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讷河市二克浅镇福兴小学课题组
朱存生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改工作实施,使我们对中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基本理念、基本原则、课程内容、教育文化、教育实施、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它关系学生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新一轮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和原则:如,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都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我们当前的教学现状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累,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低效教学”。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即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特别是我校生源情况比较复杂,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凭借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和课题组、教研组活动,紧紧抓住学科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开展“有效教学”探索实践活动,扎实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本课题通过系统的全体参与式的有效教学课题研
究,让教师自主地更新有效教学的观念,转变低效教学的行为,掌握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养成有效教学的反思习惯,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提高学生对各门功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本课题致力于有效备课研究和实施;致力于有效指导的研究和实施;致力于有效互动的研究和实施;有效课堂管理的研究与实施;有效练习的研究和实施;有效探究策略的研究和实施;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施。
三、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调研、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式,综合运用反思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二)研究过程:
1、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搜集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理论的相关资料,了解 “有效教学”研究状况,并认真做好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培训,主要形式有:观摩名师理论专题讲座、个人自学、骨干教师论坛等,并要求教师认真做好记录,写出感受,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真正在专业理论上有所提升。
2、开展调研,制定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开展从学生入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堂教学,帮助教师查找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制定本课题
研究目标。
3、分解目标,有序实验
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召开课题启动会,认真解读了有效教学的意义、目标和任务,拟订了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和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明确了总负责人和各科负责人,将任务落实到人。课题组每周一次活动(定于每周三下午三点),每月一次专题研讨,中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并做了认真而详实的记录。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讨论和研究下,我们按照“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课堂管理——有效练习——有效探究策略——有效教学评价”的步骤开展实验。①有效备课的研究和实施:通过教师独立备课、课后反思与二次备课(活页式、粘贴式)相结合的方式,备透教材、备准学生、备活教法,并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读教材,通过集体备课、师徒互助、教学沙龙、骨干教师论坛等方式合作备好教学实验课; ②有效指导的研究和实施:通过“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倾听”,把“对话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整体感知”等新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围绕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学生的学习进程及目标的达成;③有效互动的研究和实施:我们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以及课堂的动态生成,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其中,师生互动建立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基础上,生生互动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④有效课堂管理的研究与实施:采用“诱导型管理”和“监督型管理”。“诱
导型管理”主要方式有:展现亲切热情的课堂语言;创设富有情趣的环境;现代化媒体刺激注意。“监督型管理”的主要方式有:暗示;冷处理(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纪律问题,只要不对周围的学生造成大的干扰,则可视而不见,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有趣的活动,如观察挂图、模型,或讲一段有趣的实例,用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以吸引这些学生注意);行为替换(教师提供一种合乎需要的行为来替换学生的不良行为,或奖励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使其在不良行为和替换行为中做出选择,并从替换行为中得到心理满足);教育与惩罚相结合。此外,我们优化课堂练习,注重家庭作业管理(分层作业在我校得到推广和运用)。⑤有效探究策略的研究和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体现有效,教学内容的创造性使用,有效练习设计,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对课堂教学资源(生成)的有效利用,教学媒体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等。⑥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施:我们在全校师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价,如:教师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教和学生评教等,做到 “评价目标层次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时间过程化、评价方法多样化”。
4、研讨展示,合作交流
在通过集体备课、师徒互助、骨干教师论坛等方式合作备好教学实验课的基础上,先后开展 “同课异构”、对家长开课连片教研、送课下乡、教学开放日等形式多样的实验课活动,并及时进行说课、评课,做好反馈和总结,组织教师二次上课。
5、不断学习,勤于反思
布置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教学反思;组织教师观看名师示范课,并写出心得体会;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教学沙龙,帮助教师解决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学期末收集、整理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论文、教案及反思和日记,并编辑成册。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教师都建构了自己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部分教师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我校课堂教学上形成“百花齐放”的现象。
2、教师都坚持写教学日记,留下教师成长的足迹。撰写教学日记,既可积累经验,又可进行反思,以求进步,记录有价值的案例。
3、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是校本资源,让教师成为一名真正的课程开发者,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4、教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困惑,我们及时总结,并以课堂实践为基点,以共同研讨、教师间互相听课和评课为手段,促使同事间取长补短,通过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走向“自主开放、协作创新”的发展成长之路。
5、加强“师师合作”,整合课程资源,让课堂有生机、有效率。
6、加强各种培训,使教师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艺术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作用的重新认识,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
五、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成效
1、学生受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是知识、能力与兴趣的有机统一。本课题研究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得以优化,教师通过对这一目标的专题研究,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和注意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与体验中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由此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语文)识记、美观书写生字的方法、自学课文的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数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的方法等。从而在班级中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2、教师受益
课题实验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我校教师在不断学习、探索与反思中逐渐真正做到深入文本、以生为本、规范流程,能营造“实在”、“和谐”、富有“美感”的教学境界,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目标,在教学试验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选择,开展了子课题研究(如,关宗颖老师的老师的“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曹丽华老师的“有效教学对学生学习促进与影响的研究”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扎实有效。在追求“有特色、有风格、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的同时,部分教师的教学个性也得以体现和张扬,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学校受益
通过课题研究,学校一大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的各项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这批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有效教学研究的有力推动者,从而实现了“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有机整合,全面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研究成果
1、实践成果
①、有效教学课例(文本、)
主要是依据课题研究“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参加各级公开课、研究课活动近20篇案例。
②、有效教学优秀案例集(文本)
主要是依据课题研究目标,将有效教学的探索与课堂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在课题研究上走出一条新路。本集精选了15个代表性案例。
③、有效教学研究论文集(文本)
自从开展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充分利用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优势研究环境,积极撰写论文。本教师论文集共收集论文15篇。
二0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第二篇: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
肖 秉 林
一、选题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20世纪末被学者介绍到我国,我国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了有效教学,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构建全新的有效课堂教学系统。对涉及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打造全新的课堂,着力焕发课堂的活力,体现学生的生命价值,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探索作为普通高级中学实施有效教学所采取的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措施、方法与手段,并且为全市全面推进有效教学提供典型经验,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3.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和专业成长。实施有效教学,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有效教学理念的贯彻,措施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
4.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体现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上。因此,必须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培养途径,促进学习有效、高效的学习。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西方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的学说,赞克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最优化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等,我们均可从中对有效教学进行探寻。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问题就会屡屡发生,导致其成绩一再滑坡。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这样,学生大脑完全投入到处理教材和学习任务之中,他们就会一直学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黛安.蒙哥马利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一是课堂教学三原则。黛安.蒙哥马利(Diane Montgomery)详尽分析了学生、教师与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简称为CBG原则、PCI原则和3MS原则。CBG是英语“Catch them Being Good”的首字母缩写,大意是“保持学生的良好状态”或“捕捉学生的良好状态”。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和保持学习动机的最好策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注意教师与学生之前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以便消除消极的影响,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PCI原则是一种建立在认知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意思是“积极的认知干预”。它要求教师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也就是说,理解和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时,以及他们学到了什么。当学生完成某一任务时,教师应该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以便学生取得进步;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运用学习材料;除了简答题以外,教师应该多多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这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3MS原则”包括一套相互关联的策略,它们是英语“Management、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管理、监控和维持”。优秀教师经常运用这条原则控制课堂秩序。二是策略的上课计划。黛安.蒙哥马利还倡导了一种不同的上课计划,即“策略的上课计划”。“策略的上课计划”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包括各种教学活动的转换,还可以开展小组问答活动、小组研究等活动。活动转换次数和时机取决于学生的注意力的保持程度。采用“策略的上课计划”,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水平,消除或减少因缺乏注意力和兴趣而产生的学生行为问题。
约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随着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国内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引入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提炼出了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如“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师生平等式的对话”、“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挑战性的活动”等。为了实证这些标准,国外还提出“认知指导教学”、“认知复杂性教学”、“真实性教学”、“交互教学模式”等几种著名模式。近年来国内出版了很多有效教学的译著,如2002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鲍里奇(Gary Borich)博士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新技巧》、《课堂信度评估》等,对课堂教室的安排、教师的清晰的讲解、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任务的定位、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较高级的教学目标等作了清晰、翔实的讲解。
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他提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的具体教学策略,还提出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该背景下,不少学校和教师在改进教学方式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总结出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如讨论式、探究式等。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地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下,“新基础教育”从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开始,经实施教学过程,到反思和重建,向教师提出一整套教学行为的新要求,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教师回到“研究”之中,从而促进教师发展。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即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教学语言要纯净,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学手段要先进,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教学方法要灵活,能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教师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即使教得再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策略:是一种行动的方针,或者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本课题研究实现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各个环节。其中,有效备课是根本基础,有效课堂是教学核心,有效训练是重要依托,有效辅导是有益补充,有效评价是持续推进。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其它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有效课堂建设进行系统而周密的教学设计。
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广大教师应当逐步树立“导学”的理念,着眼于有效性的提高,积极投身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持续促进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内化,实现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
方法: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探索在一所学校的层面实施有效教学的各种步骤和手段,并对全市推进有效教学提出建议。
四、研究目标、内容
目
标:
1.探索普通中学全面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系列策略、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整套从教学管理到学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以及各种保障措施。
2.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师生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使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3.总结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的做法与经验,形成典型,对全市推广有效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内
容:
1.教师实施有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
2.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管理机制与方法创新的研究。
3.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4.学校有效教学的整体评价与教师有效教学个体评价研究。
5.构建以“中学导学制”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新教学模式研究。
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有效备课要做到:熟悉学生,吃透教材,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的起点;合理预设,动态生成,揣摩课堂教学的流程和细部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教材。有效课堂,注重渲染情境的导入,通过主问题设计带领学生将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面对课堂突发情况的机制处理,合理控制教学节奏的松紧与快慢。有效训练突出训练的及时性和分层性。有效辅导则是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有效评价侧重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特别是激励性评价。
有效备课。备课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熟悉学生,吃透教材,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的起点。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看,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原有知识与能力网络基础之上进行拓展与完善的过程。把握准教学的起点,明确学生能力的最佳发展区,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实现。为了充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我校正在积极实践“个备——集备——个备”的三轮备课模式。二是合理预设,动态生成,揣摩课堂教学的流程和细部的情境。教学目标的预设应当突出主问题的设计,一课一标,一课一得,切忌目标分散零碎,备课中应当贯彻“导学”的理念,摒弃教师的强行、死板的流程设计,认真揣摩如何有效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学习,探索理论的形成、知识的发展,让学生动态自主生成三维目标。
有效课堂。上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有效的因素很多,其中有效调控至关重要。课前渲染情境的导入,通过主问题设计带领学生将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面对课堂突发情况的机制处理,合理控制教学节奏的松紧与快慢等等。
有效训练。训练是教学反馈的重要形式。训练的有效性侧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及时性。加强课堂和课后训练的及时反馈,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进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二是分层性。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求他们定时、定量完成相同的作业,不利于提优补差,整体推进,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作业必须在题量和难度上体现区别对待的差异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辅导。辅导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补充环节。有效辅导的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辅导的针对性。根据对象数量的不同,辅导可分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根据辅导目的的不同,辅导又可分为提优辅导和补差辅导。不论何种形式的辅导都应突出辅导的针对性,针对特定的对象,选择特定的内容。二是辅导的灵活性。辅导难度较大的以及需要重点强化的,教师可以亲自组织;难度一般,操作简易的,可以通过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互助合作的辅导。
有效评价。我们必须摒弃单
一、僵化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的力度,弘扬“进步就是成功”的学习理念,积极推进肯定进步、激励进步的评价模式,努力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要引导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教师是关键。全体教师必须树立有效、高效的教学理念,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突出互动交流的有效性,增强知能建构的有效性,不断加强有效教学的意识。与此同时,广大教师还应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增强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学素养。例如教师的专业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这些素质都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的能力基础。平时,学校将通过积极的组织和系统的培训,不断提升广大教师有效教学的素养。
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根本的保证,方式是突破的法宝。各学科的教学,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带领学生体验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愉悦,引导学生感受将知识演化成实际运用能力的快乐。
平时,不断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的信心,确立挑战自我、寻求进步的信念,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在发展中收获更大的信心。
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益。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革新。各学科应当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个性差异,组建4—6人的学习小组,加强课内的学习研讨,推进课外的学习延伸。不断引导,不断激励,逐步规范学习小组的正常运作。各学科还应当加强知识的实践研究和运用探索,努力实现学习方式质的飞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实施有效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脚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这种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语文、数学等)的发展。
2.关注教学效益。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
3.关注教学的可测性。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当然,不能简单地说“可量化”的教学就是好的、科学的教学。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也反对过于量化。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成绩。
4.关注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五、研究计划与预期成果
把本课题研究与我校的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导学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实践与研究结合起来,着力在“五个结合”上做文章:一是认真备课与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二是认真上课与实施“导学”课堂模式学习本结合;三是认真训练与促进学生分层提高相结合;四是认真辅导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五是认真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强化以“导入、导疑、导研、导练、导评”为内容的“五环节”教学法的有效研究。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学习阶段,重在统一思想,掌握方法;二是研究阶段,坚持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三是总结评价阶段,重在及时矫正研究的方式方法。并采用案例分析、深入实践等方法,推进其研究的纵深发展。
1.关注学生的学习。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加涅是比较早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的人之一。1965年,他出版了影响至今的学习心理学著作《学习的条件》,应用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想,形成了一个能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的学习论体系。不仅阐明了五类学习的性质、有效学习的条件以及它们的教育含义,还提出了一个以他的学习条件分析为基础的教学论新体系,从四个方面对有效教学做了探讨。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这种学习方法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布鲁纳强调应该广泛应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结论和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2.关注交往与沟通。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是产生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概念性框架。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教学不再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双方。比如,单纯的赞扬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并没有一致的关系。而且,“在班里运用表扬与奖励的最大弊端是一些人可以经常获得表扬,而另一些人却很难获得。更可怕的是,没有得到表扬与奖励的学生开始认为自己‘不够好’,这会给一部分学生带来潜在的伤害。教师意识到这一点转过来对全体给予过分慷慨的表扬和奖励,但是学生们能看出实质,他们能把不自然的、不应得的表扬与奖励或华而不实的奖励与真实的事情鉴别开来。”所以,研究的视角也对准了课堂内外的社会互动和文化环境。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强调了合作、交流、“共同体”对教与学的作用,强调文化与社交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此外,社会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也扩展了教与学的定义,以强调教与学的社会、语言、文化和政治环境。在这些理论中,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建构过程,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中,存在于教室的社会结构之中,存在于学校的更大的机构之中。
交往与沟通是而且永远都是教学的核心,但是,教师们所面临的一个两难境地就是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以便使学生学得更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置身于这样的两难境地,教师们面对一系列的问题:运用讲授的方法教学的有效性有多大?能否做得更好些?通过相互对话学生们能学多少?谈话很重要,但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谈话是正确的?我们如何使谈话更有效?我们掌握提问的方法有多好?全班性的讨论值得吗?什么是最好的组织小组讨论的方法?毫无疑问,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师生间的交往与沟通。
3.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迄今为止,所有的有效教学著作中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价,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人们普遍认为,相对于听、说、读、写、算的“基本技能”来说,高层次的学习策略,如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方法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合作学习的策略、科学利用时间的策略、原理学习的策略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到底有多少种教学策略,这难以统计,仅以艾伦·C·奥斯丁所著的《有效教学策略》一书为例,就有11种之多。如果将每一种策略扩展开来阐述,则可以集册成书,比如数不尽的教师课堂提问策略、观察策略、决策策略,学生学习的预习策略、练习策略、解题策略等等都是以专著或教材的形式出现的。坎贝尔则为教师和学生总结出101条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教与学的策略。预期研究成果:
2009年9月至12月,完成《有效教学备课案例集》。
2010年1月至12月,完成《有效课堂教学实录》。
2011年1月至6月,完成有效教学论文及经验介绍。
2011年1月至6月,完成《有效教学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肖秉林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第三篇:《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黑龙江省讷河市二克浅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以课改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实施到今天,内容涉及中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基本理念、基本原则、课程内容、教育文化、教育实施、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这次课改关系新世纪亿万学生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新一轮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和原则:如,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都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给现有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我们当前的教学现状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累,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低效教学”。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即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特别是我校生源情况比较复杂,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凭借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和课题组、教研组活动,紧紧抓住学科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开展“有效教学”探索实践活动,扎实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1、研究内容: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2、研究目标:
(1)研究一线教师各种课堂教学形式,总结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出结合我校的“校情”、“学情”的教学手段。
(2)使有效教学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素养,把握有效教学的精髓,增强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学意识。
(3)用构建主义理论支撑框架,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增强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性,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4)促使研究成果发挥最大作用,全面提高本校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科研能力,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研究思路
以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为内容,走理论学习到实践总结再到理论提升最后实践论证的研究路线,从而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案例研究法。结合学科特点,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3、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
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反思研究法。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逐步提高研究质量。
5、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3月
(1)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
(2)开展调查分析,立足校情学情师情,制定研究方案;(3)对实验教师进行多维度培训,找出差距,明确研究的目标;
2、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08年12月
(1)开展各项调查分析,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提升,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及实验计划;
(2)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帮助教师系统的梳理实验中的所得、所悟、所感。
(3)依托教学研究月,进行“行动研究”,从不同层面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
(4)立足学科,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进行有效教学途径的探索: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有效途径;探索个性化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探索艺术教学的有效途径等。
(5)启动教师讲坛,坚持以多层面多渠道实施的原则,立足于教师学习成长、有效教学研究的主题,促进全体教师养成有效反思的习惯。
3、梳理阶段:2009年1月—2009年7月
阶段成果形式:阶段研究报告;研究课录像课;交流材料;教案;论文;教师笔记等其他材料。
4、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2009年8月—2010年10月
5、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教师都建构了自己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部分教师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我校课堂教学上形成“百花齐放”的现象。
2、教师都坚持写教学日记,留下教师成长的足迹。撰写教学日记,既可积累经验,又可进行反思,以求进步,记录有价值的案例。
3、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是校本资源,让教师成为一名真正的课程开发者,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4、教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困惑,我们及时总结,并以课堂实践为基点,以共同研讨、教师间互相听课和评课为手段,促使同事间取长补短,通过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走向“自主开放、协作创新”的发展成长之路。
5、加强“师师合作”,整合课程资源,让课堂有生机、有效率。
6、加强各种培训,使教师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艺术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作
用的重新认识,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
五、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成效
1、学生受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是知识、能力与兴趣的有机统一。本课题研究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得以优化,教师通过对这一目标的专题研究,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和注意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与体验中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由此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语文)识记、美观书写生字的方法、自学课文的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数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的方法、(英语)识记单词的方法等。从而在班级中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2、教师受益
课题实验的过程亦是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我校教师在不断学习、探索与反思中逐渐真正做到深入文本、以生为本、规范流程,能营造“实在”、“和谐”、富有“美感”的教学境界,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目标,在教学试验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选择,开展了子课题研究(如,徐文玲老师的“看图写话与语文能力训练”,丁林玲老师的“让阅读从第一课时开始”,代厚华老师的“如
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备课”等),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扎实有效。在追求“有特色、有风格、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的同时,部分教师的教学个性也得以体现和张扬,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学校受益
通过课题研究,学校一大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的各项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这批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有效教学研究的有力推动者,从而实现了“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有机整合,全面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研究成果
1、实践成果
(1)有效教学课例(文本、光盘)
主要是依据课题研究“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参加各级公开课、研究课活动近20篇案例。
(2)有效教学优秀案例集(文本)
主要是依据课题研究目标,将有效教学的探索与课堂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在课题研究上走出一条新路。本集精选了15个代表性案例。
(3)有效教学研究论文集(文本)
自从开展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充分利用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优势研究环境,积极撰写论文。本教师论文集共收集论文15篇。
2、理论成果
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包蕴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人文性。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按照“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课堂管理——有效练习——有效探究策略——有效教学评价”的步骤开展实验,并总结了一系列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语文组推广运用“头脑风暴”作文教学方法和“读—说—演—背” 的低段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数学组在教学中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形成了“自悟、引探、求新”的教学特色;英语组采用“TPR”教学法,将英语学习置于文化背景下,将阅读理解、口语训练、写作学习融为一体,“全英化”的课堂教学语言为学生营造了英语学习的环境。
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实现有效教学是一项艰巨、持久的工程,是课题组成员及全体教师追求的目标,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有:
1、如何对有效教学进行更为科学的评价?我们目前仍没有一套判定有效课堂教学的量化标准,只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模糊把握是否有效;
2、如何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这不仅要求更新观念,而且要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何减去无效的作业,提高作业的质量。教师怎样才能为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如何有效地进行分层作业,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育技术、教学方法也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用先进的教育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事。我们只有不断奋进,努力进取,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才
能跟上时代潮流,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初中英语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浅谈口诀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 黑龙江省龙江县广厚乡中心学校 迟彩斌
一、教学现象
英语语法对学生来说很难,若学生领悟语法口诀,学生会很乐意学习英语。学习英语语法,要求格式严格,内容严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爱学,头疼,教学效果不好。为了学生学好英语,在英语课堂,根据教材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我编写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英语语法口诀,提高教学,口决教学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好方法。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教材中的,动词现在进行时教学很繁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掌握时态不变的,很多学生对他们变化理解,因此,教师强调时态变化。通过实现变化的模式,并且增加部分的习题,为了加强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兴趣,学生在快乐学习的环境中,理解了学习的重点语法,我编出了现在进行时用法口诀。
二、课堂思考
T: 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ame, ok?(叫几名同学到讲台前)S: Ok!T: Tell me what he or she is doing?”
叫几名同学先表演,然后教同学们来猜他们在做什么。评价学生的回答。
T: Right or wrong? S: He is wrong or wrong.同学回答有误,我耐心询问全班同学谁可以帮助该同学改正错误。我发现学生在笔头操练时正确率很高,但是口头练习,很多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以致错误非常多。因此,我把有的同学说的句子投影到屏幕上,把句子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思考他说得对不对。
同学很快把错误找出来了。于是在这个地方,我向大家再次强调现在进行时变化的注意点。
Pay attention to the rules.How to change the verbs? 我继续请大家做这个游戏,尽可能造一些生动有趣,和实际生活贴近的句子。在这期间,我把大家造的较为优秀的句子投影到屏幕上。He is eating.She is skipping.They are dancing.I am jogging , etc T: Time is over.Let’s read these sentences together.在将近18对学生完成此游戏后,让全体学生把白板上的优美的句子朗诵,理解时态的变化。在和学生一起总结现在进行时的口诀用法。
“现在进行要注意,有be且ing; Be的形式看主语,双写要留意; 否定be后not,疑问主语前be”
三、口决的教学效果
学生掌握语法教学课堂枯沉闷死板,难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用口诀和学习英语,效果很好:减少学生的记忆时间。死记硬背学生很费神,时间长,利用口诀,课堂效果非常好,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学生感觉学习英语很美好。
教学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英语语法的能力,教学英语为学生和谐的氛围,留给学生宽松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英语老师师,在英语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对英语的好奇,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的水平。如果学生死记硬背英语单词,干巴讲授英语语法内容,脱离语言氛围,刷英语题,学生的肯定不学。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习,进步很快,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效果没有想象的好。让学生熟练掌握口诀,提高了学生的听的能力,有些学习的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句子翻译过来,我把句子打到白板上,学生学习。
四.运用反思
在教学中,设计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的学习掌握情况,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的学习活动中,高估了学生读的水平,学生读了之后,立即回答问题,不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学生学不好。学生可以选定一种时态独立学习,专门精心学习,专题训练,发挥口诀的功能。
为了发挥口诀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学习中,一些学生不认真,注意力分散,课堂与他无关,这种情况教师把学生编号,师徒结对,让一个学生发言,小组其他组员质疑,讨论。组与组简进行竞赛,每位学生都热情高涨,每位学生都积极讨论,学生热情高涨,为自己小组学习加分,学生互相学习,提高学习英语的效果
因此,在以后的学习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英语的学习水平,改变教学方法,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课堂上时不时溜出口诀,学生的快乐学习,很骄傲,课堂不再枯燥,师生和谐,增加了教学效果。
第五篇:关于“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关于“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合肥市十里庙小学
我校于2009年9月申请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之《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子课题。一年多来,我校课题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工作,坚持全员参与与骨干引领相结合;坚持理论研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坚持研讨课与常态课相结合;坚持课前研讨、课后反思与再实践相结合;坚持统一布置、分工协作、齐头并进、不断沟通相结合,分阶段坚持不懈地探索推进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是一所有着六十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教学方法陈旧,课堂上缺乏“活力”;教学过程中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包办限制,少自主合作、激励创新等,尤其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法指导方面往往是空泛、低质、缺乏策略的。这样的课堂教学造成了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能力不强,最终获得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记忆性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不能有效迁移、灵活应用。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的痛苦。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一部分专业的年轻教师补充到我校的教师队伍中,他们爱学习、肯钻研,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增添了活力。但由于他们大多刚刚涉足课堂教学,教学经验与方法上还存在着不足,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讨论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对改革我校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低效或无效状况显得更加迫切与必要。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语文学科
1、通过研究,深化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的有效组织和指导,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
2、通过研究,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研究,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朗读的组织和指导,努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数学及综合学科
1、通过研究,让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
2、通过研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学会讨论,学会合作。
3、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感受友好交流,学会表达。
4、通过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让学生学会组织。
5、通过教师对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表现作出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让学生学会评价。
6、通过研究,在数学及综合学科教学实践中,构建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课堂教学平台。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小学学科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密切结合新课程标准,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研究,提升广大教师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优化各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小学语文有效朗读和小学数学及综合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并总结出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学科研究内容如下:
语文学科主要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朗读的组织和指导的研究” 数学及综合学科主要进行“小学数学及综合学科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人员
课题组主要成员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2.行动研究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归纳;边完善,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形成我校语文有效朗读和数学及综合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模式。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7月至2009年10月)
学校建立课题领导机构,成立了领导组,领导组下设了专家指导组和课题实施组,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行事历,同时完成课题申报及开题报告,送市、区专家进行课题论证。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负其责,个个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从而为研究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总课题组下发的专门文件,及时传达了总课题组召开的专门会议精神,学习相关理论,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积极抓起,从氛围上积极渲染,从行动上积极引领,做好研究前各项准备工作。
(二)课题实施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
1、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效率,我校实行教研组分时间段学习研讨、领导蹲点制度。要求每次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个人学习心得,积极研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材重难点把握等,通过研讨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每位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开展有效教学研讨课活动
为了促进“有效教学”课题向纵深发展,我校要求每位参与研究的教师都要开展研讨课活动,主要采取“一课两上、同课异构”模式,每节课上课前,在教研组内先集体备课,上课教师“一上”后,组内教师进行研讨,找出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讨论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再由上课教师进行“二上”,教研组教师再次研讨,直到找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模式。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全校教师共上了40余节研究课,其中李芹芹、刘光荣、毕芸芸、刘新霞、沈召梅、宋执斌、李燕琴、江萍等老师采取“一课两上”形式,四年级罗贤玉、舒文娟和六年级李筱岚、孙冬梅等老师采取“同课异构”形式,余锐、严芝、邓圣珺等老师采取上专题研究课形式等研究模式,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3、建立了专题网页,制作了教师课题专业成长档案袋
为配合课题研究的更好开展,我校在校园网上及时开通了“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专题网页板块,积极鼓励教师们交流研究心得,畅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思教学各个环节的成与败,总结提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同时于2009年10月,设计制作了教师成长档案袋。教师成长档案袋下发前,学校特地作了专题讲座,重点向老师们讲解教师成长档案袋的意义及正确的填写、建设方法。档案袋下发到教师手中,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一时之间,学校兴起了一股教学研究之风,大家都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努力完善教师成长档案袋。老师们将教科研专题、新课程理念专题、学科性理论研究专题等讲座学习感受装入袋中;将集体备课、公开课、每个人评课、教案、上课实录、评课意见等装入袋中;将自己的读书体会、热点话题讨论、培训体会反馈等装入袋中。学校组织教师成长档案袋建设交流活动,老师们利用教研活动展开互评,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成长档案袋。
4、采取了“自修——反思”学习方式
为了促进教师更全面、更有效、更长时间、更自主的学习,我校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师的自修,将对有效教学课题的研究渗透于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校给每位教师发放一本《有效教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等书籍供教师自学并定期分组对学习进行交流。
教师们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多次与专家交流研讨,不断反思,研究工作一步步深入,每一个活动方案的设计,每一个研究过程的进行,大家都一起精心研讨、群策群力。研究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反复斟酌,直到大家找到满意的答案,再加上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集众人智慧和长处,从而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促进了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0月)
做好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整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收集整理有价值的研究论文、反思及案例、教学设计等,并装订成册,对教师成长档案袋进行全面检查总结,在此基础上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扎实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技能得到了提升,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了关注,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增强。课堂教学的“123工程”(一个转变、二个提高、三个构建)初显成效。
(一)一个转变 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通过研究,老师们的课堂理念得到根本转变。过去的课堂,老师们要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递;要么机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今的课堂,老师们紧紧抓住五个“拓展”,注重课堂实效。
1、教学目标的单
一、程式化向多元、现代化拓展。
2、教学内容由注重知识、技能传授向注重知识整合,注重学生发展方向拓展。
3、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拓展。
4、教学评价由过场型向人文性拓展。
5、教学方法由模式化向动态化拓展。
(二)两个提高:
首先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抓住四十分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一直是老师们的教学研究话题。课题研究让老师们的教学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清晰。
1、精心创设朗读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创设情境我们遵循两个原则即真情和适度原则。真情,就是不为创境而创情,情感来自生活体验,来自文本需求。适度,就是不过多的把时间用在创境上,情境创设不超过4分钟。通过精心创设朗读情境,学生的情感素养得到了提升。
2、充分保证读书时间。保证读书时间是学生读通课文,感悟文本的保证。读书绝不走过场,每节课的读书时间要保证不少于15分钟。通过保证读书时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3、明确每次读书的目的。如今的课堂,学生们每次阅读都会有自己的目标,都知道我这次阅读要了解或解决哪些问题,不再是盲目阅读,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4、注重词句突破,强化朗读感悟。
(1)咬文嚼字体味读。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虽然有些词语不深奥,但每个词都用的精当、巧妙,让学生在品读中细细体味,能加深对文本和意境的理解,强化朗读感悟。
(2)换字删词对比读。课文中的有些词语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用的恰到好处。对这些词语可采取“请出来,送出去”的办法进行换删比较,在换删朗读中体悟语言的精妙所在。
(3)变换句式体会读。有些文章通过变化句式的朗读比较,能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句式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产生的艺术效果也是不同的。让学生在体会中朗读,强化了情感和艺术体验。
(4)结合语境理解读。有些词语看似很普通,但用的很贴切。如果只是靠学生查字典理解,只会理解表象,不能理解迁移。阅读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对词语的演示加以区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
5、注重朗读激励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研究中,我们紧紧抓住课堂评价的三个维度:适时、适当、适度。做到及时评价,情真意切;适当评价,激励奋进;适度评价,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和认知特点,以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学习的学习成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为宗旨,运用多元、真情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获得成功体验。
第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就当前的合作学习而言,大多存在形式化,缺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了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研究中,我们注重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因素的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通过引导、调控和管理,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合作成员的分工职责,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差异,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热情,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通过教师适度的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和小组主持人的组织管理,维护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解决组内冲突,对组内个人的任务进行加工,对小组共同活动成效进行评估,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成效,提高了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三个构建
首先是构建了新型的教、学关系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归根到底是看学生“学”得怎样。
研究中,我们始终把教师角色定位于“引导者、调控者、参与者”,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策略的运用、学习结果的预设都贴近学生的实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我们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获得成功,实现自我;让老师在教学中引领参与,共同提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其次是构建了高效的语文课堂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研究中,我们紧紧围绕三个有效环节精心组织和指导有效朗读。首先是精心设计朗读情境。一节课就四十分钟,我们认为情境的创设应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同时控制在科学的时间内。其次是确保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发现和感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朗读感悟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所以,一节课,我们要求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不得低于20分钟。第三是教师精心组织和设计朗读环节。研究中我们重点抓住以下环节:初读发现→精读探究→诵读积累→泛读拓展。初读发现,这是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又常常不被重视的环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带有自身不同的经验进行阅读的,当学生的阅读经验与课文中的新信息发生碰撞时,就会有许多发现。因此这一阶段,我们的老师要注重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全文,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为了把学习目标明确化,我们设计了初读信息卡:
课 题:______________ _ 我搜集的信息:_______________ 我已读懂的:_________________ 我未读懂的:__________________ 学 生: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创设情境,保证时间的基础上,要注重组织,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洞察学生发现问题的焦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工具书,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等学习习惯。精读探究,这一环节重点让学生精读感悟,解决问题。主要针对发现问题的焦点,让学生精读课文,整合信息收集,通过合作、点拨、交流、阅读等形式启发对话,激活思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调控和启发,善于捕捉创新的火花,渗透学法和朗读指导。诵读积累,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由选择,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教师要注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精彩语段熟读成诵,让他们在诵读中感悟内化,完善自我的预感图式。泛读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方法,独立拓展阅读教材,拓展主要来自师生的共同搜集,这种拓展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
第三是构建小组合作的有效教学平台
为了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帮助学生按个性、能力、特长等进行进行搭配分组,每组4—6人,推荐确立每组负责人、记录人、发言人,明确各自职责。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个人都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后再去合作,交流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记录人记下每个人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大家对合作的共性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感悟方法,同时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
在构建合作学习方式之前,要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优势和必要性,杜绝把合作学习作为过场的装饰主义思想。对有必要开展合作学习的课时,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目标、环节、问题单、评价标准。合作中要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调控与指导。通过观察、参与,了解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正确的合作学习方法,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协调好每个小组成员扮演好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通过督促,解决小组合作的低效学习行为,启发、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合作探究目标,构建有效教学的合作学习的平台。
八、课题研究的思考
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让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专业化得到了发展,让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研究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困惑。
1、如何建立有效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符合课堂实际的科学论证。
2、如何在四十分钟时间内科学高效的实施合作学习?我们总感到合作学习在时间上有局限性,与完成课时教学目标在时间上有冲突。
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有效课堂的评价机制,努力实现充满活力、愉悦、高效的课堂。
合肥市十里庙小学课题组
2010年10月