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尝《三国》
浅尝《三国》
1.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三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易中天,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收到的评论大多是溢美之词,如五月槐花,香气飘飘。在网上,竟然有网友放出话来:嫁人就嫁易中天!当
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实让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
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这些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
比如他为了形容项羽是妇人之仁,对虞姬和自己的战马非常有情
意,他就说:“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
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魅力
十足的易中天,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
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三国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据一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
我们去借鉴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
1、名至实归,更重实
际。
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4、这
些政策时隔2000年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在各界人士关注《品三国》的同
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这纯粹是学者明星的效应,但
我认为《品三国》在演绎着一个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个人都
参透真理,只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点真理,从这一点来看,《品
三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品三国》延续了三国的精彩,三
国的璀璨,三国的传奇!
第二篇:秋韵浅尝抒情散文
风恨云密,雁恨云低,南北迢迢觅归期,愁煞游子;庭前雨缓,山上雨急,落花满池又满溪,惊醒游鱼。秋声有韵,唯有子规肯啼,动听处,尽是伤心语,一声啼笑皆非;秋色入画,只见残花照水,殷红叶,抒尽愁意,一片无奈伤情。秋之大观也,闻者心悲,见者心伤。心上有秋,能无愁乎?
风中翻飞离枝叶,路上踌躇孤独客。阡陌百道,枯桑一株。困顿之身栖此,寒气抚面,寒鸦惊梦,欲醒不醒,费尽思量。广漠之野,有雁徘徊,声撕长空。闻者泪盈眶,猎者忘弯弓,饮者无语,独醉秋风。歌者行天涯,声颤流霞。日将坠也,余晖一道捎愁去,赏者凋颜颊。
谁家楼上,寂寥无人处,有思绪万千。一灯不灭,陪人独眠。清歌婉转,杂陈寒烟。暮色沉沉,起舞翩然后,有泪潸然。人间路上,有高墙重关。夜夜曲罢,见人倚栏杆。月华清,酒味浓,思者默默,行者匆匆。开宝奁,梳妆容,玉簪紧,长发松。相思难送,静听晚风。
秋其冷也乎,天渐凉,增衣几件。听萧萧之声,则止足难行。蜷居一室之内,无缘见叶落尽,花谢尽,草枯尽,鸟飞尽,人散尽,只余兴致未尽。重整精神,披衣出行。寒霜微染,慵懒渐消;薄雾清浮,爽自心出。目旷神怡哉,不恨秋晚,只恨来迟。
一场秋,千篇诗。
怪是其中滋味重,故题心思与人知。
如今身在繁华世,忙趁闲暇谋衣食。
良久不闻秋消息,偶过花前花已稀。
行人各逐名利去,足音埋没黄叶地。
黄叶随风逍遥起,零零落落黄昏雨。
第三篇:浅尝《羊皮卷》有感
浅尝《羊皮卷》有感
《羊皮卷》这本书是举世闻名的励志大师奥格·曼迪诺创作的巅峰巨作,从世界最伟大的文献中摘选并整理出来的,全书共分为十五卷,通过对不同成功学家案列的分析、综合,得出成功的结果!书中没有高深玄妙的道理,而是采用大量成功人士的案列,从制定目标到积极努力地付诸行动;从修正自己不好的毛病,到认真对待人生中每一次成功的机遇,全书浅显易懂,事例清清楚楚!作者运用独到而犀利的视角,极富感召力的理论,引导人们从《羊皮卷》中汲取思想的养料,获得启示,引发思考,迈向成功!
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都在忙于改善自己在物质社会中的地位,拼命地占有一切,却不知生命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了一定的原则去生活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实现目标去改变一生。而《羊皮卷》就是这样一本讲述人生规则的励志经典。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坚持不懈、自我肯定、珍惜生命、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重视自身价值,这几大主题便构成了《羊皮卷》的精华所在。
生活中的我们常常会败在自己的不自信,缺乏勇气上,孰不知成功已在前方某个拐角处。还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决心成功,失败永远不会把我击垮”。因此,无论我们遇到何种挫折都要坚信,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今天,我已爬出失败的阴影;今天,我重新来到这个世上。失败不再是我奋斗的代价,我会在智慧的指引下,走出失败的阴影,步入健康、快乐的乐园。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感受世界的美好,用所付出的爱净化自己的灵魂,去感化其他非己。
那些优秀的书籍给予我们的东西,不是单纯的知识,也不是瞬间即逝的刺激,而是生存的自信和做人必备的才能和勇气,也唤醒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对成功坚定信念。《羊皮卷》无疑会带给我们最希望得到的一切。“当一个人进行思考时,他就因此而存在。”这句话不仅概括了一个人存在的全部意义,而且也包含了一个人生活中所触及的所有环境和条件。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会变化,日新月异,但以前的失败和惨淡皆成过去,新生活就在眼前:我们要由此翻开生命中新的乐章;我们要开始从不同章节中学习成功的巨大秘密。当然,书籍并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移交给我们,而是促使我们内在的东西喷涌出来。
正如信乐团《海阔天空》里的歌词一样: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要拿执着,将命运的锁打破,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采的活„„海阔天空,狂风暴雨以后,转过头,对旧心酸一笑而过,最懂我的人,谢谢你们一路陪着我,让我拥有好故事可以说,看未来,一步步来了!
第四篇:浅尝谈阅读教学
浅尝谈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旗帜鲜明的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变成了语文教学首要任务了。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
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
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
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第五篇:初识并浅尝群文阅读教学
初识并浅尝群文阅读教学
四川省宜宾县横江镇小学
李晓慧
上中学时,曾因为不愿听语文教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洋洋洒洒的背诵、朗读,以及漫无目的知识扩展,绵延漫长的背景介绍,我偷偷从教室后门溜出去玩。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后,一直努力让自己的语文课精彩,受学生喜欢并有所获,可是教到学生不感兴趣的文章时,是我最头疼的时候。看着学生们恹恹欲睡地样子,我又想起了自己逃课的情景,我的学生比我乖,他们宁愿呆坐在教室里也没逃跑。每当这种时候,我更觉得我们传统的阅读教学必须改革了。
我也悄悄做过一些改变,把一些自己认为好的课本外的文章推荐给学生,学生们很喜欢。我也试着把好文章、好作品引进课堂,结合教材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效果好,可是总觉得还是欠缺很多。
12年11月,我有幸去重庆参加了“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此,我初识了“群文阅读”这个概念,看到了陈鸿铭、陈慕阳和蒋军晶三位老师的群文阅读教学展示,让我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阅读教学吗?回来后,我迫不及待地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群文阅读。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在中华大地上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的思想和实践。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群文阅读教学是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能。
3.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4.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选择议题,组合文章,即把怎样的文章如何放在一起。
了解了这些,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准备将陈慕阳老师《读读寓言故事》的议题和选择的文章(《大轮船与小礁石》、《不留余地的狼》、《树叶和树根》、《驴子的坏主意》、《狐狸和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借过来,精心设计并在四年级二班上了一堂的阅读教学展示课。课后有听课老师开玩笑地说:“你这节课太冷清,如果评奖肯定得不到奖,打分的话也是不及格。”我一听,心一下子凉了。我不放心的是孩子们,他们是不是一无所获呢?我怀着忐忑的心去问孩子们,好多孩子兴奋地说:“老师,这节课我们读了好多个语言故事,而且还知道了怎么去找寓言故事里面隐含的意义,还学着自己编语言故事呢,这堂课收获真多!”听了孩子们的话,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总算没有白忙活,也没有浪费孩子们的时间。在评课时,大部分老师肯定了虽然课堂不热闹,但孩子们忙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这才是真正让学生阅读的课堂。但老师的玩笑话也不容忽视,这样的课确实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巨大冲击,也是阅读教学的一次大革新,它带给老师们太多的怀疑和思考:一堂课里读那么多篇文章,学生到底读懂了多少,收获了什么?那些学习后进生又是否有所获?它与我们传统的课文教学有点“格格不入”,但是又觉得它的价值是巨大的,老师们的内心处于一种想尝试又不敢涉及的矛盾中,我们在矛盾,别人早已开始尝试,台湾、重庆、浙江的好多老师已经让学生尝到了群文阅读的“甜头”。
如今,新一轮的课改又开始,新课改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与人质量。群文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方面都符合新课改要求和理念。我想:我们为什么不做大胆的尝试呢?我们宜宾县好多学校在研培中心的带领下,正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的课题研究,这群文阅读教学不也是是我们研究的整合阅读模式中的“课外同质阅读”模式吗?所以基于课题研究工作我也该尝试一下,通过这一次大胆地尝试,我有以下体会:
第一,群文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有广博的阅读积累,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阅读、学习、积累。
第二,群文阅读教学让课堂静下来了,学生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潜心读书、思考,不再如从前,不少学生在热热闹闹中“看戏”。
第三,群文阅读教学让课堂里没有了连珠炮式的提问,学生有了质疑和分享的机会。
第四,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习了比较阅读、浏览、略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更多地了解、尝试真实、使用的阅读策略。
第五,群文阅读教学真正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围绕一个议题多方面、多角度地阅读,大大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与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
第六,群文阅读教学只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不能代替其他阅读教学。阅读课程体系中包括三种阅读,即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代替。
第七,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设计相应合理的教学活动,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教学策略,才有可能缩短儿童天生能力间的差距。
阅读教学改革的路艰辛而又漫长,我希望自己在这条路上走得坚实,走出成效,更希望能从诸多教育同仁那里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