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迎接课堂教学法改革的第四次革命
《迎接课堂教学法改革的第四次革命》读后感
寒假期间读了《迎接课堂教学法改革的第四次革命》这本书,书里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我选择了课堂教学法改革、尝试教学和有关预习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对理论的知识关注的比较少,看的比较多的是实际操作方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课堂教学改革应该说不是一个新词,可以说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倡的是课前的预习,课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引导并进行实践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摆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预习很重要,这是很多人的共识。可以这样说:不重视预习的学生,不是一个会学习的学生;不重视预习指导的教师,不会是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预习是学生自己动脑、自己探索、自己对知识摸索理解的自学过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应该先把预习放在课内名正言顺地进行,先教会学生如何预习?预习什么、怎样预习。只有各种自学能力熟练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有控制、有步骤地转一部分预习内容到课外。
另外,这本书对于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也进行了一些阐述,叶圣陶老先生提倡“相机诱导”反对“主讲”,但并非全盘否定“讲”。他说:“老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来‘逐句逐句的翻’,把文言翻为白话,把白话翻为另一个说法的白话的。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搅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这是说,教师的责任在引导,引导并不排除教师讲解,有时还要“畅讲”,但要精当,要讲到学生的困惑之处、谬误之处、或者见不到之处。教师“给他们纠正,补充,阐发”,给学生启发指点一下,使学生开窍,从而领悟方法。这样的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的境界。又指明了两个基本点:一是“运其才智”,以开领悟之源;二是“勤其练习”,以得纯熟之功。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事。”
第二篇:课堂的革命
课堂的革命
——我校开展“1+1”学案课堂教学改革回顾2008年山西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我校被确定为省级课改基地校,这样的大教育改革背景及平台给了我们更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理念;钱学森之问、温总理讲话、张卓玉厅长《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向每位实践层面的校长和教育工作者寄予期冀!在不断地追问,不断地质疑、不断地发现中坚定信念、形成认识:我们需要以人本主义的行动回答第二次教育革命的可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主要的阵地在课堂教学;一定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态课堂,从“知识的课堂”到“能力的课堂”再到“创新的课堂”、“生命的课堂”,成为了心中的一个梦想!
省内外许多名校,尤其我省课堂改革学校成功校的实践与成果给我们以信念、激励与感召。同时学校多年进行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实验课题探索,为今天的课堂改革酿就了良好的土壤。
为此,我们从2010年初开始做了积极的铺垫和准备工作。
首先、调整任命新一届领导及管理层队伍,做好干部这个主要因素的准备工作。
其次、2010年初开始,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派领导、备课组长等骨干力量北上南下省内外交流学习,专家进校、沙龙研讨等活动做课堂改革理念的渗透,心灵的浇灌。变校长的想法为大家的想法,变学校的愿景为教师的愿望。
今年暑假8月份,通过全员进一步的沟通、培训、洗脑、表态,启动安排尖草坪一中“1+1”学案课堂改革,定方案、立制度,落实行动。
“1+1学案课堂”教学改革以学案导学、自主展示、以学论教、教学相长为总原则,就是要让学生快乐、健康、充满挑战,有责任感的学习、成长。采用自主课+展示课两种课型。评判标准是:一看这节课有多少学生展示;二看这节课解决了多少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三看这节课新生成多少问题; 四看这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9月:上旬充满争论与质疑,举步维艰;中旬在艰辛与游说中前行,出现转变;下旬陷入未知不可测的沉静中...10月:领导引领带动——示范课
11月:组长骨干推动——研讨课
12月:全员整体挺进——公开课
期中考试:11月9—11日,太原市期中统考,高一、二参加,成绩揭晓,倍感欣慰,成绩正常并趋提升态势!尤其主动积极课堂改革的班级和学科取得较明显好成绩。
11月:组长骨干推动——研讨课。备课组长、学科负责人29人进行了展示,大约30﹪的备课组长在反复摸索中定位良好,课堂流畅,效果良好。
12月:正在进行全体5年教龄以上教师的公开课及教研组说课活动。我高兴的看到我们的每一节课堂正在转变,并且这种变化是一种瓶颈突破的变化,不仅老师在接受、适应、创造着新的课堂,学生的表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的几点感想:
1、课改的前提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把学生要看作是有生命力的、需要呵护的、有水分与阳光即可生长、成熟的人。教育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此时此刻是否健康、快乐的成长,学生的生存质量就是教育质量。高考自然会成为其副产品。
2、课改的关键在于校长信念的坚定和全员行动的落实。校长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在信念,体验在课堂,参与在教研,解决在过程,反思在环节,激励在亮点,落实在行动,成功在育人。
3、课改的持续发展就是用改革精神不断解决改革中问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是课改的灵魂。
教育对于我们注定是一种责任与缘分。人生为责任而来、责任大于天!为了爱与责任,我们与课改牵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第四次浪潮——电子商务的革命
第四次浪潮——电子商务的革命
1980年3月,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代表作《第三次浪潮》出版,随即席卷全球,这本书对此后几十年的信息革命做了精准的预测。三十多年过去了,托夫勒的预言大多以成为现实,然而信息技术的脚步却不会因此停步,相反将更加飞速的向前发展。
开放与创新永远是互联网不变的主题,而更好的服务大众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互联网从业者的目标。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无论是facebook还是twitter,foursquare还是instagram都符合了开放与多元化的宗旨。一个封闭的互联网产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而在这里,小编已经预感到了电子商务的一场风暴即将来临,一个全新而又开放的互联网产品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
试想一下,当一个有着3,000,000优质商户,1800,000,000张银联卡及持卡用户的平台完全开放时,所有的电子商务从业者都应该从里面发现无限的可能。这不是危言耸听,U联生活开放平台正是这样一场电子商务的革命的发动者。
什么是U联生活:
U联生活是银联金融网络旗下的网站,专业为商家提供营销解决方案,为用户免费提供银行卡优惠。有深圳市淘淘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TTG)提供系统技术支持及运营。
什么是U联生活开放平台:
U联生活开放平台是U联生活网站提供的开放平台,开放300万平台商户,18亿张银行卡及其用户,允许开发者基于web或者移动客户端在银行卡上增加应用,如优惠券、营销活动电子凭证等。
U联生活开放平台的优势:
完善的清结算服务——U联生活为开发者提供真实、客观、准确的与商家进行佣金的清算与结算服务,完善的数据统计,实时监控商家营销效果。营销灵活设置——U联生活支持开发者与合作商户开展各类折扣营销活动,折扣比例后台参数灵活设置。
盈利模式清晰——U联生活为开发者提供清晰的盈利模式。全力支持合作伙伴不断成长和壮大。
开放范围广,程度深——对外开放的API涵盖了U联生活核心交易和各项垂直业务的主要流程,同时支持开发者二级渠道扩展。
平台开放地址:http://
第四篇: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解析中科院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
新科技革命先兆显现
近几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都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报告。为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大趋势、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200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组织300多位高水平专家,开始了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研究。
这次规模庞大的研究涉及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人口健康、农业、生态与环境、生物质资源、区域发展、空间、信息、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纳米、大科学装置、重大交叉前沿、国家与公共安全等18个重要领域。
专家们研究认为,从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态势看,奠定现代科技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基本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科学的沉寂”至今已达六十余年,科技知识体系积累的内在矛盾已经凸现,在物质能量的调控与转换、量子信息调控与传输、生命基因的遗传变异进化与人工合成、脑与认知、地球系统的演化等科学领域,在能源、资源、信息、先进材料、现代农业、人口健康等关系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领域,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经显现。
“这次金融危机将加速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步伐,在今后的10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面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任务,面对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我国必须及早准备。” 经过一年多的潜心研究,专家们基本理清了至205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重要科技领域的战略需求,提出了若干核心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从我国国情出发设计了相应的科技发展路线图。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八大战略体系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既面临着可能发生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空天海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严峻挑战。
为此,专家们在这份路线图中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的整体构想。一是构建我国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替代资源;二是构建我国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加速材料与制造技术绿色化、智能化、可再生循环的进程;三是构建我国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发展提升智能宽带无线网络、网络超级计算、先进传感与显示和先进可靠软件技术,走出一条普惠、可靠、低成本的信息化道路;四是构建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五是构建满足我国十几亿人口需要的普惠健康保障体系,推动医学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测、预防为主转变;六是构建支撑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七是构建我国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大幅提高我国海洋探测和应用研究能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空间科学与技术探测能力,对地观测和综合信息应用能力;八是构建我国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发展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防范技术,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
“八大体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八个关键方面的图景,是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需求,面向未来,着眼世界发展大势,着眼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着眼新科技革命突破的方向,明确了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着力点。”路甬祥说。22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随之,22个涉及各个领域的战略性科技问题被提出,这些问题或关系我国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国际竞争力,或关系我国经济社会长远持续发展,或关系我国的国家安全,还有一些是应对可能发生的科技革命,需要前瞻部署的一些前沿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后IP”网络的新原理新技术研究和试验网建设、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中国地下4000m透明计划、新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深层地热发电技术、新型核能系统、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大慢性病的早期诊断与系统干预、空间态势感知网络、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探索、人造生命和合成生物学、光合作用机理、纳米科技、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系列、数学与复杂系统等。
“这些战略性科技问题在我国现行科技规划中尚未部署或部署力度不够,宜用国家行为,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采用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或重大研究领域方向集群等方式组织实施,科学设计、统筹布局、分工协作、持续攻关,力争在科学原理层面取得原创性突破,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层面取得重大变革性创新。”路甬祥说。
中科院为我国先进材料科技发展确立8项突破口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记者胡浩、吴晶晶)中国科学院10日发布中国至2050年先进材料科技发展路线图,为我国先进材料科技的研究发展提出目标并确立8个方面突破口。
路线图说,2050年前后,我国先进材料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建成材料科学技术的完整创新体系,材料全寿命成本将成为材料研发和应用的引导因素;基础研究和新工艺新设备研发能力国际领先;实现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性转变,先进材料发展能够全面满足高新技术、可再生能源、生命与健康、环境保护的需求,支撑并引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
路线图指出,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材料科学与技术应重点从8个方面进行突破。要发展计算材料学,使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得到系统准确的理解,从而使性能预测和材料设计成为可能,进而精确设计并控制材料制备过程;在传统材料不断性能升级的同时,各种新材料应逐步研究成熟并获得应用;要实现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进而发展出智能材料技术和高智能多级结构复合材料;高品质原材料的制备要争取实现高效节能,广泛采用材料绿色制备和低成本高效循环再利用技术。
同时,要推动材料近终形连续加工技术、材料器件一体化技术、智能可控加工技术得以广泛实施;服役条件包括极端条件下材料性能演化规律和机理应得到清晰认识,材料和结构器件的失效过程能被准确评估预测,实现材料寿命周期全过程评估,材料损伤能被监测与修复;要实现材料实时原位宏量的分析测试与表征;材料数据积累应不断丰富并系统全面,设计制造和材料选择综合考虑全寿命成本,形成完善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材料体系。
中科院提出我国空间科技发展三大战略目标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记者吴晶晶、胡浩)中国科学院10日发布我国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其中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提出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三大战略目标。
路线图结合我国空间科技的研究基础和现状,重点针对空间科学、对地观测及数字地球和相关空间技术,提出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远景为:以国家需求和科学技术关键问题为牵引,全面加强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到2050年,使其在国家战略发展中承担和发挥应有的和突出的重要作用,为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路线图提出我国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三大战略目标。一是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探索与研究,在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及其预报和地外生命探索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的突破进展,全面提升我国空间科学的研究水平,用重大科学成果提升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文化上的贡献度。
二是空间应用发展战略目标:以发展对地观测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地球科学平台与地球系统模拟网络平台为主线,综合利用空间信息,模拟与预测气候变化、区域水循环与水安全、碳循环与生态环境、陆表覆盖变化、突发自然灾害等,以及寻找与发现新能源、新资源,大幅提升空间科技支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我国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能源与资源短缺等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约束问题和应对全球变化、生态退化、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问题上形成重大突破,实现我国从空间应用大国向强国的战略性跨越。
三是空间技术发展战略目标:针对科学和应用两大需求,依据技术发展规律,突破关键和瓶颈技术,在超高分辨能力、超高精度时空基准、轻小型化空间飞行器和有效载荷、临近空间飞行器、深空超高速和自主航行,以及人类在空间的生存和活动能力等领域进入世界领先行列,为空间科学探索和空间信息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科院提出我国农业科技要从五大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记者胡浩、吴晶晶)中国科学院10日发布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其中提出我国农业科技要从五大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路线图提出,到2005年,要通过各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使中国农业具备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食物总量和质量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农业进入传统功能与现代多功能并存的未来新农业所需要的科技支撑条件的目标。
路线图从植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动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资源节约型农业科技、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科技和农业现代化与智能化农业科技等5个重大农业科技领域分别拟定了至2050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路线图。
在植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领域,将重点突破植物光能转化和利用效率,坚持开发基于基因组信息的关键生物技术,构建我国功能植物的产品研发创新体系,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动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领域,发展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畜禽水产业,包括海洋渔业,为人类培育安全、生长快、蛋白含量高、产肉量高、饲料转化率高或抗病力强的畜禽水产品。
在资源节约型农业科技领域,研究水分、养分、人工辅助能资源高效利用机制和途径,主要研发耕地保育与替代技术、工程-生物-化学节水技术等,全面建立节地型农业、节水型农业和节肥节能型农业三大生产技术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机械化、规范化和配套产业化,实现农业生产力的持续提升和资源的持续利用。在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科技领域,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重大病虫害防控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和综合技术集成创新,建立农产品病虫害流行的预警防控系统、智能专家管理系统,以及从源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数字跟踪系统,实行精确监测和防控的“主动安全战略”。建立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和绿色生态环境,实现精准化食品设计和品质调控,研发多样性的营养食品,改善膳食结构,并创制“智能化个性营养食品”,满足个性化的营养需求。
中科院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科技发展三步走战略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记者吴晶晶、胡浩)中国科学院10日发布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科技发展三步走战略。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工作的基本现实矛盾是,一方面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很大,已探明的主要矿产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我国矿产资源找矿潜力巨大,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不高,与矿业开发有关的环境问题突出,对矿床的研究、勘查和开发程度偏低。
路线图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科技发展的战略安排是:2020年前,确定我国主要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和找矿远景;突破元素野外现场精确测定技术,航空物探技术,成矿信息高精度提取技术;积极改善我国矿山生态环境状况等。2020年至2030年,建立我国大陆成矿理论体系;突破西部地区地下2000米以内矿产资源高效高精度探测技术;突破低品位矿和尾矿高效清洁利用技术等。2030年至2050年,揭示地球系统与成矿系统的关系;突破地下3000米至4000米矿产资源探测技术;形成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整套核心技术等。路线图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科技发展的大致指标,即2030年至2050年,我国地下3000米至4000米以内资源探明率达7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达8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80%,能耗下降50%,“三废”排放量降低80%,基本控制矿产资源采、选、冶等生产环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重要矿产资源替代和循环利用率达40%到60%。
中科院提出我国能源科技十大技术方向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记者吴晶晶、胡浩)中国科学院10日在京发布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其中凝练出十个旨在引领我国能源科技发展、造就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工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技术方向,这十大技术方向包括高效非化石燃料地面交通技术、煤的洁净和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电网安全稳定技术、可再生能源规模发电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和原材料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氢能利用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新型核电与核废料处理技术、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能源技术。
路线图还提出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近、中、远期发展的阶段目标。2020年前后,突破新型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初步形成煤基能源与化工的工业体系;突破轨道交通技术、纯电动汽车,初步实现地面交通电动化的商业应用等。2035年前后,初步形成以太阳能光伏技术、风能技术等为主的分布式、独立微网的新型电力系统;突破新一代核电技术和核废料处理技术等。2050年前后,突破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氢能利用技术、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海洋能发电等技术,基本形成化石能源、核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并重的低碳型多元能源结构。
中科院提出2050年我国建立普惠健康保障体系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记者吴晶晶、胡浩)中国科学院10日发布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其中人口健康科技发展路线图提出,到2050年建立一个适应我国人口健康国情的普惠健康保障体系。
路线图提出,这个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以预防和控制重大慢性病为核心,将抗击疾病的重心前移,推动医学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测干预为主转变,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环境–心理–社会的会聚医学模式转变,形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健康营养生活方式的科技保障系统,建立中国特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生物防范体系,实现全民身体健康进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规模化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强国。
路线图提出,我国要从人口控制和生殖健康的基础研究入手,发展安全有效和使用方便的新一代避孕方法;建立生殖健康干预技术,初步实现利用基因矫正和辅助生育技术消除常见的遗传缺陷;降低人口出生缺陷,提高优生优育的水平。
同时,路线图提出,解决认知、行为与精神障碍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实现个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已经成为国家的迫切需求。要进一步加强对脑认知功能的物质基础和工作原理的研究,寻找心理、精神疾病发病的生物学基础,实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降低我国人群的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国民的智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和维持认知与心理和谐。
此外,路线图提出要把生物技术药物作为我国医药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和新的生长点,大力推进现代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和产业。
中科院制定生物质资源科技发展六项战略路径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记者胡浩、吴晶晶)中国科学院10日发布中国至2050年生物质资源科技发展路线图,制定6项战略路径促进中国由生物质资源大国向生物质资源及生物经济强国转变。
路线图提出,要系统认知生物界的生物物质资源、功能性资源、基因资源和生物智能资源,通过6项主要战略路径的研究,确保国家未来生物质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中国21世纪生物资源科技、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源安全保障,实现中国由生物质资源大国向生物质资源及生物经济强国的根本转变。
这6项战略路径包括,加强光合作用机理与提高作物及能源植物光能利用效率研究,建成我国可持续生物能源的研发体系,最终实现我国生物再生能源技术规模化应用和商业化;加强生物质能源研究,建立能源植物繁育和生产基地,优化规模种植及加工生产体系并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品级,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生物质能源,以替代进口石油30%左右;加强微生物资源发掘利用,加强微生物资源研发及相关产业链体系建设,提升我国生物产业的竞争力;加强战略生物资源的发掘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生物能源、农林产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源头生物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加强基因组及基因资源研究,揭示生命系统的分子机器,建立系统生物学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加强仿生材料与仿生技术研究,为设计和建造新的技术设备提供新原理、新方法和新途径。
第五篇:构建“五步教学法”,积极推行课堂模式改革
构建“五步教学法”,积极推行课堂模式改革
——王义贞中学课堂模式改革实施情况汇报
2010年在市教育局“课堂效益建设年”工作思路的指导下,自2010年四月份起,我校开始模仿山东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在 “临帖 ”过程中,我校不断总结在实施新课堂模式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改革以来,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变,但在发生变化的同时,却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教学进度缓慢、教学效率低下、导学案的印制缺乏实质意义、教师学生陷入题海中、学生考试成绩不很理想等,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高效课堂的目标相差甚远。为解决以上问题,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我校教导处在广范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研究决定,结合我校教学实际,于2010年10月,形成了适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学生预习----点拨引导----分层运用----交流展示----小结提高的“讲练结合、分层要求”的五步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以“面向全体,分层要求;强化预习,培养习惯;全面提高质量,确保品牌”为目标,课堂教学分五步完成,课堂上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教师的引导;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也有学生的热烈讨论;既有学生的讲解,也有学生的质疑。该教学模式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结合,达到了降低教师的讲、提高学生参与的目的。为督促该教学模式在我校的大力推进,学校行政值日领导及教导处分管领导,每天对全校课堂教学进行巡查,并将巡查情况及时向老师们进行反馈。
构建“五步教学法”是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的结果。
一、“五步教学法”具体内涵
学生预习----点拨引导----分层运用----交流展示----小结提高的“讲练结合、分层要求”的五步教学模式。
1、教师发放学案,师生明确目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预习并巡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2、教师结合教案、结合学生预习掌握情况,点拨本课主要知识和学生难理解知识,并作相应的应用示例。
3、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层解决学案上的相关练习。
4、小组内交流讨论,班内展示。
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形成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分层掌握本节课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要求一课内容体现五步教学而不是在一课时都体现出来。
二、“五步教学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l、抓集体备课,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有效的教学准备环节,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都能有效备课,必须抓好集体备课。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要充分研究集体备课的内容、形式、原则、方法等。
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的过程,在每次集体交流中,教师要立足课程标准,不仅讨论教材核心内容、教法及学法,还要就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每位教师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2、抓学生预习,提高学生学习准备的有效性。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就是课前学习,是在教师教学之前,先由学生自己独立的阅读、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我们要研究学生预习什么,怎么预习,对于预习的内容,学生首先要看看那些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哪些内容是看不懂的,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等。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管从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的方面来讲。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提高课时效率和效益,就必须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教”、“练”的时间结构。
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减少讲解的时间,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经历、去发挥,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要善于精讲,以“学”定“教”,讲在点子上,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时间,使“课时”不要成为“教时”,而是“学时”。
4、抓作业设计,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是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知识的有效手段。作业的目的就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所以必须有当堂作业练习的时间保证,练习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我们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作业内容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有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我们还要求学生作业的布置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备课组统一确定,杜绝无效作业。
5、抓评价研究,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的评价主体,应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即使对教师的“教”,也要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是否紧张地学习、效果怎样来评价。这样,评价主体由“重教”转向“重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这样,教师备课、讲课从实际出发,讲究有效,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
三、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教师方面
1、学案、教案并重
学案编写的内容与导学案有一定的区别。学案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学习小结等五个环节(语文学科还应有知识准备或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学生预习提示;二是本节课配套分层练习。学案供同学科组所有师生使用。
学科教师还应编写与学案配套的教案,编写体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教师引导学生的策略,也就是教师精讲的部分。
2、规范了学案、教案的编写流程 根据学科负责人的安排,学案由学科组内教师轮流编写。每周六校本研训时间,在学科负责人的组织下,同学科教师集体讨论研究下一周所学单元或章节知识的设计思路。
在形成某一课的统一意见后,由主备教师编写学案。学案形成后,教师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案编写适合教师个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案。
3、明确了学案、教案的编写要求
学案的编写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同学科教师的统一意见下设计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中的分层练习,必须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指导、分层训练。可将练习设置为几个不同层次:A部分为基础题。直接明显体现学习目标,供潜能生使用;B部分为中等难度题,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综合,供成绩处于中等及以上的学生使用;C部分为能力提升题,供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使用。(语文学科可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要求,适当增加尖子学生的学习难度)。每部分习题必须精选,数量不宜过多,建议ABC三个等级的题量比例为4:3:3。
学案中预习的设置要求明确学生预习的步骤、预习的方法、预习内容或提纲等。
教案的编写必须依据学科组的统一教学意见,体现教师个人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二)、学生方面
各班级各学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各班学生平均编成7--8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根据学生成绩,要求每一位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鼓励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鼓励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
四、“五步教学”的评价方法(1)、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
① 坚持校长、行政值日领导、教导处分管领导巡堂制度,以督促教师按新教学模式上课。巡堂主要看学生参入课堂、自主学习等情况。②教导处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三次的常规教学检查。检查细则依据我校新课堂模式标准制定。检查结果纳入学期末的教师目标考核。
③按规定七年级语、数、外,八年级语、数、外、物等学科男50岁、女45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必须依据我校新的课堂模式完成一堂达标课。其结果纳入学期末的教师目标考核。一方面,达标,在教学研究项中计5分,另一方面,达标课得分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到教学质量得分中。学生对教师评价:
教导处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教师是否采用新模式教学。依据调查结果进行量化评分。(2)、对学生的评价 ①、小组评价
各班级自行设计学生课堂评价表。以小组为单位,各班每周五统计各小组学生的表现,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得分,评出两个优秀小组,颁发流动红旗。②、学生评价
各班级依据学生课堂评价表的记载,不定期评出各类“××星”。科任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可以将学生评价等级适时进行调整。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可以提升做题等级;对于吃不消的学生可以降低学习要求,加强其基础知识的学习。
五、推行“五步教学法”以来的一些变化 通过前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校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交流展示的胆子大了,语言流畅了,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增强了,教师动态把握课堂能力也增强了,课堂质疑、反思、生成也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阅读教师编写的学案,并能进行有效的预习,完成既定的预习题。预习中不懂得问题,学生能积极反馈给教师,以便在点拨环节有的放矢。
2、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带着问题去听讲的习惯、细心聆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大胆发言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互相竞争等良好习惯在“五步教学法”的推行中,学生逐步养成。
3、教师研究教学的氛围日渐浓郁。教师的教学由原来的个性行为变为共同研究。学案的制定是同学科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们共同研究解决的途径。
4、教学研究蓬勃开展。推行“五步教学法”以来,各教研组以达标课为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教师看课积极认真,评课活动异彩纷呈。教研成果层出不穷。
六、推行“五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困惑
“五步教学法”推行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五步教学法”重视了预习环节,但我们的教师还很难一下子转轨,总习惯在课前准备好进教室就开始讲授。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总存在不放心的思想。
2、如何科学指导学生预习,上好预习课是很多老师在推行“五步教学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3、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大程度上还是依据手头的资料,很少出现个性化的、有价值的课堂生成。
4、学案编写任务完成了,但教师的个人备课出现不严谨的现象。
5、学生对个人及小组的评价结果不是很在乎。
6、如何恰当地处理学生分层练习也是我校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7、教研室所发的导学案所设计的预习内容过多过细,导致预习时间过长、教学进度缓慢,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有的学科只用了其中的一部分。
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向前推进的构想
1、教育主管部门在改革的核心问题上不能过多干涉学校的做法,如导学案的使用不一定符合所有的学校,杜郎口模式不一定在我们这个地方有合适的土壤。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对教师原有的教学方式、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的彻底变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目标或取得明显效果,我们也不应该追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短期效果,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行“五步教学法”,是结合我校实际的具有我校特色的产物,它的实施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否科学、能否实现课堂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得到实践的检验。
王义贞中学教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