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港镇项目建设助推镇域经济进入快车道
新港镇项目建设助推镇域经济驶入快车道
“2009年,全镇财政总收入完成3926.4万元,较去年增长258.25%,创历史最好水平”,庐山区新港镇一主要领导望着城东港区沿江工业基地繁忙的景象高兴地告诉笔者。
近年来,该镇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配合新港沿江工业基地抓好项目引进落户和服务等工作。对已投产但未产生税收的招商项目,特别是九江东海船厂等重大项目,该镇及时跟踪了解其发展动态,为企业收集和提供发展信息,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协助解决企业在发展和生产中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促进其早日产生效益;对已落户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如江西科茵格沥青、诺贝尔陶瓷项目,指派专人负责与项目方进行联络,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竭尽全力为企业提供便利,切实为落户企业顺利建设、顺利投产保驾护航,促使项目早投产、早见效;此外,该镇还着力扶持、帮助已产生税收的落户企业做大做强,为其发展出谋划策,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
同时,该镇发扬钉子精神,加大对在谈重大项目攻关力度,促使在谈项目能早日签约,签约项目能早日开工建设。目前该镇已成功引进落户了投资5.6亿元的九江东海船厂、投资
1.2亿元的江西科茵格沥青项目、投资15亿元的诺贝尔陶瓷项目、投资1.8亿元的嘉盛粮油项目和投资5亿元的中粮集团项目等多个超亿元大项目,其中东海船厂、科茵格沥青、诺贝尔陶瓷已投产,嘉盛粮油、中粮集团等项目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3亿元的江西省煤炭总公司3000万吨标准煤中转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在谈的亿元以上项目多个。
第二篇:肖家镇镇域产业园建设驶入快车道
锐意进取
破浪前行
肖家镇镇域产业园建设驶入快车道
肖家,一座宛如闺中淑女的合川边界农业古镇正散发出独特魅力,山上水果十里飘香,水中鱼儿满塘游荡,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特色农业如火如荼,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处处都是肖家镇勃勃生机、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人心思富,风帆正满,肖家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锐意进取、破浪前行,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大潮中扬帆启航。
2010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7828万元,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已达到3200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2400万元,同比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787万元,同比增长26%,财政收入实现165万元,同比增长25%。
解放思想 谋划发展
肖家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镇上下干部群众不断发扬“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奋勇争先”合川精神,用全新的思想观念引领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做到谋划工作思路力求实际,制定政策措施力求可行,落实工作任务力求到位。跳
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立足于服务城市,富裕农村,加快镇域经济发展,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质水果、生态水产主导产业,做优做特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围绕建设现代特色农业镇、观光休闲美镇的目标,肖家提出了“1331”的发展思路和做出了“一带三园”的产业发展布局。
“1331”工作思路:坚持一个中心,实现三大目标,突出三个重点,抓好十项工作。即: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富裕肖家、靓丽肖家、和谐肖家”为目标,以“现代休闲观光农业进入合川先行区,边界特色商贸小城镇基本形成,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为重点。抓好十项重点工作:一是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建设,二是资金、项目、人才的引进,三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四是农村交通网络全覆盖,五是场镇堤防及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六是场镇基础设施改造及功能配套,七是场镇及农村饮水工程,八是城乡美化、净化工程,九是和谐平安边界建设,十是党的建设。
“一带三园”的产业发展布局:一带是以合武路为主轴线向道路两边发展形成的一条纵向产业发展带。三园:一个是在镇区道路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产业园,约0.7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有农业机械制造区、农副产品加工区、畜禽饲料及生物制药区三大片区;一个是观光农业示范园,约1.67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沿河两边的地势低洼地带,发展生态
农业和旅游业;还有一个是水产园,约1.10平方公里,位于肖家镇南部,水资源丰富,以发展水产养殖业为主。
此外,肖家镇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切实为想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干事创业营造宽松环境。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参加作风拉力赛,增强干部的综合素质,形成实干作风,规范干部的行政行为,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同时将解放思想和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推进党的建设,深化落实“三项制度”,开展好“三项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为镇域产业园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园区建设 如火如荼
肖家镇地处合川区东北部,距合川城区41公里,是合川东北部重要交通枢纽和合川通向四川武胜县、岳池县等区县的交通要道和“经济走廊”,与川渝两地区多个乡镇接壤。东邻原码头镇,南靠龙市镇,西靠原佛门乡,北接四川裕民镇、乐善镇,辐射人口达10多万人。合川正大力与遂宁、南充、广安区域合作,肖家已跻身“合遂南广”经济带,逐步形成边界商贸小城镇。按照区委 “3421”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我镇“1331”工作思路,突出打造边界特色商贸镇、充分发挥作孚故里、川剧之乡等文化资源等优势,为此规划以合武路为轴,以肖家镇新学村环线公路为核心圈,以上下大肚子河、跳墩河为核心带,并向周围的圣明、啸马、新学辐射里生态特色
镇域产业园。园区规划总面积3.54平方公里,其中建筑及基础设施建设面积0.77平方公里。作为区域发展的龙头,初步形成了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三大主导产业。目前,起步核心区1000亩正在开发建设中。
园区创建伊始,镇党委政府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调整工作重点及思路,确立了坚持产业化带动城镇化,以水稻、水产、水果“三水”产业为龙头,力争在本届任期内把肖家基本建成边界交通小枢纽(以“一环八射”为目标,建设合岳武三区县边界交通小枢纽)、特色商贸小中心(积极聚集生产要素,精心建设以肖家为中心辐射武胜县、岳池县等周边乡镇近10万人口的商贸小中心)、历史文化小名镇(着力打造作孚故里和川剧之乡文化,保护啸马古街和明明小学古建筑资源,建美扮靓城镇,建成历史文化小名镇)。围绕这一规划,肖家始终把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视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着力在园区建设方面下功夫,倾尽全力为“金凤筑好巢”、为“金蛋砌好窝”。
为全力打造硬件设施完善、软件服务优良的高标准镇域产业园区,肖家加大投入,不断完善道路、排水、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科学合理安排水、电、路、线、管网的分布,特别是搞好道路建设。争取上级资金,做好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央、市、区投资项目对接,加快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年争取到的生态家园项目、小农水项目、农村便
道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改善产业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软环境建设方面,肖家秉承“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理念,真诚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推进项目审批全程代理,不断改善软环境促进招商。协助投资业主完善土地租赁等各种合同手续,规避用地风险。坚持引进与扶持并重,对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挂靠联系制度,及时解决企业用水用电等问题,让企业发展放心、舒心、安心。
招商引资 势头强劲
“项目是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是镇域经济腾飞的翅膀。”——这在合川区肖家镇已形成广泛共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今年以来,肖家积极把握机遇、直面挑战,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使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喜人形势。以引进规模业主、先进科学技术、外地资本和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为着力点,以土地合理流转为手段,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夯实水产发展基础,以建设现代水产示范园为重点,实施名优水产工程,打造水产发展品牌;围绕水产业的培育壮大,促进加工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饲料加工厂、农副产品初加工基地和专业水产养殖批发市场等水产配套服务业。依托水产养殖业,大力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李子水果项目,对各产业区间道路花卉绿化美化,形成生态产业链,促进具有生态休闲、农业观光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现有的工业如超长机械厂农机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予以扶持,帮助其发展壮大,做强、做
出品牌,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区位优势明显处于劣势的肖家,创造了招商引资快速增长的神话。
去年引进渝北客商注册成立了合川区储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水产养殖503亩,今年加大投入发展花卉苗木,建设联户沼气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今年2月份,引进业主贾飞在圣明村中山坝、双凤桥成片种植绿色蔬菜500亩。600亩桃李小水果喜获丰收,300亩西瓜正进入销售旺季。5月初,签订了总投资7千万元人民币合川超长农业机械厂项目、福明水产生态示范园项目和德彬立体开发示范园项目三个项目落户镇域产业园。重庆荣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00万元在我镇建立年出栏肉牛10000头的养殖基地,先期50余亩现已破土动工,预计年内竣工投产,届时年产值将达到5000万元,并可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占地20亩,投资5000万元的水晶饰品加工厂落户产业园。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肖家镇域产业园已吸引入驻企业7家,总投资达4亿元。其中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企业(项目)5个,总投资近2亿元,到位资金800万元,实现了“开门红”。另据介绍,已入驻产业园区的企业均进场施工,并有5个项目年内投产。此外,目前产业园区在谈规模以上项目2个,预计总投资可达5亿元。
狠抓基础 强镇富民
今年来,肖家镇在抓好镇域产业园同时,注重办好办实民生工程,促使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低保、文化等多方面政策惠及千家万户,为民办实事,确保农村民生加快得到改善。倾力实施“一环八射”的交通网,完成啸马村水台子至文家垭口通达路2公里,啸马村至原滑石村文胜水库通达路2.9公里,原茶店村筹资修泥结石路2.5公里,原红花村通畅公路1.8公里,打通了原茶店村至龙市镇佛门通达路1公里,正新修猴文路通畅工程2.9公里。全面完成对凉泉、新学村的土地综合治理前期勘测工作,2010年实施面积1万亩。另争取储备了啸马、新学等村的近10平方公里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力争2011年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秩序综合整治活动,鼓励发展了300多口沼气池,改水改厕100多座,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遏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建成民生广场,完成场镇入口、广场等重要节点绿化建设,新增场镇绿地3000平方米,场镇穿上绿装;安装路灯41盏,安装人行道彩板5000平方米,场镇得到亮化。不断完善场镇功能,场镇档次进一步提高。动员业主到场镇新建房5000平方米,康居农房建设正有力推进,危旧房改造正逐步实施。以拓展合武路新区为主,改造老区为辅,将场镇建设全面推进,改造旧城1000平方米,新修场镇新区街道2条400米,构建场镇纵横骨架。着力提升场镇建设档次,策划上报建设肖家汽车站,增强流通的水平。全面推进场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场镇功能,整
治场镇排污管道,对场镇堤防二期及内侧开发予以规划。不断落实惠民强农政策,打好发展基础,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肖家镇积极立足自身优势,将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转化转化为聚势发展的现实优势,大开发大开放的发展格局已在这里悄然形成,镇域产业园建设正驶入快车道,在结构调整上不断优化,在项目建设上不断突破,在城镇建设上不断跨越,在社会事业上不断创新,力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高歌猛进,谱写出肖家镇域产业园建设发展新乐章。
第三篇:镇域经济汇报
XX镇镇域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2012年6月)
市委、市政府组织各区、镇赴苏浙学习之后,我们对镇域经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结合XX镇实际,认真研究镇域经济发展新思路、新目标和新措施,以利于强力推动镇域经济率先跨越发展。1-6月份,工业总产值达到3.8亿元,同比增长36%,占任务6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6亿元,同比增长76%,占任务14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48.35万元,同比增长21.5%;招商引资任务完成3.65亿元,占任务的182.5%;新增个体工商户69家,个体私营企业15家,占任务的77%。
一、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再掀赶超跨越、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热潮。6月11日下午,立即召开党委政府成员会议,贯彻传达考察学习情况和领导讲话精神,研究在全镇学习贯彻落实方案。当晚印发学习材料260份。6月12日,组织全镇机关干部、各村两委成员、镇直镇办负责人、各企业负责人集中学习市、区考察期间的会议精神,围绕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高一大”工作总要求,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思想再解放,境界再提升,目标再拔高,落实再高效”的主题活动,进一步调整、理清工作思路,拔高工作目标,勇于担当,勇于实践,用学习的成果,强力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发展。要求镇村干部,每天都要学习《莱芜日报》、1莱芜电视台报道的讲话和经验介绍,对照先进找差距,学习先进促发展。第一时间,迅速在全镇掀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奋起赶超,科学跨越的热潮。
二、以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为第一追求,进一步理清思路,调高目标,实现镇域经济快速膨胀发展。对比江浙,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三高一大”工作总要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研究确定了“东部电线电缆,西部新材料,南部新能源,北部生态旅游,中部加快城镇化”的产业及镇域发展布局,利用3年时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利税3亿元,5年之内,工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利税7亿元,确保地方财政收入每年保三争四目标的实现,到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达到5000万元。在镇政府以东,打造占地1000亩的电线电缆产业园。努力建设山东省电线电缆特色产业镇,充分发挥科虹、振泰两大龙头作用,加大线缆相关企业的引进力度,牢牢抓住电线电缆这个牛鼻子,坚定信心,将产业集群打造好,将品牌做大做强,建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线缆制造产业基地,打造镇域经济发展“高峰”。今年在建的科虹线缆产业园,5万平方米的车间7月底建设完成,8月份安装设备,10月份四条中高压生产线建成投产,同时新开工建设6.6万伏橡套线缆项目,750千伏超高压立塔、7000平方米研发中心,着手核电电缆项目的规划设计。豪泰特缆项目2万平方米的车间7月上旬建设完成,8月份进行
设备安装,9月份投产。在镇政府以西规划建设1000亩的新材料产业园。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和储备,实行捆绑发展,聚小成大,建立新型材料产业集群,打造镇域经济“群山”。目前,一期入园项目5个,2家已经投产,3家已开工建设,正在洽谈的还有7家,力争利用5年的时间,引进中小企业30家,产值到达20亿元,利税2亿元。在南部三平洲村,建设新能源产业区。6月14日与中电(香港)集团公司主动对接,就施工便道、变电升压站、成立指挥部等事宜进行现场办公,加快项目推进。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分2期实施,一期投资5亿元,建设33台风力发电机组,架设风力电网,计划于2012年7月开工,年底建设完成;二期投资5亿元,建设33台风力发电机组和风力变电站,计划于9月开工,2013年建设完成。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达到50万兆,产值30亿元,利税3亿元。将成为全市新能源产业的典型示范工程。在镇政府以北,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区。依托青石关、齐鲁古道、平洲顶等历史遗迹,管家庄村与淄博天恒集团、大英章村与莱芜创富集团合作,就望鲁山等景区实施开发建设。重点围绕齐鲁文化、齐鲁长勺之战、中国八极拳基地、特色生态农业做好山区特色文化旅游的文章,建设莱芜北部旅游名镇。在政府驻地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镇。坚持双轮驱动,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定位于莱芜北部特色产业化重镇,集中精力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
规划,按照30000人的居住规模来谋划XX的发展,当前重点围绕大项目搞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三、以深化落实为根本,将学习成果落到实处,强力推进镇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以市场化的思路深化落实。企业大发展,资金、人才、管理是关键,当前我们不仅关注企业投入、进度,更关心企业科学持续发展。为此,针对资金问题,我们鼓励企业通过市、区金融办规范运作上市及风投工作;针对人才问题,强化与名牌高校、研究院所加强联系,统筹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在镇政府以西规划建设占地100亩的人才集聚区,规划建设楼房20栋,专家公寓20栋,将公共服务资源向该区域集中,形成招贤纳才的良好环境。加快天然气、电力双线保障、标准化中心学校、卫生院及派出所升级改造等工程的实施,为企业发展创优氛围。通过土地增减挂钩为项目建设增加土地容量,今年西平洲挂钩试点已通过验收32亩,横顶村还未立项,已完成复耕土地39亩,同时东车幅、张家台、下崔等村前期工作已准备充分,立项批复后即可加快实施。
以一线工作深化落实。围绕新目标和项目,结合实际,重新调整工作布局,要求党政负责人每天一个现场调度会,在一线发现问题,抓推进。镇“转提优保促”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对包项目责任人服务企业情况进行督查,并做好督查记录;实行包项目责任人“日总结、周汇报”,以督查促落实,确保包项目责任人扑下身子,搞服务、促进度。
以作风转变深化落实。“治庸”,在一线提升能力,要求镇村干部摒弃自甘落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提振精气神,在项目一线学习帮办,增长才干。目前,镇政府下发文件,进一步明确发展个体工商户和个体私营企业是各村重要工作内容,将发展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任务进行量化分配,明确任务目标,对完成情况一周一通报,同时作为年终实绩考核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让一部分具有经营能力的个人走上规范发展的路子,为壮大农村经济夯实基础。“治懒”,在一线服务项目,要求镇村干部摒弃畏难发愁、懒散落后的行为,务实勤政,在一线抓具体事,大事小事都要抓,沉下身子,踏踏实实搞服务。针对村集体发展困难、无集体收入的实际,为解决统筹发展问题,开展XX镇“五亩地示范田“工程,要求村两委,集体种植金银花、XX蜜有机桃、桔梗等经济作物,保证村集体正常办公经费不低于30000元。“治慢”,在一线提高效率,要求镇村干部摒弃效率低下、疲于应付、贻误工作的现象,立说立行,推进项目高效运转。“治蛮”,在一线改进作风,要求镇村干部摒弃服务态度差、沟通能力差、吃拿卡要的行为,严格按照“转提优保促”的要求,尽全力服务镇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第四篇:镇域经济发展规划
镇域经济发展规划
2008—2010年,是中江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乡镇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镇域经济在中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重要。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镇域经济更好更快地跨越式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依据《平邑县第十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全乡镇域经济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镇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有了很大提高。镇域经济在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活跃乡场、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促进全乡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五个基本形成”:第一,发展基础基本形成。总的来看,主要体现在总量和速度两个指标上:2007年全乡镇域经济总量达到15亿元,增长速度连续几年保持在22%以上,为今后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领导体制基本形成。发展领导小组,配备了工作人员,形成了统一领导、横向协作、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第三,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国家、省、市、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镇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第四,镇域企业队伍基本形成。涌现出了一批骨干企业,全乡镇域企业在数量与规模上也不断增加;第五,发展氛围基本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政府表彰奖励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积极支持、广泛参与镇域经济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镇域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7年全乡实现GDP4.2亿元,是2002年的2.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是2002年的2.6倍;实现财政地方收入320万元,是2002年的1.2倍;农民纯收入4620万元,是2002年的1.8倍;招商引资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3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152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1倍和4.5倍。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按照“五区一园一市场”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完成了道路硬化和美化,架设了一条10千伏的工业电力专线。不断提升小城镇档次,使其真正成为镇域经济建设的平台和载体。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2008—2010年镇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镇域经济发展全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务实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邦、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先进工业化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加快全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全面建设惠及全乡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推进产业富民,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1.定性目标
2008—2010年,进一步改善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舆论环
境、融资环境,大力拓展镇域经济的产业空间,全面提升镇域企业的发展质量。在产业集群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镇域经济成为中江经济增量的重要支撑,在吸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2.定量目标
镇域经济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0年,全乡民营经济力争完成增加值5.2亿元,占全乡经济比重达到68%。
重点扶持一批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到2010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企业达到15户以上,超亿元的企业达到5户以上。
增强产业集群的产业竞争优势和特色集聚效应,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到2010年,全乡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增加值3.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9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培育2个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业集群。
镇域经济财政贡献能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到2010年,全乡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占全乡税收比重达到80%。
镇域经济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镇域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
三、主要任务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引导企业做好资源的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循环式清洁生产、建设绿色工厂。综合利用各种建筑废弃物及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大力推广大中型沼气工程,促进沼气产业化发展,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使全乡民营企业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显著减少,初步建立起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化格局。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实施战略性调整,推动镇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注重技术进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努力把中江建设成为先进工业化基地。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拜尔、金太阳、高明科技、等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推进瑞丰、阳光木业的规模化建设。二是巩固传统产业。木材加工业业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年均递增21%。
(三)加快创新步伐,提高竞争能力。一是制度创新。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动企业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建立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监督和约束机制。二是管理创新。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逐步健全生产、质量、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制度,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转变为企业文化先进、战略目标明确、管理方法得当、运行状态良好的先进企业。三是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先进、适用、成熟技术的引进、开发和产业化,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立镇域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和促进机构,引导和鼓励镇域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利用政府资金,引导、带动风险资本和各类社会资
金支持镇域企业的技术创新。
(四)引导产业集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和支持镇域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特色经济发展。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引导和规划,形成有特色、有规模、体系完整科学的产业集群,提高企业的聚集度,加快特色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引导同类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加强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合作和产品研发、品种配套、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横向联合,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显、企业间协作紧密、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集群。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推进产业融合,培育块状经济。到2010年,力争形成石膏开采、石膏加工、木材加工、花岗石开采和加工、纸业、新型饲料、规模养殖等一批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带、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五)加强合作交流,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引进管理技术、人员培训、信息交流和产品展览等方式,与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国际贸易,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吸收外商投资,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把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引进智力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加快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由初加工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转变。加快镇域企业从单纯的产品出口逐步开始探索资本、技术、管理的输出,从主要利用国内资源向利用国外资源转变。积极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加强我乡镇域企业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大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力度,鼓励镇域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收购、兼并、重组不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拓宽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领域。
(六)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企业要全面掌握国内外企业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密切关注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全方位、多触角收集和发布各种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快速、准确、及时的信息和政策导向;推进各企业实现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信息手段,构建全社会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健全向全社会开放的民营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及时、准确地向企业提供急需的人才、技术、市场、融资信息以及法律政策咨询;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的镇域企业举办信息化培训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水平,在企业内部实现商务信息的快速、安全传输与共享。积极探索和尝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的贸易方式在镇域企业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系统化。
(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发展。要充分运用政府、社会中介组织、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金融机构、商业性公司等社会服务资源,围绕镇域企业的需求,构建市、县、乡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建立以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投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市场营销、产权交易、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今后发展镇域经济的措施
1、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一切影响镇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思想的解放程度直接影响到镇域经济发展的快慢与成效。领导干部要敢于解决、善于解决镇域经济发展中思想观念不适应的深层次问题。坚持与时俱进,着眼于“创”,要
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创新发展工作方法。坚持自力更生,着眼于“干”,要坚决摈弃过去依赖实际扶持的思想,充分发挥主动性,立足自身谋发展,依据资源求突破。坚持舍得付出,着眼于“闯”,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是什么事都做不成的,要打破常规,大胆闯、大胆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转”,从过去主要依靠资源转到主要依靠市场,从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转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总之,要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镇域经济的大发展。
2、以工业化为核心,园区为载体,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总量。一是把做好工业园区的布局和发展规划,实现从工业项目向园区聚集作为发展工业主要方式,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按照“产业聚集发展”的原则,强力打造工业园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落实好已签约或在建的工业项目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引导工业有序向园区聚集,构筑产业链,推动企业集群发展,使工业园区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增长亮点。二是鼓励和支持企业以改革和创新为切入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逐步走上规模扩张、产业升级、品牌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要在工业发展认识上要有新提高、新境界,发展有新思路、新举措,借鉴先进乡镇工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全力培育壮大规模企业和支柱产业,以形成后发优势,走出工业立镇之路。
3、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招商引资,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和动力。镇域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招商引资是关键,项目建成是要领。要创新招商引资机制,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乡实际,不断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子,努力做到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快。要树立乡外以外都是外的思想,把乡外资金都当作外资引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经济能发展、农民能增收、乡财政收入能增加的原则,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全力加快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4、努力营造镇域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镇域经济。镇域经济是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也是希望所在。因此,发展镇域经济关键要鼓励发展镇域经济,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要进一步清理和废止一切歧视和限制镇域经济发展的规定,尽可能降低镇域经济投资创业成本。二要进一步规范镇域企业的税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三要引导私营业主相信诚信敬业、守法经营观念,通过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改变作坊式、家族式管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要增强镇域农行、信用社信贷功能,改善金融服务,加强对镇域经济信贷支持。
5、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把小城镇建设好。一是要突出重点、科学布局,高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小城镇,当前要把建设的重点放在道路、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上。二是要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进程,引导集体、个体、私营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小城镇建设。三是政府要着力在教育、卫生、文化、商业服务、居住小区等配套建设上,要有新的突破。
6、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发展镇域经济的过程就是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农村剩余劳动转移非农产业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要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按照“农民知识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要求,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农业信息网络的优势。通过开展“科普村村通”、“科技入户”、“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阳光工程”,举办电视讲
座等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市场、政策等信息的传播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努力使全乡适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
第五篇:大宁镇以项目建设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大宁镇以项目建设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大宁镇坚持将发展作为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和投资拉动战略。按照区委、区政府“用心抓发展、重点抓项目、全力抓服务”发展思路,突出“以林兴镇、以矿旺镇、以电强镇”发展重点,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带动投资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项目建设来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鼓舞斗志。今年以来,不仅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还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稳又快又好发展。
在项目建设上,2010年上半年,全镇在建项目6个,总投资18737.25万元,2010年计划投资9934.2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007.25万元。其中,新建项目2个,总投资6031.25万元,2010年计划投资4031.2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311.25万元;续建项目4个,2010年计划投资5903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015万元。其中新建项目公保多金属矿完成投资280万元,完成项目投资的6.2%;在建项目大宁综合文化站完成投资19万元,完成项目投资的43.8%;重点项目莲花二级电站2010年完成投资400万元,完成今年计划投资979万元的40.59%。大宁农贸综合市场2010年完成投资456万元,完成今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的15.2%。
在经济社会发展上,2010年上半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410万元,同比增长10%。第一产业增加值499万元,同比增长9%;第二产业增加值4488万元,同比增长5%;第三产业增加值267万元,同比增长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29亿元,完成任务120%;农民人均纯收入2282元,同比增加101元,增长11.16%。(大宁镇吴泽援周连恩)
(作者姓名:吴泽援周连恩单位:大宁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