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课程的创造性
音乐课程的创造性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衡量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在教育中“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的理念也已被所有教育工作者所认同。
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明确提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质的音乐学习领域,使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性发展价值”是基础教育音乐课程重要价值之一,“鼓励音乐创造”已经成为一条崭新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程具体的内容标准中,“创造”已被列为与“感受与鉴赏”、“表现”、“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并重的一个教学领域。那么,什么是创造性呢?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是能产生独特、现实、有社会价值的多种能力与优良人格特征的整合。是高质量的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它主要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元认知等心理因素。其中,创造性思维是核心成分,创造性想象是必要成分。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作为主要介质,而音乐艺术是一个需要创造的艺术。从作曲家作曲(又称“一度创作”)到表演者的演唱、演奏(又称“二度创作”),再到听众的欣赏活动(又称“三度创作”),“创造性”活动无处不在。可以说离开了创造性活动,音乐艺术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灵魂”。因此,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创造性心理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潜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激发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创造活动的强有力的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个人有高度的创造欲望、有强烈的创造意图(也就是说时常想到创造),才容易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才能够产生高水平的创造性”,而音乐艺术及教育具备激发创造意识的诱因。
首先,音乐艺术的种类繁多,题材形式多样,风格流派各异,能够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音乐教育内容形式来看,有歌曲演唱、器乐演奏、律动、歌舞、欣赏、创作等,其形式丰富多彩,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他们参与到音乐的创造活动中去。同时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相比较,学生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身心更为愉悦。因为音乐艺术运用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变的节奏,以及色彩丰富的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手段,可以创设一个愉悦的氛围,为创造意识的产生提供有利的心理环境。
其次,音乐艺术在内容上具有非语义性,在形象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音乐作品不可能像绘画作品那样直观呈现它的内容,也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把内容传达得十分清晰,人们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的感受和理解,会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正因为音乐艺术具有这样的特点,使得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相对“个性化”和“自由化”的理解、诠释和创作,不至于担心表达方式不当而受到别人的否定或责难,使他
们感到更 “安全”,因而更容易产生创造的动机和欲望。
二、音乐教育能够有效训练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核心部分,带有生动的形象性和直觉性。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也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在诸种思维的协同作用中,发散思维是主要成分”。
艺术原理告诉我们:任何艺术都离不开“形象”的塑造,在“形象”塑造的过程中,艺术家主要采用的是形象思维,同时也部分的采用抽象思维,音乐艺术也如此。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无论是作曲家的创作,还是表演者对作品的演绎、诠释、或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活动,都体现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从美学的意义上看,音乐创作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的具体方式是把内心的体验改造成音响的形式”。音乐创作的这个过程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作曲家把内心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听觉表象,第二个阶段是作曲家把听觉表象通过各种作曲手段外化为乐谱或实际的音响。在第一阶段中作曲家主要运用的是形象思维,而第二阶段则必须在运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借助逻辑思维来组织音乐材料。
例如,肖邦在创作《A大调波洛涅兹》时,曾产生过“一队全副武装的波兰武士列队而来”的幻觉,这正是形象思维在音乐创作活动中的体现的说明。而他在把这种感受转化为音响形式时就必然运用逻辑思维来处理各种作曲技法的运用。
当然,在音乐艺术的活动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运用不仅体现在作曲家的创作中,也存在于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结构的分析把握和情感的处理布局上,还存在于欣赏者对作品的理性认识及审美评价中。
另一方面,由于音乐语言的模糊性和非语义性,使音乐艺术又区别于视觉艺术,表现为不能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具有空灵性和不确定性,音乐情感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对于同一事物、同一情感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根据“梁祝”的故事而产生的音乐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钢琴曲、以及古筝等多种不同体裁与形式。而对于同一首作品,在表演时的演绎和在欣赏时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同样是演奏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亚沙•海菲兹的演奏客观冷静,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则高雅甜美。虽然风格各异,但都受到听众的喜爱。正因为音乐艺术具有这一特点,使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多样化的感受、理解、表演和创作,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可见,音乐艺术活动需要运用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形象思维与发散思维,因此,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和遵循音乐艺术的思维规律,就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的创造思维所涉及的各种思维得到协调发展。
第二篇:《幼儿园创造性课程》读后感
创造,才有未来
郭腾
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幼儿园教师,看似简单轻松,其中可大有学问。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勇于创造、积极创造是各行各业进步的前提,无论在哪个行业的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奇异的创造能有力地促进该行业的发展。而我们所处的幼儿教育更是如此,我们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创造性人才的重大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有好的创造,并将创造运用于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呢?今年夏天,我有幸拜读了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一书,以艾里克森和皮亚杰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并吸取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成果,在上册中提出了一套涵盖50项发展目标的“发展连续表”,每项目标之下详述了幼儿在该目标内的4个发展阶段,老师可据此设计适合班级幼儿的学习环境和课程,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持续观察、调整。在下册中,亦详述了11个学习区的重要性、规划与布置方法,以及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方式,让老师在实际操作时更能得心应手。
一、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课程系统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系统。该课程结构清晰、系统,以皮亚杰、维果斯基、马斯洛、埃里克森等关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一以贯之“发展适宜性”的课程理念。以“发展连续表”作为指导、评价幼儿学习的标准,以“六大领域”为基础建构课程内容,以“十一个学习区”为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最后,以“发展连续表”作为课程评价的工具,开启幼儿学习旅途的新征程。该课程实践基础雄厚,对学习区的活动设计具体、周详,充分反映了课程的核心理念。该课程主要关注不同领域的核心经验如何呈现,不同学习区中呈现何种材料,教师如何观察、指导幼儿的学习,如何发现和解决活动区中的常见问题,并结合一些实践案例加以说明。该课程突破以往课程囿于简单的文字构想和规划,以详实、具体的方式呈现了两个老师如何带领班级的18位幼儿开展活动,如何贯彻课程理念解决班级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如何将课程内容与目标整合到幼儿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我国当前的幼儿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处处彰显的“创造性”火花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作为一个高呼创造的课程,在课程设计和行动方案中却只字未提“创造”。但细品整个课程,在课程理念和实践中处处彰显着创造的火花。该课程的理念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关注儿童的能力发展,重视培养完整的人。完整的人是包含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意向的人。蕴含此种理念的课程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立足于观念引领教师的行为。在课程实践中教师注重将幼儿培养成完整的人,创设安全的环境引导幼儿自发性、主动性的活动,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关注幼儿个体的需要、个体价值的实现。创造是人发展的重要品质,幼儿园创造性课程对教师和幼儿的发展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结合课程内容和幼儿发展的现状,为每名幼儿制定培养计划,及时评价、更新。幼儿在“发展连续表”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教师创造性成果的体现。同时,幼儿在学习区中不断的练习、模仿、建构的过程,是创造性的智慧与火花碰撞的过程,是教师课程理念实现的起点。
读了此书后,我感受良多。当下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已经意识到创造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并没有将此落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在工作中,结合积累的经验,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在每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地教,幼儿要创造性地学,二者合一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教育。
幼儿园的创造教育必须保持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这离不开优美的音乐、和谐的环境、轻松的气氛、热情的教师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明确的学习任务等。这些是激发和保持幼儿最佳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从细节入手,多方位激发出幼儿学习的最佳状态。
此外,多样的教学形式同样重要。不同的活动方式可以吸引不同个性的幼儿,甚至同一活动变化一下活动地点,又可以再次吸引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主题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变地化活动室的环境布置、丰富活动材料、活动内容、变化活动方式等,尤其是活动材料的丰富性和变化性对诱发和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十分重要。活动与材料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视觉上,还要体现在听觉和小肌肉活动上。变化是创造使然,变化本身就孕育着创造。因此,有价值的变化更能有效地激发创造性。
每一个孩子都不同,他们的学习方式也不同。选择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尊重每一位幼儿,给他们个性化的空间,这样才可能取得较理想的发展,正如卢梭所言:“每个儿童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苦心取得成效”。
创造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给了我们坚实的理论基础。创造不是贴在课程上的标签,而逝融入整个课程的一种精神,包含在环境之中、材料之中,以及相关的活动之中。融入了创造可能性的课程,才能成为真正完整的课程。
创造,才有未来。
第三篇: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美学为核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现在一般十三四岁,心理上也趋于成熟。他们有更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会加强对抽象事物的思考,但想象力可能会减弱。换句话说,他们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于中低年级,他们更喜欢在小范围内讨论。因此,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该改变他们的语言,以成人或直接对话的方式提问,并不时在他们的语言中加入幽默。
三、本卷教材分析:
这卷是六年级的第一卷。这本教科书的内容显然很深刻。首先,从欣赏的角度来看,本卷有七课:
1.同一首歌《我的祖国》
2.《草原牧歌》
3.《多彩美国》
4.《芬芳的茉莉花》
5.《魔幻童话》
6.《劳动之歌》7。“乡愁”
四,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大,体验、感受、探索和创造活动的能力增强。引导学生整体感受音乐,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和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和音乐创作活动的权重,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感受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3)培养音乐表达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友善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五、教学内容:
1.演唱部分:
本学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嗓音和歌唱方法,防止唱歌;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清晰的发音吐字方法。把握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演唱时注意语调、节奏和正确的情绪。歌唱技巧,训练学生学会唱两声部合唱、轮唱、独唱、群唱等。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渐扩大高音。
(2)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3)唱握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习两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平衡和音色的协调。
2.基础知识:
(1)知道变调标记:抬高标记、还原标记,知道它们的作用。
(2)理解3/8和6/8时间签名的含义。了解六拍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3)学习三联体和切分音;识别速度标志;知道提示音标记。
3.欣赏:
好好享受课堂,通过欣赏开阔学生视野,用音乐的艺术形象有效感染和启发学生。在享受课堂的同时,要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欣赏方面,大部分同学比较忙,但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了解甚少。如果学生不知道音乐的美在哪里,就很难激起学生欣赏音乐的情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学生需要先了解旋律,然后欣赏它。
六、工作措施:
(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充分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准备好教材、学生和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明确,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和表演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
(3)积极参与组内教研活动,听取同行老师的教训,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利用现代视听设备丰富教学。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注意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时刻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丰收。
(6)积极与其他学科交流,积极研究学科融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2
一是指导思想;
二是学情分析;
三是教材分析;
四是学期教学目标;
五是教材重点难点;
六是教学措施;
七是教学内容与进度。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本届四年级学生,共有七个班级含两个民族班,七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每班大约有20%--25%左右的学生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性格内向,也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八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林中的鸟声”;第二单元“绿水江南”;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第四单元“学戏曲”;第五单元“环球采风”;第六单元“中国功夫”;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剧”;第八单元“花的旋律”。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歌表演、集体舞、活动等。
四、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延音线,学习四三拍的指挥手势,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2.认识乐器唢呐、竹笛,以及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并了解其音色。
3.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风俗。
4.能创编简单的动作为歌曲伴舞。
5.通过学习歌曲与欣赏,理解歌曲或乐曲所包含的小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来有感情地进行歌唱。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培养学生能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的能力。
3.通过音乐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四)质量目标: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自创打击乐,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一)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一)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时,要适度而不夸张。
(二)引导学生发挥音乐想象时,注意鼓励学生个人独立的感受和理解。
(三)通过学生自身体验,培养学生舞蹈的创编能力。
教学措施
(一)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三)因材施教,课堂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四)根据学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认真组织舞蹈队进行活动。
教学内容与进度
单元内容课时周次
第一单元《林中的鸟声》4课时1—2周
第二单元《绿水江南》4课时3—4周
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4课时5—6周
第四单元《学戏曲》4课时7—8周
复习中考9周
第五单元《环球采风》4课时10—11周
第六单元《中国功夫》3课时12—13周
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剧》4课时14—15周
第八单元《花的旋律》4课时16—17周
复习考试18—19周 工作计划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3
新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更好的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成绩,特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新课改提到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本学期要实现以下目标: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及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群体合作能力,及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技能。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现行的各类教学内容中,歌唱教学占去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其他教学领域也大都配合歌曲的学习进行。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原来音乐课唱歌习惯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加强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以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质为目标,极力加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综合,刻意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在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中,力求把“唱”、“听”、“认”、“写”、“动”等栏目贯穿于其中,提高音乐素质。
4、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练声习惯,力求发言准确而且清晰。
5、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如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音色感等。
6、培养学生的音乐分行能力。其中,既包括了音乐表演中的分行性能力及音乐活动中的即兴表演能力,也包括了音乐创作的初步能力。
7、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等。
8、培养学生的精神,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等。
9、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及音乐基本技能。如歌唱知识与歌曲技能,演奏知识与演奏技能,音乐创作知识与音乐创作技能、音乐鉴赏知识与音乐鉴赏技能等。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新课标,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们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的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唱歌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与风格。引导学生体验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对歌曲进行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在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并对自己的和他人的演唱作出评价,避免简单的按照教师的指示反复进行机械的训练。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及学校工作计划,音乐组工作安排,不断提高我校在艺术方面的教育水平,扎实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学生为本坚持教研教改;使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有所得,有所获,推动学校艺术工作的整体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二、主要工作:
1:本学期,我担任三、四、六年级的音乐教学。
2:积极配合学校教研工作,认真履行学校教务工作,完成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及提前备课.
3:落实好学校艺术类的各项活动,加强对音乐各训练小组的管理和指导,使教师在每一次训练中有所得,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有所获.
4:教学中落实好五条措施:
1)每篇教案课后要有课后反思记录(即教学后记),每单元后综合思考小结(即教学随笔).
2)组内教师间加强彼此的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6节,其中同学科教师间不少与10节.
3)每学期上校级教研课1节.
4)有一个校级以上的研究课题.
5)重点进行一项基本功的`训练.
5:组织落实好文艺演出和鼓号队的训练.
6:组织全组教师组建校舞蹈队,合唱队,口风琴乐队,争创学校特色.
7:积极组织好学生元旦文艺庆祝活动.
8: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级各类艺术比赛,争取良好的成绩.
三、具体工作计划安排
1:九月份
制定工作计划,提前两周备课;
校级教学大比武活动
进行学生鼓号队训练,为校运动大会做准备。
2:十月份
履行教学进度,落实研究课,
组织学生进行好校园舞的练习.
准备州音乐教学比赛
3:十一月份
正常授课
组织好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
4:十二月份
开展校园元旦庆祝活动
学期教学教研总结,交流.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教学环境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努力发展创造性教学,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发展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可我们学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可音乐教学设备不齐全,如:钢琴只有一台,打击乐器几乎都没有.说真的,要想把音乐课堂上的丰富多彩是很难的,只能进行了“互动式”教学实践,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3)班的音乐老师。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已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
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下册共编成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如: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如第六课《我有一双万能手》中歌词从我是一个谁?还会有什么本领?让学生自由想象。
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五、教学目标
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它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它就会像“和风催物、春雨润田”那样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3、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具体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六、教学重点、难点、思路分析
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教学思路: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七、主要教学措施
1、面向团体,因材施教;
2、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5、音乐教学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6、改革评价机制。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
八、提优补差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
(2)、通过艺术节活动。
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七个主题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内容贯穿抒情歌曲、竖笛学习、歌曲艺术处理、音乐剧、国内外名曲、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分单元、分板块地进行阶梯教学。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四、教学任务要求
1.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加强民族与世界性的综合,追求思想与艺术的统一。
3.力求课堂“听、唱、认、动”相结合,提高音乐素质。
4.做到准确轻声的歌唱,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结合新课标,关注课堂,关注学生。
2.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视听享受,尽可能补充延伸音乐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7
一、情况分析:
1、教材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有8个单元,每一单元由四个集成块组成,即演唱、演奏、欣赏、活动。其中,“活动”设置了“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集体舞”、“小小作曲家”、“露一手”、“小小音乐剧”等栏目。
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360多名学生,6个班,通过一、二年级初步接触乐理知识,已有一定的音乐常规习惯,但一定的知识和演唱技巧还未掌握,本学期主要对其节奏、演唱技巧、识谱、欣赏等方面进一步训练。
二、教学要求: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掌握简单的音乐技巧。
三、教学措施
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2、认真备课上课,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1、复习上学期的歌曲、《快乐的doremi》
2、《我是小小音乐家》
3、小小作曲家《有趣的doremi》欣赏《多来咪》
4、《在祖国怀抱里》欣赏《最美丽》
5、歌表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小小作曲家《山泉、小溪、大河》欣赏《中国娃娃》
6、国庆节
7、《留给我》欣赏《森林与小鸟》
8、《美丽的黄昏》欣赏《绿荫》
9、歌表演《健康歌》、欣赏《溜冰圆舞曲》
10、《小小足球赛》、欣赏《跳绳》
11、《动画城》、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音乐》
12、《机器猫》、欣赏《哪吒再生》
13、《红星歌》、欣赏《嘎子嘎》
14、《爷爷为我打月饼》、《我是人民小骑兵》
15、《歌唱二小放牛郎》、欣赏《小巫师》
16、《蜗牛与黄鹂鸟》、小小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
17、《地有多厚天有多高》欣赏《种太阳》
18、《老水牛角弯弯》欣赏《星空》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8
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一、发声训练部分:
1、复习巩固小学阶段获得的发声技巧。
2、运用获得的音乐知识有感情的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的歌曲。
3、唱好二声部合唱,学习三声部合唱。
4、注意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复习和巩固一个升号的调和一个降号的调。
复习总结音的高低:唱名、音名、全音、半音、临时变音记号、调号、谱表、高音谱号。
复习总结音的长短:音符、休止符、附点音符、三连音。
复习总结音的强弱:力度记号、速度记号、拍号、指挥图式、二、三、四、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常见切分节奏、弱起节奏及不完全小节。
复习总结常用记号、装饰音等。
2、视唱部分:
复习并唱准在C、G、F各调上的自然大小音阶及五种五声调式音阶。
独立或半独立视唱C、G、F各调上的单声部歌曲。
练习视唱二声部歌曲。
练习视唱有常用演唱(奏)记号、速度、力度记号的歌曲,掌握唱(奏)方法。
3、练耳部分:
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单旋律(调号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听辨旋律音程,从听觉上感觉旋律音程的上行、下行、平行及同音重复、级进、小跳、大跳音程在音乐表现上的意义。(不讲概念)
听辨和声音程,总结在听觉上协和程度上的差异。
三、欣赏部分:
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能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分析:
六年级是一个总结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复习总结这六年来所学的音乐知识。学习少量的乐理知识。在这个阶段主要以复习为主,但要避免枯燥乏味,所以要在学习歌唱时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要处理好与主课学习的关系。还有,注意对学生变声期嗓音的保护。
学生情况分析:
这个阶段要做好学生的复习工作,但不能要求学生掌握太多的东西,我只要求理解就可以。因为这个阶段学生负担很重。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以及他掌握的程度,都已经成了一定的.定局,不能强求,所以,在这个阶段,只要求学生轻轻松松的度过即可。另外,要稍稍介绍一些中学音乐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9
高中音乐课程中《歌唱》模块的教学对于老师们来说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却蕴涵着诸多新的教学理念,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模块的目标定位、把握教学重点、采用适合于模块教学的有效方式开展教学,是顺利实施《歌唱》模块教学的关键。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音乐课。总体来说,女生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学生们的唱歌习惯不是很好,喊唱的现象还比较多。他们的识谱能力很差,一首比较简单的曲谱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而且我发现学生的节奏感不是很好,唱歌时还不是很明显,特别是跟音乐做动作时就算经过老师的反复提醒、强调、练习还是会有很多的学生跟不上节奏。
三、教材分析
本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绿水江南、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三单元学戏曲、第四单元环球采风、第五单元中国功夫、第六单元小小音乐剧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的几首优秀的儿童节歌曲和外国出色的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合唱等。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另外本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不同类型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和合唱、齐奏和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被唱歌曲4—6首。
2、演奏
(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2)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3)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4)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2)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3)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4、识读乐谱
(1)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2)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3)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即兴创造
(1)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3、创作实践
(1)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奏。
(2)能够创作2——4小节的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等传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并能与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3)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2)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五、教学重点
1、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2、进一步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音符的认识能力
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学生的歌唱习惯,减少喊唱现象
4、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六、教学措施
本学期我将针对四年级各班级学生学习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强调以音乐为本、注重情感体验,在注重审美体验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提倡民主教学,使学生的心情愉快、想象力丰富,使学生以充满自信的态度迎接每一次的学习。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10
一、教材分析:
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
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
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
,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是:
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
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
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
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
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欣赏《爱的奉献》:2课时
第二周:歌曲《歌声与微笑》:2课时
第三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2课时
第四周:歌曲《说拉弹唱》:2课时
第五周:欣赏《梅花三弄》:2课时
第六周:歌曲《阳关三叠》:2课时
第七周:欣赏《嘎达梅林》:2课时
第八周:歌曲《爱我中华》:2课时
第九周:欣赏《举杯祝福》:2课时
第十周:欣赏《天上有颗闪亮的星》:2课时
第十一周:欣赏《告别时刻》:2课时
第十二周:歌曲《同一首歌》:2课时
第十三周: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2课时
第十四周:欣赏《街头少年》:2课时
第十五周: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2课时
第十六周:欣赏《老友进行曲》:2课时
第十七周:欣赏中外优秀儿童歌曲:2课时
第十八周至期末:毕业晚会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11
一、总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华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学段目标
3~6年级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本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春天;放牧;手拉手;长鼻子;跳起舞;咯咯哒;大海的歌;幸福生活;巧巧手;汪汪与咪咪;游戏宫。
本学期继续运用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儿童,他们的生活还是以游戏为主,因此,这样的转变是学生喜欢的,动是儿童的天性,创造是人类的希望,从小让学生有这样的良好的创造环境,使学生爱音乐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及创作欲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4、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5、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6、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7、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8、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9、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10、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1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12、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13、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14、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15、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2、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求使学生掌握知识。
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性。
5、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提高工作水平。
6、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工作尽职尽责。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都很认真,整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不喊唱,认识到气息的作用,演唱时充满感情。
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
音乐方面比较差的同学在班中占15%—20%,其中包括唱歌音准不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视谱不会等。这些学生对音乐课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也学不好。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12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音乐学科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研讨会的精神,进一步深入研究《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研究、指导、服务”的品质,要以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题研究和教研组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和学科基地的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课外兴趣小组和各项艺术活动,努力促进我市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1.继续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认真总结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的.经验,针对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的作用,积极开展精细化教学预设、微型课题研究等活动。
3.组织初中音乐教师分年级、定专题进行集体备课,研究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4.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搞好市级课题《音乐教研方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组织音乐教师选拔、参加潍坊市音乐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
6.组织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
7、配合市局体卫艺科搞好市中小学生音乐艺术比赛活动。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实施能力。
1.继续组织好音乐教师对课标本新教材的实践研究,组织和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培训。
2.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学习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建议,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预设和实践的能力。
3.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4. 积极发现、总结、推介教学第一线音乐教师的教学经验,进一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5.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三)搞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继续搞好“互动合作式” 集体备课活动,实现传统教研与网上教研相结合,通过集体大备课,激发广大音乐教师的教研热情,既加强了校际之间教师的学习交流,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的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2、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教学示范作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优质课获奖者的榜样激励效应。通过现场观摩精彩课堂展示、经验介绍、专题研讨和与名师对话互动等,引发教师们对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深度思考,进一步总结我市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通过“磨课”、“演课”“同课异构”等教研方式,展示课堂精彩,创新理念、创新课堂、创新方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4、开展“音乐沙龙”式的教研活动,以音乐教育网站为依托,通过“音乐Q群”,提供交流平台,可以将课件、教学设计等资料放在网上共享,研讨音乐教学问题,交流教研心得等,提高教师的教研业务能力。
5.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与进修,定期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等音乐主题活动,对青年教师的范唱、伴奏能力要有一定的考核要求,使广大音乐教师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加强音乐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三、日程安排
二月份
1、制定、传达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召开音乐学科中心组、课题组会议,研究教学、科研的有关问题。 三月份
1、初中音乐教师集体大备课。
2、特长生声乐教学研讨活动
四月份
1、组织初中音乐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2、配合体卫艺科搞好市蔬菜艺术节中小学生比赛活动。 五月份
1、课题组成员会,研究音乐教学、教研问题。
2、音乐沙龙活动:声乐、器乐、舞蹈等。
3、优质课评选和潍坊市教学能手评选。(待定)
4、配合体卫艺科搞好特长生招生工作。
六月份
1、中考
2、举行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
七月份
1、学期总结
2、暑期教师培训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篇13
一、教学分析:
四年级时期的学习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两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声乐演唱形式,力度记号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教学四年段四个班级的音乐,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学生在三年级初步学习了口风琴吹奏,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加强练习。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发声训练部分: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1)认识装饰音,知道其作用。
(2)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3)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力度标记。
2、视唱部分
(1)分二声部练唱大小六度和声音程。
(2)在教师帮助下:视唱单声部歌曲
(3)划拍视唱二、三、四拍歌曲。
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经验。
第四篇: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学生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材分析
第四册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这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所造成的。无论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他们都与各种形式的时间活动密不可分。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延长、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时间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
本册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让学生爱听、爱唱。另外还有自制乐器、创编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
本册教材内容有: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律动,创编等。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能自然流畅的唱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教学形式上,教学方法上,作一些有效的尝试,以提高课堂教育质量。
2、注重个体的发展,但更要做到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
3、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多创设学生聆听的机会,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鉴赏的能力,并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美。
4、鼓励和培养学生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的意识,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潜质。使学生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使学生形成有独立见解的个性。
5、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融入相关单元内容的多元音乐元素,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更好地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服务。
6、结合教材的器乐进课堂,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服务。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春天来了》 2课时
第二课《难忘的歌》 3课时
第三课《童趣》 3课时
第四课《快乐的舞蹈》 3课时
第五课《兽王》 2课时
第六课《愉快的劳动》 3课时
第七课《小音乐家》 3课时
第八课《静静的》 3课时
第九课《飞呀飞》 2课时
第十课《跳起舞》 3课时
游戏宫有趣的运动会2课时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
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
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
,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是:
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
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
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
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
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欣赏《爱的奉献》:2课时
第二周:歌曲《歌声与微笑》:2课时
第三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2课时
第四周:歌曲《说拉弹唱》:2课时
第五周:欣赏《梅花三弄》:2课时
第六周:歌曲《阳关三叠》:2课时
第七周:欣赏《嘎达梅林》:2课时
第八周:歌曲《爱我中华》:2课时
第九周:欣赏《举杯祝福》:2课时
第十周:欣赏《天上有颗闪亮的星》:2课时
第十一周:欣赏《告别时刻》:2课时
第十二周:歌曲《同一首歌》:2课时
第十三周: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2课时
第十四周:欣赏《街头少年》:2课时
第十五周: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2课时
第十六周:欣赏《老友进行曲》:2课时
第十七周:欣赏中外优秀儿童歌曲:2课时
第十八周至期末:毕业晚会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3
高中音乐课程中《歌唱》模块的教学对于老师们来说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却蕴涵着诸多新的教学理念,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模块的目标定位、把握教学重点、采用适合于模块教学的有效方式开展教学,是顺利实施《歌唱》模块教学的关键。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音乐课。总体来说,女生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学生们的唱歌习惯不是很好,喊唱的现象还比较多。他们的识谱能力很差,一首比较简单的曲谱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而且我发现学生的节奏感不是很好,唱歌时还不是很明显,特别是跟音乐做动作时就算经过老师的反复提醒、强调、练习还是会有很多的学生跟不上节奏。
三、教材分析
本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绿水江南、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三单元学戏曲、第四单元环球采风、第五单元中国功夫、第六单元小小音乐剧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的几首优秀的儿童节歌曲和外国出色的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合唱等。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另外本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不同类型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和合唱、齐奏和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被唱歌曲4—6首。
2、演奏
(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2)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3)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4)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2)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3)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4、识读乐谱
(1)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2)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3)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即兴创造
(1)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3、创作实践
(1)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奏。
(2)能够创作2——4小节的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等传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并能与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3)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2)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五、教学重点
1、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2、进一步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音符的认识能力
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学生的歌唱习惯,减少喊唱现象
4、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六、教学措施
本学期我将针对四年级各班级学生学习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强调以音乐为本、注重情感体验,在注重审美体验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提倡民主教学,使学生的心情愉快、想象力丰富,使学生以充满自信的态度迎接每一次的学习。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4
一、教学分析:
四年级时期的学习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两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声乐演唱形式,力度记号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教学四年段四个班级的音乐,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学生在三年级初步学习了口风琴吹奏,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加强练习。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发声训练部分: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1)认识装饰音,知道其作用。
(2)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3)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力度标记。
2、视唱部分
(1)分二声部练唱大小六度和声音程。
(2)在教师帮助下:视唱单声部歌曲
(3)划拍视唱二、三、四拍歌曲。
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经验。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及学校工作计划,音乐组工作安排,不断提高我校在艺术方面的教育水平,扎实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学生为本坚持教研教改;使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有所得,有所获,推动学校艺术工作的整体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二、主要工作:
1:本学期,我担任三、四、六年级的音乐教学。
2:积极配合学校教研工作,认真履行学校教务工作,完成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及提前备课.
3:落实好学校艺术类的各项活动,加强对音乐各训练小组的管理和指导,使教师在每一次训练中有所得,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有所获.
4:教学中落实好五条措施:
1)每篇教案课后要有课后反思记录(即教学后记),每单元后综合思考小结(即教学随笔).
2)组内教师间加强彼此的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6节,其中同学科教师间不少与10节.
3)每学期上校级教研课1节.
4)有一个校级以上的.研究课题.
5)重点进行一项基本功的训练.
5:组织落实好文艺演出和鼓号队的训练.
6:组织全组教师组建校舞蹈队,合唱队,口风琴乐队,争创学校特色.
7:积极组织好学生元旦文艺庆祝活动.
8: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级各类艺术比赛,争取良好的成绩.
三、具体工作计划安排
1:九月份
制定工作计划,提前两周备课;
校级教学大比武活动
进行学生鼓号队训练,为校运动大会做准备。
2:十月份
履行教学进度,落实研究课,
组织学生进行好校园舞的练习.
准备州音乐教学比赛
3:十一月份
正常授课
组织好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
4:十二月份
开展校园元旦庆祝活动
学期教学教研总结,交流.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6
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一、发声训练部分:
1、复习巩固小学阶段获得的发声技巧。
2、运用获得的音乐知识有感情的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的歌曲。
3、唱好二声部合唱,学习三声部合唱。
4、注意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复习和巩固一个升号的调和一个降号的调。
复习总结音的高低:唱名、音名、全音、半音、临时变音记号、调号、谱表、高音谱号。
复习总结音的长短:音符、休止符、附点音符、三连音。
复习总结音的强弱:力度记号、速度记号、拍号、指挥图式、二、三、四、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常见切分节奏、弱起节奏及不完全小节。
复习总结常用记号、装饰音等。
2、视唱部分:
复习并唱准在C、G、F各调上的自然大小音阶及五种五声调式音阶。
独立或半独立视唱C、G、F各调上的单声部歌曲。
练习视唱二声部歌曲。
练习视唱有常用演唱(奏)记号、速度、力度记号的歌曲,掌握唱(奏)方法。
3、练耳部分:
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单旋律(调号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听辨旋律音程,从听觉上感觉旋律音程的上行、下行、平行及同音重复、级进、小跳、大跳音程在音乐表现上的意义。(不讲概念)
听辨和声音程,总结在听觉上协和程度上的差异。
三、欣赏部分:
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能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分析:
六年级是一个总结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复习总结这六年来所学的音乐知识。学习少量的乐理知识。在这个阶段主要以复习为主,但要避免枯燥乏味,所以要在学习歌唱时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要处理好与主课学习的关系。还有,注意对学生变声期嗓音的保护。
学生情况分析:
这个阶段要做好学生的复习工作,但不能要求学生掌握太多的东西,我只要求理解就可以。因为这个阶段学生负担很重。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以及他掌握的程度,都已经成了一定的定局,不能强求,所以,在这个阶段,只要求学生轻轻松松的.度过即可。另外,要稍稍介绍一些中学音乐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7
一、情况分析:
1、教材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有8个单元,每一单元由四个集成块组成,即演唱、演奏、欣赏、活动。其中,“活动”设置了“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集体舞”、“小小作曲家”、“露一手”、“小小音乐剧”等栏目。
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360多名学生,6个班,通过一、二年级初步接触乐理知识,已有一定的音乐常规习惯,但一定的知识和演唱技巧还未掌握,本学期主要对其节奏、演唱技巧、识谱、欣赏等方面进一步训练。
二、教学要求: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掌握简单的音乐技巧。
三、教学措施
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2、认真备课上课,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1、复习上学期的'歌曲、《快乐的doremi》
2、《我是小小音乐家》
3、小小作曲家《有趣的doremi》欣赏《多来咪》
4、《在祖国怀抱里》欣赏《最美丽》
5、歌表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小小作曲家《山泉、小溪、大河》欣赏《中国娃娃》
6、国庆节
7、《留给我》欣赏《森林与小鸟》
8、《美丽的黄昏》欣赏《绿荫》
9、歌表演《健康歌》、欣赏《溜冰圆舞曲》
10、《小小足球赛》、欣赏《跳绳》
11、《动画城》、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音乐》
12、《机器猫》、欣赏《哪吒再生》
13、《红星歌》、欣赏《嘎子嘎》
14、《爷爷为我打月饼》、《我是人民小骑兵》
15、《歌唱二小放牛郎》、欣赏《小巫师》
16、《蜗牛与黄鹂鸟》、小小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
17、《地有多厚天有多高》欣赏《种太阳》
18、《老水牛角弯弯》欣赏《星空》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教学环境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努力发展创造性教学,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发展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可我们学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可音乐教学设备不齐全,如:钢琴只有一台,打击乐器几乎都没有.说真的,要想把音乐课堂上的丰富多彩是很难的,只能进行了“互动式”教学实践,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3)班的音乐老师。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已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
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下册共编成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如: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如第六课《我有一双万能手》中歌词从我是一个谁?还会有什么本领?让学生自由想象。
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五、教学目标
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它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它就会像“和风催物、春雨润田”那样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3、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具体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六、教学重点、难点、思路分析
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教学思路: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七、主要教学措施
1、面向团体,因材施教;
2、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5、音乐教学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6、改革评价机制。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
八、提优补差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
(2)、通过艺术节活动。
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9
一、总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华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学段目标
3~6年级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本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春天;放牧;手拉手;长鼻子;跳起舞;咯咯哒;大海的'歌;幸福生活;巧巧手;汪汪与咪咪;游戏宫。
本学期继续运用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儿童,他们的生活还是以游戏为主,因此,这样的转变是学生喜欢的,动是儿童的天性,创造是人类的希望,从小让学生有这样的良好的创造环境,使学生爱音乐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及创作欲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4、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5、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6、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7、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8、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9、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10、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1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12、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13、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14、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15、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2、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求使学生掌握知识。
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性。
5、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提高工作水平。
6、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工作尽职尽责。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都很认真,整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不喊唱,认识到气息的作用,演唱时充满感情。
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
音乐方面比较差的同学在班中占15%—20%,其中包括唱歌音准不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视谱不会等。这些学生对音乐课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也学不好。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10
高中音乐的课程改革,通过不断学习,使我收获受益匪浅,让我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有这样一句话:“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我想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的认识高度、文化素养,才能去开阔学生的视野;只有站在学生学习、发展的角度去备课、研究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的新观念;只有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动态、学习的尺度,才能使学生感到音乐与人生的美好情结。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引领学生有效的鉴赏音乐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更有责任做好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下面从三个方面总结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对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制定目标、实施计划。
(一)学习中应抓重点、记纲要,积极调整观念、逐步提升认识。在《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除掌握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模块内容和学分分配、课程目标等内容外,要深刻的领会“音乐鉴赏模块的内容标准”。牢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发表独立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又指出:“在信息量较大的鉴赏模块教学中需要教师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联想与想象,鼓励学生,交流鉴赏心得与体会,要求上好每一课,确保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我们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积极调整观念,逐步提升认识。
(二)领会新课程教学的关键,只有领会其目标意义,才能增强对新课程教学的信心,才能为新课程鉴赏模块的教学做好准备。要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与之相和的音乐本组教学工作计划、鉴赏模块教学进度(计划)等。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时间和目标上的准备。
二、认真备课、激情课堂、反思教研、促进教学。
(一)课前备课
首先要明确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围绕目标,探究目标过程的实施;紧紧围绕教学的时效性,探讨教学的方式、方法。
1、找出你所理解的教材思路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该作品,目的用意所在,说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对于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例如:《音乐与人生》这一课。为什么把“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一主题音乐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怆”放在同一课题中?从他们的音乐中能感受到什么?音乐的语言又都有那些特点?音乐用怎样的表现手段实现了情感的传达、体验?
2、提炼出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要求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上,确立目标,应具体、易于操作,明确方法,要能体现出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等,所定的目标要起到导向、激励、调控的作用。希望教师能对音乐作品的人文内涵、情感意蕴、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目标做一些创新挖掘和提炼。
3、设计出目标过程及教学策略、方式方法;所谓目标过程,就是实现学生――目标学习的过程。即是为哪一个目标学习进行的铺垫,结合的又是哪一个音乐作品等。采用的教学策略、方式方法是什么,是否体现出体验、比较、探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自主参与探索等等,要有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在每一环节的教学中所体现出的学生的学法过程是什么。
(二)课堂教学实践-激情课堂
怎样教学才能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把学生学习目标变成一种情境、一种挑战、一种发现或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并以此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呢?。
1、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发现学生兴趣与学习目标的结合点,努力营造最佳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氛围。
2、教师课堂的导语、连接语、证据、表情等,是否能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
3、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和回答问题中看是否抓住了音乐内容所在。
4、在教学中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哪些方法是无效的。
5、课件制作是否科学合理、有实效性。
6、要看老师在教学中,是否具有独创性,能够激活课堂教学,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生成、开放、发展的活动过程。这也是鉴赏模块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用反思性教研提高教学
反思性教研,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制定与实施的检测,更是对有效教学提出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指导建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反思性教研应关注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你认为最佳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2、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有无效、低效或资源浪费的情况?是否需要有补充目标?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生成目标。
3、对教学内容、容量有无增减、补充意见?
4、存在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反思性教研,使其对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对教学策略、方法、学生心理、情感、意愿要求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学习了多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经验,并把反思中的收获,转变成教学行为落到实处,形成教学教研的宝贵资料。
三、考核评价、完善机制、关注学生、检验教学。
随着教学的深入,考核评价是检验教学的关键一环。鉴于学校的考核办法,考虑音乐学科特点,具体考核如下:
(一)出勤考核:记录学生的缺课的原因、次数、学号、姓名。
(二)学习态度考核:通过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感认知、价值取向、理解想象、实践运用及联想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
(三)作业考核:由于音乐学科特点没有固定作业要求,但由于新课程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深层性,课后的一些具有情感认知价值取向意义的拓展与探究题有时在课堂难以完成,若作为课后作业,是很好的教学延续。每半学期可留2-3次作业。另外,也可将校本教学所探究的内容留为作业。(本学期我们留了两次作业,效果较好)
(四)期末试卷考核:音乐鉴赏模块,除考核学生应知应会及具有独立见解的问题外,更应注重考核学生对音乐的听辨、比较、感悟与理解能力。因此在音乐试卷中,要设计好听音乐回答问题。试卷中所设计的听音乐回答问题,学生感到很新奇,答题很有兴致,90%同学达到80分(良好)以上。
(五)鉴赏模块学分考核成绩认定。
(六)通过对学生的各项考核,教师应对比、分析,评价自身教学,形成经验总结。
以上就是我在音乐鉴赏模块教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还有待于改进和深入研究。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美学为核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现在一般十三四岁,心理上也趋于成熟。他们有更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会加强对抽象事物的思考,但想象力可能会减弱。换句话说,他们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于中低年级,他们更喜欢在小范围内讨论。因此,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该改变他们的语言,以成人或直接对话的方式提问,并不时在他们的语言中加入幽默。
三、本卷教材分析:
这卷是六年级的第一卷。这本教科书的内容显然很深刻。首先,从欣赏的角度来看,本卷有七课:
1.同一首歌《我的祖国》
2.《草原牧歌》
3.《多彩美国》
4.《芬芳的茉莉花》
5.《魔幻童话》
6.《劳动之歌》7。“乡愁”
四,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大,体验、感受、探索和创造活动的能力增强。引导学生整体感受音乐,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和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和音乐创作活动的权重,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感受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3)培养音乐表达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友善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五、教学内容:
1.演唱部分:
本学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嗓音和歌唱方法,防止唱歌;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清晰的发音吐字方法。把握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演唱时注意语调、节奏和正确的情绪。歌唱技巧,训练学生学会唱两声部合唱、轮唱、独唱、群唱等。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渐扩大高音。
(2)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3)唱握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习两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平衡和音色的协调。
2.基础知识:
(1)知道变调标记:抬高标记、还原标记,知道它们的作用。
(2)理解3/8和6/8时间签名的含义。了解六拍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3)学习三联体和切分音;识别速度标志;知道提示音标记。
3.欣赏:
好好享受课堂,通过欣赏开阔学生视野,用音乐的艺术形象有效感染和启发学生。在享受课堂的同时,要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欣赏方面,大部分同学比较忙,但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了解甚少。如果学生不知道音乐的美在哪里,就很难激起学生欣赏音乐的情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学生需要先了解旋律,然后欣赏它。
六、工作措施:
(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充分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准备好教材、学生和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明确,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和表演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
(3)积极参与组内教研活动,听取同行老师的教训,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利用现代视听设备丰富教学。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注意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时刻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丰收。
(6)积极与其他学科交流,积极研究学科融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七个主题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内容贯穿抒情歌曲、竖笛学习、歌曲艺术处理、音乐剧、国内外名曲、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分单元、分板块地进行阶梯教学。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四、教学任务要求
1.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加强民族与世界性的综合,追求思想与艺术的统一。
3.力求课堂“听、唱、认、动”相结合,提高音乐素质。
4.做到准确轻声的歌唱,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结合新课标,关注课堂,关注学生。
2.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视听享受,尽可能补充延伸音乐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13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
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当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当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华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学段目标
(二)3~6年级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14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音乐学科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研讨会的精神,进一步深入研究《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研究、指导、服务”的品质,要以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题研究和教研组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和学科基地的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课外兴趣小组和各项艺术活动,努力促进我市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1.继续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认真总结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的经验,针对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的作用,积极开展精细化教学预设、微型课题研究等活动。
3.组织初中音乐教师分年级、定专题进行集体备课,研究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4.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搞好市级课题《音乐教研方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组织音乐教师选拔、参加潍坊市音乐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
6.组织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
7、配合市局体卫艺科搞好市中小学生音乐艺术比赛活动。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实施能力。
1.继续组织好音乐教师对课标本新教材的实践研究,组织和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培训。
2.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学习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建议,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预设和实践的能力。
3.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4. 积极发现、总结、推介教学第一线音乐教师的教学经验,进一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5.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三)搞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继续搞好“互动合作式” 集体备课活动,实现传统教研与网上教研相结合,通过集体大备课,激发广大音乐教师的教研热情,既加强了校际之间教师的学习交流,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的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2、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教学示范作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优质课获奖者的榜样激励效应。通过现场观摩精彩课堂展示、经验介绍、专题研讨和与名师对话互动等,引发教师们对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深度思考,进一步总结我市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通过“磨课”、“演课”“同课异构”等教研方式,展示课堂精彩,创新理念、创新课堂、创新方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4、开展“音乐沙龙”式的教研活动,以音乐教育网站为依托,通过“音乐Q群”,提供交流平台,可以将课件、教学设计等资料放在网上共享,研讨音乐教学问题,交流教研心得等,提高教师的教研业务能力。
5.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与进修,定期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等音乐主题活动,对青年教师的范唱、伴奏能力要有一定的考核要求,使广大音乐教师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加强音乐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三、日程安排
二月份
1、制定、传达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召开音乐学科中心组、课题组会议,研究教学、科研的有关问题。 三月份
1、初中音乐教师集体大备课。
2、特长生声乐教学研讨活动
四月份
1、组织初中音乐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2、配合体卫艺科搞好市蔬菜艺术节中小学生比赛活动。 五月份
1、课题组成员会,研究音乐教学、教研问题。
2、音乐沙龙活动:声乐、器乐、舞蹈等。
3、优质课评选和潍坊市教学能手评选。(待定)
4、配合体卫艺科搞好特长生招生工作。
六月份
1、中考
2、举行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
七月份
1、学期总结
2、暑期教师培训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15
新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更好的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成绩,特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新课改提到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本学期要实现以下目标: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及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群体合作能力,及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技能。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现行的各类教学内容中,歌唱教学占去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其他教学领域也大都配合歌曲的学习进行。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原来音乐课唱歌习惯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加强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以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质为目标,极力加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综合,刻意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在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中,力求把“唱”、“听”、“认”、“写”、“动”等栏目贯穿于其中,提高音乐素质。
4、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练声习惯,力求发言准确而且清晰。
5、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如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音色感等。
6、培养学生的音乐分行能力。其中,既包括了音乐表演中的分行性能力及音乐活动中的即兴表演能力,也包括了音乐创作的初步能力。
7、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等。
8、培养学生的精神,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等。
9、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及音乐基本技能。如歌唱知识与歌曲技能,演奏知识与演奏技能,音乐创作知识与音乐创作技能、音乐鉴赏知识与音乐鉴赏技能等。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新课标,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们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的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唱歌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与风格。引导学生体验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对歌曲进行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在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并对自己的和他人的演唱作出评价,避免简单的按照教师的指示反复进行机械的训练。
第五篇:音乐校本课程
音 乐 校 本 课 程
临泽三中杨爱莲
一、家乡美
家乡美以表现自己家乡美为情感激发点,让学生首先热爱家乡,对家乡的情感融入到唱歌、绘画表现当中。针对本课的特点,我把内容拓展到教材以外,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用网络素材和课堂融趣味化、生活化、知识化于一体,城市古迹,特色景点,魅力小巷。引导学生去从各方面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从中让学生真正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教学课题:枣乡临泽 教材分析:
教材家乡美以表现家乡美为情感激发点,让学生将对家乡的情感融入到绘画、图案中去。
我抛开课本,先让同学们欣赏临泽的美丽风景,让学生来认识临泽,热爱临泽。
教材中还提供了一幅以表现现代化大都市为主题的摄影图片和两幅分别表现城市和农村美丽风景的学生作品,家乡的美丽为不同生活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活动提供一定启示。
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先将本地风景给学生欣赏,让学生认识临泽,认识家乡,从而热爱家乡,由此导入新课。在指导学生画家乡美景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认为美的景色,表现家乡的景色,先全班同学评出最美的风景,可选择本地最有代表性,来指导学生了解掌握抓住外形特点表现家乡美景。学生边学习边尝试表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课前展示:
学生分小组把课前准备的临泽的美景图片展示出来。2.教师展示:(临泽美景视频,学生欣赏,并回答是什么地方?)
3.学生欣赏并讨论(交流感受)
4.教师小结:临泽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我生在农村还是出生在大城市,家乡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引出课题:家乡美)
二、我爱家乡美
1.欣赏歌曲《枣乡临泽》 歌曲中赞美了临泽的什么? 2.学生朗读歌词,感受家乡的美。3.让学生有感情的随琴演唱。4.小组合作练习,然后上台表演。5.欣赏歌曲《请到枣乡临泽来》
四、我是小小评论员:
1、先自己评价。
2、小组长评。
3、互评。
4、确定出演唱优秀的小组。
5、教师总评并请优秀小组示范。
五、拓展
1.你对家乡还有哪些了解,尝试画一幅画。2.搜集一些赞美家乡的歌曲,下节课演唱。
教学反思:
《家乡美》对于学生学习的总体印象是两点:
一是单独的回忆,容易把学生的主观性思维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范畴,主动学习的能力容易被约束,二是有些学生,不了解家乡,甚至是不知道家乡风貌,在教学过程里尽管可以进行引导性学习,并动手在网上学习,了解家乡。
可以变《家乡美》为《临泽美》或者《村庄美》,激励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情感这个主线的情况下,我把课题从遥远的家乡拉近到学生的生活。
二是注意情景培养与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出发现,学生自我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时间控制与尺度,学生学习习惯的惯性培养,培养学生自主,自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评价,不注重得分的高低,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小组互动评价与教师主观评价结合的形式进行。我认为评价的准则应该是一个纵向的比较和一个横向比较的结合,学生既要相互比较,也要自我比较。教师在评价的位置应该是以旁观的姿态欣赏学生对自己的肯定,又要以专家的形象控制偏激的评价与过度评价,把握住公平原则,优秀与不合格的对立是一定存在的,前提是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不伤害孩子尊严的同时一定要指出他的不足。
歌唱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学唱《歌唱美丽的家乡》 教学重点:掌握旋律,唱会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演唱,设计动作。
教学方法:引导、范唱、体验
教学流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导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瑶族的音乐,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彝族和苗族的音乐。
进入新课:请同学们介绍彝族的背景资料,教师补充。背景了解: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著名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不同地区音乐风格存在较大差异,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农历六月的火把节是彝族的重大节日。
听《阿西里西》范唱,了解基本音乐情绪。
学生讨论,教师介绍:原为一首彝族民歌,被改编为合唱,在彝语中,阿西里西具有我们的好朋友的意思。这首歌的第一段词为彝语的译音,第二、三段词为汉语歌词。
3、用听唱、模唱的方法学习歌词。(重点乐句)注意:9—12小节的大跳音程:6 21 2 ︱6 2 1 2︱ 5 2 ︱ 5 2︱
分组唱,设计动作,表情,进行评比。(分组评比)
5、请同学介绍苗族的背景资料,教师补充。苗族背景资料: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船节。音乐分为四大类:民歌、说唱、舞蹈音乐和器乐。民歌中以飞歌最富有代表性。
6、分析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是一首苗族的飞歌。(飞歌的音调高昂,节奏自由,结构短小,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任意延长。)全曲有四个乐句
7、学唱。听范唱,学唱歌词。
8、分组唱,设计动作,表情,进行评比。
9、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歌曲,了解了两个民族的音乐,中华民族有许多个民族,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收集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音乐,扩大知识面。
歌唱美丽的家乡
课题:歌唱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过程与方法:学生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采用聆听、参与体验、创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为民族音乐更好的传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 教具学具准备:钢琴 教学方法:引导 范唱 启发 讲解 学法指导:聆听、参与、体验、表演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宋祖英《大地飞歌》音乐进教室(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学习民歌的良好情境)
师 : 非常高兴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音乐
师 : 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一首民歌《大地飞歌》。中国是具有五千余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这些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音乐就是民族音乐。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内容丰富。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地民歌在语言、风俗、审美和文化传统上形成了不同特点。这些文化因素融入了当地的民歌创作中,使各地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不同的美感效应,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方色彩。现在,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民歌,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二、教学新课
1、播放《歌唱美丽的家乡》
师:谁能说一下,这首民歌有什么特点呢?
生:节奏宽广、旋律起伏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这首民歌的名字叫做《歌唱美丽的家乡》,是我国苗族地区的一首民歌。
(设计意图 : 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 有利于进一步的学唱和了解“飞歌”这种体裁。)
2、介绍苗族概况(幻灯片显示苗族聚居地的自然风光,背景音乐《歌唱美丽的家乡》)
师: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设计意图:了解苗族聚居地的自然概况,为理解“飞歌”做好铺垫)
3、介绍“飞歌”
师:这首《歌唱美丽的家乡》就是典型的苗族“飞歌”(幻灯片显示“飞歌”),“飞歌”的特点是只在山岗林野与田间地头演唱,音调高昂,气势雄伟。特征是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以尽气息延长,句间可以任意延长休止,句内喜用滑音级进,句尾收腔惯用甩音,终止时常附带一声高昂的呐喊声。
(设计意图:了解“飞歌”及其特点,也为理解作品,唱好歌曲做准备)3、学唱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
1)师逐句教唱,生逐句学唱。(每一句学完可请学生单独演唱)2)师生完整唱歌曲(伴奏音乐,师指挥)3)学生完整唱歌曲(师钢琴伴奏)(设计意图:学会歌曲,完成本课教学任务)4、扩充、发展
1)听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片段 2)欣赏苗族舞蹈片段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视野,为更好表现歌曲做准备)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丰富多彩的形体动作表现歌曲
四、课堂小结:
各地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不同的美感效应,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方色彩。让我们相约再次走入中国民歌。
五、布置作业:
把学会的歌曲唱给自己的家人
六、板书设计: 歌唱美丽的家乡 飞歌
1=D2/4 苗族民歌 中速 节奏自由 奔放地
七、教学后记
《家乡美》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让学生体验歌颂家乡美,并感受南北两首歌曲的不同的民歌特色。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3.认识高音。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 2.学习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3.认识高音。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欣赏歌曲 1.导入
我们的祖国以幅员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她有着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每个地方都是那么的美丽迷人。当地的人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你的家乡是哪呢?能不能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2.欣赏《黄土高坡》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曲,听一听他唱的是什么地方。
3、介绍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指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在内的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带。在那里少见青山绿水,放眼望去只见漫漫黄土,少有高楼大厦,他们都住在低矮的窑洞里,但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他们的家乡,爱着这片土地。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用滴滴汗水浇灌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
4.感受歌曲
(1)歌曲《黄土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表现了黄土地上的儿女们对家乡所怀的执著的爱。(2)哪句印象最深刻?并唱一唱 5.欣赏《洞庭鱼米乡》
《黄土高坡》是西北歌曲,现在我们在来听一首中南部的歌曲,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6.进行对比
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西北——粗矿、豪放,中南——细腻、抒情。
三、学习歌曲 1.导入
听了大人们都在赞美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小朋友也要来和他们比一比了,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的家乡在哪里?
2.欣赏歌曲 3.复听歌曲
设问: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歌曲的情绪怎么样? 4.朗读歌曲
你们回答的真好。山里可真美啊,山里的孩子向我们展示他们美丽的家乡,我们一起来看看山里的美景吧。
5.学习新知识
山里的孩子想邀请你们一起去玩,但是小朋友要能通过王老师的音乐楼梯才能到,我们一起来走一走吧。
⑴音符的书写在简谱中我们已学过哪几个音?
⑵高音的音符“do”用“”来表示,同样方法,高音的“re、mi”也是在音符上面加上高音点即可:“”。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⑶结合歌曲曲调《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认识高音“”,顺带进 ⑷复习巩固“ ”十三个低、中、高音符。6.跟录音演唱歌曲 7.跟钢琴哼唱歌曲 8.跟钢琴演唱 9.解决难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10.完整演唱
四、总结下课
不论是黄土高坡、洞庭湖还是美丽的大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我们都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请同学们回去了解一下我们的家乡,并找一首能赞美我们家乡的歌曲,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唱一唱。
二、玻璃中的音乐
题材:玻璃(主要是试管和玻璃杯)
利用试管和玻璃杯,至少可以用两种方式发出声音:吹奏、敲击。方法:1.课堂上老师介绍展示玻璃试管排箫实验。
2.玻璃杯的实验请两位学生代表动手做。3.老师展示讲解摩擦高脚玻璃杯实验。4.全体学生一起动手操作,排练出简单的曲子。5.实验完毕后学生分别总结其发音规律。6.玻璃乐器的欣赏《红星歌》
通过几次课堂的实践之后,该构思成为了音乐校本课程的一节,穿插在平时的课堂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地方舞蹈
《红红的小枣》、《我要上学》都是很能体现西北独特风情的地方舞蹈,该两个舞蹈都是在2011年全县中学生艺术展演上面的得奖节目。
《红红的小枣》是一个很有地方特色的舞蹈。舞蹈由一群小学生表演,通过可爱的面部表情,夸张的造型,活泼的动作,营造出风趣幽默、富有童真的舞蹈场景,其中更加入舞台设计、画框、摄影等现代元素,使舞蹈更加引人注目。其伴奏音乐由本地的民间小调改编而成。《龙舟》是一种民间传统活动,主要是春节期间演出。音乐和舞蹈里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在课堂里可以顺带介绍本地民俗文化。更能以一个面向世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角度去让学生得到艺术的陶冶。
四、让文字在音乐中流淌 教学目标:
一、初步感受不同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二、尝试配合音乐的节奏来朗诵文学作品。
三、在欣赏音乐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体会情感,得到美的享受。教学思路:
本节课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导入,欣赏《天亮了》感受父母之爱,从音乐的强大感染力的话题上引入,然后从《秋天的怀念》入手,介绍配乐朗读的方法指导朗读,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朗读的时候不仅要注意熟练和有感情,而且“配乐”朗读的关键就是配合音乐的情感和节奏。最后,我们把视野拓宽,从个人能感受到的父母之爱的“小爱”,推广到汶川大地震的“大爱”,多种形式深情朗诵《家园》,让学生在音乐与文字的韵律中感动自己,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播放韩红的MTV《天亮了》上半部分。)
2.这首歌的名字叫《天亮了》,歌词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故事)
3.揭题:动人的故事在音乐中流淌,更加催人泪下。这就是文学与艺术相结合的魅力。除了歌曲,配乐朗诵也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常用的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尝试着配乐朗诵。
二、配乐朗读《秋天的怀念》
1.过渡语:有一篇表达母爱的佳作——《秋天的怀念》,(大屏幕播出全文)自由的轻声朗读。
2.读得很专心、很深情呀!读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呢? 3.同学们很用心的阅读,也掌握了不少阅读的技巧,老师这儿有一段音乐,请大家听一听,待会儿配上这段音乐来朗读,看看你们能带来什么惊喜。
4.谁愿意谈谈你听这段音乐的感受? 5.面对面指导,范读。
6.小结,过渡:情感、熟练和节奏,是我们配乐朗读的关键。这优美的音乐承载着的动人故事,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还有一种爱,她超越了亲情,超越了地区,甚至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就是祖国大家庭爱。还记得2008年的那场罕见的雪灾吗?多少家庭的欢笑声被沉重的积雪覆盖,多少年迈的老母亲期盼着孩子回家的笑脸,多少年幼的孩子在冰雪中颤抖„„饥饿和寒冷使整个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正是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舍小家顾大家,才有了除夕那天晚上的万家灯火,万家团聚。一群表演艺术家们也用了诗朗诵的方式歌颂了这大爱的无言,咱们来一起欣赏《家园》。
三、自由组合,配乐朗诵《家园》。
1.观看配乐诗朗诵《家园》(播放前半部分)。2.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艺术家们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把这大爱无言用配乐朗诵的形式表现地淋漓尽致。现在轮到在座的各位小艺术家显身手了。咱们这儿有《家园》的片段,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吧。
3如果给这段文字配上音乐,该怎样读呢?回忆一下刚才的方法。(出示方法指导)当然,配乐朗读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几点是最基本的。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自由发挥,伴着音乐练习朗读。(师巡视指导方法)
课后反思:音乐校本课程目标的确定应注重: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学习意识的培养;②刺激受教育者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③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营造轻松、活泼的优良教育与学习环境,有利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④传播地方音乐的精华和特色。
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根据当地的社会环境、地方特色、本校资源条件及师资情况等教育实际,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在校内实施各种活动。它的特点体现在其多样性、灵活性和地方性。开发音乐校本课程的思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1.从地方特色出发。童年的歌谣,在他一生中也难以忘记,甚至时时萦回在他耳边。每天耳濡目染的地方特色音乐,可以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入点,能极大的引起其联想、想象、激动、共鸣。故此,开发音乐校本课程,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地方音乐和戏曲的特色,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适当吸取地方民歌精华,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材编写,从本地的民歌、曲艺音乐中,选取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代表性选段作为校本教材。把民族特色浓郁的戏剧文化引进课堂。既让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作用,又使音乐教学增加活力。2.把地方民歌引入课堂。我国民歌资源非常丰富,作为民间音乐组成部分的民间歌谣也十分丰富多采,古朴而又优美的歌谣遍布城乡。民间歌谣按历史时期划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传统歌谣,二是近代革命历史歌谣。如《三更五点打团防》、《农工商学兵》等,还有《养女要嫁是红军》、《打倒土豪劣绅》、《一根竹竿容易弯》革命历史歌谣,《天上太阳红彤彤》、《看牛伢子不再受欺凌》等,至今仍在群众中流传。教师可选取比较短小、精悍、易唱易记的民歌编辑进教材。
学校适量安排地方特色课,把戏剧和民歌引进课堂,通过“结合方言,结合媒体,结合教材,结合表演,结合欣赏,结合提高”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民间音乐中,增进对民族地方音乐文化的了解,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还提高了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也为继承和发扬民族地方音乐文化奠定了感情基础。
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而课程的编制反过来也应根据学校自己的性质、需要、特点和条件进行。例如我校是一个艺术特色的学校,教师把舞蹈引入课堂:学习民族舞等舞蹈的基本动作以及成品舞蹈;定期进行舞蹈艺术鉴赏讲座,定期举行班级集体舞比赛;例如我校在课间操集会时间,选取轻松、活泼的歌曲《课间十分钟》,由舞蹈老师进行动作编排并教舞,全校学生一起学跳,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优美的舞蹈,还得到了美的熏陶。教师还根据自己的声乐、器乐特长,开设声乐、器乐班,让有兴趣的孩子学习特长,定期举行音乐会,切磋个人技艺;搜集中外著名音乐家(包括地方著名音乐人物)的资料,进行专题欣赏。
五、亲情永远
一、教材分析
《亲情永远》共四首声乐曲。这四首歌曲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爱与亲情。其中尤以《母亲》、《父亲和我》两首歌曲真切地表达了父母与儿女的爱与被爱,深情地歌颂了永远也无法割舍的亲情。《母亲》其实是一首成年人演唱的歌曲,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在调高、音域和演唱技巧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演唱上可适当降低要求,亦可在第二课时继续学唱。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亲情,学会用音乐去表达亲情。《父亲和我》是一首为数不多的歌颂父亲的歌曲,很难得,也很出色,无论是歌词,曲调都是那么平实、亲切。较前一首歌曲在音乐风格上有所不同。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已日趋成熟,他们较乐意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去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简单的描述。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演唱中表达,在赏听中感受,通过音乐的感染,让学生用心感受亲情,懂得亲情,在享受亲情的同时学会感恩,学会报答。
2.知识目标:简单了解一些音乐元素,如调式、曲式、音乐风格等。
四、教学重点:
在音乐中感受亲情,表达亲情。学唱《母亲》歌曲。
五、教学难点:《母亲》的学唱及情感把握。
六、教具准备:
校本教材、钢琴、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播放张涵韵《妈妈我爱你》
2.导入:刚才我们欣赏的是超女张含韵演唱的歌曲《妈妈我爱你》,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真实细腻的语言,感人的画面表达了母女间爱与被爱的永远也无法割舍的情感,这种情感便叫亲情。下面就让我们在音乐中走进亲情,去感受父母给予我们的博大无私的爱。古往今来有关歌颂母亲的好诗美文、好听的歌曲、动人的故事很多请同学们说一说或唱一唱。
可能我们的母亲都很平凡,她们没有孟母三迁的壮志,也没有岳母刺字的豪情。但她们有的只是无私的奉献,让我们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她们有的是英文mother所赋予的新意。
3.学唱《母亲》词曲作者简介
①播放《母亲》引领同学感受歌曲的情绪,分析曲式结构,写出调式音阶,能否听出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 ②请学生简要分析作品(上述问题)歌曲旋律流畅,深沉大气,一气呵成。
③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④师生互动学习《母亲》(生朗读歌词:母亲伟大无私的爱描写得非常贴切。)
(师范唱、跟琴唱、难点乐句,师教唱)⑤跟MTV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演唱《母亲》。
4.“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同样也不能忘了咱的爸,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关于爸爸的歌《父亲和我》。在我们的印象中,父亲的形象总是那么的高大,威严、坚挺,好象总没有母亲那么容易亲近。古往今来,歌颂母亲的歌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而歌唱父亲的歌却很少,能够被传唱开的更是少得可怜,我个人认为《父亲和我》这首歌应该是较为出色的,无论是歌词、曲调都是那么平实、那么亲切,那种混合着崇敬的淡淡的忧伤使父亲的音乐形象完美而高大。
①师朗读歌词 ②赏听《父亲和我》,③作品分析与前曲比较:风格上有何不同,伴奏乐器是什么;(前者:民族风格 后者:流行摇滚风格 电声乐队伴奏)该曲曾荣获1991年第二届亚洲音乐节中国作品最高奖。腾格尔的演唱,声音高亢,苍劲有力,深沉内在。感情细腻而富有诗意。
5.学生活动:
请学生说一个亲情故事或说一句想对父母说的话。6.小结:也许我们的父母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没有英雄们的豪言壮语,但父母的爱比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父母的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亲情是血,友情如水,爱情好似麻辣烫,所以说血浓于水更热于麻辣烫。亲情是无私的,亲情也是无限的,亲情的一半是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另一半则是我们对父母的情。我们不仅要永远享受这种亲情,珍藏这种亲情,更要懂得亲情,学会感恩,知道报答。
7.播放歌曲《感恩的心》结束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