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尔集团的外部环境分析
海尔集团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需进行科学战略分析,制定出有效、合理的战略选择。而企业进行科学战略分析,一方面要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如政治——法律、经济、社会——人文、技术等多种外部条件;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企业的内部因素,包括人、财、物、信息等有限资源。企业营销管理活动总是处在一定的营销环境中,忽视、排斥、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条件变化影响,将导致企业营销活动的失败,给企业经营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战略分析,以规避风险,寻找市场机会,为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政治——法律环境
国家对家电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国务院工信部在曾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形成3至5个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自主品牌。”并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
(一)继续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家电品牌企业积极参与“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充分利用加快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引导支持品牌企业加强对关键零部件、高端及高效节能和环保低碳的产品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支持其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零部件及生产性设备。
(二)大力支持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战略。支持自主品牌在境外的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加大对自主品牌向海外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的保护力度;引导支持自主品牌积极开展出国(境)参展、海外并购、设厂及工业园区建设等活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支持企业联合建设海外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为自主品牌企业建立国际化研发、生产体系及品牌推广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三)加强对家电区域品牌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引导规模效益好、创新能力强的家电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并在规划布局、技术改造等方面予以重点指导和支持;优势产业集群所在地各级政府要继续完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和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体系,并在发展规划、政务服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家电区域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
(四)加大对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依法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严厉惩处侵犯知识产权和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大对自主品牌商标、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知度,为自主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不断建立和完善自主品牌建设的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和宣传品牌建设成就突出的企业,营造企业加快自主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支持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品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满足企业对优秀品牌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提高品牌建设能力和运作能力;借鉴和总结国际知名家电品牌及其他行业优秀品牌的培育和发展经验,为家电行业培养、引进品牌建设人才提供更多的先进理念和创新模式;引导企业完善和实施人才战略,鼓励企业建立适应自身品牌发展战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建立和完善家电行业品牌专家库,为行业品牌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六)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服务作用。鼓励支持行业组织加强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其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的服务支持作用;加大对行业组织参与国际标准、相关技术法规制修订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支持行业组织联合企业共同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和国际贸易壁垒,充分发挥其联系企业的纽带作用。
2、经济环境
随着中国加入WTO,为本国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天地,加入WTO就意味着大家可以在一个公平互利的竞争环境中发展,这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出口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有利于拆除国外对我国家电的外贸壁垒,有利于我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其中,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具体如下:(1)、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近几年最为严峻的挑战和重大考验。尽管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但是总的来看,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中国经济保持了增长速度较快、价格涨幅趋缓、结构有所改善的较好态势。我国经济仍具有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活力和潜力。
(2)、2009年,全球经济可能出现战后首次的负增长。为稳定金融市场和刺激经济增长,各国纷纷出台措施。然而,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的迹象依然难觅,从2009年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程度日益加深,金融危机正从发达国家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在不断加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传递了清晰的信号: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调控措施,将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3)、2010年,家电行业工业总产值9642亿元,同比实现了31.4%的高增长,其中家用空调和家用制冷电器分别同比增长33.6%和28.9%。
(4)、2011年,经济环境趋紧,产业增速放缓。由于劳动力、原材料和土地成本的上升给中国制造业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其中企业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价格同比增长了3倍,特别是用工成本大幅提高,近三年以来,制造企业的员工工资以每年15%的速度上涨,再加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1—6月,家电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6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3%,7月当月产值同比增长18.2%,增速较之前有所回落。上半年数据中,家用空调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累计产值2195亿元,同比增幅34%;另外,清洁卫生电器由于其基数较小市场空间正在开发,增长幅度同样超过30%,上半年累计产值484亿元。从出口地区来看,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地区呈现出口上升态势,欧洲及拉美地区的英国、意大利、巴西、印度、阿根廷等国则呈现同比下降,其中巴西降幅高达25.6%。具体出口情况中,上半年对美国的出口额位居第一,为43.7亿美元,同比增长16%;其次是日本市场,出口额30.8亿美元,同比增长30%;俄罗斯位列第三,出口额9.2亿美元,同比增长94%。
(5)、2012年,国内外家电产业经济环境仍旧复杂。从内部看,国内房地产调控收紧,国内经济环境惨淡,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同时受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3大政策陆续退出综合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呈现放缓的趋势。从外部看,欧美债务危机致使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出口形势更加严峻。
3、社会——人文环境
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各地收入差距他也很大,导致家电市场的密集度和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从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家电行业的均衡持久发展。但人口的城镇比例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带动着总体的消费力的上升。家电和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关系相当密切,家用电器的消费率进一步增加,消费品由耐用向高档化方向发展,普及率进一步提高。现在,家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相当重要的工具。
4、技术环境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6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经达到25.5%,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且优势更加突出;在小家电市场上海尔表现稳健,以16%的市场份额蝉联小家电市场冠军。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突破7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234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15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397项。海尔“防电墙”技术正式成为电热水器新国家标准,海尔空调牵头制定“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安装规范”。在国际上,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等六项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二、行业现状分析
三、
第二篇:伊利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伊利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降低。随着乳制品对国民健康起到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国家也加强了对这个行业的重视和监管力度。2007年9月2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08年3月和6月,国家发改委又先后发布《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我国第一部《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从治乱入手,对行业准入做了明确规范,进一步提升了乳制品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将会在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从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实行改革开放依赖,特别是在1994年十四大确立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完善,其市场经济地位得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承认.与此同时,党不断改革并通过完善市场经济法律来规范市场竞争,目前,在我国境内经营的企业主要要遵守以下的法律:《公司法》,《企业破产法》,《反垄断竞争法》,《劳动合同法》,《环境保护法》等.还有一些国务院公布的相关法规.2.经济环境
我国经济正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市场消费需求急剧扩大,中国2007年人民生活统计,目前,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只有9.7千克,这与全球人均乳品消费100千克的差距仍然很大。中国年人均乳品占有量,仅为乳制品市场尚属发育期的亚洲年人均乳品占有量的1/2,不到世界年人均乳品占有量的1/12。因此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对乳制品的需求将会急速增长。根据目前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状况,预计今后3~5年内国内乳品的消费需求年均增长将超过15%,需求总量将达到1620~1680万吨左右,年人均乳品消费总量将达到11~12千克。对乳制品的消费倍增.乳业的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这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3.技术环境
我国鲜奶加工企业设备相对也较落后,加之科技人才严重不足,研制与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十分困难,难以和国外大型奶业集团抗衡。奶源质量远低于发达国家。除了加工能力问题,奶源的质量也制约着我国乳业的发展。2001年全国奶牛数量为568万头,比上年增长16%,但奶牛优良品种的比例不高,导致全国奶牛的平均单产只有1700千克,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远低于发达国家4000-5000千克的平均水平。4.社会文化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迅速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的摄入,重视身体健康,而牛奶作为营养丰富的产品在市场中除了饮料还扮演着营养品的角色。中国的奶制品需求量正在逐年提高。而牛奶产品的销售相对于其他产品更依赖于品牌的影响。光明通过广告的宣传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参与在民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5.自然环境
近年来,以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为依托,呼和浩特奶牛产业快速发展。到2004年,全市奶牛存栏量突破50万头,鲜奶产量达到159万吨,全市人均鲜奶占有量达到615公斤,是发达国家人均鲜奶占有量的近一倍,乳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15亿元。在全国37个省会首府城市和直辖市中,奶牛存栏数、鲜奶产量和人均鲜奶占有量、乳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等指标均位居第一。今年前7个月,呼和浩特市奶牛头数达到58.2万头,鲜奶产量136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7.9%和51.1%,乳业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城乡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呼市地处北纬39.58—41.36度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世界上公认的饲养奶牛带上,天然无污染的内蒙古大草原,适宜的自然环境,富饶的天然牧场,悠久的奶牛饲养历史,使呼市发展奶牛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生产出世界上最优质的乳制品。
二、行业和竞争环境分析
一)行业环境最主要的经济特征
1、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水平将明显提高
在中国,牛奶的消费与生产同步增长,但城镇居民的乳品的消费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年人均乳品消费水平比农村居民高出近10倍。而城镇居民中,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量差距也比较明显,最高收入户的消费量是最低收入户的4倍左右。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营养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乳品潜在的市场空间将逐步转变为实际的市场需求。从我国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结构分析,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乳品消费总量略有下降,其中鲜乳品的消费出现下降,而酸奶的消费大幅上升,这也符合国际乳业消费的趋势。2005年,全国乳制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63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利润总额49亿元,同比增长45%,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于中国城乡居民奶类人均消费水平和城乡人均收入增长有很大差异,农村居民奶类消费增长仍缺乏动力,城镇居民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是奶类消费的主要群体。
2、奶类总产量将持续增长 从乳类总产的发展看,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方案中,2010和2015年中国乳类产量将分别达到1,930.4万吨和2,501.5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2.1和2.72倍。1990-1998年,中国奶类总产量由475万吨增加到745万吨,年增长率为5.8%,2010-015年中国乳类产量预计年增长速度为5.32%。
3、乳业各部门将同步增长
整个宏观经济走势持续好转将会带动乳业各部门的同步增长。城市奶类消费的增加和畜牧大省奶源基地的建设为中国乳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如何改造中国目前传统的乳业产业链仍然面临许多困难。此外,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目前奶牛单产水平,进一步推广中国式的产业化经营,扩大农村居民乳品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收入仍面临许多难题。
4、无菌包装市场广阔
“一杯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几年,牛奶的消费逐渐增加,健康奶、学生奶的宣传铺天盖地:代表国产乳品市场将会有重大的发展。在很多产品中,如利乐包、屋顶包和聚酯瓶,包装成本偏高,不适合我国普遍家庭的经济现状,而小袋无菌奶则不然,其价格较便宜、产品风味好,而且在常温下保存时间长,生产厂家、商场也会很欢迎这种设备及其产品。该产品不仅克服了生产地域的限制,而且还去掉了运输过程中所需的冷链,有利于市场拓展。无菌奶设备的开发成功,标志着在无菌包装技术上又一重大的突破,为市场带来更广阔的前景。目前竞争的加剧,企业亟待改善产品质量及提高产品性能,通过发展逐步打破进口设备长期主导高端市场的局面,如家电和电脑产业一样,国产的无菌包装技术也一定能迈出国门、走向世界.5、益生菌产品的市场前景
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它是全球公认的一个最大的最具消费潜力和市场空间的消费王国。益生菌产品一旦在这个国家里被广为认可,它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的指数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益生菌自身的特殊功效也才会得到最大的发挥。中国在最近几年来已加快了对益生菌研究与开发应用的步伐,益生菌已在农业的养殖项目中的生态环保和食品生产、饮料加工等领域派上用场,今后它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肯定会得到不断的扩大和伸延。据有关资料统计,2001年我国从日本进口的益生菌类产品酵素菌原种为2400多吨,目前预计我国每年从日本进口的酵素菌(原种)达3000多吨。光酵素菌这一产品在国内的市场总产值已接近30亿元,而且,市场需求量在日益增长。在益生菌奶饮品方面,日本益力多公司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就在中国的广州和上海这两大城市中开设了两间益力多奶饮品生产工厂,且日生产能力和规模都在100万瓶以上。根据这些状况,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或者折射出益生菌产品在中国是有多么强的市场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国家总理温家宝在维坊视察酵素菌对农作物的种植效果时,曾把益生菌酵素菌技术称之为中国农业未来之希望。可以预料,21世纪,益生菌产品将会被人们更加广泛地应用,中国的益生菌产品市场,前景是无限宽广的。二)竞争分析
1.现有竞争力分析
有众多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我们可以将现有竞争企业分为全国性乳品企业、地方性乳品企业及国际性乳品企业。1.全国性乳品企业。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在不断提高,但是中小企业仍然很多,由于积极响应扩大内需的号召,我国乳制品行业加速发展的轨道。一批产、供、销一体化的新型乳品企业应运而生。这些企业就是所谓的全国性的乳品企业。主要有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圣元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市场上“光明”、“伊利”、“蒙牛”三个品牌销量最大,已形成光明、蒙牛、伊利三巨头争霸主动格局。2.地方性乳品企业。乳制品消费的地区差异性引起市场争夺,过去由于乳品,特别是液态奶本身需要保鲜的特点,这个行业的企业一直以地方性区域销售为主,每个地区都有自已的主要品牌。但近年来,随着消费的蓬勃兴起以及冷冻运输的普遍运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进行全国性布点,随着大型乳品企业全国性扩张战略的快速推动,个地方乳品企业越来越受到外来品牌的压力。大量新增资本不断涌入,使国内乳制品行业并购频繁发生,行业整合浪潮汹涌,并购方向主要是国内优势企业与强势品牌对中小企业的并购。3.国际性乳品企业。国际乳制品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乳制品市场已经很成熟,早从1993年开始,国际乳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但是由于国内激烈的价格战,中国特殊的消费文化与奶源控制渠道,国外企业在中国发展并不顺利。为了避免同中国企业直接对抗来争夺奶源,跨国公司选择了借助国内企业推广自己品牌的合作方式,从产业经营中抽出身来,通过合资收购等资本经营收购活动简介控制当地奶源,种种迹象表明,国外乳品企业一直在为全面进攻中国乳业市场做准备,他们可能会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将有价值的品牌买回来,以控制中国的乳品市场。
总体上看,我国乳制品行业是一个全国性大企业竞争激烈,地方性中小企业填补空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种竞争并存的竞争格局。在市场资本的推动下,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加剧,价格竞争正在蚕食行业利润,数量化扩张空间正在减少,产业已进入阶段性成熟期。
2、潜在进入者分析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思想已深入中国普通百姓的心底,传统的饮食营养品消费观念也随之悄悄发生了改变。但这是否意味着进入乳制品行业就一定有利可图,其实不然。
1)进入壁垒。虽然国家干预比较低,从生产、技术、经济、规模、资本投入 素来看,中国乳品加工业的进入壁垒较低。
2).品牌壁垒。品牌效应将成为争夺的焦点。以质量、信誉、服务为核心的品牌竞争将日益激烈的品牌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消费者一旦形成了品牌忠诚将很难改变,树立新的品牌,企业将这些消费者争夺到建立的新的品牌上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随着国内几个大型乳品企业的发展,消费者对大企业的名牌产品有着强烈的偏好,乳制品市场开始形成消费者品牌忠诚度。3).技术壁垒。随着乳制品营养知识的宣传及媒体的消费引导,使得消费品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加强,消费者对卫生质量、包装档次的要求日益提高。潜在进入者要具备安全生产及品质控制的能力。从乳制品生产的辅助原料,分离,杀菌,冷处理,均质浓缩,喷雾,发酵,包装及乳制品机械设备的清理与消毒等环节均需要专门设备,并且需要化验室等检测手段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
4).成本壁垒。先进乳品企业要想站住脚跟,必须一下子拿出一大笔资金投向这种投资巨大,回报期长达项目,素以说乳制品企业的成本壁垒是很高的。5)“行为”进入壁垒,向市场发出信号警告也不容忽视。武汉市农业局通知,3月15日起,所有牛奶企业不允许在卖场做绑赠活动。4月1日起,全面取消牛奶特价,企业之间不得进行价格竞争,同时武汉奶业协会发起相应的行业自律,每家奶企缴纳10万元(外地企业2万元)保证金,违者收到相应处罚。
6).退出壁垒。潜在进入者必须考虑由于新进入乳制品这个行业,必须担负绝对沉没成本。因为乳制品行业的设备资产专用型很强,一旦推出,很难作为他用。
3、供应商的力量分析
从中国乳制品的历程来看,在发展初期,鲜奶的日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跟不上企业鲜奶日加工能力的增长速度,由于奶源不足,许多企业生产线面临闲置,导致奶源竞争十分激烈。所谓“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说法也是在当时奶源紧缺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随着乳制品行业的不断发展,消费乳制品观念的深入人心,中国乳制品行业呈现出一片光明的前途。企业都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因此,现代的大型乳制品企业为了达到规模经济,纷纷额建立自己的奶牛基地以保证奶源。奶源问题已经不是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今,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是消费市场的争夺问题。乳品企业的竞争已从过去奶源的竞争过渡到现在的消费市场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弱点;另一方面,由于奶源是同质的,这也决定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我们知道,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跟上游产业的盈利能力成正比的。在现有力量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乳制品市场竞争是激烈的,行业寡头利用价格联盟来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甚至不惜牺牲一切代价使价格一降再降,这使得乳品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小,这再次验证了我国乳制品行业中,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比较低的。
4、买方分析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这一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这一阶段,人们的收入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受消费习惯、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乳制品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大中城市居民,而农村的消费市场上为培育起来,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占社会人口比重很少一部分,但是却消费了相当一部分的社会产品,但是随着消费增长的拉动,我国对乳制品的消费将逐步增加,我们通过观察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 1.我国乳制品消费的年龄结构也有婴儿和老人占主导地位向各年龄段扩展。2.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在发生变化。由于现代人对于将康的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在逐 步形成,营养成分和口味成为人们消费乳制品的首选因素。3.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结构度与乳制品行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表明,消费者理性的态度是与消费者所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关系的。消费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则消费越理性。在各大中型城市的超市里,各种品牌的乳制品不胜枚举,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而且也使他吗的买方转换成本在降低。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乳品市场的消费者拥有很强的潜在购买能力,并且消费者在对待乳品消费时更为理性,这使得我国乳制品行业中的消费者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5、替代品分析
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国,食大豆,饮豆浆,风靡一时,尤其是对都将暂没有加,称之为“绿色牛乳”。虽然牛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的生物活化物质等功能,但是由于其成本较高,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并不具备长期消费乳制品的经济能力,这使得豆制品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与牛乳相比,我们大豆原料充足,成本低廉,动植物蛋白互补作用营养全面,不含胆固醇,可以预防动脉硬化,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发胖,没有乳糖,适合中国人。况且豆浆、豆粉等豆制品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而且转换成本很低,这使得作为乳制品替代品的豆制品有着很强大的生命力。
三、驱动因素
四、主要竞争厂商的竞争地位
五、竞争对手分析 : 蒙牛
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经在全国16个省区市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酪五大系列4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伊利最大的竞争者。
蒙牛的战略目标:
打造国际一流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乳业中心,确保在2010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蒙牛的一般竞争战略:在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乳业市场上,蒙牛实施的是成长型战略。在蒙牛成立之初,采取的是对伊利的跟随战略;随着蒙牛的日益强大,采取的是高科技和差异化战略。关键战略要素 1.业务组合
蒙牛经营范围以牛奶为产品为主,又包括乳制品、冷饮、奶粉、健康食品等,业务广泛,组合较好,为企业盈利创造了条件 2.资源配置
面对激烈竞争,蒙牛选择了积极向外扩张,联手国际巨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全球配置资源,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3.竞争优势
蒙牛是一家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企业,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其凝聚力、战斗力、企业效率都非常高,而且拥有非常强的研发能力。其品牌认知也非常高,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为其高业绩打下基础。4.协同优势
蒙牛虽然是个多元化企业,但是产品类型和方向还是比较集中的,基本原料都是牛奶,使各产品能够形成较好的协同效应。
六、关键成功因素
1.良好的产业政策和政府支持
乳制品行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的特点,同时又肩负着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重任,是国家大力鼓励和扶持的行业。2008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规范和推动乳制品行业发展,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2地理位置优越
乳制品企业的生产原点就是原奶,原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乳制品质量的高低。如果在原奶供给阶段不能保障奶源质量,就会给后来的乳制品生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在购买乳制品上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因此,拥有一个好的奶源基地是该行业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七、行业的前景和总体吸引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特别是牛奶已从过去的营养滋补品转变为日常消费品,我国的乳制品行业也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随着乳制品特别是牛奶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乳制品销量总体也呈增长趋势。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社会对乳制品特别是液态乳产品的需求将日益增大。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年产值呈逐年增长态势,行业年产值从2006年的1,041.4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361.3亿元,受三聚氰胺事件影 响,2008年和2009年的产值增速大幅下降,但随着各项整顿措施以及乳业新国标的强制实行,消费者的信心逐步得以恢复,整个乳制品行业呈现复苏的态 势。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1,735家,实现现价食品工业总产值78,078.32亿元,同比增长31.6%,高出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速 3.7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9.1%。2011年乳制品产量达2,387万吨,同比增长13.99%,已成为全球第四大乳品生产国。
从乳制品的价格来看,近年来在饲料价格上涨的带动下,乳制品价格自2009年8月份以来保持上涨趋势,2012年2月原奶主产区的平均价格达到3.28元/公斤,较2009年8月增长41.99%。2011年生鲜乳价格在3.18-3.25元/公斤之间。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预计在未来十年内,我国液态乳制品工业将会继续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这为乳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八、综述
要说在中国发展乳制品产业,首先就要发展奶牛业,在内蒙古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有着发展奶牛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伊利集团就生长在这块沃土中,但资源的优势并不等同于经济的优势,牧场、奶牛、奶源、加工、市场是一个有机的链条,资源优势只是链条起始端的基础,要达到顶端的经济优势,必然要经过转化与整合的锤炼。而我国长期以来乳业发展缓慢,主要是资源优势的基础并未充分得到开掘与夯实,从而阻滞了经济优势的伸展。伊利集团所要做的,就是通过转化与整合,将两个优势链接起来。所以,他们在创业之初提出实施奶源兴市战略的同时,首先把重拳用在了加快奶源基地建设上面。据了解,目前呼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之一,全地区每养一头奶牛就增加3亩牧草,给每户农民增加3000至5000元的纯收入。呼市周边地区农牧民因饲养奶牛一年增加牧草种植18万亩,给农民带来纯入3亿元,“造”牛粪近10万吨,形成了一个牛多粪多草多的良性循环、多方受益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发展格局。
抓奶源基地建设只是向经济优势转化的第一步,伊利要做中国的伊利,在生产链条上,他们凭借自己在业界的龙头优势,以理性的筹划开始在国内进行乳业资源的整合,在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投资2.5亿元建起了中国目前最现代化的奶粉生产线,一期投资1.1亿元在北京绿色环保基地--密云县建成日处理牛奶200吨的保鲜奶生产基地,在包头投资1.6亿元建设了一个全新的液态奶加工厂,在上海、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也都建起了生产伊利著名奶制品的大型企业。如今,伊利集团的奶制品生产已在业界具备了绝对的规模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第三篇:美的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美的集团的环境分析
一.集团简介
创业于1968年的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目前,美的集团员工10万人,旗下有美的、小天鹅、威灵、华凌等十余个品牌。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冰箱产业链和洗碗机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厨房家电产品群。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美的集团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2002年至今上交税收超过110亿元。截至2008年底,美的集团已为社会福利、教育事业等累计捐赠超过1展望未来,美的集团将继续坚持有效、协调、健康、科学的发展方针,形成产业多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专业化、业务区域化、管理差异化的产业格局,拥有健康的财务结构和明显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并初步具备全球范围内资源调.5亿元。
二.PEST分析
1.产品技术环境
面对经济危机,美的在恶劣的大环境下把握机会,在危中求机,与其创新、领先的技术,可信赖的品质保障,强大的制造和交付能力等诸多因素相关。在近日公布的2009年广东省第一批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中,美的集团的“工程专用型高效节能空调器”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家用空调产品,并因此获得了政府采购的首选资格。
美的“工程专用型高效节能空调器”包括单冷和冷暖型的GA、K、E2、T6等主销系列产品,涵盖了从小1匹到5匹的家用空调全部常规产品线。这类产品专门针对政府采购对产品要求能效高、节约采购成本、外观等进行的设计,打破了传统高能效产品市场定位高端、价格一定高的局面,实现了性价比的优化组合,既节约了财政采购成本,同时响应了节能减排,减少了政府部门的使用成本。2.市场规模分析
目前,美的集团员工10万人,旗下有美的、小天鹅、威灵、华凌等十余个品牌。除顺德总部外,美的集团还在国内的广州、中山、重庆、安徽合肥及芜湖、湖北武汉、江苏淮安及苏州、山西临汾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并在越南、泰国、白俄罗斯建有生产基地。美的集团在全国各地设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并在海外各主要市场设有近30个分支机构
坚持发展变频的理念,美的产品已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与信赖。中国空调行业已经完成了从“渠道竞争时代”向“产品竞争时代”的转化。在产品竞争时代,消费者已经取代了“渠道和厂。家”,成为市场消费潮流的决定者。厂家和渠道对消费者的喜好只能迎合和顺从,不可能改变。只要主抓了消费者,就等于抓住了未来的市场。这就是为什么美的在变频空调领域始终信心十足的根源所在3.同行业竞争者分析
对于业内的一些争议,美的一向采取淡定和理性的态度。美的认为与其在媒体上争论,还不如埋头作做事,拿出更好、更放心的产品,提升消费者口碑,这样才能加速变频普及的进程。同时美的代表变频空调行业强烈呼吁,民族品牌已经是中国变频空调的绝对销售主体,变频空调的技术、产品和品质已经相当成熟,希望变频空调能尽快被纳入国家各项激励政策范畴。
4.政治保障
政策驱动下 产品结构逐步高端
据美的电器相关人士介绍,2009年上半年,国家对家电行业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如“家电下乡”、“节能补贴”及“以旧换新”等政策全面推动了公司产
品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家用空调重点开展了180度正弦波直流变频技术等核心技
术的研究与开发;中央空调重点做好了多联机、离心机、螺杆机和热水机研发投
入,形成有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冰洗加大了多门、对开门及高端滚筒洗衣机研
发投入,持续推动了产品结构高端化。
三.内部环境分析
美的集团主要产品有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大型中央空调、冰箱、洗衣机、饮水
机、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微波炉、烤箱、风扇、取暖器、空气清新机、洗碗机、消毒柜、抽油烟机、热水器、吸尘器、豆浆机、电水壶等家电产品和空
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电机、磁控管、变压器等家电配件产品,拥有中国最大
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冰箱产业链和洗碗机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厨房家电产品群。
美的集团对专利设计人规定了受理、授权和专利实现效益后的三重奖励政策;建
立健全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出资建立了“中外专利信息系统”并在内部网络实现
共享。专利技术的开发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地位,推动了美的集团的跳跃式
发展。香港、韩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地设有10个分支机构。
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美的集团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2002年至今
上交税收超过110亿元。截至2008年底,美的集团已为社会福利、教育事业等累计捐赠超
过1.5亿元,除顺德总部外,美的集团还在国内的广州、中山、重庆、安徽合肥及芜湖、湖
北武汉、江苏淮安及苏州、山西临汾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并在越南、泰国、白俄罗斯建有生
产基地。美的集团在全国各地设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并在海外各主要市场营销。
四.SWOT分析
美的集团面临的优势:
1、优秀团队,营销高手,美的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
和微波炉业内公认的营销高手,学习能力强,反应速度快,体系建设好。
2、上下一体化,配套能力强。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房产、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拥有健康的财务结构和明显的企业核心竞
争优势,并初步具备全球范围内资源调配使用的能力。以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一
步完善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美的集团面临的劣势:美的集团多元化发展,从家电进入汽车,同时兼并了华凌、荣事达等同类企业,扩张速度过快,在一定程度上剥弱了空调的竞争力。
机会: 网络营销!!!!在2005年8月国家商务部公布的“2004年中国出口额
最大的200家企业”名单中,美的位列第57位。2005年9月,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
息发布中心公布的“2004中国最大500家大企业(集团)”中,美的荣列第59位。
威胁:小家电业务亏损,影响了投资者及商家信心;渠道资源不断流失,竞争对手不
断发起挑战。
当美的集团具有内部优势和良好的外部机会是,他应当采取增长型战略,比如:开发
市场,增加产量等方式;当他的企业拥有外部机会而受到内部条件的限制是,这时应当采取扭转型战略,充分利用外部带来的机会,设法清除劣势;当他的企业内部状况不佳,外部又有威胁,应该避开威胁,消除劣势,可以采取防御型战略;而当企业内部具有优势而外部存在威胁时,宜采用多种经营的战略方式,寻求新的机会。
展望未来,美的集团将继续坚持有效、协调、健康、科学的发展方针,形成产业多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专业化、业务区域化、管理差异化的产业格局,拥有健康的财务结构和明显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并初步具备全球范围内资源调配使用。
五.总结
展望未来,美的集团将继续坚持有效、协调、健康、科学的发展方针,形成产业多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专业化、业务区域化、管理差异化的产业格局,拥有健康的财务结构和明显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并初步具备全球范围内资源调配使用的能力。力争在2010年成为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的国际化消费类电器制造企业集团,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家电品牌,跻身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前五名。
第四篇:海尔集团环境分析报告
家电行业环境分析报告
——海尔集团环境分析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潮中,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增长也随之水涨船高:一方面,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能呈大规模化发展,上千上万的生产基地层出不穷,产业不断完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合肥、武汉、芜湖等新兴产业基地的不断崛起;企业竞争日趋成熟,价格恶战趋缓,品牌、服务、产品、技术等诸多因素轮番上阵,短期内中国迅速成长为全球家电业得制造中心。另一方面,国内涌现出来了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巨头,海尔、TCL、海信、格力、美菱、春兰等企业除了国内市场树立了较有力的竞争优势,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分别在欧美等地开拓销售网络,并建立生产制造工厂,实现了“走出去”的发展。
一、家电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1、人口环境
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各地收入水平差距也很大,导致家电市场的密集度和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从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家电行业的均衡持久发展。
2、经济环境
随着中国加入WTO,为本国家电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天地。加入WTO意味着大家可以在一个公平互利的竞争环境中发展,这对我国家电企业的出口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正像康佳集团总经理陈伟荣所说“中国加入WTO有利于拆除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同时,电子巨头在中国市场也不会再有什么更加优惠的政策了,这更有利于我们在国内市场的竞争。”
3、技术
家电产品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其数字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导入,使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将满足不同阶层和家庭的消费需求,为家电市场创造新的消费领域导入新的消费理念,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但我国家电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升级滞后的问题,在技术开发上与日本、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也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的瓶颈。
4、法律政策
从1998 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包括家电在内的耐用消费品已被列入银行创办的个人消费信贷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城市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家电行业的蓬勃发展。家电下乡补贴政策。
二、任务环境分析
1、波特的五力模型
海尔集团的波特五力分析由5个因素构成,即新进入者威胁,现有竞争者的抗衡,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侃价能力以及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五个因素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和在行业中获得利润的能力。
⑴新进入者的威胁
对于中国家电行业来说,由于规模经济的影响,该领域存在较低的进入壁垒,潜在竞争者进入的风险低。而中国内的家电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所以这也在客观上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
随着“家电下乡”的进行,将会从政策上鼓励更多家电行业新进入者。随着家电行业的发展催生了许多细分市场,进一步促进了产品的差异化,多元化。尽管进入门槛低,资金和技术限制使得许多新进入者难以进一步发展。虽然中国家电行业十几年高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格局,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下,新进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虽然会对海尔的细分市场产生影响,但总体上不会对海尔地位产生影响。
继成功挤占中国饮料、化妆品市场后,尝到甜头的外国跨国公司又盯住了我国的家电工业,随着外国家电品牌大举进攻中国家电市场的同时,我国家电行业的品牌一个个在被蚕食着。这使得以海尔为代表的本土品牌面临更大的冲击。新进入的外国公司将对海尔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产生影响。
⑵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与第一条相反,面对消费者我们成了供应商,基于同样的原因,目前彩电产能绝对过剩,成了完全的买方市场。加上连锁家电卖场的加入,并在消费者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以往那种面对个人消费者的傲气不得不换成了面对强大购买者的低声下气,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已经成了决定性的因素之一。
2000年至2004年,我国前7名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72%,已经占领了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27个一级城市近40%的市场。国美、苏宁、三联、永乐、五星、大中等大型家电连锁巨头的迅速崛起,使得家电连锁日益成为家电销售的主流渠道,家电连锁企业所占的家电销售市场份额正日益扩大。联商网对17家家电连锁企业2004年的销售进行了统计,销售总额超过1022.7亿元,门店总数超过1100多家。2005年,家电连锁开店热潮遍及国内各个城市,主流家电连锁企业新开店面已经超过600家。国美和苏宁在全国的店面总数已经超过400家和260家。以永乐为代表的区域连锁商家也广泛地采用并购方式扩张,店面数量增长尤为显著。未来几家大的家电连锁企业仍会不断地向二三级市场扩张,所以渠道整合将是家电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近几年由于我国家电连锁行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家电连锁规模占家电销售比例不断提高,同时因为渠道的拓宽,也增加了企业对家电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⑶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元器件价格,或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面,到处都充斥着资本过
剩、产品过剩,再加上经过长期的残酷竞争过后,家电行业剩下的都是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其供应链管理系统已相对完善,除非碰到一些突发事件,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已经构不成威胁了。
⑷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竞争程度
从品牌的搜索重合度看,海尔的最大竞争对手是美的,有4.75%的海尔网民搜索过美的。近年来美的多元化战略的“威力”开始显现,美的在空调、冰箱等市场均取得傲人的成绩,对海尔在白色家电领域的优势地位构成威胁。
此外,格力、三星、海信等也是海尔的竞争对手,海尔与格力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空调领域,海尔与三星的竞争主要是在电视机、冰箱领域。
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大约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背。
中国家电行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家电企业普遍掀起了产业升级的风潮。再加上“家电下乡”政策的刺激,行业增长速度加快,从而使家电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由于人民币汇率上升,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以及要素成本全面上涨等原因,势必引起家电行业的固定成本的上升,企业为了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增加产量降低售价,从而产生引发价格战的风险,加剧行业竞争。
⑸替代品的威胁
随着环保压力加大,我国拟对空调和家用电冰箱推行可再生利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产品可再生利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第一部分)》。节能环保家电产品逐渐成为市场趋势。
未来家电产品装饰化方向发展:一是具备装饰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成本和相关费用并不因产品具备装饰化功能而增加;二是具备装饰化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方法和使用风险并不因因产品具备装饰化功能而增加;三是具备装饰化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收益大于同类产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档家电产品将实现网络化的升级,使家电产品在网络支持的条件下,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因此,海尔应当把握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合适的替代产品,从而占得先机。
2、家电行业价值链
研发→采购→制造→物流→营销→服务→客户
对于中国家电业来说,该行业集中程度较高,家电产品的销售被国美,苏宁等少数供应商垄断,因此,中国家电业供应商侃价能力还是相当强的。
三、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1、海尔的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技术战略联盟
⑴国内利用高校科研力量
上海复且大学联合建立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与上海交大联合建立“数字电视”和“移动电话”两个博士后科研
工作站
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美国第二大专业软件开发商C-MOD公司合资组建“北航海尔软件开发公司”
⑵国外与国际大公司技术联盟
与日本GK集团合资成立了“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与ICI、BAS合作开发CFE替代发泡料技术;与美国环保局、中国
轻工总会联合开发“超节能无氟技术”
与爱普公司合作研究模糊控制技术
2、企业能力分析
⑴品牌能力
海尔品牌的高知名度、良好的信誉、对用户的忠诚、能快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真诚到永远”服务等良好形象,让用户感到物有所值的同时,也感到一种亲情的存在和精神上的享受。用户的价值由此得到体现,而海尔与用户之间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品牌客户关系形成,使海尔品牌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尊重和忠诚。
海尔凭借在第一阶段确立起来的品牌优势,通过产品创新,从仅做单一的冰箱产品延伸到高新技术、多规格产品以及全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使海尔品牌在产品范围上得到延伸。同时,海尔凭借品牌优势,通过“吃休克鱼”方式,用海尔文化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优质的服务等来激活许多濒临破产或缺乏活力的企业,从而在兼并企业构建了新的海尔品牌核心竞争力时,实现了海尔品牌在地域范围上的延伸。
⑵创新能力
(一)战略创新
海尔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就确立了名牌战略,把提高质量而不是数量作 为首要工作。第二阶段是多元化阶段,海尔从冰箱一种产品做到多个产 品。第三阶段是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二)观念创新
提出了“斜坡球体论”的管理理念;“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信誉 第一”理念;“用户总是对的”和以客户需求为“真理唯一标准”理念;“先造人后造产品”理念;“二三等品就是废品”理念;“赛马不相马” 理念。
(三)技术创新
海尔运用技术创新形成自身核心技术优势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自我发 展,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广电 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二是与拥有互补优势的企业或科研院所建立“战略 联盟”与联系,或兼并收购拥有某种企业所需要的专长的企业,为我所用。
(四)组织创新
海尔组织结构演变经过了三个阶段:直线职能式,矩阵结构和市场链结构。
(五)流程再造
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可以用“三个零”表示。第一个“零”是零距离,和 用户建立一种零距离的关系第二个“零”是零库存。第三个“零”就是零
营运资本。海尔内部有一个原则,叫现金流第一,利润第二,就是做到现款 现货,海尔每天推出两个多专利和一个新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 而创造许多有价值的定单。
(六)市场创新
在市场创新方面,海尔走好了如下四步:一是形成质保体系。二是坚持先难 后易的原则。先打入发达国家,再进入发展中国家;想办法进入到海外的大 连锁店、大营销系统中去。三是必须打海尔品牌。四是速度制胜。海尔自 知在技术、销售等很多领域与国外大公司有差距,坚持以速度占领市场的制 高点,创造世界品牌。
3、SWOT分析
Strengths: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强大的科研优势与创新实力,完善的售后服务,完整地产品系列,良好的品牌知名度与信誉度。
Weakness: 没有完整的核心技术,发展时间短,经验缺乏。
Opportunities: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拓展,使得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拥有众多的合作伙伴。
Threats:多元化战略是的企业面临众多国际、国内竞争对手的挑战,难于兼顾各类产品。
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海尔确立全球化品牌战略、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挑战自我、挑战明天,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续创新!
第五篇: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1、政治和法律因素(政府行为、法律法规、政局稳定情况、路线方针政策、国际政治法律因素、各政治利益集团)
2、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其他一般经济条件)
3、社会和文化因素(人口因素、社会流动性、各阶层对企业的期望、消费者心理、文化传统、价值观)
4、技术因素(技术水平、技术力量、新技术的发展)二,产业环境分析:
1、产品生命周期
导入期:用户少,竞争对手少,规模小,经营风险高。成长期:标志是产品销量节节攀升;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战略目标是争取最大市场份额,并坚持到成熟期的到来。
成熟期:标志是竞争者之间出现挑衅性的价格竞争;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达到中等水平;战略目标首先是防御,获取最后的现金流。
2、产业五种竞争力(五力模型)
在每一个产业中都存在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即潜在进入者、替代品、购买者、供应者与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
进入者会瓜分原有的市场份额,减少了市场集中,从而激发现有企业竞争,减少价格—成本差。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直接产品替代和间接产品替代。替代品之间价值高的产品获得竞争优势。购买者、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买卖双方都力求在交易中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价值增值。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通常以价格竞争、广告战、产品引进以及增加对消费者的服务等方式表现。
3、成功关键因素分析(KSF)
指公司在特定市场获得盈利必须拥有的技能和资产。三,竞争环境分析
包括从个别企业视角去观察分析竞争对手的实力和从产业竞争结构视角观察分析企业所面对的竞争格局。
1、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假设、现行战略和潜在能力)从四方面分析是什么驱使着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以及竞争对手的强项和弱项。
2、产业内的战略群组
一个战略群组是指某一个产业中在某一战略方面采用相同或相似战略,或具有相同战略特征的各公司组成的。了解战略群组特征并进行战略群组分析。四,市场需求分析
1、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人口和购买力是难以控制的因素,购买欲望是可以把握因素,也是市场营销策略的着眼点。
2、消费者分析
从三个战略问题展开,即消费细分、消费动机以及消费者未满足的需求。内部环境分析
一,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 企业资源分析:
1、企业资源的主要类型: 有形资源(可见的,能用货币直接计量的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无形资源(指企业长期积累的、没有实物形态的,甚至无法用货币精确度量的资源,通常包括品牌、商誉、技术、专利、商标、企业文化及组织经验等)。人力资源(指组织成员向组织提供的技能、知识以及推理和决策能力)。
2、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企业资源判断标准:资源的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持久性。企业能力分析
企业能力指企业配置资源,发挥其生产和竞争作用的能力。包括:研发能力、生产管理能力、营销能力(产品竞争能力,销售活动能力,市场决策能力)、财务能力(筹集资金的能力,使用和管理所筹集资金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企业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可以是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优秀技能,也可以是一定范围和深度上的企业的技术诀窍,或者是那些能够形成很大竞争价值的一系列具体生产技能的组合。
二,价值链分析 概念: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1价值链的两类活动:内部后勤(进货物流)、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出货物流)、市场销售、服务。
支持活动(辅助活动,指用以支持基本活动而且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战略选择
公司战略分为:总体(公司层)战略、业务单位(竞争)战略、职能战略。
1、总体战略又分为:发展战略、稳定战略、收缩战略
发展战略:一体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密集型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多元化战略(相关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多元化战略:
优:
1、分散风险,当现有产品及市场失败时,新产品或新市场能为企业提供保护。
2、能更容易地从资本市场中获得融资。
3、在企业无法增长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增长点。
4、利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
5、运用盈余资金。
6、获得资金或其他财务利益,例如累计税项亏损。
7、运用企业在某个产业或某个市场中的形象和声誉来进入另一个产业或市场。
风险:
1、来自原有经营产业的风险。
2、市场整体风险。
3、产业进入风险。
4、产业退出风险。
5、内部经营整合风险。业务单位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优:
1、形成进入障碍
2、增强讨价还价能力
3、降低替代品的威胁
4、保持领先的竞争地位。风险:
1、技术的变化可能使过去用于降低成本的投资与积累的经验一笔勾销。
2、产业的新加入者或追随者通过模仿或者以高技术水平设施的投资能力,用较低的成本进行学习。
3、市场需求从注重价格转向注重产品的品牌形象,使得企业原有的优势变为劣势。二,差异化战略
优:
1、形成进入障碍
2、降低客户敏感程度
3、增强讨价还价能力
4、防止替代品的威胁
风险:
1、企业形成产品差别化的成本过高。
2、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3、竞争对手的模仿和进攻使已建立的差异缩小甚至转向。三,集中化战略
优:由于集中化战略是企业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实施成本领先或差异化战略,所以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抵御产业五种竞争力的优势也都能在集中化战略中体现出来。
风险:1狭小的目标市场导致的风险。2购买者群体之间需求差异变小。3竞争对手的进入与竞争。
企业面对的风险种类(风险类型)
外部: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技术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市场风险、产业风险、信用风险。
内部:战略风险、操作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企业风险管理特征:
1、战略性。风险管理主要运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层面,站在战略层面整合和管理 企业层面风险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价值所在。
2、全员化。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参与的,对企业所有风险进行管理,只有将风险意识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才能确保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3、专业性。要求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实施专业化管理。
4、二重性。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商业使命在于:损失最小化管理;不确定性管理;绩效最优化管理。设法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尽量减少损失至最小化,化风险为增进企业价值的机会。
5、系统性。全面风险管理必须拥有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来确保所有的风险都得到识别,而且所有的风险都得到管理。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组织架构(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1、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的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2、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社会责任(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
1、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
2、产品质量低劣,侵犯消费者权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3、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
4、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企业文化(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
1、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
2、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3、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4、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采购业务(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
1、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2、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3、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