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课程改革中彰显学校文化
在课程改革中彰显学校文化
作者:程红兵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学校的培养目标首先是一所学校的特色所在。未来学校的竞争重点体现在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普适性与个性。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学校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内部隐含的主流价值观、态度和做事的方式。学校发展与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因为学校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其最终沉淀的是人格。基于此,我们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逻辑关系分为课程文化、组织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这里我要讲的是我校的课程文化建设。
从现实角度讲,学校的培养目标首先是一所学校的特色所在。未来学校的竞争重点体现在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普适性与个性。普适性重在质量,质量越高,越适合社会的需求;个性重在鲜明,越鲜明越受社会的青睐。这就需要学校办学有个性。每一所学校所接受的学生素质是不一样的,学生今后进入社会的层面不尽相同,学校的教师和教学条件不尽相同,学校文化也是不一样的。
建平中学的哲学观念、教育理想,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而具体的依托途径则是课堂,即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一共有8大领域,各领域都有全面服务于各项目标的功能,但在我们主观立意上又各有侧重,各学习领域分别有相关科目及模块与之对应:心理健康和主体发展学习领域侧重于自立精神的培养——心理、校会、班会——主题活动、学习心理等;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学习领域侧重于共生意识的培养——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环境保护、社区活动、长江行等;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学习领域侧重于科学态度的培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技、劳技——网络技术、电脑组装等;中华文化和民族思想学习领域侧重于人文情怀的培养———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诸子百家选读、史记选读、西部行等;西方文化和国际交流学习领域侧重于人文情怀的培养——英语、政治、历史、地理——莎士比亚选读、欧洲行、澳洲行等;艺术审美和休闲健身学习领域侧重于健康身心的培养——音乐、体育、美术——双周音乐会、健美操、电脑绘画等;活动评比和学科竞赛学习领域侧重于兴趣特长的培养——各学科——作文比赛、英特尔创新大赛、数学竞赛等。
我们在课程重构过程中努力培植并已经初步生成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的建平课程文化特性。所谓开放性是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开放。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较为全面的开放:思想开放,向书本开放,走向经典文化;教师开放,向大学开放,走向学科前沿;工具开放,向网络开放,走向信息海洋;区域开放,向生活开放,走向人间社会;地域开放,向国外开放,走向异域舞台。
所谓选择性是基于开放性形成的,我们已经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有课程进程的选择,教材的选择,教师的选择,基础型必修课不同层次的选择,拓展型选修课科目、模块的选择,研究型课程课题的选择,活动课程社团的选择,是否参与某次考试的选择,考试层次的选择,考试科目的选择。给学生自己以充分选择的自由,就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给学生发展特长的自由。
所谓综合性是基于未来需要的复合性人才形成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我们实现了课程的每个模块都是德育与教学的综合,所有活动都是德智体美诸因素的综合,如南京行、国庆通宵都是如此。综合的另一个含义是改变学科互不相干的现状,学科之间加强沟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社团活动是最具综合性的,目前学校统计的社团数量已经达到51个,社团总人数达到1000人。
第二篇:在拥护改革中彰显忠诚
以革命军人应有的忠诚担当勇气投身改革强军伟大实践 教育目的:引导消防官兵以革命军人应有的忠诚担当勇气投身改革强军伟大实践。建设强大军队是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现在,改革强军的时代重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肩上。面对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职能使命的拓展深化、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决完成以改革为主线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在新起点上作出新贡献、展现新风貌。
内容提要:从向党看齐、听党指挥的高度坚决拥护支持改革。主动来一场思想革命和头脑风暴。自觉从改革大局出发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
主 题 授 课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军官兵要把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政治自觉,转化为积极拥护支持改革的实际行动,体现到完成改革任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一、从向党看齐、听党指挥的高度坚决拥护支持改革 向党看齐、听党指挥,是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根本政治要求。深化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这场大考是思想上的,是利益上的,但归根结底是政治上的。我们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坚定投身改革,用实际行动彰显军魂、践行忠诚。
强化保持一致的政治自觉。充分认清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党的意志,必须以绝对听党指挥的政治觉悟坚决拥护改革大政方针,坚决维护改革决策部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全面深入领会改革强军的政治意蕴和战略考量,善于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认识理解改革,增强对改革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深刻认识改革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赋予的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完成,遇到再大矛盾和问题也要坚定不移地往前推。
强化听令而行的号令意识。改革的军令状已经立下、集合号已经吹响,必须增强听招呼、听指挥的自觉性坚定性,闻令而动、雷厉风行地执行改革各项举措,做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部署什么就坚决落实什么,改革任务明确到哪一步就坚决推进到哪一步。向党看齐、听党指挥不是口号,要落实到行动上。决不能表态很快、调门很高,工作中却敷衍塞责、拖拖拉拉,更不允许同组织讨价还价。
强化自觉严格的纪律观念。贯彻落实改革决策部署,是很高的政治要求,必须加强纪律性。对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重大举措,决不允许说三道
四、乱发议论,不允许自作主张、各行其是,不允许打折扣、搞变通,反对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的自由主义。要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和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二、主动来一场思想革命和头脑风暴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既是体制机制的重塑,也是思想观念的变革。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转并行,切实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拿新瓶装旧酒。
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思想的禁锢是改革的最大障碍。有的嘴上喊信息化,但思想上还是脱不开机械化那一套;讲的是联合作战,但大陆军思维根深蒂固;说的是现代军事管理,用的还是过时的模式和做法。思想不解放,不可能迈开前进的步子,也难有大的发展、大的作为,不能身子进了21世纪,思想还停留在20世纪。要抓住思想解放这个根本,冲破思想观念束缚,打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实现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
着力增强自我革新的意识和能力。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是一项具有很强开拓性的事业,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研究解决。在原有体制机制下干了那么多年,过去那一套已经顺手了、用惯了甚至固化了,遇事往往自觉不自觉想着以前那些工作套路,要转过来的确不容易,但再难也要转。这是改革提出的强制性要求,是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锐意改革,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方法、新的标准抓准备搞建设,确保紧紧跟上改革强军步伐。
牢固树立与改革强军相适应的思维理念。解放思想是统一思想的前提,统一思想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要积极适应改革强军的新形势新任务,牢固树立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的战略指导,真正让实战、创新、体系、集约、融合的新理念在头脑中扎下根来,变成观察思考问题、谋划推动发展的思想方法和思维起点,更好引领改革强军实践、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转型。
三、自觉从改革大局出发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不可能不触及现存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影响改革的许多思想障碍有时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尤其是来自各种既得利益的羁绊。面对改革,要有大局观念,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坚持强军事业至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谋的是民族复兴大业,布的是富国强军大局,立的是安全发展之基。要自觉以党和军队事业为重,以改革强军大局为重,把是否有利于实现强军目标作为评判得失的根本标尺,自觉克服部门利益掣肘,跳出个人利益“小圈子”,少算一点个人得失的“小账”,多算一些顾全大局的“大账”,做到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
理性看待利益得失。改革既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增添动力活力,也为维护官兵利益提供政策保障,特别是这轮改革在健全完善军事人力资源和后勤政策制度上推出一系列配套举措,必将妥善解决官兵关心关注的重难点问题。同时也要看到,改革不可能皆大欢喜,一些单位将面临撤并降改,一些同志发展进步可能受到影响,有的个人和家庭会面临暂时的实际困难。在现实考验面前,要客观看得失,辩证看进退,平和看去留,始终保持思想稳定和良好心态。
相信、依靠和服从组织。要信任组织,相信改革中各级党组织一定会对官兵高度负责,充分考虑岗位需要和个人实际,公正合理作出安排。要依靠组织,个人对改革的现实想法,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都要主动向组织汇报交底,通过组织的力量来解决。要服从组织,始终牢记革命军人的身份,自觉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做到组织作出安排后坚决服从,牺牲个人利益时毫不含糊,奉献改革强军事业积极主动,决不能总体上拥护改革、一动自己的利益就不行。
四、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 担当
实现强军梦想,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要把推进改革强军作为展示才能的最好舞台,自觉在改革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努力锻造“四铁”品格,争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进一步坚定铁心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坚定的政治信念,始终是革命军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学好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这个“军事篇”,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努力做到真看齐、真追随、真跟上。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切实把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作为最大的忠诚、最大的政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要着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要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红色基因,当好红色传人,始终做到爱党、信党、护党、跟党走。
坚持把谋打赢作为最大职责。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要强化随时准备打仗思想,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增强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意识,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随时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要大兴学习战争、研究战争之风,主动来一场军事学习革命,深入学习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深化作战问题研究,探索把握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加快解决联合作战短板弱项,谋取未来战争主动权。要积极投身实战化军事训练,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坚决纠治训练演习中的形式主义,立足最困难、最复杂情况做好各项军事斗争准备,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始终保持严明纪律和良好作风。我军历来以纪律严明著称于世,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培塑铁的纪律和优良作风。要狠抓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落实,下大力整肃军纪,认真解决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问题,强化自觉而又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严守纪律、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良好作风。要坚定不移推进正风反腐,持续深入纠治问题积弊,巩固深化各项整顿整治成果,全面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案件流毒影响,实现部队作风根本好转。
大力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面对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攻坚战,面对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提出的挑战考验,要以见证历史的神圣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投身改革强军伟大实践,拼搏进取、敬业奉献,埋头苦干、紧张快干,创造一流工作成绩,跑好强军兴军历史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投身改革强军,最现实的平台是本职岗位,最有效的途径是履职尽责。要增强主人翁意识,把推进改革强军事业作为分内之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立起工作高标准,发扬钉钉子精神,在新起点上作出新贡献、展现新风貌。
思考讨论题:
结合国防生实际,具体谈谈如何投身改革强军伟大实践?
第三篇:实施六大品牌课程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小学 综合
实施六大品牌课程 彰显小学文化特色
—— 株洲外国语一小六大品牌课程的建设及实施
【摘要】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与重心,因此学校品牌课程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学校未来方向与发展水平。为此,在外国语教育集团的引领下,株洲外国语一小推进六大品牌课程 “生命课程、生活课程、修养课程、语言课程、思维课程、艺体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以战略的高度彰显学校品牌特色,让优秀的课程文化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形成自己独特的积极向上的课程文化品牌,促进学校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关键词】品牌 课程 建设 实施 特色
品牌课程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公众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符号的一种无形资产,是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特色、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等综合实力的表现。在教育、教学质量相当的情况下,课程品牌是学校制胜的法宝。
品牌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特色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1
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但怎样把学校已有的特色课程提升到品牌课程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和潜力研究。
基于此,我们在外国语教育集团的引领下,从已有基础上,推进六大品牌课程 “生命课程、生活课程、修养课程、语言课程、思维课程、艺体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以战略的高度彰显学校品牌特色,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实力。
一、生命课程——显生存教育特色
为了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彰显生命教育课程,学校提出生存技能课程——游泳,课程化的生存技能为生命教育打造亮色。自2008年建校以来,学校十分重视生命教育,坚持游泳技能生存训练,坚持引导学生在运动中锻炼筋骨,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在竞争中磨练意志,实现自我价值。
2010年,学校以生命教育为蓝本,正式推进游泳课程,引进专职游泳教师,成立了全国首个小学花样游泳队,将游泳生存技能课纳入正常教学,充分发挥独创《游泳》校本教材的作用,实施游泳课程。游泳理论和实践成绩合格者,颁发游泳等级结业证。此举开启全国生命教育之先河。
具体措施:
1、日常陆上教学(双周一次)中,充分考虑各学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低—中—高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的获得游泳理论知识、掌握技术技能。
2、利用暑假放假后和开学前各三天,开展特色暑假游泳夏令营——全校师生走进游泳馆,进行分层次、分学段的游泳实践训练。
3、每学期,针对游泳理论和实践成绩综合考评,成绩合格者,颁发游泳等级结业证。
4、学校的花样游泳队有计划地参与训练,代表株洲市,征战湖南省及全国游泳竞赛。
5、由生命教育课程拓展其他安全教育,含日常生活安全、校园生活安全、交通出行安全、自然灾害安全、青春期安全教育等。由教育中心牵头,策划编写《安全读本》,体现中英文、图文并茂,并以微视频方式学习和宣传。
二、生活课程——学技能教育特色
学校根据寄宿生较多的现象,以“快乐成长”为主题,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拓展性、探究性的生活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各种技能活动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具体措施:
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凸现“生活技能”校本课程特色和年级特色,掌握具有外国语一小特色的《生活技能》读本,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活技能趣味竞赛。
2.与“家校联系本”和班级管理APP相结合,布置周末生活实践作业,家长将完成做具体评价写入“家校联系本” 和“班级管理+互联网”互动模式中。
3.开展每月“生活技能小明星”的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的“生活技能小明星”;期末总测评,颁发《外国语一小生活技能明星》、《优秀小寝员》证书。
三、修养课程——展礼仪教育特色
学校把着装整洁大方,行为不亢不卑、气质有礼有节作为外国语一小学生的基本形象要求。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种人本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文化的陶冶中形成良好习惯和高尚人格。
具体措施:
1、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都设有一个校长点评专栏,专门用来表扬前一周各班推荐上来的表现突出、优秀的学生,项目不限。凡是被表扬的学生都被邀请到前台合影或者学校网站上,让赏识教育激励引导,以点带面。
2、每周五的班队或礼仪课中,必修传统礼仪教育、经典诗文诵读、团队融入训练等活动,让我们对学生的公德、礼仪教育不是刻意的说教,而是注入学校文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深刻领悟中国修养礼仪的博大精深。
3、每月一次的“礼仪之星”和“星级班级”的评比,使同学们养成各种良好习惯和礼仪修养,让人人争当“礼仪标兵”、“班级4
之星”、“外国语之星”,班班争当“流动红旗班级”、“月度星级班级”在学校蔚然成风。
四、语言课程——扬双语文化特色
以“株洲市小学校长专业学术委员会”为引领,结合“株洲市青语工作室”、“芦淞教研体”“中国航发南方”等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倾心打造两大核心课程。其中,一、二年级语文开展自主识字教学,三至六年级实施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一至六年级的外教口语等,让学生的国学素养和国际视野得以提升。
具体措施:
1、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开心阅读》和《外教口语》,并利用好提质改版的校本教材《国学晨读》、《日积月累》和《英语口语》的实施,每日晨读、每周一次的阅读和外教课,每周1+1技能选修课都有小主持人班和英语学段课程,让学生们在开心愉悦中掌握双语,为打造语言课程特色增光添彩。
2、举行英语故事和小主持人、故事大王比赛,选拔出优秀的双语小明星参加校级故事比赛及区、市、省级甚至全国的比赛。
3、各班“每周英语谚语和语文诗词”诵读积累,每年定期举行语文文化节和中英文合唱节活动。让学生在展示中获得自信,获得进步。
4、在校园内营造国学和英语氛围,设置双语展示板,张贴学生的各类作品,如绘本、征文、手抄报、卡片、书信等,激发学生学习双语的热情。
5、学期期末评比,颁发《株洲外国语一小英语口语等级证书》和《株洲外国语一小普通话等级证书》、《阅读小明星》、《写作明星》等荣誉证书。
五、思维课程——现智慧教育特色
学校将在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中,用好数学校本教材《数学思维》,以思维训练为突破口,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课堂及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的数学品质得以提升,掌握多种数学思维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具体措施:
1、加大对数学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每一位教师切实认识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掌握多种思维训练方法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2、以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找准学生思考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元素,一年级数学实施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训练课程,二至六年级重视数学思维训练。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
3、通过开展多种数学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绽放思维的火花。
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数学竞赛,如“华杯赛”“希望之星”、“数奥”比赛等,让学生在竞争状态下高效思维,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5、进行“思维小达人”、“最强大脑”等荣誉的评比、表彰。
6、收集整理《数学游踪》相关研究成果,汇集成册,编写《数6
学游踪》校本教材。
六、艺体课程——绘美育文化特色
一直以来,学校的个性化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我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给每个孩子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和空间,有合唱队、舞蹈队、鼓乐队、羽毛球、篮球队、足球队、美术组、二胡班、古筝、小主持人、演艺班、航模班等18个艺体社团供学生自主选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培养的艺体活动。
具体措施:
1.精心夯实艺体常规教学,指导课程训练,不定期制作《艺体》特色展板,展示成果。
2.组织、参与每年的“六一”汇演、艺术节、“三独比赛”、体育文化节、合唱节、社团节、书画节等校内外的竞赛活动,让全体学生激活兴趣、释放激情。并通过家校通、微信圈等投放软文,加大宣传。
3.举办、承办各种宣传活动及公益事业,展示学生的艺体成效。
总之,六大品牌课程建设及实施以来,教师的课程素养在提升,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张扬;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凸显,教育品牌更加突出,并把这种品牌意识和教育特色传递给学生,转化成给学生最需要的教育;辐射到社会,使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 2003年第六期 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 200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张璐
单位:株洲市外国语一小
地址:株洲市芦淞区董家段仁和天城2106号 邮编:412002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QQ2498238934
第四篇: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成长
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成长
——樊口中心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是我市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它的实施,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给沉寂已久的课堂注入勃勃生机,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带来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通过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精神,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新课程实验指导思想: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实验,促进了学校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素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回顾这些年来的新课程改革实践既有山重水复之迷茫,又有柳暗花明的惊喜!现将我校课改实验研究的变化和成绩作出总结与反思:
一、统一课改思想,加强课改领导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应对知识经济化和全球化挑战,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潮,寻求素质教育新突破的重大举措。用新课程思想武装头脑,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行为,是每一个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唯一的选择。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走进新课程,胜任新课程的基本保障。为了使课改实验得以有效实施,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吴永胜为组长,统一课改思想,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由教科室作为专业指导机构负责课改实验工作的组织管理,由各教研组、各学科备课组具体实施。同时建立新课改实验的保障机制,设立课改专项经费,为新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物质条件。
二、加强课改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质。
这几年来,我校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和“面向全体,骨干先行”的原则,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进修学校举办的学科培训,全体教师都通过了区教育举办的新课改通识培训,在此基础上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积极探索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和教研制度,注重培训内容的广泛性,培训形式的多样性,采取分散指导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强调针对性、突出生成性、体现操作性、强化反馈性,并发挥已参加培训人员的辐射作用,以汇报、交流等方式向其他教师渗透。同时,以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支持和鼓励教师撰写新课改中的教学心得体会,并且利用多种渠道向教师介绍新的教改动态,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积极开展课改校本教研“三课活动”活动和校本课题研究,认真实践新课改中的教学理念和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行为,提高校本课题研究的研讨效果,精心制定课改教研活动计划,落实校本研讨制度。并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写课后反思、典型教育教学个案和教学心得,并将教学经验总结、提升、物化为教育科研成果,积极参加市、区级以上的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工作,每学期开设一堂研讨课的教案设计和参加课改学习培训记录以及班级学生成长档案,课改实验工作小结或体会等内容。使教师以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通过加强对教师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了新的教学理念,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稳步上升和很大的改观,老师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也逐年得到提高。我校也连续多年来获得中心学校的一致好评。
三、大胆探索新课改,努力实践新课改。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我校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结合常规教研,把“教学八认真”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的智慧和作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发展地位,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传统的教学业务学习活动由教导主任一言堂,内容由学校指定,这种模式内容无针对性,方式单一,形式死板,不能引起教师共鸣,不能调动教师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目标与效果不一致的问题。我们改进教研模式,杜绝一言堂现象,坚持“自主——探究——合作”的教研模式,实施“出示问题情境——组织探讨交流——总结教研效果——激发探究趋向”的活动方式,研究身边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树立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
(一)、实施主体性工程,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抓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正确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现行教材往往与科技发展脱节,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教师应该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对现行教材采用„删、看、讲、补”四字方针。
例如,我校语文组通过对校本教研理论学习,以语文课文教学为依托,采用“课前集体备课——主研老师上课——全体老师评课——主研老师调整后再上课——全体老师再评课”即“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五段式教研方式,先后开展教研活动达十八次之多。
第二方面:大胆改革,积极推行“新课程与学习方式、教育行为的转变”,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发展地位。
第三方面:鼓励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集音、美、文、艺于一体,正确再现情景,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其独特的效用,学生十分欢迎上这样的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知识点、能力点、注意点”三点到位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三基落实,逐步形成“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注重创新,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特色。
为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大部分教师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首先,建立平等、新型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以平等、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创设机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包括学生的独特性、兴趣、专长、对教科书的质疑和所付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良好的干群关系,和谐的校园教学氛围,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校多年来的宝贵经验。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樊口中心小学全体老师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在校领导吴校长人文、科学、民主的正确领导下,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正茁壮存成长为我校的中坚力量和教学骨干。正是在这样一种和谐、人文、民主的教学环境和多年来保持的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干群关系的精神鼓舞下,樊口中心小学的老师创造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其次,注重科学方法教育,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模式。凭借新教材能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活泼,栏目设置丰富多彩,有效实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等优势。利用分组教学法,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同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养成探究科学的态度,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再次,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方式:运用鼓励性、赏识性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
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提倡“鼓励性”的评价机制,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
另外根据新课标建立多元化、过程化的测评体系。对学生课业得分的评价是:试卷分数只占学科得分或叫“课业分”的30%~40%,其余的“课业分”占60%~70%;各班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独立的档案,内存该学生的各种对教学有参考价值的个体信息,包括班主任评价、家长对其的评价和希望。学生档案材料随着学期进程应不断充实各种动态信息进去,以便全校老师尤其是该生的各科任教师给该生打“课业分”,做到因材施教而且综合测评。
(三)认真抓好各教研组的建设,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成长,在交流中提高,在反思中升华。
确立以教师为中心的校本教研模式。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引导老师自主提高专业素养、业务能力、科研水平。通过各教研组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各教研组自身的队伍建设,以各教研组为发展、交流的平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通过校本培训既要满足教育教学需要,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又要着眼于教师长远发展,为此,我校在校本教研的内容的选择上总体原则是:立足教学,促进成长。内容安排上既有通识、课标、教材研究,课题研究,又有教学基本功训练,强化“以研代训、研训结合”的实践性研究(教学观摩、案例交流、教学反思、写教后记等)与评价性研究(课例评价、听课评课、教学竞赛),还有素养性培训(阅读中外教学论著,各类课改资料、书籍、写读书笔记等)。开学初我们面向全体教师征集校本教研课题方向和目标,每个教师都写出了自己关心的、需要的、难以解决的内容,我们从中筛选出具有共性的,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和教师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定为校本教研的内容。这样的内容教师关心、热心、钻心,为培训、教研实效提供了前提。
例如,我校坚持校长、主任在活动中率先垂范,每周参加每周一课的听课研讨活动,每周深入课堂听随堂课至少3节,和教师一起研究备课,探讨课堂教学得失。每位干部确定蹲点班级和帮扶教师,教研组长每周至少听本组三节随堂课,与教师一起研讨,一起发展。在校领导和教研组长的垂范和促进下,广大教师投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确保了校本教研不流于形式。通过学校教科室引导教师在研究课中研究自己,反省自己,自觉调整他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校本教研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之间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教研气氛,提高教育科研质量。
四、课改成效突出、科研成果显著。
由于我校在实施课改工作中扎实而有效的工作,使得这几年来在各学科教学成绩、学科教学竞赛、学生艺术活动、教师赛课、教育科研成果中等各个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
五、教师的思考与困惑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有诸多迷茫与困惑:
1、不能完全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灵活的教学现在课堂活跃了,学生提问多了,教学进度完不成。预先设计好的重点难点落实不了,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好的路子上引,顺着教师讲课的路子的问题教师欢迎,如果是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草草打发。
2、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也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习惯了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来教学,没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也没有把课程开发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所以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教师课程改革的实践总有偏差。
3、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态度平和亲切,教学方式方法多样的变化,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断提升。有时就会难以控制情绪,造成课堂混乱。
4、许多课需要大量的直观性的材料来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其想象力和理解力。但由于录像机、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室等仍不足,难于把备课中的一些重要的材料展示出来。
5、由于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有些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
总之,通过这几年来的实际,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课程改革这条路充满艰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开拓进取。我们坚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的课改工作将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在课程改革中成长演讲
在课程改革中成长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在今天的演讲前,我想带给大家一个故事。一位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他到一所学校去,用粉笔在教室的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一个小白点。老师问:这是什么?国外的孩子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天上的星星,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小虫、这是树上的甜果……由于他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而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在我们中国,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问题却引起全班同学一片茫然。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才齐声答到:这是粉笔点!教室里没有一点杂音。这和国外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位学者继而说到:当今世界有两类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只有身体,脑袋靠别人。一类是头脑国家,也就是他们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嘿,而你们中国就属于那类躯干国家,要想发展,必须依靠头脑国家。
听到这样蔑视的口吻,不禁感慨万千:我们不是未来,但我们的事业是培养未来。我们不是栋梁,但我们的事业是培养栋梁。中国有句古话:“滞,则死;变,则通。”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2000年,新课程改革进入校园,课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课改之路,我有过困惑,有过焦虑,也有过徘徊。记得自己精心准备的第一堂公开课上完时,被同事们指出:师生定位不准,教师不敢放手,没有体现学生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教法与学法陈旧,没有体现课改精神;.....一系列问题摆在我眼前,我不知所措,在一次次失败中吸取经验,但效果并不明显。
2007年,我县推行了”自学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这仿佛是给迷茫中的我点亮了明灯。我开始发现自身的问题,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浅薄。我开始静下心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重新给自己定位。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去寻找问题。我经常性的反思,找出新问题,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一次次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今年初,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下,我们胡村小学率先开始了“导学案”式教学模式改革。这是24字教学模式的延伸。刚开、时,我同样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学案中问题目的性不强;学生自学时不会使用学案;小组合作探究时,学困生参与困难等。在多次备课--听课――修改中,不断总结,不断改变,通过与同事们共同钻研教材,交流教学心得,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
新的模式换来的新的变化:在这样的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不仅得到良好的情感发展,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乐学、善思、勤动、会问。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无论是勇敢自信、文明乐群、还是好探究、勤提问,都建立在教师对孩子的尊重上。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师生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孩子们喜欢和我聊天,他们敢向我提问,敢与我争论。这种师生的平等将促成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产生。我在课堂上也敢于放手,让他们自学,不怕他们出错,在他们发表自己见解时,我用中肯的评价来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孩子们需要赏识,他们渴望成功。我在小心翼翼的呵护孩子们的探索欲望,不仅让他们有持续发展的激情和动力,更要让他们在产生愉悦的同时,在不注重结果的过程中产生自信、勇敢、乐群等品性,这才是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东西。
回首望望课改以来留下的串串足迹,欣喜之中夹杂着不少困惑我要感谢课改,是课改让我懂得了教师的真正含义,也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幸福。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会被他们那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
课改驱走了旧陈俗,教育迎来艳阳春。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们仍像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吧!他正和我们一起奏响动听的乐章;它正和我们一道描绘多彩的画卷;它正和我们一同谱写壮丽的诗篇。我们将满怀信心、满怀激情、满怀憧憬,将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