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009-11-07 17:37:45)
标签:杂
谈
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比如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如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如课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编辑本段]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
梳理文章说明顺序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如何理清说明顺序?
一是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例如,《故宫博物院》就是沿着游览参观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和建筑布局。
二是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要学会通过文章全篇的首尾部分;每一自然段的首尾部分;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以及领起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来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我们强调整体理解,说明性文字的整体理解只要抓住了标题,抓住了关键句,就可以做到了。事实上,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所以,把握这些语言“标志”,可顺利地理清说明顺序。在梳理文章内容、了解说明顺序的过程中,应尽量利用原文的字、词、句,因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较为简练准确的。例如,《苏州园林》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
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此后就分别从各个方面对苏州园林的这个共同点作具体解说。第3-9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3-6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2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7-9段分说,则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
三是分清主次,综合归纳。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揉合起来,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处处强调了石拱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最后总说我国石拱桥有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石拱桥的发展。至于像《桥之美》和《说“屏”》这样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的顺序,显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也不外乎弄清楚结构。《桥之美》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画家眼里的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四个具体的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说“屏”》中,作者从屏风的作用、屏风的分类、屏风的设置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倘如一定要说道个什么说明顺序,看来这两篇也就是逻辑顺序无疑了。
【逻辑顺序是常见的说明顺序之一。】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如课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说明的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总是有主有次,有因有果,有一般的、有个别的,有普遍的、有特殊的,作者依据这些来安排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逻辑顺序主要分成12种——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
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揉合起来,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处处强调了石拱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最后总说我国石拱桥有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石拱桥的发展。至于像《桥之美》和《说“屏”》这样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的顺序,显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也不外乎弄清楚结构。《桥之美》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画家眼里的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四个具体的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说“屏”》中,作者从屏风的作用、屏风的分类、屏风的设置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倘如一定要说道个什么说明顺序,看起来这两篇也就是逻辑顺序无疑了。编辑本段 类别 由一般到特殊如《中国石拱桥》先说世界上石拱桥的特点,然后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再说中国石拱桥的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按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使读者对中国石拱桥的了解由浅入深,从总貌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
如《看云识天气》为了说明根据云的变化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风雨这一抽象道理,先描绘各种云的形态特点和云层的厚薄、位置变化,从而说明云的形态和天气变化的关系。由主要到次要
如《苏州园林》先用高度概括的语言综合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再用较多的笔墨主要说明苏州园林在四大方面的具体特征,接下来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苏州园林的细部特征,就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说明的。由现象到本质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表象入手,由表及里地去了解事物的本质。如《死海不死》先说“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又用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处决俘虏的传说,形象地说明死海浮力大,课文接着对浮力大做了科学说明,是因为死海的咸度高。由原因到结果
《向沙漠进军》先说明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揭示了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再介绍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这一说明顺序既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又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使文章有很强的逻辑性。由概念到应用
如《统筹方法》一开头便下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接着指出它实用范围的广泛性,然后重点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问题。这种先概念后应用,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也属逻辑顺序。
第二篇:说明文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顺序。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的说明文,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下面一些形式。
(一)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继而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征和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这种由抽象到具体的说明顺序,能使读者由浅入深、由总貌到具体地了解中国石拱桥。
(二)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如《苏州园林》一文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紧扣第二自然段的四个“讲究”,介绍了苏州园林设计和建造方面的主要特点,而第七至第九自然段则说明不大被人注意的角落及细部的特点。按照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文章不仅眉目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而且重点突出。
(三)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万紫千红的花》一开头就从说明花色产生的原因入手,再进一步说明花色发生变化的原因。一二两部分先谈本色,再谈变色,由果溯因。第三部分先统计花的颜色和种类,指出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最多,进而引出第四部分花色与昆虫的相互选择,也是由果溯因。
(四)由浅入深的顺序。《向沙漠进军》一文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行说明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从抵御、进攻到利用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途。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来进行说明。
(五)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气候的威力》一文首先提出南极气候的具大威力,然后指出南极气候有如此巨大威力的原因,最后指出南极“还储存着足以使大部分人类陷入灭顶之灾抒情‘武器’!”提醒人们去战胜它,征服它。作者由现象到本质进行层层递进的说明。《秃鹰之死》开头以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秃鹰的事件,引出了“光化学烟雾”、废气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由现象到本质进行了逐层说明。
(六)由表及里的顺序。如《蜘蛛》这篇科学小品,作者围绕说明的中心,由蜘蛛的生活习性、形态说到蜘蛛吐丝结网的生理机制。这种由表及里的顺序符合人们的观察习惯,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
(七)由此及彼的顺序。如《蜘蛛》一文,由蜘蛛本身进而说到蛛丝的实用价值,由常见的结网蜘蛛说到较少见的不结网的蜘蛛,这样由此及彼,突出了说明内容的全面性,也使读者意识到观察研究蜘蛛是为了使之服务于人类。
(八)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从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食物从何处来》由一粒种子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变成千斤的大鱼需要很多的有机物质,说到一切生物都离不形式食物,这又是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
(九)由概念到应用。如《统筹方法》一开头便下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接着指出它实用范围的广泛性,然后重点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问题。这种先概念后应用,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也属逻辑顺序。
(十)由特点到应用。先说事物的特点,再说根据这个特点,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一篇说明文中采用的说明顺序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交错的。如《中国石拱桥》在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时,按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在具体说明赵州桥的特点时是按特点的大小的顺序,在说明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辉煌成就时是按由主到次的顺序。
逻辑顺序多种多样,究竟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为好,要从事物本身的特点出发,要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第三篇: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D、由现象到本质。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G、由整体到局部。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梳理文章说明顺序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如何理清说明顺序?
一、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例如,《故宫博物院》就是沿着参观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和建筑布局。
二、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要学会通过文章全篇的首尾部分、每一段的首尾部分、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以及领起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来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事实上,以时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的文章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的文章多用表方位的词语,以逻辑顺序为说明顺序的文章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所以,把握这些语言“标志”,有助于顺利地理清说明顺序。在梳理文章内容、了解说明顺序的过程中,应尽量利用原文的字、词、句,因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较为简练、准确。例如,《苏州园林》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此后就分别从各个方面对苏州园林的这个共同点作具体解说。
三、分清主次,综合归纳。有时一篇文章不仅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糅合起来,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至于《说“屏”》这样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的顺序,显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说“屏”》中,作者从屏风的作用、分类、屏风的设置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相关知识,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倘若一定要说出是什么说明顺序,看来这篇也就是逻辑顺序无疑了。说明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文体之一。它是以介绍说明为主要内容,往往说明某一事物的形态、构造、成因、效果和事物间的关系。无论哪种类型的说明文,都是对事物、事理做介绍、解说、阐释,具有说明性、知识性和客观性,都要求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和结构形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比如我们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我们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如课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第四篇: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老河口市张集中学 张勤学
一、训练目标:
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2、说明事物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二、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作文指导
一、例文借鉴:
阅读训练指导材料: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P124 说明的顺序:
条理清晰、言之有序。
说明文旨在介绍事物,解说事理,使人们获得相关的知识。清晰、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达成这一目的。
说明文的顺序,要从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出发,灵活选择。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一)、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例如:《故宫博物院》
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所有顺序中最合理的顺序。空间顺序,按空间部位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
我们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 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二)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说明的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总是有主有次,有因有果,有一般的、有个别的,有普遍的、有特殊的,作者依据这些来安排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逻辑顺序主要分成12种——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
《生物入侵者》
(三)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例如:《中国石拱桥》
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所以在文章时间顺序也是一种独特技巧。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说明一座建筑物,合理的排使用空间顺序,因为它要告诉读者的是建筑物的方位。
介绍事物的 发展,用时间顺序较合适,因为按时间顺序写,能够显示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
阐述事理,可以用逻辑顺序因为它要说明的是事物的方方面面,事物的因果关系以及事物的发展原理。
二、能力转化:将知识转化阅读能力:
要求:回顾一下,说说下面几篇文章分别是按照怎样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看云识天气》 《大自然的语言》 《奇妙的克隆》 《被压扁的沙子》
注意:大多数文章不会只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往往整体上采用一种说明顺序,有时又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使说明更加透彻。
三、将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参考题目:
一、《我的家》、《我的学校》
要求:① 选定合适的立足点,按一定的方位次序介绍自己教室的布局。
② 写成说明
③ 字数500左右
二、从以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里任选一个,写一篇事物说明文,介绍其特征与功能。不少于600字
钢笔、词典、语文课本、数学试卷、国旗
要求:
1、可以写自己拥有的“这一个”事物,如“我的钢笔”“我的语文试卷”也可以写一类事物。无论选择哪种写法,都要力求写得准确、充实。
2、既要写出事物的外在特征,也要写出事物的内在特征。
3、力求条理清晰。
三、指导
1、仔细观察教室的布局,如教室的位置,内部设施的布局。
2、选定立足点。
3、分小组交流观察结果,互相启发,畅所欲言。
4、确立说明的中心。
5、理清说明顺序,避免写作过程的随意性。
6、认真整理材料,构建文章的基本框架,开头说什么,中间说什么,结尾说什么。
7、独立完成初稿。
8、小组交流、修改、订正病句、错别字,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课时:当堂作文 第三课时:作文评讲
一、总结本次作文概况:
本次作文绝大部分同学能根据要求进行作文,选定恰当的立足点(讲台),按照一次的方位次序(讲台前、讲台后、讲台左右)介绍教室的整体布局,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二、优秀之作:
陈鸣: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教室的整体布局,突出了教室现代化的特点。方位词语使用准确,语言精练。
许捷:以讲台为立足点,按照一定的方位次序有条理地介绍教室的整体布局,观察视角变换多样,说明层次具有立体感。说明方法灵活,语言精练。
三、失败之作:
说明顺序紊乱,说明事物不能抓住特征,说明方法单一。书写差。观察不仔细,说明层次杂乱无章,说明顺序不合理。
第五篇:说明文说明方法
说明文知识点
1、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和事理进行解说和阐释的一种文体.(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2、分类:
事物性说明文: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进行说明的文章。事理性说明文:对事物的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进行说明的文章。
3、说明对象及特征:
根据说明文的分类把握说明对象:
事物性说明文,主要看文章标题,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说明对象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事理性说明文:要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形成一个对象加内容的短语“介绍了„„的„„”来表述,这样就要求我们把握事物的特征---说明的要点。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介绍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强调“过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的构造、实体事物的形状。如《雄伟的人民会堂》、《核舟记》。逻辑顺序:介绍事物的性质、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本质的。如《中国石拱桥》。
注意事项:局部理解,整体把握,答题时看要求(因为有些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说明顺序)。
5、说明文结构:
整体结构: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阐释说明对象(主题部分)——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作为题型,往往是针对主题部分出题)
主题部分的结构(层次关系):并列式——各层之间是并列的;连贯式——各层之间按事物发展安排层次的,前后相承;递进式——各层之间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总分式——总括,分述,总结。具体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
6、说明方法及作用:
A、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把握:“XX叫什么”或“XX是什么” 的判断句。
作用:准确、简明地说明了()的()特征。(括号内要结合文本填写)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B、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把握:往往用“比如”,“例如”,“如”等。作用: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的()的特征。
①一切动物,从眼睛不容易看见的小虫儿一直到能够创造的伟大的人类,都是一样,他们的生活条件,第一是空气。就是那些住在水里的鱼,也只能住在含有空气的水里。如果将一只鸟罩在一个玻璃罩里,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罩里的空气,那只鸟就会立刻站立不稳,经过一阵可怕的挣扎,就倒下去死了。
说明动物的第一生活条件是空气。用举例法。
②回顾2007年,我国气温继续攀升,为近57年来最暖的一年。新疆特强大风吹翻列车;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黑色三小时”的济南大暴雨;强对流天气频繁,雷击伤亡严重 „„在降水的同时,有些地方又出现了严重干旱;2008年新年伊始,雪灾给人们又来了一个下马威。
这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给我们什么警示?
答:这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说明了2007年我国极端气候现象大量增加,便于读者理解。
启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全球变暖已经刻不容缓
C、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加以说明,体现语言的准确性,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年份不属于列数字)作用:准确具体地 说明了()的()的特征。(注意“列”字的书写;表示某个年份的,不是列数字。)
①桥长 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②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③我国估计有1000多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5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200亿元。
这段中多处引用数据,你认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简要说明。答: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巨大损失。运用具体数据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严谨性
D、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__________的特征。
把握:从修辞角度看,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的特征。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夕阳西下,微微的红色光芒洒在太湖上,整个湖面犹如一块巨大的红宝石在闪耀。
E、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强调了事物__________的特征。把握:有明显比较的双方;标志性的词语是“比XX”、“与XX相比”等。作用:突出了()的()的特征。
①你尽管站在蝉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它都满不在乎。要是一只麻雀,就是比这种声音更低微,虽然它没有看见你,一定也会惊慌地飞去。
②一根普通电话线只能通三路电话;一条微波线路能通十万路电话;一束小小的激光,能同时通一百亿路电话;有一种玻璃丝激光电视电话,通过一根像头发那样细的玻璃丝,就可以使全世界亿万小朋友同时通话,还能相互见面。
③激光和普通光一样,都是由于分子、原子中的电子运动产生的。发光的过程归根结底都是原子的电子状态变迁的结果。但是,普通光和激光之间也有本质的区别。普通光是自发运动产生的,各个原子发光总是那样杂乱无章,在发光时间上有的早,有的迟,在方向上有的向东,有的向西,有的向上,有的又向下,完全没有秩序,所以这种光源亮度不高。而激光却不同,由于是受激辐射而产生的光,能使一个个原子都按统一步调,向同一方向,在同一色彩下发射,因此高度集中,具有亮度极高、颜色极纯、方向极好的特点。
①说明蝉没有听觉。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②说明激光的特征。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③说明激光具有亮度极高、颜色极纯、方向极好的特点。用作比较的方法。F、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把握:多有“按照XX分为XX”表述(分类一定要有分类的标准)。作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核能分为两类: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
鲸分为两大类。一类口中有齿,以大动物为捕食对象;一类口中无齿,以小动物和小型浮游生物为捕食对象,靠嘴里的“筛子”过滤海水,把小鱼小虾等小生物留在嘴中。
G、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把握:是表达方式中的描写。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
①桥面有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②金字塔很神秘,考古人员在其中发现了许多特殊形状的符号,它们被雕刻在墙面或者石头上,有的像爬行动物,有的像古代人物,还有的像是天空中的星斗,更有的像是古代中国的汉字,可是至今都没有被破译,人们不知道它们的真正涵义。
③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H、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把握:示意图、表格、插图
作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征。
I、做诠释: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作用: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的()的特征。
“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条彩色圆弧,这就是‘虹’”。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就采用了作诠释,若颠倒,“银白色的金属是铀”就不准确了,因为“银”也是银白色的金属。
J、作引用(引资料):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把握: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作用:更有力地说明了()的()的特征。
①早在公元前2世纪后期,我国汉文帝时有个叫韩婴的人,在他所著的《韩诗外传》中就有这样两句话:“草木之花多五出,独雪花六出。”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雪花的结晶形态了。
②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冬无雪,麦不结”、“入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冬天下上几场雪,预示着来年将要有一个好收成。
③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① 说明早在公元前2世纪后期人们已经注意了雪花的结晶形态。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②说明下雪预示来年将要有好收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小结:说明方法的作用概括为:()地说明了()的()的特征。
强调:要结合文本答题。
关于说明的方法,已经学过了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和引资料。阅读下面几段文章,指出它们各自要说明的是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则更为巨大,据测算:1公斤煤能使一列火车开动8米;1公斤裂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开动4万公里;而1公斤聚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行驶4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作比较)
②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如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等各种物体。(举例子)③评论大都针对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直接表明观点和态度。(下定义)④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下定义)
⑤风媒花一般都很小,不漂亮,没有香味和花蜜,花被一般不发达或没有花被,花粉轻而小,数量很多,有利于风媒传粉。如玉米和大麻的花,就是风媒花。(作诠释)
⑥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资料)
⑦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作诠释)
⑧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下定义)
⑨雪花又像珍珠一样亮闪闪,犹如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在空中跳来跳去,犹如星星般点缀茫茫夜空。(打比方)
科学家提出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举例子)地球是很大很大的,但与太阳比较起来,显得太小了.(作比较)
从近处看,朵朵盛开的梅花犹如一个个坚贞玉立的江南少女,一张羞涩的脸颊,一袭柔美的身姿,多么清丽!白梅花不像牡丹花那般华丽;也不像桂花那样十里飘香;它更不像松树那样高大苍翠。它总是在寒冬中默默地开花,在春暖时悄悄地凋谢。(打比方)
下定义和作诠释区别
下定义和作诠释是两种常见的、极易混淆的说明方法。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把容易与之混淆的对象区别开来的一种说明方法。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教学方法。”而作诠释,则是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如《看云识天气》中提到的“虹”,课文注释为:“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条彩色圆弧,这就是‘虹’”。
尽管这两种说明都以通俗简洁的语言去说明事物的特点,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异,显示出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此外,下定义还可用公式来表示: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属概念”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属的大类,也就是归类;“种差”就是在大类之中,被定义概念与同类相邻概念间的主要差别。如:“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透明液体”就是“属概念”,其余的说明部分是“种差”,也就是“水”与其他透明液体的差别。
从特点上看,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因此,从科学性的角度看,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
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下面举例比较说明。A、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C、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作诠释)
A、B两句都是判断句,A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食物的概念,它还可变为:“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就是食物。B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果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那就荒谬了,因为不是所有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C句不是判断句,说明的内容没有解说“晕”的本质特征,只是描摹了它的具体表象,因而是作诠释。
区别下列各句是下定义,还是作诠释?
①银河颜色如银,形状如河。
②银河是由无数星星组成的带状星群。
③食物是像阳光、空气、水一样重要的东西。
④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⑤杂文不是一般的议论文。
⑥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
9、归纳说明文的中心意思。
答题方法:本文介绍了„„,说明了„„,赞美了„„,体现了„„,展示了„„。
10、说明文开头的作用: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④(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1、说明文结尾的作用: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③与开头呼应; ④深化中心。
12、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事物性说明文:揭示说明对象或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
事理性说明文:①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②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3、说明语句、段落的作用:
(1)结构方面: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2)内容方面:总领全段(全文)、总结全段(全文)。
(3)主题方面:揭示(点明、深化、升华、突出)主题(中心),卒章显志、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