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餐饮业的未来在哪里
中国餐饮业的未来在哪里?
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和火锅连锁店小肥羊昨日就收购达成协议,百胜已向小肥羊提出以每股6.5港元现金收购93.2%股权,余下的6.8%股权由小肥羊创始人张钢、陈洪凯持有,收购完成后小肥羊将在港交所退市。
百胜收购小肥羊,中国餐饮业的未来在哪里?
这不仅意味着小肥羊可能从此成为肯德基的兄弟企业,也意味着这只曾经的“中国火锅第一股”将有可能成为“中餐退市第一股”(被百胜私有化)。此前百胜是小肥羊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7.2%。
今年47岁的张钢1999年创建小肥羊,他在创业第10个年头时将小肥羊推向资本市场,小肥羊的规模和声望随后达到中餐企业的顶峰。有趣的是,上市之初张钢称要打造“中国的百胜”,但最终却决定将小肥羊控股权出让给百胜。
“带头大哥”包头发家
“”小肥羊团队对张钢确实非常忠诚,所有人的股权都是张钢给的,所有人的忠诚都是对张钢的。“王岱宗说。”
张钢是内蒙古包头人,他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下海经商,从倒腾服装到BP机再到经营小肥羊,张钢称他生意越做越大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看人准”;他的部下称这一特质为“原始的精明”。张钢因此在包头结识了一批兄弟,其行事准则是义字当先。
2002年,他力邀时任蒙牛副总裁的孙先红(现任小肥羊董事)和卢文兵(现任小肥羊首席执行官)加盟时,就拿出了小肥羊5%的股权,每股作价一元。
“张钢当时给我股份,并不是因为小肥羊缺钱,”孙先红回忆起当年入股小肥羊时,依然竖起拇指称赞张钢仗义,“当时很多人想入但进不去,人家只要是看人。”
张钢对孙先红说:“你啥时候有钱啥时候给我,没钱我给你垫上。”这种情形下,孙先红咬牙将家里所有的钱腾空,入股小肥羊。
孙先红和卢文兵加入后不久,小肥羊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张钢依然靠他的“相人术”,首先从内部引进资金,除了在包头结识的一批兄弟获得股权之外,远在深圳、上海的内蒙古籍大区代理也由加盟商成为创业团队成员。
2005年12月,小肥羊股东总数达到了49位,小肥羊各地分公司的全部股东更是超过500人。张钢和他的创业拍档陈洪凯的股权从一开始的100%稀释到40%。
这些股东就像是一群被团结起来的兄弟,包头乃至内蒙古的企业很依赖这种“道义”的纽带,这是地域商业文化的特征之一。张钢对自己“带头大哥”的角色颇为自信:“假设有一天小肥羊全部都完蛋了,我相信自己还能站起来。因为我有一个非常好非常团结的团队。这个团队永远不会倒。在我做通讯行业的时候的一些老员工,现在还跟着我干。”“外来者”王岱宗曾在2006年发起并执行英国私募基金3i对小肥羊的投资,并在2007年10月加入小肥羊,任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在小肥羊度过了三年职业生涯。他对包头企业特征的评价是:“任何一个企业有动静,其他都会知道,你逃不了这个圈子,政界、商界都非常紧地联系在一起。”“小肥羊团队对张钢确实非常忠诚,所有人的股权都是张钢给的,所有人的忠诚都是对张钢的。”王岱宗说,在3i决定投资小肥羊的时候,这一团队被盛赞为“有凝聚力”的团队,张钢的品质也被描述为“大气”和“乐于分享”。
引入3i和普凯投资基金的共同投资时,张钢期望对小肥羊的经营进行改善,并冲击上市。出于信任,张钢曾说服众股东,放弃了当时出价较高的高盛。3i 又对症下药为小肥羊聘请了原肯德基香港公司行政总裁杨耀强,由其出任小肥羊独立董事。杨耀强同样获得了张钢给予的一部分股权激励,后来又以首席运营官(COO)的身份帮助小肥羊赴港上市。
然而,王岱宗、杨耀强等人最后都以出走收场。他们为何难以在小肥羊施展拳脚呢?
相信兄弟,还是相信COO?
“当得知王岱宗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张钢在电话里对孙先红说:”他就是只狼啊。“”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在香港上市,这是小肥羊“做中国百胜”开始的时刻。变身为公众公司后,表面上来看,张钢同样是一个懂得放权的人,很少涉足小肥羊的具体经营。他再一次强调自己的用人理念:“我实行的是人治化管理。我们大部分都是合作多年的朋友。彼此信任。我用人很简单,只要我看中了你,觉得你人品没问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对我忠心,那我给你一个总经理,你好好当就是了。”
但张钢的放权给了杨耀强更大压力,一位小肥羊前高管称,杨耀强就好比被丢到风浪里,却没有获得张钢更多支持。所谓的“风浪”,正是创业团队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不和,这个时候,除了地缘因素外,各不相同的利益取向也是矛盾产生的原因。王岱宗称,小肥羊上市之后,对创业团队而言,一大任务已经完成,“他们的着眼点从此放在股票价格上了”。
上市一年后,杨耀强频频被攻击浪费和开店不力。按照杨耀强为小肥羊带来的新设计理念,每开一家店的费用都要提高。小肥羊上市之初也作出承诺,从 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内,新开设150家自营店并翻新50间老店。这意味着小肥羊要从每年新开10家店的速度提高到每年新开40家至50家店,杨耀强疲于应对,不凑巧的是出现了几家亏损新店。
矛盾最终集中到张钢面前,这个拥有绝对话语权的“领头羊”必须做出一个决定:支持谁,否定谁。“他肯定是相信他们内蒙古创业团队。”王岱宗说,“张钢和他的那帮兄弟们的私人关系非常非常好,他有话不能和小肥羊管理团队说,但会和圈子里的兄弟说。他对管理层的信任不及对兄弟的信任。”
最终,杨耀强在2009年12月2日离开小肥羊,王岱宗则在2010年9月30日辞职。他们所在的那两三年,小肥羊的利润不断走高——2008年至2010年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33亿元、1.55亿元。
在王岱宗看来,小肥羊的内部纷争是内蒙古的草根文化与欧美文化的难以融合,但孙先红以张钢的开放精神反驳:“你查一查张钢的护照,他全世界走的地方很多。今年我已经跟他去过两次新西兰了。张钢的眼光很超前,他已经想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中国资源环境是怎么样的。”孙先红同样是内蒙人。
直到今天,小肥羊股东和非内蒙古籍的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还无法化解,孙先红在记者面前嘀咕:“企业再让他们(王岱宗、杨耀强等人)管就完了。”王岱宗则说:“如果张钢真的更接近百胜的思路,他不会说百胜的东西不适用于我。”
当南方周末记者向张钢本人求证一些事宜时,他以香港联交所的规则为由婉拒。他得知王岱宗接受采访时,在电话里对孙先红说,“他就是只狼啊。”
“外援”离开之后
“”他们怎么适应百胜的要求,能不能生存下来,这是很大的难题,张钢肯定得想怎么样对得起兄弟。“”
虽然职业经理人团队推行的百胜模式后来遭到了张钢的否定,但百胜集团对张钢一直充满吸引力。
张钢为了吸引百胜进来,甚至劝说管理层卖掉股份。当时百胜购买管理层股票的价格是每股2.4港币,市场获悉百胜入股的消息后,小肥羊的股价很快涨到3港币,“只有百胜进来,股价才会更高;百胜如果不进来,股价就这样了。”张钢如此说服管理层团队。
2009年3月,随着小肥羊战略投资者3i集团和普凯退出,百胜通过旗下投资公司收购3i和普凯持有的小肥羊13.92% 股权,同时向小肥羊控股股东收购6.07%股权。
但百胜的态度并不符合张钢的预期。张钢希望这家国际知名餐饮集团的加入,在提振投资者对小肥羊投资信心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好的管理经验。“但百胜进来以后没有花力气做任何改变,一点都没有。”王岱宗说,他当时负责小肥羊引入百胜的谈判。
百胜选择了一种低调、渐进的路线,一开始只派中国区事业部总裁苏敬轼和副总裁顾浩钟担任小肥羊非执行董事。虽然其最终愿望是控股小肥羊,但由于并不熟悉火锅业务,参股前期的目的只在于获取信息;又因张钢在小肥羊绝对的控制权,百胜期望和大股东处好关系。小肥羊由此陷入增长困境:投资人没有带来更多新意,外部引进的职业经理人无法进行太多改革。
百胜于2009年10月21日再次增持小肥羊,持股比例增至27.3%,与张钢的持股团队——第一大股东Possible Way的股权比例仅相差2.7%。百胜的增持同样来自于张钢等人的出售。
2010年5月,张钢等多名董事再次通过与配售代理签订配售协议进行大规模减持,总计出售4460.49万股小肥羊的股份,共从中套现约1.88亿港元。配售股份共占小肥羊总股本的约4.34%。配售完成后,张钢对小肥羊的持股比例降至2.41%。
一年后,百胜提出以现金收购小肥羊全部股权。此时,小肥羊业绩站上历史最好水平。
但随后,随着唯一一任职业经理人团队离职,小肥羊开店速度放缓,当年雄心勃勃的增长计划恐难实现,2011年1-4月,小肥羊业绩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张钢显然有意抓住时机将小肥羊卖个好价钱。
不过,对百胜来说,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张钢在小肥羊中始终有着绝对话语权。基于此,百胜邀请张钢继续一同参股小肥羊。可以预见,在其收购合同里,对于张钢的任职将可能约定一个过渡期,以保证将小肥羊顺利交接到百胜手里。
小肥羊团队同样也会面临另一种强势文化的入驻,“收购对员工的影响很大,大家会想我的饭碗能不能保住。他们怎么适应百胜的要求,能不能生存下来,这是很大的难题,张钢肯定得想怎么样对得起兄弟。”孙先红感慨道。
5月3日,小肥羊通过港交所称,将刊发一项关于公司收购和合并守则的公告。
第二篇:中国餐饮业的未来在哪里
中国餐饮业的未来在哪里?
集团主席 述 股本(股)每手股数
张钢
业务概该公司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从事运营全套服务连锁餐厅,提供餐饮服务以及销售相关
食品。1027928970 1000
每股盈利
0.172
小肥羊近两年股权变动一览 时间
出售方
受让方
金额
合共4.93亿港元
约3亿港元 1.878亿港元
英国3i私募及普凯投资基金出售13.92%股权,以及possble way出
2009年3月 百胜
售6.07%股权 2009年11月
possible way出售公司约7.3%股份
百胜 不详(非百胜)
2010年5月 小肥羊控股股东possible way出售公司约4.34%股份
主要控股股东一览(2010年年报)名称
身份
股份数目
占已发行股本百分比
Possible Way International Limited(Possible Way)权益拥有人
Yum!Brands, Inc.(Yum)
FIL Limited FMR LLC
董事持股一览(2010年年报)
董事名称 于本公司的身份/权益种类 张钢陈洪凯
受控制法团的权益/ 个人权益 个人权益/ 全权信托的创始人
所持股份/相关股份总数 3091000 21,810,626 8,819,122 234,103
收购股份协定约方之权益
受控制法团之权益 收购股份协定约方之权益 投资经理 投资经理
308,301,875 29.88% 280,571,030 27.19% 280,571,030 27.19% 308,301,875 29.88% 63,160,000 6.12% 63,048,000 6.11%
总计9,053,225
所占百分比0.88%
24,901,626 2.41%
卢文兵
张占海
王建海
李宝芳 个人权益 个人权益 个人权益 个人权益 6,531,944 2,033,343 750,000 6,047,3210.63% 0.20% 0.07% 0.59%
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和火锅连锁店小肥羊昨日就收购达成协议,百胜已向小肥羊提出以每股6.5港元现金收购93.2%股权,余下的6.8%股权由小肥羊创始人张钢、陈洪凯持有,收购完成后小肥羊将在港交所退市。
百胜收购小肥羊,中国餐饮业的未来在哪里?
这不仅意味着小肥羊可能从此成为肯德基的兄弟企业,也意味着这只曾经的“中国火锅第一股”将有可能成为“中餐退市第一股”(被百胜私有化)。此前百胜是小肥羊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7.2%。今年47岁的张钢1999年创建小肥羊,他在创业第10个年头时将小肥羊推向资本市场,小肥羊的规模和声望随后达到中餐企业的顶峰。有趣的是,上市之初张钢称要打造“中国的百胜”,但最终却决定将小肥羊控股权出让给百胜。
“带头大哥”包头发家
“”小肥羊团队对张钢确实非常忠诚,所有人的股权都是张钢给的,所有人的忠诚都是对张钢的。“王岱宗说。”
张钢是内蒙古包头人,他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下海经商,从倒腾服装到BP机再到经营小肥羊,张钢称他生意越做越大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看人准”;他的部下称这一特质为“原始的精明”。张钢因此在包头结识了一批兄弟,其行事准则是义字当先。
2002年,他力邀时任蒙牛副总裁的孙先红(现任小肥羊董事)和卢文兵(现任小肥羊首席执行官)加盟时,就拿出了小肥羊5%的股权,每股作价一元。
“张钢当时给我股份,并不是因为小肥羊缺钱,”孙先红回忆起当年入股小肥羊时,依然竖起拇指称赞张钢仗义,“当时很多人想入但进不去,人家只要是看人。”
张钢对孙先红说:“你啥时候有钱啥时候给我,没钱我给你垫上。”这种情形下,孙先红咬牙将家里所有的钱腾空,入股小肥羊。
孙先红和卢文兵加入后不久,小肥羊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张钢依然靠他的“相人术”,首先从内部引进资金,除了在包头结识的一批兄弟获得股权之外,远在深圳、上海的内蒙古籍大区代理也由加盟商成为创业团队成员。
2005年12月,小肥羊股东总数达到了49位,小肥羊各地分公司的全部股东更是超过500人。张钢和他的创业拍档陈洪凯的股权从一开始的100%稀释到40%。
这些股东就像是一群被团结起来的兄弟,包头乃至内蒙古的企业很依赖这种“道义”的纽带,这是地域商业文化的特征之一。张钢对自己“带头大哥”的角色颇为自信:“假设有一天小肥羊全部都完蛋了,我相信自己还能站起来。因为我有一个非常好非常团结的团队。这个团队永远不会倒。在我做通讯行业的时候的一些老员工,现在还跟着我干。”“外来者”王岱宗曾在2006年发起并执行英国私募基金3i对小肥羊的投资,并在2007年10月加入小肥羊,任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在小肥羊度过了三年职业生涯。他对包头企业特征的评价是:“任何一个企业有动静,其他都会知道,你逃不了这个圈子,政界、商界都非常紧地联系在一起。”“小肥羊团队对张钢确实非常忠诚,所有人的股权都是张钢给的,所有人的忠诚都是对张钢的。”王岱宗说,在3i决定投资小肥羊的时候,这一团队被盛赞为“有凝聚力”的团队,张钢的品质也被描述为“大气”和“乐于分享”。
引入3i和普凯投资基金的共同投资时,张钢期望对小肥羊的经营进行改善,并冲击上市。出于信任,张钢曾说服众股东,放弃了当时出价较高的高盛。3i 又对症下药为小肥羊聘请了原肯德基香港公司行政总裁杨耀强,由其出任小肥羊独立董事。杨耀强同样获得了张钢给予的一部分股权激励,后来又以首席运营官(COO)的身份帮助小肥羊赴港上市。
然而,王岱宗、杨耀强等人最后都以出走收场。他们为何难以在小肥羊施展拳脚呢?
相信兄弟,还是相信COO?
“当得知王岱宗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张钢在电话里对孙先红说:”他就是只狼啊。“”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在香港上市,这是小肥羊“做中国百胜”开始的时刻。变身为公众公司后,表面上来看,张钢同样是一个懂得放权的人,很少涉足小肥羊的具体经营。他再一次强调自己的用人理念:“我实行的是人治化管理。我们大部分都是合作多年的朋友。彼此信任。我用人很简单,只要我看中了你,觉得你人品没问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对我忠心,那我给你一个总经理,你好好当就是了。”
但张钢的放权给了杨耀强更大压力,一位小肥羊前高管称,杨耀强就好比被丢到风浪里,却没有获得张钢更多支持。所谓的“风浪”,正是创业团队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不和,这个时候,除了地缘因素外,各不相同的利益取向也是矛盾产生的原因。王岱宗称,小肥羊上市之后,对创业团队而言,一大任务已经完成,“他们的着眼点从此放在股票价格上了”。
上市一年后,杨耀强频频被攻击浪费和开店不力。按照杨耀强为小肥羊带来的新设计理念,每开一家店的费用都要提高。小肥羊上市之初也作出承诺,从 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内,新开设150家自营店并翻新50间老店。这意味着小肥羊要从每年新开10家店的速度提高到每年新开40家至50家店,杨耀强疲于应对,不凑巧的是出现了几家亏损新店。
矛盾最终集中到张钢面前,这个拥有绝对话语权的“领头羊”必须做出一个决定:支持谁,否定谁。“他肯定是相信他们内蒙古创业团队。”王岱宗说,“张钢和他的那帮兄弟们的私人关系非常非常好,他有话不能和小肥羊管理团队说,但会和圈子里的兄弟说。他对管理层的信任不及对兄弟的信任。”
最终,杨耀强在2009年12月2日离开小肥羊,王岱宗则在2010年9月30日辞职。他们所在的那两三年,小肥羊的利润不断走高——2008年至2010年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33亿元、1.55亿元。在王岱宗看来,小肥羊的内部纷争是内蒙古的草根文化与欧美文化的难以融合,但孙先红以张钢的开放精神反驳:“你查一查张钢的护照,他全世界走的地方很多。今年我已经跟他去过两次新西兰了。张钢的眼光很超前,他已经想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中国资源环境是怎么样的。”孙先红同样是内蒙人。直到今天,小肥羊股东和非内蒙古籍的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还无法化解,孙先红在记者面前嘀咕:“企业再让他们(王岱宗、杨耀强等人)管就完了。”王岱宗则说:“如果张钢真的更接近百胜的思路,他不会说百胜的东西不适用于我。”
当南方周末记者向张钢本人求证一些事宜时,他以香港联交所的规则为由婉拒。他得知王岱宗接受采访时,在电话里对孙先红说,“他就是只狼啊。”
“外援”离开之后
“”他们怎么适应百胜的要求,能不能生存下来,这是很大的难题,张钢肯定得想怎么样对得起兄弟。“”
虽然职业经理人团队推行的百胜模式后来遭到了张钢的否定,但百胜集团对张钢一直充满吸引力。张钢为了吸引百胜进来,甚至劝说管理层卖掉股份。当时百胜购买管理层股票的价格是每股2.4港币,市场获悉百胜入股的消息后,小肥羊的股价很快涨到3港币,“只有百胜进来,股价才会更高;百胜如果不进来,股价就这样了。”张钢如此说服管理层团队。
2009年3月,随着小肥羊战略投资者3i集团和普凯退出,百胜通过旗下投资公司收购3i和普凯持有的小肥羊13.92% 股权,同时向小肥羊控股股东收购6.07%股权。
但百胜的态度并不符合张钢的预期。张钢希望这家国际知名餐饮集团的加入,在提振投资者对小肥羊投资信心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好的管理经验。“但百胜进来以后没有花力气做任何改变,一点都没有。”王岱宗说,他当时负责小肥羊引入百胜的谈判。
百胜选择了一种低调、渐进的路线,一开始只派中国区事业部总裁苏敬轼和副总裁顾浩钟担任小肥羊非执行董事。虽然其最终愿望是控股小肥羊,但由于并不熟悉火锅业务,参股前期的目的只在于获取信息;又因张钢在小肥羊绝对的控制权,百胜期望和大股东处好关系。小肥羊由此陷入增长困境:投资人没有带来更多新意,外部引进的职业经理人无法进行太多改革。
百胜于2009年10月21日再次增持小肥羊,持股比例增至27.3%,与张钢的持股团队——第一大股东Possible Way的股权比例仅相差2.7%。百胜的增持同样来自于张钢等人的出售。
2010年5月,张钢等多名董事再次通过与配售代理签订配售协议进行大规模减持,总计出售4460.49万股小肥羊的股份,共从中套现约1.88亿港元。配售股份共占小肥羊总股本的约4.34%。配售完成后,张钢对小肥羊的持股比例降至2.41%。
一年后,百胜提出以现金收购小肥羊全部股权。此时,小肥羊业绩站上历史最好水平。
但随后,随着唯一一任职业经理人团队离职,小肥羊开店速度放缓,当年雄心勃勃的增长计划恐难实现,2011年1-4月,小肥羊业绩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张钢显然有意抓住时机将小肥羊卖个好价钱。
不过,对百胜来说,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张钢在小肥羊中始终有着绝对话语权。基于此,百胜邀请张钢继续一同参股小肥羊。可以预见,在其收购合同里,对于张钢的任职将可能约定一个过渡期,以保证将小肥羊顺利交接到百胜手里。
小肥羊团队同样也会面临另一种强势文化的入驻,“收购对员工的影响很大,大家会想我的饭碗能不能保住。他们怎么适应百胜的要求,能不能生存下来,这是很大的难题,张钢肯定得想怎么样对得起兄弟。”孙先红感慨道。
5月3日,小肥羊通过港交所称,将刊发一项关于公司收购和合并守则的公告。
第三篇:中国餐饮业未来发展趋势介绍
中国餐饮业未来发展趋势介绍
中国的餐饮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形势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餐饮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餐饮市场相对来说是最分散的一个市场,国内没有一个大的餐饮集团可以占据1%的市场份额。可以说餐饮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规模企业的整合。从餐饮企业竞争与发展格局来看,未来我国餐饮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并伴有更多企业上市。
首先、我国的餐饮业,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在改革初期,餐饮企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种、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
其次、餐饮业的竞争,会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所以,我国的餐饮连锁企业,必须要从最基础的质量上,保证餐饮产品的优秀,由此,才能够获得而更
好的消费者的基础,进而获得餐饮市场竞争的胜利。
再次、我国餐饮业发展,由在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 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几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大的餐饮公司和连锁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寻求向外地扩张,立足和占据外地市场,甚至打进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大都市。如今,地域的概念已经淡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市场半径大大延长。
最后、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餐饮业是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一个行业,外资特别是一些国际名牌企业不断涌进中国餐饮市场,我国餐饮业一直面临着国外餐饮业品牌的强大挑战,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
特别我国是加入WTO后,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国外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中国本土品牌餐饮走出去步伐较慢,竞争力不强。
版权所有:背篓人家官方网站
第四篇:小议中国未来餐饮业的竞争趋势
小议中国未来餐饮业的竞争趋势
中国的餐饮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形势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餐饮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餐饮市场相对来说是最分散的一个市场,国内没有一个大的餐饮集团可以占据1%的市场份额。可以说餐饮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规模企业的整合。从餐饮企业竞争与发展格局来看,未来我国餐饮企业竞争将
更加激烈,并伴有更多企业上市。
一、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在改革初期,餐饮企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种、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
二、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
三、由在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几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大的餐饮公司和连锁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寻求向外地扩张,立足和占据外地市场,甚至打进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大都市。如今,地域的概念已经淡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市场半径大大延长。
四、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餐饮业是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一个行业,外资特别是一些国际名牌企业不断涌进中国餐饮市场,我国餐饮业一直面临着国外餐饮业品牌的强大挑战,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加入WTO后,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国外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中国本土品牌餐饮走出去步伐较慢,竞争力不强。
在国外,中餐企业大多表现为规模小、环境不佳、服务不到位,中餐特色不明显。在国内,中餐企业面临着外国品牌餐饮企业的挤压。全国前10强仅占餐饮业总营业额的4.78%,销售收入一般不超过数亿元。与以肯德基、必胜客为代表的外国餐饮巨头形成巨大反差,单单肯德基在中国就超过2000家连锁店,2007年销售收入超过215亿。竞争也必将进一步激化。中餐具有色、香、味具全的独特魅力,有着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份额,但标准化是规模竞争的瓶颈,关键的原因是将中餐烹饪作为一种高度手工艺化的工作,需要科学分析形成中餐标准化、流水作业,使之成为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和发展基础的组成部分。这项工作需要长期推行和持续的规范,是多数中小餐饮企业难以承受的,但也是中餐必须突破的关键。目前百胜集团已利用标准化运作优势,形成中式快餐的标准化并加以推广,目前“东方即白”利用肯德基进行的全面推广就在利用品牌、标准优势向“中式快餐”市场延伸,进一步
扩大市场份额。
国外餐饮业品牌布局已基本完成,未来洋快餐将引领中国餐饮竞争格局,通过国外餐饮业品牌对在中国连锁经营成功案件分析,中餐企业需要借鉴和学习国外餐饮品牌企业商圈选址策略、物流管理能力,单店的运营能力,品牌扩张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
目前国内优秀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提炼经营技术、申报餐饮专利、积淀品牌价值、整合上下游资源。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加速发展新模式,小肥羊就是其中代表案例,至08年3月,小肥羊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北美等地拥有350多间餐厅,业务年增速达35%,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人民币。在 TheNielsenCompany对中国六大城市市调中,小肥羊知名度接近100%,部分地区“第一提及率”超过50%。小肥羊9年来陆续获得并蝉联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等50余项荣誉。
小肥羊遍布世界的连锁网络、产品的标准化和连锁经营战略,为中餐行业的经营和扩张树立了标杆。据了解,继味千拉面、小肥羊后,谭鱼头、小南国、真功夫等连锁餐饮企业日前正在酝酿上市。07年中国餐饮业的突出特点是资本活跃,百年老字号全聚德的成功上市,另外还有超过40家的企业正在积极争取上市,预计未来 3年经济回暖后,将有更多的餐饮企
业上市。
第五篇:中国创新出路在哪里
中国创新出路在哪里?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想要实现其伟大复兴,必须提高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何提高中国的创新能力呢?中国创新发展的出路在哪?这就是我今天要论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但总的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十一五”时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外技术储备急于获得新市场,这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进行必要的技术引进和主动选择创造了条件,使我国的自主创新有可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并支付较低的成本;二是国内人才和科技储备已有相当基础,企业的研发能力有了明显增强,这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三是巨大的内需市场将提供创新的广阔空间;四是我国公共财政实力大大增强;五是激励创新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建立,对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大,按要素参与分配已成为重要的分配原则,国家在税收、折旧、财政和投资等方面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要大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要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标志!创新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制度的创新;
2、技术的创新;
3、文化的创新。其中,制度的创新尤为重要。隋文帝建立科举制后,国家在用人上可广招贤才,千百年来中国贫寒学子也可步入仕途,养成中华民族勤于读书的传统。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使得政权频频更叠而英王室代代相传。美国的民主制度,使得美国近百来年雄霸世界。一个好的税制,可以使国库满满当当,百姓殷殷实实。技术创新是人类生产力不断提升的动力。造纸、活字印刷,使得前人的思想、经验得以更好的传承。火药改变了战争形式。蒸汽机出现,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计算机使人类逐步进入智能社会。文化创新关乎人们精神生活。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创新。电影、电视、歌曲、舞蹈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是软力量,它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
今天的中国,虽然是个经济大国、制造大国,但不是个创新大国。在制度、技术、文化上创新甚微,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可想而知了(不要因IMD把我们排名提高而窃喜),实与我国的规模无法匹配。那么如何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呢?这首先在于政府的政策导向。如:在政府采购中,即使高价也优先选用国内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会使企业勇于技术创新,形成风气。又如,在基层选举中,鼓励不同的方法产生,从中摸索出经验。大学、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是难产生经济效益的,国家要出钱养他们,保障他们的收益。给社会一个宽松的言论环境,鼓励不同思想、见解发表,这对文化创新至关重要(近十年来除老祖宗留下的历史剧,我们几乎看不到好的文学作品)。然而,真正保证国家创新能力的是什么?是人才!美国的强盛是世界人才流入的结果。列朝列代建立、共产党打下天下,都是时代英才聚集的结果。那么,问题的核心是如何汇聚人才(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人才的留存靠环境!我们的教育已被扭曲,学生成了应付考试的木头人,学生的成绩成了学校、老师名利的筹码,原本科学的殿堂成了名利场!必须改造我们的教育,使学生保持思想活力,才会在他们步入社会后有所创新。建立一个好的人才录用体制(现阶段起码是对经济、科技人才),提高他们的收入,给他们宽松的政治环境等。总之,建立国家的人才培养、使用、储备制度,这才是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