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数学校本教研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中学数学校本教研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汝南县二中数学课题研究组
主持人:万
霞 课题组成员: 邓晓迁
彭翊飞
张
伟
胡创业
在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人文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在变,社会环境在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在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变,人们的成才观也在变,教师所面对的教育环境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首先新时代的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特点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也与以前大不相同。现代的中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呈现更加的多元化,接受信息的速度更快捷。当然,这些复杂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中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有益的信息给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长带来正能量,而那些不良的信息也正在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当前的中学生所生活的环境比较优越,吃不愁,穿不愁,而且每天都有零花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很有优越感,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缺乏吃苦耐劳意识。其次,新时代的成才观、价值观也在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知,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好坏将来都有口饭吃,这种思想意识导致部分学生学习上不思进取。再其次,社会环境乃至世界格局的复杂多变更日益凸显出对科技进步的依赖。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变革及改善人民生活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推动力。当今社会更呼唤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富有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的理念思想必须跟得上时代的变化。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人才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及教学行为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教师在社会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要永立潮头。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教学艺术。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和宽阔的视野,教师要有前瞻的眼光和对社会的高度的责任感。教师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像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才能充分滋养学生对知识渴求的心灵,这只是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同时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是一堂课不同的人上,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像一个有高超演技的演员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演得精彩,要演得受学生欢迎。其次,教师要了解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要能很好的和学生沟通,要能让学生听其言、信其道,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这就要求教师对心理学知识有足够的理解和认知。可见,要当教师不容易,要当一名好教师更不容易。新时代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就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空间,提供平台。而校本教研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而快捷的途径。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校本教研的基地在本校,主体是教师,研究的对象是学生,宗旨是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内容是探讨和解决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法,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民主,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环境。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校本教研的方法和途径作以简要概括,不妥及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及教育界同仁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建议!
一、收集和整理本校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存在的共性的大家普遍关心并亟待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这一步骤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性工作,它为校本教研确定了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使校本教研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更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这一步骤很是关键。大家在一起要共同协商确定好研究主题,把问题分门别类,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研究,确立好研究方案。把研究主题、任务分配到具体个人,明确分工与职责,提高研究的效率。
二、问题式研究。针对具体问题开展针对性较强的研究。查找和翻阅教育书籍,向专家名师请教,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认真实践获得第一手资料,分析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寻求答案。
三、案例式研究。针对具体案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其现象背后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探求解决办法,然后再深入实践进行检验,看办法是否可行,并在实践当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四、邀请校外专家作专业讲座。教育专家、名师教育理论丰富,教育理念新,教育实践足,站得高,看得远。邀请他们给教师作报告,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指导教师行动的方向,减少教师行动上的盲目性,促进教师行为更具科学性。
五、邀请校外专家名师来校上示范课、观摩课,给教师作示范,并邀请他们听我们的课,然后点评。并恳请他们提出改进意见,针对专家的改进意见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吸收和再提升。
六、本校教师要定期到校外接受培训和进行观摩学习。学习外校的先进管理模式、教学经验,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和专业品质。
七、本校教师认真开展教学实践。备科组集中教师备好课,设计好教案,组织教师认真上课,课后及时写反思,收集教学素材。本校教师定期开展经验总结和交流,分享研究成果,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同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和进步。
八、本校教师结对帮扶。年长的带年轻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带领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通过结对帮扶,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九、校内开展精彩一课活动。每期每人至少上公开课两节。全体数学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上课的同志提高。
十、全校数学教师每期每人要撰写教学论文一篇。内容主要是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收获及感悟或是自己对某个课题的研究成果。然后大家互相交流,分享所得。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时收集整理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获得的实践资料、教学反思与随笔、教学经验介绍材料、教学论文等等。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经验,并形成书面材料,以便在全校推广。
经过近一年来的实践和总结我们获得了一些经验,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现将研究成果给大家作一介绍。
我们确定的“三主六环”教学模式:
三主是:
1、以学生自学为主体
2、以老师点拨为主导
3、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六环节是:
1、揭题示标
2、学习指导
3、自研共探
4、学情展示
5、归纳总结
6、巩固提升
其中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的主旨是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要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像这样的一个题:“如果a⊥b,c⊥b,那么a∥c吗?”当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来完成这个题。后来在展示的时候,他们给出了不同的方法:有两个组用的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两个组用的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还有两个组用的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来完成的。这样,全班同学既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学到了一题多解的方法。同样在讲到“如果a∥b,c∥b,那么a∥c吗?”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来完成,这样的课堂教学,既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增强了小组合作的意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二、选择小组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传统教学,而是对传统教学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但目前我校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还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花大力气去探索、去总结、提升和完善。目前我们有一些数学老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太注重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事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对大家都能直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三、不注意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不会合作,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四、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素质有关。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同,自己原有知识水平的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探讨是我们课题组成员下一步攻克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将加倍努力,争取尽快完善和改进我的“三主六环”教学模式,使其更快在我校推广,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是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获得的初步经验。实践证明,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的专业化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学校科研活力。形成了人人参与科研、人人都是科研主体,人人都有科研课题的浓厚学术氛围。增强了学校发展的驱动力。学校逐渐形成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健康快乐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有了科研的平台,再加上教师有了科研的激情,我相信我校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定会立于潮头,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定会稳步提升,我校的明天会更好!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途径及方法的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途径及方法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途径及方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培养各方面人才的社会,学校是培养爱祖国、爱社会、爱科学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巨大工程,它不仅对社会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必然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校本课程的普及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根本变革。因此,要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好校本课程是当今紧迫的任务。
校本课程进入课堂,必将引发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到实施方式、实施策略的一系列的变革,如何有效地将校本课程应用于课堂的教与学,发挥它的优势,为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互动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愿学、乐学,增强中学生学科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校本课堂的作用,这是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校坚决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在学校工作中的开发利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在科学教育观的指导下,把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校本课程的内容、任务,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来调动学生不同的各方面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们都能学有所长,每个人都有用武之地。另外,通过校本课堂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学科内容的积极性。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途径和方法
1、开发教材途径、上好校本课程的方法的研究
2、开展校本平台,探索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配合的有关理念、教学策略、方法与途径,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
3、学生整体素质、爱祖国、爱科学热情的培养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热情,让学生素质有一个全面发展。
2、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爱好,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
3、通过校本课程,使教师们改革学科教学模式,加大融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的进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一)主要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托所任校本课程的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中积极探索,把本课题的开发途径及方法的研究与学科教学方式变革、教师角色转变等具体问题紧密结合,使教师在实践研究中获得锻炼、在锻炼中得到提高。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
(二)主要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学校成立了以副校长挂帅,教研组为龙头,所任教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体。课题组组长:高志平,副校长,负责课题的规划设计。
课题组成员:徐文会 陈达 冯春飞 穆枫 张杨 朱爽 赵志秋 刘峰 王素月
齐欢 董薇薇 贾雪 秦秀梅 潘丽丽 潘贵增 李秀宏 叶春影(2)做好课题的申报及论证工作,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
(3)组织课题开题,举办课题人员培训会。副校长组织进行专题讲座,让广大教师明确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及步骤,提高研究水平。
(4)探讨各个年级的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初步形成课程的建构模式。
2、课题实验的实施阶段 第一、是教材的编写阶段
(1)参加课题研究和实践的教师,磋商各种途径的教材来源,逐渐积累相关的课程资源。
(2)把每组积累的课程资源汇总,一起研究删添内容,初步形成书本体系。第二、是教案的形成阶段
(1)教材教案形成:七年级是《热爱环境教育》、八年级是《热爱家乡教育》、九年是《享受艺术教育》。
(2)再次定夺,达成共识,敲定所任学科教师。第三、是课堂实验阶段
(1)全面开展实验,七、八年级每周一节,九年级每二周一节半,教师们认真按教材写好教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2)教师边教课边写出实验报告,认真总结学生们的反映以及效果。
3、总结验收阶段
(1)收集整理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并分类装订成册。(2)组织实验人员进行成果总结,并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3)汇编课题优秀论文、教学设计、课件、教学案例等内容。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以及成效分析: 我校力争通过“校本课程“,来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与帮助下,在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相互结合,逐步使教师达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形式以及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适应了当前教育的新要求、新挑战。
(二)校本课程逐步使学生的思想有大幅度提高,他们爱学习、爱文化、爱祖国、爱家乡,并学有所长。
1、七年级的《环境教育》:教师们在讲读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带出校门,察看周边工厂对环境的影响,回来后分别写出了较为深刻的反思,他们真正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八年级《热爱家乡》:地理、历史老师按照我们自编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家乡教育,使学生受益非浅。老师们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并带领学生走出去,观看了家乡的文物、景观,并通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体验家乡的变化,大大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自信心。
3、九年级《享受艺术》:我们自编了篮球艺术、钢琴艺术、体操、二胡、口琴等艺术学科,学生们各投所好,信心十足,兴趣盎然,这对于控辍保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我们收集了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经验积累等,建成学校的资源库。
5、课题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集。自从开展课题以来,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共撰写论文近50篇。
6、培养了一支具有一定高素质教师。他们自身增强了爱祖国、爱家乡、爱校园,爱一草一木的意识,并积极和同学们勾通,带领学生共同成长。(三)发出问题
1、九年级的艺术方面的老师缺乏。由于在艺术方面教师人才的缺乏,致使在上这方面课时困难重重。
2、时间紧张,有冲击其它学科的一面。走出去时,有时两节课回不来,造成其它课的正常开展。
六、研究的体会及思考:
实践证明:校本课程的开展,有效地改变了多年来枯燥乏味、单独教育等情况,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们得到全面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辍学生大大减少,确确实实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今后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第三篇:中学数学学科校本教研计划
中学数学学科校本教研计划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采取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为扎扎实实地进行校本教研。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配合我国初中数学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立足我校基础教育的实际,借鉴国际、国内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我校培养一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及整体素质的提高,共同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础教育体系。
二、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促使数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开拓教育视野、增长新知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其在推行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提高他们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二)任务:
1、转变观念,形成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开展校本教研的责任感、紧迫感,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2、加强学习,培养本校研究教师
由于我学校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加强理论的学习培训显得非常迫切。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校拟定组织所有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7—9年级学段的各段内容。
3、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校本教研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
通过日常的教学、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推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使研究得到良性发展。
(1).定期开展现状分析。校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开展研究,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及时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为全面、准确掌握当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做到对症下药,每学年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大型的问卷调查,另一方面通过学校领导与主研人员的随机听课、访问等形式了解现状;同时,建立研究个案(个别教师、班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然后汇总,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再写出调查报告,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2).结合研究开展优秀研究课教案展评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进行校本教研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除了按常规要求超前备课、写好教案、每月初签字上课外,我们还特别看是否科学、创造性地设计了学生活动的内容、时
间、方法等,每学期开展全体研究人员参与的教案展评活动,评出优秀教案供大家学习、借鉴。
(3).组织示范课、观摩课活动。示范课、观摩课能有效地促进广大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学校规定每学期均要提供几节示范课或观摩课供大家学习。①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市、区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并要求结合我们的研究认真学习、思考,回校交流传达(一是上示范课,二是汇报心得体会)。②组织指导本校骨干教师在校内上研究示范课。抓两点:一是示范课的把关,由教导处牵头,主研人员负责质量,确保示范性;二是示范课后的研讨、学习,做到结合研究专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讨论,并找出特点,找到差距,落实改进措施。
(4).周期性的开展全员研究公开课活动。这是有效促进群众性研究的必要手段。可以在过去每位教师每期上一节校级常规公开课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活力,即将公开课与研究结合起来,让公开课注重体现本人在研究中的经验,并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说课、上课以及课后教研组的评课等环节中。
(5).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一方面是教导处的总结,每次大型的研究实践活动完后,教导处都应会同主研人员根据事前的活动目的,针对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另一方面是教师在研究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教师们在每天的教学研究实践活动中,随时可能出现“闪光点”,我们鼓励大家运用理论知识,大胆探索,及时提炼总结,每期围绕研究主题撰写经验论文一篇以上,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大家又一起站在了起跑线上,作为基础比较薄弱的香木中学,只有抓住课改这个契机,加强校本教研,落实管理,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才能在新的机遇和挑战前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经济责任审计途径与方法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途径与方法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是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其所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胡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报告明确指出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作用,赋予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的任务,为建立权责对称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推动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发挥重要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所具有的先天优势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相比较其他监督方式具有较大优势。2006 年修订后的《审计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
审计监督。”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为审计机关更好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2010 年 12 月 8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为审计法制定相配套的行政法规,是加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权力运行制约及监督机制紧密相连。经济责任审计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和尽责情况为审计重点,重点检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部门和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同时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可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只是后置监督和全程监督的差异,而且随着经济责任审计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开始向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发展。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是其他监督方式所不具备的。根据《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并在领导体制、人员配置、经费保证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使经济责任审计能以独立的第三者进行评价。
二、经济责任审计在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过程存在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强化预防和严肃纠正等审计措施,督促领导干部依法依纪用权,从根本上和源头上预防和制止滥用权力,对于权力运行的制约以及监督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也不得承认,经济责任
审计是中国独有的审计类别,发展时间不长,而且没有国外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越来越大、审计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临时接受的委托审计,存在仓促上阵、加大风险、影响质量等问题。因为目前我国党政领导的数量巨大,而审计力量相比较而言又比较薄弱,尤其是政府审计力量存在先天不足的现象。因此很多经济责任审计委托给社会审计力量实施,但相比较西方长达百年的自由经济而言,我们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并不是很长,能够提供成熟审计服务的社会中介更是少之又少,很多中介机构都是“临时上手+现场练兵”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审计工作,客观情况导致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过程问题不断。
(二)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实际执行是根据审计查实会计报表数据及其经济活动情况,评价标准是国家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等。但是这些依据和法规存在着滞后和尚不完善的缺陷,对于如何解决审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存在着目的不明确、目标不清晰的现象,给审计评价带来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界定没有科学依据。通常以查出违纪违规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为出发点,进一步分清由领导干部直接经济责任造成损失,以此来作为界定审计成果的标准。这样做,没有更多地考虑审计成本多少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经验在审计过程中占的比例相当大,缺乏科学性。
(四)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够,影响审计评价质量。目前审计机关人员基本以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为主,缺乏具备有较高的政策
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目前专职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较少,审计项目多,很难保证审计人员质量,审计评价往往抓不住要害,深度不足广度不够,难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质量,这样无法为委托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
三、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举措
(一)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中长期计划,科学立项,实行分类管理。制订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逐步建立和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确保对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在一个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
(二)完善审计对象的分类管理,明确审计对象。分别采用的审计频率和审计方式,大力推进分类审计制度的实施。根据审计对象所属部门类别以及掌管的财政性资金数量、质、权限和责任,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管理职能等情况,将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为 A、B、C 三类。坚持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别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对 A 类对象(党政部门领导干部)按照规定实施审计;对 B 类对象(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一般以所在单位财政或财务收支为重点内容实施审计,必要时可按 A 类对象规定实施审计;对 C 类对象(普通领导干部)一般以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方式代替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时可按 A、B 类对象规定实施审计。既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实施的覆盖面,又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领导干部的审计,合理界定类别,实行分类管理。
(三)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遵循的原则、评价的主要依据做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各异,各级审计机关可按不同种类的审计对象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建立与审计内容相关的评价指标数据库,便于以后经济责任审计时统计分析,力求审计评价意见能够客观、公正。
(四)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宜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选取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能力、经济效益与决策水平、财政政策执行与财务收支、内控制度执行与管理水平、廉洁自律等指标,以定量为基础,定性为结果,无法定量、定性的问题,应以写实手法,客观描述审计事项的结果,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问题,确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慎重,要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权责相对应。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审计证据不适当或者不充分、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超出审计职责和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在评价和界定经济责任时,要重点突出,着重评价重点问题、重要指标和重大事项。
(五)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已经不能胜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训。一是要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学习,加强科技、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学科知识的学习,做到专业知识学精、社会学科知识管用,提高适应经济责任审计新要求、应对综合复杂工作新局面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对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善于思考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归纳总结审计实践中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指导审计实践。三是大力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水平,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涵盖审计内容范围广,而且一些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也较高,这为开展计算机审计
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凡是具备计算机审计条件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都要运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审计手段,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以“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为工作重点,通过审计督促党政领导干部依法依纪用权,树立“有权必有重任,用权必受监督,作为一把手必先受监督”的意识,破除一些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的侥幸心理,避免他们个人明知不可为却为之,因侥幸而招致“不幸”。经济责任审计正是通过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过程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切实起到关心干部、爱护干部和保护领导干部的作用。
第五篇:基于校本教研的课堂观察方法的研究
基于校本教研的课堂观察方法的研究
发布日期:2006年1月4日
浏览量:1232
作者--陆爱桢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改造„„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反思和研究能力,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伴随具体的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活动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参考《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P90页/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一、校本教研与问题解决
随着市二期课程教材改革逐步推进,教学实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也由此不断出现,如何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课程专家和教研部门的管理与指导是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校本教学研究,建立各级各类学校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校本教学研究是最直接的校本研修方式,它的根本是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感受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参考《人民教育》2003年第5期P28页/校本教学研究的意义和理念/吴刚平)。青浦区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叙事为抓手的校本教学研究,实现把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同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与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紧紧结合起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刘华良博士在《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也提出了校本教学研究的一种操作方式,即问题——计划——行动——反思。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周卫提出五环节校本教学研究模式,即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总之,校本教学研究必须是以问题研究为前提,而问题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课堂实践。
有不少学者尖锐地分析了当前校本教学研究中存在着的问题,例如镀金主义、形式主义、拿来主义、功利主义等问题,使得校本教学研究难以真正走进学校,贴近教师课堂教学。笔者也曾遇到不少类似的问题,学校立了一项课题,往往比较重视宣传包装,重社会效应,却忽略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课题活动频繁,“开题”要隆重一些,研讨要讲规模,总结要媒体助威,“结题”要大张旗鼓地展示成果,而与课题相关的主题研讨却难以深入,深入教师、学生的调查研究难以落到实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成了一句空话。一些学校(教师)研究讲速度,重结果,“善”模仿。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位教师,当他人研究分层教学的时候,在他自己对分层教学研究成果毫无“知觉”的情况下,他竟然也以分层教学为主题像模像样地设计了一份课题研究方案。一些学校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功利主义思想,课题结了题,所有研究也就到此为止,不做深入的追踪研究,不对研究结果修正完善,课题研究成果难以发挥对学校(教师)的实效;再次是高枕无忧论,认为有了课题就万事大吉,对学校、学生、教师的发展不做全盘的综合考虑,没有忧患意识。总而言之,无论是镀金主义、形式主义、拿来主义、功利主义问题,都集中反映了校本教学研究对于学校或教师问题解决的针对性。
二、课堂观察与问题解决
当教师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出现了某些问题,并想方设法(设计)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到设计??再到行动最后到反思的校本教学研究旅程(参考《人民教育》2003年第5期P31页/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刘良华)。但教师在频繁的课堂教学互动中,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学生以及学科知识的传授上,很少顾及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教育教学行为有效还是无效。另外,长期以来以学生成绩表现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的主要标准,而忽视对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的评价和研究,这也致使教师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参考《课堂观察指导》P90页/陈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其一,它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进行直接研究;其二,通过课堂观察从大量的事实中发现问题,找到有价值的研究主题,这些问题常常是作为其它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的起点(《课堂观察指导》P16页/陈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任务,凭借自身的感官(耳、眼、口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摄影机、采访机或MP3等),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指导》P16页/陈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本文涉及的教师课堂观察主要是基于教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中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手段。
三、课堂观察与实例分析
第一种,依据观察结果的表达方式,开展:
(一)横向差异比较
实例分析:C老师的课与Z老师的课的横向差异比较(略)
1、C老师的课
A、C老师教学片段描述
C老师把一条活鲫鱼放进盛满清水的玻璃缸内,要求一位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实验观察任务,通过实验探究鱼鳍的功能。
某一女生抓住鲫鱼,准备用剪刀剪去背鳍,但由于鲫鱼是活体,而且个体比较大,所以很容易从女生手中挣脱,在盛满清水的玻璃缸内翻腾。顿时,水花四溅,女生的脸上,讲台上,邻近学生的桌子上都是水。
女生停住了自己的双手,眼睛看着老师„„此时,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
接着,教师让女生回到座位,教师自己抓起鲫鱼,很快把背鳍剪去,并把鱼放回鱼缸。要求学生注意观察鲫鱼游泳时身体还能不能保持平衡„„
B、课后个别交流
听课老师的话:我认为你不应该让女生回到座位,应该鼓励她继续完成实验,或者请其他学生继续完成。教师演示与学生观察的方式,与学生全身投入,亲身体验的感觉与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你的实验方案仅仅是其中的一种,你的方案不能代表学生的设计方案,更不能代表全班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设计成另一种或其它多种实验方案。所以我觉得你的实验方案可以进一步改进,建议多准备几个玻璃缸和若干条鲫鱼,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形成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案,最后还可以由学生评判确定哪一种实验方案最佳,这样才算是真正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C老师的话:至少目前我认为学生开展课堂探究性实验,不应该放得太开,学生探究首先是保证按原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计划)为前提„„所以当女生无法熟练操作,直接影响上课进程时,临时决定由教师做演示实验。
C、听课教师的尴尬
在于按照新课程要求去评价C老师的课,还是按照现有模式化课堂教学评价要求去评价C老师的课。
2、Z老师的课
A、Z老师教学片段描述
Z老师课前准备了几个鱼缸,一桶清水,几条鲫鱼和剪刀等实验工具和材料。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鱼鳍的功能。
在学生1实验探究失败后(一些学生对学生1实验过程产生疑问,认为实验无法证明几种鱼鳍与鱼游泳时身体能不能保持平衡都有关,实验应该重新设计)。
于是教师让学生
2、学生3演示自己的实验探究过程„„
B、课后研讨
听课老师的话:你有没有考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可能会出现老师意想不到问题,比如因学生多次实验失败,影响上课时间的问题、教学进度的问题?等。你有没有考虑长期放开教学带来的各种问题?具体说由于放开教学,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影响学生结业考试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批评等等。
Z老师的话:课前主要考虑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自己实验设计„„长期放开教学的问题暂时还没有考虑,今天是由于公开教学活动,平时一般不可能采用,所以不会出现你提到的问题
C、听课教师的尴尬
如何评价Z老师,是按照Z老师这节课的即时效果评价,还是按照Z老师真实的理念与行为评价?
3、C与Z老师二节课的不同点
4、C与Z老师二节课的共同点
(二)纵向发展跟踪
实例分析:王老师前后二节课的比较分析
A、课堂教学片段
上课一开始,王老师采用全班习题复习引入新课内容,让全体学生各自完成教师事先用小黑板准备好的二道习题,然后分别让二位学生把完成的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之后,王老师采用全班实验操作引出正弦与余弦定理,具体操作是学生各自用工具二次测量图形之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正弦与余弦定理。
接着,王老师又以习题练习巩固新课内容„„一节课40分钟风平浪静,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波折”,王老师几次问学生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结果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提出问题。
B、课后跟踪交流
听课老师的困惑:学生有问题,老师也已经注意到了学生有问题。但是为什么学生不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呢?王老师又为什么不把问题提出来讨论呢?
答案:王老师之所以确定学生有问题,是因为每天(每次)作业总是有部分学生只能靠抄袭作业完成自己每天的“学习任务”。王老师之所以在课堂上没有直接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对于这些学生不再需要老师提出问题或引导提出问题,少部分学生还不能接受和领会知识,对于这些学生即使是教师提出问题也是无济于事,甚至有点得不尝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般不考虑这些问题,教案设计也没有涉及这些问题。
2、第二次听课
亮点之一: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结果呈现出来,请学生对作业解答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亮点之二:变换解题的条件,让原本没有问题的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由此产生一些问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王老师的话:后来王老师对我说到了二个“想不到”:一是当初勉强接受的建议,想不到初次尝试就有收获;二是想不到这种收获改变了我的想法,也改变了课堂,同样改变了学生„„
第二种,依据观察主体的组合方式,开展自我回忆观察、同伴互助观察和研究人员引领观察的研究。
1、自我回忆观察
A、课堂观察记录
B、教学反思日记
2、同伴互助观察
A、课堂教学观摩
年10月)B、教学案例剖析 C、教案设计评比
3、研究人员引领 A、专题学术报告 B、学习辅导讲座
C、教学临场指导
第三种,依据观察内容,开展专题观察与整体观察的研究。
1、专题观察
课题研究现场交流活动、各类专题研讨活动等。
2、整体观察
适于各类教学评选活动。主要参考文献
⑴《课堂观察指导》 陈
瑶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⑵《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 澜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