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在全球聚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际,国务院批准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对江西人民的亲切关怀。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必将极大激励江西全省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兴赣新局面,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如何推动发展,不仅有模式问题、路径问题,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都已充分意识到,单纯的经济增长、财富增加,并不等于体现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并不等于代表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传统的工业文明必然要向生态文明融合、迈进,这是客观规律使然,是世界大势使然。大湖流域,自然条件好,开发潜力大,既是孕育和发展农业文明的重要区域,也是兴起和承载工业文明的重要区域,但是,综观国内外大湖流域开发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鄱阳湖内连五河、外通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也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千百年来,为孕育灿烂的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经鄱阳湖调蓄注入长江的水量年均为1450亿立方米,占长江径流量的15.6%,超过黄河、淮河与海河入海水量的总和,鄱阳湖流域的水量大小、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吸取国内外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经验教训,决不是只讲生态不讲发展,而是要把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统一于开发建设过程中,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为全国乃至世界积累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经验。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意图。矛盾是普遍的,但事物又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发展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保似乎有不可融合的界限,但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生态与经济、社会必然会由对立走向统一。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历史阶段,应对得当、转型到位,就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平稳进步;否则,不仅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也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系统性风险。如何取舍抉择,这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面临的时代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又遵循自然客观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世界眼光、时代精神,努力探索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开创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协调统一的新局面。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契合了江西发展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鄱阳湖地区是江西发展基础最好、发展潜力最大和最适宜开发的地区,以江西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历届江西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该区域的发展,并作出了不懈努力,先后实施了山江湖工程、昌九工业走廊、九江沿江开发等一系列战略方针。去年,党中央确定江西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省份,试点工作一开始,我们始终坚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理念、完善科学发展思路、创新科学发展举措,从江西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这是江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实践,体现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与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发展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江西原有区域发展战略的继承、发展和提升。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化危为机、危中求进,有利于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既立足当前保增长,又着眼长远增后劲,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创造条件,力争在这一轮经济波动中实现江西经济在全国位次前移。
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西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寄予了殷切期望。中央领导同志在江西考察时多次鼓励江西干部群众“江西可以、也应当在促进中部崛起中有更大的作为”,要求我们“继续努力,让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中央领导同志在有关文件上批示:“要保护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这是我们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将以此为统领,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率先取得突破,在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上率先取得突破,在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上率先取得突破。同时,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打造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及生态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基地,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国家部委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鼎力支持,有4400万江西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奋力拼搏,我们一定能够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第二篇: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华章
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华章
余春存
2013年第8期 ——生态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为我们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新方向。竹溪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处于我国中东部南北气候分界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对于竹溪而言,就是要高举生态大旗,积极对接融入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坚定不移地建设生态大县,加快绿色崛起,努力建设成为鄂渝陕毗邻地区的绿色明珠。
一、蓄积绿色资源,提升绿色指数。良好的生态植被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竹溪资源丰富,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8%,植被覆盖率达83.9%,在全省名列前茅。建设生态文明,融入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对接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竹溪生态优势明显,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更具有广阔的作为空间。要立足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建设与保护,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开展“全民绿色行动”,持之以恒地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国有林管护、低产林改造、石漠化治理、竹房城镇带生态治理等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河滩绿化、荒山治理、产业基地、森林景观工作,构建一批生态景观、生态小区、生态街区、生态村落、生态乡镇,全力抓好“身边增绿、荒山造绿、见缝插绿、庭院添绿、裸岩披绿”等“增绿”工程,建设森林竹溪,构筑“中华绿肺”,5年内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86%以上,把竹溪建成秦巴腹地的重要生态屏障,成为“一江清水送北京”的重要水源涵养地。
二、加强生态保护,永葆秀水清山。竹溪的生态环境是竹溪未来发展最大的比较优势和空间,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要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生态就是财富、文明就是优势的理念,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定不移地守住生态底线。要按照国家政策导向,积极争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性开发,科学性利用。叫停有损原始生态的水电开发,关闭破坏生态的非煤矿山开采,关停有悖政策法规的矿产开发,转产高耗能和污染企业;以建设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偏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带动提高全县森林资源管护水平;加强生态修复,加快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实施矿区、水电开发和道路修建工地的林地改良、造林、生态修复,加快损毁林地的修复和植被恢复,保护和培育天然植被,维护生态平衡。要深入开展争创“绿色乡镇”、“绿色家园”、“绿色机关”、“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庭院”活动,营造全民崇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加强宣传,树立全民爱绿、兴绿意识,增强植绿、护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保护生态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三、培育生态文化,提高文明程度。打生态牌,走文化路,立足特色文化资源,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以“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为抓手,按照“优中选优,特中求特”的思路,打造以稀有剧种山二黄、庸巴文化、向坝民歌、“三贡”(贡米、贡茶、贡木)文化、桃花真源文化为主的竹溪文化名片。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创建活动,在机关开展以实施废物循环利用、无纸化办公为内容的创建绿色机关活动;在学校开展以倡导先进环境文化为内容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在企业开展培育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绿色企业创建活动;在社区开展以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模式为主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在农村开展以村容美化、周边绿化、道路硬化、环境净化为目标的绿色村庄创建活动,在全县形成浓厚的生
态文化氛围。把“生态竹溪,幸福家园”作为生态建设的源动力,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科普知识,在全县倡导文明健康、节约环保、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营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使绿色文明成为人人遵守的社会风尚;探索建立绿色政绩观、生产观、消费观的机制,以民生GDP、绿色GDP、幸福GDP为标准,检验经济建设的成效和社会建设的业绩,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分层分类制定综合目标考评细则,树立“保护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形成推进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导向。
四、发展生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开发绿色资源,按照“南特北茶、适度兼抓”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以“工农对接”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科学开发特色资源,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做好农业特色化、工业多元化、林业高效化、资源循环化的生态产业大文章。培植油茶、核桃、药材、茶叶、魔芋等100万亩特色种植基地,抓好茶叶、魔芋、中药材、贡米等绿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真正把茶叶产业做强、把魔芋产业做好、把中药材产业做大、把贡米产业做响,把竹溪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鄂渝陕毗邻地区绿色农产品集散中心。以县工业园区和科技示范园为平台,以大专院校为依托,联合开展生态绿色产品技术攻关,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让生态有机绿茶、茶食品、有机贡米、魔芋食品、豆制品等系列绿色有机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坚持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旅融合,全力打造“绿色养生”旅游品牌,着力营造浓厚的旅游氛围,使旅游业在绿色发展中成为新的增长极和重要支撑点。
五、壮大生态经济,助推跨越发展。工业发展生态为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发展低碳经济、绿色工业为导向,逐步形成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工业,以茶叶、魔芋、豆制品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黄姜皂素、中药饮片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水泥、煤炭、板石、新型建材等为主的矿产建材产业;坚持集群集约发展,按照“一区多园”、“一轴多点”的发展模式,加快园区建设,推动资源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循环利用,重点扶持、培植绿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充分发挥园区产业的聚集功能和示范效应。项目建设绿字当头,充分发挥绿色项目在带动生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以小流域治理、生态文化旅游、绿谷现代农业开发、森林公园开发、观光农业园、绿色产品加工园、金铜岭科技工业园、人福生物科技产业园、大明物流园等生态项目的推进实施,让绿色项目落地开花,发挥景观服务、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推动经济发展。企业打造环保优先,大力支持企业技改扩能,提档升级,围绕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要求,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标准生产,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系中共竹溪县委书记)
第三篇:高奏文明建设主旋律,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总结
高奏文明建设主旋律,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江苏省溧阳市西平小学
西平小学,江南古城溧阳的一所省级实验小学,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学校,位于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之一,有着“江南明珠”、“绿色仙境”美誉的江苏省省级旅游度假区——天目湖畔。
两年来,学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创建江苏省文明单位为契机,高奏文明建设主旋律,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精心构建和谐校园,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准的全面提升,并在此过程中带来了全体师生综合素养的普遍增强,民主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文明创建进程的不断深入,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了蓬勃的朝气,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学校在05-06中荣获的荣誉主要有:溧阳市绿色学校、溧阳市科普示范学校、溧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学校、溧阳市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学校、溧阳市教育技术和装备工作先进单位、溧阳市先进教工之家、溧阳市优秀培训基地、溧阳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常州市艺术特色学校、常州市建设学习型系统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常州市首批“健康促进学校”、常州市红旗班组、常州市中小学校星级教研组、常州市中小学一级校园网、常州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江苏省第十六届、十七届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江苏省“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先进集体、江苏省二级档案室、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
一、统一思想,凝聚合力,不断加大文明创建的力度。
学校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文明单位创建办公室,制订了创建工作规划,明确了创建目标。全体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创建热情分外高涨。
两年来,学校充分利用画廊、宣传标语,黑板报等阵地,突出文明创建的中心内容,通过召开校会,主题班会,开展团队活动、社区活动、宣传中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行公民道德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
与此同时,学校根据创建规划,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情况,坚持以行风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教职工的文明素养,通过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有关会议精神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深刻领会、努力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统一认识,开拓创新,在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扎实有序的理论学习是学校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先导,为此,学校抓住了中心组理论学习,支部大会、教工大会、年级组学习等一切有利时机,大力提升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开展“党员风采”展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知识竞赛等系统活动,让广大教工明确了创建的意义,激发了参与创建的主观能动性,并由此增强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扩大了学校的办学声誉。
二、审时度势,求真务实,构建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
“管理出成果,管理出效益。”创建文明单位,构建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为此,学校在管理层面上强调了“和谐”理念下长效机制的建设,努力体现人文性、科学性、实效性与可操作性。
1、建章立制。“以人为本”绝不是“随人所欲”,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才能切实保证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为此,我们按照《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依法制订并出台了《西平小学章程》、《西平小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西平小学文明单位创建规划》等,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坚持制定规范与删除规范并行,不断清理与现行法制相悖的条款,使学校的制度建设体现“刚性”与“人性”的和谐统一,做到既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法”的精神,又能最大限度地触及人的心灵,闪烁人性的光辉。
2、依法管理。本着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务实、高效的原则,学校建立健全了三级管理网络,着力推行了年级组长负责制及中层干部竞聘制,组建了由社区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行政人员代表组成的学校管理机构——校务委员会,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为了提高班子成员依法管理的水平,学校要求每位行政和中层干部在教师中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领导成员根据分工实行条线管理,平时工作有计划设想,有措施落实,有情况实施反馈分析。每周一次校长办公会,每周一次校务例会,形成制度。大家讲民主、讲原则,碰到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群策群力。期末,通过教师民主评议、行政互评、校长总评,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3、依法执教。全面落实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我校把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教学常规管理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开足上好各门课程,每个教室、专用室公示“三表”,主科教师不担任本年级副术科,坚决杜绝随意调课、停课、代课等现象,充分发挥四十分钟课堂效率,坚决做到不增加学生主学科学习负担,不延长学生学习时间,不利用任何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为了加强广大教师依法执教的水平,我们着力做到了两个“注重”:(1)注重教师依法执教水平的提高。组织开展了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学术沙龙、图片展览等活动,使依法执教的精神和要求逐步内化为教师素质,外化为教师行为,“尊重和理解学生”,“关注学生隐性权利的保护”等观念如春风化雨般潜入了教师的心田。(2)注重教师依法执教的贯彻执行。如,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上,学校强调所有教师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坚决不允许拖课,下课铃响学生即可离开座位或走出教室;二是课堂上无不当批评,如确有不当批评学生可向校内申诉机构申诉且教师必须作出合理的解释或道歉;三是必须让每一只小手举起来,每堂课上,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每一位学生至少自愿举一次手,并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由于成绩突出,2006年12月,“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获溧阳市AA级学校管理特色优秀项目。
三、勇于创新,拓宽渠道,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是实现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新途径,注意研究新形势下少年儿童思想的新特点,坚持以德治校,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的原则,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德育新三中心论”,坚持“小”、“近”、“活”、“实”的活动原则,力求通过学科课程德育、德育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行为规范教育、社会环境育人五个德育平台,积极实施德育新课程,让学校德育“活”起来。
1、发挥品德学科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实现品德课程向社区延伸。
小学品德课程是对广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直接渠道,我们成立了“《品德与生活(社会)》向社区延伸”课题组,进行深入探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回归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课堂引导,通过课外实践,才能将道德知识、道德体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在生活的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与文明行为有关的征文活动,社区文明小标兵评选活动,家教知识进社区,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请家长到学校来看演出等一系列活动,真正实现了品德课程向社区的有效延伸。
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课程中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积极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德育模式,实现德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和渗透,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教学中,广大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制定并体现学科德育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3、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效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首先,我校少先队大队部每年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尤其注重抓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如2005年的抗战胜利6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诚信教育等三大活动的开展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利契机,通过展版、征文、专题板报、队会等形式对学生德育进行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相关活动,使学生形成鲜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去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切实有效地贯彻这一教育主题,我校及时拟订并下发了一份致全校师生倡议书,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将“八荣八耻”内化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文明的西平人,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锋队;接着,利用橱窗专栏、各班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然后开展 “读好书,知荣辱,丰厚文化内涵”读书、征文等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要从做文明西平人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第三,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教育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我校针对儿童年龄特点,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游览天目湖度假区、大石山旅游农庄、凤凰公园、省溧中新校园,组织开展以军事、科技等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结合“世界环境日”,带领部分少先队员走上街头进行义务宣传,结合植树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并认养自己所种的树木„„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增长了知识,培养了集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公共道德。
4、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中国教育报》曾报道心理专家的调查数据:我国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百分之二十三的大学生患有心理疾病。为此,不少心理专家和教育界人士呼吁要关心这个“无影恶魔”对青少年学生心灵的伤害。针对这一问题与现实,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加以应
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聘请多名老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并要求全体教师自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订购心理健康教材,开设心理健康课,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咨询。
(3)开辟学生心理咨询室和网上心理咨询专栏,在校内安置校长信箱,向社会公布校长热线,成功搭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平台,并聘请心理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矫治和减轻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心培育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内涵,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在西平小学,有一图文并茂的大幅校训宣传画——“做可爱的溧阳人”,“做可爱的溧阳人”正是学校对育人目标的一个定位,它指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做可爱的溧阳人”的内涵是什么?就是要尊重法律,崇尚民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溧阳人;就是要开拓进取,精益求精,做一个富于创造的溧阳人;就是要诚信做人,热心公益,做一个情怀高尚的溧阳人;就是要热爱生活,注重学习,做一个底蕴深厚的溧阳人。
1、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展示校园文化底蕴。
西平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展示悠久的校史,弘扬优秀师生的时代精神,厚实学校人文底蕴,凝聚全体师生的精神力量,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学校2001年经过论证规划,开始建设开放式的校史陈列馆——西平长廊,“西平长廊”牌匾的书写由学生竞争选拔题词;西平长廊的解说员由学生担任,培训上岗;长廊的小记者由学生担任,使长廊的创建过程成为学校文化发展的过程,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
紧接着,学校又陆续创建了书法长廊、诗歌长廊、英语话廊、“畅想奥运”大型宣传栏。书法长廊主要展示学生精美的书法作品;诗歌长廊主要展示学生歌颂诗画家乡的诗作;英语话廊主要以主题词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名言警句、人生哲理;“畅想奥运”大型宣传栏集中展示奥运知识。
为了让西平的一草一木都浸润文化的力量,每一块墙壁都展示文化的感染力,从2002年起,学校整体布局,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栏、班级特色栏,布置张贴学生的艺术作品,展示师生的优秀文化成果,使校园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气息。于是乎,走近校园绿化
区,看到了 “小草在休息,请你别打扰”等温馨提示;走进教学楼,看到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学生书画精品;走进教室,感受到了班级特色文化布置„„
2、开展主题教育,厚实校园文化内涵。
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学生是现代可爱溧阳人的重要内容。学校2004年起每年定期举办西平小学礼仪节活动,讲解基本礼仪知识,举行礼仪中队活动、竞选礼仪之星,让文明礼仪深入人心,奠定学生一生的良好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学校建成“礼仪长廊”,让一句句沁人心脾的礼仪口号时时熏陶着每一位学生,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
学校定期举办以“创造”、“艺术”、“信息技术”等为主题的活动周;有序开展“礼仪节”“读书节”“体育节”“英语节”“创造节”等主题文化月活动。“超级童声”、“感动校园人物”的评选,更是掀起了一次次欢乐的高潮,留下了一幕幕难忘的记忆,让学生变得更加活泼、可爱,让孩子的童年生活变得如此多彩、幸福。
学校还定期竞聘“西平长廊”“诗歌长廊”“畅想奥运”等栏目的小小解说员和小记者,并择优推荐小小解说员为来校参观的来宾解说学校的特色,在特色化的人文活动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发展。
3、开设人文校本课程,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是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为此,学校组织人员自主开发了校本课程《可爱的溧阳》,充分挖掘溧阳丰厚的人文特色,展示家乡人文历史、地理物产、风土人情,培育学生的家乡情愫。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学校利用大道旁的墙面开设“诗歌长廊”,展示学生歌颂山水溧阳、诗画家乡的诗作,增进师生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4、加强校园文化课题研究,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人文校园,需要理论指导与研究。学校从2005开始着力从理论的高度整合学校资源,优化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申报省级课题《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利用课题研究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
2006年12月,“校园文化建设”获市AAA级学校管理特色优秀项目。
在总结创建工作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创建文明单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将在上级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与时俱进,不断迎接挑战,为我们学校的辉煌明天再接再厉,催马扬鞭!
第四篇:千年古镇谱写文明和谐新篇章
千年古镇谱写文明和谐新华章
——孟河镇创建2007~2009江苏省文明乡镇工作先进乡镇总结
孟河镇地处常州市新北区西北部,东临长江,南靠沪宁高速、京沪高铁,S338、S239、S238穿镇而过。全镇总面积88.24平方公里,总人口80462人。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出了齐、梁两朝开国皇帝和十二位皇帝的齐梁故里,清末孟河四大医派开创了“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医盛时期,中共早期革命家恽代英就诞生于此。近年来,孟河镇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镇为抓手,紧扣创建标准,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具体措施,积极开展江苏省文明乡镇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文明新风吹拂齐梁故里,千年古镇焕发勃勃生机。
一、营造全民参与的创建氛围
创建文明乡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孟河镇党委、政府从提升古镇新品位、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高度出发,积极实施“诚信立镇、科技强镇、商贸富镇、农业稳镇、新建新镇、文化兴镇”战略目标,把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发展目标任务,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文明创建工作格局。一是领导重视齐抓共创。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社区)、各单位也按照创建要求,相应建立工作班子,结合各自实
奖扶制度,建立世代服务中心;移地新建了孟河中心幼儿园、孟河人民医院;认真开展了新医保和新农保工作,参保率分别达到99.8%和98.6%。不断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大病医疗救助、困难群众生活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平安孟河扎实创建。深入推进“平安孟河”、“法治孟河”、“和谐孟河”建设,构建了“大调解”、“大防控”和“大信访”格局,有效化解了土地信访、劳动纠纷等影响和谐稳定的各类问题。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
文明乡镇创建重在建设,贵在落实。孟河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把文明创建工作与教育、艺术等形式有机结合,寓教于乐,使之更好地进入基层、融入群众。一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抓手,认真抓好各级党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质;依托恽代英广场、家长学校等载体,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全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计生协会、老年协会和外来媳妇联谊会为平台,大力开展“三德”教育、普法教育和诚信教育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道德素养。二是实施群众文体活动。以“迎省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扎实开展文明单位、五好文明家庭、巾帼示范岗等创建活动;相继组织开展了“荣嘉杯”乒乓球赛、“凯荣杯”篮球赛、“锦绣杯”健身舞、“明宇杯”象棋扑克等八大杯赛以及“家庭才艺表演”、庆祝国庆六十周年文艺汇演等活动,用文化活动凝聚人心、抒发情怀。三是提升历史文化内涵。紧抓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契
第五篇:雷波:“文明小天使”谱写新生活运动新篇章
雷波:“文明小天使”谱写新生活运动新篇章 2011年05月09日 作者:赵亨文 文宏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四川频道
凉山州雷波县汶水镇中心校得到州百乡教育扶贫单位——凉山州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的大力支持,坚持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从娃娃抓起,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把学校作为培育现代文明公民的主渠道、主阵地,阻断不良习惯的代际传递,积极开展“文明小天使”评选活动„„
雷波:“文明小天使”谱写新生活运动新篇章
“捐赠一件衣服,穿烂了丢掉后就什么也没有了,而培养一种意识,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过几十年直至到老,都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会伴你一生!”这是凉山州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邓合民老人的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4月27日,凉山州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邓合民、校长高勇邀请雷波县汶水镇党委书记赵作格、中心校校长易毅等到西昌,专题研究今年的教育扶贫工作,制定汶水镇片区学校开展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活动方案,并把“文明小天使”评选活动纳入双方工作的议事日程。凉山州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还在教育扶贫方案中确定,2011年投入汶水镇教师培训、夏令营活动等教育扶贫资金14万元。
“文明小天使”评选活动要求学生从小做到勤洗衣被、勤洗澡、勤剪指
甲、勤洗漱,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成为彝区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实践者、传播者和传承者。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禁毒防艾、有病求医、反对迷信等。学校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评比,邀请家长参加,扩大对健康文明新生活的影响,评出的“文明小天使”将参加今年7月凉山州高职校组织的第三届“阳光少年”夏令营活动。
汶水镇中心校根据活动方案,多次召开行政会和教师会研究、讨论,制定出评选“文明小天使”实施细则,并及时在辖区内小学开展了评选活动。
目前,汶水镇中心校已在辖区内学校启动了此项活动。学生“洗簌比赛”、“洗衣服比赛”“穿衣比赛”、“普通话比赛”等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学校计划在今年“六一”表彰20名“文明小天使”。
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雷波县汶水镇中心校把此项工程落到了实处,并注重抓到细处,坚持从娃娃抓起,积极发挥学生的带动辐射作用,引导家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雷波群众过上现代文明新生活,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的目标。
(赵亨文 文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