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改革开放30年

时间:2019-05-14 20:0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回顾改革开放30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回顾改革开放30年》。

第一篇:回顾改革开放30年

回顾改革开放30年--几大国家级经济区的比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853

更新时间:2010-5-4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掘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首歌曲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曲,一位伟人的英明决策从此掀开了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的浪潮„„

深圳特区: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湖里2.5平方公里范围内设立厦门经济特区,湖里成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1981年10月15日,随着破土动工的一声炮响,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拉开了建设的序幕。1985年,国务院批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中央1985年85号文件说,“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为了发展东南经济,加强对台工作,和平统一祖国大业作出的重要部署。”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南临香港以深圳河为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设有全长86公里的特区管理线。特区范围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和盐田区。

一座建筑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一个城市浓缩了一个国家改革开放的奇迹。深圳国贸大厦便是如此,她的诞生,创下了中国的数个第一:我国最早实行招标的建筑工程,在国内率先大面积运用滑模施工,以及抒写“改革开放神话”——“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大多数国人尚不知股票为何物时,新中国的第一张股票———“宝安股票”已在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了。然而,它却没人理睬。在这种情形之下,当地政府就发文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买。随着示范推动和股票交易体制逐渐走向完善,股票价值开始迅速升温并形成热潮乃至狂潮。随着巨大获利机会的发现,人们从全国各地涌向深圳,他们有的甚至扛着大麻袋的钱和身份证,由此形成了当时轰动全国的万人空巷购买新股抽签表的盛大场面。

甚至发生踩死人的悲惨局面!国家为了控制局面,稳定社会,于是推出了设立铁丝网、和办理边防证的宏观调控方法来阻止大量的人群流,防止过量的人群流破坏当地的承载能力,要知道当时的深圳特区还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的基础设施都是很薄弱的。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控制,将会出现不可估量的后果!

从当年人们对“深宝安”不理不睬,怀疑、观望到认为买股票赚钱是合法捷径,再到现在频频挂在嘴边的“全民理财”,国人对投资理财的观念,不得不说是深圳特区开创并推动了“解放思想”的历史先河。随着股票浪潮的滚滚推进,时至93年国家才推出了《股票法》,实行了上封顶,下保底股票政策,由此结束了股票的效益最大化时代。【国家开发深圳特区,面临的是资金缺乏的瓶颈问题,于是就引进了金融产品:股票】

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标志着浦东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16年精心谋划,16年坚实步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长江三角洲东缘。东濒长江口,南与闵行区、奉贤区接壤,西和北分别与徐汇、卢

湾、黄浦、虹口、杨浦、宝山6区和崇明县隔江相望。面积为1210.41平方公里,人口268.60万。【国家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同样使用的是金融产品:股票】

天津滨海新区: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发深圳,到90年代开发浦东,珠三角、长三角迅速跃升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每一次的区域开发都带来一个相应区域板块的经济腾飞。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继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重点开发开放的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0万左右【国家开发天津滨海新区使用的金融产品是:股票+基金】

泛北部湾经济区:

泛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广西境内,它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玉林6个城市所属行政区域组成,面积4.25万平方公里,人口1250万左右。《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列为重点发展区域,目的是为了探索西部省区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益的经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为核心,并把临近的玉林,崇左两市的交通,物流纳入经济区统筹规划.它背靠大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国家,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区域合作,泛珠江三角经济合作等多个区域合作的交会点,是中国沿海与东盟国家进行海陆交往的枢纽,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区域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快速的发展,以广西辐射西南,中南,华南.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减少东西部的差距。撬动巨额民间储蓄,自发的参与到北部湾的经济建设中来,解决建设资金瓶颈问题!打造大规模的中产阶级,塑造一个以中产阶层为社会主流群体的橄榄型社会.因为壮大中产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是维系民间资本持续增长的沃土,培育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

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相连的北部湾城市群,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正因为它拥有这样独特的区位优势,所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次区域合作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2007年年初,中央参照天津滨海新区做法批准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列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给予其对外交往、行政体制改革、土地管理改革、金融制度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的权力,这将产生双重的作用和意义。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前面三极的经济浪潮已经过去,泛北部湾经济区现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沿海开发最后的一块处女地,由于它对内和对外的独特的区域优势和地理优势,决定了国家对它的重视与支持的程度!否则国家拿什么来对接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打造泛北部湾经济区同样需要巨额的资金,打造北部湾经济区于是国家就引进了新的金融产品“引金入桂”,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youzhixu

第二篇:爷爷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

爷爷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

引子:爷爷是一位六十多岁的退伍老兵,一九七八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在绵阳一个工厂从事人事工作,现已经退休在家安享晚年,他是绵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见证人,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爷爷总是喜上眉梢、眉飞凤舞„„

一九七八年,我从部队转业到绵阳工作,住在厂里一间平房里,(当时算是比较好的待遇。)全家五口就一间房,白天是书房、客厅,晚上铺开床是卧室。每次一打雷下雨就是我们家的“苦难日”也是家里最忙碌的日子„„“为什么呀?”因为房屋是砖头和石灰砌成的,不结实,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家里的脸盆、茶缸、痰盂就发挥了它们的功效———接雨。一张吃饭的桌子总是要用砖头支起来才能用。做饭用的是蜂窝煤,炒菜用的肉,穿衣用的布„„那可都是排很久的队才用供应票买到的。起早摸黑的工作,苦巴巴的干一个月就五十多元的工资,把你妈妈他们学费交了以后,精打细算才能熬到月底,如果遇到谁生病、谁娶亲嫁女,那将会捉襟见肘。整个厂里就一台黑白电视,厂里的孩子会早早端上小凳子,一个台也看得津津有味„„

就在那一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个体、农民企业相继出现,中国的生产力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绵阳———这座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成长起来了,一项项重大的科技成果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绵阳变样了。改革开放成为绵阳科技城发展的动力。

1997年7月1日,我国对香港恢愎行使主权,这位远离母亲温暖怀抱100年的游子终于回来了。

2001年7月13日,万众瞩目的08奥运会举办城市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中揭晓,中国北京凭借过人的优势、完美的报告,脱颖而出,取得举办权,亿人喝彩。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大家记住了航天英雄的名字:杨利伟。

08年黑瞎子岛的收复,中国成为了陆地面积第二的国家。非典、百年不遇的雪灾、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曾经让中华儿女彻夜难眠,“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到英雄的中国人民!”胡锦涛爷爷斩钉截铁的声音响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中国圆满举办两个同样精彩的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受到了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中华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奋勇拼博,有力的证明了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神

七、神八在世界人民的欢呼声中,带着中国人盼望已久的心愿相继问天„„

爷爷喝了一口茶,继续说:“现在国家减免了你们的学费,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前的教室只有又旧又破的课桌,坐上去吱吱呀呀的响,现在是崭新的课桌椅,明亮的教室,一流的师资。条件这么好,应该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祖国更加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你再看啊!就绵阳来说,以前的水泥路变成了一条条宽大的柏油路,车水马龙;一座座平房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好又多、沃尔玛、百盛、茂业百货、梅西百货„„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购物天地;公交车、的士、自行车、私家车、火车、飞机„„人们出行多方便啊!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家里有电视机、空调、电脑、冰箱„„这都很普遍,不足为奇。每天吃肉、喝牛奶、穿新衣服„„再也不是一件奢望的事了。做饭用微波炉、电饭锅、燃气灶、电磁炉„„可口的饭菜,舒心的日子„„人们追求的都是高品质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努力就会被社会淘汰„„”

爷爷的千言万语说不完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绵阳,我可爱的家乡,我为你骄傲!你有山清水秀的容貌,你有勤劳勇敢的市民,我坚信美丽的绵阳科技城明天会更好!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五年级:杨博唯

第三篇:改革开放30年全市组织工作成就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我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开拓进取、不断发展。30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实际,锐意创新,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

员队伍不断壮大,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30年发展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全会后,我们党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确立了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路线。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中共**地委在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上开始全面拨乱反正,积极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先后在全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落实政策工作,为“文革”中定为“冤、假、错”案的18574人进行了彻底平反,为17085名受迫害的干部、工人、城镇居民和农民甄别平反,恢复名誉,复查了“文革”前历次政治运动中1.1万多人的问题,清理了干部档案,消除了“十年内乱”所造成的创伤、隔阂。同时,对在“文革”中遭受破坏的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多次整顿,使党的基层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

1983年,**地委按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进行机构改革,将地直党政工作部门由48个精简到22个,领导干部由173人减少到144人,平均年龄由53.2岁下降到48.8岁。各县市党政工作部门由50个减少为35个,党政正副职领导干部由原来的128人减少到104人,平均年龄由47岁下降到42.6岁。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富于改革精神的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实现了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通过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工作机制在全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逐步健全。

从1984年11月开始,地、县(市)、乡三级在309个党委、91个党总支、5484个党支部、93027名党员中分期分批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全面整党。并在各县普遍进行了检查知识分子工作,进一步复查和平反了知识分子冤假错案,吸收了一批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知识分子和生产一线有文化的优秀青年入党,全市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有了明显改善。

1985年7月,**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后,中共**市委于1987年9月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发展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根本标准的大学习、大讨论。从12月下旬开始,分期分批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中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为全市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随后,市委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推行了行政首长负责制,企事业单位开始建立新型的党政工关系,促进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稳步发展。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后,市委紧抓机遇,以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为先导,开展综合体制改革,在转变领导机关职能、精简机构、人员分流、创办实体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重点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县级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意见》,有重点、按计划、分步骤地选拔了一大批年轻干部进入到县级领导班子;在机关推行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对企业党务干部的培训,采取党组织和企业领导交叉任职的方法,加强企业党务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着力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党务工作队伍和党员企业家队伍。1996年,市委把转变职能作为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实施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市级党政机构由原来的57个减少到45个,精简21.1%,党政机构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997年,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市委在全市兴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新高潮,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针对“三讲”教育中查摆出来的问题,市县领导班子边整边改,加强思想理论和民主集中制建设,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取得了良好效果。随后在全市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管理,初步形成了“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机制,有力推进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一场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党分期分批全面展开。在历时3年

第四篇:会东县改革开放30年科技工作回顾

发展会东科技事业 促进建设小康社会

——会东县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科技工作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在会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科技工作立足科技服务经济建设第一要务,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强化科技管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使全县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科技工作也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崭新篇章,先后获得 “四川省科普示范县”、“四川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凉山州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广大科技工作者经过30年的实践,现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会东特色的科技工作新路子。短短三十年,会东科技以其盎然蓬勃的生机融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为建设小康会东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改革开放30年来,会东县科技局历任领导带领一班人始终秉承团结一致,负重奋发、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和科技创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及省、州(地区)、县的科技方针政策,全力服务于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推动了全县经济及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领导作用。

一、科技机构和体系得到充实和完善,科技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会东县科技局的前身是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县科学技术协会。1959年,会东县正式成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62年在全国大精简、大调整的形势下被撤销,改革开放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建立健全了科技组织机构。1977年,乘全国科技大会即将召开的东风,恢复了县科委,并配备主任和专职办事人员,时有职工 3人。1980年与刚成立的县科协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办公形式。1983年机构改革时,科委、科协分别设立。1995年,科委、科协合署办公。1998年6月,县科委和科协合并,更名为会东县科技局,内设办公室、科技股、科普股三个股室,有职工8人,是县政府的科技管理职能部门,其机构独立,职能健全。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成立了“会东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上的主要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组员,负责全县科技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对涉及全县经济、社会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决策。同时,全县各乡(镇)村配备了科技副职,恢复和建立了农技推广站、畜牧站等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科协科普组织健全,现有县级协会、学会(研究会)和基层科协组织71个,会员6320人。全县从上到下,有了专门负责抓科技工作的机构和领导,形成了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示范推广、科技服务、科普宣传与培训的一整套科技体系,使科技工作迈上了健康规范的发展轨道。

改革开放前,我县科技人才队伍严重缺乏,其管理也是松散型管理。1980年3月,根据国务院颁布《工程技术干部技术职称暂行规定》和《农业技术干部技术职称暂行规定》要求,我县对科技人才的管理体制作了新的规定,实行在县委的领导下,科技人员的培养、考核、晋升、奖惩均由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工作调动、分配等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并于同年开展了全县的科技人员职称套改、评定、考核、晋升工作,通过职称改革,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竞争意识。同时,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大力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使科技人员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大力实施了“人才强县”战略,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了全县科技人才总 量,不断提高科技工作水平和能力,使科技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得到增强。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解决科技人员知识老化问题,在县委、政府的统筹下,县级各部门和单位主要采取以办技术培训班,进修学校,函授大学、电视大学、委托大专院校培训以及自修等形式,对科技人员进行了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理论深造。近年来,主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网络教育以及把一部分优秀科技人员放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锻炼等方式,对广大科技人员进行知识和业务更新培训。通过学习,广大科技人员普遍提高了业务技术水平,增强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到1989年,原由科技部门负责的科技人员职称管理职能又划归人事部门。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34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1人,中级职称的1020人,初级1645人;按专业分,农林牧水科技人员290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452人,文教专业人员2511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91人。这些科技工作者为全县科技工作的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科技管理工作日趋完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逐年增加,到2008年上半年,科技对我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46%,位列全州前列。全县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技事业蓬勃发展,30年来,全县共下达各类科技项目795项,其中代国家级下达3项,代省级下达15项,代州级下达85项,县级下达692项,组织实施并完成636项,完成数占下达计划的80%;取得省、州、县级科技成果277项,其中省级重大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3项,州级重大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17项,这些成果中有的达到国内、省内领先或先进水平,有的达到州内领先或先进水平;评审奖励县级科技进步奖144项,其中一等奖23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74项;截止2008年,全县向国家专利局(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18件,获得授权15件,其中:发明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这些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成果的转化,加快了我县科技进步步伐,推动了产业化的发展。

30年来共表彰奖励县级科技成果257项,获奖科技人员912名,全县表彰州级拔尖人才7名,评比表彰了县级拔尖人才16名,还获得省级、州级科技进步奖11项,同时于2002年将科技进步奖金金额,从改革开放初的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200元,提升到一等奖5000—10000元,二等奖4000—7000元,三等奖2000—3000元,并增设了20000—30000元的杰出贡献奖。这一系列科技管理和科技奖励政策的实施,在全县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极大地提高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我县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当时经济欠发达,财政支持科技工作的能力有限。据统计1978年—1983年,县财政对科技的投入非常有限;1984年—1990年,根据省州的要求每年县财政拨给科技管理部门科技三项费2万元左右;1991年—2005年每年维持在6—40万元,经费的使用主要采取重大科技项目由县政府确定,经费由县财政在科技三项费预算中直接列支,每年县财政仅划拨部分科技三项费管理费(3—6万元左右)给县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包干使用;进入“十一五”以来,县财政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州有关政策规定,三年共安排科技三项费等专项经费1280万元、科普经费30.2万元、企业创新资金110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经费达1.4亿元,县内金融单位累计发放科技专项贷款2.6亿元,有力地保障了科技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

三、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30年来,农村科普活动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发生了两次飞跃。第一阶段即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科普主要依靠科技(科协)、农业(农学会)、畜牧(畜牧学会)、广播(新闻学会)、电影(电影协会)等部门,采取从报刊、广播中获取国内外科技信息,编印成科技信息动态,举办科技讲座,播放科技电影、幻灯,办版报、橱窗等进行宣传。参加的部门少,手段比较单一。

第二阶段即90年代初期到本世纪初期:农村科普工作出现崭新局面,尤其是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后,会东科普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社会化的宣传格局。中共凉山州委(凉委发„1995‟01号文件)将每年3月列为“三月科普宣传月”,随后县委、县政府建立了由科委牵头的“科普联席会议制度”。从此,参加科普活动的单位增多,科普方法和手段有了较大突破,宣传内容更加丰富。

第三阶段即最近五年,特别是我县申报省科普示范县以来,全县科普活动再上新台阶。五年间,除继续开展“三月科普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外,又开展了“五月科技周”和“九月科普日”活动;在全州率先开通了《科普大蓬车》栏目;在全州率先争取到科技部的“星火科技学校”;成功创建了四川省科普示范县活动;在姜州乡官沟村建起了“科技书屋”;在大崇乡和堵格乡开办了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在全县组建了由250名各类人员组成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组织了多次科普知识竞赛活动;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站、栏、员”建设,在鱼山村、汇金广场、三鑫路和金叶社区等地建立了一批科普画廊;在会东广播电台开办了“科普之声”栏目;开展了科普进社区等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科普事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推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 进步。30年来,通过举办农民夜校、各种技术培训班、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科技三下乡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累计举办各种培训班1.46万期(班),培训303.6万人次, 免费发送各类科普资料317万多份(册),展出科普挂图1万余张次,接受各类科技咨询8多万人次,办科普橱窗、专栏1.8万期。随着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类协会、学会(研究会),也利用电影、电视、版报、幻灯片、宣传册、简报等多种形式,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介绍全县科研项目,展示科技成果,发布科技信息,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科技攻关、科技协作、科技服务工作,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全县建立了2个科普示范乡(镇),一个科普示范学校,一个科普特色学校,全县人均科普经费达到0.37元。到2007年全县共建立了“支部+协会”的农技协会256个。

四、认真宣传贯彻科技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的能力得到加强。为了给全县科技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提供有力保障,我县先后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认真学习《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省州相关的条例知识。从改革开放以来,建立健全了专利管理制度,这对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和经济贸易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3月1 日,会东县科委以东科委字(91)03号文件转发了州科委《关于在全州进行普及技术合同法、专利法学习和考试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同时组织相关部门的科技人员分三批进行了考试。州人大、县人大、州科技局、对我县实施《专利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进行了检查验收,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认真学习宣传的基础上,我县先后制定和出台了 《关于引进和培养人才的19条规定》、《会东县科技成果奖励实施细则》、《会东县科技进步奖评审实施细则》、《会东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会东县科技“九五”发展规划》、《会东县科技“十五”发展规划》、《会东县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会东县2006—2010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关于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科技奖励和人才战略发展等方面的规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科技人员依法办事的观念和“科教兴县”的自觉性。同时,每年召开一次科技人员座谈会,听取广大科技人员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好计良策;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性的科技表彰大会和科技人才工作会,充分调动全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热潮。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全县科技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充实,科技管理日趋完善,科技投入从无到有,“科教兴县”战略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全县科技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后,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指导支持下,进一步加强学习,转变作风,努力提高宏观科技管理能力和为基层服务的水平,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全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为全面建设和谐会东、小康会东而努力奋斗﹗

会东县科学技术局

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改革开放30年电视剧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30年电视剧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30年电视剧发展回顾 30 京华时报 如果没有电视剧,中国人晚上该做些什么呢?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引进若干国外电视剧后,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电视剧蹒跚起步.现在,电视剧已经成 为拥有最多受众的娱乐形式.而国产电视剧的强烈现实主义特色,也使得它们紧贴着时代.观看那一幕幕虚构的戏剧,人们就好像看 到了自己的生活.“买米下锅” 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播出27年后,坐在自家客厅的沙发上,面对着窗外温暖的阳光, 导演王扶林回忆起那段被历史定义为“辉煌”的年代,娓娓道来,语气淡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完,国内百废待兴,电视剧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处境.“电视剧也需要有个飞 跃”.1979年,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在第一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上建议,各地电视台凡有条件的,都可以 制作电视剧.并且,电视台想到引进国外影视剧.这一年,中国第一部译制剧《巧入敌后》在中央电视台播 出.1980年,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大西洋底来的人》迅速风靡全国,麦克哈里斯的“麦克镜”开始流行中国.在一个初开放的国家,每一件 事都做得小心谨慎.《加里森敢死队》一播出,便引起轩然大波,遭到停播的命运.后因观众热切追捧复播.正在中央电视台文艺部戏剧组做导演的王扶林,听着广播里的评书,想着如何将听众喜闻乐见的评书, 比如《三国演义》改成电视连续剧.看到《加里森敢死队》的高收视率后,电视台和王扶林都想到“也要搞 一部这样的戏”.一时间,从上到下,心气儿都很高,等待机会.1980年的某一天,戏剧组收到贵州作家唐佩琳的一个来稿,就是《敌营十八年》,看完情节很新鲜,王 扶林觉得可以拍,便找到电视台领导商量,领导竟然爽快地同意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王扶林决定拍9集戏.看完王扶林的计划,电视台史无前例地拨出10万元.“这在电 视台是罕见的.”王扶林说,电视台出了三个人,一个美工,一个制片,加上他本人,开始到处招兵买马, 凑成一个摄制班子.王扶林带着摄制班子到各地拍摄,去湖北,到庐山,九江等地,一共用了100天,拍了9集戏.王扶林说, 尽管无法与现在三天拍一集的速度比,不过在当时的制作水平和条件下,已经很了不得了.“因为换个景布 置灯光最快得半个小时,演员要等上半天”.条件简陋,甚至道具,服装都是临时凑来的,主角江波穿的国民党服装,之前没有试穿过,也不知道什 么体形,来了穿上就开拍.没有借到裤子,就将人物的全身镜头改为半身镜头.没有被子和枕头等道具,王 扶林就从自己家里抱来枕头.王扶林说,那时演员的报酬也很少.三个月下来,作为

导演,王扶林从剧组余下的伙食补助里分到了48 元钱.尽管挣钱不多,作为中国第一代电视剧导演的王扶林,思路却很明确:“我们拍电视就是要搞观众买 票看不到的东西.” 1981年2月5日,《敌营十八年》在中央电视台一播出,果然就像广播里播放的评书一样,引人入胜,令 人每天期待.万人空巷 电视剧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多了起来,这与电视机进入百姓家密不可分.1985年,北京平谷出现了全

国第一个“彩电村”,此后,每天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成为一种最大众的休闲娱乐方式.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观众,大多都会记得播放港剧《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的夜 晚,想起当时内心燃起的一个个英雄梦想.至今,罗文演唱的《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如在耳畔:“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 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霍元甲》更是一部励志爱国电视剧,激发着无数国人自强不息和 振兴祖国的信心.当年,由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1983年播出的黄日华,翁美玲版《射雕英雄传》至今仍是经典之作.该 剧播出后,剧中的郭靖,黄蓉,一时成为无数年轻人心中的偶像.记者至今记得,当时一到晚上,一听到83版《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就会不管不顾,放下手里的事情, 跑到有电视的人家里,看郭靖和黄蓉,母亲喊吃饭都听不见.放学后,又会围在校门口的小摊前,挑选印着 郭靖和黄蓉的贴画,贴满了文具盒.回到家,和小伙伴藏在屋里,假扮“靖哥哥”和“蓉儿”.当时,翁美 玲是无数观众心里最美的蓉儿.每天晚饭后,还期盼着播放《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这首传唱至今的《上 海滩》主题曲,和电视剧一起成为一代人无法抹去的深刻记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香港偶像文化在国内 掀起热潮.一到晚上,因为电视剧的播放,常常是万人空巷.目睹着港剧在内地电视剧市场走热,藏在导演王扶林内心的一个梦也开始萌芽.王扶林的梦是,要将中 国古典小说拍成电视连续剧.这个梦想,萌生于1979年.当时,他随中央广播电视代表团赴英国进行了一次 考察.在英国, 王扶林了解到,英国电视台文艺部已经或正在把37部莎士比亚剧本搬上屏幕.其他的著名作家, 如狄更斯,托尔斯泰等的作品也都搬上屏幕,全世界发行,效果很好.然而,中国的四大名著却无缘荧屏.这一点刺激并启发了王扶林拍古典名著的想法.决定拍《红楼梦》,王扶林说,是因为回来后对比四大名著发现,只有《红楼梦》能在室内完成,没有 打打杀杀的场面,觉得好拍.但结果却是,《红楼梦》成为四大名著中最难拍的一部戏.拍摄中,王扶林说:“不敢越雷池一步,尽量保留原著的韵味.”1987年5月2日,《红楼梦》在北京和 香

香港同时播出,引起轰动,舆论赞誉该片是一部“金碧辉煌的巨片”.观众中也一时流行起读《红楼梦》的 热潮.时隔多年,重新回头看这部片子,王扶林自我评价说:“只能算及格,或者说拍得非常不容易,终于拿 下来了.”在众多的评价中,王扶林最在意两个评价:一个是冯其庸先生说的“有史以来的最大普及”,另 一个是周汝昌先生说的“首尾全龙第一功”.王扶林认为,正是通过36集《红楼梦》,将《红楼梦》做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范围的普及,并且从头讲 到尾,讲得比较完整.与《红楼梦》有着同样影响力,拍摄6年才完成的《西游记》,自1987年开始,每年暑假也开始在电视 台不断重播.目前,这两部电视连续剧已重播数遍.王扶林说,《红楼梦》和《西游记》的播出,标志着中 国电视连续剧进入了腾飞时期,一直影响到现在.原创剧兴盛 1987年,《红楼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35岁的郑晓龙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管生产的副主任.郑晓 龙与中心主任李牧正在考虑,拍电视剧如何发挥生产力的优势?怎么走光电技术的路线,降低成本,提高质 量? 郑晓龙他们想到了拍“室内剧”.然而,“拍什么”是个问题.1988年,郑晓龙和李牧,陈昌本,李晓 明住进蓟门饭店,开始策划讨论故事.

他们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琢磨:观众爱看什么?讲一个女人的故事,漂亮的,贤惠的,传统的美德在这 个女人身上都要有;再将各种磨难放到她身上……每个人发挥想象讨论故事,讨论完,由李晓明回去负责写 一个大纲.结果,李晓明写了个17万字的大纲.后来成为《渴望》的剧本.在准备拍《渴望》前一年,郑晓龙和中心领导做了两件事:一是租了一个篮球馆,并将其改造成摄影棚;二是中心将创作团队送到大学学习,提高文化素质.1989年,《渴望》剧组在北京西山搭景开拍,1990年播 出,引起全国的观剧热潮.看完电视剧,“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沪生,万众皆叹宋大成”.走在大街小巷,会听到千家万户的录音机,收音机里在播放着“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渴 望》这首主题曲,还有片尾曲《好人一生平安》,几乎人人都会哼唱两句.郑晓龙说:“《渴望》播出后,万人空巷,据说还降低了北京市当年的犯罪率.”因此,《渴望》剧组 得到公安部门的表彰.开创了第一部室内剧苦情戏题材的《渴望》,当年与北京三环路开通一起列入北京市 三件大事之一.《渴望》播出后,好像是立起一个很高的山头,同题材的苦情戏很难再超越,郑晓龙决定再在旁边立起 另外一个山头,改换题材.1990年, 1991年, 郑晓龙张罗了一帮人, 有王朔, 冯小刚等人, 在友谊宾馆策划组织了 《编辑部的故事》.开始打算写17集剧本,由五六个人分头去写.拿到初稿,觉得王朔那两集写得最好,语

言中暗含着珠玑,暗 含着思想,后来就统一由王朔来统稿.拍摄到一半,剧组内部出了问题,拍不下去.郑晓龙到剧组,换掉编辑部主任和一个不听话的摄像,把 之前在《渴望》里做导播的赵宝刚加上去.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后,成为中国电视剧系列室内剧 喜剧的开山之作.《编辑部的故事》成功后,郑晓龙并没有停歇,继续参与引领着中国内地电视剧的创新.上世纪90年代 初,中国兴起“出国热”.因为妻子出国,郑晓龙开始关注出国人员和留在国内家属的生活,他有感而写了 《大撒把》.1992年,在这种想法下,他筹划了《北京人在纽约》,准备到美国实地拍摄.不过,拍摄前手里没有钱.郑晓龙说,他找到父亲的战友赞助了50万元,才有了修改剧本的钱.后来, 在美国的拍摄全部通过贷款.《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后,不仅还完了贷款,还为北视中心赢利七八十万元.这是北视中心第一次赢利.1993年, 《北京人在纽约》成功后,郑晓龙从美国回到北京,从北视中心副主任升为正主任.“千万里, 我追寻着你……”这首主题曲,也再次唱响全国.有人评价说,该剧给当年盲目的“出国热”降了温.在郑晓龙之后,1994年,英达开拍《我爱我家》,1994年拍了40集,1995年拍了80集.此后,同类题材 的喜剧层出不穷.上世纪90年代是电视剧创作的黄金时期,优秀电视连续剧不断出现,比如乡村剧《篱笆女人和狗》, 《十 六岁的花季》等.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型历史剧《水浒传》,《三国演义》开始播出,此外,《宰相刘罗锅》创下古 装电视剧高不可攀的收视率.1998年,以宫廷荒诞剧《还珠格格》为代表的戏说剧兴起,大陆第一部真正意 义上的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播放.1999年,第一部正面描写第三者的电视剧《牵手》热播,引起 关注.电视剧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与改革开放初期“找不到米下锅”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有媒体评论说,上世纪90年代,可以作为中国电视文艺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电视剧最具标榜价值的黄金 十年.这10年,中国电视剧开始在创造力方面全面突破, 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电视人和一批优秀的电视剧作品, 也推动了观众欣赏习惯和观念的转变.如今的电视剧,某种程度不过是对那个年代的一种复制与翻版.百“剧”齐放

经历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辉煌的上世纪90年代,生产过大批经典电视剧的郑晓龙在21世纪突然沉寂下 来,专心做起了“领导工作”.眼看着昔日的“手下”冯小刚,赵宝刚一个个在各自领域走红,新生导演层 出不穷,电视剧市场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冯小刚不做电视剧了,成了著名电影导演.赵宝刚从《过把瘾》一路拍过来,一直拍到时下仍在不断重播反映80后青年人爱情的《奋斗》,引领起 内地青

下载回顾改革开放30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顾改革开放30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

    我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十一) 贵阳市乌当中学 高力超 别了,亲人,别了,祖国! 我开始了我去保加利亚的旅程。 在飞机上我与一个前往英国的年轻中国朋友聊了起来。他家是广西的,可能......

    民政局改革开放30年工作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民政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在民政人的辛勤耕作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

    2018 年是改革开放

    1.2018 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2.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将于今年6月在(青岛)举行,对(上海精神)进行了重新诠释。也就是(上合峰会) 3. 3月1日,纪念(周恩来)同志诞......

    改革开放30年精神文明建设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30年精神文明建设回顾与思考》调研提纲1、 对改革开放30年首府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评价? 答:在首府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下,首府的市民的素质有很大的提高。教育、科学......

    我县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

    1978年至2009年,是我县工业经济发生历史性巨变的30年。1978年以前,由于受交通、能源等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县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属于工业经济成分的仅有一些手工作坊和小型的......

    我县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

    1978年至2008年,是我县工业经济发生历史性巨变的30年。1978年以前,由于受交通、能源等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县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属于工业经济成分的仅有一些手工作坊和小型的......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感想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感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二届三中全会时间:1984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