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辨青春演讲稿
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硕实,昭示着寒冬的希望!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如今的我们已步入青春的殿堂,怀揣着火一样的热忱,去探求未知世界。可是,青春是什么?有人说,青春是绚烂多彩的花季,是隐晦而缠绵的雨季,是青翠嫩绿中透露出暖意 融融的春,是浪漫炽热中洋溢着热情似火的夏;有人说,青春是欢笑时的泪水,是流泪时的微笑,是轻松的压抑,是沉重的放纵;还有人说青春是一坛醇厚的酒,是一束明艳的花。也许,不同的人有着异样的诠释方式,但总有一处共同点,那就是青春需要勇气,理想与激情。
青春的路上总是不平坦的,她不会永远充满着炽热明媚的阳光,往往有的只是朦胧的光亮,需要我们去一步步探索。这条道路遍布荆棘,很可能被刺的遍体鳞伤,体无完肤,然而,青春不允许我们望而生畏,停下求知的步伐去做温室的花瓶,美国英格索尔曾经说过:“对勇气最大的考验是能否做到败而不馁”。面对失败,我们需要勇气去承受命运无情的宣判。忆顾曾经,总结教训,展望未来,在失败中擦亮希望的火花,迸射出成功的烈焰。伴随着失败是无尽的坎坷,可它更能磨炼人得意志。正如空谷幽兰,没有阳光雨露却依然绽放,用微笑温暖着清冷的山谷
我们是风华正茂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有勇气去拼搏。作为当代的天之骄子,应如诸葛亮所说:“志当存高远”。要用坚定不移的信念照亮光明美好的未来。因为青春,我们不只会写晦涩难辨的火星文,也不只是会构思童话世界里遥不可及的城堡。我们是有理想有目标的90后。而那些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没有船舵的航船,随波逐流,就像没有方向盘的列车,四处乱撞。它即使一路驶来,也只会和坎坷,泥泞为伴,也只会与蓁蓁荆棘为伍。拥有目标便能笑看风云,让青春化作一团火,一朵花,让笑容与彩霞齐飞,让汗水与成功相伴。我们的脉搏将跳动着节奏,智慧必将弹奏最华丽的乐章。
勇气和理想要靠激情来延续,希望与梦想给予了我们生命的激情,也是追求快乐的源泉和动力。激情是划过天际的流星,璀璨了整个夜空,在短暂的炫目后留下是永恒的消逝,却足以打破时间的定律,永载史册,成就不朽。再回首,身后的不只是那远古的辰光,还有我们流逝的青春。请拒绝平淡,告别无为。因为我们有青春,所以,在波涛汹涌的海潮中我们才能远航,让我们在蔚蓝的大海里激荡出青春生命中最美的浪花。
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我们正值青春时节,怎么能让悲伤将我们的青春悄悄逝去。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春还在。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人生苦短,为何不在这短暂的生命里,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幸福。悲伤不过是懦弱者的通行证,幸福才是勇敢者的暮志铭。朋友,我们为什么要悲伤呢?难道我们忘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为新世纪的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是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我们要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二十一世纪,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大大加快。形势逼人自强。催人奋进。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创新,善于实践,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改造主观世界客观世界活动中去,不断成才。同时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综合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做有益于祖国个人民的人。
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富裕安康,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人。青年一代的我们,只有做到艰苦奋斗,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真正地做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为祖国奉献青春,这是当代青年最嘹亮的口号,我真心地希望,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旗帜!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我坚信:流星虽然短暂,但在它划过夜空的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这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激情!让我们都做夜空下那颗闪亮的星星!
偶然间,发现我们已步入了那道令老年人羡慕、中年人留恋、少年人向往的青春风景线。澎湃着青春的热血,洋溢着青春的热情。然而朋友,你是否探求、思索过,青春是什么呢?
青春是一团火,笑容与彩霞飞映,汗水伴露珠潇洒,脉搏跳动着奔腾的节奏,智慧弹奏着优美的旋律!青春用它火一样的热忱,全身心地投入,获得动人的笑颜。青春是一条河,平静时,泉水叮咚响,绵绵诉说着青春的故事;激荡时,汹涌澎湃,激情放射出绚烂的光芒。青春是璀璨的夜空,犹如月色般美丽的抱负,也有数不清的幻想之星。只是青春的月亮比夜空的月亮更圆,青春的月亮比夜空的月亮更耀眼,青春的星星比夜空的星星更繁,青春的星星比夜空的星星更亮。韶华岁月
青春是人生最美丽的风景,当我们留恋美景时,殊不知时光不尽地飞逝,我们懂得了青春的易逝,顿悟岁月的蹉跎。青春的我们意气风发,怀揣着对生活最美好的憧憬。青春的我们骄傲但不能狂妄,我们要有攀上顶峰的决心和勇气,用理性奠定青春的基石张扬美丽的个性。因为年轻,所以我们经得起考验。即使前面荆棘丛生,我们也无所畏惧,背起梦想的行囊,与伙伴携手共行,一路引吭高歌。困难挫折鼓动着我们奋发超越,成为我们青春的强音:“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
青春这个特殊的年龄告诉我们要用智慧填充头脑,用知识积攒生命的能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自强不息,学无止境。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让我们纵马扬鞭,满载希望。珍惜青春这不老的神话,带着晨钟的使命,从此乘风破浪!
作为新世纪的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我们应该紧紧地把握住这最美好的时光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二十一世纪,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大大加快,形势逼人自强,催人奋进。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增强自己的科学创新素养与水平,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在学习中,就要善于创新,善于实践,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不断成才。同时我们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综合素质,完善人格品质。争做一名对祖国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有益的创新型人才篇二:致青春演讲稿
致青春演讲稿
青春是我们最朝气蓬勃的时代,青春是最不理性的时代,青春也是最需要成熟却最不成熟的时代。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走出去,离开亲人的庇护,不再去做那温室里的花朵。正如《北京青年》里何东所说:我闭着眼睛就可以想到我未来十年的生活。诚然我也不想我以后老了怀念起我的青春岁月而潸然泪下。当然这是后话,但我现在觉得我的生活太平静了,平静的好像缺少了什么。现在的我对生活没有一点激-情,我觉得我做什么都好像被操控着,我觉得我做什么都是目的性那么的强烈。我不想这样,不想为了挣钱而挣钱,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不想为了上位而上位,我觉得这一切是那么的悲哀所以我想摆脱这一切,我想要走出去。挣脱这生活的枷锁。这就是青春的冲动。
我想出去走走看看,在这不成熟的年代做出你们眼中最荒诞的事情。我想去看看你们没有见过的山与水,我想去看看我没有见过的江与河。最主要的是现在的生活没有一点新鲜感,太平静了。我真的觉得这一切太平静了,平静的令人压抑。令人窒息,谁都不会了解我有多么的想打破这种平静。或许你们会说生活终归会归于平淡,但我不想这么早就领悟这个道理。我可以想象若是我年迈回想起我的青春平淡的就像一张纸就算是把橡皮擦扔上去都惊不起一点涟漪的平淡,那会是多么的悲哀,多么的可怕。若是有一天我能放下我对你们的羁绊,做那追寻青春寻找自由的一名路人。
致青春——时间告诉你什么是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是幼稚。结局告诉你什么该放弃。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就不会再想做!致青春——如果有一天,让你心动的再也感动不了你,让你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让你悲伤的再也不能让你流泪。
你就是知道这是时光,这生活给了你什么。
你为了成长,付出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值得你流泪? 致行走——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欢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我不但的回首,伫足,然手时光仍下我轰轰烈烈的向前奔去。
致行走——我们还年少,彼此行走彼此牵挂。从未孤独。
我们就像一艘船,行走在茫茫的人生大海中,当我们累了、倦了,总渴望回到家这个安全的港湾,让亲人抚平所有的伤痛。但当他们将船修复好了的时候,远方的呼唤,又诱-惑着我们那颗渴望漂泊的心,于是,我们又留下他们守候的背影,再度起航。我们总在不停地行走着。青春是我们的筹码,梦想是我们的动力。蓦然回首,时间让记忆的画面变得朦胧却又美好,像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在角落中演绎着纯美的故事;时间让思念变得浓烈,像一杯陈年老酒,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记忆中,你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那一声声亲切的呼唤,此刻,一一活跃在我的心中。
想起了以前自己很喜欢说的一句话“为了爱你的和你爱的人而奋斗”,还有自己以前的“豪言壮志”,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幼稚,但以前的自己,确实对着这个社会充满着希望和对着自己的梦想有着不懈的追求的希冀。而现在,是成熟
了?看透了?进步了?抑或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和对未来的茫然不知所措?不管怎样,我还是希望自己,还是和以前一样,傻傻的,对于这个社会和未来充满着追求,即使遇到挫折,也会笑着去战胜,因为这种追求深深扎根在心中,不断地给我前行的力量;还是和以前一样,别人的一句鼓励的话就能让我充满斗志,每天嘴角挂着发自内心的微笑?? 我想,做你们的骄傲,对着你们说我的点滴进步,然后我们一起加油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想,继续和你们“熬电话粥”谈着我们的生活,即使站着,手酸了脚酸了,那也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
我想,振作起来,寻找以前的自己,不管未来怎样,依旧快乐地走下去,因为身边有你们的陪伴。
好喜欢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把一路走来的失意都转化为得意的动力就是感恩。”是啊,想想自己拥有这么多的感动,是应该学会感恩了。感谢你们,所有的亲朋好友!谢谢你们不断的鼓励,谢谢你们在我失意的时候给我的勇气??有太多感谢的言语,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是时候该继续出发了,满载着感动和鼓励,满怀着感恩的心情,行走在茫茫的人海中,不管前途的险阻,向着远方,前进!向着未来,努力。篇三:思辨的能力(演讲稿)二十一世纪大学生迫切需要思辨的能力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具备思辨的能力是颇为重要的。一个具有思辨能力的大学生,必然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而不是得过且过;一个具有思辨能力的大学生,对社会生活学习中的是非对错能进行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一个具有思辨能力的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具有灵活的变通性,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
正如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匆匆》中所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当我们站在大三的今天,突然发觉,三年就这样匆匆而过了。不少大学生浑浑噩噩地度过大学四年,如果他们一开始就善于思考,善于辨析,也不会使自己的青春无辜被挥霍殆尽。如果他们有颜之推的“夜觉昨非,今悔昨失”的觉悟,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反省,那么就不会度过那么多的糊涂日子了。大学生活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次钟的得过且过,而是应该具备思辨能力,时刻地自我反省,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的学习生活。当我们开始接受教育时,我们以往纯真的思考便受到打击,教学中教师硬把现成的思想塞入我们的脑子里。从小学,中学,高中,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使我们养成了懒于自主思考的惰性和缺乏辩证思维的习惯。由此可见,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迫切地需要思辨的能力。意大利著名数学家伽利略善于思辨,因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反之,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是不会进步不会得到发展的。我们要坚信,世间没有绝对的真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更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战国时的赵国大臣蔺相如曾经批评赵王用赵括带兵犹如“胶柱鼓瑟”,批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做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具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熟读能力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在实践生活中的灵活变通,所以培养思辨能力极其重要,只有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思考判断才能使结果事半功倍,达到更好的效果。
是的,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迫切需要思辨的能力。只有善于思考辨析的大学生才能真正地把握大学生活,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突破,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顶尖的人才!篇四:关于青春主题演讲稿演讲稿
演 讲 稿
王菲说:“有些人是会青春一辈子的;那些逝去的仅仅是青春痘而已„„”说到青春,有人想到的是时间,有人想到的是旅行,有人想到的„„是爱情。也有人这么说过:“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青春,这样一个在任何时代都被提及的名词。到底是以怎样的形态存在呢~? 马克思曾说过:“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间——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名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那么,青春„„会是这样的吗? 孙敬(具体是不是介么写我也不记得„„),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的时候勤奋好学,经常关上门独自一人不停的读书„„每天都从早到晚,废寝忘食的读书„„读书的时间长了,疲倦的直打瞌睡。他怕影响到自己读书学习。于是就想到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留辫子,他将自己的头发绑在绳子上,缠绕在房梁上„„一旦疲劳打瞌睡、身子便牵扯住头发、扯痛头皮。便有精神继续读书了„„
战国时期一有名的政治家叫苏秦。在年轻的时候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在多处谋职,都不曾受重视。返回家中,家人对他的态度也是很冷淡,很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但感觉疲倦时常常打盹„„于是他就准备了一个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猛的往自己大腿根部扎下去,这样,猛然感到的都疼痛会使他自己振作精神,保持清醒继续读书„„这就是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这两人的求知精神„„可以称得上青春吗? 在王蒙诗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只要青春还在,我就不会感到悲哀,纵使黑暗吞噬一切,太阳还是可以重新升起来的。”1955年9月17日,在济南有
一个小女孩诞生了。他的名字„„叫张海迪。5岁因患有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候开始,张海迪开始了他独特的生活。因为他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成了中学课程。15岁跟随父母来到农村生活„„在农村,他处处为别人着想,为别人服务。因为高位截瘫,在病床上的他,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一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语言。并成功翻译16本海外著作。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的文章。宣传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任命的故事„„1983年5月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学习》的决定。当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他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邓小平的亲笔题词是:“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1991年张海迪在做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服输的不屈精神于命运抗争,他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了生命的力量.正像他所说的“向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他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一个坚强的代名词,是青春吗?
那些走过青春的以及那些还青春着的人们,他们是怎样青春的呢?是积极向上的?坚强勇敢的?还是„„
每一朵花都只能盛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我们脆弱的生命又何尝不是呢?人的青春一去,将不再复返„„就会出现名家驰天一样的优美成熟的时期,这时,生命的果实犹如成熟的稻子,在美丽平静的气氛中等待着收获。我们只能经历一次,只能有一个名字,而你„„选择怎样度过你的一生呢?是碌碌无为?或是奋发向上?要怎样在青春的诗篇中,留下属于你的名字呢?
我想在任何时候都被歌词所歌颂的青春,他是以任何一种方式任何一种形态存在的,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个概念„„他跨越年龄,环境甚至是国度„„他无处不在。
你,要用怎样的方式来诠释属于你的青春呢?篇五:筑梦青春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1203班参赛选手付志颖,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没有梦想,何以远方》。梦想,一个美好而又充满希望的词语,民族因梦想兴盛,国家因梦想富强,人生因梦想精彩。
当一个自近代以来饱受屈辱的古老民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扬起“中国梦” 的旗帜,它凝聚13亿人的力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线,从攻坚刻难中淬火锤炼将中国梦成真。
当“中国梦”从东方地平线升腾而起,全世界又一次瞩目:中国共产党人庄严宣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并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30年前,“中国特色”这个前无古人的概念缔造了改革开放这一罕世的伟业,我想“中国梦”也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敢于筑梦,敢于追梦的底气。
说到“中国梦”很多人会想起“美国梦”,amercian dream 于1776年被提出,接下来的岁月,世世代代的美国人深信不疑,也因此成为了美国文化精神的缩影,我期望有一天,华夏儿女的“中国梦”多年后会深深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chinese dream realised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中国梦得以实现
梁启超先生在外忧内患的近代中国写过一篇《少年中国说》,里面有一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未来就当由我们这些少年来承担,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也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梦凝聚而成,没有梦想何必远方?说着说着又回到了一个现实的话题:当代大学生的梦想...很多人都会想,我有梦想啊,我每天都在梦想啊,亲们!我们的梦想不是每天宅在寝室打游戏打得昏天地暗,也不是连吃饭都懒得去叫外卖了事,更不是成天和另一半在情人坡晒星星晒月亮,真正了解梦想这两字的含义的会把她当成生活的一种习惯,每天叫醒你起床的不是早自习或郁闷的一二节课有课,是你的梦想。
第二篇:青春思辨会策划书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团总支
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系列活动
之
青 春 思 辩 会 策 划
11级计科本班、信管团支部
2012年5月3日
一、活动主题: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之青春思辨会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为隆重纪念五四运动93周年暨中国共青团建团90周年,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共青团的优良传统,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升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以庆祝“五四”青年节为契机,开展“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之青春思辨会”活动。本次建团9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在全院范围内掀起了学团史、知团情的高潮,营造了青春、活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广大青年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感悟人生,提升素质,激发学习、工作热情。
三、活动对象: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团总支全体成员
四、活动时间:2012年5月8日晚7:00—9:00
五、活动地点:和容楼B401
六、活动负责人:谢兆鑫
王阳
郭晓佩
师文倩
七、活动前期准备:
1、确立主持人;
2、制作PPT;
3、收集活动视频、图片等资料;
4、班委向全总支宣传本次活动;
5、布置活动现场。
八、活动方式:研讨讲座会。
九、活动流程:
1、主持人开场白,介绍本次活动,并讲解五四爱
国运动的历史事件和五四精神以及其给我们带
来的思考,让同学们详细了解“五四”;
2、全体同学起立,重温入团宣誓仪式;
3、计算机学院与软件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刘文婷发
表讲话。
4、计算机学院与软件学院09级、10级、11级的团支书代表上台各自抒发对五四运动的怀念和对各个团支部工作方向的见解。
5、普通团员代表上台发言,提出对团支部以及团
总支的建议。
6、全体起立,合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十、预期效果:全体同学能够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活动的意义所在,领悟到五四精神的精髓,使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同学们的思想,并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得到升华。
十一、活动要求:1.保持现场卫生;
2.维持现场纪律。
十二、活动预算:打印2元+气球五元=7元
十三、安全预案:1.自备电脑,预防教室多媒体系统出故障,以确保活动的正常进行;
2.注意进出场的秩序,避免发生意外。
第三篇:思辨的能力(演讲稿)
二十一世纪大学生迫切需要思辨的能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XXX,今天我所要演讲的题目是“二十一世纪大学生迫切需要思辨的能力”。《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思辨是思考辨析的意思,而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具备思辨的能力是颇为重要的。一个具有思辨能力的大学生,必然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而不是得过且过;一个具有思辨能力的大学生,对社会生活学习中的是非对错能进行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一个具有思辨能力的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具有灵活的变通性,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
正如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匆匆》中所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当我们站在大三的今天,突然发觉,三年就这样匆匆而过了。不少大学生浑浑噩噩地度过大学四年,如果他们一开始就善于思考,善于辨析,也不会使自己的青春无辜被挥霍殆尽。如果他们有颜之推的“夜觉昨非,今悔昨失”的觉悟,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反省,那么就不会度过那么多的糊涂日子了。大学生活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次钟的得过且过,而是应该具备思辨能力,时刻地自我反省,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的学习生活。
当我们开始接受教育时,我们以往纯真的思考便受到打击,教学中教师硬把现成的思想塞入我们的脑子里。从小学,中学,高中,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使我们养成了懒于自主思考的惰性和缺乏辩证思维的习惯。由此可见,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迫切地需要思辨的能力。意大利著名数学家伽利略善于思辨,因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反之,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是不会进步不会得到发展的。我们要坚信,世间没有绝对的真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更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战国时的赵国大臣蔺相如曾经批评赵王用赵括带兵犹如“胶柱鼓瑟”,批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做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具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熟读能力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在实践生活中的灵活变通,所以培养思辨能力极其重要,只有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思考判断才能使结果事半功倍,达到更好的效果。
是的,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迫切需要思辨的能力。只有善于思考辨析的大学生才能真正地把握大学生活,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突破,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顶尖的人才!
第四篇:高考作文思辨范本
高考作文思辨范本
一、有利益考量,也要有理想情怀 “如今的青年怎么了”,近来,关于青春的话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有声音批评,本是最富朝气锐气、最有权利做梦的年轻一代,不少人却陷入利益的羁绊,精致利己而老于世故,热衷实惠而耻谈理想。
实际上,时常陷入利益羁绊的又何止青年?一事当先,做还是不做,往往悉心思忖;分内工作,竭尽全力还是敷衍塞责,尚得仔细权衡。得与失,取与予,风险与收益,付出与回报——在利益的坐标系上,很多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演绎着价值排序,精准计算着投入产出。一切似乎都进行得准确顺畅。只是,当物质的欲望填满生活,利益的喧嚣遮蔽生命的星光,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也会惘然惆怅:为什么,我们“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
当今中国,利益的正当性早已“除魅”。对利益名正言顺的主张,让人人得享发展成果,“利益觉醒”可说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马克思早有断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刻意回避利益,岂止是陈腐迂阔,离开利益的齿轮,世界将空挡滑行。对个人也好,对社会也好,都如小平同志所言,“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
但是,考量利益,并非让利益的追求绝对化。表面上看,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鼓荡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然而,这样的城堡却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只在意自己的人不会在意公共问题,只关心物质利益的人不会关心社会福祉。
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便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在唯利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
志愿服务,主动回报社会,却被猜测其中掩藏着利益动机;应对灾难,企业献出爱心,却被揣度背后有着利益交换。杨善洲图什么,用利益的逻辑说不通,就斥为“傻瓜”;郭明义为什么,用功利的尺子量不了,就断言“神经病”。利益的风暴撕碎了悬在一些人头顶的崇高云层,人不过是欲念死海中一个小小的漩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与实利挂钩的理想不是“做作”、便是“矫情”,利益于是成为时代价值的“粉碎机”,让我们的社会只剩诛心之论,难言感动信任。
这是现代版的义利困惑,也是堕落版的利益考量。走出了“耻于言利”的时代,难道就一定要抛弃“时刻准备着”的理想?经历着“利益解放”的大潮,难道就一定要放弃“为了全人类”的信念?拒绝利益主义独步天下,理想情怀又该何处安放?
就像文学家所说的那样,“理想有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却可以借着星光在人生海洋中远航”。确实,理想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能帮我们找一个优厚的工作,领一份体面的薪水。甚至一个有理想的人,活在当下,会比别人更觉生存的困难与尴尬。但是人若没有了理想,生命将走向何方?我们赞颂希望“让人类远离饥饿”的袁隆平,我们钦佩把汗水洒落山间邮路的王顺友,实际上是赞颂一种更饱满的意义、钦佩一种更丰盈的人生。循着理想的星光,我们才能跳脱一己得失,眼界更远、胸怀更大,找到一个更持久、更深刻的生命出口。
“唯意志论”者固然举步维艰,只有利益的人生同样苍白无力,“喻于利”不是开启幸福的万能之钥,“喻于义”才能推开梦想的必然之门。构筑精神的高地、留存理想的底色,才有灵魂的原野郁郁葱葱,文明的河流碧波荡漾。这就是为什么写出《国富论》的亚当•斯密,更看重《道德情操论》,也是为什么社会的改革者,既需要现实主义的利益考量,更需要理想主义的勇气担当。翻开历史,越是大发展、大变动的时代,越需要有超越个人、超越利益的理想。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的执着信念,法国大革命中民主自由的热烈追求,20世纪初叶席卷世界的红色狂飙,都曾是导引时代前进的旗帜。在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时刻,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的当下,尤需在物质利益之外,多一份理想情怀。借用叔本华的一句话,它是对每个时代伟大事物的同一性和连续性的信心,是对一代代人的变化和衰退的抗议。
有“批判精神”,也要有“建设心态”
曾有人说,批判精神,是呼唤进步的闪耀火花,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沉沦;批判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神圣之光,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堕落;批判精神,是面向未来的热切向往,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绝望。
诚哉斯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批判是思想进步的活水、社会发展的源泉。没有哥白尼的批判精神,就没有神学大厦的坍塌,也就没有我们所生活星球的真相;没有费尔巴哈的批判精神,就没有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登场;没有共产党人的批判精神,就不会有社会主义中国的拨乱反正,也就没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正是在批判中,我们突破一个又一个禁区,从必然王国一步步逼近自由王国。
如果说问题是时代的呼声,那么批判则是对这呼声的回应。在认识论层面,批判是认识问题的逻辑起点;从方法论角度,批判为解决问题、推动进步提供了契机。然而,仅仅有批判精神,混沌的世界是否就一片澄明、丛生的问题是否就迎刃而解?
比批判更进一步,费尔巴哈贡献了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哥白尼勾画出太阳系运行的真实图景。中国共产党人的态度,毛泽东说得清楚:“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这样的态度,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的态度,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的态度。在他们眼中,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不是置身事外的冷嘲热讽,也不是痛快一时的情绪宣泄,而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设的相得益彰。他们懂得,当批判精神异化为“为批判而批判”,不加分辨地否定昨天、鄙薄今天、怀疑明天,结果只能陷入历史的虚无:昨天一无所有,今天一无是处,明天一无建树。
社会总有不完美,值得批判的事情岂止车载斗量。13亿人口的中国,快速发展的转型期,有问题,甚至有很多问题,都再正常不过;即便是已经“熊抱”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也不得不承认,“今天,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得人类可以往返于地球与月球之间,但我们在处理人类事务方面依然捉襟见肘”。对这些问题拿起批判的武器,正确而且必要。问题是,如果人人都坐而论道,谁来为我们解决问题?
与解决问题相比,做个“批判家”并不难,对照理想,现实的缺憾俯拾即是。做个“愤青”就更容易,只需加一句“这个社会怎么了”,微博便会“很有气质”。但是,复杂的矛盾不会因批判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更不会因批判自动实现。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德尔诺夫舍克说得好,“单靠政治人物的努力是难以改善世界的”。社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都不能放弃对肌体健康所负有的责任。
批判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是体现存在感的绝佳方式,但历史的责任不允许我们满足于道德飙车。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也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众人一起发力。鞭挞黑暗时,点亮蜡烛;蔑视贪婪时,拒绝同流;痛斥冷漠时,伸出双手……我们不仅要做提出问题的共同体,更要做解决问题的共同体。
“颠簸于批判主义的无边波浪之中,我们需要寻找一块陆地建构自己的理想。”令人欣慰的是,在我们的时代,有18名路人漠然而过的佛山街道,也有大学生司占杰倾注爱心的麻风病村庄;有彭宇案莫衷一是的质疑,也有硕士生李英强兴办乡村图书馆的志向;有郭美美炫富的空虚手袋,也有志愿者行动的朴实守望;有校园里“怀疑的时代还需要信仰吗”的不休争论,也有新闻界“我是建设者”倡议的强烈共鸣……站在这块剧烈转型的不完美土地,有人沉溺于愤世嫉俗,有人习惯于悲观抱怨,但总有一些人以行动肩起责任,用积极主动的点滴努力,积攒起改造社会的正能量。
时代不仅需要解构,更需要建构。不要把批判的自由留给自己,却把创造的权利让给别人。历史的原野如此辽阔,作为时代的一员,你完全可以栽下花草、留下芬芳,种下树木、留下清凉。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时代前进的一大步。
有个体意识,也要有全局观念
在今日中国的现实语境下谈全局观念,很容易招来拍砖乃至讥笑。一个传统上如此重视集体归属感的群体,又刚从“狠斗私字一闪念”的年代走出来不远,很多人还沉浸在对“无我”的反思之中。追求个性的张扬,强调多元与多样,思想的松绑,仿佛才刚刚开始。有什么必要在肯定个体意识的同时,强调全局观念的“也要”?
这正是社会治理的复杂性所在。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哪种观念像个体意识与利益诉求一样,如此席卷人心。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到“我的地盘我做主”,从“言利未必非君子”到“无利不起早”,个人利益已经成为很多人处理社会关系的出发点。或含蓄或直白,或温和或激烈,对个体的强调,迅速在社会价值谱系中全线展开。
观念的演进,源自奔流的实践。个体意识勃兴的背后,是告别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进程。明确的权利主体和利益边界,是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也正是因为对个体利益的尊重,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才赢得了亿万人发自内心的推动。只有集体没有个体的时代一去不返。
然而,“全局”从来不会因为对“个体”的强调就不复存在。辩证法的伟大在于,它永远提醒我们认识到问题的另一面。垃圾焚烧厂建在你这里不行,建在我这里也不行,但它总要建在一个地方,否则必然是垃圾围城;修桥修路修车站,拆你的房子不行,动我的奶酪不许,但它不可能修在空中,除非大家都不过桥不走路不出远门。一边抱怨雾霾遮天,一边不愿安步当车节能减排;一面痛骂就医难买房贵,一面又都想挂专家号住豪宅,这样的“通吃心态”,不止是在初级阶段的中国行不通,在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地方,恐怕也都会碰壁。
一切都让个人听命于集体,强调个人为“全局”无条件牺牲确属苛求;但“我满足了,才是公平,我满意了,才叫正义”,肯定也非理性。如果每个人都想着一己之私的最大化,完全以自身的感受衡量社会进步,“各私其私,绝无国民同体之概念”,不仅难以发育出良好的社会,也难以长久维持个体的利益。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利益多元的时代。如果我们承认权利和利益的多元多样,欢呼由此带来的文明进步,那么也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不同的利益都要尊重,个体与整体必须协调。近年来,无论是地铁禁食的争议,小区文明养犬的讨论,还是公共场所禁烟引发的热议,一系列公共事件无不提醒我们,个体行为并非是可以肆意奔突的河流,权利是有边界的。正如谚语所说,你挥舞拳头的权利止于我的鼻尖。懂得不同主体的妥协沟通,才能形成多元共存的利益格局。
社会的发展,将个体的尊严和福利推上了空前的高度,但也要看到,超乎历史条件和时代环境的个人主张,可能成为国家之痛。对“从摇篮到坟墓”高福利制度的过度追求,让欧洲国家掉入高成本、高税收的陷阱,社会危机由此而生。同样地,在中国进入快速城镇化的当下,要求取消所有城乡差别,在教育、医疗、户籍制度等方面实现绝对的均等化,不仅是脱离历史的,也是超越时代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以后,传统的权利概念经历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即绝对的、排他的权利须受到某种限制,以服从公共利益的需要。这个过程也是作为个体的公民重新进入社会的过程,是意识到权利之上还有社会责任的过程。无视他人权利和社会整体利益,脱离时代的语境,抽象的权利只能在现实中逐渐风干。
不要总让“个体”与“全局”彼此排斥、互相追尾,不要总将对“全局”的考量,放在“个体”的对立面上。标签盛行的地方,理性容易枯萎;思维陷入绝对时,真理即成谬误。如果说,个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只是公民意识成熟的第一步,那么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还需要每一个人更多秉持目光四射的全局观念,更多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
有“权利意识”,也要有“法治观念”
这些年来中国社会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如果说,当年一部《秋菊打官司》的电影,曾让人们充满好奇,那么今天,“讨说法”已经成为社会口头禅。从主张经济、社会、文化和消费者权利,到捍卫政治、环境、食品安全和纳税人权利,“权利意识”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深入人心、影响社会、改变国家。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自由平等意识、网络媒体勃兴提供的多元表达平台、民主政治进步造就的个体意识启蒙,所有这一切,成为人们权利意识的萌发、表达和伸张的“时代注脚”。与之相伴,“权利意识”的高涨,也为树立法律权威、培养法治观念、发掘公民意识,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成为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一元钱”官司的较真,厘清的是社会是非观念;“物权”概念的普及,调动起创造财富的热情;“环境权”的主张,增强着生态文明的群众基础……
与此同时,时代的洪流往往泥沙俱下,在极短时期内高涨的权利意识,也呈现出某种“初级阶段”特征。正如《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指出的,“一部分人只注重享受权利,不注重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导致公众权利意识强与社会责任意识弱并存这一现象的存在”。飞机航班延误,冲上跑道拦飞机;发生医患纠纷,把棺材花圈抬到医院;网上讨论辩论,动辄粗口相向,乃至暴力威胁……一些人为了维护个人权益,无视他人权益,罔顾公共利益,甚至更进一步,把他人权益、公共利益当作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这种走岔道的极端方式,将“权利意识”异化为“交相害”而非“交相利”的行为,让人遗憾,也发人深思:权利的风帆如何行进,才能抵达文明的彼岸?
“在一个多少算得上是文明的社会里,一个人所能够拥有的一切权利,其唯一的来由是法律。”法学家杰里米•边沁的结论一针见血。“权利意识”的伸张,离不开“法治观念”护航。在法律的条款中去寻找依据,权利的主张才能水到渠成;在法治的框架下予以推进,权利的实现才能顺理成章。反之,把“权利”当作为所欲为的通行证,认为有了利益诉求,就能够理直气壮地去冲撞底线、挑战规则、突破边界,整个社会又如何做到和谐运转?
一个成熟的社会,有许多不言自明的遵循:在高速公路开车,尽管车是自己的,但是不能超速行驶;在城市里盖房子,尽管土地使用权是自己的,但依然要服从市政规划。这些常识的背后,是对个人权利的清醒认知——没有什么权利是绝对的。任何个人权利的行使,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惟其如此,自己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他人的权利才能得到维护,社会的福利才会趋于最大化。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爬坡中,法治观念必须“跟得上”权利意识的步伐。一边是权利意识已经成为人们的惯性思维,一边是法治观念尚未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其间的落差,很容易造成社会生活的失序。没有对公共规则的遵从,我行我素的自由,就会导致“组团式过马路”的乱象;缺乏对法律程序的敬畏,对化工项目的异议,很可能演变成行为失控的骚乱。那种只问结果不计手段、“以错纠错”式维权,看似“高效有力”,却会让更多人不讲文明、不守规矩。在这个意义上,权利如果不能正确行使,不仅不能成为法治进程的铺路石,反而可能变成社会动荡的导火索。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任何社会行为一旦脱离法治视野,便不可能带来公共福利的实质增进,也难有公平正义的真正实现。今天,如果说,“权利意识”的启蒙我们已经完成,那么“法治观念”的启蒙还在路上。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深层原因所在。既要“权利意识”,也要“法治观念”,二者彼此砥砺、相互促进,才能让法治精神融入社会治理和社会生活,使“权利意识”成为构建现代公民人格、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础。
第五篇:智慧思辨
“智慧思辨”类作文的类型与写法
“智慧思辨”类作文是指那些在审题、立意、构思方面需要进行辩证思考的作文。它主要有论争型、质疑型、辩证思考型三种常见类型。论争型的特点是只选择正反命题中的一个来写,虽然明知两种观点各有道理,适用于不同的方面,但在写作时只能写一个,而且必须写得充分到位,不能模棱两可。如:2006年高考浙江卷话题作文“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质疑型的特点是给出两种不同的见解、观点,这些见解、观点从某种角度看都是正确的,但都有所偏颇,需要辩证分析,进行全面的审视。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话题作文“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质疑型和论争型可以通过对比加强认识:论争型只能选择一个观点来写,角度单一;质疑型则必须整合两种观点来写,分析全面。辩证思考型的特点是给出某些材料或观点,这些材料或观点表面看似合理,但深入分析又有不合理的地方。或者表面看似不合理,但仔细分析又有合理之处。考生需要通过现象发现本质,通过结果探究原因,进行理性思考。如:2008年高考辽宁卷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的新材料作文。
1、论争型写作示例
请以“旁观者清”或“旁观者未必清”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写作指导这道题目属于成语正反命题类思辨作文,在成语类命题作文的基础上加一个可供选择的反向命题,使考生有了选择立意的自由。先说“旁观者清”,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大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的决断,小到个人事业、爱情的取舍,往往都存在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事例。再说“旁观者未必清”,作为一个旁观者,对有些情况和细节并不清楚,没有当事人了解得透彻、明了。如果不细致地去辨析,不深刻地去体验,往往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片段示例]
作为一个旁观者,能清晰地认识自身错误。习惯,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犯错误,而作为“当局者”却难以感知和认识。在旅游景点巴黎圣母院,有一句“请保持安静”的中文提示;在珍珠港景区,出现了专门给中国人看的“垃圾桶在此”的提示:在泰国皇宫,亦用中文写着“请便后冲水”。很多人会因此愤慨,但仍会不由自主地继续在公共场合高声谈论,乱丢乱扔,方便后不冲便池。作为一个旁观者,以他人的心情看待自己的错误,你是否会感到这些行为之可恶,是否会觉得这是中国人的耻辱?处于局中,总是无法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跳出局外,旁观自己的错误,才更能警醒自己,深刻铭记,从而彻底改正。作一个旁观者,可以帮助我们用清醒的认识敲碎陋习的桎梏。
2、质疑型写作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体育运动员不断冲刺,“更快、更高、更强”体现了人类挑战极限、不断突破的精神。
拉一个弹簧,如果拉力超过了弹簧的承受极限,弹簧就会失去弹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这是质疑型作文的典型命题形式。题目给出几个说法不一的材料,让考生进行整合,辩证分析。
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给自己订立新的目标,给生活以动力,最大限度地发 挥潜力,否则,人生将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量力而行,别将生命之弦绷得太紧,否则,你将无法享受清风明月之美,生活味同嚼蜡。文章应该兼顾正反两方面,合理有度地说明理想的生活态度。
这种质疑型作文最好的立意就是整合两种观点,提出自己全新的见解,既肯定每种观点的长处。又指出每种观点的不足。
[片段示例]
“更快、更高、更强”这一奥运会的宗旨正是运动员们挑战极限的动力。博尔特将男子百米纪录提高到9秒69,而乔伊娜女子百米10秒49的成绩至今无人能近。一个个世界纪录的诞生便是人们一次次挑战极限的成功。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目前开发出来的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另外的则需要我们去解放它。让我们挑战极限,将它开发出来,这对我们百益而无一害。
曾经,珠穆朗玛峰是不可征服的;曾经,南极极点是不可穿越的;曾经,马里亚纳海沟是下不去的„„而今,珠穆朗玛峰上插遍了各国国旗;而今,南极极点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而今,马里亚纳海沟里还有我们的残温„„这一个个不可能在现在已经变为现实,这都是因为挑战极限,变不可能为可能。
极限虽然可以使自己、使人类的潜力得以提高,但不要过分挑战。它就如弹簧一样,有受压的限度。
珠穆朗玛峰上也有受难者的尸骸,南极极点前也有未走完的足迹,马里亚纳海沟里也有勇士的墓碑„„
因此,在刷新成绩、不断突破自我的同时,也别忘了量力而行。
3、辩证思考型写作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着领养孤儿。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要同孩子原先的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长性格都要与孤儿相适宜。但是,太多的人仅凭自己一腔热血。热心却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孩子再次面临家庭破碎的痛苦,伤害再次打击无辜孩子柔弱的心灵。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这种思辨型材料不能简单地说对或者不对。对这种作文需要作出从表到里、从果到因的理性思考。善良、热心没有错,但理念、方法、措施不当,善良也会变味,热心也会让人心凉甚至心痛。所以,从材料的寓意或含意中提炼一个具有哲学高度的观点十分必要。
[片段示例]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我们以最迅速、最团结的行动援救了太多的生命,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无数的闪光灯聚焦四川,闪烁着无数动人、感人的故事,但也刺伤了灾区人们的眼睛。
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运的,但有的记者为了采访,一遍一遍地唤起他们伤痛的回忆,孩子失声痛哭,大人也泣不成声;有热心的志愿者缺乏救灾常识,却前往灾区,虽有一颗炽热之心却给灾区添乱。不正确的救援动作、不完善的服务行为、不合理的安慰帮助给灾区人民“二次伤害”,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刺伤心灵的利剑。
中华民族是坚毅、热心、善良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非典、挺过不法分子对祖国的分裂和对奥运的亵渎,我们也必将挺过惨烈的汶川大地震。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全面地看待问题。
怎样写思辩性议论文
黑格尔把他的逻辑学命名为“思辩逻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解释,思辩逻辑就是从对立面中认识它的统一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所谓思辩性议论文,就是指在立意、构思等方面融注了辩证思维因素的作文。
思辩性议论文常见的有论争型、质疑型、辩证思考型三类。
一、论争型议论文的写作
论争型议论文就是对同一命题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例如1991年国高考大作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就属于论争型议论文。类似的题目还有:知难而进/知难而退;激流勇退/激流通进;人言可畏/人言不可畏;大器晚成/大器未必晚成。
论争型议论文实质就是把辩论的某些机制引入作文的命题。略有区别的是,辩论中正反两方的认定,是带有强制性的。而论争型议论文,在考场上,正方反方往往由考生自行认定,以便思路畅通,充分发挥;平时训练既可由学生自行认定一方行文,也可让学生分别用正方和反方的观点各写一篇作文。
写论争型议论文,必须注意两点:
第一、无论是以正方观点还是以反方观点立论行文,都要用充足的理由阐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主张;都要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切忌强词夺理。以“知难而进/知难而退”为例:
如按正方观点立论行文,就要正面赞扬,提倡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知难而进”的精神,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欧立希为发明治昏睡病的药物,失败了六百零五次,若是知难而退,不坚持六百零六次试验,能成功吗?不是知难而进,莫泊桑能从一人多高的退稿上站起来吗?不是“愈挫愈奋”,知难而进,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能推翻满清王朝吗?前人的成功无不是知难而进的结果。
若用反方观点行文,就要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知难而退”是必要的。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不讲究科学方法的蛮干与成功无缘。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党中央毛主席主动撤出延安,结果赢得了全中国。年轻数学家高斯从热衷于证明欧几里德的第五公理即平行公里的大军中退出来,努力证明这条公理的不成立,终于有了一种惊人的全新几何学——非欧几何。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必要的后退为了更快的前进。
第二,行文时既可以以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为主,也可以在反驳对方观点的过程中确定自己的观点。反驳过程中,观点可以针锋相对,分析应该一针见血(章熊语),但应当注意礼貌,注意用语的分寸、文明、得体,不能以谩骂、人身攻击代替辩驳。
“世间的事物是复杂的,往往不能简单地作„是‟或„非‟的判断,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章熊《应该怎样学习语文》《语文报》48期)论争型议论文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能有效防止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以偏概全的毛病。
二、质疑型议论文的写作
质疑型议论文就是对似成定论的观点和见解(经验)、格言、成语等生疑质疑,反弹琵琶,“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正中求反,异中求深,提出与世俗传统迥然有别的观点。如“庄公不昏——《曹刿论战》读后”;这是人物评价上的破旧立新;“就是要好高骛远”,“就是要表现自己”、“忠言顺耳更利于行”,这是对成语、格言、流行观念唱反调。
质疑型议论文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在作文构思时排开常规习见的思路,站 在对立面的角度去思索,进而产生新认识,一反流俗固有的看法,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如写《庄公不昏》,构思时就要突破以庄公“无能”、“浅见”反对曹刿的“有能”“远见”的常规思路,求异创新;曹刿的“有能”、“远见”得以充分发挥,皆因庄公的“任人唯贤”和“虚心纳谏”,可见“庄公不昏”。别于流俗的独到见解源于立意构思的反常。
如写《就是要好高骛远》,应从正名入题。“好高骛远”通常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或过远的目标。这种观点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片面性。作文立意时,应一反传统观念,标其新、立其异: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行动,做为跨世纪的当代青年就是要好高骛远,勇攀高峰,敢超前人。严济慈先生为浙大题词,不是勉励青年“勇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的么?
写质疑型议论文,也要注意两点:
第一、苏轼说:“为文以反常合道为有趣。”质疑型议论文除了用反常手法即逆向思考外,还必须“合道”,因此,质疑求新不能曲解本意,有悖于事实,与公理相左。也就是说,求异必须遵守同一法则:反弹琵琶应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切忌牵强附会,破绽百出。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前人所有的观点(经验)都可以质疑、反弹琵琶的。(如“讳疾忌医”,“浑水摸鱼”等贬义词就不能反其意而用之。)
第二、成语新解,重在“解”,旨在“新”。重在“解”,是指要在成语的诠释上下功夫,即根据社会发展文化的需要,更新成语所反映出的旧观念、旧意识,划清必要的界限,这是行文的前提。如写《就是要表现自己》,应把“表现自己”诠释为“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能,表现自己的价值,表现自己对人类的贡献。”有了这一笔,文章就好写了。旨在“新”,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力求说明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也就是有感而发,有的放矢。如写上题,就要针对现实中有人对敢于自荐、敢于表现自己的改革者的攻击、批驳“好表现自己”的观点,赞扬提倡敢于表现自己,为那些在改革大潮中敢于自荐、挺身而出的闯将鸣锣开道、呐感助威。
质疑型议论文鼓励学生逆向思考,有助于学生突破心理定势,克服思维惰性,使学生遇事不迷信书,不盲从权威,人云亦云,而是根据客观事实和情况,冷静地思考问题,主动求索,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特殊见解。
三、辩证思考型议论文的写作
辩证思考型议论文,就是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辩证分析思考,运用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发展变化的观点从司空见惯的事物或现象中发掘出蕴含其中的哲理。如1990年全国高考大作文要求考生“针对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这里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展开议论,实质上就是要求考生对第一个小姑娘的话辩证分析思考,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不要以偏概全,片面地看问题”。类似的题目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可用事物转化的观点去分析;《见物不见人》,可用主观与客观观点去分析;《只见树林不见森林》,可用局部与整体的观点去分析;《跬步与千里》,可用量变与质变的观点去分析;《守株待兔》,可用偶然与必然的观点去分析。
写辩证思考型议论文,如何辩证思考呢?
第一、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观察、分析,认识各种事物和现象,由表及里,深入底蕴,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辩异。有些题目,特别是提供材料的话题作文,所供材料往往是几种相互对立的观点,立论时肯定一种,否定一种,抑或几种观点相加,都是不合适的。因为形式的差异,往往蕴含着精 神的一致,高明的做法是异中求同,即从表面上差异极大的事物之间,找出它们本质上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立论的基础。有这样一则材料作文题:
在关于如何成才的讨论会上,甲持“顺境”说,认为“顺境是成才必不可少的条件”;乙持“逆境”说,因为“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丙持“机遇”说,“千里马不遇伯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没有机遇难成才”。三人各持一端,争论不休。
请你针对他们的争论,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三人关于成才的看法截然不同,看似对立实则有统一的一面:三者都只强调了成才的客观因素,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因而都带有片面性。因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能否成才,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主观因素。这样异中求同,既找到了立论的依据,又防止了顾此失彼,避免了片面性。有些材料、题目,形同实异,审题时,就应该同中辨异,即从事物的共性中分辨出个性,找出差别。请看下面一道作文题。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物极必反。
联系上面的两则成语,写一篇议论文。
这两则成语都能阐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但能否分辨出二者的不同则是能否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侧重于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祸兮福所倚”,“物极必反”,侧重说明事物都有一个限度,凡事做过了头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好事也会变成坏事,“福兮祸所伏”。“同中辨异”特别重要,我们可以由二者之“同”确立习作的中心论点,再根据二者之“异”确定习作的分论点。
第二、分清关系,确定侧重点。
辩证思考型议论文的题目往往是涉及几个事物关系的多元概念,如(1)《课内与课外》;(2)《索取与奉献》;(3)《无私与无畏》;(4)《逆境·进取·成才》;(5)《自卑·自负·自强》。审题立意时,首先要分清题目中几组概念间的关系,并在弄清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确定行文的侧重点。
题(1)“课内与课外”是并列关系,共同说明“一个学生只有把课内学习和课外的阅读结合起来,就学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能真正搞好学习”。并列关系题目的重点在两侧,不能偏废。
题(2)“索取与奉献”是正反对比关系,行文时要以反衬正,重点阐述“奉献”的必要与可贵,人生的价值不在索取,而在于奉献,“给,永远比拿愉快。”
题(3)“无私与无畏”是因果关系,行文时可采用因果分析法,因为无私,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才敢于同各种腐败现象做斗争;也正因为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才能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二者互为因果,各有侧重。
题(4)“逆境·进取·成才”三个概念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阐明:“逆境思进取,进取方成才”。行文的重点应放在“怎样进取”上。
题(5)“自卑与自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列关系。二者又同“自强”构成条件关系,要“自强”就要克服“自负”与“自卑”,端正态度,振作精神,最终自强。行文的重点当是“如何自强”,不能把三者平等对待,更不能把“自负”与“自强”混为一谈。
辩证思考型议论文,既可避免就事论事,泛泛而谈,使议论辩证深刻,又可防止思维的片面性和见解的绝对化。
论争型议论文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探寻认识事物的本质,对同一事物作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和剖析,立体思考;质疑型议论文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利于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干扰,不囿于成见,独立思考,求异探索,辩证思考型议论文引导学生自觉地在作文过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问题,阐明道理,促进中学生思维的深化。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辩性议论文是一种最好的训练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