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20:5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努力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努力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

第一篇:努力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

努力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

从高等院校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接受培养和锻炼,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增加新血液、增添新活力、培养新骨干,是一个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正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后,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层面上,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这项工作。

一、严格标准要坚持。严把“入口关”,是做好选调生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整个选调工作中,必须坚持原则不动摇,坚持标准不放松,要求更严一些,门槛更高一些。一是特别保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选调生是领导班子的重要后备人选,要保证将来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手中,就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不能片面强调高学位,也不能一味强调院校品牌。因此,选调时要特别注重对选调对象政治素质的考察,重点选调学生党员、院系主要学生干部。二是注重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选调生培养的是党政领导人才,需要具体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高校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因为经常参与组织一些学生活动,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这方面有较好的锻炼,多数在工作后能很快适应环境,组织协调能力明显强于那些放宽条件的学生。三要注意有较好的基础知识。选调生培养的是全面的、协调发展的党政领导人才,除政治素质和能力要求外,还应对学业成绩做出较高要求,特别对一些基础功课要设定底线,成绩应偏高一些。同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和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应对外语、计算机水平作出限制,对法院等业务性较强部门的选调生还可以单独设定条件。

二、培养方向要明确。中组部要求:“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生到基层工作,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明确指出了选调生的培养方向,符合干部工作和选调生工作的实际,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单位和部门对选调生的培养方向存有模糊认识甚至是偏差,至少有两种表现:一是由于机关进入选调生作为机关进入的便捷渠道,往往在选调生到乡镇基层锻炼一年甚至不足一年,便纷纷借、调县以上机关;而是单位调入选调生后,仅作为一般公务员对待,缺少单独的培养目标和措施,使选调生的培养大打折扣。由于选调生被过快、过多地充实到上级党政机关,在一些地方事实上形成了“以县以上机关工作人员为主、以党政领导后备干部人选为辅”的选调生培养方向,既偏离了上级的要求,也导致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从实践情况和党政干部队伍实际看,选调生的培养方向,应在坚持中组部要求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重点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二是提拔使用重点应为充实县以下党政领导班子,特别优秀的可以考虑作为党政主要领导骨干来培养。

三、培养方式要灵活。选调生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常抓不懈,还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注重培养方式的经常性、多样性和针对性,并建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加强定期培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选调与培训的关系,建立选调生定期培训制度,将对选调生的培训列为各级干部培训的主要班次,优先推荐安排参加各类、各层次培训班次的,切实防止“选调时间不长、知识透支严重”现象的发生。二是注重基层实践。要强化基层锻炼、实践成才的育人理念,保证选调生基层锻炼的时间最低不能少于两年,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基层,接近群众;要坚持重心下移,使那些素质好、有发展潜力、适合从事基层领导工作的选调生锻炼在基层,提拔在基层,沉淀在基层,保证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有重组的后背骨干;要建立导师帮带制度,由基层单位党政副职轮流对他们进行结对帮扶,搞好传、帮、带,以缩短适应期;要有意识地安排选调生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交办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提高他们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大多岗锻炼。从内容上,要锻炼他们不同领域的工作技能,从机关业务扩展到社区、企业工作,从经济领域扩展到一时性套和文化领域,使他们经受方方面面的锻炼,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层级上,要加大上挂、下派的力度,把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派到上级机关学习,使他们了解上级宏观决策制定和组织协调的办法;把在机关工作具备丰富经验的优秀选调生安排到乡镇担任主要领导职务,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基层、积累经验、增强能力。从层次上,要把高、中、低岗位锻炼相结合,把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派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到国内知名企业学习锻炼、到国外接受培训。四是严格考核调整。要克服“一经选调,一直为选调生”的思想,建立选调生队伍的动态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加强试用期考核。试用期满,经组织考核,符合条件的才能转正;表现一般,不能适应基层工作的,取消公务员身份,由其另行择业。另一方面,要强化年度考核和经常性考察。对考察考核中反映一般、没有发展潜力的,考核不称职或连续两年基本称职的,以及有不良表现、不适应作选调生的,可保留公务员身份,及时调整出选调生队伍。

四、使用力度要加大。当前,选调生的使用仍然是选调生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哟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观念,坚持“讲台阶而不惟台阶”、“早压担子早成才”和“使用使最好的培养”的挂念,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地选拔使用选调生。其次,要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对试用期满的选调生,要及时安排具体协管或负责某一项工作,以便他们尽快缩短适应期;考核称职以上的,原则上都要纳入后备干部库;发展潜力大的,要及时充实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任职,可放到常务副职或担任党政正职,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空间。在选调生的使用中,应特别体现“四个优先”,即在干部换届时,优先选配选调生;职位空缺时,优先充实选调生;班子调整时,优先选配选调生;机构改革时,优先安排选调生,使他们小步快跑,加快成长步伐。第三,要拓宽使用渠道。适合从事党政工在的,要有计划地补充到党政机关;适合做企事业单位领导工作的,可提拔安排到企事业单位。适合在基层工作的,要优先提拔使用;不适应在基层工作或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的,可根据其专业特长,调整到专业技术岗位。

第二篇:努力改进思想作风

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

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指出,要‚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干部怎样改进这‚五风‛呢?

一、牢记宗旨改进思想作风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在作风建设中,思想作风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作风体现学风,思想作风决定领导作风,思想作风主导工作作风,思想作风支配生活作风。

党的思想作风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的指导下,在坚持和实践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格,是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的惯常表现。目前,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主观主义严重、思想僵化保守等思想作风上的现实表现。

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是我们党的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开展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理论教育,即对党员、干部进行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指出:‚现在在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中,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注意并切实解决好的是理想信念问题和思想作风问题,最需要加强的是理论教育。‛

改进思想作风核心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习近平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时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为人民服务,为新时期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点明了主题。

改进思想作风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的行为的内驱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终建成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想,也是支撑共产党人排除万难勇于奋进的坚定信念。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提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二、善于学习改进学风文风

学风体现党的精神面貌。重视抓好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毛泽东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习近平指出:‚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强调:‚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进行学习,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

改进学风,要在学习与实践统一上下功夫。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习近平强调:‚各级党校要大力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学员在学习培训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习收获体现到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而奋斗的实践上,体现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上,体现到自身的道德、品行、操守、价值观等高尚的精神追求上和党性修养上,体现到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实际行动上,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和行动相统一。‛

改进学风,要在丰富学习内容上下功夫。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因此,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内容上广博精深、兼收并蓄。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学习党史国史、党情国情,注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系统学习实现现代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好制胜的看家本领。

改进学风,要在改进文风上下功夫。文风体现学风,反映党风。党的历史经验表明,不良文风的总根源,主要在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腐化文风的实质就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习近平指出:‚文风与党风同社会风气是紧密相连的‛,‚党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2010年5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指出:‚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可以说一切不良文风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大力纠正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项重要任务。‛ 反对‚长、空、假‛,倡导‚短、实、新‛的文风和会风是习近平同志对改进文风和会风的总要求。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出,要改进文风‚一是短,二是实,三是新‛。而要做到这些,就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问题实质,了解实际情况。因此,改进文风会风的过程也是改进学风改进党风的过程。

改进学风,要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他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既要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新的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理论,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三、求真务实改进工作作风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必然要求,是凝聚民心、凝聚力量、增强全社会合力的必然要求。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下大决心改进工作作风。会议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时习近平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改进工作作风,要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习总书记指出:‚改进工作作风任务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的出台切实起到了改进工作作风的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明确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更好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但是‚八项规定‛出台至今,仍然有单位和个人不顾规定,违反‚八项规定‛,违规发放福利、违规使用公车、公款吃喝和公款旅游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加强八项规定的贯彻和落实仍然是改进工作作风工作的重点之一。

改进工作作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历史上看,我们党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时期,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能够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都与我们党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密不可分。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指出:‚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共产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本色。实现党的崇高理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所以广大党员和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改进工作作风,要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须成于实‛。务实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作风,也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品质。习近平在《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一文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 要增强工作执行力。改进工作作风重在效率的提高。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坚决克服会议多、文件多、事务性活动多的‚三多‛问题,坚持‚说了定、定了干,干必行、成必优‛的工作原则,脚踏实地办实事。

四、弘扬正气改进领导作风 在党的作风建设中,领导作风建设处于基础性和关键性地位,它不仅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关系到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效。

改进领导作风就要严以用权。严以用权是‚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要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就是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改进领导作风就要正确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实行集体领导,是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和工作方法。但在实行集体领导的过程中,也要强调个人分工负责。否则,集体领导就不能落到实处。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组织和组织、组织和个人、同志和同志、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等重要关系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设定和处理,不能缺位错位、本末倒臵。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都要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

改进领导作风就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领导工作中基本的领导方法和作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帮助同志,避免工作失误和建立领导威信的重要武器,对领导干部来讲,必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作为共产党人,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批评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切忌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

改进领导作风就要遵守党的纪律。遵守党的纪律是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重要的领导作风。对党的干部来说,遵守党的纪律非常重要。要自觉维护并遵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纪律原则,尊重和维护领导权威。2014年1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指出:‚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五、克己慎行改进生活作风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关乎党的形象和命运,关系国家能否长治久安。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是指领导干部在处理私人事务和家庭事务、处理和他人的非工作性质的社会交往事务等一切‚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中的行为和态度。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表率作用,领导干部身份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活作风并非个人的私事。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指出:‚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

当前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的,这是主流。但问题也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吃喝玩乐,挥霍无度。有的领导干部在饮食上十分铺张,讲究山珍海味、名酒佳酿。以出公差名义游览风景名胜;巧立名目,出国考察;挥金如土,穷奢极欲。二是在生活上攀比斗富,铺张浪费,讲究排场。三是好逸恶劳,不思进取。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享受,得过且过。四是迷恋女色,自甘堕落。这些不良的生活作风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群关系。

‚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领导干部因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其生活作风具有强大的示范性和辐射力,看似小事小节的生活作风,处处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生活作风如不加以监督规范,就会滋生贪污腐败。习近平指出:‚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很难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

习近平强调:‚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总书记以身示范,从赴广东考察工作时吃自助餐,到赴河北调研时吃大盆菜;从在湘西同村民一起摘柚子,到去北京庆丰包子铺排队点餐,到款待来大陆参访的连战伉俪吃家常菜,看似都是关乎言行的一些小事小节,但却反映出总书记良好的生活作风,给全国党员干部做出了典范。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开启了从严治党的新征程。总书记独特的作风建设思想,开辟了我们党作风建设新境界。

第三篇:改进选调生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选调生工作自1983年开始,已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已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选调生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必须与时俱进地系统思考这项工作的加强和改进问题。为此,四川省委组织部按照中组部的要求,在组织全省21个市(州)开展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抽调专门力量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4个市(州)及4个县,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市(州)委组织部、用人单位和选调生四个层面座谈会,对全省选调生队伍进行了摸底统计和个案分析。结合调研的情况,我们既着眼于回答中组部提出的问题,又注重理清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在对我省选调生工作进行简要回顾,对遇到的新情况进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我省选调生工作的简要回顾

1983年中组部下发《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中组发

[1983]10号)后,四川选调生工作开始起步,除1987至1991年中期因故有短暂间断外,一直持续至今,并且走过了一个由探索到实践、由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发展历程。到目前,我省选拔了一支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选调生队伍,全省共从高校中选调毕业生20批次,共5049人,其中大专426人,本科4039人,硕士564人,博士20人;35岁以下2958人;24年来,我省选调生队伍中先后产生省级干部1名,厅级干部19名,其中正职1名;县处干部458名,其中正职104名;乡科级干部800多名,其中正职382名;有3000多名选调生充实到了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随着选调生工作的不断深化,选调生队伍的不断扩大,不仅提升了基层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改善了干部队伍年龄和文化结构,而且为我们探索领导人才成才规律、更好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积累了有益经验。主要做法是:

1·1 领导重视,常抓不懈。省委领导非常关心选调生工作,曾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省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将这项工作作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举措来抓。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宏同志每年都亲自审定选调计划、考录、分配、培训方案,并作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比如,在选拔时批示,“选调生涉及这么多学生,而且生源多,大家对选调生工作很关注,原则、程序、工作都要抓细点”;在分配时批示,“选调生选拔工作前期工作不错,做了很细、很努力的工作。后期的安排、分配工作十分重要。首先要注意根据需求情况提出分配方案,分配上不能讲„关系‟,要讲条件、讲需求、讲原则”;在培养方面批示,“任何工作都有一个政策范围内的幅度,把这种幅度范围内的照顾是给那些„关系‟,还是给一些需理解和照顾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平民‟方向的情况,这既检验出我们的政策水平,也检验出我们„家‟的感情”。连续三年选调生岗前培训会魏宏同志都亲自到会讲话。全省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省委的要求,将选调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岗位目标进行考核。尽管24年来我省组织部门经历多次机构和人事变动,但是选调生工作始终做到有人抓、不断档,并且层层推进,不断深入、不断创新。如:乐山、眉山、雅安等市在选调生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了“三个落实”,即领导落实、机构落实、责任落实;绵阳、甘孜、阿坝等市(州)每年接收选调生时,都要召开隆重的见面会,由市(州)委组织部领导亲自介绍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2 严把入口,精心选调。为确保选调生质量,我们在选调过程中严格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努力把那些政治思想素质好、品学兼优的高校毕业生选调到基层工作。一是坚持公开选调。为体现“阳光”的招考政策,我们专门设定了咨询、监督电话、传真、电

子邮箱,并在网上开辟了“政策问答”专栏,对有关选调生政策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答复,对有关选调生工作的举报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变被动接受监督为主动接受监督。同时,为适应选调生考录改革的需求,我们从2006年开始建立了选调生考录网站,公开从报名到录用的全过程,有效的提高了选调生考录的社会公信力。二是改进考录方式。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变化和公务员公招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选调生考录。比如去年我们计划招考630名选调生,报考的人数达到了近万人。为解决以前“发达地区挤破头、边远地区无人问”,以及“想去基层的进不来、来了的不想去基层”或者“去了基层又想走”的现象,我们对选调生考录方式进行了改进,把以前的“组织分配”改为“双向选择”,把“统一划线”改为“分市州竞争”。这一改进带来了如下变化:报考成都的考生由前年总数的95%降到去年的17%,而报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考生由不到5%到超过50%,仅报考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的考生就达1000多人,平均竞争比达10∶1。虽然2007年总的录用计划比2006年减少了40%,但录用的选调生中到三州艰苦地区的是2006年的4倍。同时笔试的竞争比由前年的1·3∶1上升到3∶1。从笔试考录的结果看,艰苦边远地区和中等发达的城市基本一致,保证了各类地区选调生考录的质量。

1·3 加强管理,注重培养。选调生到基层以后,除组织的培养外,关键还是要靠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才能成长起来。因此,我们将提高选调生能力素质作为选调生工作的重点,全面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一是分类培训,重点培养。对新进选调生队伍的,抓好岗前培训,努力提高选调生的思想认识,帮助其尽快转变角色;对成长为科处级领导干部的,适时举办专题培训;对部分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进行重点培训,并组织县处级选调生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境)外考察学习。不少市(州)确定选调生直接领导或往届选调生为培养责任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选调生,缩短了新到基层选调生的适应期。自贡、内江等市(州)还定期不定期组织选调生到沿海发达城市学习培训。二是注重实践,加强锻炼。我们明确要求:选调生在同一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一般为二年左右)便进行轮岗交流或跨单位交流;要适当的将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交给他们,把他们放到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练;对一些有发展潜力,但又缺乏宏观工作经验的选调生,选送到上级机关、外地工作或挂职锻炼;同时,注意加强选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他们尽快走出以往的学生角色,主动融入现在的社会角色。按照这一要求,我省绵阳等市(州)纷纷建立选调生轮岗交流制度,上挂下派制度和外派锻炼制度,千方百计为选调生寻求社会实践和多岗锻炼的机会;一些市还把基层的范围由乡镇拓展到企业和部门下属单位。

1·4 科学用人,尽展其才。我们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把选调生的选拔使用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党政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努力把选调生队伍打造成高素质党政人才的重要基地。一是解放思想,大胆用人。在选调生的使用上,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和因循守旧的用人观,牢固树立“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对选调生的使用讲德才表现和实绩,坚持“不求完人看主流,不唯资力看能力”的原则,既重实绩,又看潜力,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对优秀选调生大胆提拔,大胆使用,及时把比较优秀成熟的选调生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为干部队伍年轻化注入生机与活力。乐山等市(州)纷纷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积极为德才突出的选调生搭台阶、竖梯子,让他们尽快的成长起来。二是抓住时机,适时提拔。抓住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和班子调整补充的契机,及时把条件成熟的优秀选调生推荐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如我省凉山等州(市)及时把经过实践锻炼,思想、业务均比较成熟的选调生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并针对选调生的特点,抓住县市、乡镇党政班子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换届,机关领导班子调整补充的契机,积极推荐优秀的选调生进入各级各类领导班子。三是跟踪管理,择优选调。经常利用下基层考察干部、开座谈会、培训等机会,对选调生进行分层次的跟

踪培养考察,对表现出色的及时推荐,大胆提拔使用,以此来鼓舞和激发选调生的积极性。近年来,省经委、省财政厅、省计生委等多家省级机关从选调生中遴选优秀人员补充到机关工作,省民委2006年一次性在选调生中招考了9人;彭州市2005年从川东、川南、川北商调了16名优秀选调生到该市工作;资阳、内江、宜宾等市在市级机关拿出岗位定向招考选调生。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2·1 准确把握选调生工作的定位。自1983年中央提出选调生制度后,中央先后多次对选调生定位作出政策性规定,由最初培养领导人才调整为“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重点是培养基层党政领导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这样一个变化,是基于时代任务和干部队伍状况的变化,基于国家实行公务员制度和现在选拔领导干部的方式方法、制度创新的变化,也是基于现在青年学生总体状况变化产生的。一是高校毕业生总体数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8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不到3万,现在已达500多万;83年四川高校毕业生2千人左右,现在已达20多万。二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也发生了极大变化。截止2006年底,乡镇党政班子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2·2%,有研究生438人,平均年龄在37·1岁;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45岁下的干部的比例从88年的28%,提高到2006年的73%, 35岁以下干部已占总数的1/3。形势的转变需要我们深入理解选调生工作的定位。对选调生工作的定位,我们认为,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到基层工作”。即选调生应分配到基层工作,而不是去“基层锻炼”。同时,还应明确“基层”的概念,“基层”一般指乡镇,偏远或落后地区可延伸到县级部门。二是“重点培养基层党政领导后备人选”。这是选调生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选调生工作的主要抓手。应当强调,这里的“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仍定位在基层,同

样,“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与“党政领导后备干部”不是同一概念。三是“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这里的“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应当是在基层培养起来的,与直接分配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有区别。这一定位既尊重干部成长的规律,又符合干部流动实际。准确把握选调生工作的定位,有利于消除对选调生及选调生工作的误解,明确选调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确保选调生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基于这一定位,我们认为选调生要有别于招一般的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宜少不宜多”,选择“宜精不宜粗”,管理“宜严不宜松”。

2·2 尽快与《公务员法》和现行干部管理制度对接配套。选调生政策是针对部分以特殊渠道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高校毕业生采取的特殊政策,这种特别政策的产生源于选调生在选拔进入公务员队伍时相对于目前基层公务员的比较优势,但这种优势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如果仅仅因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方式不同就采取特殊、优惠的政策,就会导致身份绝对化、待遇特殊化,就难免会让社会各界对此产生不公平的争议。因此,选调生从录用到管理,都不应与《公务员法》和现行干部管理制度相抵触,而应与其对接。

2·2·1 制度上要努力规范。按照《公务员法》要求,录用公务员必须有编制和职位空缺,选调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党政机关工作,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同时应明确,有编制和职位空缺的必须是具体的用人单位而不是一个地区,这样才能保证到基层党政机关工作的选调生的公务员身份,而不至成为编外人员。此外,选调生同其他公务员一样,必须严格实行一年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选调生晋升职务也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不允许缩短或取消试用期,更不能以培养选调生为由在试用期内超常规使用选调生。

2·2·2 政策上要尽快完善。建议中央组织部尽快制定与《公务员法》等政策相配套的选调生工作办法,统一明确选调生政策、方式,防止地方各自为政,以选拔选调生为由回避《公务员法》,把选调生当作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特殊通道。此外,在后期管理上建议中组部明确选调生管理相关政策,如与干部政策的配套,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衔接,等等,以规范这一工作。

2·2·3 使用上要体现公平。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期间,应有计划地培养其成为后备干部,为其成长为后备干部创造条件,如提供上挂下派机会、组织培训、参与急难险重工作、多岗锻炼等,但其是否能够成为后备干部还得依照一定程序,靠实绩说话,过群众关,不能因其选调生身份而优先甚至直接列入后备干部管理。在选调生到基层时,组织关注其健康成长,帮助解决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是合理的,但在其提拔使用时应与其他公务员一视同仁,不宜搞特殊照顾。

2·3 进一步改进选调生选拔方式。做好选调生工作,选才是基础,选才质量好可以缩短培养周期、提高成材率。基于选调生定位和基层工作实

际,选调生选拔既选“最优秀的大学生”,更要选“最满意的大学生、最适合的大学生”。因此,选调生选拔必须采取有别于面向社会公招的方式,标准要更高、程序要更严,只有这样,才能把那些真正有社会责任感,有公共服务意识,愿意并且能够从基层成长的高校毕业生选拔进来。

2·3·1 扩大选拔范围。要按《公务员法》规定,合理设定选拔条件,不过分强调学校名气和学历的高低,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公平参与竞争.一方面,可将选调范围扩大到所有符合条件的高校,并不再对单个学校限定名额,让所有符合条件的高校应届毕业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以同样的标准竞争;另一方面,可将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志愿者”、“一村(居)一名大学生计划”、“5000人计划”等活动并服务期满,表现优秀,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大学毕业生纳入选拔范围,并根据其规模、分布和素质结构单独设定选拔名额。

2·3·2 实行分类选拔。对应届毕业生和已在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应采取不同的选拔方法,要科学划定这两类考生的选拔名额,针对不同对象

考察侧重点应有不同。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应着重改进考试测评方法,考察其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对已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应着重完善推荐、公示等程序,考察其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改进笔试方法,在笔试内容中可增加基层工作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增加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律常

识,考试和心理测试等方面的新内容,从多角度考核,确保选优质量。此外,在面试和考察环节要有用人单位参与。基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有基层用人单位最清楚。学校好、学历高不一定就更适合基层工作,而那些有充分思想准备,对基层环境适应能力强,愿意到基层接受磨练,能真心为基层服务的才是最理想的人选。换言之,合适的就是最好的。面试环节可由省上统一规范面试内容和程序,市州委组织部集中面试;考察环节由市州组织用人单位深入学校集中进行考察,以确保人选质量。

2·3·3 增强选拔的针对性。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提早介入,把工作入点前置,加强与高校就业部门、学生组织的互动。如:在大

二、大三学生中有计划地组织基层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基层、了解农村,缩短适应期;派人到高校宣传动员,让他们理解选调之路,找到理想和现实的结合点。这样,既有利于发现和培养真正有志到基层去的高校毕业生,同时也避免无意去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误入”选调生队伍。其次,在制定选调计划、发布选调公告时在志愿中就应明确选调后的去向(具体到某单位,尽可能具体到某岗位),并详细介绍当地的情况,而不应

在统一录用后不分专业、不管需求,也不顾选调生个人实际搞硬性分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双向选择,让选调生到工作岗位后能够服气、安心。

2·4 进一步规范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在选调生的日常管理中应贯穿这样一种理念:对选调生应给予“关注”而不是给予“关照”,对选调生的管理应是“放手”而不是“放任”。工作中,应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2·4·1 淡化“选调”身份,让其融入基层。为消除基层用人单位对选调生的“镀金”思想,需淡化选调生的“选调”身份。一方面,要明确选调生是分配到基层工作,不是到基层“锻炼”,自参加工作起就成为基层的普通一员。另一方面,要明确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服务年限(至少2—3年)。在服务期内原则上不准调动,试用期间不能借用。这样,选调生才能真正在基层受到重视、得到重用,也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发挥作用。

2·4·2 下放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选调生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就应当融入公务员管理体系,而不应自成体系。因此,选调生日常管理应按照干部正常管理权限按级别管理,即撇开其选调生身份,是哪一级干部,该哪一级管就由哪一级管,并且按照选调生政策,明确管理责任,坚持“谁用人、谁管理、谁培养”。从这一意义上讲,选调生日常管理的主体重点就应是县、乡两级,而省、市两级主要是管政策、管规范。

2·4·3 整合管理资源,改进培养方式。可以多给选调生一些培养锻炼机会,但不宜将其作为特殊群体单独培养。在培训上不宜突显选调生群体的特殊性,应将选调生培训纳入现有统一公务员培训和干部培训体系。比如,普通选调生的培训工作最好是在现有的分级干部培训计划中,将其有

机整合进去,而不要越过干部管理权限由省上来组织专题培训。省上可定期举行优秀选调生表彰活动,以树立好的导向。此外,根据选调生工作定位和干部队伍实际,从基层调到市级以上机关工作的,在乡镇和县级机关工作成长为乡镇和县级机关正职领导干部的,因其自身条件与相当级别和身边同级相比不再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因而可不再进行政策倾斜,应按干部管理政策纳入同级干部培养体系。

第四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选调生工作的几点体会(在此定稿)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选调生工作的几点体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着眼于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长远大计,决定恢复选调生制度。通过近30年不断努力和探索,目前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选调生工作体系,选调生的选拔、培养、管理等各个环节职责明确、制度规范,形成了一支整体素质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选调生队伍。同时,广大选调生通过自身的奋斗业绩和奉献精神,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做好选调生工作的前提基础

高度重视并着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党的千秋大业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库尔勒市站在促进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着眼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战略高度认识和重视选调生工作,经常对选调生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要求接收单位在保证选调生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完善机制,制定政策,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使其心情舒畅、生活愉快、工作业绩较突出。市委有关领导也不定期深入接收单位,实地察看选调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亲自与选调生见面并提出希望和要求,进一步强调接收单位领导要在生活、政治、工作上给予选调生最大限度的关心照顾和支持。在领导的重视和亲自推动下,全市形成了重视、支持和参与选调生工作的良好氛围,为深入持续做好选调生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紧扣中心,强化教育是做好选调生工作的基本要求

加强党在基层执政的基础,关键要加强党的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马列主义水平,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信念。按照《自治州选调生培养、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库尔勒市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选调生,把选调生工作纳入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建立了“一线锻炼”模式,把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适时放在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上,压担子、定任务,实行轮岗、多岗位锻炼,引导和鼓励选调生扎根基层贡献聪明才智和干事创业。不断加强对选调生政治理论、领导科学、管理科学以及农村工作实用知识的教育培训,近年累计选派出4名选调生参加各类培训班9期。同时,深化培训机制,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优势,指定选调生所在单位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与选调生结成“1+1”、“2+1”帮带对子,手把手进行教育培养。组织部门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与选调生谈心交流,听取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汇报,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通过长期培养教育,使他们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成为党在基层执政的骨干力量。

三、创新机制,唯贤适用是做好选调生工作的重要举措

选调生是我们党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拔并跟踪培养的一个特殊干部群体和后备队伍,在优化党政班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库尔勒市积极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氛围,建立了“重点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干部提拔任用工作中,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大胆提拔任用选调生1名,现为团市委副书记,使优秀的选调生脱颖而出;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积极创造条件,适当放宽政策,坚持“用其所长、用其所愿、量才使用、人尽其才”的原则,鼓励和引导选调生参与公平竞争,焉耆县1名选调生以其专业优势,通过公开选拔被任命为我市统计局副局长。选调生的提拔任用,不但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活力,改善了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而且为各级党政机关培养造就了一批学历层次高、经过基层锻炼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领导人才,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四、把准方向,加强引导是做好选调生工作的有力保证

基层条件艰苦,生活不够便利。选调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基层,角色转变难、思想波动大,尤其是在工作几年以后,他们将面临提拔、婚姻、住房等诸多困扰,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帮助选调生渡过思想波动期,是保证选调生工作顺利推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选调生思想波动的规律。库尔勒市通过建立选调生定期考核制度、跟踪管理制度,对选调生单独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实行跟踪管理,要求选调生在工作和生活上的重大事项,必须及时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市委组织部报告,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平时,定期组织选调生汇报、交流工作和思想,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指派专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解除他们的思想问题。同时,还把思想政治工作和解决好选调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安心基层、扎根基层,积极做好工作。

五、深入调研,广泛交流是做好选调生工作的内在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知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已显示出强大生命力。选调生以其知识结构、专业优势以及工作能力深受各级党政机关青睐,具有很大的“市场”挖掘潜力。最近几年,库尔勒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选调生工作联系制度,定期召开选调生工作座谈会,由组织部门牵头,召集有选调生的单位领导交流做好选调生工作的情况或经验,总结成绩,寻找差距,研究改进工作的措施,并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于做得好的单位的工作经验和选调生中的先进事迹,及时进行总结和宣传。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提高了全市选调生工作的水平。

此外,做好选调生工作还离不开选调生本人的工作努力,这也是选调生成长进步的基础。选调生要通过不断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实践锻炼,以实际行动赢取人民群众的信任,方能在基层干出一番事业,才能保证选调生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选调生工作自1983年开始,已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已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选调生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必须与时俱进地系统思考这项工作的加强和改进问题。为此,四川省委组织部按照中组部的要求,在组织全省21个市(州)开展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抽调专门力量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4个市(州)及4个县,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市(州)委组织部、用人单位和选调生四个层面座谈会,对全省选调生队伍进行了摸底统计和个案分析。结合调研的情况,我们既着眼于回答中组部提出的问题,又注重理清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在对我省选调生工作进行简要回顾,对遇到的新情况进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我省选调生工作的简要回顾

1983年中组部下发《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中组发

[1983]10号)后,四川选调生工作开始起步,除1987至1991年中期因故有短暂间断外,一直持续至今,并且走过了一个由探索到实践、由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发展历程。到目前,我省选拔了一支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选调生队伍,全省共从高校中选调毕业生20批次,共5049人,其中大专426人,本科4039人,硕士564人,博士20人;35岁以下2958人;24年来,我省选调生队伍中先后产生省级干部1名,厅级干部19名,其中正职1名;县处干部458名,其中正职104名;乡科级干部800多名,其中正职382名;有3000多名选调生充实到了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随着选调生工作的不断深化,选调生队伍的不断扩大,不仅提升了基层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改善了干部队伍年龄和文化结构,而且为我们探索领导人才成才规律、更好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积累了有益经验。主要做法是:

1·1 领导重视,常抓不懈。省委领导非常关心选调生工作,曾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省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将这项工作作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举措来抓。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宏同志每年都亲自审定选调计划、考录、分配、培训方案,并作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比如,在选拔时批示,“选调生涉及这么多学生,而且生源多,大家对选调生工作很关注,原则、程序、工作都要抓细点”;在分配时批示,“选调生选拔工作前期工作不错,做了很细、很努力的工作。后期的安排、分配工作十分重要。首先要注意根据需求情况提出分配方案,分配上不能讲„关系‟,要讲条件、讲需求、讲原则”;在培养方面批示,“任何工作都有一个政策范围内的幅度,把这种幅度范围内的照顾是给那些„关系‟,还是给一些需理解和照顾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平民‟方向的情况,这既检验出我们的政策水平,也检验出我们„家‟的感情”。连续三年选调生岗前培训会魏宏同志都亲自到会讲话。全省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省委的要求,将选调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岗位目标进行考核。尽管24年来我省组织部门经历多次机构和人事变动,但是选调生工作始终做到有人抓、不断档,并且层层推进,不断深入、不断创新。如:乐山、眉山、雅安等市在选调生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了“三个落实”,即领导落实、机构落实、责任落实;绵阳、甘孜、阿坝等市(州)每年接收选调生时,都要召开隆重的见面会,由市(州)委组织部领导亲自介绍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2 严把入口,精心选调。为确保选调生质量,我们在选调过程中严格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努力把那些政治思想素质好、品学兼优的高校毕业生选调到基层工作。一是坚持公开选调。为体现“阳光”的招考政策,我们专门设定了咨询、监督电话、传真、电

子邮箱,并在网上开辟了“政策问答”专栏,对有关选调生政策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答复,对有关选调生工作的举报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变被动接受监督为主动接受监督。同时,为适应选调生考录改革的需求,我们从2006年开始建立了选调生考录网站,公开从报名到录用的全过程,有效的提高了选调生考录的社会公信力。二是改进考录方式。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变化和公务员公招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选调生考录。比如去年我们计划招考630名选调生,报考的人数达到了近万人。为解决以前“发达地区挤破头、边远地区无人问”,以及“想去基层的进不来、来了的不想去基层”或者“去了基层又想走”的现象,我们对选调生考录方式进行了改进,把以前的“组织分配”改为“双向选择”,把“统一划线”改为“分市州竞争”。这一改进带来了如下变化:报考成都的考生由前年总数的95%降到去年的17%,而报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考生由不到5%到超过50%,仅报考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的考生就达1000多人,平均竞争比达10∶1。虽然2007年总的录用计划比2006年减少了40%,但录用的选调生中到三州艰苦地区的是2006年的4倍。同时笔试的竞争比由前年的1·3∶1上升到3∶1。从笔试考录的结果看,艰苦边远地区和中等发达的城市基本一致,保证了各类地区选调生考录的质量。

1·3 加强管理,注重培养。选调生到基层以后,除组织的培养外,关键还是要靠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才能成长起来。因此,我们将提高选调生能力素质作为选调生工作的重点,全面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一是分类培训,重点培养。对新进选调生队伍的,抓好岗前培训,努力提高选调生的思想认识,帮助其尽快转变角色;对成长为科处级领导干部的,适时举办专题培训;对部分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进行重点培训,并组织县处级选调生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境)外考察学习。不少市(州)确定选调生直接领导或往届选调生为培养责任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选调生,缩短了新到基层选调生的适应期。自贡、内江等市(州)还定期不定期组织选调生到沿海发达城市学习培训。二是注重实践,加强锻炼。我们明确要求:选调生在同一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一般为二年左右)便进行轮岗交流或跨单位交流;要适当的将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交给他们,把他们放到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练;对一些有发展潜力,但又缺乏宏观工作经验的选调生,选送到上级机关、外地工作或挂职锻炼;同时,注意加强选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他们尽快走出以往的学生角色,主动融入现在的社会角色。按照这一要求,我省绵阳等市(州)纷纷建立选调生轮岗交流制度,上挂下派制度和外派锻炼制度,千方百计为选调生寻求社会实践和多岗锻炼的机会;一些市还把基层的范围由乡镇拓展到企业和部门下属单位。

1·4 科学用人,尽展其才。我们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把选调生的选拔使用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党政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努力把选调生队伍打造成高素质党政人才的重要基地。一是解放思想,大胆用人。在选调生的使用上,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和因循守旧的用人观,牢固树立“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对选调生的使用讲德才表现和实绩,坚持“不求完人看主流,不唯资力看能力”的原则,既重实绩,又看潜力,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对优秀选调生大胆提拔,大胆使用,及时把比较优秀成熟的选调生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为干部队伍年轻化注入生机与活力。乐山等市(州)纷纷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积极为德才突出的选调生搭台阶、竖梯子,让他们尽快的成长起来。二是抓住时机,适时提拔。抓住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和班子调整补充的契机,及时把条件成熟的优秀选调生推荐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如我省凉山等州(市)及时把经过实践锻炼,思想、业务均比较成熟的选调生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并针对选调生的特点,抓住县市、乡镇党政班子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换届,机关领导班子调整补充的契机,积极推荐优秀的选调生进入各级各类领导班子。三是跟踪管理,择优选调。经常利用下基层考察干部、开座谈会、培训等机会,对选调生进行分层次的跟

踪培养考察,对表现出色的及时推荐,大胆提拔使用,以此来鼓舞和激发选调生的积极性。近年来,省经委、省财政厅、省计生委等多家省级机关从选调生中遴选优秀人员补充到机关工作,省民委2006年一次性在选调生中招考了9人;彭州市2005年从川东、川南、川北商调了16名优秀选调生到该市工作;资阳、内江、宜宾等市在市级机关拿出岗位定向招考选调生。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2·1 准确把握选调生工作的定位。自1983年中央提出选调生制度后,中央先后多次对选调生定位作出政策性规定,由最初培养领导人才调整为“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重点是培养基层党政领导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这样一个变化,是基于时代任务和干部队伍状况的变化,基于国家实行公务员制度和现在选拔领导干部的方式方法、制度创新的变化,也是基于现在青年学生总体状况变化产生的。一是高校毕业生总体数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8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不到3万,现在已达500多万;83年四川高校毕业生2千人左右,现在已达20多万。二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也发生了极大变化。截止2006年底,乡镇党政班子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2·2%,有研究生438人,平均年龄在37·1岁;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45岁下的干部的比例从88年的28%,提高到2006年的73%, 35岁以下干部已占总数的1/3。形势的转变需要我们深入理解选调生工作的定位。对选调生工作的定位,我们认为,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到基层工作”。即选调生应分配到基层工作,而不是去“基层锻炼”。同时,还应明确“基层”的概念,“基层”一般指乡镇,偏远或落后地区可延伸到县级部门。二是“重点培养基层党政领导后备人选”。这是选调生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选调生工作的主要抓手。应当强调,这里的“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仍定位在基层,同

样,“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与“党政领导后备干部”不是同一概念。三是“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这里的“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应当是在基层培养起来的,与直接分配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有区别。这一定位既尊重干部成长的规律,又符合干部流动实际。准确把握选调生工作的定位,有利于消除对选调生及选调生工作的误解,明确选调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确保选调生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基于这一定位,我们认为选调生要有别于招一般的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宜少不宜多”,选择“宜精不宜粗”,管理“宜严不宜松”。

2·2 尽快与《公务员法》和现行干部管理制度对接配套。选调生政策是针对部分以特殊渠道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高校毕业生采取的特殊政策,这种特别政策的产生源于选调生在选拔进入公务员队伍时相对于目前基层公务员的比较优势,但这种优势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如果仅仅因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方式不同就采取特殊、优惠的政策,就会导致身份绝对化、待遇特殊化,就难免会让社会各界对此产生不公平的争议。因此,选调生从录用到管理,都不应与《公务员法》和现行干部管理制度相抵触,而应与其对接。

2·2·1 制度上要努力规范。按照《公务员法》要求,录用公务员必须有编制和职位空缺,选调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党政机关工作,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同时应明确,有编制和职位空缺的必须是具体的用人单位而不是一个地区,这样才能保证到基层党政机关工作的选调生的公务员身份,而不至成为编外人员。此外,选调生同其他公务员一样,必须严格实行一年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选调生晋升职务也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不允许缩短或取消试用期,更不能以培养选调生为由在试用期内超常规使用选调生。

2·2·2 政策上要尽快完善。建议中央组织部尽快制定与《公务员法》等政策相配套的选调生工作办法,统一明确选调生政策、方式,防止地方各自为政,以选拔选调生为由回避《公务员法》,把选调生当作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特殊通道。此外,在后期管理上建议中组部明确选调生管理相关政策,如与干部政策的配套,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衔接,等等,以规范这一工作。

2·2·3 使用上要体现公平。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期间,应有计划地培养其成为后备干部,为其成长为后备干部创造条件,如提供上挂下派机会、组织培训、参与急难险重工作、多岗锻炼等,但其是否能够成为后备干部还得依照一定程序,靠实绩说话,过群众关,不能因其选调生身份而优先甚至直接列入后备干部管理。在选调生到基层时,组织关注其健康成长,帮助解决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是合理的,但在其提拔使用时应与其他公务员一视同仁,不宜搞特殊照顾。

2·3 进一步改进选调生选拔方式。做好选调生工作,选才是基础,选才质量好可以缩短培养周期、提高成材率。基于选调生定位和基层工作实

际,选调生选拔既选“最优秀的大学生”,更要选“最满意的大学生、最适合的大学生”。因此,选调生选拔必须采取有别于面向社会公招的方式,标准要更高、程序要更严,只有这样,才能把那些真正有社会责任感,有公共服务意识,愿意并且能够从基层成长的高校毕业生选拔进来。

2·3·1 扩大选拔范围。要按《公务员法》规定,合理设定选拔条件,不过分强调学校名气和学历的高低,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公平参与竞争.一方面,可将选调范围扩大到所有符合条件的高校,并不再对单个学校限定名额,让所有符合条件的高校应届毕业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以同样的标准竞争;另一方面,可将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志愿者”、“一村(居)一名大学生计划”、“5000人计划”等活动并服务期满,表现优秀,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大学毕业生纳入选拔范围,并根据其规模、分布和素质结构单独设定选拔名额。

2·3·2 实行分类选拔。对应届毕业生和已在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应采取不同的选拔方法,要科学划定这两类考生的选拔名额,针对不同对象

考察侧重点应有不同。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应着重改进考试测评方法,考察其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对已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应着重完善推荐、公示等程序,考察其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改进笔试方法,在笔试内容中可增加基层工作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增加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律常

识,考试和心理测试等方面的新内容,从多角度考核,确保选优质量。此外,在面试和考察环节要有用人单位参与。基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有基层用人单位最清楚。学校好、学历高不一定就更适合基层工作,而那些有充分思想准备,对基层环境适应能力强,愿意到基层接受磨练,能真心为基层服务的才是最理想的人选。换言之,合适的就是最好的。面试环节可由省上统一规范面试内容和程序,市州委组织部集中面试;考察环节由市州组织用人单位深入学校集中进行考察,以确保人选质量。

2·3·3 增强选拔的针对性。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提早介入,把工作入点前置,加强与高校就业部门、学生组织的互动。如:在大

二、大三学生中有计划地组织基层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基层、了解农村,缩短适应期;派人到高校宣传动员,让他们理解选调之路,找到理想和现实的结合点。这样,既有利于发现和培养真正有志到基层去的高校毕业生,同时也避

免无意去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误入”选调生队伍。其次,在制定选调计划、发布选调公告时在志愿中就应明确选调后的去向(具体到某单位,尽可能具体到某岗位),并详细介绍当地的情况,而不应在统一录用后不分专业、不管需求,也不顾选调生个人实际搞硬性分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双向选择,让选调生到工作岗位后能够服气、安心。

2·4 进一步规范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在选调生的日常管理中应贯穿这样一种理念:对选调生应给予“关注”而不是给予“关照”,对选调生的管理应是“放手”而不是“放任”。工作中,应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2·4·1 淡化“选调”身份,让其融入基层。为消除基层用人单位对选调生的“镀金”思想,需淡化选调生的“选调”身份。一方面,要明确选调生是分配到基层工作,不是到基层“锻炼”,自参加工作起就成为基层的普通一员。另一方面,要明确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服务年限(至少2—3年)。在服务期内原则上不准调动,试用期间不能借用。这样,选调生才能真正在基层受到重视、得到重用,也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发挥作用。

2·4·2 下放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选调生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就应当融入公务员管理体系,而不应自成体系。因此,选调生日常管理应按照干部正常管理权限按级别管理,即撇开其选调生身份,是哪一级干部,该哪一级管就由哪一级管,并且按照选调生政策,明确管理责任,坚持“谁用人、谁管理、谁培养”。从这一意义上讲,选调生日常管理的主体重点就应是县、乡两级,而省、市两级主要是管政策、管规范。

2·4·3 整合管理资源,改进培养方式。可以多给选调生一些培养锻炼机会,但不宜将其作为特殊群体单独培养。在培训上不宜突显选调生群体的特殊性,应将选调生培训纳入现有统一公务员培训和干部培训体系。比如,普通选调生的培训工作最好是在现有的分级干部培训计划中,将其有

机整合进去,而不要越过干部管理权限由省上来组织专题培训。省上可定期举行优秀选调生表彰活动,以树立好的导向。此外,根据选调生工作定位和干部队伍实际,从基层调到市级以上机关工作的,在乡镇和县级机关工作成长为乡镇和县级机关正职领导干部的,因其自身条件与相当级别和身边同级相比不再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因而可不再进行政策倾斜,应按干部管理政策纳入同级干部培养体系。

(本文为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调研成果,课题组组长为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佳;副组长为原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干部一处处长,现任四川省人事厅副厅长李泽远;成员为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副处长、考评中心主任杨程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调研员肖捷,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副调研员周敏,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副调研员孙龙,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人才办干部乔兴勇,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副主任科员王川。)

下载努力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努力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努力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观念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价值地位的认识,认清自已在数学教学中地位、责任,以及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对教师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策略、教学设计能力......

    认清形势强化服务,努力改进办公室工作

    认清形势强化服务努力改进办公室工作政府机关办公室作为政府部门的参谋部、指挥部、统管部具有穿针引线、上传下达,为领导创造良好的决策环境,为基层、群众提供良好的办事环境......

    “选调生”要努力增强“六种意识”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一批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被组织人事部门选派到基层,成为令人羡慕的“选调生”。“选调生”参加了工作,不是有了享受的机会,而只是拿到了一个为党工作、为人民服......

    评估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评估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薛庄小学姜丽丽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能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决 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遵守《中小学教......

    认真学习实践 努力改进提升

    认真学习实践努力改进提升——教育实践活动乡领导班子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2014年**月**日)***3月31日,全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认真系统的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深......

    改进措施及努力方向(五篇)

    改进措施及努力方向 油坊街小学李白羽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耐心,特别是遇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时,教语文兼班主任的我心躁气急,对此类学生有时难免恶语相击,大声训斥,偶尔对学......

    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

    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 1、进一步增强理论功底,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 制定更加具体的学习制度、学习计划,灵活集中学习、个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但要完成学习的数量,还要保证......

    选调生工作交流材料

    优化环境 倾注情感 力促选调生健康成长 ——泸沽湖镇选调生工作交流材料 镇党委书记 杨雪松 (2010年7月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选调生朋友们: 选调生是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做好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