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初中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小编推荐]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
【内容摘要】本文以农村初中学生音乐学习中基础差,底子薄,学习重考试学科轻考查学科,对音乐学习的态度在思想上不重视三大要素为背景,从调查研究农村初中阶段音乐教学规律、特点为主导进行情境创设,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方法与途径为中心进行商讨;以促进和提高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措施,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农村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三个方面设计了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音乐教学改革实验方案。
【关键词】音乐教育 教学措施 学习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观念还是与以前一样没有改变多少,认为可学可不学。大部分的家长也认为:学生成绩好比什么都强。面对当前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使学生喜欢音乐,提高农村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呢?下面就多年来的音乐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和想法。
二、农村初中学生音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基础差,底子薄。
学生在小学接触音乐不多,对这门学科不了解,没有多少基础,尝试不到学习的乐趣,也不喜欢学习音乐。学生刚进入中学,就反映说:乐谱这个东西太复杂,不会唱;传统民歌不流行,不好听;对基础知识不理解,不会运用等等。其实每门学科的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每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对一课内容的创作活动,之前要求学生已具备相当的乐理知识、灵活运用音乐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还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果学生学习上的相应基础与重点没及时掌握,就很难展开下一环节的学习活动。以上原因,导致学习上的厌倦。当然学生会提不起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重考试学科轻考查学科
农村家长只要求孩子考试成绩好,不支持孩子把过多的精力放在音乐方面,初中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最后三年,中考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首次大考,大部分学生因为考试分数的压力,无暇顾及音乐学习。有时候可能因为成绩下降,作业太多等等原因没有业余的时间培养自己的音乐爱好,即使自己喜欢,可能会由于时间的限制,其他方面的压力而无法持久坚持。
3、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态度在思想上不重视
如果思想上不重视音乐学习,在行为中也不积极表现。比如音乐课堂学习需要准备学习工具,有些学生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而影响到学习,还有些学生主观上不想学,也不准备,在自己的意识上不重视音乐学习,从而没有学习音乐的兴趣。
4、农村学校对于次要科目不重视
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几乎处于可有可无的地步,即使有音乐课,也是随便听、唱一些流行歌曲,对于那些具有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的传统、经典儿童歌曲知之甚少。师资力量更是薄弱,很多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或者音乐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导致对于课程不能很好把握,上课得过且过,学生学习兴趣自然不高。
三、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几点体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理念提出:音乐教育改革必须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具有特长的很少,加上有些是兼职的音乐教师,没有专业的理论作基础,课堂上“满堂灌”、形式单一,枯燥乏味。那么,如何让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呢?如何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1、“做游戏”
比如“识谱接龙游戏”老师在黑板上写出音阶,让学生逐个唱唱名。熟练以后,把顺序打乱,再继续接龙游戏。这样,学生不会感到很枯燥,也增强了他们的团结与竞争意识。
“拉歌”游戏适用于分小组的比赛。把班里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轮唱或是对唱。通过这种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借助形象图谱提高学生的兴趣。
初一等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他们缺乏各种必
要的感性经验,他们的思维发展也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这些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要使学生完全理解或者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我们可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图谱。象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
如《老鼠画猫》中,我根据歌词进行图谱的设计,这首歌曲中有个很特殊的音乐符号,就是上滑音,于是我出示的小老鼠的尾巴都是很夸张的往上钩,这样可以起到提醒学生唱到“小老鼠”时,声音自然往上滑,把这首诙谐、滑稽的歌曲性质演唱出来。
再如:《摘果子》中,我让学生用简单的图谱将踵趾小跑步清楚地表现出来,孩子们看着自己设计的脚印图谱,很快掌握了踵趾小跑步的做法。
(二)、开放的课堂教学
1、释放流行元素
不少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能听到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有学生曾这样说:“老师教我们唱流行歌曲吧,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有的学生说:“音乐书上的歌曲有的太过于简单,有的歌曲又枯燥、又难唱,接受不了。”学生喜欢节奏鲜明,轻松活泼,生活气息浓郁、风趣、曲调顺口的歌曲。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领导和教师的思考。尤其是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考虑我们的音乐课上是不是也需要些流行的元素,比如:流行歌曲、流行的语言等等,这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就更近了。在下课前的5—10分钟,我会播放一些适合学生们听的流行歌曲,深受他们的喜欢。也扩展了我的欣赏范围,跟上了学生的成长步伐。
2、电子琴上的律动——疯狂“Jazz”
农村学校条件好的配备有钢琴,一般电子琴是主要的教学工具。亲上有很多的功能键,有各种不同风格的节奏和音乐。我选择的是几首具有爵士风格的乐曲,然后带领学生做律动,别有一番风味。
3、有趣的“兔子舞”
冬天到了,学生们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于是我把课堂放在室外上,尽管外面的天气很寒冷,但是我带着学生们跳上一段“兔子舞”,加上热情、明快的音乐,不一会学生们就不冷了,有的跳的满头是汗。
(三)、保持一颗童心
童心,意味着纯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也正是人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童心决定着爱心;而教育者这样的童心,正是我们当好教师所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可以说在课下,我就是“孩子王”。和他们打球、做游戏、跳皮筋„„学生们都把我当做朋友,他们不愿意给父母和同学说的事情都给我说,遇到开心的事情也和我一起分享。教师如果保持一颗童心,学生会更喜欢亲近你,他们就不会觉得你是高高在上的,就不会对你产生畏惧。他们会跟你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会对你产生信任感。一个受孩子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有人情味的老师。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拥有爱心的老师才愿去保持一颗童心。
(四)立足本地,开发校本教材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因此,我开设《合浦特色艺术》一课。通过这一课,让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开发音乐乡土资源;学生主动参与收集合浦本地特色民歌、舞蹈的资料,他们在自学等形式的过程中去了解本地艺术,促使他们热爱本乡音乡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有定则,教无定法”,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经验,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提高农村学生音乐能力的两点措施,黄红英,中国音乐教,育2010,(4)
2、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谢红/王晶,中国论文,2008,(7)
第二篇:浅谈农村学校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农村学校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音乐教学中同样适用,只有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而农村学校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少,部分教师又不是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学方法老套、成人化,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不但没有兴趣,反而产生了抵触情绪。如何让农村的孩子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这就要求广大音乐教师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不断加强学法指导等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农村的孩子,性格相对内向一些,对老师更敬畏,老师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不敢畅所欲言、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提高的协作者,组织学生进行积极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引导者,成为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要用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让学生与自己走得更近,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期师而信其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期待!
二、寓教于乐,诱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知识面窄,见识少,对音乐的理解力也相对较差。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所教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诱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例如:在上小学低段的《打花巴掌》这首歌时,我首先设置情境,问学生平时都喜欢什么样的游戏,然后将学生引导到我们这儿玩的一种拍手游戏上来。当孩子玩完了这种游戏后,就告诉他们,北方的小朋友也玩这样的游戏,可是他们不叫“拍手游戏”,而叫“打花巴掌”。今天我们学的就是与“打花巴掌”这个游戏有关的歌曲,学会了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边唱歌边玩游戏。这样很快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时再进行歌曲教学,学生很期待学会了歌曲玩游戏,所以学得很认真,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进入了游戏环节。课后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又补充了丢手绢、躲猫猫等具有游戏性的歌曲让学生欣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理解了游戏这一主题。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需要培养的,传统的音乐教学多以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主,老师多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起来就觉得很枯燥,结果大多数学生学起音乐觉得索然无味。如果教师能主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摒弃以讲、灌为主的教学方法,将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表演法、小组学习法、鼓励法等方法相互结合,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就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中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在小学第三册《卖报歌》的教学活动中,首先采用直观法,让学生观看以前重庆小报童卖报的视频,再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最后以小组教学法、表演法进行拓展训练,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怎么表演《卖报歌》。孩子们通过讨论,确定了谁扮演发报人、谁扮演小报童、谁扮演卖报人等,并经过小组尝试,最后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又用鼓励法,对表演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并在小组积分上给他们加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能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感觉到:要教会学生几首歌、教给学生必要的音乐知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与音乐审美能力,让孩子保持终身学习音乐、喜欢音乐的兴趣。所以,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年龄、性别和教材的特点,尝试教给他们不同的学习方法,以便能长久地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学习音乐的能力。例如:在低段教学时,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自编律动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在欣赏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想像和模仿各种动物动作和叫声,体会音乐中描绘的音乐形象,从而在音乐中感受快乐;而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可运用同伴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一起探究、练习、互帮互助,达到提升音乐素质、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的目的。
音乐既能美化人的生活、提升人的艺术修养,又能带给人快乐的感受,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积极诱导、激发、培养、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真正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校本教研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中学2012-2013年校本教研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提出该课题并进行研究,基于以下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7-9年级学生写作时要求感情真挚,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点,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能合理地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这一系列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我们从事作文教学的标尺和准绳。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学生作文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的优劣,反映了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
然而,作文“教”与“学”的现状令人担忧:
从“教”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作文教学在观念和实践上都误入了歧途。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学的重心都在讲读教学上,每节课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精讲细练,教师咬文嚼字,条分缕析,面面俱到,生怕遗漏,学生自然也在教师的指导下亦步亦趋。对于写作,师生仅限于每周的两节作文课,“指导——写作——评讲”,周而复始,却收效甚微,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作文教学观念滞后:从教师的角度看,虽然语文老师都知道作文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上花的心思并不多,我们钻研语文教材,研究如何上好每一篇课文,却很少用时间去研究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传输写作的技巧、经验,却忽视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丰富语言,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在作文的评价上也存在不足,普遍出现套话,缺乏针对性,而且批评语居多,没有及时肯定学生作文里的闪光点,这样的评价必然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
(2)、作文教学随意性大:一直以来,不少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把作文训练作为讲授课的缓冲带。虽然每学期都有作文教学计划,但一般都比较粗略,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往往是随着教师的兴趣随意命题,或者简单地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提几点要求,让学生苦思冥想,各显神通。这种走马观花式的作文训练,自然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大大挫伤学生的写作信心,使之产生消极敷衍的心理。
(3)、方法单一,效率低下:作文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心智技能活动,学生本应是这项创造性活动的实践主体,然而,仔细反思一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却是这样一个过程:教师教读范文,学生学习范文——教师归结写法,学生效仿写法——教师命题指导,学生构思行文——教师批改讲评,学生领悟接受。学生的作文训练步步置于教师的指导之下,其结果是,学生常常手足被束缚着,绞尽脑汁勉强应付,获得的常常只是挫折、失败的体验。而且作文形式仍局限于封闭的、单向的、个体性的狭窄圈子;批改者、批改方式呈现单一性;作文教学仍以教师为主体,全权包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师批改周期长,不利于及时反馈调控,导致作文教学效益低下。
从“学”的方面看,学生作文材料单一,内容简略,感情平淡,语言枯涩,缺乏个性,他们视作文为畏途。究其原因,则是对作文缺乏兴趣所致。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作文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学生认为,学好作文很难,只要抄抄范文,勉强也能应付过关。语文考试时只要把基础知识完成了,再借助范文稍微拼凑一下就能应付了事,何况老师在改试卷时对学生作文看得不够仔细,只要保证书写工整、内容充实就行了。同时他们看不到作文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这自然也就没有了写作的动力。
(2)视野狭窄,素材枯竭: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他们课外阅读量少,没有主动观察的习惯,视野自然狭窄。我校地处农村,不少学生连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学校图书室藏书不多,也没有安排必要的课时让学生进行校内的课外阅读。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文学读物。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计地严令禁止。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烦琐的课文分析,真正能起到文学熏陶的东西接触太少了,可以说成了文学的“贫血儿”。由于缺乏素材积累,也缺乏采撷灵思的契机,自然对作文兴趣索然,视为畏途,他们的作文总是索然无味。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这一课题。我们把目光关注于最能体现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效的兴趣培养,表明我们愿意在一个新的视野下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愿意进行有开创性的教改探索。
二.课题的界定
农村初中学生:是指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的学生。
作文兴趣培养: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个性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特点。换言之,兴趣有动力作用和定向作用。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其作文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作文的“内部态度”。培养作文兴趣,就是解决学生作文的动机和“内部态度”。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是以素材积累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核心,以作文评价为动力,通过构建素材积累体系使学生学会素材积累的方法,通过选材构思训练体系使学生合理组织材料,通过享受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大胆自由地创作,从而培养作文兴趣。力求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上7―9年级学生作文要求和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程标准》对写作概念的界定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情感态度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愿意写作,喜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确定的研究目标是:
1、探索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系列方法与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促进语文课程讲读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语文素养。
具体研究以下内容:
(1)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研究
(2)通过积累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研究
(3)命题方式与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的研究
(4)写作指导与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研究
(5)作文评改方式与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研究
(6)加强阅读与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研究
(7)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研究
(8)体验生活与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研究
(9)实践应用与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研究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计划研究期为一年,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各种方法进行研究和实验。研究对象为全校初
一、初
二、初三各班学生。
我们认为,语文课文的学习是学生作文学习与训练的基础,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必须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立足课内,拓宽课外,以讲读教学为载体,以学生生活和课外实践活动为源泉,以有效激励为动力,提出“三结合”的作文教学及其作文兴趣培养的思路:
1.学生作文与导读教学相结合即在教学中通过课文讲读,并联系学生作文的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点拨、指导、训练,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积淀语言,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导读教学要把握与作文兴趣培养的着力点,主要的教学措施是:
(1)以课文范文为载体,重视写作方法技能的指导
语文教材里选的多数是名家的作品,课文中的大量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受到深刻的教育,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还使他们掌握大量与写作有关的材料,包括各种写作技巧。教师如果能将讲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一个有效的途径。结合课文着重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如何命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如何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采用何种顺序,以及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方法等。
(2)重视语言的表达和积累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去欣赏它的美:从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修辞、艺术效果等方面去领悟,让学生把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经常看一看,背诵名篇佳句,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积累。
(3)针对课文进行发散性思维写作
依托课文阐述新观点与认识,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写作。比如《桃花源记》可以就环保问题谈谈新思路,有人开发桃花源,造成环境污染等等,再如把《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中的主人翁的故事进行改编,让他们处在同一个时空,进行交集,从中揭示新主题。
当然,我们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而不是机械的模仿,所以从课文教材中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是个培养作文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2.学生作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另一方面是平时的作文训练,尽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这样不仅解决了写作素材枯竭的问题,而且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也就能得心应手,兴趣也就能得以激发。
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一定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1)引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为了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力,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平等地和他们一起参与游戏活动和各种比赛,让他们从中领悟: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那样的富有情趣,只要积极投入,她就会给你以丰厚的回报。生活中蕴含了无数的“珍宝”,一件事、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演绎一段生动的故事,都可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2)要求学生善于写观察日记,记录生活,思考生活
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各种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积累写作的素材。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我们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
(3)作文要多写生活中的人和事,运用生活,提炼生活
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拜生活为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尽量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丰富阅历,写自己熟悉的生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笔写出生活中的真善美,抒写自已的真实感受,写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运用生活,提炼生活。
3、学生作文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就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促进学生的写作活动,使作文同“用”结合起来。
(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作文训练
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要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环境来进行,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最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鸟一石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天资和禀赋,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使学生形成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2)开展学生写作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竞赛活动,按不同的水平层次精心选择各类例文,打印出来发给全体学生阅读、评判、体味。并将优秀作品推荐给校级刊物,使每一个学生因努力而取得的进步都能得到公开展示和认可,他们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感到极大的满足与自信,为自己的成果而自豪,于是便会以更大的兴趣与冲动参与下一次的写作。
围绕课题研究目标,按照“三结合”思路,课题组教师必须遵循以下五个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教学原则:
(1)层次性原则:作文教学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有差异的作文辅导,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激励方式,让学生的作文在原有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和发展。
(2)开放性原则:作文教学立足课内,着眼课外,课内外结合、校内外兼顾,确立“大语文”教学观。教育模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尊重学生的个性,采取自主写作,自由选择,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使学生的兴趣在和谐的教育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中获得健康发展。
(3)综合性原则:不孤立地就作文谈作文,也不要片面地认为作文就是作文课的任务,要确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语文教学各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观点,将作文教学与综合性学习整合起来,加强作文与生活、作文与阅读的联系,加强作文与做人的联系,尽可能在写作教育中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进而培养学生的健康兴趣。
(4)主体性原则: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尊重学生写作中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解除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倡导自由表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5)实践性原则: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写作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作文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使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产生写作的浓厚兴趣。
五、研究实施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加强课题组和学生的理论学习、宣传,制定实验方案和工作计划。申报立项。成立课改实验班。
2、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0年5月
在专家指导下,依计划分工、合作、探索。并不断调控,验证结论,阶段反思,子课题总结,实验方案校正,收集研究实验资料。
3、反思再行动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
讨论整理研究结论:撰写总结,请专家评正。
4、总结阶段:2010年8月-2011年10月
重复、完善,推广实验,扩大加深新一轮研究。写经验论文,撰写报告,请专家作结题鉴定。
六.研究预期成果形式
1、有说服力的示范观摩课;
2、研究活动最终要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习作水平大面积提高
3、课题组酝酿系列资料:体会反思,经验论文,子课题小结,阶段总结,调查报告。对研究的过程及其经验的总结形成的研究报告;
4、研究活动使教师业务素质大面积提高;
5.成果形式①论文、学术资料、研究报告。②示范课。③学生成绩、能力提高的资料。
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经费和教师流动,有可能对课题研究造成不良影响。
七、经费保障
1.活动经费:课题研究、开展各项活动、添置图书资料和设备都需要一定经费,这些经费都由学校行政拨款,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2.激励:对于广大教师和课题组成员围绕本课题撰写的论文尤其是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给予一定的奖励。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1)组长职责:承担并参与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协调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计划的顺利开展;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及资金的使用范围决定资金的开支项目,并报请单位负责人及财会人员审核;加强与各级管理部门的联系。
(2)副组长职责:承担并参与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制订课题计划和实验方案;参与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成员职责:主动承担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每学期至少完成两篇研究论文。
黑水乡初级中学校本课题教研领导小组
第四篇: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加以青少年在初中阶段具有自身的特点,虽然他们已具有一定自制力,但是,青少年学生的自制力往往同兴趣相联系。对农村的学生来讲,学习英语的基础差、底子薄、教学条件不足,学习起来确实困难,往往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丧失信心。因此,要提高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面仅就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英语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和兴趣
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明确英语教学目的。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实践经验证明:采用生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由于农村学生的视野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形势,讲述外语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的运用的事例,例如:外语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世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工具;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必须运用外语这门工具及时地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英语使用范围广。如:微机、电脑打字、导游、银行、邮局、外贸等各方面。鼓励同学们:要想成为未来有用之才,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就必须学好英语。这种生动具体且富有趣味的方式是比较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二、尽量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来说,仅仅是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有关英语的知识是不够的,这不能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只有既讲授知识,又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才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一个学生来说,只有既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又具备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才算是真正学会了英语。英语课不是理论课,而是实践课、工具课,脱离实践是学不好英语的,让学生学了有地方用才有利于培养兴趣。因此,课堂教学要轻松、活泼,注重“讲和练”的联系,便于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主要表现在善于引导学生参加到课堂上的交际活动中来,要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交际化”,真正做到“精讲多练,以练为主”。这些都有赖于英语教师善于组织双边活动。师生配合默契,才能保持课堂上热烈的交际气氛,使学生保持积极状态。通过测验、课后阅读英语报刊、组织课外活动小组、自办英语小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小结,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以便他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
三、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教材,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其掌握所学内容,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条件
a.由于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元的、多层次、多功能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细致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实践证明,那种满堂灌、填鸭式、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是十分有害的。我们平常都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英语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授课目的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操作方法。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有关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讲授知识和操练技能的关系,把重点放在操练上。
b.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善于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辅导教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同时参加学习,参加活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把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更加紧凑、生动有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记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授“现在进行时”这个语法内容时,因英汉差别学生对其内容难以接受,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同学们说:Look!what’s he doing?He is playing with his pencil—box.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且理解形象直观。用彩色字体标出is„doing,is playing,讲述的它的构成,由“助动词be(有人、数等方面变化)+with”解释它的定义和运用,还可利用让同学开门、站立、擦黑板等正在进行动作,让学生问答,反复操练。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浓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跟上思路,回答比较顺当,掌握了其语法特点,学会了应学的知识。
四、善于抓两头、带中间,使所有学生都有兴趣
中学低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外语,本来是非常感兴趣的,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有的学生成绩上去了,有的却垮了下来,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所以,教学上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因材施教,使好生有奔头,差生有盼头,全体学生有劲头。对优等生,要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多做一些有一定难度、能力要求高的题目,使他们的兴趣及时转移,不致停留在低层上。对他们的成绩及时肯定和评价,使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学习成绩的优劣。对差生,更要关心和辅导,多给他们参加锻炼的机会,打消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自卑感和逆反心理。对于差生在学习上取得的小小进步,要随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既充分发挥了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同时又扎扎实实地帮助差生解决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问题,就可以大面积把学生带动起来,使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长久不衰。
五、理解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方面
尊师爱生是辩证统一、相互结合的关系。教师只有爱护学生,才能得到学生尊敬,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只有尊敬教师,才能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进而才能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以温和热忱、多表扬的方式对待学生,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当学生取得成绩,应给予正确的评价、表扬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帮助他们查找原因。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或演板)出现错误时一定要用谨慎的态度对待,使学生既明确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又不伤他的自尊心,以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不断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农村英语教学呈现新的局面。
第五篇:谈谈农村初中数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谈谈农村初中数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二、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与自我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调动、培养和增强都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密切相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挖掘教材兴趣因素,鼓励学生动手体验
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有许多兴趣因素可以挖掘,尤其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既适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又具可操作性的动手实践内容,增强了教材的人文性。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易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并因此产生由此及彼地教学
效果。
(二)、引导学生积极质疑,维持学生兴奋状态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反馈教学评价,调控教师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具有挑战性习题的理解。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并
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从而维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
(三)、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活跃学生思维过程
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
程,我们要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总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兴趣才使人们乐此不疲。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动力,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多年来我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以生动、幽默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探索解题
技巧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