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音乐教育》读书心得
一、《中国音乐教育》是音乐教师的良师益友。音乐审美教育体现在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中,体现在音乐教育教学的活动中,音乐教学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教学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在这些方面,中国音乐教育专刊为音乐教师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和引领的作用。对于我们及时了解教改动态,教育资源教育信息等提供了通畅的渠道。是音乐教师的良师益友。
二、资源丰富、内容广泛,是音乐教师教学的资源库。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信息量大,交流面广,教师不用走遍千山万水便可知各地区的教育教学动态,帮助教师作好教学交流,可以看到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音乐教育成果,为音乐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三、教学研讨气氛浓厚,为一线的教师提供了教学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音乐课教学的确比以前鲜活了许多,可是在深入一线听课的过程中却也发现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如果音乐教改抓的只是表面的轰轰烈烈,忽视了音乐的本原——音乐性,那将是可怕又可悲的事。音乐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音乐的想象力、还要引导学生提高学习音乐的意志力、音乐的表现力等。音乐是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关注音乐”,就是要仅仅围绕音乐的特点实施教学。
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007初,《中国音乐教育》在北京昌平区举办了“名师大讲堂”这是课改以来一项重要的音乐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了新意,老中青音乐名师同时登台献艺,显示了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音乐教学风貌使人们领略了名师们的风采:从容面对异地学生、灵活驾御各种课型和善于处理课堂应变的深厚功底。在感慨教学活动优质的同时应该感谢本刊物给出的信息。
《中国音乐教育》专刊与音乐教师、教学、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读她使我们很受益。
第二篇:《中小学音乐教育》读书心得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书心得
小街中学 李发福
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同时信息量大,交流面广,教师不用走遍千山万水便可知各地区的教育教学动态,帮助教师作好教学交流,可以看到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音乐教育成果,为音乐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让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读后的感想。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以兴趣激发参与 我从事的是音乐教学,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思想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何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观点和我所从事的小学音乐教学学科,设计了以下三个观点来阐述:
1、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想象。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老师的牵引,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向遥远的夜空„„”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
在学生开展的一些活动中,也积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音乐,学生诗歌朗诵中配上音乐,会更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美术绘画过程中尝试去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等等,让音乐无时无刻在学生身边回响。音乐知识生动趣味化。音乐教学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创造了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学生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里。他们的表现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
2、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选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上音乐课时,我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音画结合”的形式,有机地把音乐与图画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新鲜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教学《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时,我首先利用幻灯幕显示出:“节日的晚上,大家围坐在红彤彤的火堆旁,一起跳舞唱歌的欢乐场面。”与此同时,播放活泼欢快的歌曲 ——《快乐的节日》萦绕整个教室,学生感受到节日那种欢快的气氛,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该掌握的知识,收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既激发了学习兴趣,也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音乐游戏、舞蹈,激发学习的兴趣。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以情引动,以动助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儿童爱玩、爱动这一天性,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如在歌曲《小麻雀》这首歌曲教学中,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年龄较小,我运用设置情景,曲后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习歌曲,感受音乐,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是:设置情景,让小朋友带上头饰,自由发挥想象力,表演小麻雀、小花猫的走路动作,在表演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小麻雀、小花猫有礼貌的一面。表演结束后再问:“我们该学习小麻雀、小花猫的什么品质?”学生很快就能悟出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游戏、歌表演、乐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
二、培养兴趣,以引导调动参与
目前,大部分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时候还难免存在着机械式填鸭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感受不到参与和思考的乐趣,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音乐课堂上,视唱练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也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毕竟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乐理知识,所以对于这块的教学,我想应该要重点抓。如之前看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他们习惯的做法是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而这本《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是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我可以试着去改变策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及时评价,肯定参与 音乐课堂上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弱的学生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参与态度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应用心观察学生参与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学生和小组并奖励──小红花,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激励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个别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的在以后的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达到全体学生提高参与水平的目的。二是参与效果的评价,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教学,对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但对参与效果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让所有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一次在玩音乐游戏“寻宝”时,我们刚讲解完游戏的玩法及规则,他就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们像发现宝贝似的请他上台“寻宝”。游戏开始了我们手里捏着一把汗,睁大眼睛看着他,没想到他是那样自如、敏捷,随着学生拍击节奏强弱的变化调整方向,节奏声强,他大步向着目标前进,节奏声弱,他立刻调整方向„„最后成功地找到了“宝物”,他甜美地笑了,我们激动地迎上去,握住他的小手赞许地说:“你真了不起,真是个出色的寻宝家!”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以后,这名学生变了,上课专心了,发言积极了,音乐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上次参与的快乐,正是下次参与的动力,如此循序渐进,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答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教学思想,提升了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意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运用在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读了这本期刊,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所以,我觉得结合以上三点来力求创把自己的教学提上一个台阶,而且要有创新,并且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
第三篇:《音乐教育和心理学》读书心得
读 书 报 告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景谷县第二中学
严 辉
2017年6月15日
读《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有感
音乐是怡情悦性的艺术,学生学习音乐,不论是学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欣赏,还是从事音乐表演和创作,心理活动都很活跃。音乐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应当密切注意,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动力
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什么是兴趣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音乐兴趣产生的途径有哪些呢?
第一,对音乐的兴趣就产生在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当你聆听美妙的歌曲时,你是否会跟着轻声哼唱,想去学习它,自己也能演唱呢?这是音乐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兴趣的重要因素。
第二,兴趣就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兴趣和创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比如儿童在对各种物体的敲敲打打中就会产生兴趣。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也是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接受心理的特点。
第三,音乐的兴趣就在愿望和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兴趣首先是从求知的愿望中产生,比如,我在教三年级的学生吹竖笛时,孩子们刚认识竖笛,别提兴趣多高涨了,虽然吹的不成调,但这就是学习的愿望。当他们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巩固了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丧失兴趣,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
另外在儿童时期,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们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体验、感受音乐
音乐学习中,坚持体验性,是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便成为音乐学习的重要特点。音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完成。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音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如“请同学们根据乐曲的情绪或内容为乐曲命名。”“你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听着歌曲好
像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等等。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听的目的明确了,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在学习中,活动是知行协调的过程,它是学生身心协调地成长、发展各种能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最重要、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主要还是来自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小小竖笛使学生们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觉,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竖笛的实践活动中已不是一句空话。歌舞表演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了,学生们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我在这项活动中,经常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如有的学生肢体协调能力确实不够好,但是他能唱,于是他就可以选择边拍手边唱歌,不一定要求他必须学会表演。通过积极参与一些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在体验着音乐美带给它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同时音乐是一种具有丰富情感的艺术,在培养儿童情感方面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例如,独奏(唱)或合奏(唱)对儿童的个性形成很有意义,独奏(唱)使儿童充满自信,合奏(唱)使儿童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等等。
3、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虽然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学生生动、主动、独立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就是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用先学后教法。这种方法是对先教后学或是只教不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学,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并为学生解决难点。这种方法的一般模式为:提出问题──教师引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探索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结论评价。其中探索讨论是中心环节,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牧童》这一课的时候,我就采用了先教后学法。在听了大约三遍歌曲后,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初步的印象,我就让学生拿出竖笛,自己练习吹奏歌曲。(当然这些四年级的学生是我从三年级带上来的,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竖笛,已经掌握了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竖笛演奏技能技巧。)学生大约吹奏了十五分钟,程度好一些的学生已经能够完整的吹奏出来了。不过如我料想的一样,在曲谱中有几处大附点,学生吹奏的时值都不够准确。于是我就把大附点单独提出,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吹奏不准确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改进措施。由此收到的效果不错,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而且印象深刻。
以上是我在阅读《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为贯彻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我们必须根据儿童的音乐学习心理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丰富有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读《中国音乐教育》的心得
读《中国音乐教育》的心得
这个暑假,我很荣幸地参加了省培,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深刻的体会。而我今天要讲的读书心得,就是在培训上专家推荐的一本书 ——《中国音乐教育》。
这本书包含了音乐教学的宏观构想、道德情操教育、唱歌教学、音乐欣赏教学、器乐教学、音乐创作教学及课外音乐活动等九个内容。读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你指点迷津。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让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思考。
学习音乐重要的是对音乐感兴趣,成功的音乐教学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学生不是一个需要添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种子”。那么,如何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去点燃这颗火种呢?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老师的示范固然重要,而启发、诱导学生的工作,同样不可忽视。本书的第四部分“双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之关键”讲解的非常细致。不仅讲解了兴趣的分类及它的重要性还讲解了如何创造好的音乐环境及教学中务必注意的问题,还列举了四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书中说了一句话,“中国音乐教育的进步,离不开音乐教育心理研究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先了解孩子的心理,走进他们的内心,用心施教。在音乐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音乐教师都被当前的一个音乐教育现象所震撼:为什么能够带给人们无限美好与快乐的音乐,在中小学里,学生们却不感兴趣,通过这本
书让我们深刻反思并重新认识基础音乐教育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到影响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而音乐素质的形成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然而,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关注学生的想法较少,考虑学生的需要较少。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音乐,他们对音乐有哪些心理需求,他们能否运用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而对这些问题认识上和研究上的薄弱正是影响我们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的因素之一。这本书中介绍了很多案例和分析,我也会在新学期尝试着用书中的方法,希望能在教学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书中还为音乐教师提供了很多音乐课中的小游戏,这些游戏都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的,对我的教学有很大帮助,但是书中提出的观点建议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身处教学一线的老师而言,我们应该探究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在自己的教学中多反思。我在教学中碰到的难题“关于欣赏课的教学”通过阅读本书也获得了不少经验。第六部分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四个内容展开,包括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欣赏的基础、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及欣赏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丰富的内容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非常有利。
总之,读了这本书后,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育,音乐教学和我们音乐教师都非常有意义的书,对我来说是更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好助手。阅读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中国音乐教育》,一本音乐教师不可不读的书,值得拥有!
第五篇:音乐教育心得
音乐教学心得
作者:黄葡萄班 韩春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91更新时间:2011-12-7文章录入:wj
在我做幼儿教师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教孩子们唱唱跳跳,由于自己也特别喜欢音乐,所以会更喜欢带孩子们唱唱跳跳。在从事音乐教学十几年里,我教的孩子都特别喜欢唱歌,也很喜欢跳舞,每天都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自己的天空中跳啊、唱啊,很开心。说到教孩子们音乐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让幼儿爱上音乐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说儿歌:像比较有节奏的《小白兔》等,还会唱一些简单的歌谣:小星星、小燕子啊、两只老虎等等。这个时候孩子还是比较喜欢一些小动物的儿歌,所以我会选些《哈巴狗》《数鸭子》《小兔子乖乖》等。因为这些儿歌我们能形象地扮动物,正好抓住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爱模仿的天性,所以孩子会特别容易喜欢唱歌,爱上唱歌。在这个时候我们还会选一些运用身体部位唱出的歌谣如《小手爬》《拍手点头》等,孩子们都很喜欢都特别感兴趣。与此同时孩子们更喜欢边唱歌边表演一些有情节性的歌曲如《小娃娃摔倒了》、《小老鼠上灯台》等。每天孩子们都唱着表演着自己喜欢的歌曲,他们能不爱音乐吗?
二让孩子敲出音乐
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那么如何培养孩子音乐节奏感呢?我觉得首先让孩子熟练地念一些有节奏的儿歌(边拍手边拍),然后过度到歌谣。根据歌曲的节奏摇头、拍手、肩、腿、跺脚等,在平时和孩子们说话的时候也可以有些节奏。在小班的时候可以教教孩子认识节奏符号,简单的学习二四拍的节奏,再慢慢过渡到三四拍的节奏。在训练幼儿节奏的时候,乐器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手里拿着乐器,兴趣就及其浓厚,他们会非常乐意打击乐器的。所以在小班只要有打击乐课我是必须要上的,而且要上很多遍。让孩子打出节奏,孩子才会感受节奏,孩子的节奏感也会越强。
三让孩子多听音乐
有人说“音乐是有声的图画,图画是无声的音乐”这无疑是指出了人类体验美的两个途径——听和看。我们都知道音乐是美的,那我们该怎样将这种美
传递给孩子?所以要让孩子多听音乐。在幼儿园从孩子的入园到离园,一天中我会放很多的音乐给他们听,古典的、流行的、儿童歌谣等。在孩子们听的时候我还会带孩子们随着音乐起舞。记得在小班的时候孩子们欣赏《青花瓷》这首歌,都自觉地跟着优美的音乐,轻柔的舞起来,我让孩子们把芭蕾舞手位加进去,孩子们跳的跟好了,就连小男孩都可以全神贯注的去体会这首优美的曲子,而且他们的动作也是相当的柔美。多听音乐绝对是让孩子感受美和体会美的最佳途径。
四让孩子唱出音乐
唱歌是每个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从牙牙学语到会说话时,他们就会断断续续的唱歌,直到长大些能连贯地唱歌。这个过程就说明了孩子特别喜爱唱歌。在幼儿园,我每教一首歌曲我就让孩子轮流表演,告诉他们唱歌时要体会歌曲的美,就好像看见一副很美的画一样。孩子们唱歌的时候我必须要给伴奏,直到唱的很熟了,我会让他们清唱,然后大家一起闭着眼睛感受他的歌声,然后再一起评价!让孩子唱出很美的歌来,他也会觉得自己更美!
五让孩子玩出音乐
单纯的歌唱不能满足孩子,好玩的音乐游戏非常吸引幼儿。音乐游戏一般都是有情节的游戏。所以孩子们也别喜欢,他们只要在唱一唱、动一动、听一听、玩一玩的时候就掌握了音乐,继而也能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所以多玩音乐游戏,是孩子们感受音乐最有力的一种方法。
总之我爱音乐、孩子们就更爱音乐,让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这就是我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