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园管理规范
公园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科学、艺术地配置建筑、水体、山石、树木花草和游憩设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市容,为公众提供优美舒适的游览、休息园地和文化活动场所,热情周到地为游人服务,向游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
为了推动公园的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公园管理人员的素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以及《辽宁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辽宁省公园管理条例》和《辽宁省游乐园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1.园林植物管理 1.1 植物景观管理
1.1.1植物景观是公园的主体和基本内容,公园管理者应当把植物景观管理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绿地率应保持在70%以上。
1.1.2 植物景观管理的总的要求是:按照公园总体规划和植物配置设计,实施植物的栽培、调整和管护,达到并保持规划设计的景观效果。创造一个花木繁茂、景色优美、环境舒适、意境深邃的园林艺术境域。
1.1.3 已建成定型的植物景观和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景点、景区,应严格保护,加强管理,不得擅自改变。
1.1.4 尚未建成或景观质量不高的景点、景区,应适时进行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但调整改造须遵循建设部颁布的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事先制定设计方案,经审查后实施。
1.1.5 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设计方案按下列程序报审:
区县(市)管理的,由公园组织方案设计,报区县(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查。市管理的,由公园组织方案设计,报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审查。
地处公园主要游览景区或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设计方案,主城区的公园均须报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审查后方能实施。
1.1.6 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方案经审查后,一般由公园组织绿化技术人员和技工负责施工,确需委托其他单位施工的,应由园林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的单位承建。1.1.7 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工程完工后,应由方案审查部门参加验收,以确保工程质量。
1.1.8 以土建为主的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辽宁省公园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1.2 植物养护管理
1.2.1 植物养护管理的总要求是:保持植物自然姿态和艺术造型,保证花卉植物正常生长,充分体现设计意图,使园林景观达到最佳状态。
1.2.2 孤植树(庭荫树):保持树冠完整,姿态优美,生长繁茂,无枯枝,无病虫害,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人活动净空高达2.2米以上。
1.2.3 行道树:生长健壮,树冠整齐,分支点达2.2米以上,无枯死树,无缺窝,无倾斜、倒伏树,基本无病虫危害。
1.2.4 风景林木(花木):做到乔灌草合理配置,定期修剪和抚育,无枯枝死树,基本无病虫害,植物长势好,开花整齐,整体景观有特色。1.2.5 整形灌木:应及时修剪,常年保持其艺术造型;一般灌木亦应保持树冠完整,树形自然美观。各类灌木均应做到不亮脚,无枯枝,无病虫枝,生长旺盛,对残缺、老化的灌木应及时更新。
1.2.6 绿篱:配置要因地制宜,与景观功能相协调。整形绿篱每年应修剪2~3次,保持整齐、美观,保持设计形状。自然式绿篱也要控制生长,及时清除徒长枝、病虫枝。各类绿篱应常年保持无枯死树、无缺窝,长势良好。
1.2.7 庭院栽植的大树桩头每年进行蟠扎整形,修剪徒长枝、病虫枝,保持其园林工艺水平。
1.2.8 竹类:应保持生长旺盛,自然美观,无倒伏,无枯桩,及时疏伐和清除老竹头。除特殊情况外,每四年疏伐一次老竹,每两年打老竹头一次;凤尾竹、小琴丝竹等小竹类,每五年翻栽一次。
1.2.9 花卉:公园主要出入口、集散广场、游览中心地区及办公室、接待室等活动场所,应视立地环境特点和要求,布置各类花卉,保持四季鲜花不断。
露地盆花摆设要整齐美观,层次分明,色彩悦目,讲究布置艺术,不露盆钵。
花坛:图案清晰美观,色彩明快,开花整齐,无缺窝,花卉栽植面积不少于花坛面积的70%,注意花卉换季更新,做到“五一”、国庆、元旦、春节鲜花开放。
花境(径):花丛要讲究配置艺术,注意植物的主副关系、层次感、色彩、季相变化,要与环境地貌相协调。1.2.10 草坪:保持青绿平整,边缘清晰,无积水,无缺株,定期修剪。根据草种的不同,留草高度保持4~10厘米。单一品种草坪无杂草。观赏草坪不准游人进入践踏。游憩草坪应定期轮流关闭养护管理,无人为践踏的道路和踩板结的地块。
1.2.11 地被植物:应选择多种矮生、耐荫、覆盖力强,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多年生植物。地被植物种植应做到不杂乱,不挡视线。
公园内除硬质地面或铺装地区外,凡可栽种植物的都应用各种地被植物覆盖,做到黄土不露天。
1.2.12 藤蔓植物:保持良好的株型姿态,定期修枝整形,不乱牵乱爬,无枯枝败叶,长势良好。公园的堡砍、墙体、建筑、构筑均应发展垂直绿化,因地制宜选择多种藤蔓植物进行覆盖。
1.2.13 古树名木:必须重点保护,制定特殊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措施,登记造册,挂牌说明,若遇灾害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严禁砍伐、移植古树名木。
1.2.14 园内所有乔木和大型灌木均应分门别类清理登记、造册存档,并在主要植物上设置植物名称、种类、产地、习性等知识介绍牌。
1.2.15不得随意砍伐、移植园内造景植物,确需砍伐、移植的,应按《辽宁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及《辽宁省城市园林绿化赔偿补偿规定》办理手续。1.3 花圃管理
1.3.1 花圃指公园从事花木生产的苗圃。各类公园均需根据其功能特点和规模,设置相应面积的花圃。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出满足公园各类花卉展出活动和花卉布置所需的花木,本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丰富多彩、逐步提高的原则,做到有计划的生产和出圃。1.3.2 花卉的品种管理:要求公园每年生产、展出的花卉种(不含品种)数量在30个以上,并选择5个以上种作为公园的特色花卉,定向培育,重点展示。
做好花卉种子收集、贮藏、登记工作,积极引进、驯化花卉新种(品种),每年至少引进一个花卉新种(品种)生产、展出。有条件的花圃可设立母体繁殖基地。优良品种应妥善管护,重要品种要挂牌编号,做好生长情况及物候期观察记录。
1.3.3 花圃要合理规划,设施保持完好。盆花摆设要行列整齐,地栽培育要起垄分床管理。花盆、肥料、残花、盆土要分类定点堆放,做到花圃场地整洁,道路通畅,生产管理有序。1.3.4 花卉生产管理要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科学制定生产计划,适时松土、除草、施肥、灌溉,及时防治病虫害。苗床土壤泥团小于2.5厘米,排水沟无污物、无阻塞,花圃内无严重病虫危害,做到圃内花木生长正常,保质保量,按时出圃。
1.3.5 有条件的花圃要设立荫棚和温室,并注意维护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1.3.6 花圃应设立工具房、保管室、值班室,妥善保管生产工具、器具、设施,保持其完好率85%以上。花圃应昼夜有人值班看守,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止花木、器材被盗损。1.3.7 花圃应建立和完善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公园应落实一名技术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填报、保管花圃的规划设计图纸,年月生产计划,花木进出圃登记表,品种登记册以及各种生产科研技术资料,统计报表等,使花圃管理科学化、规范化。1.4 盆景生产管理
1.4.1 盆景是公园的宝贵财富,是公园园林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公园要注意培养人才,收集素材,积极开展盆景生产、展出活动,有条件的公园应建立盆景园或盆景展出、养护基地。
1.4.2 生产盆景要纳入公园年度计划,盆景制作人员和生产数量可根据公园规模、特点和盆景基地大小而定。一般要求,市属公园应保证3名以上专、兼职盆景生产管理人员,年生产大、中型盆景30盆以上,区县(市)属公园应保证1名以上盆景生产管理专业人员,年生产大、中型盆景10盆以上。
1.4.3 树桩类盆景或地栽树桩要造型奇特,蟠扎工整,古朴自然,生长健壮,做到“五无”:无枯枝烂叶,无刀斧痕迹,无病虫害,无杂草,无徒长枝。
山水类盆景应构思新颖,选材精细,主景突出,布局合理,格调高雅。管护上做到“二勤”、“四无”,即勤保养、勤换水;无裂缝、无结块、无刀斧痕、无病虫害。
1.4.4 盆景基地要求做到素材丰富,设施完好,盆钵、石材、树桩、肥料等要分类定点堆放。盆景陈列规整,几架清洁、光亮,场地无垃圾杂草,整洁美观。
1.4.5 公园的盆景作品应定期在园内适当地点,如盆景展览馆、陈列馆、接待室、各类厅室等陈列展出,供游人欣赏,并积极选送参加各级盆景展览活动。有条件的公园应在本园定期举办盆景展览,以交流技艺,提高水平,发挥社会效益。
1.4.6 所有盆景(特别是市级以上获奖作品)必须拍照、登记造册,建档立帐,妥为保管和养护,不得随意拆拼处理。盆景、素材的进出要登记,要加强保卫,防止被盗、遗失。2.园容卫生
2.1 园容卫生管理的总目标
2.1.1 公园环境卫生是体现公园园容质量和园林艺术效果的根本保证,是广大群众游览休息的基本条件。公园管理者必须把环境卫生管理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坚持常抓不懈。2.1.2 公园园容卫生管理总目标是:整洁、干净、清新、优美、协调、完好,做到全园“六不见”、“八不乱”。
“六不见”:不见瓜皮果壳烟头,不见各种废弃物,不见家禽家畜,不见随地吐痰及大小便,不见水面飘浮物,不见破损设施。
“八不乱”:不乱搭乱建,不乱摆摊设点,不乱堆放建材杂物,不乱放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不乱设标牌,不乱张贴广告、标语,不乱拉绳挂物,不乱设各种不规格设施。2.2 环境卫生管理
2.2.1 园内环境要保持整洁干净,所有设施必须放置有序,各类物资均不得在游览区影响景观的地点堆放。
2.2.2 各类经营服务摊点必须按规划经公园管理部门审批定点设置,外观整洁美观。公园大门内外50米内不准设置任何摊点,园内不准设流动摊位。所有摊点必须负责其周围半径10米以内的卫生保洁。
2.2.3 大门、广场、主次干道、重点游览区或人流较多的地区每天清扫不得少于两次,其他游览区每天清扫不得少于一次。实行全日立体保洁制度,即从早上开园至晚上闭园的整个游览时间内,室内室外及所有陆地、水面、上下左右各个方位,均做到无垃圾、无卫生死角。2.2.4 清扫保洁工作实行定员定岗,责任到人的管理。各级公园均应落实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干部,负责每天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5 要特别注意园林绿地内的清洁卫生,不得将垃圾、废弃物抛置于绿地内,不准在绿地内堆放物资材料、摆设摊点或停放车辆。植物管护中修剪、清理的枝条、残花杂草等不准残留在绿地内,应及时清运至垃圾库或用土掩埋。
2.2.6 园内座椅、果皮箱、洗手池、痰盂等每天清洗一次,园灯、指示牌、沉沙井、明沟、围栏等每十天清理一次,垃圾库内的垃圾坚持每天清运出园。上述设施出现倒伏、残损及时修复或处理。
2.2.7 公园内原则上不得开设骑马、羊拉车等有损园容卫生的经营项目,确需开设的,要经公园主管部门批准,严格限制在不影响园容景观的地区,并采取妥善措施防止动物粪便乱排和臭味四溢。2.3 厕所管理
2.3.1 厕所卫生做到“五无”、“四净”。
“五无”:无蝇蛆、无淤塞、无积水、无明显臭味、无破烂设施。
“四净”:地面、蹲位、挡板净,粪槽、尿槽净,墙壁、门窗净,四周环境净。
2.3.2 厕所的水电设施必须保持完好的使用功能,化粪池要密封,并有排气管,符合技术规范。市级公园的厕所应全部建成水冲式,区县(市)公园厕所也应逐步建成水冲式或安装定时冲水器。厕所应设置洗手池。重点部位的厕所设施和管理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并设置残疾人通道和蹲位。
2.3.3 厕所每天大洗两次,粪槽、尿槽每周用去污剂清擦两次以上。2.3.4 厕所化粪池每年至少清理一次。2.4 湖、池水面管理
2.4.1 保持湖、池水面清洁,设专人每天清捞保洁,做到水面无漂浮物,无臭味,无蚊虫孳生。
2.4.2 50平方米以下水池每月换水清理一次;50-200平方米水池每半年换水清理一次;大湖应酌情在雨季前适当放水清理。严禁将各处污水、废水排入园内的湖、池、溪、河等水域,严防水质污染。
污水排放要经过处理,禁止直接向江、河、湖、池排放污水。
2.4.3 池内的喷水器,叠泉的循环水装置等,原则上每天定时开放,确因电力不足,不能每天开放的,也应保证每星期
六、日及节假日开放,并落实人员经常检查维修,保持设备完好,损坏后不能维修开放的应及时拆除或更换。2.5 后勤管理
2.5.1 后勤设施(宿舍、办公室、值班室、仓库、车库、工具房、食堂等)必须每天清扫,保持环境整洁,室内窗明几净,无蜘蛛网、无垃圾、无蚊蝇、无鼠穴,灯光设施完好。2.5.2 后勤物资要分类堆放整齐,废弃物及时清运。园内施工现场的建材物资应堆放在指定地点,并用遮掩物隔障,竣工后及时清场,恢复原貌。严禁使用绿地堆放物资材料。2.6 环境保护管理
2.6.1 公园环境保护应坚持“四不准”,即不准在园内焚烧落叶枯草,不准设置超标准的高音喇叭,不准张贴未经公园管理部门批准的广告、招牌,不准存放垃圾。公园职工要带头遵守城市园林绿地“十不准”。2.6.2 发电机房、水塔要安装隔离设施,防止噪音超标。
2.6.3 公园饮食服务设施(如饭店、酒家、茶园等),凡有条件的均应以天然气作燃料,不使用燃煤,以免造成大气污染。要设置隔油隔渣池。坚持每天清除废物和定期清渣。2.6.4 要切实做好除“四害”及防疫工作,每年应对全园进行2-4次药物喷杀、消毒,严格防止传染病蔓延。
2.6.5 在园内实施大面积喷洒农药时,需选择游人稀少的时间,切实做好游人疏散和安全防护工作,严禁将药物喷洒在游人身上。公园应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尽量避免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2.6.6 做好灭鼠、灭蝇工作,并达到灭鼠、灭蝇标准。灭鼠标准:夹日法1%以下,粉迹法5%以下。灭蝇标准:孳生蝇占5%以下。3.园林设施管理
3.1 园林设施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3.1.1 公园的园林设施是重要的人文景观,有的园林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公园管理者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维护管理好公园的园林建筑及设施。3.1.2 园林设施管理任务和目标是:维护设施完好无损,确保其艺术和历史价值,发挥其景观功能和使用功能,保持园内设施整洁、清新、美观、完好。3.2 园林建筑管理
3.2.1 园林建筑(亭、台、楼、阁、廊、榭、轩、馆、大门等)要保持外观完好,整洁美观,门窗、座椅、灯具和室内装饰物品要经常擦洗、除尘,做到无灰尘、无蛛网、无污垢、无乱刻乱划,要特别注意保护好书画、匾额、楹联、雕刻等艺术品。
3.2.2 园林建筑一般两年油漆粉刷一次,损坏要及时维修。在粉刷和维修时应注意保持园林建筑的原貌和风格,不得随意改变。
3.2.3 园内文物和名胜古迹要严格保护,保持完好无损,定期检查维修,建立说明标志。市级以上保护文物要设立保护标志。名人诗词、书画作品、艺术器皿、古玩,对外交流赠送的礼品、工艺品,有观赏品味和历史价值的几架、盆钵等应有专人负责,登记造册,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或损坏。
3.2.4 雕塑、花架、喷泉、假山、塑石、栏杆、汀步、景门、景墙等园林小品,应定期清洗和维修。需粉刷的要每年粉刷一次,保持其功能完好、清洁美观。3.3 基础设施管理
3.3.1 水电设施、管线铺设要符合水电管理部门的技术安全规范。公园应尽可能将电线、给水排水管埋入地下,并在公园地形图上明确指示线路方向。要经常对水电设施作安全检查,损坏要及时维修,园内路灯杆架、灯泡、灯罩要随时检查,发现残损要及时更换。一般要求园内的水电设施(包括路灯)从出现问题到维修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3.2 道路、平台、步级、路沿、护栏保持平整完好,损坏要及时修补,不得出现道路坑洼、步级缺损、护栏倒伏的现象。需粉刷的围栏至少每年粉刷一次。
3.3.3 金属设施(铁门窗、铁围栏、花栏及其他金属装饰构件)应每年除锈,油漆一次,发现锈蚀、残损应及时修补更换。3.3.4 公园必须在大门内外,道路交叉口和其他显著位置设立导游图、公共信息标志、游览须知、景点指示牌和“园林绿化管理十不准”宣传牌、科普教育和环卫知识教育宣传栏等设施。上述设施要求设计新颖,制作坚固,字迹工整,图文规范。切不可在树上临时钉挂。公园应严格控制商业性广告的设置,确需设置的,应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并设置在不影响景观、不破坏环境的非主要游览区。
一般情况下,导游图、“游园须知”三年翻新一次,景点指示牌、宣传牌每年翻新一次,科普宣传栏应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一年粉刷一次。
3.3.5 园内应适当设置座椅、洗手池、果皮箱。根据游人分布状况,一般每公顷设座椅20-100位。果皮箱一般间距50-80米一个。洗手池设于餐、饮、儿童设施附近。3.4 机械设施管理
3.4.1 园内机械设施要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安全标准,外观整洁。
3.4.2 运输车辆要有专人管理,按有关规定实施保养,不准带故障行驶。所有机械和机动车辆必须停在指定地点,不得在园内乱停乱放,假节日或游人高峰期未经公园管理部门允许,任何车辆不得在园内行驶。
3.4.3 自行车、摩托车一律不准在公园内行驶,公园职工应带头遵守,运输用脚踏三轮车,不要在游人高峰期入园行驶。残疾人乘坐的电动轮椅须经公园管理部门同意,在有人保护的情况下方能入园。
3.4.4 各种园林机具(如剪草机、修剪机、拖拉机、喷雾器等)要有专人负责保养,使用人员须经过学习培训,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使用证书后方可使用运行。3.4.5 所有机械设施使用人员均须定期进行安全学习,加强安全知识教育,保证机械设施安全运行。4.文化活动管理
4.1 文化活动管理的总要求
4.1.1 公园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是向广大群众进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场所。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展出活动,发挥公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公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4.1.2 公园文化娱乐活动管理的总要求是:健康有益,安全规范,丰富多彩,突出特色。4.2 游乐活动管理
4.2.1 公园娱乐场(游乐园、儿童乐园等)的设置,必须遵循总体规划,凡总体规划未考虑设置的,不得擅自任意设置;按总体规划设置的,应合理布置,控制项目和容量,不得随意变更或扩大场地,游乐场和儿童活动区以外不要设置游乐设施。
4.2.2 公园游乐园(场)要严格贯彻执行《辽宁省游乐园管理办法》,到有关部门办理选址、质检和登记手续。
4.2.3 每台游艺机都应制定安全运行操作规程和科学合理的操作程序以及应急处理方法。4.2.4 游乐场(点)配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均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4.2.5 游乐场应根据每种机械的性能和特点,设置必要的“游客须知”及有关标志,使游客能自觉遵守,正确使用,安全操作,必要时工作人员应实施现场指挥和帮助。4.2.6 游乐场应设立技术档案积累资料(包括每台机械的生产单位、出厂日期、有关技术参数和检验合格证、运行日志、故障情况处理意见等)。4.3 展出活动管理
4.3.1 公园应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客观条件,组织多种形式、富有特色、健康有益的展出活动(如花展、盆景展、灯展、书画展、影展、动物展、科普知识展等),以丰富公园的活动内容。
4.3.2 所有展出活动,均不得破坏园容原貌、损毁植物景观,造成环境污染,影响游人安全。
4.3.3 严禁在公园内搞低级庸俗、黄色下流、封建迷信的展出活动,以及与公园性质、功能不相符合的商贸展销活动。
4.3.4 凡在公园举办大型展出活动,均须考虑公园的容量和承受能力,拟定详细的展出计划和方案,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办法,采取保护植物景观的严密措施,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4.3.5 各种展出活动均应做到布置精细、格调高雅、图文规范、场地整洁。展览广告、标示牌、横幅、标语应经公园管理部门批准设在指定位置,不得在树上悬挂或张贴,不得有碍观瞻。
4.4 文娱演出活动的管理
4.4.1 有条件的公园应积极组织节假日、纪念日或经常性的文娱演出活动,演出内容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益,讲究艺术性、娱乐性。4.4.2 禁止在公园举办低级、庸俗、淫秽、下流、色情、恐怖和有损人格及人身安全的娱乐演出活动。
4.4.3 文娱演出活动一般应在园内的剧场、戏院、舞厅等场所举办,要保证活动场所的设施完善和游人安全,严格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露天举办的大型文娱演出活动要注意游人的疏散安全,防止噪声超标,要采取安全措施保护园林绿化和园内设施不遭破坏。5.经营服务管理
5.1 经营服务的总要求:文明、热情、周到、优质,让游客满意。
5.2 按照中国公园协会制定的《公园经营服务管理规范》,结合公园实际,制定各项服务项目的管理规章制度。5.3 服务岗位基本要求
5.3.1 有岗位责任制及服务规范张贴。5.3.2 有服务时间及价目表。
5.3.3 经营网点使用统一标签,一货一签,明码标价。5.3.4 不出售假冒伪劣和无“三期”标志的商品。5.3.5 不出售“回笼票”,不私收现金。5.3.6 有合法的卫生许可证。5.3.7 公布举报电话。
5.3.8 负责搞好门前“三包”(包秩序、卫生、绿化)。5.4 在岗人员行为要求
5.4.1 佩证上岗,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不赤背袒胸,不穿拖鞋上班。5.4.2 礼貌待客,态度和蔼,使用文明用语,禁用服务忌语。
5.4.3 做到“五不”,即不擅离岗位,不串岗聊天,不办私事,不赌博,不酒后红脸上班。5.4.4 不与游客发生争吵,不出手殴打游客。5.4.5 现金收付,唱收唱付,不出差错。5.4.6 提前做好上岗准备。
第二篇:公园管理规范
《公园管理条例》
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处 2013年11月01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公园建设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公园管理 园容和游园管理安全管理 法律责任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公园的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公园管理人员的素质规范本县公园的整体规划、有序建设,促进公园事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以及《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结合本县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公园是指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普、文化及健身等活动,有相应的设施和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和公共场所。
第三条 本县市政区域内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保护适用本规定。第四条 县市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县公园管理工作。
县(区)人民政府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园管理工作。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公园有关管理工作。
法律、法规规定和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由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公园,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进行公园管理工作。
各公园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公园的建设、养护和管理。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园或者以捐赠、资助等方式参与公园建设。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劝阻、举报。
第二章 公园建设
第七条 县市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县发展与改革、规划、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县公园发展规划,经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平衡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公园应当符合本县公园发展规划。公园的绿化用地比例应当不少于陆地面积65%。本规定实施前已建成公园的绿化用地比例未达到该标准的,不得新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
第九条 依法确定为公园的土地和规划确定的公园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不符合公园规划要求的驻园单位应当迁出。不能搬迁的,应当遵守本规定,不得破坏公园景观及各类设施,不得影响游人游览安全,不得擅自在公园内进行任何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第十条 公园的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园林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公园设计规范》,并报市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公园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的,应当在调整后30日内将方案报市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公园的建设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等级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新建、改建、扩建公园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公园内的各类设施应当按照《公园设计规范》设置,并与公园功能相适应,与公园景观相协调。公园的配套服务设施应当统一规划,控制规模,按照公园设计方案设置。其中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按照环保要求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第十三条 严格控制公园周边影响公园景观的建设项目。具体的控制范围和要求由市规划、园林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需在已投入使用的公园内进行工程施工的,应当征得公园管理机构同意,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施工。
市政公用工程、供电供水管线施工等涉及公园用地的,应当采取避让措施。确需穿越公园或者占用公园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征求公园管理机构意见,并按规定到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临时占用城市绿化用地等审批手续后方可进行施工。
第十五条 在公园内进行工程施工的,不得破坏公园景观及各类设施,不得影响游人游览安全。
第十六条 公园内水、电、燃气等市政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应当隐蔽埋设,不得破坏公园景观,不得影响树木的生长,不得危及游人人身及财产安全。不符合前述规定设置的,应当予以改建。
第十七条 新建公园投入使用后60日内,建设单位应当到市、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公园登记备案。改建、扩建公园及其他改变公园登记内容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市、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三章 公园管理
第十八条 公园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科学、艺术地配置建筑、水体、山石、树木花草和游憩设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市容,为公众提供优美舒适的游览、休息园地和文化活动场所,热情周到地为游人服务,向游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第十九条 园林植物管理 1.1 植物景观管理
1.1.1植物景观是公园的主体和基本内容,公园管理者应当把植物景观管理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绿地率应保持在70%以上。
1.1.2 植物景观管理的总的要求是:按照公园总体规划和植物配置设计,实施植物的栽培、调整和管护,达到并保持规划设计的景观效果。创造一个花木繁茂、景色优美、环境舒适、意境深邃的园林艺术境域。
1.1.3 已建成定型的植物景观和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景点、景区,应严格保护,加强管理,不得擅自改变。
1.1.4 尚未建成或景观质量不高的景点、景区,应适时进行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但调整改造须遵循事先制定设计方案,经审查后实施。
1.1.5 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设计方案按下列程序报审: 区县管理的,由公园组织方案设计,报区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查。
地处公园主要游览景区或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设计方案,主城区的公园均须报县园林事业管理局审查后方能实施。
1.1.6 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方案经审查后,一般由公园组织绿化技术人员和技工负责施工,确需委托其他单位施工的,应由园林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的单位承建。
1.1.7 植物景观调整和景点改造工程完工后,应由方案审查部门参加验收,以确保工程质量。1.1.8 以土建为主的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河南省公园管理条例》
1.2 植物养护管理
1.2.1 植物养护管理的总要求是:保持植物自然姿态和艺术造型,保证花卉植物正常生长,充分体现设计意图,使园林景观达到最佳状态。
1.2.2 孤植树(庭荫树):保持树冠完整,姿态优美,生长繁茂,无枯枝,无病虫害,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人活动净空高达2.2米以上。
1.2.3 行道树:生长健壮,树冠整齐,分支点达2.2米以上,无枯死树,无缺窝,无倾斜、倒伏树,基本无病虫危害。1.2.4 风景林木(花木):做到乔灌草合理配置,定期修剪和抚育,无枯枝死树,基本无病虫害,植物长势好,开花整齐,整体景观有特色。
1.2.5 整形灌木:应及时修剪,常年保持其艺术造型;一般灌木亦应保持树冠完整,树形自然美观。各类灌木均应做到不亮脚,无枯枝,无病虫枝,生长旺盛,对残缺、老化的灌木应及时更新。
1.2.6 绿篱:配置要因地制宜,与景观功能相协调。整形绿篱每年应修剪2~3次,保持整齐、美观,保持设计形状。自然式绿篱也要控制生长,及时清除徒长枝、病虫枝。各类绿篱应常年保持无枯死树、无缺窝,长势良好。1.2.7 庭院栽植的大树桩头每年进行蟠扎整形,修剪徒长枝、病虫枝,保持其园林工艺水平。1.2.8 竹类:应保持生长旺盛,自然美观,无倒伏,无枯桩,及时疏伐和清除老竹头。除特殊情况外,每四年疏伐一次老竹,每两年打老竹头一次;凤尾竹、小琴丝竹等小竹类,每五年翻栽一次。
1.2.9 花卉:公园主要出入口、集散广场、游览中心地区及办公室、接待室等活动场所,应视立地环境特点和要求,布置各类花卉,保持四季鲜花不断。
露地盆花摆设要整齐美观,层次分明,色彩悦目,讲究布置艺术,不露盆钵。
花坛:图案清晰美观,色彩明快,开花整齐,无缺窝,花卉栽植面积不少于花坛面积的70%,注意花卉换季更新,做到“五一”、国庆、元旦、春节鲜花开放。
花境(径):花丛要讲究配置艺术,注意植物的主副关系、层次感、色彩、季相变化,要与环境地貌相协调。
1.2.10 草坪:保持青绿平整,边缘清晰,无积水,无缺株,定期修剪。根据草种的不同,留草高度保持4~10厘米。单一品种草坪无杂草。观赏草坪不准游人进入践踏。游憩草坪应定期轮流关闭养护管理,无人为践踏的道路和踩板结的地块。1.2.11 地被植物:应选择多种矮生、耐荫、覆盖力强,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多年生植物。地被植物种植应做到不杂乱,不挡视线。
公园内除硬质地面或铺装地区外,凡可栽种植物的都应用各种地被植物覆盖,做到黄土不露天。
1.2.12 藤蔓植物:保持良好的株型姿态,定期修枝整形,不乱牵乱爬,无枯枝败叶,长势良好。公园的堡砍、墙体、建筑、构筑均应发展垂直绿化,因地制宜选择多种藤蔓植物进行覆盖。
1.2.13 古树名木:必须重点保护,制定特殊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措施,登记造册,挂牌说明,若遇灾害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严禁砍伐、移植古树名木。
1.2.14 园内所有乔木和大型灌木均应分门别类清理登记、造册存档,并在主要植物上设置植物名称、种类、产地、习性等知识介绍牌。
1.2.15不得随意砍伐、移植园内造景植物,确需砍伐、移植的,应按《河南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办理手续。
1.3 花圃管理
1.3.1 花圃指公园从事花木生产的苗圃。各类公园均需根据其功能特点和规模,设置相应面积的花圃。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出满足公园各类花卉展出活动和花卉布置所需的花木,本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丰富多彩、逐步提高的原则,做到有计划的生产和出圃。
1.3.2 花卉的品种管理:要求公园每年生产、展出的花卉种(不含品种)数量在30个以上,并选择5个以上种作为公园的特色花卉,定向培育,重点展示。
做好花卉种子收集、贮藏、登记工作,积极引进、驯化花卉新种(品种),每年至少引进一个花卉新种(品种)生产、展出。有条件的花圃可设立母体繁殖基地。
优良品种应妥善管护,重要品种要挂牌编号,做好生长情况及物候期观察记录。1.3.3 花圃要合理规划,设施保持完好。盆花摆设要行列整齐,地栽培育要起垄分床管理。花盆、肥料、残花、盆土要分类定点堆放,做到花圃场地整洁,道路通畅,生产管理有序。
1.3.4 花卉生产管理要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科学制定生产计划,适时松土、除草、施肥、灌溉,及时防治病虫害。苗床土壤泥团小于2.5厘米,排水沟无污物、无阻塞,花圃内无严重病虫危害,做到圃内花木生长正常,保质保量,按时出圃。
1.3.5 有条件的花圃要设立荫棚和温室,并注意维护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1.3.6 花圃应设立工具房、保管室、值班室,妥善保管生产工具、器具、设施,保持其完好率85%以上。花圃应昼夜有人值班看守,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止花木、器材被盗损。
1.3.7 花圃应建立和完善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公园应落实一名技术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填报、保管花圃的规划设计图纸,年月生产计划,花木进出圃登记表,品种登记册以及各种生产科研技术资料,统计报表等,使花圃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1.4 盆景生产管理
1.4.1 盆景是公园的宝贵财富,是公园园林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公园要注意培养人才,收集素材,积极开展盆景生产、展出活动,有条件的公园应建立盆景园或盆景展出、养护基地。
1.4.2 生产盆景要纳入公园计划,盆景制作人员和生产数量可根据公园规模、特点和盆景基地大小而定。一般要求,市属公园应保证3名以上专、兼职盆景生产管理人员,年生产大、中型盆景30盆以上,区县(市)属公园应保证1名以上盆景生产管理专业人员,年生产大、中型盆景10盆以上。
1.4.3 树桩类盆景或地栽树桩要造型奇特,蟠扎工整,古朴自然,生长健壮,做到“五无”:无枯枝烂叶,无刀斧痕迹,无病虫害,无杂草,无徒长枝。
山水类盆景应构思新颖,选材精细,主景突出,布局合理,格调高雅。管护上做到“二勤”、“四无”,即勤保养、勤换水;无裂缝、无结块、无刀斧痕、无病虫害。
1.4.4 盆景基地要求做到素材丰富,设施完好,盆钵、石材、树桩、肥料等要分类定点堆放。盆景陈列规整,几架清洁、光亮,场地无垃圾杂草,整洁美观。
1.4.5 公园的盆景作品应定期在园内适当地点,如盆景展览馆、陈列馆、接待室、各类厅室等陈列展出,供游人欣赏,并积极选送参加各级盆景展览活动。有条件的公园应在本园定期举办盆景展览,以交流技艺,提高水平,发挥社会效益。1.4.6 所有盆景(特别是市级以上获奖作品)必须拍照、登记造册,建档立帐,妥为保管和养护,不得随意拆拼处理。盆景、素材的进出要登记,要加强保卫,防止被盗、遗失。
第二十条 园林卫生管理
2.1 园林卫生管理的总目标
2.1.1 公园环境卫生是体现公园园容质量和园林艺术效果的根本保证,是广大群众游览休息的基本条件。公园管理者必须把环境卫生管理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坚持常抓不懈。
2.1.2 公园园容卫生管理总目标是:整洁、干净、清新、优美、协调、完好,做到全园“六不见”、“八不乱”。“六不见”:不见瓜皮果壳烟头,不见各种废弃物,不见家禽家畜,不见随地吐痰及大小便,不见水面飘浮物,不见破损设施。“八不乱”:不乱搭乱建,不乱摆摊设点,不乱堆放建材杂物,不乱放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不乱设标牌,不乱张贴广告、标语,不乱拉绳挂物,不乱设各种不规格设施。
2.2 环境卫生管理
2.2.1 园内环境要保持整洁干净,所有设施必须放置有序,各类物资均不得在游览区影响景观的地点堆放。
2.2.2 各类经营服务摊点必须按规划经公园管理部门审批定点设置,外观整洁美观。公园大门内外50米内不准设置任何摊点,园内不准设流动摊位。所有摊点必须负责其周围半径10米以内的卫生保洁。
2.2.3 大门、广场、主次干道、重点游览区或人流较多的地区每天清扫不得少于两次,其他游览区每天清扫不得少于一次。实行全日立体保洁制度,即从早上开园至晚上闭园的整个游览时间内,室内室外及所有陆地、水面、上下左右各个方位,均做到无垃圾、无卫生死角。
2.2.4 清扫保洁工作实行定员定岗,责任到人的管理。各级公园均应落实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干部,负责每天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5 要特别注意园林绿地内的清洁卫生,不得将垃圾、废弃物抛置于绿地内,不准在绿地内堆放物资材料、摆设摊点或停放车辆。植物管护中修剪、清理的枝条、残花杂草等不准残留在绿地内,应及时清运至垃圾库或用土掩埋。2.2.6 园内座椅、果皮箱、洗手池、痰盂等每天清洗一次,园灯、指示牌、沉沙井、明沟、围栏等每十天清理一次,垃圾库内的垃圾坚持每天清运出园。上述设施出现倒伏、残损及时修复或处理。
2.2.7 公园内原则上不得开设骑马、羊拉车等有损园容卫生的经营项目,确需开设的,要经公园主管部门批准,严格限制在不影响园容景观的地区,并采取妥善措施防止动物粪便乱排和臭味四溢。2.3 厕所管理
2.3.1 厕所卫生做到“五无”、“四净”。
“五无”:无蝇蛆、无淤塞、无积水、无明显臭味、无破烂设施。
“四净”:地面、蹲位、挡板净,粪槽、尿槽净,墙壁、门窗净,四周环境净。
2.3.2 厕所的水电设施必须保持完好的使用功能,化粪池要密封,并有排气管,符合技术规范。市级公园的厕所应全部建成水冲式,区县(市)公园厕所也应逐步建成水冲式或安装定时冲水器。厕所应设置洗手池。重点部位的厕所设施和管理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并设置残疾人通道和蹲位。
2.3.3 厕所每天大洗两次,粪槽、尿槽每周用去污剂清擦两次以上。2.3.4 厕所化粪池每年至少清理一次。
2.4 湖、池水面管理
2.4.1 保持湖、池水面清洁,设专人每天清捞保洁,做到水面无漂浮物,无臭味,无蚊虫孳生。
2.4.2 50平方米以下水池每月换水清理一次;50-200平方米水池每半年换水清理一次;大湖应酌情在雨季前适当放水清理。严禁将各处污水、废水排入园内的湖、池、溪、河等水域,严防水质污染。污水排放要经过处理,禁止直接向江、河、湖、池排放污水。2.4.3 池内的喷水器,叠泉的循环水装置等,原则上每天定时开放,确因电力不足,不能每天开放的,也应保证每星期
六、日及节假日开放,并落实人员经常检查维修,保持设备完好,损坏后不能维修开放的应及时拆除或更换。
2.5 后勤管理
2.5.1 后勤设施(宿舍、办公室、值班室、仓库、车库、工具房、食堂等)必须每天清扫,保持环境整洁,室内窗明几净,无蜘蛛网、无垃圾、无蚊蝇、无鼠穴,灯光设施完好。
2.5.2 后勤物资要分类堆放整齐,废弃物及时清运。园内施工现场的建材物资应堆放在指定地点,并用遮掩物隔障,竣工后及时清场,恢复原貌。严禁使用绿地堆放物资材料。
2.6 环境保护管理
2.6.1 公园环境保护应坚持“四不准”,即不准在园内焚烧落叶枯草,不准设置超标准的高音喇叭,不准张贴未经公园管理部门批准的广告、招牌,不准存放垃圾。公园职工要带头遵守城市园林绿地“十不准”。
2.6.2 发电机房、水塔要安装隔离设施,防止噪音超标。
2.6.3 公园饮食服务设施(如饭店、酒家、茶园等),凡有条件的均应以天然气作燃料,不使用燃煤,以免造成大气污染。要设置隔油隔渣池。坚持每天清除废物和定期清渣。
2.6.4 要切实做好除“四害”及防疫工作,每年应对全园进行2-4次药物喷杀、消毒,严格防止传染病蔓延。2.6.5 在园内实施大面积喷洒农药时,需选择游人稀少的时间,切实做好游人疏散和安全防护工作,严禁将药物喷洒在游人身上。公园应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尽量避免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2.6.6 做好灭鼠、灭蝇工作,并达到灭鼠、灭蝇标准。灭鼠标准:夹日法1%以下,粉迹法5%以下。灭蝇标准:孳生蝇占5%以下。
第二十一条 园林设施管理
3.1 园林设施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3.1.1 公园的园林设施是重要的人文景观,有的园林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公园管理者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维护管理好公园的园林建筑及设施。
3.1.2 园林设施管理任务和目标是:维护设施完好无损,确保其艺术和历史价值,发挥其景观功能和使用功能,保持园内设施整洁、清新、美观、完好。
3.2 园林建筑管理
3.2.1 园林建筑(亭、台、楼、阁、廊、榭、轩、馆、大门等)要保持外观完好,整洁美观,门窗、座椅、灯具和室内装饰物品要经常擦洗、除尘,做到无灰尘、无蛛网、无污垢、无乱刻乱划,要特别注意保护好书画、匾额、楹联、雕刻等艺术品。
3.2.2 园林建筑一般两年油漆粉刷一次,损坏要及时维修。在粉刷和维修时应注意保持园林建筑的原貌和风格,不得随意改变。3.2.3 园内文物和名胜古迹要严格保护,保持完好无损,定期检查维修,建立说明标志。市级以上保护文物要设立保护标志。名人诗词、书画作品、艺术器皿、古玩,对外交流赠送的礼品、工艺品,有观赏品味和历史价值的几架、盆钵等应有专人负责,登记造册,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或损坏。
3.2.4 雕塑、花架、喷泉、假山、塑石、栏杆、汀步、景门、景墙等园林小品,应定期清洗和维修。需粉刷的要每年粉刷一次,保持其功能完好、清洁美观。
3.3 基础设施管理
3.3.1 水电设施、管线铺设要符合水电管理部门的技术安全规范。公园应尽可能将电线、给水排水管埋入地下,并在公园地形图上明确指示线路方向。要经常对水电设施作安全检查,损坏要及时维修,园内路灯杆架、灯泡、灯罩要随时检查,发现残损要及时更换。一般要求园内的水电设施(包括路灯)从出现问题到维修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3.2 道路、平台、步级、路沿、护栏保持平整完好,损坏要及时修补,不得出现道路坑洼、步级缺损、护栏倒伏的现象。需粉刷的围栏至少每年粉刷一次。
3.3.3 金属设施(铁门窗、铁围栏、花栏及其他金属装饰构件)应每年除锈,油漆一次,发现锈蚀、残损应及时修补更换。
3.3.4 公园必须在大门内外,道路交叉口和其他显著位置设立导游图、公共信息标志、游览须知、景点指示牌和“园林绿化管理十不准”宣传牌、科普教育和环卫知识教育宣传栏等设施。上述设施要求设计新颖,制作坚固,字迹工整,图文规范。切不可在树上临时钉挂。
公园应严格控制商业性广告的设置,确需设置的,应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并设置在不影响景观、不破坏环境的非主要游览区。
一般情况下,导游图、“游园须知”三年翻新一次,景点指示牌、宣传牌每年翻新一次,科普宣传栏应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一年粉刷一次。
3.3.5 园内应适当设置座椅、洗手池、果皮箱。根据游人分布状况,一般每公顷设座椅20-100位。果皮箱一般间距50-80米一个。洗手池设于餐、饮、儿童设施附近。
3.4 机械设施管理
3.4.1 园内机械设施要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安全标准,外观整洁。
3.4.2 运输车辆要有专人管理,按有关规定实施保养,不准带故障行驶。所有机械和机动车辆必须停在指定地点,不得在园内乱停乱放,假节日或游人高峰期未经公园管理部门允许,任何车辆不得在园内行驶。
3.4.3 自行车、摩托车一律不准在公园内行驶,公园职工应带头遵守,运输用脚踏三轮车,不要在游人高峰期入园行驶。残疾人乘坐的电动轮椅须经公园管理部门同意,在有人保护的情况下方能入园。
3.4.4 各种园林机具(如剪草机、修剪机、拖拉机、喷雾器等)要有专人负责保养,使用人员须经过学习培训,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使用证书后方可使用运行。
3.4.5 所有机械设施使用人员均须定期进行安全学习,加强安全知识教育,保证机械设施安全运行。第二十二条 文化活动管理 4.1 文化活动管理的总要求 4.1.1 公园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是向广大群众进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场所。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展出活动,发挥公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公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4.1.2 公园文化娱乐活动管理的总要求是:健康有益,安全规范,丰富多彩,突出特色。
4.2 游乐活动管理
4.2.1 公园娱乐场(游乐园、水上乐园、儿童乐园等)的设置,必须遵循总体规划,凡总体规划未考虑设置的,不得擅自任意设置;按总体规划设置的,应合理布置,控制项目和容量,不得随意变更或扩大场地,游乐场和儿童活动区以外不要设置游乐设施。
4.2.2 公园游乐园(场)要严格贯彻执行《河南省游乐园管理办法》,到有关部门办理选址、质检和登记手续。4.2.3 每台游艺机都应制定安全运行操作规程和科学合理的操作程序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4.2.4 游乐场(点)配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均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4.2.5 游乐场应根据每种机械的性能和特点,设置必要的“游客须知”及有关标志,使游客能自觉遵守,正确使用,安全操作,必要时工作人员应实施现场指挥和帮助。
4.2.6 游乐场应设立技术档案积累资料(包括每台机械的生产单位、出厂日期、有关技术参数和检验合格证、运行日志、故障情况处理意见等)。
4.3 展出活动管理
4.3.1 公园应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客观条件,组织多种形式、富有特色、健康有益的展出活动(如花展、盆景展、灯展、书画展、影展、动物展、科普知识展等),以丰富公园的活动内容。
4.3.2 所有展出活动,均不得破坏园容原貌、损毁植物景观,造成环境污染,影响游人安全。
4.3.3 严禁在公园内搞低级庸俗、黄色下流、封建迷信的展出活动,以及与公园性质、功能不相符合的商贸展销活动。4.3.4 凡在公园举办大型展出活动,均须考虑公园的容量和承受能力,拟定详细的展出计划和方案,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办法,采取保护植物景观的严密措施,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4.3.5 各种展出活动均应做到布置精细、格调高雅、图文规范、场地整洁。展览广告、标示牌、横幅、标语应经公园管理部门批准设在指定位置,不得在树上悬挂或张贴,不得有碍观瞻。
4.4 文娱演出活动的管理
4.4.1 有条件的公园应积极组织节假日、纪念日或经常性的文娱演出活动,演出内容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益,讲究艺术性、娱乐性。
4.4.2 禁止在公园举办低级、庸俗、淫秽、下流、色情、恐怖和有损人格及人身安全的娱乐演出活动。
4.4.3 文娱演出活动一般应在园内的剧场、戏院、舞厅等场所举办,要保证活动场所的设施完善和游人安全,严格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露天举办的大型文娱演出活动要注意游人的疏散安全,防止噪声超标,要采取安全措施保护园林绿化和园内设施不遭破坏。第二十三条 经营服务管理
5.1 经营服务的总要求:文明、热情、周到、优质,让游客满意。
5.2 按照中国公园协会制定的《公园经营服务管理规范》,结合公园实际,制定各项服务项目的管理规章制度。5.3 服务岗位基本要求
5.3.1 有岗位责任制及服务规范张贴。5.3.2 有服务时间及价目表。
5.3.3 经营网点使用统一标签,一货一签,明码标价。5.3.4 不出售假冒伪劣和无“三期”标志的商品。5.3.5 不出售“回笼票”,不私收现金。5.3.6 有合法的卫生许可证。5.3.7 公布举报电话。
5.3.8 负责搞好门前“三包”(包秩序、卫生、绿化)。
5.4 在岗人员行为要求
5.4.1 佩证上岗,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不赤背袒胸,不穿拖鞋上班。5.4.2 礼貌待客,态度和蔼,使用文明用语,禁用服务忌语。
5.4.3 做到“五不”,即不擅离岗位,不串岗聊天,不办私事,不赌博,不酒后红脸上班。5.4.4 不与游客发生争吵,不出手殴打游客。5.4.5 现金收付,唱收唱付,不出差错。5.4.6 提前做好上岗准备。
3第三章 园容和游园管理
第二十四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据公园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进行公园的各项建设;
(二)建立健全公园管理的各项制度;
(三)负责公园设施的建设、维护与管理;
(四)负责公园园容管理和保护;
(五)负责游园管理;
(六)加强安全管理;
(七)本规定及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五条 公园应当每日按时开放,开放时间应当公示。因故不能开放的,应当提前公示。第二十六条 游人进入收费公园应当按规定购买门票,不得逃票和使用假票。
第二十七条 公园的收费标准及优惠办法应当公示。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儿童、学生进入收费公园,凭身份证明可免购门票或享受购买门票的优惠。具体优惠办法由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制定。
第二十八条 公园门票、公园游园项目以及参观点内交通客运的价格,经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因公园增加游园项目、游园项目内容或其他原因,需要提高公园门票价格的,由公园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市价格主管部门核定。公园内举办活动确需实行收费或提高公园门票价格的,应向价格行政主管部门申报临时活动门票价格。按规定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公园,其门票和公园游园项目、参观点内交通客运的价格,由经营者自主定价。
第二十九条 公园园容应当整洁、美观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绿化植被长势良好;
(二)建(构)筑物及园内各类设施、标牌外观完好、符合规范;
(三)水体清洁,符合观赏标准;
(四)古树、名木、文物、古迹保护完好;
(五)无外露垃圾,无污物,无痰迹及烟头等杂物。
第三十条 公园的各类标牌的文字图形应当规范,标牌内容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中外文对照标识。
公园入口处明显位置应当设置游园示意图、公园简介、游园须知;殿堂、展室入口处应当设置简介;主要路口应当设置指示标牌;危险地带应当设置警示标牌;非游泳区、防火区、禁烟区应当设置明显的禁止标志。
第三十一条 除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使用的手摇、手推轮椅车和儿童车外,其他车辆未经公园管理机构允许不得进入公园。
第三十二条 在公园内开展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等各类活动的,应当征得公园管理机构同意。按规定需报其他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活动的,活动组织者或经营者应当办理相关手续。单位应及时清除垃圾等各类废弃物;活动结束后,举办单位应当及时清理场地,拆除临时设施,将公园景观、绿地及各类设施恢复原状。对公园树木、草坪、设施造成损坏的,应当给予赔偿。
公园管理机构不得批准在公园规划确定的区域或设施外从事商业性文化、体育、娱乐、服务等各类活动。经批准在公园内从事商业性文化、体育、娱乐、服务及其他经营的,经营者应接受公园管理机构的检查、监督,遵守公园管理的规定,不得擅自扩大经营面积、搭建经营设施,不得占用绿地、道路从事经营。在公园内游人自发组织的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应当服从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三十三条 在公园内各类活动产生的声音的音量不得超过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噪声标准。第三十四条 公园内不得设置影响公园景观的商业广告。
第三十五条 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公园内供游客游览、休憩的亭、廊、榭、阁等园林设施的用途。第三十六条 进入公园的游人应当文明游园、爱护公物、爱护环境,不得影响和妨碍他人游览、休憩。第三十七条 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建(构)筑物、自然景物及各类设施上攀爬、涂写、刻划、张贴,但公园管理机构划定专门用于上述用途的除外;
(二)随意堆放物料,在树上、绿篱上吊挂、晾晒物品;
(三)在指定的体育运动场所以外的区域拉网打球、踢球,开展旱冰、滑板等体育活动;
(四)翻越围墙、栏杆、绿篱;
(五)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果核)、烟头、口香糖等废弃物;
(六)携带犬类等宠物;
(七)在禁火区吸烟、使用明火;
(八)在非游泳区游泳;
(九)强行向游客兜售物品,影响公园秩序;
(十)采挖植物,攀折花木,损毁草坪、树木;
(十一)焚烧垃圾及其他杂物;
(十二)捕捞、捕捉动物,恐吓、投打、伤害动物或者在非投喂区投喂动物;
(十四)随意倾倒杂物、垃圾、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污水等废弃物;
(十五)其他损害公园绿化及设施、影响园容和游览秩序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未经公园管理机构许可,不得在公园内营火、烧烤、垂钓、宿营。
4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三十九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公园开放时遇有紧急情况或者突发事件,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向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四十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将公园可接纳的游人容量予以公示。当游人超过设计容量时,公园管理机构应当采取限制游人入园等有效措施。
第四十一条 在公园内举办大型活动的,活动组织者应当按规定报经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审查。活动组织者应当制订活动安全工作方案,活动设备、设施、作业人员应当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四十二条 公园内的各类设备、设施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质量和安全检验,并定期检查维护,保持完好、安全、有效。
第四十三条 公园内的游乐项目应当按规定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方能运营。各类游乐项目必须在入口处向游人公示安全须知。游乐项目经营者应当定期对游乐设施进行安全运行检查及检测、维修保养。水上游乐项目应当配备完备的救生设施。
第四十四条 游乐设施的操作人员,必须经业务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每次运行游乐设施前,操作人员应当对乘坐人的安全防护措施加以检查确认,设施运行时应当注意游客动态,及时制止游客的不安全行为。游客在使用公园游乐设施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保护规范,服从管理人员的疏导。
第四十五条 公园内的道路应当符合通行标准,并按有关规范设置交通标志,保障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经允许进入公园的车辆,应按限定的速度在指定的路线行驶、在指定的地点停放。
公园内的作业车辆运行应尽可能避开游客多的时间和路径,无法避让时,应注意疏导游人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四十六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防风、防雷、防火等安全工作。公园内应当合理设置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5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给予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公园绿化用地面积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按与标准面积的差额处以应交纳绿地建设补偿费的2倍至3倍罚款。
(二)违反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四款规定,擅自在公园内从事商业经营和娱乐服务活动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擅自扩大经营面积、搭建经营设施或者占用绿地、道路经营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三十七条第(十四)项规定,向公园内倾倒杂物、垃圾、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污水等废弃物的,处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以下规定的,由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公园管理机构给予以下处罚:
(一)违反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车辆未经允许进入公园或经允许进入公园后不按指定路线行驶和不按指定地点停放的,对非机动车辆处以2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机动车辆处以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三十七条第(一)、(二)项规定,在建(构)筑物、各类设施和树木上攀爬、涂写、刻划、张贴,随意堆放物料,在树上、绿篱上吊挂、晾晒物品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处1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违反第三十七条第(三)、(四)、(五)、(六)、(七)、(八)、(九)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在指定的体育运动场所以外的区域拉网打球、踢球,开展旱冰、滑板等体育活动;翻越围墙、栏杆、绿篱;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果核)、烟头、口香糖等废弃物;携带犬类等宠物;在禁火区吸烟、使用明火;在非游泳区游泳;在公园内向游人强行兜售物品;擅自在公园内营火、烧烤、垂钓、宿营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处2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第三十七条第(十)、(十一)、(十二)项规定,采挖植物,攀折花木,损毁草坪、树木;焚烧垃圾及其他杂物;捕捞、捕捉动物,恐吓、投打、伤害动物或者在非投喂区投喂动物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第四十九条 对其他影响园容和游览秩序的行为,由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公园管理机构责令违法行为人改正。
第五十条 违反第三十二条第(三)款、三十四条规定,公园管理机构批准在规划确定的区域或设施外从事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等各类活动的,市、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第三十七条第(十三)项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危险品的,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五十二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按本规定履行相应的职责,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拒不依法履行的,由所在单位、上级行政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相应的处分;给游客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6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县市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北京市中心公园服务管理规范(试行)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公园服务管理规范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1.1 为进一步提高市属公园管理和服务水平,规范各公园服务管理机构的服务行为,加强对市属公园服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据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市属公园。公园内所有为游客服务的一线岗位均应按此规范执行;其他各工种应树立服务意识,参照本规范执行。
1.3公园服务管理应以世界眼光、一流标准为目标,其管理和服务水平应当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实现“四个服务”①、“三个面向”②的要求相适应。
1.4 公园服务的总体要求是“主动、热情、方便、周到”,对服务岗位的要求是一微笑;二问好;三按其所在岗位的规范进行服务。
1.5 各公园可依据此规范制定和细化岗位服务规范及标准,并督促员工执行。
第二章 门区服务
2.1公园应当每日开放,因故不能开放的,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提前公示。
2.2 售票、收票、保洁、护园等岗位的工作人员,要统一服装,持证上岗。做到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耐心解答游人询问,及时疏导游人。
2.3 公园出售的票种、票价应当在售票处明示。2.4 票券使用中的管理
2.4.1 各公园应严格按照《公园景点明码标价试行规定》(京价(检)字[2002]156号),在各售票窗口明码标价。
2.4.2 售票员唱收唱付,票款当面点清。
2.4.
3售票出现差错时,长短款要据实登记,长款上交,短款自补。大额错款,须立即报告上级部门。
2.4.
4严禁出售回笼票及其它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2.4.5 验票员须在验票的同时撕下副券,一律不准保留全票。2.4.6 公园管理部门、财务、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票务工作进行检查和抽查。
第三章 殿堂和讲解服务
3.1 殿堂展室服务
3.1.1 殿堂展室的设立应当与公园整体文化内涵相协调。按历史原貌恢复的,要经过专家论证。环境清新整洁,空气流通,陈设和展品要整齐完好。
3.1.2 建立维护档案和每日交接班登记制度。殿堂展室看管人员应熟知本展室陈列展品件数、品种、年代、用途、摆放位置及完好状况,做好日常防火、防盗、防尘、防损坏及疏导游人工作。开闭馆前应认真检查文物、展品、门窗、锁、封条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在岗上发现有文物展品损坏或丢失的,应当保护好现场,并迅速逐级报告。
3.1.3 殿堂、展室内应当保持良好的参观秩序。在出现人流骤增时,管理人员应当采取引导、疏散、分批参观等措施,以减少游客滞留带来的拥堵压力,情况严重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3.1.4 公园内安排讲解的殿堂、展室应当明示讲解时间。3.2 讲解服务
3.2.1 大型公园、历史名园和其他有条件的公园应备有公园简介(导游图)、电子自动导游机等,必须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和讲解服务机构。
3.2.2 公园的导游牌示要美观实用、文字准确、位置合理,与公园整体景观风格相协调。使用的标识与符号应与国家发布的统一标准相符,文字采用中英文双语形式。
3.2.3 公园简介(导游图)应标明进出口、道路系统、景点分布和介绍、服务设施、咨询投诉点、医疗救护点(含附近医疗点)3 等内容。
3.2.4 公园从事讲解服务的人员应当经过培训,持证上岗。3.2.5 讲解服务人员应当服饰整洁、举止文明、语言生动、发音标准、吐字清晰,熟悉掌握公园有关情况,耐心解答游客询问,严格遵守外事纪律。
第四章 商业服务
4.1公园内商业服务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公园总体规划。商业服务设施的形式、规模、体量、位置要与公园景观相协调。不得随意增设临时商业网点。
4.2 新建、改扩建商业经营用房应当按照相关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建成后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营业。
4.3各商业经营点应建立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安全责任制。
4.4各商业应严格按照工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要在显著位置明示。
4.5 商业摊点必须进店经营,禁止在门窗外、门窗上悬挂商品招徕游客,禁止悬挂、张贴、摆放商业广告。
4.6 商业服务人员应持有健康证,做到文明经商、礼貌待客、站立服务,主动介绍商品,唱收唱付。
4.7 商业从业人员应当进行岗前培训,未经业务培训和安全 4 培训、考试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特殊岗位要依法取得作业资质,持证上岗。
4.8 取得合格证件的商业从业人员应佩带胸卡,“三齐上岗”⑤,热情服务。
4.9 各商业点应严格按照公示的营业时间营业,如遇特殊情况改变营业时间,应提前告知。
4.10 各商业应严格落实进货验收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严把商品进货渠道和质量关。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所售商品必须全部明码标价,一货一签。
4.11 各商点不得销售裸露散装食品和炸烤肉食类食品,严禁销售过期食品。
4.12 餐饮经营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检查,严格消毒制度。
第五章 园容和卫生维护
5.1 公园水体管理
5.1.1 公园应当加强与水务、环保等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保证水体的正常水位,维护水体的景观效果。
5.1.2 公园应当加强水面保洁,并积极配合环保、水务等部门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水质应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5(GB12941-91)要求,无异味,无漂浮物。
5.1.3 公园内产生的所有废弃物均不得进入公园水体。其水体出现污染、水华等现象,公园应当积极协同环保、水务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对于出现比较严重的水体污染现象应及时向上级主管和当地环保部门报告。
5.2 环境卫生管理
5.2.1 公园应于每日开放之前对主要干道、主要游览区和各个开放庭院进行清扫,开园后不得进行大范围扬尘的清扫工作。对树挂、电杆及墙上标语广告及时清理,加强日常保洁,做到 “六不见”③、“八不乱”④;非主干道和非主要游览区应经常清扫,做到无卫生死角。
5.2.2 禁止在公园内焚烧树叶、荒草、废弃物等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到指定地点,并应按规定进行喷药处理,消灭蚊蝇等滋生的场所。公园内保洁箱、垃圾桶的垃圾不能外溢,做到无异味,随时清理。
5.2.3 路椅、果皮箱、健身器材、游船等设施应当每日清洁,定期消毒,做到整洁美观。
5.2.4 雨雪后应当及时清扫园路。公园内禁止使用化学除雪剂。
5.3厕所管理
5.3.1 公园厕所应达到《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规定的 6 二类以上标准。
5.3.
2厕所开关门时间应与公园开放时间同步。
5.3.3
厕所保洁要有专人负责,定期喷洒卫生药剂、做到无蝇、无蛆、无粪便外溢,地面干净无积水,保持室内无异味,无污垢。
5.3.4 厕所门窗、灯具、大小便器、扶手等公共设施应当齐备完好。厕所内严禁堆放杂物和垃圾,清洁工具和用品不能外露。
第六章 房屋和服务设施
6.1 房屋管理
6.1.1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对公园内的房屋和设施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修缮和维护计划,保证房屋和设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6.1.2公园内房屋应当主要用于为游人服务,如展览、陈设、售验票、提供餐饮等。公园后勤用房不得设在主要游览区内。
6.1.3租用公园房屋应当遵守公园的各项管理规定,不得从事与公园功能不相符及影响游人游览的活动。
6.1.4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出租房屋的管理,定期检查外租房屋,发现问题应当及时责成租用方限期整改。
6.2 服务设施管理
6.2.1栏杆、园路、桌椅、路灯、井盖和牌示等园林设施应当完整、安全,及时维护。公园设施的样式、风格应当与公园自身 7 景观、历史、文化特点相协调。
6.2.2 在公园内进行工程施工的,不得破坏公园景观及各类设施,不得影响游人游览安全。施工现场用地范围的周边应当进行围挡,围挡设置高度不低于1.8米,并与公园景观相协调。对可能影响游人游览安全的,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在工程险要处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当恢复原貌。
6.3 电瓶车管理
6.3.1充分认识园内安全行车的重要性,各公园管理处对所属电瓶车司机进行教育,确保安全。公园要安排人员对电瓶车及时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外观整洁、车况良好。
6.3.2公园内行驶的电瓶车要礼让游人,电瓶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5公里/小时。所有电瓶车都要安装音响提示装置,控制音量,以不惊扰游人为标准,非必需时不可以使用。
6.4 游船管理
6.4.1 公园内开展游船服务要以方便游人为目的,按照“安全第一、服务群众、保护景观”的原则进行。码头的设置应当符合公园总体规划,并与公园整体景观风格相协调,所用船只需经过技术监督、地方海事等主管部门批准。
6.4.2 公园船只每年春季下水运营前需完备地方海事等主管部门验收批准手续。
6.4.3 游船工作人员应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维修人员要熟 8 悉船只情况,遵守操作规程,严守检修制度,确保船况良好。服务人员要着装整齐,语言文明,及时提醒疏导游客,保持良好乘船秩序。售验票人员要严守物价和票务制度,准确计时,耐心解答游客询问。
6. 4.
4码头和船只上要有经公园统一设计的安全提示标牌或文字,售票处要有船种和票价的说明牌。
6.4.5 要及时观察天气变化情况,四级风以上天气严禁出船。出船后遇上大风大雨要立即组织收船,做好抢险准备。
6.4.6 设立巡逻艇、救生艇和其他救生抢险设备,船只运营开放期间要进行巡逻。
第七章 投诉受理
7.1 部门分工明确
7.1.1 游客投诉包括来访、电话、信件等,也包括上级部门、新闻单位转来的有关意见、建议。
7.1.2 公园要明确受理投诉的主管部门和人员,统一协调本园的投诉处理工作。
7.1.3 建立投诉受理的工作机制,明确本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对于有效的游客投诉,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由主管部门处理,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游客。
7.1.4 投诉受理要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首问负责制。接到投诉的部门要负责将游客投诉及时转送到主管部门,不得拖延推诿。
7.1.5 游客投诉的受理情况要列为各单位工作考核内容。7.2 受理人员、设施配备齐全
7.2.1 受理投诉的部门要有明确标志。
7.2.2 各服务网点要公布投诉电话,有条件的要设立意见本、投诉信箱。
7.2.3 投诉记录齐全完整,记录内容包括:投诉人、投诉方式、投诉内容、受理人、受理时间、处理结果、回复时间等。
7.2.4 上一级管理机构对下一级的投诉处理要建立监督、抽查、复核制度,加强对意见本、投诉箱的管理。
7.3 定期征询游客意见
7.3.1 公园每年统一组织的游客意见征询活动应不少于一次。7.3.2 对于征询上来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整理汇总。本单位能够解决的,要列入计划予以解决。需上级支持方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中心。
7.3.3 游客意见征询和处理情况,要向游客进行公示。
第八章 游客服务中心
8.1 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立
8.1.1 公园游客服务中心的选址和建设,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与公园主题、历史、景观相协调,能够满足需要。
8.1.2 游客服务中心的位置应选在主入口附近,游客集中活动的地点。
8.1.3 造型、色彩、材质等要与公园景观相适应,能够烘托景观环境,最好能独立成景。
8.2 游客服务中心的设施
8.2.1 游客服务中心要具备水、电、气、热等条件,解决必要的照明、取暖等问题,交通方便。
8.2.2 房屋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年游人量超过300万人次的,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
8.2.3 游客服务中心必须配备电子触摸屏、影视介绍系统;座椅等休息设施;有关公园交通、展览、活动、景观特色等信息的宣传牌示、图片等。
8.3 游客服务中心的服务管理
8.3.1 坚持每天开放。有条件的可与公园开放时间同步,开放时间不能少于8个小时。
8.3.2 安排专人管理,服务人员要着装整齐,三齐上岗,举止文明。
8.3.3 提供公园导游与宣传资料,至少有一种是免费宣传品。8.3.4 提供饮水、旅游纪念品、导游图等商业服务。
8.3.5 提供咨询服务,解答游客询问。8.3.6 提供导游与讲解服务。
8.3.7 公示本园游览信息,公布导游人员介绍,包括:照片、编号、语种、服务时间等。
第九章 文物展出与保护
9.1 公园应按照国家和本市的各项文物法律、法规要求,开展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公园的文物管理规章制度,切实贯彻,抓好落实。公园应当按法律、法规相关要求进行文物普查、清点、照相、登记造册、建立文物档案等工作。
9.2 库藏及馆藏文物
9.2.
1应设专人负责管理文物藏品库房和文物藏品帐册,严格管理文物藏品库、柜钥匙。
9.2.
2人员入库应当履行入库登记手续。非库管人员入库,需经公园管理机构领导批准,由库管人员陪同入库。
9.2.3 文物库库内严禁吸烟。应保持库内整洁、通风。文物安放有序,防虫蛀、鼠咬、防霉潮、防变形开裂。库内及库周围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应经常检查库内消防器材,不轻易移动放置位置。
9.2.
4陈列文物只供参观,禁止非工作需要触摸、移动、照相,以保证文物完整无损。
9.2.5 全体殿堂人员应熟悉各自服务殿堂或展室展陈文物件数、品种、摆放位置及完整情况。开闭馆前仔细检查。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做好经常性的防火防盗防尘工作,时刻注意殿内游人动态,及时疏导,防止因拥挤造成文物损坏。
9.2.6
陈列文物的殿堂应设夜间值班人员,白班和夜班要严格交接班。值班人员要巡视殿堂周围,全面检查门、窗、锁、封条,早晚检查无问题后方可开闭殿堂。
9.3 地上文物保护
9.3.
1对于文物遗迹,公园文物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和保护,收集文物历史资料,并通过整理文物遗迹,清理环境,挖掘历史文化,向游客展示和宣传文物知识,如有需要可通过专家论证,予以恢复。
9.3.
2公园内保存的碑文、石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便拓印,如需拓印必须经公园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按照法规程序进行操作。擅自拓印者,应按有关规定处理,造成文物损坏的,按有关法规处理。
9.3.3 对于公园内的碑碣应有拓片或保留铭文及释文,并将其纳入文物资料的管理范畴。
9.3.
4保护古建筑安全,高大建筑应有避雷设备,完善防火制度。定期检查,保证效能。
第十章 文化活动
10.1 办理程序
10.1.1 公园举办文化活动应当以中小型为主。
10.1.2 公园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应当严格执行《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活动的全部内容进行调研、论证和评估,并于活动前30日将拟办大型文化活动请示、活动方案、安全保卫方案、应急突发预案等相关材料报市公园管理中心。经同意后到市、区公安、文化、消防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待相关手续齐备后方可举办,必要时报市政府审批。
10.2 组织管理
10.2.1 公园举办文化活动应当成立活动管理机构,负责整个活动的安全管理和有效开展,管理机构要设置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10.2.2 公园举办文化活动,应当确定最大游人容量,狭窄或易堵地段要设立单行线或派专人疏导,一旦超出最大游人容量,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持安全正常的游览秩序。
10.2.3 公园内举办文化活动实行“谁主办、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
10.2.4 公园内举办文化活动应当明确主办方。公园以出租场地、联合举办或协办等形式参与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应当在协 14 议书中明确合作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10.2.5 中心有关处室应当加强对公园文化活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10.3 活动要求
10.3.1 公园文化活动要坚持高档次、高水平、高品位,活动内容要健康、文明,并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10.3.2 公园文化活动一定要主题鲜明,突出特色,要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风貌,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10.3.3 公园文化活动期间,要维护好绿色景观环境,搞好景区内外卫生,加强卫生保洁工作,垃圾随时清理,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恢复园容景观。
10.3.4 公园文化活动要制定服务接待方案,落实岗位责任,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确保服务质量。要明确游人投诉接待部门和负责人,游人投诉应当在公园内及时妥善解决。
10.3.5 公园文化活动期间,应根据游人消费特点,组织充足的货源,保证商品及餐饮供应,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确保游人在公园内饮食安全。
10.3.6 公园文化活动期间,各单位要加强值班工作,严格信息报送和请示报告制度,值班人员要熟悉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遇有紧急突发事件,应立即报主管部门,及时妥善处理,不得延误。
注释:
①四个服务是指为中央工作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全国的教、科、文、卫服务;为首都市民服务。
②三个面向是指面向国际,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面向全国,展示首都形象的精品;面向市民,展示北京变化的舞台。
③六不见是指游览区不见各种废弃物;水面不见浮脏杂草;不见随地吐痰及痰迹;不见暴露垃圾;室内不见残破痕迹;不见违章车辆。
④八不乱是指不乱搭建;不乱设摊点;不乱堆放杂物;不乱设牌示;不乱张贴通知广告;不乱拉绳拦路;不乱设各种不规格的设施;不乱放工具用品。
⑤三齐上岗是指着装上岗;戴服务证章上岗;有上岗合格证上岗。
第四篇:北京市公园管理工作规范
北京市公园管理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1.1 为进一步提高本市公园管理工作水平,规范各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行为,加强各级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公园管理工作的监督,依据《北京市公园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规范。
1.2 市、区(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园的监管工作。本规范所称公园管理机构,是指负责公园日常管理工作的公园管理处或相应的管理单位。
1.3 各级公园主管部门和公园管理机构,应科学、依法编制公园事业发展规划。涉及较大规模改建、扩建公园的,应当依照有关程序报批。
1.4 本规范适用于已登记、注册的公园,其他公园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房屋和设施管理
2.1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对公园内的房屋和设施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修缮和维护计划,保证房屋和设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2.2 公园内房屋应当主要用于为游人服务,如展览、陈设、收售票、提供餐饮等。
2.3 严格控制出租房屋。确需出租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公园管理工作的规定,严格报批。出租房屋所得收入应当主要用于公园建设和管理。2.4 不得出租和变相出租古建房屋。已经出租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迁出。
2.5 公园管理机构出租房屋应当签订正式租赁合同,要求公园房屋租用方遵守公园的各项管理规定,不得从事与公园功能不相符及影响游人游览的活动,同时签订安全责任协议,合同和协议要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
2.6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出租房屋的管理,定期检查出租房屋,发现问题应当及时责成租用方限期整改。
2.7 栏杆、园路、桌椅、路灯、井盖和牌示等园林设施应当完整。公园设施的样式、风格应当与公园自身景观、历史、文化特点相协调。保证安全,及时维护。
第三章 园容和卫生管理
3.1 公园水体
3.1.1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与水务、环保等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保证水体的正常水位,维护水体的景观效果。
3.1.2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水面保洁,并积极配合环保、水务等部门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无异味,无漂浮物。
3.1.3 公园内产生的所有废弃物均不得进入公园水体。其水体出现污染、水华等现象,公园管理机构应当积极协同环保、水务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对于比较严重的水体污染现象应及时向上一级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环保部门报告。
3.2 环境卫生 3.2.1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安排人员在每日公园开放之前对主要干道、主要游览区和各个开放庭院进行清扫,对树挂、电杆及墙上非法粘贴物及时清理,加强日常保洁,做到 “六不见”①、“八不乱”②;非主干道和非主要游览区应每日至少清扫一次,做到无卫生死角。
3.2.2 禁止在公园内焚烧树叶、荒草、废弃物等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到指定的垃圾楼、垃圾站,并应按规定进行喷药处理,消灭蚊蝇等滋生的场所。公园内保洁箱、垃圾桶的垃圾不能外溢,做到无异味,日产日清。
3.2.3 路椅、果皮箱、健身器材、游船等设施应当每日清洁,定期消毒,做到整洁美观。
3.2.4 雨雪后应当及时清扫园路。公园内应以人工和机械除雪为主,禁止使用化学除雪剂。
3.2.5 根据《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公园可以设置吸烟室或者划定吸烟区,吸烟室或者吸烟区以外的区域禁止吸烟。
3.3 厕所
3.3.1 公园厕所应达到《北京市二类以上公共厕所服务管理质量标准(试行)》的规定,未达标的公园应制定厕所达标改造计划,逐步达标。
3.3.2 厕所开关门时间应与公园开放时间同步。
3.3.3 厕所保洁要有专人负责,定期喷洒卫生药剂、做到无蝇、无蛆、无粪便外溢,地面干净无积水,保持室内无异味。
3.3.4 厕所门窗、灯具、大小便器、扶手等公共设施应当齐备完好。厕所内严禁堆放杂物和垃圾,清洁工具和用品不能外露。
第四章 绿化养护管理
4.1 养护管理
4.1.1 公园游览区绿化养护应执行《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的特级绿地养护质量标准。
4.1.2 植物修剪应及时、科学、合理。树木应保持树冠完整美观,分枝点合适,行道树无缺株,绿地内无明显死树死杈(死亡古树需要保留的除外)。应及时解决树木与行人、电线、建筑、交通等之间的矛盾,消除安全隐患。
4.1.3 公园草坪及地被植物整齐,无明显裸露土地。花坛、花带轮廓清晰,整齐美观,色彩艳丽,无残缺,无残花败叶。
4.1.4 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措施,积极推广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严防危险性有害生物侵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灭。确保无严重吃花、黄叶、焦叶和落叶现象发生。
4.2 水利用
4.2.1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因地制宜地实行科学的灌溉方式,积极推广利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
4.2.2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加强集水和雨洪利用。
4.2.3 提倡绿地灌溉使用再生水。使用再生水应当严格遵循《北京城市园林绿地使用再生水灌溉指导书》。
4.3 古树名木 4.3.1 公园内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应严格执行《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及《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4.3.2 公园管理机构应针对古树名木生长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加大科学保护和研究力度,实现古树名木的科学养护管理。
4.3.3 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除对古树名木生长有利的部分植物可进行适量保留外,必须对古树名木周围生长的阔叶树、速生树和杂灌草进行控制。禁止在树下堆放污染古树根系、土壤的物品,如石灰、垃圾、废料等。严禁设置临时厨房或厕所等有污染气体、液体的设施和排放污水的渗沟。
4.3.4 公园管理机构应因地制宜地设置围栏保护古树名木。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树冠垂直投影外3米范围内),禁止动土或铺砌不透气材料。各项施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必须在其保护范围边缘事先采取保护措施。
4.3.5 古树名木树体及大枝有倾倒、劈裂或折断可能的,应及时采取加固或支撑等保护措施。高大树体应当安装避雷装置。
4.3.6 公园管理机构对古树名木采取的修剪、支撑、补洞等技术措施,应当随时记入古树名木档案。
第五章 服务管理
5.1 门区服务
5.1.1 公园应当每日开放,因公园施工等原因不能开放的,应当提前公示。
5.1.2 售票、收票、保洁、护园等岗位的工作人员,要统一着装,持证上岗。做到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耐心解答游人询问,及时疏导游人。5.1.3 公园出售的票种、票价应当在售票处明示。
5.2 殿堂展室服务
5.2.1 殿堂展室的设立应当与公园整体文化内涵相协调。按历史原貌恢复的,要经过专家论证。展室环境要清新整洁、空气流通,陈设和展品要整齐完好。
5.2.2 建立维护档案和每日交接班登记制度。殿堂展室看管人员应熟知本展室陈列展品件数、品种、年代、用途、摆放位置及完好状况。开闭馆前应认真检查文物、展品、门窗、锁、封条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在岗上发现有文物展品损坏或丢失的,应当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报告。
5.2.3 殿堂、展室内应当保持良好的参观秩序。做好日常防火、防盗、防尘及疏导游人工作。在出现人流骤增时,管理人员应当采取引导、疏散、分批参观等措施,以减少游客滞留带来的拥堵压力,情况严重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5.2.公园内安排讲解的殿堂、展室应当明示讲解时间。
5.3 导游讲解服务
5.3.1 公园的导游牌示要美观实用、文字准确、位置合理,与公园整体景观风格相协调。使用的标识与符号应与国家发布的统一标准相符,文字采用中英文双语或多语种形式。
5.3.2 大型公园、历史名园和其他有条件的公园应备有公园简介(导游图)、电子自动导游机等,并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和讲解服务机构。
5.3.3 公园简介(导游图)应标明进出口、道路系统、服务设施、咨询投诉点、医疗救护点(含附近医疗点)和景点分布及介绍等内容。
5.3.4 公园从事讲解服务的人员应当经过培训后上岗。
5.3.5 讲解服务人员应当服饰整洁、举止文明、语言生动、吐字清晰,熟悉掌握公园有关情况,耐心解答游客询问,严格遵守外事纪律。
5.4 游船服务
5.4.1 公园内开展游船服务应当以方便游人为目的,按照“安全第一、服务群众、保护景观”的原则进行。码头的设置应当符合公园总体规划,并与公园整体景观风格相协调,所用船只需经过技术监督、地方海事等主管部门批准。
5.4.2 公园船只每年春季下水运营前需经地方海事等主管部门验收批准。
5.4.3 游船工作人员应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维修人员要熟悉船只情况,遵守操作规程,严守检修制度,确保船况良好。服务人员要着装整齐,语言文明,及时提醒疏导游客,保持良好乘船秩序。收售票人员要严守物价和票务制度,准确计时,耐心解答游客询问。
5.4.4 码头和船只上要有经公园统一设计的安全提示标牌或文字,售票处要有船种和票价的说明牌。
5.4.5 要及时观察天气变化情况,四级风以上天气严禁出船。出船后遇上大风大雨要立即组织收船抢险。
5.4.6 设立巡逻艇、救生艇和其他救生抢险设备,开船期间要进行巡逻。
第六章 文化活动管理
6.1 办理程序
6.1.1 公园举办文化活动应当以中小型为主。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应当严格执行《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国令第505号)的规定。
6.1.2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对活动的全部内容进行调研、论证和评估,报请上一级主管部门同意后,于活动举办日的20日前,到市、区公安、文化、消防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待相关手续齐备后方可举办。
6.2 组织管理
6.2.1公园内举办文化活动应当明确主办方。公园以出租场地、联合举办或协办等形式参与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应当在协议书中明确合作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6.2.2 公园举办文化活动应当成立活动管理机构,负责整个活动的实施,管理机构要设置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6.2.3 公园举办文化活动,应当确定最大游人容量,确保正常的游览秩序。
6.2.4 各区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辖区内公园文化活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6.3 活动要求
6.3.1 公园文化活动要主题鲜明,突出特色,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风貌。要坚持高档次、高水平、高品位。活动内容要健康、文明并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6.3.2 公园文化活动期间,要维护好绿色景观环境,搞好景区内外卫生,加强卫生保洁工作,垃圾随产随清,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恢复园容景观。
6.3.3 公园文化活动要制定服务接待方案,落实岗位责任,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确保服务质量。要明确游人投诉接待部门和负责人,游人投诉应当在公园内及时妥善解决。
6.3.4 公园文化活动期间,应根据游人消费特点,组织充足的货源,保证商品及餐饮供应,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确保游人在公园内饮食安全。
6.3.5 公园内举办文化活动实行“承办者负责、政府监管”的安全管理原则。公园管理机构应当编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在公园狭窄或易堵地段要设立单行线或派专人疏导。
6.3.6 公园文化活动期间,各单位要加强值班工作,严格信息报送和请示报告制度,值班人员要熟悉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遇有紧急突发事件,应立即报主管部门,及时妥善处理,不得延误。
第七章 文物管理
7.1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按要求进行文物普查,清点照相、登记造册、建立文物档案。
7.2 库藏及馆藏文物
7.2.1 应有专人负责藏品库和帐、卡、凭证的管理,库柜钥匙应严格按要求保管。
7.2.2 人员入库应当履行入库登记手续。非库管人员入库,需经公园管理机构领导批准,由库管人员陪同入库。
7.2.3 文物库内严禁吸烟。应保持库内整洁、通风。文物安放有序,防虫蛀、鼠咬,防霉潮,防变形开裂。库内及库周围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库内消防器材应合理放置、相对固定、经常检查。7.2.4 陈列文物只供参观,禁止触摸、移动、照相,以保证文物完整无损。
7.2.5 陈列文物的殿堂应设夜班值班人员,白班和夜班要有交接班手续。要巡视殿堂周围,全面检查门、窗、锁、封条,早晚检查无问题后方可开闭殿堂。
7.3 地上文物保护
7.3.1 对于文物遗迹,公园文物管理部门应以收集文物历史资料为重点,并通过整理文物遗迹,清理环境,挖掘历史文化,向游客展示和宣传文物知识,有必要的,可通过专家论证,予以恢复。
7.3.2 公园内保存的碑文、石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便拓印,如需拓印的按相关规定报批。擅自拓印者,应按有关规定处理,造成文物损坏的,责令赔偿。
7.3.3 对于公园内的碑碣应有拓片或保留铭文及释文,并将其纳入文物保护的范畴。
7.3.4 保护古建筑安全,高大建筑应有避雷针设备,完善防火制度,定期检查。
第八章 收费公园票务管理
8.1 票务管理体制
8.1.1 公园管理机构要有一名领导主管票务工作,要有相应部门负责票务管理工作。
8.1.2 各公园管理机构必须指定专职票务管理人员。票务管理人员的职责是:组织票券的设计与印制,票券的保管与发放,票券使用中的检查与监督。8.1.3 各公园管理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配备相应的售票员与验票员。售票员与验票员应分设。
8.2 票券设计与印制
8.2.1 票券的式样由发票联和游览券组成。
8.2.2 发票联的内容应遵照发票管理的有关规定。
8.2.3 游览券的设计图案应与公园景观和活动内容相协调,票面须标明票名、编号、金额、人数、使用期限、副券等。月票背面要注明使用和购买注意事项。字型用色要讲究艺术效果,以利游人留存纪念。
8.2.4 公园门票应交付指定承印企业印制。
8.2.5 凡使用“卡”或“月票”方式替代门票的,“卡”或“月票”应单独申请税务部门批复备案,视同发票管理。
8.2.6 各公园管理机构不得擅自变动已经市物价部门批准的各项收费标准。如须调整或新添售票项目时,必须按程序报批。
8.2.7 印制各种票券必须与印刷厂家签订合同,并经公园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
8.2.8 票券上加印广告的,广告图案要设计美观,不能喧宾夺主,影响票券的正常使用。广告内容应与公园氛围相协调,不得有宣传封建迷信、烟、酒、黄色以及其它国家法令法规禁止的内容。
8.3 票券的保管与发放
8.3.1 各公园均应设立票券专库,库房应具备防盗、防火、防腐、防潮等条件。各种票券在库内应分类上架,码放整齐。8.3.2 各种票券要按明细类别建立总帐、分类账,并按领票人员分别建立明细账。要使用入、出库单据及交款结账单,做到帐实相符,手续健全。
8.3.3 各种票券的启用、停用必须登记造册,并经公园管理机构有关负责人批准。
8.3.4 各公园管理机构对废旧票进行销毁、重新启用或改做赠票以及他用的,必须登记造册,并经公园管理机构有关负责人同意并签名后方可销毁。有税务监制章的,销毁前须经税务部门同意。销毁票证应由两个部门监销签名。
8.3.5 票券发放应当由票券管理人员直接对每个售票员。售票员根据需要填写领票单,领票单一式三联:票务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售票员各一联。财务人员应根据领票单定期核查。
8.3.6 售票员按售票量填写售票交款单(三联)到财务部门交款,财务部门收款后在售票交款单上加盖名章及收款公章,并留一联入帐,售票员留存根一联备查,另一联交票务管理人员作为销票依据。
8.3.7 每日各售票处(点)的售票人员除按规定留存找零现金外,其余均应送交财务部门。留存找零现金以及尚未出售的各种票券,均应存放于指定存放点,并设专职人员值班。
8.4 票券使用中的管理
8.4.1 各公园管理机构应严格按照《公园景点明码标价试行规定》(京价(检)字[2002]157号),在各售票窗口明码标价。
8.4.2 售票员唱收唱付,票款当面点清。
8.4.3 售票出现差错时,长短款要据实登记,长款上交,短款自补。大额错款,须立即报告上级部门。
8.4.4 严禁出售回笼票及其它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8.4.5 验票员须在验票的同时撕下副券,一律不准保留全票。
8.4.6 公园管理机构、财务、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票务工作进行检查和抽查。
8.5 其它
8.5.1 收费公园大门一律凭有效票证入园,杜绝偷漏票。
8.5.2 旅游团队到公园内饭店就餐,凭公园管理机构统一印制的入园单入园,单上注明人数,出园时加盖餐厅业务章,每月公园与餐厅核对、结算。
8.5.3 非购票人入园,一律凭介绍信、工作证或公园制发的入门证入园。经允许入园的车辆须在公园门口填写联系卡,由所联系的业务单位在联系卡上盖章(或签字),出园时验卡。
8.5.4 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军人、残疾人等)入园,门票一律按照相关文件的减免优惠政策办理。
第九章 商业管理
9.1 公园内商业服务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公园总体规划。商业服务设施的形式、规模、体量、位置要与公园景观相协调。不得随意增设临时商业网点。
9.2 新建、改扩建商业经营用房应当按照相关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建成后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营业。
9.3 各商业经营点应建立、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
9.4 各商业经营点应严格按照工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要在显著位置明示。
9.5 商业摊点必须进店经营,禁止在门窗外悬挂商品招徕游客,禁止悬挂商业广告。
9.6 商业服务人员应持有健康证,做到文明经商、礼貌待客、站立服务,主动介绍商品,唱收唱付。
9.7 商业从业人员应当进行岗前培训,未经业务培训和安全培训、考试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特殊岗位要依法取得作业资质,持证上岗。
9.8 取得合格证件的商业从业人员应佩带胸卡,“三齐上岗”③,热情服务。
9.9 各商业经营点应严格按照公示的营业时间营业,如遇特殊情况改变营业时间,事先应当告知。
9.10 各商业经营点应严格落实进货验收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严把商品质量关。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所售商品必须全部明码标价,一货一签。
9.11 餐饮经营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检查,严禁销售“三无食品”④、过期食品。
第十章 安全管理
10.1 公园的法人代表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责任制,明确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安全工作责任人。
10.2 公园管理机构应设置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会,研究、部署本单位的安全工作。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对有关部门指出的事故隐患和提出的改进建议,在规定的期限内解决,并将结果报相关部门。对暂时难以解决的事故隐患,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0.4 公园管理机构要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有关责任人和职工应当掌握预案内容,履行预案规定的岗位职责。
10.5 公园管理机构要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并向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实行定期检验制度。未取得特种设备使用证的,不得投入运行;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必须停止运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国家和本市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持证上岗。
10.6 公园建筑物、高大游乐设施、公园制高点等应当安装防雷设备,并在每年雷雨季节前进行检测维修,保证完好有效。
10.7 公园内的游船、缆车、索道、码头等交通游览设施及游乐项目未经有关部门质量和安全检验合格的,不得运营。各类交通游览设施及游乐项目必须公示安全须知。各类设备、设施应当定期维护检查,保持完好、安全、有效。
10.8 公园内应当按照消防安全有关规定合理设置消防水源、消防设施,保证消防通道畅通并严格贯彻有关消防法规,建立义务消防队,组织相应的消防演习,并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应当登记造册,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持完好。公园管理机构应加强对辖区内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10.9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安全用电制度,严禁违章用电,保证用电安全。
备注: ①“六不见”指:不见瓜果皮核,不见各种包装废纸、废弃物,不见烟头,不见痰迹,水面不见漂浮废弃物,室内不见残破痕迹(包括破设施、破门脸、破棚杆、破牌示)。
②“八不乱”指:不乱搭建,不乱设摊点,不乱堆放杂物,不乱放生产工具和卫生、生活用品,不乱设牌示,不乱张贴通知广告,不乱拉绳挂物,不乱设各种不合规格的设施。
③“三齐上岗”指:服务人员上岗必须穿工作服,佩戴证章和上岗合格证,出售食品的服务员要戴发帽。
④“三无食品”指: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的食品。
第五篇:公园的管理
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娱乐及健身的重要场所,具有美化、净化城市的作用,也是市民们防灾避难的有效场所。因此,加强公园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升公园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投资及生活环境,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针对公园养护管理的有关环节,探讨具体养护管理措施。
1公园养护管理现状
已建公园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2种情况:一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由园林专业队伍管理;二是由单位投资建设并自行养护管理。公园可分为收费公园和开放性公园,目前少数公园属于收费公园,大多为开放式公园。公园养护管理主要包括绿化养护、卫生保洁、设施设备管理、安全保卫、公园服务五大项,具体内容如下:一是绿化养护。对园区内乔木、花灌木、地被、草花等植物进行日常的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中耕除草、树木冬季防寒等养护管理,使植物生长正常,达到相关养护管理标准。二是卫生保洁。对园区内水体、绿地及道路广场、园路、公共设施设备进行日常保洁。三是设施设备管理。对园区内的雕塑、小品、座凳、园灯、健身器材、厕所、管理房、消防设备、监控设备等公共设施,做好日常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及时上报。保持设施的整洁、清新、美观、完好,发挥其良好的景观、使用功能。四是安全保卫。做好防损、防盗、防火工作,保证园区内游人的人身安全及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五是公园服务。包括电瓶车、商业与咨询、救助、停车场服务等。公园工作人员统一服装,佩戴胸牌,文明用语,做到文明、热情、周到、优质,让游客和社会满意,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
2城市公园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体制改革后管理人员减少,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1)园林体制改革致使编制急剧减缩,人员严重不足。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具体管理机构管理人员不足,再加上管理面积逐年增大,管理项目不断增多,在管理过程中已明显力不从心,公园总体管理水平很难进一步提高。
(2)养护经费偏低,市场化运作不良。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物价水平不断提高,公园管理费用急剧攀升。园林绿化养护直接成本大体分为4项:一是劳动力成本(人工费);二是机械设备费用,例如修剪机械、车辆设备及其修缮、油耗等;三是材料费,如农资、工具等;四是水费、电费。近年来,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同时材料价格上涨,设备及车辆用油价格持续走高,使园林作业机械如大型水车、货车、剪草机等的作业费用大幅度提高,造成公园管理费用急剧增加。可是公园养护管理经费的拨付只能按照招标确定经费(一般3~5年不变)支付,导致公园养护管理经费不足,公园劳动力薪酬相对较低,造成招工困难,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困难;先进设施设备引进少,使用频率降低;绿化养护管理缩水,养护管理措施不到位,影响植物生态景观的持续发展;园林养、管护企业积极性下降,养护管理投入少,难以进一步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2.2开放性公园人员较多,流动性较大,公园管理难度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开放性公园已成为公园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性公园人员进出方便,自由活动的空间大,随意性也很大,公园为游人带来了便利,也给公园的管理增加了难度。游人随地吐痰、扔垃圾、随意践踏花草、破坏设施设备、带宠物逛园、在园内水体垂钓、捕捞、洗涮东西的现象时有发生,公园管理者对破坏公园环境的人员只能劝阻,不能进行处罚,加大了公园的管理难度。
3加强公园养护管理的措施
3.1完善园林绿化管理体制
应根据园林绿化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完善园林管理机构,合理增加人员编制,确保公园养护管理及时到位,达到国家园林城市要求的机构健全,做到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3.2加大园林绿化投入力度
财政部门要按照园林养护定额等相关标准核定养护经费并及时拨付,园林部门和投资建设单位要多渠道、多方位筹措资金,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加大人员及相应养护物资的投入,以保证公园达到标准管理水平。
3.3实行公园管理市场化运作
为了加强公园的养护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公园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调动公园养护管理单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必须将公园管理推向市场。在招投标时,择优选择养护队伍进行管理。养护管理企业选择的具体要求:一是具有二级以上园林绿化施工资质的园林企业,具有5年以上养护管理经验的企业优先;二是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机械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三是有固定的工作场所,能够满足办公、仓储等要求;四是有完善的公园养护管理实施方案;五是具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人员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工作标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应急保障体系五大管理体系,保证专业人员配备到位,内部分工明确、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有章可依、管理细化量化,内部考核标准化,形成激励机制,能积极应对恶劣天气、火灾等突发事件,把自然灾害降到最低;六是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七是在养护过程中,发现挂靠行为,需会同招标行政管理机构,立即终止合同,并给予养、管护企业以相应处罚。
3.4严格执行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提高公园管理水平
(1)养护单位需根据当地养护管理标准制订详细的养护计划,严格按照公园养护管理标准进行养护管理,每月对完成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并对下月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确保养护管理及时到位。
(2)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养护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促进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是养护公司内部考核。建立各项管理检查制度、考核评分标准,实行内部三级检查制度,实行每日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月将公司内部考核情况上报管理部门。二是管理部门考核。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严格按照当地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标准,对公园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每月定期和不定期考核。三是管理部门根据评分标准打分,按季度汇总,根据养护管理办法拨付养护资金。
(3)明确各类技术规范。
1.绿化养护的技术措施:一是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对公园内所有的苗木花草进行分类,将植物的特征、习性登记造册,依此编好工作计划,根据季节、植树位置、环境等因素,早打算早安排。摸清规律,及早制定好一年的工作月历,并做好绿化日常工作写实、技能培训,落实责任制,划分管理片区,做好日常检查和记录。在栽培学中,绿化种植的都是有生命的植物,个别单位往往规划设计高标准,施工养护低水平,造成绿化苗木成活率不高。在绿化养护管理上,要了解种植类型和各种树木、花草品种的特征特性,重点抓好肥、水、病、虫、剪5个方面的养护管理工作。二是草地的养护管理。草地养护原则是均匀一致、纯净无杂草等,四季常绿。三是肥水管理。小树结合松土施液肥,大树在冠幅内地面均匀开穴干施,3年以上高大的树木原则上可不施肥。绿化树木的水分管理重在幼树,原则是保湿不渍,表土干而不白。四是绿化树木的修剪养护。乔灌木及绿篱要定期修剪,特别是成形的灌木球和绿篱,既要保持其造型又要保证植株生长正常。五是树木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香樟、广玉兰、冬青在当地一般在2要3月种植,树坨带土运至栽植地后,要打头,树木种植时要扶直,种后做好支撑防止风刮与人为晃动,保证生长直立。六是盆栽花卉的培育管理。盆栽花卉是经过2个阶段培育而成:第1个阶段是在育苗池进行培育,第2个阶段是装盆,装盆花叶子在3片以上时可以上盆,浇水,上肥。
2.公园各类设施设备养管护要求导游牌、指路标、果皮箱、路椅等保持清洁,每天擦洗1遍,完好率98%以上;绿地栏杆清洁完好,完好率98%以上,每年油漆1遍;路灯、射灯等各种灯饰保持清洁完好,灯罩内无污物,及时更换破损灯具,保证照明,完好率达99%;喷灌、喷泉运行良好,压力正常,喷头转动灵活,及时维修,完好率达98%;绿化卫生宣传栏保持完好,每季至少更换2次内容;健身器械、栏杆等设施维护、维修、油漆及时,无破损、锈蚀,保证使用功能。
3.服务规范:公园员工挂牌上岗,着装整洁,举止文明,使用文明用语,服务耐心热情;遵守职业道德和岗位规范,严格执行公园、广场员工行为规范,及时妥善处理与游人发生的各种矛盾;园内执勤人员无迟到、早退、擅离岗位、扎堆聊天、吸烟、吃东西、看报纸、干私活等与工作无关的行为;积极疏导游人,照顾帮助老幼病残游客;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投诉。
4.园容秩序:严格执行车辆管理规定,各种车辆定线出入、定点存施;园内秩序良好,无乱设摊点现象;园貌整齐美观,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拉绳线挂物现象;落实护园力量,定岗定责,无践踏绿地、攀折枝叶的现象;旺季、双休日、节假日应增加维护人员,及时疏导游人,无挤伤事故;园内施工围场作业,设备材料放置整齐,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做到文明施工;治安巡逻人员着装执证上岗,服装整洁,能及时处理各种纠纷;无强行兜售、行乞、赌博、封建迷信活动。
5.安全工作:安全组织健全,能经常召开安全保卫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安保工作,能与其他工作同计划、同布署、同检查、同评比、同公示,并有会议记录;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齐全,安全防范措施得力、可行;安全生产无事故,治安秩序良好,内部无治安刑事案件,职工无违法犯罪事例,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更改;单位工作秩序稳定,干群关系融洽,内部无激化矛盾,无违规上访人员。
3.5加大科研工作力度,提高公园管理总体水平
加强城市绿化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科研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培育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的优良品种。注重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开展园林植物育种及新品种引进培育的试验,加强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加大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努力建设节约型园林城市,提高公园总体水平。
3.6加大爱绿护绿宣传力度
针对开放性公园游人较多的特点,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大爱绿护绿宣传力度,强化广大市民的爱绿护绿意识,增强全社会的文明意识,提高人们爱绿护绿的自觉性,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形成全民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主动制止和纠正各种破坏公园绿化和各类设施的行为。公园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强的工作,要提高认识,加强公园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公园内园林植物和各类设施的养护管理,保持公园内环境优美。同时,要大力开展文明公园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科学普及和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公民爱绿护绿的意识,全面提升公园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城市绿化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