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灵的憩所

时间:2019-05-14 02:0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心灵的憩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心灵的憩所》。

第一篇:我的心灵的憩所

我的心灵的憩所

成长的路上,纵使没有花香满径的风景,也可以纵情地一路高歌,用音乐交织供养一个神圣、高尚、温暖的憩所。

音乐像一朵飘逸的云,擦拭着我的心灵,心灵得以澄澈而沉静。一次,苦苦在一道题上思索的我,不知怎么的,心中像被堵住一样,异常烦燥。忽地,一首不知名的歌曲响起,声音似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如五月的花香一样肆意弥漫开来,渗入我的毛孔、细胞,最后直达我的内心。心中的烦燥的褶皱好似被音乐温柔地抚平一般,舒展,甚至是久违的平静。在音乐的抚慰下,我开始沉静下来,心中被压力紧捆的担子似乎也轻了那么一些。再去做题时,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这便是沉静神圣的力量,音乐的独特魅力吧!从此,再面对任何事物,我都淡然面对,宠辱不惊。音乐似水,滋润我干涸已久的心灵。

音乐像一支飞舞的画笔,描绘唯美的意境,情操得以渐渐高尚升华。听过拖拉机高调的轰鸣,听过小汽车尖锐的鸣笛,听过人群喧闹的寂寞,曾以为耳朵已对声音麻木,心灵却在轻音乐中轻轻飞舞。没有词,只有满满充郁的情感和浮动的乐音,就这样入了我心。每当轻音乐响起,眼前仿佛交织出一个梦。那里我借一片阳光,植一方净土,吹一缕微风。夏日,晚风吻尽荷花叶,任我醉倒在池边;冬日,后知后觉暗香近,遥望傲梅又一年。音乐赠予我的,是物质生活外支撑起我生命的砥柱。我顿时领悟到生命的高尚于质量远比生命的长短更为重要。音乐似风,吹走沉淀在心境中日俗尘。

音乐像一道曲折的彩虹,装点我的精神世界,心中的正能量便源源不断地涌动。800米长跑对不爱运动的我来说着实不是一件易事。每次还未到终点,便因腿酸早早放弃。那次长跑,朋友见我意志消沉,便边跑边放歌给我听。音乐一飘散开来,那歌词的每一个颤音与振动都仿佛击在我心上一样。“也许放弃掉一些,活着更轻松,我却不再是我„„”听到这样积极的歌词,腿上仿佛晕开了酸涩,就好像我单手吊在万丈悬崖上,一不小心松手,便会万劫不复坠入深渊。黑暗与恐惧吞噬了我,这时音乐如阳光四射,气势如虹,紧紧拉住了我的手,似乎有暖流从手臂注入心间,它要我永不放弃,教我明白残缺与困难中也能折射出美丽与希望。音乐似火,燃起正能量的温度,炽热了我冰冷的精神世界。

音乐有魔力,使我拥有丰富内心,摆脱平淡生活中表面的相似。音乐似弦,为憩息其中的心灵谱奏一曲神圣高尚的、温暖的乐章。

第二篇:2012年 大连市中考作文 我的心灵憩所

2012年 大连市中考作文 我的心灵憩所/遗憾

2011命题作文《这样做值得》,另一个是话题作文“容纳”,(70分)

2010以“寸草心”为题或以“打磨”为话题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600字,满分(70分)

2009 《亲切的怀恋》 叙述为主多种表达方式,或《提升高度》文体自定(70分)

2008请以“醒”为题,自定文体,或以“开始”为话题,角度自选,文体自定(70分)

2007年大连中考作文题(70分)

中考作文题分别为《心海里的那朵浪花》、《走路》,考生可任选一题

2006作文(80分)请以“红杉的启示”为话题,(土壤浅层,相伴而生,向下扎根的能量全部用来向上生长)2.请以“印象”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章的文体由自己确定

2005年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或许问过自己:我为深爱着自己的家人做了些什么?你或许问过自己„„请以“我问我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2004年 作文①凉亭,茶水,谷皮,吹开慢慢喝。是从这则材料中获得的启示或回忆。②题目:讲给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

2003年 A1角色 A2生日之后;B小鸟的那截树枝(小鸟叼着树枝过海)

2002年一粒种子哀怨而死,一粒坚持长成胡杨树其实抱怨是没有用的,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会改变整个世界,题目自拟写材料启示

2001年 1作为走过了初中三年的你,把你最深的感悟以“真心告诉你”为题写给他们。2以“说话算数” 3 胡杨林的启示(种子无抱怨,做好自己)

2000年⑥《最舒心的时候》《宽容》(大连市)

第三篇:《憩园》读后感

读完巴金的小说《憩园》,颇让我振动,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味儿都有,是悲伤,还是喜悦;是该为小虎、杨三爷的不幸悲惨命运而悲,还是该为姚太太得以安生而喜?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楚,但最让人明白的是:姚国栋与小虎虽为父子,但却无多大相似之处,他们之间的差距太远了,远的有点让人说不清,也道不明。

杨三爷是可悲的,在大多数人眼里更是可怜的甚至是可悲的。没有人愿意提及他的事情,也没有人关心他的任何踪迹,连名字都让人难以启齿,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不愿听到这三个字。唯一除了他的小儿子,还愿意在他周末的小小闲暇时间,冒着被人打被人骂的风险为他摘花,并乐此不疲,因为,他爱他的父亲,人们都说‘血浓于水’,我想在这里就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了吧。可他的大儿子却为何没有像他小儿子那样呢?是因为他已成年,不愿表现得这么幼稚?还是他对父亲以前的恶行难以原谅。还是他把现实看得太通透,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是一奶同胞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或许他曾经也和他弟弟一样,对父亲有过思念。对父亲也宽容过,爱过。但杨三爷的性格最终使他彻底的失望,他变得对他冷漠、刻薄,甚至像对待敌人一样仇视过自己的生身父亲。对此,杨三爷也试着改变过,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大半辈子都是相同的性格这么能够说改就改得了的呢?所以,杨三爷最终的悲惨命运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引来更多人对他的同情和关心,唯有他的小儿子对他父亲的无限思念,留下他对父亲的声声呼唤······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古人说的话似乎没多大偏差的。同是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小虎和杨家小少爷的年龄差距也不大,可做起事儿来就足以看出两人的差距了,杨家小少爷只有十二三岁光景,但他的言行却接近于成年人,虽说到院子里“偷花”是不对的,但他也是事出有因。他甘愿为父亲做任何事,目的就是想减轻他父亲心中的苦楚,他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可是小虎呢?他过着无忧无虑的悠闲日子,在赵外老太太家就只会赌钱、看戏,还逃学,整天和他那些个表哥鬼混。连家都不愿回。赌钱输了,就回家向父亲撒娇要回来,还说出“我与表哥们打牌输了五百块钱,你(他父亲)得赔我”这样的话来。而姚国栋也就真的顺从他孩子的心意,把钱给了他啊。这简直是荒唐至极。无论我们现在任何一位家长,我想都不会这么惯养他的孩子吧,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不学无术也就罢了,但如果再养成某些恶习的话,那是会影响他一生的,后来小虎的不幸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些性格带来的后果。所以,不要片面的认为,一切顺从孩子的心愿才是爱他的表现,更多时候得让他吃些苦头才能让他茁壮成长。

《憩园》展示了一所大公馆新旧两代人的悲剧命运及差距,揭示了封建地主阶级寄生生活对人的生存能力以及精神空间的巨大腐蚀。他表达了一种人对自身命运无力主宰的生存状态,是生命主体被封建寄生生活彻底掏空的失重状态。这是封建旧制度下带来的必然结局,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天然屏障,造成的巨大差距。唯一没有多大差距的是憩园里的花草,换了主人,却依旧是那些美丽的植物,那是一方净土,种植着各色鲜花,一花一世界,落入尘埃,谢了又开···

第四篇:憩园读后感

憩园读后感

憩园读后感1

《憩园》是巴金先生在国外发表的获奖作品之一。他主要记述了“我”姚家的憩园里借住时,看到的憩园的新主人和原主人的生活片断。憩园的女主人和原主人杨家小孩是作者极为青睐的两个人。

女主人姚太太,年轻漂亮,每一次出场都带着微笑,一种可以温暖人,照亮人心的微笑。她是“我”的朋友的续弦妻子,是姚家小少爷小虎的后母。她善良,明辨事理,却不能自己做主。特别是对儿子小虎的教育上,知道小虎在其外婆家沾染上不良的习惯的后果严重,也作出了派车接小虎回家的行动,但面对丈夫姚先生满有把握和外婆家的排斥时,却不能据力(理)以争,每每与丈夫意见相左时,总是被丈夫一两句的好话解除不快,很快和好如初,很快再次露出阳光或是满月般温暖的笑容。

姚太太的思想算是新派人物,爱看小说和电影,但是母亲或丈夫让陪着看老戏时却从来没有表示过不喜欢。

姚太太是善良的,不仅姚家上下交口称赞,“我”食客也深深感受到她待人的真诚与和善。言语不多,温言软语却能说到别人心理,而且好还有一双黑亮的会说话的眼睛,特别是姚太太无论是高兴还是忧郁,都带着微笑。

她善良如菩萨,美丽如星空,洁净如月光。只能仰望。“我”这样住在姚家的一个朋友,用这样一处眼光来审视她的美丽善良、明辨是非的年轻女主人,没有半点的“歹意”和杂念。

我看到了她在羡慕“我”“能自由自在地往各处跑”,她是一只笼子里的小鸟,虽然羡慕别人的翱翔天空,但她还没有要飞的耍愿望和决心。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善良若水的女人,作者对她却太残酷了。

在书中,作者子是一位作家,在姚家居住的这一段日子在创作了一个车夫和瞎女人的故事。书中的“我”把他们安排成了悲剧人物,瞎女人跳水死了,那个车夫疯了。姚太太听完这故事后恳求“我”为什么不让那车夫和瞎女人得到幸福?书中的“我”答应了“为了你的缘故就让他们好好地活下去罢”。书里故事虽然满足了姚太太的这个善良的愿望。

但却“我”要离开姚家的前两天,让姚家的小少爷游泳时淹死了。然而,就在这两天里,姚家夫妇还是在巨大的悲恸中安排了对“我”饯行和送别,而且还是那么诚恳。“我”就在这时离开了憩园,尽管小虎有很多的顽劣和恶习,但他的意外死亡对厚道待友的姚先生来说痛失爱子还是太不公平了。无论文章中多处露出“我”对姚先生的不满和明言相劝,但老姚却是永远地宽宏和没在意。老姚在教育孩子有时有些无知的意思,但对待朋友上是一片坦诚,待若上宾,无可挑剔。也就是这样,作者这样的'安排,让姚先生痛失引以为荣的儿子,而朋友却在这时像是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离开了一个毫不相干的环境,一幅曲终人散的画面。

剧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一直让“我”牵挂的憩园原主人,杨家小孩。倔强、早熟却。在整个故事中,泪水涟涟却又心思缜密。因父亲的不争气败坏了家产,致使他们离开了这个园子。面对父亲的无能、败坏品质和一家人悲惨的遭遇,总以爱的心思、同情的心思去理解,不管父亲做的多么不对,多么对不起一家人,他只可怜父亲。

故事的结局有点凄凉,不如人意。

憩园读后感2

读完憩园,留给我的是一种沉重的气息。是一种对人生的惋惜,对生命的惋惜。事物的发展看似平凡,却怎么也脱不了命运的摆布。憩园里的两家主人,在这里上演的是一曲命运的悲歌。

小说憩园以第一人称我进入憩园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描述了憩园里前后两家主人的命运,看似不同,却也相同。被同一根命运的绳子所牵引,演绎一场人生的悲剧。是无法摆脱,还是根深蒂固?

小说主人公我进入憩园,便与杨家小少爷相遇。从朋友口中得知,小孩时常进入憩园采摘茶花。也许是好奇,也许是由于同情,便有了我想打探出小孩的遭遇。杨家的命运便再次在此展开。

杨三爷是憩园原先的主人,靠着祖辈遗产过着安闲的日子,吃喝嫖赌,挥霍家产,使家里一日日走入困境。为了钱财,兄弟们商量着要把憩园卖掉,平分祖先遗留的最后家产。此刻的杨老三想要守护这份产业,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他的大儿子留学回来,代替了他在卖公馆的合同上签字。几个月后,憩园便有了新主人。杨三爷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家里人的不满,大儿子恨他,并以极端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父亲,言语逼人,处处充满着恨意,最终把父亲赶出家门。妻子恨他,无法原谅他背叛自己,纵容自己的儿子如此对待父亲。唯有小儿子,时刻想着父亲的好,时刻想着要照顾父亲,然而他还小,没有强大的力量去做成这件事,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一段悲情的结束。

杨老三过惯了荣华富贵的日子,在社会上完全没有生存能力,离开了钱的依附,注定是生命的结束。沦为乞丐,住在祠堂,亲人好友不相认,平时靠偷窃维生,最终被抓囚禁,因做不了苦工装病,被送入病房,染上霍乱而死。

杨家小少爷心地善良,但却也是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父母亲吵架,哥哥与父亲反目成仇。自小,他在恨的周围成长着,遭遇着那么多的苦难。他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父亲能够回来,一家人和和气气过日子,然而他的这个小小的心愿也不能够实现。是被什么剥夺的呢?是一个人在祖辈的遗产中丧失了自己所造成的。

憩园的新主人,是小说主人公我的朋友。他是一个爱夸耀的.人,有壮志,但却不肯脚踏实地去做,也是在消耗光阴中过日子。他纵然自己的儿子一步步地堕落。因为过于溺爱,导致了儿子最终的死亡。他的儿子小虎,在他前妻家里人的教唆之下,憎恨自己的后娘,不爱学习,经常在外赌钱看戏。拿着父辈的钱,寻欢作乐。可以说小说中的小虎和杨三爷,是同一类型的人物。他们有着同样的命运是不难而言的。

憩园的女主人是一个新式人物,她有一颗悲悯之心,她同情着一切不幸的人,她只希望人间能有温暖与欢乐,哪怕是小说也好,她也希望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然而命运对她也是残酷的,空有着丈夫的爱,却得不到理解,儿子的恨意无法消除,努力做好妻子母亲的角色,却因出身的卑微,让别人瞧不起。她是一个苦情人,在这样的生活禁锢下,她是否又有勇气走出来呢?如果没有,就像巴金先生说的那样,这位好心的女人,将来也会闷死在这个公馆里。

憩园里上演了两家主人的不幸,享受荣华富贵,带来的只是一次次悲惨的命运。贪图安乐,是以生命付出代价。憩园里笼罩着悲哀的气氛。纵使有美丽的庭院,纵使有安宁的环境,也不能让人走出悲哀的命运。

憩园读后感3

《憩园》是巴金在194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可以看作是《激流三部曲》的续篇。这部小说借着“老黎”先生的视角,以一所名叫“憩园”公馆为线索,以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大时代为故事背景,写出了旧社会中这一公馆前后两家主人的不幸的故事,讲述了封建大家庭败落之后的流变历程。其实这两个封建家庭的命运,看似不同,却也相同,家庭遭遇灾祸落败的原因和子孙堕落的根源都是不劳而获的金钱。

这两个封建家庭分别是杨家和小说中“我”的同窗好与姚诵诗的姚家。杨三爷作为“憩园”的前主人,是一个几乎完全被封建社会掏空了灵魂的堕落书生。他爱读书,还能作些诗词,但是作为富二代,习惯了自己在封建家庭里过着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腐朽生活,在吃喝嫖赌,娱乐消遣中挥霍尽了父辈流传下的遗产,使这个封建家里庭一步一步走入困境。后来为了金钱,杨家兄弟们商量着要把“憩园”卖掉,把父辈祖先遗留的最后家产平分,家庭落败离散,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观念又使他不屑于自食其力,只好靠偷窃为生,后来怕拖累儿子而离开大仙祠在外做工,不幸病死。杨三爷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家里人的不满,他的大儿子留学回来后见父亲的所作所为恨着他,并且用极端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父亲,言语逼人,行为不尊,处处充满着对杨三爷的恨意,代替了他在卖公馆的合同上签字,最后卖掉了憩园,把杨三爷赶出家门。妻子恨他,无法原谅杨三爷对于婚姻的背叛,纵容自己的大儿子如此对待父亲。只有年幼的小儿子,时时刻刻想着要对父亲好,用到憩园折花枝的办法讨父亲开心。然而他年纪尚小,没有能力去达成自己和父亲的愿望,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姚家的悲剧是靠父辈的遗产过着庸俗,懒散,奢侈的寄生生活的姚诵诗无限的娇纵前妻留下的独子,前妻去世后新娶来的太太和独生子小虎的矛盾困扰。诵诗的太太大方典雅,温柔善良。与丈夫婚姻和睦,恩爱无比。对于婆婆孝顺有加,对于继子小虎有着浓厚的责任心和关爱之情。前妻的巨富娘家不满姚诵诗新娶,不满小虎的续弦后妈时常有意无意利用小虎来折磨他的新妻子。一家老小都特别宠爱独子小虎,不满太太的教育方式。姚诵诗平日里也是对独生子小虎特别溺爱,根本没有心思去考虑太太的感受,后来小虎因意外身亡,老姚和姚太太哀伤无比。

作者巴金其实在《憩园》这个故事的情节设置上很构思巧妙,就是以杨梦痴杨三爷今天的悲剧惨怛命运隐喻着姚诵诗明天的结局。展示了封建社会的剥削体制不仅仅给当代的.广大平民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给后一辈的年轻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直接消除了后一辈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意识,自食其力的意识和能力。

这部小说是描写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小背景。抗日战争时期这样一个**的时代在小说中不断被弱化,小说里只是用很少的笔墨点染这个时代背景,就比如用偶尔传来的警报声。展现了特定时期的中国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憩园”是一个典雅,优美,宁静的地方,但就是这个宁静的地方悄然发生着杨家和姚家这样两个封建家庭落败的悲剧,从宏观上来看又突出了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

读完《憩园》这本小说后,我的胸口郁积了一种沉重的气息。我对杨家姚家的家庭悲剧感到痛心难过,同时也对封建礼教的残忍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憩园读后感4

伴随着我的视线,微笑是你永不愿改变的画面,或许那是你固有的情感,或许那是你不变的期盼,亦或是你在世人面前的难言。你的笑是那样的微妙与灿烂,总让我徘徊在你那淡淡的羞涩和湿润的心田。幽幽的愁,轻轻的盼,时隐时现的浮现在你那眉宇之间,想仔细地看,怕你发现时的难堪与羞叹,又怕自己看清后永夜的辗转。似叹非叹,似怨非怨,似愁非愁。是你不愿流露太多,还是我匆匆一眼的遗憾,一举一动中,只言片语间,似乎都回味着你那微笑中的酸与甜。轻轻的愁,无声的怨,欲笺心事,独倚栏杆,瞒瞒瞒。

你笑电影中那个和睦而又温馨的家庭,因为那似乎也是你真心的期盼。家庭中一个朴素而又悲痛的事情发生使你埋下了头,此时我看不到你脸上的表情,可能是你在同情那悲痛的事,也可能是那件悲痛的事勾起了你日日难言的心酸,你眉宇间隐藏的愁怨。“先入为主”有时是很有用的,而你却只是做了后娘,引来的却只是小虎的`一次次轻蔑。但那是谁的错呢?赵家无由的仇视你,因为你替代了她死去了的女儿的位置。这是你的错吗?“胸有成竹”的丈夫对什么都似乎很有把握,却不能把握你那颗孤寂的心,任凭一个朋友比他更了解你。这难道不是他的错吗?在从影院回去的路上,你愿伴着朋友一起步行回去,因为你不愿一颗深陷寂寞中的心独自在车里守着寂寞。此时你的脸上再次泛起了

层层涟漪,你不在是一颗寂寞的心在受煎熬。你那高跟鞋一声声的响着像是特为你们的谈话而进行的伴奏,你的声音颤抖着,含蓄地向朋友寻找心灵的慰藉,朋友的沉默或许不是你所期望的,或许他那沉默就是对你最好的安慰。沉默中你抬头仰望天空,那是30度的仰角......我也沉默在这沉默中,因为我在等待那浅浅的微笑再爬上你的脸。

窗台前,你的脸上浮现了一丝丝的笑意,你抬起眼睛,凝视远方,你在展望未来吗?我看到你微微露出雪白的牙齿,却听到你说“我对什么事情都只有等待,空有一番等待。”你想叹却只是空叹,你想怨但你又不知道该怨谁呢?或许你知道,但你不会去抱怨,还是留下那淡淡的忧愁作伴吧。身为后娘,你在等待赵家太太的原谅,可她却不愿见你。等待丈夫对小虎的教育,因为你怕那些留言。等待丈夫来温暖自己那颗对于他来说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心。结果你又等到了什么呢?伴随着等待的是一种莫名的恐惧——小虎被河水冲走了。一川河水冲去了你半面的笑,平添了你几度的愁,笑容再展难难难。

西风侵蚀了古道,河水卷去了你几重微笑。朋友临行时的饯别,变成了你们三人的沉默。然而那艰深的沉默却被你那宛然一笑给打破了,尽管我读出了你微笑中那苦涩的味道。人各有自己的世界,你羡慕别人能够自由地往各处跑,自由地逃。你用微笑送走了朋友,你用微笑约定了未来,车子在你的微笑中渐渐远了,远了。或许仿佛你的微笑,不!你的微笑一定不会走远,它一定还会在那里。

你只记得那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你总是那么细心地委别人考虑,那样一直孜孜不倦的微笑着,值得吗?你总是独自品尝那些苦果,到底那些果子苦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因为我在你的脸上只能看得见画眉高挑,嫣然一笑。你相信那湾淡淡的微笑能给别人几分温度,几分快乐。我相信再看到你时你依然会宛然一笑,细眉高挑。哪怕那其中夹杂着你哭泣的味道,你不愿向别人说起的味道,却永远沉睡在你那淡淡的微笑之中。

憩园读后感5

读完巴金的小说《憩园》,颇让我振动,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味儿都有,是悲伤,还是喜悦;是该为小虎、杨三爷的不幸悲惨命运而悲,还是该为姚太太得以安生而喜?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楚,但最让人明白的是:姚国栋与小虎虽为父子,但却无多大相似之处,他们之间的差距太远了,远的有点让人说不清,也道不明。

杨三爷是可悲的,在大多数人眼里更是可怜的甚至是可悲的。没有人愿意提及他的事情,也没有人关心他的任何踪迹,连名字都让人难以启齿,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不愿听到这三个字。唯一除了他的小儿子,还愿意在他周末的小小闲暇时间,冒着被人打被人骂的风险为他摘花,并乐此不疲,因为,他爱他的父亲,人们都说‘血浓于水’,我想在这里就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了吧。可他的大儿子却为何没有像他小儿子那样呢?是因为他已成年,不愿表现得这么幼稚?还是他对父亲以前的恶行难以原谅。还是他把现实看得太通透,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是一奶同胞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或许他曾经也和他弟弟一样,对父亲有过思念。对父亲也宽容过,爱过。但杨三爷的性格最终使他彻底的失望,他变得对他冷漠、刻薄,甚至像对待敌人一样仇视过自己的生身父亲。对此,杨三爷也试着改变过,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大半辈子都是相同的性格这么能够说改就改得了的呢?所以,杨三爷最终的悲惨命运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引来更多人对他的同情和关心,唯有他的小儿子对他父亲的无限思念,留下他对父亲的声声呼唤······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古人说的话似乎没多大偏差的。同是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小虎和杨家小少爷的年龄差距也不大,可做起事儿来就足以看出两人的差距了,杨家小少爷只有十二三岁光景,但他的言行却接近于成年人,虽说到院子里“偷花”是不对的,但他也是事出有因。他甘愿为父亲做任何事,目的就是想减轻他父亲心中的苦楚,他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可是小虎呢?他过着无忧无虑的.悠闲日子,在赵外老太太家就只会赌钱、看戏,还逃学,整天和他那些个表哥鬼混。连家都不愿回。赌钱输了,就回家向父亲撒娇要回来,还说出“我与表哥们打牌输了五百块钱,你(他父亲)得赔我”这样的话来。而姚国栋也就真的顺从他孩子的心意,把钱给了他啊。这简直是荒唐至极。无论我们现在任何一位家长,我想都不会这么惯养他的孩子吧,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不学无术也就罢了,但如果再养成某些恶习的话,那是会影响他一生的,后来小虎的不幸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些性格带来的后果。所以,不要片面的认为,一切顺从孩子的心愿才是爱他的表现,更多时候得让他吃些苦头才能让他茁壮成长。

《憩园》展示了一所大公馆新旧两代人的悲剧命运及差距,揭示了封建地主阶级寄生生活对人的生存能力以及精神空间的巨大腐蚀。他表达了一种人对自身命运无力主宰的生存状态,是生命主体被封建寄生生活彻底掏空的失重状态。这是封建旧制度下带来的必然结局,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天然屏障,造成的巨大差距。唯一没有多大差距的是憩园里的花草,换了主人,却依旧是那些美丽的植物,那是一方净土,种植着各色鲜花,一花一世界,落入尘埃,谢了又开···

第五篇:憩园读后感

憩园读后感

篇一:《憩园》读后感

王万莹

读完憩园,留给我的是一种沉重的气息。是一种对人生的惋惜,对生命的惋惜。事物的发展看似平凡,却怎么也脱不了命运的摆布。憩园里的两家主人,在这里上演的是一曲命运的悲歌。

小说憩园以第一人称我进入憩园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描述了憩园里前后两家主人的命运,看似不同,却也相同。被同一根命运的绳子所牵引,演绎一场人生的悲剧。是无法摆脱,还是根深蒂固?

杨三爷作为憩园中前主人,几乎已完全被封建社会自身的体制掏空了灵魂。他爱读书,还能作些诗词,但是,不劳而获、衣食无虞的腐朽生活使他失去了对自身命运的审视能力。他一步步地走向堕落的深渊,既无力自拨,也不想自拨。最后只得卖掉憩园,被亲人赶出家门。杨三爷是憩园原先的主人,靠着祖辈遗产过着安闲的日子,吃喝嫖赌,挥霍家产,使家里一日日走入困境。为了钱财,兄弟们商量着要把憩园卖掉,平分祖先遗留的最后家产。此刻的杨老三想要守护这份产业,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他的大儿子留学回来,代替了他在卖公馆的合同上签字。几个月后,憩园便有了新主人。杨三爷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家里人的不满,大儿子恨他,并以极端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父亲,言语逼人,处处充满着恨意,最终把父亲赶出家门。妻子恨他,无法原谅他背叛自己,纵容自己的儿子如此对待父亲。唯有小儿子,时刻想着父亲的好,时刻想着要照顾父亲,然而他还小,没有强大的力量去做成这件事,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一段悲情的结束。

实际上,《憩园》就是以杨三爷今天的命运隐喻着姚诵诗明天的结局。它让我们看到是,封建社会的剥削体制不仅仅给广大平民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样也给它自身的利益继承者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后来的灾难更为可怕,因为它直接消解了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意志,瓦解了人对自身命运的最基本的审度能力,对自我生命的最原始的体察能力,使人的精神和心灵真正地变成了荒漠。这里,巴金从人物命运入手,以一种互为印证的叙事手段,使我们看到被奢靡的物质外表所拥裹的精神深处的颓败情形,体现了作家对腐朽文化无法改变的悲悯。

憩园里上演了两家主人的不幸,享受荣华富贵,带来的只是一次次悲惨的命运。贪图安乐,是以生命付出代价。憩园里笼罩着悲哀的气氛。纵使有美丽的庭院,纵使有安宁的环境,也不能让人走出悲哀的命运。

篇二:《憩园》读后感

《憩园》是巴金先生在抗战时期写的较为成功的一部小说。一部小说的成功不在于他的篇幅有多大,内容有多广泛,而在于它塑造的人物是否典型,描写的环境是否具有代表意义,而《憩园》就做到了这点。

小说中的黎先生是一个写小说的贫困知识分子的形象,住旅馆也只是住在一个开了窗就能闻到煤臭味的房间里,虽写文章有所小成,但依然逃脱不了寒碜的命运。他的同学姚国栋既大学毕业又留过洋,而黎先生只读过半年大学已经写了六本书,而当了教授和官员的姚国栋,曾经充满壮志凌云的姚国栋回国几年却没有写出一本书,究其为何原因?生活在锦衣玉食,生活富足家庭中的姚国栋,虽有比姚先生优越百倍的生活条件,虽有比黎先生接受过更好的教育,但终究到头来还没有黎先生的成就大,实在是令人感叹。之所以有这种结果是因为姚国栋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中,过着像寄生虫一样的生活,沉溺于物欲的享受,这些都只能让姚国栋丧失谋生的能力,最终使其家庭走向堕落。

初读《憩园》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平淡”.之所以用“平淡”来形容是因为小说给读者的故事框架就是主人公黎先生到好朋友家去当食客,换句话说就是借住。但随着情节的发展,大大的改变了我的初衷。小说故事的发展存在两重性,一种是必然性(姚先生儿子的夭折),另一种是偶然性(杨家小孩父亲的死),而且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比给读者一种忠告(这是我认为的)。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个性鲜明、情感丰富。

小说的第一主人公黎先生在这部小说中充当的角色是多重的:他既是好朋友姚先生家发展的见证者,又是杨家小孩的倾诉对象,而且还是杨家小孩“救”父亲的热心者。

见证者:小说故事的场面绝大多数是在好朋友姚先生家发生的.姚先生在作者看来是一位自命不凡、手高眼低而且不善听取别人意见的一号人物形象。他总是以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尤其是对他儿子的教育,而他儿子最后的死,在作者看来也是他咎由自取。姚先生的夫人可以算是用来衬托姚先生的,他的知书达理、温柔贤惠无不衬托出姚先生的自命不凡、不善听取别人意见的丑陋性格。姚先生是靠他祖上传下来的几千亩地活着的,他在当时可以算是游手好闲、靠祖宗产业活着的人,换句话说是“寄生虫”.他靠着钱活着,而他儿子却由于钱夭折,这似乎存在着一种必然性。

倾诉的对象:小说在一开始(就是黎先生刚搬到好友家住的时候),杨家小孩这个人物就出现了,而且每次对他描写的笔墨都很少,给人一种摸不透的感觉。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也就是黎先生对杨家小孩每次来为了折山茶花而与仆人发生争吵而感到奇怪时,杨家小孩向他吐露了折花的原因,也就是杨家小孩的父亲杨梦痴的故事。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可谓是达到了高潮。憩园的原主人就是杨家小孩的父亲,他父亲由于他放荡的行为,用小说中李老汉的话就是走错了一步而毁了自己的一生。而他父亲最后却未能保住公馆(当时只有他一个人反对卖掉公馆,可是孤立无援),他对失去公馆感到十分悲痛。这样看来杨家小孩的父亲在经历这场事件之后,可以算是一位觉醒者,他十分悔恨自己以前的行为,以至于对他儿子和妻子形成愧疚感,而且到了后来他隐姓埋名也就时消失,目的就是不愿再拖累他们。最后离去时,给他儿子的信上就写到“把我当成已死的吧”.这种人性的感悟是何等的深刻,在卖掉公馆时他终于懂得了他父亲也就时杨家小孩的爷爷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不留德行,留财产给子孙是靠不住。好一个“不留德行,留财产给子孙是靠不住的”,相比之下的姚先生就是一位不觉醒的人,他还没有看透世间。没有觉醒,因为他没有失去公馆,他又怎么知道失去的滋味呢?

热心者:黎先生在得知杨家小孩父亲的遭遇之后,可以算是十分感动而且同情的。与其说是同情杨家小孩的父亲,还不如认为就是同情杨家小孩。黎先生对他超前的成熟感到吃惊,对他如此的爱父亲而感动。在作者看来黎先生似乎有一种责任来帮助他“救”他父亲。而杨家小孩的父亲却为了躲避他而病死在狱中,这无不使人心酸、使人心痛,而更心酸、更心痛的是他儿子杨家小孩。他父亲最后的死在小说中多有暗示:小说中描写两个瞎子和一个瞎女人在公馆旁唱着《唐明皇惊梦》以及黎先生的怪梦似乎都预示着这个悲惨结局。

小说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给人一种“沉闷”之感。似乎故事的结局不应该是这样,而应该是这样:好朋友姚先生的儿子小虎被姚夫人感化了,杨家小孩的父亲在黎先生和杨家小孩的帮助下得救了。可是结果都是相反的,但这样结果在作者看来是存在一定道理的,它可以算是抗战时期社会的一个缩影。

篇三:《憩园》读后感

读完憩园,留给我的是一种沉重的气息。是一种对人生的惋惜,对生命的惋惜。事物的发展看似平凡,却怎么也脱不了命运的摆布。憩园里的两家主人,在这里上演的是一曲命运的悲歌。

小说憩园以第一人称我进入憩园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描述了憩园里前后两家主人的命运,看似不同,却也相同。被同一根命运的绳子所牵引,演绎一场人生的悲剧。是无法摆脱,还是根深蒂固?

小说主人公我进入憩园,便与杨家小少爷相遇。从朋友口中得知,小孩时常进入憩园采摘茶花。也许是好奇,也许是由于同情,便有了我想打探出小孩的遭遇。杨家的命运便再次在此展开。

杨三爷是憩园原先的主人,靠着祖辈遗产过着安闲的日子,吃喝嫖赌,挥霍家产,使家里一日日走入困境。为了钱财,兄弟们商量着要把憩园卖掉,平分祖先遗留的最后家产。此刻的杨老三想要守护这份产业,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他的大儿子留学回来,代替了他在卖公馆的合同上签字。几个月后,憩园便有了新主人。杨三爷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家里人的不满,大儿子恨他,并以极端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父亲,言语逼人,处处充满着恨意,最终把父亲赶出家门。妻子恨他,无法原谅他背叛自己,纵容自己的儿子如此对待父亲。唯有小儿子,时刻想着父亲的好,时刻想着要照顾父亲,然而他还小,没有强大的力量去做成这件事,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一段悲情的结束。

杨老三过惯了荣华富贵的日子,在社会上完全没有生存能力,离开了钱的依附,注定是生命的结束。沦为乞丐,住在祠堂,亲人好友不相认,平时靠偷窃维生,最终被抓囚禁,因做不了苦工装病,被送入病房,染上霍乱而死。

杨家小少爷心地善良,但却也是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父母亲吵架,哥哥与父亲反目成仇。自小,他在恨的周围成长着,遭遇着那么多的苦难。他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父亲能够回来,一家人和和气气过日子,然而他的这个小小的心愿也不能够实现。是被什么剥夺的呢?是一个人在祖辈的遗产中丧失了自己所造成的。

憩园的新主人,是小说主人公我的朋友。他是一个爱夸耀的人,有壮志,但却不肯脚踏实地去做,也是在消耗光阴中过日子。他纵然自己的儿子一步步地堕落。因为过于溺爱,导致了儿子最终的死亡。他的儿子小虎,在他前妻家里人的教唆之下,憎恨自己的后娘,不爱学习,()经常在外赌钱看戏。拿着父辈的钱,寻欢作乐。可以说小说中的小虎和杨三爷,是同一类型的人物。他们有着同样的命运是不难而言的。

憩园的女主人是一个新式人物,她有一颗悲悯之心,她同情着一切不幸的人,她只希望人间能有温暖与欢乐,哪怕是小说也好,她也希望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然而命运对她也是残酷的,空有着丈夫的爱,却得不到理解,儿子的恨意无法消除,努力做好妻子母亲的角色,却因出身的卑微,让别人瞧不起。她是一个苦情人,在这样的生活禁锢下,她是否又有勇气走出来呢?如果没有,就像巴金先生说的那样,这位好心的女人,将来也会闷死在这个公馆里。

憩园里上演了两家主人的不幸,享受荣华富贵,带来的只是一次次悲惨的命运。贪图安乐,是以生命付出代价。憩园里笼罩着悲哀的气氛。纵使有美丽的庭院,纵使有安宁的环境,也不能让人走出悲哀的命运。

篇四:《憩园》读后感

正如巴金所说,读书就是在作者思想的帮助下形成自己的思想。所以可以说,读后感就是在读书之后所形成的自己的思想。

《憩园》是巴金人间三部曲其中的一部。巴金一生有无数的作品。他可以说是三部曲的专家,他写过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堂》《寒夜》)等三部曲。其中,《家》被认为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有人武断的说巴金再也没有比《家》更好的作品了。可见这部作品的影响之大。

《憩园》写的是抗战时期一个在外漂泊十六年,回到故乡成都的一个作家,寓居友人新置馆邸。他发现主人夫妇有内忧,新婚的女主人受到丈夫前妻儿子的困扰:前妻娘家是巨富,他们有意无意的利用小虎折磨她。此后,他又发现憩园旧主人一家的悲剧:杨家三公子因为婚外情,吃喝嫖赌,挥霍家财,骗妻子钱财而被大儿子和妻子赶出家门,但是小儿子却与之保持亲密联系,并常到憩园这桂花安慰父亲,劝他回家,悔改。

《憩园》一书中出现过很多对作者写作风格的评价,即“小人小事”.为了理解为何会有如此的评价,我在网上找了一种说法:所谓小人小事有很多含义,其一,小人,即卑鄙之人,小事,可以说大多局无大碍的事,小人小事可之谓卑鄙之人做了件无聊之事!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巴金的作品中从没有爱与幸福,阳光与温暖,只有仇视与辛酸,阴暗与炎凉吧。

其实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很大的心灵冲击,感觉就只是在看着两个家庭的家庭琐事,喜怒哀乐。但就是在这些家庭琐事中,我看到了:其实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亦或是,每个人有成就是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每个人的堕落也是自己造成的。

在其中,有两个比较鲜明的人物对比:

1、黎先生与姚国栋

黎先生:黎先生是一个大学只读了一半,写小说的贫困知识分子的形象,住旅馆也只是住在一个开了窗就能闻到煤臭味的房间里,虽写文章有所小成,但依然逃脱不了寒碜的命运。

姚国栋:姚国栋既大学毕业又留过洋,当了教授和官员,曾经充满壮志凌云,回国几年却没有写出一本书。

原因:生活在锦衣玉食,生活富足家庭中的姚国栋,虽有比黎先生优越百倍的生活条件,虽有比黎先生接受过更好的教育,但终究还没有黎先生的成就大,整天悠闲。之所以有这种结果是因为姚国栋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中,过着像寄生虫一样的生活,沉溺于物欲的享受,这些都只能让姚国栋丧失谋生的能力,最终使其家庭走向堕落。

2、杨家二儿子与小虎

杨梦痴家族的堕落,并没有使他的孩子堕落,反而成为了他努力学习的动力,小虎虽然生活在富裕的家庭,却整天沉迷于赌钱,看戏,摆阔,逃学,走上了纨绔子弟的道路。杨家二少爷在生活的磨砺当中逐渐的懂事成熟,有着比他超越自身年龄的成熟,而小虎不管姚太太和姚国栋如何的苦口婆心的劝解都于事无补,姚国栋不是不想管,他是没法管,他没法不看前妻娘家的脸色,他更加屈服于前妻娘家的“权威”,因此他虽清醒小虎不能这样下去,但他却不能实施于行动,他有许多的顾忌,在这种大家庭中他更本无法自身做主。

而在这两个比较之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故事的结局是不可改变的,人物的命运似乎早已在他们的行为之下注定了:憩园的旧主人杨梦痴本来天资聪颖,颇有文采。但他吃喝嫖赌,不仅挥霍掉了祖传的家产,而且还骗妻子的钱财,大街上行窃,长子给他找了一个办事员的差事,他还嫌“丢面子”.最终被他的妻子和大儿子赶出门,过着乞丐般的生活。最终在小儿子的上进好学和孝道之下愧疚醒悟,但这一切都太晚,他已不能改变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最终逃离不了悲惨死去的命运。而小虎也因为自身的贪玩和恶习受到了惩罚,被水淹没而死去,整个故事渗透着悲剧的色彩。——我们祖宗的财产是套在子孙颈上的枷锁,只会使他们坐享其成,坐吃山空,最终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沦为悲剧的命运。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杨家二儿子。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古人说的话似乎没多大偏差的。同是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小虎和杨家小少爷的年龄差距也不大,可做起事儿来就足以看出两人的差距了,杨家小少爷只有十二三岁光景,但他的言行却接近于成年人,虽说到院子里“偷花”是不对的,但他也是事出有因。他甘愿为父亲做任何事,目的就是想减轻他父亲心中的苦楚,他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杨梦痴多次被家人赶出来。第一次时,扬家二儿子试图劝他回去,有这样的一段话:“爹!”孩子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哭着叫起来。“为什么你不该回去?难道我们家不是你们家?难道我不是你的儿子?这又不是丢脸的事!我做什么还不敢认我自己的父亲!……”孩子又把头埋下去,这一次他俯在父亲胸前,呜呜地哭起来。在向黎先生讲述他家里的事又有这么一段话:“妈有哥照顾孝顺她,爹只有一个人,他们都不管他在外头活……”.当他跟黎先生讲述杨梦痴最后一次跟大儿子吵架并被赶出来时,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不管他们,一个人冒着雨赶出去。我满头满身都湿透了。在大门口我看见爹弯着背在街上走,离我不过十几步远。我一边跑,一边大声喊。我的声音给雨遮盖了。我满嘴都是雨水,我就要追上他了,忽然脚一滑,我绊倒在地上。我一脸一身都是泥水,头又昏,全身又痛。我爬起来又跑,跑到街口,雨小了一点,我离开爹只有三四步了,我大声喊他,他回过头,看见是我,反而使劲朝前跑,我也拼命追……

杨家二儿子的行为让我很感动,甚至让我不理解,对于这样一个父亲,我相信,很多人,当然包括我,都很难原谅他,更别说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劝他回家。我想这就是杨家二儿子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包容和孝顺吧。到这里,又让我不解:杨梦痴是可悲的,在大多数人眼里更是可怜的甚至是可悲的。没有人愿意提及他的事情,也没有人关心他的任何踪迹,连名字都让人难以启齿,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不愿听到这三个字。唯一除了他的小儿子,还愿意在他周末的小小闲暇时间,冒着被人打被人骂的风险为他摘花,并乐此不疲,因为,他爱他的父亲,人们都说‘血浓于水’,我想在这里就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了吧。可他的大儿子却为何没有像他小儿子那样呢?是因为他已成年,不愿表现得这么幼稚?还是他对父亲以前的恶行难以原谅。还是他把现实看得太通透,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是一奶同胞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或许他曾经也和他弟弟一样,对父亲有过思念。对父亲也宽容过,爱过。但杨梦痴的性格最终使他彻底的失望,他变得对他冷漠、刻薄,甚至像对待敌人一样仇视过自己的生身父亲。

引用姚太太的一句话:人世间纵然苦多乐少,不见得事事如意。可是你们写小说的人却可以给人间添一点温暖,揩干每只流泪的眼睛,让每个人欢笑。这是一个简单的愿望,但却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愿望。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我们能做的就只是在诸多不如意当中找到一点安慰,且行且珍惜。而或许《憩园》对我们最大的告诫就是:一定要给子孙留下美好的德行,而不是万贯家财!

下载我的心灵的憩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心灵的憩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所给予我的心灵体验(5篇)

    音乐所给予我的心灵体验 音乐的基础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是自己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

    (配乐诗朗诵)憩园(大全)

    憩园 (配乐诗朗诵) (齐)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独)静穆的憩园,旖旎的风光,点燃多少人心中的诗情,给人们带来多少的启迪,多少心灵的慰籍。 一个春日的清晨,诗人......

    触动我心灵

    千古风流人物,触动了我的心灵 展望古今中外风流人物,看历史的车辙辗转,留下了辉煌的痕迹,触动了我的心灵。 项羽触动了我的心灵。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的霸王,......

    我的心灵寄语

    这算是一篇心灵日记吧,写给自己,也写给远方的你一个心灵可以相依的你。 题记今天,是你的生日,首先,祝福你生日快乐,要煮点鸡蛋,要吃长寿面,我在屏幕的这边也会做这个的,为你庆祝么!真......

    我的心灵故事

    我的心灵故事 如今的我已是一位即将面临实习找工作,同时是去面对社会,面对属于我自己的另一个人生阶段。我的成长是从22年前的呱呱落地开始,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我健康地成长着,......

    触动我心灵那件事

    触动我心灵那件事 又是一个美好的秋天,清新、凉爽的秋风吹拂过我的脸,使我回想起了读小学6年级下学期时发生的那一件感动人心的事。 那是在秋分后几天发生的,当时教我们数学的......

    大自然触动我心灵

    美丽的大自然,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小鸟在枝上唱歌;彩虹穿着七彩衣裳,站在天边;春雨轻轻地抚摸着树叶。大自然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吃过晚饭,我和妈妈一起出来散步。当我们......

    我的心灵故事(范文大全)

    我的心灵故事绚烂的朝霞会接替黎明的昏暗,温暖的夏日会取代冬日的阴寒,一阵阵的海浪交替奔涌冲向沙滩,脆弱的幼苗终会投下一片阴翳。新生,成长,衰亡,更替,任谁也无法影响万物交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