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读书节启动仪式上学生的发言稿与在课程改革中成长演讲
在读书节启动仪式上学生的发言稿
亲爱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六年二班的李淞,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给我这个机会在这和大家交流读书的心得。
说到读书,满腔的热情涌上心头,爱好读书不仅仅是喜欢,更多的则是痴迷与钟情,读书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读书让我快乐地成长、幸福地生活,读书让我认识了宽广的大千世界。
我就是一个小书迷,读书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很小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画报》和《画册》等。上小学以后,喜欢读的书也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书我都喜欢看。一有空我就如饥似渴的看书。从《三国演义》到《西游记》,从《爱的教育》到《感恩系列丛书》等,这些中外名著让我懂得了团结的力量和成功的艰辛,学会了与人要和睦相处,学会了要感恩。
现在我仍喜欢看书,《百科全书》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懂得了许多科普知识。我读过的书有很多有《灰姑娘》、《金山王》、《海的女儿》、《十万个为什么》、《红楼梦》、《西游记》、《中外神话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世界未解之谜》、《中国古今寓言》、等等,在这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书,已经是我离不开的朋友了,每天晚上不看上半个小时的书,我就不能入睡,我初步算了一下,从四年级到现在我看过的课外书共计65本。
我与书之间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现在和大家分享。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联合书城买书。我买了一本《拇指姑娘》。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看了。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但我还是在房间里津津有味的看着书。妈妈在饭厅叫我:“宝宝,下来吃饭了!”我习惯性的应了一声:“哦!”但我还是没动身。过了一会儿,妈妈又叫了一声:“李淞,快点下来吃饭了!”我又应了一声:“哦!”跟着还是在看书。直到妈妈上来叫我的时候,我才从故事情节中回过神来,恋恋不舍的放下书,下去吃饭。在这件事情中,我虽然饿了肚子,但还是看完了《拇指姑娘》,我可开心了!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在读书中成长,在品书中坚强、在看书中体验乐趣。通过读书,我懂得了人间百态,通过读书,了解了世事变化,通过读书,知道了人生的阴晴冷暖,读书、学习,让我“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读书,真好!
不管生活怎么改变,任时光怎么倒流,我对读书永远是情有独钟,因为读书,增长了我的知识,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滋润了我的心灵,我在读书中生活,在读书中学习,在学习中读书,感谢读书,让我学会了生活,感谢读书,让我变得更坚强。
我要与书做朋友,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愿书如良师益友般地陪伴着我走向成功之路!
谢谢大家!
在课程改革中成长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在今天的演讲前,我想带给大家一个故事。一位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他到一所学校去,用粉笔在教室的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一个小白点。老师问:这是什么?国外的孩子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天上的星星,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小虫、这是树上的甜果……由于他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而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在我们中国,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问题却引起全班同学一片茫然。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才齐声答到:这是粉笔点!教室里没有一点杂音。这和国外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位学者继而说到:当今世界有两类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只有身体,脑袋靠别人。一类是头脑国家,也就是他们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嘿,而你们中国就属于那类躯干国家,要想发展,必须依靠头脑国家。
听到这样蔑视的口吻,不禁感慨万千:我们不是未来,但我们的事业是培养未来。我们不是栋梁,但我们的事业是培养栋梁。中国有句古话:“滞,则死;变,则通。”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XX年,新课程改革进入校园,课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课改之路,我有过困惑,有过焦虑,也有过徘徊。记得自己精心准备的第一堂公开课上完时,被同事们指出:师生定位不准,教师不敢放手,没有体现学生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教法与学法陈旧,没有体现课改精神;.....一系列问题摆在我眼前,我不知所措,在一次次失败中吸取经验,但效果并不明显。
XX年,我县推行了”自学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这仿佛是给迷茫中的我点亮了明灯。我开始发现自身的问题,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浅薄。我开始静下心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重新给自己定位。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去寻找问题。我经常性的反思,找出新问题,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一次次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今年初,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下,我们胡村小学率先开始了“导学案”式教学模式改革。这是24字教学模式的延伸。刚开、时,我同样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学案中问题目的性不强;学生自学时不会使用学案;小组合作探究时,学困生参与困难等。在多次备课--听课――修改中,不断总结,不断改变,通过与同事们共同钻研教材,交流教学心得,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
新的模式换来的新的变化:在这样的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不仅得到良好的情感发展,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乐学、善思、勤动、会问。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无论是勇敢自信、文明乐群、还是好探究、勤提问,都建立在教师对孩子的尊重上。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师生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孩子们喜欢和我聊天,他们敢向我提问,敢与我争论。这种师生的平等将促成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产生。我在课堂上也敢于放手,让他们自学,不怕他们出错,在他们发表自己见解时,我用中肯的评价来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孩子们需要赏识,他们渴望成功。我在小心翼翼的呵护孩子们的探索欲望,不仅让他们有持续发展的激情和动力,更要让他们在产生愉悦的同时,在不注重结果的过程中产生自信、勇敢、乐群等品性,这才是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东西。
第二篇:在课程改革中成长演讲
在课程改革中成长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在今天的演讲前,我想带给大家一个故事。一位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他到一所学校去,用粉笔在教室的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一个小白点。老师问:这是什么?国外的孩子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天上的星星,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小虫、这是树上的甜果……由于他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而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在我们中国,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问题却引起全班同学一片茫然。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才齐声答到:这是粉笔点!教室里没有一点杂音。这和国外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位学者继而说到:当今世界有两类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只有身体,脑袋靠别人。一类是头脑国家,也就是他们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嘿,而你们中国就属于那类躯干国家,要想发展,必须依靠头脑国家。
听到这样蔑视的口吻,不禁感慨万千:我们不是未来,但我们的事业是培养未来。我们不是栋梁,但我们的事业是培养栋梁。中国有句古话:“滞,则死;变,则通。”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2000年,新课程改革进入校园,课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课改之路,我有过困惑,有过焦虑,也有过徘徊。记得自己精心准备的第一堂公开课上完时,被同事们指出:师生定位不准,教师不敢放手,没有体现学生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教法与学法陈旧,没有体现课改精神;.....一系列问题摆在我眼前,我不知所措,在一次次失败中吸取经验,但效果并不明显。
2007年,我县推行了”自学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这仿佛是给迷茫中的我点亮了明灯。我开始发现自身的问题,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浅薄。我开始静下心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重新给自己定位。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去寻找问题。我经常性的反思,找出新问题,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一次次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今年初,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下,我们胡村小学率先开始了“导学案”式教学模式改革。这是24字教学模式的延伸。刚开、时,我同样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学案中问题目的性不强;学生自学时不会使用学案;小组合作探究时,学困生参与困难等。在多次备课--听课――修改中,不断总结,不断改变,通过与同事们共同钻研教材,交流教学心得,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
新的模式换来的新的变化:在这样的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不仅得到良好的情感发展,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乐学、善思、勤动、会问。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无论是勇敢自信、文明乐群、还是好探究、勤提问,都建立在教师对孩子的尊重上。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师生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孩子们喜欢和我聊天,他们敢向我提问,敢与我争论。这种师生的平等将促成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产生。我在课堂上也敢于放手,让他们自学,不怕他们出错,在他们发表自己见解时,我用中肯的评价来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孩子们需要赏识,他们渴望成功。我在小心翼翼的呵护孩子们的探索欲望,不仅让他们有持续发展的激情和动力,更要让他们在产生愉悦的同时,在不注重结果的过程中产生自信、勇敢、乐群等品性,这才是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东西。
回首望望课改以来留下的串串足迹,欣喜之中夹杂着不少困惑我要感谢课改,是课改让我懂得了教师的真正含义,也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幸福。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会被他们那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
课改驱走了旧陈俗,教育迎来艳阳春。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们仍像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吧!他正和我们一起奏响动听的乐章;它正和我们一道描绘多彩的画卷;它正和我们一同谱写壮丽的诗篇。我们将满怀信心、满怀激情、满怀憧憬,将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第三篇:在读书节开幕式上的讲话与在课程改革中成长演讲
在读书节开幕式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今年的五月份又来到了,在我校有着光荣传统的读书节又开幕了。读书对于我们周苌小学的全体师生而言既是继承传统的需要,更是适应潮流的需要。众所周知,一百多年前晚清大儒孙诒让先生创办了玉海楼,孙诒让就是一个爱读书的典范,正因为他嗜书如命,他才成为一个学贯古今的大学者;正因为他爱读书,他的读书、藏书之所——玉海楼才会成为一座名楼,成为我们瑞安人的骄傲与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读书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越显重要,作为一名教师不读书,他将是一名不称职的教师,会被社会所淘汰;作为一名学生不读书,他将不能成才,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就会辜负父母、学校老师对他的期望。
所以学校希望我校的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读书的热潮之中,尤其是全体同学在读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向同学们推荐好书。尽量让大家分享你读书的快乐。
二、积极筹办班级的读书节主题班会。做好班级的主人,广泛收集古今中外学者名人读书的故事,向大家宣传读书的好处。
三、积极为布置一个充满读书气氛的教室而努力。有力的出力,有书的出书,有智慧的出智慧,把我们的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
四、积极参与到读书的过程当中来。①充分利用时间(晨间、课间、午间、作业之余),开展阅读。②多读名篇名作,如(冰心、巴金、朱自清、鲁迅……等著名作家的名著名作,科学家、思想家、名人的传奇故事,探索自然奥秘的科普书籍,唐诗宋词元曲及经典故等等)不要将阅读的目光停在作文选和漫画书上。③多背古诗文和现代经典,学校将进行“背诵古诗文”评比,而且要使它成为我校传统的一项评比。④多写读书笔记(可以书上划、注)和读成后感,学校要开展展示活动和评比。
五、积极参与读书节几个比赛之中。学校在读书节期间推出“遨游书海”活动,一~六年级的 征文比赛,古诗文朗诵比赛。这些比赛都要在班级的基础上进行,要求全体同学参与,现在行动起来谁都有获奖的机会。
学校还将要把在读书节过程中涌现出来的爱读书的同学,学习习惯好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把他的事迹贴到橱窗,让大家来学习。
值得说明的是,读书是一个浸染的过程,并不能立竿见影。不是你读了一本书,你就马上变成一个有学问的人。所以学校要求同学们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养成与好书交朋友的习惯,学会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到那时学校将以你为荣,你的父母将以你为荣,你的老师将以你为荣,你的家乡将以你为荣,你也可能会像孙诒让爷爷一样名垂青史。行动起来吧!同学们,学会学习,与好书交朋友!谢谢大家。
在课程改革中成长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在今天的演讲前,我想带给大家一个故事。一位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他到一所学校去,用粉笔在教室的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一个小白点。老师问:这是什么?国外的孩子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天上的星星,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小虫、这是树上的甜果……由于他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而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在我们中国,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问题却引起全班同学一片茫然。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才齐声答到:这是粉笔点!教室里没有一点杂音。这和国外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位学者继而说到:当今世界有两类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只有身体,脑袋靠别人。一类是头脑国家,也就是他们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嘿,而你们中国就属于那类躯干国家,要想发展,必须依靠头脑国家。
听到这样蔑视的口吻,不禁感慨万千:我们不是未来,但我们的事业是培养未来。我们不是栋梁,但我们的事业是培养栋梁。中国有句古话:“滞,则死;变,则通。”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XX年,新课程改革进入校园,课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课改之路,我有过困惑,有过焦虑,也有过徘徊。记得自己精心准备的第一堂公开课上完时,被同事们指出:师生定位不准,教师不敢放手,没有体现学生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教法与学法陈旧,没有体现课改精神;.....一系列问题摆在我眼前,我不知所措,在一次次失败中吸取经验,但效果并不明显。
XX年,我县推行了”自学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这仿佛是给迷茫中的我点亮了明灯。我开始发现自身的问题,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浅薄。我开始静下心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重新给自己定位。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去寻找问题。我经常性的反思,找出新问题,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一次次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今年初,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下,我们胡村小学率先开始了“导学案”式教学模式改革。这是24字教学模式的延伸。刚开、时,我同样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学案中问题目的性不强;学生自学时不会使用学案;小组合作探究时,学困生参与困难等。在多次备课--听课――修改中,不断总结,不断改变,通过与同事们共同钻研教材,交流教学心得,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
新的模式换来的新的变化:在这样的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不仅得到良好的情感发展,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乐学、善思、勤动、会问。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无论是勇敢自信、文明乐群、还是好探究、勤提问,都建立在教师对孩子的尊重上。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师生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孩子们喜欢和我聊天,他们敢向我提问,敢与我争论。这种师生的平等将促成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产生。我在课堂上也敢于放手,让他们自学,不怕他们出错,在他们发表自己见解时,我用中肯的评价来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孩子们需要赏识,他们渴望成功。我在小心翼翼的呵护孩子们的探索欲望,不仅让他们有持续发展的激情和动力,更要让他们在产生愉悦的同时,在不注重结果的过程中产生自信、勇敢、乐群等品性,这才是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东西。
第四篇: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成长
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成长
——樊口中心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是我市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它的实施,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给沉寂已久的课堂注入勃勃生机,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带来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通过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精神,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新课程实验指导思想: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实验,促进了学校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素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回顾这些年来的新课程改革实践既有山重水复之迷茫,又有柳暗花明的惊喜!现将我校课改实验研究的变化和成绩作出总结与反思:
一、统一课改思想,加强课改领导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应对知识经济化和全球化挑战,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潮,寻求素质教育新突破的重大举措。用新课程思想武装头脑,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行为,是每一个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唯一的选择。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走进新课程,胜任新课程的基本保障。为了使课改实验得以有效实施,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吴永胜为组长,统一课改思想,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由教科室作为专业指导机构负责课改实验工作的组织管理,由各教研组、各学科备课组具体实施。同时建立新课改实验的保障机制,设立课改专项经费,为新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物质条件。
二、加强课改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质。
这几年来,我校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和“面向全体,骨干先行”的原则,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进修学校举办的学科培训,全体教师都通过了区教育举办的新课改通识培训,在此基础上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积极探索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和教研制度,注重培训内容的广泛性,培训形式的多样性,采取分散指导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强调针对性、突出生成性、体现操作性、强化反馈性,并发挥已参加培训人员的辐射作用,以汇报、交流等方式向其他教师渗透。同时,以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支持和鼓励教师撰写新课改中的教学心得体会,并且利用多种渠道向教师介绍新的教改动态,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积极开展课改校本教研“三课活动”活动和校本课题研究,认真实践新课改中的教学理念和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行为,提高校本课题研究的研讨效果,精心制定课改教研活动计划,落实校本研讨制度。并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写课后反思、典型教育教学个案和教学心得,并将教学经验总结、提升、物化为教育科研成果,积极参加市、区级以上的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工作,每学期开设一堂研讨课的教案设计和参加课改学习培训记录以及班级学生成长档案,课改实验工作小结或体会等内容。使教师以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通过加强对教师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了新的教学理念,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稳步上升和很大的改观,老师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也逐年得到提高。我校也连续多年来获得中心学校的一致好评。
三、大胆探索新课改,努力实践新课改。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我校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结合常规教研,把“教学八认真”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的智慧和作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发展地位,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传统的教学业务学习活动由教导主任一言堂,内容由学校指定,这种模式内容无针对性,方式单一,形式死板,不能引起教师共鸣,不能调动教师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目标与效果不一致的问题。我们改进教研模式,杜绝一言堂现象,坚持“自主——探究——合作”的教研模式,实施“出示问题情境——组织探讨交流——总结教研效果——激发探究趋向”的活动方式,研究身边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树立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
(一)、实施主体性工程,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抓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正确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现行教材往往与科技发展脱节,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教师应该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对现行教材采用„删、看、讲、补”四字方针。
例如,我校语文组通过对校本教研理论学习,以语文课文教学为依托,采用“课前集体备课——主研老师上课——全体老师评课——主研老师调整后再上课——全体老师再评课”即“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五段式教研方式,先后开展教研活动达十八次之多。
第二方面:大胆改革,积极推行“新课程与学习方式、教育行为的转变”,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发展地位。
第三方面:鼓励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集音、美、文、艺于一体,正确再现情景,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其独特的效用,学生十分欢迎上这样的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知识点、能力点、注意点”三点到位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三基落实,逐步形成“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注重创新,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特色。
为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大部分教师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首先,建立平等、新型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以平等、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创设机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包括学生的独特性、兴趣、专长、对教科书的质疑和所付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良好的干群关系,和谐的校园教学氛围,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校多年来的宝贵经验。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樊口中心小学全体老师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在校领导吴校长人文、科学、民主的正确领导下,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正茁壮存成长为我校的中坚力量和教学骨干。正是在这样一种和谐、人文、民主的教学环境和多年来保持的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干群关系的精神鼓舞下,樊口中心小学的老师创造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其次,注重科学方法教育,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模式。凭借新教材能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活泼,栏目设置丰富多彩,有效实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等优势。利用分组教学法,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同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养成探究科学的态度,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再次,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方式:运用鼓励性、赏识性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
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提倡“鼓励性”的评价机制,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
另外根据新课标建立多元化、过程化的测评体系。对学生课业得分的评价是:试卷分数只占学科得分或叫“课业分”的30%~40%,其余的“课业分”占60%~70%;各班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独立的档案,内存该学生的各种对教学有参考价值的个体信息,包括班主任评价、家长对其的评价和希望。学生档案材料随着学期进程应不断充实各种动态信息进去,以便全校老师尤其是该生的各科任教师给该生打“课业分”,做到因材施教而且综合测评。
(三)认真抓好各教研组的建设,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成长,在交流中提高,在反思中升华。
确立以教师为中心的校本教研模式。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引导老师自主提高专业素养、业务能力、科研水平。通过各教研组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各教研组自身的队伍建设,以各教研组为发展、交流的平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通过校本培训既要满足教育教学需要,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又要着眼于教师长远发展,为此,我校在校本教研的内容的选择上总体原则是:立足教学,促进成长。内容安排上既有通识、课标、教材研究,课题研究,又有教学基本功训练,强化“以研代训、研训结合”的实践性研究(教学观摩、案例交流、教学反思、写教后记等)与评价性研究(课例评价、听课评课、教学竞赛),还有素养性培训(阅读中外教学论著,各类课改资料、书籍、写读书笔记等)。开学初我们面向全体教师征集校本教研课题方向和目标,每个教师都写出了自己关心的、需要的、难以解决的内容,我们从中筛选出具有共性的,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和教师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定为校本教研的内容。这样的内容教师关心、热心、钻心,为培训、教研实效提供了前提。
例如,我校坚持校长、主任在活动中率先垂范,每周参加每周一课的听课研讨活动,每周深入课堂听随堂课至少3节,和教师一起研究备课,探讨课堂教学得失。每位干部确定蹲点班级和帮扶教师,教研组长每周至少听本组三节随堂课,与教师一起研讨,一起发展。在校领导和教研组长的垂范和促进下,广大教师投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确保了校本教研不流于形式。通过学校教科室引导教师在研究课中研究自己,反省自己,自觉调整他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校本教研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之间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教研气氛,提高教育科研质量。
四、课改成效突出、科研成果显著。
由于我校在实施课改工作中扎实而有效的工作,使得这几年来在各学科教学成绩、学科教学竞赛、学生艺术活动、教师赛课、教育科研成果中等各个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
五、教师的思考与困惑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有诸多迷茫与困惑:
1、不能完全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灵活的教学现在课堂活跃了,学生提问多了,教学进度完不成。预先设计好的重点难点落实不了,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好的路子上引,顺着教师讲课的路子的问题教师欢迎,如果是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草草打发。
2、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也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习惯了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来教学,没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也没有把课程开发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所以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教师课程改革的实践总有偏差。
3、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态度平和亲切,教学方式方法多样的变化,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断提升。有时就会难以控制情绪,造成课堂混乱。
4、许多课需要大量的直观性的材料来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其想象力和理解力。但由于录像机、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室等仍不足,难于把备课中的一些重要的材料展示出来。
5、由于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有些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
总之,通过这几年来的实际,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课程改革这条路充满艰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开拓进取。我们坚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的课改工作将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在读书节启动仪式上学生的发言稿
亲爱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六年二班的李淞,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给我这个机会在这和大家交流读书的心得。
说到读书,满腔的热情涌上心头,爱好读书不仅仅是喜欢,更多的则是痴迷与钟情,读书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读书让我快乐地成长、幸福地生活,读书让我认识了宽广的大千世界。
我就是一个小书迷,读书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很小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画报》和《画册》等。上小学以后,喜欢读的书也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书我都喜欢看。一有空我就如饥似渴的看书。从《三国演义》到《西游记》,从《爱的教育》到《感恩系列丛书》等,这些中外名著让我懂得了团结的力量和成功的艰辛,学会了与人要和睦相处,学会了要感恩。
现在我仍喜欢看书,《百科全书》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懂得了许多科普知识。我读过的书有很多有《灰姑娘》、《金山王》、《海的女儿》、《十万个为什么》、《红楼梦》、《西游记》、《中外神话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世界未解之谜》、《中国古今寓言》、等等,在这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书,已经是我离不开的朋友了,每天晚上不看上半个小时的书,我就不能入睡,我初步算了一下,从四年级到现在我看过的课外书共计65本。
我与书之间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现在和大家分享。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联合书城买书。我买了一本《拇指姑娘》。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看了。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但我还是在房间里津津有味的看着书。妈妈在饭厅叫我:“宝宝,下来吃饭了!”我习惯性的应了一声:“哦!”但我还是没动身。过了一会儿,妈妈又叫了一声:“李淞,快点下来吃饭了!”我又应了一声:“哦!”跟着还是在看书。直到妈妈上来叫我的时候,我才从故事情节中回过神来,恋恋不舍的放下书,下去吃饭。在这件事情中,我虽然饿了肚子,但还是看完了《拇指姑娘》,我可开心了!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在读书中成长,在品书中坚强、在看书中体验乐趣。通过读书,我懂得了人间百态,通过读书,了解了世事变化,通过读书,知道了人生的阴晴冷暖,读书、学习,让我“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读书,真好!
不管生活怎么改变,任时光怎么倒流,我对读书永远是情有独钟,因为读书,增长了我的知识,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滋润了我的心灵,我在读书中生活,在读书中学习,在学习中读书,感谢读书,让我学会了生活,感谢读书,让我变得更坚强。
我要与书做朋友,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愿书如良师益友般地陪伴着我走向成功之路!
谢谢大家!
以下内容与本文在读书节启动仪式上学生的发言稿相关,可查阅参考:学生会退休老干部新年致辞
在行政管理反思会上的发言
在党群干部培训班上的发言
春节联谊会讲话稿
在春运志愿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校友联谊会教育局长讲话稿
校友联谊会校长讲话稿
校友联谊会校友代表发言稿
查看更多>> 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