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论文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本站推荐]
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
杨绿维
内容摘要:中学时期是学生开始有自己较为独立的音乐审美观的时期,这一时期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行的音乐教材内容中经典音乐作品选得较为充分,富有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比较少,以至于许多学生喜欢音乐课而不喜欢教材里的音乐。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教材里的音乐呢?笔者就这一教学现状进行思索,也借鉴前辈的一些教学策略,最终总结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条经验,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关键词:兴趣课堂常规有效聆听赏识
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教育功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他学科可以代替的,追求有效,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永恒话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老师熟练地运用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质量。
前几年,农村初中学生对音乐课的现状给我这个音乐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压力一:学生经常拖拖拉拉进教室,进到教室后又随便讲话;在上课过程中随意交头接耳,把音乐课当放松课。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不得不被一次次的纪律问题所打断,严重影响了上课的实效性。
压力二:作为专职的音乐教师,必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研究怎样才能使音乐课有序有节、轻松愉快又具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及实效性,进而来提升初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得出了以下几条经验。
一、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堂务必建立学生进教室的常规,并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
学生进入音乐专用教室上课必须提前排好队,有序进入。要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追跑,轻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如果有音乐或歌曲在播放,让学生养成边欣赏音乐自然走到位置上坐下的习惯,并安静地等待上课。这几年因为音乐课本实行
循环使用制,我安排学生进教室的时候,每位学生直接从讲台领好课本再就坐。这样就减少了发书这一环节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在发书过程中出现零乱的现象。
二、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国教育家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聆听音乐。”我们一方面可以从聆听音乐中开阔视野、获得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艺术鉴别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艺术审美评价能力。聆听是音乐欣赏的必用手段,学生只有在聆听的环境中展开想象、分析,才能更加主动、有效地参与音乐,达到提高个体的欣赏能力的目的。因此,让学生学会聆听,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聆听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有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长期过程。
首先,在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是要求学生做到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身体来表示,如闭眼想象或有节奏地摇晃身体或做简单动作,但切不可妨碍他人的听赏,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其次,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聆听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音乐欣赏。
1、任务创设法。在聆听音乐之前,教师可先创设问题或任务,活跃课
堂气氛、提高聆听效率。另外,还可用学生听到部分重复音乐时举
手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主题和结构的敏感度,让学生完成聆听。
2、媒体再现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图、文、声、像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3、故事引导法。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故事内容欣赏音乐,或者让
学生通过聆听思考,用语言将音乐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使学生更
好地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涵。
4、主题探究法。在参与听赏音乐的初级阶段,学生只能从作品中感悟
到高兴、欢快、优美等情绪,随着听赏的深入,我们要引导学生去
寻找“为什么”,使学生从感官的欣赏上升到理性的分析,掌握音乐
要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聆听的习惯和技能的发展是音乐教育的目标,只要我们在音乐教学中重视聆
听习惯的培养,就一定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丰富学生内心世界和健全人格起到积极作用。
三、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的更合理,更丰富,更精彩。
目前,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类型有:“感受与鉴赏”教学、“演唱”教学、“演奏”教学、“创造”教学,有时一节课是以欣赏为主的,有时是以唱歌为主的等等。从现时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学音乐课的类型大都是综合性的。为了让学生喜爱音乐、喜欢音乐课,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就要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进行认真研究和思考。音乐教学内容的设计可多种多样,欣赏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与美术相结合等,只要教学效果好、学生乐于接受都是可以的。但无论教师使用何种方法,都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效果,必须时刻把学生放在欣赏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欣赏的乐趣。
四、赏识我的每一个学生
学生都是有得到集体赞许的愿望。那么,采用表扬、鼓励的手段用以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就很有必要了。十个手指头各有长短,更何况是那么多的学生。这些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在他们的中间有优秀的,也有平庸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去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赞许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常常会带给我许多欣喜。
记得在一堂音乐课上,有个调皮的男生,学习差、品行差,从不好好听课。当然,可能从未得到过表扬。我在让同学们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时,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别表示四个主题。看见他用手挥舞着表示闪电,我当场表扬了他,并把他叫上来,让他把感受用粉笔画出来。课堂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心想这位平时最差的学生也能做好?当他很认真地画出四条和音乐较吻合的旋律线,并用文字介绍后,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我被感动了,原来,每个孩子是为了赏识而来到这个世界的。
以上是我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中的几点尝试,我们音乐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仔细审视在前进道路上踩出的每个脚印,这里有失败的酸楚,也有成功的喜悦。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音乐一定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年第02期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年第07期
[3]《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年第09期
[4]《初中音乐课程标准》
第二篇: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
2009——2010(下)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
柳州市第四十五中学 石建东
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
【摘要】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营造“高效低耗”、“高产高出”的教育教学氛围,本文着眼于注重直观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充分利用探究性教学,合理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其他方面知识的联系以及注重对课堂的自我评价和课后的反思四个方面,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做了“有效性”的尝试。
【关键词】有效教学 直观教学方法 探究性活动 自我评价 课后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随着社会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生物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教改的大环境下,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相应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转变。下面,本人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尝试的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以及反思,与各位共同探讨。
1、注重直观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
具有大量的图片、同时在图片后设置有探究性问题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图片和探究性问题可以将学生引入一种学习情景,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集中于教师所要教授的内容上,从而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以教材上的图片为知识源点来进行讲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挂图、实物、模型以及视频等等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所学习的知识容易掌握和巩固。例如:在讲“种子结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实物(学生携带其他植物的种子也是允许,这样可 以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带入课堂,自己观察并区别两类种子结构的差别,然后教师出示种子结构挂图,或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种子结构示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并利用有声视频演示种子的萌发过程,使学生对本部分内容形成完整有机的知识体系。
在教授生物学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学方法往往能够起到其他方法所无法起到的效能。例如:在讲《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时,首先教师进行拆装显微镜的示范,在示范的同时,介绍显微镜各部分作用,以便让学生掌握显微镜具体是有哪些部分构成,以及它们的功能。然后,播放如何使用显微镜的视频。最后,让学生对照视频自己练习,在这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纠错、个别指导。这样,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正确的显微镜使用方法,避免形成错误的使用习惯。
2、充分利用探究性教学,合理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标准》期望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探究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进一步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设计、模拟制作、课外实践和技能训练等内容。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节时,在调查之前,教师可从具体事例入手(如调查本班同学的体重等等),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怎样开展调查,使学生理解调查的一般方法和程序。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时,教师把组分好,要求每一小组内事先设计好调查表。调查完成后,以组为单位自主完成调查表和调查报告。调查评价分两方面,一是组内互评,让学生根据调查时的态度、对小组的贡献评分;二是教师针对调查表和调查报告的质量给出评语和等级。针对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日常经验中提出探究性问题;②教师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
3、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其他方面知识的联系
加强生物与社会、科技的联系。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科技、社会中的作用和社会科技促进生物科学的发展。例如在《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章中有“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的内容,学生根据现在校园的状况,自己设计绿化方案。近几年发生的沙尘暴现象,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树立起知识与科技和社会联系的观点。
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物理、化学和数学紧密联系。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既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合理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时,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有什么作用?初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很难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先告诉学生用氢氧化钠溶液起对照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做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在整个实验折中所起的作用。
加强生物学科内部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其他学科教材相比,生物学科教材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多而零散、相对比较简单、系统性较差、章节跨度比较大、适合学生自我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比较多。这些特点虽然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但是也同时增加了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难度。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应该充分联系已学习过的知识,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已学习过的知识的同时,能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体会生物学科的系统性,最终达到对所学过知识的内化。
4、注重对课堂的自我评价和课后的反思
“课堂” 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注重学生课堂的动态表现和分析评价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促使教学有效改进,使学生成为有效教学的“主体”;而课后思考与教学后记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能持续有效教学的保证;也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有效手段。如果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益的因素,教学反思和评价则是通过对上一阶段的教学进行总结、为提高下一阶段教学效果打基础。所以说教师的反思和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能够给有效教学注入了“活性酶”。这就是教学思考和评价行为应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包括教学活动之前、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及教学活动之后——原因。
生物学教育不仅是要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人,而且要让受教育者成为敢于探索的人、懂得健康生活的人,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成长成为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公民,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之一。
第三篇:开放式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
开放式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 浅析《落花生》课堂教学
(郝翠艳
徽县游龙学区
742306)
【摘要】 谈到开放式有效课堂教学,我们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等多方面进行探索。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变化,尤其农村的教育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前的只重视学生的知识观念转变成了注重学生三维能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随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便在农村中诞生并实践。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开放式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双管齐下的运行过程中,有效的课程教学便在教学中应运而生,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我认为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注重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开放性的课堂模式,教师仅是一名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我的教学实际中的尝试:
《落花生》教学过程
我认为一堂好课就应有好的开头,于是我注重了课前的热身工作:
一、导语要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要与课题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有这样一本书——始终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请问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
考虑片刻,有同学站起来说是“生活”。师:“是的,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少不了我们观察和思考。今天我们就从生活出发,一起探索生活中到底蕴藏什么学问?”
板书:落花生
二、教学过程中“乱中有序,有的放矢”,关键在于如何组织。如:在分析花生的好处时,我尝试着采用了“参与式教学”。鼓励每位同学都参加,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和同学尊重和重视,同时也感受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塑造一种合作的学习氛围。我进行了分组,同时进行了分工,安排好各组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每个人都有一次帮助组员的权利,并从中任意抽取一位组员对本组讨论结果进行记录,便于和其他组比赛。有的做的很好,比如:有位同学帮组员举例说明花生的好处时,这样说的:“我的外公在城里,他每天的早餐就是花生浆(花生经加工),很有营养,外公的身体很健康,所以花生营养高;农民也能吃到花生,这就说明花生便宜。”此刻大家鼓起掌来,也许这个掌声中包含了很多丰富的内容,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我作为参与者,从中感受到的是农村孩子的朴实和真实。
【作者简介】 郝翠艳
陇南市徽县游龙学区
立斗村三瀚希望小学语文教师
三、就事论事,抓住重点进行讨论,分析,总结。而这所有的程序我尝试着让学生自 己来完成。首先我要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通过以上的分组讨论已基本达到了目的,于是我展示了多媒体课件的插图(全家人在茅亭下品花生,议花生)。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图中是一家人,有长辈和晚辈。” 生:“他们是要品花生,但好像是在说花生。” 生:“父亲的手指着儿女,可能在教育他们。” 生:“小男孩很认真地听着父亲的话,静静地看着父亲。” “……”
这些孩子能说出这么多收获,出乎我的意料,也许孩子们的观察真的和我们成人的观察完全不同,他们会从大人们意想不到的角度去观察,获得新知,老师们应该静心想想,孩子这么多的看法并没错,真需要我们认真去聆听和思考。
师:“你们竟从一幅图中获得这么多信息,那想不想知道他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他们谈论的话语,给这幅图配上声音,让它变为更完美的有声图片。”
四、情感教育,让学生发现,独立思考,达到教育目的。
师:“谁愿意给我们这幅图配上声音呢?” 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这时我知道了他们肯定是找准了图片的内容以及父亲说的话,从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中,我知道了他们需要什么,需要的是老师对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发现和肯定。
有一学生用很成熟的语气读出了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另一学生站起来接着用一种很稚嫩的语气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前面那位同学继续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从这里我真的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和质朴,为我们农村的孩子感到骄傲,感受到他们心灵的美。
师:“谁想为我们解释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生:“花生埋在地下,但贡献很大,而它从不抱怨,做人也要这样。” 我知道可能孩子们并没真正懂得这些话的含义,因为农村孩子接触的东西较少,学的知识也很贫乏,父母的教育也是有限的,大多都要从学校获得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于是我作了补充:“父亲要告诉孩子们,在这个社会上,做人要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做对人类有好处,有贡献的事,不要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而感到自满,甚至向别人炫耀自己。老师希望你们也如此。”
听完我的话后孩子们在点头。我懂得这一点头意味着什么,可能他们在思考自己平时的行为,也可能在想着类似于花生一样的人的所作所为……
五、知识的拓展,情感的升华,生活中的运用和再现。
这一部分,我尝试采用“紧追不放”法------“打铁还要趁铁热”,设计了开放式问题。当孩子们理解做人的道理后,我要让父亲的话回归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该怎么办?为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的潜在思维能力,于是我尝试设计了开放性问题:“请同学们从我们身边找寻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事物或人,进行描述。”
有的同学说笤帚,说它无私奉献,为了大家的清洁而无怨无悔;粉笔牺牲自己给别人知识,但从不抱怨,默默无闻-----
而令我很感动的,竟然是一位学习较落后,不善于和别人交谈的学生站起来说:“清洁工人,为了人们的健康,为了城市的环境,他们不怕脏不怕累,默默地为人类做贡献,却从不抱怨。”为此我想了很多。
接着有同学说到老师很辛苦,为了给大家传授知识起早贪黑,但从不说累,也在做贡献。随即我说:“既然这样,你们就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啊,不要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
这一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也正是我对高年级语文教学尝试和探究的方向。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尝试使用了以下方法:
1、想方设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凭借多媒体插图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找出重点。
3、参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互助和合作。
4、开放性问题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重视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做生活中的主人。
5、进行情感教育与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6、与学生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
7、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我们的生活中了解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尤其在农村的教学中,它不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无论如何,教师都要想尽办法克服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以全新的理念始终贯穿于课堂,让农村中的孩子依然能享受到城市孩子的教育。
我们在尝试,在实践本土化的教学,开放式的教学,孩子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去培养;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们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第四篇:音乐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音乐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有效教学是课改的一大追求,也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永恒话题。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看似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中蕴涵的教学有效性有多少?那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紧迫要求。课堂有效教学指什么?余文森教授从专业角度认为:课堂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我从教材的处理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两个角度谈点自己的思考。
一、重视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活用教材,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一堂真正有效的音乐课,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体现了教师钻研教材的水平和备课的能力。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教学,确立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前提,是否能找到准确的重难点,挖掘教材中潜在的音乐及人文文化内涵,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在教材的基础上大大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能否将音乐课程中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协调发展,即突出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同时也使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过程伴随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再根据教材安排、学生的年龄和特点有机地结合,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例如:在教《藏族的歌》这单元时,藏族音乐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如果总结它的音乐特点,内容太多,因此在教材处理上我就抓住最主要的一点——音乐中多使用欣赏、演唱、表演藏族的音乐作品,了解藏族音乐中常见的节奏特点,喜爱藏族音乐作为教学目标,以这一特点贯穿音乐的学习始终。此外,课的开始,还加入藏族音乐、文化的介绍,让学生在欣赏藏族音乐之前,对它的文化有初步了解,为后面的音乐活动铺垫。同时还大量使用自己搜集音像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与态度三者协调发展。
二、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方法作为教育方法的主要部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在今天新课程条件下,倡导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环境中,选择正确、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选取恰当、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1、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知识的引入和情感体验等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将教材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整合,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感受音乐的教学情境。如李存老师的《走进西藏》一课中,在欣赏乐曲《阿姐鼓》时,他没有讲解歌词,更没有诠释音乐,而是采用创设情感性导言情境的方法,把学生深深吸引到特定的背景情境之中。用他那浑厚的男中音娓娓说道:“一位诗人写道:‘深夜,人们燃着酥油灯,保持屋内的光明,以为这样能防止恶魔的入侵。晨起,人们起来祷祝,以为这样可以安抚已世亲人的灵魂’。也许。我们知道这里有太多的迷信色彩,但是我们仍为他们那企盼美好、安宁生活的希望和那颗质朴的心而感动。没有人能教会你去如何欣赏大海,你要自己看,自己听,自己想,自己悟,方知心中的大海。也没有人教会你去欣赏这美好的诗和歌。用心灵去感悟吧,感悟那纯洁的大自然,感悟那原始的人性和自尊。”在这充满鲜活的、富有人情味和生命感的语言情境中,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的艺术氛围里,学生受其感染,一次次增加情感体验的深度,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殿堂。《阿姐鼓》那种自言自语、如泣如诉、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歌声仿佛把人们带到遥远的籁。学生体验着、感悟着、思考着,这是心灵的震撼和颤动,感悟和净化。创设这种情感性导言情境,不仅是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也
是一种文化的开拓。使音乐课堂实现情感体验的有效性,即体现了音乐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内涵,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兴奋剂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以师生、生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性地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兴奋剂。如《G弦上的咏叹调》一课中,教师设计的问题
(1)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2)乐曲的基本情绪与风格是什么?(3)乐曲的作者及对其在音乐上的贡献?在第一个问题上教师通过聆听乐曲,让学生介绍小提琴及音色,并感受乐曲在小提琴的G弦演奏的音色浑厚、浓重。学生就不会与大提琴混淆。第二个问题上,教师更多依靠聆听乐曲;依靠对作品主题的熟悉;依靠对作品曲式分析;依靠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历史、文化、宗教等介绍,层层叠加方法解决乐曲的基本情绪与风格的问题。在第三个问题上,教师不仅要学生记住作者名字,还介绍作者在音乐上的贡献及人们对作者的评价,并演唱作者的作品,使学生感受欧洲古典复调音乐特点。从本案例可以看出教师的问题难易适度,所提的问题是引发思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适合学生学习。问题能有机联系,前后呼应,环环相扣,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满足感、成就感。课程结束时回到最初的三个问题,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使认识得到升华,体现音乐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吸引学生去聆听、思考体验,给教学注入活力,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回味剂
音乐是丰富多彩的,从不同的角度通过音响结构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实现情感交流与表现,因此音乐教育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那么体验活动是音乐课堂活动有效的灵魂。体验性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脑思考。也就是学习者要亲自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如在进行曲教学中,设计了聆听音乐拍手,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变化,跟唱《中国解放军进行曲》,边唱边划拍,参与阅兵时队列表演等一系列的活动,体验进行曲的节奏美、旋律美、音色美、和声美及阅兵式上的官兵阵容的整齐美、形象美和雄壮矫健美。设计多种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真正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开心掌握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学习音乐的信心。除此之外,还可进行模仿、探究,合作等开放式活动,使音乐教育体现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效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味无穷。
4、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使用是课堂教学的助推剂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音乐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教师要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强、信息大、资源广等优点更好为教学服务。多媒体课件具有影视效果,直观形象,情景逼真,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其视听结合、多感官参与,能更好引发人们的音乐视听结合,激起情感的体验,如欣赏乐曲《游击队歌》时,由于歌曲的时代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对音乐的理解及表现音乐情感上有一定差距,这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抗日游击战士开展游击战的画面,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是如何塑造抗日战士的形象,如何表现抗日战士生活情景等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现代音乐教育强调音乐与舞蹈、戏剧及其他学科的整合,多媒体可以快速、直观、全面地把相关内容一一呈现,拓展学生知识视野,融会贯通艺术表现,发挥各学科的综合效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所以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合理、适度运用,做到形式与内容结合完美,体现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主导作用,使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立足点,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突出学生愉悦学习和情感体验,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情感态度的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音乐,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浅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有效教学应首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和课堂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观是基于课程的课堂教学观,是教师共同参与和制定的基于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改革我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开展有效教学,为学生减负减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自主发展,我们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思路进行了整体反思和重构,整合出了“双自主六环节”教学思路即教师自主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创境激情,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探求新知、自学测评,交流汇报、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巩固深练,知识拓展、作业点评,知识交流”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创境激情,导入新课
1、交流激情
2、游戏比赛
3、问题故事猜谜等形式
4、复习旧知
(二)学生自学、探求新知
目标具有导向性。教师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目标,都要制定明确的内容目标、方法目标、情感目标等,明确的目标为学生的尝试、合作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教师出示自学目标,学生以小组交流探究。
(三)自学测评、交流汇报
教师针对自学目标出示相应测试题,学生做检测题,教师巡视点评,并以小组交流汇报自学结果。学生个体在自己学习尝试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由组长引领,小组内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的答案。
(四)以学定教、合作探究
1、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性问题个别辅导。
2、引导质疑。
3、小结(教师指导)
总之学校将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地做好今后的各项研究工作,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放到突出的位置,切实把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将以课题继续深入研究为契机,推进学校的整体工作,创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