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三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视谱能力,并有一定的运用能力。本学期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对歌曲的喜好很明显,大多喜欢流行歌曲,对课本上歌曲不感兴趣,甚至是说很难听。我想适当的采取“贯通”的方法来调节这样鲜明的对比。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九课,每课还包括“音乐欣赏”、“器乐”、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练习竖迪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的能力。视谱:通过学习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歌唱,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少年。
2、让学生多唱歌、唱好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3、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4、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5、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四、具体教学措施
孩子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强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提升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1、深挖教材潜力,备好课,上好课,让每节课都有一个闪光点。
2、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孩子们既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孩子们,在他们乐于接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3、孩子们很喜欢流行歌曲,但现在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爱情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可以有选择的给孩子们多听听他们喜好的音乐形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处理好矛盾的“两面性”,在适当时间用通俗歌曲可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适当把握好这“度”!
第二篇:三年级音乐 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学通研
南门小学 吕晓静
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三年级下册总共10课,分别是《春天的歌》、《我们的朋友》、《童趣》、《音乐会》、《牧童之歌》、《爱祖国》、《老师的歌》、《爱和平》、《家乡美》,其中表演歌曲有《嘀哩嘀哩》、《春天举行的音乐会》、《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一支短笛轻轻吹》、《摇船调》、《我是小音乐家》、《嘹亮的歌声》、《剪羊毛》、《小小羊儿要回家》、《一个妈妈的女儿》、《只怕不抵抗》、《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甜甜的秘密》、《每人身出一只手》、《友谊花开万里香》、《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全都认识我》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独唱等,这是一种以音乐为纽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赏有《春到沂河》、《春》、《森林深处的杜鹃》、《赛马》、《猜调》、《木偶的步态舞》、《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匈牙利舞曲》《那不勒斯舞曲》、《牧童短笛》、《孤独的牧羊人》、《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红旗颂》、《救国军歌》、《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小小白鸽》、《欢乐颂》、《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乡下的阳光》、《我的庄靠山坡》、《老靠山调》、《挂红灯》、《赤胆忠心保国家》等,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易听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在乐谱使用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兼顾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谱种。删除了过难的和弦等知识,和声(音程)主要通过口风琴的目定低音伴奏的形式去操作实践,另外,还有自制乐器,编创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材的最后,还有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形式丰富多彩。教材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能从音乐中感受各种精神。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唱好课本歌曲以外,能自学六首以上的儿童歌曲,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第四课《音乐会》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具体目标
第一课《春天的歌》
一、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开展想象、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像作品。
二、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的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三、能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第二课《我们的朋友》
一、在感受体验以“鸟”、“马”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二、认识低音“sol la si”,掌握它们的唱名。唱好《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第三课《童趣》
一、通过本课的四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二、为《一支短笛轻轻吹》、《木偶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
三、从《猜调》、《摇船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四、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第四课《音乐会》
一、聆听本课的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
二、在演唱《我是小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论唱的演唱形式机器表现的情绪。
三、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第五课《牧童之歌》
一、四首中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塑造了各种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的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二、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几号。
三、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线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第六课《爱祖国》
一、在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等五首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的爱国热情。
二、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三、在演唱《只怕不抵抗》,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进行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简单介绍人们音乐家——冼星海。
第七课《老师的歌》
一、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的光辉而崇高。本课的四首作品均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二、掌握并比较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三、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为老师表演,表达一片热情。
第八课《爱和平》
一、高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友谊花开万里香》,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和平一定能实现。
二、从聆听《小白鸽》、《欢乐颂》中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的常识——每一个人声还可以细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
三、从编创节奏组合中,编创自己的歌。
第九课《家乡美》
一、让学生用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二、认识高音“do、re、mi”,用以掌握的从低音“sol”到高音“mi”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第十课 拥军
一、通过学唱,感受老区人民热爱八路军,拥护八路军的拥军情怀;聆听曲,体会烟台民间乐曲的音乐风格,接触了解茂腔。
二、表演创作,感受风格。节奏变唱曲调。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认真写好教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认真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5、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6、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7、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8、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9、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10、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11、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12、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14、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周 2.25---3.1 常规训练周
第二周 3.4-----3.8 《嘀哩嘀哩》《春到沂河》
《春天举行音乐会》 《春》-小提琴协奏曲
第三周 3.11—3.15 练习第一课
《顽皮的杜鹃》《森林深处的杜鹃》 第四周 3.18 第五周 3.25 第六周 4.1第七周 4.8---4.12 第八周 4.15第九周 4.22第十周 4.29---5.3 第十一周 5.6---5.10 第十二周 5.13---5.17 第十三周 5.20---5.24 第十四周 5.27---5.31 第十五周 6.3----6.7 第十六周 6.10---6.14 第十七周 6.17第十八周 6.24 —3.22 —3.29 —--4.5 —4.19 —4.26 —6.21 —6.28 《花喜鹊和小乌鸦》《赛马》 《一支短笛轻轻吹》《猜调》 《摇船调》《木偶步态舞》 练习第二 三课
《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嘹亮歌声》
《牧童短笛》《剪羊毛》
《小小羊儿要回家》
《孤独的牧羊人》
《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一个妈妈的女儿》 五一假 《红旗颂》
《只怕不抵抗》《救国军歌》
《每当我走过教师窗》前》《我爱米兰》 《甜甜的秘密》《飞来的花瓣》 活动
《小小白鸽》《每人伸出一只手》 《友谊花开万里香》 《欢乐颂》
《乡下的阳光》《全都认识我》
《黄土高坡》《洞庭鱼米香》《全都认识我》 练习
《我的庄靠山坡》《老靠山调》
《挂红灯》《赤胆忠心保国家》 活动 检测
《那不勒斯舞曲》《我是小小音乐家》
第三篇:三年级音乐_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学通研
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三年级下册总共10课,分别是《春天的歌》、《我们的朋友》、《童趣》、《音乐会》、《牧童之歌》、《爱祖国》、《老师的歌》、《爱和平》、《家乡美》,其中表演歌曲有《嘀哩嘀哩》、《春天举行的音乐会》、《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一支短笛轻轻吹》、《摇船调》、《我是小音乐家》、《嘹亮的歌声》、《剪羊毛》、《小小羊儿要回家》、《一个妈妈的女儿》、《只怕不抵抗》、《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甜甜的秘密》、《每人身出一只手》、《友谊花开万里香》、《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全都认识我》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独唱等,这是一种以音乐为纽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赏有《春到沂河》、《春》、《森林深处的杜鹃》、《赛马》、《猜调》、《木偶的步态舞》、《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匈牙利舞曲》《那不勒斯舞曲》、《牧童短笛》、《孤独的牧羊人》、《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红旗颂》、《救国军歌》、《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小小白鸽》、《欢乐颂》、《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乡下的阳光》、《我的庄靠山坡》、《老靠山调》、《挂红灯》、《赤胆忠心保国家》等,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易听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在乐谱使用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兼顾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谱种。删除了过难的和弦等知识,和声(音程)主要通过口风琴的目定低音伴奏的形式去操作实践,另外,还有自制乐器,编创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材的最后,还有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形式丰富多彩。教材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能从音乐中感受各种精神。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唱好课本歌曲以外,能自学六首以上的儿童歌曲,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第四课《音乐会》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具体目标 第一课《春天的歌》
一、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开展想象、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像作品。
二、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的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三、能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第二课《我们的朋友》
一、在感受体验以“鸟”、“马”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二、认识低音“sol la si”,掌握它们的唱名。唱好《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第三课《童趣》
一、通过本课的四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二、为《一支短笛轻轻吹》、《木偶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
三、从《猜调》、《摇船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四、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第四课《音乐会》
一、聆听本课的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
二、在演唱《我是小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论唱的演唱形式机器表现的情绪。
三、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第五课《牧童之歌》
一、四首中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塑造了各种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的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二、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几号。
三、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线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第六课《爱祖国》
一、在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等五首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的爱国热情。
二、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三、在演唱《只怕不抵抗》,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进行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简单介绍人们音乐家——冼星海。
第七课《老师的歌》
一、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的光辉而崇高。本课的四首作品均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二、掌握并比较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三、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为老师表演,表达一片热情。第八课《爱和平》
一、高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友谊花开万里香》,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和平一定能实现。
二、从聆听《小白鸽》、《欢乐颂》中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的常识——每一个人声还可以细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
三、从编创节奏组合中,编创自己的歌。
第九课《家乡美》
一、让学生用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二、认识高音“do、re、mi”,用以掌握的从低音“sol”到高音“mi”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第十课 拥军
一、通过学唱,感受老区人民热爱八路军,拥护八路军的拥军情怀;聆听曲,体会烟台民间乐曲的音乐风格,接触了解茂腔。
二、表演创作,感受风格。节奏变唱曲调。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认真写好教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认真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5、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6、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7、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8、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9、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10、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11、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12、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14、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教师:杨友明
第四篇:三年级教材分析
宿州心+心教育
三年级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由导语、三篇精课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组成。精读课文后面有会认和会认的字,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安排会认的字,哪字属于生字就随文注音。精读和略读之间有连接语,并适当提出略读的要求。一部分后面有资料袋,有两组课文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全册书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第一次会写的字超过了会认的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如不便于安排在课文里的反映人体器官的字等。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1)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里出现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2)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里的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这个字被学生认识为止。(3)课文中的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4)学习伙伴的话和文章作者的姓名一律不注音。(5)有些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读音要发生变化,课文标注的是变调音或轻声,如,“黄澄澄”的“澄”,在课文里标注的是dēng,生字条里注音恢复本音。
二、教学要求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激活想象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常用字。
3.会使用字典,有条件的可以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乐于与别人交流读后的感情。
宿州心+心教育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约18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估算了一下,全册书中,包括课文及语文园地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大约就有18篇(段)。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这个要求应该不难达到,因为在我们的课外阅读读本中大约就有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有习作的信心。
12.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和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3.留心周围的事物,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运用的语言材料。
14.学习修改习作当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和句。
15.能用普通话讲述故事,做到具体生动,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想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6.听别人讲话能抓住主要点,并能简要地转述。
17.乐于与别人交流,在交谈中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能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如,低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本册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本册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及“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的要求。
作为中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些目标是从本册开始起步的。如,阅读方面,提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习作方面,从本册“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口语交际方面,“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的要求,注意全体学生实现的程度差异。
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习作教学的要求是:
(1)、让学生乐于习作,这就要求教师激发习作兴趣。
(2)不拘形式地表达。
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3)适当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口语交际的要求是:
继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要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要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
宿州心+心教育
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本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单元的整合
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从本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如,第一单元,导语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为学生描绘了五彩斑斓的儿童生活情景,点明主题,并用召唤性的语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配以精美的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情境中。第二单元导语在点明专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后,提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收集名人的资料,更多地了解他们。”目的是为后面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做好了铺垫,使单元内的各项学习活动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如,学了精读课文《陶罐和铁罐》,在略读课文《狮子和鹿》前有这样一段话:“《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下面这篇课文,又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呢?认真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想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同时还把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提出略读要求。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如,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有观察鲜花,发现鲜花开花的不同时间;有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有在玩耍中发明显微镜的;有在观察中发现骆驼特征,进而找到骆驼的。教材在导语中就建议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韵文。“宽带网”引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更多的发明与发现的故事。可以看出,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内容,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单元内各部分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
宿州心+心教育
本册分别在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一个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如,第一单元的专题是“多彩的生活”。在导语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各种儿童生活的画面后,安排《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活动的情景。在这篇课文后,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接着学习两篇分别表现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考虑到教材初次安排综合性学习,对这一活动不太了解,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掌握的方法还比较少,因此教材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供记录的示范供学生参考。接着,教材用一段简洁的话语,概括前面所学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介绍乡村儿童生活的略读课文《槐乡的孩子》。在语文园地里,“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习作”让学生写课余发生的事,“读读背背”编排的是反映儿童生活内容的古诗《小儿垂钓》,“展示台”用搜集邮票、阅读课外书、小组合作办图片展的方式,展示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如,第五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既培养了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老师们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在教学实践中相信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
(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宿州心+心教育
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有反映中外、城乡儿童生活故事的《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有反映领袖、科学家优秀品质的《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有反映现代儿童关爱他人的《掌声》《给予树》《好汉查理》;有反映中华优秀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有表现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许多新选的课文角度新颖,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想,如《矛和盾的集合》《狮子和鹿》。选文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在文字上做了认真的加工。课文体裁丰富,有散文、故事、诗歌、寓言、神话、科学小品,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也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主要靠孩子自己读懂,训练读的速度,培养边读边想的习惯。
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形式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介绍等。“资料袋”一般是给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其中,有的是课文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如,《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后安排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蜜蜂》课后对蜜蜂采蜜的一些知识介绍,《玩出了名堂》课后对微生物作用的介绍。有的是介绍课文的主人公。如,《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孔子拜师》课后,有分别介绍宋庆龄、李四光、孔子的图片、文字。还有的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历史、风俗的介绍。如,《风筝》课后介绍风筝的历史,《给予树》课后介绍圣诞节的风俗习惯。设置这个栏目,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点是我今天要重点讲解的)
1.改进课文的导学性。
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围绕课文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1)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有的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如,《灰雀》一课,在“‘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这句话的旁边提出一个思考的问题:“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有的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陶罐和铁罐》一课,在“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这句话的旁边,提出“‘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有的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文后,学习伙伴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形象,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色。
(2)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如,在《奇怪的大石头》里有一段李四光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描写,学习伙伴在这段文字旁边,发出“李四光真会提问题”的感叹,这其实是引导学生留心李四光提出的问题,揣摩他思考、提问的方法。
宿州心+心教育
(3)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如,《赵州桥》一课,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旁边,提出“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的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文后有“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一关于写法的提示。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孔子拜师》一课,在“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旁边,学习伙伴说“联系生活实际,我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矛和盾的集合》一课,在“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旁边,提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等等。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1)课后练习口气变了,都是以学习伙伴的第一人称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
结合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本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改变了过去以布置、要求的语气提出思考练习内容的叙述方式,采用了以激励的口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这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而是体现了编写指导思想的变化。其中,有的是以“我能„„”“我要„„”的方式引领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取代过去复述课文的要求。有的是以“我们来讨论讨论„„”“我们来交流交流„„”这样一些富有激情的话语引导大家合作学习。如,在《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之后,用“我很喜欢这所民族小学,让我们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有的用富有活力和个性的儿童化语言,激励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如,“课文写得真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多么优美的古诗,我要把它背下来。”“课文使我很受启发,我要认真读一读。”“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后练习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发现。
如,《爬天都峰》一课,“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我们来讨论一下。”《掌声》一课,“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一种是以学习伙伴的探究为引导,激励大家有新的发现。如,《灰雀》一课,“我发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你发现了什么?我们都来说一说。”《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这些都反映了在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的转变。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且较好地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
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如,“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读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二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词语表中的词语,为本课要求写的字或以前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不穷尽本课所有的词语。这部分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做相应处理,要既灵活又扎实。
三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
宿州心+心教育
下来”“我要读出自豪的感情,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在此基础上,教师酌情推荐、检查和组织交流,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
(4)紧密联系单元教学和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本册在二、四、六、八单元分别安排了的四次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如,《小摄影师》课后安排了续写故事;《玩出了名堂》课后安排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安排写一处景物;《给予树》课后安排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老师们可以鼓励学生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但不要拔高要求,不要把它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
3、改进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
(1)口语交际
全册教材共安排八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讲名人故事”“秋天的快乐”“观察中的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风景优美的地方”“动脑筋解决问题”“夸夸我的同学”。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和“习作”一起成为“综合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我们的课余生活”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两个口语交际,都是以相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依托,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另一种是既结合专题内容又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话题,让学生交际得起来。如,“动脑筋解决问题”“夸夸我的同学”,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谈到的一些话题。
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听的方面,在低年级“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说的方面,在低年级“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的基础上,提出“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尽量说得生动一些”“讲的时候要有感情,使听的人受到感染”等要求。
(2)习作
一共安排八次。分别是:
A、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B、写身边熟悉的一个人,什么人都可以写,但要写出个性;
C、看图作文:画一幅或选一幅秋天的画,把画上的写清楚,展开丰富的想象;
D、写一则观察日记;
E、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F、写自己去过的地方;
G、想象作文,编一个童话故事;
H、自由习作。
习作在编排上尽量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此外,在语文园地八还安排了一次不提任何范围的习作,完全放开,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教材十分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教材多处提到:“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读给同学听”“读给大家听”“把习作和图画贴在教室里,宿州心+心教育
让大家欣赏”等等。把写、说、评、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注意对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培养。如,语文园地四在习作提示里这样写道:“你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里了吗?让我们先交流一下各自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再写一则观察日记。”语文园地八建议学生把一学期来的习作进行一个归纳整理,保存好。这些提示都是在逐步引导学生经常动笔,把平时的练笔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养成整理习作、保存习作的好习惯。
(3)我的发现
根据年段发展特点,拓展“我的发现”的内容,由以前单纯地发现识字方法,拓展到发现词和句的一些规律,认识一些语言现象。如: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等。
全册共安排、发现的内容都是从本单元的一些语言现象中归纳或生发出来的。“我的发现”,从名称已经显示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发现的意图,在教学时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乐于跟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把发现的方法迁移运用于今后的学习之中。
(4)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系统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三字经、对子歌、农谚等传统文化内容。园地一安排的是古诗《小儿垂钓》,园地二是有关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园地三是描写秋景的对子歌,园地四是反映四时果蔬的韵文;园地五是十二生肖,园地六是写景的古诗佳句,园地七是描写思想方法的成语,园地八是三字经节句。这些内容,无论对于学生学语言、学文化、学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通过上述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优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自觉地学习、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不断丰富语言、文化的积淀。这部分内容教师不必讲解。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也没有关系。重在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5)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和形式,增设“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两个栏目。
全册八个语文园地,“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宽带网”“展示台”这四项内容分别交叉安排两次。
——心+心教育
2014/9/16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数学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教学是本册书的教学重点,现将本册教材内容分单元分析如下:
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其特点主要有:
1.关注学生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
2.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为教师组织学生生活提供便利。
3.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4.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本单元的内容改变了单纯的计算式教学形式,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习题中安排一定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
数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恰当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第三单元:四边形,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讲一些物体长度地估量
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有: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除法计算。
在教学中要引导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时、分、秒”其具体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时间单位“秒”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时
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与学具的作用。
第六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
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第七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认识,及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第八单元主要是可能性的教学,重点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
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体验不确定现象与可能性,把握数学要求。
第九单元主要内容有排列与组合,本册教材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与组合,教材注重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可采取学生的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