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2005年全市工业经济的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工业立市、园区兴市、攀高争先、跨越奋进”的理念,突出工业经济这个主体,牢牢把握民营经济这个主流,加大工业推进力度,使全市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呈现出喜人景象。预计全年完成全部工业产值350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25.5%,均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入55亿元,同比增长68.2%,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400只,完成工作量4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2.73%。预计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75万户,同比增长291%;新增民营企业2200家,同比增长238.6%;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金26亿元,同比增长296.5%。从2004年的发展实绩看,我市工业经济已经彻底摆脱了连续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2005年我市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目标是:全市工业产值实现440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95亿元,同比增长33.6%;工业投入实物工作量80亿元,同比增长45.5%,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工作量6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5%;新增个体工商户1.1万户,同比增长30%;新增民营企业2500家,同比增长20%。
2005年全市工业和民营经济总体工作,可以概括为确立四提目标,增强五种意识,实现六大跨越。
一、确立四提目标
“四提”就是要速度提快、素质提强、占比提高、位次提前。
(一)速度提快。主要是:工业增长速度要快。2005年全市工业产值确保实现440亿元,同比增长20.5%,比2004年增速要提高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95亿元,同比增长33.6%,比2004年增速提高8.1个百分点。项目投入速度要快。2005年500万元以上结转项目和新开工项目的竣工率分别达到70 %和30%。
(二)素质提强。主要是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要有新突破;规模企业、龙头企业培育要有新突破;装备投入、“三名(明)”打造要有新突破。
(三)占比提高。主要是工业经济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要提高,即从2004年的38.9%提高到41.4 %,使工业经济为全市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位次提前。主要是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在南通9个县(市)区中位次要比2004年提前2—3位,在全省所有县(市)中的位次要比2004年提前5—6位。
二、增强五种意识
2005年全市工业战线的同志要增强五种意识:抢抓机遇意识、产业聚集意识、内涵发展意识、以人为本意识和效能服务意识。
(一)增强抢抓机遇意识。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要抢抓这样四个机遇:一是要抢抓国际资本转移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性机遇,使启东工业经济加快融入国际化产业链,加快参与长三角这一国际重要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分工。二是要抢抓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性机遇,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生产要素的合理整合,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三是要抢抓江苏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和沪崇苏大通道开工在即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吕四港开发的实质性启动,加快临海重化工业、能源工业和沿江船舶制造及其配件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加快接轨上海、江海联动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四是要抢抓南通建设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和我市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机制活力不断迸发的机遇,加快挖掘全民创业潜能,加速掀起全民创业热潮。
(二)增强产业聚集意识。作为市政府,要规划实施全市产业集群的发展纲要,制定落实培育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的具体措施;作为市有关综合管理部门和行业商会,要有更加明晰的产业发展定位,更加有效的产业协调服务;作为镇乡政府,要有更加宽广的大局观,自觉地从启东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注重全市公共发展平台和载体的利用,注重区域板块经济的培育;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来说,既要竞争又要合作,骨干企业要敢于开拓、勇当龙头,中小企业要做精做专、做优做强;作为教育培训、金融信贷和中介机构等,要善于理清本地行业发展脉络,为支柱产业发展不断提供有效的人才、信贷支撑和其他要素服务。
(三)增强内涵发展意识。就是要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做到“四个高度重视”:一是高度重视现有企业发展。现有企业实施技改具有用地少、设备占比高、投入产出快、综合成本低等有利因素。要大力引导和鼓励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能力。二是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快先进技术引用,加速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有效途径。要完善相关政策,大力鼓励、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三是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多少是衡量地区工业经济实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较低,应当采取措施予以改观。四是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对重污染项目要坚持一票否决,决不引进;对现有工业污染的治理,要制定计划,限期到位;对北新精细化工集中区的所有企业,开工前必须做好环境影响评价,运行中必须实施达标排放。
(四)增强以人为本意识。启东工业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培养形成四支队伍:一是要形成一支具有宽广眼界、敢冒风险、善于开拓的战略型企业家队伍;二是要形成一支具有职业素养、诚信勤勉品质,精于行业、善于协调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三是要形成一支具有一定学历、熟悉先进技术、熟练掌握先进设备、能进行产品开发的技术型人才队伍;四是要形成一支数量足够、适应岗位的普通操作工队伍。培养形成这样四支队伍,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健全系统化、网络化、专业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要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竞赛活动;要高度重视本地紧缺经理人才和行业专才的引进,更加有效地组织紧缺劳动力培训;要探索建立市高层领导和行业龙头企业家、新兴经理人员的恳谈机制,以此强化政企沟通,拓宽企业家视野,提升企业家素质。
(五)增强效能服务意识。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关键要进一步增强政府机关的效能服务意识,做到“五个要”:一是业务要更加熟悉。每一个政府部门、每一个岗位人员,既要熟悉相关的法规政策和工作流程,也要熟悉了解本地产业和项目发展的情况。二是协调要更加有力。对重大项目推进要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果断决策,迅速执行到位;对所有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要实行一企一单,把项目推进中的各项政策和程序环节理清载明,便于监督对照。市大环境整治办公室和市经济环境监察中心要对政府协调推进项目建设事项的落实情况,定期进行跟踪督察。三是责任要更加明确。全市所有500万元以上项目,所在镇乡和开发区都要下达项目推进责任书,明确挂帅领导和责任人员。四是考核要更加严格。要把服务效能列入对部门及其相关人员的定量考核内容,其实绩作为部门行风评议、综合考核和个人评优的重要依据。五是查处要更加严肃。对机关工作人员推诿、拖拉、扯皮、索要以及政令不畅而影响企业发展、影响投资和创业环境的,要严肃批评纠正,实行待岗制,对严重的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三、实现六大跨越
工业经济是全市的主体经济。2005年全市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宏观形势的新变化,结合启东自身条件的新实际,采取扎实举措,狠抓工作重点,力争在项目投入建设、规模经济壮大、产业集群培育、增长方式转变、民营经济发展和组织服务效能等六个方面实现新跨越,为全市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发展贡献更多份额。
(一)扩大总量、调优结构、加快速度,力争在项目投入建设上实现新跨越。
1、扩大总量。围绕确保工业投入完成实物工作量80亿元的目标,根据现有基础,统筹规划,加强引导,积极扶持,在重大项目上启动“5352工程”,即:实施超500万元项目500只,超1000万元项目300只,超5000万元项目50只,超亿元项目20只。
2、调优结构。要提高“五个比例”:一是提高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例,由2004年的68%提高到80%。二是提高规模以上投入占全部工业投入的比例,由2004年的70%提高到75%。三是提高设备投入占工业投入的比例,由2004年的50%左右提高到60%,老企业技改项目设备投入占70%以上。四是提高现有企业技改投入在全部新项目投入中的比例,2005年确保80%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有技改投入,技改投入工作量占全部工业投入工作量由2004年的46%提高到50%以上。五是提高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的占比。2005年起,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投入的占比每年要保持30%以上。
3、加快速度。要下决心改变投入产出周期过长的局面。一是抓竣工项目快达产。着力抓好2004年已竣工的641只项目的投产达产,重点推进121只500万元以上项目和41只1000万元以上项目尽快组织批量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二是抓在建项目快竣工。全市预计结转到2005年5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近200只,计划投资额25亿元左右,这批项目明年要大部分竣工投产,并且有80%以上要投入正常生产。三是抓在手项目快开工。明年要争取有300只投入500万元以上项目新开工,其中超1000万元项目200只,超5000万元以上项目30只,超亿元项目10只。对已经签约但资金尚未到帐的项目,要勤跟踪、快协调,促使早注册、早到帐、早开工。对大唐电厂、泽骅船舶、波邦配件等重特大项目,要积极帮助其早日立项开工。
(二)盘活要素、用好政策、重抓龙头,力争在规模经济壮大上实现新跨越。
1、盘活要素。继续加强有序用电管理,加大需求预测工作力度,做好迎峰度冬和迎峰度夏工作,协调解决好重点企业用电,确保全市工业不因电力紧缺而影响生产。制定出台金融单位工业放贷考核激励政策,搞好资金协调服务,推进政银联动、银企合作,增大银行对企业的资金供给。引导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大力压缩两项资金不合理占用。再成立1-2家资金担保公司,积极开展融资担保服务。认真做好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合理利用好上拨指标,以最快速度争取到土地。同时,要利用好已批未用土地、存量建设用地;挖掘好现有企业存量土地、存量厂房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要高度重视企业的人才需求,帮助企业引进必要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劳动力。
2、用好政策。要用心研究、积极编报、全力争取国家、省、南通市各级的扶持政策,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补贴政策、名优产品的奖励政策、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贴息政策、技改项目使用国产设备抵免所得税政策、进口设备抵免关税政策等等,努力使2005年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要大力宣传、认真落实我市鼓励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以及引进外来设备的激励政策。
3、重抓龙头。要继续重点培育30强工业企业,表彰评比30家最具创新能力、30家最具发展活力、30家最具发展潜力的工业企业,并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争先进位竞赛活动,营造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强烈氛围。对重点企业到开发区和特色工业集中区进行扩张投入、或退二进三的,要一厂一策,给予大力支持。2005年,力争在全市形成超亿元企业50家,其中2-5亿元企业15家,5-10亿元企业4家,10亿元以上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的产值达到120亿元,占全市全部工业产值的 27%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61%以上,充分发挥其对全市经济的龙头带动和支柱作用。与此同时,还要继续培育好规模企业。2005年全市规模企业的数量要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70个以上,总数达到450家以上。规模企业产值达到195亿元,占全部产值的44.3%,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
(三)优化平台、培育支柱、打造品牌,力争在产业集群培育上实现新跨越。
1、优化平台。要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和集中区建设,努力形成以吕四港开发为龙头,两个省级开发区为主体,3个特色工业集中区为重点,“三沿”(沿省336、335、221线)工业走廊为主要产业带的工业经济发展平台。要修编好吕四港和沿江开发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沿江沿海开发的产业发展定位。要积极支持大唐吕四港电厂申报立项,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引进临海重化工业大项目。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实施围海造田工程,为大项目落地创造条件。要举全市之力建设好滨海工业集中区,突出“个性化、集约性、超常规、跨越式、可持续”的要求,使之成为全市项目建设新板块、新亮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明年二季度项目全线进区。建设一批现代化的标准厂房,使一批短平快项目先行进区。要坚持把园区建设同区域经济既有的特色优势结合起来,全力加快天汾科技五金工业集中区、北新精细化学工业集中区、和合船舶配件工业集中区等重点特色工业集中区建设,在项目、资金、土地等方面尽可能向这些集中区倾斜。从而使重点产业向重点集中区集中,特色产业向特色集中区集中,所有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要积极鼓励重点工业企业创办园区,通过前延后伸拓展产业链条,重点扶持好海四达工业园、林洋工业园、东成工业园、韦恩益农工业园。在此基础上,再要发展2-3个企业工业园。
2、培育支柱。要通过抓好“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即重点扶持一批产业链条长、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重大技改项目,一批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一批重点节能降耗和环保治理改造项目,一批重点竣工投产技改项目,一批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按照“积极引导、相对集中、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原则,对我市具有相对优势的电动工具、海洋产业、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对我市具有发展潜力的电力能源、船舶修造与配件生产、重化工业、新型材料等行业进行全面规划,包括行业发展规划、空间布局规划、龙头企业发展规划等,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规划方案。同时,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使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市具有核心竞争力、支撑经济全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基地。此外,还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着力提升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轻工业。
3、打造品牌。要突出品牌效应,建立有效的品牌创新机制。2005年计划新培育国家级名牌产品1只,省级名牌产品不少于5只,南通名牌产品不少于8只;新培育国家驰名商标1只,省著名商标不少于4只,南通知名商标不少于8只;新培育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3家,申报省以上星火、火炬计划项目不少于8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不少于6只,省高新技术产品不少于8只。要选择市区一主要街道,利用路政广告资源,进行全年经常性的地方工业品牌展示宣传。
(四)集约资源、创新技术、培养人才,力争在增长方式转变上实现新跨越。
1、集约资源。面对当前的宏观环境,在招商引资中,必须注意招商选资、招商选商,着力提高项目的质量。当前要做到“五选五不选”:选能发挥本地优势的项目,选技术密集型的项目,选附加值高的项目,选关联度大的项目,选投资规模大的项目;不选中央明令禁止的项目,不选重污染的项目,不选工艺装备淘汰落后的项目,不选以圈地为目的、浪费资源的项目,不选投资规模小、招商成本高的项目。要更加注意集约用地,严格执行土地预审制度,确保每亩固定资产投资强度达到80-120万元,对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中小项目鼓励进入标准厂房,不单独征地。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全市开发各类标准厂房争取达到100万平方米。
2、创新技术。一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加快形成面向市场、充分调动内部资源、广泛利用外部资源的开放式技术创新机制。大力引进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的人才,形成以行业技术带头人为核心的合理的人才组织结构,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引导企业建立新型分配制度,以高薪引进人才,以丰厚待遇留住人才。二要抓紧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导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大对纺织服装、船舶修造、化工医药、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行业的改造力度,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三要构建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平台。面对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当前要在技术引进上下功夫。明年,要与上海产学研联合协调办公室共建一条技术引进吸收、科研成果转化的“产学研通道”。在电动工具、海洋水产、机械电子等重点行业建立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明年要重点办好电动工具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中心。四要全力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企业应用推广信息技术提升产品设计和制造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抓好一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工程,以此促进全市重点行业信息化建设上水平、上档次。
3、培养人才。一是加强对企业家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教育培训。要认真开展好与上海企业人才市场共同建立的“人才互动工程”,通过多层次开展专家讲座、企业家沙龙等活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继续利用好人民大学等名牌院校的培训力量,对一批有活力、有追求的企业家,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专门培训,有条件的推荐、支持去读MBA。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干部队伍的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下大功夫、花大本钱引进各行业中的拔尖人才,同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促进新一代企业管理人才健康成长。三是健全完善技工培训体系。职业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职业培训工作,健全完善技工培训体系,优先发展一批本地企业当前适用的技术岗位培训项目。我市有一批工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严重不足。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在全面、正确把握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引进外地工人的工作力度,加强稳定工人队伍的政策研究,指导、帮助企业良性发展。
(五)造大氛围、引大民资、扶大产业,力争在民营经济发展上实现新跨越。
1、造大氛围。一要强化政策宣传。鼓励广大群众不拘形式,不拘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规模不论大小,只要不违法,干起来就行,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利于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潜能充分释放。二要强化能人宣传。营造人人想当老板、个个争当老板的创业氛围。要在镇村干部、下岗失业人员、党员队伍、普通群众中倡导乐于吃苦、敢于冒险、勤于创业、勇于争先的创业精神。要通过能人带动,催生新兴创业力量,让越来越多的启东人都成为创业能人。三要强化大户宣传。要加大对民营企业规模大户、利税大户的宣传力度,加大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表彰奖励。
2、引大民资。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市外民资转为市内资本,积极引导市内资金转为投入资本。一要利用好企业平台。加强以企引企,以企业产品的前延后伸吸引客商来启投资。二要利用好资源平台。积极依托我市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做好沿江、沿海产业的招商工作,尤其要有重点有目标的做好大用水量、大运输量、大能耗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三要利用好产业平台。重点依托我市电动工具、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和产品,积极搞好相关产业的对接和产品配套。四要利用好节会平台。认真组织好第三届民间投资恳谈会、海鲜节、科技节等活动,继续抓住浙江、福建、苏南等地民资向外扩张的有利时机,继续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招商力度。
3、扶大创业。一是积极鼓励机关干部带头创业。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转变就业观念、理财观念和投资观念,鼓励机关工作人员离岗创业,鼓励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人员提前退休或辞职创办、领办、帮办民营企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创业。二是积极鼓励广大群众自主创业。要认真排查,广泛联系,亲密接触,鼓励和引导启东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引导镇村干部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兴办龙头项目,努力成为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领路人、流通领域的经纪人、发展民营经济的带头人和劳务输出的牵线人。大力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和军转干部自主创业,倾力扶持失业人员自立创业。三是积极鼓励现有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要激励企业家始终保持高涨的创业热情,保持起家立业时的闯劲、拼劲和韧劲,立志干一番大事业,立志做一个大企业家,立志到国内外舞台上攀高比强。要引导企业由小作坊发展成大厂房,由简单装配发展为制造,由初级加工发展为深度加工,由来样贴牌加工发展为自主创牌制造,由零部件加工发展为整机制造,由国内市场不断向国外市场开拓。
(六)注重指导、强化考核、优化环境,力争在组织服务效能上实现新跨越。
1、注重指导。建立和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的信息反应系统,发挥工业经济运行预警体系的重要作用,及时发现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尤其是一些突发性、不可预测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重点做好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做好工作预案,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处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要注重对现有企业发展的指导,花更多的精力,划出专门力量,深入企业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经济运行中情况,并帮助企业制订好长远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好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要在上半年举行一次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2、强化考核。要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政策要向重大项目倾斜、向支柱产业倾斜、向骨干企业倾斜、向重点园区倾斜。要强化考核机制,考核要上下兼顾,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科学合理,激励先进。要继续抓好季度考核点评工作,先进的奖励,后进的警告。要做好平时的督查工作,确保重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结果。要分解落实责任。重点项目、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全部分工到四套班子领导,一个项目、一个园区、一个企业,一套班子负责,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定期通报情况。要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注重现场办公、联合办公,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突出矛盾。镇乡机构配套改革中,要高度重视分管工业领导的配备,保证镇乡工业经济的管理力量。要加强工业统计,各镇乡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统计上报工作,坚决制止虚报,也要坚决反对漏报和瞒报。待本月下旬镇乡综合配套改革一结束,市计经委、统计局就要组织对全市各镇乡经济发展办中工业线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迅速担当起管理工业经济重任。
3、优化环境。目前,各地的优惠政策已趋于一致,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主要依靠投资环境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因此,明年要在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上下功夫。一是营造规范高效的办事环境。要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报制、核准制和备案制。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凡国家、省和南通市已明确取消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凡能够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一律进入中心办理;凡能简化的审批程序,一律简化到位。二是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全面实施收费许可证制度和涉企收费监督制度。经审核认定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由政府向社会公布。凡是有弹性标准的行政收费项目不得高于最低收费标准,对不合理的收费要坚决予以取消。不得向企业和基层单位摊派报刊杂志、广告和赞助费。对全市性的赞助收费,由市政府扎口管理。不得强制企业加入各类协会,垄断性行业不得要求企业购买指定产品。中介服务性收费要本着企业自愿、公平合理、协商一致的原则收取。实现中介服务市场化,不得指定或变相指定企业接受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的收费服务。鼓励外来中介组织进入本地市场,推动中介组织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善服务,降低收费。三要营造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要减少对企业的检查,不得以检查为名无偿占用企业的产品,不得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在执法过程中,除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违规行为进行重点查处外,对企业的一般违规行为的经济处罚,按先警告、后整治、再处罚的程序进行,不得直接处罚。要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实行四项制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通知》精神,在实行规模建设项目“封闭运行制度”、企业行政执法报告制度、企业执法检查和处罚备案制度和一次投诉查实责任追究制度的基础上,扩大实施范围,在实行对企业检查和执法时,扩大到规模工业和规模投入项目,使这些重点企业和项目在更宽松的氛围中运转。
第二篇:工业经济2011年基本工作思路
2011年发展工业经济基本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镇工业经济继续打基础、建平台、抓项目、促转型,实现全面跨越发展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为目标,以项目投入为主线,发展科技企业,做强骨干企业,优化传统产业,并通过强化管理,创优环境等措施,使我镇工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层次。
2011年预期目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5亿元,销售收入37亿元,应税销售8.2亿元,工业入库税金0.66亿元,培育市骨干企业6家,其中夺牌企业5家,完成技改投入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为确保上述预期目标的实现,我们应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转型升级,努力在求得高新产业规模化上下功夫 一个高新产业对一个区域的经济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金呢集团近几年的入库税金撑起了我镇30%左右的财政收入。然而,我镇的高新产业目前总量规模不大,就金呢集团而言,2010年应税销售还未突破1.3亿元。按照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目录,汉晨药业公司、邦通卫生材料公司、日兴公司这三家企业的产品列入目录之中,目前这三家企业真正属于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累加起来还不足3000万元。如何迅速扩展我镇高新企业规模,我 1
们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金呢集团要形成创新与投入的互动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开发国家星火项目和火炬项目的有利时机,凭借自身研发中心平台,通过与有关院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不断推出市场高端产品;另一方面为适应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加大产能投入力度,力争在2011年形成2.5亿元的销售规模。
二是汉晨药业公司要走自主创新与借梯上楼之路。一方面要立足于自主创新,不断将新品推向市场,来增加市场占有额。另一方面要借助晨牌药业公司雄厚的研发实力,大批量开发生产高档医药产品,力争在2011年形成0.8亿元的销售规模。
三是邦通公司要快速提高达产水平。首先要千方百计使锡祥村基地形成满负荷生产状态。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松浩皮鞋厂尽快迁移,确保邦通公司新增生产规模0.1亿元,确保企业在2011年形成0.5亿元的销售规模。
四是日兴公司要千方百计兑现项目建设承诺。一方面有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按照2010年向国土局许下的承诺,如期将日兴公司已征得土地上的房屋拆迁完毕。另一方面日兴公司也要按延期用地的承诺如期开工建设,确保在2011年新增1000万元的销售规模。
五是在招商引资中要重点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要通过各种措施,确保我镇在2011形成4亿元的高新技术销售规模。
二、猛攻项目投入,努力在求得招商引资质量上下功夫 我们将继续把项目投入、招商引资作为主线贯穿于运作工业经济的全过程。一是要继续加快威菱焊接、龙兴渔具、宏业制衣二期等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这些项目在上半年全面竣工,年内新增销售规模5000万元。二是要下大力促成江海饲料、日兴公司拓展项目及早开工。三是要通过招商引资活动创办新企业、延伸投入拓展老企业等途径,努力形成一批上档次、有品位、叫得响的项目。全年力争完成超亿元项目1-2个,超5000万元项目2个,超3000万元项目5个。其中引进高新技术项目2个,以此不断优化企业结构。在做好投入过程中,将着力抓住招商引资这一工作环节,我们将在做好全员招商的基础上,突出企业招商、以商招商和专业化招商,要坚持外资、内资、民资齐招,内外结合的原则,并引进激励竞争机制,努力实现招商引资重大突破。
三、全力做大做强,努力在求得骨干企业强大阵容上下功夫 骨干企业的多少与强弱,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2011年我们将把做强和培植骨干企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通过内部挖潜扩容、外部拓展市场、强化各项服务等措施,着力做大、做强、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和奖牌企业。首先是壮大原有骨干企业金呢集团、宝石公司、维达公司这三家市级骨干企业、奖牌企业要跃上新的发展平台。金呢集团要成为国内行业领军企业。要再度发起夺金强大攻势,确保重归金牌企业行列。维达公司要成为省内企业排头兵,宝石公司要领跑市内服装企业。要通过努力使这
三个企业应税销售达6亿元。其次要培植一批新的骨干企业。三星运动器材公司、金易焊接材料、汉晨药业公司、宏业制衣公司、邦通公司、金易焊接材料公司、骏宇齿条公司等企业要通过技改投入、研发新品、拓展市场,完善管理等途径使综合实力得到大提升,力争在年内进入市骨干企业行列。其中汉晨药业、宏业制衣这二家企业同时跃进市奖牌企业行列。再次要提升一批中小企业。加华齿条、冠东食品、亚洲鞋业、中德公司等一批中小企业也将通过各种努力,展示新的形象,从而进一步优化我镇企业群体。
四、突破发展瓶颈,努力在求得投资效益最大化上下功夫 因我镇集中区建设用地被调整为农保区,使我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瓶颈制约。因此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好现有的土地资源优势,确保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是要有计划地促使砖瓦生产企业转产。目前我镇有4个粘土砖生产企业,共占地近200亩,累计应税销售不足1000万元,平均每亩应税销售不足5万元,这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随着国家墙体材料的改革,粘土砖生产在近年内全部取缔,因此我们要早字当头,痛下决心,科学谋划好砖瓦生产企业关停和招商转产计划,引进一批新项目,及早发挥好土地资源的最佳效应。
二是要有选择利用原市属单位闲臵土地。我镇原市属单位较多,目前尚有原食品站、原煤石站、原**收花部等多宗约亩土地基本处于闲臵状态。2011年,我们要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千
方百计使1-2宗土地得以开发利用,形成新的工业项目。
三是要有重点地盘活倒闭关停企业的土地资源。鑫永针织公司土地权属镇所有,目前该企业已彻底倒闭,我们将通过法令程序,收回该企业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发展新的项目,对统一机电公司要通过有效途径,明晰企业土地权属,发展新的项目。
五、不断创优创新,努力在求得企业管理科学化上下功夫 企业管理是工业经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课题,管理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无处不有,无时不有,针对我镇现状,在2011年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迅速组建企业家沙龙。要通过这一平台为企业搭建传播市场信息、交流管理经验、提出建议意见的平台。
二是要积极鼓励企业引进和利用高素质管理人才。目前我镇有不少企业虽然上了一定的规模,但仍实行家属制管理方式,导致管理人员近亲繁殖,工作打不开局面,企业停滞不前。对此我们将努力引导这些企业改变用人观念,通过引进和利用高素质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是努力探索破解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用工困难的奥妙。目前我镇大多数皮鞋、服装(包括羊毛衫)生产企业都存在着用工难的棘手问题,致使这两个行业的设备利用率仅保留在70%左右。据此我们将引导企业借鉴维达公司“招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经验,切实解决招工困难这一突出问题。
四是切实矫正职工无序流动的不规范行为。由于目前劳动力
紧缺的原因,相当一部分职工无序流动,致使有的企业职工锐减,企业老总间勾心斗角。据此,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应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法令要求,各企业必须与所有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使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其次,在镇内统一规定,凡在镇内流动的职工,与甲企业未正式解除劳动关系的,乙企业不得随意录用。再次镇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工作督查,一经发现职工无序流动,依法追究相关企业和职工的相应责任。与此同时,要教育和引导相关企业老总采取人性化管理方式,关爱职工,凝聚人心,使企业形成和衷共济,抱团作战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2010年工业经济工作思路汇报
2010年工业经济工作思路汇报
经贸委
(2009年12月2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2010年工业经济工作目标、思路、措施汇报如下:
一、2010年工业经济建议目标
为衔接“十一五”规划,充分体现自加压力、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理念,同时考虑金融危机滞后影响带来的不利因素,本着“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初步拟定2010年目标如下:
1、运行指标
定报工业增加值确保86亿元、力争87亿元,分别增长22.9%、24.3%,主营业务收入确保375亿元、力争380亿元,分别增长23.0%、24.6%,利税确保28亿元、力争28.5亿元,分别增长24.4%、26.7%,利润确保14.5亿元、力争14.7亿元,分别增长26.1%、27.8%,新增定报企业确保85家、力争90家。主要依据:一是09年底新项目竣工可新增定报企业60个左右,每个以20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计,可新增12亿元;二是现有定报企业自然增长(含扩能),以自然增长率10%计算,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三是老企业技改58个项目,总投资近25亿元,预计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8亿元等。
2、工业用电 初步估算,2010年工业用电达15亿KWh,同比增长12%,绝对增长1.59亿KWh。主要用电增长点有:一是根据在建的重点项目申报装机容量可拉动用电增长5%,绝对增长0.66亿KWh。二是一般用电项目拉动用电增长3 %,绝对增长0.4亿KWh。三是工业用电自然性增长4%,绝对增长0.53亿KWh。
3、工业投入
工业投入确保140亿元、力争1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确保120亿元、力争130亿元,同比增长26.3%、36.8%。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0个、力争45个,同比增加16个、21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力争50-100亿元项目1-2个。竣工千万元以上项目确保120个,力争达到130个。
4、规模企业
规划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亿元企业75个,比2009年增加10个。规划2010年入库税金达千万元企业22个,比2009年增加5个。
5、民营经济
新发展私营企业2300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2万户,新增加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40亿元。新增加工业集中区框架面积8000亩,新建标房面积30万平方米,入园项目300个以上。
二、2010年工作思路措施
1、围绕全市工业重点产业发展导向,举全市之力,强化重大项目招商和特色产业招商,尽快积蓄更大的发展后劲。一是领导超前介入,领衔大项目招商全过程。大项目要大思路、大魄力、大力气、大贴本、大家抬。四套班子领导、镇书记和镇长、市直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是招引重大项目的责任人,要亲自上。同时要配强配齐产业招商局的工作班子,每个产业招商局都要有从业经历的行业专家、律师、财会人员和决策者,真正围绕信息实行针对性的敲门招商。对重特大项目实施最优惠的政策,与周边地市形成比较优势,舍得花大价钱吸引重特大项目落户。
二是切实发挥“重大项目为零、一切为零”的考核导向作用。以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为导向下达指标体系、完善考核体系,改多头分散考核为集中重点考核,改下达招商引资绝对值指标为项目开工个数,突出单体规模,避免结构式、拼凑式、盲目式招商引资。除限定的化工项目、重复的混凝土项目、占用资源多入库税收少的项目不再引进外,重点围绕税源抓招商项目。出台项目招引投资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实行表彰、预奖跟着项目走,大奖跟着税源走。
三是以招商活动为载体,创新招商推介方式,真正发挥驻点招商、产业招商、网络招商等不同招商方式的功能。坚持驻点招商升温加压。招商站要注重与产业密集区域的相关组织加强联系,如:工商联、行业协会等,利用其组织活动的契机见缝插针,承办或协办有关活动,适时推介投资环境,结识真正的大老板、大客商。招商信息的收集要重视前延后伸,既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提供重大项目信息,更要鼓励已落户企业负责人为招商引资做贡献,对提供重大项目信息的社会各界人士,在项目落户开工时给予重奖,并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建立专栏,定期宣传重大项目招引典型,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重大项目招商的氛围。
2、围绕“一百工程”,强势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规模企业培植,尽快打造更多的新增长点。
一是排出“一百工程”中重点项目的推进计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30项重点项目新开工、30项重点在建项目的当年竣工、40家规模企业的培大育强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完善重大项目的代理服务制、优先办理制、联合办理制、跟踪办理制,真正打造重大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把有限的项目要素向重大项目倾斜。继续推行重大项目定期报告制度,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和业主单位及时上报重大项目进展情况。继续实行重大项目专题会办制度,对重大项目需协调解决的问题,由相关部门及时提出预案,报市主要领导组织专题会办。推行重大项目业主直报制度,凡遇有重要或特殊情况的重大项目业主可直接向市主要领导反映。
二是对“一百工程”的规模企业实行要素倾斜、政策扶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财政对规模企业技改、创新、创牌、上市、重组等事项给予奖励和扶持,对主营业务收入、入库税收跨档和增速领先的规模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重奖。市新型工业化资金优先对规模企业技改设备投入进行补贴,政策性担保公司优先为规模企业提供担保。继续对规模企业执行“三制”保护政策,制定差别化扶持奖励措施,实行“一企一策”,促进规模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企业重组上市。积极引导重点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品牌产品企业拿出优质资产、优质项目与大企业挂靠合作,迅速做大做强。着重做好超力机械、宝丰特钢、万达纺织、多为集团等企业的重组工作。同时,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确保丰东、辉丰两家企业明年上半年实现上市,督促指导丰山、大奇等拟上市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技术改造。充分发挥国家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和我市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大力购置关键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迅速做大企业规模。重点加快上海纺控、庆丰纺织、迪赛诺、森威精锻等技改扩能项目的建设进度,形成规模带动效应。加强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家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开发力度,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争创国家级研发、测试、标准、技术等中心,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基地、示范项目,打响品牌。三是对“一百工程”实行专项考核,强力推行责任追究。对重大项目的开工竣工实行对账式、滚动式、通报式督查,严格实行“周督查,旬过堂,月通报”督查机制,严格实行“一般项目一般奖,重点项目重点奖,特大项目特别奖”制度,对为重大项目推进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重奖、大奖、特奖;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凡因人为因素影响项目推进速度、导致重大项目流失的,对当事人进行责任追究。
3、全力服务企业,力保现有企业满负荷运转,尽快培育一批支撑全局发展的新亮点。
一是强化为企业服务,保障平稳运行。加强企业挂钩服务。继续深入开展科级干部挂钩服务定报企业“家家到”活动,重抓税源大户、用电大户,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挂钩服务考核与企业业绩挂钩,与解决问题的实效挂钩,并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用依据,力保企业满负荷生产。加强工业运行监测预警。注重对宏观政策、市场动态、投资取向等各种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发布,把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生产运行态势,监测分析运行中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加强生产要素组织协调。加强资金协调,继续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加快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行,争取更多的外资银行来丰发展业务,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制约问题。加强电力协调,加快实施电力技改项目,保障电力供给。加强劳动力协调,建设就业培训实训基地,强化劳动者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企业提供优质劳动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净增加10个;力争年底纳税超百万企业净增加20个,其中超500万元净增加10个,超1000万元净增加5个。
二是引导调整结构,增强发展活力。抓典型引路。选择行业内的标兵,深入企业组织召开行业内现场交流会,引导企业全方位学习先进典型,让每次交流会变成管理现场会、行业促进会和争先进位加压会。抓产品研发。督促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抓创新创牌。引导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标准,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争创名优名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市场覆盖率和利润空间。抓市场开拓。在宏观经济逐步复苏的形势下,引导企业力争恢复欧美市场,大力度开拓东南亚、俄罗斯、拉美和澳洲等新兴市场,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力度,建立健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产品协作配套工作体系,帮助企业实现生产和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促进共同发展。
三是督促投产达效,增强发展后劲。重点排出近两年竣工未能投产达效的工业项目进行逐一剖析,找出存在问题并帮助协调解决,促进竣工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形成新的增长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力争新增定报企业90个以上。
4、推动镇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全民创业园的企业入园和功能配套进程,尽快提升各镇在盐城的位次。
一是打造乡镇产业特色,提高企业入园率。通过工业集中区主导产业的确定,引导各镇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招引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确保每个重点镇,有3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落户工业集中区,力争在引进大项目上实现突破。重点加强大中镇的轻纺和空压机、西团镇的抛丸机、南阳镇的铸造阀门、白驹镇的抛丸机和玩具、新丰镇、刘庄镇、万盈镇、大桥镇的轻纺等特色产业前延后伸、错位发展、提升档次,真正实现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形成竞争力。
二是全面提升创业平台、融资平台、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的配套功能。创业平台上水平。推广三龙经验、万盈速度、西团特色、白驹精神、裕华水平,进一步拉开园区框架面积,加大多层标房、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和企业入园速度。融资平台上台阶。扩大政策性担保公司融资担保能力。加快互助性担保公司建设。组建园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服务平台新突破。成立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各镇园区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园区管委会的班子和机构,包括项目服务中心。
三是切实加大组织推进力度,提升乡镇在盐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加大推进力度。认真抓好“旬督查、月公布、季点评、半年考评、年终兑现”等制度,组织开展“家家到”观摩、现场推进会等活动,进一步掀起比学赶超、进位争先的热潮。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在实行单项考评基础上,将鼓励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的重点目标纳入到全市三个文明绩效综合先进考评中,纳入到主要领导干部问责制度考评中,促进各镇比发展,部门比服务,创业主体比贡献。
第四篇:2022年全县下半年工业经济工作思路汇报
2022年全县下半年工业经济工作思路汇报
202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工业强县建设的重要之年,也是实施工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开局之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力推动工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进程,确保全县工业实现量质双升、稳中向好。
一、目标任务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力争实现增长*%;工业投资增长*%、技改投资增长*%;新增规上企业*家;处置僵尸企业*家、释放*亩;新增个私企业*家、个体工商户*户;工业节能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二、主要措施
(一)抓运行监测,稳定增长基本盘。
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对比分析工业用电量、增值税和各项效益指标,提升监测分析、预测预警的及时性、针对性,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健全县、部门、镇(园区)三级调度服务机制,通过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镇(园区)保全县。持续深化领导包保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重点调度*家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积极鼓励县内骨干企业多产满产,全面提质增效,提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加强与恒源煤电、青东矿业、神源煤化工三家企业的沟通协调,增强三家企业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加大对生产下滑企业的服务力度,针对下降原因,研究解决办法,迅速扭转局面,最大程度降低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二)抓企业培育,扩大规上企业总量。
建立完善规上工业企业入规培育库,明确包保人,排出时间表,绘制路线图,倒逼企业入规入统,确保完成新增任务。加强对新建项目和投产企业的梳理排查,督促新建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紧盯洪基机械、箔洱特铝箔、建业科技、龙球铝箔等新建投产企业,强化跟踪指导,争取早日进规入统。(三)抓集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实力。
围绕“五群十链”中与濉溪自身相关联产业,立足濉溪“三基两大一新”新兴产业,做细行业规划、绘好产业图谱、补链强链延链。稳定有序推进“双碳”战略,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持续提升精细化工、铝基新材料、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竞争力。开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提升行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进行 “零增地”技改,滚动实施*个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做好英科医疗、理士电源、口子酒业、力幕科技、中基电池箔、光明乳业*家百亿企业的培育。(四)抓工业投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编制实施2022年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充实完善工业项目库。紧盯英科手膜、福神新材料、奥邦二期、久江新材料、哈东盛金属材料、徐楼铁矿等在建项目早投产早达产,加快形成更多新动能、增长极。加快推进中基电池箔三期、江联智新材料、欧凯电器、有色金属循环利用产业园、无锡贝儿汽车零部件、英科医疗三期、理士“智造小镇”等重点项目早建设早投产。(五)抓科技创新,助推制造业提质增效。
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行动,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力争新增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创新示范企业*家,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家,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家以上。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开展“精品安徽”央视宣传,力争新认定“安徽工业精品”*个、省级新产品*个。开展省“三首”产品认定工作,力争认定“三首”产品*个以上。支持企业参与、主导修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六)抓数字赋能,推动工业互联网起势突破。
坚持市场主导、示范带动,依托工业互联网赋能,着力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加快提升全县“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整体水平。协调推进*G站点建设,加强*G场景应用试点建设,深化产业领域应用。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推进企业上云,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力争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家,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家、上云企业*家以上,完成“机器换人”项目*个以上。(七)抓节能减排,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
把好源头关口,严控“两高”项目,严禁新增过剩产能。鼓励重点企业创建国家、省绿色工厂,培育一批绿色设计产品,力争新增绿色工厂*个、绿色设计产品*个。深入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提升行动,实施重点行业清洁技术改造*家以上,指导重点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服务。持续推进烧结砖瓦企业转型发展三年提升行动,2022年底减少烧结砖瓦企业数量*%左右,培育绿色标杆企业*家。(八)抓为企业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持续推进工业领域“四送一服”工作,常态化举办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增强政企交流、企企合作。多形式开展银企、科企、供需对接活动,完善企业诉求办理协调调度反馈刚性机制,确保“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政策体系,对工业奖补政策进行修改完善,探索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引导、扶持重点产业发展壮大。扎实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聚焦亩均效益出清低效产能,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以上。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保持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实现动态“清零”。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加速腾笼换鸟,为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腾出更多空间。第五篇:2011年工业经济总结和12年工作思路
2011年工业经济总结和12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工业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年初以来,我镇工业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引领、五个突破”的总体部署,以“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为目标,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限制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拓市场、扩投资、促转型、送温暖”,坚定信心,奋力应对,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局面。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9月份,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84.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51%;规模企业(2000万元以上)产值达到25.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7%,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30.27%;全镇销售收入达到83.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4%,创利润3.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2%,其中2000万以上规模企业销售和利润分别达到24.50亿元和0.51亿元,规模企业销售完成考核目标的72.1%。
1-9月份,全镇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8495万美元,同比增长26.35%;技改财务投入15055万元,同比减少12.53%;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其中奇乐集团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宁波名牌3家(奇国、海飞、神龙),宁波级技术研发中心1家(奇国),申报宁波市级新产品22项目,其中列入宁波市工业新产品试产计划6项。
ERP等信息化项目,项目申报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5%;同时镇级产学研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校企结对活动更趋频繁,其中部分合作项目被地、市两级科技部门列为重点项目。
(四)外贸进出口维持较高增速,外贸情势改观明显。1-9月份,全镇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8495万美元,同比增长26.35%,完成考核目标的81.84%,外贸进出口呈现企业多元化、产品多元化的良好态势。其中自营出口累计完成17488万美元,同比增长28.17%,高于全市平均增速6个百分点。全镇有自营出品实绩的企业达到64家,其中累计出口超过100万美元的有32家,同比增加7家。出口优势日益体现,一些企业在出口业务中逐渐尝到了甜头,出口成为企业总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出口产品涉及电子、电器、服装、汽配、轴承灯具等多个行业多个产品,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新兴产业增速较快。1-9月,全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95亿元,同比增长10.05%。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6.85亿元,同比增长30.62%;规模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7.45%,同比增加2.8个百分点;以盛发实业、晶龙电子、绿绿电子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企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9月份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89.34%、174.5%和20.3%。
(六)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扎实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整治非法、淘汰落后、规范提升”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实际专门出台淘汰提升落后产能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
距。比如,大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工程中心等等。
三、2012年工业经济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主要工业经济指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重点突出平台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促进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全镇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5%以上;自营出口同比增长25%以上;技改投入突破2亿元。
(二)工作措施
1、抓科技创新,努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服务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企业行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鼓励企业设备升级,倡导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自化程度,降低劳动密集程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对符合条件的技改项目继续给予1%的政策奖励。另一方面,按照“引进新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工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首先在新上项目上必须考虑项目的先进性,某种意义上讲项目的好坏是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新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并且要充分衡量其投资规模、技术含量、投资效益等重要指标,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建设。其次要细化产业链内部分工,强化链条内的配套协作,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为基础、专业化分工为纽带的组织结构,着力提升以块状经济为特征的产业集群,不断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从而降低专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获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重点要做好拥有核心技术的装配型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再次要科学处理好市场进退,稳步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在 进一步创新思想理念,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信念,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创新培育机制,不断提升现有人才素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用足用好内外教育资源,加快培养一批熟悉经济和法律、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和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打造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造就一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同时进一步创新引进机制,多方式、多渠道引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高端人才,继续做好借脑引智工程,强化校企合作,通过实施“带出去”、“请进来”的架桥工程,进一步拓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层次,积极借助于高校院所的人才、成果和信息资源,促进企业提档升级。
5、抓规范整治,逐步优化经济秩序和发展环境。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狠抓专项、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引导和规范各类经济主体健康发展,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氛围。继续开展废旧塑料行业专项治理,巩固和扩大废塑料行业专项治理第一阶段集中整治工作成果,加强对已整改废塑料加工户的过渡期监管和对未整改或新产生废塑料加工户的查处取缔工作,逐步使废塑料生产加工纳入依法经营轨道;继续加大“三合一”整改力度,不断完善“堵疏结合,打防并举”的“三合一”整治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堵住新的“三合一”单位产生;大力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不断探索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企业食堂管理,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此外,要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污染整治等工作。
6、抓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提高企业运行发展环境。
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加强与企业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提出意见,形成合力;三是抓好一批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多途径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强化营销和风险管理、推进管理创新。继续营造服务企业、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将服务思想、服务理念内化到日常工作中,切实帮扶企业解困促发展。
掌起镇经发办 2011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