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0112《自行车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
自行车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自行车运动产业是以自行车骑行为主要载体,以竞技、休闲、娱乐、旅游为主要形式,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主要涵盖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BMX(小轮车竞速)等项目,产业内容包括自行车赛事及赛事运营、场地(馆)运营、相关人才培训教育和相关器材设备等。发展自行车运动产业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的客观要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普及和推广自行车运动,促进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实施时限为2018-2020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对健康、娱乐、休闲的需求迅速增长,国内自行车运动尤其是群众性的自行车运动呈迅猛发展的态势,产业总量、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快速上升。具体来说,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6年全国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各类企业举办的自行车赛事活动超过2000场,自行车运动俱乐部已超过10000家,产业潜力进一步释放、市场空间巨大。二是产业体系日益完善。自行车运动产业形成了以专业赛事和群众赛事为驱动,自行车场地(馆)运营为支撑,相关器材制造销售和相关人才培训教育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自行车运动与互联网新媒体、健康、旅游、文化、教育等相关产业和行业日益融合。三是社会基础逐年夯实。截至2016年底,参与自行车运动的总人数增至800万,各类各级自行车相关活动日益丰富,企业、社会投资自行车运动处于良性轨道。
但是,制约自行车运动产业继续快速发展的薄弱环节依然突出: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专业人才紧缺,自行车场地(馆)缺乏规划,自行车装备设备制造技术相对落后等。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以及自行车项目在里约奥运摘得首金、社会资本纷纷涌入的历史机遇下,我国的自行车运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之势,自行车运动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之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以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自行车运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夯实自行车运动产业基础为重点,提升自行车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能力和质量,推进产业集聚与融合,推动自行车运动向市场化、规范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推动自行车运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扩大体育消费需求,实现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稳定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市场驱动,改革创新。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拉动投资消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最大限度释放市场潜力。引导自行车运动市场主体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群众需求的丰富多彩的具有创新性的自行车运动产品和服务。强化改革对自行车运动产
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大改革力度,通过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破除行业壁垒,清除制度障碍,形成有利于自行车运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
因地制宜,国际接轨。立足发展现状,整合空间资源,充分发挥我国地势地貌多样和公路网络系统发达的优势,发展区域特色自行车运动产业,丰富区域文化内涵,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坚持专业标准国际化、赛事规则国际化和产业发展国际化,密切与国际组织的联系,加强国际交流,引入国外优秀成熟的发展经验,形成中国特色的自行车运动产业。
权责明晰,协作共赢。明晰自行车运动产业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和权利义务,创建协作共赢的利益相关者生态网络。国家协会作为产业的布局者、规范方和监督部门,在赛事布局统筹和赛事评估、相关场地(馆)开发和管理指导、相关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发挥指导性作用;赛事举办地的地方政府作为政策支持方和后勤保障者,为赛事举办提供各类基础设施和安全后勤保障服务,建立医疗、安保、食宿、赛后清理等支撑体系;赛事运营商作为自行车赛事的直接运营方,负责组建专业的赛事运营团队,策划赛事、招商引资、赛事实施、赛事总结等一系列具体工作;利益相关主体互相配合,不断提升自行车运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等多重协同效益。
立足民生,服务惠民。以满足人民群众健身休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健康中国”,把握自行车运动产业发展新方向,结合区域文化特点,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保证人民享有绿色、安全、方便的自行车运动产品和休闲服务。
(三)发展目标
建立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机制,基本形成组织机构完善、赛事管理制度健全、赛事活动规范成熟、自行车健身场所供应充足、自行车设备器材不断升级、群众基础坚实的自行车运动产业新局面。到2020年,自行车运动产业总规模力争达到1500亿元,各级各类自行车赛事活动达到5000场。
市场主体不断扩大。推出一批特色鲜明、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品牌自行车赛事,培育一批专业、高效、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自行车赛事运营企业,涌现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自行车俱乐部,培养一定数量的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从业者,推动更多不同领域的市场资本进入自行车运动产业。
产业环境不断优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入推进协会改革,相关法规、标准、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环境明显改善。
产业基础更加坚实。自行车运动场所供给明显增加,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参与自行车运动人口不断增长,居民用于自行车运动的消费明显提升。自行车各类各级赛事数量不断增加,形成层次分明、种类多样、上下一体的自行车赛事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规范并完善各级各类自行车赛事活动的运营和管理
规范赛事运营流程。制定自行车赛事组织工作指南,修订路线规划、竞赛组织、体育展示、赛事安保、医疗救护、运动员服务等操作手册,为进一步提高自行车赛事活动运营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提供指导和保障。
完善赛事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自行车项目竞赛管理办法》,明确各类各级赛事的申办流程、办赛条件、办赛标准、各办赛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及义务,统一规定赛事活动申办和举办工作的流程及标准。建立赛事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完善国内群众自行车赛事的注册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和简化赛事体系结构和层级。
专栏1建立自行车赛事活动信息管理平台 完善赛事评价体系。制定应用于各类各级自行车赛事活动的评价标准,构建综合赛事等级、规模、特色等多元主体的评价体系,最终形成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赛事等级体系。
进一步优化赛事质量和服务。巩固现有的群众性品牌赛事,做好现有品牌赛事的顶层设计,在赛事包装、推广、宣传等方面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不断提升赛事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成自行车项目标杆性的精品赛事。
专栏2 探索国内自行车职业联赛
(二)鼓励并引导自行车运动健身场所的规划建设工作 进一步激发自行车运动社会组织活力。分类有序地推进各级自行车运动协会、自行车运动社团、自发性自行车运动民间组织等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自行车运动上级主管部门与自行车运动协会脱钩,推动自行车运动协会依法独立运行。积极培育多形式、多层次的自行车运动社会组织,强化各级自行车运动协会的指导、组织和宣传作用,激发自行车运动产业的市场活力。
打造以自行车运动为主题的健身场所范本。鼓励各地根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市场化运营模式,重点建设一批满足群众健身消费需求、配套设施齐全、多种产业集聚融合的自行车运动健身场所,创新打造自行车运动特色小镇、自行车运动主题公园和自行车运动产业示范基地。
专栏3 自行车运动特色小镇
增加以自行车骑游为特色的体育旅游市场供给。提倡“骑行+旅游”的新型体育旅游模式,依托现有的旅游景区资源和公路网络,科学规划内涵丰富、风貌各异的自行车骑游路线。鼓励各地景区配套修建自行车骑行道及基础服务设施,初步形成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难度挑战等各类不同主题的骑游路线。
专栏4 “骑行+旅游”新型体育旅游模式
(三)加强自行车运动相关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完备的自行车运动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自行车运动有关的各类教材,通过文字资料、多媒体视频、自媒体等多样化途径建立自行车骑行训练教材体系和赛事运营教材体系,鼓励市场主体开展自行车运动各类从业人员培训班。
建立专业运动员良性发展机制。完善自行车项目运动员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专业运动员人才制度。拓宽退役运动员发展空间,打通向教练员、裁判员、体育教师、运动协会及骑行俱乐部转岗的就业渠道。鼓励退役运动员创业创新,指导和扶持从事自行车运动产业的有关工作。
专栏5 退役运动员人才计划
(四)积极扩大自行车运动消费 加大自行车运动文化普及力度,进一步扩大群众消费基础。以新时代自行车运动文化为指导,加大宣传自行车运动健身常识,努力营造良好的自行车运动舆论氛围,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自行车健身活动中,在运动中积极宣扬低碳、环保、绿色的运动理念。深度挖掘小人物的骑行事迹,树立全民骑行榜样,向社会传播“自行车运动”的正能量。
进一步丰富节假日自行车运动赛事供给。发挥自行车运动赛事、骑行表演、骑行体验等示范作用,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激发群众自行车运动消费需求,鼓励通过赛事活动提供多样的自行车运动产品和服务。
积极开发青少年市场,广泛开展青少年自行车运动活动。制定“青少年自行车运动促进计划”,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自行车运动网络,丰富和完善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培训体系,创新青少年自行车运动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活动趣味性和吸引力,促进国际间青少年自行车运动的交流。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系列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品牌活动和赛事,积极探索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商业模式。
融合“互联网+”创新思维,打造自行车运动产业新生态圈。以“互联网+”创新思维为核心,积极探索“互联网+骑行”新模式,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自行车运动产品和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自行车运动的良性互动,并推动自行车运动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形成自行车运动产业新生态圈。
提升自行车装备制造实力,进军国际装备中高端市场。通过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等方式,引导自行车装备制造企业从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转变。以智能化和个人定制为导向,不断提高自行车装备自主品牌在国内自行车运动市场的占有率,鼓励我国骑行爱好者使用自主品牌的自行车装备,提升我国自行车装备企业在国际自行车装备市场的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服务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落实国务院《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继续推进自行车运动协会改革工作,加快建立自上而下、从全国到地方层层覆盖的行业协会管理体系,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地方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落实现有政策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切实将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税费、土地、价格等政策落到实处。
完善行业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并规范人才准入、认证、评级制度,在注册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业余运动员等级制度、裁判员(公路赛事驾驶员)信用制度、竞赛组织人员备案制度等,有效规范从业人员在从事专业活动时的行为。
着力加强安全监管。深入贯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原则,自行车运动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履行安全监管责任,通过赛前考察和陈述、赛时检查和监督以及赛后总结、违规问题调查处罚等举措,加强对赛事的监管。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要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确保赛事安全运营。
优化市场发展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建立覆盖自行车赛事举办机构、从业人员和参赛人员的行业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将有关机构及人员的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将涉企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于企业名下依法对外公示,规范市场秩序。
第二篇:自行车运动协会章程
自行车运动协会章程 自行车运动协会章 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为“商河县自行车运动协会”
英文名 Cycling Association of Shanghe
英文缩写:CAS
第二条 本会的性质:本会是商河县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依法成立、自愿组成的非盈利性、群众性、地方性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响应国家“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和“全民健身”的号召,组织广大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参与自行车竞赛、旅游、休闲等各种活动,推动商河县自行车运动事业的发展。团结和组织全县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广泛开展自行车竞技运动、休闲活动,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提高运动技术和健康生活水平,为自行车运动事业的发展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做出贡献。协会意在推行绿色环保理念,吸纳更多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引导群众性的自行车运动健康、有序的开展,为“全民健身计划”服务。
第四条 本协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商河县教体局的业务指导和社会团体管理机关商河县民政局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协会地址:商河县兴隆街北首美利达单车俱乐部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协会的业务范围是:
一、开展自行车运动技术、安全知识、竞赛常识等培训;
二、组织会员参加各种类型等级的自行车运动竞赛、自行车健身骑行、旅游观光等活动;
三、承接、承办政府交办的相关事项。
四、进行本县群众自行车运动的普及、提高和推广工作。
五、在县教体局的授权下,举办、承办各种类型等级的自行车运动竞赛及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和周边各县区等各地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交流,为提倡良好的社会道德与体育作风而开展活动。
六、选拔和培养群众中优秀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参加一些重大比赛,为商河县的群众体育争取荣誉。
七、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宣传和表彰会员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带动我县群众自行车运动的发展。
八、组织和开展其他和全民健身有关的自行车体育娱乐活动。
第三章 会员
第七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 件:
凡在我县工作或居住、年满十八岁的公民或有合法居留和工作权的外籍人士,热爱自行车运动,经本人申请,可以加入本会。同时要提供协会需要的个人详细资料。
一、拥护本会章程;
二、志愿加入本会;
三、在本团体的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积极参加本会组织的各种活动;
五、缴纳会费。会员缴纳工本费10元,提供一寸彩照两张办理会员证。
第八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在网络或指定单位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授权的机构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第九条 协会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会员的权利:
(一)享有本会的选举、被选举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会的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会章 程,执行本会决议;
(二)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三)积极参加本会活动,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四)对本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提供帮助;
(五)按时缴纳会费;
第十一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
对于长期不参加协会活动或者在一年内不能按期交纳会费的会员,在通知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视作会员自动退会,本会将通知其本人并在相关网站公布。
第十二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本会理事会表决通过后,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的产生、罢免
第十三条 :本协会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订及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第十四条 本会根据工作需要设若干办事机构,在会长、有关副会长及秘书长的领导下处理本会日常事务。
第十五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每届四年,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十六条 本会理事应具备下列条 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自行车运动和群众性体育活动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七条 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协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第十八条 本协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计划。
(二)协调各部门和机构的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及各部门的负责人,交理事会讨论。
(四)决定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完成会长和理事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十九条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条 协会经济来源:
(一)政府资助;
(一)会费收入;
(二)社会团体、单位或个人捐助;
(三)体育活动收入、有偿服务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篇:自行车运动协会策划
自行车运动协会策划
策划人:付光忠
协会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秘书长一名,会员若干 协会主题:绿色,环保
本会名称为“警院自行车运动协会”
本会的性质:本会是湖南警察学院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依法成立、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的校园组织,隶属学社联自行车协会,一切服从院团委老师以及领导的安排,工作路线严格按照学院的领导。
本会的宗旨:响应国家和院团委“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和“全民健身”的号召,丰富校园文化,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打造校园优秀文化。组织广大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参与自行车竞赛、旅游、休闲等各种活动,推动湖南警察学院自行车文化的发展与校园文化的丰富。打造有警院特色的协会。团结和组织全校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广泛开展自行车竞技运动、休闲活动,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提高运动技术和健康生活水平,为自行车运动事业的发展和推动全校健身活动做出贡献。协会意在推行绿色环保理念,吸纳更多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引导学院的自行车运动健康、有序的开展,为湖南警察学院的日常生活更注入新的活力。
第六条 本协会的重要活动安排是:
一、开展自行车运动技术、安全知识、竞赛常识等交流;
二、组织会员参加各种类型等级的自行车运动竞赛、自行车健身骑行、旅游观光等活动;
三、进行本校学生自行车运动的普及、提高和推广工作。
四、在校领导的安排下,举办、承办各种类型等级的自行车运动竞赛及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各大队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交流,同时加强与周边各大学的交流与活动。为提倡良好的社会道德与体育作风而开展活动。
五、选拔和培养群众中优秀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参加一些重大比赛,为湖南警察学院的群众体育争取荣誉。
六、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宣传和表彰会员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带动湖南警察学院自行车运动的发展。
七、组织和开展其他和全民健身有关的自行车体育娱乐活动。
第三章会员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 件:
凡属湖南警察学院学生喜爱自行车运动,经本人申请,可以加入本会。同时要提供协会需要的个人详细资料。积极参加本会组织的各种活动,遵守自行车协会管理制度
积极参加本会组织的各种活动;
五、缴纳会费。会员每期缴纳费用20元,提供一寸彩照两张办理会员证。
第八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在指定位置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考核确定通过;
三,颁发会员证,正式属于自行车协会会员。
第九条 协会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会员的权利:
(一)享有本会的选举、被选举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会的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
(二)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三)积极参加本会活动,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四)对本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提供帮助;
(五)按时缴纳会费;
(六)自觉维护扩大协会的声誉和形象,不得损害协会利益行为。成员未经协会允许不得以协会名义开展活动,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第十一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
对于长期不参加协会活动或者在一年内不能按期交纳会费的会员,在通知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视作会员自动退会。第十七条 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常务会议;
(二)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
(三)负责向学院提交工作报告与工作汇报
第十八条 本协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计划。
(二)协调各部门和机构的工作。
(三)同意对会员进行管理,制定协会管理制度
(四)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协会经济来源:
(一)会费收入;
(二)拉赞助,学校批发
(三)体育活动收入、有偿服务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
会费使用范围:主要用于购置会员公用运动装备,医疗药品,办公费用,工作性支出,以及全院性活动的开展。
协会的公益性活动费用由大家自愿交纳,协会将把这部分费用全用在公益活动中去。活动产生的餐费另行计算。并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会费按学期收取,你所交纳的费用将严格用于公共事务的支出,协会将向你提供一份可追溯的凭证。会员中途不论以任何理由退出协会,会费概不退回。
参加骑行活动须知:
自由结合,自愿参加责任自负,风险自担。
一,骑行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禁止在危险路段骑行,按照自己的骑行技术和经验控制速度。严禁个人英雄主义。
二,骑行时严禁打手机,听MP3,照相凡分散注意力的种种都不许。
三,佩戴头盔,手套,等护具(会员统一收费购买)。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
四,初次参加活动应将联系方式留下方于分散后各种成员之间的联系
五,参加活动的同学返回必须集合返回。并清点人数。六,外出活动时个人消费实行AA制
第四篇: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xx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本着“积极、科学、协调、前瞻”的原则,特编制《xx县20xx-20xx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条件
xx因居寿水之阳而得名,春秋时期为马首邑,西晋太康年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全县辖7乡7镇、206个行政村,人口21.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3万人。全县地表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xx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现有耕地面积10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近6亩,土地耕作性好,保水保肥,适种作物广,宜林宜牧面积130万亩。气候资源独特,年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511毫米,无霜期120-150天,日照时数2576小时,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夏季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矿产资源丰富,含煤面积49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00多亿吨,探明储量70.9亿吨,主要为贫煤和瘦煤,开采条件好;探明铝矾储量1387万吨。石灰石、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储量大,地质构造简单;紫陶砂矿、粘土矿、高锶和富硒矿泉水储量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太原、阳泉、晋中三市之间,距石家庄、郑州、天津、北京较近,石太铁路、太旧高速公路、307国道、省道榆盂公路和九榆公路自东向西横贯全县,距离太原机场59公里。旅游资源丰富,集红色(刘胡兰式的烈士尹灵芝公园)、绿色(方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栖湖)、古色(清代“三代帝王师”祁隽藻故居、文昌阁、五峰山、及北魏时期以来的170多处古迹)资源于一体,旅游开发价值极高。
(二)产业发展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xx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1.3%的速度增长。农业上,以茴子白为主的蔬菜、以牛羊为主的草畜、以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和以小杂粮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四大特色产业,初步构筑了xx农业结构总体框架。2004年,粮食总产量2.09亿公斤,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8.3万亩,产量1.8亿公斤。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含套种马铃薯、菜豆角),产量8亿公斤,以茴子白为主的“寿绿”牌蔬菜远销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并出口俄罗斯、日本等国;牛饲养量4.4万头,羊饲养量32万只,奶牛饲养量402头,大户规模饲养初具雏形,奶站建设逐步配套,并与三鹿集团建立供求关系;以南燕竹镇大北河、宗艾镇沟西两大仁用杏基地为主的林果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现有一定规模的小杂粮、豆制品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能力2.7万吨,豆制品及小杂粮销往全国各大城市,苦荞系列保健食品远销日本、韩国。工业上,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现有煤矿35座,总设计能力128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80万吨/年,2004年生产原煤600万吨。洗煤企业14户,干式选煤厂3户,原煤洗选比例为50%。民用型煤生产能力10万吨/年。现有在建焦化项目3个,总设计能力120万吨/年。民用锅炉企业12户,生产能力10万台/年,2004年产量4万台。水泥生产企业1户,生产能力8万吨/年。新上硅砖企业4户,生产能力3万吨/年。实心粘土砖、耐火砖、石料、石膏、铝矾、石灰企业较多,还有石油钻具、太阳能热水器、彩钢门窗、挂车等机械企业,糠醛、丁内脂等化工企业。第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大型煤炭营销企业7户,年销售煤炭580万吨。民营运输业发展较快,现有运输车辆万余辆。旅游业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一线、三牌、四区、十景点”,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尹灵芝公园、朝阳阁等正在建设。县城规划区已经形成“三纵四横”交通网络,房地产开发、商贸金融、电力通信、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快速发展,旧城综合改造稳步推进,城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各乡镇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等配套设施。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水泥(油)路、广播电视覆盖等工程进展顺利。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8亿元,第二产业5.2亿元,第三产业4.1亿元,三次产业构成演进为29:40:31。财政收入18888万元,其中煤炭产业税收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2元,农民人均纯收2787元。
(三)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我县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农业方面:茴子白等蔬菜优势产品规模化种植有待发展,“寿绿”品牌开发推广利用不够;奶牛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供销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加工转化滞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差。工业方面: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产业,非煤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过低;地方煤矿规模小,开采方法落后,回采率低;煤炭加工转化率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非煤工业体系薄弱,新兴地面工业发展不足;民用锅炉、石料开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商标的产品不多、生产规模不大;企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三产方面:交通运输以个体运输为主,数量多、规模小;旅游景点建设滞后,旅游资源亟待加快开发;商业设施档次不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欠帐多,旧城综合改造推进较难;中心乡镇发展滞后,带动辐射功能较差;农民居住比较分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难度较大。
二、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依托xx产业发展的现有基础,着眼即将形成的优势产业,展望未来可能发展的主要产业,xx今后一段时期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XX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目标,立足本县优势,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全省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开放XX县、工业强县、民营XX县”三大战略,倾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煤炭产业规模化、非煤产业集群化、三产服务体系化、城镇建设功能化”五大工程,着力打造全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型能源基地、休闲避暑胜地”三大基地,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循环经济型、县域经济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
20xx年实现“两个翻番”、“四个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跻身晋中前四位。“两个翻番”:煤炭总产量1200万吨,比2004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4亿元,比2004年翻一番,力争达到5亿元。“四个增长”:gdp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gdp8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年均增长7%;县城建成区人口达到6万人,比2004年增长2.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
按照“三年打好基础,五年重点突破,十年大见成效”的总体思路,到20xx年,全面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提前步入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级次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煤炭产业实现做大做强,非煤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多元而不分散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规模和档次全面提升,县城和重点集镇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城乡面貌根本改观,把xx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山川秀美、具有较强产业集聚能力和较高开放度的现代化城市。
(三)产业发展布局
1、农业发展布局
以北部早熟区和南部中晚熟区为主,发展两大玉米优势产业带;以307国道、榆盂线、九榆线等主干道沿线为主,建设优质蔬菜种植区域带;路北乡镇以圈养为主、路南乡镇逐步由散养转向圈养为主,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以朝阳、解愁、宗艾、景尚等乡镇为主,建设奶牛养殖园区;以南燕竹、宗艾等乡镇为主,建设仁用杏基地。
2、煤炭产业发展布局
在朝阳镇草沟、七里河,温家庄乡盘湾底,平头镇东韩,建设4个煤炭生产与加工园区;以宗艾与解愁、平舒与平头为主,发展2个煤炭生产与加工产业带。
3、非煤工业发展布局
以泥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等产业;以七里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化工等产业;以平头、平舒、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水泥、石料产业带;以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耐火材料产业带。
4、服务业发展布局
以“一线、四区”(一线指五峰山、龙栖湖、平舒、龙门河、方山、县城旅游线;四区指双龙休闲度假区、祁氏文化鉴赏区、方山生态旅游区、县城中心文化旅游区)景区为主,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在县城、中心集镇发展商贸物流业。
5、县城发展布局
县城规划区为带状城市,采用组团式布局形式,主城区是集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办公居住区,向西、向北发展;工业区为城市主要生产区,沿县城向东、向南发展。
四、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一)农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近抓菜,远抓树,不远不近抓畜牧”,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围绕区域布局把竞争力调强,围绕产业结构把效益调高,围绕品种结构把质量调优,不断提高产业升级能力,逐步提高主要农产品的种养殖集中度,全面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0xx年,农业主导产业在稳定规模、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面大幅增加,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现代农业雏形。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8%的增幅递增。
2、主要措施(1)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精心培育和保护“寿绿”蔬菜品牌,加强无公害监测,推进标准化生产;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积极开展“iso9000、iso14000”贯标,加强产地环境安全监测保护。保护现有的豆制品、小杂粮加工知名品牌,统一生产技术标准,限期治理不达标企业。打好“绿色食品”牌,统一原产地标识,加强品牌宣传策划开发,支持“寿绿”蔬菜和知名品牌豆制品、小杂粮进入大中城市消费群,尽快打入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2)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玉米。重点发展以茴子白为主的“寿绿”蔬菜,扩大种植规模。鼓励企业、经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蔬菜加工营销企业。利用丰富的林草资源,重点发展以肉牛、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着力培育奶牛产业,鼓励农户发展猪鸡养殖业。大力发展以仁用杏、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扩大种植面积,完善销售网络,加快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用材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逐步与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营造适应现代生活的绿色环境和优美田园风光,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3)精心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着力抓好开发引进,以绿色食品为方向,发展杂粮、蔬菜、肉类等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引进玉米转化项目,蔬菜加工突出冷藏和产品系列化,肉类加工突出畜禽产品深加工。豆制品加工企业,近期采取松散联合等形式,严格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完善“企业+家庭”的生产经营方式;远期通过引进战略资本或加盟大集团等形式,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逐步走集团化发展模式。小杂粮加工企业,以荞麦深加工项目为载体,支持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合理分担市场风险。奶制品加工企业,支持现有企业建立和扩大生产线,积极引进大型乳业集团开设分厂。
(4)加快农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科技兴农,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优质专用玉米、优质草食畜品种,采用无公害生产加工技术,应用适时适市种养模式。发展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人字闸、截潜流、浅层井、雨水集蓄的利用和节水设施等农田水利建设,积极争取松塔水库立项。创新和完善市场流通、质量监测、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四大体系。完善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加快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等流通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营销活动,继续举办蔬菜节,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项目洽谈会。
(二)煤炭产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规模化、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目标,整合资源,关小扶大,延伸加工,多元经营,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发展煤炭加工转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20xx年,建成一批竞争力强的集团公司。提高矿井机械化装备水平,实现煤矿开采正规化、生产集中化、矿井规模化、采煤机械化、回采工艺科学化。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回报率,建成全省的新型能源基地。煤炭产量达到2000万吨,煤炭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
2、主要措施
(1)实施煤炭规模化、集团化工程。按照全省实施煤炭集团战略的要求,主动承接阳煤集团辐射,一方面配合其加快新元矿井建设,加强七里河等后备区开采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其先进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人才优势,不断推进现有矿井改造、升级。进一步深化地方煤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矿井建设进度和技改扩规,推广先进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积极进行多元开发,尽快建成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集中度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2)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支持煤转洗(选)煤,加快现有洗(选)煤企业联合兼并,鼓励新建煤矿配套建设洗(选)煤厂;支持煤转焦,适度发展焦化项目;支持煤转型煤,扩大民用型煤生产规模;支持煤转电,积极引进大型坑口电厂,鼓励建设煤矸石电厂、煤焦炉尾气电厂等综合利用项目;支持煤转煤化工、煤层气开发利用,支持煤液化、煤气化项目。积极引入战略资本,提高煤炭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新型能源基地。
(3)鼓励煤炭企业兴办非煤产业。引导煤炭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采取收费减免、公益事业冠名权等优惠政策措施,发挥重点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的示范效应。新建煤矿和现有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原则上都要建设相应规模的非煤项目。支持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顺利实现转产。
(4)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规划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时序,合理确定煤矿开采服务年限。提高企业机械化采煤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促进煤炭资源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不断增加煤矿安全改造投入,加强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矿区土地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保护好xx的“蓝天碧水”。
(三)非煤工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大力发展非煤工业,逐步提升非煤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重点,外引内联,重点推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建材及化工行业发展壮大,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引入新兴地面工业,构建多元而不分散的工业新格局。
20xx年,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明显增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2、主要措施
(1)实施非煤产业集群化工程。抓住全省建立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主动加入周边区域产业集群。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战略机遇,积极利用外商投资和各类国外贷款。整合包装本地企业,吸引外来资本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适当提高民用锅炉企业集聚度,重点支持年产锅炉3万台以上的生产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发展壮大。适当提高石料开采产业集聚度,鼓励石料开采企业兼并联合,关闭无证开采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石料开采企业。支持水泥企业技改扩规,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快在建化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竞争力强、污染小的新型化工企业。鼓励和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知名商标企业做大做强。
(3)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积极发展新兴电子、医药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支持硅砖、高铝耐火砖、金属镁等产业发展,鼓励利用煤矸石发展新型墙材。鼓励太阳能热水器、挂车、石油钻具、矿泉水、苦荞醋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利用储量大、品位高的石灰石资源,吸引投资主体投资建设电石乙炔化工企业。进一步加快铝矾、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紫陶砂矿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相关产业及产品发展壮大。
(4)加快科技化、信息化进程。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是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加工、化工及建材等传统产业,提升非煤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加快转化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行业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四)服务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依托一产、二产发展实际,以加快发展旅游业和物流业为突破口,实施三产服务体系化工程,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结构层次,拓展服务功能,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20xx年,建成大型运输集团,建设大型物流仓储企业,构筑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形成设备先进、快速便捷、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现代物流业。“一线、四区”景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更加齐全,打造休闲避暑胜地。
2、主要措施
(1)发挥区位优势,完善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引导交通运输企业联合重组,重点扶持大型运输集团。对本地大型运输企业,在煤炭运输、蔬菜运输、旅游客运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交通运输业多式联运,多元配送,特别是鼓励发展铁路、公路联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2)利用气候、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合理布局,调整和增加商业网点,积极引进和发展大型商贸集团。结合实际,支持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恒温库、石料市场等。在县城、大型矿区周边建设大型购物超市,在干线公路旁建设大型的物流仓储企业。鼓励物流企业与铁路公路运输、集装箱公司、批发企业实行联合,力争建成效率高、服务优的物流配送企业,构建物流配送体系。(3)加快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科学定位,找准优势,选好切入点,加快旅游规划的出台。加大旅游品牌策划与宣传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快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朝阳阁等景点的开发,逐步完善“一线、四区”等景点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快尹灵芝公园建设。加快配套重点景区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推动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
(4)全力打造休闲避暑胜地。充分利用气候、区位优势,打好“休闲避暑”品牌,争取加入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精品线路,并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引入战略资本,重点加快双龙休闲度假区开发。规划建设星级酒店、宾馆和娱乐等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档次。
(5)加快发展电力、通讯、金融、保险等其他服务业。加快县域电网建设与改造,建设相应高压等级的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保证大型电厂输电和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加快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数字与数据业务,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协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面向农村、服务农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各类保险在产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化解风险,支持发展。
(五)城镇化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加快县城及中心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瞄准生态型园林城市目标,逐步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三次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路南开发。
20xx年,县城建成区达到1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服务功能齐全的生态型园林城市。县域中心城镇居住人口稳定在1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以县城为中心,以太旧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干线公路为骨架,辐射乡镇,连接村庄,形成上下贯通、干支结合、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安全快捷、高中低不同等级的公路网络。中心集镇辐射功能增强,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小区。
2、主要措施
(1)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尽快修订并实施城镇体系规划,遵循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尽快启动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强给排水、供气、供热等配套设施建设,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对“城中村”的开发改造。以“安居”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市民广场、朝阳广场,实施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及早考虑人口老龄问题,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加快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在继续加大对村村通水泥(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投入的同时,全面放开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市场,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镇建设新格局,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引导乡镇企业进入小城镇,鼓励农村新办企业向集镇集中。
(3)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依托国道、省道主干线,全面改造提升县乡村公路等级,打通出县口。实施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结合县情研究制定路南开发的政策措施,构建九榆线经济走廊。
(4)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深化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移民规划的实施步伐,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岗前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卫生服务、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土地集约化经营,引导土地合法流转。放手让农民搞活生产和流通,鼓励他们办厂、设店、发展各种服务业,因地制宜地兴办各类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建筑市场,促进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集镇转移。
五、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更新观念,转变职能,营造创业发展的环境
全县上下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招商有功、创业光荣”的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优发展环境上来,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县乡政府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快发展上,以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为重点,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搪塞推诿、作风粗野、无为行政等行为和“三乱”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公平竞争和合法经营,努力营造诚信、公正、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立足现有的资源优势,全方位进行对外开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实现“高位嫁接”。鼓励本地企业与同地区、同行业的相关企业联合和合作,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实现合作共赢。设立对外招商专项经费,加强与重点招商对象的密切联系,确保招商引资的高效性和延续性。加快园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六通一平”,加大项目入园的引导力度,真正成为资金、技术、人才汇聚的创业板块、经济亮点和核心辐射区。建立项目储备库,围绕产业选项目,瞄准市场上项目,科学论证定项目,争先发展抓项目,集中精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三)壮大民营,深化改革,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快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积极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各项权利。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创办民营企业,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未禁止的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向高新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迈进。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培植发展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打破隶属和所有制界限,鼓励民营经济以租赁、购买、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积极推进现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创新科技,用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高新技术发展和信息化进程,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建立健全创新体制,引导和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进一步推动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壮大重点产业。进一步完善引进和激励机制,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全面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同时要重视本土人才的选拔运用。加大选拔和培养力度,造就一批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善于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
(五)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充分发挥政策扶持的作用,用足用活国家、省、市的优惠政策,研究采取符合实际的、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的地方优惠措施。对急需融资的企业与项目,通过政府协调、银企互动等形式,帮助解决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加强对土地、环保、拆迁等项目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协调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建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采取贴息或补助方式,每年定额,滚动使用。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及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建设。
(六)完善机制,精心组织,全面实施产业发展规划
成立县产业发展指导协调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发展规划的论证、评估和组织实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把规划实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针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切实抓好落实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和信息网络平台,将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招标项目和相关法规、政策措施等向社会公布,用正确的宏观信息引导产业发展。根据新形势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适时对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调整。适时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后期评估,建立重点产业运行检查评估机制和指标考核体系,科学评估各个产业发展的状态和目标的实现水平,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五篇:村级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村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我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规划为龙头,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实行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把我村建设为经济繁荣、村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
二、产业概况
坚持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大力推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支持村民发展、壮大以黑豆、杂粮等种植业;
以黄牛、寒羊、驴等养殖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我村产业建设。
2、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要根据客观情况,因势利导,抓好示范带动,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3、坚持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规模太小,以点带面带动村民创业的范围有局限。
2、创业资金缺乏。目前投入产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农民自身收入,生产性支出非常有限,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壮大。
3、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缺乏,产品竞争力不强,缺乏对科学技术的了解意愿和渠道。
4、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比重大,在家务农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仍需努力,村民居住分散,均衡发展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5、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原有的联产承包政策与个别村民意识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五、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强投入
我村在资金筹措方面,将采取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业务部门扶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信用社贷款支持,群众自筹等多方渠道加大对我村产业的投入。
六、产业定位
(一)黑豆产业
1、发展现状:2018年白山村种植黑豆700多亩,经过多年的种植经验,技术已经成熟。
2、发展目标: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村将引导农户种植,力争到2022年种植面积达2000亩。
(三)畜牧产业
1、发展现状:2018年我村肉牛150多只、羊300多头,驴40多头。
2、发展目标:到2022年,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
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3、优势区域:以张英养殖合作社为重点,发展驴养殖,在全村辖区内发动群众开展养驴产业;
新建一个养驴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
4、主要任务:一是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