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在即,我的未来在哪里?
毕业在即,我的未来在哪里?又是到一年毕业季,校园里已经开始弥漫离别的忧伤,而现实中更多人则在考虑毕业后就业的问题,对未来感到迷茫。大学生逐年升高的就业难度以及害怕像师兄师姐那样变成职场“跳蚤族“而催涨了就业前职业规划的热度。
职业规划目前在欧美等国家已经成为一项产业,在专职职业规划师的帮助下,求职者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劣势,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否与社会具体就业需求相吻合。在国内,因为特殊的国情以及国人的观念,职业规划还不能像国外做的那么普遍,但是随着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职场人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视,这个行业将会发展迅速,在未来的时光里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大学毕业生,面对事业起点的选择,第一份工作很有可能决定他的一生,而一个科学的职业规划则很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迷茫绝对不是担心找不到工作,而是害怕找不“好”工作,担心自己一旦走错可能再回头就非常的困难了。
一般来说,处于迷茫期的大学毕业生主要是下面几种类型:
一、打算往专业方向就业发展的,但是不清楚如何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王露(化名)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这个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就业方向比较多,所以面对各样的选择时,王露也“花”了眼睛。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涉及到一般传统类管理岗位、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
由于专业性不太强,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经验或经验不足的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应聘一般传统管理类岗位将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
市场营销岗位市场需求量大,入行要求低,高端营销岗位收入丰厚使得无数求职者纷纷加入市场营销岗位的角逐,但是市场营销类工作对于个人的心理承受
毕业在即,我的未来在哪里?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要求较高。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工商管理的毕业生在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市场管理和项目策划领域更能有出色的表现。
近年来,国内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需求持续走高,他们在企业外部战略和内部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般大中型企业在企业内部都设立有人力资源部,主管企业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人事调度等相关事宜。但是,因为不同企业文化的限制,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等同于普通行政部,主要负责一些事务性工作,很难真正做到企业战略性合作伙伴的角色。
如果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方向发展,应聘时也将受到其他专门学习财务以及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冲击,没有专业竞争力。
当然,王露选择时不能仅仅看到专业相关的工作的前景、就业难度以及相关的背景需求等,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兴趣、价值观、个性特征以及能力倾向等做匹配度的分析,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方向。
二、不打算往专业方向就业发展,但是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什么工作?
郭宏(化名)在学校所学的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当时这个专业是父亲选择的,认为男孩子与机械打交道,学点技术总是好的。但是进了大学,学了之后,郭宏才发现自己对于这个方面没有一点兴趣。在大学里,郭宏参加了学生会、社团一些活动,发现自己更喜欢与人打交道,所以毕业后想做一些于人打交道的工作,但是不知道自己脱离专业还可以做什么工作?想去做销售,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工科专业背景毕业的大学生如果往本专业就业一般方向都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如果对于本专业不感兴趣,需要转换方向的,那么就很容易陷入困惑中。毕竟职场上这么多的各行各业,如果不能清晰的一一进行系统的了解,的确很难结合自身的情况作最佳的选择。郭宏个性外向活跃、喜欢并擅长与人打交道、但缺乏安全感、喜欢安定,所以不太适合做销售类工作,还是比较适合往管理类方向发
毕业在即,我的未来在哪里?展。
现在职场上,一些管理类的岗位很欢迎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直接单纯把原来的专业切换掉,就业竞争力的确就更加弱势。如果能把自己的本专业和自己适合发展的职业方向所结合,进入专业相关的行业选择吻合的管理类基层岗位从低做起,全面的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积累行业资源,在日常工作中率先建立起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对于一个年轻管理者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三、不确定是否往专业方向发展的,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
李郁(化名)也是快要毕业的大四学生,学的是生物科学专业,当时报考这个专业,也是搜索了网络,知道是21世纪最缺的几种专业人才之一所以才报考的。但是,这几年下来才知道,这个人才的缺乏大部分是源于国外的需求,国内的行业发展“不给力”,目前本科生的就业形势并不好。所以李郁自己也不知道是否要往专业方向求职,还是有其他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生物科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边沿学科,虽然是新兴事物,可是它的出现和存在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将在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目前此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也是事实,甚至在某调研国内十大就业难专业中名列其中。
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但是一般都需要研究生以上学历,本科生很难跨入这个门槛。本科生如果要往本专业方向就业的,也可以到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市场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李郁不确定是否往专业方向就业发展,其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对于专业就业难的困惑,关键还是自己没有确定适合的职业方向。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走出校
毕业在即,我的未来在哪里?园,从事不同的工作不仅要看自身所学专业的就业难度或者发展前景,还应该注意自己的性格因素和特长优势,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之后的工作中才能发挥所长,有所成就。所以,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客观情况。我们通过对李郁职场个性适合度的了解以及个人优势能力的整合,结合职场背景需求以及发展趋势,建议他可以往专业相关的市场方向发展。
应届生普遍没有工作经验,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除了专业背景外,主要还看重个人素质、学习能力等是否吻合岗位的特征,个人的稳定性如何?是否值得企业去培养等。所以在求职前,大学毕业生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不仅能迅速找准职业方向,缩短求职周期,还能避免自己以后的频繁跳槽,积累不到核心竞争力,而且也容易在企业内部得到重视,树立起个人的形象品牌,对于以后的职业发展有很好的帮助。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是双赢的结果。
职业没有绝对的好坏,主要看是否适合自己,毕业生选择职业方向时,职业顾问建议大家最好是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实在是利用不上的情况下再谈放弃。
文章来源:独之秀职业规划
第二篇:青春励志演讲稿:我的未来在哪里
曾几何起?心中的梦变成了模糊的记忆;
曾几何起?模糊的记忆被无情的现实打碎;
曾几何起?当现实来到面前时,我措手不及。
未来,未来……我的未来在那里?
遥远的回忆,儿时的梦想时时刺痛我似乎早已麻木的心灵。说是“似乎”,是因为我还能在今天,还能在《我的未来不是梦》征文比赛上,还能用我这双迟钝的手写下我苦涩的心情。我想,如果我的这些心情文字还能重新唤起我的战斗力的话,也不枉我这几个月来对生命的思索。如果这些文字对大家有一点益处的话。呜呼!我无话可说,让泪水代表一切吧!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读书。
喜欢读关于周恩来同志的书。是因为我喜欢周总理那伟大的人格,光明磊落的一生,崇高,在他的身上尤其突出。他没有自己的荣辱得失,连同他的骨灰都被撒进了祖国的江河大地。他对国家,对人民,连同他的爱情都是一心一意,坚贞不移。
所以,在我心灵的深处,曾立志要做一名伟人,以总理为榜样,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的理想为理想。
还喜欢读关于张海迪和张海迪写的书,从这些书的字里行间,我总能找到两个字——坚强。张海迪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她从小身患重病,幸运的同样是因为她从小就重病在身。正因为他的幸与不幸,再加上他的坚强,才成就了日后的她。试想,如果她一直就是一个和你我一样的身体健壮者,那么大家想想她成功的几率会有多大?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想想自己就知道了,那么请就在这个时刻认真思考一下我们自己吧!
是的,张海迪是一个崇高的普通人。我也曾经想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通过坚强,通过奋斗,打造一个不平凡的自己,开创一片出于自己的天地。
可是,现在,到现在我做了什么呢?我做了什么去实现我的梦想呢?
为了奖学金我勇争第一,是的,我得到了。一学期,两学期。我每学期都是第一。
为了某个荣誉,我奋力奔跑。是的,我得到了,主席,部长,‘优干’‘三好’,荣誉挂满了的全身。
这就是崇高吗?
蓦然,我转身一笑,不屑的一笑。
这样的崇高我最好不要:好累。
还是做一个真实的自我比较好,奖金不拿,荣誉不争。上课想睡就睡,想上通宵就上,想逃课就逃。说我不崇高吗?无所谓。说我犯错误吗?我不怕,反正我还年轻,不是有人说过:犯错误是年轻人的天性吗?……
于是我便放纵着自己,在自己编织的网中胡乱的挣扎。想逃,却始终找不到呼吸的缺口
回首往事,展望未来,无尽的空虚压在了我的心头,想大声高呼,可声音已变得嘶哑;想努力回望,却发现对儿时已没有了记忆;看看前方,云遮雾拦,虚无缥茫。我就像站在高山之巅,空旷的头脑已没有了方向,眩晕,眩晕……
唉!呜呼哀哉!我到底是怎么了?我是谁?我怎么会站在这里?你们怎么又会坐在那里?
……
忽然,我醒了,啊,原来是一场梦!仅是一场梦而已。我需要梦吗?
当然,不过绝对不是这样的梦罢了!
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这样的梦。
第三篇:毕业在即实习总结
毕业在即实习总结
转眼间我已经大四了,马上就要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心里还是特别的期待的。我和很多同学一样,都已经开始在单位实习了,我觉的实习还是很有必要的。实习即可以使我们提前进入单位,尽早了解单位的工作和将来如何工作;又完成了学校给我们的实习作业,不耽误课程,就对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这不,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去实习了,偌大一个教室上课的时候几乎都空了,老师也不来了,因为没人听讲,讲了也没人听啊,那不是浪费感情吗。和我们一样,别的班级和别的系大四教都室空荡荡的,我们大四学生已心不在学了,要找好工作,我们还有高学识。我的专业知识扎实,学有专长,说不定工作就会来找我了。这就是我大学四年坚持努力学习的成果,我一直很自豪。
我在上中学时特别累,仿佛有学不完的东西。一旦考上大学,好像就达到了目的。如果我大学这段时光没好好利用,而是抱着“混日子”的想法,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我就是及早的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一直努力学习,虽然没有高中时的那么努力,但是但大学里我学习的认真在班级、年级都数的着,所以我不担心我毕业后没有工作。
我觉得吧,大学几年“前紧后松”的现象的确普遍。应该让我们学生在3—6年之间修满学分后就可毕业成为制度。那样我早就可以毕业了,因为我的学分每年都是最高的,我可以很早的毕业。可在春天也可在秋天毕业,可以连续修完,也可修一部分后中断一段时间再修。可是我现在不得不一直努力,一直要等到夏天才可以毕业,感觉是在浪费实习报告网 http://shixi..com/时间。
进入大学四年级,同学们都意识到,尽管课堂上的学习少了,但实习课绝不可掉以轻心;实习做得好不好,关乎每个人的就业与前程。我是很注意的,一直。
到了大四,我比平时更忙更紧张。安排实习时间、落实实习基地、总结实习成果,每个环节都要尽力做好。大四实习课当作我走入社会前的“热身”和“起跑”,通过强化实习过程,让我更为顺畅地融入工作和社会。
我学习一直注重实用性为主要目标,在努力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多参加实习。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我一直把毕业实习当作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在实习中了解社会,也尝试人生角色的转换,实习让我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时刻为自己充电。
“书到用时方恨少”。实习让我深切感受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差距,也看到自身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每当面对不同问题时,就觉得自己专业知识不够用。
很快的,我即将毕业了,实习也将要结束了,我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都已经完成了,学校老师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大学四年都是在老师的表扬中过来的,也觉的习惯了,要是自己做的不好,自己都就要生气了,用不着老师生气了。
在实习过程中,我真的明白了许多,许多在学校掌握不到的东西,我非常幸运我能得到那么有效的实习。现在我的工作已经找好了,毕业后就要去参加工作了,直接由校园走进单位,由于之前我实习的已经很出色了,我相信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能够做的更好。
阅读
第四篇:中国餐饮业的未来在哪里
中国餐饮业的未来在哪里?
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和火锅连锁店小肥羊昨日就收购达成协议,百胜已向小肥羊提出以每股6.5港元现金收购93.2%股权,余下的6.8%股权由小肥羊创始人张钢、陈洪凯持有,收购完成后小肥羊将在港交所退市。
百胜收购小肥羊,中国餐饮业的未来在哪里?
这不仅意味着小肥羊可能从此成为肯德基的兄弟企业,也意味着这只曾经的“中国火锅第一股”将有可能成为“中餐退市第一股”(被百胜私有化)。此前百胜是小肥羊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7.2%。
今年47岁的张钢1999年创建小肥羊,他在创业第10个年头时将小肥羊推向资本市场,小肥羊的规模和声望随后达到中餐企业的顶峰。有趣的是,上市之初张钢称要打造“中国的百胜”,但最终却决定将小肥羊控股权出让给百胜。
“带头大哥”包头发家
“”小肥羊团队对张钢确实非常忠诚,所有人的股权都是张钢给的,所有人的忠诚都是对张钢的。“王岱宗说。”
张钢是内蒙古包头人,他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下海经商,从倒腾服装到BP机再到经营小肥羊,张钢称他生意越做越大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看人准”;他的部下称这一特质为“原始的精明”。张钢因此在包头结识了一批兄弟,其行事准则是义字当先。
2002年,他力邀时任蒙牛副总裁的孙先红(现任小肥羊董事)和卢文兵(现任小肥羊首席执行官)加盟时,就拿出了小肥羊5%的股权,每股作价一元。
“张钢当时给我股份,并不是因为小肥羊缺钱,”孙先红回忆起当年入股小肥羊时,依然竖起拇指称赞张钢仗义,“当时很多人想入但进不去,人家只要是看人。”
张钢对孙先红说:“你啥时候有钱啥时候给我,没钱我给你垫上。”这种情形下,孙先红咬牙将家里所有的钱腾空,入股小肥羊。
孙先红和卢文兵加入后不久,小肥羊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张钢依然靠他的“相人术”,首先从内部引进资金,除了在包头结识的一批兄弟获得股权之外,远在深圳、上海的内蒙古籍大区代理也由加盟商成为创业团队成员。
2005年12月,小肥羊股东总数达到了49位,小肥羊各地分公司的全部股东更是超过500人。张钢和他的创业拍档陈洪凯的股权从一开始的100%稀释到40%。
这些股东就像是一群被团结起来的兄弟,包头乃至内蒙古的企业很依赖这种“道义”的纽带,这是地域商业文化的特征之一。张钢对自己“带头大哥”的角色颇为自信:“假设有一天小肥羊全部都完蛋了,我相信自己还能站起来。因为我有一个非常好非常团结的团队。这个团队永远不会倒。在我做通讯行业的时候的一些老员工,现在还跟着我干。”“外来者”王岱宗曾在2006年发起并执行英国私募基金3i对小肥羊的投资,并在2007年10月加入小肥羊,任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在小肥羊度过了三年职业生涯。他对包头企业特征的评价是:“任何一个企业有动静,其他都会知道,你逃不了这个圈子,政界、商界都非常紧地联系在一起。”“小肥羊团队对张钢确实非常忠诚,所有人的股权都是张钢给的,所有人的忠诚都是对张钢的。”王岱宗说,在3i决定投资小肥羊的时候,这一团队被盛赞为“有凝聚力”的团队,张钢的品质也被描述为“大气”和“乐于分享”。
引入3i和普凯投资基金的共同投资时,张钢期望对小肥羊的经营进行改善,并冲击上市。出于信任,张钢曾说服众股东,放弃了当时出价较高的高盛。3i 又对症下药为小肥羊聘请了原肯德基香港公司行政总裁杨耀强,由其出任小肥羊独立董事。杨耀强同样获得了张钢给予的一部分股权激励,后来又以首席运营官(COO)的身份帮助小肥羊赴港上市。
然而,王岱宗、杨耀强等人最后都以出走收场。他们为何难以在小肥羊施展拳脚呢?
相信兄弟,还是相信COO?
“当得知王岱宗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张钢在电话里对孙先红说:”他就是只狼啊。“”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在香港上市,这是小肥羊“做中国百胜”开始的时刻。变身为公众公司后,表面上来看,张钢同样是一个懂得放权的人,很少涉足小肥羊的具体经营。他再一次强调自己的用人理念:“我实行的是人治化管理。我们大部分都是合作多年的朋友。彼此信任。我用人很简单,只要我看中了你,觉得你人品没问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对我忠心,那我给你一个总经理,你好好当就是了。”
但张钢的放权给了杨耀强更大压力,一位小肥羊前高管称,杨耀强就好比被丢到风浪里,却没有获得张钢更多支持。所谓的“风浪”,正是创业团队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不和,这个时候,除了地缘因素外,各不相同的利益取向也是矛盾产生的原因。王岱宗称,小肥羊上市之后,对创业团队而言,一大任务已经完成,“他们的着眼点从此放在股票价格上了”。
上市一年后,杨耀强频频被攻击浪费和开店不力。按照杨耀强为小肥羊带来的新设计理念,每开一家店的费用都要提高。小肥羊上市之初也作出承诺,从 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内,新开设150家自营店并翻新50间老店。这意味着小肥羊要从每年新开10家店的速度提高到每年新开40家至50家店,杨耀强疲于应对,不凑巧的是出现了几家亏损新店。
矛盾最终集中到张钢面前,这个拥有绝对话语权的“领头羊”必须做出一个决定:支持谁,否定谁。“他肯定是相信他们内蒙古创业团队。”王岱宗说,“张钢和他的那帮兄弟们的私人关系非常非常好,他有话不能和小肥羊管理团队说,但会和圈子里的兄弟说。他对管理层的信任不及对兄弟的信任。”
最终,杨耀强在2009年12月2日离开小肥羊,王岱宗则在2010年9月30日辞职。他们所在的那两三年,小肥羊的利润不断走高——2008年至2010年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33亿元、1.55亿元。
在王岱宗看来,小肥羊的内部纷争是内蒙古的草根文化与欧美文化的难以融合,但孙先红以张钢的开放精神反驳:“你查一查张钢的护照,他全世界走的地方很多。今年我已经跟他去过两次新西兰了。张钢的眼光很超前,他已经想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中国资源环境是怎么样的。”孙先红同样是内蒙人。
直到今天,小肥羊股东和非内蒙古籍的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还无法化解,孙先红在记者面前嘀咕:“企业再让他们(王岱宗、杨耀强等人)管就完了。”王岱宗则说:“如果张钢真的更接近百胜的思路,他不会说百胜的东西不适用于我。”
当南方周末记者向张钢本人求证一些事宜时,他以香港联交所的规则为由婉拒。他得知王岱宗接受采访时,在电话里对孙先红说,“他就是只狼啊。”
“外援”离开之后
“”他们怎么适应百胜的要求,能不能生存下来,这是很大的难题,张钢肯定得想怎么样对得起兄弟。“”
虽然职业经理人团队推行的百胜模式后来遭到了张钢的否定,但百胜集团对张钢一直充满吸引力。
张钢为了吸引百胜进来,甚至劝说管理层卖掉股份。当时百胜购买管理层股票的价格是每股2.4港币,市场获悉百胜入股的消息后,小肥羊的股价很快涨到3港币,“只有百胜进来,股价才会更高;百胜如果不进来,股价就这样了。”张钢如此说服管理层团队。
2009年3月,随着小肥羊战略投资者3i集团和普凯退出,百胜通过旗下投资公司收购3i和普凯持有的小肥羊13.92% 股权,同时向小肥羊控股股东收购6.07%股权。
但百胜的态度并不符合张钢的预期。张钢希望这家国际知名餐饮集团的加入,在提振投资者对小肥羊投资信心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好的管理经验。“但百胜进来以后没有花力气做任何改变,一点都没有。”王岱宗说,他当时负责小肥羊引入百胜的谈判。
百胜选择了一种低调、渐进的路线,一开始只派中国区事业部总裁苏敬轼和副总裁顾浩钟担任小肥羊非执行董事。虽然其最终愿望是控股小肥羊,但由于并不熟悉火锅业务,参股前期的目的只在于获取信息;又因张钢在小肥羊绝对的控制权,百胜期望和大股东处好关系。小肥羊由此陷入增长困境:投资人没有带来更多新意,外部引进的职业经理人无法进行太多改革。
百胜于2009年10月21日再次增持小肥羊,持股比例增至27.3%,与张钢的持股团队——第一大股东Possible Way的股权比例仅相差2.7%。百胜的增持同样来自于张钢等人的出售。
2010年5月,张钢等多名董事再次通过与配售代理签订配售协议进行大规模减持,总计出售4460.49万股小肥羊的股份,共从中套现约1.88亿港元。配售股份共占小肥羊总股本的约4.34%。配售完成后,张钢对小肥羊的持股比例降至2.41%。
一年后,百胜提出以现金收购小肥羊全部股权。此时,小肥羊业绩站上历史最好水平。
但随后,随着唯一一任职业经理人团队离职,小肥羊开店速度放缓,当年雄心勃勃的增长计划恐难实现,2011年1-4月,小肥羊业绩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张钢显然有意抓住时机将小肥羊卖个好价钱。
不过,对百胜来说,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张钢在小肥羊中始终有着绝对话语权。基于此,百胜邀请张钢继续一同参股小肥羊。可以预见,在其收购合同里,对于张钢的任职将可能约定一个过渡期,以保证将小肥羊顺利交接到百胜手里。
小肥羊团队同样也会面临另一种强势文化的入驻,“收购对员工的影响很大,大家会想我的饭碗能不能保住。他们怎么适应百胜的要求,能不能生存下来,这是很大的难题,张钢肯定得想怎么样对得起兄弟。”孙先红感慨道。
5月3日,小肥羊通过港交所称,将刊发一项关于公司收购和合并守则的公告。
第五篇:中国餐饮业的未来在哪里
中国餐饮业的未来在哪里?
集团主席 述 股本(股)每手股数
张钢
业务概该公司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从事运营全套服务连锁餐厅,提供餐饮服务以及销售相关
食品。1027928970 1000
每股盈利
0.172
小肥羊近两年股权变动一览 时间
出售方
受让方
金额
合共4.93亿港元
约3亿港元 1.878亿港元
英国3i私募及普凯投资基金出售13.92%股权,以及possble way出
2009年3月 百胜
售6.07%股权 2009年11月
possible way出售公司约7.3%股份
百胜 不详(非百胜)
2010年5月 小肥羊控股股东possible way出售公司约4.34%股份
主要控股股东一览(2010年年报)名称
身份
股份数目
占已发行股本百分比
Possible Way International Limited(Possible Way)权益拥有人
Yum!Brands, Inc.(Yum)
FIL Limited FMR LLC
董事持股一览(2010年年报)
董事名称 于本公司的身份/权益种类 张钢陈洪凯
受控制法团的权益/ 个人权益 个人权益/ 全权信托的创始人
所持股份/相关股份总数 3091000 21,810,626 8,819,122 234,103
收购股份协定约方之权益
受控制法团之权益 收购股份协定约方之权益 投资经理 投资经理
308,301,875 29.88% 280,571,030 27.19% 280,571,030 27.19% 308,301,875 29.88% 63,160,000 6.12% 63,048,000 6.11%
总计9,053,225
所占百分比0.88%
24,901,626 2.41%
卢文兵
张占海
王建海
李宝芳 个人权益 个人权益 个人权益 个人权益 6,531,944 2,033,343 750,000 6,047,3210.63% 0.20% 0.07% 0.59%
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和火锅连锁店小肥羊昨日就收购达成协议,百胜已向小肥羊提出以每股6.5港元现金收购93.2%股权,余下的6.8%股权由小肥羊创始人张钢、陈洪凯持有,收购完成后小肥羊将在港交所退市。
百胜收购小肥羊,中国餐饮业的未来在哪里?
这不仅意味着小肥羊可能从此成为肯德基的兄弟企业,也意味着这只曾经的“中国火锅第一股”将有可能成为“中餐退市第一股”(被百胜私有化)。此前百胜是小肥羊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7.2%。今年47岁的张钢1999年创建小肥羊,他在创业第10个年头时将小肥羊推向资本市场,小肥羊的规模和声望随后达到中餐企业的顶峰。有趣的是,上市之初张钢称要打造“中国的百胜”,但最终却决定将小肥羊控股权出让给百胜。
“带头大哥”包头发家
“”小肥羊团队对张钢确实非常忠诚,所有人的股权都是张钢给的,所有人的忠诚都是对张钢的。“王岱宗说。”
张钢是内蒙古包头人,他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下海经商,从倒腾服装到BP机再到经营小肥羊,张钢称他生意越做越大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看人准”;他的部下称这一特质为“原始的精明”。张钢因此在包头结识了一批兄弟,其行事准则是义字当先。
2002年,他力邀时任蒙牛副总裁的孙先红(现任小肥羊董事)和卢文兵(现任小肥羊首席执行官)加盟时,就拿出了小肥羊5%的股权,每股作价一元。
“张钢当时给我股份,并不是因为小肥羊缺钱,”孙先红回忆起当年入股小肥羊时,依然竖起拇指称赞张钢仗义,“当时很多人想入但进不去,人家只要是看人。”
张钢对孙先红说:“你啥时候有钱啥时候给我,没钱我给你垫上。”这种情形下,孙先红咬牙将家里所有的钱腾空,入股小肥羊。
孙先红和卢文兵加入后不久,小肥羊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张钢依然靠他的“相人术”,首先从内部引进资金,除了在包头结识的一批兄弟获得股权之外,远在深圳、上海的内蒙古籍大区代理也由加盟商成为创业团队成员。
2005年12月,小肥羊股东总数达到了49位,小肥羊各地分公司的全部股东更是超过500人。张钢和他的创业拍档陈洪凯的股权从一开始的100%稀释到40%。
这些股东就像是一群被团结起来的兄弟,包头乃至内蒙古的企业很依赖这种“道义”的纽带,这是地域商业文化的特征之一。张钢对自己“带头大哥”的角色颇为自信:“假设有一天小肥羊全部都完蛋了,我相信自己还能站起来。因为我有一个非常好非常团结的团队。这个团队永远不会倒。在我做通讯行业的时候的一些老员工,现在还跟着我干。”“外来者”王岱宗曾在2006年发起并执行英国私募基金3i对小肥羊的投资,并在2007年10月加入小肥羊,任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在小肥羊度过了三年职业生涯。他对包头企业特征的评价是:“任何一个企业有动静,其他都会知道,你逃不了这个圈子,政界、商界都非常紧地联系在一起。”“小肥羊团队对张钢确实非常忠诚,所有人的股权都是张钢给的,所有人的忠诚都是对张钢的。”王岱宗说,在3i决定投资小肥羊的时候,这一团队被盛赞为“有凝聚力”的团队,张钢的品质也被描述为“大气”和“乐于分享”。
引入3i和普凯投资基金的共同投资时,张钢期望对小肥羊的经营进行改善,并冲击上市。出于信任,张钢曾说服众股东,放弃了当时出价较高的高盛。3i 又对症下药为小肥羊聘请了原肯德基香港公司行政总裁杨耀强,由其出任小肥羊独立董事。杨耀强同样获得了张钢给予的一部分股权激励,后来又以首席运营官(COO)的身份帮助小肥羊赴港上市。
然而,王岱宗、杨耀强等人最后都以出走收场。他们为何难以在小肥羊施展拳脚呢?
相信兄弟,还是相信COO?
“当得知王岱宗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张钢在电话里对孙先红说:”他就是只狼啊。“”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在香港上市,这是小肥羊“做中国百胜”开始的时刻。变身为公众公司后,表面上来看,张钢同样是一个懂得放权的人,很少涉足小肥羊的具体经营。他再一次强调自己的用人理念:“我实行的是人治化管理。我们大部分都是合作多年的朋友。彼此信任。我用人很简单,只要我看中了你,觉得你人品没问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对我忠心,那我给你一个总经理,你好好当就是了。”
但张钢的放权给了杨耀强更大压力,一位小肥羊前高管称,杨耀强就好比被丢到风浪里,却没有获得张钢更多支持。所谓的“风浪”,正是创业团队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不和,这个时候,除了地缘因素外,各不相同的利益取向也是矛盾产生的原因。王岱宗称,小肥羊上市之后,对创业团队而言,一大任务已经完成,“他们的着眼点从此放在股票价格上了”。
上市一年后,杨耀强频频被攻击浪费和开店不力。按照杨耀强为小肥羊带来的新设计理念,每开一家店的费用都要提高。小肥羊上市之初也作出承诺,从 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内,新开设150家自营店并翻新50间老店。这意味着小肥羊要从每年新开10家店的速度提高到每年新开40家至50家店,杨耀强疲于应对,不凑巧的是出现了几家亏损新店。
矛盾最终集中到张钢面前,这个拥有绝对话语权的“领头羊”必须做出一个决定:支持谁,否定谁。“他肯定是相信他们内蒙古创业团队。”王岱宗说,“张钢和他的那帮兄弟们的私人关系非常非常好,他有话不能和小肥羊管理团队说,但会和圈子里的兄弟说。他对管理层的信任不及对兄弟的信任。”
最终,杨耀强在2009年12月2日离开小肥羊,王岱宗则在2010年9月30日辞职。他们所在的那两三年,小肥羊的利润不断走高——2008年至2010年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33亿元、1.55亿元。在王岱宗看来,小肥羊的内部纷争是内蒙古的草根文化与欧美文化的难以融合,但孙先红以张钢的开放精神反驳:“你查一查张钢的护照,他全世界走的地方很多。今年我已经跟他去过两次新西兰了。张钢的眼光很超前,他已经想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中国资源环境是怎么样的。”孙先红同样是内蒙人。直到今天,小肥羊股东和非内蒙古籍的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还无法化解,孙先红在记者面前嘀咕:“企业再让他们(王岱宗、杨耀强等人)管就完了。”王岱宗则说:“如果张钢真的更接近百胜的思路,他不会说百胜的东西不适用于我。”
当南方周末记者向张钢本人求证一些事宜时,他以香港联交所的规则为由婉拒。他得知王岱宗接受采访时,在电话里对孙先红说,“他就是只狼啊。”
“外援”离开之后
“”他们怎么适应百胜的要求,能不能生存下来,这是很大的难题,张钢肯定得想怎么样对得起兄弟。“”
虽然职业经理人团队推行的百胜模式后来遭到了张钢的否定,但百胜集团对张钢一直充满吸引力。张钢为了吸引百胜进来,甚至劝说管理层卖掉股份。当时百胜购买管理层股票的价格是每股2.4港币,市场获悉百胜入股的消息后,小肥羊的股价很快涨到3港币,“只有百胜进来,股价才会更高;百胜如果不进来,股价就这样了。”张钢如此说服管理层团队。
2009年3月,随着小肥羊战略投资者3i集团和普凯退出,百胜通过旗下投资公司收购3i和普凯持有的小肥羊13.92% 股权,同时向小肥羊控股股东收购6.07%股权。
但百胜的态度并不符合张钢的预期。张钢希望这家国际知名餐饮集团的加入,在提振投资者对小肥羊投资信心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好的管理经验。“但百胜进来以后没有花力气做任何改变,一点都没有。”王岱宗说,他当时负责小肥羊引入百胜的谈判。
百胜选择了一种低调、渐进的路线,一开始只派中国区事业部总裁苏敬轼和副总裁顾浩钟担任小肥羊非执行董事。虽然其最终愿望是控股小肥羊,但由于并不熟悉火锅业务,参股前期的目的只在于获取信息;又因张钢在小肥羊绝对的控制权,百胜期望和大股东处好关系。小肥羊由此陷入增长困境:投资人没有带来更多新意,外部引进的职业经理人无法进行太多改革。
百胜于2009年10月21日再次增持小肥羊,持股比例增至27.3%,与张钢的持股团队——第一大股东Possible Way的股权比例仅相差2.7%。百胜的增持同样来自于张钢等人的出售。
2010年5月,张钢等多名董事再次通过与配售代理签订配售协议进行大规模减持,总计出售4460.49万股小肥羊的股份,共从中套现约1.88亿港元。配售股份共占小肥羊总股本的约4.34%。配售完成后,张钢对小肥羊的持股比例降至2.41%。
一年后,百胜提出以现金收购小肥羊全部股权。此时,小肥羊业绩站上历史最好水平。
但随后,随着唯一一任职业经理人团队离职,小肥羊开店速度放缓,当年雄心勃勃的增长计划恐难实现,2011年1-4月,小肥羊业绩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张钢显然有意抓住时机将小肥羊卖个好价钱。
不过,对百胜来说,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张钢在小肥羊中始终有着绝对话语权。基于此,百胜邀请张钢继续一同参股小肥羊。可以预见,在其收购合同里,对于张钢的任职将可能约定一个过渡期,以保证将小肥羊顺利交接到百胜手里。
小肥羊团队同样也会面临另一种强势文化的入驻,“收购对员工的影响很大,大家会想我的饭碗能不能保住。他们怎么适应百胜的要求,能不能生存下来,这是很大的难题,张钢肯定得想怎么样对得起兄弟。”孙先红感慨道。
5月3日,小肥羊通过港交所称,将刊发一项关于公司收购和合并守则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