、研究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和结果,但是忽视了教学过程的作用和价值。普通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健全人的身心发展、完善人的思想品格,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才是难能可贵的。
(三)在教学上使用填压式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厌学的心理,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一些教师过分的追求教学结果,对学生进行强制填压,表面上看,似乎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实际上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害无利。奥尔夫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的学习。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我国普通音乐教育对奥尔夫教学法的借鉴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优秀的教学法之一,其中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的音乐课堂教学虽然已开始尝试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注重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是,在教学实践和教师的教学观念上还有待于改变。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奥尔夫认为,音乐只是作为一种 6 手段,其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达尔克罗兹、奥尔夫等音乐教育体系虽然出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在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他们都一致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我国,虽然很多学校和家长开始重视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但是,他们在音乐教育的目的上还存在着一些偏见。他们误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而忽视了音乐教育最本质、最重要的中心原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转变旧的观念和思想,把音乐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对人格的培养上,使音乐教育面向所有的人,而不只是针对想要成为“音乐家”的人。因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的途径之一,而美育又对智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音乐教育对人的智育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强调“一切从兴趣出发”。奥尔夫教学法提倡娱教于乐,用简单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奥尔夫教学法重视人的感受和体验,强调这种感受和体验应该在人主动的参加音乐实践的过程中自发地、自然地获得,每个人都能够而且应该在没有压力的愉快情绪中学到知识。这一点对于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教学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值得我们借鉴。
现阶段,大多数的教学设计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学的主要任务还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上课的过程往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这就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甚至产生厌学等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顾及学生的感受揣摩学生的心理,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不要过分的注重教学的结果,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感受。
(三)注重感知能力的培养。在讲授知识的时候避免枯燥的纯理论的学习,从感知入手进行教学,使学生直接的感受音乐,在音乐中获得发展;
这也是我国现阶段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有的教师把课堂教学的目标仅仅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忽视了学生能力上的提高。这样,学生就只是学会了书本上的死知识,很难自己去探索、发现新的知识,这样的学生进入社会也是很难立足的,因为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7 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因此,每一项教学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不能只是具备外在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
(四)在一定音乐基础上加强即兴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在即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可以把他们塑造成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是有决定作用的。
创造性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和感性认识之后对学生的即兴能力进一步的进行培养。这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所必需的。
面对当今世界如此激烈的竞争,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已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奥尔夫教学法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有其独特而有效的见解和方法,它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创造性能力为宗旨,再加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综合教学形式,不仅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更深得少年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它从培养人的全面人格的发展为出发点进行音乐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和学生的条件特点都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借鉴时,应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对于国外音乐教育方法,我们既不能盲目崇拜、生搬硬套,也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每个教育体系有其侧重点,如果我们能够广泛地有选择地吸收其精华和优势,再结合我们的现实情况进行改革,扬长避短,必定能够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贝内特·雷默著.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2]傅利民著.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马东风著.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4]刘沛著.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缪裴言、缪力著.日本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8 [6]马东风著.音乐教育史研究[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7]谢嘉幸、杨燕宜、孙海著.德国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8]曹理著.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9]孙培青著.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于润洋著.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