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工作情况汇报
省国土资源厅:
2004年省级投资庙首镇土地整理项目第一期建设工程(水田部分),在**县庙首镇土地整理项目领导组的关心和指下,在县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公开招投标程序,安徽省长华建设有限公司、宁国东南兴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中标A标段和B标段,于2006年3月3日顺利揭标,签订了项目工程施工合同,并于4月1日举行了开工典礼,正式破土动工。本项目委托安徽和县通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
动工前,项目办公室及时组织召开了参建企业工程联系会,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事项、规范管理和报验程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组织召开了工程技术及相关人员参加的技术交底、图纸会审会议。本项目组织实施机构-项目办公室及所属机构:技术指导组、工程建设监理部、外业调查组全部进入项目区办公,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工作,为规范工程建设管理,严格工程建设程序,对项目承建企业施工进场机械、设备、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组织机构进行了报验,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计划等按程序进行了报批。现将项目建设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项目工程建设情况
两个标段的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三个单项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
1、土地平整工程总面积700亩,设计标准田块259块,4-6月份已平整田块104块,完成土方量76000方。
2、田间道路工程设计4778米,土方工程量19070方,目前已完成路基填筑960米,完成土方量3814方,占路基土方量任务的20%;路肩浆砌石工程、路面泥结石工程均未动工;设计生产路2738米,土方1841方,目前已完成路基填筑550米,完成土方量400方,占路基土方量的20%。
3、农田水利工程,目前正在预制钢筋混凝土U形槽及预制板构件。
二、项目工程质量情况简析
1、土地平整初期施工程序不够清晰,施工程序未达到合同中技术条款的有关要求,完成的田块均为初步平整,通过现场检测后,进一步进行了平整,目前已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2、田间道路工程,因只完成路基工程量的20%,尚未进入质量检测阶段。
3、农田水利工程,已预制了部分钢筋混凝土U形槽及预制板构件,通过试块检测,均符合项目工程质量要求。
三、施工进度情况分析
一是由于项目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在春节期间,工程建设招投标延误了一定的时间;二是工程建设开始后,阴雨天气较多,机械无法进行施工;三是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深眼田”,造成机械无法进场施工。因此,整个工期延后近三个月。
四、下一步工程施工计划
为保证项目工程达标验收,尽可能按期完成项目工程建设任务,项目办公室一方面加强了工程建设管理,一方面与郎溪县联系,并组织承建企业项目经理、项目办技术指导组、监理部、项目区村委会负责人等相关人员,于6月2日到郎溪现场参观了土地整理项目区工程建设和档案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等方面情况,学习并取得的宝贵经验,为本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下一步我们将一是加强项目工程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敦促承建单位加大机械设备及技术力量的投入,以保证项目工程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强化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施工程序,按规范要求对施工项目进行检测、报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一期工程的土地平整工程力争于八月底前完工,田间道路九月底前完工,农田水利10月底前。
五、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和县政府会议纪要精神,项目办公室单独设帐,专款专用,严格执行报帐制度。
截止6月20日,使用项目建设资金62万元,其中:前期工作费31.54万元;业主管理费5.45万元;项目工程施工费实际投入31万,现已拔付25.01万元。
2006年6月21日
第二篇:土地整理项目工作汇报(模版)
xxxx年,我县的“金土地工程”项目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了工作机制,规范和强化了管理,各工程项目建设已全面启动,进展顺利。
一、基本情况
xxxx年,我县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共三个,有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xx村,预算总投资xxxxx万元(工程直接投资xxxxxx万元),项目县总面积xxxxx亩,整理面积xxxxx亩,新增耕地面积xxxxx亩。
二、工程进展情况
7月23日第一个项目开工建设起,截止目前,三个项目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xxx万元、土石方xx万m3、投工xx万个,在建山平塘xx口、囤水田xx口、蓄水池xx口、石河堰xx道、田间道路基整治xx公里、生产道路基整治xx公里,硬化田间道xx米。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全机构,明确职责
1、县委、县政府及时组建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金土地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整个项目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同时,县委、县政府实行了县级领导对口联系项目工作制度,加强了领导力量。各项目所在镇建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落实了人员,明确了职责
2、从国土资源局、农工办、项目实施乡镇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直接指挥下,专职开展项目组织管理工作。
3、构建了县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项目乡镇积极配合的运行体制。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强化规范管理,有序推进工作
1、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本着“结合产业发展,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完成了3个项目的规划、可研报告、申报立项、施工设计、招标代理机构比选、项目工程施工招投标等施工前准备工作。
2、依法确定项目工程施工,完善相关手续,及时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开工建设。
3、加强工程管理,确保质量和工期。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根据工程建设内容与农时季节的要求,本着“既要保证工程建设,又要兼顾农业生产”的原则,合理编制了“施工方案”,确保3个项目工程在11月底竣工,12月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利因素和不可预计因素,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以“周”为单位,倒排工期,督促施工单位大力组织机械设备和劳力,严格遵守质量、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工程监理和技术指导,加快工程建设。
四、工作体会
(一)领导重视、各级努力是关键。我县项目取得有效进展,得益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得益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积极配合;得益于镇村组干部的扎实工作和群众的支持参与。
(二)规范运作是保障。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照规范程序完成相应工作,各项工作才能有序推进。
(三)强化监督管理是核心。强化监督管理,重在任务和责任的落实,重在施工组织的统筹,重在质量和进度的监控。一是我县的三个工程项目在规划设计、代理比选、招投标等重要环节,均有市土地整理中心、县发改局、县监察局等部门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各环节的合法、公正性。二是每个项目都明确了业主代表和技术负责人,并在开工前,组织召开技术交底会议,提出明确的项目建设技术和质量要求。三是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了维护施工设计、加强质量监控,对不合格的工程做到坚决返工。
(四)广泛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是基础。项目立项后,县政府及各项目镇相继召开了动员会,在项目村还召开了村民大会,对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以及群众应当如何参与、配合等,做了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营造出了良好的工程建设氛围。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加强各方间的沟通协调,解决建设整体需要与个别群众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在求得信任和理解基层上,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五)施工单位的不懈努力是保证。在项目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施工单位顾全大局,积极自筹资金应对难关,如期开工建设,并保证了前期工程施工所需材料、机械设备和人员的组织到位,确保了工程进度。xx镇xx村项目施工单位自8月3日开工建设以来,短短1个月时间,完成在建山平塘xx口、蓄水池xx口、石河堰xx道、田间道路基整治xx公里,硬化田间道xx米。同时,在该项目的带动和促进下,其余两个项目的工程进度也得到较大提速。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加强工程质量和工期管理,加强工程建设督促检查和监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合格、进度满足要求、验收顺利通过。
(二)畅通信息,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学习与交流,不断提高规范化运作和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和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四)加大工作上下衔接的力度,取得各方面的支持和理解。
第三篇:土地置换项目工作汇报
土地置换项目工作汇报
****镇位于**县城西15km,全镇耕地面积46590亩,人口42128人,辖10个村居,2008年经省政府批准,我镇仁和村闫庄、新庄村代庄纳入2009年第一批次建设用地置换项目,项目于2009年3月开工,同年6月实施完毕,项目实施后,两个项目区中散乱,闲置的宅基地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耕地面积增加,耕地质量提高,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初步显现。
一、项目概况
闫庄项目区面积155.3亩,复垦前住宅用地占地150亩,其他农用地5.3亩,复垦后耕地面积134.7亩,农田水利及道路建设20.6亩,新增耕地率达87%,拆迁安置33户,补偿资金479847元,其中房屋拆迁补偿434091元,树木补偿32790元,青苗补偿12966元
代庄项目区面积38.8亩,复垦前全部为宅基用地,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38.8亩,拆迁13户,补偿资金212409元,其中房屋补偿195339元,树木补偿12710元,青苗补偿4360元。
二、主要做法
1、广泛宣传、争取支持
加大相关政策宣传力度,通过会议、广播、橱窗、条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土地置换的政策内容和操作方法,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土地置换工作的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扩大耕
地面积、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有利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推动新农村建设。同时,对广大群众最关心的拆迁补偿、土地复垦后的分配等工作都讲得清楚明了,最大限度地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2、充分酝酿、因地制宜
在推进土地置换过程中,我镇充分尊重民意,在确定拆迁范围、村庄布点规划设计中,层层召开会议,根据群众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和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等因素,确定置换点和整理项目。因地制宜,做好规划,综合考虑复垦成本、群众愿望、置换成本等因素,排出项目实施的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循序推进。对所整理出来的土地,仍归原村民组使用。
3、严格程序,注重质量
在土地置换工作中,从组织人员调查摸底、选点、会议商定、附属物登记、补偿核算、补偿金发放到申报验收等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严格资金的管理,建立专账、分类记账、专款专用,确保资金规范使用,严把工程质量,全程跟踪管理。在项目实施工作中,未发生一起强制清理行为,也未发生一起因置换安置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
三、下步工作打算
继续加大对农村土地整治政策的宣传,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积极做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编制和申报工作,稳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真正做到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后农民满意,使土地置换项目更加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第四篇:XX乡镇土地流转情况工作汇报
XX乡土地流转情况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乡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不断增多,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土地已不再是农民唯一的收入来源,不少人开始自发地对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但总体规模不大,土地流转仅处于萌动阶段。
一、基本概况
XX乡地处永城市西南部,全乡17个行政村,3.8万人,共有耕地6万亩,人均耕地不足2亩。人多地少矛盾比较突出。为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近年来,我们在做好土地延包工作、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目前,全乡共流转土地1509亩,占全乡耕地的2.5%,形成了浑河林厂种植基地、黄庄蔬菜基地2处。流转土地每亩年均效益达到3000余元,有力地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二、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目前,全乡6万亩耕地中,已流转1509亩,流转率达
2.5%。从流转对象看,流转给承包大户6户360亩,占流转面积的23.9%。从流转主体看,委托村流转306亩,占流转面积的20.3%;农户自发(亲戚、朋友之间)流转843亩,占流转面积的55.8%。从流转用途看,被流转土地用于种植蔬菜的120亩,占流转面积的8%;种植其他粮食作物的 1340 1
亩,占流转面积的88.9%;从事养殖的49亩,占流转面积的3.1%。我乡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反租倒包。即按照群众自愿、有偿的原则,由村反租农民承包土地,签订土地反租合同,再由村集体将反租土地包给其他用地主体,由村集体与用地方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村集体按期付给群众租金。反租倒包,有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推进农业示范区建设与高效农业规模经营。但这种方式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求土地区块相对集中,二是群众意愿比较集中,三是村两委有较强凝聚力。
(二)转包。即在土地承包期内,原承包者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给他人,土地承包合同的各项权利与义务由新承包方履行。但这种方式仅在村、组内进行,转包的地块面积较小且分散,不利于承包者经营管理,且基本上是口头协议,出现纠纷不易调解。
(三)租赁。即农民将承包期内一定时限的土地使用权,有偿租赁给用地单位或个人。土地租赁操作简易、纠纷少、机动灵活,租赁双方都能获得较高的收益,还能促进高效农业的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农民土地条块明显,租金各户要求不一,严格限制租赁规模。
(四)代种。即农户将亲友不愿耕种的土地代为耕种,原土地耕种者不收费用,耕种者每年象征性给一部分粮食或无偿。但这种方式不符合有关政策,土地经营仍维持现有耕种方式,对土地流转有害无益。
三、当前土地流转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我乡来说,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一)思想保守,守地吃饭,制约土地流转规模。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口增加,土地管理重担基本落到在家留守老年人身上,而正是这部分人群思想保守,不愿丢下土地,甚至对子女流转土地横加干涉,严重阻碍土地流转。
(二)流转期限不确定因素较多,新土地经营者不愿过多投入基础建设,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对转入方来说,拥有的只是土地使用权,是“租地”而不是“购地”,对基础设施的建设维修缺乏足够的积极性,满足于“得过且过”。这一责任矛盾造成目前流转土地的灌溉、农电等农田基础设施现状欠佳,年久失修、带病运行的为数不少。
(三)土地流转用途结构过于单一。目前全乡已流转土地中,用于粮食的比例高达85.8%,但粮食属季节性作物,一但流转条件发生变化,转入方就会择“惠”择“地”,不能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反而为土地流转带来负面效果。
(四)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土地流转,但上级局委没明确其职责,工作开展仅限于开会、报表。村级基本上没建立土地流转组织,土地流转处于流放状态。
四、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对策措施
要推进土地流转,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舆论宣传。部分老百姓旧习惯根深蒂固,有的宁愿土地荒芜也舍不得流转出去;有些干部对土地流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支持、不引导,导致土地流转困难。因此,要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中共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教育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知法、懂法、用法,从思想上消除他们对土地流转的顾虑。
(二)进一步坚持政府引导,进行政策扶持。要严格按照中央政策规范土地流转,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具体管理办法,同时,要制定并落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激励机制,政府财政可以安排适当资金,对流转土地进行一定的补助奖励,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拓宽流转模式,创新招商思路。我乡目前的土地流转主要是户对户,这种模式结构单一,效益不高。因此,要创新机制、大胆实践,支持公司对农户、种植大户对农户流转模式,对已流转土地进行多元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
(四)成立机构,健全制度,为土地流转提供保障。成立相关机构,为农户和承包户牵线搭桥、提供信息服务;及时介入,引导农户签定规范合同,保障双方合法利益,规范土地流转流程。
第五篇:XX乡镇土地流转情况工作汇报
龙店乡土地流转情况汇报
领导和同志们:
龙店乡地处武邑县城西北部,全乡51个行政村,2.95万人,共有耕地7.32万亩,人均耕地不足2.48亩。人多地少矛盾比较突出。为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近年来,我们在做好土地延包工作、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目前,全镇通过出租、互换、转让、转包等方式共流转土地980亩,占全镇耕地的1.3%,签订流转合同200份,形成了码头新纪元蔬菜种植基地、朱庄蔬菜大棚基地2处。流转土地每亩年均效益达到2万余元,有力地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一、加强引导、规范规程、完善机构,积极推动土地依法有序流转
近年来,随着我镇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不断增多,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土地已不再是农民唯一的收入来源,不少人开始自发地对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为了规范流转秩序,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针对我镇农业生产实际,不断引进和培育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规划了田口养猪基地,刘庄甜瓜制种基地,鼓励农民按照规划,把土地向种、养专业大户、优势产业集中,以提高产业经营的规模。为此,我们出台了《关于鼓励
1农业产业集中发展和实施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秩序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农经、司法、土地、农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土地的流转工作。我们统一制订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按照‚政府引导、农户流转、规范合同、依法鉴证‛的流转办法,把重点放在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流转双方责、权、利上。对单个农户之间零散土地的流转,按照双方意愿,当好中介,做好参谋;对大面积土地的集中流转,坚持以农民自愿为首要原则,按照涉及农户的多少,分别召开所属村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形成决议后再逐步实施。对积极性不高的农户,采取以优换劣的办法,先以其他农户的土地与之置换,然后再参加流转,确保所有农户均达到满意。同时,我们还组织农技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组,对流转土地进行等级测定,按常产和市场价格为农户与受让方或承租方提供流转参考价格,并坚持由农户直接与土地承租、承包人签订流转合同,流转所得直接归于农户。为保证土地合法流转,我们坚持对土地流转过程进行逐一审核,定期检查,凡发现违反农村土地承包法规的,一律予以制止,责令恢复原承包经营关系。不仅如此,为更好地服务和规范全镇土地流转,我们以镇经农经站为依托,投资余万元,建成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全镇个行政村设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该中心具体负责制定土地流转规划、收集各服务站传来的土地流转信息并对外发布,规范
土地流转程序,开展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为更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中心还设立了土地纠纷调解庭,对农村土地纠纷进行调解,维护了农村稳定,有力推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实现了流转方式的多样化和土地经营的规模化
农民以土地为本,把手中的土地视为生活的基本保障,不愿轻易变更、交换经营权。为此,我们提出土地流转要以人为本、以效益为中心,促进土地在流转中升值,通过流转给农民带来切切实实的实惠。在各类规模化经营项目中,我们按照产业开发的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种流转模式。龙珠大枣基地建设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互换和转包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共完成土地流转面积亩,使基地外的户农户通过土地互换进入了基地,实现了集中连片发展。土地形成规模后,我们立即投入人力、物力,进行了集中整治,不但新增有效耕种面积余亩,还全部完成了农田基本设施配套建设,使原本较为贫瘠的耕地得到全面改造。土地流转主要采取了出租的形式,户农民将亩山地以每年每亩350元的价格租给进行规模开发。在基地,则采取土地入股的形式,基地规划区内的户农户以亩土地折价入股,创建了、、、三家养殖公司负责经营。基地总投资万元,共建有标准养殖大棚个,农户以土地折价的股金年可分红余万元,亩效益比种植粮食作物提高了近倍。采
取这种流转形式,200 年,通过引导群众进行土地经营权转包,我们在等个村共流转土地亩,建成了一处园。
三、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加快了高效益农业建设进程和农民增收步伐
我们坚持以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村城镇化为主要方向,坚持围绕建设新型农业项目搞流转,围绕提高农业效益搞流转,使土地这一存量资产得以盘活,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一是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全镇已建成了准化生产基地万亩,以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2万亩,果树面积达到万亩,建成各类养殖小区个,现代化养殖大型基地处,年出栏各类畜牧产品余万头(只),基本形成了‚南菜、中牧、北果‛的产业结构布局。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各现代化基地的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农业经营实现了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高效益、集约化发展,带来了‚农民成‘股民’,土地变资本‛的可喜变化,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三是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土地流转,解除了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束缚,目前,全镇民营企业就业人数达到余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达到余人,个体工商户达到余家,从业人员达到余人。
领导和同志们,虽然我镇在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借这次领导调研的机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不断把这项工作引向深入,为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1年2月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