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内容和途径的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内容和途径的研究》
研 究 方 案
江山市上余镇中心小学
郑国胜
一、课题的界定
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它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是指将数学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农村小学,以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举措。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一种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所以,开展校本教研内容和途径的研究,是当前教育实践的呼唤。
1.解决新课程改革面临问题的需要。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与管理方式的改革,由此带动了我们具体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管理方式、教师教育观念、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更新,也对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提出了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条件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新问题。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需要依靠学校各方面人员自行来研究解决。因此,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模式,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探索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能使教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研讨教学方法,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同时为广大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正适应了这一需要。
2.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跳出无反思的、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要有效组织教学,而且要研究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也需要得到专门的,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在教学中自觉地带着研究的目光从事教学工作。而这种反思和研究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不仅鼓励教师个人的研究,还可有效保障教师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研讨,以制度化的校本教研保证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决策、反思和改进的权利。
3.校本教研是解决培养新型教师的迫切需要与现行教师培训实效低下矛盾的需要。由于农村小学经费的严重缺乏,导致很多学校出现了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教师负担重,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慢,教师有心理问题和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教师没有或很少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教师队伍质量下降,已难于适应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及教师新角色——既是教育专家又是研究者的素质要求。虽然从学历的角度看,大多数教师都达到了大专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已基本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但从专业能力的角度看,离课改理念还有一段距离。
然而,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需要发展提高的专业能力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有针对性、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培训。而我们当前的教师培训仍存在专职教师培训队伍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培训人员知识结构和培训方法陈旧、培训经费不足、培训任务重、培训需求量大、内容种类多的问题,大一统的普识性培训模式已无法适应教师的需求。在短期内,只有采取校本研究,研究与培训相结合,以研究促进学习和培训,以研究促进同伴互助,开展专业引领的方式来解决培训的面广、种类多、差异大、任务重、人员少的问题。
4.校本教研,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教学方法陈旧,“高质、高效、低负”仍停留在口头上,面对新课程感到无所适从,对课堂教学优化还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直接导致了当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低下。而当前的许多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先进的教学经验得不到发掘、总结,先进的教育理念得不到很好传播,先进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很好推广;同时,传统的教研活动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成长,活动方式单向、保守,忽视教师的能动作用,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急待探索和突破。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引领教师提高业务素质。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综述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2000年,教育部在14所师范大学建立了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这是课程改革中教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各中心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主动参与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各中心还联系实际,从自身优势出发,发挥理论研究和学术方面的作用,帮助地方和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各地教研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坚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创设宽松的环境,使互动式、参与式教研走近教师。专题教研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重点解决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论文评比、专题研讨,为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教师走上一条研究之路。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李萍老师在2006年《北京教育》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努力形成适应新课改的‘教研文化’”的文章。
本课题研究与上述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要通过校本教研,解决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题研究与上述国内专家、学者研究的层次又不同,上述研究主要偏重理论研究,有的只是设想;本课题研究注重的是具体的实践研究。本课题研究与上述国内专家、学者研究的切入口不同。上述研究主要从教育科研研究者对中小学的角度切入,提出一些要求、方法、措施和建议;本课题研究是从农村小学数学这一具体的学科角度切入,研究自己如何主动地去研究、去实践,去构建以校为本位的教学研究的内容和途径,真正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1.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育学理论,它的主要研究者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裴娣娜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等。该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发展教师的主体性。通过启发、引导教师内在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研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研活动,从而把教师变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教研活动的主体。
2.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理论是在满足成人学习这一特定需要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常把马尔科姆诺尔斯与成人学习理论联系在一起,他的这一模型建立在下列一些假设条件上:(1)成人需要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学习。(2)成人有进行自我指导的需求。
(3)成人可为学习带来更多的与工作有关的经验。(4)成人是带着一定的问题去参与学习的。3.反思学习理论 单就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教师反思学习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诚如考尔德希所言:“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校本教研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校本教研过程中的各种有意识干预,更重要的是让教师体会到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自身成长的意义。
五、研究假设
1.依据以上理论及实际分析,我们推断,如果将校本教研的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无论在提高教师素质上还是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都有将优于传统的教学研究。
2.通过实施适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校本教研的内容和途径,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数学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研究很难解决教师实际教学困难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内容
1.研究的预期目标:通过组织开展贴近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的校本研究活动,切实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对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关注思考身边的教育现象,更新观念,形成问题意识、研究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创建具有农村小学特色的数学校本教研经验。
2.研究的内容: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内容研究;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研究。
七、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校教师新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行梳理统计,并定期调查了解教师课题研究的进展与取得的经验,定期进行总结与研究。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与研究成果。
4.行动研究法。以新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数学教学问题为指向,结合教师的自身条件,设计和实施各种校本教研活动,并不断进行验证、修订,在行动中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出农村小学数学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内容、途径。
八、课题的研究阶段和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4月~2006年7月)(1)课题资料的搜集和汇总。
(2)确定课题,组建队伍,明确分工,做好选题论证与申报工作。
(3)组织课题组相关成员进行校本教研知识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认识到校本教研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对校本教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
2.课题实施阶段(2006年8月~2007年9月)
(1)课题组成员调查学校与教师的实际情况,搜集问题与资料,确定数学校本教研的内容。
(2)调查数学教师状况,并进行分析,提出数学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3)依据确定的校本教研的内容和途径组织校本教研活动。3.课题总结阶段(2007年10月~11月)
课题组成员对研究经验与成果进行整理、提炼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集。报请市教科所进行结题鉴定。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研究论文 2.研究报告
3.《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内容与实施途径》成果集
十、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顾 问:夏洪根 主持人:郑国胜
成 员:陈春云 姜肖浪 祝小红 郑根花 祝兴法
十一、课题实施的条件分析
1.各级领导对课题研究非常重视,在人员、财力、物力方面有充分的保证; 2.课题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有组织活动的条件;
3.课题研究准备充分,范围适当,结合实际,操作切实可行。
第二篇: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研究 Microsoft Word 文档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研究
——野茶学区校本教研初探
绥阳县青杠塘镇野茶小学:杨秀英
一、研究的背景
1、野茶学区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野茶学区有农村小学4所。其中,学区学校1所(野茶小学),村级小学3所(清江小学、农玉小学、黎山小学);现全学区在校学生有613人;村级小学师与班级比例:1:1,教师周课时数平均29节。全学区现有在岗教师35人。其中,最大年龄59岁,最小年龄27岁,最高学历(进修)大学本科(11人),最低的高中毕业。整体上看,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及学历差距很大。在35名教师中,35周岁以下的22人; 36—45周岁的4人, 46周岁以上的9人,从学历结构看,绝大部分在岗的教师,都接受了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稳步的提高,保证了我学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在35名教师中,通过函授、自考和电大学习等渠道,达到大专以上(含在学)的有29人,占82.8%,第一学历是大专生和本科生的没有,中师毕业生的有18人,占51.4%,中专程度以下的15人,占48.5%。从教师学历提高情况看比较乐观。
2、从整个教师队伍素质及专业水平分析:
据调查统计,我学区小学教师队伍中受过正规高等教育培养与没有受过正规培养进入教师队伍的比例为1:20。这样的教师结构比例的形成,制约着我学区小学教育的发展。当然,在受过中师、中专正规教育培养中,也不乏有师德优秀、教学成绩显著者,他们在稳定和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在实施义务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功不可没。但是,从整体来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专业学科水平低,教育科研能力弱;创新意识没有,敬业精神不强;尤其是三间村级学校由于分别只有四、六、八名教师,一名教师要包一个年级学生的全部学科,这就是所谓的教师“包干”。这部分教师仅以周课时数多为理由,视野狭窄,不思进取,不进行实际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搞形式,只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准备资料,只有在参加学区教研活动时,思想才受到一点触动。
3、学校硬件设施分析:
由于受该县经济因素的制约,致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硬件建设跟不上,办
学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差,教学仪器设备欠缺。加之大部分教师没到外面受过深入实际的培训,也没到县级、镇级上过公开课,更有一部分教师从教几十年,连学区级的教研课也没上过。这部分教师不但教育教学能力差,思想不积极,教育教学观念陈旧,也不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这样的教师别说“穿新鞋走老路”,就连“新鞋”是什么样的?怎样穿?他们都不知道。针对这样的教师,从何谈实施素质教育?又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正是由于上述现状的存在,形成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与县城学校相比偏低这种局面。经野茶学区校长和教导主任潜心研讨决定:学校要谋发展,教研必须要走出特色。于是,结合我学区教师队伍现状分析,走一条适合我学区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特色之路,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二、理论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要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有学者认为:所谓创造型的教师是指教师能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解来发现和创造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成功地影响学生。意味着教师应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创造型的教师是指能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解来发现和创造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成功地影响学生,否则,就不是一位好教师。
3、荀子在《劝学》中写道:学不可以已。意思是说,学习是一件永远也不能停止的事情。
4、陶行知先生曾经尖锐的指出: “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而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 他还说: “ 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太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当然,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教师就得 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 ”。
三、研究内容
野茶学区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研究目标
1、走一套适合野茶学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特色之路,力争“十二五”期间,凭借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在野茶学区打造一批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
2、由于大型的教研活动对教师的个性发展没有多大的推动作用,于是我学区在举行学区教研时,将野茶小学全体教师分成“甲、乙、丙”三组,分期分批分校交换与村小教师进行联谊教研教学研讨。每次教研结束后:教师要认真撰写研讨心得10000字左右,教导处进行认真细致的总结,以便确定下次教研的可行性和提升教师文化底蕴、丰富办学内涵。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指导思想:
以“人人都能参与研讨,人人都有所收获,全面检测与提升教师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综合能力,最后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指导思想。
2、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学区教研制度。
3、建立“十二五”期间野茶学区教师成长带。
4、采取的方法:
为了快速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采取培先育后,分层次针对性进行提升:
(1)优先满足外出培训。打造一支学区性的骨干能手,比如罗璐和孙琦老师重点培养他们理论培训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能力,对这部分教师优先满足外出培训,然后回到学校对全学区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示范。
(2)校本研修提供平台。对潘全水、祝鑫、韦小俊、李洪艳、汪增礼等老师,多给他们提供学区教研交流与执教的平台,加强课堂教学技能分期分批磨练提升。
(3)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发展和个性特长进行培养。如:王晓敏擅长美术,那么就安排她进行学生的绘画辅导和指导她对美术学科组织业务培训。郑继伦就对学生的科技制作进行辅导和撰写科学论文。
(4)教研主题要求实用化,针对性强。针对学科困惑和学校面临的最困难问题,着重进行研讨解决。学区型教研:将教研人员数量减少,分期分批分校进行开展,目的旨在“人人得到锻炼,人人有所收获”; 语文组开展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以及习作教学探讨等;数学组重点开展应用题的教学研讨;综合组针对不同学科特点进行教与学的问题探讨;村小教研重点围绕定课题,根据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行发展性研讨。
六、实施步骤
第一步:启动阶段(2011年9月初至2012年2月底)
1、在全学区教师中展开调查研究与收集意见征求。
2、召开全学区教师动员会,通过本课题研究规划。
3、成立本课题研究实施小组
组长:张云松(野茶学区校长)
副组长:杨秀英(野茶学区教导主任)
成员:罗璐(野茶小学语文教研组长)
孙琦(野茶小学数学教研组长)
王晓敏(野茶小学综合教研组长)
林明富(清江小学教导主任)
李洪艳(农玉小学教导主任)
田勇(黎山小学教导主任)
职责分工:
张云松:负责课题研究项目的管理指导与项目的申报;
杨秀英:具体负责课题研究项目的操作实施的全过程;
各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村小或本教研组的常规教研工
作的开展。
4、申报本课题研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欧阳强(绥阳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
副组长:吴达淑(绥阳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教研员)
成员:付俊杰(绥阳县青杠塘镇新生中心学校校长)
陈旭(绥阳县青杠塘镇新生中心学校副校长)
张云松(绥阳县青杠塘镇野茶小学校长)
第二步: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3月初至2015年6月底)
1、每学期各村小或各教研组举行常规教研,为举行学区教研做好铺垫。
2、在2012春季学期开展一次学区型的“教师文化底蕴”教研活动暨“语文、数学”学科业务培训讲座。
3、在2012 年秋季学期到2014年秋季学期,将野茶小学全体教师分成“甲、乙、丙”三组,分期分批分校交换与村小教师进行联谊教研教学研讨。每次教研结束后:教师要认真撰写研讨心得10000字左右,教导处进行认真细致的总结,以便确定下次教研的可行性。
4、以后每学期分期分批分校交换与村小教师进行联谊教研教学研讨及课堂
教学实践活动,了解每一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进一步丰富教师文化底蕴。
4、在2015年春季学期举行一次学区型的“教师授课技能赛课活动”,以彰显教师个性特色,检测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情况。
第三步:总结与推广阶段(2015年9月初至2015年12月底)
1、2015年9月,收集与整理每位教师在“十二五”期间的成长带,认真总结每位教师的成长情况。
2、2015年10月,总结该教研模式在农村小学开展的“利”与“弊”。3、2015年11月,请专家引领与指导,然后进行整改提高。
4、2015年12月,试行推广。
第三篇: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内容
校本教研活动内容
结合我校实际,继续以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为导向,以培养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教研组为教研工作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科学安排校本教研活动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包括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着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利用学校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校教师学;二是利用各校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分科组学;三是自学,要求领导和教师每周应有不少于2小时的自学时间,专业期刊、理论专著、网上资源,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可以进入视野,把学习、读书的过程作为备课的过程。另外,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和学历进修活动,为教师的学习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
2、建构新型课堂。大力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如“新课堂,教师需要建立哪些新的角色”、“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等问题。
3、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教研组在学科教课题的引领下,要确立本校、本组的研究课题,组织本组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力争早出成果。
5、任课教师,在校、组课题的引领下,确立自己的教改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注意实验材料的积累和记录,学期末要写出阶段论文、总结,此项工作要与考核挂勾。开展“三课”教研活动,以校为单位人人上教研课,选拔与推荐优秀教师,参加镇组织的公开课。
6、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的监控、检查、指导、反馈和原始资料归类建档工作,确保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7、开展学刊用刊活动。学校每年为教师们订阅几种教育教学理论书刊,每位教师最少订阅一种教育杂志,要求老师们要充分发挥教育报刊的作用,时时研读,及时获取教育科研信息。每学期起码学好一本理论书籍,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
8、突出课题的过程管理,期末对各课题组进行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联系。围绕课题,各课题组要定期开展活动,做到研究有计划,活动有记录、总结,并及时做好各类资料档案的整理和积累。本学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围绕课题):
(1)每学期每人写一篇个案;
(2)每学期每人写一个课堂教学设计;
(3)每学期每人上一堂教研课;
(4)每学期每人写一篇研究论文;
校本教研活动安排:
二月份:新教材学习研究。
1、分析我校各班科教学情况,制定校本教研活动计划。
2、完善学校校本教研工作领导机构。校本课程、教材开发工作动员。
3、布置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的具体安排
三月份:“三课”教研评比活动。
1、举行各年级、各学科教学公开课。分析我校教师教学情况和各学科教学现状,提出整改方案。
2、举行专题讲座活动,对新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小结。
四月份:教研开放周。
1、开展教学交流,举行学校教研开放周活动。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制定后段教学工作重点。五月份:课题研究。
1、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和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
2、组织教师学习各科教学大纲,学习新课程标准 六月份:复习考试阶段。
1、举行专题讲座活动,对各学科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期末复习工作计划。
2、开展教研复习公开课活动。
七月份:期末总结阶段。
1、组织进行期末学科质检活动。
2、进行专题讲座活动,对教学新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学期总结。
3、组织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分析总结。
第四篇: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全面推进课改实验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工作作用,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我校继续以经典诵读为校本教学内容,以培养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让校本教研成为老师学生成长的阵地。
二、具体活动:
1、深化培训工作,不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提高教研水平。及时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以教研促教学。
2、以新理念、新课标为指导,抓好以新课改为中心,以新教材为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研究工作。
3、组织各种经验交流和学习活动,不断探索研究适合我校学生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4、迎接特色项目检查;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专家报告、专题讲座、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四、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具体措施
1、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进行专题培训,让最新的研究理论和典型案例准确及时地深入到广大教师中间。
2、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师能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加强教研组备课的研究。各教研组的备课按照流程去操作,坚持务实性、坚持合作性、坚持思辨性、决不能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
(3)树立“大备课观”、“大教学观”,倡导各组之间、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的教研风气,真正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氛围。
3、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注意教学过程和方法,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与整合。
4、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努力探索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学模式和适应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5、进一步整合教研力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积极推广校级教研,要以老带新,继续坚持手拉手活动及结对拜师活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加强校本教研的原始资料归类建档。
五、月份工作安排
3月
1.制定工作计划、研修计划
2.制定并上交各学科进度计划。
4月
1.制定赛教方案、公开课方案。
2.师徒结对公开课。
5月
1.师德演讲比赛
2.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6月
1.校本研修总结
2.优秀教学反思、论文评比
3.教学常规检查、优质教案评选
第五篇: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2020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课堂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标志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我们学校乘上新课程的航船,全体教师继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各教研组面向学生均有序地组织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做好课堂教学面向学生的同时,围绕教科处开校工作计划,参加竞赛和教学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成功的前提
在开校初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
二、完善了教研组织,健全了教研制度
开校初,教研组根据教育局教研室、中心学校及校本部教研工作要点,结合各组教师实际,均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课题工作计划,加强了对教师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整合学校教科处、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等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
三、提高认识,丰富校本教研含义
学校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正基于这点,我们组织教师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研究潜能和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做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分享交流、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四、各教研组措施得力,活动有序进行
本学期,学校结合实际,将原来的教研组整合,使得各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多种多样,活动精彩纷呈。
1、文科组: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工作继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老师们以新理念指导教学,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并照计划开展了高质量的教研课。
2、理科组:注重理论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以新课改为契机,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参加课改实验,做好课题研究。本学期,加大了对一、二年级课改班的研究力度,利用集体备课、集体学习等形式,针对教师在实施新教材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新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努力探索具有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3、综合组:组织全校英语教师学习《课改纲要》和《课程标准》,提高了英语教师教学理论,开展了“班级英语现状”、“如何对待班中后进生”等教学沙龙,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组织教师继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开展了具有特色的艺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配合学校完成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和11月的学校冬季校运会。在教研活动上突出一个“新”字。《科学》、《自然》学科围绕“三新”开展教学课堂研讨、说课、上课评课活动。并进行了《在自然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然课教师的基本功及训练》等四次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紧张忙碌的一学期已过去,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有我们值得回味的,因为我们一起努力过、奋斗过;也有我们感到遗憾的,因为受条件的制约,我们还有很多做得不够好。我们坚信,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我们不断的进取,我们一定会突破一个个瓶颈,从胜利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