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孙中山-观后感
纪录片《孙中山》向我们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的辉煌一生。看了这部影片,我的心中充满对他深深地崇敬之情,孙中山先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孙中山出身农家,与上层封建贵族统治阶级接触较少,12岁时去夏威夷意奥兰尼中学,全校的教师用英语进行教学,早年接受西方教育,因此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领悟较深,通习外语。后立志行医救人,1883年孙中山到香港求学。他从中央书院毕业后,改学医学,他想“由医人而医国,借医术为入世之媒”。青年时代的孙中山目睹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地,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极大的民族义愤,毅然弃医从事革命活动,在西医书院念书期间,他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宣传革命、策划革命上了,满脑子都是革命思想,见人就谈革命。欲救国救民、振兴中华。此后,孙中山先后领导多次武装起义,带领成立民主团体,传播民主思想。辛亥革命后成立中华民国,卸任于达总统后仍致力于反抗军阀,统一中国。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成就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大清帝国,从而也就结束了自秦始皇以来绵延了2133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另一件是高举起反帝反军阀的旗帜,坚定地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三民主义和公产主义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
孙中山是一位大公无私的爱国者。他将自己的医生都献给了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民国初建,他将临时大总统的崇高地位让给袁世凯,固有”知人不明“之憾,但同时不也反映出他以天下为公,视个人权位如敝履的博大胸怀吗?
孙中山还是一位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家,最初他只是一个人,然而,却毅然,决然向清王朝这个庞然大物发起冲击,民国建立,是孙中山理想的成功,然而,失望与挫折接踵而来。孙中山一次又一次的掀起革命斗争,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的北伐战争大侠胜利的基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孙中山是人不是神,他的理论学说并非十全十美,他的行为实践也非完美无缺。譬如,他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
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迟等等,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但是,与当时旧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相比照,他个人的这些局限性皆属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误,无碍于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大局和历史轨迹,更无损于他创立革命学说、领导革命运动和开创历史新篇的光辉形象
孙中山一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却在失败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他在失败和成功的辨证统一中,铸就了自己的人格。他有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愈挫愈奋的坚强斗志、永不停顿的进取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这就是孙中山,在其遗嘱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激励着一辈又辈的人为民主共和的目标而奋斗!
就我而言,我目前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日常工作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的是技术的限制,有的是客户的刁难,有的是领导的要求。在观看了《孙中山》的纪录片后,我知道,即使是伟人,在做事的时候也是会遇到千千万万的困难,或是用自己的努力,或是以自己的坚持,或是不断地学习,克服困难后收获胜利的果实。
第二篇:参观孙中山故居有感 观后感
参观孙中山故居有感 观后感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和关工辅导组的小朋友一同乘车去孙中山故居参观。一路上我们唱着歌,背着诗,好热闹啊!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到了孙中山故居。影壁上“天下为名”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它象征着伟人孙中山一生的革命理念,我们赶紧在这儿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照了一张集体照。穿过绿树成荫的大道,就看到了一座二层小楼——那就是孙中山童年生活的地方。门里一颗横卧着的酸子树,这可是孙中山从国外带回来亲手栽种的,曾经台风袭击刮倒了,但它依然枝繁叶茂,好像在述说着它和主人都是饱经挫折,历经险阻,但革命斗志分外旺盛的不屈志士。走进故居的客厅,正面挂着伟人孙中山的大照片,左侧是孙中山的卧室,里面只有一张大床,这简朴的家具,说明孙中山一生为公,从不为个人谋私的高尚品德,是廉洁奉公的典范。紧接着,我们去了纪念馆。正厅立着孙中山先生威严的雕像,似乎他在亲切地注视着我们!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跟着图片回顾伟人过去的道路:从12岁远赴重洋,到1894年上万言书……
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这期间,他历经风险但他屡败屡战,坚忍不拔,他说过,要中国革命成功就要有百折不回越挫越勇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一定成功。凭着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孙中山被推举为第一任临时总统,紧接着清皇帝博弈宣告退位。至此,孙中山领导中国****了统治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民主革命的中华民国。他一生为革命奔走,坚定地推进“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国内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就在他弥留之际,仍想着革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的坚强斗志和一切为公的高尚品德是孙中山先生给全国人民的遗产,我们一定要学习他这种伟大的精神。树立人生大志,把自己锤炼成不怕困难,勇敢向前,自强不息的接班人。
[参观孙中山故居有感 观后感]
第三篇:《孙中山》教学录像观后感(一)
《孙中山》教学录像观后感
(一)纪录片《孙中山》讲述了革命先行者、民国国父孙中山一生的辉煌和革命历程,将真实的历史记录和海内外华人对孙中山的敬仰与崇敬及孙中山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有机结合和表现出来。
孙中山出身农家,与上层封建贵族统治阶级接触较少,早年接受西方教育,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领悟较深,通习外语,后立志行医救人,蜚声国内外。青年时代的孙中山目睹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地,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极大的民族义愤,毅然弃医从事革命活动,欲救国救民、振兴中华。此后,孙中山先后领导多次武装起义,带领成立民主团体,传播民主思想。辛亥革命后成立中华民国,卸任于达总统后仍致力于反抗军阀,统一中国。毛泽东评价孙中山为“伟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办国民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亲手规划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后提出三大政策推动了国共合作,直至1925年病逝,仍坚持反帝反封建,将革命进行到底。孙中山一生体现了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他是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鼓励他全心全意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孙中山身上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作为革命领导,虽力主推翻专制,但手段偏温和,对政治敌人的估计不足,对帝国主义抱有一定的幻想,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真正民族独立,民主共和的实践。
总之,孙中山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奉献一生的精神和高尚品德,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极大的鼓舞了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在21世纪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法学院贾苏哲
孙中山必为中国历史上一重要人物,孙中山必为世界历史上的一重要人物,二者皆无可疑也。在孙中山身上,我看到一种彻头彻尾的革命精神和勇无畏惧的英雄气概!
影片《孙中山》主要讲述了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历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通往民主共和的道路经济遍布,中山依然用自己的血和汗凝聚成一条光辉无比的闪电,刺破那无尽的漫漫黑夜。“失败了,再来!”这是对其革命的最好诠释。
虽然,通过出钱雇佣群众进行革命优失明智,虽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有失清醒。虽然,革命的内部,组织松散,矛盾纷起。虽然。葛民的果实被封建势力窃取。但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为改造旧中国耗尽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不愧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不愧为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真的猛士,不愧为民族的骄傲!中山——英雄也!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张爽
《孙中山》这一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讲述了孙中山从立志成才的少年时代到成长为革命伟人的光辉而又坎坷的一生。之前确实也知道革命路途艰险,革命果实来之不易,但是由于没有阅读过相关书籍,也没有观看过有关影片,对这种困难仍缺乏准确的概念,难以想象具体的程度。如今,看了影片《孙中山》,才真正明白了革命者都说自己是将脑袋提在手上干革命;才真正了解到革命的领导者不仅需要满腔热血,还要有能募集到革命资金的才能;才真正体会到孙中山在革命伟人的光环下饱尝了多少革命失败的辛酸,走过了多少道命运的关卡。
辛亥革命成功了,这是孙中山那个时代仁人志士们的理想的实现和实践的成果。虽然辛亥革命并不彻底,无法真正地解放全中国,但我们不能苛求前人。列宁曾经说过:判断历史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没有提出供现代所要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由此看来,辛亥革命确实应该被肯定,因为它推翻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统治;孙中山亦应被肯定,不仅因为他是革命的先驱者,他坚定的革命理想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就足够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了!——中文系李卓琳
纪录片《孙中山》向我们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看了这部影片,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他深深地崇敬之情,孙中山先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孙中山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在100多年前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毕生的追求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中国的民主统一,并通过中国人民自己的奋斗,改变中国的贫弱处境。他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对我们这些立志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学生而言,有着巨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不断进步,虽然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护法运动等等的不成功及外来威胁、内部分裂,但这些从来没有动摇过他的革命意志。影片虽然也体现了一些他的局限性,但他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包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这对我们理科学生在科学研究和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学习他这种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终生学习、探索、实践、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孙中山》向我们展示的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柯俊
“十四年来没有家,高山树林里把鬼子打呀。妈妈白发多,爸爸埋在荒山下……”
“如今恩仇分明,尝够了辛酸苦辣。血泊里挣扎长大……”
历史的画面在国耻日的钟声中展开。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七七事变,华北沦陷;八一三事变,上海沦陷;古老的中华大地在血泊中呻吟,中华民族生死攸关。在东北,日军疯狂掠夺以人换煤制造万人坑,研究细菌战活体解剖,推行奴化教育;在南京,残忍地屠杀了30万中国居民。生存成为中国的最大的目标。民族在召唤。中国各阶层人民,各党派以及海外华侨都积极投身于抗战之中。摒弃前嫌,建立了统一战线。黑龙江省的抗战,东北抗联的奋战,凇沪战场上各军的血拼,中共敌后的辗转作战。民众的捐款筹物都昭示了中国人民保土卫国之决心。面对悬殊的工业与军事差距,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日军的铁蹄,筑成了一道新的长城,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代价捍卫着民族尊严。
抗战是民族复兴的枢纽。生存危机使全民族觉醒,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虽然其间有过挫折,但“坚决抗战,誓死不当亡国奴”成为民族主流。中华民族显示出了其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与战斗力。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与团结才是民族立根之本。——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蒋生淼
战争已去,我们仍需要这些影片,一方面不时地刺痛自己,记住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有力的反击那些美化侵略的丑行,另一方面感受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记住那些曾为国家而战的英雄先烈们。缅怀、纪念、苦难、反抗,这是中国人应当永远关注的字眼。——中文系张玲玲
这学期看的电影中,《抗战》对我的触动最大。过去我对抗战的印象仅仅是停留在教科书平铺直叙的描述和数字中,而这部两个小时的记录片却让我体会到抗战中喷涌而出的民族尊严和中华男儿的铮铮铁骨。抗战中死亡实在太平常,但勇士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中国男儿不再畏惧死亡,中国不再是一盘散沙,中华魂再抗战的炮火中获得了新生。
——生命科学学院陈思羽
对我触动极深的,不仅仅是影片所反映的史实,片头中的那一句:“十四年来没有家”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在外敌疯狂的“三月灭亡中国”的野心下,我们民族中的仁人志士以血肉为长城,坚定地捍卫我们的中国。
——物理学院柴伊
自鸦片战争的枪炮声起后,中国,这个安宁了几千年的古老国度便再也不得消停过了。晚清的风雨飘扬,不曾因辛亥的枪声获得片刻安宁,军阀混战的局面也没有在“北伐”的时代强音之下获得永久改观。战争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而战争带来的却似乎永远是无尽的苦难和屈辱,可是终究,当战火携着“亡国灭种”的叫嚣再次洪水般涌至的时候,这个民族还是蓦地醒了过来。于是当积沉了一个世纪的耻辱悲痛压抑苦楚在顷刻间喷涌而出时,整个世界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力量。两个矛盾重重的政党终于在外敌面前并肩而立,纠结了10余年的意识形态冲突被暂且至于脑后,没有政敌,唯有同胞,民族危亡,共赴国难。于是有了刘伯承师长在八路军抗日誓师大会上的言语:“让我们暂时忘记红军帽吧,但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八年抗战让中华民族遭受了空前的苦难,但同时这个民族以一种历史上从来未表现过的团结姿态站立了起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重新融入这个民族的魂魄之中。经历了百年屈辱的中国人,一样血流成河,唯独这次,流出了民族之魂。正因如此,接连经历战火洗礼并最终顽强坚持下来的中国,将会迎来崭新的一页。——法学院胡毛圆
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是悲痛、哀伤、血泪,是永志追思的先烈、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
抗战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战争是精神的较量,更是物质的对抗。“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然而,虚弱的国力,有国无防的现象,没有做好开战准备的民心士气,让西方的观察家们在惊讶于中国人顽强战斗意志的同时,也预言中国人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厮杀中的前景黯淡。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发展要求安定。这就是那段屈辱与悲壮同行的历史留给我们最为深刻的启示。
抗日战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精神,民族存亡关头,我们万众一心,战争被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悲痛、悲惨、哀怨,更有抗争、胜利、尊严。我们经历了落后挨打的耻辱,我们更证明了众志成城的民族力量。——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盛立彦
一个伟大的民族的每一代人都绝不能忘却曾经蒙受的民族屈辱,这其中包含的血泪与怒吼如警钟长鸣于历史长河。抗战之于中华民族的每一分子,正是这样的典型。
影片《抗战》将我们又一次带回了那个中华民族危难得年代,翔实的影像资料,真实地历史人物和场景,史学家与焦晃先生恰切而铿锵的评述,让人沉浸于那段尘封已久却永不磨灭的历史之中。
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面震撼着我们,人们激昂的呐喊与誓言激励着我们。我们铭记每一位英勇无畏的中国军民,他们共同彰显着不屈抗争的民族精神,在同一条战线上以“从未有过的团结和爱国热忱”舍生抗战。我们将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民族抗战史。——环境学院张承禹
《抗战》这部影片,既让我内心沉重,又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与希望。抗日战争,是刻在每个中国人内心的一场抹不去的战争。影片让我——个未经历过这场战争的人,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民族所承受的深重灾难。这激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中华民族要承受如此深重的灾难?一场一场的屠杀,怎么就发生了在中华民族身上?这样的思考使人反省民族本身存在的问题。当一场屠杀降临,不仅屠杀者有罪,被屠杀者也应该思考与反省。
然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民族的坚强不屈和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中发挥的伟大作用。面对如此残暴的敌人,中国人从来就是不怕死的。影片中的一个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让我震慑于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领导和团结,她的作战方式,她的立场,都让人看到了一点:胜利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
我觉得这部影片拍得很有必要。在新世纪的教育中让学生观看也很有必要。中国人民,是需要铭记历史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想这句话是不会过时的。更加重要的事,影片让人体会到中国的统一和独立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新一代的人更要继承上一代人顽强不屈、爱国的精神,增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要明白一个事实: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国的党,没有她的领导,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没有今日之中国。——中文系伍观弟
走进《国庆纪事》,我看到了从战火硝烟中走来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到共和国的缔造者们走向天安门城楼的身影,看到稚气的孩子们齐声高唱国歌,看到须发皆白的老伯摘下草帽向着天安门鞠躬,看到了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看到了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民怎样地意气风发……从新中国建国初期只有十二个方队的检阅队伍,到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威武昂扬的检阅大军;从步兵、骑兵和只有十七架飞机组成的空军,到今天陆海空精良的武器装备,共和国的军队真正成长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一次次的国庆,展示着我们经济发展的步伐:建国初期,一穷二白;五十华诞,钢、煤、棉产量世界第一。一部90分钟的记录片讲述50年国庆的故事,浓缩共和国50年的历史,勾画出了共和国成长的足迹。《国庆纪事》的每一分钟都是那样的震撼人心,将一个腾飞的中国呈现在我的眼前!——经济学院杜古丽
“岁月悠悠,新中国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北京天安门前的每一次国庆典礼都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记录着共和国的辉煌。在我们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我被这样一段开场白深深震撼了。《国庆纪事》记录了从1949年到1999年,半个世纪的国庆大典,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军事、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令我最为刻骨铭记的是三个方面:
1.阅兵。记得很小就很渴望看到国庆阅兵,这次影片展现了50年中国中国日渐强大的军威。从1949年的一穷二白——全国仅有400万解放军,火炮、坦克甚至钢盔都是战利品,空军刚刚足见。到1984年,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军队出现在世界人民面前——117架飞机接受检阅,导弹189枚……这一切激动人心的变化令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而今,已是21世纪的中国已经有信心有能力向世界宣告:我们能保卫祖国!
2.游行。不会忘记那位老爷爷高呼一声“毛主席万岁”后深深鞠了一躬的情景。不会忘记游行队伍人们欢庆的笑脸。一个民族何谓团结?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每一个国庆日都是一个全国人民轰动的节日。我一直在想什么让人民如此发自内心的高兴?是这样一个国家,这样的领导,他们让“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
3.从一五计划的国庆人们就尽力展示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一辆辆浓缩了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彩车不断与时俱进。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了门类齐全有一定生产技术规模和相当技术水平的完整体系。从很少国家派代表观礼到如今外国使者游人争先恐后地到来,我看到了中华民族正在复兴,看了《国庆纪事》后我发自内心地对祖国说了一句:“祝福你,祖国!我们的骄傲!” ——元培学院张宇
录像《国庆纪事》记录了新中国诞生以后50年间数次国庆庆典的片段。这部影片真实得反映了我们祖国从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状况到五十周年时的繁荣昌盛,让世人不得不深深折服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焕发出的巨大的生命力和高度的团结性。从只有十二个方队的检阅队伍,到五十周年时共和国军队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这其中不仅仅有着我军结构组成,作战装备的提高,更是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壮大的历程,展现了中国经济逐步腾飞的过程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日益强大的过程。
《国庆纪事》的许多历史镜头给予我一种真正的历史感和震撼。我犹记得一位很黑很瘦的老农民,在天安门城楼前大声不停地喊“毛主席万岁”,那种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没有半点虚伪,而是发自心底的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支持和承认那时的人们是幸福的,尽管他们没有像今天这么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但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态度是乐观的,他们尽情享受自己当家作主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人民群众才能真切而持久地感受到。——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徐谷子
纪录片《国庆纪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1949年开国大典到1999年中国五十年华诞,该影片紧紧围绕“国庆节”这一主题,全面地讲述了国庆典礼的现场情况和气氛,同时也细致地展示了国庆背后的点点滴滴。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祖国及广大人民艰苦奋斗、不断探索的50年中,成功与失败并存,辉煌与峥嵘同在,极其震撼人心。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响彻云霄,喊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压在身上的“大山”,成了当家作主的主人,脸上写满了纯粹的快乐,天安门前充溢着欢声笑语。1964年国庆游行因三年自然灾害而萧条。但中国人民最终还是越过重重阻力,国庆游行又成了欢乐的海洋。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全国上下一片新气象,国庆游行队伍中由北大学生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更是代表了全中国人民对伟大的祖国和革命领袖的热爱,展示了全国上下、党和人民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影片大量使用历史素材原声,史诗般地再现了共和国成长的历程,反映了各个时期的时代风貌,讴歌了三代领导人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做的努力和探索,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恢弘主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该片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艰辛坎坷却不屈不挠、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一个个理想变成现实,推动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让每一个炎黄子孙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感到骄傲自豪。——考古文博院王倩
《国庆纪事》这部影片以时间为序,选取了新中国诞生到1999年50年间的国庆庆典片段,并以此为缩影,忠实地纪录了新中国50年来艰难而光辉的发展历程。影片伊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热闹的场景。中国人民充满着欢乐和激动。诞生后的新中国,发展不非一帆风顺,但这一切并未能阻止新中国前进的脚步。随着粉碎“四人帮”,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在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国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通过此片,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挫折中一步步成熟,看到了祖国坚实的发展脚步。我坚信,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道路是光明的。而那开国大典前人民脸上洋溢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笑亦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激励着我为中国的富强而继续奋斗。——数学科学学院詹婉苏
《国庆纪事》选取了我国从1949年到1999年数次国庆庆典并将其剪辑成一卷宏大的史事。49年人们翻身的喜悦洋溢在画面上;1950年庆典时,我国顶住了国际上的压力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1959年十年阅兵时,不管从数量还是装备质量都比建国初期有了很大进步。1999年五十年庆典时,硕果累累,中国高速崛起,《国庆纪事》串联起50年的时间,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向富强的轨迹。——生命科学学院路宇衡
《国庆纪事》这部文献片比较完整的纪录了从建国初到建国50周年的各种国庆事件。我最熟悉的是1999年的50周年的国庆画面,包括气势恢宏的阅兵仪式和人们载歌载舞的游行活动,都发生在宏伟而又熟悉的天安门广场上。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建国初期的那些国庆。当时的庆祝活动没有像模像样的游行活动,但有人们发自内心的巨大喜悦和激动。第一次的国庆自然不必说,没有人体会不到新中国成立的巨大喜悦。第二次国庆时,人们自发组织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欢庆建国一周年,他们在十月一日那天全都涌上天安门广场,随着人流走过天安门城楼,手中拿着主席的头像,口中高喊“毛主席万岁”。其中不乏白发苍苍、满脸沟壑的老爷爷,也有童稚留着小辫子的孩子,让人们真正体会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我觉得那时的国庆才是真正的国庆,是人们表达自己爱国热情,由衷感叹国家美好的国庆,虽然那时的条件同现在完全不能相比,但当国庆节被定为法定假日,国庆游行逐渐被固定下来而成为一种仪式的时候,国庆的真正意义或许消减不少。人们在那天活血只是考虑应该去哪里旅游之类的事情了。不过确实应该有那么一天,让我们停下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去看看国家的进步,想想先辈创国的不易,更好的珍稀现在。——环境学院沈利锋
看完这部影片已近是凌晨一点半,本来想着去网上复制一份观后感作为本次作业。找了很多读后感,但却没有与我感受相同的那一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样一部能够让人有很多种感受的电影。去抄一份观后感,确实很可笑。
刚刚看完,思绪非常混乱。有感动,有惊讶,有佩服,有羡慕,有触动,有启迪……….感动于基度对多拉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惊讶于多拉在那样一个有着严重种族歧视的世俗风气下抛弃高贵的公主身份下嫁给一个犹太人,佩服多拉为了更加靠近丈夫儿子毅然踏上去集中营的火车的勇气,羡慕约舒亚有一个非常伟大、勇敢、机智、善良的父亲。触动于面对死亡的危险却为了让儿子安心故作鬼脸的基度,启迪于这样一个特殊年代的动人故事。
就我的观点来看,基度死了,所以我把这部影片定义为悲剧。但是,我一直在想,这部影片为什么会起名为《美丽人生》。后来,我给自己了这样一番解释:
不只是安逸快乐的人生才叫“美丽人生”,为了亲人安心快乐而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人生也很美丽。在万般危险的地狱里,仍能游戏人生、笑对生活的面对,痛苦的人生也会变得美丽。不只是物质生活富有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精神生活的正常、积极、充实才会有美丽的人生。基度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给儿子编制了一个美丽的“游戏”。以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约舒亚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并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
由此可见,心灵的健康对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是至关重要的。人,不仅仅是要活者,而且要健康快乐的活着。
影片中的一家人是特别幸福的一家人,只可惜,生不逢时,历史没有给他们长久幸福的机会。但我们不一样,我们是注定要比他们幸运的,但幸福依旧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和创造。作为创造者的我们,不仅仅要去创造我们自己的幸福,要努力让别人也能过的幸福。将幸福传承、延续。让每个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上周,在参加完公司组织的《百家讲坛》活动后,感觉收获很深。在本次的讲座中,余教授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也让我们在学习如何规避职业经理人常见的错误的同时,学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中,对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的有以下几点: 1.勇于认错 2.努力表现 3.停止过多的辩解 4.少说“我以为”
5.以事不过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6.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而上述的六点,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有能起到很好的指引。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并通过正确的认识自己来为自己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定位。在平时的行为中以事不过三,错不过三的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在一件事情上犯同样的错误。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的表现,要勇于承诺敢于认错,在错误发生时,停止过多的辩解,少用“我以为”之类的想法来相互推卸责任,并以此提高效率,增加个人的执行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参加本次培训后的获得的一些收获,在最后十分感谢公司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来让我们有了一个学习并改正自己的机会。黄律
我看了《王财贵教授儿童经典诵读讲座》后,感触很深。
讲座先讲台湾的孩子从小接受类似于美国的教育,渐渐忘记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对中国的许多名著一无所知。自己祖国的文化都不了解,如何去学习别的国家的文化呢?接着,就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倡导孩子读经。经就是指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些都是中国历史悠久,教人做人的书。每小句三个字,朗朗上口,短小精悍,脍炙人口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历史故事。像弟子规主要教人孝顺。每一小段都有一个有关这一段的内容的故事,且一字一句都包含一个深刻的道理。短短几百字,概括了一生的哲学。只要我们去品读,去感悟,去体会,就会感觉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华夏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
同时,现在全国兴起“国学”热,不禁让我一点担忧:
孔子不是说要因材施教吗?我感觉王教授的读经计划似乎分量过重了。也许孩子对现代科技、自然科学等其他事物更为感兴趣,对语言不“感冒”,过多读经是否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呢?教育部门又如何把握分寸呢?“知心姐姐”说过:“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我觉得一方面注重经典的质量,还要注重孩子情绪。
英语“真实阅读”课题的开展已有一段时间,每位教师在课题实践过程中都有不小的收获。2009年的11月19日,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听说XX市二十八中有一堂英语“真实阅读”课题展示课,还是吸引了很多热爱英语、热爱教学的老师们纷至沓来。课堂上老师的睿智、流畅的节奏和学生的精彩表现都让人一饱眼福。
这是由杨欢老师所呈现的一堂英语阅读课,课本教材为初中英语“真实阅读”课题系列读物里的一篇小故事《thewizardofoz》。这是一堂内容丰富,结构紧凑,动静结合的英语课。教师以真实阅读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以剧本情景表演作为复习导入,利用学生的表演欲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使学生的激情在最短的时间里被点燃。这一活动促使学生通过课前精心的准备,在表演中全身心融入故事之中,有助于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深层理解。课堂上学生忘我的表演在让观看的老师捧腹的同时,也不禁由衷的赞叹学生的丰富的语言和表演能力。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教师利用不同的图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多样的练习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为了让学生能从整体上系统的感知材料,老师精心设计了一张结构关系图帮助增强理解。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情景表演,猜谜,故事接龙,诵读等游戏活动,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4.本节课的亮点突出。在大家揭出故事的谜底“dream”之后,老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任务:talkaboutyourdreams.学生们有如热情洋溢的演说一般大声说出自己的dream与大家一起分享,制造出教学活动的又一个“小高潮”。
课后,听课教师们对杨老师的课给予了一致好评,真实阅读中的理念在本堂课上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结合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些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第一,对学生的个人评价及小组活动的评价应更丰富一些,以便于学生能及时,全面的获得教师的意见反馈,对学生今后的课堂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正面的评价,特别是鼓舞性的话语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课堂上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准备,课堂活动更加的从容。
第三,充分开发学生动手能力,为故事人物制作面具,一方面激发学生创作想象能力,一方面可以增强表演效果。第四,设计的图表应简洁,便于学生领会。
第五,可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对故事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给予学生对故事更多的想象空间。
我们不能要求每一堂课都是完美的,从别人的课堂上发现亮点,找出不足,作为我们充实自己的营养,只有不懈的探索与追求才能促使我们更上一层楼!顾照秀
第四篇:《孙中山》教学录像观后感三则
《孙中山》教学录像观后感三则
《孙中山》教学录像观后感三则
《孙中山》教学录像观后感
(一)《孙中山》这一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讲述了孙中山从立志成才的少年时代到成长为革命伟人的光辉而又坎坷的一生。之前确实也知道革命路途艰险,革命果实来之不易,但是由于没有阅读过相关书籍,也没有观看过有关影片,对这种困难仍缺乏准确的概念,难以想象具体的程度。如今,看了影片《孙中山》,才真正明白了革命者都说自己是将脑袋提在手上干革命;才真正了解到革命的领导者不仅需要满腔热血,还要有能募集到革命资金的才能;才真正体会到孙中山在革命伟人的光环下饱
尝了多少革命失败的辛酸,走过了多少道命运的关卡。
辛亥革命成功了,这是孙中山那个时代仁人志士们的理想的实现和实践的成果。虽然辛亥革命并不彻底,无法真正地解放全中国,但我们不能苛求前人。列宁曾经说过:判断历史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没有提出供现代所要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由此看来,辛亥革命确实应该被肯定,因为它推翻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统治;孙中山亦应被肯定,不仅因为他是革命的先驱者,他坚定的革命理想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就足够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了!
中文系z
《孙中山》教学录像观后感
(二)纪录片《孙中山》向我们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看了这部影片,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他深深地崇敬之情,孙中山先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爱
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孙中山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在100多年前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毕生的追求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中国的民主统一,并通过中国人民自己的奋斗,改变中国的贫弱处境。他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对我们这些立志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学生而言,有着巨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不断进步,虽然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护法运动等等的不成功及外来威胁、内部分裂,但这些从来没有动摇过他的革命意志。影片虽然也体现了一些他的局限性,但他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包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这对我们理科学生在科学研究和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学习他这种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终生学习、探索、实践、追求真理的过程
中有着巨大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孙中山》向我们展示的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z
《孙中山》教学录像观后感
(三)纪录片《孙中山》讲述了革命先行者、民国国父孙中山一生的辉煌和革命历程,将真实的历史记录和海内外华人对孙中山的敬仰与崇敬及孙中山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有机结合和表现出来。
孙中山出身农家,与上层封建贵族统治阶级接触较少,早年接受西方教育,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领悟较深,通习外语,后立志行医救人,蜚声国内外。青年时代的孙中山目睹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地,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极大的民族义愤,毅然弃医从事革命活动,欲救国救民、振兴中华。此后,孙中山先后领导多次武装起义,带领成立民主团体,传播民主思想。辛亥革命后成立中华民国,卸任于达总统后仍致
力于反抗军阀,统一中国。毛泽东评价孙中山为伟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办国民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亲手规划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后提出三大政策推动了国共合作,直至1925年病逝,仍坚持反帝反封建,将革命进行到底。
孙中山一生体现了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他是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鼓励他全心全意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孙中山身上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作为革命领导,虽力主推翻专制,但手段偏温和,对政治敌人的估计不足,对帝国主义抱有一定的幻想,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真正民族独立,民主共和的实践。
总之,孙中山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
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奉献一生的精神和高尚品德,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极大的鼓舞了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在21世纪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学院z
第五篇:《孙中山》影评
《孙中山》影评
《孙中山》影片全面纪录孙中山本人以及他的一些重要追随者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自由、人民幸福而奋斗,并将他们置于那个变幻莫的年代,连同相关的人物和事件,构成一部极具历史感的人物传记。同时教育我们青年学生要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奋斗,为建设一个富足强大的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影片反映了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自青年时代至逝世的革命活动。描述了1895年11月的广州起义、1900年10月的惠州起义、1907年的镇南关起义、1911年的第二次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以及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和与袁世凯、北洋军阀的斗争。特别表现了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坚决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促成国共两党合作的业绩。这是一部传记片,也是一部气势宏大的历史片。它从大处着眼,小处着墨,艺术地再现了孙中山光辉的业绩和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人物众多面壮观,同时注重主要人物的心理描写,画面和声音的视听造型独具匠心。
影片从史实出发,表现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伟大光辉的革命生涯,将其救国救民的核心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影片将重要历史事件与撞击人物心灵的生活片段融合起来,表现出人物心理的发展脉络,既有艺术加工又不违背历史。影片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894年的中国,满清封建王朝的黑暗统治使国家陷入深渊中。孙文(孙中山)、陆皓东、王韬、宋耀如等胸怀救国救民大志的青年人集会,并达成武装起义推翻满清政府的共识。但广州起义、惠州起义等相继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组建同盟会,继续为革命事业而努力。1911年,武昌起义终于成功,孙文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为避免内战,孙中山辞职让权于袁世凯。但袁就任后,倒行逆施,孙中山从日本返回上海与陈其美等发动“二次革命”。“二次革命”不幸失败,孙中山再度流亡日本。1915年10月,担任孙中山秘书的宋庆龄不顾父母反对,在东京和孙中山结婚。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争权。孙中山遂于1917年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发起北伐。但因陈炯明背叛誓言,使孙中山不得不离开总统府,登上永丰舰指挥对叛军的反击。革命的曲折,令孙中山苦恼,他从苏俄革命和新兴的中国共产党那里找到希望,于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亲手缔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同年11月,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国事,病重的孙中山被人用藤椅抬下火车,受到无数民众的热烈欢迎
刘文治遵循着“寻找最简单的方法来表现复杂人物心理”的表演原则,把孙中山不断挑战、奋斗的一生展现于银幕之上。刘文治以深沉凝重的眼神,隐含着坚韧顽强、不屈不挠、忧愤的神情,表现出孙中山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各种反动势力进行殊死对抗的精神。
江泽民同志在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毕生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自由、人民幸福而奋斗。今天,缅怀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所建立的历史功勋,缅怀他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我们心中充满着深深的崇敬之情。”“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他所指出的孙中山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也就是民革同志们常说的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这一精神,可以归纳概括总称之为“中山精神”。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特点鲜明、有机统一的整体。综观孙中山伟大一生的革命实践、建设理想和不屈意志,可以看到,炽热而深沉的热爱祖国,是中山精神的核心;革命为了建设国家,是中山精神的主要内涵;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是中山精神的特质。
一、对祖国炽热而深沉的爱对祖国炽热、深沉的热爱之情,是中山精神的核心。爱国,这个神圣而庄严的字眼,激励着近代中国一代代热血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历尽千辛万苦,为中华民族探索一条达到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的解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