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韩寒现象对传统教育的冲突
论韩寒现象对传统教育的冲突
作为高中生这个独特的团体,自我意识随外界波动而受影响。韩寒以超出他他年龄的老练和辛辣,对现实的传统方式进行批判。
在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化的今天,他的这种批判也许会对中学生的社会观和教育观造成一定的冲击力。然而,着并不代表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的态度是正确的。他可以作为我们成长中自然存在的批判思想的代言人,他的文章一针见血,直接揭示中学生内心深处对时代,社会的漠视和不满,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传统文学和教育的不满。
韩寒是上海松江二中的高一学生,他以出众的写作业绩和同样出格的数理化偏废,被标榜为“偏才”,成为教育界、文化界争论的一个热点。今年湖北省的一篇高考作文,就以《为韩寒让一条道》为题,为韩寒要求进入大学的特权,这篇作文得了满分。
因期末考试7门功课不及格而留级的“高才留学生“韩寒,其第一篇小说《三重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成为热心的学生读者抢购的书,首印3万册,3天告磬,20天内加印了4次共10万册,据说仍供应不求。近日,其随笔《零下一度》又出版,成为热心的学生读者抢购的书。不少人为韩寒惊讶叫好,但椰油人认为韩寒是个“问题少年”,很多人在为韩寒的处境和未来担忧,也有很多人就此探讨起教育问题来。总之,韩寒已成为一个不能不关注的文化现象。韩寒的自白里写道:“1995年,初中,不快乐地混日子,发表文章„„1999年,把过瘾就死,于《新民晚报》上抨击教育制度„„2000年,千万别把我当人,我成为现象。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有人说我无知,那些没有文化只有文凭的庸人。„„——我们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太多规矩。”韩寒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反对教育制度的小混混——“就我而言,理科已经对我完全没有意义。对于以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绝对足够了,理化也只需学一年,如果今天的学习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所谓教科书就是过了9月份就要去当废纸卖掉的书,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受用一辈子的书。现在的教材编得实在太那个,就拿我比较熟悉的语文来说,真正有艺术欣赏性的梁实秋余光中等人的文章从来见不到。至于英语,我一帮从澳大利亚学习回来的朋友说,空学了6年英语,连筷子、叉子、盐和厕所、草纸都不知道怎么说,只知道问人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 ? 一些废话来寒暄。”韩寒以自己的《三重门》非常自傲,并自此希望能让语文教育界和中国教育部门好好地反思、用心地反思。其口气之大,令人咋舌。
有不少的青少年对韩寒的文章表示赞赏,认为他所写的文章真实的反映了现在学生的心声。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韩寒之所以成名,靠的只是他的炒作。
社会上不少家长和老师都对韩寒目前这种状况表示担忧,怕会把其他孩子影响坏。应试教育是中国历来选拔人才的传统说法,偏才总是很难得到理解和接受。一些人认为,韩寒把宝都押在写作上,万一在这条道路上不是很成功,其他选择他就很难进行了。而且就是写文章,韩寒的选择也太年轻,写文章必须要有生活和知识的句类,人生应该接受各方面的新年连,过早诞生的天才可能夭折得也早,何况他其实只比别的孩子多了写叛逆,多看了点书,也为自己的不足多做了岩石而已,这并不能证明他以后能成得了大家。有些人倒是欣赏韩寒的“偏性“,甚至宁可自己的孩子也是个偏才,因为人如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会投入百分百的精力,他的人生才不会有遗憾。何况现在成才的路很多,可以让孩子自由地发展。
从教育体制上分析了“韩寒”现象,认为这是学校教育中全面发展的目标和统一标准与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特长之间发生的激烈冲突。学校教育与工业生产最大的区别应在于因材施教,而不是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而进行的大规模、相同标准的培养。
究竟应当提倡“全面发展”还是鼓励“个性发展”,早在50年代和80年代,教育界就曾两次展开过讨论。学校教育中的确存在将“全面发展”误解为“平均发展”的问题,当时的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批评学习苏联过程中照搬苏联经验的问题时,也提出对“全面发展”的口号要研究,建议提“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相结合”。80年代的讨论集中在学理层面,认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非纯粹教育理论,“和谐发展”的提法更为可取。因为“全面发展”是一个极其好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但由于过于高远而不易操作。
一个相反的实例是,在体育和艺术领域,“单项突出”,“片面发展”这样的标准是被接受和承认的。我国的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比其他学科的教育更有成效,这也是一个重要实证。从社会现象来看,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新闻抄作行为,是现代人浮躁、望子成龙、不择手段的一种虚脱现象。孩子出书已成为书界的“奇观”,甚至被不少追名逐利的人当做孩子的登龙术。这也许会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压力。
以韩寒为首,一批80年代出生的人杀入文坛,他们自称自己在捣乱,令不少文坛中人或者达碟眼镜,或者忧心忡忡。最好笑的是,本来几个70年代出生的人还没让文坛清净下来,还在为谁能代表、谁不能代表70年代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80年代的晚晚生代已经杀将到了。有人解释为什么叫他们“晚晚生代”,因为70年代被不少人约定俗称的称为“晚生代”,那他们只好叫“晚晚生代”了。
这些晚晚生代,有7位因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获奖而被免试上大学而一夜之间名播全国,他们中不少人正在写大部头作品,有的已经在联系出版社。还有一路来自网络。如1981出生的顾湘,以“紫霞”的名字在网上发布小说《安全出口》、《点击1999》也以出版。赵亮晨,网名是pupl出了第一本书《标题待定》。陈幻,1981年生,网名“水晶珠链”,拿过首届榕树下网络文学奖。沈阳15岁的张天天以一部“再版6次销售一空”《真心英雄》引人关注。年初山东11岁的龙龙写了10万字的童话被某报连载,前两天河北又来了一个12岁的陈霁,从10岁起用电脑进行写作,两年来已创作短篇童话十几篇,达十几万字。
但也有不少人对韩寒这批作者并不看好。中国社科院所博士白墨认为,作为一个中学生,韩寒具有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但仅此而已。这些文章的共同缺陷是:思想贫窄,语言常有故作高深的痕迹。对于这些晚晚生代,中学生的写作训练应以平实真切为要,而不是追赶时尚,模仿大而无当的标新立异。北大社会学系博士陈石认为,韩寒写作方法也不出中学生记叙文的范式。仅仅是中学生记叙文平铺直叙的反映,语言也很直白。他自诩的所谓“针砭时弊”并未达到,没有说出比我们在小报上看到的更多的东西。韩寒不仅模范时尚,也模仿传统。许多论者看到他的聪明过人、少年老到,实际这都来自于他的模仿才能。韩寒和他的推崇者都以他为新锐先锋人格来说话,但我感到韩寒是一个非常错位的人。一方面他秉承传统文人(如果说他对传统有所借助的话)怀才不遇后的自视过高这样一中心态,另一方面他拒绝现代社会对他任何可能的限制,但又需要现代社会对他个人做无限张扬的肯定。
许多网友发表意见说,这是社会太寂寞的缘故商业利益驱使“韩寒现象”的出现,促使晚晚生代的学生们都拼命想在拥挤的文坛站住一脚。但这种商业行为很可能会毁了这些孩子,使他们变得更加狂妄,使那些本来就十分幼稚的想法、每一个孩子都会有的叛逆走向极端。这就很可能会毁了他们的一生。这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功利性的一面。对韩寒问题我们不应被舆论、被抄作性的现象误导。当前由于片面地赞扬所谓创新、个性,使整个社会文化越来越浮躁怂恿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在泡沫中舞蹈,这是危险的。
通过对“韩寒现象”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既不能忽视“韩寒现象”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力,一一否决新式文学,也不能对传统教育模式带着肯定的态度。毕竟,传统教育在新潮流下会显现出本身的弱势,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化的发展进程。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更应该正视韩寒现象带来的利与弊,应该树立我们正确的价值与世界观,不盲目的崇拜某个人物。应该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这也是我们小组研究这个课题的主要目的。
第二篇:论韩寒现象中国教育的影响
论韩寒现象中国教育的影响
——综合性研究学习报告
此次寒假我们高二一班的小组进行了一个有关于“论韩寒现象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为课题的一个研究性学习,在此我对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下报告。
首先,韩寒现象在中国是讨论非常多的一个话题,社会上不少家长和老师都对韩寒目前这种状况表示担忧,怕会把其他孩子影响坏。应试教育是中国历来选拔人才的传统做法,偏才总是很难得到理解和接受。一些人认为,韩寒把宝都押在写作上,万一在这条道路上不是很成功,其他选择他就很难进行了。但也有很多人却支持韩寒现象。现在的中国基本上都是教育出一个“全才”,而却很少有“专才”,韩寒就是这个时代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专才。但是对于这种现象不能盲目的追捧,在决定自己的未来之前,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有一部分学者说:韩寒现象是“毒瘤”,很多的同学盲目追捧,甚至半路辍学。但是经过我们的这次研究学习我们发现并不是如此,凡事皆有利有弊。
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说过:“生活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想要做成功一个事一定要付出努力。韩寒能通过自已的专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他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背后的那份辛酸鲜有人知。我想那些盲目追捧的同学们,并没有意识到所有的事情有需要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第二,中国的教育与选拔方法就是通过考试,在学生间流传着一句话“分分学生的命根”。似乎分数才是学生最重要的东西。全国政协常委、山西省副省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平则认为,这涉及到教育模式的问题,不能以一种模式来判定这个学生好与坏,叛逆或者非常乖。“因为我们现在看待一个学生,如果八门课他全部都优秀,他是一个好学生,然后进入重点学校,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一个学生只喜欢其中的三四门,这三四门很优秀,就说他是差等生,不好的学生。”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弊病所在:分高我就是人才。
纵观中国教育的发展,近几年各地地方高校迅速猛增,而那些之前是职业技术学校的一下变成了高校,似乎一夜之间,全社会都需要研究型或综合性的人才了,重乎虚名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社会作用应当服务于现实社会生活,而当我们的经济改革发生巨大变革时,我们却缺少实际可用的人才。电视新闻的报道:中国各大一线城市都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的专业技师的缺口达到了2.2万人,有的公司甚至打出九千元月薪的旗号来招募优秀的技术工人,而公务员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的岗位却一位难求。
现在很多职业技术学校要么夭折,要么被地方政府收编,成为教育“变相产业化”的工具。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商业化的教育难道能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跟多的人才?对于家长们来说是了却一桩心愿,对于孩子们则是一种希望,而对于社会来说,则是培养了一大群拥有大学“文凭”的高中生而已。
第三,韩寒现象虽有批评,但确确实实警醒我们的中国教育,这个对我们中国教育的冲击是不容质疑的。现在国家正积极改革,总体上看,各地方案突出了“素质教育”、“综合考量”,力图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北京将于2017年取消中考,天津也出重拳减轻天津的中小学的学业负担,我们黑龙江也将于2015年取消高考英语中的听力,所以我们的“专业化”人才与“全面化”的人白向社会输送的数量一定会慢慢平衡的。现在国家也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某方面“天赋”,像高校自主招生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无论通过高考还通过自己的技能都需要努力,因为天上不会掉下来大馅饼。对于韩寒现象不能盲目追捧,而是应该学习他另一方面就是不能屈服于现实生活,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财富,创造出知识,让自己走向人生成功的顶峰!
第三篇:论韩寒现象对中国教育影响综合研究性学习心得
综合研究性学习心得
在这次寒假,我们进行了有关韩寒现象的综合性研究学习,在些次活中,我们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对于韩寒现象,通过我们的调查表发现,我们一中的大部分学生还是想通过文化课考试来考取心仪的院校,从而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但黑龙江省调生形势对于我们来说十分严峻,全省二十二万考生要争取那不多的“211”“985”名牌院校的招生名额。2014年开始施行了出分数后填报志愿而且是平行志愿,更加体现了“分高就有好学校”。我们处于教育资源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所以我们更需要努力来弥补教育上的薄弱。
其次,对于韩寒现象,还有一部分同学表示愿意追随。对此,我觉得通过自己特长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是可以的。其实,真正地有一门技术或者有一方面特长才是真本事!我看见过晚报上的一个报道,现在中国各大一线城市的专业技师缺口非常大,例如北京的专业技师缺口达到2.2万人。有的公司甚至不惜开出九千元的月薪来吸引专业人才,对于那些想追随韩寒路线的人,不失为一个契机。
虽然,中国现代的教育更加追求全面即素质教育,但是高考仍是人生的一道坎,我们还需要努力,追随韩寒路线的同学也需要更加努力地使自己的专业水平更上一层楼。一个人想要达到成功的顶峰,必须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论韩寒现象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
高二
(一)班
指导教师:刘东芬 组长:张文宣组员:宁淑钧
吕鑫鑫
许秋菊李春柳
袁 图曹 羽尚 印冯丁饶孙张弘宇
第四篇:环境冲突论
公共危机管理
“环境”冲突
牟仕奎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经济建设所引发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断加剧,而在此之上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是屡见报端。今天我们就在此对由环境污染所引发的群体事件进行简单探讨。
首先我要简单解释一下题目中的“‘环境’冲突”。在此,“‘环境’冲突”是指由经济建设造成的环境污染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主要体现为企业违规违法进行不合理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侵犯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而相关单位没有及时做出令利益受损群体满意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利益受损群体表达利益诉求演变为规模性的人群聚集、甚至与企业、政府机关爆发冲突的情况。
以下是部分近年来因环境污染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2005年4月1 0日,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农民因不满化工厂污染环境爆发大规模冲突。大量民众占据化工厂,与入厂警察发生冲突,致数十人被打死,逾千人受伤,遭推翻或破坏的警车多达数百部。2009年8月1 6日上午,陕西凤翔“血铅”案,引发恶性群体事件。8月,长青镇东岭集团冶炼公司环评范围内两个村庄731名儿童接受血铅检测后,确认615人血铅超标,其中166人属于中度、重度铅中毒,需住院排铅治疗。“血铅事件”的发生,造成群众恐慌。1 6日上午,公司附近数百村民冲击东岭厂区,东岭厂区铁路专用线近三百米围墙掀翻,村民还砸烂了前来送煤的货车挡风玻璃和停在厂区的工程车。2 009年湖南浏阳镇头镇发生镉污染事件。7月29日,数百名村民在镇政府聚集;30日,上千名村民围堵镇政府、派出所。
据国家信访局的信息,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成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重点。据统计,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对抗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性事件。而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指出,“目前,我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将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同样指出,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容易引发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之一。
我们可以看出,“环境”冲突已然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经济正常运行的一大不稳定因素,并且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而通过以上的事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环境”冲突的普遍性特征。
首先,环境污染是造成“环境”冲突的导火索。在所给出的几个例子当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所有“环境”冲突的诱因都在于部分企业违规生产随意排污、政府急于发展地区经济强行引进环评不达标的高污染企业,导致周围居民权益受到极大损害。例如在长青镇事件中,因东岭集团旗下公司排放的污染物造成周围村民血铅含量严重超标,并导致多人因此丧生。
其次,政府为维护地区经济利益,在处理居民正常权益诉求中存在效率低下、偏袒污染企业的行为,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是“环境”冲突的推手。在众多环境冲突事件中,政府的角色一直被淡化。但实际情况中,政府在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绝大多数环境冲突的发生都会与政府的不作为或被理解为不作为息息
第五篇:论冲突管理
摘要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中的冲突已无处不在,且形式多种多样,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冲突管理的研究, 对冲突有了新的看法,冲突已不再是一个贬义词那么简单,冲突并非全是坏事,那么冲突会对个人及企业产生什么影响呢,又应当如何进行合理管理呢。本文将从冲突本身的含义特征到对冲突的性质及不同性质冲突产生的不同影响、合理有效的进行冲突管理的方法研究以及冲突管理的重大意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关键词:冲突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冲突管理 一.冲突概述
有群体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冲突。冲突是无法避免的,现代社会处处充满了冲突。
冲突一词,如果仅从字面理解,似乎是贬义词,理解为对立、争执、对抗和暴力等,甚至将冲突与企业绩效下降和企业经营失败划等号。但在冲突管理理论中,所谓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的主体,彼此之间在某种程度存在不相容的行为或目标。除此之外,冲突也可以是一个行为主体因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需求、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由于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紧张情绪。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矛盾的激化。人在生活当作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冲突,如图书信和会议一样,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只是它的形式比较激烈。
不过,这并不表示冲突频繁发生,且可以加以管理。冲突管理主要是指人际关系的冲突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冲突的消除、控制、激化和利用的过程。我们可以在冲突管理中学习,在冲突管理中取得进步。
二、冲突起因及类型
组织中无时不在或明或暗的进行着相互较量。冲突的表面原因是沟通不畅,单但实际上冲突的起因是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因素,即个人的个性特点、认识、价值观差异。不同的人背景不同、经历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甚至遗传因素也不同,因而他们的个性特征就不同、价值观不同、需求也不同,也就存在着人格差异。一方面是组织结构因素,如组织规模,组织成员的任务的专业化程度,任务分配的清晰度,职责明确的清晰度,组织信息沟通出现障碍,组织中的领导风格,组织文化,有限资源的分配,组织成员或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等。
冲突有很多种类型,按照冲突的冲突主体划分,可以分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冲突;根据冲突的利益表现形式,可以把冲突分为真正的冲突、表面的冲突和潜在的冲突;根据冲突产生的原因,则可以将冲突分为利益冲突、观念冲突和目标冲突;按照冲突对象可以划分为现实冲突和非现实冲突。按照影响性质划分,可以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
二、冲突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往往把冲突理解为暴力、破坏、无理取闹等一类的东西。冲突被看成是一无好处的东西。但最近以来的研究表明,对冲突应该有新的看法,也就是说,冲突并非全是坏事,冲突对组织的影响也不能一概而论。人们的意见和看法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冲突具有危险性和破坏性,组织内一旦出现冲突,会造成两个人或两个组织无法在一起工作,于是阻碍或扰乱了正常的活动。其中代表性的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所作的结论中就把冲突单纯看成是一种由于信息交流不善,人际间不能开诚相见,管理部门不能满足职工物质和精神需要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
另一派人则认为冲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企业组织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消极破坏作用。适当的冲突加上合理的管理,将使企业组织具有活力,能够自我反省检讨、不断创新与进步;而不适当的冲突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经营效果变差。目前持此种观点的人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冲突是作为积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存在,关键在于是否运用合理的管理策略。
二.如何进行冲突有效管理
面对冲突最佳的心理准备是千万记住重点在解决问题,而非评定对与错。如何对形形色色的冲突进行管理呢?根据冲突对组织产生的双向影响,管理者应该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相应合理的冲突管理方式,即激发建设性冲突,减少破坏性冲突,并尽可能促使破坏性冲突向建设性冲突转化。从而最大限度扩大冲突对组织的积极影响,避免或减小对组织的消极影响。
(一)防范破坏性冲突
破坏性冲突是指团队成员由于目标不一致导致的对抗(行为或情绪)。破坏性冲突又表现为企业组织冲突程度过高和过低两种状态,前者企业特征表现为分裂混乱、互相攻击和自私,后者则表现为停滞、缺乏新意。为了有效管理破坏性冲突,组织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预防措施--构建有效的冲突管理预警机制 1.加强沟通
沟通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活动方式,是人们通过观念、知识、情感等信息的交换和行为的协调来促成彼此的理解、友谊与合作。沟通是强化企业冲突管理的有效途径,在企业冲突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组织与员工保持沟通交流,深层次了解员工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点、个人背景。结合员工们的个人因素,将对员工的工作匹配设计得尽可能的完善,以减少个体差异引起的冲突。同时,组织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娱乐活动或增加一起工作的机会来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员工们相互了解、适应与接纳,为避免员工之间的冲突创造条件。
2.提高员工满意度
员工的不满情绪如果一直被压抑,那么一旦爆发就会有很大的破坏力,相互间的信任感就会被破坏,最终使组织的凝聚力、士气和共有的价值观遭到削弱。要满足劳动者的公平感,就要“一碗水端平”,只要事情做得公平合理,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公开竞争。对组织内所有员工应一视同仁,消除歧视、偏见,避免员工的不满、嫉妒、猜忌与误会。以和谐的工作氛围来削弱环境给员工造成的压抑和不满,将大部分负面情绪消灭在萌芽之中,避免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3.健全组织信息系统
健全组织信息系统,及时传达重要消息,使信息在企业内部流通顺畅,从而员工能及时准确的了解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和经营目标,还能使大家都明确权责,避免工作模糊,产生冲突。避免信息系统不健全和不对称造成的冲突。4.提高员工心理素质
提高劳动者的心理相容性,宽容大度。即提高一个人对其他人的心理及行为发生排斥的自控能力。心理相容性提高了,则可以消除不理解,解决分歧,冲突即可避免。例如,一个慷慨大方的人,看不惯节省的人,认为对方“小气”,其实,这只是心理个性上的差异,对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并五损害,因而根本不必指责对方,引起冲突。(2)解决措施--构建有效的冲突管理化解机制 1.正视冲突、解决冲突
可以让冲突双方直接会晤,使冲突的各种因素明朗化,通过坦率真诚的沟通和讨论来确定问题并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对错是非最后由冲突的双方自己来判断,指出实质,排除误会。2.帮助冲突双方转化
当冲突涉及双方的世界观、信念、理想、价值观等时,一时很难摆到桌面上来解决,这就需要分别进行教育和帮助,使双方换位思考,转变观点,这样做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简单行事。3.通过沟通构筑信任
设立顺畅的不满议论渠道,对不满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疏导。组织通过使用内刊、告示栏、意见箱、专栏或集会演讲等办法组织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分享彼此的情绪和感受,让员工能够畅所欲言,达到更多的理解和信任,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和过结。同时员工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尊重,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激发其能动性和职业自豪感。从而使组织内上下齐心,共创佳绩。4.回避
回避的一种常用措施。让冲突双方回避,可以使用权威力量,这里的权威力量可以是领导、资历深的同事、或者长者,利用其对冲突的双方实行强制性分离或以命令的口气责令双方暂时性避开,通过时间来淡化情绪,然后再用其他方法加以解决、消除冲突。
(二)鼓励建设性冲突
建设性冲突是指组织成员目标一致,但实现目标的方法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创新性思维、变革的意愿、畅所欲言地交换意见。建设性冲突对组织起着积极推进的作用。有时组织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组织绩效低下、部属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等,这时绝对平静的局面已经不利于管理创新,这就适时进行适当建设性冲突鼓励了。
1.鼓励对立面。其中包括公开鼓励与沉默鼓励。公开鼓励指当众表扬新观点、新建议、新思想,并给带来经济效益的改革者当众颁发奖状和奖金。沉没鼓励是对一个成为对立面的员工不予批评、指责、回击,以暂不表态的方式进行鼓励。因为有的建议一时很难分清是非,不必简单下结论,过一段时间后,就能分清是非,也有利于别人提出更多的合理化建议。2.分别向冲突双方提供必要的信息。对于认为计件工资好,与计时工资好的冲突双方,领导要分别向他们提供有关信息,让他们去参观学习,认清两种方式好在哪里,并鼓励他们分别试行,这会收到很好效果。
3.适当拖延解决冲突的时间,让冲突更加明朗化。当解决冲突的时机还不成熟,不妨让冲突继续发展下去,等到较为明显时再着手处理。但管理者要注意:(1)绝不能对冲突的双方都表示自己的支持;(2)要控制冲突对工作的危害程度;(3)必要时安排好弥补工作。
4.人事调整。适当的人事调整可以刺激建设性冲突的产生。例如,(1)改变组织文化;(2)引进外人或重用吹毛求疵者运用沟通;(3)重新构建组织。这样一来,一些原来掩盖着的冲突就会暴露出来,从而推动每个人的反应有迹可寻,再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找出应对之道。
四、冲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活动过程中冲突是必然的,管理就是要不断地解决这些冲突。掌握合理有效的冲突管理方法,当一个组织内冲突过多时就应该预防和减少冲突,当冲突过少时就应该鼓励冲突。有效对组织内各类形式的冲突进行管理,一方面可以避免破坏性冲突给组织带来的危害,如人员内部矛盾激化可能对员工自身情绪产生极大影响,致使许多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甚至感情都白白浪费掉。工作绩效不佳,团队合作困难,组织效率低下,影响工作任务完成,甚至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建设性冲突提升组织创造性,给组织注入新思想新方法,改善组织运作方式,激发员工积极性,有利于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正确认识冲突,合理进行冲突管理,必然会推动管理的发展。参考文献:
⑴杜鹏.《冲突管理》.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 2002,(02)⑵田红云.《冲突管理》.管理与财富 , 2003,(06)
⑶杜宇.《冲突管理研究中的冲突定义》.社会心理科学 , 2006(03)期 ⑷孔冬.《管理冲突与冲突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 , 2004,(03)⑸曾鸣晓.《冲突管理的战略选择》.企业改革与管理 , 2004,(06)⑹沈仲丹.《团队内的冲突管理》.江苏商论 , 2004,(12)⑺罗明忠.《基于冲突管理视角的民企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 2005,(06)⑻李元勋,邢海军.《如何有效地进行“冲突管理”》.人才资源开发 , 2006,(12)⑼刘凤英,姜蕾,江世英.《组织内部冲突管理策略探究》.商场现代化 , 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