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研究(精)
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和网上支付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而物流问题依然是制约B2C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选择适合自己的配送模式,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本文将B2C物流配送模式分为四类并给出了对这几种配送模式选择的依据和建议。
引言
在B2C电子商务形式中,除了少量无形的商品,如电子书籍、软件、音像等可以通过网络以“数据流”的形式传送给消费者外,大多数商品必须要以产品实物的形式由企业传送给消费者。
与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是建立在高效的现代物流的基础上不同,我国的电子商务是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的道路上展开的。目前,由于我国物流配送体系的相对落后导致了电子商务高效快捷的优势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在电子商务的几种模式当中,物流对B2C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和制约最大,这是因为在B2C模式下,由于客户端为最终用户,单一客户所需商品较少,且所购商品一般为低价小件商品,这样物流费用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这导致B2C的配送相比B2B更难做。本文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中的B2C物流配送模式进行研究。
1电子商务对B2C物流配送提出的新要求
电子商务促进了现代商务活动交易方式的变革,也对现代企业的物流业务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零售业都是顾客亲自到商店购买,然后顾客自己带回所购商品,企业不存在面对终端环节的物流配送问题。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以借助自己的商业网站直接把商品销售给终端用户,当消费者确定要购买的商品后,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解决,这就使得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对所购买商品的可得性心理预期变大,相应的对商家配送的速度要求也就越高了。因此,B2C电子商务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有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与之相匹配。具体来说,B2C物流配送体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物流配送信息化
信息化体现在物流配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只有实现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先进的技术设备才能应用于物流领域,才可能实现物流配送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必然在物流配送中得到普通的应用。
1.2配送流程自动化
物流配送自动化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只有自动化技术的普及,才能快速的对配送需求做出反应,并准确高效的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电子商务的优越性才能体现出来。
1.3物流服务系列化
现代物流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服务外,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等。
1.4物流管理柔性化
柔性化原是生产领域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而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配送系统是不可能实现的。它要求配送中心根据消费者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B2C物流配送模式类型
目前,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体系水平不一,经营模式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物流配送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2.1企业自营配送模式
采用此模式的一般是大型生产企业和连锁经营企业,象海尔集团、沃尔玛连锁超市,也包括象96128购物网、E国一小时等虚拟企业。企业通过组建自己的物流中心,来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配送服务。包括满足企业内部生产的材料供应,产品的销售、对零售商店的供货等,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物流体系承担其他企业和商家的物流配送业务。选择自营配送模式有两个基础:其一是规模基础,即企业自身物流具有一定量的规模,完全可以满足配送中心建设发展需要;其二是价值基础,即企业自营配送,是将配送所创作的价值提升到了企业的战略高度予以确定和发展的。
2.2外包给第三方的物流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第三方企业一般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设施设备及专业经验、技能的批发、储运或其他物流业务经营企业。采用此模式的企业将非核心优势的物流业务全部交由第三方物流代理公司来承担,而B2C企业则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核心业务。
2.3自营和外包相结合的配送模式
采用此模式的企业自身拥有一定的物流资源,但不能满足商务扩展的需要,由于建立完善的配送体系投资太大,当企业的业务量未形成规模效应时,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在这种模式下,B2C企业拥有自己的仓库和区域配送中心,通过信息化平台和网络技术实现与第三方物流代理公司的合作,将其最后环节的配送交由专业的物流公司来完成,共同实现对消费者的物流配送。这要求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实现双向信息对接,彼此之间能共享数据。
2.4共同配送模式
这是一种企业之间为实现整体配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以互惠互利为原则,互相提供便利的物流配送服务的协作型配送模式。它包括配送的共同化、物流资源利用共同化、物流设施设备利用共同化以及物流管理共同化。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如图4)的企业通过组建企业联盟,改变之前分散经营的模式,通过信息和资源的相互整合,把各企业的物流部门重新组合改造,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从而实现对联盟内的企业进行共同配送。
3应用SWOT分析法选择配送模式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对于B2C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当应用SWOT分析法选择配送模式的时候,主要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潜在的内部优势(Strength),比如企业在物流人才、物流配送成本、物流配送技术、装备、设施以及物流配送策略等方面的优势所在。二是潜在的内部劣势(Weakness),比如物流设施落后,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配送成本高等。三是潜在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y),比如宏观经济政策对物流业的鼓励和扶持、物流配送业务量的增长趋势等。四是潜在的外部威胁(Threats),比如经济环境不理想,竞争对手的物流成本大幅下降,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供求矛盾等。应用SWOT分析法选择配送模式的具体方法时:依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找出对本企业配送活动及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并根据所确定的标准,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从中判定出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配送模式。
3.1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选择自营配送模式
对于Ⅰ型企业(S+O)来说,这类企业具有很好的内部优势以及众多的外部机会,物流服务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自建的物流体系能充分发挥其核心功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销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用。从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不少药业企业、家电企业、大型制造企业以及连锁商家等随着在全国范围内多年的经营,不少企业都有庞大的商品营销渠道,自身拥有良好的物流网络与相当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随着网络经济发展,这些企业在经营电子商务时可通过不断整合自身资源,吸收外界资源,搞好自身物流网络建设,形成适合自我的物流配送体系。目前,海尔集团,以“一名二网”着力培育物流运营成为其新的增长点。不少跨国企业,如雀巢公司等都开始将国内的物流配送业务交给海尔来完成。
3.2物流业务外包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都属于Ⅲ型企业(W+T),即内部存在劣势,外部面临强大威胁。这样的企业就应该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选择物流配送业务外包的模式,集中各种资源,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如果盲目的建立配送中心,很可能造成人、财、物等方面的浪费。
3.3自营和外包相结合的模式使企业经营更具柔性
对于Ⅳ型企业(S+T)来说,具有一定的内部优势,比如说拥有自己的采购、仓储和区域配送中心。但随着业务的发展,企业面临一定的外部不确定因素,如果盲目扩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投资风险,加上“最后一公里配送”覆盖面极广,运作繁琐,电子商务企业往往将其转由第三方物流代理公司来完成。而出于对库存成本、信息的掌控,防治突发情况带来的缺货损失,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等考虑,B2C企业往往会考虑建立和管理自己的仓库和配送中心。通过自营和外包相结合的模式,企业可以使经营更具柔性。进一步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
3.4共同配送是B2C企业城市配送的主要趋势
目前,我国大多数B2C企业在进行城市物流配送时,如果已经建有自己的配送中心,面临巨大的外部机会,却受到内部劣势的限制没有明显的规模效益,属于Ⅱ型企业(W+O),就应该走战略联盟之路,选择共同配送的模式。共同配送模式可以削减企业间的竞争,从整体上提高从供方取得价格优惠的能力,降低采购成本。采用共同配送还可以优化物流资源,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配送是体现电子商务优越性的重要环节,B2C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企业规模、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
第二篇:关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探析(精)
关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探析
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时空的限制,扩大了企业的销售范围,改变了企业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使得送货上门等物流服务成为其必然的基础,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但没有现代化的物流运作模式支持,没有一个高效合理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物流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电子商务的支持是现代物流技术水平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因此,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是二者有利的契合点。但目前,我国的物流水平仍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因而认清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模式,并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模式十分重要。
一、物流及物流配送的定义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流科学的迅速发展,世界许多国家的专业机构、管理机构及物流研究专家对物流概念做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但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即物流不仅包括原材料、产品等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实物流动过程,还包括伴随这一过程的信息流动。因此,可将物流定义为:为满足用户需求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间的有效流动,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物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就已显示出来。物流是经济活动的“第三利润源泉”,即第一源是降低资源消耗;第二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物流作为第三源是指合理组织产销环节。
物流配送(简称配送)是企业根据用户要求,以最有效的方式在配送中心或其他配送地点备货,并将货物送交用户的一种经济活动。配送是一种特殊的、综合的物流活动方式,是商流与物流相结合,包含物流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物流方式[1]。
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
配送模式是企业对配送所采取的基本战略方法。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及我国配送理论与实践,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配送模式:
1.自营配送模式
自营配送模式指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作业,系统化程度相对较高。一般而言,采取自营配送模式的企业大多是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有代表性的是连锁企业的配送。
2.互用配送模式
互用配送模式是几个企业为了各自利益,以契约的方式达成某种协议,互用对方配送系统而进行的配送模式。其优点在于企业不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人力,就可以扩大自身的配送规模和范围,但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以及与相关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其比较适合于电子商务条件下B to B的交易方式。
3.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模式指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体。进行共同配送的核心在于充实和强化配送的功能,共同配送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实现配送资源的有效配置,弥补配送企业功能的不足,促使企业配送能力的提高和配送规模的扩大,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4.第三方配送模式
第三方配送模式是为交易双方提供部分或全部配送服务的一方,即指交易双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随着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方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第三方配送模式应成为工商企业和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货物配送的一个首选模式和方向。
三、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
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时,选择何种配送模式主要取决于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的配送能力、市场规模与地理范围、保证的服务及配送成本等。
(一)定性选择法——矩阵图决策法
没有具体的数据可供参考,主要是通过两个不同因素的组合,利用矩阵图来选择配送模式的一种决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选择决策因素,然后通过其组合形成不同区域或象限再进行决策。此处主要围绕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企业配送能力来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根据自身的配送能力和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组成了上述区域,一般,企业可以按下列思路进行选择和决策。
状态Ⅰ: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较大,企业也有较强的配送能力,在配送成本较低和地理区域较小但市场相对集中的情况下,企业可采取自营配送模式,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配送效率,与营销保持一致。
状态Ⅱ: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较大,但企业的配送能力较低,企业可采取的策略是寻求配送伙伴来弥补自身在配送能力上的不足。可选择的模式有3种:第一种是加大投入,完善配送系统,提高配送能力,采用自营配送模式;第二种是进行一定的投入,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强化配送能力;第三种是采取第三方配送模式,将配送业务委托给专业性的配送企业来进行。一般地,在市场规模较大、顾客相对集中及投资较小的情况下,企业可采取自营配送模式;若情况相反,则可采取第三方配送模式。
状态Ⅲ:企业具有较强的配送能力,但配送在企业战略中却不占据主要地位,此时,企业可向外拓展配送业务,以提高资金和设备的利用能力,既可以采取共同配送模式,也可以采取互用配送模式。若企业在配送方面确实具有较大竞争优势时,也可适当调整业务方向,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将配送部门独立出去,成为专业的配送企业。
状态Ⅳ:企业的配送能力较低,且不存在较大的配送需求,此时宜采取第三方配送模式,将企业的配送业务完全或部分委托给专业配送企业去完成,而将主要精力放在企业最为擅长的方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定量选择法——比较选择法
适用于企业有较详实的成本和收益数据可供参考的情况。一般有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3种。
1.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适用于一个配送模式只有一种确定结果的情况,只要比较各个方案的结果,就可选择配送模式。确定型决策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1)单目标决策:是指企业对配送模式的选择只考虑单方面的因素,例如效益。
例1:某一企业为扩大生产销售,现有4种配送模式可供选择,各配送模式所需的配送成本与可能实现的销售额如表1所示。
首先分析表2,由于自营配送的成本费用高于第三方配送,而预计销售额、利润总额及客户满意度等效益型目标却都低于第三方配送,因此,此例中自营配送模式肯定劣于第三方配送,应先舍去。将剩余3种配送模式的各属性值规范化,并分别计算各模式的综合价值系数,得表3。可以看出,第三方配送模式的综合价值系数最大,是企业应选择的配送模式。
注意,在利用确定型决策选择配送模式时,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决策的目标要明确;二是至少要有两个可供选择的配送模式;三是未来有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或一组确定的约束条件;四是各备选方案的自然状态或约束条件的效益值可以确定出来。
2.非确定型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是指一个配送模式可能出现几种结果而又无法知其概率时所进行的决策。非确定型决策作为一种决策方法,虽带有较大主观性,但也有一些公认的决策准则可供企业参考。
例3:某企业计划通过提高配送效率、满足客户对配送的要求来扩大经营规模。现有4种配送模式可供选择,在未来几年内,企业对配送市场规模无法做出准确预测,只能大体估计出3种自然状态(不知其发生概率)。现估算出未来几年内4种模式在3种自然状态下的成本费用,如表4所示,问如何决策?
方法一:按乐观准则来决策。首先从每种模式中选择一个最小成本看作必然发生的自然状态,然后在这些最小成本的模式中,再选择一个最小成本的模式作为满意方案,即小中取小。此例中,4种模式的最小成本分别为35万元、27万元、34万元、15万元。其中,第三方配送模式的最小成本最低,可作为企业满意的模式。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把握较大和风险较小的情况。
方法二:按悲观准则来决策。首先从每种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大成本作为评价模式的基础,把最大成本作为必然发生的自然状态,再从这些最大的成本之中选择成本最小的模式,即大中取小。此例中,4种模式的最大成本分别为75万元、90万元、80万元、85万元。其中,自营配送模式的成本最小,可作为企业满意的模式。此方法一般适用于把握小和风险较大的问题。
方法三:按折衷准则(赫维斯准则)来决策。赫维斯认为决策者不应极端行事。具体方法是根据决策者的估计,确定一个乐观系数a(0 方法四:按等概率准则(拉普拉斯准则)来决策。拉普拉斯认为,在非确定决策中,若按最好或最坏的结果进行决策都缺乏依据。解决的办法是给每种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赋以相同的权数,若有n个自然状态,则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都等于l/n,然后计算出各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加权平均值来进行决策。在本例中,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为l/3,各种模式的加权值分别为56万元、59万元、53万元、50万元。可以看出,第三方配送模式的加权成本值最小,可作为企业选择的模式。 方法五:按最小后悔值准则(沙万奈准则)来决策。这种决策方法是以每个模式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最小成本值作为理想目标。如果在该状态下,没有采取这一理想模式,而采取了其他模式,从而会使成本增加,就会感到“后悔”,这样每个自然状态下的其他模式成本值与理想值之差所形成的损失值,就称为“后悔值”。按模式选出最大的后悔值,在最大的后悔值中再选出后悔值最小的成本值,其对应的模式就是企业所要选择的模式,这种决策方法是较为保险的一种决策方法。 根据表4所给出的资料,计算出各种状态下各模式的后悔值,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四种模式的最大后悔值分别为20、15、19和10。其中第三方配送模式的最大后悔值最小,此时企业可选择该模式为满意的模式。 从上面介绍的5种准则可以看出,同一问题按不同的准则来决策,由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决策的结果也存在着差异。 3.风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是指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依据预测得到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结果及其概率所进行的决策。由于自然状态并非预测所能控制,所以决策的结果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风险。风险决策通常采用期望值准则,一般先根据预测的结果及出现的概率计算期望值,然后根据指标的性质进行决策。产出类性质的指标,一般选择期望值大的方案;投入类性质的指标,一般选择期望值小的方案。 如表6,计算出4种配送模式的销售量分别为: 0.5×1 000+0.3×800+0.2×500=840(万元); 0.5×1 200+0.3×700+0.2×400=890(万元); 0.5×1 100+0.3×900+0.2×450=910(万元); 0.5×1 500+0.3×1 000+0.2×300=1 100(万元)。第三方配送模式的期望值最大为1 100万元,故该模式可作为企业比较满意的模式。 总之,配送模式是企业对配送所采取的基本战略和方法。各种模式都有其自身运作的特点和手段。选择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模式,单纯考虑一两种因素是很难做出正确判断的。在决策时,应该综合考虑相关因素,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选择方法。选择适合的配送模式,将更有利于电子商务模式的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2011-03-15 来源:中国市场 作者: 标签: 电子商务 企业物流配送 问题研究 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问题的解决策略。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问题的解决策略。 1基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分析 1.1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问题 在电子工具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下,信息流、商流、资金流通过点击鼠标瞬间就可完成,而对于物流,只有少数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电子出版物、软件等,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物流过程必须通过物理活动才能完成。而没有一个高效率的企业或社会物流配送系统对商品的转移提供低成本、适时、适量的转移服务,成了物流配送的最大问题,而且配送成本过高、速度过慢是参与电子商务的买方最为不满的问题。 1.2电子商务中物流瓶颈问题的解决途径 解决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提高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最终促使电子商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必然有一段持久而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在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的同时,灵活运用自营物流、物流联盟模式或者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物流模式 2.1企业自营物流模式 企业自营物流就是企业自身经营物流业务,建设全资或控股物流子公司,完成企业物流配送业务。由企业直接支配物流资产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保证对顾客服务的质量,维护了企业和顾客的长期关系。特别是在本城市内的配送上,网站组织自己的配送队伍可以减少向其他配送公司下达配送要求的手续。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必要、有能力自己组织商品配送。对于已开展普通商务的公司,可以建立基于Internet的电子销售商务系统,同时可以利用原有的物资资源承担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建立整个销售区域的物流配送网。这样相对于企业使用全新的系统,大大降低了成本。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大、资金雄厚、货物配送量巨大的企业来说,投入资金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掌握物流配送的主动权,是一种战略选择。 2.2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需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它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将企业一定期限内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 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是物流社会化、合理化的有效途径。 (1)电子商务下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其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经营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的利用率,节省费用,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节省费用;再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借助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实时运送手段,能为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降低库存成本,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最后,能够提升企业形象。不同的物流消费者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务要求,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物流公司为客户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 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与企业,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略伙伴,他们为顾客着想,通过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使顾客的供应链完全透明化,顾客可通过Internet随时了解供应链的情况;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物流专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地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通过遍布全球的运送网络和服务提供者(分承包方)大大缩短了交货期,实现规模经济所带来的高效率。通过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物流需求,提高了企业为顾客服务的水平,使得企业形象得到提升。 (2)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是一个只有十几年历史的行业,但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经占据了相当可观的比例。美国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58%,欧洲约为76%,而社会化配送发展得最好的日本,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的份额已高达80%。在我国的企业中,将一部分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去完成的情况比较普遍。但是,对外委托的范围还相当窄,只是局限在一部分作业活动上。以汽车为货运手段的中短距离运输、保管、配送等物流活动领域,仍然以自营物流为主。 这一方面反映出企业物流水平还比较落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物流业还不具备提供高质量的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与电子商务下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传统的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往往局限于仓库存货代理、运输代理、托运代办、通关代理等局部业务,而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代理则是全部物流活动系统的全程代理。专业人士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通过其掌握的物流系统开发设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企业间物流网络的组织者,完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无法实现的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削减成本,并显著减少劳动力。有迹象表明,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利用率会越来越高,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据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年初对全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0%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由此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巨大。 中国仓储协会秘书长沈绍基认为,中国的物流市场需求有多大,不取决于工商企业本身,而取决于第三方物流商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及其运作质量。可以说,第三方物流商的服务能力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广阔的物流市场为发展第三方物流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中,会极大地 促进物流事业的发展。但是,作为从事第三方物流事业的企业,要站在货主企业的角度提供有利于物流合理化的服务,必须熟悉货主企业物流活动的发展规律,具有从物流计划、系统设计、物流管理到实施的一整套物流服务能力。 显然,这与只是受货主委托从事简单的运输、保管作业或管理活动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国的传统物流企业必须突破现有的经营模式,从人才入手掌握从事第三方物流事业的技术、活动方法,并建立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以此促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是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效率化,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根据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数量多,但个体规模较小、综合服务能力偏低、服务质量满足不了需求,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等实际情况,物流企业可以采取横向整合、委托代理的形式,壮大企业规模,优化物流系统,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我们将这种方式概括为以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鉴于国内物流业在第三方物流上存在着很大的空白,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景气的现状,为这种物流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低成本、高扩张的坚实基础。大力推广和发展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正逢其时。国内的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中国储运公司、天地快运、大通、中远集团等,在近年来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我国物流业正在蓬勃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一体化正在引起我国物流界和理论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模式,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2.3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由生产企业经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物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广泛的代理或买断关系,与销售企业形成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从而将生产企业的商品或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后,按部门订单要求配送到店铺。这种模式还表现为用户之间广泛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共享资源的作用。在电子商务时代,这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物流配送模式,国内海尔集团的物流配送模式基本上达到了物流一体化的标准。 2.4物流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Logistics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其目的是实现联盟参与方的“共赢”。物流联盟具有相互依赖、核心专业化及强调合作的特点,是一种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物流模式,可以降低前两种模式的风险。物流联盟是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更好的效果而使企业间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企业之间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只是在物流方面通过契约形式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联盟是动态的,只要合同结束,双方又变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独个体。 3结论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我国应在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同时,灵活运用自营物流、物流联盟或者多种模式共同发展,充分利用物流服务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一体化的特点,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优化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的现状,分析三种主要物流配送模式,提出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的对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电子商务行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333-01 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6.2万亿,增长21.2%,其中,网络购物占23.6%,增长2.7%,以京东为代表的B2C行业异军突起。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物流配送时间长、响应慢、物流成本过高、配送区域有限、货物损坏等问题一直困扰着B2C电商企业。对此,B2C电商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分析并优化这些模式,满足客户的要求,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物流配送在B2C电子商务中的积极意义 在B2C电商企业经营过程中,物流配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交易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分析并优化这些模式,更加灵活的发挥物流优势,可以简化原来的物流工作内容,将虚拟交易转为现实交易。另外,物流配送是B2C的一种资源,可以满足偏远山区的购物问题,将它变为一种服务方式,运用该种商务方式争取更多的顾客。 二、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多种多样,想要发挥物流配送优势,改变物流配送存在的不足,就必须分析清楚各类物流配送模式的特点。 (一)B2C电商企业自建物流配送模式 这类配送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是京东,自己组建物流配送网络是该模式最基本的特征,它属于一种网络链条式服务,可以将客户在网上订购的物品直接运送到客户手中,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通过门到门式的方法加强服务,不悬崖第三方的参与。大多数情况下,它都会在客户比较集中的区域设置仓储中心,在货物配送过程中实现全程监控,严密防止中途出现的货物破损等意外现象,并缩短送达时间。 其不足在于需要自己构建物流配送网络和仓储中心,花费的时间长,人力、物力耗费较多,每个时间段运输的物品数量不同,人员配备无法保证适宜,一旦管理不到位,还会影响企业的服务水平,且不是每个B2C电商企业都可以做到的。 (二)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这类配送模式是一种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物流配送的方法,B2C电商企业会把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实现配送业务的分配,自己也不会干预配送工作。其交易运作不止涉及到B2C电商企业与客户,还涉及到第三方物流公司。这种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具有突出的优势,能够节约时间,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发挥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的优势,专业化地解决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此外,这种模式还能够满足市场需要,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缩短配送时间,为B2C电商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会影响企业对物品的监督管理,B2C电商企业有时不能查询到物品的运输情况,配送过程犹如在“黑箱”中穿梭,难以跟踪。当货物过少的时候,配送成本甚至会超过获得的利润,B2C电商企业反而会出现亏损现象。 (三)邮政快递配送模式 B2C电商企业根据客户网上购物信息,将商品包装后委托中国邮政进行运送,可选择普通邮递或特快专递,并告知客户不同运送方式的价格标准,供客户自行选择。我国邮政快递运输覆盖的范围广泛,服务点遍及全国的每个县区,具有其他配送模式没有的优势。 但是,其缺点也相当明显,邮政快递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运送时间长,周期慢;邮政收费标准也较高,运输费用有时会超过物品成本;有些地方不提供送货到门服务,物品到达后必须主动去取,给人们带来不便。 三、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优化 根据上述对我国主要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分析,必须对其进行优化,形成产业规模,逐步降低B2C电商企业的配送成本。 第一,对于自建物流配送模式,为了提高企业的利益,必须合理布局仓储中心和配送网络,降低仓储和配送成本,制定严格合理的收费标准,对在不同期限内能完成配送任务所采取的运输方式进行估价,并有针对性的收取运费。 第二,对于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针对B2C电商企业难以跟踪监督物品的缺点,第三方物流公司必须充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射频技术(RFID)建立完善运单跟踪系统,实现与B2C电商企业电商平台的信息对接和共享,以方便B2C电商企业和客户查询订单物品配送进程。同时,第三方物流公司还要科学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选择最合理、最快捷、最短的线路,缩短配送时间,降低配送成本。 第三,对于邮政配送模式,B2C电商企业可以与邮政快递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争取大批量配送以降低成本;为了方便客户,邮政快递公司必须提供门到门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四、结束语 总之,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面向客户的配送服务形式,需要提供快速、安全的配送服务。由于不同配送方式之间的差异,在物品配送中必须选择并优化最合适的模式开展工作,提高配送服务水平,降低企业配送成本。具体而言,针对自建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和邮政快递配送模式的不同特点,通过合理布局仓储中心和配送网络、建立完善运单跟踪系统、实现第三方物流公司与B2C电商企业电商平台的信息对接和共享、合理规划运输路线、提供门到门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等优化措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购物、配送服务。 我国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连锁零售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零售业的经营格局和管理方法正在发生转变,企业越来越重视对物流环节的投入和管理,其中配送活动成为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配送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水平与物流成本。投资过大的物流配送模式容易造成浪费,而过于保守的物流配送模式又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选用何种配送模式对连锁零售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连锁企业的配送发展现状切入,阐述了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深入探讨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借鉴各方的文献资料,分析我国连锁企业物流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并对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连锁企业;配送模式;配送问题 Research about Distribution Mode in China’s Chain Enterprises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tail chain, our retai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are taking place in the pattern of change.The enterprises put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logistics chain.Distribution have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gistics system.The choice of distribution model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retail chains of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costs.a large Investment in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easily lead to waste, while the conservative model of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will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So selecting what kind of distribution model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retail chains.In this paper, firstly it tell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in enterprises.And then it explains the distribution model of the chain enterprises.It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distribution center.By reading all kinds of articles and analyzing the problems and measures in the chain enterprises, this paper prospects the distribution’s future development.Keywords: Chain enterprises;Delivery mode;Delivery problems 前言 连锁经营是当下我国许多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商业经营形式,它有利于企业获得规模效益,实现经营集约化,但同时,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在资源整合和管理方面仍潜伏着危机。目前,商品缺货是我国连锁经营企业运营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缺货率平均高达9.9%,每年因为商品缺货给连锁经营业造成的损失达830 亿元之多。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物流配送系统的发展与连锁经营企业发展不同步,物流配送系统发展滞后。而在物流配送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物流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功能滞后,是影响我国连锁经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合理化是连锁经营中物流配送策略的核心,是对物流整体系统进行调整改进的优化措施。配送功能完成质量及服务水平,直观体现了连锁企业物流系统对需求的满足程度。通过高效的配送活动,可降低连锁企业总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率和物流服务水平。而物流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连锁经营能否发挥其与单个零售店优势,对于整个连锁企业来说,要保证利润最大化,作为配送中心,要在保证连锁企业大系统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实现物流子系统合理化。现代连锁企业急需进行完善物流配送模式问题的研究。关于连锁企业的发展 1.1连锁企业的出现 连锁零售企业是指经营同类商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零售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特许权方式,实现规模效益的经营组织形式。 连锁经营作为零售业的一次革命,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它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在我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连锁企业的分类 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企业类型,如电器零售行业,药品行业,服饰行业等。连锁企业的发展对于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壮大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它是指经营同类药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个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配送、统一质量标准、采购同销售分离,规模化组织形式的零售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优势就在于有一个统一的药品配送中心,这个中心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物流中心,它负责药品的入库、保管、零配、集配、储运和二次加工,它也是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经营的核心,它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药品的储存成本、最有效率的监管药品的有效期,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药品配送效率,最终使整个企业的利润得到提升。为了更好地阐述连锁企业的发展,以下从电器零售业中代表——国美电器集团分析了连锁企业的发 展。 1.3 连锁企业——国美电器集团 国美电器集团成立于1978年1月1日,是中国最大的以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为主的全国性连锁企业。国美电器集团在全国280多个城市拥有直营门店1 200多家,旗下拥有国美、永乐、大中、黑天鹅等全国性和区域性家电零售品牌,年销售能力1 000亿元。2003年、2006年国美电器相继在香港、澳门开业,目前在两地已拥有17家门店,迈出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国际化 通过国美物流配送模式这一案例分析,我们知道了国美这个中国最大的以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为主的全国性连锁企业,是建立在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上的零售直销商。其成功之处在于:(1)整合资源建立自营配送的形式,从而实现了车队、仓储资源的优化配置,拥有现代化、自动化的设备; (2)率先成立了以高度信息化为平台的物流系统,在信息管理上,采取国际最先进的ERP系统,进行物流信息的快速传递,可实现门店销售信息与物流中心实时对接,形成了庞大而健全的 物流网络; (3)优化内部结构,再造业务流程,从而建立了一套与市场链、物流供应链同步的物流配送体系。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组织模式 2.1 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结构分析 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连锁集团有自己的配送中心,且只服务于自己的连锁分店;物流配送中心向外开放或虽是自己的配送中心但还有另外供应方。现阶段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物流的构造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2.1.1连锁企业物流参与者的构造 一是生产企业物流构造,生产企业一般根据商品属性、运输能力及季节条件安排物流活动。近几年,出现了将物流委托给 用覆盖进销存的管理信息系统,一些企业为提高管理水平,引入了商业分析智能管理及与供应商进行数据共享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大部分停留在库存管理的水平,离物流配送存在一定距离。二是EDI和EOS 系统分析,我国零售企业应用EDI 和EOS 系统的企业极少,随着电子商务普及和推广,零售企业特别是连锁企业出现了网上数据传送和订货的应用,连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会随网络和电子商务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2.2 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 配送模式是配送业务的运作方式,配送活动在不同国家和经营者之间,是以不同方式组织和开展的,形成了各种配送模式。连锁经营企业在配送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配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商流、物流一体化(自营)的配送模式 上海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00 年8 月启用桃浦配送中心,其建筑面积28041平方米,库存能力90 万箱,可同时停靠80 辆货运卡车,服务半径长达250 千米。它降低了华联超市的配送成本和商品损耗,增强了其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华联超市的配送模式即自营配送。 商流、物流一体化配送模式的配送主体是销售企业或生产企业,配送是作为促销手段与商流融合在一起。很多从事物流配送活动的组织本身是经销商品的企业。不少物流配送组织附属于生产企业,称作自有型仓库或合作型仓库。这些实体独立从事货物存储、保管、分拣和运送,但这些活动是作为销售活动的延伸而开展的,物流配送活动实为企业的营销手段或策略。他们参与商品交易活动,向用户转让产品所有权;同时,向购买者提供货物分拣、加工、配货和运送等物流服务。这种集商流、物流为一体的配送,主要围绕产品销售和提高市场占有率而组织起来。这种配送模式是企业实施营销策略的行为模式。商流、物流一体化的配送形式随处可见。最典型事例是以批发商店为主体开展的配送活动。我国一些物资企业或集团从事生产资料配送活动属于上述形式。国外一些经营汽车配件的配件中心(如英国的HONDA斯温登配件中心、美国的SUZUKIMOTQR 洛杉矶配件中心等)开展配送业务也属于销售配送。商流、物流一体化的配送模式,可直接组织到货源及拥有产品所有权和支配权,在配送活动中能形成一定优势,采用这种模式利于行为主体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商流、物流一体化配送模式便于为用户提供特殊物流服务(如配套供应物资)。销售配送模式是一种能全面发挥流通企业功能的物流形式。按照上述模式开展配送活动,既要参与商品交易活动,又要组织物流活动,投入资金和人力、设备比较多,且资金、人力很分散,若没有一定经济实力,不能形成一定规模。因这种配送围绕销售展开,故常受到后者制约。生产企业大都按专业化原则大批量、单品种生产,生产企业采取销售配送模式直接配送自己产品,受投资制约,在物流方面不一定能取 得优势。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它不是配送的主要模式。它的优劣势如下:(1)商流、物流一体化配送模式的优势 (1)保证了零售企业对物流配送的有效控制。自营配送模式使得物流配送成为企业运营的一部分,方便企业进行监控和管理,使其更好地赋予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还能够控制和避免竞争对手对配送系统的利用,保障企业在物流配送上的优先地位。 (2)更好地发挥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成本优势。由于配送中心是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所以可以享受批量优惠,压低采购成本和运送成本,使本企业的零售门店获得价格优势。 (3)提高连锁经营的效率。配送中心统一进货、分散配送使得各零售店可以不参与采购与配送环节,不用和供应商打交道,从而更好地专注于零售业务,提高了连锁经营的效率。(2)商流、物流一体化配送模式的劣势 (1)一次性投资大、配送成本高。由于建立企业的自营配送体系涉及到配送中心、运输、仓储等多个环节,所以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初期投资很大。即使建成之后,仍需要大量的维持资金,一般企业很难负荷。而且对于中小零售商来说,由于他们的企业规模不够大,无法形成物流的规模效应,会造成很高的配送成本,所以国内外利用这种模式经营配送业务的都是一些实力强且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公司、日本的卡斯美公司、上海的华联超市等。 (2)风险高,易造成资源浪费。由于初期投入以及运营成本都很高,所以一旦企业效益不佳,很难回收资本。而且业务淡旺季的忙闲不均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配送系统也很难随着企业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的变化而进行调整,风险很高。[1] 2.2.2商流、物流相分离(视机运回仓库,由仓库负责保管并代理发运。在整个运动中,仓库只向用户提供物流服务,不直接经销商品。从事配送活动的仓库本身不拥有货物所有权。(1)商流、物流相分离配送模式的优势 ①零售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把物流配送外包给 送货的稳定性,针对性,运作容易。由于是企业内部配送,出现问题后解决较容易。 ②独立配送模式也便于在配送活动中培育出竞争机制,企业内部的配送便于布置配送路线、配送店铺、时间,司机属于该企业,可以利用奖惩制度激励大家竞争合作。(2)独立配送模式的劣势 ①由于连锁企业店铺多,而且分布广泛,订单频率高,大多数订单的货物种类繁多,数量较小,甚至有些订单有时间需求,如规定一定的时间送货、或规定次数送货,这都加大了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难度。 ②货物种类众多特别是大型综合超市,货物的种类一般都有上万种,规格各异,在客观上加大货物配送的难度。 ③配送点多,线路复杂连锁企业经营的分店一般是经济比较好的城市市区,容易堵车、塞车。同时分店的数目较多,导致了配送线路比较复杂。2.2.4共同配送模式 这是实行物流合理化的一种很有效的、很有发展前途的模式,目前在世界发达国家中已被广泛使用。此模式主要是能解决长途运输车辆跑空车和运费上升的问题,特别是当两个以上的产地和销地相距较远且又有交叉运输时,其优点尤为突出。采用共同化配送,既能减少企业的物流设施投资,使物流设施布局合理化,也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物流资源,同时还可促进实现质量管理的制度化。在目前我国连锁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推行共同化配送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共同配送模式最早产生于日本等发达国家,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由多个企业联合起来,集小量为大量,共同利用同一配送设施或配送车辆组织实施的配送方式。按照日本工业标准解释,共同配送是为提高物流效率,对许多企业一起进行配送。运作形式有两种:一是由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即:由一个配送企业综合某一地区内多个用户要求,统筹安排配送时间、次数、路线和货物数量,全面进行配送。二是仅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待运送货物混载于同一辆车上,然后按照用户要求分别将货物运送到各个接货点,或运到多家用户联合设立的配送货物接收点。共同配货形式不但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基本要求,且更大优势在于:利于节省运力和提高运输车辆货物实载率。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共同配送模式,即若干个配送企业开展协作、联合进行配送的形式。 标准运作模式是:在核心企业统筹安排和同意调度下,各个配送企业分工协作,联合行动,共同对某一地区或某些用户进行配送。各个配送企业可建造共同仓库,也可共同利用业已建成的配送中心及其他企业配送设施和设备。共同配送模式是相对于独立配送的一种货物配送形式。从形态上看,它是各个配送组织协同作业的模式。实践证明,按照上述配送模式运作,不但可以做到利用距 离用户最近配送中心开展配送活动,可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且利于发挥配送企业整体优势及缓解交通拥挤矛盾。由于共同配送涉及的面比较广,涉及的单位较多,因此,组织工作难度较大。在选择、实施这种配送模式时,不但须建立起庞大信息网络,且需建立起层次性管理系统。只有大型专业流通组织才有能力、条件组织这类活动。 在连锁企业配送中,当本企业配送数量较小,车辆不能满载或难以确定最佳送货路线时,就可与其他企业联合开展共同配送。在货源上相互补充,提高配送设施设备利用率,降低配送成本。从国外情况看,连锁经营必然走向共同配送,一方面是由于连锁经营发展导致各种业态流通企业竞争加剧,企业联合符合互利原则,企业可借势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无论是连锁企业自身配送中心还是专业性社会化配送中心都面临设施设备利用问题。更为直接原因是大量配送车辆集中在城市商业区,导致严重交通阻塞。各国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多采取措施减少城市商业交通流量,迫使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重新构造其送货系统,规划配送方案,而共同配送则成为解决以上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开展共同配送的效果显著。共同配送是配送企业间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的一种形式,实施共同配送需要对各参与企业流通渠道,尤其是物流渠道进行重新设计,将本企业渠道与参与企业的渠道合并或集中。因此在共同配送中,要加强各参与企业间协调和配合,并注意解决好各企业间成本合理分摊和收益合理分配问题,如果企业间缺乏信任,在经济利益分配上不合理或共同配送系统设计与管理不当,都会影响共同配送的效果。以下对共同配送模式的优劣势进行具体分析:(1)共同配送模式的优势 ①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共同配送将多品种、小批量的零售需求集中到一起进行配送,可以获得规模优惠,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②提高配送服务水平。共同配送可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的物流服务,可以及时完成各零售企业的配送要求,高质、高量、高效率地完成配送服务。 ③共同配送模式属于一种横向集约联合。按供货和送货形式又可分为共同集货型、共同送货型。共同集货型是指由几个物流配送部门组成的共同配送联合体的运输车辆,采用“捎脚”方式向各货主取货。共同送货型则是共同配送中心从货主处分散集货,而向客户送货采用“捎脚”方式。共同集送型则兼有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配送模式。按共用化范围确定的模式,共同配送还可分为资源共同型和共同管理型。前者是指参加横向集约联合的企业组成共同配送中心,利用各加盟企业的有限资源(人、财、物、时间和信息),使之得到充分利用。后者则是企业间在管理上各取所长,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特别表现在人员使用与培训上。共同配送模式可以极大地促进“物尽其用”和“货畅其流”,值得大力推广。(2)共同配送模式的劣势 ①很难进行费用分摊。由于多家企业功能共同参与配送,而且对配送任务完成的贡献很难量化,所以费用不易分摊。 ②有泄露商业机密的风险。共同配送必然会带来部分信息的共享,难免会出现商业信息泄露的情况。③各合作企业之间很难磨合。由于每个企业对物流配送的要求都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在合作期间可能会出现运行理念和利益等方面的冲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2.2.5集团配送模式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组织结构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企业集团相继形成。在这样条件下,形成了一种新配送模式—集团配送模式。集团配送不是指系统内部或集团内部物资供应公司对所属各需求单位开展配送,是指那种以一定方式聚合专业企业组成流通企业集团,集中对大中型生产企业定点、定时供货的配送形式和以_商贸集团及其所属大型加工中心为媒介、生产企业集团之间的供货活动。在集团配送模式下,有关企业或企业集团分别承担着供货、存储、加工和运送等任务。集团配送是一种典型的规模经营活动。服务对象系大中型生产企业。在集团配送模式下,通常都采用定时、定量方式和即时配送方式满足用户生产需要。集团配送是一种高水平配送形式。集团配送不仅层次和水平较高,且组织、协调工作难度比一般性配送大。显然,没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完善、先进管理体系很难组织这类物流活动。连锁企业配送模式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投资回报、经营风险和经济效益,是一个重大决策问题。各连锁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销售规模、连锁店数量及业务发展需要做出正确选择。正确的配送模式是提高连锁企业配送经济效益的首要前提。对于要自建或合建配送中心的连锁企业来讲,合理设置配送中心,正确进行配送中心规划,加强配送中心的作业组织,提高配送中心运作水平是提高配送经济效益重要条件。(1)集团配送模式优势 我国连锁企业无论是物流硬件还是软件与电子商务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统筹策划、精细化组织及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具有自有物流配送中心的集团开始利用自身较强的物流配送能力,进行社会化的配送,扩大配送服务对象,开展商品配销业务。集团企业物流配送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商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一些连锁超市企业如上海华联、杭州家友等,开始利用自身较强的物流配送能力,进行社会化的配送。 (2)集团配送模式劣势 一般而言,采取自营配送模式的连锁企业大都是实力较强的公司,这样才能保证初期资金的投入,同时有足够规模的配送量,保证配送规模效益引起的成本减少大于建设营运配送中心造成的成本增加。对于资金缺乏、配送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落后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来说,采用自 营配送模式困难较大。 3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1商流、物流相分离配送模式存在问题 3.1.1 缺少规模采购 目前我国的连锁企业中,统一采购和进货的比例通常只有30~60%。大多数总部与其分店之间以及各分店之间,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仍实行传统的单店采购和进货,从而未能取得因大规模采购而带来的优惠进货价格,故在销售价格上无竞争优势。 现有的大部分配送中心基本上还是沿袭了原有的进货渠道,到一些大批发商那里进货,再配给下面的连锁分店,配送中心实际上成了批发与零售中间的又一道批发环节,企业自身特有的连锁体系:厂家——连锁店系统并没有形成。对于连锁分店来说,进货环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回扣增大,成本上升。调查显示,在当下的发展过程中,59%的企业物流费用非但没有减少反倒增加了;24%的企业物流费用持平;仅有17%的企业物流费用降低了。3.1.2 对物流配送中心认识不足 未能实现统一的存货和库存管理我国许多连锁企业仍采用各分店自行设立仓库的旧模式。这不仅造成层层设库、库存量高、保管手段落后等现象,而且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 物流配送中心是一个新生事物, 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批发中心、集货中心、综合仓库。一些从事连锁经营的企业, 对于物流配送中心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具备什么样的功能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没有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建设高质量的物流配送中心, 立足眼前利益, 浅尝辄止。在管理上, 一些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购、运、存、配等系统相互独立,各自追求自身的效率提高和效益增值, 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效益,导致物流配中心没有真正发挥“ 分别进行运输,使运输线路不尽合理,增加运输成本,加重了城市交通拥挤。 3.2.2 信息技术落后 连锁经营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企业商流、物流、信息流高效率运转产生的规模经济。随着高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成功的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它的经营战略并选择它的经营业务。这些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如EDI、EOS、POS等,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增强了其经营决策能力。最新数据显示,77%的配送企业拥有自己的信息系统,较之 配送中心是一种动态型仓库,其高效高质的运作需要现代化的配套设施来实现。目前,国外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作业面积大,配有自动分拣机、电动升降机、自动传送带、真空包装机等机械设备,并采用自动化管理,配送服务快速、准确。而我国的配送中心规模较小,设施普遍落后,很多配送中心还处于人工操作状态,既影响了配送质量,又影响了配送速度,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配送需求。 3.3.3 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管理落后 配送中心是集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流通中心,尤其强调功能的协调和一体化,其基本功能不仅仅是仓储和运输,还具有采购、运输、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与信息反馈等服务功能。目前,我国配送中心主要在两大功能上存在缺陷:一是流通加工功能,流通加工在很多配送中心内还没有开展起来;二是信息处理与信息反馈功能,物流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没有起到对流通加工的导向作用,由于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物流信息系统薄弱,使高效率的信息采集、传递和信息处理成为空谈。 4连锁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的解决方案 4.1 正确认识物流配送中心 要重新认识物配中心的作用,物配中心是随着连锁经营一起从国外引入我国的,但在国内对其性质和功能的认识往往较模糊,常片面地认为其只是一种变形仓库,仅以储存为主要功能。实际上,物配中心不是单纯的贮藏仓库,而是具有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和传递信息等服务功能的服务中心,是物流集散地,是以集散、配送等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型仓库,其作用是使连锁企业总部与各分店有机地连接起来。物配中心应能有组织地统一进货并实行集中配送。这样不仅因大规模采购而获得优惠的进货价格,而且可以实现物流批量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提高配送车辆的装载率(并因此减少配送车辆数量)和大型零售商店的接货效率。 4.2 选择恰当的库存配送模式 要使库存合理化和保管科学化为了实现物流合理化,在物配中心里,应根据不同的商品周转速度和不同的销售企业规模,对不同企业中的不同商品,使用不同的保管场所以及不同的库存控制和配送方法。 4.2.1 合理库存模式 首先,应实行“周转快的商品分散保管,周转慢的商品尽量集中保管”的原则。其优点是能压缩流通环节库存,有效利用保管面积,简化库存管理等。其次,在库存量控制中,应根据商品销售额与品种数之间的不均衡性,将物配中心里的商品分为A、B、C 三类(通常在物配中心里,A 类商 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0~75%,品种数占总品种数的5~10%;B 类商品的销售额则占10~20%,品种数占10~20%;而C 类商品的销售额占5~10%,品种数占70~75%)。对A 类商品,应重点精心管理和养护以保证其质量,尤其是要经常查定其库存水平,尽可能减少订购批量,将库存量控制在最低水平;对C 类商品,一般应尽可能减少日常管理工作,以减少管理成本,但可适当增大订购量和库存量;对B类商品的库存、管理原则,则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采用这种分类管理商品的方法,能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减少管理成本和库存量,提高经济效益。4.2.2 合理配送模式 连锁经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 实现成本上的竞争优势。目前主要有三种配送模式:社会型配送中心、联合型配送中心与自建配送中心。中小型连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自身实力较弱, 采用社会型配送中心, 可以避免自建配送中心投资太大带来的费用问题。当然,如果有多个中小连锁企业,可以考虑采用联合型配送中心,以达到物流配送合理化、互惠互利、降低成本的目的。若资金较为雄厚、达到一定规模的大型连锁企业应自建配送中心,承担本企业的全部配送业务,可以更方便灵活地为本企业提供配送业务, 还可将剩余配送能力向社会开放, 创造更大效益。 4.3 使用共同配送方式 要推行共同化配送共同化配送是指由几个物配中心联合起来,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辆。 这是实行物流合理化的一种很有效的、很有发展前途的模式,目前在世界发达国家中已被广泛使用。此模式主要是能解决长途运输车辆跑空车和运费上升的问题,特别是当两个以上的产地和销地相距较远且又有交叉运输时,其优点尤为突出。采用共同化配送,既能减少企业的物流设施投资,使物流设施布局合理化,也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物流资源,同时还可促进实现质量管理的制度化。在目前我国连锁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推行共同化配送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4.3.1 集团配送 在前文提及的配送模式中知道,集团配送是一种高水平配送形式。集团配送不仅层次和水平较高,且组织、协调工作难度比一般性配送大。必须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完善、先进管理体系才能组织这类物流活动。连锁企业配送模式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投资回报、经营风险和经济效益,是一个重大决策问题。各连锁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销售规模、连锁店数量及业务发展需要作出正确选择。规模大、资金雄厚的连锁企业集团,可建立自有的物配中心,为整个连锁集团服务。4.3.2 社会性物配送中心 原有批发企业或储运企业改造或联合建立社会性物配中心。目前,我国国有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大多不景气,但它们却不仅拥有我国80%以上的物流设施和大量的仓储面积以及比较成熟的购销网络。对这些设施进行改造和利用,建立起为社会服务的社会性物配中心,是一种必要的、可行的、投资小见效快的改革措施。 4.3.3 中小连锁企业联合型物配中心 对于中小连锁企业而言,中有将它们都联合起来,这样能把分散于各中小连锁企业的物流设施集中起来并形成合力,从而能高效地为有关企业服务。 4.4 提高物配中心规范化、标准化程度 连锁经营的生命力在于其极强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也就是说,连锁经营是通过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的原则来实现其规模效益的。这种标准化不仅表现为连锁企业中各分店的店员服装、店貌、商号名称等的统一,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应包括经营战略的统一以及物流设施(尤其是托盘)的标准化和商品条码化等。自1990 年全国物品编码协会确定以后的工作重点是推行商品条码化以来,我国许多商品实现了条码化,但条码化程度尚不能满足连锁经营发展之要求。因此应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商品条码化,并加快其发展,否则连锁经营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4.5 强化管理理念 管理出效益,管理也是生产力。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能力, 是连锁经营企业构筑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连锁业的物流配送属于现代物流, 它是以信息流为导向、以商流为前提进行的现代化物流活动, 从总部到物流配送中心再到分店, 三者应有明确的分工, 各负其责, 独立核算。物流配送中心发挥着连接总部与分店的枢纽作用, 要坚持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标价, 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要注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现代化的管理中,连锁企业的总店、分店和物配中心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应是建立在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上的,而信息传递贯穿于整个工作流程的始终。可以说,连锁集团的信息系统是其神经中枢,它使整个连锁集团的采购、分拣、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作业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此,在连锁集团中,尤其是在其物配中心里,应努力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订货系统(EOS)、出入库管理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如有条件,还应包括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加值信息网络(VAN)、电子资料交换系统(EDI)和电子自动拣选系统。综上所述,在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的今天,一定要重视连锁经营中物流管理系统的建设,尤其是物配中心的建设。这样才能使连锁企业实体操作规范化、快速化、高效化和科学化,并使其成本降低,从而使我国连锁业取得应有的规模效益,并促进其向着健康的方向蓬勃发展。 4.6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连锁经营企业要按照作业流程设置岗位, 对于采购、储存、加工、配货、运输、财务等岗位,都要制定具体详细的岗位职责。要分类建立相关人员档案,形成人才梯队动态管理;要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可委托高校进行培养,签订用工协议,同时加强培养期间的实习和实践,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要对各个岗位的人才定期进行培训、轮训或委托国外著名连锁企业进行培训;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如连锁学校),定期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等实用技术的培训。 4.7 用好扶持政策 国家有关部门明确将物流配送与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一起, 作为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的三大重点之一, 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政策。如将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列入国债贴息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交通管理部门对送货车辆提供市区通行和停靠的便利、重点支持效益好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经营规模等。对于连锁企业而言,有了好的政府政策, 关键在于用好、用活,政策是政府意志的晴雨表, 谁先解读好政策, 谁就有可能具备先发优势,从而在激烈的连锁经营竞争中抢得先机, 乘势发展壮大。 4.8 提升信息技术管理水平 要充分分析当前各种物流技术的特点,重点突破一个或几个对配送中心功能充分发挥有极大制约的瓶颈;在建好内部网、外部网的基础上,要重点做好信息的及时传递、处理和分析工作,将各门店、总店与配送中心用网络连接起来,及时处理供货、补货、进货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利用电子商务协助完成订单处理、售后服务等工作,使供应链上的企业提高反应速度;要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引入自动定货系统、物流条形码技术、电子支付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等;要做好信息系统的模块构建和功能整合,如销售出库子系统、采购入库管理子系统、财务处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等。 4.9 重视设施设备管理 设备与设施的优劣对信息技术提升、配送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尽量引进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打包机、自动分拣、配货系统、吊车、托盘等现代化物流设施。其次,要注意设施设备的合理布局,使其与各项流程相互衔接,按照方便、灵活、快捷的要求进行布局设计,尽量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四,要对运输车辆进行有效配置, 运用VSP 规划法等方法确定配送中心最佳配送路线,争取做到所需车辆最少,运距最短,所需时间最少,配送成本最低。 参考文献 [1] 汤向东 著 《连锁经营企业 物流配送组织模式分析》 商业时代 2009年 [2] 文龙光 单山鸣 《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 经济师 2003年 [3] 陈柳钦 《发展第三篇: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第四篇: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优化
第五篇:我国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