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方合作,探索整村推进工作新方法
多方合作,探索整村推进工作新方法
----金平县干塘村扶贫合作项目实施情况
(金平县外援项目办 王良岗)
一、基本概况
(一)项目背景 干塘是金平县金河镇的一个委会,位于属于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周边,两边为郁郁葱葱的高山,村庄一直延伸至深山中,海拔从1760米到1860米。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面,金河镇东面,距县城所在地15公里。全村委会辖水碓冲村、干塘上寨村、干塘下寨村、韩家沟村、河头村共5个村民小组,主要为瑶族和哈尼族,共有人口3668人,798户。拥有耕地2900亩,其中:灌溉面积1704亩,经济林果370亩。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家庭养殖和外出打工,2005年人均纯收入近476元,人均有粮 270 公斤,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村。
经外交部联系,2006年9月,丹麦绫致基金会负责人一行对我县进行实地考察,并选定干塘村委会作为扶贫合作项目点。2007年1月22日,外交部扶贫办与丹麦绫致公司基金会签署了《金平县干塘村扶贫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批准项目实施,项目期为三年,项目的基本理念是为了寻求和开辟一种能解决农村贫困和资源退化问题的系统思路,并运用该思路来组织项目实施,使农村贫困和资源退化问题得到长期的根本性的改善,最终以可持续发展方式为扶贫作贡献。
(二)项目建设情况 项目总投资840万元(丹麦绫致基金会援助600万元、地方配套240万元)。主要有建饮水工程5件,其中引池7个35m3,主水池8个860 m3,管道68780m,修复5.6km的灌溉沟渠一条;水泥路建设4626m,弹石路4790m,砂石路5040m,卫生路4255m;科技文化活动室建设活动室4间350.6㎡,浇灌场地4快135㎡,配臵音响设备4套,课桌椅100套,建设球场一块;建设卫生厕所13间288㎡;浇筑庭院773户;种植草果25.9万株,瑶药29.5万株,建立瑶药品种/示范园220亩;举办各种培训145期,培训4127人次,农户外出交流考察1次30人;建立银饰加工、刺绣创业循环基金30万元。推广生物节能灶80台,建设节柴改灶147口。
(三)存在问题
1、生物瑶药种植中,种苗供应跟不上,缺少成熟的种植技术。项目规划时,与金瑶公司和科技局协商,由他们提供种苗,项目实施中却不能保证供应。金平的瑶药过去都是采集野生植物,都是在摸索中进行人工训化,种苗繁育技术不成熟。
2、瑶族手工刺绣和银饰加是丹麦绫致公司重点关注的项目,由于农户的创新意识低,市场开拓能力不够,虽然项目聘请了印度的工艺设计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农户技术有所提高,但还是没有形成产业和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3、项目建成后,各村民小组都制定了后续管理制度,有的村没得到认真执行,特别是村内道路卫生管理。
(四)项目效果
1、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农户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通过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干塘村委会5个村小组732户3378人1356头牲畜的饮水问题,使农户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对提高群众身体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农田得到有效的改良,大部分困难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永久性的解决。通过道路建设,解决了5个村群众运输难的问题,促进了农户居住条件的改善。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农户住房建设成本很大,许多村民的居住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一直是居住在破烂的茅草房里。道路建设完成后,增加当地村民与外界交流和接触机会,有的村民开始购买微型车从事客货运输。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就增添4辆新农用车跑运输。运输成本的降低,有能力的村民都建了盖砖瓦房。通过村内道路硬化和庭院浇筑,改善了农户生活环境。通过科技文化室和球场建设,解决了村民开会、培训和各种文体活动找不到场所的问题。通过公共卫生厕所的建设,促使村民逐步养成了讲究卫生的习惯,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通过项目实施干塘村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面貌也欣然一新。
2、产业发展,为农户增收提供了保障,生态也得到进一步保护。结合当地实际种植的草果和瑶药,不仅给当地家庭直接带来经济收入,多年以后,整个村委会2500亩的荒山荒坡得以休养生息,恢复植被,森林覆盖率得以提高,水土流失得以控制,水体涵养能力增强,生态向良性方向发展,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瑶族银饰、刺绣项目的实施,使干塘瑶区的银匠、刺绣能手思想观念有了初步转变,银饰、刺绣加工整个的技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知道自己的产品如何做了才得到市场的认可,少数村民开始在县城租铺面销售他们加工的银饰和刺绣产品。
3、农户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改变,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过去,农户本位主义严重,集体观念淡漠,通过参与项目的实施,激发了农户爱家乡和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同时思想观念也在逐步转变。过去瑶族群众耻于经商,现在能够到县城开门市,出售自己的产品,主动寻找外出打工门路。如韩家沟村,每年有一半的农户外出打工,形成户户比致富,以穷为耻的观念。一年多的时间就有12户通过打工建起了新房,村里70%农户的房屋都是混凝土浇筑的平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村村都制定了项目的后续管理办法,如饮水收取水费、村内道路、厕所分户定时打扫,在科技活动室定期开展知识培训、文艺活动等。通过项目的实施,激发了农户发家致富的热情,在参与项目活动中学会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干塘扶贫项目始终以“人”为中心,根据《金平县干塘村扶贫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和农户需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项目规划。在项目实施中强调多方合作、群众参与。通过开展项目活动,取得了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1、领导重视,多方协作。通过外交部的努力,得到了丹麦绫致公司的支持,外交部扶贫办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管理和指导。在县级成立了以丹麦绫致公司代表、县扶贫办、金河镇政府、干塘村委会、金平县农村合作发展促进会为成员的项目协调办公室,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协调办公室组织和管理项目的实施。县委、政府领导多次深入项目村检查指导项目实施,丹麦绫致公司基金会负责人每年到项目村检查两次。与项目关的交通局、水利局、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金瑶公司等部门,派出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和组织项目实施。
2、瞄准贫穷目标群体,尊重民意。在项目批准前,丹麦绫致公司基金会、外交部扶贫、县扶贫办人员到干塘村委会进行调研,了解该村的贫困状况和农
户的愿望。之后委托县农村合作发展促进会对该村的社会、经济、资源,以及农户的需求进行调查。在项目的前期调查、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注重农户的参与,并召开项目会议让农户讨论项目规划,使农户意识到他们才是项目的主人。
3、注重规划,项目公开,责任到人。项目批准后,协调办公室根据项目内容和要求,组织县级相关部门、金河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代表,逐村征求群众意见后进行规划。在规划中,明确了各村民小组的项目内容、实施时间,以及县、乡、村、村民小组各级的责任和负责人,并在村委会把项目规划一览表、项目进度表进行公示,让农户进行监督。
4、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在项目调查、规划、管理和实施中,相关部门人员积极参与,形成了人力资源的助力;在资金上,整合丹麦绫致公司、国内整村推进项目、水利扶贫项目、交通建设项目、一事一议项目,以及个旧市等社会帮扶项目资金,保证了项目资金来源,形成资金合力。
5、注重质量,分类实施。在项目实施和管理中,把质量放在首位,对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公开招标,聘请专业施工队组织施工,农户参与,同时聘请技术监理;对技术要求不高的,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组织实施,县乡派技术员指导和监督。
6、结合实际,灵活管理。项目设定基本目标,强调“边干边学”,“摸着石头过河”。项目启动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整年度实施方案,使项目活动内容最大限度地符合扶贫对象的需求,并具有可行性。例如,在项目初期,是设计按社区来实施基础设施项目的,结果在项目议标时,发现这样将一些不必要的二次搬运费用,于是向项目援助方提出调整申请,很快得到丹方的同意,并表示在以后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只要得到丹麦方的允许,均可进行调整。项目初期规划的瑶药种植是分散到户,让农户自主种植,这样既有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但实施过程中发现,种苗供应和种植技术跟不上,成活率不高。通过研究,向丹方提出建设瑶药品种/示范园建议,以培育瑶药种苗,人工训化和保护一些将濒临灭绝的野生瑶药品种得以批准实施。
7、注重群众参与和能力提高。项目一开始就强调农户参与性,让农户在思想和行动上认为实施项目是自己的事,自愿参与到扶贫项目的各项工作中来。在项目规划阶段,各相关部门和农户一起讨论,由农户选定项目并确定各
项内容的实施时间;在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安排上,通过在村委会公告项目规划和实施进度,接受群众的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把 “要我做” 变为“我要做”。特别是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中,有的群众主动让出土地、房屋,投工投劳投料。通过参与项目活动来提高农户的主人翁意识,管理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从而提高农户的能力,为项目的可持续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8、重视女性地位的提高。国际组织项目特别强调性别意识,重视女性在项目中的参与、权利和受益。本项目从设计开始就考虑了改善农村妇女家庭、社会和经济地位,以及提高农村妇女能力方面的内容。项目从妇女权益保障、卫生保健知识和生产技能培训入手,参与各个环节的项目活动,同时,结合当地实际,专门成立瑶族刺绣小组,建立循环基金,支持和组织妇女开展创收活动。在参与项目活动中,让妇女认识自己的生活处境、家庭和社会角色,增强她们的法律意识,提高卫生保健知识和劳动技能,以提高她们在家庭、社会和经济上地位,从而达到逐步摆脱贫困。
第二篇: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工作经验交流
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工作经验交流
黄铎堡镇位于**市以北47公里处,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28504人,其中少数民族23048人,占80.9%。截止2012年全镇累计实施少生快富工程889例,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3.5%。当年下达我镇少生快富任务89例,完成93例,结扎221例,完成224例,上环189例,完成243例,完成率分别为104.5%、101.3%、128%,全面完成了区委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党委政府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和帮扶措施,对整村推进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任务分解到人,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任务落实。二是摸清底数,扎实动员,狠抓宣传教育。结合“走基层、访民苦、查实情、办实事”活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主体作用,以村干部、村计生专干亲戚朋友为突破口,与目标人群勤沟通,讲政策,积极动员其落实两项节育措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利益导向作用,措施到位。积极争取财政支持,除自治区奖励资金外,每户再奖励1000元,做到边手术边兑现,同时加大村干部奖励力度,每动员一例奖励500元,充分调动了目标人群及村干部的积极性,促进了任务落实。
**村为纯少数民族村,总人口794人,当年被自治区确定为少生快富整村推进村,在上级党委坚强领导和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各部门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利益导向作用,为每户示范户免费安装大门,并提供“幸福工程”贷款1000元;与妇联扶贫等部门联系落实小额贷款20多万元;与养殖圈棚改造、农村新能源建设、广播电视“户户通”项目建设及移民新村建设相结合,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50余万元;镇党委政府另抽取民政资金补贴扶助10多万元,充分调动了目标人群的积极性,使**村当年完成少生快富任务8例,累计完成少生快富35例,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100%。示范户户均人均纯收入增收20%以上,收入高达5000多元,与此同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信息平台建设均名列前茅,在我镇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篇:镇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XX镇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加大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力度,全力保障XX镇整村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工作方案。各整村推进项目开展时须结合本方案,严格按经肥西县人民政府批复的各整村推进项目集体土地上房屋征迁安置实施方案执行。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为确保XX镇整村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项目的高效、安全运行,成立XX镇整村推进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领导组
政 委:XX 副政委:XX
指 挥 长:XX 常务副指挥长:XX 李志国
副指挥长:XX
成 员:XX
领导组下设五个村居工作组、监督组和后勤保障组
XX工作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XX村两委成员
XX工作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XX社区两委成员
XX工作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XX社区两委成员
XX工作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XX社区两委成员
XX工作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XX村两委成员
监督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后勤保障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二、项目运行流程
1.成立指挥部
项目立项后,及时组织精干人员,成立项目指挥部,制定详细征迁方案,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牵头单位:拆安办。
参与单位:党政办、国土分局、各工作组。
2.征地拆迁
项目开展初始,委托第三方进行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及征迁丈量工作后,根据工作量成立拆迁工作组,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严格按照征迁方案开展征迁工作。征迁结束后,项目工作组会同村(社区)、国土、规划部门落实安置点选址。
牵头单位:各工作组。
参与单位:执法分局、拆安办、国土分局、规划办。
3.规划设计
具体参照《XX镇大建设工作管理考评办法》项目流程第2-16项流程实施。
牵头单位:规划办。
参与单位:国土分局、建设办、各工作组。
4.工程建设
按照《XX镇大建设工作管理考评办法》项目流程第21-36项流程实施。
牵头单位:建设办。
参与单位:国土分局、规划办、各工作组。
5.分房安置
制定明确的分房方案,确定具体的分房工作组成员名单及职责,确定分房时间、地点、户型及标准、安置原则、安置步骤及流程等,并严格按照分房方案及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分房。分房结束后将相应分房档案及资料整理、归档,并上传至县征迁安置项目管理系统。
牵头单位:各工作组。
参与单位:国土分局、规划办、建设办、拆安办、执法局、派出所。
三、工作保障机制
根据各工作组开展工作需要,为有力推动整村推进项目开展,制定如下工作保障机制:
1.集中征迁阶段由指挥部统一指挥,开展复核、算账、放号、搬迁工作,工作经费由镇党委会研究予以保障;
2.各工作组日常开展整村推进工作,每个工作组租赁1-2辆车辆予以交通保障;
3.各工作组日常开展整村推进工作,每个工作组在所负责村(社区)成立食堂,保障项目运行期间组员工作就餐;
4.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及设备,安排村委会、村空置房间作为办公场所,协调办公用品,确需购置办公用品的,按采购程序办理,确保整村推进一线堡垒稳固。
5.各工作组对征迁费用(含工作经费)、建设费用按报账程序(工作组把关→镇国土分局签字→镇财政分局签字→镇长审核→县国土局审核→县财政局审核→县政府审批)积极履行手续,镇国土分局、财政分局予以全力配合。
6.整村推进项目全部运行周期中,指挥部统一协调项目运行各参与方工作,保障项目运行社会环境、施工环境,解释颁发的各项方案、通知等。
7.本方案的领导组、各工作组人员奖励办法参照《XX镇大建设工作管理考评办法》中第3条款“奖励办法”执行,不重复享受。
第四篇: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总结
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总结
保康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严格按照省委8号文件和“三个确保”要求,着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以抓好全县2008至2010三批次128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工作为重点,不断强化工作责任,创新扶贫方式,抓好工作落实,使整村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克难奋进、全力攻坚,圆满完成第六批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任务并通过省检验收。今年伊始,我们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全县第六批20个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项目的建设刹尾和迎检验收上,为确保各项工作按要求完成,及时制定出台了《保康县第六批整村推进工作迎检实施方案》,并组织多个工作专班先后数次深入到村内现场办公,加强督办检查,力促工作落实。截止4月底,共计向第六批20个村整合投入各类扶持资金3448.8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50.2万元、老区资金68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17.5万元、信贷资金62万元、整合部门帮扶资金2813.15万元。规划建设的168个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完成,并于5月底顺利通过了省政府考核组的检查验收。
(二)整合资源、统筹协调,稳步推进第七批重点村各项建设全面实施。今年是第七批53个重点村各项建设的全面实施年,也是全县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的关键年,为将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与脱贫奔小康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全力推动第七批村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一方面,我们以各试点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为基准,及时调整第七批村整村推进项目规划,并积极与相关责任部门开展沟通和协调,发出《第七批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项目资金整合征求意见函》,认真征询部门意见,在此基础上起草并报请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全县第七批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为第七批村顺利实施各项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我们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加强项目监管和指导,多次组织办公室包保专班深入到第七批重点村开展督查和指导,督促各重点村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此外,我们及时收集各重点村项目进展和扶持资金到位情况,通过县政府《政务督办》予以通报,有力推动了各乡镇和第七批重点村项目建设的有序实施。截止目前,规划建设的468个项目,已启动实施410个,在建140个,竣工270个,计划总投资9192.1万元,整合投入各类扶持资金4605.6407万元,已到位各类资金396.8万元,各项建设正在平衡推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53个村共新修塘堰8口,维修19口;新修水渠6.4公里、维修灌渠52.4公里,新修泵站7处,维修10处,打水井(窖)745口,建水塔和蓄水池272处,铺设引水管道1020千米,100%的农户解决了饮水难,90%的农户吃上了安全水;架设高低电压线路187公里,100%的组完成了农电网改造,实现了同网同价,建移动通讯基站1座,农户拥有电话(含手机)22160部,100%的农户能够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实现了电话和广播电视村村通。二是特色产业发展突飞猛进。53个村共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53559亩,其中茶叶3064亩、烟叶9574亩、核桃、板栗等林果21324亩、蔬菜7411亩、魔芋3824亩、药材335亩、“意杨”、杉树、桑园等其它经济林8027亩;发展袋料香菇301.95万袋,比推进前增加50万袋;发展畜禽养殖1471473头(只),比推进前增加88.8万头(只)。90%以上的农户有了一至两个稳定增收项目。三是贫困户帮扶效果明显。已扶持贫困户7283户人,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1423亩,其中发展林果8529亩、茶园1225亩、烟叶3830亩、蔬菜2964亩、魔芋1530亩、“意杨”、杉树、桑园等其他经济林3345亩;发展袋料食用菌120万袋,发展畜禽养殖56头(只)。四是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共扶持53个村新修、维修村小学校舍550平方米,救助贫困学生1350名,实现了适龄儿童100%入学;新建和改扩建村标准化卫生室15所1250平方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98%,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开展科技培训53期10810人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3万余份,90%的农户有了科技明白人;大力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6659人,使一大批贫困农户实现了增收脱贫。
(三)加强培训,提高认识,有序启动第八批重点村项目规划和实施。今年也是第八批55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启动实施年,年初,我们结合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相关政策,认真指导各村编制了项目规划文本,在反复研究讨论,实地走访调查,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完成了规划文本最后修订。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55个村支部书记参加了“全省千村书记培训班”,学习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政策形势和实施整村推进的有关政策,为搞好整村推进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55个村规划的574个项目,计划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605.6407万元,目前已先期下拨资金390余万元,用于各重点村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前期启动资金。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七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县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虽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赞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整村推进任务艰巨,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按照国家“三个确保”的要求,我县207个重点贫困村要在2010年完成所有整村推进任务,然而,截止目前只有99个村完成了整村推进任务,正在实施和启动的还有108个村,工作任务可谓相当艰巨。另外,从省里分配到我县的财政扶贫资金总量上看,还是按照以前的模式按20%比例递增,但是,我县的实际是,每年实施整村推进规划的重点村的数量增加了30多个村,造成目前的扶贫资金总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我县整村推进工作的需要。二是整合资金难度加大,扶持投入压力剧增。我县自实施整村推进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大力支持,给与了大量的政策资金支持,并且逐年加大,近年来,捆绑投入的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及老区建设三项资金村平达到了40余万元,加上整合交通、水务、能源等其他各类涉农资金,村平投入已达到100万元以上。但由于重点贫困村条件差、底子薄,按新农村建设要求,整体推进,全面开发,要办的事情很多,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很大,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总体物价水平影响,目前的扶持标准愈来不能满足整村推进项目建设需求。三是特色产业培植不够,农民缺乏稳定的增收渠道。农民增收脱贫是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扶贫工作的终极目标。我县自实施新世纪开发式扶贫以来,就结合自身特色,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开始走以烟、茶、蓄、菌、菜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经过多年努力,各类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发挥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受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所限,多数重点贫困村的产业虽有发展,但规模不大,特色不显、效益不高,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小,产业发展不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缺乏引导和投入。前几年国家扶贫资金大量投放用于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扶贫搬迁等等国计民生类项目,投入到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或增收项目的扶持资金相对较少,加之小额信贷资金受金融管理制度等因素制约,使得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步伐显得异常缓慢。因此,狠抓村级特色产业培植力度,实施产业扶贫到户,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促使贫苦农民稳定长效增收,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结合当前我县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实际,今后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抓起:
(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促进工作推向深入。2011年,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三个确保”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上汇报和政策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总量,以满足整村推进项目建设需要。紧扣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机遇及省扶贫办联系我县的良好契机,积极主动做好工作汇报,力求更大的政策扶持,为顺利完成2011工作目标任务提供保障。
(二)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有效的优化整合各类扶贫资源,保证扶持投入,确保贫困村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确保整村推进工作达到预期效果。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引导和示范作用,严格落实“五个一”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以扶贫开发工作统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切实加强对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为整村推进工作拥有充分的政策资金支持提供组织保障。二是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充分提升和发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作用,协调各地各相关部门在县扶贫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贫困群众利益为重,以帮贫扶困为己任,切实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履行各自职能,积极争取并加大扶持投入,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定期联席会制度,结合整村推进工作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的工作重点,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督察扶持任务落实情况,解决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分工协作,建立逐级负责的目标考核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县政府文件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各自职责,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加强项目建设,严格资金管理,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一个项目,逐个落实到位。
(三)拓展特色产业规模,确保贫困农民稳定增收。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村级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加大用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和运用力度,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不断提高我县烟、茶、畜、菌、菜果等传统特色产业的综合效益。同时,因地制宜的引导各地农民大力发展核桃种植等新兴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加粗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进一步加大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对农户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产业扶贫政策,解决农民产业发展投入不足问题。要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突出体现“一村一品”,狠抓办点示范,搞好典型引路,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大力培育现代农民,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技能。
(四)发挥扶贫项目监管职责,确保贫困群众长久受益。继续深入研究探索扶贫项目监督与管理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扶贫项目监管长效机制,确保扶贫项目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积极探索改进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对项目立项、实施和后续管理的监督与指导,力求规范化;二是督导各乡镇、村高度重视扶贫项目监管,严格落实监管制度,制定奖惩措施,定期考核兑现。切实让扶贫项目建的好、管得久,让贫困群众长久受益;三是要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动员群众主动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实现村民自治。
(五)坚持扶贫到户,确保扶贫项目瞄得准、扶的好。按照鄂扶组发[2010]8号文件的要求,结合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在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全力抓好扶贫到户,着力加强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使广大贫困群众真正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体现“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这一扶贫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
二○一○年十二月八日
第五篇:整村推进方案
整村推进方案
为有效的提高整村推进的效果特制定流程如下:
一、事前准备期
1、要求经销商在整村推进前先联系好各村中熟知人员,做好事前准备。
2、确定出整村推进的乡镇、时间、人员后报公司审核备案。
3、物料准备齐全。
(相机,名片,车载音响,喇叭,内存卡<宣传语音、歌曲>万能胶,起子,刷子,空的饮料瓶,喷绘布,条幅,压条,钉子,锤子,胶带,梯子,板凳,扫把,手套,大褂,宣传单,海报,客户登记表,笔记本,相关促销品)
4、安排好车辆并检查车况及油、水、电。
5、前一日对所有人员集中开会确定好各自分工及各自要求统一话术,经销商地址、拜访客户时所遇见问题的解决话术。分出三队人员如下:(一队)一名人员由区域经理个人负责,主要跟踪经销商进行村中联系对象进行沟通。要求:统计信息,增强销售商及村级联系人的销售信心,下步合作意向,如遇需解决的事项进行处理解决。对宣传现场进行照相。(二队)由一名销售人员加二名促销员组成,挨家挨户对村中的农户进行宣传拜访。要求:销售人员,收集记录村级信息,有效耕地面积,人口数量,种植习惯,施肥习惯,村中有使用过公司肥料的农户信息<姓名电话耕地面积>,种田大户,肥料购买名牌及方向,促销手段。二名促销员负责宣传单的发放并辅助记录相关信息。
(三队)由三名促销员组成,主要对村中的线杆,主要路口的醒目墙体进行张贴喷绘布。要求:线杆贴不低于2米,四边不翘,整体平整干净。墙体喷绘不低于3米,四边不翘,整体平整干净。并对沿途所有农户进行宣传单的发放,对有价值农户或信息进行记录。
6、经销商没有村级网络的,业务人员应先与经销商沟通好供货价钱及利润分配问题。
二、整村推进时
1、各自进行各自工作,做好相互配合。
2、看管好物料设备等。
3、车载音响不断播放。
三、结束后总结
1、每日结束后进行小会总结,总结出当日的收获与需改进的地方。
2、进行三方面信息汇总并相互核证收集的信息。
3、整体结束后要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并提交公司一份经销商一份。要求经销商对有村级联系人或有意发展对象进行跟踪,争取早日达成村级网络的建立,公司营销人员进行辅助跟踪。
王宇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